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小学生心得

2024-05-09

《世说新语》小学生心得(通用10篇)

《世说新语》小学生心得 篇1

我最近看了《世说新语》,其中有一则故事让我印象深刻,王明君的故事,携着大漠的风尘,不知被吟咏了多少年。

深锁宫花,绣生鱼钥重门闭。亭台轩榭,帘幕低垂,平凡的景象背后,却遮掩着太多心机与尔虞我诈。稍有野心的,运筹帷幄,一步步攀上权利的顶峰;恭顺善良的,暗守闺室,直至青娥老,却还无法等至隆君的一瞥。

未上征途前,明君也无非是这样一位平平宫人,自恃天生丽质,自出高格的她婉拒了画师的无理之求。若为男子,她必然是位高洁隐者,烹琴煮鹤,而不喜为世俗所控。但这宫宇间,怎容得一女子的自尊有尚存之地?

男子无能,总以女子为辱,这种荒诞之事,却总是往往复复地在历史舞台上重演,经久不衰。汉朝后期,国力衰敝,不为君王所欣赏的女子,被不幸地作为贡品,满足北岸匈奴贪婪之欲。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元帝“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汉皇重色思倾国,却未想到绝色女子竟深藏于后宫的烟锁重楼之间,更未料到“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的选妃之策竟会招致永久的遗憾。

昭君出塞,受胡恩中蒙汉泽轻,纵使“玉颜憔悴,似花落,悔随流水”,但却毅然决然地踏上旅途,未尝不是凭一己之力而对黑暗而扑朔的现实的一种无言的抗诉。古之女子,命似草芥,薄如风中之烛,却依旧未曾泯灭心中对光明与自由本能的向往。咽上紧扣着男性极权的枷锁,足踝上系着纲伦的重锤,点点血花,化为夕照时天边最后一抹残霞。

时光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再为沉重的历史,随着忘川水的冲刷,便也渐渐消散模糊。三国两晋那段清风吟啸的岁月,仅存于古籍中的只言片语,令人不禁扼腕抑或叹息。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 篇2

《世说新语》成书于南朝刘宋王朝,作者是刘义庆。南朝宋这个朝代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朝代,我个人觉得是属于夹在中间的一个朝代,南朝宋(420―479)的开国皇帝是刘裕,这个朝代历经了九个皇帝,是南朝四个朝代里面最久的一个朝代,也是一个历经繁荣发展的朝代。

刘义庆这个人呢首先是属于帝王家族的子弟,其次是一个文学家,他有很多的机会接触到各种平常老百姓接触不到的资源,因此我说他的发展起点肯定相比一般人要高很多,加之本身刘义庆天赋异禀,被他的伯伯皇帝宋武帝刘裕称为“此我家丰城也”,所以可以看出刘裕是多么的喜欢这个侄子。刘裕年纪轻轻就做上了大官,深受皇帝的喜爱,基本上都是属于近臣一类的人,二十七岁就做到了副宰相的位置。刘义庆这个人很聪明,善于思考动脑子,很能审时度势。刘裕死后,宋文帝刘义隆登基,刘义隆这个人很缺心眼,猜忌心很重,对朝臣这些人很有戒备之心,登基以后就大开杀戒,反正是杀了很多臣下,刘义庆呢虽然是天子庇佑下的爱臣,但是面对这样的大开杀戒也招架不住,也怕不小心掉脑袋,他处处谨小慎微,当他发现祸事即将到来的时候立即“乞求外镇”,跑到外地去做官。我认为刘义庆这个人生在了一个好时代而不是一个坏时代,他以史为鉴,知道前朝死在政治的**里面的冤死鬼多如牛毛,因此见好就收,最终不至于死于刀斧之下(元嘉病逝)也是死的年轻。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体会 篇3

世说新语读后感1

《世说新语》是刘墉写的一本关于教育的秘籍,这本书他从孩子诞生前,父母该怎么决定教育的方法、规划孩子的未来,到孩子出事之后,如何跟孩子互动、开发孩子的潜能。在这本书里,他的一些独到的教育方法让我觉得受益匪浅。以下是书中的两个小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1、“虎姑婆”长什么样子?

记得小时候,我就听过“虎姑婆”的故事,当小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大人们总爱说“再不听话虎姑婆该来咬你手指了!”可是,你知道“虎姑婆”长什么样子吗?答案肯定不是一样的。作者说“为什么一个虎姑婆可以让我们从小孩时代记忆一辈子,而且每个人心里的虎姑婆都不一样,啃手指的声音可好像能在耳边响?答案很简单:因为想象!”

每个人的想象是不一样的,为什么都在呼吁我们要看书,因为在看书的过程中会对书中的人物、事物、事件进行充分的想象,使我们的想象力充分得到发挥。如果给我们一个虎姑婆的动画片,里面有个虎姑婆,还有虎姑婆啃手指的画面和声音,我们看过就知道:哦,原来虎姑婆那样啊,啃手指的声音是那样啊。就用不着想象了。什么都是现成的,那我们的思维与想象岂不是会越来越懒,就跟机器一样时间长不用就会生锈了。

所以,在想象力还没有生锈前,让我们多读读书吧!让它们快速的运转起来。

2、人生光明面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的挫折,但是要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挫折,书中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台北有一个由三位盲人组成的乐团,每个人都笑容满面。一个说他最幸运,因为他是后来才失明的,所以他看过世界时什么样子。另一个说他也幸运,因为虽然看不见东西,却能感觉光线,所以不算完全失明。第三个说他虽然从小就瞎了,可是也不错,因为反正不知道看得见是怎么样的,既然不曾拥有,也就不觉得失去了。说完,三个人就唱起歌来。

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快乐呢?因为他们由正面看事,即使一般人看来是负面的,他们也有正面思考。还有两位高龄逝世的老人,其中过的很富裕的那位老太太,临终躺在病床上,对每个去探望的人怨,怨伤痛、怨丈夫早死。过得十分辛苦的老太太,却一直到死都感恩,说:“我真好命啊!丈夫早死,还能活到今天,而且儿孙都来看我,多好命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呢?因为他们从小生活的环境不同,一个生活在总由负面看事的家庭,而另一个从小就长在宽容的环境。

所以,身为人民教师的我们,如果对学生用正面的语气说话,教育他们从正面看事,譬如:孩子天凉没有关窗,不要说:“你想冻死啊?”或“为什么不把窗子关上?”而应该讲:“把窗子关上吧!免得着凉”。孩子爬到危险的地方,别喊:“你想摔死啊?”而说:“快点下来。”孩子考五十分,如果对他说:“你居然有一半不会,没有前途了!”换成“你能考五十分,表示还会一半,再加一点力,多十分,就及格了,试试看,下次考好一点。”收到的效果会是一样的吗?

让我们教学生从正面思考吧,总存感恩的心,总在失望中带有希望,总在跌倒时,想想休息一下,能跑得更快、飞的更高。我想这样正面思考的人生态度不仅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也会对我们的人生有所改变的!

世说新语读后感2

读了整个暑假,我终于把那本超级后的世说新语给读完了,真爽,不过也挺累的。世说新语里的故事真的很多,有的长如龙,有的短如蚁,不过这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你一个道理,虽然很枯燥,但它毕竟是一本好书啊,接着读吧!

作为一篇教育方面的书,刘墉的《世说新语》实在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书籍,确实文如标题“新语”。读来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看了他的文章,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对待孩子的那种态度。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就是——“宽容”。现在的社会主流文化早已不在倡导“严师出高徒”的方法了,那么作为老师或家长,到底用怎样的态度对待小孩子呢?刘墉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方向。

我是个80后,在我还是个小屁孩儿的时候,常常听到外界对我们这代人的评价,例如:独生子女,垮掉的一代,小公主小少爷等等,总之大人们对我们充满了不信任。这样的批评之语听多了,久而久之便有点信了,于是自己似乎都不太自信了起来。从校园走向社会,即使上了班,在刚开始的时候也还是受到质疑了。可是慢慢的一年,两年,三年,生活工作中的一点一滴让别人认识了我,也相信了我。周边的许多朋友同事也是如此,在经历了这样的蜕变之后终于成为了社会的“中流砥柱”,因为80后已经不再是小男生和小女生了。回过头来,很多人发现原来担心会垮掉的一代并没有垮掉,反而是在越来越多的舞台上看到了他们的身影。

当我成了大人之后,我猛然发现我似乎在用经历过的这一切对待这90后的孩子们。第一届的学生就已经是90后了,当他们不认真,调皮捣蛋,犯错误的时候,我也曾无比忧虑地拿过去的话批评他们。现在想来我们是不是太杞人忧天了呢,生活会教会他们很多东西,但是我们好像太着急了一点,总想把自己几十年的人生感悟和经验提前交给他们,但其实人生是要一点一点去经历的不是吗?哪怕经历一点挫折,又如何呢?奥运结束了,很多获奖的选手就是我们口中所责备的难以担当重任的90后,但事实是他们做得很好,而且将来可能更好。

刘墉说得好,他认为我们只看到了学生们身上的缺点,却忽视了他们身上的优点,于是总觉得一代不如一代。90后的孩子身上的确有些时代大环境所带来的缺点,但是他们身上其实也有一些时代所赋予他们而我们这些60后,70后,80后们身上所没有的优点。所以,宽容一点吧,先学会基本的做人道理,其他的可能只是我们和他们选择的道路不太一样,或者是走向终点的方式不太一样吧。

因此用心教育每一位学生,就算目前成绩再差,再不听话,只要我们用心去沟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而不是用暴力的变相体罚。我相信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果。

世说新语读后感3

刘墉的《世说新语2》之教育秘笈,在我的闲暇空余终于读完了,但久久地让我回味其间。书中对“新新人类”的理解,我亦颇有感慨。“他们可能动作不快,起床也不快,但他们的观念灵活、转变得快、适应得快。”一点没错,就拿我女儿来说,看似动作很慢,起床时叫来喊去的,但是对社会的进步事物说起来让人又另一种看她的眼光。她学了法语后,了解了一些法国风情,就餐时,便侃侃道来;去了趟日本,就会告诉你日本人的生活方式,没有一点点的不适应;有时还时不时地评论一下某些社会现象。这就是“新新人类”。当然,书中谈到的很多的观点,我都很赞同。我自己也是教师,但随着孩子的成长,社会的进步,好像自己的教育方法越来越局限了,方式越来越单一了,因此,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我常常思考自己的教育成败,于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来寻求适合我孩子的教育方式。读了这本书,对我颇有启发,中国的家长对孩子太多的设想和规矩,于是束缚了孩子想象的空间和发展的平台,当然或许是某个衡量的标准,使家长没有办法选择,只有听之任之。想想现在的青少年犯罪,青春期孩子的叛逆,网络问题少年,我们做家长的真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需要我们家庭的帮助和协调,是非常需要与学校老师经常的沟通。有的家长常常认为学校老师如何如何,却没有问问自己的责任尽到了没有,总是以为,孩子到学校就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却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个体成长的空间是极其重要的,能够暴漏出他内心深处最底层的东西。

现在我教育的观点在逐渐改变,教育的方式在逐渐改变,我发现孩子又愿意与我走近了,常常把她的喜怒哀乐告诉我,我欣喜万分,这是对家长的信任。

书中谈到的“年轻人要有探索的权利”“子弹准备好”,我极其赞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实际上就是累积的过程,为自己储存一种能量,为自己积淀一些知识,为自己储备一定的能力,到机遇降临时,你便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大显身手,而非有了合适的机会,只能望此兴叹。文中又谈到来太原发生的事,让我这个太原人引以自豪,尽自己的能力为别人做一点点事,就是储备生命的价值,也是造福子孙后代。我想到了原来的一位年轻的同事,曾帮助那些特困家庭的孩子读书,几次辗转去山区看望那些孩子,那么,她的这份爱心,必然会影响到她的孩子,也会成为有爱心的人。教育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时也充满了魅力。

掩书沉思,我们的家庭要太多地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生理和心理),要为他们创造一种宽松,一种和谐,要启发他们把知识变成技能,把思想变成视野,体味与珍惜成长中的困难,明确自己的前行目标,无论如何,只要不断坚持,总有实现自我的一天!

世说新语读后感4

刘墉的《世说新语》应该出版已经很久了,很不好意思,只是上星期才看到这本书。

今天再翻开这本书的时候,看到刘先生改动的一句话:“人无近忧,必有远虑。”放在近前的问题不解决,实在是可怕之极的。如果解决眼前问题不用长远眼光,就会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了。有意思。刘先生同时推荐还有孔子另两句话:“君子有不幸而无有幸,小人有幸而无不幸。”“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任何一个成功都不是无意做的,努力才是根本啊。刘先生推荐的登山领队的也值得珍惜:“已经熟悉的路,作进一步打算;不熟悉的路,要作退一步打算。”经典的风险控制论。读书才是硬道理啊!那些实用的原理或行为的结果,要靠自己去力行,恐怕做不了几件事情。顺便记录一下读来的句子。

庞加莱说:科学家研究自然界的原始动力来自于自然本身的美。狄拉克说:我认为哲学永远不会导致重要发现,它只是人们谈论已发现事物的一种方式而已。狄拉克给莫斯科大学的黑板题词:任何物理学定律都必须具有数学美。在阅读以及听骆老师讲解《名教与自然》过程中,我注意到魏晋文化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王弼。于是查阅了一些资料,了解了一些相关王弼的信息,以下便是有感而发。

骆老师的《世说新语精读》一书中提到名教源于孔子的正名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骆老师讲的理念与实存,用理念来规范事实;而道家却认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而王弼从哲理的高度讲这两者结合成了一体,认为名教出于自然。我个人认为这既体现了他作为玄学创始人的思想,也是当时魏晋士人思想的写照,对思想文化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何晏为吏部尚书,有位望;时谈客盈坐。王粥未弱冠,往见之。晏闻粥名,因条向者胜理语粥曰:“此理仆以为极,可得复难不?”粥便作难。一坐人便以为屈。于是粥自为客主数番,皆一坐所不及(《世说新语·文学》)。王弼口才出众,辩得众人理屈词穷,自己还罗列观点继续佐证。王弼是当时最杰出的清谈家和哲学家。由此看出当时文风还是很盛的,而且清谈相当流行,士人们都崇尚这样的风气。而在宣扬玄学的过程中,王弼提出的关于家族制度中等级关系的“分”与血缘关系的“合”,就是在相爱中有敬,在同中有异,形成和谐的社会整体,体现了当时普遍奉行的家族制度的价值取向,可见魏晋时期人们的观念已经被受到了玄学的影响。并且在世说新语玄学与清谈的过程中,不仅体现了名教与自然和和谐统一,更协调了儒道文化,促进当时人们的思想的思想融合。

由此,王弼等人创始的玄学正始之音开始了魏晋清谈时代。从此,评论人物着眼于谈论和义理,即不仅看人的谈吐辞藻,而且要看他对义理的领悟,而王弼等人也被后世名士奉为榜样。魏晋人士对正始谈风之仰慕,于此可见一斑。

世说新语读后感5

从我读书时代起,我就很喜欢看书,特别是关于散文类的书,这方面的作家很多,譬如刘墉就是比较出彩的一位散文作家。如今,我已经迈入工作的第N个年头,刘墉一直陪伴着我的成长,从他的书中我学习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并融入工作、生活、学习中,让我受益非浅。

最近,我阅读了刘墉的新作—《世说新语》①处世秘笈,这本书的内容简单易读易懂,实用性很强,很贴近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之所以刘墉这么受欢迎,可能就是因为他写的书通俗易懂吧!这次我想我的介绍准没错的,想必大家看完这本书后一定会拍手称赞的!在我的大力推荐下,我们部门参加这次学习的员工个个都说这本书好,具体它的好在哪里呢?请听我一一说来,总结两点如下:一是学习怎么说;二是学习怎么做。这听起来没什么,但是说话艺术的学问很大,为什么这么说呢?就如刘墉在书中所列举的例子吧,比如你是职员,老板问你今天客户一共叫了几箱货。平常一天有一百多箱,那天特别少,只叫了十箱,你是不是很可能答:“报告老板,今天只叫了十箱耶!”刘墉告诫说,如果你只是个小职员、小主管,你这么说就错了!除非你是合伙人、大主管或老板娘,你最好不要说“今天只叫了十箱”而应该只讲“叫了十箱”。为什么呢,因为你不是老板,你应该先客观地把实际数字告诉老板,下面他要跳起来或大吼:“什么?才叫十箱?怎么搞的?”都是他的事,你没有资格用你的主观去影响他。从这里可以看出,对一个有纪律的公司,对一个领导者,或对一个需要作出正确判断的领导阶层,做下属的都应该先提供客观的事实。

从一个人的说话可以看出其的素质和水平,从一个人所做的事可以看出其在工作是否称职,就如刘墉所说的有关于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刘墉举了几个很简单的例子,他说每一行都有它的职业道德,如今天你在旅馆、餐馆工作,不能随便透露顾客的行踪,这是你的职业道德,就算有人打听,某某人是不是常来啊?你也不应该说;如今天你在银行工作,为顾客的财务保密,是你当然的职责,虽然在电脑上,你可以看到顾客的每一笔交易资料,但是绝不能到外面去说半个字。从这里可以看出每一个工作者都有义务替顾客做好工作,因为这是你的职业道德。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体会800字 篇4

“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当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意思是:庾亮有一匹的卢马,有人劝他卖掉。庾公说:“卖它就必定有人买它,那样也会伤害这位庾公(庾亮)骑乘的买主,难道因为它对自己不安全,就可以嫁祸他人吗?从前孙叔敖为了后人而杀了两头蛇,被古人传为美谈,我效仿他的做法,不也算是通达事理吗?”这是选自《世说新语》德行中的:庚亮不卖的卢,这其中反映了庚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品行。当我们做一件事时,我们应当为他人考虑,不要只因为个人的一己私利,而祸害到了他人。这样即对自己不利,也对他人不利。所以我们在做一件事时,我们要顾及他人感受。

“王子敬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旁若无人。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伧耳!”便驱其左右出门。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然后令送著门外,怡然不屑。”意思是:王子敬从会稽郡经过吴郡,听说顾辟疆有个名园,原先并不认识这个名园的主人,还是径直到人家府上去。碰上顾辟疆正和宾客朋友设宴畅饮,可是王子敬游遍了整个花园后,只在那里指点评论优劣,旁若无人。顾辟疆气得脸色都变了,忍受不住,说道:“对主人傲慢,这是失礼;靠地位高贵而对人骄横,这是无理。失去了这两方面,只是不值得一提的粗俗人罢了!”就把他的随从赶出门去。王子敬独自坐在轿子里,左顾右盼,随从的人很久也不来。然后顾辟疆叫人把他送到门外,对他但然自若,置之不理。从这则故事中使我明白了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人生的成败。所以,我们必须注重日常的礼仪文明,做到与别人交往有尺度,说话要有分寸,行为要有节制,既不狂妄自大也不阿谀奉承,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

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泉水所润。

认真品读这本书,我受益匪浅。一桩桩小故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如行林荫道上姹紫嫣红令人目不暇接。那一句句发言遣词,无不毕肖声口,寥寥数语,却能述说出一个个发人深思的道理。

《世说新语》小学生心得 篇5

小小年纪的孔融就懂得尊师敬长,他将大梨让给长辈,一般大的让给哥哥,自己却留下了小的。小小年纪就有如此高尚、大度的美好情怀,令我受益无穷,同时也有所反思,连小孩子都懂得的道理,难道我们还不如他吗?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文学笔墨的积累,需要我们反复琢磨,不断推敲,其中蕴含的道理,更需要我们不断探索;而伟人的高尚情怀,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从小做起,一点一滴积累下去,发扬下去!

8、《世说新语》 篇6

咏雪(2课时)

教学目标:

1.讲清楚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2.通过注释,读懂浅显的文言文

3.理解言简意赅的文章里,蕴含着的丰富的人文内涵,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要素教学法 教

具:白板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升入初中后,文言文以及古诗就是我们语文学习的重要年内容了。一般每册课本中有文言文五篇,古诗包括课后的诗词背诵近十五首,篇章比例占到五分之一强。每次期中期末及中考分数也都占到四分之一左右。

学习文言文及古诗有很多好处,例如:可以直接了解我国五千年的历史,能促进现代汉语学习,文言是现代汉语之根,可以促进现代汉语的学习,可以学习我国古人丰富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等。

二、新授

(一)学习文言文基本要求(或者说学习的基本内容)

掌握必要的文学常识,朗读文章会停顿,准确清楚每个字的含义,文从字顺的翻译句子,揣摩课文内容,有哪些感悟,很多篇章需要背诵等等。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渐明确这些要求的。1.文学常识

选自《世说新语笺疏》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城彭(现在江苏徐州)人,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2.朗读文章会停顿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范读,学生朗读,读流畅,读出停顿)

准确清楚每个字的含义

3.文从字顺的翻译句子,翻译原则以及方法

(1)初步学习翻译课文,首先要利用课文注释。(2)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我们应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具体方法:留、补、加、调、换、删等。

在翻译中,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如:谢太傅是用官名做称呼,就不要再译成谢安。补

补充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句首补充主语“谢道韫”。

变单音词添加为双音词,翻译中运用最多。如:谢太傅寒雪日内寒冷。调 调整语言顺序(调整倒装句语序),让原句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如: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调整为“寒雪日谢太傅内集—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

换:用现代语言代替文言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也”不译。(5)译文一般以教学参考书的注释为准,同学们要准确记忆。

(二)同学们将打印好的译文,结合课文注释,翻译句子,明确每一个字词的含义。(1)同学自己翻译(2)同位对译

(3)教师逐句逐句订正 4.《咏雪》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內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差可拟中。”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不久,雪下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5.课文注释中的每个短语,每个词,要理解,要准确背诵,不走样。(背诵注释,包括每个字,理解背诵,共9个)

(1)内集:家庭聚会(2)讲论文义:谈论诗文(3)俄而:不久,一会儿。(4)差可拟差: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5)因:凭借 补充:(1)骤,急、紧。(2)儿女,子侄辈的人。(3)何,什么。(4)未若:不如比作。(5)即:就是。

三、总结:本文掌握必要的文学常识,朗读文章会停顿,能够准确清楚每个字的含义,能够文从字顺的翻译句子,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内容,也是最重要的内容。

四、作业:背诵、翻译原文,背诵注释。

五、教学反思 这是升入初中后,第一次学习文言文。学生对文言文陌生,对文言文应该学习哪些知识茫然,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一片空白。是白纸就好,可以画,可以写新的图画与文字。从零开始,对于学习要求,学习方法,要清楚条理的告诉学生,严格要求,历练习惯。

第二课时 内容:复习上节所学内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一、导入

学习文言文要能读懂,翻译准确,还要从古文字中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人们的思想情况,以便于学习、借鉴、辨别。二新授

(一)复习上节所学内容,检查背诵原文,检查译文及注释

(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6.揣摩课文内容(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

明确:通过描写咏雪,表现谢道韫聪明智慧,才华出众。(2)你认为“撒盐说”好,还是“柳絮说”好?

明确:柳絮说好。(a)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b)柳絮有好的意象,比喻传神。(兄子谢朗把雪比喻成撒盐空中,虽然形似,但是谁把盐撒在空中呢?只有物象,没有意象。)

谢朗的比喻好。(a)雪的颜色和下落的情态与盐都很接近;柳絮的颜色和飘舞的方式与雪不相同。(b)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然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3)编者以及谢太傅对于二人比喻得高低优劣都没有表态,你认为他们更赞成谁的比喻?

明确:结尾一句,补充交代了谢道蕴的身份,暗示他们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谢太傅大笑乐,他发现了谢家又多了一位大才女。)(4)“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明确:温馨、愉快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和谐、融洽)(5)揣摩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明确:(1)东晋的谢太傅家族是诗礼官宦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2)在这样的家族里,只有雪天无法出行,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3)召集人是谢太傅,参加者是儿女们(4)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有了。7.写法

本文叙事,采用白描的手法,未加任何客观评论,客观地表明了编者及谢太傅的观点。谁的语言好,一目了然。8.拓展

1.还有写雪的名句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唐代

岑参(cén shēn)《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夸张)(唐代

李白

《北风行》,)2.《咏雪》吟

名门望族重学习,太傅内集讲文义。雪骤欣然把题命,众位子侄显才艺。男侄胡儿信口吟,撒盐空中差可拟。小女道韫随即咏,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公笑乐不做答,世说枉评定高低。敏捷美名传后世,归入言语明意旨。

说明:学习《〈世说新语〉二则》,见“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二句押韵,句式关联别致,便尝试将二句连接在一起,复述基本内容并解释《咏雪》在原文中的归类。

三、总结:让学生复述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以后的学习本文就是学习古文的一个范例。

四、布置作业:默写原文、译文,默写注释,理解记忆关于课文的思想内容

五、教学反思:学习文言文,要将朗读,背诵,翻译,理解,书写,准确记忆联系在一起,缺一样都不行。学习文言文要下真功夫,一点都不能马虎。

六、附板书:

交代背景——谢太傅寒雪日內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叙述事件

一问——白雪纷纷何所似

{

两答——兄子——撒盐空中

}赞誉谢道韫才气

兄女——柳絮因风起

《陈太丘与友期》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自学中积累重要文言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评价人物,获取情感体验。

3、情感与态度:学习古人坚持原则,直言是非的“方正”品质。学习重点:

积累重要文言词语;品评人物风貌 学习难点:

评判“元方入门不顾”这一行为。课前预习:

1、朗读并读准字音,初步把握朗读节奏。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世说新语》、刘义庆及文中出现的三个人物。课堂学习:

一、聆听老师的故事

注:以“方正”篇中辛毗之事导入: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陈,亮设诱谲万方,宣王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亮遣间谍觇之,还曰:“有一老夫,毅然仗黄钺,当军门立,军不得出。”亮曰:“此必辛佐治也。”

虽然司马懿是上司、主将,但是既然司马懿的做法既不符合皇帝的命令,也不符合军情的需要,那他就要毅然以身相阻。今天我们来学习《世说新语》“方正”篇中的另一则故事《陈太丘与友期》,讲的也是不论身份差别,只看行事对错的人。

说明:诸葛亮与三国故事,这个话题应该能够吸引中学生的兴趣。然后用这个不为人熟知的故事,与《陈太丘与友期》类比,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时,能有意识地从“方正”的角度解释。

二、展示我们的预习

1、写出你所了解的内容:(1)《世说新语》:(2)刘义庆:

(3)陈太丘、陈元方、“友人” 明确:(1)《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全书原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品格。

(2)刘义庆:南朝宋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3)陈太丘、陈元方、“友人”: “太丘”本是河南一个地名,陈元方的父亲陈寔曾经是那里的行政长官,所以后人称他为“陈太丘”。这人为官清廉,家里简陋到连拉车的仆役都没有。有一次去拜访荀淑,叫大儿子陈元方亲自拉车,车上坐着老爷子抱着小孙子长文,二儿子季方则随后挑着行李。到了荀淑府上,主人设宴招待他们。荀淑有八个儿子,号称“八龙”。一个给他们开门打帘,一个行酒,其他的六龙轮番布菜。这一道独特的风景成为当地的奇闻,人们甚至给这父子三个画像后广为传诵,说他们出行是“真人东行”,尊称他们父子三人为“三君”。关于“友人”:老师也查了很多资料,但是没有这个人的详细资料。只知道大概是一个比陈太丘职位高的官员。

说明:首先检查文学常识的预习情况,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让学生形成这样一个印象:《世说新语》着重刻画的是人物的精神风貌,而《陈太丘与友期》刻画的是“方正”的品质。

2、多朗读几遍,你会对文章有更深的理解。

(1)齐读一遍,有没有还拿不准的字?提出来共同解决。(2)听听同学的朗读,你觉得怎么样?

(3)让我们一起再读一遍。提示:这一遍相信你不会读错字,也能够把节奏读出来。注:第一遍检验读音是否正确无误。尤其注意:不-否,通假字的读法。在学生对其他同学朗读的评价中,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节奏。

说明:学生经过预习,多数人已经能够顺利地朗读。经过齐读、赏读和再次齐读,应该能够达到读准字音,把握节奏的程度,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3、用自己的话,给大家复述一下故事的内容吧!

说明: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图,在于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况,并通过已理解学生的复述,使所有同学了解故事内容。

三、理解文章的意义

1、你还记得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吗?在下面写出来。

明确:

留:人名、地名、物名、职称 补:补出省略的地方 换:用现代语言代替文言 加:把单音节变成双音节 调:调整倒装句语序

删: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说明:在之前的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我已经在翻译的过程中明确了以上几点常用方法。现在回顾一遍,既是对学习方法的巩固,也为学生接下来的自主解释、翻译提供了帮助。

2、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看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凭自己的能力解释清楚每一个字词。然后解释下列加点字。明确: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会,约定时间。行,出行。期日中

期:约定的时间。太丘舍去

去:离开

去后乃至

乃:才。至:到。

门外戏

戏:玩耍,游戏。

尊君在不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假字,同“否”。

君与家君期日中

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相委而去

委:丢下、舍弃。则是无信

则:就。下车引之

引:拉。

元方入门不顾

顾:回头看。

注:(1)“去”的解释要注意古今异义。可举例如:“我去学校。”这句话的古义为:我离开学校;今义为:我去到学校。(2)知识拓展:对对方一般用尊称,如:君、尊君、令尊、令堂、令郎、令爱;对己方则用谦称,如:家父、家母、舍姊、家兄、鄙人、拙荆、贱内、犬子等。

3、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翻译得最好!

注:将文章分文八个小部分,从每个小组选一个同学翻译。如出现翻译不确切的情况(包括关键字词意义解释错误,漏字,未补充省略成分,语序不当等)时,由本小组同学继续翻译。注:不平均地分为如下八个小部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c.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d.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e.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f.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g.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h.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从略。在同学翻译“过中不至”或其他语句出现错误的时候。老师及时指出其翻译的缺点:缺少主语。并提示文章中还有很多地方省略了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人)过中不至,太丘舍(友人)去,(陈太丘)去后(友人)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4、理解了文章内容后,让我们再读一遍课文。

说明: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自学积累文言字词,精确地理解文章内容。本文字词和内容均较简单,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质疑问难和老师的重点字词检测掌握字词意义。在逐句翻译过程中解决句子成分省略时的翻译问题,并巩固翻译时字字落实、调整语序的习惯。这个环节是接下来品评人物风貌的基础,必须一丝不苟地落实。

四、品评人物的风貌

1、文中真正犯错的是谁?他先后犯了哪些错误?怎么评价这个人? 明确:“友人”,他先失信于陈太丘,又失礼于陈元方。他虽然失信、失礼,但是错而能改。

2、“方正”是什么意思?你觉得为什么《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章被放在《世说新语》的“方正”篇里?

明确:方正是正直不阿的意思。虽然“友人”官位较高,但陈太丘不因此而特地等候,而是坚持原则地到时间就离开了。虽然父亲的“友人”既尊且长,但陈元方不因此而放过他的错误,而是直言指出。

3、你怎么看陈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

注:我们这里评论陈元方,首先告诉大家一个词:知人论世,就是要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然后来鉴别这个人物。就像辛毗一样,当时的很多人都是面对上司、尊者的错误毫不留情面,比如:嵇绍,和峤等。而当时的人们时怎么看待这种不留情面的行为?记录下来,广为传播,并评之以“方正”,就很明显是称赞有加了。所以,大家认为,当时的人们会怎么评价陈元方? 事实上,这是当时的人们追求真性情的一种表现,是时代的风尚,甚至连非常尴尬的“友人”可能也会称赞他。

但是世易时移,时至今日,我们就要思考一下:如果我们现在这样“入门不顾”是否合适? 明确: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这种不给错误者留情面的行为被视为真性情的体现,是得到普遍赞扬的,因此无所谓失礼。但是在当今社会,我们不能这样简单地处理,对于不严重的错误,我们应当原谅;对于严重的错误,简单的道歉是不能原谅的,我们也可以“入门不顾”。

4、你怎么评价陈太丘、陈元方? 陈太丘:守信用,坚持原则

陈元方:坚持原则,直言对错,有真性情

5、自由地朗读文章,要把人物的性格因素考虑进来。然后齐读一遍。

说明:这一环节是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并初步领会魏晋六朝人物精神风貌的关键。对三个人物的评价应该不难完成,难点在于“元方入门不顾”的评判。对此,我认为陈元方的行为与“失礼”与否无关,因为当时的“礼”并不认为这样失礼,这是真性情的展现。理解这一点,不仅解决这个难题,同时也对我国文化中的魏晋风度和精神有所了解,这是一个很好的文化熏陶机会。但是,对于现代社会来说,这种行为是不提倡的,因此我又引导学生思考这种行为在现代社会是否合适。

五、拓展我们的思维

1、请你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复述这个故事:你可以在复述的过程中适当添加内容,如陈太丘离去时的情景,元方在玩什么,元方入门不顾后友人的表情动作等。

2、请你在《世说新语》中找一个有趣的故事,抄写在下面。明确: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世说新语·任诞》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 ——《世说新语· 忿狷》

希望大家读一读这本书,就能发现古人原来是非常有趣的的。

六、说说你的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背诵全文。

2、翻译《陈太丘与友期》全文。

世说新语 篇7

(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1、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管挥锄与瓦石不异”意思是:管宁照样挥动锄头与见到瓦石没有什么区别。B、“宁读如故”意思是:管宁还如同原来一样专心读书。C、“子非吾友也”意思是:你不是我的朋友。

D、“歆废书出看”意思是:华歆拿一本无用的书出去看。

2、、选文表明管宁交友有两个标准:(1)遇财不动心;(2)读书要________。

(二)谢安怜翁

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裤,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注释

醇酒: 烈酒

著青布裤: 穿着青布裤子, 著,穿 遣 :打发 颔: 点头

(三)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①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②尝:曾经。③瞳子:瞳孔。④语:对„„说。⑤然:这样。

⑥戏:玩耍,嬉戏。

(四)孔融被收,中外惶怖①。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②。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③,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④?”寻亦收至⑤。

①孔融被收,中外惶怖:这里叙述孔融被曹操逮捕一事。收:捕捉。中外:指朝廷内外。惶怖:指惊恐

②琢钉戏:玩一种儿童游戏。了无遽容:一点没有害怕恐惧的样子。了:完全。遽(jù)容:恐惧的脸色。

③冀:希望。止:通“只”。

④大人:对父亲的敬称。完:完整,按:这句话比喻主体倾覆,依附的东西不能幸免,必受株连。

⑤寻亦收至:不久(拘捕两个儿子的)差役也到了。寻:不久。收:差役。⑥徐:慢慢地,缓缓地。⑦不:同“否”。

⑧覆巢:鸟巢被翻。卵:鸟蛋。⑨全:保全。

(五)七步成诗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 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后以‚七步成诗‛称人才思敏捷。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六)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⑦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⑧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惧色。

⑦(承间)趁机 ⑧(辟易颠仆)惊慌逃躲,摔倒伏地

(七)谢公①与人围棋②,俄而③谢玄④淮上⑤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⑥。客⑦问淮上利害⑧,答曰:“小儿辈⑨大破贼。”意色⑩举止,不异于常(11)。

——《世说新语》中的《雅量》篇

【注释】①即谢安。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浙江绍兴人,祖籍陈郡阳夏(今中国河南省太康)。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中书监兼录尚书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兼假节、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等职,死后追封太傅兼庐陵郡公。世称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②下围棋(词类活用,名作动)。③不久,不一会儿。④谢玄(343~388年),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东晋名将。谢奕之子,谢安之侄。⑤淮上,淮水上,这里指淝水战场上。⑥慢慢地。向局:面向棋局。⑦客人,这里指与谢公一同下围棋的人。⑧进展,情况。⑨谢公对他手下的称呼,表示谢公与他手下十分亲切。⑩神态,神情,脸色。⑾没有什么不同于平常。

(八)、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俭啬》

(九)、王蓝田性急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 箸(zhù):筷子。刺:探取,夹取 仍:通“乃”,于是

屐:古人穿的一种木制鞋,鞋底由木齿支撑。蹍(niǎn):踏,踩。瞋:发怒

内:通“纳”,放入。啮破:嚼破

豪:通毫,丝毫的意思 尝:曾经 食:吃 得:得到 甚:非常 于:在

以:举以掷地,把;以箸刺之,用 犹:以

及:追上去 古今异义

鸡子:(古)鸡蛋(今)无 通假字

世说新语读书报告 篇8

一、书名:《世说新语校注》

二、作者:原著 【南朝 宋】刘义庆

原注 【南朝 梁】刘孝标

校注朱奇志

三、出版社:岳麓书院 2007年11月第一版

四、读书心得

在上《中国文学经典》这门课之前,我对《世说新语》的理解仅仅局限在初高中课本上涉及的几个小故事,一个是表达谢家才女文采的《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恍然记得老师当年说过,谢太傅喜欢谢道韫的比喻,结尾的介绍便是一个强烈的暗示。另一个是表现诚信的《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这篇在教育家眼里是一个极具教育意义的篇章,他不仅告诉人们要有时间观念,也告诉人们要做言而有信的人,通过元方的回答也表现了这个孩子的机智明理。

在网上看了几篇大家对《世说新语》的理解,一篇“文艺乱弹”的文章让我觉得眼前一亮,不同于以往对魏晋风的点评,这篇文章将《世说新语》比作“南北朝的八卦杂志”,我仔细想了想,书中内容还真的好像刘义庆先生和他的门客“闲来无事”记录下魏晋时期名人的言行举止,换言之,他们是南北朝的“追星一族”。与现代的追星相同的一点是,魏晋人追星也是去了解“明星”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全方面去了解一个“名士”。不同于现代的八卦和追星的一点是,当时的人们崇尚一种名士风尚,他们崇尚的是王子猷的兴尽而反,是嵇康的抚虱而谈,是阮氏的人猪同饮,是刘伶的纵酒裸裎,是“超男”卫玠被粉丝的眼球看杀„„魏晋时人有着与现在大不相同的价值观,现代人或以之为放诞不羁,我行我素,但我认为,对于魏晋人士而言,这恰是一种品质高洁、不落俗套的象征。正是印证了这种价值观,《世说新语》记录下了在这种价值观下最突出的一些名士的言行,留下下了他们追星的证据,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材料。

在听过程章灿教授的课程后,我对世说新语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课堂之心得

1、魏晋风流之渊薮

魏晋是六朝之始,与汉唐时的统一的、中央高度集权的统治不同的是,六朝是一个分裂的、**的时期。人们常说,英雄是时代造就的,当然,魏晋之风也是时事使然。魏晋承汉末桓灵之世,因为汉末时政治腐败,正如童谣所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这样的时代正好催生出了自成一体的魏晋风流。随着东汉政权的崩溃,当时人的思想学术也随之发展,经学正在向玄学演变。魏晋时郑玄、马融开创了玄学的先声。他们用无解构有,巧妙化解了老庄和圣教之争。以玄学为背景,产生了一种魏晋独特的语言风格--“清谈”,这是魏晋风流的重要内涵。其特征为援道入佛,引佛说玄,主要形式为品藻人物和剖析玄理。在《世说新语》里我们能找到许多清谈的例子如《品藻》中的第一条,蔡伯喈评陈仲举和李元礼,“陈仲举强于犯上,李元礼严于摄下,犯上难,摄下易。于是”仲举在“三君”之下,元礼居“八俊”之上。便是一种经典的人物品藻。

2、名士风流

名士是《世说新语》的基础元素,在一个个名士的聚会圈中,在名士俯仰山水之间之时,在论学问、作品藻的过程中,魏晋时期的名士形成了他们自己的名士风流。

魏晋的名士开始学会发现自我,坚持自己的个性。为了表达这种“我”的自觉,有些人甚至用奇癖来夸张地自我表现。如顾恺之的“画绝,文绝,痴绝”,郝隆在七夕于日光下光着肚皮“晒书”的行为艺术„„都是一种张扬个性的体现。很多时候大多数人们都是选择随大流,对于奇异的抱着鄙夷的态度。但是魏晋时期恰恰相反,它会在某种程度上纵容这种“小小的叛逆”,还可能以之为时尚,它是支持这种“任我行”式的我行我素的。这是我对魏晋时期的名士最崇尚的地方,虽然魏晋时人种种行为略显怪诞,但是它就像是一个符号,代表的不是一种行为举止,而是世人对个性的追逐。

二、读书之心得

因为程章灿教授的介绍,我选择了读《世说新语》这本书。以下粗浅地罗列出我个人的一些读书心得。

1、刘孝标的注解

首先我想说,刘孝标一定也是一个追星族。如果说《世说新语》说一本南北朝的八卦杂志汇编,那么刘孝标就是最敬业的“狗仔队”。

之前借来一本后人注解的《世说新语》,读起来仍然艰涩难懂,即使带了白话翻译仍让人摸不着头脑。因为《世说新语》多是些对话记录,一条往往只有寥寥数语,读起来总是感觉从一篇故事里硬生生截取了一段。但读到刘孝标的注解后,就能够对人物故事背景有个大致的了解,再读起来就没那么艰难。我很敬佩刘孝标的敬业精神,估计《世说新语》是少有的几本(可能是唯一一本,未考证)注解比内容还要多的书,他不仅考证人物、背景,还列出了一些故事在不同书中的几种版本,还考证出了一些失实的内容。如贤媛19.13,讲贾充前妻因罪戍边,后来遇赦得还,但贾充已有夫人,于是帝让置左右夫人,但“李氏别住外,不肯还充舍”。刘孝标注解中提到了这个故事的三种解释,并说“李氏不还,别有馀故„„皆为虚也。”由此可见,刘孝标不仅治学严谨,而且博览群书,我甚至都想象不到要阅读多少书籍才能对《世说新语》这样一部几句话便成一篇的书考证得如此详尽。《世说新语》本身就是一部奇迹,因为刘孝标的注解,它成为了一本文学史上的传奇。

2、贤媛十九

自封建时期以来,“男尊女卑”的思想就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当中。从《世说新语》一书中便可以明显看出,除《贤媛》外,其他各章都是描写男性的。而且就我认为,《贤媛》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对男性的衬托。但是,《贤媛》一篇是女性自主意识的一种体现。在魏晋时期,男性并不完全将女性当做附属品,女性也被鼓励有自己的思想,也被鼓励有才学和魏晋名士的风尚。《贤媛》有一个与《德行第一》中第一篇相似的内容,这一篇是对两位夫人的评价。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我认为高下已判。这“清心玉映”固然高洁,但是“林下风气”却是当时竹下名士才有的魏晋风流。王夫人能够拥有不让须眉的洒脱使她冠绝整部《世说新语》。这位王夫人,便是谢玄之妹,那位以咏雪著名于中学课本的谢道韫。

在所有的夫人中,我也最喜欢谢道韫。这个人物并不像其她夫人那样,仅仅是贤惠聪颖,她是一个可以媲美男子的存在。描写其她夫人的篇章不是说品德过人,便是能够慧眼识人;或是能够巧妙地答问成功地化险为夷。不管如何,都是依托男性的品质,是一种贤内助的品质。而谢道韫的几篇中,不仅写了她超越男性的文学素养,也写了与之比肩的风度气质,只有在谢道韫身上,我才真正感受到了魏晋人对女性的尊重,一种并不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平等。能在男权社会存在这样一抹明亮,也是魏晋吸引后人崇敬的原因之一。冲破时代的不羁,才是真正的不羁。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篇9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2、积累文言词语:“期、委、去、引、舍、顾、辄、幸、尚、可、贼、舍、纳、托、宁、邪、拯”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习重点)

3、诵读课文,初步了解笔记小说篇幅短小、叙事简洁的特点,感受古汉语的语言魅力。(学习重点)

4、评价故事中的人物——以人物言行为依据,以公认的思想道德为标准,尝试对课文进行多角度理解——陈元方言行是否也有失礼之处,若从王朗角度考虑是否也有合理之处?(学习难点)

5、认识“诚信”是立世之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不要轻诺寡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处世观。(学习难点)

二、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合作探究

三、教学道具:多媒体

四、教学时数:2课时

五、执教者:永春延清中学 潘顺钦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期行》)

一、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古代(古代笔记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期行》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二、生朗读《期行》,并检查字音。期()行 在不()友人惭()...

明确:期(qī)行 在不(fǒu)友人惭(cán)...

三、生根据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师点拨。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和朋友相约一同出行,(它们)约定在正午,过了正午约定时间友人没到,太丘便离开了,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他)走后友人才到。陈元方当时年龄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元方)回答说:“他等您很久您不到,已经走了。”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便生气地说: “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定时间同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元方说: “您和我父亲约的是正午。到了正午您没不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就是无礼。”友人(友人听后感到很)惭愧,走下车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转身进门去,连头都不回。

点拨:

期:约定(课文注释),古义---约定,今义---日期。日中:正午(课文注释)。至:动词,到达。舍:丢下。去:离开(课文注释),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乃:才。尊君: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课文注释)。不:fǒu,同“否”()课文注释。君:古代尊称对方,可译为“您”(课文注释)。非:不是。哉:语气词,“啊”,没有实际意义。相: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丢下,抛弃(课文注释)。家君:家父,谦辞,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则:就是。信:信用。惭:对„„感到惭愧。引:牵引,拉,这里表示友好的动作。顾:回头看(课文注释)。

四、生再次朗读课文,回顾刚才老师点拨的实词和虚词意思。

五、合作探究1:

1、用一句话概括《期行》的主要内容。

2、《期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提示:

这两题,主要是培养学生整体概括能力和再创造能力。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要懂得“谁做什么结果怎么样”一模式,化复杂为简单达到概括效果。第2题,鼓励学生生成自己的见解,读出自己的思想。不过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明确:

1、本文叙述陈元方反驳友人无信无礼而致友人理屈词穷、十分惭愧的故事。

2、《期行》告诉我们诚信是立世之本,从小要做一个守信的人。

六、合作探究2 《期行》中陈元方有哪些言行?谈谈你对他的看法?(课后习题)

提示:本题意在引导学生评价人物,要让学生了解:评价人物的根据是人物的言和行,评价人物的标准是人们公认的思想道德准则。

讨论明确:

文中描写陈元方的言行主要有: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这些言行都突出元方机智、明理。元方做法也有不妥的地方: 比如不接受别人的歉意,“入门不顾”,不给别人道歉的机会,不能宽容别人

七、拓展延伸

假如第二天陈太丘与友人见面,请设想一下,他们俩各自能说些什么?

(扩展,是丰富学生的生活视野,也是学以致用。让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又从生活走进文本,相互渗透,达到活学活用。鼓励学生生成自己的见解,读出自己的思想。不过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举例:

陈太丘会对那友人说:对不起,昨天没有等你就先走了.那友人因为听了他儿子的话,就说:哪里,明明是我自己没有按时来到,不关你的事.对了昨天我在你那儿 说你的坏话,你都知道了?真是对不起.第二课时(《乘船》)

一、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古代(古代笔记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期行》选自《世说新语·方正》,题目是编者加的。《乘船》选自《世说新语·德行》,题目是编者加的。《期行》选自《世说新语·方正》,《乘船》选自《世说新语·德行》这两篇体裁都是(短篇小说)。

二、生朗读《乘船》,并检查字音。华歆()

辄()

携拯()如初

相弃邪()

舍去().......

明确: 华歆(huàxīn)

辄(zhé)

携拯(xiézhěng)如初

相弃邪(yé)

舍去(shě).......

三、生根据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师点拨。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躲避灾难,(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 歆辄难之。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可?”

华歆当即对此事感到为难(不让他上船)。王朗(对华歆)说:“船恰巧还宽松有位置,为什么不同意呢?”

后贼追之,王欲舍所携之人。

后来作乱的人(向那人)追了上来.(这时)王朗就想抛下所带着的那个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华歆说: “我起先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了这种情况啊.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既然已经接纳他的请求,难道能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 于是还像原先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世人凭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品质)好坏.点拨:

俱:一起。辄:当即(课文注释)。难: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对„„感到为难。幸:幸而,恰巧(课文注释)。尚:还(课文注释)。

何为:为什么。可:肯,同意(课文注释)。贼:这里指作乱的人(课文注释)。舍:扔掉,抛弃(课文注释)。携:携带。本:起先。所以:„„的原因(课文注释)。为:因为。此:这种情况。耳:罢了。既:既然。已:已经。纳:接纳,接受(课文注释)。托:请托,请求。宁:难道(课文注释)。邪:相当于“吗”,表示疑问。遂:于是。拯:救助。初:起初,先前,当初。以:凭。定:评定。优劣:指品行上的好与坏。

四、生再次朗读课文,回顾刚才老师点拨的实词和虚词意思。

五、合作探究1:《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六、合作探究2: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其优劣。

明确:

在《乘船》中,华歆、王朗两人避难途中遇人搭船,华歆开始有点为难,王朗则认为船还宽敞,就收留了搭船人。当强盗追来时,王朗为自保,却想抛弃搭船人,而华歆则认为这样言而无信,让搭船人留下来。两人想法和做法自始至终。都有不同。

课文中“世人以此定华、王优劣”,以华歆重诺为优,王朗寡信为劣。

(不过,也有人认为以此定人的品行优劣不妥,毕竟从王朗的角度考虑,在特定情况下,为保全个人的性命,想法发生变化,是人之常情,也可理解的。而且一个人的品行往往都会有变化,比如华歆在另一则故事“管宁割席”里,被视作爱慕现实富贵的俗人挨批评了)。

七、合作探究3:

1、《乘船》中王朗让那人搭船的原因是

2、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所携之人的理由是

明确:

1、幸尚宽,何为不可

2、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八、合作探究4:这两则短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讨论明确:

⑴语言简洁,人物刻画传神。《期行》中,写陈太丘朋友“怒”骂,显露他粗鲁的性格。被元方反讥后,这位朋友可贵之处在于能勇于认错,“惭”字见其羞愧之心,“引”字显出他对少年元方的敬佩和喜爱。

⑵运用对比手法写人,鲜明生动。《乘船》中华、王两人的不同表现形成对比。对搭船人,在“救”的问题上显出不同,在“弃”的问题上又见矛盾。这样两人的品格就凸显出来了。

九、作业:

世说新语 篇10

主备:审核: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疏通文意

翻译下列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教学设计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导入: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

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

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

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

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

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

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

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

选自“方正”一门。

诵读课文

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

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

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

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

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作业

上一篇:浅谈小学三年级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下一篇:单程证申请事项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