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写作

2024-07-13

快乐写作(精选12篇)

快乐写作 篇1

学生对待作文,是谈作文而色变。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就要设法改变一些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赋予作文教学新的活力。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既然如此,教师就应该竭尽心绪,想尽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作文,在作文中快乐。

一、激发写作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让学生看到,他们的生活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课堂学习,课外生活,同学间的趣事;爱管闲事的妈妈,刚学会的小实验,亲手制作的工艺品,公园里的见闻,街道上的变化;起飞的飞机,喧闹的山泉……这些都被学生感知、经过情感体验而贮存在记忆库房之中。可是面对老师的作文要求,他们往往没有表达的热情,因为他们经常是在为了完成作业,应付考试或者在多项要求的束缚下完成习作的,心理学指出面对强制,学生自然而然就产生一种逆反心理,随着次数的增加,时间的推移,对写作也就产生了越来越深的厌倦。因此,要想让学生快乐着作文,就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教师就要让学生明确习作的目的,并尝试着给学生减轻习作的压力,适当降低习作的要求,并在习作中时时加以鼓励。

明确目的,就是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懂得,作文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和作业。可以通过办班刊,设计小报,当小记者,采访记录等方式让学生明白:习作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更是将来工作中的一部分。当我们觉得有事情值得记录时就可以提笔来写;当我们觉得对某件事有想法时可把自己想说的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并让自己的文章通过不同的途径发挥功用。引领学生对作文有个全新的认识,以便充分激发习作的内驱力,更高地引起写作的欲望,从而减轻习作过程中的心理压力。

降低要求,就是因为学生最怕作文要求过多过高,比如事例的多少,字数的多少,立意的深浅,表达的方式,等等,把自己的作文套进要求来写,结果学生有话说不出,丧失写作的动力。因此,在写作时不宜给学生太多的要求。多写学生熟悉的人、事、物,比如老师、同学、父母,学校、家庭、邻里,玩具、宠物、文具等,引导学生写他们所熟悉的、理解的,特别是对他们有触动的、为他们所喜爱的、感兴趣的真人真事、实物实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这些题材的要求也可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大多时候可以给出个大范围,让学生自由发挥,语言允许口语化,篇幅可以根据内容来定,能写多少先写多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在快乐习作中张扬自己的个性。

民主平等,就是因为学生厌倦在写作中听老师发号施令,而不顾他们的喜怒哀乐。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自如的环境,让学生敢说敢写。教师与学生可以有适当的角色转变。比如让学生出题目,教师与大家一起来完成这篇习作,然后把师生的作品进行比较评析。让学生来评价教师的作文,找找教师习作中的优点和缺点,既能使学生不断提高,又能使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从真正意义上增强人格魅力。同时教师也会体会学生的习作艰辛与过程,也就会有更多帮助学生提高的方法。

二、更新写作的时空

传统的习作教学通常在两课时里完成,一课时用来指导,另一课时用来自由写作和适当指导,似乎是让学生在90分钟里面突发灵感,交出佳作。事实上,这样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实为罕见。因此,创作的时间和空间的选择一定要“合适”。

我们可以采用课中写作,课中的写作重在朝花夕拾。有时是一个句子的练习,有时是一段话的模仿,有时是一个突发奇想的拓展练习,都可以成为作文教学的一个契机。也可以让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如在阅读教学中有语段值得学习,就可以让学生马上进行模仿习作,像外貌描写、景物描写等经常出现在课文中,而不同的课文又有各自的特色,多次的模仿练习就会形成多种风格;课堂生活本身就是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因此也可教会学生观察课堂,适时把课堂中发生或学到的故事收集为作文材料,以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库。课中习作还有一种是专为习作准备的作文课,传统的教学方法总是到作文课上教师才出题,再经过短时间的指导,用几十分钟的时间来完成,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学生完全处于无准备的被动状态。一次写作往往使学生感到如同是一次突然袭击的统考似的,从心理上产生畏惧和焦虑,形成消极的心理定势,抑制了记忆中情感和表象的再现。因此,教师可以提前出作文题目。有些题目,如要求写一个熟悉的人,并写出他的特点。为了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通过观察采访,感受那个人的品格精神,学习抓住特点写人,教师可以在两周前,甚至新学期一开始就向学生布置作文题。我们也可把习作指导与活动结合起来,如写一个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先有实践,继而趁热打铁,也能让学生觉得有内容可写,愿意马上写。

也可以让学生课余写作,有些类型的作文在课内是无法完成的,那就要学生养成课外练笔的好习惯。比如采访性的活动,那么可以边采访边记录,进而整理,写成采访稿。有时让学生走到社会中去,写成新闻报道的形式。有时为了积累材料,或者提供学习机会,就让学生去看新闻,听广告,并把它们记录下来,进行交流,这比直接去看作文选更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还可以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到野外写作,作文也可以像画画那样,到野外去写生。春天到了,可以带领学生到郊外去踏青,然后再找个观察点,看其他人是怎样活动的,马上动笔开始创作,也许灵感就在宽广的空间中油然而生。因为没有时间的限制,学生在轻松中写作,心情是愉快的,水平也就体现出来了。中秋时一边赏月,一边写作;下雨天到雨中去感受淋雨的滋味,然后躲在无雨处观察别人的举动,立刻写下来。这样的写作充满诗情画意,学生在浪漫中感受写作的乐趣,其乐无穷。

三、体验写作的成功

“每个人在努力中完成一件事后,都渴望得到别人对他的肯定和表扬,这种表扬就是激励人的上进心,唤起人的高涨情绪的根本原因”。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以赏识肯定的目光来看待学生大大小小的成功,让学生在写作中自信,在自信中进步,最终走向成功。

教师应关注“亮点”。教师怎样评价学生的作文直接关系到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励的本质是使人发现自身的积极因素,从而产生自信。人有了自信,就有了追求完善、克服困难的勇气。所以在习作中要抓住学生的亮点不断激励学生,有时教师有意的一个“高分”,婉转的一句评语都会让学生能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增添了写作的信心。比如划出一个好词、一个好句,再写上赞美的语言,或者在其他学生面前进行表扬,让学生觉得自己也有“经典”,习作世界因为有了自己更精彩。

学生展示“亮点”,学生欣赏自己,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学生习作虽然平实者较多,但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有时是用词,有时是选材,有时就因为一个题目。因此,作文写完了,不要让学生忙于修改,而是让他们多读几遍,把自己认为的“亮点”展示出来,读给小组的同学听,读给老师听。这首先是对勇气的挑战,其次在体验了成功和快乐的同时,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功效。因为在聆听了别人的“亮点”后,再去寻找自己的缺点也许就不可以让是那么难了。

还可以借光“亮点”。教师在利用这些“亮点”燃烧起学生作文热情的同时,再根据实际情况,挑明学生不足之处,并把不足与“亮点”形成对比,用“亮点”的光芒来照亮自己的“不足”,让自己习作中的不足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改进。比如可以对学生写评语:“你在选材中十分有创意,说明你很会动脑筋,很有生活经验,请保持这个特色。如果能多学一点成语,可以使文章更添光彩。”学生首先会感到自己得到了肯定,对自己的不足也就会重视,在快乐中弥补自己的不足。

四、放飞写作的个性

在习作中,教师都希望能看到学生极富个性的文章,希望学生语句间流露的是内心世界的真情实感。这就需要在扎实的基本功之上引导学生在有创意的表达上下功夫。

教师的命题可以求新。学生写作文常有内容雷同的情况,很大的原因是教师的题目与要求太普通,或者墨守成规。要改变这样的状况,教师必须灵活命题。命题要能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引导学生感受时代气息和时代脉搏,写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来。只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性特征才有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显现和最强有力的发展。如果有个别学生因作文题所限而感到无话可说,我们也可以从实际出发,让他们换一个题目写。如果有的学生作文写走了题,也可以指导他们根据文章内容自己另换合适的题目,以尽量减少因作文命题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理状态所产生的弊端,让学生放手去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敢于让他们面对丑陋。

孩子们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可有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却难免千篇一律。比如写教室里安静,往往说是静得掉根针的声音都听见。说人着急,就是热窝上的蚂蚁。这些语句并不是不好,可用得太久了,读起来索然无味。因此要让孩子们变化语言,其实说变就是不变,即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不用套用别人的。有时简朴的语言,因为是出自学生自我的,读起来反而显得富有童趣。“童真是偶然中体现出来了,而不应该是备用的”。

让学生作文形式求活,尽管学生的作文形式大多采用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形式,但是还可以有其他灵活的表现形式。比如同一个题材的作文,像环保之类的,今天采用叙事,明天采用童话,后天采用诗歌,或者不同的人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裁。写作的人称可以有变化。比如同样的放风筝,自己在放与看别人在放,写作时采用的角色不同,写起来的效果也就不一样了。

总之,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本着让学生为快乐而作的原则,通过多渠道,与新课标的要求连接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让学生走进作文世界,在快乐中写作,在写作中快乐。

快乐写作 篇2

常常会有学生一见作文就头疼。害怕作文、抄作文、背作文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作文教学有着层层的束缚。如今,课改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也不甘示弱。新课标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通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我在作文教学方面也作了一些探索和研究,以期让学生感到作文是一种快乐。

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观察,以丰富生活积累;多思考,以获取灵感,提高认识;多阅读,以积累语言,拓宽视野。比如,我每周都会布置一个服务性的作业,诸如整理学习用品、收拾房间、洗衣、帮别人做一件好事等。指导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东西,如小宠物、心爱的玩具、生活用品等,观察它的样子,说明它的作用,喜欢的原因。还可以观察周围的人,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作文,就很容易唤起创作灵感,学生就会挖掘素材写出有趣的文章,写出的作文也就会有真情实感。

二、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要鼓励学生自己做主,让他们多做一些喜欢的、真正感兴趣的事和活动。经常为学生创造生活,真正意义上丰富学生的生活。比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捕捉写作时机,把活动过程写下来。学生不仅兴趣盎然,同时也培养了大胆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激励评价,感受成功。

让写作快乐起来 篇3

依我从教多年的经验看,学生害怕作文,第一是内容方面的因素。学生作文的命题往往强加给孩子们教化功能,把针对成人的意识形态灌输给孩子,这些意识形态往往远离孩子们的现实生活,让他们感到遥不可及、抽象、无法接受。只能拍额搔首,无中生有,作无病呻吟状,如此孩子能不感到沉重吗?雨果说:“忧愁是一片乌云,可以改变人的精神状态。”在这样的情形下孩子们产生了畏惧心理。

作文让孩子们痛苦的第二大原因是语言。教师习惯让孩子的语言成人化,说官话,讲客套话,唯独不见孩子自己的话,人人都成了小大人。孩子知识有限,天真无邪,让他们编瞎话,抄书报,自然感到为难和痛苦。

学生作文,毛病出在学生身上,病根却在教师身上。

多年的教学使教师形成了规范化的作文理念,命题作文、统一思路、规划形式、如何开头、怎样结尾,成批地制造同一类型产品。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怎么会产生好的作文?孩子们自然很难“出徒”。

因此,为师者首先要消除作文的统一尺度,给孩子一个自由发挥的写作空间。

孩子们本性是快乐的,好似一个快乐的王子,不知天多高,地多厚,也不知道人间有几多烦恼,只想摘下天上的星星,铺一条星光大道。教师要顺其天性,将作文教学变成一个乐园,使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周围的世界产生好感从而培育孩子们的性情。使人快乐的条件是智慧,而智慧可以通过教育获得。这样就要求教师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使他们从重重的书包和众多的作业中解放出来,从没完没了的考试和排名次的阴影中走出来。让他们认识到作文是快乐生活的记录,是快乐生活的释放,是留住快乐的一种方式,从而在作文中得到乐趣。莎士比亚说过:“记录的快乐不亚于实际享受的快乐。”

同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写自己。以往的作文教学使用的是范文教育,让学生照猫画虎,因而作出来的文,思想感情都是概念化,类型化的。教师应该举起科学的火把引导学生,鼓励创新,张扬个性,提倡百花齐放,解放思想,放开手脚,让他们大胆去写。爱因斯坦说:“……因为这样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让孩子明白:我读了书,学会了写字,我要把心里装的东西告诉别人,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心里怎样想笔下就怎样写,写具体,写明白就好。

从这个观点出发,教孩子写作文就不宜拘泥于一定范围的材料以及一定的体裁了。扩大练笔范围,让学生自由探索,写自由文,让作文真正成为孩子彰显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他们一飞出“笼子”,便会毫无保留地向师者袒露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心灵。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让孩子们放开胆子自由写,他们才能真正浮想联翩,童心不泯,这样我们就实现了快乐作文。

另外,要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语言是作文的基础,初学作文模仿甚至抄袭是不可避免的。但这种生拉硬拽,东拼西凑的现象只能是暂时的,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如何掌握和运用读到的美文佳句,灵活运用在作文中。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习生活中的语言,用真正属于自己的语言写文章。这样的文章朴实,没有矫揉造作,清新充满灵性,虽稚气但可爱,虽平白,但感情真挚,细细品来定会有别样的风味,这与众不同之处便是——自然。如果为师者能真正让孩子们拥有使用自己语言的自由,写作的快乐也会由此而生。教师还要注意班上作文的好苗子,发现优秀作文要及时表扬,表扬的力量是无穷的,同时孩子们也会从赏识和赞美中获得写作的乐趣和动力。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从写作中获得了快乐,难道还会以此为“难”吗?

让学生快乐写作 篇4

一、让学生善于“共鸣”

教师必须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 善于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在阅读中引领学生讨论、练笔。让他们在实践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思想的启迪。雷雅利曾经写道:“当一个人的思考有了足够的纵深, 当一份感情渗透了全身心, 表达便是水到渠成的事, 如果单从记忆与表达中练习语言技巧, 他永远是个肤浅的读者, 永远只能徘徊在语文的大门之外, 甚至无法享有一个有趣的人生。”这句话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积极、主动地感受体悟, 寻找与自己生活的共鸣之处, 从而与言语对象发生共鸣, 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触摸到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

二、让学生善于“换位”

在探究文本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中的角色, 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可以使学生入情入理地理解课文, 体验情感, 在情境体验中练笔, 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笔者在《斑羚飞度》一文的教学中, 尝试着设计了新的训练, 让学生融入角色与文本之间做了一次情感交流, 深度开启学生发散思维、打动学生心灵的感触。情感是形象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就不可能与作家产生情感的共鸣。因此, 要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亲身经历, 去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脉搏。如教朱自清的《背影》时, 就让学生反复体会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恋, 对父亲的举动的独到感受, 正因为如此, 他才写出了至深的佳作来。同时布置学生回家观察父母手、脚, 或为他们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后, 观察他们的表情、动作和语言等, 然后写一篇反映亲情的文章。

三、让学生善于“感悟”

写作的快乐 篇5

在这小学六年生涯中,我读了许多文章,里面的主人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触颇深的是《莫泊桑拜师》这篇课文。课文主要叙述了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拜福楼拜为师得到悉心教导的事。福楼拜三次教导莫泊桑的内容是:

1、肯吃苦、勤练习。2细心观察。

3、持之以恒,善于发现事物的独特之处。这篇课文让我认识了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莫泊桑和循循善诱、教导有方的福楼拜。还记得二年级刚学写作。我写的作文像白开水一样普通乏味,让人读了根本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在老师讲怎样写好作文时都会很专心致志地听讲,并从中领悟了许多写作要点。老师在讲作文时生动有趣,举例子时还会比手划脚起来,里面每一个文字似乎都把事例演绎得栩栩如生,让我听了仿佛身临其境。老师对我们说,写作文最重要第一就是要去学习别人的写作、修辞手法,去“借”别人的优词佳句,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第二就是要观察事物的独特之处。老师的话像潺潺流水流进我的心田。而我也去买了各式各样的作文书,就是想充实自己的写作能力。我每天都会如饥似渴地拿出作文书来读上一番。别人笔下的作文惟妙惟肖,让人能从中品味出很多味道。我在作文书中尽情地翱翔,享受其中一个又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但是写作不仅要多读多看,还要多写多练,正如福楼拜所说:“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过。我每天都坚持写作,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都详略得当地记录下来。我的作文不再是一张空白的纸,而是一副五彩斑斓的画卷,让人赏心悦目……

享受生活 快乐写作 篇6

关键词:作文教学;方法;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119-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教学是学生思想流露、感情表达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描摹人生、抒发感受的高级活动形式。有所见、有所闻就会有所感,有所感才会有所获、有所文。因此,让学生享受生活,才能快乐写作。

一、开启兴趣之门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

1、指导学生搜集文章,变为自己的“作文集”。一是多方面、多角度地搜集,即从报刊上裁剪下来,从学校、老师、同学那里转抄过来,从电脑网络中下载过来,从自己的作文中挑选出来;二是规定一定的时间阅读、筛选。然后把它们整理成一本“作文集”。这个阅读作文的阶段正是学生潜入海底寻觅珍宝的过程,也是激发兴趣的过程。

2、让学生品尝作文成功的快乐。诱发写作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能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喜悦”。基于此,我把奖励当作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我经常对学生写得相对较好的作文加以赞赏,并让他们把作文读给同学、家长听,或贴在作文栏内展览,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写作兴趣无疑也就大大地提高了。

3、唤起学生写“故事文”的欲望。低年级学生对讲故事、听故事如痴如醉,我便采用写“故事文”引学生作文入门。首先我组织学生召开故事会,学生必然会感到欣慰,然后让学生把所讲的故事、听到的故事写下来。

二、教给观察之法

文章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注意观察和感受生活。

1、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在生活中如果不去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许多有用的材料就会从自己的鼻子尖下溜走,写起文章来必然笔重千斤。因而,我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提高观察质量。如指导学生观察菊花,通过视觉,了解菊花的形状、颜色、姿态;通过嗅觉,闻到它的花香;通过触觉,摸到它的实体;通过味觉,尝到它的滋味。

2、带着感情去观察。小学生在观察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一般伴有一定的情感。如看到美丽的景物,欣赏悦耳的音乐,一定会感到心旷神怡;看到丑恶的事物,听到刺耳的声音,一般会感到厌恶憎恨。可见,培养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很有必要,达到古人所说的“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的境界。

三、培养积累之趣

要写出好作文,应掌握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采集原材料,建立一个用于自己的材料仓库。

1、从生活中采集作文的原始材料。整天把学生关在教室里面,学生无事可写。教师也感到无题可出。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深入生活。采集素材,首先要组织学生亲自去“干”。 如野炊、郊游、参加文体活动等。二是带领学生到现场去“看”,看时圆时缺的月亮、东升西落的太阳、 电闪雷鸣的夏夜、白雪皑皑的大地、热闹非凡的集市、安适静谧的公园、小巧玲珑的玩具……

2、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学生进入中年级后,我就要求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分两大类积累素材。第一类专记自己的,总题目为《我的足迹》或《随笔》;第二类专记他人的,总题目可为《我周围的新鲜事》或《大海拾贝》。这类记录我不要求学生写成完整的短文,只简要记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点,并定期检查,交换浏览,这个小小的素材仓库里,东西积累多了,学生写作文时就可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了。

3、向报纸、杂志等多种媒体采集素材。学生读课外书,读网上信息,大多是“用眼睛”去阅读,印象不够深。于是我要求把书中的人物或情节概括写出来。学生看书读网的心理状态不同了,也就能用脑子去阅读了。这样,既提高了读书的质量,又搜集了作文的素材。

四、展开想象之翼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1、睹物想象。小学生联想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的心理特点,所想象的内容常以某种具体的东西作为直接依据。我经常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想象。如春游时,同学们对薄公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就可让学生以《飞呀,飞呀》、《我的旅行》、《我是一棵蒲公英》等为题,分别介绍了自己的家,家里有哪些人,长大准备飞到哪里去,想干什么,使同学们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激起了浓厚的写作情趣。

2、听录音想象。作曲家创作美妙的音乐,也是来自生活的源泉。听鸟鸣,想象茂密森林的良辰美景;闻水声,想象泉水叮咚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湖水,汹涌澎湃的大海;录上一段马达声、车鸣声、人流声,想象出海的场面,告别的情形,欢腾的闹市……

3、续写想象。许多课文的结尾字有尽而意无穷,于是,我经常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续写下去,这样既巩固了课文所学的知识,又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

4、假设想象。假设的东西,本身是不存在的,要学生写假设的内容,非想象不可。比如本学期我们写了《假如我是……》学生在这一个个“假设”中,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描绘出自己灿烂的前景。

五、倡导个性之路

1、提倡个性化语言。“个性”是创新的基础。它体现了个性独特的观察、思考与独特的创造。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对生活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小学生的语言要符合学生的个体的特点,说真话,吐真情,写自己的独特见解,作文才有个性生命的特点,才有个性生命的灵性,才具备创新能力,令人耳目一新。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自己喜爱的内容。作文要还给学生作文的自主权,彰显自己的个性特征。学生喜欢什么就写什么,喜欢用什么方式写就用什么方式写。比如,我在教室里放了一个篮球,同学们通过思考、讨论,有的用记叙文写《篮球的风波》、有的写童话《篮球之家大比武》等。

快乐写作,写出自信 篇7

关键词:作文教学,快乐写作,写出自信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文学家宗璞对记者谈起她为什么写作时说:“写小说,不然对不起沸腾过并随时凝聚身边的历史;写散文,不然对不起流淌在心间的万般感受;写童话,不然对不起眼前光怪陆离的幻想;写短诗,不然对不起耳畔琤玎瑽从变化的音符。我写,因为我有;我写,因为我爱。”她这样以抒情的方式说出自己对写作的喜爱,以及在写作中所表现出的自信。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最头疼的就是作文,这个问题不仅仅困扰着老师,更困扰着学生。大多数学生讨厌作文,不喜欢作文,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信心把文章写好,因此要树立学生的写作自信,使学生由“厌写”到“爱写”。最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培养他们的写作热情,唤醒他们的写作自信。如何引导学生快乐写作,写出自信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写作的兴趣,重树写作自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振奋精神,激发求知欲望,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更应看到兴趣是毅力的原动力,兴趣是毅力之母。

1. 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取集中与分散、指导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所谓集中是指集中安排进行大作文练习,这部分主要为教材大纲安排的阶段内容。“文无定法”,但小学生有必要进行一些审题立意和构思方面的指导,以帮助他们掌握作文基本的技巧。而所谓分散训练则是从培养学生生活感悟入手,进行自由灵活的训练。这方面的形式很多,如:采取记日记、写周记、积累心语点滴等形式相对自由的训练,可以让学生不拘形式地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诉诸笔端,抒发自己的性灵;或建立文学兴趣小组,指导学生自办刊物,激励学生写作;或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激发创作热情。

2. 教师在写作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保持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多为学生创造自由写作的机会,并给予恰当的点拨,给学生思维以真正的自由。也就是在平时的习作练习中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学生把心中的真情实感写出来,都给他们打上“优”。尤其对后进生习作中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要及时肯定,多采取高分政策,不打不及格分数,使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难,从而对作文产生兴趣。

3. 在评价方面,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这样,学生不仅能在习作中体会快感和美感,而且能在评选中品味成功和喜悦,从而激发起更大的创作热情。写作和作文赏析本就是相辅相成的,这种做法也能从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参与习作的全过程。譬如:平时习作,可以采取自评的方式,也可以同学间互相点评;一个阶段训练完成以后,可以畅谈这一阶段习作后的感受,谈谈收获,互相交流;一个学期可以对学生作文进行评选,让学生选出美文,展示成果,从而营造相互竞争、相互学习的氛围。

4. 提供舞台,展示成功。我班从一年级开始班级博客就推出了《我写我快乐》、《火眼金睛》、《说说心里话》、《我的风采》等栏目,专门刊登学生心里所想所要倾诉的内容,以及在写话过程中出现的优秀作品。另外我还帮助学生积极投稿。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习作登上博客或报纸、杂志时,会信心倍增。我还鼓励学生制作个人文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对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也将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二、积累写作素材,激活写作热情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中苦苦挣扎,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进行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因为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广开渠道,涉猎方方面面的知识,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

1. 博览群书,为写作打基础。

古人云:“勤于读书,逸于作文。”语文老师平时应让学生在课外中多读中外名著,读其他精美的文学作品,读历史,读科学,读自然,等等。此外,我校学生阅览室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供学生使用,我们指导学生做好读书摘记、读后感、文学评论,选编文质兼美、时代感强、可读性强的文章,补充和规范学生自己进行的广博性阅读。这种广博性和精选引导性相结合的阅读训练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方面尤为突出的作用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热情。

2. 开展丰富的活动,为习作提供素材。

学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小,怎么办?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慰问孤寡老人,打扫敬老院,“看谁小手巧”、“水果拼盘”、“学烧菜”、“给家乡洗脸”、“交通安全小卫士”……在活动中积累了素材,学生写作时有话可说,有事例可写,写出来的句子通顺,条理清楚,富有童趣。另外,我还不失时机地把这些活动引进作文课堂,制作的过程可写成一则活动,参观的过程可以写成游记、幻想、诗歌等。学生在作文中尽情地抒发了情感,如此童趣盎然的活动,既丰富了学习生活,又为作文学习提供了充实的内容。

三、写作题材要源于生活

生活处处皆文章,文章无处不生活。让生活成为作文教学的动力和参照,就是让学生通过对作文的学习去关注生活,获得各色人生经验,品味各色别样人生。“源于真实生活”是作文教学的一大特点。贴近生活,让作文教学生活化,是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1. 淡化华丽辞藻,写出真实内容。

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是作文。许多小学生都害怕作文。究其原因,多数学生觉得没什么内容可写。学生们看到作文题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根据要求独立作文,而是在记忆仓库里搜索自己曾看到过的华丽的词句,拿来套用,搜索不到便紧皱眉头、苦思冥想。作文偏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就去翻书找资料来拼凑。

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只有在海上。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

2. 淡化主题意义,写出真情实感。

作文是写作个体的心路历程的自我展示。学生写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比较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就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写出自己对事物的思考和认识。只要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发自内心的感受,教师就不必过于强调主题的意义,防止文过饰非。

有一位小学六年级学生写了一件生活中的真事。小作者的爸爸给她买了一件新裙子,可是因妹妹的缘故,她的裙子被弄脏了,小女孩非常难过。作文真实地写出了小姑娘得到裙子时的高兴,裙子弄脏的经过,以及弄脏后难过的心情。可老师的评语中却是这样的:“这件事主题无积极意义。”学生修改时作文时当然是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最后她的文章改写成了自己把爸爸买的新钢笔送给了班上贫困的同学。学生的真情实感轻易地被老师否定了,作文为附和老师的意愿而写,学生只好去编作文。长此以往,学生如何能快乐写作,写出自信呢?别忘了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而不是作家,不可扼杀他们的真实情感,挫伤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3. 淡化成人色彩,写出童真童趣。

纵观目前许多刊物上的不少学生作文,“成人化”作文为数不少,作文结构模式化,语言表达成人化,显得老气横秋。学生充满童趣的语言不多见了,有的学生在写作时甚至还认为搬几个自己也不明白的成语在作文中是一种时髦。在课堂上,教师也一味拘束学生表达的欲望,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有严格的限制。这样就严重压抑了孩童的灵性和创造性。以一个成年人的标准去框定一个写作模式,生怕越雷池半步。这样做就消磨了孩子的童真童趣。让孩子们“以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少一些成人化的色彩、少一些条条框框,他们才能真正写出自己的语言特色,真正写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4. 淡化切题要求,言之有物即可。

叶圣陶先生说:“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并不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一些教师在评价一篇作文时却过于强调审题、切题。前段时间我看到了一篇五年级学生的习作,写的是学校组织他们去春游的经过。他把这次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得情真意切,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之感。正当我为之叫好时却发现这篇作文被老师判为“不及格”。老师的评语是:要你写《发生在家里的一件事》,你却不审题,离题千里。这种事例在我们周围是司空见惯的。但我们是否想过,这样做不仅会挫伤学生写作的自信心,而且会扼杀儿童的创造性,束缚他们写作的手脚。所以我认为:对切题要求要淡化一些,只要学生作文内容真实,有感而发,言之有物,就是一篇好作文,应予以鼓励,但同时也要指出切题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才能自信地写出自己真实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让作文写作快乐起来 篇8

一、多诵读,重积累

新课标在每个学段也对学生提出了背诵与阅读的具体要求,其中对低段的要求是:“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每学期教师为学生精心选择30首富有童真童趣的诗歌,每天有计划地吟诵,反复的诵读。学生们就会背的有滋有味,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在积累这些童诗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语言,更重要的是打开了他们的想象力,平时说出来的话都有些诗意了。

二、勤观察,重指导

《新课标》中对低段的写话要求中指出:“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新课标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做了一定的要求。观察是学生写话、表达的基础,我们要指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学会观察。

要抓住契机,在生活中留心观察。记得有一天,风刮的特别大,一个学生拽着我的衣角说:“老师,今天的风好大啊!”我忽然想到:前段时间,学生已经阅读了一部分儿童诗歌,如《风老师查早读》等,学生有一定的想象能力了,今天,我也把这场大风请进教室,让学生和他说说话吧!于是,上课时,我神秘地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客人。”说着我转身板书“风”,接着说:“今天的风与以前有什么不一样?”“风特别大。”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接着问:“你能说说风怎么大吗?”有的同学说:“刮得我不敢睁眼睛了。”有的说:“刮的塑料袋都跑到树上了。”有的说:“刮的我走不动了。”……“同学们,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今天为什么刮大风吗?”学生们稍作思考便纷纷举手,有的说风伯伯喝醉了酒,有的说风爸爸饿了,有的说风爷爷生气了……我对学生的回答都给予了肯定表扬,学生们说的更带劲了,于是我趁热打铁,对同学们说:“老师非常想听听你们每个人的想法,但时间不允许,你们就围绕‘风’写一首儿童诗吧,课后老师细细欣赏。”同学们马上喜滋滋地准备好了本子,低头写了起来,教室里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不一会儿,他们纷纷把作品交给了我。

张志超:风爸爸/饿了/他跑来跑去/找吃的

邵亚迪:风爸爸/风爸爸/跑到东来/跑到西/你不累吗/快歇歇吧

王宗耀:大风哥哥/偷喝了雪碧/喝了直打嗝

魏子哲:风弟弟真调皮/跟我老鹰捉小鸡/弟弟跑得快/哥哥捉不着

张思哲:小弟弟真顽皮/伸手去痒风伯伯/痒得他咯咯地/笑个不停

欣赏他们的创作是我最得意的时刻,读着他们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我不时的笑出声来。同时我也感叹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感叹学生原来是天生的小诗人。

我们还利用星期天开展了跟妈妈买菜和做一件好事活动,学生为了完成作业,做了五花八门的好事,诸如帮老奶奶捡苹果、帮弟弟戳球、扶奶奶散步、帮邻居爷爷提菜等等。我让学生先说再写,在说的时候学生都能说出帮助的原因,但帮的过程三言两语就说完了,我也运用采访的方法,挖掘出学生在助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自己怎么想怎么做的,丰富了说话的内容。学生也微微有点顿悟:把活动过程中的困难写出来,就能把字写多了,过程写具体了,写话本上得的小星星也会增加了。学生都在愉快地活动中慢慢学着观察。

三、学文本,重仿写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摹仿是儿童的天性。而模仿正是创新的起点。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积累的词句还不够多,不能很好地表达,有时往往写得支离破碎、颠三倒四。而我们所学的课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叙述方式巧妙。在教学中,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让学生多进行模仿创编。

如教《画风》一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你想怎么画风呢?请动手画一画,并给你的画配上一首诗:风来了,风把__吹__了。哦,风藏在__。学生兴趣极高。画完后,有的写着:风来了,风把小雨吹斜了。哦,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有的写着:风来了,风把树叶吹落了。哦,风藏在飘舞的落叶里。还有的写着:风来了,风把风筝送上了蓝天。哦,风藏在风筝飘荡的尾巴上。在快乐的画画写写中,学生的写话水平又有所提高。

生活是快乐写作之源 篇9

一、用心观察生活丰富写作的素材

现代的学生由于家长们过多的期盼,他们的生活固定在学校、家庭以及各类学习班之间,又加之他们观察事物少,生活体验少,所以他们的作文就反映出材料贫乏,不会抓住事物的重点进行详细阐述。而且因为他们不善于捕捉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在作文辅导课上,往往一个同学说出一件事,其他同学也照葫芦画瓢,竞相模仿,缺少了丰富的感受、体验,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干巴巴的,而且千篇一律。每次布置习作,有学生就会关心地问:“要多少字数啊?”短短几个字,道出了学生内心的担忧与惧怕。不少学生为了完成习作任务,东拉西扯,凑足数字。在良好的母语环境中,很多学生的作文却达不到应有的水平程度,归根结底,不仅仅是学生知识的不足,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漠然与贫乏。

改变这种现象,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源头活水。叶圣陶曾经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只有创造出更多体验生活的机会,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用心观察、感受,才会写出自己真实的情感和独特的体验。并且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每个孩子都是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和动手做的兴趣的。写日记对于没有生活体验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为此,我引导学生们积极参加各项学校和社会公益活动,在活动中,他们作为参与者,都有自己真切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例如我们在学校组织收看由我市自行编排的话剧《陈翰章》时,面对着感人的故事,宏大的场面,以及那逼真的舞台音效,对于学生不但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礼,也是一次视觉上的盛宴。由于在看之前就对同学们做足了工作,指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体验,这次回校后写的观后感真切而感人。

我要求学生每个星期写5篇日记,要求是记录自己印象深刻或最有感触的事,刚开始写的差强人意,不过经过一年的练习,大多数同学都能按照要求完成,而且有的语调较调皮。

学生对写作的畏难心理,需要教师摆脱传统的作文教学的观念,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感受生活。在教学中,应该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多方面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想,从生活中捕捉作文的灵感,拓宽选材的领域,变生活为写作的源泉。消除写作时不良情绪,把写作看成一件快乐而感兴趣的活动。

二、在丰富的生活中来培养写作的兴趣

很多学生头痛作文,主要是对作文有畏难情绪,并且缺少表达的欲望而使他们对写作不感兴趣。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能多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心理特点出发,激发他们想说想写的欲望,篇篇佳作便会“呼之欲出”。所以 , 我们做教师的,应该从敏锐地体察学生生活中最有倾诉欲望的主题,从而激发他们写作表达的动机。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校园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活动,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班团队活动,趣味运动会,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及各个竞赛,每当有活动时,对于参加者和旁观者,都要他们进行细致的观察,要求他们写出自己最深刻的感受。由于主题来源于熟悉的生活,都是他们积极参与并且感兴趣的内容。激起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一个个特色鲜明的故事便在笔下如泉水般汩汩流出。

兴趣诱发并支配了学生观察行为。只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最贴近生活的地方出发,调动学生最真切的情感体验,便会让学生体会到作文的快乐与轻松。

三、在生活中来拓宽学生的写作范围

作文是生活的展现,更是情感的浓缩和积淀。从目前的作文教学思想来看,能够表达真切的感受,而且来自于真实感受的作文将越来越得到青睐;那些无病呻吟,又比较概念化、套路化的作文将逐渐淡出舞台。怎样引导学生体悟生活,敏锐自己的情感,表达真实体验呢?

纵观学生一日生活,我们不由得生出这样的感慨,大多数学生生活内容太单调,课余生活没有什么色彩可言。学校、家庭为学生提供的课外生活比较狭窄,限制了学生思维的自由发展,我们清楚地看到,没有生活就没有写作的素材。为了改观这种情况,我们只能在捕捉多元化生活的前提下,挖掘写作的素材,如指导学生观察自己家庭的一日生活,选一个侧面表现普通家庭的缩影;指导学生观察班内一日生活选一个观察点反映班级动态的剪影;利用课前准备时间向学生介绍科技知识、推荐优秀的散文、名著等等。

在学生这一个学期的日记本中记录着他们不同题材的文章。以班中的小李为例,他的文章中有对运动会的记叙,其中不乏生动的描写。既有对检阅队形的赞叹,又有对运动健儿的鼓励。无不洋溢着作为学生的一种自豪。还有对同学们所作所为的评判,也有对自我的认识与反省,还有对家庭成员的不理解。从中让我们看到了生活是创作的不竭的源泉。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题材,他们乐于去写,并且能够写好。

多练笔、多积累,也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途径。我经常要求我的学生把生活中的所思、所感写出来,不在乎字数的多少,只要勤于动笔就行;我也经常要求学生课外多看一些故事书,甚至长篇小说,而且定期让学生把自己看过的故事、小说讲出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习作,提高了他们的作文水平。

快乐写作 篇10

一、丰富小学英语写作教学方法

1. 融入生活情境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 学习这类课程的关键点, 就是能够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性内容, 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对于小学生来说, 这种转换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多多引导学生完成这样一个过程的转换。但是, 大多数的英语作文都是与生活的内容息息相关的。因此,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 教师就应当尽可能的将生活中的情境或者是内容带入到学习当中。例如, 在学习有关天气的单词:sunny, rainy, cloudy等等这些词时, 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包括这些单词的小作文。

I think we are lucky that we live in China, because we can try different kinds of climates in one year.The whole year's work depends on a good start in Spring.And in this season, the famers is busy in sowing.Summer is my most favourite season in the year, because I can go swimming with my sister and enjoy the sunshine.Autumn is a beautiful season and you can see the fallen leaves on the streets.Autumn is a harviest season that you can have lots of fruits to enjoy.Winter is quite cold here.But for our children, we can make snowman with the snow.It is another funny thing we can enjoy.

在这样一篇文章的展示中, 不仅让小学生复习了所学到的单词, 同时带领小能够让他们感受到四季的特点。相比较于传统的单词教学, 这样的方式更能够让小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

2. 引入游戏教学

为了让小学生感受到英语写作的乐趣, 可以引入游戏教学方法。当然, 游戏的使用必须把握科学的尺度, 既能够达到学习的目的, 同时还不会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例如, 游戏的切入点, 可以以学习到相关的单词开始:games, football, skip等等。这时, 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游戏———The games what I had done.没轮到一个学生, 教师都应当要求学生说出自己曾经做过的游戏, 或者希望做什么游戏。例如, Student A:I played football with my brother yesterday.We had a very happy time.I hope I can enjoy myself today.Student B:I climbed the mountain last week with my parents.Of course, all of us had a good time.We are planning to go abroad to have a family party……以此为形式, 让学生进行描述接龙。在这样一个方式当中, 不仅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得到有效的集中, 而且还能够达到活跃课堂氛围的目的。此外, 这种口头的描述, 还能够锻炼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对于英语作文的写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二、设置小学英语写作教学实践

1. 增加写作时间。

在面对英语中比较难点的部分———英语写作上, 学生非常容易丧失信息, 产生畏难、排斥的心理。而如果增加英语写作的时间, 为小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写作练习时间, 就能够帮助他们慢慢消除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例如, 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出一篇关于“My Room”的小作文。首先, 由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房间的图片。然后, 由教师引导学生开始对房间的摆设进行描述。当学生能够简单的表达清楚其中的构造之后。教师再对学生的表达加以综合, 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小作文展示。例如下面这一段介绍:This is my room.In my room, there is a desk, a closet and a shelf.There are two end tables near my bed, My computer is on the desk.All of my books are on the shelf.There some pictures on the wall.I like my room.It is so beautiful.当然, 在这段完整的小作文欣赏完毕之后, 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小组讨论学习的环节, 让学生在小组内向自己的组员介绍自己的房间。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 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慢慢消除对于英语作文写作的恐惧, 同时还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自己的房间描述中, 养成一个观察自己身边生活的习惯。这对于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模仿造句。

语言的学习实际上就是一个模仿加工之后再现的过程。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 其本身的思维能力还有很大的欠缺, 这也成为限制他们在学习英语时, 深入思考句子结构的一个关键的因素。这种客观因素的存在, 只会增加小学生在面对英语写作时的负担,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就应当培养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根据自己学过的单词、句子或者短语, 进行相关意思的表达。例如, 将学习过的句子“I am going to the cinema.”改成“I am going to the library.”之后, 再逐步增加句子的修改量。慢慢让学生积累一些能够描述事物的模仿句子库。当学生积累的句子达到一定量时, 当他们开始真正的作文写作时, 就会简单的多。而且, 在英语作文的写作实践当中, 也能够慢慢的体会到英语学习的快乐。

把写作变成快乐一件快乐的事 篇11

我的家乡辽宁省西丰县金星满族乡宝兴村下乐群屯,是一个群山环抱风景秀丽的小山村。父亲和母亲还有乡亲们在那里养育了我,使我度过了温馨的童话般的童年和少年。

一直躬耕田园、当过国家支边柞(Zhà )蚕技术员的父亲是我学习汉字的启蒙老师,是使我迷恋于汉字和写作的好老师。我刚刚记事时,父亲对我讲,穷人的孩子念书不容易,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八岁就没有了母亲。在我祖父的拉扯下,他好不容易断断续续地念了两年私塾。若不是我祖父省吃俭用地供他上学,恐怕他一天书也念不上呢!所以,父亲在感谢我祖父的同时,便在我上学之前就把他会的汉字都教给了我。一天,母亲正教我数数,“一二三四五……”父亲听见了,走过来说:“会数还得会写。爹教你识字吧!你妈妈说的‘一’,这样写——就是一大横;‘二’呢?是两大横,‘三’呢?是三大横……”我跟着学起来,“‘一’就是一大横,‘二’就是两大横,‘三’就是三大横……”哦,汉字很有趣啊!父亲见我学得很快,很高兴,说:“接着学‘四’,你说说‘四’是不是四大横呀?”我想“九”能够是九大横吗?那写起来多麻烦,不会的!父亲见我没有马上回答,便很认真地说:“‘四’不是四大横,是这样写的。”说着在地上用柴火棍儿写了出来。我很佩服父亲不但能教而且会教,像教“人”字,父亲站在地上说:“‘人’就像一个人叉开双腿站在地上的形状……”这样一比喻,我马上就记住了。还有“日、月、水、火”等字,父亲都采用这种方法教我。

父亲教会了我很多汉字,同时也教会了很多汉字互相组合的方法。我觉得汉字的组合太有趣了,这些方块字像排队似的,一会儿竖排,一会儿横排,一会儿斜排,我可以指挥它们,一会儿说明这个意思,一会儿说明那个意思。明白了这些,我便开始“指挥”它们了。第一次是因为我和弟弟要剪驴毛扎毽子,邻居大伯训斥了我们,我很不高兴,便弄来半截儿粉笔在一木板上写上他的名字,名字下面还写了“大王八”三个字。当时,我知道这话是骂人的,但是不知道什么意思。我们把木板插到路边,父亲看见了,知道是我干的,很生气,便把木板拿了回来,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叫我把字擦掉。父亲说:“学会了汉字,要将它用在正确的地方,不能拿来骂人。”

我记住了父亲的话,以后再也没写“某某某大王八”之类的话。一天傍晚,我背着书包刚进家门,就见那个邻居大伯在和父亲聊天儿。我想起上次发生的那件事,感到不好意思,正要躲开,父亲叫住我:“你大伯的亲戚来信了,你给念念,再帮忙写一封回信。”我只好先念信,那字写得很潦草,实在辨认不出来的就问父亲。好不容易终于念完了,我说没写过信,父亲便说:“学嘛!这是正事,我教你写。”我心想:“就是汉字排队嘛,不排错了就行!”可是,写起来真不是那么简单。通过父亲的指点,我很快就把这封信写完了。邻居大伯竟然夸奖我说:“好小子,刚上小学就会写信了,有出息!”

邻居大伯逢人便说我会写信了,于是村里那些不识字的叔叔阿姨便来找我,让我代他们写信。我觉得指挥汉字写信挺有趣,就给他们写起来。春节时,乡亲们都来我家请父亲帮他们写春联。父亲忙不过来,便叫我来写。我便学着父亲的架势,认真地写起来。看见乡亲们高高兴兴地拿着对联的样子,我心里像吃了蜜糖一样,觉得父亲说得太有道理了:“学会了汉字,要将它用在正确的地方!”从那以后我更加爱惜汉字、迷恋汉字了。

写信打下了作文的基础,从小学到初中,我没有感到“作文难”,反而觉得作文是件快乐的事情,喜欢作文也从作文中得到了许多快乐。

作文得高分,被老师作为“范文”念给同学们听,这对我来说是很大的鼓励,于是“良性循环了——越写越爱写,越爱写写得越好。到了师范学习时,学校的宣传小组还把我这个学数学的选去搞宣传。师范毕业后,我当了中学数学教师。那时,公社选广播编辑竟然选中了我。虽然我没有学过新闻写作,但我边干边学,加上原来的写作基础,竟也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连年被授予“优秀通讯员”荣誉称号。我写的那些稿子被广播、被刊发,我收获了一个个快乐。也正因为这些成绩,我先后被县委、市政府选调去工作,后来省政府办公厅也想调我去工作。这期间,我不仅写新闻、机关公文,也开始创作故事、小小说、散文、寓言,收获了更多的快乐。1991年8月,我的第一部寓言集《红眼睛冠军》由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著名作家吴梦起老师亲笔作序,给了我很高的评价。他老人家还把著名寓言作家金江老师介绍给我。通过金江老师,我结识了樊发稼、张锦贻等寓言大师,他们都给了极大的关注与帮助。发稼老师介绍我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锦贻老师为我的第一部童话集《补月亮》亲笔写了序言。

我写童话是10年前开始的,是吴梦起老师引我走上童话创作之路的。吴老对我说:“写童话吧!写童话使人年轻。”于是,我开始尝试写这个体裁的文章。在写作童话的过程中,我深深理解了吴老“写童话使人年轻”的涵义。“年轻”是指作家心理上的年轻,始终保持着一颗宝贵的童心。有童话作家说,有童心才有童话。这是极有道理的。童心,是纯洁、天真、美好的。童话自然也应当是纯洁、天真、美好的。因此,我回忆自己童年的心理、童年的往事、童年的感受,把它们作为童话作品里主人公的言行基础;我更加注意和孩子们交流,亲近他们,观察他们,了解他们,努力使作品贴近他们。这样,我感到了自己像个孩子,没有感觉到自己“老之将至”了,心理总是年轻的。也许心理对容貌有某些影响的,虽然我不觉得自己长相年轻,但不少朋友总说我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他们还戏称“你显得年轻可能和你写童话有关吧!”

把写作变成快乐,写作里有快乐。只要我们坚持去“变”,就一定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写作里的快乐就属于我们!

[作家登台]

杨福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理事、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理事、铁岭市政府办公室公务员、铁岭市儿童文学学科带头人。

已出版寓言、童话十多部,千余次在国内外三百多家报刊(电台)发表寓言、童话、诗歌、散文等作品五千多篇。一百多篇作品被选入五十多种课本和专集。

分层指导引领学生快乐写作 篇12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 都是诗人, 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 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看来, 教师只有采取分层指导, 才能真正打开学生创作的源泉, 促进他们快乐写作。

一.科学分层, 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

在大量的问卷调查、谈心交流、查阅档案、广泛动员、自愿申报、科学调配的基础上, 我把全班同学分为A、B、C三个写作层。A层是突飞猛进层, 该层的学生一般基础较差, 积累很少, 长期体会不到写作的快乐, 因而他们对写作渐渐失去了信心, 甚至是放弃心理。对该层的学生, 教师应以鼓励和赏识为主, 通过简单易操作的片段训练、仿写训练、赏析范文、面批指导等, 迅速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促进他们主动练笔;B层是稳定渐进层, 该层的学生有一定的写作基础, 甚至有时能写出优秀的作文, 但他们对作文不是太感兴趣, 不主动地写作, 因而他们的整体写作水平虽然可以, 但还不够优秀。教师要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肯定他们的优点, 指出他们的不足, 鼓励他们不能满足现状, 要认真研究自己写作方面的不足, 并通过作文升格的方式, 促进自己稳步前进;C层是独立潮头层。该层的同学对写作有浓厚的兴趣, 不满足老师平时的训练, 经常主动找时间练笔, 因此, 教师要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鼓励他们广泛阅读名著, 用心观察生活, 及时写成感悟文字, 并反复修改润色文字, 鼓励他们积极投稿, 体会成功的快乐。

二.营造竞争氛围, 促进全班同学不断提高

为了营造“在竞争中合作, 在合作中竞争”的氛围, 鼓励同学比学赶超, 我经常以小组为单位, 布置三个难度层面的作文题目, 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构思、写作、修改, 代表小组在课堂上展示小组成果, 然后师生根据训练目标, 共同评价, 选出优胜小组。如竞写议论文, A层要求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能运用典型的事例, 能运用至少2种论证方法即可;B层要求言简意赅地表达观点, 不但能运用典型的事例, 而且分析得要有说服力, 语言要活泼生动。C层要精选典型新颖的素材, 巧妙地选择论证角度, 恰当地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深入浅出地分析论证, 语言要灵活多变, 富有文采, 给人美的享受。由于现在的中学生谁也不轻易服输, 所以他们便挖掘整合小组力量, 精心去写作, 长期坚持下去, 各个层面的同学都会进步明显。

三.调整层次, 调动写作积极性

每个层次的学生不是固定不变的, 每过一段时间, 我都进行调整层次。如A层的同学写作兴趣培养起来了, 写出的作文进步飞快, 根据自愿审报的情况, 我便给他调整层次, 以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相反C层同学不达标, 教师要了解情况后, 帮助他分析对策, 鞭策他努力进步, 否则老师只能给他调整层次了, 如果他的压力很大, 确实也不适合在C层, 教师应给他更多的关怀, 适时调整层次, 引导他给自己正确的写作定位。实践证明, 很多同学都愿意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 争取进自己引以为豪的层次。因此, 教师适当调整写作层次, 调动了学生写的积极性。

四.分层辅导, 实现因材施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 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 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 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 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因此, 教师要走近学生, 对不同层面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辅导, 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辅导, 如我对A层面的学生以鼓励为主, 经常在班里表扬他们的优点, 让全班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 课下多找时间和他们谈心, 了解他们写作的现状, 给他们解决写作困惑, 以树立他们写作的信心。而对C层的学生, 我更多的时候和他们交流写作经验, 给他们的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让他们的作文锦上添花。

上一篇:热板实验下一篇:知识技能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