国内外标准对比

2024-10-26

国内外标准对比(精选12篇)

国内外标准对比 篇1

0前言

玻璃建筑幕墙将建筑外围结构的防风、遮雨、采光、保温、隔热、御寒、防噪声、防空气渗透等使用功能与装饰功能有机地融合,是建筑技术、建筑功能和建筑艺术的综合体,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玻璃建筑幕墙工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起步,90年代中后期进入应用高潮,到20世纪末,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建筑幕墙生产和使用大国[1]。

玻璃建筑幕墙的发展离不开硅酮密封胶的发展。硅酮密封胶由于具有耐高低温、耐气候老化及耐臭氧性能,对各类基材粘结性良好、抗位移能力强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于玻璃幕墙的结构粘结密封。硅酮结构胶应用在隐框幕墙中,由于没有另外的机械固定装置支撑玻璃板片,因此胶的性能对幕墙的安全性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各国对玻璃幕墙的设计、制作、安装及维护都采取了非常严格的措施,对结构胶的生产和使用持非常谨慎的态度。随着我国建筑幕墙工业的迅速发展,建筑幕墙用硅酮结构胶标准体系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经过10多年的应用和发展,逐渐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行业发展的建筑用硅酮结构胶检测标准,为硅酮结构胶的性能检测和产品质量管理提供了全面、科学的依据[3]。

1 国标 GB 16776 发展历程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国内玻璃幕墙特别是隐框玻璃幕墙的兴起,国内开始出现假冒进口胶,给玻璃幕墙的安全性带来严重隐患。1997年,国家经贸委等六部委联合,开始加强对硅酮结构胶的管理,并发布国经贸贸[1997]354号文《关于加强硅酮结构密封胶管理的通知》。同年5月正式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6776—1997《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成为全球第2个硅酮结构胶国家标准,该标准的执行对规范我国硅酮结构密封胶市场、保障玻璃幕墙工程的安全、促进国内硅酮结构密封胶制造企业的发展壮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硅酮密封胶和建筑幕墙行业的发展,以及加入WTO以后市场竞争的加剧,该标准已逐渐不能满足要求。2002年,相关单位开始对1997版标准进行修订。2005年,完成了标准的修订并发布实施。2005版标准[4]参照了美国和欧洲的相关标准,并结合了1997版标准实施多年来的经验和验证试验的结果,在1997版标准的基础上提高了性能要求,主要是提高了拉伸粘结强度要求,另增加“23℃最大拉伸粘结强度时伸长率”一项测试指标。

2 国标 GB 16776—2005 与美标 ASTM C1184 对比

美国作为全球最早将硅酮结构密封胶应用到建筑领域的国家,其在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方面的工作也起步较早。上世纪80年代,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ASTM C24委员会专门成立了C24.35分会,负责起草有关硅酮结构胶的系列标准。1991年,在世界上首次发布了硅酮结构胶标准ASTM C1184 [5],并于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3年分别发布了修订版,但每一版标准总体内容改动并不太大。

GB 16776和ASTM C1184主要指标对比见表1。

施工性能表征了产品的使用性能,是施工应用的关键性指标。GB 16776、ASTM C1184中对现场施工性能(如下垂度、挤出性、表干时间、适用期等)都进行了规定,测试方法基本类似,其中GB 16776个别项目的要求比ASTM C1184更加严格。美标规定的拉伸强度为0.345 MPa,即参照0.14 MPa的结构胶强度最大设计值,取2.5倍的安全系数;GB 16776在1997年制定时,参照了ASTM,同时为了更进一步保证幕墙的安全,将安全系数提升到了约3倍,规定标准状态下最小强度值不得小于0.45 MPa,在2005年修订时,又将安全系数提升到了约4倍,规定最小强度值不得小于0.6 MPa。为了保证结构胶对基材的粘结性,在GB 16776中规定,在5种状态下的试件,在拉伸粘结试验后,样品不能出现5%以上的粘结破坏面积,这对结构胶来说是较为严格的考验,而ASTMC1184没有此项测试内容的规定。综上所述,GB16776—2005在指标要求、测试方法全面性、易操作性上都优于ASTM C1184—2013。

3 GB 16776—2005 与 ETAG 002 的对比

欧标ETAG 002《结构密封装配系统欧洲技术认证指南》[6], 是对整个结构粘结系统整体情况的描述,部分内容与我国颁布的JGJ 102《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类似,对幕墙各组成部分以及实际情况中影响结构粘结效果的因素,如接口形式、物理性能、粘结基材、配件、环境、施工、测试评估方法等都进行了详细阐述。

GB 16776—2005与ETAG 002性能检测指标对比见表2。

不同于GB 16776和ASTM C1184,欧标ETAG002标准中没有相关施工性能指标的规定,也不关注结构胶的安全系数,而更关注结构胶在系列测试后的强度保持率,要求达到75%以上。由于欧标对结构密封胶的拉伸或剪切强度的初始数值大小和伸长率并无要求,故如图1所示,模量偏低、易产生过量位移的产品(图1中的样品1)和弹性很差的劣质产品(图1中的样品2)都有可能通过欧标检测,而被认定为合格产品。

欧标要求试件在经过各种处理后,再进行拉伸或剪切试验,结构密封胶的内聚破坏面积都必须大于90%,此项要求比GB 16776略低(国标要求≥95%)。但欧标在测试方法上更全面,增加了一些环境因素,对某些特定环境或地区,如常受到含盐雾海风侵袭的沿海地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综上所述,GB16776在施工性能要求、易操作性、测试指标高低上优于欧标,但ETAG 002在测试方法上综合考虑了实际应用因素。

4 结论

从标准内容来看,国标GB 16776与美标ASTMC1184相比,前者要求更高、测试方法更全面、操作性更优,可以说是后者的全面升级。欧标ETAG 002未体现结构胶的施工性能,但对硅酮结构胶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考虑更加完整,指标设计具有一定的特色;GB 16776综合考虑结构胶的使用性能、安全系数和韧性,提出了结构胶强度和伸长率的最低要求,且对其他指标的要求在这三大标准中也是最高的。综上所述,GB 16776是要求更高、更严格的标准。

摘要:介绍了硅酮结构胶国家强制性标准GB 16776的发展历程和具体内容,就该国标的检验项目和性能指标与美标ASTM C1184、欧标ETAG 002作了对比。经比较,在指标要求、测试方法全面性、易操作性上国标优于美标;在施工性能要求、易操作性、测试指标上国标优于欧标,但欧标在测试方法上综合考虑了实际应用因素,据此得出中美欧三大硅酮结构胶标准中GB 16776是要求更高、更严格的标准的结论。

关键词:玻璃建筑幕墙,硅酮结构胶,标准对比

国内外标准对比 篇2

国外汽车旅馆成功的发展模式提供了非常好的依据,借鉴成功的管理经验是一条捷径,但是我国国情不同于西方国家,不同的消费理念、消费阶层、发展历程和不同的制度安排等,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汽车旅馆发展模式,加强对中国国情和汽车旅馆专业化管理的研究势在必行。

1、主要消费者阶层不同

在国外汽车极其普遍,汽车旅馆是普通消费者的消费水平;而在我国汽车并未普及,开汽车代表身份和地位,拥有汽车的消费者一般都是高收入阶层,因此对汽车旅馆的要求并不会以廉价作为判断选择饭店的主要标准,而汽车旅馆提供的客房服务可能要求更全面一些,接近于综合性服务饭店。

2、主要形式不同

国外汽车旅馆分类为公路上的汽车旅馆、市内或市周边的汽车旅馆、疗养地的汽车旅馆、飞机场边的汽车旅馆。而按照功能来讲可分为赌场汽车旅馆、商务汽车旅馆、温泉汽车旅馆、度假汽车旅馆,也可分为过路型汽车旅馆、终点站型汽车旅馆、度假村型汽车旅馆、野营汽车旅馆。而我国则根据所处地点和服务的消费者,把我国的汽车旅馆主要划分为路边店、新型汽车旅馆和高速公路服务区。这种形式上的差别需要我国在吸收国外汽车旅馆管理经营的经验的同时,还要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发展路线,并依照各细分模式不同,从不同角度着手。

3、饭店业发展道路不同

从西方汽车旅馆的发展历程中看到,很多国际饭店联号是由汽车旅馆发展而来,进而扩展到其它饭店类型,也就是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趋势。而我国饭店业走的是一条超常规化的发展道路,高星级酒店处在成熟期,低星级酒店却处在成长阶段。低档酒店数量严重不足,呈现出档次不平衡、结构性失调的危机。我国这种结构上的不平衡和发展道路的不同为发展经济型饭店提供了发展空间,同时也意味着我国汽车旅馆的发展道路必定不同于西方汽车旅馆。

4、饭店在高速路上的位置不同

西方国家的汽车旅馆一般在高速路的中段部位上,而中国的汽车旅馆一般在高速路的进口或出口处的位置上。

国内外工程物探技术现状对比 篇3

关键词工程物探;技术;对比

中图分类号P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1-0219-01

工程物探——地球物理勘探的简称,它是以地下岩土层(或地质体)的物性差异为基础,通过仪器观测自然或人工物理场的变化,确定地下地质体的空间展布范围(大小、形状、埋深等)并可测定岩土体的物性参数,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物理勘探方法。

按照勘探对象的不同,工程物探技术又分为三大分支,即石油工程物探、固体矿工程物探和水工环工程物探(简称工程工程物探),我们使用的为工程工程物探。

工程工程物探技术方法门类众多,它们依据的原理和使用的仪器设备也各有不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程物探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而且新的方法技术不断涌现,几年前还认为无法解决的问题,几年后由于某种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的出现迎刃而解的实例是常见的。它是地质科学中一门新兴的、十分活跃、发展很快的学科,它又是工程勘察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某种程度上讲,它的应用与发展已成为衡量地质勘察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工程物探技术包括方法和仪器两方面。方法是物探工作的基础,包括探测的基本原理、观测方式、资料处理方法及解释原理。仪器是物探数据采集设备系统,包括发射、接收、模数转换、存储和处理等单元。在工程物探技术的发展中方法起主导作用,在很大程度上物探方法带动仪器的发展。在这里从方法和仪器两个方面,回顾一下国内外工程物探技术的发展现状。下面主要从电磁法方面分析一下中外对比情况。

1工程物探中的电磁方法现状

电磁方法在工程勘查、工程检测及病害诊断中有独到的作用,是地震与声波方法无法代替的,它对岩土介质的含水状态特别敏感,对寻找岩溶、断裂构造十分有效。电磁方法包含的种类很多,因工程中勘测深度不大,要求的分辨率较高,一般仅下列几种方法常用,有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地质雷达等三种。

1.1高密度电法

高密度法是工程勘查中最常用的勘探方法,它是建立在静电场理论基础上的测量方法。基本工作原理是供电电极在半空间内产成电场,电场的分布与供电极的位置和介质的电性分布有关,通过测量表面电压,推定地下视电阻率分布,解释地下介质的构造特征。该方法一般情况下用于场地和线路勘查,探测深度在100m左右,不超过200m。但近年来通过改用高压供电和多点供电方式,一个排列的电极数目可超过250个,勘探深度可超过400m,可分辨宽度5m左右的断层,性能大大提高。在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中,用于寻找含水断层、岩溶等高导体构造的位置,取得很好效果。在云南、重庆、贵州、宁夏、新疆的铁路与高速公路隧道超前预报的实例已超过100座,有效地指导了隧道安全施工。

1.2瞬变电磁方法

瞬变电磁方法原是金属矿勘查的手段,现在也用于工程勘查。瞬变电磁方法是一种电磁感应方法,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供电线圈在地下产生磁场,中断供电电流时磁场消失,在介质中诱发感生电流和磁场,从感生场的强度与到达地面的时间可获知介质的电导率特征和埋藏深度。瞬变电磁方法用在坝体的渗漏勘查、边坡含水区探测、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等工作中有很多较好应用实例。瞬变电磁探测的深度由几十米到几百米,太近的距离探测比较困难,也就是盲区比较大。因为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所以探测的纵向和横向方的空间分辨率较低。

1.3地质雷达方法

地质雷达是目前工程中唯一的电磁波探测方法,它是分辨率最高的电磁方法。它的工作原理是向物体发射高频电磁脉冲(40MHz-2GHz),并接收其内部界面的反射,通过分析反射波的幅值、极性与走时,可确定物体内部的界面与结构性质。地质雷达早期的工作更多的是用于工程勘查,但目前主要是用于工程质量检测。地质雷达操作简便,图像直观,分辨率高,在建设场地与线路的浅层地质结构勘查、管线探测、隧道衬砌与混凝土结构质量检测、与含水性超前预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质雷达探测的距离较短,100Hz天探测20-30m,900Hz天线探测1m左右,这是探地雷达的主要技术缺陷。

2工程物探仪器的国内外现状总结

近年来国内使用的工程物探仪器的大部分是国产的。工程地震仪、高密度电法和声波仪等这类仪器基本已经国产化,能满足几百米深度的工程勘察的需求。如骄鹏公司生产的地震仪和电法仪性能基本能满足要求,国内每年需求量几十套。高密度电法的勘探性能已优于国外同类仪器。国内各类声波检测仪器近年发展很快,质量在不断提高,生产厂家近十个,有代表性的如岩海公司、康科瑞、智博联等,产品包括小应变测桩仪、双道声波仪、锚杆检测仪等,国内仪器的特点是生产规模较小,性能单一,一般多为2道,技术含量不高,基本是模仿国外十年以前的技术,但性能基本能满足工程需要。

瞬变电磁仪国内试验生产的厂家有4-5个,但是性能多不理想,没有形成市场化。技术上的主要问题是发射电流变化率小,灵敏度低,关断时间长,浅部效果不好,发射与接收线圈互感大,对浅部电阻率影响较大。国外的瞬变电磁仪器主要是面向找矿,性能指标不适合工程需要.

工程检测使用的地质雷达目前基本上全部依靠进口,我国每年进口雷达数目近百台。国外专业雷达生产厂家有8家,其中美国的GSSI,瑞典的MALA,意大利的RIDS三家在中国的客户最多。国内青岛电波所多年来也致力于开发地质雷达,生产的LTD3已开始装备部队,并开发出生命探测雷达。

目前国外高技术检测设备发展很快,每年都有新仪器上市。如英国的电磁感应钢轨检测仪、美国的GEM-5电磁感应金属探测器,美国、英国、法国的金属超声相控阵扫描仪,俄罗斯的混凝土超声成像仪。美国和英国开发出几种超声导波检测仪器,用于金属板材、复合板材、压力容器、金属管道等检测,其中英国的WTI公司的TELEST管道缺陷检测仪已进入中国,开始实验石油管道内外腐蚀缺陷检测。这些设备的技术含量很高,以成像技术为特征,目前国内还没有类似产品。

参考文献

[1]马在田.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

[2]AR布朗.三維地震资料解释.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3]郭俊义.地球物理学基础.测绘出版社,2001.

[4]张爱敏.采区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7.

[5]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3.

[6]王振东.浅层地震勘探应用技术[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

[7]熊章强,方根显.浅层地震勘探[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国内外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比分析 篇4

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修订等方面起步早、发展快, 从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因此对比研究国内外环境质量标准。分析最新标准修订情况、标准限值等方面与国外主要国家、地区的异同, 寻找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对于中国进一步修订环境质量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收集

选择、收集了中国、中国香港、美国、欧盟、英国、日本、韩国、泰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行对比。

2 比较结果与讨论

2.1 国内外空气质量标准最新修订情况

随着经济、技术发展, 各国家和地区对自己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都不断进行修订, 主要是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浓度限值。美国就于2012年12月起开始执行新的大气颗粒物浓度限值。中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2年进行了第三次修订, 调整了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 将三类区并入二类区;增设了PM2.5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调整了部分污染物的浓度限值;调整了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2.2 主要控制污染物对比

研究表明[3], 当前国际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控制的主要污染物为SO2、CO、NO2、O3、PM10和Pb, 但是由于各国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具体情况不同, 在主要控制项目上存在一定差异[4,5,6,7,8,9,10,11], 各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主要控制项目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目前世界各国控制的污染物主要是SO2、CO、NO2、O3、PM10、Pb和PM2.5。日本和泰国加强对挥发性有机物的控制, 英国也对部分有机物进行了控制;日本、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没有把O3单独作为控制项目, 而是将光化学氧化剂作为控制项目, 相对于将O3浓度作为总氧化剂含量更加科学准确;发达国家均已经将PM2.5列为了重点控制项目并且取消了TSP的浓度限值, 而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仍未将其列为控制项目, 中国在2012年才首次将其列入。

不难看出,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污染物控制技术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这为中国今后的标准修订指明了方向, 同时也要求我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化修订。

2.3 标准分级比较

所列国家和地区当中只有中国和美国实行空气质量标准的不同功能区分级。美国分初级和次级:初级标准保护公众健康, 包括“敏感”人群:如哮喘病人, 儿童, 和老人;次级标准提供公共福利保障, 包括防止能见度下降和动物、农作物、植被、建筑物的损坏等。中国分一级和二级标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 执行一级标准;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执行二类标准。

2.4 主要控制项目浓度限值比较

2.4.1 PM10

所列国家和地区将均PM10列为控制项目, 而美国、澳大利亚及日本等部分发达国家目前已取消PM10年均浓度限值。各国标准比较见图1。

由图1可见, 英国与欧盟标准相同, 以下将不再对比英国标准。所列国家和地区中设置了年均浓度限值的, 中国一级标准 (0.04 mg/m3) 与欧盟年均浓度限值持平, 较其他国家严格;中国二级标准高出欧盟的0.01mg/m3, 与韩国、泰国持平, 较中国香港严0.005 mg/m3。从日均浓度的限值的比较可以看出, 最低为欧盟和澳大利亚 (0.05 mg/m3) , 最高为中国香港 (0.18 mg/m3) ;中国一级标准 (0.07 mg/m3) 略高于欧盟、澳大利亚, 但严于美国、日本、韩国、泰国和中国香港, 中国二级标准 (0.15 mg/m3) 与美国持平, 严于中国香港, 但高于其他国家。

由此可以看出, 中国2012年新修订的一级标准已经接近或超过部分国家和地区, 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差别不大, 但是二级标准目前而言还相对宽松, 有很大的空间加以严格修订。

2.4.2 PM2.5

PM2.5的标准, 是由美国在1997年提出的, 目前为止包括美国、欧盟、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已将其纳入国标并强制性限制。2012年2月中国新修订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多数亚洲国家和地区还没有强制控制PM2.5, 包括韩国、中国香港等。中国香港虽然提出了在其空气质量指标中增加PM2.5及其浓度限值的建议[12], 但是目前还没有列入空气质量标进行强制实施。具体比较情况见图2。

由图2中可以看出, 澳大利亚标准限值最严格 (0.008 mg/m3, 0.025 mg/m3) , 美国初级 (0.012mg/m3, 0.035 mg/m3) 与次级 (0.015 mg/m3, 0.035mg/m3) 标准差别不大, 美国次级标准、日本与中国一级标准持平;中国二级标准 (0.035 mg/m3, 0.075mg/m3) 较其他国家显得过于宽松。应该逐步缩小与一级标准的差距, 在技术和管控力度达到时可以考虑取消标准分级。

2.4.3 NO2

NO2是酸雨的成因之一, 所带来的环境效应多种多样, 是各国进行严格控制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我国新修订的标准中一级标准与二级标准限值相同消除了原有的分极差异, 小时浓度限值由一级标准的0.12mg/m3和二、三级标准的0.24 mg/m3修订为0.2 mg/m3, 比较情况见图3。

从图3可以看出NO2的年均浓度限值除中国香港 (0.08 mg/m3) 外, 其余国家和地区从0.03 mg/m3到0.057 mg/m3差别不大, 以韩国和澳大利亚最为严格 (0.03 mg/m3) 。在所列国家中大多数国家没有设置日均浓度限值, 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设置日均深度限值。小时浓度限值各国差别较年均浓度限值明显 (0.1 mg/m3~0.32 mg/m3) 。美国、韩国最低 (0.1 mg/m3) , 泰国最高 (0.32 mg/m3) , 中国处于中间位置与欧盟、英国持平 (0.2 mg/m3) 。

2.4.4 SO2

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 浓度高时使人呼吸困难, 甚至死亡, 二氧化硫还是产生酸雨的重要原因, 控制二氧化硫对防治酸雨等二次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比较情况见图4。

从图4可以看出, 美国、英国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取消了SO2年均浓度限值的设置, 美国的初级标准只设置了小时浓度限值, 而次级标准则是设置3小时浓度限值 (0.5 mg/m3) 。小时浓度限值中中国一级标准处于中等控制水平, 略高于美国 (0.075mg/m3) 、日本 (0.1 mg/m3) , 与韩国 (0.15 mg/m3) 持平, 而低于欧盟、澳大利亚等, 其中最高为泰国 (0.78 mg/m3) ;中国二级标准偏高 (0.5 mg/m3) , 只低于泰国。从日均浓度限值来看, 中国一级标准 (0.05 mg/m3) 是比较严格的, 领先于欧盟、英国、澳大利亚等, 与韩国持平, 高于日本 (0.04 mg/m3) , 但相差不大, 最高的为中国香港 (0.8 mg/m3) ;中国二级标准只领先于泰国和中国香港, 还有进一步严格控制的空间。

2.4.5 O3

众所周知大气中臭氧层对地球生物的保护作用———它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绝大部分紫外线, 使动植物免遭这种射线的危害。为了弥补日渐稀薄的臭氧层乃至臭氧层空洞, 人们采取了一些办法, 比如推广使用无氟制冷剂, 以减少氟利昂等物质对臭氧的破坏。但超标的臭氧则是个无形杀手:强烈刺激呼吸道, 造成咽喉肿痛、胸闷咳嗽, 引发支气管炎和肺气肿;造成人的神经中毒, 头晕头痛、视力下降、记忆力衰退;对人体皮肤中的维生素E起到破坏作用, 致使人的皮肤起皱、出现黑斑;破坏人体免疫机能, 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病变, 加速衰老, 致畸。

各国设置O3质量标准的取值时间不同, 大致有8小时、4小时和1小时之分, 而1小时的取值因为不能完全反应全天的O3污染而遭到质疑, 所以只对8小时取值进行比较。日本、中国香港是以1小时为取值时间, 澳大利亚则采用了1小时和4小时两种取值时间, 这几个国家和地区是以光化学氧化剂来进行控制, 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将不做比较, 具体比较情况见图5。

从图5可以看出, 英国的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 (0.1 mg/m3) 严于欧盟 (0.12 mg/m3) , 韩国 (0.06mg/m3) 最低, 中国二级标准 (0.16 mg/m3) 较各国均宽松;中国一级标准 (0.1 mg/m3) 虽比二级标准严格, 但与其他各国的标准相比还是较宽松。

3 结论

(1) 目前各国主要的控制污染物还是SO2、CO、NO2、O3、PM10和Pb, 但是对于PM2.5的控制逐渐被纳入各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 PM2.5也成为了主要控制污染物。

(2) 通过2012年的修订, 在主要污染物控制上, 中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一级标准已经接近或者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但是二级标准与一级标准相差很大, 往往处于落后状态, 因此二级标准有很大的严格修订空间。

(3) 目前世界各国、组织或者地区基本已经取消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执行分级标准, 中国继续执行分级标准, 将会导致不同分类地区的大气污染控制不同步, 也会造成二级标准区域控制措施滞后, 缺乏改善空气质量动力。建议逐渐缩小或者在技术水平达到的情况下取消空气质量标准的分级制度。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局.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2.

[2]环境保护部.环发[2012]11号关于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5-2012) 的通知[EB/OL].北京:环境保护部.2012[2013-04-16]http://www.zhb.gov.cn/gkml/hbb/bwj/201203/t20120302_224147.htm

[3]王宗爽, 武婷, 车飞等.中外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比较[J].环境科学研究, 2010, 23 (3) :253-260.

[4]US EPA.National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s (NAAQS) [EB/OL].Washington DC:US EPA, Office of Air Quality Planning and Standards, 2012[2013-04-16]http://www.epa.gov/air/criteria.html.

[5]European Commission.Air quality standards[EB/OL].Belgium:European Commission, 2013[2013-4-16]http://ec.europa.eu/environment/air/quality/standards.htm.

[6]Department for Environment Food&Rural Affairs of UK.National air quality objectives and European directive limit and target valu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health[EB/OL].London:Department for Environment Food&Rural Affairs, 2012[2013-4-16]http://www.gov.uk/government/Organizations/department-for-environment-food-rural-affairs.

[7]Austral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Sustainability, Environment, Water, Population and Communities.Air quality standards[EB/OL].Canberra:Department of Sustainability, Environment, Water, Population and Communities, 2012[2013-4-16]http://www.environment.gov.au/atmosphere/air quality/standards.html.

[8]Ministry of the Environment Government of Japan.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s in Japan-air quality[EB/OL].Tokyo:Ministry of the Environment Government of Japan, 2009[2013-4-16]http://www.env.go.jp/en/air/aq/aq.html

[9]Ministry of Environment Government of Korea.Air quality standards[EB/OL].Seoul:Ministry of Environment Government of Korea, 2010[2013-3-4-16]http://www.airkorea.or.kr/airkorea/eng/information/main.jsp?action=standard.

[10]Thailand PCD.Air quality standards[EB/OL].Bangkok:Thailand PCD, 2010[2013-4-16].http://www.pcd.go.th/info_serv/en_reg_std_airsnd01.html

[11]香港特别行政区环境保护署.空气素质指标[EB/OL].香港:香港特别行政区环境保护署, 2006[2013-4-16]http://www.epd-asg.gov.hk/tc_chi/backgd/hkaqo.html.

国内外体育教学模式对比分析论文 篇5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在对国内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分别对分层、契约式、自助式、递进式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并对国外主流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介绍。提出优化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建议:提升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优化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不断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意愿。

关键词:体育教学模式;教师;课程;学生

模式通常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目前,各级各类学校对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讨逐步深入,但学者对其理解与解释存在一定差异。简单而言,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依据教学任务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以及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相互转化、相互提升的通道与桥梁,是教学经验转化为理论的中介环节。对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发展的必然需求。就其功能而言,它能为教学实践提供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序和活动方案,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更便于把控;它具有经验加工、理论建构的功能,使零乱的经验、抽象的理论,便于被掌握和运用;它所提出的框架在实践中不断吸收新的思想和技术,使教学理论不断充实和发展。具体到体育教学领域,体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而形成的规范化程序,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体系。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对于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本文拟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现状进行分析,为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优化提供参考。

1体育教学模式国内研究现状与实践

1.1体育教学模式的国内研究现状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发现,国内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兴起于20世纪初,在21世纪初相关研究成果数量达到顶峰。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定义,《体育科学词典》指出:体育教学模式是按照一定的体育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设计,具有相应结构和功能的体育教学理论或教学活动模型。北京师范大学毛振明教授将体育教学模式定义为:体育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21世纪以来,我国学者提出了诸多的体育教学模式,如:个性发展体育教学模式(程博玉,),复合式体育教学模式(孙遥先,),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田爱华,2001),流动性选项课体育教学模式(王伯超,),分类型体育教学模式(程义志,2002),开放式体育教学模式(毛辉,),自主、合作、创新体育教学模式(赵永健2003),三选体育教学模式(石刚强,),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杭兰平,),生态体育教学模(邓罗平,)等等,为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形成了一批相对成熟的体育教学模式,毛振明对相对成熟的10种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和整理。邵伟德发表了一系列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文章,对处于自由化研究阶段的体育教学模式现状,提出了对诸多模式进行划分、筛选和鉴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建议。曲宗湖提出了构建体育大课程体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多种课程模式并存的改革思路。窦秀敏在《体育课程主体构建》一文中,论述了体育课程改革主体构建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基础,提出了自主创新的改革理念。至此,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逐渐成熟,为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优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1.2体育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

1.2.1分层体育教学模式

分层体育教学模式是指依据学生身体素质现状、体育基础和体育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教学时数和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体育教学效果评价标准,以促使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及能力的提升。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上,分层体育教学模式强调因人而异,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与分层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了解、掌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客观分析并进行分层前的认真测试:按高、中、低分层,高层为基础好的学生,中层为基础一般的学生,低层为基础较差的学生,三层次学生比例约为1∶3∶1。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通过示范、讲解,让学生初步认识动作的形态,然后经过一段时间模仿练习、强化动作的每一个环节,形成对每个动作环节较为清晰的印象,再经过综合强化后定型动作技术。

1.2.2契约式体育教学模式

契约式体育教学模式即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培养学生民主意识、协商能力为着重点,在充分相信和依靠学生的基础上,学生与教师拟订的协议即学习计划,在确定体育学习目标、方法、策略、活动时间、完成活动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契约对照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完成情况的教学模式。20世纪70年代在综合终身学习、个性化教学等理论的基础上,美国教育家M.Knowles提出了契约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契约为学习者提供了协商外部需求、期待,同时,学习契约与学习者内部需求、兴趣相结合,并为学习者和教师提供了清楚明确的学习目标”,其主要思想是:由学生与教师商量拟订的协议即学习计划,包括学习目标、方法、策略、活动的时间、完成活动情况等。这是契约式体育教学模式的最基础理论来源。同时,支撑学习者完成契约目标动力来源是戴维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建立尊重差异、注重发展的契约式成绩考核模式理论来源是哲学大师约翰罗尔斯公平理论。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契约式体育教学模式也是一样,它更适合身体素质或技术相对简单的体育教学内容,如力量、速度、耐力等教学。国内学者秦海权对契约式体育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研究发现,契约式体育教学模式对于提升中学生的体能水平,并对中学生的体育参与度、体育技能掌握度、体育认知能力、身体形态、身体发育水平、体重控制、体育学校自导能力、体育锻炼自控能力等方面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契约式体育教学模式产生正向效果的主要机理为:体育教师与学生通过契约,使得双方角色发生转换,实现双方的互动与交流,提升了师生的互信水平,从而优化了体育锻炼氛围,提升了体育教学效果。

1.2.3自助式体育教学模式

自助式教学模式的核心观点是,依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挑选适合不同学生个体的学习方法和方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与传统教育相比较中,自助式教学模式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优化教学效果。自助式体育教学模式强调以运动为基本手段,通过自助的组织措施,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基础,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为目的,通过体育教学中的学习,实现体育生活化和终身化。体育教育强调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更注重学生主体性教育,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要求教学手段和方式都必须满足学生的需要。传统体育课学习项目固定,时间有限,较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自助式体育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选我所爱,爱我所选”,促进了学生终身体育技能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有利于“快乐体育”的真正实施。同时,自助式体育教学模式也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校的运动场馆为依托,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开设出丰富多彩的运动内容,体育项目、锻炼时间及授课教师等均由学生自行选择,以自助形式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运动训练、群体竞赛等融为一体的体育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的施行,充分尊重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自主选择,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关系。而对于该种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受到同学的普遍欢迎。实施自助式体育教学模式,他们可以有选择地安排上体育课的时间,正如有同学所言:“这样效率提高了,学习更有计划性、目的性,也不用再担心课程冲突。”

1.2.4递进式体育教学模式

递进式体育教学模式以技能形成的生理特征为基础,按3个阶段和教学任务将其划分成若干模块的逐层递进,将体育教学内容按照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的顺序推进,将技能训练由建立概念的初级、分解和整合的中级,再到立体式的高级顺次提升,不同阶段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实现以技能培养为导向的一种体育教学范式或标准形式。递进式体育教学模式有3个特征:其一,伴随课程进度,分段、分单元进行技能实训,通过课外活动或比赛点睛。课堂塑造体育技能的基础部分,课外活动或比赛对学生的体育技能进行深化和锻炼。其二,先分解练习片段体育技能,然后组装成套体育技能的教学程序。这种先分解后整合的教学方法符合技能培养的生理形成规律,可有效缩短学生掌握体育技能的时间。其三,一条主线,多课程知识点融入的立体式体育技能演示来模拟实战。它是递进式教学模式的明显特征之一。递进式体育教学模式总体框架为:运动技能形成是有阶段性变化和生理规律的,通常由建立、形成、巩固和发展三个阶段构成。递进式体育教学模式是依据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确立了自己的学习阶段以及教学任务、学习模块、教学方法等要素,层次逐步深化,完成体育技能学习。纵观十几年来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至今分项目模式、俱乐部模式在各级学校普遍运用,并已发展得相当成熟。但是也存在着诸如概念不够规范,重复性研究,理性化创新程度不高,系统性、综合性研究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力度不强,理论现实转化力较低等问题。急需进行科学总结梳理,从体育教学特征出发,借鉴国外体育教学模式发展经验,构建起符合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发展规律的.,具有较强实效性的体育教学模式。

2国外主流体育教学模式简介

美国现代体育教学的主导思想是强调体育的学科性,重视健康体能的教育,追求体育深层次的价值体验,通过体育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美国有着丰富的体育教学模式理论体系,并兼具理论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较具代表性的体育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第一,西登托普的竞技体育教学模式,即以竞技体育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比赛为主线,在教师指导下,以分组为组织形式,通过游戏和运动比赛,通过合作学习和同伴学习,使学生获得运动体验,提升运动水平、运动能力,获得运动教养、运动热情。第二,海尔森的社会发展模式,即把学生对个人和社会所负责任水平划分成为不同的层次进行培养,吸引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从而改变他们的行为,使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第三,还有按体育教学过程的负荷规律、认知规律、交往规律来分类的健身体育教育模式和学科联合教育模式,以及通动作概念与动作技能的传授,探索和发展所有学生的一切潜力的动作教育模式。德国的运动体验和参与式体育教学模式,通过社区与学校合作的方式组建体育俱乐部,学生在体育俱乐部中进行体育参与与体验,重视以人为本,体现为运动项目多样化;这种组织模式降低了学生参与竞技体育项目的难度及运动强度,优化体育课程资源,适应学校体育教学的要求,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的运动特征。注重社会实践,提高学生交际能力。英国的体育教学则普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最佳体适能教学模式近年来逐渐被欧美国家所接受。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重视运动技能的提高,而且更强调与健康相关的素质提高,以及学生个性化的教育。通过最佳体适能教学模式,学生均可以依据自身的体适能,制定出个性化的锻炼目标和计划,培育学生自主的锻炼能力和独立地追求健康标准,从而使得学生从内心真正热爱自己参与的运动项目,激发起内部动力,提升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并且把体育锻炼当作一种生活方式。

3结论与建议

欧美国家吸纳和融合世界人才,是世界最先进学术的代表,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借鉴的价值。但是,在我们进行借鉴的同时,一定要深入研究我国的具体国情以及学校体育的现状和特点。结合我国国情,笔者认为,我们应从以下几点优化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第一,提升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运用有效体育教学模式的前提是教师的水平与素质。教学本身就是以教师的情感和良好品质投入为主,教师面对的是众多的学生,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需要教师帮助解决的问题,这都需要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能有效运用各种先进的体育教学模式,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第二,优化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课堂讲授的内容和运动技能不一定会成为终身体育的主要运用技能。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体育教学模式,设置针对不同对象的课程内容,在课堂中渗透更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适合对象特征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第三,不断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意愿。体育教师应通过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身体充分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和满足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各种需求,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运动的技能和意识,使体育锻炼成为学习和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充分发挥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毛振明.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20(4):41-49.

[2]阳剑,刘海元.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模式[J].体育学刊,2008,15(6):66-69.

[3]肖焕禹,周莉.罗海涛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类型及应用条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76-78.

[4]曲宗湖.体育课程热点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40-43.

[5]王红英,任书堂,刘雪丽,等.上海市部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探索———以操舞类校本课程实施为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81-82.

[6]刘惠芳.高校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教育与职业,,17(7):186-188.

[7]毛振明.对十种体育教学模式的分析[J].体育教学,2005(5):4-6.

[8]唐文玲,王娟.中学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现状实证研究———以上海市20所中学为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6):89-90.

[9]邵伟德.体育教学模式的分类与选用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7(7):947-949.

[10]杭兰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体育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3):126-128.

[11]KNOWLESMS.Themodernpracticeofadulteducation:frompedagogytoandragogy[M].NewYork:CambridgeBooks,1980.

休闲体育产业的国内外对比分析 篇6

关键词:休闲体育;体育产业;中外对比

中图分类号:G80-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5)02-0051-04

Abstract:Leisure sport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a healthy lifestyle, and has become a commonly pursued and generally accepted form of entertainment This paper adopted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approach to make a detaile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eisure sports industry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the level of leisure sports industry development, government management system as well as cultural background

Key words:leisure sports; sports industry; contrast[HK]

从休闲体育产业的定义上来看,主要就是和人们的休闲体育生活、行为以及需求等等有着紧密关系的,是将龙头企业放在旅游业、健身娱乐也以及服务业上的一种经济形态以及产业系统。目前,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繁荣,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随之得到了不断提升,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由此,人们也从传统的单单追求温饱目的转变成为了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而我们知道,休闲体育是目前人们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构成,现已经成为了人们所普遍追求、也是普遍接受的娱乐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休闲体育也逐渐变成了人们消费的热点所在。伴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日益提升,休闲体育产业也必然能够得到越来越好的发展。

1中外休闲体育产业的研究现状

11国内研究现状

我们国家在体育休闲产业这一方面的研究,可以说还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在体育基建方面的投资,仅仅在国家总投资中占据百分之零点一的极低比重。在我们国家,关于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比较典型的就是:

温一帆(2010)采用优劣势分析的方式,对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我国在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这一方面,存在的主要优势在于三方面,第一,通过休闲体育的健康功能,能够带来巨大的市场潜力。第二,从休闲体育的潜在资源来看,我国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十分丰富。第三,发展休闲体育产业能够有效地促进人们消费,并促进内需。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方式的存在的劣势也包括了三个方面,第一,经营理念仍然比较落后。第二,现存的经营模式必须要加以改善。第三,在经营人才方面严重匮乏

尹从刚以及姚颂平(2009)对我国休闲体育这一产业进行了研究。从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我国在进行休闲体育产业项目的选择的时候,应该在对我国地区实行调研和评价的基础上来进行,通过调研和评价,把我国的要素禀赋优势寻找出来,尽可能的做到扬长避短,以此来促使休闲体育的健康发展。

李善华以及陆元兆(2011)通过对点轴理论的充分利用,来对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的战略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从而得出了以下两方面的发展战略。第一,通过对整合营销这一方式的充分利用,来由点及面的把休闲体育的产业品牌打造出来。第二,对把城乡有机整合的休闲体育产业的开发力度强化,以此来带动整个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5]。

张毅以及庞国庆(2008)提出了体育是一项公共事业,它不管是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还是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都是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的。同时,他们还提出了体育产业是现代社会经济得以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6]。

12国外研究现状

在21世纪,伴随着现代社会从传统的工业化逐渐朝着后工业化以及信息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我们发展中国家,都步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即休闲时代。在国外,早在六七十年代开始,像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就在进行社会政策以及经济政策的指定的时候,在对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的衡量指标中加入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他们也通过把一系列发展计划制定出来来突出休闲体育的重要性。这一点,比较典型的有美国、德国以及日本,美国制定的是健康人2000计划;日本制定的是体育运动振兴法;德国所制定的是黄金计划。通过这一列计划的制定,有效地促使这些国家自身休闲体育开展有了政策上的保障。

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在发达国家,不管是经济水平还是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从而体育的消费需求也呈现出大幅度增长的趋势,这样的情况之下,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关于休闲体育产业,国外比较典型的研究包括了:杰弗瑞戈比(Johneulinger)(2000)提出了对于休闲感的判断,只有一个判断依据,这一判断依据就是心的自由感,换句话来讲,只要是认得行为是自由的,并且是无拘无束,不会受到一切压抑的,那么,这就是休闲[7]。

克里斯托弗阿埃丁顿(Christopher R Edginton)(2004)提出了休闲体育产业的出现是在休闲体育基础上而来的,伴随着休闲体育的高速发展,促使经济发达的国家对休闲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意识到,通过有限的阶级消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新生产业的发展,这样一来,休闲体育产业就慢慢在西方经济发达的国家得到盛行[8]。

米勒以及杜恩(Miller NP and Duane MR)(2003)提出了休闲体育是身体活动的一个比较高的阶段,它是和强壮且持久的身体努力息息相关的,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够将其和真正意义上的体育活动相混淆。换句话来讲,也就是只要人们愿意,休闲活动是完全能够听过任何形式来进行的[9]。

约翰·墨菲(Jonh J Murphy)(2004)详细对休闲体育教育所能够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人生命的早期,我们就应该对其实行干预,并且需要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配合,只有对其产生干预,才会真正对青少年的体育行为习惯的形成产生最积极的影响[10]。

2国内外休闲体育产业的对比分析

21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比较

211国外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水平

目前,按照相关的统计,在美国,平均每人都会把自己的1/3的时间、1/3的收入以及1/3的土地用在休闲之上,在整个美国的GDP中,占居首位的也是休闲产业。另外,从这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来看,在美国总就业人数中所占的比重达到1/4。在西班牙,休闲这一产业的地位是第四大产业,在整个国家的GDP中所占的比重达到45%。在英国,早在2000年的时候,在体育休闲产业上的消费就高达115亿元,在整个国家的消费总额当中占据着28%的比重。在日本,政府在对休闲体育产业上面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并且还特意制定了一个体育节,日期为每年的十月十号,由此,各种各样的体育休闲活动在日本得到高速发展,在整个国家的总消费中,体育用品的消费位于第一。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休闲体育在发达国家的发展,已经步入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在人们的消费总需求中,体育的消费也占据着重要的比例。

212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水平

和国外相比较起来,我国在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上,要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的休闲体育产业仍然处在刚刚起步阶段,但是,在西方国家,体育市场在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发展之后,已经相当完善了。在西方国家,一系列竞赛活动等等,在促使国家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之外,还能够为参赛队员以及参赛俱乐部带来丰厚的收入,能够促使国家税收收入的增加,能够为观众带来娱乐。但是,相比较而言,我们国家由于休闲体育起步比较晚,发展速度比较慢,从而在关于体育产业的投资商明显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生产总值在我国的GDP中占据着极低的比重。

在我们国家,在2004年的时候,上海人均消费总额数高达8 200元,但是,其中休闲体育产业所占的消费额仅仅只有30568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均休闲体育消费额在所占的比重仅仅只有374%。另外,在这一年,人均消费总水平郑州最低,这一数值为5 21336元,其中人均休闲体育消费仅仅只是14625元,从中可以看出,人均休闲体育消费额在人均消费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仅仅只有281%。其他的城市,在这一比重上基本都在3%以下。在2008年按照相关统计,在我国有34亿居民会经常性的参加体育锻炼,这一数值在我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是282%。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休闲体育消费仅仅只有700元,而乡村居民更要来的少,仅仅只有350元。

和发达国家相比较起来,我国的体育消费几乎都是用在了体育实物的消费上。但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体育消费者,在整个国家消遣和娱乐消费当中占据了30%~40%的比重。

22休闲体育产业政府管理体制的比较

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讲,其国情各不相同,其在经济、文化、习俗以及政治制度等等上也是各不相同的,其体育管理体制也是各不相同的,但是,从总体上来讲,除了差异之外,也是有相同点的存在的。从其相同点上来看,主要表现在:不管是哪一个国家,在管理主体上面,都是由政府以及社会团体来执行休闲体育活动的管理的。但是,从其不同点上来看,这两个主体在不一样的体育管理体制之下,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必然也是各不相同的。实际上,在绝大部分国家政府机构当中,都会设置体育机构,这是因为从体育自身的性质来讲,它就带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质的,也正是因为此,政府都会对其实行有效的管理,不同的是在管理的方式和介入的程度上。

221国外休闲体育产业政府管理体制

1)澳大利亚

在澳大利亚,负责体育事业的最高管理机构就是澳大利亚环境、体育和国家资源部门,在澳大利亚所实行的是联邦制的行政管理体制。所以,在这一体制之下,每一个州的政府体育管理机构都会设置比较大的自主权,并不会受到联邦政府的辖制。所以说,在澳大利亚的每一个州政府中,都会同时设置上体育和休闲管理机构,这一机构的最重要的职能就是用来发展地方休闲体育事业。需要指出的是,在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当中,市政府的市议会以及镇政府的镇议会也都会设置综合性的休闲委员会,这一委员会通过招募大批的志愿者来对本市的体育设施做出管理,并进行体育活动的组织,同时提供其他的一系列服务。当然,按照每一个社区的人口规模以及自然条件等等,还相应地建立了社区休闲中心,通过这一社区休闲中心来组织大众进行休闲体育活动,并且其工作者都是在接受了培训之后才可以参与的。总的来看,澳大利亚的休闲体育产业是侧重于社会化的,从其管理机构的分布上面来看,主要就是被广泛地分布于社会部门中,这点也就是澳大利亚休闲体育在管理体制上的重要特点。

2)美国

美国实行的是联邦政府管理体制。在竞技体育的这一方面,通常都实行的是不直接介入的态度,当然也不会直接进行资金的投入。所以说,在美国体育的管理往往都是由经济、社会以及政治力量来进行的,而这所有的力量有机地整合起来也就有了体育组织的产生。美国体育管理体制的最主要特点就是,社会体育团体在休闲体育管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美国有全国性体育协会总数为206个,学术团体有102个。

222我国休闲体育的产业政府管理体制

在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正式意义上的休闲体育产业管理机构,主要是由政府管理系统,也就是国家的体育总局来把一系列的体育发展战略制定出来,并对区域性体育的发展做出协调。同时还需要做的就是制定全民健身的计划,并不断推广,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另外,在我国的国家体育总局机构设施上,还设有专门的对休闲体育运动进行负责的管理部门。同时,政府也逐渐认识到休闲体育所能够产生的重要影响,所以,早在2004年的时候,就把北京市体育休闲产业协会建立起来,并且由这一协会来促使北京市休闲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

但是,这和发达国家的休闲体育管理体制相比较起来,仍然存在有诸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政府直接管理过多,在进行休闲体育资源配置的时候没有把市场作为依据,在休闲体育专业管理机构上严重欠缺。

23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文化背景的比较

231国外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文化背景

在西方国家,其文化的起源是希腊文化,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复兴以及启蒙运动之后,逐渐形成了个性张扬的文化。这一点最典型的就应该是美国了,美国拥有大量的移民,所以多种文化在此交汇。在不断的发展中,文化上逐渐开始同化,并通过各种方式在环境中逐渐发展,最终来自于各种背景的人不管是在品行还是在作风抑或是在伦理观念上都变得极为相似。在美国,每一个公民都觉得自己比别人优秀,并且时刻对自己在待遇以及机会方面的平等性进行维护。在这样的环境下,在对人的社会地位进行决定的这一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就是个人的物质成就。这样的环境,孕育出了竞争的文化,所以在体育运动项目上尤其是竞技性强的运动项目上,和美国人这样的争强好胜个性相符合,也就能够得到高速的发展。美国是一个对个人主义极其崇拜的国家,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别出心裁地自娱自乐,追求的是自由自在,由此造就了发达的户外运动以及休闲体育俱乐部。

232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文化背景

在我国,居民的休闲体育活动的重点都是在散步、

[LL]

跑步、棋类以及舞蹈体操等等的小强度运动上,这一点,和发达国家喜好剧烈以及竞技性强的活动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这样的差距不仅仅是和经济水平相关,也是和管理体制相关的,更加和文化差异有关。我国一向提倡的是养生,在这一文化土壤上形成的体育具备两个典型的特点,第一,追人的生命和自然的和谐。第二,注重神形兼备,必须要以养神为主。在这样的传统文化之下,我国体育实践也一直注重道德的实现,注重身心素质以及精神面貌的全面发展。

3结语

总之,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人们逐渐对休闲体育活动重视,闲暇之余也乐意参与到休闲体育活动中,从而使体育消费人群数量不断提升,这也必然能够促进休闲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

[HJ24mm]参考文献:[HT5"SS]

[1]温一帆后奥运时期中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8,20(4):102-106

[2]袁建国,王建议休闲体育促进体育用品业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10):10-15

[3]任慧我国休闲体育产业集群的壁龛性及其市场拓展的衍生路径探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5):407-409

尹从刚,姚颂平比较优势理论下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3):52-54

[5]李善华,陆元兆基于点轴理论的广西休闲体育产业特色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5):29-31

[6]张毅,庞国庆农村休闲体育产业[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1):37-39

国内外标准对比 篇7

关键词:房间空气调节器,标准,技术

1 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ISO)TC86制冷专业委员会于1968年制定了“ISOR859-1968”《房间空调器试验和测定》标准,该标准主要针对当时生产量较大的小型空调器,即窗式、穿墙式空调器,并且仅对空调器的制冷运行性能、试验装置(房间型量热计)和试验方法做了规定,它成为世界各国制定技术标准和评价房间空调器产品质量的主要依据。但是,直至1994年前该组织未对本标准进行修订,其技术内容没有增加,标准名称亦无变化。

直到199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ISO)该标准进行修订,发布“ISO5151-1994”《无风管式空调器和热泵的性能试验及测定》国际标准,并于1994年12月开始实施,该标准取代了“ISOR859-1968”《房间空调器试验与测定》标准。新颁布的标准与1968年版本有较大变动,不仅对空调器的制冷、也对制热性能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测定做出明确、详尽的规定,增加了试验方法(焓值法),修订了原标准试验时间过长的要求等变化;由于焓值法的引入,标准的使用范围扩大了:包括窗式机、分体式等机组,凡不带风道的空调器和热泵的试验及测定本标准皆可适用。

1999年ISO标准化组织对“ISO515-1994”标准进行了修订,但直到现在仍没见正式版本面世。尽管如此,该标准仍是目前各国公认并参照实施的比较全面、实用,可操作性强的国际标准,也是各国用于组织生产和制定技术标准基本等同采用的主要内容。

2 先进工业国家标准

美国房间空调器标准由多个标准从不同角度对空调器性能、试验方法、安全、噪声等做出规定。“美国家用电器制造商协会”制定的AHAM-RAC-1《房间空调器》标准,是一个综合性标准,对空调器的制冷、制热性能及试验方法,装置等做了规定;“美国供热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制定的ASHRAE 16《房间空调器的试验和测定》、ASHRAE 58《房间空调器制热量的试验与测定》、ASHRAE 116《单元式空调器与热泵季节性效率的试验方法》标准分别对小型空调器的制冷,制热性能的试验方法,检测装置做了详细明确的规定和说明,其季节性效率是世界最早提出的标准。“美国空调制冷协会”制定的AHRl210/240《单元式空调器与空气热源热泵装置》详细的规定了19k W以下定速、变速、单压机和双压机等空调器的性能要求、试验方法、能源效率,特别是提出了季节能源效率的计算方法,为当今变速、变容空调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上述各标准不仅对美国,也对世界各国的家用空调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日本的空调器产品标准分日本工业规格协会管理的国家标准和日本冷冻空调工业会制定的行业标准。“JISC9612”标准是一个内容齐全,包括制冷、制热性能,安全、噪声、试验、检查等综合性标准,其编排格式有别于国际和其它国家标准。但是JISC9612-1999年版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为与国际标准接轨,空调器性能试验要求有了等同采用ISO5151国际标准的内容的独立标准,标准号为“JISB8615-1”《直吹型家用空调器和热泵额定性能及运转性能试验》。日本工业规格协会于1979年制定的“JISB8616”《单元式空调器》,至1999年9月先后经过3次修订,其标准内容与“JISC9612”《房间空调器》基本相同。该标准的适用范围为28k W,其空调器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执行“JISB8615-1”《直吹型空调器和热泵额定性能及运转性能试验》和执行“JISB8615-2”《风管型空调器和热泵额定性能及运转性能试验》标准,两个标准无实质性差异。

3 我国房间空调器标准

我国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生产空调器主要是窗式机。1980年机械部通用机械研究所,组织起草了“JB2744、45、46-80”房间空调器的系列标准。1983年轻工部家用电器研究所,根据产品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依据国际ISOR859、日本的JISC9612等标准,组织制定了“SG328-83”《单相房间空调器标准》,这是一个包括性能和安全要求,技术内容较全的产品标准。上述部颁标准的制定,对我国房间空调器的发展起了引导、监督和促进的作用,产品质量有了较大提高。1985年,由研究所、大专院校、生产厂和代表消费者利益的质量监督、工商部门,在北京组建了《房间空气调节器》国家标准起草组。工作组依据ISO国际标准ASHRAE、JIS等国外标准,并结合国情经过两年的工作完成了标准的制定,于1987年由国家标准局批准并发布实施。标准定为GB7725-1987《房间空气调节器》。本标准是一部产品性能标准,其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等同采用ISO国际。该标准先后经过2次修订(1996、2004)。目前第3次修订正在讨论中,预计在2011年能正式报批。

4 结语

从上述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房间空调器的性能标准来看,基本都依据国际标准ISO5151规定的技术要求、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进行制定,但由于各国家和地区的地域、国情不尽相同,其标准在使用范围、性能指标、电源条件等尚存在差异。

目前我国的空调产品已出口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短期看,中国企业还可以利用劳动力成本低廉和大规模化生产等优势,向国际市场提供具有较高性价比的空调产品,不过这种优势正逐渐被全球的空调制造商、品牌商、经销商所共享和稀释。从长远来看,中国空调企业还是需要构建自身的核心优势,通过技术研发和创新、规模化发展和走专业化道路来寻求发展,这样,再加上我国房间空调器制造业的历史特点,以及中国充沛的劳动力资源,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中国作为全球的房间空调器制造、出口基地的地位还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参考文献

[1]GB/T7725-2004房间空气调节器[S].

[2]ISO5151-1994Non-ducted air conditioners and heat pumps-Testing and rating for performance[S].

[3]AHRI210/240-2003Unitary Air-conditioning and Air source Heat Pump Equipment[S].

[4]赵宁,蔡宁.空调SEER测试与计算方法的国内外标准研究[J].家用电器,2008(2).

国内外标准对比 篇8

目前,节能环保是国际主题,各国都在进行各类节能技术的研发、推广,宣传节能环保,鼓励消费者使用节能产品。平板电视机作为主要的消费电子类家用电器,在很多国家都有明确的节能要求,如美国能源之星、欧洲Energy Labelling、澳大利亚的MEPS和中国的能效标识制度等。这些节能要求都属于强制性要求,旨在对相应市场上销售的电视产品的节能效果进行监管,从而促进电视产品节能技术的发展,提升产品的节能水平,为社会减少能源消耗。电视产品在工作状态时功率消耗最大,各国的工作状态功耗有对应的技术参数要求和测量方法。

1 工作状态功率测量方法

国际上电视产品推广比较广泛的能耗标识制度主要包括美国的能源之星(ENERGY STAR)认证、欧洲Energy Labelling和澳大利亚的MEPS(MINIMUM ENERGY PERFORMANCE SYSTEM)认证。这3个能耗标识制度都有各自的能耗标识、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3个标识制度中涉及的工作状态功耗(on-mode Power Consumption)的测量方法都是基于IEC 62087音频、视频和相关设备的功率消耗测量方法版本3.0(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the Power Consumption of Audio,Video and Related Equipment Edition 3.0)[1]。IEC 62087 Edition 3.0是针对音视频产品的能耗测量方法,包括了电视机、机顶盒、视盘机和功率放大器等音视频设备。

电视产品工作状态功率(on(average)Mode Power Consumption)测量方法适用于所有用于接收、显示的电视设备,接收方式涵盖了各种地面、有线和卫星传输方式,图像格式以产品可以接收、显示的格式为主,包括标准清晰度和高清晰度图像。

1.1 测量状态

测量时,产品设置在出厂模式,亮度、对比度和背光均放置在出厂位置。如果开机运行后需要选择一个图像模式,选择标准模式(Standard Mode)或与其相当的模式,如果没有,就选择第一个模式。同时设置在全屏显示模式下。音量放置在音频输出功率为50 mW的位置。

附加功能如果可以选择,必须关闭。对于具有自动背光控制功能(Automatic Brightness Control)的产品,要关闭该功能;如果不能关闭,测量时要在光感应器处施加至少300 lx的光照。

1.2 测试信号

测试信号包括静态信号(Static Video Signal)、动态广播内容视频信号(Dynamic Broadcast-content Video Signal)和网络内容视频信号(Internet-content Video Signal)。

静态信号有3种信号,包括全黑场信号、全白场信号、彩条信号和三垂直条信号。动态广播内容视频信号由典型广播电视内容组成,持续时间为10 min。网络内容的视频信号由典型的网络内容组成,持续时间为10 min。

1.3 测量方法

测量每种测试信号下的工作状态功率,此时产品在默认状态下,自动背光控制关闭或无自动背光控制功能。

1)静态信号的功率

分别测量电视接收显示3种静态信号时的功率,得

式中:Pb为全黑场信号下产品的功率;Pw为全白场信号下产品的功率;Pc为彩条信号下产品的功率;Pt为三垂直条信号下产品的功率;Po_static为产品使用静态信号时的工作状态功率。

2)动态广播内容视频信号的功率

测量电视接收显示动态广播内容视频信号时的工作状态功率Po_broadcast。

3)网络内容视频信号的功率消率

测量电视接收网络内容视频信号时的工作状态功率为Po_internet。

如果产品在默认状态下,自动背光控制开启,测量时,在光感应器处加至少300 lx的光强,获得产品在各种测试信号下的工作状态功率Pabc_static,Pabc_broadcast和Pabc_internet。

2 国外能耗标识制度技术要求

2.1 能源之星技术要求

美国能源之星电视产品技术要求现行有效版本为5.3 ENERGY STAR®Program Requirements Product Specification for Televisions Eligibility Criteria Version 5.3[2]。该版本对工作状态功率的技术要求(On Mode Requirements)如下:

1)对于默认状态自动背光控制开启的产品,工作状态功率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并应小于等于表1的要求。

式中:PON为产品工作状态功率;Po_broadcast为产品光感应器处加载至少300 lx光照时的功率;Pabc_broadcast为环境光照度为0 lx时的功率。

2)对于不提供自动背光控制功能,或默认状态自动背光控制关闭或可关闭的产品,工作状态功率应小于等于表1的要求。

测量时,依据IEC 62087规定的测量状态和动态广播内容视频信号测量Po_broadcast和Pabc_broadcast。

此外,在规定工作状态功率限值的同时,规定了产品的亮度要求,要求产品默认状态图像模式的亮度值应大于等于最亮图像模式的亮度值的65%。

2.2 欧洲Energy Labelling技术要求和能效标识

1)技术要求

欧洲的Energy Labelling(Supplementing Directive2010/30/EU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with regard to energy Labelling of televisions[4])制度是以能源效率等级(Energy Efficiency Index,EEI)划分的,共分为10个等级,技术要求如表2所示。其中A+++最节能,G等级为最低能源效率能级。

电视产品在获得能源效率等级的同时,要计算出年耗电量。能源效率等级和工作状态年耗电量按照式(3)、式(4)、式(5)计算

式中:E为产品工作状态的年耗电量;A为可视图像面积;P为电视产品的工作状态功率;Pbasic为产品的基础消耗功率;对只有一个高频头且无硬盘的电视产品,Pbasic取20 W;对带硬盘的电视产品,Pbasic取24 W;对带两个或多高频头的电视产品,Pbasic取24 W;对带两个或多高频头且带硬盘的电视产品,Pbasic取28 W;对电视显示器,Pbasic取15 W。

测量时,依据IEC 62087规定的测量状态和动态广播内容视频信号测量P。

同样地,规定了产品的亮度要求,要求产品默认状态图像模式的亮度值应大于等于最亮图像模式的亮度值的60%。

2)能效标识

欧洲的能效标识上应注明制造商名称、商标、型号、能源效率等级EEI、工作状态功率P、工作状态年耗电量E和可视图像对角线尺寸。

2.3 澳大利亚MEPS技术要求

1)技术要求

澳大利亚的MEPS标准为AS/NZS 62087.2.2:2010Minimum energy performance standards(MEPS)and energy rating label requirements for television sets[5],测量方法依据AS/NZS 62087.1 Power Consumption of Audio,Video and related equipment Part 1:Methods of Measurement[6]。

AS/NZS 62087.1与IEC 62087规定的测量状态、测量信号和测量方法是一致的,属于等同采用。

AS/NZS 62087.2.2规定的产品默认状态图像模式的亮度值应大于等于最亮图像模式的亮度值的50%。

AS/NZS 62087.2.2是通过计算年功率消耗PAEC,获得星级等级SRI(STAR RATING INDEX),如式(6)

式中:CEC为相对能源消耗;PAEC≤1.1×CEC;CEC为基准能源消耗,CEC=127.75+0.182 5×屏幕面积(cm2);ERF为能源等级系数,取20%或0.2。

星级等级要求如表3所示。

年消耗功率PAEC的计算公式为

PAEC=0.365×[(工作状态功率×10)+(被动待机状态功率×被动待机状态时间)+(主动待机状态功率×主动待机状态时间)](k Wh/yr)(7)

AS/NZS 62087.2.2对PAEC提出了技术要求,分为Tier1和Tier2。Tier1的要求为PAEC≤基准值+0.182 5×屏幕面积,基准值=127.75 kW·h;Tier2的要求为PAEC≤基准值+0.116 8×屏幕面积,基准值=81.76 kW·h。

2)能效标识

澳大利亚的能效标识上应注明商标、型号、工作状态年功率消耗PAEC和星级等级SRI。

3 国内外标准评价体系对比

中国平板电视机产品的能效标准采用GB 24850—2010《平板电视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其他文献资料里已经进行了详尽介绍,这里不再赘述。中国的能效标识上应注明商标、型号、能效指数和被动待机功率。

第一,对比国内外电视产品的节能标准,评价体系存在很大差异。美国能源之星标准直接评价产品的功率,欧洲Energy Labelling提出能源效率的概念,是通过公式计算获得的,是实际的消耗功率与基准功率的比值;澳大利亚MEPS是考核年耗电量,通过计算得出星级等级。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国外的节能标准都是考核电视产品工作状态的能源消耗。中国的能效标准的评价体系是用包含亮度和功耗因素的“能效指数”作为评价参数,直观地反映出平板电视机的电光转换效率[6]。

第二,产品的测量状态的差异。国外的节能标准基本沿用了IEC 62087的测量方法,在产品的默认状态下进行测量,并推荐或要求制造商使用家用模式(Home Mode)作为电视产品默认状态的图像模式。中国的能效标准规定了产品的工作状态,即产品恢复出厂设置后,显示极限八灰度图像,调整亮度和对比度,将电视调整到可以准确表现灰阶层次的状态,且这个状态是相对唯一的。

国内外节能标准的相同之处在于测量工作状态的功率消耗时,采用IEC 62087规定的动态广播内容视频信号。

4 未来标准应考虑的问题

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电视已经不再单纯具备产生声音图像的功能,越来越智能化,不但可以显示2D画面,还可以显示3D图像,此外可以实现信息的交互(上传、下载)、网络漫游、游戏和在线音视频等多种应用。但是笔者认为,作为电视产品,主要功能是产生图像和声音,所以能耗或能效标准只需考核其作为电视功能时的功率消耗,其他都是附加功能。所以显示3D图像和进行信息交互时的功率消耗是未来标准应该考虑的内容。目前的能源之星针对交互电视(Hospitality Television)在进行信息下载模式(Download Acquisition Mode)时的功率消耗提出了技术要求,并给出了测量方法;澳大利亚标准在计算年耗电量时也加入了对主动待机状态时进行信息下载的功率消耗的考虑。

此外,目前的电视产品增加了很多提高画质的技术,如动态背光技术、local dimming技术等,这些技术在改善画质的同时带来了功耗的降低,技术变化带来了节能效果。但从中国能效标准测量角度出发,这些技术在测量动态广播内容视频信号时改变了样机状态,改变了背光、亮度和对比度设置,已经不是调整完极限八灰度后的样机状态。所以未来能效标准修订过程中应考虑这些技术对能效测量的影响。

摘要:在介绍国际标准IEC 62087中电视产品工作状态功率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美国能源之星、欧洲EnergyLabelling和澳大利亚的MEPS的技术要求和能效标识,并与中国的能效标准GB 24850—2010进行对比,分析异同点。提出未来能效标准应考虑的内容和方向。

关键词:能源之星,Energy Labelling,MEPS,工作状态功率,能源效率

参考文献

[1]IEC 62087,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the power consumption ofaudio,video and related equipment[S].2002.

[2]Program requirements product specification for televisions EligibilityCriteria Version 5.3[EB/OL].[2012-06-16].http://www.energystar.gov/ia/partners/prod_development/revisions/downloads/television/V5.3_Program_Requirements.pdf.

[3]Supplementing directive 2010/30/EU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of the council with regard to energy labelling of televisions[S].2010.

[4]AS/NZS 62087.2.2:2010,Minimum energy performance standards(MEPS)and energy rating label requirements for television sets[S].2010.

[5]AS/NZS 62087.1,Power consumption of audio,video and relatedequipment Part 1:Methods of measurement[S].2010.

国内外标准对比 篇9

1 主要国际组织放射卫生标准管理模式

1.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ISO正式成立于1947年,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性标准化专门机构。目前,ISO有292 个技术委员会(TC)和2 个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联合的联合技术委员会。ISO标准形式是国际标准ISO或ISO/IEC,其编号由“ISO+ 序号+ 年份”组成[1]。其中,与放射卫生领域有关的标准主要是TC 85(核能、核技术、放射防护技术委员会)和TC 147(水质量技术委员会)下设的SC 03(放射性测量分技术委员会)制定的相关标准。ISO的主要机构有全体大会、理事会、技术管理局、技术委员会和中央秘书处。ISO的标准研制工作由其下设的TC和SC负责,并遵循以下关键性原则[1]:回应市场需求,基于全球专家的意见,通过多方利益相关者研制标准,各成员国协商一致。每个TC和SC在制定标准工作计划的过程中,须考虑行业规划和市场的需求以及TC以外的单位(即其他TC、技术管理局的咨询组、政策制定委员会以及ISO和IEC以外的组织) 对国际标准的需求。TC或SC负责本委员会工作计划内的全部项目的管理,确定工作计划中的每个项目每个阶段(包括预备阶段、提案阶段、准备阶段、委员会阶段、询问阶段、批准阶段和出版阶段7 个阶段)的完成目标日期。ISO以批准国际标准的方式所做出的决定,对各成员属于推荐性质,每个成员有采纳或不采纳的自由。ISO的标准管理模式是完全市场化的行为,其标准代表了该标准所在领域的国际共识。

1.2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IEC成立于1906 年,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国际性非政府电工标准化机构,负责有关电气、电子工程领域中的国际标准化工作。目前,IEC有63 个成员国,包括正式成员、协作成员和预协作成员。IEC标准形式是IEC出版物,其编号由“IEC+ 序号+ 年份”组成[1]。其中,与放射卫生有关的标准主要是TC 45(核用仪表技术委员会)下设的SC45A(核设施仪表和控制分技术委员会)和SC 45B(辐射防护仪表分技术委员会),以及TC 62(医用电器设备技术委员会)下设的SC 62A(医用电器设备的通用要求分技术委员会)、SC 62B(诊断影像设备分技术委员会)、SC 62C(放射治疗、核医学和辐射计量学设备分技术委员会)、SC 62D (电子医疗设备分技术委员会)。IEC由其下设的管理机构、执行机构、咨询机构及官员组成,其主要机构包括理事会、管理局、总政策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IEC标准研制由相应TC或SC下的工作组或项目组具体负责,研制过程与ISO标准研制过程类似,分为预备阶段、提案阶段、准备阶段、委员会阶段、调查阶段、批准阶段和出版阶段等7 个阶段。在标准实施方面,作为国际标准的制定机构,IEC与ISO相近,是完全市场化的模式[2],其标准均为自愿采用标准。各个国家在使用IEC标准时可直接引用或者根据本国实际情况予以转化。

1.3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

IAEA成立于1957年,是联合国下属国际机构之一。制定核安全标准并使这些标准适用于和平核活动中是它的主要活动之一,其标准化范围包括核能、核安全、放射防护、放射性同位素等。IAEA安全标准形式是IAEA安全标准丛书,分为安全基本法则、安全要求和安全导则三个层次,涵盖范围包括核安全(NS)、辐射安全(RS)、运输安全(TS)、废物安全(WS)和一般安全(GS)五个方面[1]。IAEA安全标准以科学研究和国际实践经验为基础,以促进核能源的合理、安全使用、保护公众健康作为目的,并由各成员国自行采用实施。但在IAEA执行的相关项目和开展的相关国际活动(如核安全检查),IAEA要求各成员国必须完全遵守其安全标准[3]。

IAEA为安全标准的规划、制定、审查、修订和最终确立过程确定了一套管理系统,阐明了IAEA的任务,今后适用安全标准、政策和战略的思路以及相应的职责。此外,在IAEA安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各国际组织(如WHO、ICRP等)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其中,甚至与IAEA联合发布相关标准(如2014 年发布的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就为IAEA与其他七个国际组织联合发布的标准)。同时,各成员国的相关专业人员和政府机构代表从IAEA安全标准起草之初就参与相关工作,且标准草案也要充分地征求各成员国意见[3]。因此,IAEA的安全标准代表了辐射防护和核安全等领域的国际共识,具有非常高的国际认可度,被广泛采纳和应用。

1.4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

ICRP前身是国际放射学大会于1928 年成立的国际X射线和镭防护委员会,1950 年改用现名。ICRP的任务是了解放射防护领域内的进展,就放射防护基本原理与估计辐照危害的定量方法以及据此确定防护标准提出建议,考虑放射防护措施,指导放射源的应用。ICRP标准形式是ICRP出版物,标准编号是“ICRP Publication+ 序号”[4]。ICRP标准的特点是在放射防护专业内的权威性,建议书是本专业领域内各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各国标准化机构制定标准的主要依据,其出版物的文字和格式通常是以建议的形式表述,各国必须转化为本国强制性标准后才有强制性。ICRP由主委员会、科学秘书处、5 个常设专业委员会(分别进行关于辐射效应、辐射照射剂量、药物辐射防护、ICRP建议书的应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 和一系列的项目组及工作单元组成。ICRP出版物是以科学性和对人员的辐射防护安全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其提供的专业技术内容在放射防护专业领域内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并被各相关机构广泛认可。因此,ICRP出版物因其权威性和科学性被各方主动采用。

1.5世界卫生组织(WHO)

WHO成立于1948 年,是联合国下属的一个专门机构,也是国际上最大的政府间卫生组织。WHO标准形式是WHO出版物,以出版周期短、数据新、学术性强、指导性强为特点,及时反映世界医学各个领域的发展动态和研究进展。其中,WHO指南是指任何包含了有关卫生干预推荐意见的文件,这些干预涉及临床、公共卫生或卫生政策,旨在为卫生保健供需双方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做出知情决策提供各种推荐意见[5]。WHO指南制定的提出方可以是WHO成员国、WHO管理机构、其他相关组织等,指南的常规管理机构为指南评审委员会。WHO指南的研制过程可分为规划指南、成立指南小组、利益声明与处理、构建问题和选择结局指标、证据检索和综合、证据评价、形成推荐意见、指南的形成和发表、实施与评价9 个过程。WHO指南分为快速建议指南、标准指南和完整指南3 类。

WHO指南在立项时要求有充分的论证,从而保证发表的指南能够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此外,WHO指南为推荐性的,由各个地区、国家自主决定是否采用。为了促进WHO指南的实施,WHO明确了相关级别的办事机构在实施WHO指南时的职责,并配套有实施指南所需的各类材料(包括介绍、讲解、实施工具等资料)。同时,对指南的实施建立了评价机制。

2 部分发达国家放射卫生标准管理模式

2.1美国

美国标准体系是一个高度分散的体系[6,7,8,9],其标准主要分为联邦政府专用标准、国家标准和专业团体标准。其中,国家标准和专业团体标准为自愿性标准;政府专用标准属于技术法规,是强制性的,其可以是政府引用或采纳的自愿性标准,也可以由政府自行制定[9]。在自愿性标准体系中,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充当协调者和管理者,不直接制定标准;民间组织在标准化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美国国家标准由ANSI认可的民间组织制订[10,11]。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是美国标准化领域唯一的官方机构,在协调管理各类组织的标准化工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美国的标准化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美国国家标准制定程序包括发布标准制定和协调通告、处理意见和异议、协商表决、申诉、批准、最后通告、问题审查、美国国家标准标引和出版等9 个环节[9,10,11]。美国标准的推广实施方式可以概括为“市场为主导,与认可相结合”。标准的实施以充分自愿作为基础,政府采用非政府组织制定的标准,重视标准研制程序,并将标准与合格评价相结合,有效地推动了标准的实施和普及。

2.2德国

德国标准管理模式采用政府授权民间管理的标准化体制[9,10,11,12,13,14,15]。德国标准化协会(DIN)是德国政府授权的标准化主管机关,也是德国标准化的核心机构,成立于1917 年[12,13,14,15,16]。其标准编号是“DIN+ 序号”,采用国际十进分类法(UDC)辅以组号。还有不少等同采用其他标准化机构或组织的标准,另有规范的编号,如“DIN EN”是等同采用欧共体的标准、“DIN ISO”和“DIN IEC”分别是等同采用ISO和IEC的标准等。在DIN下设的各委员会中,和放射卫生相关的是放射学标准委员会和核工程标准委员会。在专业领域内的机构还有核技术委员会(KTA)、反应堆委员会(RSK)、技术监督协会联合会(VDTUV)和发电厂联合会(VDEW)等。DIN使用数据库开展包括标准化活动在内的各类技术活动[9]。与ANSI标准类似,DIN标准均为自愿性标准,其制定标准过程中以市场需求作为制定标准的基础,掌握先进技术的企业为主体,相关科研机构、政府和个人广泛参与,秉持公开、透明原则[13,14,15]。在标准实施方面,DIN成立由专门的机构(标准实践委员会)负责标准实施。并建有专门的标准培训中心,开展标准宣传、培训等工作。此外,就标准研制、应用等标准化活动设置多个奖项,以促进标准的推广。

3 国家放射卫生标准管理现状

中国放射卫生标准管理工作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在委主任的领导下,实行归口管理、分工负责[16]。国家卫生计生委设立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负责全国卫生标准政策、规划、年度计划的制定等工作,并有详细明确的管理要求。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下设17 个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其中放射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负责放射卫生标准的研究与管理工作,包括放射卫生标准工作规划与计划的制定、放射卫生标准体系的研制、放射卫生标准的起草和征求意见、审查、报批、批准与发布、宣传贯彻等方面。放射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主管业务司局,中国疾控中心,省、市级卫生行政,卫生监督及疾控机构,科研院所、高校、医疗机构和省级职业病防治机构,以及部队和核工业等不同部门和系统的专家组成[17]。同时,还邀请相关企业作为通讯成员参与标准讨论,通过多方参与保证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4 讨论

4.1中国与国际组织及国外放射卫生标准管理模式比较

对比国内外放射卫生标准的管理模式可见以下相同之处:⑴标准管理有明确的组织结构基础,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标准研制的各个环节。⑵具有完整的标准研制和审查发布流程,以保证标准的质量。⑶提倡相关各方的广泛参与。⑷有较明确的标准体系及标准工作规划。⑸重视标准的科学性与实用性。但是,与国际、国外相关标准管理模式相比较,国家放射卫生标准从规划到研制以及实施全部由政府部门主导,虽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的需求,但仍是以政府计划管理为核心。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标准与实际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脱节或滞后的问题。

4.2国际组织及国外标准管理模式对我国放射卫生标准管理工作的启示

在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的标准管理工作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国家放射卫生标准管理工作值得借鉴的经验,归纳如下:⑴各相关方充分参与标准研制:在ISO、IEC标准的研制过程中,要求生产者、消费者、监管人员等所有相关方参与其中,并充分发表意见,使标准能够尽可能地体现各方观点,IAEA标准研制过程中充分征求并考虑各成员国的意见。这是这些国际组织标准能够为各方认可并广泛使用的基础。⑵标准与合格认证相结合:ISO、IEC及美国将标准与相关的合格认证结合,有效地促进了标准的推广与实施。⑶严格程序管理,强调标准科学性与实用性:无论是美国、德国还是相关国际组织,在标准的研制过程中都强调需严格遵守标准研制程序,对每个阶段采用严格的时限管理。标准研制重视标准项目科学性和实用性基础,如IEC为尚不成熟或不宜立即开展的标准项目设置预备阶段提供充分的研讨论证;WHO指南编制过程要求必须有详细科学的证据评价;IAEA在标准修订时,将原有标准实际应用情况的调研结果作为重要的依据等。

4.3 对国家放射卫生标准管理工作建议

4.3.1加强政府引导作用,规范放射卫生标准化活动

充分发挥政府机构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引导技术标准的发展。政府应提供有利的政策条件,以提高相关企业、民间团体和行业协会参与标准化活动的积极性。完善放射卫生标准制修订程序要求,使标准既能够更好地反映相关各方的利益诉求又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并推动标准制定程序在企业标准、社会团体标准研制过程中的应用。

4.3.2以市场需求为基础,规范和推动行业发展

有需求的标准才具有生命力,反映市场需求的标准才更容易被市场所接纳,被相关各方主动采用。建议对于公共基础、安全、健康等短期效益不易体现,但必须有的标准,由政府部门投资进行研制,对于一些产品相关的标准,鼓励企业或者行业协会等社会资源进行研制,相关政府部门积极参与。

4.3.3加强放射卫生标准的实施管理力度

国内外标准对比 篇10

首批对比行动按照广大消费者接触紧密程度、 社会舆情关注度、 产品安全风险和行业发展规模, 选择了儿童用品、 服装纺织、 家用电器、 首饰、 家具、 烟花爆竹、 插头插座、 消费品基础通用标准等12 个重点领域。在对比的3816 项指标中, 我国有2299 项严于国际国外, 728 项与国际国外一致, 529 项宽于国际国外, 260项与国际国外存在差异。 71%的指标严于或与欧盟相关指令与协调标准一致; 74%的指标严于或与美国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一致; 90%的指标严于或与日本、 加拿大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一致。 对比结果表明, 我国消费品安全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优先采用国际标准, 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高。 其中, 部分消费品安全标准指标严于国际国外, 处于世界前列。

在物理安全要求方面, 我国标准有些严于国际国外。 如我国储水式电热水器标准考虑到国内外电环境的差异, 增加了对接地系统异常时提供应急防护措施的I类热水器的附加要求, 严于国际国外。 在生物安全要求方面, 我国纸巾纸等产品标准中对产品卫生指标进行了严格规定, 且多为强制性规定, 而国外相关要求较少。在烟花爆竹、 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领域, 我国标准的技术指标更是严于国际国外标准。

目前, 各国家和地区间消费品安全标准化工作和标准指标普遍存在差异, 有些是基于自然环境、 人种差异、 行为习惯等背景的必然性差异, 有些是基于本国产业发展阶段特征和贸易格局的技术性差异。 我国作为消费品制造大国和出口大国, 限于产业发展阶段和在世界产业分工格局中所处的位置, 我国消费品标准在广泛采用国际标准、 参考国外先进标准的同时, 出于产业技术能力和成本约束等因素, 还有少部分技术指标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

国内外标准对比 篇11

(豪洋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灵丘 0344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发展初期采用的是较为粗放的发展方式,我们也因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如环境污染、资源过度消耗等,其中安全生产问题尤为突出,应予以足够重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机制的缺陷,不能有效地实现社会的安全生产,必须依靠国家强制监管来保障。

实现安全生产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监管制度,这是安全生产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当前我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重点。将英国、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安全生产监管系统与我国安全生产监管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借鉴他国先进经验,有助于我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安全生产监管的构成要素

安全生产监管,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指对于生产型企业、服务型企业的安全生产活动进行监督管理,是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在我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矿安全生产监督机构等是进行全国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具体机构。安全生产事故对市场个体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市场对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问题。这就需要行政机构对安全生产进行监督管理,行政机构的监督管理与市场调节机制不同,其监管具有强制性,通过行政机构的信息优势和事先预防机制,能够显著提高安全生产的监管效率,降低社会生产成本。

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进行依赖于各个监管构成要素的有效运行。安全生产监管系统包括监管机构、职能定位、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等构成要素(见图1),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机构设置合理,权力配置适当,职能定位明晰,运行机制完善,形成科学的安全生产监管模式才能实现安全生产。

二、发达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模式

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已经比较完善,但各发达国家国情不同,他们的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又有所不同,主要形成了以下几种模式。

1.以英国为代表的专业型监管模式

图1 安全生产监管系统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工业化和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国家[1],在其工业化初、中期,社会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很多员工失去了宝贵生命,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生产活动。因此,英国在世界上较早地建立起了安全生产监管体制,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完善,现已形成了专业型的安全生产监管模式。这种模式在分工上明确细致,在每个安全生产压力较大的行业都配备专门的安全生产监察小组,并且每个监察组织都由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其安全生产监察模式如图2所示[2]。

英国安全生产监管模式的特点是突出专业化,每个安全生产监察部门都有专门的监管人员。监察机构面向社会招聘职员,对应聘者资格门槛要求较高:必须具备较为广泛的安全生产相关知识,并且至少有2年相关行业从业经历。安监员上岗前必须接受专业的安全生产技能培训,上岗后还要在工作中不断了解相关行业技术进步和最新发展趋势,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通过培训合格的安监员能够对企业管理体系做出客观评价,并根据企业实际生产条件进行安全生产审核工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日常生产做出正确的判断。这种分工细致的专业监察模式,使英国的安全生产在世界处于前列。

2.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垂直监管模式

美国和日本在工业化进程中也遇到了类似于英国的安全生产问题,它们依据自己国家政体结构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具有共同特征的垂直监管模式。在美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采取联邦垂直管理模式,国家设立劳工部,直接受总统领导,对总统负责,同时劳工部下设职业安全与健康监察局、全国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这两个监察局也都实行联邦垂直管理模式,对全国的安全生产共同进行监察。

日本的安全生产监管模式与美国接近,实行中央垂直监管。日本设立了厚生劳动省和经济产业省两个不同的主管部门负责,分别负责职工健康安全监管和矿山安全监管。

垂直管理模式具有政令畅通、步调一致、雷厉风行的体制优势以及管得好、调得动、调得快、用得上的保障能力与执行能力,能够全面贯彻国家政策意图。特别是垂直管理体系作为政策执行载体,这种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分工明确,避免了交叉重叠监管,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资料显示,2010年日本各类安全事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为6058人[3],是同年我国各类安全事故造成死亡人数的7.6%。

3.以德国为代表的二元化监管体制

德国的安全生产监管采用二元化模式[4],即国家劳动保护机关执行国家性质的劳动保护和劳动监察工作,同时法定事故保险机构开展劳动保护和监察活动。他们都具有制定相关劳动安全标准、实施监督与管理、开展安全生产咨询与预防、进行事故调查等职责。

国家劳动保护机关的工作重点在于制定并执行国家劳动保护法律,各级劳动保护机关制定相应联邦州的劳动保护法规与制度,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实施劳动保护监控与引导,并向社会生产单位提供公共保护技术和方法等。法定事故保险机构的工作重点在于制定行业生产健康保护和生产安全的规定与规则,结合国家法律法规来贯彻本机构在各行业安全生产中的标准与规定,为社会生产单位提供职业危害救助与预防生产事故的专业咨询,对企业安全负责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等。两者在二元化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中形成了“共同合作,目标统一,经验交流,相互补充”的互补协调关系。

图2 英国安全生产监管模式

三、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管模式

我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大致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改革开放到2000年、2000年至今3个阶段。在不同发展阶段,由于安全生产监管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不同,安全生产监管模式也有所不同。(1)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就十分强调安全生产监管,但在“文革”十年里,我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受到了严重冲击,社会生产安全事故多发,给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社会财产造成了极大威胁。(2)改革开放至200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各项工作恢复正常,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重新受到重视,相继出台了相关安全生产监管条例与法律文件。在这阶段还分别进行了4次机构改革,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不断完善。(3)2000年初至今。为适应安全生产新形势,国家重新调整了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完善了相关法律法规。对工矿企业,特别是煤矿安全生产更加关注,努力减少工矿企业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安全生产状况,可将社会安全生产划分为5个阶段[3]:工业化前期阶段和工业化初级阶段;工业化中级阶段;工业化高级阶段;后工业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向工业化高级阶段的过渡时期,生产安全事故多发,在这个时期安全事故率将逐步达到高峰并逐步趋于稳定。因此,我国现阶段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国家各级机关应充分重视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严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积累了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宝贵经验,为今后监管工作的不断进步提供借鉴,同时这些经验也是继续发展我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基础。从图3可以看出,我国安全生产监管机构职能清晰,分工明细,监管工作采用垂直监管与分级监管相结合的方式。这种监管体系有效地保障了我国社会安全生产,为保证人民生命安全、减少社会财产损失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的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煤矿行业和重工业的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高。有必要将我国安全生产监管模式与国外发达国家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不足,为我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改进找准方向。

图3 我国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四、我国与国外安全生产监管模式的对比分析

英国采用专业化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其特点是分工明细,专业化程度高,针对性强;美国和日本充分利用高效率的垂直管理模式。相比美、日和英国模式,德国的二元化安全生产监管模式不仅利用了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而且充分利用了市场经济主体——保险机构——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活动进行监管,实现了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美、日、德均根据本国国情建立并发展了一套适合自身的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实践证明这些发达国家的监管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当然,由于各个国家社会发展阶段和国情各不相同,任何国家都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绝对性,更没有一个通用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但是我们可以从发达国家的安全监管工作中总结出一些成功的经验,批判性地继承与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将有助于完善我国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与发达国家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比较,我国监管模式有自身优势,能够很好地适应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生产,排除生产安全隐患,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同时,我国安全生产监管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为此我们需正视以下差异和问题。

(1)发达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法律体系相对健全,监管机构实现法定化,职责范围、执法程序、监察员的权利义务等内容明确,监管工作能够顺畅进行。我国应该持续完善安全生产监管的法律法规,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英国安全生产监管机构设置精简,并且能够有效保证社会安全生产。与英国比较,我国监管机构虽然庞大,但在安全生产监管过程中存在各机构、各级监察机构之间相互推脱现象,这使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的初衷扭曲,同时增加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成本。

(3)发达国家各机构权力制衡机制较为完善,而我国安全生产监管各行政和执法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监管过程中容易产生腐败现象。

(4)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社会参与率较高,工会组织对员工的安全保障积极活跃,我国这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5)与专业型安全生产监管模式比较,我国在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针对性等方面发展相对较慢。

(6)与德国二元化的安全生产监管模式相比,我国市场主体参与安全生产监管的作用还不明显,行业事故保险机构发展落后。

对比分析发达国家安全监管模式发现,他们的监管模式都是根据自身特点逐渐建立起来的,并很好地适应其国内的安全生产现状。因此我国应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分析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同时借鉴国外安全生产监管的成功经验,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1]田福生,吴江艳.英中两国现代化之路比较[J].唐山师范学院报,2010,6(32):75.

[2]何玉.我国安全生产模式的探讨[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0.

国内外标准对比 篇12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对各类化学品及烟花爆竹管理最为严格的国家。它主要是按照已经正式颁布的几十个国家法律及有关行政法规,由4个主要管理机构,即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消费产品安全委员会(CPAC)、环境保护总局(EPA)来全面管理药品、食品、化妆品、农药、工业和日用化学物质,以及它们的潜在危害,保障这些产品和空气、水、土壤、生态、生产场所与消费者的安全。

在欧盟内部,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和法规(如REACH等),对化学品通过不同方式加以控制,例如:限制它们的使用,禁止在金属作业流体和鞣革环境下使用短链氯化烷烃,或者限制它们的用量,或通过“职业接触限值”来限制化学品在作业场所中出现的最大浓度。对烟花爆竹,则进行全程规范化管理,对其进口审批、市场营销、燃放要求等,都作出了详细规定。

1.1 国外标准化体系特点

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十分重视技术法规体系建设,体现了标准制定以市场为主导,标准的自愿性原则。经过长期的发展,工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标准体系,其主要特点如下。

1.1.1 多层次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法规体系。

通过国际条约和国家法律法规对危险化学品标准化活动进行规范,建立不同层次的技术法规体系。并在技术法规等法律形式文件中引用危险化学品标准,使标准成为技术法规的技术依据和组成部分。其中,对安全、应急、卫生、健康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是技术法规的主要内容。

1.1.2 成熟、完整的自愿性标准体系。

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应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危险化学品标准体系。属于自愿性的发达国家危险化学品标准具备完善的标准实施监督体系、规范的评定程序、适应市场经济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保障体系。在管理上,政府授权民间机构主导进行管理,并具备专业的危险化学品检验机构,其标准的制定体现市场化原则,专家参加标准的起草和审查,制修订及时、更新到位、符合形势。标准服务实现了市场化、信息化,标准制修订经费来源多元化。

1.1.3 规范的监管体系和企业的积极参与。

政府通过多层次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法规体系及成熟、完整的自愿性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对化学品无害化管理体系。企业的加入以自律为主,采用认证的形式如国际石化行业广泛采用的HSE标准等。

1.2 国外化学品安全的先进管理做法

1.2.1 物质申报和持续报告义务。

在进入市场之前,新化学物质需向其主管机构进行申报。其主管机构一般是各国负责化学品安全的政府主管部门或下设组织。申报的内容则依据物质投放到市场量的不同而不同。在向所在国主管机构提交了申报资料后,申报人(制造商和进口商)还有持续报告的义务。

1.2.2 物质的危险性评估。

有关主管机构或生产使用企业应就物质对人类和环境的潜在危害性进行评估。在欧美,他们已建立了一套化学品危险性评估体系,并公布了配套的技术文档。按照欧盟《白皮书》的建议,化学品“风险评估”的责任将由主管机构负责向化学品的生产企业和下游用户转移。

1.2.3 限制和禁止剧毒物质的生产、销售或使用。

对剧毒化学品,各国通过不同的方式加以控制,例如:限制或禁止它们的生产、销售、使用或排放,限制它们的使用量,或通过“职业接触限值”的形式来限制它们在作业场所中出现的最大浓度。在欧盟内部或其成员国,制定有单独的法规,以限制或禁止一些单个化学品,或一类危险物质、制剂的销售和使用。

1.2.4 危害信息交流。

对危险化学品,推行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和安全标签制度,进行危害信息传递,同时要求这些危害信息语言和格式本地化。

1.2.5 社区知情权。

在美国,按照应急预案和社区知情权法(EPCRA)的规定,公众和社区享有知情权。对于工业界报告社区和州政府规定的有毒化学品的泄漏,要求企业报告化学品或杀虫剂对设施所在社区存在的可能危害,并要求企业报告极度危险物质(包括剧毒物质)在社区内存放量,进而建立了极度危险物质列表,列表内容包括物质的CAS号、商品名称、泄漏报告量和阈限计划量等信息。

2 我国危险化学品及烟花爆竹标准化情况

在我国,作为化学品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化学品及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该项工作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标准化组织机构日趋健全,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危险化学品及烟花爆竹标准的制定修订得到重视。这对于遏制重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促进危险化学品及烟花爆竹生产的安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1 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标准化组织机构

健全的组织机构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为落实国务院领导关于加强危险化学品标准化工作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做好危险化学品标准化工作,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成立了“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与有关部委协商的基础上,于2006年6月成立了化学品安全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TC288/SC 3)。这标志着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化整体工作全面启动。

2.2 注重标准体系的研究,加强了制定修订工作

在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1993年,原化学工业部完成了《化学工业标准体系表》,其中就单独列出了《化工安全标准体系表》。它包括化工安全通用基础标准和化工安全技术、管理、工作标准。在此之后,经过国务院各有关部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行业协会的共同努力,制定了一大批涉及安全生产方面的国家标准,基本涵盖了所有生产领域和作业场所,为安全监察依法行政提供了重要依据,基本适应了生产发展的需要。

2.3 开展技术标准研制,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为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的监管,控制重大工业事故的发生,有效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研究制定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重大危险源辨识》等国家标准。这些标准研究制定,有助于提高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水平、促进安全生产,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水平。

与此同时,我国也在积极开展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采标工作。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的步伐显著加快,尤其是在“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 251)”成立以后,2002~2003年间,技术委员会审查了50余项强制性国家标准。2003~2004年间列入国家标准计划的40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将《化学品分类及标签全球协调制度》(UN GHS)中关于分类与标志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在内,这将使我国第一次与国际危险化学品分类与标志制度同步。2005~2008年列入国家标准计划大约200项将联合国TDG、联合国GHS和欧盟REACH法案有关的化学品危险性分类试验方法标准转化成为我国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我国执行联合国GHS和应对欧盟REACH法案做好了技术支撑的准备。以上工作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对外开放、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

3 对比分析及建议

3.1 存在的问题

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危险化学品及烟花爆竹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通过了解国外发达国家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不难发现,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们还存在较大差距。

3.1.1 有关法律和技术法规体系不完善

由于参与危险化学品管理的部门多,涉及危险化学品管理的部门规章繁杂,而且我国尚没有与国际和发达国家相匹配的技术法规体系,加之关于化学品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国际和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异,我国的危险化学品管理有关的法律和技术法规体系不完善。在相关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中未能与卫生、健康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很多标准未将相关的危险化学品应急措施列入其中。

3.1.2 标准化工作缺乏整体规划,标准体系尚未成熟

当前,我国还未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危险化学品标准体系。危险化学品标准化工作的自愿性差,加之危险化学品种类繁杂、涉及面广,出现内容交叉重复、技术要求和指标不统一等现象,使得标准体系不健全,导致标准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协调性较差,工作被动,进而影响了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有序开展。

3.1.3 部分标准没有及时修订,内容过时

自1998年、2000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以来,特别是一些行业主管部门撤消造成现存危险化学品及烟花爆竹标准中有的已经多年没有修订,早已不能适应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现状,不能适应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现状,与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实际相脱节。

3.1.4 标准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企业参与不足

从安全监管工作看,还没有把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及烟花爆竹标准纳入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对标准实施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企业标准意识还比较淡薄,经营管理者不能自觉执行标准;从业人员行为不规范,“三违”现象较多。

3.1.5 与危险化学品相关的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危险化学品及烟花爆竹标准化相关领域的体系建立还刚刚开始,基础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物质的申报和持续报告、物质的危险性评估、危害信息交流、社区知情权、危险化学品应急标准化等方面的工作很多还未开展,或处在初级阶段,还没有上升到法律、法规、标准等层面。

3.2 建议

3.2.1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学习先进经验

建立与国际组织和国外发达国家安全生产标准信息交流与合作渠道。指派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跟踪了解发达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发展前沿动向,搜集、研究最新发布的标准、指南等技术文件,增强标准制修订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同时,加快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步伐,大力采用或等同采用国外先进的安全生产标准。

3.2.2 加强标准的前期研究,建立标准与科研协调发展机制

各级标准化研究机构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要加强标准的前期研究,努力提高标准研究的技术水平。做好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参与工作,将标准制定与科研、开发、设计、制造等技术创新相结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标准化科技创新机制。

3.2.3 进一步完善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标准体系

逐步研究,并提出实施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标准化的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标准体系,明确今后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使我国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标准化工作可以协调、科学、系统、有序地进行,不断适应我国安全生产发展的要求。

3.2.4 充分发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行业协会的作用

化学品安全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要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与有关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以及相关行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密切联系、加强沟通。组织、规划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化学品安全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要构建涵盖各危险化学品领域的分支机构,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标准体系》按计划有效实施。

3.2.5 加大有效监督力度,提高企业参与程度

充分利用会议、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加大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化工作、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重视和自觉贯彻实施安全标准的良好氛围。加强安全监察人员、企业和中介机构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培训,抓好新标准宣贯工作。

3.2.6 加强与危险化学品相关的管理工作

上一篇:精心创设下一篇:快乐自信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