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2024-06-30

12世说新语二则教案(共6篇)

12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篇1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永春延清中学 潘顺钦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2、积累文言词语:“期、委、去、引、舍、顾、辄、幸、尚、可、贼、舍、纳、托、宁、邪、拯”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习重点)

3、诵读课文,初步了解笔记小说篇幅短小、叙事简洁的特点,感受古汉语的语言魅力。(学习重点)

4、评价故事中的人物——以人物言行为依据,以公认的思想道德为标准,尝试对课文进行多角度理解——陈元方言行是否也有失礼之处,若从王朗角度考虑是否也有合理之处?(学习难点)

5、认识“诚信”是立世之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不要轻诺寡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处世观。(学习难点)

二、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合作探究

三、教学道具:多媒体

四、教学时数:2课时

五、执教者:永春延清中学 潘顺钦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期行》)

一、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古代(古代笔记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期行》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二、生朗读《期行》,并检查字音。期()行 在不()友人惭()...

明确:期(qī)行 在不(fǒu)友人惭(cán)...

三、生根据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师点拨。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和朋友相约一同出行,(它们)约定在正午,过了正午约定时间友人没到,太丘便离开了,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他)走后友人才到。陈元方当时年龄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元方)回答说:“他等您很久您不到,已经走了。”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便生气地说: “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定时间同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元方说: “您和我父亲约的是正午。到了正午您没不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就是无礼。”友人(友人听后感到很)惭愧,走下车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转身进门去,连头都不回。

点拨:

期:约定(课文注释),古义---约定,今义---日期。日中:正午(课文注释)。至:动词,到达。舍:丢下。去:离开(课文注释),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乃:才。尊君: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课文注释)。不:fǒu,同“否”()课文注释。君:古代尊称对方,可译为“您”(课文注释)。非:不是。哉:语气词,“啊”,没有实际意义。相: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丢下,抛弃(课文注释)。家君:家父,谦辞,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则:就是。信:信用。惭:对„„感到惭愧。引:牵引,拉,这里表示友好的动作。顾:回头看(课文注释)。

四、生再次朗读课文,回顾刚才老师点拨的实词和虚词意思。

五、合作探究1:

1、用一句话概括《期行》的主要内容。

2、《期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提示:

这两题,主要是培养学生整体概括能力和再创造能力。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要懂得“谁做什么结果怎么样”一模式,化复杂为简单达到概括效果。第2题,鼓励学生生成自己的见解,读出自己的思想。不过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明确:

1、本文叙述陈元方反驳友人无信无礼而致友人理屈词穷、十分惭愧的故事。

2、《期行》告诉我们诚信是立世之本,从小要做一个守信的人。

六、合作探究2 《期行》中陈元方有哪些言行?谈谈你对他的看法?(课后习题)

提示:本题意在引导学生评价人物,要让学生了解:评价人物的根据是人物的言和行,评价人物的标准是人们公认的思想道德准则。

讨论明确:

文中描写陈元方的言行主要有: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这些言行都突出元方机智、明理。元方做法也有不妥的地方: 比如不接受别人的歉意,“入门不顾”,不给别人道歉的机会,不能宽容别人

七、拓展延伸

假如第二天陈太丘与友人见面,请设想一下,他们俩各自能说些什么?

(扩展,是丰富学生的生活视野,也是学以致用。让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又从生活走进文本,相互渗透,达到活学活用。鼓励学生生成自己的见解,读出自己的思想。不过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举例:

陈太丘会对那友人说:对不起,昨天没有等你就先走了.那友人因为听了他儿子的话,就说:哪里,明明是我自己没有按时来到,不关你的事.对了昨天我在你那儿 说你的坏话,你都知道了?真是对不起.第二课时(《乘船》)

一、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古代(古代笔记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期行》选自《世说新语·方正》,题目是编者加的。《乘船》选自《世说新语·德行》,题目是编者加的。《期行》选自《世说新语·方正》,《乘船》选自《世说新语·德行》这两篇体裁都是(短篇小说)。

二、生朗读《乘船》,并检查字音。华歆()

辄()

携拯()如初

相弃邪()

舍去().......

明确: 华歆(huàxīn)

辄(zhé)

携拯(xiézhěng)如初

相弃邪(yé)

舍去(shě).......

三、生根据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师点拨。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躲避灾难,(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 歆辄难之。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可?”

华歆当即对此事感到为难(不让他上船)。王朗(对华歆)说:“船恰巧还宽松有位置,为什么不同意呢?”

后贼追之,王欲舍所携之人。

后来作乱的人(向那人)追了上来.(这时)王朗就想抛下所带着的那个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华歆说: “我起先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了这种情况啊.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既然已经接纳他的请求,难道能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 于是还像原先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世人凭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品质)好坏.点拨:

俱:一起。辄:当即(课文注释)。难: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对„„感到为难。幸:幸而,恰巧(课文注释)。尚:还(课文注释)。

何为:为什么。可:肯,同意(课文注释)。贼:这里指作乱的人(课文注释)。舍:扔掉,抛弃(课文注释)。携:携带。本:起先。所以:„„的原因(课文注释)。为:因为。此:这种情况。耳:罢了。既:既然。已:已经。纳:接纳,接受(课文注释)。托:请托,请求。宁:难道(课文注释)。邪:相当于“吗”,表示疑问。遂:于是。拯:救助。初:起初,先前,当初。以:凭。定:评定。优劣:指品行上的好与坏。

四、生再次朗读课文,回顾刚才老师点拨的实词和虚词意思。

五、合作探究1:《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六、合作探究2: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其优劣。

明确:

在《乘船》中,华歆、王朗两人避难途中遇人搭船,华歆开始有点为难,王朗则认为船还宽敞,就收留了搭船人。当强盗追来时,王朗为自保,却想抛弃搭船人,而华歆则认为这样言而无信,让搭船人留下来。两人想法和做法自始至终。都有不同。

课文中“世人以此定华、王优劣”,以华歆重诺为优,王朗寡信为劣。

(不过,也有人认为以此定人的品行优劣不妥,毕竟从王朗的角度考虑,在特定情况下,为保全个人的性命,想法发生变化,是人之常情,也可理解的。而且一个人的品行往往都会有变化,比如华歆在另一则故事“管宁割席”里,被视作爱慕现实富贵的俗人挨批评了)。

七、合作探究3:

1、《乘船》中王朗让那人搭船的原因是

2、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所携之人的理由是

明确:

1、幸尚宽,何为不可

2、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八、合作探究4:这两则短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讨论明确:

⑴语言简洁,人物刻画传神。《期行》中,写陈太丘朋友“怒”骂,显露他粗鲁的性格。被元方反讥后,这位朋友可贵之处在于能勇于认错,“惭”字见其羞愧之心,“引”字显出他对少年元方的敬佩和喜爱。

⑵运用对比手法写人,鲜明生动。《乘船》中华、王两人的不同表现形成对比。对搭船人,在“救”的问题上显出不同,在“弃”的问题上又见矛盾。这样两人的品格就凸显出来了。

九、作业:

1熟读课文,争取能背诵。2掌握课文的实词和虚词。

12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二、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华歆huà: 俱:一起(与时俱进

与日俱增)

欲:想要(随心所欲)辄:当即(浅尝辄止)

难:感到为难(同《论语六则》中哪个字的用法是一样的?不耻下问:认为可耻)舍:shě扔掉 ,抛弃(舍生取义、舍己为人、舍近求远

舍本逐末);shè房屋(客舍青青柳色新)本:原来,先前

所以:„„的原因

疑:犹豫不决(犹疑不定)耳:罢了

宁:难道

nìng 邪

yé:相当于“吗”,表示疑问。遂:于是,就

拯zhěng:救助。

古今异义:

依附:古义: 顺便借光; 今义:附着、依赖、从属。贼:古:作乱的人,今:有偷窃行为的人 所以:古:„„的原因,今:表结果 耳:古:罢了;今:耳朵 宁:古:难道,今:宁可

可以:古义:可以因为;今义:表示同意、许可。

一词多义:

之:歆辄难之:它:指这件事;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相当助词“的” 此: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指代后贼追至;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指代上面所述的事

三、课文朗读:

四、课文导语:

五、常识(分发)

六、课内问题--串讲:(含语言分析)(板书出题目)

1、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突出这两个人不同的语言和行为的呢? 对比

2、能不能具体给大家分析讲解一下是怎样采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的呢? 王朗与华歆的对比,王朗前后行为的对比。

第一次 : 歆难之

朗幸尚宽

第二次 :

歆携拯如初 朗欲舍所携人

华歆救人救到底 王朗轻诺寡信

3、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写华歆?

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华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华歆“优在”哪里呢?

华歆:为人谨慎,考虑实情、细心周到,重信守义,临危不惧,一诺千金,帮人帮到底的气概。

5、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不能轻诺寡信,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不能在危难关头舍弃别人。

越是在危难的时候,越是能检验出一个人品质的高低。传说耶稣当年对捐赠给他许多钱的富翁不闻不睬,而对一身赤贫却捐给他一文钱的寡妇大赞其美德。看来,身处困境仍然救助别人的人才是真君子,就像文中的华歆一样。

七、中心思想:

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八、课文引申:——名言等

君子一言 , 驷马难追。

九、扩展资料(分发)——课外阅读

十、习题讲解:

十一、作业设计:

1、抄写解释字词及摘句(造句)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十三、一个优美段(语言)

十四、激趣内容(上课调整)

十五、教学效果检查:(早读或自修课进行)

字词检查、常识检查、朗读检查、课后问题检查、知识点检查、中心思想检查、十六、教学反思:

不必面面俱到的讲解。

十七、提供的图片:

十八、音频选择:

教案订正:(已订正)练习册评讲:

十九、推荐背诵:——背中心思想、常识等。

背中心思想。

二十、字音、字词订正。

严历——严厉(正确),期(qī)

二十一、文言文翻译:

十二、文章总结:(有考内容总结)(知识点)

《乘 船》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根据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二十二、二

十三、佳作选登: 课文附文选读。二十四、二

十五、二

十六、课文存疑。(论文材料)推荐讲解。

七上22世说新语二则复习课 篇3

1、知识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词汇,掌握复习文言文的学习方法。(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意义,学习做一个守信的人。复习重点:积累常见文言词汇。

复习难点:体会文章的主旨,学习做人的道理。教学准备:试卷。

复习方法:知识整理法、自由背诵法、提问法、联想记忆法 课时安排:2课时

复习过程:

(一)围绕目标自由复习,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提问,或者以小组为单位提问。

(二)教师下发准备好的试卷让学生练习,然后适当指点、更正。

(三)教师资料的相关内容。

一、文学常识积累:

《世说新语》是古代 笔记小说 集,主要记述了 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 的言谈逸事。作者刘义庆是 南朝宋(朝代)文学家。

二、字词句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1)尊君在不(fǒu)

同“否”

(2)王欲舍所携人(xié)

携带 ..(3)歆辄难之(zhé)

当即

(4)遂携拯如初

(zhěng)

救助 ..

【 难之

难处

难度

nan

灾难

责难

遇难

nan 】 ......

2、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1)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 约定

今义:日期,期限 .(2)去后乃至

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 .(3)宁可以急相弃邪

古义:可以因为

今义:能愿动词,表示可能、能够 ..(4)后贼追至

古义:作乱的人

今义:有偷窃行为的人 .(5)本所以疑 古义:„„ 的原因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

3、解释下列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

(1)之:下车引之

代词,他,代元方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结构助词,的 ..(2)以:宁可以急相弃邪

因为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根据、凭借 ..(3)难:俱乘船避难

灾难

歆辄难之

感到为难(阻难、拒绝)..(4)可:何为不可

肯、同意

宁可以急相弃邪

可以 ..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相委而去

(丢下,抛弃)

(2)下车引之

(牵引、拉)..(3)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4)尊君在不

(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5)待君久不至

(古代尊称对方,可译为“您”)

.(6)君与家君期日中(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7)有一人欲依附

(搭船)

(8)幸尚宽,何为不可

(幸而,恰巧)...(9)王欲舍所携人

(扔掉,抛弃)

(10)本所以疑,正为此耳(罢了)..(11)既已纳其自托(接受、接纳)(请求)(12)宁可以急相弃邪(难道)(相当于“吗”)....

5、翻译下列句子。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一同出行,约定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他走后朋友才到。(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译:友人惭愧,下车牵他的手(表示歉意),元方走进门连头也不回。

(4)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译: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就感到为难(不让他上船)。(5)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译: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这样)啊。既然已经 接受了他的请求,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下他吗?

三、根据课文填空:(1)《乘船》中表明王朗轻诺寡信的句子是: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2)《乘船》中表明华歆重诺重信的句子是: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中考链接

一、阅读《期行》,完成下列题目: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与友期行(约定)

(2)去后乃至(离开)..(3)相委而去(丢下、抛弃)

(4)下车引之(拉)..

2、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

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① 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②(家君)待君久不至,(家君)已去。③(君)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中午您没有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父亲,就是无礼。

4、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你觉得他做得对不对,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不对,因为陈太丘没有弄清事情原委,也许朋友有事耽误,或者发生了意外的事情。

(对,因为朋友失信在前。)

5、友人由“怒”到“惭”,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因为他在元方的批评下,认识到自己既无信又无礼的错误。

6、“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他这样做你认为过分吗?

答:过分,理由是:别人已深感惭愧并表示了歉意,就应原谅宽容别人,做人应有宽容 原谅别人错误的心胸。

(不过分,理由是:无礼无信之人不足与交。)

7、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 这一行为的看法。

答:聪明机智的孩子。不失礼,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 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8、关于《期行》一文说法错误的一项是(D)

A、从这则故事主人公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守信用、讲礼貌。

B、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C、“元方入门不顾”是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D、文章用语言和行为刻画主要人物陈太丘。(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元方,而非陈太丘。)

9、《期行》这个小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答:做人要讲信用,有礼貌;做人要有宽容别人的胸怀。

二、阅读《乘船》,完成下列题目: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幸尚宽

(还)

(2)遂携拯如初

(救助)..

2、“歆则难之”,歆为什么对这事感到为难? 答:因为他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事。

3、王朗对此人的前后态度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开始是答应救此人,后来想抛弃他,变化的原因是“后贼追至”

4、华歆、王朗的做法有何不同?你怎样评价他们的优劣?

答:华歆开始感到为难,后来坚持当初的选择;王朗开始爽快地答应了别人的请求后来想抛弃别人。华歆始终如一地救助别人,优;王朗临危抛弃别人,轻诺寡信,只为自己,劣。

5、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一个人不能轻诺寡信,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

(要临危不惧、救人到底、心地善良等。)

《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

一、文学常识积累:

《世说新语》是古代__________集,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 的言谈逸事。作者刘义庆是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二、字词句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1)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

(2)王欲舍所携人()____________ ..(3)歆辄难之()______________

(4)遂携拯如初

()____________ ..

2、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1)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日期,期限 .(2)去后乃至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到„„去 .(3)宁可以急相弃邪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能愿动词,表示可能、能够 ..(4)后贼追至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有偷窃行为的人 .(5)本所以疑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

3、解释下列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

(1)以:宁可以急相弃邪

因为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根据、凭借 ..(2)难:俱乘船避难

________________

歆辄难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何为不可

________________

宁可以急相弃邪

____________________ ..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相委而去

()

(2)下车引之

()..(3)元方入门不顾

()

(4)尊君在不

()...(5)待君久不至()

(6)君与家君期日中()...(7)有一人欲依附

()

(8)幸尚宽,何为不可()...(9)王欲舍所携人

()

(10)本所以疑,正为此耳()..(11)既已纳其自托()()

(12)宁可以急相弃邪

()()....

5、翻译下列句子。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一同出行,约定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他走后朋友才到。(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译: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这样)啊。既然已经

接受了他的请求,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下他吗?

三、根据课文填空:(1)《乘船》中表明王朗轻诺寡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乘船》中表明华歆重诺重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中考链接

一、阅读《期行》,完成下列题目: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

(2)去后乃至()..(3)相委而去()

(4)下车引之()..

2、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①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②()待君久不至,()已去。③()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你觉得他做得对不对,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不对,因为陈太丘没有弄清事情原委,也许朋友有事耽误,或者发生了意外的事情。

(对,因为朋友失信在前。)

5、友人由“怒”到“惭”,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他这样做你认为过分吗?

答:过分,理由是:别人已深感惭愧并表示了歉意,就应原谅宽容别人,做人应有宽容

原谅别人错误的心胸。

(不过分,理由是:无礼无信之人不足与交。)

7、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答:聪明机智的孩子。不失礼,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

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8、关于《期行》一文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从这则故事主人公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守信用、讲礼貌。

B、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C、“元方入门不顾”是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D、文章用语言和行为刻画主要人物陈太丘。

9、《期行》这个小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乘船》,完成下列题目: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幸尚宽

()

(2)遂携拯如初 ..

2、歆则难之”,歆为什么对这事感到为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朗对此人的前后态度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华歆、王朗的做法有何不同?你怎样评价他们的优劣?

答:华歆开始感到为难,后来坚持当初的选择;王朗开始爽快地答应了别人的请求后来想抛弃别人。华歆始终如一地救助别人,优;王朗临危抛弃别人,轻诺寡信,只为自己,劣。

5、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2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习重点)

2、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义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学习难点)

3、认识“诚信”是立世之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处世观。(学习难点)【自主先学】

一、文学常识:

1、《世说新语》是古代

集,分

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

。作者

,南朝宋

家,彭城人。

2、《期行》选自

,《乘船》选自

。这两篇体裁都是。

二、结合课下注释学习:

1、重要词语解释:期日中:期()日中()则是无信:则()相委而去:委()下车引之:引()元方入门不顾:顾()

2、(1)古今异义词:去后乃至(去:古义:。今义。)(2)通假字:尊君在不(“ ”通“ ”,读“ ”。)

3、翻译下列句子: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课堂探究】

三、按要求在文中找原句子回答:

1、《期行》中交代对话背景的句子是

2、陈元方指出父亲友人的两点错误是

3、用一句话概括《期行》的主要内容。

4、《期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6、假如第二天陈太丘与友人见面,请设想一下,他们俩各自能说些什么? 小结

学了本文你有何收获及疑问

雁山中学 七 年级 语文 科导学案

课题:《世说新语二则 乘船》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2、积累文言词语:“辄、幸、尚、可、贼、舍、纳、托、宁、邪、拯”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习重点)

3、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义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学习难点)

4、认识“诚信”是立世之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处世观。(学习难点)【自主先学】

一、1、重要词语解释:

辄()幸()尚()可()贼()舍()纳()托()宁()邪()拯()

2、一词多义:何为不可(为:。)

正为此耳(为:。)

3、古今异义词:

①宁可以急相弃邪(可以:古义:。今义)②后贼追至(贼:古义:。今义)③本所以疑(所以:古义:。今义)(5)特殊句式。

①倒装句:何为不可(前置句)

相弃邪(前置句。)②省略句:朗曰:“幸尚宽。”(省略主语“ ”。)

3、翻译下列句子:

(1)歆辄难之

(2)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3)宁可以急相弃邪?

合作探究

1、《乘船》中王朗让那人搭船的原因是

2、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所携之人的理由是

3、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其优劣。

4、《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小结:学了本文有什么收获? 巩固提升:请积累一个诚信故事或四句有关诚信的名言于摘抄本上。

1、《世说新语》是 集,主要记述了。刘义庆是 宋文学家。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过中不至(过:)⑵去后乃至(乃:

去:)⑶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⑷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⑸元方入门不顾(顾:)⑴歆辄难之(辄:)⑵幸尚宽,何为不可(幸:)⑶王欲舍所携人(舍:)⑷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所以:)⑸既已纳其自托(托:)

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参考答案〗

一、1、笔记小说 德行 言语 政事 文学 方正 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刘义庆 文学

2、《世说新语•方正》 《世说新语•德行》 短篇小说

二、略

三、1、期日中。过中不至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四、1、本文叙述陈元方反驳友人无信无礼而致友人理屈词穷、十分惭愧的故事。

2、《期行》告诉我们诚信是立世之本,从小要做一个守信的人。

3、认为失礼:在友人表示惭愧的时候仍是“入门不顾”,显得不够礼貌。认为不失礼:当时陈家是江南有名望的家族,陈元方也知道维护家门的荣誉,友人骂自己的父亲,他自然不能原谅他。

4、略 《乘船》 【自主先学】

一、略。

二、1、幸尚宽,何为不可

2、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三、1、有人想搭船,王朗轻率答应,当贼人追来时,他又欲舍所携人,反映了王朗轻诺寡信,考虑问题不全面;而华歆在那人想搭船时,有不纳之意,“后贼人追至”时却救人救到底,反映了华歆考虑问题全面,对自己说的话负责到底的精神,华优王劣。

2、《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四、略

【课堂小测】

1、《世说新语》是 古代笔记小说 集,主要记述了 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刘义庆是 南朝 宋文学家。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过中不至(过: 超过,过了)⑵去后乃至(乃: 才 去: 离开)

⑶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丢下、抛弃)⑷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⑸元方入门不顾(顾: 回头看)⑴歆辄难之(辄: 当即)

5、世说新语教案 篇5

第一课时自学提纲

学习目标

1、学会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资料链接】

《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给你的启示?

1、“王石争豪”

石崇和王恺争比阔绰,互不示弱。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资助王恺。他曾把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送与王恺,这棵珊瑚树枝条葳蕤,相映成趣,少有可与之媲比的。王恺拿来给石崇看,自鸣得意,谁知石崇看后,就用铁如意敲它,应手而碎。王恺既惋惜,又觉得石崇在妒忌他,一时声色俱厉。

石崇说:“不值得遗憾,现在就赔给你。”于是叫下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尽数取出,不乏三尺、四尺高的,树干、枝条举世无双且光彩夺目,像王恺那样的就更多了。王恺看了,惘然若失。

2、“急不相弃”

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马上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

王朗说:“好在船还宽绰,为什么不呢?”

不一会儿,强盗尾随而至,王朗就想甩掉那个搭船人。华歆说:“我当初犹豫,就是担虑这一点。现在已经答允了他,又怎可出尔反尔,抛下他置之不管呢?”

3、“郗太傅招婿”

郗太傅派遣门生给王丞相送去书信,打算在王家子弟当中挑一个做女婿。王丞相对信使说:“你到东厢房随便挑选吧!”

信使回去禀报郗太傅:“王家的小伙子都不错。只是一听说您来招女婿,就都拘谨起来,惟独有一个袒露肚皮躺在床上,没听到似的。”

郗太傅捋着胡须说:“这个人才是我的贤婿啊!”于是又派人去探访,得知是王羲之,遂将女儿许配给他。

4、“雪夜访戴”

王徽之居住在山阴。一夜忽然下起大雪,他睡醒过来,踱步出屋,酌酒赏雪,情不自禁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

触景生情,他想起了住在百里之外的剡县的戴逵,于是当夜乘小船溯江而上,次日天亮才到了戴逵家门,但他并没进门,而是折船返回。

同行的人十分纳闷,就问他,王徽之坦然地说:“我原本乘酒兴而来,现在酒兴尽了,何必一定要见到戴逵呢?”

自学检测

读文言文,学会断句,进行圈点勾画,学会积累。

1、写出自己找出的生词并注音

2、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含义,写在下面。

3、疏通文意,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写在下面。并想办法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4、读文后的感悟。

验收学习

用自己的语言把本文的小故事精彩扩写出来。写在下面。

71009《咏雪》学案

第二课时自学提纲

学习目标

1、辨析本文人物运用的比喻修辞手法并以此判断本文的主人公。

2、感受主人公的文学素养并学习。

自学检测

研读课文,学会合作

①“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②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③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拓展思维,培养创新

④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验收学习

1、英语中有26个字母,请你从除下面例句以外的剩下的23个大写字母中任选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 :

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2、背诵课文《咏雪》

一、预习课文:

1.学生课前诵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疏通文意。2.质疑问难。

3.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课文: 1.导入设计:

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

同学们,其实像他们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2.作者、作品简介:

(1)刘义庆刘义庆(403—约443),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有志怪小说《幽明录》。(2)《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后汉至南朝刘宋王朝人物的遗闻轶事的杂史。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从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三、学习新课:

1.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2.二读课文,理解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3.三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4.四读课文,研讨问题:

①“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融洽欢快轻松。)

②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③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5.五读课文能背诵。

四、拓展延伸:

1.讨论: 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如何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2.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

五、课堂总结: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不俗之才。

六、布置作业:

1.当咏出喻雪佳句后,谢太傅全家人的心情会有什么反应? 2.请你体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境。

第二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

一、复习检查

背诵、翻译课文。

二、导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谢道蕴这个才女,这节课我们将认识陈元方这个神童。

首先看看标题怎么理解,陈太丘不是人名,太丘是地名,古人习惯用姓氏加官名或地方名称来作为对人的称呼,相同的还有苏东坡,期是约定,综上所述,标题意思是一个在太丘做官姓陈的人和朋友有约定.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教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重要字词在旁边注上拼音。(强调不----通“否”。)

2.学生小声跟着读,注意节奏的把握。3.齐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理清字句

1.快速默读课文,对照注释及翻译资料理解文意,碰到疑难处做上记号。指名2个学生质疑字句,师生共同答疑。

①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古今意思不一样,离开乃:才)②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期行:相约同行 委:丢下,舍去)③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引:拉 顾:回头看)④区分尊君(尊称)君(礼貌的称呼,意为你)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在理解字句之后,应该学会翻译重要句子,可以一个字一个字的翻译出来,同时把文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比如: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句话, “日中”是哪一天的日中, “不至”是谁不至,明显是省略了一些成分, 相同的还有文中的“过中不至”,指名翻译, 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翻译其他的句子。)

五、研读课文、讨论探究 1.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 ①客人发怒的原因是——“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②客人不守信的表现是——“过中不至”。(可见我们做人要讲“信”讲“礼”。)

2.文中另一个重要人物元方,他又有什么性格特点?(聪明 机智)

3.可我们也发现了文章结尾客人已经主动道歉,他仍然入门不顾,是否礼貌?(同桌或者4人小组之间交流看法。)

六、拓展延伸

古人是很重视仁义礼智信的,那么,“诚信”“礼貌”对今天的我们还 有用吗?请联系实际谈一谈你自己的认识。

(提示:可以从社会.家庭.学校等多角度思考, 如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师长朋友应该怎样?在考试的时候堂而皇之拿着参考资料是否就是“诚信”的体现呢?)(补充中外名人讲诚信的名言: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高尔基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波斯 昂苏尔·玛阿里)

七、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元方确实是聪明机智的孩子,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信与礼的重要性, 诚信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并发扬这一光荣传统,让我们以信做人,以礼待人。

八、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二”的字词练习。2.完成基础训练作业。3.补充阅读:

(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2)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九、教学反思

附:板书设计

咏雪

交代背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咏雪: 白雪纷纷何所似

(考题)

兄子;撒盐空中(笑)欣赏赞扬

兄女:柳絮因风起(乐)道蕴才气

补充评价:无弈之女,王凝之之妻 身份之贵(侧面衬托)

陈太丘与友期

交代 期行——不至——舍去——乃至 开端 父友:问

元方:答 针锋相对

高潮 父友:怒——非人哉 据理驳斥

元方:曰——无信无礼 正直不阿 尾声 父友:下车引之 聪慧明理

客人: 无信 无礼 知错能改 元方: 聪明 机智 讲 信礼 “王石争豪”

石崇和王恺争比阔绰,互不示弱。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资助王恺。他曾把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送与王恺,这棵珊瑚树枝条葳蕤,相映成趣,少有可与之媲比的。王恺拿来给石崇看,自鸣得意,谁知石崇看后,就用铁如意敲它,应手而碎。王恺既惋惜,又觉得石崇在妒忌他,一时声色俱厉。

石崇说:“不值得遗憾,现在就赔给你。”于是叫下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尽数取出,不乏三尺、四尺高的,树干、枝条举世无双且光彩夺目,像王恺那样的就更多了。王恺看了,惘然若失。

启示:目光短视、敝帚自珍者,必须打破。

“急不相弃”

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马上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

王朗说:“好在船还宽绰,为什么不呢?”

不一会儿,强盗尾随而至,王朗就想甩掉那个搭船人。华歆说:“我当初犹豫,就是担虑这一点。现在已经答允了他,又怎可出尔反尔,抛下他置之不管呢?” 启示:不要轻易许诺;既已许诺,就要善始善终。

“郗太傅招婿”

郗太傅派遣门生给王丞相送去书信,打算在王家子弟当中挑一个做女婿。王丞相对信使说:“你到东厢房随便挑选吧!”

信使回去禀报郗太傅:“王家的小伙子都不错。只是一听说您来招女婿,就都拘谨起来,惟独有一个袒露肚皮躺在床上,没听到似的。”

郗太傅捋着胡须说:“这个人才是我的贤婿啊!”于是又派人去探访,得知是王羲之,遂将女儿许配给他。

启示:“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保持自己本色的人往往更受欢迎。

“雪夜访戴”

王徽之居住在山阴。一夜忽然下起大雪,他睡醒过来,踱步出屋,酌酒赏雪,情不自禁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

触景生情,他想起了住在百里之外的剡县的戴逵,于是当夜乘小船溯江而上,次日天亮才到了戴逵家门,但他并没进门,而是折船返回。

同行的人十分纳闷,就问他,王徽之坦然地说:“我原本乘酒兴而来,现在酒兴尽了,何必一定要见到戴逵呢?”

世说新语教案、反思(参赛) 篇6

《世说新语》教案

广东佛山市顺德一中实验学校吴明强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2)多次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结合注释,将重点字词写在书上,将自己的理解翻译写在本子上。

二、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大胆质疑、小心论证的学习方式。

三、教材分析:

一)本文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5课,选自南朝宋彭城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世说新语》一书。《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http://baike.baidu.com/view/3048198.htm)

教学内容,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二)重、难点

1、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教学难点: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从《世说新语》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视频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中小学教程网找到课文的朗读录音学习参考,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世说新语》的示图,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课前准备,体现出互联网搜索在课堂中的作用)

四、预习提纲

学生:结合注释粗读、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五、教学方式:诵读、演读、疏通、讨论、辩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咏雪

一)课前三分钟演讲(讲成语故事)(http://baike.baidu.com/view/28509.htm)

二)导入:由课前演讲的成语故事点评引起

三)《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四)读一读: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

1、听老师范读要求: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停顿,把握感情基调,培养语感。

2、自由练读要求:熟悉文章内容,揣摩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

3、分角色演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和表情,注意节奏。

五)记一记: 雪骤(zhîu)差可拟(nǐ)柳絮(xù)无奕女(yì)谢道韫(yùn)陈寔(shí)尊君在不(fǒu)

六)论一论:

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 ; 要求:

1、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

2、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

七)译一译:

要求:注意重点词句,理清文意

八)想一想: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明确: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九)辩一辨: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正方: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反方: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第二课时·陈太丘与友期

一)读一读:

回顾上节课内容,全班齐背诵《咏雪》,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1、听老师范读要求: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停顿,把握感情基调,培养语感。

2、自由练读要求:熟悉文章内容,揣摩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

3、分角色演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和表情,注意节奏。(学生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二)找一找:

快速阅读、找出文中你认为的重点词句、文中表达称呼的词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教师精讲点拨。

三)演一演:

表演元方与友人对话的情景。(提示:注意语言、表情、动作)

四)说一说:

1.请分别用一两个词语评价文中人物。

友人:——言而无信,暴躁易怒,知错就改

元方:——聪明伶俐,懂礼识仪

2.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友人的哪两点错误?错误:首先是失信,其次是当面辱骂他人

五)辩一辨: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看法。

正方: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反方:认为元方确实失礼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六)想一想:

这篇课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明确启示:诚实守信、守时;待人接物诚挚懂得尊重他人。

小结:

《咏雪》描写了人物群像,侧重表现了谢道韫的文采。

《陈太丘与友期行》主要描写了元方,侧重表现了元方的懂礼识仪,聪明刚正。

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炼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与环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

七、《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

上完本课后,获得几点体会:一是好课是“改”出来的;二是教师的心态决定课堂质量的高低;三是课堂永远是学生的天地,学生永远是主角,教师只是执行导演;四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上课不是简单地将课前备好的东西生硬地灌给学生,知识的现场生成很重要。

教学设计上,我前前后后调整了好几次,吸取了诸位老师的建议。原计划是整合两个短篇,老师们提醒我,这样操作可能会导致学生思维混乱,课堂知识很难组织成系统,还是一篇篇地过关较为实在。《世说新语两则》虽尚属于较为浅显短小的文言文,但小课大教,故调整为两个课时,每个课时教一篇。比赛课放在第二课时,教授《陈太丘与友期》。

资料搜集上,充分研究文本和教参,遇到相关的疑难问题,除了与同事探讨,百度搜索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尤其在了解《世说新语》文本信息和文中相关人物的生平经历故事方面,以及作为导入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非常方便。学生对于涉及的故事很感兴趣,听得津津有味。临时补充了谦称、敬称的知识,谦称一家人中比自己大的用“家”字,比自己小的用“舍”字,尊称别人用“令”字,小知识,宽天地,学生受益匪浅。

环节上,以“测一测”“找一找”“读一读”“译一译”“演一演”“说一说”“辩一辩”串联起整堂课。聂绍美老师给的建议要落实文言字词的积累和课前预习的检测,根据聂老师的建议,我再次调整了教学内容。听从备课组老师的意见,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亮点放在“演一演”“辩一辩”上。课堂上,的确是这两个环节学生的情绪最是高涨,不但基本达到预期目标,甚至还有新的精彩出现。

本堂课上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宰课堂。学生们表现得也异常积极和认真,预习做得很到位,上课当天也很是活跃,难得地成为了课堂的真正主人。从开始的自主学习,学生自由朗读,读准通假字,小组合作学习,疏通大意,学生质疑,到学生分角色读,学生表演,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在知识的掌握方面由易到难,到课内到课外,在能力的训练方面由浅入深,由动口到动手,由朗读到辩论,在情感价值观的体验方面由诚信到宽容,由做人到处世。

另外,本次参赛的另一大体会是:教学中要注重过程和体验。在教学课文时,要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过程不能急于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得到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感受。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情感体验的产生、积极人生态度的形成,都是在一定的过程中产生的。

教学总是在缺憾中进步,上过之后,自然有许多的不足,如环节设计上略显繁琐,课件上有个别错别字未能及时改正;最大的还是老问题:时间把握上,前松后紧,课前字词检测由于设计的疏忽,耗时过多,导致后面“辩一辩”及小结环节显得很匆忙;再者就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仍然是个迷。

期望往后可以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尽快成长成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辜负学校领导与老教师的辛勤栽培。

八、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 广东省学校:佛山顺德一中实验学校姓名:吴明强 职称:中学二级教师电话:27881866电子邮件:

上一篇:黄豆宝宝变魔术 教案下一篇:宽容(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