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茶文化知识

2024-07-18

传统茶文化知识(精选8篇)

传统茶文化知识 篇1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春节里的传统文

化知识

从春节看传统文化(1)

春节的文化及传统

姓名:陈莉

学号:211210105 专业:生物工程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从其中许多地方可以看到文化传统的内涵。春节的时候能够一家人团圆,这是大多数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春节的习俗有发红包、吃年夜饭、放鞭炮等。从中,也可以看到传统文化对中华人民的影响。

过年的时候小孩子可以从长辈手上拿红包,于是在我小的时候我就很喜欢过年。现在我大了,不好意思再拿了,但是大人们还是要塞的,还说这是习惯,图个吉利。要我说这应该说是一种习俗,也是长辈给新生儿辟邪驱魔的护身符。其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

礼仪即礼节与仪式。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礼仪的起源,按荀子的说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在礼仪中,丧礼的产生最早。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鬼魂,于生者则成为分长幼尊卑、尽孝正人伦的礼仪。在礼仪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孕育出了中国的宗法制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见的鬼神在操纵,履行礼仪即是向鬼神讨好求福。因此,礼仪起源于鬼神信仰,也是鬼神

信仰的一种特殊体现形式。“三礼”(《仪礼》、《礼记》、《周礼》)的出现标志着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宋代时,礼仪与封建伦理道德说教相融合,即礼仪与礼教相杂,成为实施礼教的得力工具之一。行礼为劝德服务,繁文缛节极尽其能。直到现代,礼仪才得到真正的改革,无论是国家政治生活的礼仪还是人民生活礼仪都改变成无鬼神论的新内容,从而成为现代文明礼仪。在春节吃上团圆饭是件快乐的事情。我也只是津于“食”而不乐于“品”的。说起来饮食是一种文化,不是会吃的人都懂的,我也只有靠他人的文章

来写这个。

王蒙在《论吃》中说“谈吃不恋吃,广用博闻,能上能下,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稀奇古怪,不惧其异;讲究排场,不失其志;以吃会友,意不在吃,不吃亦友;庶几可以言吃。吃之为吃之,不吃为不吃,是吃也。”

黄裳在《论烹调》中道“讲究烹调

是一个有长久灿烂文明的国家的重要特色,是文化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穷奢极欲的大吃大喝并不是一回事。用人人可得的材料,调治出人人喜欢的食物,这工作,不只是重要的,简直可以说是神圣的。”

邓友梅在《论饮食文化》中赞“ 饮食也是文化,对这种观点我很赞同。我们中国人在吃上向来讲究,这种观点无疑更能提高我们的文化地位,增加我们的自豪感。我想,若把饮食纳入文化范畴,它可能是最容易从事又最难取得成就的一个项目。其实,饮食文化是最讲实效的文化,不能靠哗众取宠,而要看真招子。不一定非上名贵菜肴,祖传绝技,只要普通中见出众,一般中显特殊,就是好活儿。

吴世昌在《烹饪是一种文明的标志》中叹“ 烹饪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明的标志。我以前曾说,中国烹饪和中国园林,将来一定风行世界。现在美国已有第一所中国园林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从沿革看,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从内涵上看,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

博。

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

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

从特质看,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五味调和的境界说,奇正互变的烹调法,畅神怡情的美食观等4大属性,有着不同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天生丽质。

从影响看,中国饮食文化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与此同时,它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过年放炮是一个传统的习俗。据说是因为要赶走怪物的。而说“怪物”,“鬼”,“神”之类者,让我想到了宗教这的东西,在这反面,禅宗,佛教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典型代表。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可分为两个历史阶段。一是吸收阶段,从东汉到魏晋南北朝,再到隋唐,共七八百年。这时中国主要是吸收印度传来的佛教文化。二是佛教中国化的阶段,隋唐以来,天边台、华严、特别是禅宗的形成和发展,表明了佛教在中国已具特色,逐渐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贞观年间,玄奘大师从印度留学归来后,标志着中国向印度学习佛教的过程基本结束,并在隋唐时期形成了十大宗派。就中国大乘佛教的八大派而言,三论、唯识、律宗和密宗的印度文化气息较为显著,而天台、华严、禅宗则中国文化的气息就重得多——在印度是难以找到这种文化气息的。

虽传说禅宗肇始于齐梁,但真正的开山祖师应是六祖慧能。禅宗从

分 析名相、辩驳教理的百家争鸣盛况中站出来,独树“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大旗,并与生活打成一片,从生活中体验人生宇宙的真谛。在师徒授受方面,更是在日用动静的起心动念、嬉笑怒骂、激扬指点、杀活纵夺中实施。这虽然是马祖之后才大见开展,但具体端倪,都为《坛经》所蕴涵。故使禅宗成为似宗教而非宗教,似哲学而非哲学,似艺术而非艺术的法宝。不但对佛教具有革命性,对欲得解脱的人们创造了一个历史上举世全无的特殊思想体系。

虽然禅宗的许多特点都带有儒道等中国文化的思想,而禅宗的根本目的——彻证“无生法忍”——却是印度佛教思想的精华所在,为中土文化所无。而禅宗内浸透了这一点,这无疑是接受了佛教思想才开放出的璀灿之花。

有一些人对“中国化的佛教”不以为然,认为应以印度佛教为标准。其实

禅宗乃至天台、华严都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如果抽取出禅宗的成分,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就讲不下去。在唐代至五代之后,禅宗成了中国佛教的主流和核心,就代表着佛教。不了解禅宗,就没有资格说了解了中国 文化。

在唐武宗掀起的遍及全国的灭法运动打击下,除禅宗外的所有宗派都全军覆没了。只有六祖大师开创的禅宗禅宗,不仅安然度过了这一劫难,而且如雨后春笋般地在灭法运动后的几十年间遍布全国,取得了中国佛教的主导地位。所以,如果没有禅宗,佛教在中国的生命能否延续至今就成了问题。而历史本身也表明了,唐末灭法后一千多年来,中国佛教的发展主要就是禅宗的发展。正是由于禅宗结合了中国文化的实际,才有如此绵长、辉煌的发展,也才有今天播及欧美的能力。

禅宗的方法简捷可行,并能贯穿和深化儒道思想,易为士大夫们接受,有

普遍性;而且其本身含摄了佛教的全部精义,有蓬勃的生命力。一个禅者本身就是一粒种籽,不论在何种环境中都可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较其它诸宗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遂使它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和主体。

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如今许多国外领导人每逢中国春节时,都向

中国人民、国外华人拜年,道贺。春节虽然只是一个节日,但它包含了许多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及传统文化,从其中的每一个习俗都可以看出包含的内涵。近些年来,许多国外节日走进中国,并且有些节日甚至超过了本土节日的热闹程度。春节更重要的体现的是家的含义,一个人如果没有家,更不知道根在哪里,那么无论他有多么的成功,整个人也是漂浮着,也没办法安定下来。所以说春节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其文化的内涵是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过春节

传统文化

过春节

作者:崔铭轩

作文来源:东营市利津实验一校三年级4班

点击数:

2更新时间:2016-11-22

怎样投稿

免费注册会员登陆会员中心找回密码作文投稿家庭教育小学语文小学数学

传统文化

过春节

崔铭轩

我度过的节日有中秋节、元宵节……但我觉得最难忘的节日是过新年。

春节的前一天,我和爸爸在贴春联,妈妈在扫地,爷爷和奶奶在清理蜘蛛网。第二天过年了,妈妈在包饺子,我和爸爸准备去买鞭炮。到了晚上,许多亲戚都来我们家拜年,我们吃完饺子之后,准备放鞭炮了,我对爸爸说:“爸爸,我也要放鞭炮。”“那你去把我们买的鞭炮拿来吧。”我把买来的鞭炮拿来了两根,爸爸把鞭炮点燃了,天空中五颜六色,有绿的、紫的、粉的,美丽极了!

大家要走了,他们每人给了我一个红包。我们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度过了春节。

指导教师

崔梅茹作文:中国传统文化之春节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

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年阴历的正月初一,称为过年和新年,每到过年的时候,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飘着彩旗,街道上、商场里都是人山人海,家家户户贴着春联,热闹非凡。小朋友们穿着漂亮的新衣服,有的和大人们走亲访友,还有压岁钱拿,有的跟着家人逛商场超市,到处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妈妈还给我买了烟花,到了晚上我们拿出烟花到阳台上去放,烟花飞到空中绽放出五彩缤纷的花瓣,非常好看。放完了烟花,妈妈开始着手包饺子,我

也在旁边帮忙,我最喜欢吃妈妈包的韭菜鸡蛋饺子,看着妈妈包的像元宝一样的饺子,我心里想要是天天过年那该有多好啊!

小朋友们,我想你们也和我一样,喜欢这喜气而又热闹的春节吧!中国传统文化春节

我身边的传统文化-春节

一年一度的春节到了,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一般是指除夕夜和正月初一。春节呢意味着新的一年的开始,作为小朋友的我最期盼的节日当属春节了。在我们家乡这里,腊月二十三开始,人们就要就开始准备过年了。传说这一天是灶王爷回天庭的日子,人们要打扫家里的角角落落,干干净净的送走灶王爷,准备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

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当然,我最期待的就是守岁了。除夕夜里,一家人坐在一起,团团圆圆的吃着年夜饭,电视机里放映着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我想,这大概就是家的含义吧。零点的钟声将要响起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出门放鞭炮,来驱赶扰人的年兽,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传统的节日了,我身边还保留着许多传统文化,将来,我一定要好好保护这些可贵的传统,把这些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一代代的传承下去!快乐的春节传统文化

快乐的春节

盼望着,盼望着,快乐的春节终于到了。我们真高兴啊,心里乐开了花!

春节到了,我们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红的春联,希望新年大人工作顺利,小孩学习进步,大家万事如意。我高兴地把“福”字倒过来贴在门上,希望在新 的一年里,我们一家人都过得幸福快乐。

我们穿上漂亮的新衣服,一起去放鞭炮,可开心了。火红的鞭炮像一条跳舞的红色火龙,在地上炸响。许许多多的红纸片在空中飞舞,就像神仙姐姐从天上撒下了美丽的花朵。

晚上,我们高高兴兴地去看烟花。许多五颜六色的烟花飞上天空,美丽极了。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打开的大伞,还有的像很多个红红的小灯笼,可真是太漂亮了!

春节真是一个喜气洋洋的节日,我盼望着下一个春节快点到来。

快乐的春节

盼望着,盼望着,快乐的春节终于到了。我们真心里!

春节到了,我们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希望新年大人小孩,大家我地把“福”字在门上,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

。中国传统文化----春节

————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和重阳节。这些节日里我最喜欢春节。

我们每次过春节,都要上饭店吃饭,而且我们一家一个人都不少。每次过春节,爸爸喝酒时都要说:“祝万事顺利。”吃完饭后,我们回到家时爸爸不顾脱鞋直接跑到屋里找鞭炮。

有一次,我问爸爸为什么要放鞭炮。爸爸说;“你听听我给你讲个传说你就明白了”。

很久以前,每当人们过春节的时候,山上就会跑来一只年兽袭击人们,人们用什么办法,都没有制服年兽袭击。后来的一个春节,人们想;“咱们放鞭炮吧!”人们正在放鞭炮时。年兽又来了。突然年兽停住了。人们又想;“年兽是不是怕鞭炮?”于是人们点着了鞭炮,慢慢的向年兽靠近,果然,年兽回头就跑于是,人们每过春节就会放鞭炮,从此,年兽再也不敢下山袭击人们了。

每逢过年我们都会放烟花,买年

画,贴对联。年初一亲戚邻居会互相拜年,我最高兴的就是过年的时候会有很多压岁钱。妈妈还会为我准备几套新衣服。爷爷奶奶还会带我去庙会逛逛。买些平时很少见的传统东西。还能看见舞龙和踩高跷的表演。

我真自豪自己生在这个地方,而且我还希望每个传说都能让全世界都知道,我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自豪!节中国传统文化东北春节

中国传统文化东北春节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劳动节、中秋节……但我最难忘也是我最盼望的就是春节。外婆家住在北方,那里的年味儿比南方来得浓。一到除夕,外婆就一直在厨房里忙,准备着丰盛的年夜饭。饺子可是少不了的。这时我总是围着外婆学着各式各样的包法,不时还别出心裁地加一点我的小创意,有时包的四不像,引来一阵欢笑。若是赶上大雪纷飞,一边吃着热乎乎的饺子,一边赏着白雪舞蹈,更是喜上加喜的开心,瑞雪兆丰年嘛!欣喜了整个晚上,第二天不论大人还是小孩儿都换上新衣服、新裤子,出门去走访亲朋好友。走在冰天雪地里,踩在雪上发出一串串“噶吱噶吱”的声音。只听锣鼓喧天,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往一块拥,围成一个大圆圈。这时,从大巴车上下来了穿五彩缤纷衣服的人,我才明白原来是扭秧歌的。走在最前面的那人最引人注目,只见他举着一个像长矛一样的杆子,在前面趾高气扬地走着,下面跟着一队人马。开始扭起来了!有的年轻人扮演老爷爷,有的人扮演小丑,有的人扮演小姑娘,热闹非凡。看呀,从人群中挤出一位高高胖胖的小丑,红红的大鼻子,咧着夸张的大嘴巴,我们还沉浸在他滑稽形象中时,他麻利地来了三个前空翻,稳稳地落在了地面上。那一刻,全场掌声雷动,地上的雪也似乎被这热烈的气氛融化了。我喜欢这样的民俗表演,我喜欢这样的传统文化。春节,传统与文化精神的思考

在经历了传统与时尚的互补、中国与世界的交融,春节这个舞台上所展示出的是一幕幕立足本土、土洋并举、中外辉映的文化盛景,我们似乎从中日渐明晰地发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节日文化风景线。

如果抛开形式,从春节这个节日的内核上看,从过年人们获得的巨大精神满足上看,回家过年、全家团圆、祝福彼此、追求和谐,这是我们在春节里的最大感受,而在大红灯笼、福字临门、饺子飘香、拜年贺喜的浓浓氛围中,我们深深沉湎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和血脉里共同涌动的团聚和情感交流。在这样的节日里面,我们才更多地在节日里感受到了和谐,这种和谐,有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的携手,有城乡经济文化生活的交融。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说:“节日是历史和文化传统的积淀和再现;节日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节日是社会群体和谐团结的黏合

剂;节日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而春节,正是在民族文化的旗帜下飞舞。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有其恒常性的,一种文化风俗会超越其伴生的具体的生产方式与社会形态而流存下来,成为长久的传统。它也许会不断容纳进新的内容,也许会同外来的文化共存并受其影响,但它却不一定非得消亡。有时候一个民族世世代代传下来的东西不是外来的东西所能取代的。尽管外来的东西也无可厚非,比如西来的阳历年也不是假年,但它却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取代春节。作为一个节庆,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是春节更有感觉,更有气氛。这是一个感情问题,一个血缘问题。一个心理认同问题。

本民族的传统习俗与精神才可以寄托感情甚至寄托人生,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汲取外来的新的文化是必辩的,且新旧不妨共存。鲁迅后来也感到“只有这仅存残喘的废历”或‘古历’ 还是自

家的东西,更加可爱了。那就格外地庆贺这是不能以‘封建的余意’一句话,轻轻了事的”。何况现在的春节还越来越融进了现代生活内容,承担起一些现代文化功能,甚至还可以作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一个范例。

古老的文明如何向现代化整体转化,怎样才能有创造性,几代人讨论了一百多年,竟然无果。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一直在经历着真实的变迁,文化一直在进行着自然的选择。一些东西留下了,比如春节;一些东西作古了,比如皇帝。当然还有更多新东西出现了,比如自由恋爱、原子弹与因特网。百余年间经历了几乎是脱胎换骨的变化,但也没有变到非我的程度。当然一直有人在提醒着文化危机,外来文化的压力使得我们自己文化的创造空间愈加逼仄。事实上,一种文化如果没有外来挑战反而会在封闭中走向凋敝。一点视挑战为机会的豪气还是很重要的,气盛运即不衰,而那种因恐惧而生的自

闭与自缚才是一种败相。

传统茶文化知识 篇2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WIPO) 定义的传统知识是基于传统产生的文字、艺术和科学作品, 表演、发明、发现、外观设计、标志、名称和符号, 保密信息, 以及一切其他工业、科学和文艺领域里, 根据传统创新和创造产生的智力成果。其具有如下特征:传统知识的传统性。传统知识是基于传统而产生的, 其并不是出生于现代社会, 并且是随着环境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进的。传统知识的这一特征也深刻地表明了传统知识的本源性是基于传统而不是新的智力创造。传统知识的整体性。传统知识并不是其所包含各个要素简单的总和。现代知识是经历了精确地数学和物理计算而得出的有科学性的知识体系, 它也适应了现代社会分工协作和高速有效的发展要求。传统知识的地域性。美国蒂格尔印第安人有一句箴言:“创世之初, 上帝就赐给每一个民族一只陶杯, 人们从这个杯子里汲取生命的滋养。”大自然把不同构造、不同面貌的环境赐予了不同的民族, 多样的环境滋生出了多样的生态系统, 多样的生态系统哺育了多样的文化。[1]传统知识的群体性。传统知识由其产生的部落或是社区的全体成员共同完成的, 并且是由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个地区的人共同努力完成的。

从保护范围可将传统知识分为民间文学艺术表达、传统科技知识、传统标记;从用途出发可将其分为实用型传统知识、艺术型传统知识和艺术实用两者兼具的传统知识。

二、传统知识与文化安全的关系

结合相关学术理论, 我们认为文化安全是一国在面对外来文化的前提下, 本国文化不受外来文化的威胁, 并且可以保证本国文化的完整与特色。传统知识与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且传统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安全是以一国文化为基础的,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一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其文化就更具代表性。

传统知识对文化安全的作用表现为:首先, 从保护形式和途径来看, 传统知识为文化安全提供了一个法律保护的路径。传统知识通过法律的途径对我国一大批优秀的文化进行保护。就目前的国际环境来看, 法律是最有效, 也是认可程度最高的一种保护形式。其次, 从经济利益理论上讲, 传统知识的各种形式出现在现代社会, 是可以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根据功利主义的观点来看, 经济的效益必然会推动着传统知识的繁荣发展,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传统知识是基于传统而产生, 其自身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也会带动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最后, 传统文化的发展可以使一国之中增加更多的文化形式, 文化的多样性无疑是为保护文化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传统文化可以增加一国之内公民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我国传统知识所面临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 传统知识的生存面临种种危机。如传统医药知识方面:目前, 中医药的价值已经得到全球很多国家的认可, 并且也有相关的科学实验也证明了中医药价值的科学性, 我国更是拥有数量巨大的动植物药材, 这些都是我们的极大的优势。然而由于我国的中药材长时间的是粗加工, 自然环境条件的急剧恶劣使得中药材资源的不断减少, 制药行业水平低, 这些因素使得我国在国际上的处境相当不利。[2]

再如民间传统技艺方面:随着经济的向前发展, 民间传统文化的发展却陷入了危机, 有以下原因:第一, 传统的民间技艺需要长时间地培养和练习, 这与现代社会追求高效的理念相冲突;第二, 传统的民间技艺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生活的需要了, 这也使很多的民间技艺后继无人;第三, 现代观念使得人们对于传统技艺表现出了轻视和不尊重。随着岁月流逝, 许多技艺成为绝响。此外, 生物多样性方面也面临挑战: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国外财团或国际垄断集团的侵蚀正使我们逐步失去生物多样性的优势地位。在现有法律框架下, 我国通过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进行广义的传统知识保护, 但这些制度并未针对传统知识进行特别规定, 传统知识的专门立法工作也相对缓慢。

四、保护传统知识的应对措施

(一) 传统知识的保护模式

国内学者讨论的有三种模式: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原有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中扩大保护, 将传统知识纳入其中;国际立法及国际合作。关于在原有的知识产权制度的基础上扩大保护的模式, 虽然在制度上有着种种的兼容性, 但还是有很大的缺陷存在。例如, 传统知识不能满足现代知识产权制度所要求的有完成发明的日期、一个或多个发明人的身份、相关产品的限定参数及有限的保护期等等;国际立法及国际合作模式则存在其有效性必须要以国内立法为基础, 只有当国内的相关立法达到相对完善的时候, 国际合作或者区际合作才会产生实际保护作用。因此, 我们建议采用第一种模式, 即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二) 传统知识保护的制度设计

1. 确立保护标准:

参照WIPO对传统知识概念的界定, 应根据我国具体国情来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知识概念, 在此基础上再予确立传统知识的立法标准。

2. 明确传统知识的主体:

如何确定具体的传统知识所有人是一个难题。我们认为应当分类讨论:第一种是传统知识被特定的个人所持有。例如某种治愈经验或者某种仪式特定的主持人。这种情况下确定的持有人还需要满足是这个社区内的成员, 以及致力于社区传统知识的保护、发展和宣传;第二种是传统知识被社区成员所共同掌握。例如社区成员都熟知的通过草药进行的家庭治疗方法。这种情况下确实很难确定由哪个主体来代表这个社区成为传统知识的所有人。我们认为由当地的政府或者由社区选举出一个集体对这项传统知识进行管理。当遇到国外主体对传统知识进行不法侵害时, 国家也可以成为传统社区的代理人来保护传统知识。[3]

3. 完善名录体系:

根据前文所设想的传统知识的标准, 可以我国的行政级别体系为基础, 建立一个纵向的名录级别体系。具体可以分为四级: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 把各种类型的传统知识都予以囊括, 同时通过合理配置资源, 更加有效地保护我国的传统知识。

4. 建构传承制度:

传统知识的发展以及价值的体现都是要通过不断地传承进行。因此, 传承制度对于传统知识的生命力有着决定性作用。“如果传统社区不能保存他们的土地、他们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那么, 所有这些法律手段也将不足以防止传统知识的消失。”[4]传承制度的关键是要能够保护传统知识的生存环境和传统知识的持有人。我们认为需要相关的行政力量的介入, 通过对传统社区发展相关政策的扶持以保证传统知识的延续和发展。

5. 建立事先告知同意与利益分享制度:

事先告知同意、利益分享机制在《生物多样性公约》有所体现。WIPO将生物遗传资源包括在传统知识的范围之中。因此, 建立传统知识保护制度时我们可以利用该条款建立事先告知同意制度, 该制度设计也可以促进不同地域和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推动传统知识的国际立法的进程;而利益分享机制的目的在于保护弱者的利益以及促进人类的持续发展。

摘要:传统知识是一种“知识财富”, 其通过各种形式予以表现;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巨大影响。本文通过传统知识与我国文化安全的关联性分析, 提出完善我国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路径, 以增进文化软实力、保障国家文化安全。

关键词:传统知识,文化安全,法律保护

参考文献

[1]欧阳志远.“上帝”的陶杯——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

[2]宋才发.WTO规则与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M].WTO规则与中国法律制度改革[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5:177.

[3]杨明.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模式选择与制度设计[J].法商研究, 2006 (1) :118.

强化文史知识 弘扬传统文化 篇3

【关键词】文史知识传统文化 教学

高中新课改在全国多数省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由被动学习到积极参与,思维创新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明显提高,综合素质明显的提高。但从教学实践来看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如重课本轻课外、重重大历史事件轻传统文史知识。下面就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文史知识方面的教学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些许困惑

新课标的历史模块教学中,教师能够充分运用开放式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将古今中外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串联起来,通过动画的手法展示出来,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但经过几年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运用不同教学手段对不同模块知识进行教学,取得的教学效果不尽相同。

现当代史内容教学,学生参与程度高,教学效果好。人教版必修二《大众传媒》一节,所涉及的大众传媒工具多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触摸到的东西,阅读报刊杂志、收看电视、互联网冲浪、收发e-mail,对他们来说是驾轻就熟,因此,他们能够立即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感觉到轻松,从而也就能够体会到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当代史所讲述的都是离现实距离较近或就是他们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无形中有一种亲近感。

在学中国古代史时,课堂气氛则显得沉闷。原因在于这部分知识跨跃时间长、内容庞杂、材料阅读难度大,并且涉及到许多的文史知识,学生对这一方面的知识相对贫乏,所掌握的有限知识亦仅仅局限于课本所学的内容,课外的所知甚少。故而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一涉及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时,学生感觉难学,自然产生一种畏惧感,因此参与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欠佳。

从近三年高考情况来看,无论是采用全国文综卷的省份还是分省命制文综卷的省份,高考文史知识方面的选择题,考生失分情况比较严重,以我校2007、2008、2009届毕业生为例,文综卷选择填空有关谥号、阴阳方位、姓氏的判断,得分均不理想,分别为18﹪、30℅和60﹪。一方面说明了学生对这一块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另一方面也彰显教师这一领域教学有待提高。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对中国古代史知识尤其是传统文化知识掌握得不够。要解决这一问题,思想上要重视,要认识到学习文史知识的重要性,课堂内外多注意积累这方面的知识。

二、学习文史知识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继承和发扬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具有民族凝聚功能、精神激励功能。通过对中华文明的学习,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伟大的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通过对中华文明的学习,知晓传统文化的精髓,领会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贵和谐、尚中道的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使同学之间和谐相处,从而有助于构建和谐班级乃至和谐社会。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适量地增加文史知识内容,有助于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加深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综合素质,进而为高等院校和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那么通过什么途径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史知识呢?

首先,培养学生对文史知识的兴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又在于培养。

传统文化的许多内容都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关。在学习文史知识,介绍古人的姓名、字号时,可以提问学生:“同学们都知道斗酒诗百篇的大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但你们知道古人姓名、字号的由来吗?”每个学生都有姓有名,但大多数学生对这一文史知识了解不多,老师的问题激起他们的好奇心,也就激发起他们对这一知识的兴趣。

其次,正确引导学生阅读文史方面书籍,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历史观者,实为人生的准据。”学生时代是求知的时代,求知又离不开阅读大量的书籍。但相当一部分学生阅读书籍时良莠不分,沉迷于网络小说、武侠小说以及言情小说中,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也误入了歧途。而阅读优美的文史著作,既可以熏陶学生道德情操,又能够丰富知识,以历史人物为榜样,立德、立言、立行,进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史记》中对“鸿门宴”片段的描写和《资治通鉴》中对“赤壁之战”场景的描写,脍炙人口。许多读过《史记》和《资治通鉴》中这一文章的学生都为刘邦和诸葛亮泰山崩于前而临危不惧的气质所折服,更为司马迁和司马光的文采所倾倒以及司马迁虽遭陵刑仍发奋著史的精神所感动。这样,无形中给他们以克服困难的动力,对他们人生观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也符合新课改历史教学的价值定位,即历史教育的终极取向是用历史观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做好自己,服务人生。

再次,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播放“百家讲坛”系列节目中有关文史知识方面的讲座。于丹的《论语》《庄子》系列讲座、易中天的“品三国”和王立群的说《史记》都涉及到许多文史方面的知识,通过观看,学生可以学到许多文史知识。

最后,通过生动有趣的第二课堂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文史知识。

知识的获取不仅仅局限于有限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通过社会实践来获取。

参观物质文化遗产和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使学生亲身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文史知识的兴趣。

课改的宗旨是提升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在讲解历史必修三的“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时,介绍相关的京剧知识,并布置学生独特的作业题:制作三国人物曹操诸葛亮张飞关羽周郎脸谱。学选修1 第二单元第二课商鞅变法时,先介绍2009年是农历己丑年(牛年),接着话锋一转,问:“2365年前的牛年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起重大历史事件,有谁知道是什么事件?”学生回答后,我对干支纪年法和肖属纪年法进行介绍,学生掌握了公元纪年与干支和肖属纪年法的换算方法以后,让学生制作十二生肖图作为课后作业。学生们通过实践动手,将历史人物的事迹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浓缩在脸谱上,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加了文史知识。

传统文化习俗知识竞赛 篇4

//段落1

单项选择题

//题目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哪个作品?()

[A].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B].念奴娇·赤壁怀古

[C].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答案]C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2

故垒西边,人道是,()?

[A].三国周郎赤壁

[B].一时多少豪杰

[C].雄姿英发

[答案]A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3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下一句?()

[A].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B].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C].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答案]B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4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

[A].潇潇暮雨子规啼

[B].谁道人生无再少

[C].溪水西流

[答案]C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5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下一句()?

[A].会挽雕弓如满月

[B].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

[C].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答案]C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6

横看成岭侧成峰,()

[A].只缘身在此山中

[B].不识庐山真面目

[C].远近高低各不同

[答案]C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7

《记承天夜游》中,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下一句()?

[A].解衣欲睡

[B].怀民亦未寝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案]A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8

欲把西湖比西子,()?

[A].山色空蒙雨亦奇

[B].淡妆浓抹总相宜

[C].水光潋滟晴方好

[答案]B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9

莫听穿林打叶声,()?

[A].一蓑烟雨任平生

[B].何妨吟啸且徐行

[C].也无风雨也无晴

[答案]B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10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

[A].天涯何处无芳草

[B].绿水人家绕

[C].多情却被无情恼

[答案]B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11

卷地风来忽吹散,()?

[A].白雨跳珠乱入船

[B].望湖楼下水如天

[C].黑云翻墨未遮山

[答案]B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12

蒌蒿满地芦芽短,()

[A].依依还似北归人

[B].革命路线不同

[C].正是河豚欲上时

[答案]C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13

荷尽已无擎雨盖,()

[A].菊残犹有傲霜枝

[B].最是橙黄橘绿时

[C].一年好景君须记

[答案]A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14

酒困路长惟欲睡,()

[A].牛衣古柳卖黄瓜

[B].簌簌衣巾落枣花

[C].日高人渴漫思茶

[答案]C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15

暮云收尽溢清寒,()

[A].银汉无声转玉盘

[B].明月明年何处看

[C].入腔即阳关曲

[答案]A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16

缺月挂疏桐,()

[A].寂寞沙洲冷

[B].漏断人初静

[C].有恨无人省

[答案]B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17

试上超然台上看,()

[A].休对故人思故国

[B].诗酒趁年华

[C].半壕春水一城花

[答案]C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18

似花还似非花,()

[A].也无人惜从教坠

[B].不恨此花飞尽

[C].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答案]A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19

世事一场大梦,()

[A].月明多被云妨

[B].人生几度秋凉

[C].把盏凄然北望

[答案]B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20

夜饮东坡醒复醉,()

[A].归来仿佛三更

[B].倚杖听江声

[C].夜阑风静縠纹平

[答案]A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21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

[A].烛花红

[B].有意伤侬

[C].不语书空

[答案]B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22

东风袅袅泛崇光,()

[A].只恐夜深花睡去

[B].香雾空蒙月转廊

[C].故烧高烛照红妆

[答案]B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23

楚人悲屈原,()

[A].哀叫楚山裂

[B].千载意未歇

[C].山上有遗塔

[答案]B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24

一别都门三改火,()

[A].送行淡月微云

[B].我亦是行人

[C].天涯踏尽红尘

[答案]C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25

春宵一刻值千金,()

[A].花有清香月有阴

[B].秋千院落夜沉沉

[C].歌管楼台声细细

[答案]A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26

常羡人间琢玉郎,()

[A].天应乞与点酥娘

[B].雪飞炎海变清凉

[C].笑时犹带岭梅香

[答案]A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27

重重叠叠上瑶台,()

[A].几度呼童扫不开

[B].刚被太阳收拾去

[C].却教明月送将来

[答案]A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28

忽然浪起,()

[A].未解庄生天籁

[B].掀舞一叶白头翁

[C].千里快哉风

[答案]B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29

一日,艾子谓其父曰:()

[A].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

[B].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

[C].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

[答案]C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30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

[A].云无留迹

[B].冷浸一天秋碧

[C].人在清凉国

[答案]A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31

东武望余杭,()

[A].醉笑陪公三万场

[B].痛饮从来别有肠

[C].云海天涯两渺茫

[答案]C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32

细雨斜风作晓寒,()

[A].淡烟疏柳媚晴滩

[B].人间有味是清欢

[C].入淮清洛渐漫漫

[答案]A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33

人生到处知何似,()

[A].路长人困蹇驴嘶

[B].鸿飞那复计东西

[C].应似飞鸿踏雪泥

[答案]C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34

粗缯大布裹生涯,()

[A].眼乱行看择婿车

[B].腹有诗书气自华

[C].诏黄新湿字如鸦

[答案]B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35

照野弥弥浅浪,()

[A].横空隐隐层霄

[B].我欲醉眠芳草

[C].莫教踏碎琼瑶

[答案]A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36

梨花淡白柳深青,()

[A].惆怅东栏一株雪

[B].柳絮飞时花满城

[C].人生看得几清明

[答案]B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37

两两轻红半晕腮,()

[A].双花不向别人开

[B].花开时节与谁来

[C].依依独为使君回

[答案]C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38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

[A].千里不留行

[B].一落百寻轻

[C].起坐不能平

[答案]A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39

伽花彩甚奇,()

[A].羞颜未醉已先赪

[B].谓有初春之兴

[C].有人归去欲卿卿

[答案]B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40

若言琴上有琴声,()

[A].若言声在指头上

[B].何不于君指上听

[C].放在匣中何不鸣

[答案]C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41

轻汗微微透碧纨,()

[A].明朝端午浴芳兰

[B].流香涨腻满晴川

[C].佳人相见一千年

[答案]A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42

()又得浮生一日凉。

[A].翻空白鸟时时见

[B].殷勤昨夜三更雨

[C].林断山明竹隐墙

[答案]B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43

小舟横截春江,()

[A].推枕惘然不见

[B].昔游应记

[C].卧看翠壁红楼起

[答案]C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44

寄语揩背人,()

[A].水垢何曾相受

[B].尽日劳君挥肘

[C].细看两俱无有

[答案]B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45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A].一曲满庭芳

[B].三万六千场

[C].算来著甚干忙

[答案]C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46

()石中火,梦中身。

[A].浮名浮利

[B].叹隙中驹

[C].清夜无尘

[答案]B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47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

[A].寂寞无人见

[B].清景无限

[C].为余浩叹

[答案]B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48

玉骨那愁瘴雾,()

[A].海仙时遣探芳丛

[B].不与梨花同梦

[C].冰姿自有仙风

[答案]C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49

柳庭风静人眠昼,()

[A].藕碗冰红手

[B].长丝藕笑郎

[C].昼眠人静风庭柳

[答案]C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50

游人脚底一声雷,()

[A].浙东飞雨过江来

[B].满座顽云拨不开

[C].倒倾鲛室泻琼瑰

[答案]B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51

废沼夜来秋水满,()

[A].薄云疏雨不成泥

[B].茂林深处晚莺啼

[C].行人肠断草凄迷

[答案]B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52

梦断魂销,()

[A].冷透人衣袂

[B].一枕相思泪

[C].那堪玉漏长如岁

[答案]B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53

莺初解语,()

[A].最是一年春好处

[B].草色遥看近却无

[C].花不看开人易老

[答案]A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54

手弄生绡白团扇,()

[A].帘外谁来推绣户

[B].芳心千重似束

[C].扇手一时似玉

[答案]C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55

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

[A].回首便他年

[B].月婵娟

[C].矮槐前

[答案]B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56

努力尽今夕,()

[A].去意谁能遮

[B].起看北斗斜

[C].少年犹可夸

[答案]C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57

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

[A].与谁同

[B].却匆匆

[C].去吴中

[答案]A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58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

[A].旅枕梦残

[B].似此区区长鲜欢

[C].此事何难

[答案]A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59

参横斗转欲三更,()

[A].天容海色本澄清

[B].苦雨终风也解晴

[C].兹游奇绝冠平生

[答案]B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60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

[A].时见疏星渡河汉

[B].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C].水殿风来暗香满

[答案]A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61

朝曦迎客艳重冈,()

[A].此意自佳君不会

[B].晚雨留人入醉乡

[C].一杯当属水仙王

[答案]B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62

客槎曾犯,银河波浪,()

[A].相逢一醉是前缘

[B].举手谢时人欲去

[C].尚带天风海雨

[答案]C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63

但远山长,云山乱,()

[A].影湛波平

[B].月溪明

[C].晓山青

[答案]C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64

东风未肯入东门,()

[A].走马还寻去岁村

[B].事如春梦了无痕

[C].野老苍颜一笑温

[答案]A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65

雨霰疏疏经泼火。巷陌秋千,()

[A].月笼云暗重门锁

[B].犹未清明过

[C].淡红褪白胭脂涴

[答案]B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66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A].无情送潮归

[B].几度斜晖

[C].白首忘机

[答案]A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67

三过平山堂下,()

[A].仍歌杨柳春风

[B].壁上龙蛇飞动

[C].半生弹指声中

[答案]C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68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

[A].飞雪似杨花

[B].犹不见还家

[C].分明照、画梁斜

[答案]A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69

心似已灰之木,()

[A].黄州惠州儋州

[B].身如不系之舟

[C].问汝平生功业

[答案]B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70

门外东风雪洒裾,()

[A].先生元是古之儒

[B].山头回首望三吴

[C].时平不用鲁连书

[答案]B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71

尊酒何人怀李白,()

[A].离恨几千重

[B].一时惊笑衰容

[C].草堂遥指江东

[答案]C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72

君不见周南歌汉广,()

[A].箪瓢未足清欢足

[B].天教夫子休乔木

[C].风雨过、一江春绿

[答案]B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73

吴蜀风流自古同,()

[A].长忆吴山好

[B].应是容颜老

[C].归去应须早

[答案]C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74

井桐双照新妆冷,()

[A].冷妆新照双桐井

[B].永夜怜孤影

[C].秋宜不上楼

[答案]A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75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

[A].一纸乡书来万里

[B].幽恨终难洗

[C].东风吹破千行泪

[答案]B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76

万事到头都是梦,()

[A].休休

[B].飕飕

[C].霜降水痕收

[答案]A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77

虎自山上驰来,()

[A].威亦无所施欤

[B].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C].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答案]C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78

香雾噀人惊半破,()

[A].新苞绿叶照林光

[B].吴姬三日手犹香

[C].清泉流齿怯初尝

[答案]C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79

罗浮山下四时春,()

[A].卢橘杨梅次第新

[B].日啖荔枝三百颗

[C].不辞长作岭南人

[答案]A

[分值]5

[题解]略

//题目80

湖山信是东南美,()

[A].水调谁家唱

[B].一望弥千里

[C].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答案]B

[分值]5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 篇5

一、选择题:

1.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A)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3.北方人年夜饭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C)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子

D五福临门

4、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B)A、《礼记》 B《中庸》 C、《周易》

D、《春秋》 5.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6、“青梅竹马”取自下列哪个典故(A)

A、李白《长干行》

B、白居易《长恨歌》

C、李煜《虞美人》

D、李商隐《无题》

7、苏轼的《题西林壁》如今刻在(A)

A、西林寺

B、东林寺

C、庐山

D、龙虎山

8、孔子是哪国人(B)A、秦国

B、鲁国

C、卫国

D、宋国

9、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D)

韩愈B.欧阳修C.曾巩D.柳永

10、中华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其中古筝具有自己的分类,现在国内最普及的古筝是多少根琴弦(A)A.21 B.23 C.24 D.25

11、普洱茶属于什么类型的茶(A)

A、红茶; B、绿茶; C、黄茶; D、黑茶

12.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

A元宵

B饴糖

C腊八粥

D饺子

1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14.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B)

A 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甫

15.“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最早是汉代人杨震说的,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A)

A拒绝收礼 B劝人投案 C替人投案

D向人发誓

16、“交头接耳”这个成语出自下列哪部作品(A)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西游记》

17、在古代大一统时期,拥有领土最多的朝代是(B)A、清

B、元

C、唐

D、宋

18、人体器官中的肾脏是构成人体系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下列四种中药里对肾脏有好处的是(C)A.人参 B.陈皮 C.桑椹

19、卢沟桥上大小石狮子有(D)只 A.285 B.286 C.287 D.288 20.“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哪里的道路?(B)

A东海 B西域

C南国

D中原

21.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

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羊

D楚汉相争 22.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洛阳 E北京 F南京 G杭州

23.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B)

A蒿饼

B巧果

C汤圆

D竹筒饭 24.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B)

A 8

B 10(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

C 12 D 14

25、“回光返照”这个成语出自哪部作品(A)A、《红楼梦》

B、《陈涉世家》

C、《烈女传》

D、《三国志》

26.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B)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27.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D)

A西湖龙井

B太湖碧螺春

C庐山云雾

D铁观音

28、长城的长度为(A)A、6300公里

B、6000公里

C、6800公里

D、5500公里

29、蹴鞠盛行于那个朝代(B)A.隋朝 B.唐朝 C.五代十国 D.宋朝 30、戏剧中的“戏胆”是指:(A)A、主要角色或者关键性情节 B、贯穿性道具或贯穿动作 C、演员的精彩表演

31.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A浙江普陀山

B湖北武当山

C安徽九华山

D四川峨眉山 E 山西五台山

32.朝杖之年,耄耋(màodié)之年是指多少岁?(C)

A 60岁

B 100岁以上

C 80---100岁

D 70岁

33.下列不属于我国四大传说故事的是:(D)A《牛郎织女》 B《孟江女》 C《白蛇传》 D《山海经》E《梁山伯与祝英台》

34.我们用“羞花”来形容历史上哪位美女?(B)

A西施 B杨贵妃 C貂禅 D王昭君 35.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在:(A)A丰收年景的6—9月

B每年秋天

C清明后10天

D端午前3天

36.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这里的“一寸”是用哪种古代计时器量出的时间单位?(B)A圭表 B 漏刻 C日影 D漏壶

37、“文武二圣”指的是(D)A、孔子

曹操

B、老子

关羽 C、孔子

刘备

D、孔子

关羽

38、“小李杜”指(C)A、李白

杜甫

B、李白

杜牧 C、李商隐

杜牧

D、李商隐

杜甫 39.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是在:(A)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40、下列不属于中医的“五术”的是?(D)A、山 B、医

C、命

D、坤 E、相 F、卜

41、玄奘去西天取经经过了多少个国家?(B)A、100

B、110

C、128

D、138

42、三冥节指的是(B)A、鬼节 五月节 下元节B、清明节 中元节(阴历七月十五)下元节(十月十五)

C、鬼节

端午节

中元节 D、重阳节

冥节 下元节

43、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是(A)

A.《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

B.《黄帝内经》、《伤寒论》、《类经》、《难经》

C.《素问》、《灵枢》、《神农本草经》、《伤寒论》

D.《黄帝内经》、《类经》、《难经》、《脉经》

44.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时称为:(A)

A夷洲 B流求 C东番 D台湾

45.一般认为,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A)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46.中国刺绣是在布上“以针代笔,以线晕色”的艺术,我国的刺绣驰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四大名绣不包括:(B)A江苏省的“苏绣” B上海的顾绣 C四川省的“蜀绣” D湖南省的“湘绣”,E广东省的“粤绣”

47、“仁”这个汉字包含了人们互相尊敬、互相关爱、相互帮助的含义,诠释了为人处世的人生道理。因此,它被历史上的儒家思想确立为最高的(C),并被写进了诸多的儒家经典中,广为流传。A、道德规范 B、做人标准 C、处世准则

48、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父子、夫妻、长幼、邻里等之间的关系,它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尊老爱幼、男女

平等、夫妻和睦、(C)、邻里团结。

A、合家欢乐 B、同舟共济 C、勤俭持家

49、每年的农历(A)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古往今来,人们都在这一天开展敬老祝寿、登高望远、把酒赏菊等活动。2012年12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重阳节为老年节。A、九月初九 B、八月十五 C、七月初七 5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出自古籍经典(C)中的名言。

A、《尚书》 B、《论语》 C、《孟子》

51、中华文明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个依次递进、由内而外的个人品德的养成过程,也是每个人实现自身价值、迈向成功的(B)。

A、前提 B、必由之路 C、基础

52、个人品德的内涵十分丰富,简而言之,一个自尊、自爱、自省、自强和(C)的人,就是一个个人品德高尚的人。A、善于学习B、富有理想 C、诚信谦虚

53、从古代的“千里送鹅毛”到现代的“和平玫瑰”,都体现了中华民族(B)、爱好和平的传统美德。在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今天,这种美德显得尤为重要。

A、热情好客 B、真诚友善 C、海纳百川、历史上,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而且这些传统节日都有一个共同的内涵:那就是让人们感到快乐、祥和。而下列节日中却有一个不是中国传统节日,请予指出。(B)A、春节 B、植树节 C、中秋节

55、“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公民(C)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要求。A、国家 B、社会 C、个人

56、中华美德是指五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B)等的总和。A、丰富的民族风俗 B、良好的民族礼仪 C、深厚的文化底蕴

57、仁、义、礼、智、(C)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五大基本要素。

A、忠 B、廉 C、信

58、“仁”最早出自(A),指要有同情、关心和爱护的心态,即“仁爱之心”。

A、《尚书》 B、《国语》 C、《论语》 59、2014年5月4日,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说,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C)。

A、学习知识 B、干好工作 C、崇德修身

60、古代读书人读的“四书”,是指《论语》、(C)、《大学》、《中庸》。

A、《韩非子》 B、《道德经》 C、《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B)、《周易》、《春秋》。

A、《 孝经 》 B、《礼记》 C、《道德经》

6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由明朝政治家(B)撰写的名联,劝勉天下读书人,也曾激励过许多爱国志士为理想而奋斗。A、顾炎武 B、顾宪成 C、黄宗羲 63、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培育(C),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A、促发展 B、知廉耻 C、知荣辱

64、“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是三国时期(A)说的。

A、刘备 B、诸葛亮 C、曹操

65、春秋时期,孔子首创私学,把(A)放在教学首位。A、孝 B、仁 C、礼

66、(B)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孝治国”的王朝,并实施了一些举措,提倡和推行孝道,创立了“举孝廉”的官吏选拔制度。A、东汉 B、西汉 C、西周

67、“乌鸦反哺”的故事是说乌鸦也懂得(A)。A、孝敬母亲 B、照顾孩子 C、善待他人

68、在我国古代有很多关于孝顺的故事,比较有名的是“二十四孝”。其中,“扇枕温衾(qīn)”讲的是(C)的故事。、郭巨 B、黄庭坚 C、黄香

69、中国古代有“拱手礼”,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B)。

A、左手握拳在内,右手在外 B、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 C、双手握拳

70“信所亲,行所服”的思想出自(B)。

A、《朱子家训》 B、《颜氏家训》 C、《曾国藩家训》 7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一缕,应念物力维艰。”出自(A)。

A、《朱子家训》 B、《颜氏家训》 C、《曾国藩家训》 72、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诚信的典故,“一诺千金”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典故说的是秦朝时期(B)的故事。A、荆轲 B、季布 C、李斯

73、岳飞出征前,岳母在他的背上刺了(C)四个大字。A、勿忘国耻 B、还我河山 C、精忠报国

74、(A)是家文化的倡导者、维护者,也是最终的受益者。A、家长 B、孩子 C、社会

75、下列有关“信所亲,行所服”的理解,正确的是:(B)A、同样一句话,不管从什么人嘴里说出来,效果都是一样的 B、自己亲近的人、信服的人所说的话,更容易被接受 C、通过不厌其烦的唠叨,让别人相信自己、随着“家文化”之风的盛行,家规越来越被人们津津乐道,“老规矩”重新被人们提了起来,下面三种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C)A、“老规矩”不符合现在社会文明的需要,已经过时了

B、“老规矩”是长辈总结的生活经验,为了表示对长辈的尊重,我们必须遵守

C、“老规矩”通过和当代社会的适应、融合,可以逐渐演变成时代新潮流

77、有关家风,下面选项,哪一种是错误的(B)A、传统家风和现代化并不对立

B、家风不过是大家族才有的产物 C、家风是社会化教育的主要形式

78、儒家经典《大学》中提出了古代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是(A)、齐家、治国、平天下。

A、修身 B、进学 C、为官

79、什么是家训?下面选项,错误的说法是(A)A、就是家长板起脸来“训”人的意思 B、家训不过是家长里短的规矩的延伸 C、家族长辈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80、有一个家庭总是因为不断的争吵而非常羡慕邻居一家的和睦,于是,这个家庭的长者就去向邻居家求教。邻居告诉他:“我们家不吵架,是因为我们家坏人太多。”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B)A、邻居是在开他的玩笑

B、大家都有责任,每个人都诚恳地检讨自己 C、家里坏人太多,你坏我也坏,吵不起来了

81、俗话说,家和万事兴。那么,如何做到“家和”?家文化知识概要系列之十给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分别是谦让,惊喜,责任,沟通,(C)。

A、谅解 B、说理 C、豁达 填空题

1、「孟母三迁」的故事里,孟母最后搬到()旁边(学校)

2、韦小宝是哪一部金庸武侠小说作品中的人物(鹿鼎记)

3、三国演义中孔明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进出的是(金牛道)。

4、被称为国家经典的儒家著作是(《论语》)。

5、(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6、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7、《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共305篇。

8、诗文中的四君子是哪四种植物(梅,兰,竹,菊)

9、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10、周敦颐最爱什麼花(莲花)

11、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不自量力。该成语是(蚍蜉[pí fú] 撼树)

12、京剧中的“大花脸”属于生旦净末丑中的(净)、「人间四月天」这部电视剧描写的男主角是哪一位诗人(徐志摩)

14、我国最早的药典学著作是(《新修本草》)

15、通称“四书”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16、我国著名的 三大石窟是指位于甘肃的(莫高窟),位于山西的(云冈石窟),位于河南的(龙门石窟)。

17、所谓的“六诗”之说出自《周礼〃春官〃大师》,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18.被尊为“书圣”的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所以后世也称他为(王右军)19.李清照词:「人比黄花瘦」中的黄花是什么花(菊花)20.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在哪儿结义(桃园)

2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作者是(张九龄)

22、“七月七日长生殿”的下句是(夜半无人私语时)。

23、中国书法、绘画得力于(宣)纸的使用,才使作者的情感和个性充分展现出来。

24、什么场合,状况可以用「弄璋之喜」来祝贺他人(生子)

25、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国最早记载“磁石召铁”即天然磁矿石能吸铁的文献资料名为(《吕氏春秋》)。

26、一首「七言绝句」总共有几个字(28字)

27、三国志的作者是谁(陈寿)

28、“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作者是谁(王之涣)

29、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30、通行于西周时期,铸在青铜上的文字,后世称为(金)文,也叫钟鼎文。

31、儒家经典中的“三礼”是指《仪礼》《周礼》和(《礼记》)。

32、一甲子是几年(六十年)

33、科举制形成于(唐朝)

34、孔子的弟子当中,最直率好勇的是谁(子路)

35、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享誉海内外,著有「雅舍小品」是谁(梁实秋)

35、在古代汉语中“干”的本义是(盾牌)。

36、我国古代四大书院是指(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应天府)(睢阳书院)。

37、京剧脸谱的构图样式有三种,即(整脸),三块瓦脸和(破脸)。

38、我国创作妇女诗最多的诗人是(李白)

39、中国苏州园林之四大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集中了江南园林建筑风格,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历史上四个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其中狮子林代表(元)代的建筑风格。40、金陵十二钗是指 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史湘云(贾迎春)(贾探春)(贾元春)(贾惜春)(秦可卿)(李纨)(妙玉)(贾巧姐)。

41、武术运动按照功能分类,可以分为(健身武术、学校武术、竞技武术.)

42、太极拳的主要流派有:陈式、(杨式)、孙式、(武式)、吴式。

43、传统美德的五大基本要素是指什么?——仁、义、礼、智、信。

44、“耻存则心存,耻忘则心忘”是谁说的?——陆九渊

45、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46、厚德载物的重要内含就是(包容精神)。47 “六艺”是指什么?——礼、乐、射、御、书、数

48、两个“四教”是什么?——诗、书、礼、乐;文、行、忠、信。

49、孟子把人际关系准则概括为“五伦”,具体是指什么?——“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50、仁、义、礼、智、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素。“仁、义、礼、智、信”五大理念的关系,既(相互关联依存)又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大厦的根基。“仁、义、礼、智、信”要求人与人之间必须团结友爱、(与人为善)、公道正派、诚实守信,这就为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奠定了思想基础和行为规范。按照“仁、义、礼、智、信”的要求,社会应该是(和睦相处)、真诚相待、礼尚往来、互帮互助的社会。

“仁”的定义是什么?---是指要有同情、关心和爱护的心态,即“仁爱之心”)。“仁”最早出自哪本书?——《尚书》。“仁”主要倡导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怀、(互相尊重)和互相爱护,是世间万物共生、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一种道德规范。

“义”的内涵是什么?——是指“正义之气”。“义”是(超越自我)、正视现实、仗义公道的做人态度。

“礼”的内涵是什么?——是指礼仪、礼貌和礼节等规矩,即“礼仪之规”。“礼”是建立(人际关系)、社会秩序的一种标准和规则。

“智”的内涵是什么?——是指要具备辨是非、明善恶和知己识人的能力,即“智谋之力”。“智”是人认识自己、了解社会、(解决矛盾)、处理问题的眼光和能力。

“信”的内涵是什么?——是指要具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信赖的品行,即“诚信之品”。“信”是人们交往和处事的(道德准则)。问答题:

1、“岁寒三友”指的是什么?请默写出一首有关方面的古诗词(包括题目、作者)

答:指松、竹、梅。

2、七大艺术是指什么啊?

绘画、音乐、文学、雕塑、戏剧、建筑、电影。

3、五彩是指: 青、黄、赤、白、黑

4、元代四大戏剧是

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中国的十二生肖是指: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6、十三经分别是指?

《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gǔ]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7.“竹林七贤”和“扬州八怪”分别指?

竹林七贤:嵇[jī]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shàn]、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8、名、字、号

古人幼年时取名,成年时取字。名字均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长辈称字表礼貌和尊敬。号,又叫别号、表号,由自己取号,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9、中国十大名茶:

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武夷岩茶,铁观音,屯溪绿茶,祁门红茶,信阳毛尖,君山银针,普洱茶,滇红茶

10、京剧四大名旦:

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11、我国汉字的六书是指: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12、“北宋四大家”和“唐宋古文八大家”分别指的是哪些人? 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

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13.简单介绍一下“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14、八大样板戏是指

《智取威虎山》、《白毛女》、《红灯记》、《红色娘子军》、《奇袭白虎团》、《龙江颂》、《沙家浜[bāng]》、《海港》

15、人们常说的“五湖四海”分别指的是?

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16、人们常说的“三山五岳”分别指的是?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

五岳: 〖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17.四大名园和四大名楼分别是指?

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18、“六礼”和“六艺”分别是指? 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9、十三朝古都是指哪十三朝?该城的历史? 先后在西安建都的有: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建都历时长达1140年之久。自公元前1057年至公元904年。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是中国古代做为都城时间最长的城市。

20、四大佛教名山和四大道教名山分别是?

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21、博士、硕士、学士从何而来?

「博士、硕士、学士」这些名称,古已有之,不过和现在的含意不完全相同。

博士,源于战国时代,当时是一种官职,也就是一些博通古今,知识渊博的人。

硕士这个词,最早见于五代时期,通常指那些品节高尚,博学多识的人。

学士最早出现于周朝,原本是指那些在学堂读书的人,后来逐渐变成文人学者。

22、科举职官(录取者与第一名的称谓)

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23.哪里的纸墨砚笔最为著名?

答案:安徽泾[jīng]县的宣纸、安徽歙[shè]县的歙墨、广东端州的端砚、浙江吴兴的湖笔。

24、世界四大古都是指?

2022春节传统文化知识介绍 篇6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中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中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中国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返回目录

春节传统饮食习俗

腊八粥

“腊八腊八粥节”。这一天在中国民间有吃腊八粥的习俗。喝腊八粥在中国已有千年历史。腊,在远古时代本是一种祭礼的名称,夏朝称“清祀”,殷商称“嘉平”,周朝时改称“腊”。“腊”是从“猎”字演变而来,故“腊”“猎”相通。因为一岁之终,农作物已收晒完毕,农闲了,人们便到野外猎取禽兽,用来祭祖先、敬百神,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称之为“腊祭”。南北朝时,农历十二月初八才被正式固定为“腊八节”,在这一天要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腊月初八这天,中国各地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据史料记载,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富人还是穷人,家家都要喝腊八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用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不仅清香甜美,而且能畅胃气,生津液,因而颇受人们喜食。随着时代的发展,花样越来越多的腊八粥已发展成具有地方风味的小吃。腊八,本身是个传统节日,又是年节的前奏,可以说腊八节拉开了春节的序幕。“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儿就是年”“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腊八节后,春节将至,人们便开始购置年货,打扫卫生,布置居室,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年”的到来。

年糕

春节吃年糕,“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种类有:北方有白糕饦、黄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湾有红龟糕。汉代杨雄的《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了制做方法。明、清时,是糕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小食,并有南北风味之别。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种,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汤煮诸法。

饺子

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按照中国古代记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与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饭通常有火锅和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着生活幸福,“年年有余”。而且在北方吃饺子还寓意这一家人来年团团圆圆。南方还有一些地方过春节讲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征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传统文化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篇7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 一些国民意识到学外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所以, 也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偏离了本土的母语文化的学习, 以为只要可以说外语, 在人生旅途上就有大的发展。这种带盲目性的主观追求, 导致了一些学生重外语而偏母语的现状。从这点出发, 如果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精髓,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势必会收到较好的效果。笔者认为,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除了可以提高学生的文科综合素质以外, 主要还有如下几方面作用。

一、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比如小学语文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中国的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 文章不仅仅介绍了这幅画的外观与内容, 让小学生们知道了这幅画是张择端的一幅名作, 也是我们国家的一级国宝, 还通过文中的叙述, 了解到这幅画所描述的是中国十二世纪的城市生活面貌, 以一幅长卷的形式将那时候的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描绘得栩栩如生, 笔墨章法巧妙自然。此外, 作为课文必须讲解的内容就是这幅画的作者, 学生们很自然就能知道张择端的字和号以及他在宋徽宗时期曾任职于翰林图画院, 是当时自成一家、画法别具一格的大画家。这样一篇文章可以同时讲述作品本身, 作品中的人物, 该作品的作者以及创作的时代, 内容丰富, 尽管小学生由于自身的能力虽无法准确地完全理解其中的意义, 但也通过文章讲述的内容, 从中学到很多传统的历史文化知识, 提升了自己的文化水平, 也增加了对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的强烈自豪感。

二、能够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 陶冶情操

比如整个小学的语文学习期间, 我们一定会接触到一个著名的诗人杜甫, 他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历史人物。他有很多耳熟能详的诗, 比如《望岳》《冬日有怀李白》以及他著名的“三吏”“三别”等, 从他的作品当中, 不仅让小学生们看到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创作, 还看到了他怀才不遇的一生。杜甫曾怀有“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政治抱负, 但由于他人生的大多时期是处在“安史之乱”时期, 唐朝由盛转衰, 政治动荡, 生活颠沛流离, 他的政治抱负始终未能实现。在他的仕途上, 他仅仅只是做了短短的谏官左拾遗和工部员外郎。正是这样一种混乱时代给予的人生境遇, 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小学生们在学习他的诗歌时, 不仅仅能了解诗歌的本意, 欣赏诗歌的意境, 陶冶自己的情操, 还能了解唐朝的兴盛衰落, 看到一个时代旭日的升起与落幕, 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

三、有利于对学生性格的塑造, 使其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我国漫长的历史留下的不仅有名扬中外的诗歌散文, 寓言传说, 还有最为经典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让学生们多阅读这样的有文化底蕴的书籍, 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气质, 让学生在这些优秀的作品当中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道理和方法, 还能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气息, 通过不断地对传统文化的推究和细心揣摩, 小学生们也可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学习到自己感兴趣的历史文化, 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培养推陈出新的能力。这种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对学生的性格塑造, 对其进行文化的培养。

实践表明, 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 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认知结构都有帮助。笔者认为, 此举不失为语文教学的一种可行的教学方法, 应当给予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让学生可以从小接触更多的优秀古代作品, 了解更多的传统历史文化。

参考文献

[1]杨艳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语文学刊, 2009 (8) .

传统茶文化知识 篇8

[关键词] 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模式

传统知识是发展中国家的宝贵资源。如何利用知识产权制度有效保护传统知识越来越受到发展中国家的重视。所谓的传统知识通常认为是指由某一特定群体基于本民族的信仰、准则和实践,仅在某些特定的区域、群体或活动、仪式中产生并存续,在长期生活中创造积累的并经世代相传保留下来的资源。这些知识不符合现代技术标准与法律标准,通常没有固定形式,只是知识的集合或片断,基本上只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而开发的并维系下来的,和开发者的群体生活密切相关。传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不是靠单个成员完成的,而由其群体甚至是相关联的多个群体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活动中共同完成的。因此没有任何一个单个的成员可以对其主张“创造者的权利”。它主要包含“民间文学艺术”和“地方传统医药”两大部分。

一、保护传统知识的宗旨

传统知识的保护有别于其他知识产权的保护。它不是一种旨在独占和排他的保护,而是立足于保存和可持续利用,侧重于使客体本身得到维持和传承。在保护传统知识时,我们应该转变观念,变消极的静态保护为积极的动态的保存与利用。保护传统知识并不是仅仅使那些古老的知识不至于消灭,也不是为了阻止现代人利用它们的价值,而是为了更好的更积极的使用这些知识,充分挖掘他们潜在的文化和生产价值,使其为现代文明服务。传统知识的保护对象也不应局限于静态事物,其意义和价值也不在于 “文物”性,而在于其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贡献及可能的实用性。因此,在所有的制度设计和司法实践中应该体现弘扬和鼓励发展,而不是限制傳播和利用,并且需要用动态的眼光来指导传统知识的保护,以传统知识的保存和可持续利用作为立法的基石和目标。

1.保护传统知识的主体

由于传统知识往往是一个群体共同创造的成果,没有一个个体成员可以当然的主张权利,因此它一般被认为由某一民族集体共同拥有,所以承担保护职责的也只能是该集体的某个组织。一般认为这种组织有两种形式,即官方的和非官方的。采用官方组织保护传统知识的主要是一些单一民族且人口较少、土地面积较小的国家,通常由国家通过立法或行政程序指定一个政府机构或准政府机构来负责传统知识的保护。对于一个地广人多的多民族国家而言,由于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非常明显,由政府统一保护传统知识的成本较大,因而一般由非政府的民间组织来保护。这种组织是依法代表相关传统知识创造者或拥有者或其中的大多数人的利益,并依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或原则设立的专门组织。由民间机构来保护传统知识更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因而被更多的采纳。但是非官方组织作为保护主体,不等于说排除了国家对于传统知识保护的职责。鉴于传统知识保护的特殊性及传统知识自身的脆弱性,即使建立了以私权或群体公权为基础的保护机制,政府依然要在传统知识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过程中承担至关重要的角色。政府应该在国内法律制度建设上重视传统知识的保护、为相关制度的实施创造合适的社会环境、制定并实施鼓励传统知识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辅助政策、对许可使用传统知识所获得的费用进行有效的监督,等等。

2.保护传统知识可用的法律手段

保护传统知识旨在保存和可持续利用,而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则立足于排他性的保护。因而,传统知识的保护思路与现代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其实是相矛盾和冲突的。尽管在许多人看来,知识产权几乎已经成为可用来保护文化产品或智力成果的惟一法律手段,而且目前可以找到的研究传统知识保护的大多数文献也都局限在对于用现有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保护传统知识的探讨上,但是实际上,当人们首次提出民间文学艺术表达保护这一问题时,已经认识到现行知识产权法无法为传统知识提供合理保护的这个现实;而一些国家之所以在其版权法或者其他知识产权立法中规定了对传统知识的保护,其实也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二、对几种保护模式的回顾

1.通过现有知识产权制度保护

WIPO组织认为:“尽管在现有知识产权体制下保护所有种类的传统知识是非常困难的,但在某种程度,还是有可能通过现有知识产权体制保护某些种类的传统知识,至少,可通过现有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它的表现形式或包含有传统知识的产品。有些现有知识产权标准可以用作这一目的,也可采用不同形式。” 如传统医学的一些成分可以得到专利保护,用于治疗目的的植物的组合物及其天然成分已可被授予专利权 ;用反不正当竞争法来防止一些有价值的传统知识泄露;通过对地理标记的保护来提高农产品、手工艺品和其他由传统知识衍生的产品的价值;版权和工业品外观设计权也可以应用于保护艺术品;有的国家直接在著作权法中规定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给予著作权保护等等。笔者认为,单纯的通过现有知识产权制度来保护传统知识操作上难度很大。比如说,用著作权法保护作为传统知识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作者问题无法说明,著作权归属难以确定;另外,知识产权保护标准通常要求作品具有一定载体。传统知识中的民间文学艺术大多口头传诵,没有太多记录,这样大多数传统知识就会被现有知识产权保护排除在外。当然,我们并不否认用知识产权法保护传统知识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要想变成现实,必须对现有知识产权保护理论及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彻底改造,“使其不再是为‘正规的创新’提供动力的法律手段,成为合理平衡正规创新与传统知识拥有者之间利益的一架天平”。然而,这一目标显然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

2.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制度保护

一些学者和非政府组织所强烈建议的方法是建立一种专门的知识产权制度,即为适应传统知识的本质和特点而为其专门设立 “它自己的”法律制度。在2001年4月欧共体提交给TRIPS理事会的关于TRIPS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关系的通告中,它也对开发传统知识保护的国际模式表示了支持。一些国家已经通过特别立法的方式对传统知识予以保护。如日本和韩国将其规定为无形文化财产并指定传承人进行保存;瑞典和加拿大通过建设生态博物馆来保护传统知识;印度和埃及设立专门的场所以集中培养传承人;美国则通过资金资助来弘扬传统知识。笔者认为,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制度立法复杂,并且实际上提出了很多复杂的概念或实践问题,如保护的条件、授予的权利(排除权,取得报酬权,防止盗用权)、获得权利的方式、保护年限和实施措施等等。由于传统知识形式的多样性,如果采纳制定专门法的途径,则需要考虑是要建立一种单一的、涵盖传统知识保护的各个方面的综合性制度,还是建立一系列不同的、适应各种形式特殊性的专门性制度。如果采用单一制度来保护,则较难对传统知识的各个主题的共同规则做出限定。因此,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制度来保护传统知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3.通过实施现有的习惯法保护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收集的证据,在某些情况下习惯法保护了某些传统知识。举例而言,孟加拉“生物多样性和社区知识保护法”草案中有一项禁止侵犯“共同财产权制度”。该制度包括各种不同的权利、关系、体系和文化风俗习惯,不论是否具有法律的形式或者是否已得到承认。根据该制度,社区对生物和遗传资源有所有、利用和获取的权利。这种方法可能在民族国家内部引发远远超出保护传统知识这一问题的政治后果。因为在许多国家,土著居民与国家政府之间的关系仍存在诸多问题。

4.通过TRIPS协议保护

一些WTO成员过去曾建议在TRIPS中包括有关保护传统知识的规定,也有学者提出应将传统知识纳入TRIPs 保护范围,修改TRIPs 以适应传统知识保护的要求,“承认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传统知识的存在及其集体所有权性质,进而承认资源来源地居民对传统知识的自主权和利益分享权,从而解决各类传统知识所有权的归属问题,最终把传统知识完全纳入TRIPs 的保护,争取在WTO体制下解决TRIPs保护传统知识的问题。”然而,笔者认为,在现阶段, TRIPS理事会不是谈判保护传统知识这个新颖且复杂的问题的合适场所。WIPO知识产权、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及民间文化政府间委员会正在对此进行广泛讨论,WTO的工作最好能建立在该工作的基础上。等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政府间委员会的工作有了一定的结果后,再来着手修改TRIPS协议比较合适。毕竟WIPO才是联合国负责在全世界范围内促进知识产权的发展的专门机构,从专业角度看,是处理传统知识立法保护的最适合的场所。

三、探索我国对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

纵观以上几种理论界的观点,笔者认为我国对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应采取多种法律制度综合保护的模式,一方面要利用現有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另一方面也要着手制定专门的知识产权制度,同时要与国际保护潮流相接轨,积极参加有关的国际公约。利用已有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保护传统知识是多数国家的通例。在现今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也只能采用这种方式。它可以大大降低保护成本,并且也可以收到一定的成效。对一些优秀的,具有潜在市场价值的传统知识可以精心包装,实行品牌战略,申请注册商标或取得原产地标记,用商标法加以保护;著作权法可以保护传统知识中的民族民间文化;传统知识中的遗传物质、传统医药可以作为化学物质申请专利保护,符合专利授权条件经授权后,权利人就享有独占制造、销售、使用专利产品的权利。另外,还可以利用其他的法律法规来加以保护,如《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旅游管理及文化市场管理法》等。但毕竟传统知识是不同于著作权、专利和商标的新型知识产权,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因此现有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无法为传统知识提供适当保护。所以要求建立专门的保护制度。我国在保护传统知识方面正在进行探索,制定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包括了对传统知识的保护。相信该法正式颁布后,将成为保护传统知识的法律依据。这是单一立法的一个尝试。最后,我国还应多参与到国际合作中去,积极加入有关的国际条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有地域性,国家层面的保护制度有很多问题不能解决,因此必须要与国际保护接轨。

综上所述,传统知识保护提出了很多政策和技术问题。这些问题非常复杂,我们应当从整体入手,考虑到伦理、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多个方面,在传统知识的保护和促进其使用方面找到平衡,以保证对其可持续的利用。

上一篇:年数学教师工作总结下一篇:蓄能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