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服装区域品牌

2024-10-21

国内外服装区域品牌(共6篇)

国内外服装区域品牌 篇1

国内服装品牌提价或者较高价往往会遭受质疑乃至冷遇。

“这两年国内服装价格简直高得有点离谱, 还别说那些大商场里的知名品牌, 感觉就连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里的衣服价格都涨了一倍左右。”北京白领黄晶 (化名) 对此深表无奈。

“不只是国内品牌, 一些洋品牌其实也在顺势涨价。”黄晶告诉记者, 两年前John&david的毛衣打完折才几百元钱, 今年在北京燕莎奥特莱斯打折后都要一两千元左右。

在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营销系主任任力看来, 现在高档商场洋品牌可谓遍地开花, 而且多数价格不菲, 但并非所有洋品牌都是物有所值。

据任力介绍, 有些洋品牌在本土属于比较便宜的超市类商品, 往往在进入中国后就被包装成了所谓的高档产品;还有些知名品牌如Prada、Boss、Coach等, 很多产品虽然都是在中国生产的, 但销售价格可能比在其他国家的售价还要高。

“国内服装品牌提价或者较高价往往会遭受质疑乃至冷遇, 在价格基本接近的情况下, 大多数消费者仍然会选择那些洋品牌。”在北京从事多年国内品牌服装零售业务的刘晓 (化名) 对此深表忧虑, 未来国内服装品牌究竟该何去何从?

一、服装的倍率定价

看着商场内琳琅满目但又价格不菲的服装, 黄晶感叹, 如今工资上涨幅度并不大, 但国内服装价格的涨幅已经远远地超过了自己的承受能力。

对此, 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告诉记者, 与两年前相比, 服装价格确实有很大的涨幅, 涨幅大概在20%至40%之间。不同的品牌, 针对的不同客户群体, 价格涨幅也不尽相同。

那么, 国内服装价格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朱庆骅表示, 导致国内服装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原材料、人工、租金等成本的上涨。这些推高了服装制造成本, 进而对终端零售价格形成支撑。

北京白领时装有限公司设计总监付奎认为, 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上涨是最基本的两个影响因素。

“今年国内羊绒类服装价格大概上涨了20%到30%, 与羊毛、羊绒价格的上涨直接相关。”付奎表示。

刘晓告诉记者, 服装零售行业的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 但是很多公司为了持续发展都渴望能够稳定住员工, 近年来员工的工资福利等都在不断上涨。

“人工成本的涨幅大概在10%至20%左右。”朱庆骅研究员表示。

任力告诉记者, 近年来商场的租金随着商业地产的升温也在不断上涨, 这些都会最终反映到服装的价格上。

据刘晓透露, 有的服装品牌进入商场后, 由于面临着商场巨大的租金、抽成等压力, 会选择大幅度提高自身销售价格, 有的甚至高达成本价数倍以上。

刘晓告诉记者, 很多大商场的租金都比较高, 有的服装品牌所要支付的商场租金甚至比它的营业额都要高, 此外有些商场还会根据商家的营业额进行不同比例的抽成。

“很多商场为了保持自身收入, 还会以营业额为标准对入驻商家进行严格考核, 如果一个品牌连续数月 (不同商场规定不同) 排名最低, 甚至有可能会被‘劝退’出场。”刘晓表示, 一些服装品牌为了不被淘汰, 也可能会通过提价来“增加业绩”。

任力也告诉记者, 国内服装企业大多选择倍率定价的方法, 即以其成本价乘以几倍去定价, 商场里的倍率相对会更高。

二、低价洋品牌借势起身

在国内服装品牌价格飞涨之下, 黄晶开始关注国外品牌。她惊奇地发现, 一些国外比较好的服装品牌甚至比国内的还要便宜, 现在的她已经开始把更多的视线转移到了海外代购。

据悉, 斯密街商务咨询公司在对比了中美两国50个品牌旗下500件商品的价格后得出数据, 中国出售的服装价格比美国平均贵出70%。

但在刘晓看来, 现实中一些国内高价服装品牌往往并不叫座, 比较受欢迎的高价服装大多数仍是一些洋品牌。

对于洋品牌高价仍备受追捧的现状, 任力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担忧。

“现在有些所谓的高价国外品牌服装, 其实在它们的本土就是超市类产品, 本身在国外折合人民币三五百元的售价, 到了中国却摇身一变成为了高档产品。”任力表示。

很多国内消费者热衷于国外品牌, 但真正去过国外并了解其服装品牌的人并不多, 一些洋品牌的供应商很可能利用了国内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现状, 只把自己的优势进行宣传, 而回避掉自己在本国的价位。

任力认为, 虽然这种产品着实是地地道道的国外品牌, 但是过高的定价也是不合理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费者也告诉记者, 她去德国的时候发现, 像Only就是在德国超市里卖的牌子。

“还有一些知名品牌如Prada、Boss、Coach等, 实际上很多产品都是在中国生产的。”任力表示。

“其采购成本、人工成本、管理成本都已经降低了许多, 甚至都‘量贩’了, 但是仍以其原产地的价格在进行销售。”任力对此颇为质疑, 认为这种销售行为应该得到一定规范。

据任力介绍, 国外对于产品产地的规定非常严格, 要求予以清楚地标注, 但就国内而言, 一些商家往往在产地标注上大做文章。

比如一些品牌不写自己Made in Italy, 只是写上一个I-taly, 说明其品牌是意大利的, 但产地很可能就在中国。

“一个产品的产地不同对价格影响很大, 利润空间也将差距甚远。”任力说。

三、国产品牌应突围

对于不断涨价的国内服装品牌, 北京白领黄晶选择了转战海外市场。据记者了解, 与黄晶心态类似的消费者并不在少数。

多年从事服装零售行业的刘晓也感叹, 国内服装品牌涨价本就十分尴尬, 不涨价利润则在不断下降, 涨价了消费人群又将因之减少。

任力则告诉记者, 目前经营服装行业困难很多, 并不是涨价了经营者就赚钱了, 反倒是大家普遍反映库存越来越大, 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朱庆骅则对记者表示, 在成本上涨、终端零售价格回归理性的情况下, 服装行业利润空间有所下降, 专卖店利润在40%至70%左右, 商场则在60%至70%左右。

在任力看来, 目前国内一些品牌在设计和质量上已经不亚于国外的一线奢侈品牌, 而消费者总是盲从于所谓的国外品牌, 国内品牌很难获得价格上的认可。

“同意大利、美国等品牌相比, 几乎一样原料的产品, 由于对方品牌运作好, 管理又高效, 对方以1000元价格出售很顺利, 国产品牌500元都很难卖掉。”任力表示。

更让任力感到痛心的是, 很多消费者实际上拿到的产品有些也是在国内生产的, 只是多背了个国外产品的标志, 这反过来又影响了国内产业的发展。

“其实国内服装品牌人工环节的成本上涨应该说是良性的。”任力分析认为, 过去我们靠的是廉价劳动力, 但是现在我们的劳动力和技术在全世界来讲也已经很优秀了, 理应获得更好的工资待遇。

据任力介绍, 国内服装行业一度长期低价竞争, 使得很多设计师和技术人员都不愿意继续从事自身行业, 企业也留不住优秀的人才, 因此国内很少产生世界知名品牌和设计师。

任力希望, 未来人工涨上去, 有更好的设计和管理, 能够更好地促进国内服装行业的发展。

朱庆骅研究员最后表示, 虽然现在服装行业并不景气, 但是机遇往往产生于危机之中,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 个性化需求凸显, 高端定制服装有望迎来发展的机遇, 注重设计、潮流、品牌化发展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来源:《服装界》)

国内外服装区域品牌 篇2

1、唐狮 品牌符号:

品牌特征:唐狮的寓意是“唐 —— 繁荣的唐朝狮 —— 万兽之王寓意 盛世中华,成就万

众之王”。“唐狮”休闲服定位大众、休闲,中低档,大批量、规模化的经营方针。从成立起就开始走特许经营这条路,是国内休闲类服饰销售量最大的一线品牌之一,目前有T恤、毛衫类、夹克类、风衣类、羽绒服类、裤类及饮品等几大系列,近千个品种。

厂家产地:浙江宁波

2、淑女屋 品牌符号:

品牌特征:它定位于生长在这个时代的年轻女性,从小能接触到大量的外国童话、经典名著

以及相关影视作品,大多都有把自己幻想成女主人公的情感经历,内心因而藏着挥之不去的“淑女情结”,渴望像戏剧般华美、被人欣赏被人宠爱的浪漫情怀。以优雅女性主义的产品为主线,表现女性成熟的魅力。在造型上紧跟国际路线,以简约、纯静、单色、流动构成品牌风貌,主张在设计动因中,追求下意识知趣的风情与性感,形成Fairyfair这样的女人,非比寻常的产品和品牌形像。

厂家产地:香港

3、猫人 品牌符号:

品牌特征:猫人服饰以打造中国时尚内衣第一品牌为已任,经营时尚内衣、潮流女装和运动

休闲服饰,别具特色的娱乐化营销模式,率先引入贴身类服饰一站式购物模式,将时尚暖衣、家居服、小内衣、瑜伽服、泳衣、内裤、袜子、毛巾、时尚小商品等尽收囊中,多店合一,满足消费者对贴身类服饰“一站式”购物需求,更以全新竞争优势与全新差异化、规模化的盈利模式、运营规则来打破内衣行业僵局,领跑内衣市场。

厂家产地:香港

4、雅鹿 品牌符号:

品牌特征:雅鹿拥有羽绒服、休闲服、西装、衬衫、女式时装等六大专业生产基地,其系列

品牌主要有雅鹿、自由自在、蓝冰、纯彩地带等共十几大系列,设计风格为“大

众、时尚”,企业理念为“倡导温暖新生活”。雅鹿将高科技、绿色环保引入羽绒

服设计,推出“绿色天鹅计划”,生产“会呼吸的环保羽绒服”,为消费者提供时尚、休闲、安全、健康、舒适的高品质羽绒制品。

5、名典屋 品牌符号:

品牌特征:“走品牌道路,创品牌效应”是香港名典屋发展女装之目标,“创品牌,创名牌”

是它的追求宏愿,名典屋女装为都市广大白领度身而做,其高贵、典雅简约的整

体风格,精湛的制造工艺,高档的优质面料,为都市白领女性赋予了浪漫的生命

色彩。

厂家产地:香港

6、美特斯邦威 品牌符号:

品牌特征:“美特斯·邦威”代表为消费者提供个性时尚的产品,立志成为中国休闲服市场的领导品牌,扬国邦之威、故邦之威。其品牌在年龄定位上专注于18~25岁的年

轻、活力的消费者,决不轻易变动延伸。集团在坚持“虚拟经营”的业务模式基础

上,全面启动品质管理工程,从品牌形象、产品设计与生产采购、物流、市场拓

展、销售服务和信息化管理等全过程提升管理品质。

厂家产地:浙江温州

产品产量:年产系列休闲服近5000万件(套)

7、七匹狼 品牌符号:

品牌特征:七匹狼品牌恪守“用时尚传承经典,让品牌激励人生”的企业使命,在立足于对博

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积极挖掘的同时,将西方流行时尚元素融于自身设计理

念,并致力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创意产业的契合。“七匹狼”产品的诉求对象是奋斗中的男性,它把奋斗中的男性所经历的那份沧桑,那种独具魅力的成熟,透过产品尽情地宣泄出来。“七匹狼”以“倡导男仕族群文化”为已任,将

时尚文化与男仕精神相对接,并将根据这个主题讲述更多、更精彩的创业者故事。

厂家产地:福建

8、报喜鸟 品牌符号:

品牌特征:报喜鸟定位于都市时尚青年和白领人士,旨在弘扬中华服饰文化,引领中国男装

从“功能性”消费向“享受性”消费过渡。多年来,报喜鸟形成了“东情西韵”、“古风

新律”的产品风格,营造出“典雅”、“亲和”、“唯美”的新中国男士形象。报喜鸟以

其精湛的工艺、新颖的设计、考究的做工、浓郁的时尚气息,以及其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奠定了其在中国男装界一线品牌的地位。

厂家产地:浙江

9、巴拉巴拉 品牌符号:

品牌特征:“balabala巴拉巴拉”定位于城市大众家庭的儿童服饰品牌,以儿童生活文化为核

心,倡导“休闲、时尚、健康、运动”的儿童服饰理念,产品“绿色、环保”、穿着

舒适,设计紧抓时尚资讯,色彩强调流行与搭配,呈现童装品牌新意向。

厂家产地:香港

10、真维斯 品牌符号:

品牌特征:“真维斯”是一个年轻﹑健康﹑向上的服饰品牌,倡导一种真诚﹑乐观的生活态度,为渴望被关注﹑被认可的年轻人打造最真的生活态度,做回真我﹐穿回真我﹐分

享真我。“真的﹐更精彩” 真维斯!真维斯以“名牌大众化”的经营理念﹐“物超所值”的市场策略,稳占休闲装市场的领袖地位。真维斯将每季最新的潮流元素融入服装当中,以易穿易配搭的款式来吸引顾客。“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是真维斯企业文化的体现。

厂家产地:上海

11、江南布衣 品牌符号:

JNBY--Joyful Natural Beauteous Yourself

品牌特征:“Joyful Natural Beauteous Yourself”这4个单词很好的诠释“江南布衣”:“自然、健

康、完美”的生活方式。“江南布衣”以其独有的都市田园风格,赢得众多女性的青睐。风格浪漫、丰富、自然,色系与色彩沉稳雅致而不盲从流行,但始终时尚:材质多用不同肌理、风格的纯天然面料,枝叶花草成为标志性的装饰纹样,全情演绎与自然相融的理念;款式设计强调单品之间丰富、随意的可搭配性,为穿着群体提供了专业的服饰搭配概念的同时,更为她们留下服饰搭配的再创空间。

厂家产地:杭州

12、哥弟品牌符号:

品牌特征:定位在白领阶层全方位路线,多元化款色。哥弟女装以“儒文化”为品牌内涵,以其准确的目标市场定位而在国内女装界占据一席之地。哥弟品牌绝不二价,颜色花而不哨,价格高而不贵,剪裁贴而不紧,完完全全对准了这群消费中坚的“胃口”。

厂家产地:台湾

13、以纯品牌符号:

品牌特征:“以纯”是东莞市东越服装有限公司旗下的休闲服装品牌之一,它以紧贴时尚、简

洁大气的设计,追求活力、自然、靓丽、纯真的青春气质,追求现代人个性发展潮流,鲜明友善、充满时尚气息,给顾客一种完全自我是感觉。很快从众多的服

装品牌中脱颖而出,发展成为受全国消费者青睐的引领休闲服饰潮流的国内知名品牌。

厂家产地:广东东莞

14、歌莉娅 品牌符号:

品牌特征:歌莉娅品牌始终坚持健康、充满朝气的理念,以自然元素、环保舒适的面料、体

贴的穿着触感、多种搭配组合为拥有23岁年轻心态的女性传递拥抱自然、享受

时尚的年轻生活态度和物超所值、物美价更美的购物乐趣。

厂家产地:中国广州

15、阿依莲品牌符号:

品牌特征:阿依莲,一个代表都市时尚品位的女装品牌,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简洁流畅的线条,亮丽素雅的色彩,配以精致的剪裁、优雅及时尚的款式,融汇东西方文化之精华,演绎现代都市时尚女性典雅与自信,深受全国各地年轻消费者所喜爱。厂家产地:广州

16、森马 品牌符号:

品牌特征:森马积极开拓“虚拟生产、品牌经营、连锁专卖”的非常之路,以“形象第一、服

务第一、代理第一”为经营思想,切实奉行“企业与员工共成长”的原则和“小河有水大河满”的经营哲学,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做到共享利益、共创繁荣,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的目标。其标准色为草绿色,表示崇尚自然,和谐环境,追求快乐和希望。

厂家产地:浙江温州

17、南极人 品牌符号:

品牌特征:南极人拥有保暖内衣、常规内衣、毛衫、毛裤、西服、茄克、羽绒服、T恤、衬

衫、家居服、裤类、家纺等多项产品

厂家产地:上海

18、劲霸 品牌符号:

品牌特征:K-BOXING是一群梦想坚定、承担责任、内敛专注、追究成功的创寓族群的代表,是一种奋斗、实干、自信、勇于求索、恒于坚持的时代精神的象征。劲霸专注茄克31年,用独特的设计终结了单调的茄克,从而成为中国高级茄克领先者,引领着茄克及其配套服饰设计,引领着中国茄克走向世界的使命。

厂家产地:福建晋江

19、杉杉品牌符号:

品牌特征:杉杉股份是服装行业上市公司中规模较大、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公司主营服

装,产品以西服为主,兼有衬衫、休闲服等。公司拥有知名品牌“杉杉”以及“FIRS”、“梵尚”等多个品牌。

厂家产地:宁波

20、艾莱依 品牌符号:

品牌特征:艾莱依品牌的“名牌的生命在于品质与文化”的品牌理念,和“以18-38岁都市白

领为目标消费群体”的市场定位,表明艾莱依品牌的市场占有不求大而全,但求

精准实效。艾莱依品牌的招商行为也与众不同:服装秀不求排场和冗长,追求艺术美感和品牌个性、产品风格高度统一;推介 会不求灌输和说教,追求品牌理

念和销售渠道、市场反馈有机互动。

国内外服装区域品牌 篇3

关键词:区域品牌;营销;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C9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5-0084-01

1 国外区域品牌营销的研究综述

凯文·来恩·凯勒(2003)认为,地理位置或某一空间区域也可以成为品牌,并可以进行营销活动。Martinovic认为,区域品牌营销就是为区域产品和服务在目标市场中创造的附加值。英国学者Hankinson(2001)发现,区域品牌在城市规划、零售、旅游部门的营销中可能存在不同部门产品、同一部门产品以及营销组合等方面的冲突。

2 国内区域品牌营销的研究综述

国内对区域品牌的专门研究刚刚开始,这种研究更多的是沿用传统的产品营销理论框架来分析区域品牌营销。我国学者对于区域品牌营销的研究,大体可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2.1 对区域品牌营销主体的探讨

品牌的拥有者不一定只属于某一个企业,也可以属于一群企业。区域品牌是指某地域企业品牌集体行为的综合体现,并形成了该地域某行业或某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张屈征等(2003)就区域品牌的产权特点进行了说明,认为区域品牌的产权模糊与区域利益共享两大产权特点具有内在联系,产权模糊使权力可以区域共享,权力共享又使产权不可能为某一企业所独占,从而使产权模糊的特点得以保持。张挺、苏勇等(2005)则重点强调了地方政府在区域品牌建设中的重要性,认为区域品牌的营销一般由地方政府投资,区域内的企业和民众共同受益的一种公共投资。甘峰明(2006)就对区域品牌产权的模糊性、区域利益共享性进行了说明,认为区域品牌为一个地区所有相关企业共同拥有,但没有明确的权利主体,区域内任一企业都不能独占这一品牌权利。

笔者认为,区域品牌产权的模糊性和利益共享性决定了区域品牌营销主体的多元性,即地方政府、区域利益相关者(行业协会、集群企业等),并且各主体之间应该相互配合、共同建设和维护好区域品牌,提高区域品牌的影响力。

第一类:国家、城市、区域品牌。形成过程:区域资源—区域优势—区域品牌。

第二类:产业集群品牌。形成过程:产业集群—产业扶持—产业特色—产业优势—品牌。

第三类:传统区域品牌。形成过程:a.自然资源(地理,气候,物质)—品牌建立与维护—区域优势;b.人文资源(文化,概念)—品牌形成—品牌的维护。

2.2 关于区域品牌营销的内容

夏曾玉、谢健(2003)以温州区域品牌建设为例,在对比企业品牌、区域品牌、国家品牌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经济理论分析了区域品牌的特性,提出了發展区域品牌的必要性。黄晖(2005)指出区域品牌更有利于集群内企业的生存和繁衍。蓝光喜、侯可(2006)也认为,区域品牌的定位要体现区域产业集群的特色。余伟萍(2007)指出品牌内容中应该体现个性、精神气质、人格化表现。

综合以上观点,本文得出区域品牌营销与产业集群是相互联系的,产业集群是塑造区域品牌的载体,区域品牌营销是产业集群升级的保证。

2.3 区域品牌营销的手段和方式

魏守华、邵东涛(2005)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中小企业集群进行区域营销可以形成具有持久效应的区域品牌,并通过电子商务降低成本,使专卖店获取一体化垄断利益,改进区域营销方式。王建满(2006)直接指出要重点加强特色产业园区和专业化产业基地,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发挥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的群体优势,形成区域品牌。王庆(2008)区域品牌首先需要品牌定位培育和品牌形象培育。比如政府、组织、专家等的积极参与讨论,媒体的广泛应用与宣传。陈北东(2010)提出品牌发展三大路径:调整集群内企业关系,建立内部机制;创造品牌外部良好技术、政策等环境;增强技术、人文、品牌核心竞争力。

3 结语

在综合以上观点基础上,笔者认为,区域品牌营销的手段和方式主要有:利用电子商务所进行的网络营销;利用原产地形象、集群特色、节会进行区域品牌形象营销;集群企业的合作营销;围绕核心龙头企业建立完善与延伸产业链所进行的内部营销等。

服装品牌的区域性市场开发 篇4

1 服装品牌策略的价值

服装品牌策略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根据内外环境变化, 对服装品牌的经营与销售进行预测和决策,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 创造性地组织经营销售活动的策略。策略有两大层面:在品牌、市场、受众的层面是策略的设计, 在专业的层面是设计的策略。品牌体系的构建和成熟对于服装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它直接与品牌的销售、利润挂钩, 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营销体系中有几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 是营销策划。产品在开始设计之前, 营销部门就应该提供一个详细的季节产品设想计划给设计部门作为设计开发参考, 这也是这一季度产品营销策划的第一部分。产品设计完成后, 何时推向市场、上柜陈列、打折、奖销等方面工作也都应该有一个提前制定的详细计划。其中包含了许多具体的营销手法。如, 品牌设计的服装不一定都是为了销售的, 一部分大众款式是为了跑量销售, 另外一部分新颖别致的时尚款式则是为了吸引顾客目光;又如, 奖销和打折是异曲同工的营销模式, 都是通过降低产品价格来实现销售的促销手段。总之, 品牌策略决定一个品牌的成败。而品牌策略的定位源自战略目标、理念、市场、消费群、营销推广、品类竞争、服务、管理等诸多方面, 是一个值得提高和研究的重要环节。

2 服装品牌的区域性

2.1 气候因素调查分析。

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区气候、温度、湿度都各有不同, 且差异很大, 因地域而形成的南北气候相差悬殊, 整个内陆地区, 虽有着明显的四季之分, 但南北各地四季气温变化却大不相同。南方地区以广东为例, 其基本气候特征是炎热、潮湿、多雨。从季节变化角度来说, 该地区夏天较长、春秋天相连、基本无冬天。由此可以看到在广东地区, 湿热等原因致使其服装必须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 所以人们的服装质地要以轻薄和棉质为主, 春夏季节的衣服储备及购买的数量比较多, 而且夏季的服装也较之北方的穿着时间要长得多。如果一个品牌想要在广东建立起销售群, 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广东市场的季节因素, 在产品的开发上面, “因地制宜”地对春夏装的款式和数量进行增量设计和销售, 以满足广东市场的需求;而北方, 以北京为例, 北京气候特征, 夏季时间延续不长, 春秋比较凉爽, 气候干燥。因此对于北京的市场, 我们就要掌握其冬季的服装市场需求远远大于广东, 而且对质地、厚度上的考虑也不能与广东地区相提并论, 一件厚的羽绒服, 一个广东人对它的需要一年当中不超过一个月, 而一个北京人对它的需求长达一个季度之久。所以广东人的购买重心就一定不会放在羽绒服上, 所以如果在广东的专店内进行长时间以及多款式的羽绒服销售, 那效益是大不乐观的。

2.2 文化因素调查分析。

前面已经提到南北之间的气候差异所带来的服装差异, 同样, 这些地域的差别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不同的文化差异。因南、北方消费人群穿衣风格及消费需求和生活习惯的差异, 形成了服装南、北派之别。南方人善于将生活理念、人体特征、服饰特色等因素融入服装;同样以广东和北京为例, 广东属于沿海开放地区, 长期受港台及外来文化的影响比较强, 表现在着装上较为随意, 可以用服装款式造型奇特、不拘小节、前卫夸张来形容。这些特征在中青年的休闲装束上表现尤为明显。也是受气候的影响, 悉心观察便不难发现在某个季节 (尤其是春秋) 的大街上, 可以同时看到多个季节的服装。

北方人则精于把所积蓄的服饰文化、艺术积淀和沉稳大方的整体风格充分运用体现出来。虽然人们对装着也十分考究, 却是一种端庄、细致的感觉。在视觉上冲击较之广东较为平和, 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受中心思想教育的程度远远高于广东地区, 所以着装的随意度将低于南方。如果某个品牌的款式较多, 而且风格系列比较多元化, 最好是要考虑到南北方对这些款式的偏好差异和接受程度, 他们的审美是怎么一种形式。如班尼路旗下的“Eabse”品牌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其款式多为造型奇特的韩式及波西米亚风格, 有少部分才为大众基本款的设计, 其中很多繁杂、夸张的款式就不适合北方人的着装风格, 所以在卖场中就要考虑到款式的均衡发放。比如某些比较特别的款式在南方可以多量销售, 而在北方仅当橱窗陈列, 只起装饰作用。

2.3 服装品牌营销的区域性。

季节对服装行业存在至关重要的影响。服装的时尚性、潮流性以及人们追求时新必然会使服装销售依赖天气的变化。许多品牌的老板感叹靠天吃饭难, 库存积压让人发愁。而对服装进行打折, 开大卖场是否成为解决库存, 保持服装营销天平平衡的制胜法宝?库存, 一个难以解开的结, 不管是打折还是特价, 与服装库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服装企业多年来面临库存的尴尬, 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就休闲服来说, 休闲服装市场对流行非常敏锐, 更新淘汰特别快, 一不小心就会带来大量的库存。像北京路常见的休闲新品上市时候卖一两百元左右, 而到换季时候则经常几十元一件疯狂大甩卖, 有些夏季T恤甚至低至15元两件的超低价。女装库存则更严重。女装款式、面料更新快, 有人称女装像蔬菜一样有保鲜期, 一旦过季就没有市场, 卖不出去的女装产品到第二年恐怕连处理都难了。借鉴国际品牌的一些做法, 公开的打折或特卖处理库存已成为必然, 业内人士认为, 对于断码过季产品, 从时尚消费进入平价消费顺理成章。通过品牌特价店不仅有效地解决库存, 而且将正价产品与特价产品分开销售, 是国际服装品牌最流行的做法。或者可以这么说:在不同区域, 同一个产品的销量是有差异的。在南方卖得非常好的款式也许在北方非常不尽人意。可以尝试把握区域喜好后进行投放销售, 或者在上市之后根据其销售状况重新进行产品的区域调配, 将利益值升到最高。

3 品牌区域性建设的销售策略

3.1 区域性销售策略的重要性。

企业要想引导顾客选购自己的产品, 只有借助营销传播策略来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 才能达到加强其销售力度, 以此来扩大利润的目的, 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多种适用的营销手段, 才能实现营销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并产生巨大的销售影响。

在具体的营销中也有许多技巧:如, 产品上柜期要尽量安排比其它同类品牌早一些, 当一个销售季节接近尾声时, 应季产品开始进入销售低潮期时, 与其让老产品占柜不动, 不如撤掉大部分上季度旧产品, 换上下一季度新产品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现在的服装市场变化速度在加快, 每季度靠一次订货会搞定产品销售的销售模式已经不能跟上市场发展新形势了, 所以, 可以在季度订货会后, 每隔一段时间推出应季流行款式来吸引住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

3.2 品牌的区域性上市策略。

服饰公司在每季新品上市前应做出周密、科学的上市计划。

根据气温和南北温差, 有效保证了各款的销售旺季和“新”的吸引力。而服饰的特点就是季节性鲜明, 最简单地说就是夏天不能穿大衣, 冬天也不能穿T恤。基于这一特性, 不可能希望每一款新品在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经受同样的销售旺季, 这是不可能, 也是不现实的。这个时候, 上市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假设, 公司现在要开始秋冬装上市的工作, 如果没有计划, 就要所有地区在同一时间一起上市, 假定要利用“十·一”黄金周进行上市, 在十一期间, 北方地区, 尤其是东北地区, 可能已经要穿两件衣服了, 应该说是大衣开始销售的最好季节了, 会吸引大部分消费者, 而南方地区, 如广东、福建等地还在穿半袖衫, 消费者注意得更多的应该是一些长袖衫和单件的风衣, 以及一些样式新颖的毛衣, 大衣的消费者相对来说应该是极少数, 由此看来, 这些地区的大衣销售旺季大概还要一个月才能到来, 而到了一个月后的大衣销售旺季, 消费者可能已经厌倦了这些看了一个月的款式了, 在这个竞争激烈、求新求变的商业时代中, 我们的产品可能已经失去了“新”的吸引力了。就这样, 一年中占据极其主要位置的冬装销售完全失败了, 其损失是无比巨大的。反之, 如果有了规划正确、安排科学的上市计划, 可以安排冬装先在北方市场上市, 一个月后再在南方市场上市, 既保证了两地都能够稳占销售旺季, 同时也不会给消费者甚至导购员厌倦的感觉。

结语

“区域性”的营销策略是品牌创立必需了解和掌握的营销常识。只有进行了调查研究, 对整个服装市场从地域、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彻底地了解, 才能有针对性地将自身品牌的产品有效地销售, 有计划、并且顺利地上市销售。商家企业的最终目的在于盈利, 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具备综观大局、把握市场的能力, 这对刚踏入服装行业的毕业生来说也是个很好的提醒, 设计师在进行本职工作的同时, 同样也要全面了解服装业中销售、制作等各方面的流程, 尤其是在“销售”这一方面。“需求决定供给”, 这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 还能设计出更多切合市场需求量的产品, 也可以为今后服装品牌更好的发展, 朝着更远的目标迈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利, 赵明东.突破与掌控:服装品牌设计总监操盘手册[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8.

[2]王士如.服装品牌托管经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国内外服装区域品牌 篇5

可是社会各界对国产品牌的关注,对中国服装企业品牌化道路是一个机遇。品牌化之路该如何落到实处呢?业内人士认为,首先需要建立系统化的品牌理念。通过市场调查分析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确定品牌策略、定位、个性后,用坚持积累形成品牌的风格,并通过产品、营销将之植根于目标消费群体心中,才有可能建立真正的品牌。

购物中心里,盘踞重要位置的是CHANEL、GUCCI等舶来品牌;消费者眼中,无限向往的是PRADA、LV的新款服饰。国产服装品牌,在大部分人心目中,从来不是第一选择,充其量也不过是求而不得、退而求其次的“妥协”。回看中国服装史,汉服气度高洁,唐装雍容华丽,历经千百年尚余韵悠长,中国现代服装却失去了那份号召力。作为服装大国,建立一个国际一线品牌何以如此艰难?

现状:发展势头强劲但难敌国际知名品牌

“衣食住行”在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服装需求被排在了最紧要的位置。事实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纺织服装业确实成为了我国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深圳女装、宁波男装、汕头内衣、均安牛仔、海宁皮革等区域型产业集群的形成,使得中国服装产业在区域内具备了强大的上下游配套能力。而雅戈尔、爱慕、三枪、红黄蓝等知名品牌也表现出了较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其中不少品牌更在原有单一品类的基础上进行品牌延伸,向全品类发展,如红豆从男装延伸至家纺、家居服,浪莎从袜业涉足内衣等。一些拥有良好客户基础的品牌还根据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推出了针对性的品牌,如美特斯·邦威推出ME&CITY品牌,太平鸟旗下则拥有贝斯堡、帕加尼、乐町、魔法风尚等多个不同风格的品牌。甚至,不少国产品牌也迈出了国际化发展的脚步,波司登登陆欧洲市场、利郎男装亮相米兰时装周,表现都令人侧目。

在国际服装市场上,我国也一直占据着服装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的位置。然而,这些看似美好的发展势头和“第一”的排名并不能弥补中国服装行业的痛,因为她依然处于迎风生长的“青春期”。云南亿鹏经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季林晓坦言,中国本土服装企业之间的竞争目前还停留在价格、款式等层面,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都是以批发市场的大流通为主,而国际知名品牌却在逐步蚕食着中国服饰市场。LVMH、GUCCI、PRADA三大集团牢牢把控高端消费市场的同时,GAP、UNIQLO、ZARA和H&M等快时尚品牌则颠覆了原有的经营模式,掀起平民时尚革命。和国际知名品牌相比,国产品牌无论是品牌文化、设计理念、运营手段还是渠道模式,都望尘莫及,号召力同样不可同日而语,竞争力自然也就形成了云泥之别。

问题:品牌空洞化是软肋粗放式经营难以为继

据中国服装品牌研究中心统计,我国目前有超过一万个服装品牌,而且还不断有新兴品牌诞生。但在这以万为单位的品牌中,却没有一个成熟到足以走上国际舞台呼风唤雨。究其原因,品牌空洞化是最大软肋。季林晓指出,中国的大多数服装品牌自身没有形成清晰的核心价值与品牌定位。《中国企业品牌管理能力白皮书》佐证了这一说法,该书表明,90%的中国企业认为品牌在行业竞争中至关重要,但在年销售额低于5亿的中小企业中,有69%没有基本的品牌定位,86%的企业没有完整的品牌规划。而作为服装行业的灵魂,中国服装企业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缺乏自主的设计风格。中国现代服装设计起步较晚,水准也相较落后于国际,本土尚未诞生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服装设计师,不少企业的设计以抄袭大牌为主。在这样的前提下想走品牌化道路,无异于痴人说梦。

着名时尚产业经济研究专家、广东省时尚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凯洛则提到,中国服装企业多采用多品牌、多开店的粗放式发展模式,生产以量取胜,以过剩的产量满足供应链下游环节的需求。这一路线在短期内或许能够扩大规模、提高收入、增加利润,但长期而言,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很难保持,品牌附加值也难以提升。归根结底,不能专注于品牌精耕细作的服装企业,终将难以摆脱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库存增加的恶性循环。另外,优秀的品牌在营销模式、管理模式、资本运营等方面,必定有自己的独门秘笈,而中国服装企业却缺乏对商业模式的钻研,只能默然地走在毫无新意的老路上。

机遇:内外因皆备,在洗牌中迎接挑战

在全球化影响下,全球时尚趋势正变得日益趋近。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和资本的介入,中国市场正在以其巨大的潜在势能成为全球商业瞩目的焦点和品牌兵家必争之地,中国也将会成为最大的消费市场,而本土服装企业作为东道主,已经具备了在新一轮的生态变迁中实现崛起的先天优势。与此同时,行业内对品牌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且培育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也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都将成为中国服装企业品牌化道路上的推动力。

国内外服装区域品牌 篇6

1 理论回顾

1.1 区域品牌理论

因区域品牌理论发展时间较少, 国内外对于区域品牌概念并未有一统一的表述。最早提出区域品牌概念的是G.J.Ashworth (1990) , 认为区域品牌是包含某个地理区域以及区域内的产品、服务、产业、自然地理、文化和社会系统等众多层级的产品概念。

夏增玉、谢健 (2003) 提出区域产业品牌概念, 认为区域品牌是某地域的企业品牌集体行为的综合体现, 并在较大范围内形成了该地域某行业或某产品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李永刚 (2005) 认为区域产业品牌则是指由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形成的市场美誉度与影响力, 其主体是区域内部的专业化企业集群而非单个企业。洪文生 (2005) 认为, 从集群的角度看, 区域品牌作为集群产品的主体和形象, 是集群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一个地区声誉、质量和历史文化的综合体现。熊爱华、汪波 (2007) 认为, 区域品牌是指产业在区域范围内所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生产制造能力、较高市场份额和影响力的企业和企业所有品牌的商誉总和。

1.2 区域品牌建设及特性

区域品牌建设需要更多的力量支持。夏增玉、谢健 (2003) 认为, 区域品牌的建设往往需要借助集群内三种主要力量, 即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社会机构和集群企业的共同推动。孟韬 (2006) 认为在产业集群的生产体系建设和区域品牌塑造的过程中, 必须非常重视强势企业品牌的发展。熊爱华、汪波 (2007) 认为区域品牌的形成和经营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系统工程, 它的形成和打造并不是单个企业的事, 需要以产业集群为基础, 集群内的企业群体和区域政府以及中介协会等主体共同推动下才能形成。由此可见, 区域品牌主要是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以及集群企业的共同推动建设起来的。同时因为区域品牌是基于当地的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起来的, 因此存在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渐渐被人们认知、了解、接受, 并逐步固定下来, 成为区域经济的专一性特征,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累积凝结为区域经济的代表性符号, 以至于一个品牌可以代表某个区域。这便是产业集群建设区域品牌的根据所在。

2 海宁皮革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培植模式分析

2.1 海宁皮革品牌发展现状

海宁被誉为“中国皮革之都”, 是全国重要的皮革周转中心和制造基地。海宁皮革的生产规模、生产工艺、各项经济指标和知名品牌都处于国内前列。由此可见, 海宁皮革工业区集群化发展已经发挥出较强的集聚效应。截至2009年底, 全市皮革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 中国名牌产品2个, 浙江名牌产品6个, 浙江省著名商标9个。2010年1月, 浙江省的第一个皮革行业区域品牌形成, 即“海宁皮革”。同时, 海宁还分别被国家和浙江省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皮革之都”、“中国皮革皮衣之乡”和“浙江皮革商标品牌基地”。

2.2 海宁皮革区域品牌培植模式分析

海宁区域品牌形成的基础条件, 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1) 皮革业是全市的支柱产业, 有着较长的皮革发展历史。

海宁丰富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为海宁的区域品牌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海宁的文化底蕴是推动海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和内在因素。海宁产业集群的发展有效的结合海宁的三大文化, 在专业市场的建设中融入海宁皮影戏、皮贴画, 将皮革文化名扬海外, 同时还将皮革文化与海宁灯展、海宁名人等结合起来, 提高了海宁皮革文化的表现力、感染力, 提高了海宁皮革市场的深度、广度与内涵。所以这种长期的文化沉淀所带来的品牌优势, 是其他区域品牌难以模仿和企及的, 是海宁皮革品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已是国内皮革行业的领头羊, 与世界各国各行的交流与合作亦日益增多。

海宁皮革城会定期开展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 其已成为国内皮革界一个重要的信息发布中心与交流平台。博览会的举办, 进一步推动国内外皮革行业经济与技术合作和贸易往来, 引领皮革时尚, 加速提升皮革产业的创新, 苦熬打海宁皮革这一区域品牌的产业影响力。同时, 有很多国家组织代表团前往海宁皮革城考察访问, 如土耳其、韩国等。由此可见, 海宁皮革在皮革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 集群内存在着多种专业市场。

海宁皮革集群区域品牌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的互动关系。海宁皮革集群不但是生产中心, 还是大的集散中心, 是基于销售网络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海宁皮革产业集群内拥有各类专业市场, 从皮革原材料批发市场、皮草销售市场到服装销售市场, 应有尽有。海宁中国皮革城就是这一综合性的专业市场, 截至2012年11月底, 皮革城的客流量已达430万人, 相比前年同期增长近10%, 且2012年全年客流量将超过560万人, 成交量预计突破100亿元大关。成熟的专业市场是集群内外辐射的信息网络, 为海宁集群内皮革企业提供产品研发、价格定位和皮革销售的信息, 为海宁皮革业更上一层次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由此可知, 专业市场是海宁区域品牌形成和传播的核心要素, 其形成模式可以总结为市场集散扩张型。

3 温州服装集群区域品牌培植模式分析

3.1 温州服装品牌发展现状概述

作为城市形象和品牌的亮点, 服装业一直是温州经济重要的特色产业与支柱产业之一。近来, 温州服装集群经历了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以及由质量到品牌的发展。到2007年底, 全市拥有3000多家服装生产企业, 总产值达到480亿元。温州服装产业拥有7个中国驰名商标, 6个中国名牌产品, 17个国家免检产品, 达到国家最高质量等级标准优等品的有44个, 进入中国服装企业双百强的有10家企业, 获得省级名牌的有54个, 市级名牌86个, 产品通过IS09000认证的企业有80个, 12个IS014001认证企业等, 并逐渐显现出以男装西服为龙头, 女装, 休闲装, 童装, 针织内衣等不甘落后的格局。

3.2 温州服装集群区域品牌培植模式分析

纵观温州集群区域品牌形成的条件, 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因素:

(1) 温州特有的温州人精神和丰富的企业家资源。

温州人素有“中国犹太部落”的美誉, 温州人独特的文化有重商文化、山地文化、海洋文化和移民文化等, 这些都赋予了温州人连绵不绝的创造力, 形成了一种区域性人文精神即“温州人精神”。正是由于这种人文精神, 才创造出丰富的企业家资源, 才会形成众多中小企业专业分工协作形式的“小狗经济”模式。这就是温州区域经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优秀人文资源。

(2) 温州人具有优秀的市场开拓能力, 形成强大的营销网络。

因为温州的资源贫乏导致温州人出外经商, 有市场的地方就有温州人, 没有市场的地方也会有温州人去开辟市场, 这已是无须争辩的事实。几代温州游子在世界各地打拼, 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金, 造就了无处不在的信息和销售网络, 给温州服装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民间资金来源和畅通的供销渠道, 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其他产业集群无法比拟的优势。强大的营销网络是传播温州服装区域品牌坚实的市场保证。

温州服装集群区域品牌所形成的基本条件表明, 无论是丰厚的资金支撑, 还是庞大的营销网络, 不管是家族企业的集体合作, 还是中介机构的积极引导, 终究还是温州所特有的地域历史人文资源。正是因为温州这独具特点的地域性人文资源, 才有了富足的企业家资源、流畅的供销渠道、雄厚的资金支持, 从而创造出现今的温州区域品牌。由此可见, 温州的地域人文资源是温州集群区域品牌形成的核心, 温州服装集群区域品牌的培植模式应该是地域人文资源型。

3.3 两种区域品牌培植模式的比较

3.3.1 二者的差异之处

(1) 集群类型不同, 海宁产业集群属于意大利式集群 (外生型) , 后者是意大利式集群 (内生型) , 依赖于内部中小企业。

(2) 集群优势不同, 前后则是专业市场的促进作用, 后者的优势是其厚重的历史人文沉淀。

(3) 集群企业状况不同, 前者是私有企业较多, 后者是家族企业较多。

(4) 组织模式不同, 前者是政府推动+市场带动+企业主动 (混合型) , 后者是企业主导+政府辅助 (自由组织型) 。

(5) 区域产业核心不同, 前者是市场与产业的互动, 市场集散扩张功能突出, 后者是地方根治性的人文资源, 是服装集群的核心。

(6) 区域品牌培植模式不同, 前者是市场集散扩张型, 后者是地方人文资源型。

3.3.2 二者的相同之处

(1) 集群集聚效应突出, 注重于建设完整的产业链。

随着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完善, 集群内部都会形成较好的专业化协作生产方式和完整的产业链。温州服装和海宁皮革都是以传统产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较为成熟的产业集群。温州服装是以家族企业为单位自发形成的专业化协作生产, 海宁皮革是在专业市场的带动下, 以及政府的扶持而形成分层协作的生产。以海宁产业集群为例, 在海宁皮革城专业市场的推动下, 集群内建立了完善的原料供应市场、皮草市场等, 这是上下供应链的相互合作, 极大地增强了各自产业链的完善性和集聚效应。

(2) 集群产业各具特点, 区域产业内涵独特。

海宁和温州服装集群, 其区域品牌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均表现出独特的区域产业内涵。温州服装区域品牌深受温州特有的历史人文文化的影响, 牢牢的打上了温州人“文化基因”的烙印;而海宁皮革产业与专业市场之间的互动是其区域品牌形成中特有的竞争优势, 构成了海宁皮革的区域产业内涵。两个集群各自产业内涵使该集群有异于其他集群, 这也是难以复制的区域文化内涵, 是其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来源。

(3) 政府直接或间接的参与集群品牌的建设培植, 政府作用高效。

在海宁与温州集群区域品牌的建设过程中, 当地政府都直接或者间接的参与集群的品牌建设中且高效务实。政府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和制度建设, 通过政府提供的区域产业整体形象宣传活动, 带动了或加速了集群内企业共同创立区域品牌。在政府的引导下, 为集群和区域品牌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与平台。

4 结论

通过对比和分析两个集群的区域品牌培植模式, 区域品牌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集群的产业优势。温州服装区域品牌是建立在其浓厚的人文资源条件下, 而海宁皮革区域品牌是由其完善且全面的专业市场推动, 因此产业集群内部的产业优势是区域品牌形成和建设的基础。其次, 区域品牌建设应该积极的根据集群特色打造出区域品牌独有的竞争优势从而促进集群区域品牌的培植与发展。

参考文献

[1]G.J.Ashworth, H.Voogd.Selling the city:marketing approaches in public sector urban planning[M].London:Belhaven, 1990.

[2]夏曾玉, 谢健.区域品牌建设探讨[J].中国工业经济, 2003, (10) .

[3]李永刚.企业品牌、区域产业品牌与地方产业集群发展[J].财经论丛, 2005, (1) .

[4]洪文生.区域品牌建设的途径[J].发展研究, 2005, (3) .

[5]熊爱华, 汪波.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形成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 2007, (2) .

[6]孟韬.企业品牌、网络关系和区域品牌[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6, (2) .

[7]魏晋童.基于产业集群的温州区域品牌建设研究[J].企业经济, 2008, (11) .

上一篇:意义认识下一篇:课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