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行政划分(精选6篇)
扬州行政划分 篇1
2011年1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对扬州市部分行政区划实施调整。扬州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内容是:一是撤销县级江都市,设立扬州市江都区,以原江都市行政区域为江都区行政区域;二是将扬州市邗江区的泰安、头桥、沙头、李典、杭集5个镇并入扬州市广陵区;三是撤销扬州市维扬区,将原维扬区的行政区域与划出5个镇的邗江区合并。至此,扬州市共辖广陵、邗江、江都3个区和宝应1个县,代管仪征、高邮2个县级市。
扬州行政划分 篇2
坚持实行高等教育分级管理制度
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地方高校为主体,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级管理、以省级政府为主的教育格局。省级政府应拥有以下对地方高等教育的管理权限:贯彻执行和指导检查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制定地方性高等教育政策;根据本地区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制订地方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和年度招生计划, 调整高等教育的布局和结构;根据地方的实际, 依照国家的高校设置标准, 设置、撤销和合并地方主办的高等学校;组织领导招生工作, 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审批地方高校本、专科的专业和学位点, 以适应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高等教育投入的力度, 负责地方高校的教育经费预算的分配和决算的审核;任免地方高校负责人, 组织和指导地方高校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除此之外, 省级政府还应具有指导地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科研和后勤工作, 组织本地区高校的教育质量检查与评估等权限和职能。
应依法落实省级政府对地方高等教育的管理权限。这样有利于调动地方发展高等教育的积极性, 更好地体现高等教育发展上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有利于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克服条块分割办学体制的弊端, 协调教育部门与其他部门的相互关系, 形成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提高高等教育的总体效益;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的多样化, 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地为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形成高校与社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实行高等教育分级管理体制, 应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要增强高校办学活力, 就必须使高校拥有更大的办学自主权。政府要承担起发展教育的责任, 但必须转变职能, 把该管的管好、该放的放开。要减少并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和直接干预, 更多地运用法规、政策、标准、公共财政等手段, 引导和促进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保障高校依法自主开展教学、科研活动, 自主调整学科、专业, 自主进行内部管理。扩大高校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合作办学等方面的自主权。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进一步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 应把党对高校的领导体现在管理体制中。要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高校党委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和对办学方向的把握。对重大问题的决策, 要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下, 建立党委集体决策的制度和机制。要把党委集体决策的制度和机制具体化, 能够真正设计出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具体制度, 明确党政决策的权限、程序和责任。
高校党委应履行五项职责: (1) 把好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统筹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 统筹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三大任务。 (2) 抓好大事。集中精力抓好学生培养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管理等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重要工作。 (3) 用好干部。着力构建“赛场上选骏马”的干部选拔评价机制。不仅要看高学历、高职称, 更要看高觉悟、高能力。 (4) 带好队伍。坚持严格管理, 从严要求, 切实加强高校党政管理队伍、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和科研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5) 加强党建。坚持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要坚持发挥校长负责制的作用。校长负责就是让校长充分行使《高等教育法》所赋予的行政权力, 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校长既是先进教育思想的探索者、承载者、宣传者和贯彻者, 也是学校行政管理系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以校长为首的行政管理系统是大学内部治理机构中行政性权力的体现。针对我国高校现状, 要强调行政管理对教学、科研等主要学术活动的保障、支持、组织、协调和服务功能。坚持校长负责有利于校长和其他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要使校长能够切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所赋予的权利, 集中精力办学, 当好教育家, 切实承担作为学校法人代表的所有责任。校长不仅是学校行政系统的首脑, 也应是行政性权力和学术性权力之间的桥梁。
建立并完善学术民主制度
大学的学术事务特别是重要的学术事务要由学术人员参与决策和管理。学术人员对学术的发展规律、学术内在要求、学术标准有着深刻的理解。学术人员参与学术决策与管理应该制度化, 有相应的组织形态和规章制度。
大学建立学术制度的关键目的是充分发挥高校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等学术组织的作用。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科学划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 不能用行政权取代学术权, 把各种学术性质的委员会作为“点缀”和“花瓶”, 作为行政系统的附庸;也不能用学术权取代行政权, 搞所谓的“教授治校”。现在高校最大的问题是行政权代替学术权, 学术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充分。明确在学科专业设置、教学科研计划方案、评定教学科研成果、人才引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以及学科科研资源配置方面, 应首先经过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等学术组织的审议。学校发展中的重大事项也要征求学术组织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学校领导要定期向专家教授通报情况, 与专家学者交朋友, 虚心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 使高校决策更具科学性。
大学学术制度要实施教授治学。高校基本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教学和科研, 教授是实施这些基本活动和承载学术性权力的主体。教授治学不仅体现在学科层面上, 而且在本质上也具有很强的学术属性。教授治学就是要在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体制上为学术性权力参与决策和管理定位, 并加以制度化和规范化。实施教授治学有利于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仅仅依靠经济措施无法从根本上吸引和凝聚人才, 在制度上确保学术性权力对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参与是尊重知识的体现, 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必然要求。
坚持规范完善院系领导和管理体制。院系是高校科研、教学和学科建设的主要承载者, 学校要转变行政管理职能, 强化战略规划、政策引导和综合服务协调功能, 把更多资源下放。高校的管理权限必须重心下移, 健全院系的领导体制。要进一步加强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要规范党政联席会议集体决策重要事项的工作机制, 健全党组织参与基层重要决策的有效制度, 督促并确保院系重大科研项目、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人才引进、财务收支等重要事项公开、公平、公正地实施。要保持学校宏观调控能力, 对重大项目要整合各方资源来建设, 防止资源的分割使用。
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和学科建设绩效评估制度
坚持完善教师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完善教师素质提升和激励保障机制。要以转换机制为核心, 强化岗位责任, 变教师的“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要根据学科专业发展要求按需设岗、以岗聘任、以岗定酬, 做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改革分配制度、聘用制度,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完善准入制度、推出制度、培训制度, 提高教师素质。通过完善机制, 使教师队伍更有开放性, 在更大范围内选择师资;使教师队伍更具流动性, 促进人才队伍的新陈代谢;使教师队伍更具有竞争性, 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改变近亲繁殖、论资排辈等弊端, 激活每一名教师的潜能, 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教书育人能力和学术竞争力。
坚持完善学科建设绩效评估制度。高校学科建设要考虑投入和产出的效率。过去对高校评价, 往往只看产出, 很少看投入。评价高校办学绩效要按照14项投入指标和16项产出指标进行测算 (投入指标主要包括教职工总数、博士学位教师比例、科研教育经费总额等, 产出指标主要包括在校学生数、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科技奖获奖数、技术转让当年实际收入金额等) 。对高校学科建设绩效的评估, 特别是对产出的评价, 不能简单看SCI论文、科技获奖数或博士点数量, 要防止办学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科学的学科建设绩效评估应该是:高校学科投入的方向是否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定位, 体现了社会需求, 体现了学校的优势。评价学科投入以后, 是否对加强教育教学、人才梯队建设和夯实学科基础、优化学科生态发挥了强有力的牵引作用, 评估学校在学科建设中是否依然存在求高求大求全的倾向。
学科建设战略上要讲“有所为, 有所不为”, 战术上要讲“有所不为, 有所为”。“有所不为”往往要比“有所为”更难。学科发展要集中在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和社会需求的学科。不属于这个目标的, 就应该舍弃。从这个意义上讲, 学科增加是一种发展;学科减少, 重新优化组合了, 强势更强了, 同样也是一种发展。学科发展要注重拉长学科链, 培育学科群, 形成良好的学科发展生态。
现在学科发展在边缘交叉领域最能形成突破点。因此, 学科发展既不能盲目扩张, 也不能单打一。要以核心强势学科为圆心, 向周边扩展, 发展支撑学科, 建设新兴学科。要把没有明显优势的学科整合到强势学科的支撑体系中, 实现重点学科与非重点学科、新兴学科与传统学科的统筹发展。特色学科、重点学科要做强, 新兴学科、应用学科要“出新”, 传统学科要搞活。
高校要建立有进有退的学科建设新机制, 就要防止求全求大。具体来说, 就要建立对学科的重点发展机制、淘汰机制和重组机制。建立重点发展机制就是要集中有限的资源重点发展特色优势学科, 打造学科品牌、学科高峰;建立学科淘汰机制, 就是要优胜劣汰, 对于质量不高、缺乏后劲或不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的学科要舍得放弃, 防止有限资源空耗浪费;建立学科重组机制, 就是要构建高校合理的学科生态, 形成以主干学科为核心, 相关学科相互配合支撑的学科群, 促进学科交叉, 发展新兴学科。
扬州行政划分 篇3
关键词:査士标;桃源图;图像学;清初文人;扬州
引言
明末清初的徽州籍画家査士标(1615-1698)大约在1665年定居扬州,于扬州成名显扬,晚年时期的绘画技艺更为“超逸”,分别在1692年和1695年绘制两幅《桃源图》,是査士标绘画技艺的集大成作品。
Diana Caroline Tenckhoff指出1692年的《桃源图》近些年才曝光,图片可见于Sotheby 网站,1695的《桃源图》则藏于美国堪萨斯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Nelson-Atkins Museum,Kansas City,Missouri)[1]。随着《桃源图》的面世,也引起了国外学者对査士标的广泛关注,因画作流传国外,国内学者鲜少知晓且难见庐山真面,这都造成了研究的困难。据资料分析,1692年的第一幅《桃源图》是初稿,1695年的二次创作更能表现査士标完整的思想。故此,文章着重讨论1695年的《桃源图》。
査士标的《桃源图》涉及美学、文学、社会学的三重关系。査士标将陶渊明的诗转化成了图画,首先基于他对《桃花源记》文学内容和思想的了解,再者图像呈现出的技艺和意境的美感也极具艺术价值,但本文对于査士标《桃源图》的解读更注重历史学和社会学的意义。因为“桃花源”这一地点本身有着中国式乌托邦的虚构成分,而査士标《桃源图》的内容依托则是“真实”而非想象,其真正影射的是社会文化带给画家创作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幅画诞生于明末清初的扬州城,本文正是根据这幅画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特定的地域条件,去解释“桃源思想”产生的原因以及査士标《桃源图》生成的过程和其独特的地方。
一、桃源图的传本与模式
(一)桃源图源自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因为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和南朝刘宋易代之际,战乱频繁,民不聊生,故生归隐之意,创作出大量以田园景色与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其反映了社会阶层激烈的矛盾斗争。
“桃花源”这一文学现象出现的原因,源自文人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从而寻求精神世界的避难所,更有甚者成为了当世的“隐士”。自东汉起始,作为文人士大夫,参与社会文化和政治生活,一直是他们心目中的主旋律,但是经过社会和生活境遇的变迁,政治统治的飘摇,使他们内心充满痛苦与不满,老庄哲学所倡导的平淡无为同佛教思想、“桃花源记”般的田园生活逐渐成为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人生境界。总结说来,“桃花源”为主题的作品大多出现在人民生活状况较差,国家面临危难却无能为力的时刻,或在仕途受阻,官场黑暗,不能施展才华抱负的情形下,以及作为“文人士大夫”的在朝者内心受到了无比大的打击,被迫用诗歌或绘画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与现实相悼的平和、恬淡、美好、自由的生活状态。因此,《桃源图》的出现,是文人士大夫借着描绘自然山川的田园之趣,来逃避现实、排解不安忧闷之情,也有表达归隐田园的雅逸之意,为自己的灵魂找到了一块净土。
有学者根据《桃花源记》中的“桃源[2]”、“武陵[3]”等字样可以推出,传说中“桃花源”所在地是湖南常德,也有学者认为陶渊明提出的“桃花源”只是社会理想,是千千万万农民的乐土,现实中不可能出现。但是后人把这一文学题材变成了绘画,这就必须要产生现实的物体,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些具体的模式。
(二)早在唐代中期就有以《桃花源记》为内容的图像,加上之后的宋、元、明、清朝代共有传世《桃源图》题材画作82幅,其中,唐代1幅,宋代2幅,元代2幅,明代36幅,清代42幅。历代《桃源图》题材的画作数量对比可见表1[4]。显而易见,至明清时期,画家们对于《桃源图》题材的创作呈井喷式的上涨趋势。
唐、宋、元、明、清传世《桃源图》画作数量对比图 表1
明朝之前的《桃源图》零星可数,而且在同时代的绘画史籍中几乎没有记载,流传至今的作品的真伪也多有存疑。根据现今传世画作的统计数据显示,仅将不能确定时代的明代之前的《桃源图》按照原博物馆的断代进行统计,有著录记载或者博物馆馆藏的《桃源图》大致可见表2。[5]唐、宋、元代的《桃源图》主要内容和风格样貌很难窥见一二,但是从一些诗人的文字记载中却可以发现时人对“桃花源”的理解。唐代诗人权德舆(759-818)所作的《桃源篇》中说自己亲眼看过据《桃花源记》内容所画的精美图画,“石髓云英甘且香,仙翁留饭出青囊。相逢自是松乔侣,良会应殊刘阮郎”[6]。韩愈也有题咏《桃源图》的诗文记载[7],提到“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等等,可见当时人似乎倾向于将“桃源”当作虚构的幻象,而创作出的《桃源图》多带有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境之感。
(三)査士标的《桃源图》创作于清初,因此着重观察明代的《桃源图》题材画作。明代共36幅桃源图,涉及明代画家近20位。创作的形式丰富多样,有长卷、立轴、扇面和册页等,多数是长卷形式,除去卷轴化系统之外,还有版画形式的《桃源图》画作。从传本上看,我们可以发现明代中晚期的《桃源图》是数量集中的时期,期间产生了一些固定的模式:
构图上:分成两类,一类是根据陶渊明《桃花源记》力图表现原文整个故事情节,另一类是表达单一情节,只截取一个重要场景进行描绘的。其中长卷多是以平远、深远的构图方式,挂轴则都是选择的高远构图。
内容上:画面内容的核心要素都包括:桃花、山洞、水泽、渔人、渔船、田地等。文人画家多喜欢选取渔人过洞、田地耕作等情节,甚至有脱离原文的内容,主要突出山水在画面的重要性,人物及活动比较简单;职业画家多喜欢选取桃源问津情节和渔人做客情节,多带有风俗人物画特性,喜欢以人物活动为主。
颜色上:明代中晚期的《桃源图》既有青绿重设色,也有水墨淡设色,还有墨笔画法。总体上来说,设色形式的《桃源图》占了绝大部分,其中又分为青绿设色和水墨淡设色两种。前者主要绘画者是仇英、王彪、李士达等人,后者主要有沈周、文徵明、陆治等人。
这里能看到职业画家与文人画家在绘画风格选择上的不同。
(四)査士标的《桃源图》首先试图去还原整个《桃花源记》的场景如桃花林、渔人、良田美池等等,他选择了长卷的形式去记录,在笔墨技法上是丰富而含有变化、随意而放达的,颜色是多以淡墨勾勒敷以妍丽清雅的颜色,仿佛点染间便能成画,贵在一种“天然”之感。显然査士标学习的是明代文人画家一派的,而且他本人就特别喜欢吴门四家的沈周,且一生临摹过他多幅作品,称其为“画中仙”[8]。这种喜爱使査士标与明代流传的文人画《桃源图》有许多共同点。
然而,经过对比(见图1、2),我们亦能发现査士标《桃源图》中与流传的同一模式的相异之处:
1.视角独特。不同于大多长卷的平远与深远构图,而是几近俯视的角度。
2.极具地方特色的细节处理。低矮的丘陵和平缓的地势,加上种类繁多的树木,不像是临摹古人,更像是现实生活的写照。
3.讲究房屋与树木的设计感。不是单独的刻画一间房屋,而是注重房屋与房屋的关系,以及房屋与周围树木的搭配问题。
4.人物的群体关系和气质问题。除了桃源里的农夫平民、渔夫等,还有一类气质非凡的文化人,他们不在田间务农,三五成群的又是作何?
二、査士标《桃源图》与“扬州社会”的紧密联系
(一)首先,《桃源图》是以长卷的形式的图像表达。让观者置于“游观”的状态,但是画面形式是少见的俯视的视角。仿佛观者所见的“桃花源”是一个迷你的小人国,画面中的所有事物都尽收眼底。这种俯视的构图在历代文人画《桃源图》中十分罕见。
这种构图方式似乎可以在清代扬州的地方志版画插图上寻找到踪影(见图3)。仅康熙年间,扬州府就于康熙三年、康熙十四年、康熙二十四年编修了三次《扬州府志》,描绘扬州府属各邑自然和社会各方面的事迹。书中多有插图版画,描绘了扬州城市面貌,风景名胜。至雍正、嘉庆、同治年间《扬州府志》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多的完善,如尹会一、程梦星等编纂的《扬州府志》中的《蜀岗平山堂》[9]这幅插图就与《桃源图》有很大的相似性,同样是俯视的角度,把山、树木、农田等缩小安排在画面中,一目了然它们之间的布局。对于田垄的相隔,都选择线条来清晰的区分。
(二)査士标《桃源图》画面试图还原《桃花源记》的内容:“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然而桃花源内低矮的丘陵、大片的田地、桃柳树木的布局安排,却反映出扬州的地貌特征和地理环境。
査士标在扬州的日子很喜欢旅游,经常会去扬州的农村旅游并写生,在创作《桃源图》的前一年(1694年)间,査士标和宋荦(1634-1713)在扬州附近的郊外冶游,根据扬州的山光水色、农村田野而写生绘画出《西陂诗意图》(比较可见图4、5),其中大片连接的田地、低矮的房屋、繁多的树木,特别是画面中不同的形状的树木,与《桃源图》中的树木十分相似,包括扬州特有树木——柳树。显然这些作为练手的写生小品,最终在创作桃源图中提供了很多的灵感。
(三)査士标《桃源图》中有很大部分是描绘的农舍房屋及其周边环境,而相对比明朝《桃源图》中的房屋则占了很小的篇幅(见图6、7),如明代陆治的《桃源图》中房屋仿佛只是树木的点缀,掩映在林木之间,而査士标则选择在平地上清晰的展露大片的房屋,而且房屋之间的排列显然不是随意的,因为房子的组合大相径庭,并不是简单的平行排列,而是错落有致,与周围的树木组合在一起,甚至还有篱笆石头等作为分割,这其中明显包含着一种设计之感。
査士标《桃源图》局部 图6 明 陆治《桃源图》纸卷设色27.2x119.scln辽宁省博物馆 局部 图7
明代扬州的造园大师计成在《园冶》中有过精辟的论断:“凡家宅住房,五间三间,循次第而造”,“惟园林屋宇,(要)按时景为精,方向随宜”“境仿瀛壶,天然图画,意尽林泉之癖,乐余园圃之间。”[10]这些园林营构的理念显然体现到了査士标房舍间描绘的笔端。这种设计便是结合了明末清初扬州徽商园林的设计理念,这些景象在如今的扬州依然可以察觉。至于明初的画家为何不专注于此,也是因为当初的礼法压制了园林的发展,当时政府规定:“不许于宅前后左右多占地,构亭馆,弄池塘,以资游跳”。[11]明中叶这一禁令渐渐废驰,江南园林始恢复了发展。
明代期间,徽商便喜爱寓居盐政衙门所在地的扬州,为了满足自身居住、娱乐、社会活动的需要,大动土木,修建了许多宅第和园林,至康熙年间,扬州便有一些著名的园林问世(详情可见下表3[12])。所以,清初扬州园林始于徽州园林的设计理念,出生于徽州商人家庭的査士标自然对其了解甚多,而且还与寓扬的徽商交好,如查士标与潜口汪家就交往密切,曾为徽商汪如江(1585-1676)作《万壑松云图》,祝“观翁九十寿”的题款,且与其子汪懋麟、汪耀麟等均有往来,他们对查士标艺术颇多喜爱和资助,常常是家中座上宾,想必对其园林必有一番观赏。
而査士标的画中房舍设计亦体现出徽州园林所追求的意境追求,具体表现为:一、崇尚自然,寄情山水。徽州村落理景巧妙借用真山水,创造“全村同在画中居”的美好景象,形成具有诗情画意的大园林;二、意境“冷”、“静”。徽州园林构图较其他江南园林简洁,留以更多的空白“虽淡无可淡,而饶有余韵”。三、崇尚清逸简约,色彩素朴。徽州园林建筑大多保有原木真色,极少漆有色彩,在苏州园林和北方园林中常用的彩绘也极少使用。[13]《桃源图》中“就景利用,因地制宜”的造园思想,重视村落理景的意境,这些也正符合徽商在故里“退隐田园”、“放啸山林”,寻求理想的颐养天年的场所营建。
(四)对比査士标1692年和1695年的《桃源图》(图8-11),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有些地方做了改动,比较明显的是长卷左上方的一片房屋旁边增加了四个在田埂上结伴行走的人,以及一个栅栏围成的田舍中增加了一个闲庭信步拄杖的人。在陶潜的《桃花源记》里涉及的人物有村中劳作的人、渔夫、以及与渔夫对答的人,而这些后来增加的人物是査士标虚构的,显得格外引人注意。
联系到査士标在扬州的生活及交友圈,对这些增加的人物,他们的身份以及举动的相关问题可能就迎刃而解了。査士标在扬州的朋友圈十分广,他也热衷参与江南文人的交游和集会活动,认识了笪重光、宋荦、孔尚任、周亮工等知名文士兼朝廷官员,王翚、石涛、龚贤、髡残等新进或同辈的画家,这些文人因相同的背景、爱好和兴趣聚集在一起,彼此诗画交流,休闲玩乐,惺惺相惜。清朝康熙九年(1670)年至康熙十三年(1674)间,査士标曾先后与王石谷、恽寿平、笪重光一道在扬州临江而望的镇江一带盘桓,彼此切磋,互相润色,结下深厚的友谊;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吴绮、蒋易、卓尔堪与孔尚任、石涛、査士标等在扬州共集春江诗社,之后经常举行诗会,一起吟诗作乐。上文提到的四个结伴而行的人,身着素衣,温文儒雅,最右端的人指着前方又回首与其他三人讨论,他们的气质显然区别于劳作的农民,仿佛就是査士标的文人好友们一起相约出游、或是对诗作赋的场景。而那个在院子里,似士大夫模样般的拄杖人,在我看来更像是描绘的査士标本人,正如他曾经作诗到“何缘羁旅客,杖履得相将。”[14]他身为一个旅人,人生其实除了美景之外,不必为其他俗事所羁绊,只需带著杖随意而至,这或许就是査士标一直所追求的生活状态。
清 査士标 《桃源图》局部 图12 明 仇英 《桃源仙境图》天津艺术博物馆 局部 图13
除此之外,通过与明代《桃源图》中人物的对比(见图12、13),如仇英《桃源仙境图》的人物形象相比较可以发现,仇英想表达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之姿,而査士标《桃源图》画面中的人物传达的是一种生活、休闲、娱乐的现实之态。作为文人画家,可能更多的《桃源图》会选择表达山水之貌而忽略人物刻画,但査士标《桃源图》中的人物却是画面的点睛之笔,如上图虽然对于人物的描绘看似寥寥几笔的勾勒,但是细看却可以通过渔夫抬起的左脚发现出渔夫的惊讶、不安、紧张之姿态,还有人群后的母亲手里小孩子的兴奋之态,手指指着远处的陌生人,连小狗也伸长了脖子。在这幅《桃源图》中可以发现农民、知识分子、士人等等阶层人士的和谐相处,体现了一种人文景观,这或许正是査士标心中理想国的样貌。
三、查士标《桃源图》的深层含义
(一)上文提到査士标《桃源图》或受到扬州的雕版印刷业的启发,并不是空穴来风。清朝扬州版画最大的特点应是当时大量的文人墨客纷纷参与到了文学插图的创作中来,这些以往粗犷质朴的民间艺术因有了文人的参与而在各方面都有所提高,由稚拙无华到精丽繁缛。如石涛就在康熙年间刻其所著《画谱》,亲自手书上版,而李斗的《扬州画舫录》书内插图风格也与文人山水画愈发接近,说明扬州社会上文人画家与职业画工之间相互借鉴、学习,已不再像元朝画坛文人画家和职业画家之间有行家、利家之分的尖锐矛盾。
康熙年间,扬州的文人画家与职业画家的关系确实也变得更加紧密。就拿査士标的交友圈来说,作为文人画家却结交了不少扬州当时的职业画家,如清初扬州最著名的职业画家王云,曾在康熙年间入内廷供奉画苑,还有同时代的界画家萧晨、李寅等等。查士标就与王云、萧晨等一起合作画《还朝图册》,査士标还题称萧晨的画:“惊人之笔,更令观者徘徊流连而不已。”査士标的其他文人画家好友如龚贤,也与査士标一道与沈时、李寅、宗峪、张素、顾梦游、冯嗣京等画过《书画八开》,这都说明了当时画坛上文人画家与职业画家的和谐氛围。
(二)査士标选择在扬州定居,且美名远扬,有一定程度上是盐商对他的赞助和追捧作用。商人群体在康熙年间的社会已举足轻重,可以说也正是当时商人地位的提高,使得他们把扬州逐渐打造成了全国闻名的一个休闲文化的城市。
自明朝中叶开始,移民至扬州的盐商们对城市进行改造。东城的富商曾为了冶游的需要,“令河北徒,出大东门水关,汇镇淮门市河,入保障湖,以利东城画舫。”[15]于是,建造的这条水道从小东门开始,沿着城墙流经城内,可经过红桥、法海寺、平山堂。两岸酒馆并排,豪华画舫、歌舞升平,不仅在当时给画家们创造了旅游休闲的场地,还创造了河上泛舟的休闲方式。1665査士标作画的《山水》十开册页,虽曰仿古,实际上描绘的是他在1665冬到1666春客广陵阁时泛舟游览的沿岸风光与附近景点。1670和1680代,仍然持续出产多幅享受他的游船休闲之乐的画作;同时,盐商在这期间“增假山而作陇,家家住青翠城闉;开止水以为渠,处处是烟波楼阁”[16]使得扬州亭园之胜,甲于天下,这些园林便是盐商提供给文人聚会、结社、雅集的主要场所。査士标参与的春江花月诗社,其主要活动的地点就是在商人的“秘园”之中。除此之外,査士标与康熙年间的一些扬州著名的盐商如汪如江、汪懋麟、程浚、许松龄、江世栋、吴承励等交好,有的更成为他绘画的重要赞助人,也正是这些商人对画家的重视,使得扬州书画市场越发的繁荣。
査士标《桃源图》中房屋群落似园林的构造、蜿蜒的小河、加有似画舫般的平底木舟、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场景,正是商人影响下的清初扬州社会的本土风貌。商人阶层主动参与社会的构建,且与文人阶层主动交好,进入扬州社会的主流圈层,他们在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同时,对文人画家的绘画创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已不言而喻。
(三)査士标《桃源图》中人物的一种生活方式源于他自己真实的生活感悟。三三两两相邀登山泛舟赏景,饮酒赋诗谈艺,正是査士标时代平常之事。这无形之中形成的文艺圈正是当时的士人,作为一种纽带,把社会的各个阶层,商人、诗人词家、书画同人以及来往于邗上的名士相联系起来造成的。
清初扬州康熙年间,有一群先后在朝为官或清廷显贵之人,他们或好诗文书画场,或喜爱收藏精通鉴赏,皆为爱好文艺的儒雅之人。如1670年左右,定居扬州的査士标与曾经官至御史的士人笪重光交好,通过笪的介绍而认识正统派画家王翚、恽寿平,还有京口地区举足轻重的大收藏家张思孝,一行人徘徊镇江数月吟诗作赋,切磋画技;1687年、1688年,士人孔尚任至邗上广发集会结天下名士,其组织和召集的于扬州的两次重大文人活动——秘园雅集和红桥修禊,正是容纳士人、文人、画家、商人等各种社会阶层共同参与社会重大事件的有力证明,萃八省之彦,可谓倾动一时。
事实上,从明代万历年间开始,扬州兴建酒肆、茶肆、妓院等一系列娱乐场所,使商业飞速发展,这就与官宦往来及其带动的赞助增多有关系。到扬州的官员如王士祯、孔尚任、卢见曾等等同样也是文人,他们注重文化建设,试图把扬州名胜景点、文化名人及官员的声誉编织成一张有意义的网络,伴随着社会各界的力量助其推广,也吸引着全国精英旅扬,争夺城市的文化构建。
四、结语
1695年创作的《桃源图》是查士标垂暮之年的集大成之作,亦是他半辈子在扬州旅居生活的真实写照,与他旅游经历、生活经验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他在扬州访胜、休闲、作画,是释放、是浪荡、是社交、是追寻古人、是寻找灵感。査士标笔下的桃源内有种“休闲乐世”的思想,在康熙年间的扬州城体现的一览无余,亦体现了清初文人的一种“休闲主题”的景象。而这种情景的背后,是清初康熙年间的扬州社会上,士大夫、文人、画家、商人等等和谐相处的氛围体现,每个阶层都可以在这张关系网中找到身份认同,等级观念已逐渐模糊。
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陶渊明时期所表达的“桃源”精神到清初画坛,已不再单纯表达隐逸的思想感情和尖锐的社会等级观念,而是转换成一种“休闲主题”的景象,同样表现的是田园景色,但是査士标的《桃源图》仿佛更加肯定现实社会的价值,更加享受现世生活的乐趣。显然,清代开始,文人心中的“桃源”已经从天上走向了人间。
【参考文献】
[1]査士标1692年《桃源图》源于Sotheby(Nov.2.1993).lot#39;1695年《桃源图》藏于Nelson-AtkinsMuseum,KansasCity,Missouri,也见于铃木敬编,《中国绘画总合图》.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82:A22-101.
[2]桃源有两种含义。1.指“桃花源”。2.县名。在湖南省常德市西南部、沅江下游。见《辞海》1999年缩印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1567-1658.
[3]武陵1、郡名。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置。治义陵(今湖南溆浦南)。元帝以后辖境相当今湖北长阳、五峰、鹤峰、来凤等县,湖南沅江流域以西,贵州东部及广西三江、龙胜等地。东汉移治临沅(今湖南常德市西)。其后辖境逐渐缩小。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朗州为武陵郡。境内少数民族和汉族错居,被称为“武陵蛮”,东汉时曾不断起义。2、旧县名。隋改临沅县置。治今湖南常德市。隋以后历为武陵郡、朗州、鼎州、常德府、常德路治所。1913年改名常德。见《辞海》1999年缩印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l月第1版:865.
[4]来源:《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全23册,索引1册),文物出版社,1987年至2001年出版):《故宫书画图录》(国立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国立故宫博物院出版社1991年出版);《中国绘画综合图录》(<日>铃木敬编,东京大学出版会,1982一1996年):《中国绘画综合图录续编》(<日)户田祯佑!小川裕充编,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98一1999);《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12):《幽玄斋选中国古书画图谱》,株式会社出版社,2006年5月.
[5]此表根据《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一第十二册,卢辅圣主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中国书画文献索引》(卢辅圣主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两书编成.
[6]权德舆《桃源篇》诗,见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309卷.
[7]见《东雅堂昌黎集注》卷三,古诗。载《文津阁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三五九,商务印书馆,2006年1月:119(a一b).
[8]在为友人王端人《题画秋卉》扇时,查士标有一首诗,谈到了学习沈周的问题:“繁花点染贵天然,曾悟端人法石田。炼向素纨丹已就,无人知是画中仙。”摘自陈履生《明清花鸟画题画诗选注》,四川美术出版社,1988:117.
[9]清尹会一、程夢星等纂修,《揚州府志》卷一(台北:成文,1975:26.
[10]明计成.园冶.兴造论.卷一.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11]《明史》卷68,《舆服志·百官第宅》.
[12]洪振秋.徽州古园林[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3:11-35.
[13]薛峰,杨杏芝.清代扬州盐商与扬州八怪[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05):42-46.
[14]清查士标,《种书堂遗稿》卷一,《同立之舟中作》.
[15]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九[M].小秦淮.北京:中华书局,1997:193.
[16]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谢溶生序[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
云南省行政区域划分 篇4
市、79个县、29个自治县
地级市: 昆明 昭通 玉溪 曲靖 保山 思茅 丽江 临沧
自治州: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怒江僳僳族自治州 迪庆藏族自治州 大理白族自治州 楚雄彝族自治州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县级市: 个旧 开远 大理 楚雄 瑞丽 景洪 宣威 安宁 潞
西
昆明地区辖盘龙区、五华区、西山区、官渡区、东川区五个市辖区和呈贡县、晋宁县、富民县、嵩明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宜良县、石林彝族自治县(原名路南县)、禄劝彝
族苗族自治县八个县,代管安宁市
昭通地区辖鲁甸县、巧家县、盐津县、大关县、永善县、绥江县、镇雄县、彝良县、威信县、水富县和新设立的昭阳区。
(
玉溪辖红塔区及江川、澄江、通海、华宁、易门、峨山、新
平、元江等8县
曲靖辖一区一市七县,分别是:麒麟区、宣威市、陆良县、会泽县、富源县、罗平县、马龙县、师宗县、沾益县。
保山辖区:四县(隆阳、施甸、腾冲、龙陵、昌宁)
思茅辖区、9个自治县。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
县
丽江下辖1区,2县,2自治县。
市辖区:古城区。
县:华坪县、永胜县。
自治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云南省行政区域划分、宁蒗彝族自治县
临沧辖、云县、凤庆、永德、镇康、耿马、沧源、双江八个
扬州市高邮工商行政管理局文件 篇5
邮工商合„2011‟1号
关于做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2010
信用复查工作的通知
各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根据《江苏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管理办法》(苏工商合[2007]403号)的规定,现就做好全市各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2010信用复查工作通知如下:
一、重守企业2010信用复查工作
全市各级重守企业2010信用复查工作必须在今年4月20日前完成,在复查时要对企业2009、2010的失信违法行为进行实质性核查,企业填写的《复评信息表》及相关材料、重守证书1套送扬州市局测评。市局将在4月底前出具全部复评报告。具体部署如下:
1、江苏省级重守企业复查工作,今年由省局、省协会委托我局和协会组织进行,代收会员费、代收重守企业2010信用工作总结和《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复查表》。复查合格的,由省局在重守证书上加盖复查合格印章。
2、扬州市(AAA)、(AA)、(A)级重守企业复查工作,由扬州市局和市协会委托我局和协会组织复查。复查合格的,由扬州市局在重守证书上加盖复查合格印章。
3、对2年不参加复查的重守企业,撤销荣誉称号,收回证书牌匾,在相关媒体上发布撤销公告,且二年内不得再次申报重守企业。将重守撤销记录载入企业信用数据库,对企业退出申请、注吊销记录、双挂号信通知等相关文字材料存档。对复查不合格的重守企业,视整改情况区别对待,暂时保留、降级或撤销。
二、参加会议人员
企业从事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业务骨干1名。
三、参会人员需携带的材料
1、《江苏省企业信用(合同)复评信息表》现场发,现场填,要求填写规范工整,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签章,并加盖企业公章。应提交的相关附件是:(1)2009和2010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中除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科目外的其他各往来科目,不应出现负数,若出现负数,请企业按会计准则将会计报表作相应调整;应交税金出现负数的另需提供税金明细科目汇总情况。(2)复评有效的社会荣誉证书复印件(2009-2010年取得的荣誉);(3)各级重守证书副本原件。
上述附件请企业提前准备好,在开会时带到会场,与填好的复评信息表一同上报。
2、各级重守证书(副本)。如证书遗失,提供补证申请,补发证书;如企业名称已经变更,提供变更后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和相关资料,换发新证;提供的材料请加盖企业公章。
五、会议时间和地点
各级重守企业(送桥分局辖区的各级重守企业不参加此次复评)于4月1日上午9:00报到,会期半天。地点:高邮市工商局2楼会议室(屏淮路35),联系电话:84068050。
附件:
1、退会申请书。
(此页无正文)
二0一一年三月十六日
主题词:重守企业 复查 发展 通知
——————————————————————————— 抄送:江苏省扬州工商行政管理局,高邮市企业信用管理协会 ——————————————————————————— 扬州市高邮工商行政管理局办公室2011年3月16日制发 ——————————————————————————— 校对:任建中校核:沈德清 ———————————————————————————
退 会 申 请 书
扬州市(高邮市)企业信用管理协会:
本企业(单位)因原因,现申请退出企业信用管理协会,请求命名机关撤销我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的称号。
自申请退会之日起,本企业(单位)将不再对外使用“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的称号,并退还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荣誉证书和铜牌,企业在今后的宣传或经营活动出现使用“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称号的行为,将接受相关规定的查处。
退会企业盖章:
扬州行政划分 篇6
关于印发《扬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行政权力
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制度》的通知
各分中心、管理部:
为确保全系统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顺利开展,市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扬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制度》,现印发给你们,各分中心、管理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根据要求认真贯彻落实。
二〇一〇年七月十日
主题词: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工作制度通知
扬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公室2010年7月10日印发
扬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扬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规范、高效,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市政府关于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的相关规定,结合我中心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合于全系统行政权力事项的办理工作。本制度所指的行政权力包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行政处罚行政权力。
市中心各相关处室、各分中心、管理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本中心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范围与市政府审定的住房公积金行政权力职权目录相一致。且按审定的对外、对内流程程序,全部在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中运行。
第四条按照“全流程、全业务、全覆盖”的要求,中心及时对网上运行的行政权力办理情况进行检查监控,高效处理相关问题。
第五条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情况纳入对全系统的作风效能建设考核。
第二章工作职责
第六条中心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领导小组负责本事项的领导、组织、协调工作。
第七条中心办公室具体做好电子监察督查工作。
第八条中心办公室具体负责法制审核、执法监督工作,主要包括:
(一)中心网上运行行政权力的梳理审核、上报工作;
(二)办理中心网上运行行政权力事项、权力状态、流程、自由裁量等的变更、调整工作;
(三)做好中心网上运行行政权力库建设维护工作。
第九条中心信息处具体负责系统硬件建设。主要包括:
(一)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升级工作;
(二)系统应用知识的培训、辅导;
(三)及时解决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十条各相关职能部门具体负责职责范围内执法数据的录入、数据传输等网上运行工作。
第十一条各相关职能部门应根据工作职责、权力事项流程及时限要求,及时办理有关行政权力事项,做好行政权力事项的统计上报工作,并根据相关规定落实保密责任制。
第三章行政权力事项变更
第十二条因行政权力事项办理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废止,或行政权力事项办理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需要变更行政权力事项(包括增加或取消)、权力状态(启用、挂起、废止、解挂)、权力事项流程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的,各职能部门应向市中心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由市中心办公室报中心领导批准后,报送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审定。
第十三条办理行政权力事项的工作人员及岗位变更和错误数据删除、系统程序修改等,由市中心按照下列程序变更、修改:
(一)相关审批领导因工作调整需要变更的,按照市或中心相关文件变更;
(二)相关职能部门需变更工作人员及岗位的,应书面说明变更原因,并提交人员变更名单,报市中心办公室审核,经中心分管领导批准后,由市中心信息处进行变更;
(三)相关职能部门需进行错误数据删除或提出系统程序修改的,应书面说明删除原因或书面提出修改意见,由综合法规处审核,经中心分管领导批准后,由市中心信息处进行变更。
第四章网络安全与系统设备管理
第十四条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实行人机联动负责制,工作人员对本人所使用的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等设备
负责,严守保密承诺和相关规定。若设备发生故障,相关人员应在4小时内向本单位信息管理机构保修,因保修不及时而影响行政权力网上正常运行的,由当事人负责。
第十五条市中心信息中心应及时排除故障,并做好设备维修情况记录。
第十六条网络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维护,各相关职能处室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权限和规定操作,不得越权操作或窃取他人密码登陆,眼睛擅自更改本级IP地址等配置和软件。
第十七条严禁安装非工作所需的软件,严禁使用来历不明的关盘、软盘、移动硬盘灯移动存储设备。
第十八条市中心信息处要定期指导各职能处室,做好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计算机系统的病毒查杀等安全检查,防止各类病毒的传播与破坏。
第五章责任追究
第十九条中心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在应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中心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领导小组进行考核记录,并与年度考核挂钩。
(一)权力事项应在网上运行,而未在网上运行的;
(二)未按有关规定和流程时限要求及时在网上办理有关行政权力事项,被市法制办、监察局等部门催办、扣分的;
(三)擅自向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账号、密码,影响工作或造成系统被非法入侵、信息被非法接收或丢失的;
(四)违反本制度规定,不及时变更行政权力信息的;
(五)违反本制度规定,造成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被破坏的;
(六)违反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制度由中心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领导小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