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走近京剧》教学案例

2024-11-28

小学音乐《走近京剧》教学案例(精选12篇)

小学音乐《走近京剧》教学案例 篇1

《走近京剧》教学反思

1.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民族艺术的瑰宝。学生对于京剧却比较陌生,缺乏必要知识储备,制作这样一个微课,让学生在课前使用这个视频,可以消除学生

对京剧的陌生感,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2.本微课程是以学生借助视频来进行人音版第十册第六课《京韵》的前期学习,为课堂教学中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到京剧唱腔的听辨,四个行当的听辨、感受和体验上,从而为以后京剧的学习奠定基础。内容选择的是学生相对比较陌生而缺乏兴趣的京剧中的唱腔和四大行当、艺术特征。在媒体的选择上,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剧照和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在学习方法上采用了看中听,听中学,学中思,思中辨中加强学生对京剧的了解。,教师在课堂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到京剧唱腔的听辨,四个行当的听辨、感受和体验,了解京剧的艺术特征。

3.京剧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这段脍炙人口的唱腔运用京音字调,旋律比较新颖,突破了传统[西皮流水]的音调模式。在节奏方面具有个性化、新鲜感,显得活泼清新。尤其是唱腔中节奏形式与唱词内在节奏规律的吻合,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和内心的情感。唱腔中,对“妙”、“能”、“猜”等字的精心处理,都生动地表现了《红灯记》中饰演女儿的李铁梅揣测、观察时活泼、得意的神态。这个唱段具有清新、明朗又略带单纯、幼稚的趣味。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通过已有知识,结合视频内容,能够听辨唱腔和分辨四大行当及表演形式。

通过这节课,我觉得把京剧加进课本是很好的发扬途径,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京剧艺术,还通过学唱京剧,更好的展示出我国的民族

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小学音乐《走近京剧》教学案例 篇2

一、培养优质的教师队伍

京剧进入小学课堂并发挥其作用的最重要的保障之一就是对教师队伍的培养, 一支高水平的优质教师队伍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京剧教学首先要使教师掌握基本的与京剧有关的知识、京剧的一些演唱的技能, 并进行实际的训练。学校可以运用校外的一些力量, 组织有关的京剧专家来学校开展讲座, 组织相关的音乐教师学习京剧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演唱技能, 不断接触最新的信息, 扩大自身的知识面, 提高教学的效果。另外, 教师在课后的教研活动中可以相互探讨京剧课上的问题以及学生的反响, 并积极进行自我反思, 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积极想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归纳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将单纯的唱京剧转变为鉴赏京剧、听京剧, 以鉴赏为主要的目的让学生来学习与京剧有关的知识, 培养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 并了解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异同点。

二、找准京剧与音乐课堂教学的契合点

要让学生真正地感受京剧的魅力所在, 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找准京剧与音乐课堂的契合点。第一, 可以以讲与京剧有关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学生最先接触京剧的时候, 一般是从了解京剧的服装、认识乐器以及欣赏名家名段来感受京剧的独特之处。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京剧的剧情、人物的性格, 更好去欣赏京剧。比如在学习《沙家浜:智斗》的时候, 就可以在上课之前简单地给学生讲一下故事,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唱段的内涵, 使其对京剧学习产生兴趣。第二, 可以从京剧的脸谱入手, 京剧的脸谱是京剧的代表性的特色, 小学生对于脸谱更是充满了好奇, 从京剧脸谱入手, 帮助学生理解在脸谱上所表现出来的京剧剧情特点、角色的定位以及所代表的人物地位, 学生了解到这些后就会积极地从其他的脸谱中进行分析, 并且要鼓励学生自己来画一画脸谱, 加深对脸谱的了解。第三, 可以从京剧的服饰入手来帮助学生了解京剧。京剧的服饰五颜六色, 丰富多样, 如皇帝穿的是黄蟒、大臣穿的是红蟒和紫蟒、小于大臣的地方官穿的是官衣、小姐穿的是衣裙、丫鬟穿的是坎肩和裙子。了解到这些以后, 京剧的人物一出场的话, 就可以对其地位、身份、生活状况等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学生如果能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穿上京剧的衣服进行表演的话, 就更能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热情。第四, 可以让学生试着唱京剧, 京剧最主要的表现手段就是唱, 在唱的过程中, 可以更加加深对京剧的理解, 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会学生正确演唱京剧, 京剧的演唱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学生首先要学会念白, 念白在京剧中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从念白入手, 然后进行演唱, 要注意发声的部位、气息的调节, 将全部的感情倾注进去, 演唱要准确有感情, 能感染人。第五, 可以从扮演京剧中的角色入手, 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五类, 要积极引导学生在了解了京剧的基本知识以后进行角色扮演, 真正感受京剧表演的乐趣所在。

三、注重京剧融入音乐教学的课外实践

在具体的京剧的教学中, 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实际的京剧表演活动, 并从中选出具有京剧天赋的学生, 推荐他们到专业的学校去参加专门的训练, 另外学校也可以请专业的京剧表演团体来校园进行表演, 表演最经典的、最具有感染力的唱段, 让学生们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到名家的表演, 激发学生自己表演的热情, 并且要给学生创造与名家交流和切磋的机会和空间, 与名家同台表演, 台上台下能够很好地互动起来, 增强师生的成就感。

此外, 还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的形式, 利用学校的网络平台进行宣传,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展示自己的才能, 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学校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艺术节, 在艺术节上每一个班级或者个人都要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京剧能力, 在举办艺术节期间, 可以有计划地开展各种与京剧有关的活动, 比如, 开展“京剧故事”演讲比赛、京剧名段汇演、京剧小报评比活动等一系列的活动, 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让学生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真正用到实际的比赛中, 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 让京剧的学习变得更加有意义、更加多样。

“走近京剧”教学设计 篇3

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梨园撷英》的第二课时。本课以戏歌《唱脸谱》为基点,结合《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净角唱段欣赏,加入创新,将京剧的相关知识,如京剧的形成、行當、四大功夫;京剧的乐队等融入其中,并围绕京剧的表演展开模仿与创编活动。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通过听、唱、看、做等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京剧艺术的形成、四大行当、四大功夫及京剧乐队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积极体验感受京剧音乐,从而提高对京剧艺术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感受体验参与实践的学习过程中,增进学生对传统戏曲艺术——京剧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及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了解感受京剧的四大表演功夫——唱、念、做、打。

难点: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模仿参与到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活动中。

[教学程序]

一、组织教学

听戏歌《故乡是北京》进教室,师生问好!

设计意图:首先创设音乐情境,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被一种前所未有的京腔京调所包围。在诱发学习兴趣的同时,点燃复习演唱戏歌《唱脸谱》的热情。

二、复习巩固

1、谈话导入

师:我们已经知道,在通俗、流行的音乐里加入戏曲音乐元素进行创作,这就是“戏歌”。大家想不想唱一唱我们的戏歌——《唱脸谱》

2、演唱:(回忆上节课歌曲处理,思考歌曲前后两部分不同的音乐特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溶入“戏歌”知识(即我国老一辈艺术家、作曲家为继承传统、宏扬国粹,把流行音乐巧妙地与戏曲音乐结合,形成别具特色、京味十足的戏歌)。让学生明白宏扬中国传统艺术人人有责,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三、新课教学

(一)京剧的形成

1、谈话导入

师: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同学们对它有哪些了解?请你们把所知道的说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一起走近京剧。(课件)

①京剧是我国的一个大剧种。师:我国有30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京剧是第一个走向国际舞台,代表中华民族的表演艺术。

②京剧被誉为“东方歌剧”。师:“Bei Jing Opera”,它与西方歌剧一样,集音乐、舞蹈、文学、舞台美术等为一体的表演艺术。考考大家,京剧的“京”字什么意思?

2、京剧的形成

设计意图:运用谈论的方式导入并创设问题情境。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踊跃发言,体现自主学习成果。

(二)京剧的四大行当

京剧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其独特的语言。它把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物划分为不同的行当,经过长期的提炼、规范,把人物的内在特征加以外化而形成。

1、谈话导入,如:①京剧票友票友中有许多大名鼎鼎的人物,如光绪皇帝……;慈禧太后……

②四大名旦师:其中梅兰芳表演体系被列入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

③京剧脸谱引出四大行当

2、京剧的四大行当介绍

设计意图:运用谈话的方式贯穿教学,既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又丰富了知识,使教与学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教师一边呈现生动的舞台剧照,一边做口头讲解,既避免枯燥的说教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三)京剧的四大功夫

师:京剧表演归根结底有四大功夫(课件)请看大屏幕:“唱、念、做、打”这四大功夫是综合在一起的,在不同的剧目、不同场次各有侧重。但从总体来说还是以“唱”为主,老百姓不是常把“演戏”说成?

生:“唱戏”!

师:对!这说明了“唱”在京剧中的重要性。

1、“唱”:是最主要的一种功夫。

(1)欣赏《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a、创设问题情境:净角唱腔有什么特点?(铿锵有力、雄浑刚健)

b、观察模仿剧中人物的造型动作。

(2)感受与体验——模仿秀(个别到全班:虎口掌、捋胡子、箭指、抱拳等)

2、“念”:念白,京剧中的语言。分“京白”和“韵白”两种。

师:“念”即念白,“唱”与“念”常结合在一起,互为补充。

(1)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a:创设问题情境:旦角唱腔有什么特点?(委婉、俏丽)

b:观察模仿剧中人物的造型动作。

(2)感受与体验——模仿秀(以平常的生活语言为例作京白尝试:学习以“兰花指”为主的造型动作。)

(3)得出结论:京剧语言与平常生活语言不同,它带有节奏性、音乐性。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的设计使欣赏过程变被动为主动,总结净角与旦角的唱腔特点以及模仿剧中人物动作造型,都能激发学生表演欲望,为后面歌曲创编表演动作埋下伏笔。

3、“做”:做功,即不出声的表演,是舞蹈化的形体动作。

(1)猜谜:(师不出声地表演喂鸡、绣花、开门、关门、下楼等,学生竞猜)

(2)欣赏《拾玉镯》片段(创设问题情境:剧中人物正在做什么?)

(3)感受与体验——程式化的表演

得出结论:京剧的表演带有虚拟性。(譬如:舞台上没有马,但马鞭一挥,便鹏程万里;帅旗一打,舞台上如同有千军万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猜谜和参与体验的形式进行,拉近了学生与京剧的距离,增加了师生互动,使课堂气氛活跃。

4、“打”:武术和翻跟斗。

(1)欣赏武戏《收大鹏》(创设问题情境:“打”是随随便便的打吗?)

(2)得出结论:“打”是经过精心的舞台设计,我们看到刀枪满台飞,它构成了图案,有层次、有节奏,“稳”、“准”、“美”地体现着剧情。那么“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也就不言自明了。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出示“唱、念、做、打”四大功夫的视频片断,为学生创设了京剧就在身边的教学环境,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感受体验京剧的独特魅力。这也解决了一般音乐教师无法达到京剧表演专业水准的难点。

(四)京剧的乐队

师:听唱腔、看武戏,京剧的乐队始终在那奏着,(课件)京剧的乐队,俗称场面,分文场和武场……

1、念唱上学期学过的锣鼓经

2、感受与体验(请出班里的四名女生,美其名曰“四大花旦”即兴伴着全班念唱的锣鼓经走圆场步)。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理解京剧的伴奏与舞台前的表演是紧密结合的,我结合八年级上册学过的锣鼓经念唱,加入创新,鼓励学生参与体验,为随后歌曲《唱脸谱》进行表演唱推波助澜。

四、拓展

师:京剧的相关知识、行当特有的表演动作,我们已有所了解。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如何为《唱脸谱》的第一段创编表演动作?

1、分组讨论制定表演方案(学生座位已按课前绘制脸谱颜色分组而坐)

A段:运用旦角动作造型创编表演动作(女生)

B段:运用净角动作造型,戴上自制的各色脸谱面具创编动作(男生)

2、师生共同歌表演《唱脸谱》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唱,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课堂气氛得以推向高潮。

五、小结

以走近京剧为话题的作文 篇4

走进京剧京剧是我国传统戏剧中的国粹、瑰宝,在国内外的戏剧舞台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因为它形成于北京,又具有北京特色,所以叫京剧。我们还为京剧搞了依次活动呢!

一上课,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资料拿出来,一一介绍自己对京剧的了解。首先是郝鹏飞发言,大手舞足蹈的说:“京剧有四大行当,是生、旦、净、丑„„”然后是陈金格发言:“脸谱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像书法和绘图一样要准确„„”他们给我们带来知识,让我们了解京剧。刘恒昱为我们唱了一段京剧,刚唱完,大家热烈地给他鼓掌。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但是现在一些人喜欢外国的摇滚、明星舞会„„把我们的京剧给抛弃了,不要这样,把我们的京剧传下去,让以后的人也可以听上这美好的艺术。

小学音乐《走近京剧》教学案例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京剧中老生、花旦、丑角的外形及演唱特征。

2、能有情趣地模仿和表演,体验京剧欣赏和表演带来的乐趣。

3、萌发喜爱京剧的情感。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老生、花旦、丑角的录象片段;

2、道具:胡子、水袖、小丑帽、玉带、白鼻梁等;

3、老生、花旦、丑角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示花旦剧照,引发幼儿学习兴趣。

小朋友见过吗?他与我们现在穿的衣服有什么不同?

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演员们穿着这种特殊的服装,带上好看的道具边唱边做动作,这就叫戏曲,我们看见的这种叫京剧。

二、幼儿看录象,体验欣赏、模仿京剧的乐趣。

1、幼儿欣赏老生的片段。

(1)观察老生的打扮,找出特点。

(2)欣赏、感受老生的唱腔。

(3)模仿老生的表演。

小结:我们刚才学的这位脸上有长长的胡须,腰间佩玉环,脚穿厚底鞋,走路四方步的老爷爷,在京剧里叫老生。

2、欣赏花旦片段:

(1)介绍花旦:在京剧中她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花旦。

(2)你们喜欢她吗?为什么?仔细看看花旦的打扮是是怎样的?

重点介绍水袖:这长长的袖子叫水袖。

(3)模仿花旦的表演

(4)花旦唱戏时候的声音是怎样的?感受花旦的唱腔和表演。

3、欣赏丑角片段:

(1)刚才小朋友都笑了,能说说为什么吗?你觉得他那里滑稽?

有白鼻梁,带小丑帽,表演起来动作很滑稽,在京剧里他是个丑角。

(2)模仿丑角的表演。

4、介绍京剧。我们认识了三个京剧中的角色,京剧是我国的国剧,只有我们中国才有,很多的外国人也喜欢京剧。

三、通过模仿表演,巩固对三个角色的认识。

(1)你们表演的真好,要是能带上道具肯定会更好。

介绍道具,说说是谁用的道具。

(2)戴上道具表演。

四、结束:按自己角色的表演特点边表演边退出教室。

活动延伸:

在其他领域中继续感受京剧带来的乐趣。

教学反思:

在这个活动的设计中,我考虑到了不同层次的幼儿,但在活动过程中还是有所偏向,稍微忽略了有些能力较弱的幼儿。同时每个环节的衔接也稍显急促,没有给幼儿充分表达表现的时间,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更好地把握每个环节。

音乐教案:京剧 篇6

按新课程标准,教学中已降低音乐教学知识性的难度,但重要的基础知识不能丢,应突出音乐的本质教学。即通过旋律、节奏、音程、力度、速度、调式等表现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会学习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着眼于将来的可持续发展。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渗透的教,顺带着学”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材分析】

课名《走近京剧》,是人教版小学艺术新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课《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为基点,加入创新的一篇课文。这一课选取了最为重要的京剧的形式和发展,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为切口做浅近的介绍,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主要学习内容是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

【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12岁左右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对人、对事非常敏感,又缺乏自我分析、自我宽慰的能力。

2.学生在学习能力中开始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自主能力,渴望教师放开进行教学。

3.学生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初步领略戏曲的艺术风貌,感受不同戏曲的音乐特色。

4.学生缺少对传统戏曲的了解,本课拟增加一课时,以京剧为切入口,介绍戏剧的一般常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戏曲的音乐特色。从而为学生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感受京剧艺术的发展;

2.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听唱、模仿来体验和感受京剧的表演形式,提高评价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2.在情境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体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

2.通过听唱、模仿来体验和感受京剧的表演形式,提高评价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

钢琴、教学PPT、课本,印好的拓展阅读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随京剧武场音乐进教室导入新课。

1.师:这段音乐是我国哪一种戏曲的音乐声?

生:京剧。

2.师:对了。我们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那么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呢?我想请同学们把你所知道的有关京剧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京剧。

3.生回答京剧的有关知识,当学生回答到相关的主题时教师马上加以详细的说明介绍。例如:到动作时,教师抓住机会介绍京剧动作中的虚拟性,并请生一起模仿喝酒、开门、关门、骑马、摇船等;到服装时,媒体出示头饰、靴子、服饰等图片;讲到脸谱时,媒体出示脸谱的同时,教师讲解脸谱所代表的人物个性;讲到票友时,教师说说慈禧太后作为票友,专门为看戏而搭的7米高的戏台。

设计意图:通过利用音像,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产生疑问,进行引导,进而达到激情导入新课的目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这堂课的任务。

(二)讲授新课,任务驱动

1、总结:刚才大家讲到了非常多的内容,使我们对京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谁能说说“京剧”中的“京”代表什么意思?

生答:“京”代表京剧在北京形成。

2.师:剧的真正源头却是安徽,让我们来看看京剧是怎样形成的,(媒体出示图片或文字,教师口头讲解)

设计意图:边看画面,边听教师的介绍,了解京剧的起源及形成。并请学生上台演示,来激励学生。通过提问的方式,抓住了学生的探究心理,直观的画面和简要的文字,明确了知识点。

(三)、京剧四大行当的介绍

1.媒体演示。

师: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生”一般指男性演员,在每个行当里,不同的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当名,比如:画面上的这个叫老生,而这个年轻的叫小生,另外还有武生。“旦”是指女性角色,如年龄大的叫老旦,年纪轻的叫花旦,“净”则是指“花脸”,就是我们刚才我们介绍的有脸谱的角色。“丑”则是指诙谐滑稽或小奸小恶的人,就象画面上的这位水浒传中的石迁一样。

2.请学生表演。

师:介绍完四大行当,我们就要请出我们班里的四大名角来为我们演出,请同学们来做票友,如果他表演得好,就给他喝彩鼓掌,好不好?

3.师拿出京锣伴奏,四位学生分别着生、旦、净、丑的服装依次出场表演、造型。

4.请学生分辨角色,教师还可以为生角加上假胡须,以分辨老生与小生。

设计意图:通过剧照使学生对各行当有了直观的认识,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力求完美的求学态度。利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和表现的欲望。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和领悟,利用音像,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注意力。

(四)介绍四大功夫,即京剧的表演形式。。

1.讲解。

师:京剧不仅在角色上内容丰富多彩,并且还有形式多样的表演形式,我们一般把它叫做四大功夫,那就是唱、念、做、打(媒体出示。)你们谁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吗?

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唱:演唱

念:念白,具有音乐性,象唱歌。

做:只表演,不出声,有节奏性,象舞蹈。

打:打斗时的表演动作。

3.欣赏《华容道》片段,请生分辨四大功夫。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很精彩的故事《华容道》,在这个片段里就包括了这四大功夫,我们一边来欣赏演员的精彩演出,一边分辨这四大功夫,(简单介绍《华容道》)。生观看录象,并请生做票友,在精彩的地方鼓掌、喝彩。

教师做适当的旁白介绍。

4.学一学打斗的动作,形式多样的参与。

师:在这场戏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精彩的打斗表演,人 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的精彩表演,都是在台下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我们虽然不能做到那么专业,但是我们班里也一定有许多这方面的`好手,我们请大家都来露一手,如何?

1)请一生出来,并用京剧的旁白邀请另一位同学,其他的学生还是做票友,营造气氛。

2)女生出来表演花旦。

3)请生表演翻跟斗,侧手翻、耍大旗等动作。

4)请多位同学表演跑龙套的动作,教师京锣伴奏。

5.旦角的唱腔,并能分辨花旦与老旦的区别。

师:看了许多生角和净角的戏,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花旦的优美唱腔,在京剧的唱腔中,也有很多的讲究和流派。象刚才曹操的唱腔是诙谐滑稽,有时又是锵铿有力,我们现在来感受一下花旦那清新动听的声音,请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师:从录象中我们看到演员不仅唱得好,而且从脸部表情到动作都很到位,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模仿一下。(师请一女生,请她用京剧旁白邀请其他同学一起来。)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花旦的优美唱腔,请大家一起来模仿这段唱腔。

师:老旦的唱腔与花旦是不同的,我们来欣赏一上李奶奶的一段《血债要用血来偿》,体会一下两种不同的声音。(花旦:细、娇柔。老旦:粗、厚实。)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提供一个舞台师生共同参与京剧的表演,让学生唱得开心,演得投入。在轻松愉快热闹的课堂气氛中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创造能力。

(五)介绍京剧的发展,激发学生对京剧的自豪感。

师:京剧虽然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的发展。在现代,京剧除了古装的传统戏以外,还编了许多现代戏,象著名的《红灯记》、《沙家滨》、《智取威虎山》等,但它们的唱腔并没有变。因此京剧被外国人称为东方歌剧,还有的被改编成歌曲的演唱形式,很受大家欢迎,象《唱脸谱》、《我是中国人》等,已传唱大江南北。在座的同学如有兴趣,可在课外多听,多看,多学,为宏扬我国传统的京剧艺术出一份力。

设计意图:通过选取了最为重要的京剧的形式和发展,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为切口做浅近的介绍,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激发了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和自豪之情,在发展学生技能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

(六)总结本课。

1.体出示板书。

2.以提问的方式总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对本课进行一个总结回顾,从而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技能有一个归纳总结。

(七)下课。

1.京剧念白作师生告别。

2.京剧武场音乐做跑龙套动作出教室。

小学音乐《走近京剧》教学案例 篇7

京剧曲牌《夜深沉》成功地运用于京剧《霸王别姬·舞剑》 和《击鼓骂曹》,《霸王别姬》的故事情节展示了虞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的心理变化过程,这种爱情观符合了人们对爱情所持有赞赏的、肯定态度;在《击鼓骂曹》中,祢衡不畏权贵,敢于与当权者对抗的的铮铮铁骨,是人们对权贵不屈服的人格魅力的向往。曲牌《夜深沉》通过音乐的这个媒介,揭示了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忠贞、坚强,笔者认为这些品质是该作品持久绽放魅力的文化背景之一。

《夜深沉》这个曲牌是经过杨宝忠(清末民初著名的京剧艺术家,京剧老生、琴师)、李慕良(京剧艺术家,京胡演奏家) 等多位琴师经过整理、加工、改编而成的,也有人说是梅雨天以昆曲《风吹荷叶煞》为基础与谭鑫培(京剧艺术表演家,工老生、曾演武生)共同加工而形成的曲牌。曲牌《夜深沉》被经常用来为京剧《霸王别姬》中的虞姬“舞剑”、《击鼓骂曹》中的祢衡“击鼓”做伴奏。曲牌《夜深沉》是配合演员在舞台上的舞蹈动作的伴奏,最经典的作品是《霸王别姬·舞剑》和《击鼓骂曹》,揭示了戏曲人物“虞姬”“祢衡”的内心世界。

一、《夜深沉》形式美的审美特征

曲牌《夜深沉》是胡琴曲牌,来源于笛子曲牌和唢呐曲牌,主要运用单皮鼓或大、小堂鼓等打击乐器敲击节奏,旋律乐器胡琴演奏旋律的音乐形式。这首作品是运用打击乐器南堂鼓为京胡等弦乐器伴奏,围绕一个乐句经过加花装饰,循环往返,逐渐形成这段唱词的主旋律,又在“削法缘何”这句唱腔结束后,加上了一段以十六分音符为主体的旋律,从而完善了曲牌的旋律。曲牌《夜深沉》不仅在戏曲舞台表演中用于舞台场面的烘托和伴奏,而且也是器乐演奏者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的曲目,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具体表现在音乐本体的旋律和节拍、节奏以及乐曲段落特征上。

(一)旋律特点

昆曲曲牌《风吹荷叶煞·思凡》的前四句是连续的垛句 (垛句是曲艺唱词的一种句法,一句一词由若干句子连贯组成)。常用于加强语气、增强气氛。每个句子都不长,旋律起伏不大,气息短促,正宫调,表现小尼姑色空哀怨、怨愤人生不幸的曲调。

谱例1:

正宫调1=G 1/4中速

经过历代琴家的加工改编,创造出一种与原来曲调既有联系而在音乐形象上又存在本质区别的音乐,主要表现细腻、柔婉的情节或人物思想的起伏,曲调旋律刚劲、优美,曲调高亢流畅,结构严谨,布局合理。

谱例2:

谱例1和乐谱2的区别在于后半拍弱起的,sol —do四度上行,将原来表现哀叹不幸和怨恨的情绪改变成刚劲有力的音乐气质。在《霸王别姬》中表现虞姬的缠绵委婉、悲忍、慷慨的情感;在《击鼓骂曹》中表现祢衡的激愤、哀叹的情感。乐曲的旋律运用中国传统的旋律写作手法,如在音符前或音符后加上滑音和下滑音,延长旋律的篇幅,速度由慢渐快,循环式的变化发展,旋律的扩充,压缩、句尾补充等手法而形成的。

(二)节拍、节奏特点

曲牌节拍灵活变化,现在流行多种版本,秦腔曲牌《夜深沉》,中板,G调;现在演奏家以吴华编曲的京胡《夜深沉》 的曲谱为主,F调,6·3弦,变化节拍是4/4、2/4、3/4拍的转换。通常情况下,依据板腔变化体音乐体制的理论,通过变换节拍,改变强拍出现的位置、改变单一拍子有规律的强弱循环反复的重音位置,根据演奏者对作品的个性化理解,形成长短不一的乐句,这种方法是调节音乐情绪、舞台表演的一个有力手段;京剧《夜深沉》曲牌,F调,6·3弦,变化节拍, 1/4拍,也就是流水板式,这种板式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有板无眼,一小节一拍,每一拍都是重音,这种板式的特征是音乐速度很快,表演这种节拍的音乐情感处理方式自由、灵活,不仅需要通过标记速度的变化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变化, 演奏者还可以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自由发挥。这首曲牌的节奏形式多样,主要节奏型有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八分符点音符和八分复符点音符、切分节奏型和连续的16分音符。

谱例3: 1=F

谱例3是1/4拍,也就是流水板式,出现的较为复杂节奏,节奏型的复杂变化也是构成乐曲情绪变化的一个重要手段,节奏型越是复杂多变,表现的情绪越是复杂。

(三)曲牌段落特征

1. 曲牌的速度特点

曲牌的速度特点是速度由慢行板、中板、快板、急板的变化组成,曲调基本上是“板腔体”,板式变化体的音乐体制是根据曲调的变奏原理,从速度、节奏、旋律各方面随之进行调整,使曲调形成表达各种不同场景、情绪、音响效果、舞台艺术的风格面貌。板式变化体的音乐体制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由一个对称的上下句构成的乐段,在这个乐段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板式的变化,对其旋律进行变化。

2.曲牌的段落结构布局

这是一首完整音乐结构的乐曲,以吴华编曲为例,下面分析乐曲的结构:

行板:变换节拍,4/4、2/4,速度每分钟69过渡至80 ,4/4拍,(1—31小节),大鼓沉重的声音烘托出肃穆的气氛 ,强弱处理是从弱渐强再到弱的枣核状的快速的、密集的节奏变化。分别在羽音、商音、徵音为旋律中心的乐句,7—15小节是弱起小节的乐句,五级音以较弱力度向一级音强力的四度音程进行,表达一种悲壮的情感。

中板:变换节拍,3/4、2/4,速度每分钟88,(32—64小节)从宫音开始,分别在羽音、商音为旋律主音的乐句。从72小节开始,si la sol连续的下行,经过迂回至四小节sol的断奏,音乐速度为下一乐段的慢起渐快做足了准备。

快板:变化节拍,3/4、2/4,速度每分钟148 ,( 85—123) 小节 ,四小节,

谱例4:

谱例4(85—88小节)是上句和下句的对答乐句,(89— 92小节)是重复上一个乐句的简化形式。

急板:1/4、3/4,速度每分钟172,(124—188小节),124小节至130是过渡句。131小节至188小节,都是行板部分的变奏形式,节拍改变成1/4拍,速度是急板,这里是音乐的高潮部分,充分反映了人物心理的激愤程度。

尾声:2/4,(189—197小节),慢板速度,音乐旋律呈下行线条,结束在徵音上,这样终止造成了意犹未尽的,耐人寻味的感觉。

二、曲牌《夜深沉》内容美的审美特征

戏曲的曲牌具有“一曲多变、一曲多用”的作用,同样一首曲牌,根据戏曲剧情的变化,可以相互借用。《夜深沉》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京剧曲牌,该曲牌通过加花、旋律重组、扩展、 节奏疏密的变化的调整,因而具有极强的音乐表现力,频繁变化速度、力度,以及乐器演奏者个人赋予作品的个人见解, 使作品具有极大的表现空间。京剧曲牌一般作为配合演员唱腔的器乐伴奏音乐,在一部作品的演出过程中,器乐伴奏音乐具有戏曲开场、描写环境、烘托舞台场面、渲染气氛以及配合演员的表演、武术动作,具有增强艺术效果等独特的作用。

(一)《夜深沉》音乐伴奏与舞台表演的结合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是舞台的表演艺术,用“歌舞演故事”(王国维《戏曲艺术史》)。戏曲的综合性主要包括剧情、表演、音乐、唱腔、舞台布置、灯光、服装、化妆、舞台下的观众等因素。戏曲舞台综合性还表现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唱、念、做、打,乐队在舞台上(舞台的右侧)为演员伴奏。戏曲演员的舞台表演与音乐伴奏紧密相互配合, 这样可以近距离地使乐队与演员进行情感交流、有利于舞台场面的控制、调节戏曲进行的快慢速度,使演员的表演与乐队的伴奏整体合一。通常情况下,音乐伴奏是为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服务的,演员唱腔的一字一句、一举一动,都要有音乐节奏和旋律作陪衬。戏曲的伴奏音乐不仅为演员的表演起到伴奏作用,同时也起到一种相互照应的作用。有时在演员上场和下场的过程中,一些乐曲是可以作为重复过门音乐使用的,乐队的伴奏人员如果发现演员没有随着音乐的要求上场表演时,乐队是可以重复演奏过门音乐的。

上个世纪,梅兰芳把这首具有浓郁京剧韵味的曲牌应用在《霸王别姬·剑舞》,在唱腔结束后,虞姬开始舞剑,在表演中运用大鼓和京胡等乐器,乐曲开始时的速度较缓慢,随着演员舞剑动作的变换而进行变化。乐队伴奏巧妙的运用速度、力度和改变重音位置的表现手法,来表现虞姬的心理变化发展过程。

谱例5:

乐曲开始时,慢板,速度较慢,和演员的舞剑动作一致, 在舞剑的亮相动作时,正好落在乐曲的重音位置上。

谱例6:

演员在同一剑花动作时,音乐旋律运用了颤音的演奏有技巧,快速乐段,表现虞姬舞剑到高潮时的快速翻身动作。

谱例7:

不同于《霸王别姬》中“夜深沉”简单干脆的结束,《击鼓骂曹》带给我们的感觉是泄恨之后理直气壮的轻松、洒脱的心情。“夜深沉”最早被谭鑫培用于《击鼓骂曹》之中,是《击鼓骂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击鼓骂曹》中的“夜深沉”没有柔美而是刚劲洒脱、庄重深沉、气势雄伟,使人仿佛听到了祢衡的愤恨之声。为表现弥衡击鼓泄恨,此处曲牌“夜深沉” 的节奏比较快,完全服从于表演,配合祢衡的击鼓,而旋律相对简单。《击鼓骂曹》中的一段音乐,饰演祢衡角色的演员既要承担演唱、做动作的任务,还要在舞台上敲击大鼓。演员的表演要和乐队伴奏相结合,饰演祢衡的演员依据乐队伴奏的音乐速度,自己持槌敲击大鼓,演员敲击大鼓要根据剧情的需要,在速度上、力度上、与乐队的合作的同时要保持高度的和谐,这对演员来说都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曲中的几个前半拍休止,是为了加强祢衡的愤怒之气。这段音乐既是节奏部分与旋律部分的合作、也是演员与乐队的合奏、是舞台上与舞台侧面乐队的合奏。

(二)文场(旋律乐器)与武场(打击乐器)的关系

戏曲的乐队伴奏,分为“文场”的旋律乐器组和“武场”的打击乐器组。运用旋律乐器和打击乐器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乐器,在音乐中通常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和人物性格、展示事件的发展过程。当一首作品中同时出现这两种类型的乐器时,演奏旋律声部的乐器通常表现细腻、柔弱、多情、缠绵的情感,比较接近于语言的高低错落、阴阳顿挫。而打击乐器表现粗犷的、粗暴的、强有力的、不和谐的人物性格。大鼓的独奏(打击乐器)与京胡(旋律乐器)在音色、速度、力上的相互陪衬、竞争、对比,随着人物心理发展的不断变化发展,音乐伴奏形象也更为复杂,形成了舞台表演与伴奏的竞技。伴奏乐器之间相互竞奏,旋律乐器与打击乐器的音色协调矛盾。 在戏曲的伴奏部分中,演奏文场乐器(旋律乐器组)的琴师和演奏武场乐器(打击乐器组)的鼓师,根据演员在表演中内心感受的变化而音乐做伸缩变化的处理。当演员所表演人物的情感发生变化时,琴师和鼓师就要服从于演员的的感情表演而随时调整,紧紧跟上,相互默契。

在戏曲《霸王别姬·舞剑》中,作品以旋律乐器、拉弦乐器或弹拨乐器演奏旋律,大鼓、南堂鼓或花盆鼓为其伴奏。

谱例8的文场乐器———京胡表现的是女性人物虞姬,在四面楚歌的危难情境下,柔韧不屈、容忍,大度的性格,突出了中国女性刚柔并济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性。

武场乐器(打击乐器组)则是一个具体场景的描绘,表现汉军把楚军团团包围,唱着楚地的歌曲,使楚军的士兵军心涣散,项羽和虞姬在楚军大帐内坐立不安、紧张、焦虑的场景。

谱例8:

在戏曲《击鼓骂曹》中,不再是一件打击乐器和一件旋律乐器的的竟奏了,而是一件打击乐器和整个旋律乐器组的竞奏。大鼓演奏部分表现的任务是祢衡,处于弱势,乐队的合奏部分表现的是曹魏政权的最高统治者曹操,处于强势。乐曲 《夜深沉》中的祢衡击鼓表演展示了祢衡对当朝宰相曹操的不满、愤怒,当众辱骂曹操的过程。弥衡是一个积极向上的、 积极实现自我价值的谋士。弥衡曾满怀抱负,听从了孔融的劝告,准备在曹操的军事集团中的大展宏图,施展个人才华, 在发现曹操并不是他所想的那样重视贤臣。当曹操在朝堂之上戏弄祢衡,命令祢衡充当众鼓吏当众击鼓的时候,愤怒的祢衡数落了曹操的奸臣嘴脸。在这个戏曲表演中,乐队的合奏部分来演奏旋律声部,充当了文场乐器的京胡的位置。乐队的合奏声部代表曹魏政权的强大实力,祢衡击鼓与乐队的旋律部分在情感上形成了快、慢、紧、致,摇曳的、相互衬托的作用。曹操是曹魏政权的最高统治者,而但是曹操位高权重, 而祢衡势单力薄,可以这样说,他们之间,曹操是绝对的主宰者,祢衡最终还是未逃过一劫。

三、乐曲《夜深沉》赋予当代人的启示

做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京剧艺术,该作品被众多器乐演奏家改编成多种演奏形式,如京胡与大鼓、京胡与交响乐队、古筝与乐队、琵琶与乐队等。曲牌《夜深沉》不仅在戏曲舞台表演中用于舞台场面的烘托和伴奏,而且也是器乐演奏者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的曲目,曲牌音乐不仅适用于戏曲的唱腔和伴奏,还因为其醇厚的京剧韵味,完整的音乐结构,完美的形式以及丰富的内容,有独奏、重奏、民族管弦乐、交响乐队演奏这首作品,使该作品无论是从舞台的表演层面来看、还是观众的观赏层面、听赏层面,都深受音乐表演者和观众的喜爱。

21世纪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期,《夜深沉》的意义将不再只是一首著名的京剧曲牌 ,它还代表着具有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象征。同时展示当今中国人民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为构建和谐文化、和谐世界、和谐人类,实现“中国梦”不断向前发展 。

摘要:《夜深沉》作为一首著名的京剧曲牌,被成功运用于京剧《击鼓骂曹》《霸王别姬·舞剑》的伴奏中。该曲经常在国内外的音乐会曲目上,被众多演奏家所演绎,其深刻的文化背景是该曲经久不衰生命力的一个原因;其音乐在表现人物心理变化方面具有深刻的意味也是该曲成功的一个最大的原因。该作品成功地运用了京胡、弦子、月琴等“文场”旋律乐器和板鼓、大锣、铙钹、鼓等“武场”打击乐器的合奏为戏曲进行伴奏。该曲牌被成功地改编为京胡、二胡、古筝、琵琶等多种乐器的独奏曲,其演奏形式被改编为合奏、重奏、协奏等多种演奏形式,成为一首家喻户晓得器乐作品。本文拟从曲牌伴奏音乐的形式美和内容美的角度出发,分析曲牌《夜深沉》所刻画人物的心理特征。

小学音乐《走近京剧》教学案例 篇8

主题说明:

再过半年,大班孩子就要迈进小学的大门,实现基础教育阶段的第一次转折,时间已经很“近”了。就孩子而言,小学毕竟是一个陌生而又富有诱惑力的地方;就教师而言,面临的则使如何为孩子解除疑惑,如何满足孩子热切的期望,并从身心发展的许多方面为他们进入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实现从学前教育到小学教育的顺利过渡。

在这一主题活动中,教师需要适时适宜地为幼儿创设环境,给幼儿大胆表述自己内心想法的机会,为他们入小学做好良好的心理准备。同时,需要在活动中运用生动的形象和故事,让幼儿发现自己的不良习惯并及时纠正,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合作精神、规则意识、自我服务等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将来走进小学奠定基础。

活动目标:

1、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环境创设:

1、墙面创设“问题树”,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想了解的有关小学的问题。

2、墙面创设“我眼中的小学”,幼儿将自己对小学的印象画出来。

3、活动室可创设一个“向往角”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材料表现小学校园,唤起幼儿对小学的向往。如:结构材料、大小纸盒及辅助材料等。

4、墙面布置幼儿与家长共同设计制作的“好苗苗”章。

家园共育:

1、家长可有意识地布置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

2、告知家长为孩子入学准备所需培养的习惯,以便配合教育。

3、双休日督促孩子试着按作息表有规律地生活。

4、家长与孩子合作,用挂历纸做两至三根纸棒。

5、收集超市和餐馆的部分用品。(如:饮料罐、食品袋、糖果盒等。)6、家长与孩子一同设计并制作一个:好苗苗“章,参加班里的布置与评选活动。

区域活动:

生活区:

1、提供书包、大小不同的书和本子、铅笔盒、铅笔、橡皮、尺等学习用品,让幼儿尝试分类并有序地整理书包和学习用品。

2、继续辨识自己和同伴的名字。

美工区:

1、提供彩泥、牙签、树叶、垫板等材料,引导幼儿进行与主题内容相关的泥工活动。

2、引导幼儿制作《犟龟》的连环图书。

语言区:

1、提供角色头饰,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2、配对游戏:提供汉字卡片和相应的实物,让幼儿认字配对。

益智区:

1、提供各类棋,让幼儿自由结伴下棋。培养幼儿做事的坚持性。

2、提供长短不一的丝带、麦管、纸盒、绳子等物,让幼儿进行测量。

3、提供迷宫图,让孩子尝试走迷宫。

教学反思:

在“走近小学”的主题活动中,我们有一个这样的大目标:“了解小学生活,有上小学的意愿。”在大目标确定以后,我们从幼儿的兴趣倾向和经验出发,关注孩子的“寻常时刻”寻找到了进入该大主题的切入口——“我的习惯”。

在这一阶段活动中,我们为幼儿适时适宜地创设环境,给他们大胆表述自己内心想法的机会,为让幼儿发现自己的不良习惯并及时纠正,我们运用许多生动的形象和故事:《谁吧,小田鼠》使幼儿发现小田鼠种种拖拉行为的可笑,从而萌生转变拖拉习惯的行为,有了期待小田鼠向自己学习的愿望。《慌慌张张的沙沙》使幼儿认识了丢三落四的沙沙,明白了做事要有条理,就不会慌乱的道理。在对《一半先生》的讨论中领悟了做事持之以恒的重要性。〈好担心〉更让幼儿知道自己即将面临入学的变化,和同伴、老师敞开心扉畅谈内心焦虑以及化解焦虑的方法。活动中,幼儿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我们根据幼儿已有经验当场解决,有些问题幼儿没有经验,我们引导幼儿在以后参观小学时注意观察,寻求答案。这阶段的活动是幼儿后期参观小学的铺垫。

在我们教师预设的小目标不断实现,孩子生成的小主题不断涌现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将主题的大目标或隐性或显性地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并坚持让主题活动的目标涉及情感、认知、行为三大领域,充分体现目标上的整合。

如在“我的小书包”阶段中,考虑到幼儿的学习用品逐渐增多,他们整理个人生活用品的能力也需要明显提高,因此,我们创设了许多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锻炼有序整理的实际能力,在游戏中,我们细心观察,了解幼儿整理的方法,并让他们积极交流,对各种方法作出评判。

“参观小学”是主题活动的第三阶段,我们带幼儿到澄江中心小学观察小学环境:教室、操场、名人廊,认一认校牌和各场所的标记牌;看小学生升旗、上课,了解小学生怎样朗读课文、举手答问、做作业等,还把小学老师请到幼儿园,解答幼儿的疑问。幼儿对上小学的期待愈加深厚,课后,他们模仿小学生摆放桌椅,并将写字本、铅笔盒放在桌子上,模拟小学生写字、画画。

四星期下来,孩子们既有了上小学的意愿,爱做一名小学生的情感,也获得了有关小学生活的知识经验,有了动手操作、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萌发了探究的愿望等。孩子们的发展是整合的,孩子们的学习是快乐的,他们一直在体验发现、成功的快乐。

小学音乐《走近京剧》教学案例 篇9

【教材简解】

《拾豆豆》是一首富有京剧韵味的歌曲,它的节奏鲜明、富有韵律感,描写了孩子捡豆豆的趣味画面,很适合大班幼儿学习。

【目标预设】

1.新授京歌《拾豆豆》,并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把它唱成颇具京剧韵味的京歌。

2.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京剧、欣赏京剧的能力,激发幼儿对京剧的.好奇心和学唱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

重点:能唱成颇具京剧韵味的京歌。

难点:培养初步的感受京剧、欣赏京剧的能力

【设计理念】

本活动中知识目标是新授京歌《拾豆豆》,并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把它唱成颇具京剧韵味的京歌。情感目标注意培养幼儿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激发幼儿对京剧的好奇心和学唱的积极性。能力目标是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京剧、欣赏京剧的能力。

【设计思路】

1.第一个环节,让孩子走进京剧。

2.第二个环节,学京歌。

3.第三个环节,学习粗浅的京剧知识,并结合已有经验创编京歌动作。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观看过京剧演出。

2. 物质准备:《走近京剧》的背景图;ppt课件;图谱;花旦服饰;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 、到《走进京剧》栏目组参加活动。

1.依次看剧照,介绍照片上面的人物并模仿造型。

2.花旦出场,学习用京腔打招呼、圆场步和亮相。

3.用京腔跟客人老师们打招呼。

二、教唱京歌《拾豆豆》。

1.初步学唱《拾豆豆》。

(1)教师跟伴奏说唱,引导幼儿倾听。

(2)教师范唱,幼儿跟唱,共同检验图谱。

(3)幼儿学唱,体验京歌的不同。

A、看图谱学唱。

B、去图谱学唱。

(4)告诉幼儿珍惜粮食的道理

三、学习粗浅的京剧知识,并结合已有经验创编京歌动作。

1.介绍粗浅的京剧知识。

2.创编《拾豆豆》表演动作。

(1)分段,不配乐创编动作。

小学音乐《走近京剧》教学案例 篇10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音乐教学,京剧

随着时代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求流行音乐而不喜爱京剧。教育部曾在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规定要让学生在学校里学习京剧知识, 但在现实教学中却困难重重。在中学的音乐教学中如何能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提高学生对京剧的艺术欣赏能力一直以来是音乐教学中的难题。对于中小学生来说, 京剧是一门十分陌生与古老的艺术, 学生本身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缺乏动力。对于音乐教师来说, 一直找不到一个能够提升学生学习京剧积极性的方法。众所周知, 在教学中引用多媒体技术, 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如果把多媒体技术引入到音乐课京剧的教学中, 就能解决京剧教学中无处下手的窘况, 打开课堂学习京剧的全新局面。

1 中学京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京剧历史悠久, 是我国的传统艺术, 也是一门非常古老的艺术。对于学生来说, 京剧没有流行歌曲那样通俗易懂与好学好唱, 京剧在表演时非常的程式化, 通常会一步三晃, 让没有耐心的中小学生普遍感觉厌烦, 而且京剧通常是老年人的爱好, 年轻人会觉得跟不上潮流, 提不起兴趣。

不只是学生对京剧的知识了解较少, 就连音乐老师也对京剧有一定的距离感。在一些教学规定的唱段中有很多样板戏, 相对来说样板戏还是比较容易唱和教的。但是京剧是一门集大家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如果只从朗朗上口的样板戏入手还是远远不够的。京剧讲究唱、念、做、打, 内容与曲式十分丰富, 对表演的要求也十分高, 大部分的中小学音乐老师在这方面都是十分欠缺的。如果像学习其他中小学生歌曲那样来实施教学, 效果肯定是大打折扣, 甚至会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京剧的距离感。

2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音乐是美的感受, 是一种情感的流露。在中学音乐教学中,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音乐、爱上音乐、把情感融入音乐,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积极性, 达到音乐美育的目的。在传统的课堂上, 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工具无非是课本和老师的板书, 显得过于枯燥与乏味。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完全可以克服这一缺陷, 能够把音乐中所要传达的情感与所要表现的情境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音乐教学中来, 能够创造出生动的教学情景, 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趣味性恰好迎合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充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在中学音乐课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京剧学习的方法

3.1 运用多媒体创设京剧教学情景

如果能够在教学中创造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 通过一些直观、形象的教学工具和多媒体来教学, 就能很好地集中学生注意力、提升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有关京剧的图片、音乐、动画等充分展示给学生,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一种轻松、好奇的心态下去慢慢接触京剧, 进而达到学习京剧的目的。

例如, 在戏歌《唱脸谱》的教学中, 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动画课件的播放, 在播放《唱脸谱》的同时, 大屏幕上放映出形态各异、性格不同、生动逼真的各种脸谱形象。忠勇刚毅的红色、凶狠暴戾的黄色、豪放刚烈的蓝色、奸诈阴险的粉白色等各种脸谱形象, 带给学生们直接的感官刺激, 有趣、浓郁的京剧学习气氛油然而生。更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演唱京剧的热情和兴趣。

3.2 运用多媒体营造轻松和谐的京剧学习气氛

如果教师能够在学生中树立亲和与威严兼具的形象, 如果课堂上能够始终有师生互动、其乐融融的气氛, 那么自然会增加中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热度和积极性。所以说, 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活跃轻松的气氛, 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京剧的演唱是需要功底的, 对于刚刚接触京剧的初中生来说, 只在课堂上跟随老师和音乐唱段来演唱, 表面上是能跟着哼唱几句, 但是要想切实的领悟唱腔内涵, 难度就比较大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对某些唱段反复的播放, 让学生们观摩表演后, 分成小组进行练习, 小组里的每个人担任不同的角色。老师也可以加入到学生的队伍中来, 点燃学生的表演热情, 同时形成了一种师生互动、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例如,

在学习京剧《沙家浜》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别担任阿庆嫂、刁德一与胡传魁三个角色, 鼓励学生通过反复对影片中三人的表演的研究来抓住三个角色的性格特质, 在分角色表演时切实地演出阿庆嫂的机智、刁德一的狡猾与胡传魁墙头草的形象特质。

3.3 运用多媒体巧妙设计京剧教学内容

从教学内容上入手来解决学生对京剧学习陌生感的问题, 可以运用多媒体对教学内容进行编排, 选择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京剧内容作为切入点, 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再引发学生了解京剧的兴趣, 一步步地把学生带入更深层次的京剧学习中。

在京剧教学课堂上, 教师先不用急着进入传统京剧学习的正题中去, 可以针对当代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特点, 课前下载一些通俗易懂的现代京剧戏歌, 这些戏歌往往既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内容又把古老的戏曲曲调编入其中, 教师可以通过在初学京剧的课堂上对这种既像流行歌曲又像传统戏剧的京剧戏歌的播放, 来引燃学生的兴趣点。如《前门情思大碗茶》《故乡是北京》等曾流传大江南北的戏歌作品, 必定会赢得学生的喜爱。

4 结语

京剧是一门融合了舞蹈、歌唱、杂技、美术于一体的博大精深的综合性艺术, 是中国的“国粹”, 对京剧的学习可以让中学生进一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增强中学生的民族意识。多媒体技术在京剧教学中的应用, 能够让学生以一种轻松积极的心态, 抱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来进行京剧的学习, 切实地学习到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这也是京剧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向东临.多媒体教学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 (3) :58-59.

小学音乐《走近京剧》教学案例 篇11

1、如何对待常态教学?常态课如何上才好?刘老师认为:教师应该关注常态教学,要提高常态课的质量。一节热热闹闹的课,看似激情四射,可是给学生留下的影响并不持久。教育家杜威曾经指出:在学生亢奋激情下实施的教育影响,并不是真实的,效果要打折扣。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认识,刘老师追求一种自然的、弥漫着生活气息的课堂情景,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鼓励同伴间的合作交流。为了给学生多一些探索、猜测、思考的空间,她总是有意识地淡化自己“教”的角色,巧妙地把学生推向前台,智慧地藏在幕后。所以,就有了这样的课堂景观:学生与教师共同围绕一个生活问题,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对学习投入了那么多的热情和兴趣,学习对于他们而言变得如此诱人。课堂,成为师生共赴的心灵之约。无论是上课还是评课,刘老师关注的都是:是否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的机会和空间?她凭借“朴实无华的教学”将主体教育的核心诠释得淋漓尽致。在我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也曾看过许多热闹的课堂教学场面,曾经非常羡慕别人课堂环节设计得巧妙、课件演示的精妙,课堂气氛的火爆,甚至曾把眼中这些令我羡慕的元素统统搬到了自己的课堂上,并为之沾沾自喜。结果在浮躁过后,到我冷静下来思考时,却发现除了当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之外,留给学生的持久影响却很少。于是我常常思考,数学教学中我要追求的是什么?直到书中刘可钦老师的话语让我茅塞顿开。她认为:作为老师,我们要关注重视的是能给学生持久影响的常态课教学,要着力提高常态课的教学质量。

2、什么是爱学生?爱学生仅仅是笑脸相迎吗?仅仅是不批评孩子吗?仅仅是孩子头发乱了给他梳梳头吗?不是的。爱是尊重、信任、宽容、接纳。最简单的,如何对待学生说“老师,我不懂”?刘老师举了一个非常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教师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她说:“就拿常见的课堂提问来说吧。如果学生叫起来不会,就有好几种不同的处理方式。第一种:怎么不注意听呢,站一会儿,听别人怎么说。第二种:谁来帮帮他呀,这回会了吗?会了,坐下吧,以后要好好思考。第三种,如果不会,就对老师说:‘对不起,我忘了’或‘对不起,我还没想好。’坐下去就是了,也不用谁来帮。第四种:如果站起来说错了,老师抓住这个机会,引发课堂辩论,让这个同学和其他人充分发表意见,问题弄清之后,老师说,是谁引发了我们精彩的讨论呀,噢,是他,来,我们谢谢他。试想,这个学生的心态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留给他的将是终身受用的习惯。”她还说:“在课堂上,学生无论说对说错,都是他对课堂的贡献,我们要尊重每个孩子,从小培养民主讨论的习惯。”多么充满智慧的话语!

小学音乐《走近京剧》教学案例 篇12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走近艺术》一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玩游戏:同学们,我们在上课之前先做一个游戏,好吗?活动活动筋骨,抖擞抖擞精神。配乐玩〈蚂蚁上树〉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运动,真是一种享受。

图片导入:(出示一组图片)下面,老师请大家来欣赏这样几幅图片。这几幅图片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今天我们将走进艺术的百花园,感受艺术带给大家的无穷魅力。本组课文有几篇文章组成?我们先来学习一个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的故事。板书《伯牙绝弦》

一、精读《伯牙绝弦》,渗透方法 1.预习汇报。

(1)通过查资料,对俞伯牙和钟子期了解多少?

(2)这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很难读。课前已经让大家读了,我听听你能不能读正确。纠正读书的停顿、字的发音。(查资料,文读通)

2.请你借助下面的注释,试着理解文章的意思。学生小组内自学解决。(借注释,知大意)(若理解不到位,针对理解不到位的句子让其他学生谈不同理解。若理解比较到位,就质疑,让大家谈哪个地方理解不了?)

3.提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他俩一个擅长“弹”,一个擅长“听”,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他俩技艺非凡呢?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会怎样赞叹?(肯定学生想象力丰富)

优选教育资料

读出你听琴后的感受,读出泰山的巍峨与河水的浩大。(若生读得好,师:仿佛看到了巍峨峻拔的高山,泰山海拔1545米;奔腾不息的江水。若读得不好,师:我看到的山不是很高,水流量很小。另请同学起来读。)(伯牙弹琴出神入化,子期听琴水平同样高超)

伯牙的琴声不止是高山、流水,如果“志在明月”,钟子期会怎么说? 出示:志在明月,钟子期曰

志在清风,钟子期曰

,所以文中说“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哪是一般的朋友呀,这就叫“知音”哪!

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伯牙在子期墓前写诗一首,悼念知音:(投影出示)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pǒu)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同学们,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请你怀着这种心情来读最后一句。

想意境,悟文情(抓住联想或想象,来感受艺术的魅力)。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于是俞伯牙破琴绝弦谢知音。4.感情诵读,积累语言。

同学们,这个故事经典感人,如果不把它记在心中,会留下遗憾的。让我们感情朗读,记在心中好不好? 5.小结学法。

优选教育资料

同学们,通过学习《伯牙绝弦》,我们知道了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一、查资料,文读通;

二、借注释,知大意;

三、想意境,悟文情;

四、感情读,记心中。同时,我们还知道了要抓住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艺术的博大精深。

让我们通过抓联想和想象来学习《月光曲》

二、略读《月光曲》,依法自学。1.出示学案,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 概括内容

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品词析句 理解内容

贝多芬为什么要给穷兄妹俩弹第二首曲子? 请你在课本上划出相关句子,想一想。抓住联想 感悟文情

请你用“

”标记出兄妹俩听到琴声联想到的句子。并试着和同桌谈谈你有哪些体会和感受。2.交流学习情况

(1)概括内容: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2)出示句子“弹得多纯熟啊……”,理解贝多芬找到了知音。(3)读联想到的句子,谈感受。

优选教育资料

若学生谈到乐曲的变化:志在明月;志在云朵;志在巨浪;感受知音,感受对音乐的酷爱,感受技艺的精湛。读出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背诵。贝多芬的创作灵感来自何处?(来自当时的情景)

小结:艺术的确能给大家带来美的享受,抓住联想能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精彩。

三、欣赏《高山流水》。让我们静静地欣赏一下美妙的音乐《高山流水》。第二课时

四、略读《蒙娜丽莎之约》、《我的舞台》,仿写爱因斯坦肖像。1.出示学案 默读课文 概括内容

读《我的舞台》一课,想一想:课文中从哪四个方面,写出艺术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2.3.4.抓住联想 感悟文情

《蒙娜丽莎之约》:找出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读一读,看看作者写了蒙娜丽莎的哪几个方面?哪些句子是实实在在的描写(用

优选教育资料

出),哪些是引发的联想和想象(用

划出)。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交流学案

(1)《我的舞台》,感受艺术家们献身艺术的伟大情操

(2)《蒙娜丽莎之约》学习作者的写作顺序及联想的写作手法。3.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对“爱因斯坦肖像”进行描写。

上一篇:长宁寒假补习班新王牌专家解读英语高考大纲:突出考察核心素养下一篇:寒假生活作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