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江都区

2024-11-12

扬州市江都区(共10篇)

扬州市江都区 篇1

一、江都区阳光政府建设的基本情况

党的十七大提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体现了我党对权力运行规律的新认识, 反映了我党在权力运行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坚强决心,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提出, 对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权力阳光运行的终极目标是建设阳光政府, 其实质是通过深化政务公开, 包括决策过程、办事程序、政务活动、收费及处理结果公开等, 制约公权行使的程序和边界, 通过信息技术, 将权力限制在规范的、可跟踪的网络平台上, 授予公众相应的权限, 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实现政府行政权力透明、规范、廉洁、高效运行。本着这一精神, 我区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就以政务公开为核心, 开始进行阳光行政运行机制的探索, 至今大致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

(1) 阳光政府建设的雏形阶段 (1987—1996) 以“公开办事程序、公开申报条件, 加强社会监督”为核心内容的“两公开、一监督”活动在全区次第展开。

(2) 阳光政建设府的发展阶段 (1997—2000) 1997年在全区全面推行以“村务公开、企务公开、事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三公开”活动。

(3) 阳光政府建设的完善阶段 (2001—2004) 从2001年起, 我区大规模地实行政务公开活动, 并对这一工作逐步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网络化、科学化管理。2002年1月我区行政服务中心宣告成立, 这一中心为苏中首批, 扬州第一。中心集中办理全区32个部门、583项审批服务事项, 成为打造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载体和招商亲商安商的“城市名片”。2002年9月我区行政服务中心主任成为江苏省县级行政服务中心主任理事会首任理事长。随后, 中央和省市领导多次到我区考察政务公开工作, 并给予了充分肯定。2004年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的《政务公开工作简报》以专刊形式, 推广我区巩固深化政务公开的经验做法。

(4) 阳光政府建设的规范阶段 (2005至今) 从2005年起, 我区开始酝酿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 其中又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在扬州市《关于在市行政许可职能部门实施“两集中、两到位”工作的意见》指导下, 我区紧密结合江都实际, 形成了“两集中、两到位”工作方案, 即各机关行政许可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且集中到位, 行政审批职能向区行政服务中心集中且授权到位。并于2006年正式出台《关于在市行政许可职能部门实施“两集中、两到位”工作的意见》, 全区分两批实施。2007年, 我区被国家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为全国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第二阶段, 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我区从2008年开始, 着力构建阳光行政运行机制, 以行政服务中心为平台, 以电子政务为载体, 积极推动行政权力规范、透明、廉洁和高效运行, 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 将原来的“两集中、两到位”拓展到“三集中、三到位”, 即在上述“两集中、两到位”的基础上增加行政审批项目向电子监察系统集中且网上运行到位。至此, 我区阳光政府建设构架实现全覆盖, 整个阳光政府建设体系实现高位、高效运行。由于我区的阳光政府建设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因此, 2011年10月我区又被确定为全省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试点单位, 全省仅两家。

二、江都区阳光政府建设的成效

(1) 整合行政资源, 实行阳光行政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 我区积极整合行政资源, 努力构筑“一门通”服务平台。所谓“一门通”, 是指本级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集中办公、统一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申请办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 “进一个门即可把事办结”, 真正实现提高政府效能。

1.实行公开联动。

将与企业和群众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办事规定, 特别是“六公开”服务 (服务项目、政策依据、办事程序、申报材料、办理时限、收费标准) 和“六制”要求 (直接办理制、承诺办理制、联合办理制、协助办理制、联系办理制、扎口收费制) , 通过区行政服务中心、镇便民服务中心、村便民服务室三级载体联动公开, 既便捷群众办事, 又方便群众监督, 保证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实现了政务公开与便民服务的有机结合, 相互促进。

2.实行服务联动。

在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基础上, 区行政服务中心全面推行项目办理“一卡通行、一窗对外、一站办理、一票收费”。为优化服务机制, 区行政服务中心在采取“一门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次性收费”方式的基础上, 在全省率先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探索, 即:实施部分工商登记项目“告知承诺制”, 变审批前置为后置, 方便企业;打破部门界限, 实现房产证、土地证、契税征收“同台联办”;实现工商营业执照、国税和地税税务登记、质监代码证“一照三证”联办;去除相关信息的重复填写, 将十几张表格整合为“一表制”。一系列措施提高了行政服务中心办事效率, 项目办理平均承诺时间由原来的7天缩短为3天, 特殊事项只需1天。过去设立企业要填13张表, 现在只要一张表, 过去填表要花费几个小时, 现在只需十分钟, 极大地方便了企业。我区梳理了130个服务项目进入便民服务中心服务, 并且统一印制了便民服务中心办事须知。中心坚持“一事一地、充分授权”的运行原则, 项目进入中心后, 原单位不再受理, 避免了两头办件。各中心坚持对人员的合理分工, 尽可能地提高效率, 使窗口工作力求做到更好。目前我区已基本构建起政策咨询中心、项目代理中心、会计服务中心、职业介绍中心、党团服务中心、效能监督中心“六个中心合一”的模式, 从而进一步增强大厅的功能建设。同时各镇还聘请全程代理员, 村聘请协办员, 为群众在市与镇、镇与村之间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免费、全天候、全身心”服务, 让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市”。

3.实行“三务”联动。

制定下发《江都区农村基层党务、政务、村 (居) 务一体化公开实施意见》, 整合基层党务、政务、村务公开资源, 实现领导机制、工作机制、考核机制、公开内容、公开形式“五统一”。建立统一的“三务”公开领导小组, 办公室设在镇党政办, 督查室设在镇纪委。合并村级党务、村务公开目录, 增加领导干部财产状况、党员干部民主测评情况、违纪违法党员处理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在公开载体上, 合并原有党务、政务、村务公开网, 新建江都区农村基层三务公开网。每年各镇按照公开信息目录要求, 上传党务信息、政务信息、村务信息近万条。

(2) 实行政务公开, 热心服务群众

1.规范公开内容和程序

我区分别成立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 形成了“党委领导, 政府主抓, 人大监督, 纪检监察督促检查, 职能部门具体实施”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下发《全面推进市级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深化全区镇级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和《完善村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等六个规范性文件, 明确公开的范围、内容、形式、程序和时限等具体要求。针对过去公开栏目设置不一、内容杂乱、难以查询等问题, 根据上级规定和群众需求, 科学设置公开目录, 统一规定公开内容和程序, 实现了程序规范, 内容全面、客观真实、通俗易懂。

在此基础上, 对涉及各个部门的审批项目, 会同行政服务中心统一梳理了并联审批流程, 并开辟专栏对外公开, 更好的方便群众办事。当前, 我区着重抓好政务公开中的五大环节:一是政府文件公开。行政机关所制定的一般性政策法规, 都公开在报刊或政府门户网站上, 由公众依照程序查阅和复制。二是政务活动公开。政府各部门的各项重大业务活动、建筑工程、重大财政开支以及其他政府的重大事项均采取适当的形式, 接受群众监督, 从源头上防止违法乱纪行为发生。样本单位均能从用权、理财、管物、用人、监督等方面, 增强制度的刚性约束, 规范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比如地税局在人事管理方面中层干部采用竞聘上岗的形式, 笔试、面试采取“外包”的方式, 杜绝暗箱操作, 做到阳光用人, 公开选拔。出台了《行政问责办法》来监督人事, 其中合议庭制度可以说是创新之举, 杜绝了腐败。城管局对每天的日常开支均在次日的晨会上进行通报公示, 相对来说走在全区前列。各村也以村务公开为平台, 进一步规范公开的内容和形式。设立村务公开栏, 对村级财务、计划生育、民政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工作全面公开, 还群众一个明白。实行村帐镇代管制, 由镇财政所对各村财务进行统一管理、集中核算, 并由村财务监督小组监督评议。三是办事程序公开。政府各部门均在本单位最显眼的地方或是门户网站上将办事程序公开, 中心集初审、收费、代办、咨询、管理、投诉、监督功能于一体。中心设立了信访接待、党政服务、城建房产、计生民政等53个窗口, 实行“六公开”服务, 即公开服务项目、政策依据、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服务时限和收费标准。方便群众办事及监督, 与百姓“面对面”直接办事, 使群众感到平等、亲切、公正、透明。服务大厅实行工作机构、管理办法、言行举止、办事流程及依据上墙, 同时, 建立了政府政务服务网站, 让群众多渠道了解政府工作动态和政务状况, 增加了政务服务透明度。最近, 区行政服务中心公安窗口在《江都快报》刊登临时身份证新的办理流程, 将我区居民办理临时身份证需要经过三个程序, 即向户籍所在地派出所提出办证申请, 领取《临时居民身份证申领登记表》;持《临时居民身份证申领登记表》到区行政服务中心公安43号窗口缴纳办证工本费, 领取收据;第二个工作日下午, 凭收据到公安窗口领取临时身份证等三个程序合并为两个程序, 即居民可在派出所申请办理临时身份证的同时, 直接缴纳办证工本费;第二个工作日下午, 凭收据到公安窗口领取临时身份证。这样, 群众可以少跑一次公安窗口。据悉, 这在全省尚属首创。创新不止于此, 公安还推出了证件快递服务。居民如不方便到窗口领取证件, 可在办公室申请邮寄。四是收费公开。我区实行一个“窗口”收费, 收费项目、标准都经过审批, 通过门户网址和行政服务大厅的收费指南向社会公开, 使群众清清楚楚交费, 明明白白办事。五是处理结果公开。凡是决策、办事、处理问题等, 其结果基本实现公开, 给群众一个交代。

2.创新公开形式和载体

在沿用政府公报、政务公开栏、电子触摸屏、办事明白卡等形式的基础上, 建立完善政府新闻发布、文件查阅、群众旁听或听证等有关会议制度。对涉及群众生活的某些重大事项, 如水价、出租车营运价的调整, 都召开价格听证会, 邀请方方面面的代表参加。再如一些可能扰民的服务业场所项目兴建, 也会召开有当地居民参加的听证会。如2009年10月18日, 由我区环保局专题召开扬州艺海商务会所管理有限公司洗浴服务项目环保审批 (听证) 座谈会, 对项目基本情况及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进行现场听证。同时办好“中国·江都政务公开网”, 开通“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网”、“村务公开网”、“党务公开网”、“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网”子网站, 充分发挥网络公开“事项全覆盖、痕迹全保留、查询全天候”的优势。全面推进网上公开, 所有可对外公开的信息, 一律实行网上公开, 更好的方便群众查询和监督。

(3) 加大改革力度, 优化办事流程

1.清理界定职权

我区监察局牵头各部门对本部门行政权力进行清理, 形成权力“清单”报市内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组织法制、人事、物价、财政、行政服务中心等部门集中一个多月时间对全区3867项行政权力, 对照相关法律法规逐项进行审定, 特别是对存在职能交叉的36项行政权力, 逐一研究制定职能分解方案, 并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定, 以文件形式进行明确, 有效杜绝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

2.优化工作流程

市政府督促各部门将所有行政权力逐项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按照规范、安全、高效的原则, 组织人员对各部门绘制的流程图进行审核把关, 进一步缩短承诺期限, 对冗余环节进行删减, 去除不必要的申报材料。通过清理审核, 共去除不必要的申报材料144个, 删减冗繁流程76个, 平均承诺期限由12天缩短为7天。

3.加强风险防范

区纪委、监察局督促各部门采取“自己找、领导提、群众帮、组织审”的办法认真查找部门权力运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并确定为权力运行风险点, 全区3876项行政权力共查找风险点4128条。在此基础上, 督促各部门加强对权力风险点的分析、预警, 针对每一个权力风险点制订切实可行的风险防控措施, 全区共制定风险防控措施4679条, 有效降低权力运行风险。

4.规范自由裁量

2007年和2008年我区分别制定出台《关于建立罚款自由裁量阶梯制度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规范自由裁量权工作的通知》等文件, 将罚款自由裁量划分为特别轻微违法、轻微违法、一般违法、严重违法、特别严重违法5个阶次, 督促28家重点执法部门细化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违法后果、主观过错等因素, 全面固化违法行为的处罚基准, 促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由“大跨步”变成了“小碎步”, 由“小碎步”又转向“零裁量”, 使规范自由裁量权工作由“一条线”提升到“一个面”。该做法已获扬州区纪委主要领导的肯定。

(4) 强化督查力度, 落实长效机制

1.建立三级督查机制和双重督查网络

我区建立了区纪委督查区职能部门、区职能部门督查镇职能部门、镇职能部门督查村的三级督查机制和区纪委督查镇纪委、镇纪委督查镇职能部门和村的双重督查网络。根据年度公开主题, 确定考核督查重点, 修订《政务公开工作考核标准》。坚持网上考核为主, 安排专人每季上网考核一次, 凡对外公开的内容一律以网上考核的情况为准, 未在网上按规范要求公开的内容一律不记分。改定期考核为不定期督查, 针对信访举报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 每季组织一次随机抽查和暗访, 结果以督查通报形式进行公开, 有效杜绝不公开、假公开与晚公开现象。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对因政务公开不到位引起不良后果的, 进行责任追究。

2.强化督查力度

区纪委坚持走督查促规范、规范促公开、公开求实效的路子, 以督促检查为主抓手, 不断加大考核与奖惩力度, 有效杜绝不公开、假公开与晚公开现象。每年初, 制订考核办法, 细化、量化考核内容, 明确具体奖惩措施。每季度对镇纪委督查情况进行二次督查, 并结合信访举报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进行跟踪暗访, 督查情况全区通报。

3.创新督查方式

区政府、区监察局积极推进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将电子监察系统建设作为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中心工作紧抓不放。一是广泛调研。在认真学习有关文件, 准确把握上级要求的基础上, 通过外出考察学习, 组织专家进行调研论证等, 最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方案。二是全面构建。2008年9月起, 我区电子监察系统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该系统囊括全区28个重点部门, 一起动员、同步实施、整体推进。该平台包含行政许可办理系统、行政处罚办理系统、审批监察系统、处罚监察系统、效能监察系统、绩效评估系统和统计分析系统等, 初步实现了范围全覆盖、功能全实现、标准全固化、风险全可控、异常全提示、绩效全自动、痕迹全保留。目前, 全区28家重点部门行政许可项目已全面纳入电子监察系统中运行, 初步实现网上运行、网上监控、工作绩效网上自动参评等。三是不断完善。强化监控、透明运行有效遏制了腐败, 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运行效率的提高。防治腐败不能以牺牲效率为前提而不计成本。为此, 区政府针对电子监察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持续不断地逐一进行完善, 先后完善了批量登录、一表通用等多项功能, 解决了系统稳定、系统衔接等诸多矛盾。系统的改善促进了营运效能的提高, 进一步增强了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推进力。下一步, 我区纪委、监察局、将督促各部门逐步将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强制等行政权力纳入电子监察系统中运行, 有效实现行政权力运行网上监控全覆盖。同时, 将电子监察系统向镇、村延伸, 建立健全三级联动的网上监控系统。

三、阳光政府建设的几点建议

(1) 阳光政府建设要真正做到以公众为中心

阳光政府建设一定要“以公众为中心”, 衡量实施效果的重要依据就是公众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以公众为中心, 除了要满足公众对公务信息的诉求之外, 还应该拓展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首先应通过大众媒体扩大宣传, 让更多的公众对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更全面的了解。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即使政府机关工作人员, 对阳光政府建设相关政策的了解也只占到被调查人数的46.5%, 也就是说有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对这一政策也仅仅停留在一般性听说这一层面。其次应扩大政府信息公开渠道, 让各层次的百姓都能方便、快捷地了解和获取政府信息。最后, 还要加强政府与公众的互动, 加强公众监督。

(2) 应严格执行政务公开制度, 并加大对其监督

我们认为, 政府公开的信息应包括重大经济社会规划、民生保障、公共安全、公务员招录、干部选拔、政府规范性文件等, 应迎合公众的需求, 涵盖群众关心的各个方面事项。我们认为, 应加大对“阳光政府”建设相关制度实施的监督检查工作, 建立健全举报、投诉、监督机制, 要不断完善监督网络, 公布投诉电话, 不定期对政府各部门、各镇对“阳光政府”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通过行政问责制, 对各部门、各镇不执行或落实不力的进行问责, 对相关责任人严格追究责任。

扬州市江都区 篇2

预防和控治方案

根据《江苏省2012年急性血吸虫病预防和控制方案》和《扬州市2012年急性血吸虫病预防和控制方案》,结合我滨江新城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

由于与我江都区相邻的宁、镇、泰等地区钉螺和阳性钉螺面积均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且境内的螺情也在不断加重。因此,我滨江新城地处沿江,急性血吸虫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形势不容乐观。各村、社区及相关单位务必尽早做好充分准备,采取有效措施,力争不发生急性血吸虫病人,确保不发生急性血吸虫病(以下称急感)暴发流行,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为滨江新城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措施

1、成立急感防治领导小组。对滨江新城管委会负责人、各村村干部以及相关医务人员进行急感防治知识培训,以进一步加强急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2以学习宣传《血吸虫病防治条例》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急感防治知识宣传,努力提高疫区群众自我防病意识;

3、在有螺区域设置警示牌、黑板报、告村民书,流行村张挂大幅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让船厂、运输、渔船民等水上作业重点人群了解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再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加强宣传。提高辖区内居民自我防范意识;

4、江滩有专人巡查,劝阻人畜进入,确保无放牧现象。重要地段有专人站岗放哨,对上滩人员进行登记,积极做好防护药品的准备,对不可避免接触疫水人员提供防护油膏,并及时进行查病和预防服药;

5、及时把江滩上捕获的钉螺送区血防办解剖,准备好灭螺机械和药物,一旦发现阳性钉螺,要有随时、反复灭杀的处置能力;

6、在渔船民集散地新建5-6座公共厕所。促进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的实施,切实做好渔、船民等水上流动人群粪便无害化处理工作,滨江新城管委会负责解决渔船民集散地无害化公厕供水、供电,并确定专人对辖区内渔船民集散地无害化公厕的日常管理,定期打扫卫生、定期清理储粪池粪便。

7、开展沿江企业调查,登记企业概括,并对沿江企业职工进行血吸虫病防治知识进行宣传,告知血吸虫病的危害性,对有意向的企业职工进行血防查病。

8、积极配合区血防办工作人员进行消灭血吸虫病试验鼠考核,专人现场看护,按时接送试验鼠。

9、对重点人群和流动人群开展血吸虫查病工作,提前通知各村民委员会,告知辖区内居民可集中免费进行血吸虫病检查。查出病人及时上报并立即进行正规治疗。另按时督导相关医疗单位在“三热”病人中开展血吸虫病查病工作。并做到记录完整、项目齐全、及时上报;、一旦发现“急感”病人,除及时组织开展救治外,各村(社区)必须在确诊后24小时内以电话形式上报市血地办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认真进行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如果发现严重疫情或暴发疫情(疫情分类参照《江苏省血吸虫病重大疫情应急处理预案》),则立即按照《江都市急性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预案》,对预警等阳性点采取切实措施,迅速扑灭疫情。

三、组织和管理

(一)加强领导

1、滨江新城管委会制定急性血吸虫病控制实施方案和应急处理预案,建立急性血吸虫病控制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

2、做好灭螺和急感治疗药物、健康教育材料等必要的物质储备和经费保证。

(二)严格疫情报告。

要切实加强对疫情报告的管理,要明确专人负责,严格按要求上报疫情,对疫情报告中的迟报、漏报、瞒报行为,要追究相应责任人的责任。

(三)加强督促检查

各村、社区、相关医疗单位要加强急性血吸虫病防控工作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就地解决,并将新城急性血吸虫病感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将对各村、社区、医疗单位进行不定期的督查,对工作落实不力而造成突发疫情的地方将通报批评,并追究责任。

滨江新城管理委员会

扬州市江都区 篇3

为了解我镇2007年—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死亡率变化趋势,确定今后儿童保健工作重点和优先解决的问题,对我镇2007—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来自2007-2011年上报的儿童死亡报告卡及死亡个案调查。每年进行2次出生死亡漏报调查,资料具有真实性、可靠性。

1.2 方法

按《江苏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进行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死亡调查表我院统一按要求填写

2 结果

2.1 2007—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 。

邵伯镇2007-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比较

2.2 婴儿死亡原因分析

婴儿死亡原因为:先天性心脏病2例,早产和低出生体重1例,意外窒息1例,病毒性心肌炎1例,婴儿死亡中以先天畸形为主要原因。0—4岁儿童死亡原因:车祸1例,肿瘤1例,原因不明1例。

2.3 儿童死前保健服务

5岁以下儿童在医院出生8例;死于家中4例,途中死亡3例,死于医院1例。死前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治疗的占50%,在乡级卫生院治疗的占37.5%,未就医的占12.5%。

3 婴儿死亡率是国际社会公认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居民健康和卫生保健事业的重要标志从本资料来看,在5岁以下儿童死亡构成中,婴儿死亡占62.5%,说明年龄越小,抵抗力越弱,死亡率越高。调查表明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是降低婴儿死亡。因此在儿童保健中,要把婴儿保健作为重点,认真搞好高危孕产妇筛查及管理,降低高危儿的出生及死亡。

统计资料表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意外死亡、出生窒息、先天异常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基层儿童系统管理,进行ARI的预防及监测、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提高高危孕产妇及高危儿的管理率,认真做好围产期保健,识别处理好围产儿异常的诊治、筛查和及时转诊工作,提高产、儿科技术质量是降低婴儿死亡的基本环节。开展群众性的安全教育和强化社会管理,做好家长的安全教育,避免意外死亡的发生。

(接1858页)

经省级专家组诊断的17例AFP病例当中有5例为病毒性脑炎[8]。各地可根据乙脑等病毒性脑炎发病率,将病毒性脑炎列为监测病种。

2.7 加大对临床医生培训力度

提高临床医生对AFP病例的识别诊断能力,增强责任感,这是减少AFP病例漏报的关键,尤其要将就诊率高的县级医疗机构的临床医生作为培训的重点。另外防疫机构加强主动监测是一个再宣传、再培训、再强化临床医生报病意识的良好机会.培训对象除了儿科医生外,还应加强对内科、传染病科、神经科等相关科室的培训,以全面提高医务人员AFP病例报告意识,进一步提高AFP病例报告的敏感性、特异性。

加强对村、镇临床医生的培训,以能及时发现和诊断、报告AFP病例,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及时性,促进工作全面均衡发展。

2.8 加强对基层卫生防疫部门专业人员的督导

指导基层基层卫生防疫部门专业人员掌握主动监测与主动搜索的正确方法,提高主动监测与主动搜索工作质量,使主动监测与主动搜索工作落到实处。

2.9 卫生防疫部门应加强主动监测与主动搜索

卫生防疫部门应加强自身工作的主动性,要充分认识到主动监测是及时发现AFP漏报病并进行补救的一项措施。定期及时到医院AFP病例主动搜索可以减少漏报,对提高主动监测质量有重要意义。

2.10 进一步提高家长保健健报病意识

麻痹后及时就诊率、群众保健报病意识较低,应应进一步提高家长报健报病意识。麻痹发生后,及時就诊、报病是及时发现AFP病例关键的第一步。另外,在保护隐私情况下,以AFP病例作为宣传疫苗接种知识,可能起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200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J]. 2006,12

[1] 内蒙古自治区200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币管理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J] 2009,12

[1] 何绍青,江丽.昆明市2004年-200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结果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0,24(6):535-537.

[1] 黄丽萍.2001-2006年X江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08,14(6):563-564.

[5] 李延学,马运葵,祁昆,等.玉溪市2003-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7,7(4):595-596.

[6] 马玉珍.南阳市宛城区1993-200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8,24(20):2169-2170.

[7] 梁飞琼,何炳欣,梁超斌,等.佛山市禅城区2004-2009年AFP监测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0):1214-1215.

[8] 蒋新权.1997-2006年广西永福县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24(8):597-599.

扬州市江都区 篇4

1 园林植物冻害及冻害症状

1.1 冻害

冻害指温度降至0℃以下, 植物组织内部结冰所引起的伤害。植物组织结冰后, 细胞进一步失水, 细胞液浓缩, 原生质沉淀, 压力增加, 细胞壁破裂, 出现植物组织溃疡、干化、冻裂等症状。冻害严重时, 植物整株死亡。

1.2 冻拔

冻拔又叫冻举, 指温度降至0℃以下, 土壤结冰与根系连为一体, 由于水在结冰时体积变大, 使根系与土壤同时被抬高, 冰冻融化后, 土壤在重力作用下下沉, 与根系分离, 经数次冻融, 根系露出土外, 看似被拔出。冻拔主要影响植物扎根, 倒伏而死亡。

1.3 易受冻害的植物品种

遭受冻害的植物多为外引的植物。如:木芙蓉、苏铁、加那利海枣、夹竹桃、幼龄香樟、杜英、决明 (疏木科) 、幼龄喜树和慈孝竹等。易冻拔的植物主要是秋冬定植的绿化模纹苗木和苗圃定植的幼苗 (详见表1) 。

2 园林植物冻害的因子

2.1 低温

低温是造成江都区园林植物冻害的主要因子。江都区地处北亚热带边缘, 每年冬季都易遭受北方强冷空气袭击, -7~-10℃的严寒天气, 能连续几天甚至十几天, 长时间的严寒, 造成不耐寒、组织不充实、贪青的植物植株结冰而遭受冻害。

2.2 引进的新树种耐寒能力差

在城市化发展、生物多样性的建设中, 引进了不少外地树种。如杜英、加那利海枣、木芙蓉等。不同的树种以及同一树种的不同品种的抗冻能力是不一样的。不同地域的树种其抗冻能力也是不同的, 引种栽培时未经过严格的科学引种驯化, 直接引种于绿地或道路绿化, 产生了引进树种对栽培地的立地条件不够适应, 耐寒能力差的树种便发生了冬季冻害。

2.3 栽培季节不恰当

苗木栽培季节的适当与否, 也是植物冬季冻害的因子之一。如秋、冬定植的绿化模纹, 用苗的规格较小, 定植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管理, 看似已经成活, 但其根部与土壤的结合程度不够牢固, 冬季冰冻后, 易被冻拔, 造成灾害。秋季定植的幼龄香樟树, 定植后时间不长就遭遇了严寒, 此时香樟幼树尚未恢复正常生长, 幼嫩的枝条生长不充实, 抗性弱, 极易遭受冻害。

2.4 管理措施不到位

园林植物正常管理措施不到位, 也是引发冬季冻害的因子。养护管理中, 秋季施氮肥超量, 造成树苗贪长, 休眠期推迟, 植物体含水量大, 组织幼嫩, 抗冻性能差, 低温来袭, 造成冻害。

2.5 树木茎干木质化程度低

植物茎干未完全木质化抗冻性能也差, 这种现象往往表现在从南方引进的常绿树种如夹竹桃、杜英、落叶树种决明等。季节已经入冬, 这些树种的生长尚未停止, 还未做好越冬的准备, 低温来临时, 难以抵御。

3 园林树木冻害防治的技术措施

3.1 科学合理的种植设计

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就是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 尽可能规划种植当地的乡土树种和耐寒性能较强的树种。乡土树种适应当地立地条件, 抗寒能力强, 不易遭受冻害;引进外地优良树种, 一定要经过科学的引种驯化, 选择适合立地条件的树种进行栽培, 繁荣本地的树种资源。

3.2 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抗寒栽培, 提高树木抗性

加强园林树木的管理水平, 春、夏季加强肥水管理, 合理施肥, 适时浇水抗旱、排涝, 提高植物长势;加速树木营养物质积累, 早秋摘心, 同时增施适量的磷、钾肥, 使植物适时结束生长;枝干充实, 提高木质化程度, 有效抵抗低温的侵袭, 避免或减轻植物冻害的程度。

3.3 适时做好植物的防寒工作

低温到来之前, 应预先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防冻工作。

3.3.1 包裹防冻

低温严寒来临之前, 及时对不耐寒植物进行包裹, 如对加拿利海枣、苏铁、慈孝竹、夹竹桃等进行全株包裹, 内层包草帘, 外层包塑料膜;对不抗寒的乔木树种和当年新定植树木进行树干部分包裹, 如幼龄香樟、杜英、冬青、广玉兰和其他树种的当年新定植株 (方法同前) , 在次年3月中旬前进行解除。

3.3.2 壅土、覆土

树木越冬之前, 进行根部壅土, 也可起到防冻的效果。对一些萌发能力强, 可平茬的园林植物, 在冬前可进行平茬, 对根部覆土, 覆土厚度一般为10cm, 次年3月上旬将覆土移开, 让根部萌发, 形成新的冠丛。这类植物主要有木芙蓉、芭蕉等。

3.3.3 树干涂白

冬季树干涂白, 可起到一定的防冻作用, 在涂白剂内再添加一些石硫合剂、盐等物质, 还可杀灭越冬幼虫、虫卵和病原菌, 起到防治病虫作用。

3.3.4 人工小气候的利用

在植物定植时, 充分考虑人工小气候的运用, 如庭院、向阳缓坡、北侧有风障的朝阳地等, 可安排定植稍耐寒的树种, 如夹竹桃、决明等。

3.4 加强植物冻害后的养护技术

3.4.1 合理修剪

植物遭受冻害后要进行合理修剪, 剪除被冻害枝干, 较大枝干修剪后, 涂以愈伤涂膜剂, 防伤口病原菌侵染。修剪后, 用赤霉素处理未受冻害的上端枝干, 促其潜伏芽萌发, 形成新的树冠。

3.4.2 加强肥水管理

受冻植物修剪后, 适量增施速效肥, 保持土壤较好的墒情, 促其旺盛生长, 快速形成新的冠形。

3.4.3 加强病虫防治工作

园林植物遭受冻害后, 体质减弱, 易遭病虫侵染。修剪后喷洒1次杀菌剂, 铲除病原菌, 认真观察虫情, 有虫必治, 保障受冻害后的植物迅速生长成荫。

摘要:低温易造成园林植物冻害、冻拔。适地适树, 栽培乡土树种, 适时定植, 加强生长季节的水肥管理, 均可提高植物的抗寒能力, 减少冻害、冻拔等灾害的发生。对遭受冻害植物进行合理修剪, 加强肥水管理, 适量施肥, 可迅速恢复生长。

关键词:冻害,防治,适地适树,扬州市江都区

参考文献

[1]龙雅宜.园林植物栽培手册[M].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5) .

[2]祝遵凌, 王瑞辉.园林植物栽培养护.2005 (8) .

[3]绿化施工编写组.绿化施工养护.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 1983.

[4]潘瑞炽.植物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 (4) .

扬州市江都区 篇5

一、选择题

1.2013年3月20日(农历二月初九),是华夏轩辕黄帝的诞辰纪念日,河南省灵宝市隆重举行了“癸巳年轩辕黄帝诞辰祭祖大典纪念活动”,参加祭祖大典纪念活动的民众多达五万多人,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A.黄帝教人农耕,是农业生产创始人 B.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C.黄帝统一文字,推行全国 D.黄帝建立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是基础题,考查的是华夏之祖:炎帝、黄帝、秦始皇和大禹等相关的史实。炎帝时期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陶器,开辟集市,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禹领导人民治水13年,三国家门而不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统一,统一文字在全国推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黄帝建造宫殿,制作衣服,还叫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被尊称为“人文之祖”。故符合题意是禹,选择B。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A.提出“仁”的学说 B.提出“因材施教” C.创办私学

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教育发展的相关史实。孔子是我国春秋晚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他建立了以“仁”为核心、以“复礼”为目的的思想体系,作为整个儒家的理论基础。在政治方面,他宣传“为政以德”和“礼治”,以“德”来治理人民,以“礼”来治理国家。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体系。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孔子体现了其人道思想结构的创新与均衡,故选择答案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生产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3.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歌反映的社会现象最早出现的时期是()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科举制的相关史实。此题考察的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题干中“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大致意思是辛苦读书十年(虚数)无人知道,直到科举考试榜上有名才被天下人知。鼓励读书人,认真读书参加科举考试出名,当官。科举考试制度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故答案选择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4.“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已经转到了()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淮河流域 D.珠江流域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察的就是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苏湖熟,天下足”意思是“苏州,湖州的粮食熟了,就可以满足整个天下人们对粮食的需要”。说明苏湖成为当时我国重要的粮仓,粮食种植推广到长江流域。说明南方成为了整个国家粮食的支撑,就表明南方长江流域成为了我国的经济重心。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5.在宗法观念盛行的社会,姓氏是有贵贱之分的,《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序是“赵钱孙李……”,将“赵”姓排在第一,由此可推断《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A.西周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宋朝的建立者的相关史实。在题干“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由此看出姓氏与权位有着密切的关系。“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却排在《百家姓》的第一位,显示了“赵”姓的高贵,权位很高排在统治者的第一位。只有宋朝,北宋政权是赵匡胤建立的,因此“赵”姓排序第一。故答案选择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6.“繁荣与开放”是唐朝社会的特征。以下史实能够说明唐朝“开放”的是()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日本 ③玄奘西游天竺 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唐朝的对外关系相关史实。此题可以用排除法。①“丝绸之路”是西汉武帝开辟的沟通中西贸易的主要商道;②唐朝时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中日的交流;③唐朝时玄奘西游天竺学习佛法。④“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时期的。故此题符合题意的是②③,选择答案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7.清朝政府为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其主要措施包括()①设立伊犁将军 ②设立驻藏大臣 ③册封**、**制度 ④平定回部贵族叛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清政府为巩固统治加强对西藏管辖的相关史实。清政府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必须借助西藏喇嘛教的影响而不是改变西藏宗教习俗,为此采取的措施是确立了册封“**”“**”的制度。在此基础上,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管辖西藏地区。故此题选择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8.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诗句“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下列哪一事件相关?()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抗日战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史实。考察的是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看题干中的关键词:“去年今日割台湾”,意思是去年的今天台湾被外国割占。联系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被日本割占。所以此题选择C。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

9.标语、口号折射出时代的特征,浓缩着历史的意蕴。与“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五四运动 B.南昌起义 C.百团大战 D.解放南京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首先学生必须知道五四运动的性质: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其次根据性质找口号。“外争主权”体现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精神,“内除国贼”体现了中国人民反封建统治。故符合性质的口号是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0.1945年8月,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山城为之沸腾。重庆各界纷纷在《新华日报》上表达他们喜悦的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A.“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B.“要和平,争民主”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重庆谈判背景的相关史实。1945年8月,八年抗日战争刚刚胜利,人民渴望和平。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准备发动内战,又不想违背民意,所以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如果毛泽东不去就可以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为了争取真和平,戳穿蒋介石的阴谋,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使人们看到和平的希望,所以符合此题的答案是B。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内战烽火。

11.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下列史实不能说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的是()A.黄埔军校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学生注意的是否定式的选择题,不能证明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观点的史实,就是国共两党没有合作,也就没有了双方互利的现象了。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是战,所以不能体现“合则两利”。故答案选择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内战烽火。

12.下图是一则新闻报道中采用的照片,该照片拍摄于1971年的一个重要国际会议上。与这则新闻报道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APEC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中国重返联合国的相关史实。此题中有明确的关键词“1971年”、“重要的国际会议上”,联系右图中国代表的开怀大笑很高兴。我们大致得出:1971年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上中国取得重大成就。联系课本所学,符合题意答案B。其他选项时间上都不符合。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外交事业的发展。

13.2006年,时任我们广西区党委书记的刘奇葆,在“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提出了广西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的“M”型战略,即形成一个类似“M”型的、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一轴两翼大格局。可你知道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A.内地—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的相关史实。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它们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建设。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了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在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开放格局。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14.邓小平在1984年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必须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上述观点表明()A.“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B.反对美国插手干涉中国内政 C.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D.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一国两制的相关史实。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但“必须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就是必须坚持“一国”这个前提,故此题选择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香港和澳门的回归。15.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的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这位记者描写的战役是()A.凡尔登战役 B.中途岛海战 C.日德兰海战 D.斯大林格勒战役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凡尔登战役的相关史实。题干中有明确的提示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次题干中“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的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这些文字,可见此次战役很残酷。联系课本所学,一战中非常残酷的战役就是:凡尔登战役,因为伤亡惨重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故答案选择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

16.“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下列思想解放运动中,为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锐利思想武器的是()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百家争鸣 D.自由主义运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启蒙思想的有关史实。从题干中可看出世界上每一次革命运动都是先有革命的理论。从美国独立战争的《独立宣言》和法国大革命中的《人权宣言》体现了这两次革命的指导思想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反对专制,提倡人权。答案中体现这些思想的运动是启蒙运动,故选择答案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璀璨的近代文化·科学和思想的力量。17.下图是较量中的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国际格局是()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峙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两极格局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是识图题,考察的是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右图是两大军事集团,仔细观察左边以英国为核心的三国组成的应该是三国协约,右边以德国为核心的应该是三国同盟,两大集团的形成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一战后形成的国际格局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故此题选择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8.2008年的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导致了世界经济的不断恶化。2009年20国集团领导人召开伦敦峰会,就如何应对这场危机达成了共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请说说他们借鉴的历史经验是()A.建立法西斯专政 B.发动战争

C.确立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 D.罗斯福新政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有关罗斯福新政特点的相关史实。考察学生的审题和分析能力。此题中表达的关键信息是面对世界性经济危机,20国达成共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种共识是美国历史应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故他们借鉴的是罗斯福新政,此题选择答案D。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19.“二战”前,德国一直推崇自己的独特道路,“二战”后,它却喊出了“从德国历史中走出来,进入欧洲历史”的口号。你知道发生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二战”后清除了法西斯主义 B.要得到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C.想取悦于欧洲国家 D.欧洲一体化趋势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西欧走向联合的历史。考察学生的审题和分析能力。从题干的意思德国将会改变以前走自己的独特道路的方式,走进欧洲的历史,成为欧洲的一员,和欧洲融成一个整体。这体现了欧洲将会成为一个整体,故符合题意的答案D。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20.Iphone 是美国苹果公司推出的一款时尚智能手机,该手机却是由中国工厂的流水线将来自美国的无线网络接入模块、韩国的微芯片、台湾的触摸屏模板和世界其他地方的100多个零部件组装而成。这最能说明当今世界的()

A.贸易自由化 B.经济全球化 C.区域集团化 D.政治多极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是材料题。首先从题干材料中读出有效信息:一款美国手机的制造零件来自中、韩等很多国家,体现的是各国之间在经济方面的合作。反应的趋势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趋加强,逐渐形成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发展。故答案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21.被称为“汉家和亲第一公主”的刘细君生活的朝代是()A.西汉 B.鉴真 C.唐朝 D.清朝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汉朝的民族关系,是基础题。此题的关键是“汉家和亲第一公主”,其“汉家和亲”,意思就是汉族与外族和亲。公元前105年,汉武帝刘细君出塞,远嫁乌孙国和亲。故此题选择答案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22.唐代以《春江花月夜》一诗压倒全唐的诗人是()A.李白 B.杜甫 C.张若虚 D.杜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唐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品的相关史实。此题是基础题。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其中张若虚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压倒全唐的诗人,被称为诗中之诗,顶峰之顶峰。故此题选择答案C。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23.2014年,扬州市政府将举行扬州建城2500年纪念活动。扬州建城始于()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时期 D.西汉时期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扬州的乡土史。但此题我们亦可以按时间来计算,扬州建城在什么时期。2014年是扬州建城2500年,2014-2500=-486.负数说明是公元前,由此可知扬州城建于公元前486年,根据所学我们知道春秋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得出结论扬州城建于春秋时期。所以此题选择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

2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如果有游客请你介绍美丽的扬州,你推荐的名胜古迹应该包括哪些?()(1)瘦西湖

(2)平山堂

(3)个园

(4)何园 A.(1)B.(1)(2)C.(1)(2)(3)D.(1)(2)(3)(4)【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扬州历史的准确识记。这里有春秋时代的邗沟、汉代广陵王墓、隋代炀帝陵、南北朝古刹大明寺、唐宋古城遗址、唐鉴真纪念堂、宋伊斯兰教普哈丁墓、仙鹤寺、明清私家园林个园、何园、瘦西湖、平山堂等众多名胜古迹,使古城扬州散发出无穷的魅力,故选D。

考点:江苏古籍出版社·《扬州史话》·名胜古迹篇

25.“出生于九江、长于扬州、成人于北京、立业于昆明……”这是我国著名的、具有国际声誉的植物学家对自己生平的简要介绍,他是()A.朱自清 B.江上青 C.吴征镒 D.吴登云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2008年1月8日,我国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获得了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出生于九江、长于扬州、成人于北京、立业于昆明”,时空变迁,不变的是吴征镒对一草一木的钟爱。吴征镒,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植物区系地理学、植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植物资源研究的权威学者,在从事植物学研究的70年生涯中,为现代植物学在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植物学走向世界做出了卓越贡献。故此题选择C。考点:扬州市地方教材史。

二、综合题

1.美国虽然只有230多年的历史,却演绎了大国崛起的奇迹,成为当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美国的崛起令人深思。某班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开展主题为“美国的崛起”的探究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8分)

(1)19世纪60年代前美国在诞生和发展过程中先后遇到过来自外部和内部的严重阻碍,这些障碍各是什么?(2分)

(2)十九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这里的美国技术的“大发展”是在哪一次科技革命期间?(1分)美国从此跨入了什么时代?(1分)(3)20世纪30年代,美国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为度过难关而采取的对策是什么?(1分)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对付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实施了什么政策?(1分)由此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1分)(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借鉴美国崛起的经验,请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出一条建议。(1分)【答案】

(1)英国的殖民统治、黑人奴隶制度。(2分)

(2)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1分)电气时代。(1分)(3)实行罗斯福新政。(1分)

(4)冷战政策。(1分)两极格局。(1分)

(5)要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要维护国家的统一,反对国家分裂主义; 重视教育和科技创新;国家政策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任意答对一点即给1分,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分)【解析】

试题分析:(1)此问考查的是美国诞生和美国南北战争的相关史实。问题中的提示词是时间:19世纪60年代前、美国诞生和发展中、先后遇到过来自外部和内部的严重阻碍。结合这些关键词,确定题意:19世纪60年代前,美国诞生中遇到的来自外部的阻碍是什么,美国发展中来自内部的障碍是什么。弄清题意联系课本所学知识,马上就可以确定答案。(2)此问考查的是美国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学生第一步认真分析题意。题中有明确的提示词:十九世纪后期、美国技术的“大发展”、是在哪一次“科技革命”。从这些关键词确定题意19世纪后期的一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美国的科技快速发展。有了这些特征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答案。第二小问来源于第一小问,第一小问解决了,第二小问就迎刃而解了。

(3)此问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时间20世纪30年代,提示给学生美国面临的是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当时美国应对难关的措施根据所学就可以确定答案。这是一个重点,老师应强调过这一政策。

(4)此题是对冷战相关史实的考查,此题是基础题。二战刚刚结束,全世界人民都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美国想称霸世界受到苏联的阻碍,有无法违背世界人民的意愿,冒天下之大不韪,所以发动了没有炮火硝烟的战争:冷战。冷战主要是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针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

(5)此问是总结性能力题,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考察的是学生的分析理解及其表达能力。这种类型的题,可提示学生按照题意要求结合前面问题答案逐点分析。

扬州市江都区 篇6

扬州市江都区地处江苏省中部,南濒长江,西傍扬州市广陵区、邗江区,东与泰州市接壤,北与高邮市毗连,全市总面积1332.54km2。随着江都区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特殊的地质环境背景加上强烈的人类工程活动,造成区内地质环境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引发了江岸坍塌、地面沉降和特殊类岩土(软土、砂土)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地质环境呈现了恶化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江都区的城镇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地质环境条件

江都区地势平坦,地貌类型分为长江冲积平原和里下河泻湖积平原两大类。长江冲积平原分布在新通扬运河以南地区,地面高程4~6m,沿长江条带地面高程1~3m左右;新通扬运河以北地区为里下河泻湖积平原,水网密集,地面高程在5m左右。

江都区隶属扬子准地台,跨越三个构造单元,自北向南依次为东台坳陷、江都断凸和沿江凹陷,全境均被晚新生代地层覆盖,没有前第四纪地层出露,下伏基岩主要为中生界三叠系下统、侏罗系中下统、上统龙王山组、白垩系上统及新生界古近系的石灰岩、 砂岩、泥岩、砂砾岩和安山岩等。自新近纪以来,江都区新构造运动以沉降为主,受基底构造控制,南部及北部的古地理条件、沉积物来源及其微地貌特征迥异,大致以新通扬运河为界,南部的长江三角洲平原以冲积、冲海积相粉细砂、中粗砂、含砾中粗砂为主, 在垂向上具数个由细至粗的沉积韵律,沉积物厚度200~800m;北部的里下河平原沉积物颗粒一般较细, 具典型的泻湖洼地堆积特征,沉积物厚度明显大于长江三角洲平原区,一般变化于750~1200m。

江都区第四系厚度较大,其中沉积了多个含水砂层,根据地下水的赋存介质条件、水理性质、水力特征等,区内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从平面上看, 可分为长江三角洲沉积区、里下河沉积区两个水文地质单元,从剖面上看,可进一步划分为孔隙潜水和第 Ⅰ、第Ⅱ、第Ⅲ、第Ⅳ承压含水层(组),局部地区各承压含水层之间无稳定的隔水层分布。

长江三角洲平原区浅部主要为粉细砂、粉砂、粉土和淤泥质粉质粘土(局部为淤泥)组成的多层结构, 土体松软,强度低。在黄家圩—顾家巷—嘶马—杨桥一线以北为长江高漫滩区,主要由粉、细砂组成,东部淤泥质粉质亚粘土夹层较厚,工程地质性能一般;黄家圩—顾家巷—嘶马—杨桥一线以南的沿江地带为长江低漫滩区,工程地质性能较差,主要以淤泥、淤泥质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粉砂为主,距离长江岸线越近,淤泥质含量越高,工程地质性能越差。里下河平原区浅部岩性主要由粉质粘土、粉细砂、淤泥质粉质粘土组成,其中淤泥质粉质层厚度一般在3m以上,埋深在12m左右,工程地质性能较差。

2地质灾害现状

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江都区的主要地质灾害为江岸坍塌、地面沉降和特殊类岩土(软土、砂土)灾害[1]。

2.1江岸坍塌

江都境内的长江和夹江岸线总长约25.82km,江岸坍塌灾害主要发生在长江大桥镇嘶马段[2],发生时间大部分在5~10月份长江汛期内。江岸坍塌吞没江边的工厂、民宅、道路、农田等,造成防洪江堤不断坍断、坍失,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制约了沿江地区的开发利用和经济的发展,危害十分严重。

2.2地面沉降

江都区深层地下水开采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地下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地下水开采井数和开采总量逐年上升,地下水开采存在“三集中”的问题;自1996年后地下水的开采从城市向乡村发展,在广大农村地区地下水被广泛生活饮用,形成了区域性开发利用的格局。因地下水强烈开采,江都市平原区已发生地面沉降灾害,仙女镇—丁沟镇—樊川镇一线以西、小纪镇镇区周围、武坚镇的东南部、浦头镇—吴桥镇—郭村镇以东地区,累计沉降量在50~100mm之间,沉降速率5~10mm/a;其余地区累计沉降量小于50mm,沉降速率小于5mm/a。地面沉降导致地面标高不断降低,逐步削弱了天然抵御洪水的能力,还形成了系列地面沉降次生灾害,如地表水系紊乱、地面湿化、农田渍害加重、桥梁净空减小、 污染加重、各类基础设施受损等,经济损失严重。

2.3特殊类岩土(软土、砂土)

根据以往工程地质资料,江都地区30m以浅软土较发育,岩性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和淤泥,主要分布在真武镇—丁伙镇年庄—仙女镇陈行以西、武坚镇的大部分、浦头镇的北部、郭村镇的南部和仙女镇张纲—大桥镇—鲍庄—浦头镇洪家庄以南的沿江近期淤积地带,厚度从小于5~10m不等,最厚16.3m,其余地区浅部软土呈不稳定发育分布状态,主要为暗沟、 暗塘相淤泥。软土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强度低,渗透系数小,具有触变性和不均匀性,工程地质性质差。工程建设中,软土作为天然地基时可能引起不均匀沉降,导致地基变形;在进行基坑开挖等工程活动时可能发生边坡坍塌事故;在地震时容易产生震陷,导致地基失稳,是抗震不良层。因此,在工程建设活动中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江都区新通扬运河沿岸及以南地区30m以浅发育有全新世冲积相粉土、粉砂层、分布稳定,厚度较大,结构很松散。其特点是沉积时代新,沉积速度快, 颗粒细且均匀,压密程度低,连接性差,饱水,且潜水位埋深浅,在地震和动荷载强烈作用下,砂性土的内部结构遭受破坏,容易产生砂土液化;在基坑和地下工程开挖过程中,容易引发涌水、流砂及基坑壁坍塌等问题,影响到附近已有建(构)筑物的安全。

3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地质环境条件脆弱背景下, 在自然因素和人类工程活动中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是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工作部署的重要依据。

依据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地质灾害的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及发展趋势,结合大气降水、人类活动强度等外动力条件,江都区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可划分为江岸坍塌、地面沉降和特殊类岩土(软土、砂土)灾害易发区。

3.1江岸坍塌

分布在江都市的长江和夹江段,总长度25.82km, 其中,长江大桥镇杜家汪—下圩段为高易发段,长度11.68km;夹江沿江开发区中海造船基地—长江大桥镇杜家汪段为中易发段,长度7.19km;夹江仙女镇芒稻河口—沿江开发区中海造船基地段为低易发段,长度6.95km。

3.2地面沉降

分布在江都区广大平原地带,总面积约1332km2, 其中中易发区分布在仙女镇—丁沟镇—樊川镇一线以西、小纪镇镇区周围、武坚镇的东南部、浦头镇—吴桥镇-郭村镇以东地区,面积561.82km2;其余地区为低易发区,面积770.18km2。

3.3特殊类岩土(软土、砂土)

软土灾害易发区主要分布在真武镇—丁伙镇年庄— 仙女镇陈行以西、武坚镇的大部分、浦头镇的北部、郭村镇的南部和仙女镇张纲—大桥镇—鲍庄—浦头镇洪家庄以南沿江近期淤积地带,面积461.08km2,其中中易发区面积182.35km2,低易发区面积278.73km2。

砂土灾害易发区广泛分布在新通扬运河沿岸及以南的地区,面积497.71km2,其中中易发区面积298.47km2,低易发区面积199.24km2。

4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根据地质灾害的现状、分布发育特征,针对江都区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诱发因素,根据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4.1江岸坍塌

4.1.1密切监测河势的演变,并采取必要的护岸措施

江岸坍塌是长江河床不断演变的结果,它是由长江水流对江岸产生侵蚀作用而引起,作用的引力是水流,作用的对象为江岸。因此,凡是能改变长江水流和边界特征的因素,均对江岸坍塌有影响。要密切监测长江水道的演变趋势和顶冲点的变迁,并采取必要的护岸措施,主要为丁坝护岸和平抛护岸。

丁坝是在江边用块石堆筑成一定长度的堆石体, 因其和水边线垂直形成“丁”字形,故称丁坝。丁坝利用伸到长江水中的坝体将长江水流挑离岸边而起到保护岸线的作用。平抛护岸又称平顺抛石,是把护岸材料(块石、柴排、绞链排等)按照一定的设计标准和要求平顺地抛护在近岸河床陡坡上,通过块石在水下的自动调整使块石比较均匀地铺在陡坡上,起到抗冲护岸的作用。平抛护岸能适应河床变形,不改变原来岸线形态和水流结构。

4.1.2工程加固江岸

要从根本上消除江岸坍塌隐患,使江岸永久稳固,必须对现有的江岸防护工程进行可靠性检查和评价,对存在隐患问题的岸段开展必要的工程手段,系统而全面地加固江岸,增强土体抗冲、抗剪强度,使之能够抵御降水冲刷,否则仅靠抛石护岸恐怕难以奏效。加固江岸的方法很多,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主要有灌柱桩法及压密注浆法。灌柱桩法是沿江岸布设连续的混凝土灌注桩,使之呈防护墙状(防护幕);压密注浆法就是沿江岸布设防护桩,并在桩间灌注高压水泥砂浆,改善土层结构,使土层隔水并增加强度,压密注浆法应根据江岸的发展变化态势分期分批逐步开展, 逐步形成完整的防护体系。

4.1.3建立有效的监测网络

对有可能发生较大江岸坍塌的江岸,如嘶马段采取必要的监测措施,及时掌握地面形变动态,尤其是在洪水期间,更要加强监测,及时发现隐患;对整个江段近岸水下地形及汊道入汊口的水流流速、流向进行定期跟踪测量,以便进行资料对比,掌握其变化规律, 结合地面监测结果,对江岸坍塌进行预测、预报;江岸坍塌灾害监测预报的重点建立群测群防网络,监测应统一要求,专家指导,不断补充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在监测的基础上,实施预警、警报、临灾预报。

4.1.4加强岸线开发利用规划

综合分析现有岸线开发对江岸的影响、防治措施和效果,加强江岸开发利用的管理,以更好地保护和开发长江岸线,减小江岸坍塌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4.2地面沉降灾害

地面沉降灾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长期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必须从灾害造成的根本原因着手,寻求预防对策。

4.2.1逐步调整供水水源结构,合理控制地下水水位

加强全区范围内的地下水开采管理力度,加快地表水供水管网的建设进程,科学合理地开采地下水, 从根本上消除地面沉降的诱发因素,从而达到减缓地面沉降发展趋势的目的。在制定地下水开采方案时, 可综合地势等条件,分区设计不同的水位控制值作为约束条件,并合理圈定开采区。

4.2.2开展地面沉降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

地面沉降为缓变性地质灾害,要切实作好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充分利用监测体系,定期发布地面沉降信息,及时为城建、交通、水利、规划、运输、农业等部门服务。地面沉降监测体系由监测网络和相关的技术设备、软件和人员共同组成。其中,监测网络构成了整个系统的基础设施部分,是定期开展地面沉降监测 (水准测量、GPS测量等)以及系统深入地展地面沉降定量分析工作的基础。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必须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和维护,空间上分布合理,数量上要满足观测精度要求。

通过监测网络获得地面沉降动态信息,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一方面可避免当地由于对地面沉降认识不足而导致的盲目建设;另一方面可有针对性地调整地下水开采方案,达到经济发展—资源有效开发—地面沉降控制三协调的目标。目前为止,江都区还没有建立起覆盖全区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建立完善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地下水动态监测和定期开展地面沉降监测是今后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的重点。

4.2.3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在城镇规划和工程建设中,应考虑潜在的地面沉降量因素,以人工填土方式适当增加地基高度。对受地面沉降影响较大的防洪堤、坝要适当加高加固。重新修订区域防洪警戒水位高度,合理疏通地表水网系统,并完善城镇区排涝系统建设,保证地面沉降后不致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避免产生更大的经济损失。

4.2.4加强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

完整系统的水准点测量成果与地下水长期动态监测成果,需要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才能准确掌握地面沉降状况,防止地面沉降加速发展,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

4.3特殊类岩土(软土、砂土)灾害

4.3.1开展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加强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尤其是对多层、高层民用建筑、工业建筑、码头、港口和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河道等重要建设项目,必须详细了解建筑物基础下软土、砂土的发育分布特征、形成的时代、成因类型、地层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变化,从而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4.3.2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由于软土、砂土层具有不良的工程地质特征,工程建设中必须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以改造其工程特性,确保建筑物安全。

对于浅部厚度不大的软土可直接进行清除和换土垫层,对于厚度大的软土、砂土必须进行专门的地基处理,用以改良地基土的工程特性,处理方法主要有预压法、碾压及夯实法、振冲法、砂石桩法、水泥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石灰桩法等。另外,在软土层进行基坑开挖工程,要重视基坑壁支护工作,防止发生基坑壁滑塌和周边地面形变,以免危及工程本身以及周边已有建(构)筑物的安全。

在砂土层中进行基坑开挖前查明基坑范围内含水砂层的埋深,上部不透水层的厚度、岩性、强度及承压水头的高度等,验算基坑开挖到预计深度时发生突涌的危险性大小。基坑开挖时,必须采取降、止、排水和基坑壁支护工作,防止发生渗透变形、基坑壁坍塌和底板突涌。

5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措施

5.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

地质灾害防治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大事,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将其列入重要议事议程。要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将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具体负责人,务必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5.2加强沟通协调

地质灾害防治又是一项跨地区、跨行业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区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国土、气象、水利、城建、交通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统一协调管理全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区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国土资源局会同住建、水利、交通等部门结合地质环境状况组织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加强对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等。对涉及工程建设和运营的地质灾害,由相关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只有各职能部门共同努力,共同完善社会化减速灾体系的建设,才能更好地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5.3加大执法力度

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国土资发〔2004〕 69号通知的要求,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城镇规划和工程项目建设必须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和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作出评价,并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对评估认为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建设工程,应当配套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应当与主体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同时进行。配套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主体工程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5.4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科学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

地面沉降的产生是由于长期强烈开采地下水诱发,但不能因此而完全否定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关键在于如何实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5.5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扬州市江都区 篇7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进程,对策,扬州市江都区

一、江都农业基本现代化发展进程分析

江苏省农业基本现代化进程监察结果显示, 2011年江都农业基本现代化得分为78.54分。从近两年农业基本现代化的六大主体指标得分看, 江都区在农业生态环境、农业设施装备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方面的发展优势较为明显, 而在农业产出效益、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支持保障三方面, 发展存在不足 (见下表) 。

1. 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可持续发展态势基本形成。

建设生态化现代农业农村, 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近年来, 江都区一直把现代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不断推进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开展绿化造林工作,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农村生态环境显著改观。2011年江都区农业生态环境类指标完成最好, 实现目标值的95.9%。其中,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6.53%, 已提前完成既定目标;认定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占耕地比重达88.24%, 完成目标值的98.04%;林木覆盖率达19.8%, 完成目标值的86.9%。

2. 农业设施装备持续改善, 农田水利建设有待加强。

基础设施和机械装备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近年来, 江都不断加大农田水利投入和建设力度, 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器具, 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业设施装备水平不断提升。2011年, 江都农业设施装备类指标得分为12.3分, 完成目标值的87.8%, 其中, 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81%, 完成目标值的95.29%;高标准农田比重为49.59%, 完成目标值的82.65%;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为76.05%, 完成目标值的84.5%。由于江都圩区众多, 加之部分水利设施老化, 2011年江都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指标值比2010年有所下降。

3.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有待加强。

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重要标志。近年来, 江都不断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机制, 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发展载体,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升。2011年, 江都农业产业经营类指标得分为13.21分, 完成目标值的77.7%。其中, 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比重为100%, 已提前完成既定目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为71.27%, 完成目标值的89.09%;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率为72.47%, 完成目标值的90.59%;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占农业总产值之比为0.65, 仅完成目标值的26%。可见, 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将是提高江都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关键所在。

4. 农业产出效益稳步提升, 农民收入水平有待提高。

农业产出效益是反映农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重要指标。2011年, 江都克服了秋冬春连旱等不利因素影响, 粮食生产实现了“八连增”的历史性突破, 农业生产效益全面提升。农业产出效益类指标得分为17.98分, 完成目标值的74.9%。其中,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34.53亿元, 完成目标值的73%;粮食亩产达594公斤, 完成目标值的96.7%;高效设施农业 (渔业) 面积比重达18.1%, 完成目标值的85.3%;农民人均纯收入11 998元, 完成目标值的52.1%。可见, 在保持粮食增产、农业增效良好势头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 仍将是江都农业基本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5.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稳步提升, 农民技能培训任务艰巨。

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近年来, 江都通过实施农村人才工程、搭建农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农业市场信息等措施, 加快构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提升。2011年, 农业科技进步类指标得分为12.16分, 完成目标值的71.5%。其中,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41%, 完成目标值的79.2%;乡镇或区域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率为86.9%, 完成目标值的89.5%;新型农业信息服务覆盖率达到83%, 完成目标值的85.6%;持专业证书农业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为10.1%, 完成目标值的28.9%。由此不难看出, 江都农民技能培训任务较为艰巨。

6. 三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支持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现代农业离不开财政金融的大力支持与社会化服务的有效保障。近年来, 江都一直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全面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 千方百计增加对三农的投入。2011年累计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水稻、玉米、棉花、小麦、油菜良种补贴及机动鱼船柴油补贴资金10 041万元。但受多方面因素制约, 江都现代农业支持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善, 特别是社会化服务的发展还相当滞后。2011年, 农业支持保障指标得分为9.46分, 完成目标值的67.7%, 尽管该指标比上年有大幅度提高, 但在六大类指标中, 得分和完成率都最低。

二、加快推进江都农业基本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几点建议

1. 以推进服务社会化为重点, 健全农业支持保障体系。

当前江都农业基本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不足之一是农业支持保障体系不健全, 而其中最薄弱环节是社会化服务发展滞后。针对这一状况, 要以政策为引导、市场为导向, 完善农业资本投入体系,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一要构建政府财政投入、信贷资本投入和社会资本投入多方支持的农业投入体系, 引导更多的信贷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二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机制和农业投融资体制, 加快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 提高金融机构向农户放贷的积极性;三要加大农业政策性保险推进力度, 引导农民参与各种农业保险, 提高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四要按照“服务专业化、管理标准化、运作市场化”要求, 鼓励农机、农资、植保、信息、技术、仓储、运输等与现代农业生产相配套的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参与农业生产经营服务, 提高为农服务水平。

2. 以培养新型农民为重点,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农民文化科技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决定因素。要立足本土,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带动农业科技进步。一要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工程, 提升农民职业技能、管理能力和创业本领;二要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带动广大农业生产者提高科技素质和水平;三要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 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带头人, 鼓励和支持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乡土人才创办现代农业企业, 带动农民致富。

3.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 大力提高农业产出效益。

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主体, 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价值主体。促进农民增收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 也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目标。针对目前江都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的现状, 要切实抓好各项富民政策措施落实, 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求, 充分挖掘农业增收潜力, 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全力推进农民收入倍增计划。

4. 以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针对江都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现状, 要着力做好四方面工件: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在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把农民组织起来, 形成“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做大农业龙头企业, 增加规模以上企业数, 鼓励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提高辐射能力;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 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生产力的提升;加快农业龙头企业集聚发展, 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向蔬菜、花木、渔业等产业园区集聚, 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工集中区。

5. 以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 大力提升农业设施装备水平。

在农业设施装备方面, 相对于农业机械化进程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江都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相对滞后。针对这一状况, 要坚持把水利作为江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 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 实施好水利设施保障工程, 力争到2015年初步建成现代化的水利综合保障体系:标准较高、协调配套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功能齐全、长效管护的农村水利工程体系;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水资源保障体系;有效控制、河湖健康的水生态保护体系;依法治水、管理规范的水工程管理服务体系;综合配套、保障有力的政策法规支撑体系。

6. 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 不断优化农业生态环境。

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进一步巩固江都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成果。一要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推进资源综合利用, 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 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二要深入开展农村能源污染治理, 大力发展农村清洁能源, 提高户用沼气管理服务水平;三要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行动计划, 鼓励和引导生态观光农园、主题农庄和农家乐专业村的发展;四要以林木覆盖率增长、森林蓄积量增加、林业生态景观效益增强为目标, 拓展造林绿化空间,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乔玉洋.江苏农业现代化的制约因素与对策探讨[J].商业研究, 2009, (12) :152-155.

[2]杨沛英.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结构性难题及其排解路径[J].中国井冈山干部管理学院学报, 2011, (4) :114-118.

扬州市江都区 篇8

1 取得的成效

1.1 推进“三化”建设, 提高安全优质农产品总量水平

农产品质量安全, 事关消费者身体健康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江都区通过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三品”基地建设, 不断提高安全优质农产品质量。

1.1.1 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是“三品”建设的重要主体, 而“三品”认证规范的过程, 恰是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的过程。近年来, 江都区先后涌现出江苏莲湘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早晚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和吴桥宝盛园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或行业协会, 推动了江都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的提高。1.1.2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坚持以“投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为原则, 以标准化推广为手段, 以新品种、新技术为动力,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1,2,3,4]。目前, 全区已建立不同层次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个, 其中国家级农业标准示范区2个, 省级农业标准示范区5个, 扬州市级农业标准示范区10个。2012年正在开展省级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市的创建活动。

1.1.3 切实加强农产品基地化建设。

为了克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不利于管理的弊端, 江都区不断加强农产品基地化建设, 重点推行“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 通过统一茬口布局、统一供应良种、统一防病治虫、统一肥料配方、统一质量管理、合同收购产品, 将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目前已建成农产品特色基地104个, 其中66.67 hm2以上规模基地50个, 333.33 hm2以上11个, 666.67 hm2以上4个。在此基础上, 江都区重点打造了吴武蔬菜产业带, 全区蔬菜面积已超过1.33万hm2。

1.2 完善“三个体系”,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依托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 逐步对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农产品开展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例行监测, 确保全市农产品消费安全。利用国家拉动内需建设项目, 江都区建成了苏中县级一流的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 并于2012年通过了“双认证”, 目前已进入试运行。

1.2.1 建立产地准出体系。

坚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同步发展的思路, 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 强化质量控制, 逐步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目前, 制定出台了大蒜、毛豆、西兰花、萝卜等一系列农产品地方标准, 其中江苏省农业地方标准8个, 扬州市农业地方标准8个, 企业标准100多个, 形成了以国家标准为主体, 地方标准为支撑, 企业标准为配套的具有江都区农业特色的标准体系。同时, 全区13个乡镇全部建成了产地准出速测点, 实施“先检测、后采摘、再入市”的质量安全流程, 严把农产品首道关口。

1.2.2 建立市场准入体系。

从2000年开始, 农林、质监、工商等部门密切配合, 在城区中心农贸市场率先建成了全国首家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点。此后, 由点到面, 逐步推进, 配备专业人员, 扩大检测范围, 目前已在全区24个农贸市场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点, 设立放心菜直销区、农业“三品”免检直销区。并在醒目处悬挂警示牌, 准确及时公示检测结果, 让经营者和消费者及时了解农产品安全状况, 严格把好进入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1.2.3 建立例行监测体系。

2011年底, 江都区13个乡镇相继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 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职能向下延伸。在基地、市场、大型超市等场所, 对猪肉、蔬菜等产品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据统计, 2012年, 全区共抽检入市农产品5 658个, 其中蔬菜3 800多个, 水产品210个, 饲料59个, 生鲜乳90个, 生畜“两病”检测713头, 畜禽监察抽样7 000份, 配合国家省、市农产品抽检60次, 合格率都在98%以上。通过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流动检测、例行抽检、重点监测等全方位监管, 形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立体监控网络。

1.3 积极实施“三大行动”,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积极拓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思路, 努力推动监管工作向基地和市场2个方向延伸, 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 加快“三品”品牌建设, 深入开展宣传活动,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3.1 强势推进农业投入品市场整治行动。

坚持从市场监管入手, 严把农资生产、流通、使用3个关口。狠抓队伍建设, 各镇明确专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和生产企业自管员队伍, 通过培训, 持证上岗。初步形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组织网络;同时加快农资连锁经营, 全区9个连锁经营企业覆盖了所有镇村, 消除了过去“提篮叫卖农资”的无序经营现象, 建立了可追溯、可索赔的农资经营制度, 杜绝了高毒、高残留农药以及违法经营。农委加大执法力度, 结合种植业、农业投入品、水产品、饲料、兽药及兽药残留、农业“三品”、生鲜乳等7个方面专项整治行动, 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农民利益, 维护了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

1.3.2 有序推进安全农产品品牌化行动。

围绕优质蔬菜、特种水产、特畜特禽等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 进一步加大农产品品牌申报创建力度, 并在品牌开发上延长产业链, 努力向产前、产后延伸, 形成产、销、利一体化, 打响农产品品牌。目前全市“三品”总数达400个, 农业“三品”基地面积近5.33万hm2, 占可食用农产品耕地面积的90%以上。同时, 加大农产品品牌宣传力度, 组织参加各类产品展销会和招商洽谈会, 积极探索超市、专柜销售等多种新型业态、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目前, 全区已有“渌洋湖”、“莲湘”、“翔龙”、“康植园”、“早晚食品”等5个注册品牌获江苏名牌农产品称号。

1.3.3 精心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行动

通过“农民电视课堂”、“农民广播课堂”、“江都农林网”等新闻媒体, 结合实施农民培训工程等多种方式, 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技术知识, 指导农民识假拒假, 进一步提高广大生产经营者、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产品基地规模偏小, 产业化经营推进不快, 生产操作规程难以统一实施, 农业标准化普及率不高。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 品种和质量不能适应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优质特色产品、精深加工产品供给不足。三是违禁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工业“三废”污染排放难以控制。四是市场检测体系还不健全, 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水平较低, 市场准入的管理机制和产品的流通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农产品生产、经营和加工等环节的质量意识尚需进一步增强。

3 对策

3.1 继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的作用, 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立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与预警应急反应、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机制, 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监管、过程监管和产品监管, 建立起政府负责、部门主抓、舆论监督的全方位监管机制。同时, 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监督检查, 积极开展种植业产品农药残留专项整治行动和畜产品违禁药物专项整治行动, 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 治理农产品污染源头。

3.2 加快推进农产品规模化生产

按照资源优化配置, 发挥比较优势、规模集约发展的要求, 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加快推进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逐步完善吴桥至武坚蔬菜产业带和重点蔬菜产区, 切实做大做强蔬菜产业。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 增加投入, 重点支持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产品检测、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与此同时, 继续调优农业结构, 积极推进畜禽、水产规模养殖, 提高养殖效益。

3.3 不断加强农技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 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 加大农技服务体系改革力度, 逐步构建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完善动物检验检疫制度。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提高农业科技贡献份额。

3.4 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完善相关扶持政策,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区财政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纳入预算的基础上, 需逐年递增。镇级财政需进一步加大对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的投入, 运用市场机制, 整合项目资源, 积极招商引资, 扩大投资渠道, 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提供资金保障[5]。

摘要:介绍了扬州市江都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取得的成效, 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对策, 以期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成效,问题,对策,江苏扬州,江都区

参考文献

[1]钟秀明, 武雪萍.我国农田污染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7, 28 (5) :27-32.

[2]刘毓侠, 于传宗.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5 (6) :1-2.

[3]胡兰英.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构想[J].农村经济, 2004 (9) :6-8.

[4]柴振林, 洪波.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浙江林业科技, 2004, 23 (5) :77-80.

扬州市江都区 篇9

关键词: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江苏扬州,江都区

通过施用化肥, 可以提高作物单产[1]。据统计, 从建国初期到2005年间, 化肥对粮食单产的贡献率超过46.4%[2]。依据土壤肥力指标法, 可以进行科学的施肥[3,4,5], 提高地力水平, 增加粮食产量。多年来, 统计分析扬州市江都区小麦“3414”田间试验结果, 建立小麦的磷钾施肥模型, 以提高小麦产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土壤。

选择当地主要代表性土壤类型, 包括水稻土、潮土, 2005—2009年共实施冬小麦“3414”部分试验30个, 分高、中、低3种肥力水平进行试验, 均匀分布在全市范围内。试验前采集0~20 cm耕层土样, 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主要养分含量[6]。

1.1.2 试验肥料。

尿素 (纯N 46%) 、过磷酸钙 (P2O512%~14%) , 氯化钾 (K2O 50%) , 由扬州市江都区土肥站统一化验、提供。

1.2 试验设计

采用“3414”部分试验方案设计 (表1) , 包括磷、钾2个因子, 每个因子设4个水平:0为不施肥, 1为正常施肥量的0.5倍, 2为正常施肥量, 3为正常施肥量的1.5倍。共9个组合处理。3次重复, 小区面积35 m2。正常施肥量:纯N 13kg/666.67 m2、P2O55 kg/666.67 m2、K2O 5 kg/667.67 m2, 氮肥的基追比为6∶4, 拔节肥占总施肥量的25%, 磷、钾肥的基追比为4∶6。

1.3 统计方法

参照前人方法[7,8,9], 水稻相对产量和试验地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计算以“3414”试验设计中N2P0K2、N2P2K0、N2P2K2处理的稻谷产量为依据, 并建立土壤磷钾养分丰缺指标。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以施磷处理和施钾处理的小麦相对产量与对应基础土壤的有效磷、速效钾测试值建立相关关系, 其散点分布符合对数曲线模型 (y=blnx+a) , 经方程拟合, 分别配置土壤有效磷、速效钾的对数方程。该文定义[10]冬小麦缺素区相对产量小于50%的养分值为极低, 50%~75%为低, 75%~90%为中, 90%~95%为高, 大于95%为极高。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有效磷分级指标

根据江都区冬小麦试验缺素处理的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做散点图 (图1) , 并作出对数回归方程:y=0.345 7lnx-0.086 1 (R2=0.733**) 。土壤有效磷含量与缺素处理冬小麦相对产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性水平, 求出对应的土壤有效磷的丰缺指标值分别为5、10、16、18 mg/kg。

试验点冬小麦相对产量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85%、99%、55%。也就是说, 在该研究条件下缺磷处理冬小麦相对产量为50%时, 对应的土壤有效磷含量 (5 mg/kg) 为模型外推值, 并无实际意义。因此, 将土壤有效磷5级指标简化为4级 (表2) 。考虑到实际操作的方便性, 可将土壤有效磷的丰缺指标值进一步简化, 即土壤有效磷含量小于10 mg/kg的土壤为低等级磷肥力土壤, 介于10~15 mg/kg的土壤为中等级磷肥力土壤, 介于15~20 mg/kg的土壤为高等级磷肥力土壤, 大于20 mg/kg的土壤为极高等级磷肥力土壤。

2.2 土壤速效钾分级指标

江都区冬小麦试验缺素处理的相对产量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做散点图 (图2) , 并作出对数回归方程:y=0.239 9lnx-0.232 9 (R2=0.662 4**) 。土壤速效钾含量与缺素处理冬小麦相对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性水平, 求出对应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数值分布为21、60、112、138 mg/kg, 即为土壤速效钾的丰缺指标值。

与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建立遇到相似问题, 江都区试验点冬小麦相对产量较低的点很少, 全部试验点相对产量均大于50%。因此, 缺钾处理冬小麦相对产量为50%时, 对应的土壤速效钾含量为方程外推值, 没有实际意义。可以将土壤速效钾5级指标简化为4级 (表3) 。

3 结论与讨论

建立小麦有效磷丰缺指标数学模型:y=0.345 7lnx-0.086 1 (R2=0.733**) ;速效钾丰缺指标数学模型:y=0.239 9 lnx-0.232 9 (R2=0.662 4**) 。根据数学模型及经验, 小麦相对产量小于75%、75%~90%、90%~95%、大于95%时对应土壤有效磷丰缺标准分别为小于10 mg/kg、10~15 mg/kg、15~20 mg/kg、大于20 mg/kg;对应土壤速效钾丰缺标准分别为小于60 mg/kg、60~120 mg/kg、120~140 mg/kg、大于140 mg/kg。

参考文献

[1]张福锁, 马文奇.肥料投入水平与养分资源高效利用的关系[J].土壤与环境, 2000, 9 (2) :154-157.

[2]彭琳.中国化肥施用与粮食生产的进程、前景与布局[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0, 21 (1) :14-18.

[3]FAGERIA N K, BALIGAR V C.Respone of common bean, upland rice, corn, wheat, and soybean to soil fertility of oxiso[J].J Plant Nutre, 1997, 20 (10) :1279-1289.

[4]TROEH F R, THOMPSON L M.Soil and soil fertility (Six edition) [M].lowa, America:Blackwell Publishing, 2005:251-268.

[5]FAGERIA N K, BALIGAR V C, JONES C A.Diagnostic techniques fornutritional Disorders.Growth and mineral nutrition of field crop[M].NewYork, America:Marcel Dekker, Inc, 1997:83-134.

[6]张福锁, 崔振岭, 王激清, 等.中国土壤和植物养分管理现状与改进策略[J].植物学通报, 2007, 24 (6) :687-694.

[7]孙义祥, 郭跃升, 于舜章, 等.应用“3414”试验建立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15 (1) :197-203.

[8]毛达如, 张承东.推荐施肥技术中施肥模型与实验设计研究[J].土壤通报, 1991, 22 (5) :216-218.

[9]王兴仁, 陈新平, 张福锁, 等.施肥模型在我国推荐施肥中的应用[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8, 4 (1) :67-74.

扬州市江都区 篇10

一、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丁伙镇正由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

随着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农村伟大实践活动的日益深入, 农民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在江苏南部, 部分农民生活水平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城镇居民的水平。即使在江苏中部地区, 农民就地市民化的进程也在加快推进。借着暑期社会实践, 调查组对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伙镇农民生活现状进行了调查, 通过调查, 发现该镇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变小。

扬州市江都区丁伙镇位于江都区中西部, 是扬州市的近郊镇, 坐火车到扬州车站仅半个小时。毗邻南京、上海, 坐客车到达南京是1个小时, 到上海是2个小时。与苏南实现了零距离对接, 通过长江大桥、沿江高等级公路和国道, 直通苏南。可以到南京、上海和泰州坐飞机, 飞机通往全国各地。丁伙镇面积80.13平方公里, 辖两个社区和16个行政村, 人口5.01万人, 集镇常住人口2万余人。

在市场经济大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丁伙镇利用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 接受上海、南京和扬州的城市辐射, 主动融入长三角地区快速发展中, 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和现代文明加速转型。丁伙镇的发展模式已然不再是传统的农耕经济, 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 在机电、化工、环保、建材机械等方面拥有着独特的优势。规模企业30家, 其中亿元以上企业5家, 镇工业园区面积5平方公里, 各项基础设施完善, 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第三批乡镇企业示范园区”、“全国科技园区”。

工业文明推动了城镇化, 城镇化进程成效显著。丁伙镇的花木在全国享有盛名, 是扬州乃至整个苏中地区有名的“花木名镇”, 已成为江苏地区最大的绿化苗木生产基地之一。丁伙镇作为一个现代化的乡镇, 高度重视社会服务的提供, 秉承“服务大家”的理念, 这里的社会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拥有一座15 000平方米的休闲娱乐广场, 是省政府命名的“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示范镇”、“省新型示范小城镇”、“省30家重点中心镇联系乡镇之一”、“省发展乡镇企业先进镇”、“省花木之乡”、“省文明镇”。丁伙镇这个既有现代气息、花木特色, 又有水乡风韵的现代化城镇, 已成为苏中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2]。

二、扬州市江都区丁伙镇农民现代生活现状和制约因素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丁伙镇的村容村貌和生活质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民生活水平逐渐缩短了与城市之间的距离。

1. 农民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

在丁伙镇, 现代发展观念已经根植于丁伙镇村民的内心、化为村民的自觉行动。譬如经济快速发展观念、日常生活习惯文明观念、和谐政治观念、子女教育观念等等, 这些现代化的思想观念不断普及, 正深深影响村民行为。特别是经济发展观念的牢固树立, 对丁伙镇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位叫李桂兰花老奶奶是这样描述着以往大家的态度, “有的吃有的住, 这样就挺好的”。但是现在不同了, 丁伙镇早已摆脱了原来那种“安于现状”的生活方式, 过去那种“自扫门前雪”、小富即安的观念俨然已经与丁伙镇经济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 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追求更好的生活正成为青年农民新的梦想。正因这样, 越来越多乡镇企业在这片土地上崛起。

2. 农村的交通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

丁伙镇临近京沪高速、启扬高速, 本身地理位置不错。据当地一位农民伯伯回忆, 20世纪90年代初, 丁伙镇乡村以泥土路为主, 步行几乎成为了绝大多数农民出行的唯一选择。每到下雨天, 行人都会陷在泥淖中, 在泥浆中蜗行。而如今, 路况得到彻底的改善, 马路平均有3米宽。路况改善, 带动了新式交通工具走进农村, 电瓶车、摩托车、小轿车、客车等等, 在丁伙镇已不再罕见。倘若交通能够更加便利, 定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前来投资, 增加村民收入。

3. 农村的通讯工具有了快速的发展。

在丁伙镇, 人手至少一部手机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 固定电话安装率达到60%。随着手机、固定电话的普及, 村民们之间和外界加强了交流。拥有相对完善工业体系的丁伙镇, 每天都有大量的客户需要洽谈, 这时, 手机、固定电话的作用可见一斑。拥有大量花木种植基地的丁伙镇, 倘若没有现代通讯工具, 就没有广大的市场, 这将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总之, 丁伙镇的发展离不开这些通讯工具的支持, 丁伙镇通讯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使得村民们离城市梦越来越近。

4. 农村的家用电器普及做到了全覆盖。

财政补贴家电下乡政策的贯彻实施, 使得村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政策激活了农民对诸如彩电、空调、冰箱之类家电的购买能力。在此次调查中, 我们所走访的数十户农民家中, 彩电的普及率是100%, 这里基本上接通的是有线, 数字电视机顶盒还没安装, 还有少部分农户通过卫星接收信号。在农村信息消费中, 彩电的地位不言而喻, 农民主要通过它来了解国家重大政策的实施。空调、冰箱等家电的普及率差不多为35%, 略低, 不过其增长趋势还是可观的。

5. 农村工业化体系初步形成。

通过调查走访发现, 丁伙镇已基本形成了机电、化工、环保、建材机械等四大产业优势, 并且有了自己的工业园区。正是因为这一点, 使得农民就地市民化有了现实的可能性。这样的话, 很多村民无需外出务工, 可以在镇上工作, 天天回家, 和市民一样。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 可能因为是花木名镇的关系吧, 这里特别注重工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和谐, 保护生态环境。

6. 农民在教育和社会保障方面与市民还有较大的差距。

在走访中发现, 目前来看, 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农村劳动力素质比较低, 文化水平比较低, 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于初中, 不少年长的农民文化程度只有小学, 高中及以上的劳动力微乎其微。由于农民知识水平低下, 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 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也不完善。虽说如今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在不断地加速, 但事实上不可否认的是, 农民所享受的社会保障远远低于市民。

三、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缩小农民与市民差距的对策建议

新型城镇化注定要是一个历史性的变迁, 是一场深刻的沧桑巨变, 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综合分析认为, 缩小村民和市民之间的差距, 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1. 增加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力度。

大力推进农村教育,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缩小村民和市民差距的根本出路。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 改善农村教育的硬件设施, 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水平;要推广农民的职业教育, 做好科技下乡工作, 培养农民新的经营理念和市场意识;要提高村民的科技文化水平, 用科技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效益。

2. 充实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科学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 正确界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提高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 增加农村医疗室药品品种。三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正确规定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和缴纳方式, 切实做好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及保值增值工作。

3. 实现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公平化。

当前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的差距, 主要体现在城乡居民在享受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上的不平等。因此, 缩小村民和市民之间差距, 可以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 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里拿出一部分用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持续不断地投入, 彻底改变农村电信、供电、供水、道路等基础设施远落后于城市的局面。

4. 大力发展农村信息消费。

首先要在农村贯彻实施“宽带中国”战略, 进一步加快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 这是实现农村信息消费增长的基础。其次需要不断丰富信息产品和信息消费内容。要面对农村的市场, 开发适合农民使用的产品, 开发出一系列实用的客户终端, 便民和利民。最后要构建安全可信的农村信息消费环境。当下, 信息欺诈屡见不鲜, 动摇了农村部分群众对信息消费的信心, 因而, 在农村建立良好道德信息监督机制迫在眉睫。

如今, 社会上将“80后”、“90后”的农民工统称为新生代农民工, 这些人远离农村, 对农村的感情不是很深, 与此同时, 又很难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这些人往往会陷入对生活的迷茫。静下心来想想, 倘若农村有足够的工作岗位, 不错的薪酬, 他们可能更愿意留下来, 作为新生代的农民, 相信他们可以把农村建设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刘吉双.区域开发推进城乡一体化规律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12.

上一篇:就业情况调查下一篇:让学生作文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