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情况汇报

2024-09-02

养老服务情况汇报(精选8篇)

养老服务情况汇报 篇1

支持社会力量供给养老方面情况

工作落实情况和成效

一、推进“互联网+”养老,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实现全覆盖。我区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虚拟服务平台(平安一键通),为80周岁及以上老人,60周岁及以上特殊困难老人提供紧急救助、社区生活、医疗康复、心理咨询、居家养老等服务信息。目前,我区共有1150位老人免费享受了平安一键通服务。

二、引进社会力量,大力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我区共有9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其中平沙镇7个,南水镇2个。9个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均以采购服务方式引进服务机构,通过长者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站点为老年人提供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知识讲座、学习培训、心理咨询与辅导、歌舞、书画、图书、棋牌、上网阅览等服务,受惠长者达7000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受到长者及社区干群的一致好评。

三、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健康发展。为充分调动民办养老机构参与社会福利事业的积极性,根据《关于印发珠海市民办养老机构资助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我区今年对接收我辖区户籍老年人的民办养老机构给予每张养老床位每月300元资助。

存在问题:社会力量支持社区养老覆盖率不高。

整改措施:加快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鼓励社工服务机构进驻。我区两个镇,19个社区,目前只有9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覆盖率不到50%。到2020年,力争达到居家养老服务站点覆盖率100%,让每个社区都有一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老年人老有所依。

养老服务情况汇报 篇2

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老龄化和高龄化进程逐步加快的时期。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 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 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 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 比2000年上升1.91个百分点。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日益凸现, 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方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家庭结构日益核心化、小型化, 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被削弱, 急需社会化的照顾方式。然而, 社会化的机构养老不仅难以在量上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更难以在质上保证养老服务的供给, 在这种背景下, 居家养老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在家中居住却享受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养老院式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模式, 即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外围、以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养老体系, 也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鞠秋锦、邓卫华, 2004) 。

在人口老年化日益严重的今天, 居家养老已经成了一种十分重要的养老方式。首先, 居家养老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目前的社会养老保障水平, 减缓了机构养老的压力;其次, 居家养老符合我国文化传统, 能够满足不同群体老年人的多种需要;最后, 居家养老构建了一个老龄工作平台, 能够适应变化中的社会与老年人, 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景。由此可见, 由个人、家庭、社区、政府共同支持的养老保障网络———居家养老———是一种顺应形势的养老方式, 已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解决老龄问题的共识。

南京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之一, 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也居全国前列, 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通过对文献的综述和分析可以发现, 现有的研究大部分偏重于对居家养老服务理论方面的探讨, 而本文将据实际调查来分析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合理建议。

二、数据来源及基本情况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大三学生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题调研》课程中所进行的“南京市主城区居家养老服务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于2011年12月在南京市进行, 调查对象选择为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较好的四个主城区 (鼓楼区、玄武区、白下区、建邺区) 六十岁以上的老人。

本次调查一共在四个主城区共发放问卷204份, 其中每个主城区选择了两个街道, 每个街道选择了两个社区 (或居家养老服务站) , 每个社区发放问卷十二份, 每个主城区发放问卷48份 (玄武区选择了三个街道, 共发放问卷60份) 。最后, 回收有效问卷170份, 有效率83.3%。

表1是对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的描述性分析, 所有的调查对象中, 男性占47.1%, 女性占52.9%;60-69岁的老人占32.4%, 70-79岁的老人占44.1%, 80岁及以上的老人占23.5%。样本的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基本符合南京市主城区老年人总体的自然分布, 说明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在婚姻状况方面, 已婚, 配偶健在的占据了一半还多 (55.3%) , 丧偶的也有近四分之一 (39.4%) ;健康状况方面, 比较健康 (34.7%) 和健康状况一般 (32.9%) 的占据了大多数;文化程度方面, 各个文化程度的老年人比例都差不多, 大专 (5.9%) 、本科及以上 (13.5%) 的略少;个人月收入方面, 基本成正态分布, 月收入1001~2000元的比例最多 (35.9%) ;

另外, 有接近一半 (47.6%) 的老人是和老伴一起居住的, 自己一个人居住的也占三分之一强 (36.5%) , 和子女辈或者其他亲戚一起居住的老人比较少;家庭关系方面, 相对而言还是比较融洽的, 选择很好 (45.9%) 、比较好 (30.6%) 和关系一般 (14.7%) 的占据了绝大多数。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政策实施已经八年, 政策覆盖面如何?实施效果如何?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等?本文将从覆盖对象的特征, 提供的服务, 提供的服务与服务对象需求服务的对比, 影响居民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因素, 服务对象对服务的满意度等方面来看南京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政策的实施效果。

(一) 居家养老服务的覆盖人群情况

根据调查数据可知, 绝大部分人都听说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90.6%) 和居家养老服务 (97.1%) , 但享受过居家养老服务的只有83人, 不足一半 (48.8%) , 由此可见, 虽然居家养老服务在南京的所有行政区实现了全覆盖, 但对服务对象老年人的覆盖程度并不高。

在居家养老服务覆盖人群中,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看出, 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呈下降的趋势, 60-69岁年龄段的老人身体都是比较健康, 70-79岁年龄段的老人不太健康的比例增加, 80岁以上的老人身体状况一般和很不健康比例较大。总体来说, 76%的老人的身体状况比较好, 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对象的老年人身体还是比较好的。另外, 我们发现, 80岁及以上的老人的居住方式除了与配偶居住就是独居, 这样, 高龄老人的照料主要就是依靠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 所以在实践中, 应该考虑到服务对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 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提供情况

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提供情况, 如表2所示:

(三) 被调查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情况

被调查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情况, 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 老年人最需要的养老服务项目是生活照料 (97.1%) 、紧急求助 (85.3%) 和精神慰藉 (82.4%) 。老年人对生活照料的需求与目前的供给有很好的契合, 但是在紧急求助方面供给却十分缺乏, 在调查中很多老年人都提出希望增加紧急求助的服务项目, 可见社区所提供的“安康通”等紧急求助的方式较少覆盖, 这方面需要加强。同时老人对聊天等精神慰藉方面的需求很大, 相比而言供给显得偏少, 如何解决老年人精神慰藉方面的需求是政府应关注的养老重点。

(四) 享受服务的老年人的满意度情况

享受服务的老年人的满意度情况, 如表4所示:

我们将很不满意赋值为1, 不满意赋值为2, 一般赋值为3, 满意赋值为4, 很满意赋值为5, 从表4可以看出, 享受服务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较高。细分方面, 满意度最高的是亲切耐心度, 服务主动性和效率、获得服务的便利程度的满意度也相差无几, 满意度相比最低的是专业化程度, 但也接近“满意”。

四、简单结论和建议

通过前面分析可知, 在覆盖面方面, 目前的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地区全覆盖, 但对服务对象的覆盖面降低;在供给和需求方面, 生活照料是目前享受人数最多也是老年人最需要的服务项目, 但在精神慰藉等方面, 供给和需求并不契合;在满意度方面, 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较高, 在细分项上, 相比对专业化程度的评价最低。

据此我们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第一, 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覆盖面。根据调查, 目前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的覆人群还不足50%, 很多老年都有这方面的需求, 但是缺乏购买和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途径。在人口老年化日益严重的今天, 居家养老已经成了一种十分重要的养老方式, 应逐步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覆盖面, 让更多有需要的老年人享受到居家养老服务。

第二, 鼓励提供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居家养老服务。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龄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依赖性较高, 应该鼓励提供不同层次和特点的居家养老服务, 另外, 在实地调查中, 很多老人都有这样的诉求:希望有一个机构提供高质量的居家养老服务, 不管是民营还是政府主办的, 所以政府应该鼓励由不同性质的机构提供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居家养老服务以及居家养老服务机构。

, , 老年人的切实需求。目前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还主要集中在生活照料, 但老年人对精神慰藉、紧急救助方面的需求同样迫切, 所以我们应该丰富居家养老服务项目, 契合老年人的切实需求, 这需要资金、专业人才等各方面的支持。

第四, 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都有较高的评价, 但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仍然有待加强。对此可以采取持证上岗的方法, 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必须加大对其工作人员的职业培训, 提高服务队伍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鞠秋锦, 邓卫华.浅析中国的居家养老[J].辽宁经济, 2004 (12) .

[2].姚远.从宏观角度认识我国政府对居家养老方式的选择[J].人口研究, 2008 (2) .

[3].李润芝.浅谈居家养老模式[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07 (4) .

养老服务供需匹配情况研究 篇3

摘要: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民办养老机构床位空缺,其背后隐含的是老年人需求指向与社会养老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为此,本文将杭州市主城区设为重点研究对象,拟对此地区老年人对机构养老服务的需求以及养老机构服务供给情况进行研究,探究养老机构如何经过自身的定位调整与入住的不同类型的老人实现双向的选择,以达到最优化的供需匹配效果。

关键字:养老机构;机构养老;养老需求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76-04

截至201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杭州市的老龄化形势相较其他城市而言更加严峻,比全国平均水平提前11年进入老龄社会,其老龄人口占人口比例仅次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达到了19.1%。根据杭州市老龄事业统计公报,截止201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89.2万人,按户籍人口统计,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134.88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9.1%;同时,纯老家庭人口总数为259710人,占老年人口18.17%;失能老人和半失能老人8.22万人,占老年人口的6.1%。

除此之外,杭州市的老龄化比例增速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2005年杭州市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我市65岁以上人口有76.72万人,已经占10.23%,比全国同期的7.69%高2.54百分点,已接近预测的全国2020年水平。由此可见,杭州市的老龄化、高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迫在眉睫。但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速度却还有待加快,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养老机构的供给与老人们的需求无法匹配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以杭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拟对此地区老年人对机构养老服务的需求以及养老机构服务供给情况进行研究,探究养老机构如何经过自身的定位调整与入住的不同类型的老人实现双向的选择,以达到最优化的供需匹配效果。

一、杭州市主城区现有的养老机构情况分析

根据杭州市养老机构名录,截至2015年6月底全市已建立养老机构311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25家,民办养老机构110家,乡镇(街道)敬老院139家。全市养老机构床位数(不含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床位) 58743张,其中城市国办床位9598张,占总床位数的16.34%;民办床位29555张,占总床位数的50.31%;乡镇(街道)敬老院床位12910张,占总床位数的21.98%。虽然至2015年底,平均每百名老人拥有的床位数已达到4张,但是较之国际社会上标准的5%到7%的比率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而就杭州市主城区而言,一共有87家养老机构,床位数共16185张,占总床位数的32.3%。

本文根据养老机构的性质(公办养老机构、民办非盈利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机构)和机构的大小(床位数超过100张,床位数低于50张和床位数介于两者之间),选择其中26家养老机构进行调查走访,包括公办养老机构10家,公建民营6家,民办养老机构10家(见表1)。调查对象中入住率超过90%的养老机构7家,有4家为公办养老机构,其余养老机构空余床位比例大多将近50%。

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描述性统计分析

调查人员走访杭州市主城区的多个小区,对62位老人进行访谈,其中已入住养老机构和尚未入住养老机构的调查对象各占50%。在已经入住的调查对象中,对现住养老机构表示满意的老人(下文中此人群用A表示)占13%,不够满意的老人(下文中此人群用B表示)占37%。而目前尚未入住的调查对象中,有意向入住的调查对象(下文中此人群用C表示)只占13%,没有意向入住的调查对象(下文中此人群用D表示)占37%。本文将从年龄分布、身体状况、居住方式、月经济收入情况等四个方面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2)。

1.年龄分布情况,调查对象的年龄均在60岁及以上, 其中80-90岁的调查对象占40%。可见接受访谈的老人的年龄基本较大。

2.身体状况,调查对象的身体状况多为比较健康者,77%的调查对象能完全自理,可见调查对象的身体状况总体处于较佳状态。

3.居住方式,调查对象中,除去已经养老机构调查对象,独居或和老伴一起住的老人分别占24%和29%,与子女一起住的老人只占19%,可见“空巢老人”的现象比较严重。

4.月经济收入情况

结合访谈内容,月收入小于等于1000元的老人其收入基本源于最低生活保障金;月收入在1001-2000元的老人退休前的工作主要是工人;月收入在2001-3000元的老人主要从事服务业或是工人;月收入在3001-4000元的老人和月收入在4001 -5000元)的老人,他们退休前的工作主要有国企员工或普通公务员;月收入在5001元以上的老人基本都是离退休干部。由此可见,接受访谈的老人收入偏低,而这些收入主要来源于最低生活保障金或者离退休金。

三、老年人的需求分析

根据前文可知调查对象可以分成四个部分:已入住且对现住的养老机构表示满意的老人(A),已入住但是不满意的老人(B),尚未入住但有意向入住的老人(C),没有意向入住的老人(D),针对调查对象做出不同选择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收费水平。

在A中,所有的老人都将收费合理这一点作为选择的养老机构的原因之一。老人认为养老机构所提供的服务水平与其收费标准相匹配,更容易产生入住的幸福感。

A1说:“虽然相比起其他养老院,这里设备比较老旧而且护工也比较少,但是这里的收费比起其他地方合理多了,毕竟这些设备平时用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护工也可以照顾到每个老人。”“挺好的,这样的价格有这样的服务已经很不错了,护理员态度好,这边环境也不错,除了交通有一点不太方便之外,其他的方面都很好。”

而B中有7%老人因为养老机构收费水平偏高而略有不满。当养老机构向老人收取高额的服务费用时,老人对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要求也会提升,如果此时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并不能满足老人的需求,那么老人对养老机构也更容易产生负面评价。

事实上,如果一位老年人独居且无老伴相伴,入住养老机构可能会成为其养老方式的主要选择之一。但是许多养老机构的收费标准往往令人望而却步。D中13%是因为养老机构收费水平过高而不愿入住。在问及老人有没有意向入住养老机构时,

D1如是回答:“我们才不住养老院。现在的养老机构收费这么贵,我和老伴每个月退休工资就3000左右,全部给了养老院那我们还怎么生活?”

这位老人说时有些激动,对现在的养老机构收费水平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但是大部分老人的回答是比较平静的,比如老人D2说“我们不住养老院的。养老院都是有钱人住的,我们怎么住得起呢?”

事实上这位老人年纪已较大,走路也略显蹒跚,对他而言,如果经济状况好,去养老机构是这位老人养老方式的首选。根据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所占比例最多的就是月收入小于等于1000的老人,这样的收入水平与养老机构的收费形成了较大的反差。

相较而言,公办养老机构的收费比较低,而民办的养老机构收费则偏高。主城区中的大部分公办养老机构中,收费(护理费、床位费、伙食费)控制在2000元-2500元之间,是一般收入的老人可以接受的范围。而这些机构的基本入住率达到80%以上,床位较为紧张。若想要入住这些公办养老机构,就需要一段较长的“排队”等待时间。反观一些定位较高的民营养老机构,出于成本的考虑,往往会对服务收取一定的费用,但是一般老年人并不愿意去购买服务,所以往往这些养老机构的空余床位还有许多。

(二)服务内容。

养老服务最基本的内容是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但针对老年人的需求还需要大量的适合老年人心理、医疗等诸多方面的服务。无论公办、民营或是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内容、项目等都与老人需求之间存在明显断裂的现象。

1.医疗设施的配置。

随着年龄的增大,人无法避免身体机能的退化。所以养老机构医疗配置情况会是很多老人考虑的要素之一。在B中,25%的调查对象觉得养老机构或者养老机构附近没有医疗设施而感到看病不方便。在C中,5%的老人都认为一家合适的养老机构需要有完善的医疗设施。

但在主城区中,除个别以医院形式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外,只有寥寥几家以合作的形式将医疗部引进养老机构中,另外有部分养老机构所在的地理位置旁边有设置社区医院。以医院形式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对招收的老人有很大的限制,即老人必须有严重的慢性疾病或正处在脑卒中康复期等;而无论是医疗部或者是社区医院,医疗条件都十分有限,一旦老人有急性病发作,现有的设备根本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更何况那些完全不具备医疗条件的养老机构。

2.老人特殊的伙食需求。

A中6%的老人认为机构中提供的伙食不错,不但在营养搭配方面适合老人食用,而且味道挺好。而C中有8%的老人觉得在养老院里可以有人帮忙准备三餐,不用自己下厨比较方便。

老年人C1:“我老伴前几年过世,现在我一个人住,煮饭麻烦。有时候煮起来一个人吃不完又浪费。要是住在养老院里,每天包三餐也挺方便。”“我的手有关节病,现在活动都不太方便了。在这里的话每天都有人可以做饭给我吃,我也不用怕自己做不了饭。”

但是B中有18%的老人觉得伙食不合心意。有些老人偶尔会有特殊需求,比如牙齿或者肠胃不好就需要吃软的食物等,很多养老机构经常忽略,给机构中的每一位老人同样的食物配备。

就比如在某家敬老院中,老年人B1的肠胃曾经因为疾病接受过手术,现在都不能食用过硬或是过难消化的食物,但是敬老院里的食物都是统一发放的,老年人B1没有办法就只有通过偶尔自己“开小灶”的方式,煮些稀粥来吃。又比如有些养老机构中为了迁就年纪较大、牙口不好的老人,特地将食物做的非常软,又会导致一些老人认为食物口感不好。老年人B2:“这里(指所住养老院)的食物煮的很烂,吃起来软塌塌的,一点都不好吃,我都很不喜欢的!”

(三)心理需求。

目前,为有效管理和有序运营养老机构,老人们的生活大多按部就班,房间的打扫、吃饭、娱乐的时间等都做了严格的安排和限制。D中,10%的老人因为觉得入住养老机构之后会很不自由而拒绝入住。而B中,也有8%的老人认为养老机构这样的安排令入住的老人很不自由。在某家福利中心里访问时,遇见一位老人的家属。她反映自己的母亲在养老机构中住的并不开心:

“我妈妈像个老顽童,她和别的老人不一样,不喜欢早起,喜欢睡懒觉,但是养老院这边的(护理员)阿姨早上打扫房间很早,我妈妈经常被吵醒,她就不怎么高兴。”

由于这位家属年纪也已偏大,所以便问及她以后是否会住养老机构。面对这个问题,这位家属表现出了对养老机构极大的反感情绪:

“我不会住养老院的。住养老院就是花钱找罪受,现在在家里面多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吃什么就烧什么,偶尔不想烧菜还可以自己出去下馆子,什么都不能干,一点都不好”“那万一您以后就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行动变得不太方便,可能自己不太能照顾自己了怎么办?也不愿意入住养老院吗?”“如果我实在连走都走不动的话,我应该自己请保姆。”

此外访谈过程中。调查对象均反映到一个问题,即入住养老机构是否会孤单。不同的是,A、C中分别有15%和5%的老人表示在养老机构中同龄人比较多,可以有人陪着聊天,而且养老机构中经常有活动,比起一个人或者是和老伴在家里,养老机构会热闹一点。但B、D的老人的想法恰恰相反。B中10%的老人认为养老机构中老人太过死板和冷漠,就算同处一家养老机构平常也不会有接触,因此十分压抑。而D则认为在家里有邻里相伴,比起养老机构中不熟悉的人,更喜欢与邻里亲戚来往聊天。

另外,还有老人反映喜欢吃完晚饭出门散步,但却会被养老机构的管理人员以天色晚的理由留在养老机构中。这些都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大部分养老机构为了自身管理的方便,很少注重老人们心理上的真正需求。目前主城区的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都还只停留在基本需要的层面,针对老人的个性化服务内容还太少。

(四)传统观念。

不难发现很多老人反感提及去养老机构养老。并且受访的老人年龄普遍偏大。C中7%的老人虽然表示有去养老机构养老的意向,但是还只是持保守态度,表示入住养老机构会是自己最无奈的情况下的选择。而老年人之所以抵触去养老机构,是因为一种传统观念影响——子女将老人送去养老机构就是一种不孝的表现。若子女孝顺,是绝不会将老人送到养老机构中。

C2老人:“儿子媳妇都还在,如果我就这么去了养老机构,他们心里肯定也是不舒服的。”“我现在和儿子住在一起,看他什么时候想送我去养老院我就什么时候去吧。”

部分老人的身体状况并不理想,但是因和家人居住,觉得没有必要去养老机构,尽管这样会为家里带来一定的负担。而每当受访的老人提起家人,都会表现出对自己子女的依赖和自豪。其实老年人需要家人温暖,潜意识中不想离开家人,所以非常厌恶将老年人送去养老机构的行为。

(五)负面新闻。

虽然A、B中,有13%的老人纷纷表示机构中的护理人员态度亲切和蔼,但是由于近些年来总有媒体不断曝光养老机构中的负面新闻,比如“一位91岁的奥肯那根老人在养老院四天未出房门竟未被发觉,直到亲人前来探视,才发现老人已在床上奄奄一息”;“敬老院的老人出走多日,院方却毫不知情”;“养老院有老人下体裸露无人管”等,导致老年人及其子女在选择老年人养老方式时对机构养老心存顾虑。

对某社区一些散步的老人进行访谈时,问及他们为何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时,他们纷纷表示曾经听说附近的养老机构中出现过老人生病多日都没有人发现的事情。他们觉得如果到了养老机构中也是这种无人问津的情况的话,和自己在家里也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尤其是一些月收入偏高的老人,他们表示如果到时候子女真的无暇照顾自己,而自己又已经失去自理能力,那么他们宁愿花费一大笔钱雇佣保姆来居家养老,也不愿冒险到机构中。

(六)护理人员。

A、B中大部分入住的老人都是身体情况欠佳,而子女又无暇照顾的,或者是已经失去了基本的自理能力。这些老人往往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但目前养老机构中,养老护理人员较多为在家待业人员,只在上岗前经过简略培训。老人反映护理员多数只是局限于帮助老年人料理日常家务,不能够提供专业的医疗照顾和精神服务,难以适应他们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在某养老机构中,有一对老人夫妇因为妻子当初身体状况不好所以入住养老机构。但是入住之后,老爷爷B3对养老机构中护理员的护理水平有些微言:

“我老伴当初是下半身行动不太方便,有些时候我不在,需要护理员帮忙带她上个厕所,擦一下,或者帮我老伴洗个澡,他们动作都很粗鲁的,一点都不专业。”

除此之外甚至有些养老机构里出现过护理员和老年人发生争吵的现象,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老人B4这样反映到:“这里的阿姨以前很凶的,还和其他老人吵过架,后来那个吵架的阿姨被开除了,现在的这些阿姨态度才稍微好一点。”

而在D中,8%的老人因为认为养老机构中的护理人员素质过低而拒绝入住养老机构。为何养老机构会雇佣专业水平不够的养老护理员呢?主要是因为这些待业人员往往文化水平较低,愿意吃苦并接受低廉的工资,养老护理员这个职业流动率较大,培养专业人才较为困难。而且目前养老服务人才市场尚未形成,导致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匿乏,养老机构没有选择余地。

三、对策思考与建议

(一)重新制定收费标准。

政府需要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财政投入力度,在适当降低各类养老机构的税收的同时对其使用水、电和煤气等资源进行相应财政补贴。另一方面出台符合本市发展的养老用地政策,对于符合申请要求的政府机关和私营业主,要优先划拨建设用地,并且在地价上给予最大力度的优惠,以此促使各类养老机构相应地调低对老年人的收费标准。而养老机构应着眼于未来的发展以及老人的需求而不是眼前的利益,适当降低收费标准,对老人展示清楚的收费条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老人,以保证一些有意愿入住养老机构但因为养老机构价格而止步的老人可以实现机构养老的意愿。

(二)完善机构设施建设,提供个性化服务。

政府方面要加强对养老机构设施的配置检查以及监督力度,及时更新养老机构信息,一旦有养老机构被反馈不好,应及时检查并勒令整改,提升杭州市养老机构的整体水平。

养老机构本身投入建设医疗设施的成本较高,但是可以加强与医疗机构合作,引进医疗设备和医护人才,方便满足老年人医疗需求。无论是老人们的娱乐休闲器材,还是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房间,都应该建设特别为年长、行动相对不便的老年人提供方便的设施,让老年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十分安心。

除了硬件设施的完善,在服务本身方面也需要进行改善。根据不同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制定个性化服务方式。加强养护人员和老年人的沟通,可以通过共同烹饪、共同用餐等形式强化工作人员与老年人的共同生活印象,让老年人有愉悦的家庭生活感受,这样就可以帮助养护人员和老人们之间建立深刻与熟悉的照顾关系,方便养护人员及时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并根据需求提供服务。

(三)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提高素质。

政府要高度重视专业人员在养老服务领域所发挥的作用,加大对护理专业教育的投入,通过设置老年社工岗位来吸引毕业生前来就职,加大专业养护人员的比例,以此优化现阶段养老服务队伍人员的构成。

养老机构中需要制定岗位专业标准和操作规范,促进养老服务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大力加强专业化培训,抓好在职人员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工作,逐步提高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①除此之外,可以加强与高校合作。养老机构可以作为高校学生的实习基地,学生通过专业的手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要。

(四)加速社区养老发展。

随着独生子女的数量的增多,机构养老必然会成为养老的主要趋势。但是,老年人传统思想的转变需要时间,一味促进机构养老的发展只会令空置的床位越来越多,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政府可以将发展机构养老的部分资源转移到社区养老这种养老模式的发展上。社区养老既无需额外占用土地,又可让老人不脱离原有居住环境、人际环境而获得专业的照料和护理。同时又继续发挥传统居家养老的作用,让老年人能够得到子女的照顾,享受属于自己的天伦之乐,这将会成为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性化养老模式选择。

杭州市老龄化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政府及养老机构解决此问题的效率。因此解决养老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各类养老机构共同努力,弥补在养老方面的不足之处。老年人的需求多样,养老机构和政府应该以老年人真正的养老需求为导向,来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这样才能真正促使机构养老方式的发展。

注解:

①李树文.大连市城市空巢老人养老需求与社会机构服务匹配的探析——以政府和民营养老机构比较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4,27(1)

参考文献:

[1] 李树文.大连市城市空巢老人养老需求与社会机构服务匹配的探析——以政府和民营养老机构比较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4,27(1)

作者简介:

张威阳(1993-)女,汉族,浙江瑞安人,本科,单位: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章烨婷(1993-)女,汉族,浙江绍兴人,本科,单位: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本文“受《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资助”

项目名称:供需匹配视角下的机构养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杭州市的实证调查

养老服务情况汇报 篇4

为顺应老龄化社会发展形式需要,更好地为社区老年人办好事、办实事。XX街道XX社区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指导下,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途经,开展服务居家养老工作。

一、社区老年人基本情况

据统计,户籍在本社区的老年人共有XXXX人,占社区总人口数的XX%,60岁—89岁有XXXX人,90岁—99岁有XX人。其中,三无老人X人,孤寡老人X人,空巢老人XX人,独居老人XXX人,低保老人X人,低收入老人X人,重点优抚老人X人,病残老人XX人。其中,属于无偿服务对象的老人X人,有偿服务对象的老人XX人。

二、社区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成立组织机构 开展全面调查摸底

根据《XX区XX街道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要求,切实加强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我们结合本辖区的实际,成立了以社区党委书记为组长,事务副主任为副组长,社区工作人员为成员的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小组。为了更好地了解社区养老对象的基本情况,社区多次召开工作人员、片组长、梯长等基层骨干会议,学习、传达及部署“居家养老”工作,开展了老年人基本状况和需求的摸底调查工作,为社区60岁以上老人分发 《XX区XX街道居家养老需求调查表》,从现居住状况、养老意愿、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等方面着手展开调查摸底,并收集信息。共发出表格XXX份,目前已收回表格XXX份,其中有需求的共XX人(有偿对象XX人,无偿对象X人)。

(二)深化服务内容 拓展为老服务领域

开办老人爱心XX,提供老人就餐服务。为加快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发展,社区以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按照“就近、方便、自愿、安全”的原则,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便捷、人性化的服务,紧密结合社区实际情况,首先对辖区内60岁以上的低保及低收入老年人进行摸底调查,对有需要就餐的老人提供服务。社区根据老人饮食特点、就餐环境、卫生状况等因素,在辖区的餐饮商家中确定一家为“XXXX店”为爱心老人XX服务点,同时与提供服务经营商签订服务协议,并对服务点的XXXX等方面进行审核。老人爱心XX于XXXX年X月X日正式启动。社区爱心XX的启动,体现了社区从多层次、多方面的为老服务工作。目前到爱心XX就餐的有X人,他们均是社区60岁以上的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

开展老人健康体检,建立老人医疗服务档案。社区结合为老服务精神与XXXX共驻共建,为辖区X名低保户、低保边缘户等受助对象(其中X名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XXXX卡》,并免费提供XXXX服务,同时还为XXXX的受助对象XXXX,解决了一些因XXXX的难题。家住XXXX,因生活困难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疗长期受病痛的折磨,而现XXXX为其手术治疗了。

成立“夕阳红”文体乐园,丰富老人文体生活。去年以来,社区成立夕阳红文体乐园,针对辖区老人的需求与爱好建立了各种文体队伍。每天都有老人到中心免费娱乐,跳舞、唱歌、打乒乓球、看书、读报、聊天等,而且,老年学校的理事们每天轮流值班,为学员烧开水、整理内务。既丰富了老年生活,又解决了老人生活孤独的困扰。在街道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年初,社区对老年活动中心的舞台进行修缮,重新铺上木地板,让社区老人们能在良好的活动场所得到娱乐。

(三)结合社区实际 建立志愿服务队伍

为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社区整合各种为老服务资源,探索符合社区实际的为老服务模式。社区在老年人之间开展互助服务,开创形式多样的社区志愿者为老服务活动项目。社区成立了居家养老志愿者队伍,先后成立了三支服务队。

一是志愿者服务队。为身边的困难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社区先后成立了党员志愿者队伍、夕阳红志愿者队伍、青少年志愿者队伍,开展结对帮扶服务。志愿者经常到被服务的老人家里,为她(他)们进行生活料理、精神慰籍、法律咨询、康复理疗等服务。及时掌握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在生活、就医、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每年的暑期,在嘉滨小学的支持下,免费提供电教室,青少年志愿者与社区老年人结对,开展“XXXX活动,老人们开心地说:“我们也能跟上时代的潮流。”

二是老年人健身文娱活动服务队。为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社区还专门开设了“图书室和老年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棋牌、娱乐、看书看报等活动场地,并免费开放。社区组建了一支老年人文艺宣传队,完全由老年人自我组织,自我管理,排练舞蹈,击打腰鼓,锻炼身体,目前已开办了8个学习班,每个班的老师均由社区老年人免费担任;老年服务队也经常活跃在社区、奉献社会:①每天都有一支戴着红袖章的老人队伍在辖区的大街小巷巡逻。为社区的综治安全、城管卫生出点力。②社区关工委的成员们除了每天到网吧督导外,每年的暑期还为辖内中小学生开展夏令营活动;寒假期间带领学生开展洁净家园活动,等等。老人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三是建立了医疗保健服务队。以XX社区医疗服务中心、XXX医院和XXX医院为依托,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以签订工作责任状为保障,开展医疗服务,建立社区老人健康档案,定期为老人开展康复咨询、健康体检、巡诊、家庭病床等医疗服务。

社区还建立了“一对

一、多对一和一对多”的结对居家养老机制,每个志愿者都填写《XX区XX街道居家养老睦邻互助服务申请表》,并为志愿者发放“XXXX卡”,对各分属片区内有需求的老人进行结对帮扶,解决他们的日常生活需要。目前已有36人填写《XX区XX街道居家养老睦邻互助服务申请表》。家住XXXX独居老人且是残疾人,长期靠轮椅行动,在生活上极不方便,本楼的楼长得知这些情况后,便与其结对帮扶,主动担负起照顾老人的责任,几乎天天必去关

心XX的情况她才放心,而且有时还帮老人买菜,打扫卫生。有一次XX胸前被开水烫伤,XX及时联系XX医院的医生上门为XX就诊并每天为她清洗换药,真是“青山无言水无声,危难之处见精神”。除此之外,今年X月XX日社区还联系“XX理发店”,在XXXX小公园免费为社区老人理发;每年敬老节社区“XXX”发型屋免费为老人理发,受到社区老年人的欢迎。

近期,社区还得到辖内单位“XXXX有限公司”的支持,将为社区孤寡老人免费提供XX部定位手机,此项服务又为老人提供了生活上的方便。

今后,XX社区还将继续本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以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明需求为出发点,以落实“六个老有”为目标,结合实际,努力构建政府主导支持、社区积极参与、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将运用多种形式,建立服务周到、安全保障的养老服务网络,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社区将不断学习兄弟社区的先进经验,博采众长,不断创新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思路,将继续挖掘隐形的资源,多听取老人的建议和意见,把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推上一个更新的层面。

XX社区居委会

×公司交纳养老保险情况汇报 篇5

积极交纳养老保险 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山东省安华瓷业有限公司

为员工交纳养老保险,是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的重要体现,做好这项工作,不但可以增强非公有制经济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各类人才合理流动,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有力的保障,对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稳定和公司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公司是生产高、中、低档陶瓷酒瓶的专业厂家,自98年改制创建以来,通过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产值、销售收入等各项指标翻了十几翻,安置下岗职工230人,职工参保人数由改制前的110人发展到现在的500余人,每月按时足额交齐了全部社会养老保险金,为维护社会稳定、推行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工作中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领导重视,积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社会养老保险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我公司领导高度重视,自创建以来,公司领导处处把职工的利益的放在首位,为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解决职工后顾之忧改制初补缴了原县陶瓷厂拖欠职工养老保险费39万元。在生产经营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专门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行政副总、财务部长、工会主席等为成员的员工“社会保障领导小组”,实行统一指导,分步实施,明确职责,把职工的社会养老保险纳入企业的整体规划。建立建全了职工养老保险机制,将员工全部纳入参保范围。出台了《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公开办法》等。将企业养老保险金的交纳金额、方式等及时公开,使每个职工都看得清楚,知道及时。

二、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

充分利用黑板报、墙报、文艺活动、专题会议等方式,积极宣传《劳动法》知识和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作用,宣传普遍推行养老保险制度的意义、原则、实施方案和有关政策。组织车间主管、副主管、班组长等干部深刻领会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的精神。同时设立兼职人员,专门负责提供有关政策咨询和帐目查询,从而提高广大员工对社会养老保险的信任度,增强员工参保的积极性,为每位新入厂职工都能及时参保,实现了参保人数达到100%的工作目标。

三、积极筹措资金,按时足额上缴

04年我公司因扩大规模,反修厂房,新建4000多平方米的车间楼2座,收购县第一纸箱厂,硬化路面、美化厂区等,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改造,共投入技改资金1000多万元,同时随着职工人数的不断增加,养老保险金的负担越来越重,面对资金周转困难的局面,我公司从各方面积极筹措、调度资金,并设立专人负责,足额交齐了全部养老保险费,按时送到的当地劳动部门,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真正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使职工充分认识到公司领导的深切关怀,从而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职工爱厂如家的热情,也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和核心竟争力,为企业的发展也增强了战斗力。推行社会养老保险这项工作意义十分深远。不仅对推进企业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安置下岗职工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公司将继续大力配合当地社会保障部门的工作,按时足额交纳社会保险金,2005年力争参保人数达到800人。为推行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养老保险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榆林市养老保险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篇6

近年来,在省厅、省局和市局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的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社保经办机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确保”为中心,以扩面征缴为重点,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工作。加强基金管理,确保了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落实了“不漏一人、不少一分、不拖一天”的“三不”原则。以“信息化、专业化、规范化”为目标,稳步提升社保经办能力,养老保险事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榆林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概况

榆林市养老保险经办处(原榆林地区退休费用统筹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成立于1988年。2000年实行了省级垂直管理后,更名为陕西省社会保障局榆林市养老保险经办处,为正处级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负责榆林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经办工作。下辖12个县(区)养老保险经办中心。全市现有职工140人,退休人员25名,内设办公室、监察人事室、财务科、综合业务科、个人帐户与信息 1 管理科、内审稽查科、社会化管理与发放科等七科室。2009年被省局评为全省扩面先进单位,2010年获得全省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奖。2009年和2010年被市人社局评先进单位。

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开展情况 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从1988年开始起步,1996年起逐步建立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新模式,2000年实行了全省养老保险机构垂直管理,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省级统筹。在全省范围内实行“统一政策、统一费率、统一项目、统一缴拨方式、统一基金调剂使用、统一对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实行垂直管理”的管理体制,被誉为“陕西模式”。截止2012年10月底截止 10月底,我市参保单位1678户,参保职工209718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178900人,离退休人员30818人,实收养老保险费102323万元。实际拨付离退休费56407万元,收大于支45916万元。

1、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较好的保障了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从1998年中央提出两个“确保”的工作目标以来,全市养老金发放做到“不漏一人、不少一分、不拖一天”。2002年,我市按照省局要求实行了县区参保离退休 2 人员基本养老金市级直发,进一步了贯彻“两个确保”,落实了“三不原则”。减少了资金周转环节,提升了社会化发放层次,提高了按月足额发放质量,保证了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到养老保险基金。截止2012年10月底我市共为30818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56407万元。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我市连续8年及时为退休人员提高了养老金,同时不断抓好代发机构服务质量,确保了退休人员方便快捷地领取养老金。2012年1月我市及时准确的为26232名退休人员调整了基本养老金,月增加退休金550.70万元,人均月增加209.25元。

2、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

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享受到养老保障权益。截止2012年10月底我市参保职工209718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178900人,离退休人员30818人,与2006年底的参保职工110333人(其中:在职职工91897人,离退休人员18436人)相比增长了99385人,增长率90%,其中参保在职职工增长了87003人,离退休人员增长了12382人。参保职工呈现出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的良好趋势,扩面工作连续5年取得全省第一的好成 3 绩。体现了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对这项工作的重视,也反映出全市各级经办机构所付出的辛勤汗水。

3、加强基金征缴力度

加强基金征缴力度,确保基金收支规模持续增长,基金运行总体平稳。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财政专户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建立健全基金内部审计稽核制度,切实防止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增强基金支撑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截止2012年10月底收支规模达到158730万元,其中,养老保险费总收入102323万元,离退休费总支出56407万元,收大于支45916万元。

2011年,我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规模达到184826万元,其中,养老保险费总收入126177万元,离退休费总支出58649万元,收大于支67528万元。与2006年底的收支规模49595(其中养老保险费总收入32973万元,离退休费总支出16622万元)相比增长了135231万元,增长率272%,其中:养老保险费总收入增长了93204万元,离退休费总支出增长了42027万元。

4、养老保险信息化工作平稳推进

2004年《陕西省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简 4 称1版软件)在我市正式启用,标志着我市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步入新的阶段。2008年“核心平台”二版软件更新使用以来,我市经办机构对各县区开展各种形式的操作使用培训,严格执行错误数据反馈和数据整理通报制度,全面提高了基础数据质量,为我市养老保险工作“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年后半年三版软件更新使用以来,我市养老保险业务已经实现了全部在软件上办理,提升全市养老保险经办工作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5、养老保险稽核、离退休人员年审工作不断完善 根据《社会保险稽核办法》、《陕西省社会保险稽核实施办法》、《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暂行办法》等有关法规文件,我市对单位申报的缴费人数和缴费基数是否真实、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参保单位和个人是否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情况做了认真细致的稽核工作,同时做好稽核文书档案存档工作,实现稽核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截止2012年10月底我市共实地稽核185户,稽核人数39400人。

我市离退休人员年审工作采取指纹认证和异地协查相结合的办法,认真核查虚报、冒领基本养老金情况和其他社 5 会保险待遇的欺诈行为。截止2012年10月底我市共年审离退休人员28954人,查出冒领养老金3.67万元,现已全部追回。

6、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我市结合省局《陕西省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实施办法(试行)》要求,重点对全市规范业务档案管理达标提出全新要求,针对目前全市业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具体操作实施办法。市处成立了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榆林市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达标验收实施方案》,成立了综合档案室,配备了综合档案室档案管理员,制定了榆林市业务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和工作流程,编写了榆林市业务档案全宗卷,完善了业务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市处获得市档案局颁发的档案工作目标管理3A认证,十二县区已全面完成档案管理达标验收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1、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的扩面工作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2、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之间无法实现转移。

3、由于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过快,个体人员缴费压 力增高,极大的影响了这部分人员的缴费积极性,已经出现中断缴费现象。

4、地税征收养老保险费存在的问题。自我省实行地税征收养老保险费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之也带来欠费增加、票据交换不畅、结算不及时等问题,不仅影响到养老保险的经办和管理也对参保企业和群众带来不方便。

5、企业年金发展缓慢。企业对企业年金重视不够。

6、缴费与养老金享受不成正比,不能体现多缴多得的原则。缴费年限在十五至二十年期间的没有视同缴费年限的参保人员,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后,享受的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基本相等。

7、“养老金双轨制”的问题突出。企业职工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统筹制度,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则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职务,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退休时的单位性质不同,退休金也不同,企业比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低两三倍。这种“双轨制”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人员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差的矛盾非常突出。

8、经办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经办机构干部队伍年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人员短缺,制约了经办 能力的提高,有待进一步增加新生力量,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养老保险事业。随着业务量增大,管理成本提高,办公经费紧缺,基础设施建设常年投入不足,硬件设施建设历史欠账严重,影响了正常业务的开展。

四、几点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参保意识

养老保险事关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深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对《社会保险法》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网络的主要渠道作用,把《社会保险法》的内容以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普遍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同时要抓好学习培训,使经办机构工作人员政策清楚、业务精通,真正把养老保险相关政策宣传好、解释好、经办好、落实好。

2、尽快建立统筹区域内城乡不同人群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办法

本着权利与义务对等、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加快建立统筹区域内城乡不同人群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办法显得迫在眉睫。应尽快出台解决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之间转移的政策。

3、对于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过快增长应引起高度重视。

4、养老保险费经办机构直接征缴。建议省政府决定地税部门不再征缴养老保险费,恢复由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征缴。这样可以减少征缴环节,降低征缴管理成本,提高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效率,方便参保企业和群众。

5、解决“养老金双轨制”问题的模式。

要解决“养老金双轨制”问题的模式,首先应该实现中央统筹,按照各地居民消费支出的一定比例支付基础养老金。其次是做好个人账户,加强基金管理,确保基金的安全完整与保值增值。再次国家财政收入增长的同时,应该逐步偿还历史欠账,将计划经济时代没有缴纳的社保补起来。

关于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情况的探讨 篇7

关键词:养老保险,缴费情况,探讨

社会养老保险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共同缴纳的, 使员工退休后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保险制度。在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 养老保险是绝大多数人普遍关注的部分, 尤其是在缴费比例问题上备受关注。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情况直接决定职工退休以后的生活保障和生活水平。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 职工收入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 用人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支付给劳动者的全部报酬包括三部分:一是货币工资, 用人单位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各种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二是实物报酬, 即用人单位以免费或低于成本价提供给劳动者的各种物品和服务等;三是社会保险, 指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直接向政府和保险部门支付的失业、养老、人身、医疗、家庭财产等保险金。因此可以说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也是职工待遇问题。

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规定, 从2011年起职工退休工资将完全按照职工各年的缴费情况计算, 也就是说职工将来的退休工资水平取决于本人现在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为此, 本人对我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缴费情况做了如下调查:

一、目前现状

1、有关文件、政策

根据陕本省人民政府陕政发[2006]27号文件规定:用人单位按本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总额的20%缴纳;职工个人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收入作为缴费工资, 按8%的比例缴纳。职工个人缴费工资高于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的, 以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作为缴费工资基数缴纳;低于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 以全省上年度在岗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工资基数缴纳。也就说企业应以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为基数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 但缴费基数最高不得高于全省上年职工平均工资的300%, 最低不能低于60%。近五年西安市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如下表1所示:

2、本人所在公司调查情况

⑴整体水平:根据对公司35人的缴费基数调查显示, 在对档案工资进行了10%调整后2012年目前的缴费基数也仅为陕西省平均缴费基数 (省上年度平均工资) 的82%, 最高的为社平工资的109%, 缴费基数达到或超过社平工资的只有工龄超过20年的公司领导, 占在岗职工的2-3%;科级领导中工龄20年以上的基数为90%左右, 工龄20年以下的80-85%, 不足10年担任职务较晚的更低, 有的仅为70%或更低, 占在岗职工的15-20%;分公司部门负责人及以下人员, 除个别人员 (工龄应该超过30年) 基本上都不超过70%, 工人几乎没有超过70%的, 这部分人员应该占到全公司在岗职工的75-80%, 近8-10年新参加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 基本上都是按社会平均工资的60%缴纳。

⑵近5年企业水平与社会平均基数对比及增长表 (表2)

从以上的统计调查可以看出, (1) 我们整体的缴费基数偏低, 不到社会平均工资的80%; (2) 近五年的缴费基数累计增长54% (包括近一两年任命的公司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和分公司科室负责人、基数低于社平工资60%的人员, 他们的增长幅度远远超过平均值, 比如后者累计增长超过80%) , 年均增长11.41%左右, 低于全省社会平均工资年均增长幅度 (20.63%) , 也低于企业职工工资年均增长幅度 (24.71%) ; (3) 2012年与2008年比较的倍数:企业基数为1.55倍, 社会平均基数为2.12倍, 职工工资为2.49倍 (2008年平均工资17830元, 2012年平均工资44520元) , 明显低于社平工资和企业职工工资增长水平, 甚至个别职工有的年份还出现了负增长。

2、所造成的影响

根据 (陕劳社发[2006]84号) 文件规定:2011年1月1日以后退休人员其基本养老金将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

月基础养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职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2×缴费年限×1%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平均缴费指数×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平均缴费指数= (X1/C1+X2/C2+……+Xn/Cn) /N

X1, X2……Xn为退休前1年、2年……n年当年本人缴费工资总额;

C1, C2……Cn为退休前1年、2年……n年当年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N为企业和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年限 (不低于15年)

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假如职工甲2012年1月1日退休, 缴费年限为15年, 其缴费工资分别为当年的60%, 也就说他的平均缴费指数、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均为60%, 职工乙与甲的年龄、缴费年限、退休时间相同, 乙按照社会平均工资缴费。那么甲的月基本养老金只能拿到乙的80%;同时, 个人账户储存额也只有乙的80%, 基本养老金不会超过乙的80%。也就说, 将来退休工资的高低与你现在缴纳养老保险的基数有关, 缴的多拿的多, 缴的少拿的少。按这样缴费, 我们现在工资水平不高, 但也还可以, 但是退休后的工资水平肯定相差一大截, 真有一种“辛苦几十年, 退休后又回到解放前”的感觉。

3、造成的原因

⑴企业的发展水平还不够高。这几年我们公司虽然取得非常大的发展, 企业总产值、利润、职工的工资大幅度增长, 在岗职工人均年收入比五年前增长了1.22倍, 利润的增长更是超过了10倍, 但我们的底子薄、负担过重、历史拖欠比较多, 起点低, 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绝对值还比较低, 比兄弟单位仍然有差距。

⑵重视程度不够。这个基数影响的是将来的收入, 不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 而且大家对养老金的计算也不太清楚, 只知道反正单位都是这样缴的, 由社保局计算;再者, 由于我们公司底子薄, 我们努力提高眼前的收入已经不易, 还无暇顾及将来。

⑶工资增长机制还不够完善。虽然公司已经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但是也只是在眼前的收入水平上做文章, 而对做为职工退休保障的养老金还没有涉及, 因此也就出现了, 这几年工资连年百分之十几的增长, 但养老保险基数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4、解决的办法

⑴加快企业发展。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没有发展、就没有效益、就没有积蓄, 解决的基本的需求尚且不能, 更无从谈起更高层次的需求了。

⑵把养老缴费基数作为厂务公开内容向职工公开。根据《陕西省厂务公开暂行办法》规定: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应当公开的内容包括, 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障基金缴纳情况。养老保险缴费基数, 是关系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 每一年的缴费基数 (办法) 应该在职工代表大会上公开, 应该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⑶加强养老知识学习宣传, 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解决好我们的后顾之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近年来的工资增长确实喜人, 但我们也要意识到, 养老保险基数的增长过慢, 与工资增长水平不相配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随着养老保险网上查询系统的开通、随着广大职工对养老保险知识的了解和退休工资的对比, 这个矛盾将会很快显现。

做养老服务,而不是做养老地产 篇8

2014年是诚和敬旗下项目集中开业的一年。总经理梁仰?强调“诚和敬的目标是要做养老服务,不是养老地产”,他同时说:“企业价值观不仅体现在理念上,也体现在具体实践中”。

打造全覆盖的养老服务网络

新天地:在养老产业中,诚和敬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布局?

梁仰?: 我们全国运作的养老设施,分为医养结合型、社区型、城市嵌入型和休闲度假型。医养结合型主要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南里北京英智康复医院,已运营8年,楼上公寓、楼下医院,目前一床难求。鉴于这种情况,石景山又开了一家旗舰店,预计今年10月底可以开业。社区型养老项目主要与日本木下集团的合资公司厚乐居合作运营,目前有万国城MOMA项目、望京澳洲康都项目。MOMA项目是社区活动站加上门服务的形式;望京项目是一种社区医养结合的模式。城市嵌入型的项目共有4个。还在四川青城山开发了休闲度假养老项目。诚和敬正在编织一个大的养老服务网络,这个网络可以满足老人不同生命周期的需求,服务范围也将覆盖社区型养老到持续照料型养老社区。

新天地:幸福汇项目的运转中,“诚和敬”在其中的作用是什么?

梁仰?: 我要强调一下,诚和敬的目标是要做养老服务,不是养老地产。幸福汇项目是诚和敬和万科合作的第一个养老项目,诚和敬持有项目40%的股份。同时,万科与诚和敬旗下的厚乐居签订了8年的运营服务合同,从前期的项目设计到各种制度的制定,我方全部参与。万科第一个养老项目选择和诚和敬合作本身也是对我们运营能力的一种肯定。

新天地:为了落实北京市“9064”的养老规划,诚和敬正在打造“社区养老服务网络”,遇到哪些难题,如何克服?

梁仰?:社区养老困难在于运营成本高,一是房租;二是人力。依托国企的雄厚实力,诚和敬推进连锁式经营可有效地节约人力和管理成本。目前正积极探索与部委机关老干部局设立养老设施的合作,可以满足老干部们就近养老的需求,提高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

新天地: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梁仰?:这个模式让老人不与熟悉的社会环境脱节,亲人探视成本低。以望京项目为例,有一位老人就是社区住户,他的家属探访方便,做好饭都可以直接送来,小孙女在院子里玩,他坐在窗户旁就能看到。随着养老行业的快速发展,养老细分市场将越来越明确,社区型养老需求会更大。

接地气的养老服务

新天地:诚和敬作为养老国有企业,要为老年人提供怎样的服务?

梁仰?:我们坚信养老的核心内容是服务。成立以来,誠和敬一直通过各种方式引进海外优秀的养老服务经验。提供短期长期居住、专业护理、失智照料、上门护理等服务。比如旗下的英智在康复医疗方面很有优势。旗下的厚乐居除了服务入住的老人,还开办了老年餐桌及上门护理服务,广受好评。旗下美瑞山在亦庄、朱辛庄、单店项目专门照料失智老人。

新天地:诚和敬是用什么来保证服务质量,如何来解决养老人才短缺呢?

梁仰?:养老行业除了硬件基础外,更重要的是一线人员的服务质量。以望京项目为例,从老人入院评估到每一天护理情况的追踪记录,甚至精细到每个小时的服务记录。店长有日本养老一线企业十余年工作经验,多数员工也在日本养老机构培训,操作经验和服务理念很超前。对于人才储备,诚和敬正在筹建诚和敬学院,与海外合作伙伴黄同开展培训。不光要为自己培养养老人才,还对外输出,为行业发展作贡献。

新天地:与众多外国养老企业合作中,诚和敬是如何“洋为中用”的呢?

梁仰?:在与国外养老机构的合作方面,主要是引入国外成熟的养老服务体系。第一步,引入国外养老机构成熟的运营体系和先进理念,在人才和培训上密切合作。第二步,雇用国内拥有丰富养老实践经验的人才,根据中国老人的特点进行实践,帮助这些理念和经验本土化、接地气。最后,取各家之长,打造自己的运营管理经验。

新天地:“诚和敬金融模式”成为养老领域一个新概念,请问包含哪些方面内容?

梁仰?:养老行业是树,金融是树根、运营服务是树干、项目是树叶,若要枝叶繁茂,一定需要根的营养。目前,养老产业刚刚起步,具备投资大、见效慢、收益周期长的特点,需要金融资本大力创新和支持。

目前诚和敬在做的金融创新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

(1)研发诚和敬卡:探索提前预收一部分押金,利用诚和敬的国企背景及北京中小企业再担保公司提供的担保支持解决老人的资金安全。

(2)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共同研发与养老社区绑定的保险金融产品。

(3)与银行信托的合作:研发养老信托产品,针对银行VIP客户定向发售。

(4)建立养老产业基金:通过自建及管理养老产业基金,加大对养老项目投资,积极拓展诚和敬版图布局。相信通过养老金融创新,诚和敬这棵大树能够结出丰硕的果实。

新天地:在养老行业,诚和敬是如何建设品牌形象和核心价值观呢?

梁仰?:其实企业核心价值观就在名字中。

第一个字“诚”,做人做事都要诚实、诚信,承诺给社会的,承诺给老人的,承诺给员工的,都要努力做到。

第二个字“和”,和谐、和气。无论是对同事、对合作伙伴、对客户,都要和,家和万事兴,无论小家庭,企业,对我们的国家,都是一个道理。

第三个字“敬”,敬爱、敬业。对人要尊敬,对工作要敬业。老话说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话老理不老。另外,我认为“敬”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敬畏”。做人做事要慎重,不要只以法律为底线,不要以会不会被别人发现为底线,人要畏。

这三个字不仅是做事业的要求,也是传统文化中“德”的最高境界,很难做到完美,但是员工都在高标准要求自己。

其实,企业价值观不仅体现在理念上,也体现在具体实践中。总部组织员工每周到下属养老机构担任志愿者,自从去年8月份启动没有中断过。一是要充分与客户沟通,了解老人和家属的需求。二是做养老这一行的,必须有一颗敬老爱老的心。员工也很享受这个过程,感觉和老人就像一家人一样,见了面都很亲。

新天地:诚和敬也在四川青城山“落子”,积极探索候鸟式养老,请问北京的老年人多久能“尝鲜”呢?

梁仰?:青城山的项目位于青城山前山门,紧邻成青高铁青城山站,与欧洲知名的奥美德集团(VAMED HEALTHCARE)合作,预计2016年面世。

上一篇:万圣节经典搞笑语录下一篇:童话编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