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自信写作

2024-10-26

快乐自信写作(通用6篇)

快乐自信写作 篇1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快乐写作、写出自信, 让学生树立写作的自信, 使学生由“厌写”到“爱写”最后“乐写”。结合教学实践, 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激发写作的兴趣, 重树写作自信;积累写作素材, 激活写作热情;写作题材要源于生活, 从而让学生体会写作之乐。

关键词:作文教学,快乐写作,写出自信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文学家宗璞对记者谈起她为什么写作时说:“写小说,不然对不起沸腾过并随时凝聚身边的历史;写散文,不然对不起流淌在心间的万般感受;写童话,不然对不起眼前光怪陆离的幻想;写短诗,不然对不起耳畔琤玎瑽从变化的音符。我写,因为我有;我写,因为我爱。”她这样以抒情的方式说出自己对写作的喜爱,以及在写作中所表现出的自信。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最头疼的就是作文,这个问题不仅仅困扰着老师,更困扰着学生。大多数学生讨厌作文,不喜欢作文,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信心把文章写好,因此要树立学生的写作自信,使学生由“厌写”到“爱写”。最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培养他们的写作热情,唤醒他们的写作自信。如何引导学生快乐写作,写出自信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写作的兴趣,重树写作自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振奋精神,激发求知欲望,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更应看到兴趣是毅力的原动力,兴趣是毅力之母。

1. 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取集中与分散、指导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所谓集中是指集中安排进行大作文练习,这部分主要为教材大纲安排的阶段内容。“文无定法”,但小学生有必要进行一些审题立意和构思方面的指导,以帮助他们掌握作文基本的技巧。而所谓分散训练则是从培养学生生活感悟入手,进行自由灵活的训练。这方面的形式很多,如:采取记日记、写周记、积累心语点滴等形式相对自由的训练,可以让学生不拘形式地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诉诸笔端,抒发自己的性灵;或建立文学兴趣小组,指导学生自办刊物,激励学生写作;或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激发创作热情。

2. 教师在写作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保持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多为学生创造自由写作的机会,并给予恰当的点拨,给学生思维以真正的自由。也就是在平时的习作练习中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学生把心中的真情实感写出来,都给他们打上“优”。尤其对后进生习作中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要及时肯定,多采取高分政策,不打不及格分数,使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难,从而对作文产生兴趣。

3. 在评价方面,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这样,学生不仅能在习作中体会快感和美感,而且能在评选中品味成功和喜悦,从而激发起更大的创作热情。写作和作文赏析本就是相辅相成的,这种做法也能从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参与习作的全过程。譬如:平时习作,可以采取自评的方式,也可以同学间互相点评;一个阶段训练完成以后,可以畅谈这一阶段习作后的感受,谈谈收获,互相交流;一个学期可以对学生作文进行评选,让学生选出美文,展示成果,从而营造相互竞争、相互学习的氛围。

4. 提供舞台,展示成功。我班从一年级开始班级博客就推出了《我写我快乐》、《火眼金睛》、《说说心里话》、《我的风采》等栏目,专门刊登学生心里所想所要倾诉的内容,以及在写话过程中出现的优秀作品。另外我还帮助学生积极投稿。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习作登上博客或报纸、杂志时,会信心倍增。我还鼓励学生制作个人文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对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也将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二、积累写作素材,激活写作热情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中苦苦挣扎,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进行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因为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广开渠道,涉猎方方面面的知识,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

1. 博览群书,为写作打基础。

古人云:“勤于读书,逸于作文。”语文老师平时应让学生在课外中多读中外名著,读其他精美的文学作品,读历史,读科学,读自然,等等。此外,我校学生阅览室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供学生使用,我们指导学生做好读书摘记、读后感、文学评论,选编文质兼美、时代感强、可读性强的文章,补充和规范学生自己进行的广博性阅读。这种广博性和精选引导性相结合的阅读训练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方面尤为突出的作用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热情。

2. 开展丰富的活动,为习作提供素材。

学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小,怎么办?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慰问孤寡老人,打扫敬老院,“看谁小手巧”、“水果拼盘”、“学烧菜”、“给家乡洗脸”、“交通安全小卫士”……在活动中积累了素材,学生写作时有话可说,有事例可写,写出来的句子通顺,条理清楚,富有童趣。另外,我还不失时机地把这些活动引进作文课堂,制作的过程可写成一则活动,参观的过程可以写成游记、幻想、诗歌等。学生在作文中尽情地抒发了情感,如此童趣盎然的活动,既丰富了学习生活,又为作文学习提供了充实的内容。

三、写作题材要源于生活

生活处处皆文章,文章无处不生活。让生活成为作文教学的动力和参照,就是让学生通过对作文的学习去关注生活,获得各色人生经验,品味各色别样人生。“源于真实生活”是作文教学的一大特点。贴近生活,让作文教学生活化,是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1. 淡化华丽辞藻,写出真实内容。

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是作文。许多小学生都害怕作文。究其原因,多数学生觉得没什么内容可写。学生们看到作文题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根据要求独立作文,而是在记忆仓库里搜索自己曾看到过的华丽的词句,拿来套用,搜索不到便紧皱眉头、苦思冥想。作文偏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就去翻书找资料来拼凑。

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只有在海上。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

2. 淡化主题意义,写出真情实感。

作文是写作个体的心路历程的自我展示。学生写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比较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就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写出自己对事物的思考和认识。只要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发自内心的感受,教师就不必过于强调主题的意义,防止文过饰非。

有一位小学六年级学生写了一件生活中的真事。小作者的爸爸给她买了一件新裙子,可是因妹妹的缘故,她的裙子被弄脏了,小女孩非常难过。作文真实地写出了小姑娘得到裙子时的高兴,裙子弄脏的经过,以及弄脏后难过的心情。可老师的评语中却是这样的:“这件事主题无积极意义。”学生修改时作文时当然是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最后她的文章改写成了自己把爸爸买的新钢笔送给了班上贫困的同学。学生的真情实感轻易地被老师否定了,作文为附和老师的意愿而写,学生只好去编作文。长此以往,学生如何能快乐写作,写出自信呢?别忘了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而不是作家,不可扼杀他们的真实情感,挫伤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3. 淡化成人色彩,写出童真童趣。

纵观目前许多刊物上的不少学生作文,“成人化”作文为数不少,作文结构模式化,语言表达成人化,显得老气横秋。学生充满童趣的语言不多见了,有的学生在写作时甚至还认为搬几个自己也不明白的成语在作文中是一种时髦。在课堂上,教师也一味拘束学生表达的欲望,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有严格的限制。这样就严重压抑了孩童的灵性和创造性。以一个成年人的标准去框定一个写作模式,生怕越雷池半步。这样做就消磨了孩子的童真童趣。让孩子们“以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少一些成人化的色彩、少一些条条框框,他们才能真正写出自己的语言特色,真正写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4. 淡化切题要求,言之有物即可。

叶圣陶先生说:“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并不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一些教师在评价一篇作文时却过于强调审题、切题。前段时间我看到了一篇五年级学生的习作,写的是学校组织他们去春游的经过。他把这次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得情真意切,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之感。正当我为之叫好时却发现这篇作文被老师判为“不及格”。老师的评语是:要你写《发生在家里的一件事》,你却不审题,离题千里。这种事例在我们周围是司空见惯的。但我们是否想过,这样做不仅会挫伤学生写作的自信心,而且会扼杀儿童的创造性,束缚他们写作的手脚。所以我认为:对切题要求要淡化一些,只要学生作文内容真实,有感而发,言之有物,就是一篇好作文,应予以鼓励,但同时也要指出切题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才能自信地写出自己真实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写作”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只要我们唤醒学生写作的自信,努力让他们在写作中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学生肯定能够体会到写作的快乐。

快乐自信写作 篇2

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 职高学生对写作有畏难情绪, 有的甚至“谈文色变”。 专业组或者学校每次组织学生的征文大赛, 交上的作品寥寥无几, 并且这些作品90%是喊口号式的文字。写作课上经常看到学生绞尽脑汁, 总在抱怨无内容可写, 即使勉强成文, 也大多篇幅短小, 言之无物。大部分学生作文课就改成了睡觉或者阅读课, 等到下课的时候找来作文书一顿大抄。究其原因, 可能是因为其语文基础差、阅读和写作能力欠缺, 不会观察、想象贫乏、思想肤浅、视野狭窄, 同时教师在作文教学的时候也没有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便让我们职高学生写作得了“贫血病”。

一、职高学生常见的写作弊病

1.错别字多, 用词重复, 内容空洞

很多职高生在写作文时, 由于自己所积累的词汇量过少, 所以文中所呈现的色彩单调。比如说“感悟秋天”这一主题下, 学生对秋的评价便是:美丽极了, 漂亮极了, 我爱秋天, 秋天好美……很多学生感觉到无话可说, 甚至无从下笔, 但为了完成任务只能挤点出来了。

另外, 对于不少职高学生来说, 字典是不用出现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的, 不会写的字就找个谐音的替换在那里就好了, 他们认为效果都是一样, 老师能看懂。

2.套话、空话连篇, 缺乏真情

“同学们,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 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学习”“同学们, 生命是可贵的, 我们一定要珍惜”“啊, 秋天真美啊, 我爱秋天!”……像这样缺乏感情空喊口号的文字在我们职高生的文字中频繁出现。似乎写记叙类的文章就写小时候爸爸妈妈是如何照顾自己, 生病送医院, 下雨送雨伞;想象类的作文就写“假如我是一棵树”“假如我是风”;议论性的文章就写国家、民族、现代化、劳动最光荣等, 这些口号式的文字已经成为他们不变的程式。不注重选材, 视野狭窄, 贪图省事, 信手套用一些老掉牙的材料已经将大部分孩子的作文变成空话、套话连篇, 缺乏真情实感的次品了, 以致老师修改时无从下手, 学生提不起兴趣来。

二、针对问题, 对症下药

1.重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细致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 等等, 这些都是学生学会写作文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因为没有细致的观察能力就不可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也就不能发展丰富的想象能力, 学生难以形象、准确地用语言把事物描绘出来。比如一次以“街头小故事”为题材的作文训练, 学生在没有观察之前就只会简单地描述街上来往的行人以及自己的感受。但是在组织认真地观察之后, 学生创作出了《乞丐的那只碗》《交警举起的手》《遭遇小偷》等精彩的文章。所以, 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必须靠教师在课堂上指导观察、看图、看录像, 朗诵欣赏好词好句, 在课堂下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接触大自然、旅行参观、观察各种事物等多种形式去帮助学生逐渐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充分发挥其想象力, 这样, 才能使学生的读写能力与其他必要能力协调发展, 才能学会作文。

2.加强阅读, 品位生活, 从生活中攫取写作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作文同样如此, 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文化积累, 没有对生活独到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要写好作文是不可能的。从学生认识水平和学习习惯分析可知, 一些人对很多生活现象和自己的生活经历熟视无睹, 无法从自己的生活中归纳出写作材料来。作文源于生活, 如何能让学生对生活有独到的见解, 最直接的方法便是阅读, “将前人的生活智慧累积起来变成自己的, 然后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智慧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识会不断提高, 经验会不断丰富, 从而对自己的经历以及诸多生活现象就会有许多感悟。“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提高了思想认识就会对生活更加关注, “作文即做人”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 引导阅读, 关注生活, 便能为学生网罗更多的写作素材。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快乐生活, 轻松作文

首先, 从说内容入手, 让他们有话可写。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设场景—说故事—谈感受—成文字”的教学形式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颇为有效。先给学生设定一个特定的场景, 然后大家一起来说故事, 再针对故事谈自己的感受, 最后将所有材料及自己的感受整理成文字。这四步作文训练法,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不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以提高, 还促使学生主动写, 逐步会写, 写作能力加强。

4.采用小组合作集体创作的形式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 赛过诸葛亮。” 现在的中职生对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 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开始被他们所排斥, 而小组合作集体来完成作文训练的形式让他们兴趣颇高。每个人的一个想法累加起来进行筛选、组合、编排便能粗略勾画出文章的大纲来。然后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表达形式和语言风格将自己笔下的文字表达成文。

5.运用评议展现多彩的生活

叶圣陶先生讲过:“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自己读书, 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 不待老师改。”作文教学实际上就是训练学生使用语言的过程。学生作文写好后, 我们让学生互阅互评, 再通过座谈会、辩论会、讨论会、欣赏会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解决作文中的症状。这样一种训练过程, 在相互探讨中感觉到自己不足以及可进步的空间, 然后通过阅读去积累语言, 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我们应该要“授人以渔”, 而不是“授人以鱼”。

6.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字词的训练

让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 对不会读写的字坚持查字典, 并且注重平时的词汇积累。在课堂上可开展常用字书写比赛、“谁说得最多”的比赛 (形容一个事物, 看谁说的词语多, 用来积累词汇) , 等等。教师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学生自然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快乐生活, 轻松作文。

三、增强学生写作成就感

有人说,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对学生作出适当正确的评价, 尤其是表扬和鼓励, 可增强学生的成功感, 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所以, 我对学生作文的每一点进步, 或者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中的某一句话或者某一长处给予夸奖, 在眉批或总批中加以鼓励, 同时当作范例念给大家听, 或者大家一起再加工, 在给成绩时, 我不以一把尺子量全体, 而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给以不同的评价。在评语的时候我总是采用诗歌写评语的方法, 用类似建议性文字来表达, 让学生在享受美丽文字的同时也接受老师给的建议。

现在职高生90%的人都有自己的QQ-zone和51空间来发表自己的心情和文字, 所以可以好好利用这一资源, 适当地对学生空间里的文字给予评价, 同时推荐一些很好的文学网站和优美的文字以及博客和网页的链接。孩子们认为空间的访问量增加了, 自己就更有写下去的想法, 自己的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就体现了。

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就将学生作文中的优秀片段、优秀词句挑选出来, 放入“作文园地”里, 向广播站、电视台投稿或推荐向报刊发表。如习作《生如夏花之绚烂, 死如秋叶之静美》《寻找脚印》《收获感动》等在校刊《蓝天》上发表后, 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学生的写作兴趣大大提高, 不少学生打消了惧怕作文的疑虑, 认为自己也有能力写好, 并经常主动交自己的习作请老师修改。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作文的训练中, 让学生在成功的尝试中积累信心, 在快乐中只见作文之“易”, 不见其“难”, 自然能快乐写作, 写出佳作!

摘要:当代中职生对写作有畏难情绪, 同时有很严重的贫血病。为了能针对弊病, 找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特浅探了几种方法以探索职高作文教学新路, 让学生快乐自信写作。

让学生自信而快乐地成长 篇3

一、学生的自信和快乐是教学的出发点

学生的自信和快乐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我们倡导教师留给学生一些空间,培养他们的自信和快乐。

学生,特别是一个处于身心发展高峰期的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世界,学会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他才有机会认清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才有可能认清自己的内心世界。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发展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人。所以,他们需要空间去巩固知识,思考体验,进行自我教育。

当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的时候,就是他们对知识进行自觉地、有意识地复习和巩固的过程。我们知道,有经验的教师会在新授课后,拿出一段时间,让学生集中精神独立思考。这在教学中是很重要、很关键的一点,给学生留一点复习、巩固的时间,才能使学生在知识获取、技能习得的过程中稳步提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谁缺乏这种情感,他也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的颤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他就可以被人们认为是个死人。如果一个学生只读教科书,把全部时间都花费在准备必修课上,那么学习对他来说就会变成不堪忍受的负担。所以优秀的教师都会鼓励学生花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主要是为将来的学习做准备的,对他们来说,在非必修的书籍上有更多需要获取的信息——“怎样学会学习”“怎样更有效地去学习”。

此外,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准备时期,是学生的个性在智力方面、道德方面和社会思想方面自我形成的年龄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自我的成长、人格的完善都需要靠自身的努力,即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行为自律、再次自我认识……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自我教育的过程。而在这样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中,认识需要时间,反思也需要时间。通过不断自律从而达到自我成长、完善,对年轻的学生们来说,更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课题。

二、给学生留一些空间,更要给自己留一些空间

教师,无疑是教育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角色,作为新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角色转变的速度和程度,决定着新课程的进程和成败。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给自己留一些空间,去记些教育日志,去做些教学反思,去学习和提高。

教育日志不是行政的要求,也不是官方的文献,只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仅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录。而这些记录,正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

通过反思,我们才体会到学校里的教学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而非仅是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

通过学习,我们才能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聪明和才智都各有所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发展之路。的确,如何做到“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应当达到他力所能及的成就”,是相当困难的。但是让尽量多的学生在学习中达到他力所能及的成就,应当成为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

在自信中快乐地学习英语 篇4

一、关爱学生, 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爱的作用

老师的微笑、亲切的语言、与学生平等的相处, 不仅能使学生感到安全, 产生信任, 也会使学生感到自身的价值, 树立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平等、和谐、充满爱心的英语学习氛围。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与信心。师爱不仅是对孩子天真、活泼的喜爱, 而且是将师爱视为社会、职业、自己的需要。只有这样, 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才能拥有动力, 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从而静下心来, 因势利导, 沟通情感, 发挥师爱的巨大情感作用。在平常的工作中, 我努力遵循这一宗旨, 多鼓励, 多表扬, 让学生喜欢英语, 不放弃英语, 在自信中快乐地学习英语。

二、知道孩子的兴趣所在, 增进师生情感

学习的基础是激发兴趣, 英语组教师应该针对孩子们的兴趣爱好, 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 创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英语, 真正使用英语。学生最感兴趣的体验莫过于新颖、乐趣, 教师要倡导一种易于学生接受的课堂教学。英语是一门生活课、一门实践课, 让我们行动起来, 让课堂成为我们身边的课堂, 成为活动的课堂。

如在教授“Do you like...?”一文时, 我利用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进行了一次模拟购物活动, 分设水果、文具、食品三个摊位, 以语言交流方式, 开展兴趣昂然的愉快交易。学生在活动中不仅使语言得到很好的运用, 而且真实感受了购物环境的气氛, 增强了说英语的自信心。这样, 学以致用, 让环境“说”了话, 让知识“说”了话。

在教学中, 如果知道孩子的兴趣所在, 就能和学生在情感上更加亲近。

三、对学生每一次好的表现予以鼓励

英语学习需要进行大量的背诵和朗读, 光靠课堂教学远远不够, 课后跟踪也不能放松。我利用校讯通, 每天以短信方式告诉家长学生的学习进度, 请家长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和复习功课:“其实英语科目写的作业并不多, 大量工夫还在听、读、背。这就需要家长配合监督。”

奖励机制也不可少。我采用小红花或画红旗的方式, 对学生的每一次好的表现予以鼓励, 期末时按积分发奖。班上学生的基础不同, 我会针对每个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和奖励, 使每个学生体会不同的成就感, 由此慢慢地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四、大胆放手, 增强自信

现在对于小学生来说, 课堂仍是说英语、用英语交流的主渠道。课堂作为舞台不是用来展示教师的魅力, 而是充分展示学生的风采的, 要把时间、空间充分留给学生。每一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都充当一个引导者, 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每节课一开始都有“Free talk”时间, 低年级的形式比较自由简单, 一般是我给出一分钟时间, 让学生大声地说英语, 不管说什么都可以, 主要是锻炼学生敢于张口的能力。到了高年级通常是教师问学生答。在我的教学实践中这个环节的第一个话轮 (一问一答) 由我提出, 然后由学生根据主题, 联想所学过的内容进行交谈。如:我提出What day is it today?学生回答It’s Monday.根据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想到谈论星期:How many days are there in a week?What are they?What day is the first day of a week?Do you like Monday?What do you do on Monday?...不管学生谈到哪个话题, 语法是否正确, 只要参与了, 就是一种能力的展现, 这就值得我给予他们赞赏的言辞与表情,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写作教学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篇5

一、自信心对写作的影响

自信心是主体因素的一个方面, 是个体对自我能力的认识。它具体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活动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此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自我感觉。自信心影响个体对环境和活动的选定及对他们的态度。自信心高低的不同将产生对自我促进或对自我障碍的思维影响, 同时它也将决定个体行为活动的动机、努力程度和对活动的持久力、耐力以及不同情绪的反应。在认知行为活动中, 自信心高的人积极性高, 乐于付出努力, 便采取策略应付遇到的问题、解决面临的困难;偶尔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时, 他认为自己有能力取得成功, 这种信念有助于他克服消极因素, 诱发动机行为。相反, 自信心低的人积极性低, 不愿付出更多的努力, 便采取相应的策略应付困难、解决问题, 从而必然导致行为结果不尽如人意, 这反过来又会降低他的自信心。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注意三个重要因素:“有写作动机”, “有东西可写”, “能够写出来”。其中第二个重要因素“有东西可写”与第一个因素“有写作动机”有密切联系。没有写作动机, 不想写, 就不会积极搜集材料, 就不会“有东西可写”。如果第一、第二个重要因素解决不了, 那么第三个因素“能够写出来”也无从谈起。可见, 写作动机是关键。美国、前苏联的一些心理学家认为, 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一些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时期是言语发展的最佳年龄期, 应该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动机和兴趣, 发展他们的言语功能。

二、学生作文消极心理分析

1. 自卑心理。

认为自己天生一副笨脑瓜, 更缺少文学细胞, 根本不是写作的料。看到其他同学作文写得好, 也很羡慕, 但认为那是人家天资聪颖的结果。自己瞧不起自己, 以为老师、同学也瞧不起自己。

2. 恐惧心理。

这部分学生最怕作文课, 可谓谈作色变, 遇作文头痛, 作文课上, “怕”字当头, “难”在其中, 面对命题无从下手, 不知如何是好。

3. 应付心理。

他们对于作文, 每次都是马马虎虎, 敷衍应付。平时学习不认真, 根本没有付出过艰苦的劳动, 临到写作文时, 才搜肠刮肚, 生拼硬凑, 挤出一二百字, 实在写不出, 就找来某篇范文, 或生硬模仿, 或肢解嫁接, 或张冠李戴, 拼凑出两页不伦不类的文字, 往上一交了事。

4. 依赖心理。

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水平没有正确的认识, 对写作根本就没有打算认真完成, 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而是为了完成任务。总以为有现成的东西垂手可得, 于是就往往求助于家长、网络或优秀作文选。

三、增强学生写作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1.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消除恐惧心理。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的某种活动而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 它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兴趣是学习的挚友, 是培养能力的潜在能源, 是发展智力的原动力, 同时又是学习的直接动机。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 学生对作文感兴趣, 就能激发其写作的积极性, 提高作文的质量, 并能成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好文章来。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全面的、细致的观察力和敏锐、灵活的思考力, 发展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 来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2. 引导观察, 广积素材, 奠定成功基础。

引导学生观察事物, 广泛接触社会, 接触大自然, 体现“多看”。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可组织丰富多彩的参观、游览活动, 充实写作材料。从习作素材和语言材料方面进行习作准备, 让学生欣赏同学们搜集的好句。课上同学们乐于把自己摘抄的句子与人分享。但学生对这些句子好在哪里恐怕未加注意, 此时教师要相机抓住一些佳句做简要评析, 使学生对怎样写好色彩的特点有所感悟。可让学生分组进行“听说”练习, 说是写的基础, 说得好才能写得好。学生有话要说, 有话可说。通过“试说”、“评说”、“练说”, 引导学生运用积累的语言和个性化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 为从说到写的过渡奠定扎实的基础。其次是“多读”, 多读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因此我自己为班级购买一些读物, 儿童丛书等, 建立了班级图书库, 指导学生阅读, 鼓励学生边读边感悟, 使他们的阅读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 并从中积累优美词汇, 学习各种表达手段。

3. 提倡自主作文, 畅通成功渠道。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个体活动, 作者必须有充分的自主权。但是, 传统的作文教学剥夺了学生作文的自主权, 使一部分学生谈“文”生畏。其中, 最影响作文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是“命题”作文。所以我们要减少对写作的束缚, 实现写作的个性化, 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因此, 教师要多给学生作“话题作文”, 让学生根据话题内容、范围, 自由命题, 自由选材, 发挥想象, 自由表达, 从而增强写作的自信心。

4. 强化成功体验, 激发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活动中, 我们应该力求让大多数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感, 以刺激孩子们的写作动机, 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写作活动,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一是评价应因人而异。由于初中学生进校时基础参差不齐, 语文能力和水平不一样, 他们作文的水平也不一样, 因此, 评价学生的作文首先是要符合儿童的心理、认知和年龄特点;其次是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评改实施不同的评判标准, 而不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不同个性、不同程度的学生, 或者用教师的主观想法代替学生的习作实践。

二是采取多样性评价。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是教师独自逐字逐句批改, 这样既耗时费力, 又不能及时获得反馈, 若学生花费多时的一篇习作, 教师评语不当, 反倒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产生负面的心理效应。因此, 我改变传统的评改方式, 采取多样性的评价。如让学生互改, 或让家长和孩子们参与到评价当中来。无论是家长, 还是孩子对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习作很有兴趣, 而且家长的鼓励更能激发孩子们写作的兴趣。

三是采用鼓励性评语。初中生的写作水平普遍偏低, 他们的作文多半是半成品, 缺点自然很多。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和标准去要求学生。学生每次习作后, 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因为,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 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具有催化作用。尤其是对作文水平不高的孩子, 更要尽可能地找出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 要在评语中指出并大力赞扬, 让他们从中受到鼓舞。

四是给学生提供发表获奖的机会。教师应积极指导和组织学生向各级各类刊物 (或校报、班报) 投稿。学生一旦有作品公开发表, 这种成功的喜悦是巨大的, 也是有辐射作用的。要让学生感到, 只要作文有了闪光之处, 就能“获奖”, 甚至可以“发表”, 还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奖励。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主动去读去写, 变被动为主动。

快乐自信写作 篇6

一、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的动机

1.形式单一或极其呆板的课堂教学与乏味沉重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Unit 8 Happy New Year!》时,为了使孩子能够明白并体验过新年时朋友间要互致问候,以及“给予比接受更令人快乐”的情感,我在第一课时的新授环节结束之后,就安排了一个学生互赠礼物的巩固运用环节。学生在欢快的“Happy New Year!”歌曲声中,与自己的好朋友互相拥抱祝贺“Happy New Year!”,并赠送给对方一个小小的礼物,然后围绕这个礼物展开对话:“What’s this?”“It’s a...”“How nice!/It’s great.Thank you.”孩子们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在进行交际。

2.学习任务或作业的布置要适当,使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没有过多的困难,以维护学生的自信心。我在教学完新授内容进行拓展练习时,往往会同时呈现几个难度不同的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自由选择任务进行练习。如,译林版三年级上册《Unit7 Would you like a pie?》,在教完新授内容进入巩固拓展环节时,我出示了三个任务:能熟练朗读课文。能与搭档生动表演课文对话。家里来了一个朋友,你如何招待他/她呢?和你的搭档演一演吧。我给的这三个任务难度不一样,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难度的任务,在朗读或表演成功后的那种成就感会使孩子们的信心倍增。

二、培养学生自信心,坚强学生意志力

英语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习者必须具有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所以,我们要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产生“我能学好英语”的信心以及在语言学习中勇于实践和探索,不怕困难和挫折,持之以恒的精神,尤其是培养不怕说错的精神和敢于遭遇交际尴尬局面的勇气。

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毅力。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人生追求的目标,这样学生才会有克服困难的巨大力量,才会有付诸实践的行动,所以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一直不断地去鼓励、帮助他们,才能使学生养成坚强的意志力。

三、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克服消极的情感因素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面对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特点,也要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人际关系,因为语言习得和语言的使用都是一种人际交往的过程。而这种交往过程就是从自我走向他人的过程,所以与情感密切相关。如《public signs》一课,就告诉学生我们要遵守学校、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章制度。《Holidays》一课,讲述了中国的中秋节与春节,告诉学生这两个节日是中国人团圆的节日,也间接教育了学生热爱家庭的情感。

牛津小学4B第八单元《Open Day》,教学There is /are...以及否定句There isn’t/aren’t ...,我在教完新授内容后,出示了贫困山区的学校教室等照片,将我们的学校与教室与之进行对比,让学生用新学的句子进行比较,刚一呈现时,我们班的调皮大王陈亮就大笑,可不是么?那一个个黑黑红红的小脸蛋,身上脏得看不出眼睛鼻子的棉衣,一张张破烂的课桌椅,教室里空荡荡的,没有电视机,没有投影,没有电脑,没有书架,学生的面前只有一本薄薄的书与短短的铅笔......可是,随着学生的句子“There isn’ta computer .”“There aren’t any new desks and chairs in theclassroom.”“There isn’t a TV in the classroom.”“Therearen’t any books in the classroom.”“...”陈亮笑不出来了,脸上出现了深思的表情。这些令人震撼的照片告诉我们的学生,我们过着多么幸福的生活,而那些孩子则太需要帮助了。第二天,陈亮一见到我就问:“张老师,那些贫穷山区的同学太可怜了,这么寒冷的冬天他们连厚的棉袄都没有,我们能不能将我们不能穿的衣服给那些同学寄过去啊?”我欣然应允。在接下来的课堂上我大大表扬了陈亮的助人为乐,并且在我的号召下,全班同学纷纷动员起来,将自己穿小的但仍然比较新的衣服与自己闲置的课外书都拿来,我们用大大的纸箱子将物品包装了整整两箱子,然后送到邮政局寄给了甘孜藏区的一所福利学校。

总而言之,学生的情感态度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所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如果我们教师能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教育心理学知识,并结合教学实际不断总结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即使实施情感态度目标非常困难,我们也能有所作为,最终使学生乐学,教师乐教,让情感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塑造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和活泼开朗的个性,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强祖国意识和拓展国际视野。

摘要:新《课标》指出: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对情感因素的忽略成为我们平时的英语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因素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也是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一大任务。

上一篇:国内外标准对比下一篇:地理课堂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