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基础知

2024-10-10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精选6篇)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 篇1

高一议论文写作基础训练一:知要素,明文体

一、议论文相关知识

(一)议论文与记叙文、说明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记叙文是以事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

(二)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议论文一般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也就是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议论文种类(按照论证方法分类)

1、立论文

定义:指针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正面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要用充足的有说服力的论据来证明所提出的论点。

2、驳论文 定义:论辩是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同时阐述己方的观点

驳论文的破立结合定义: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再批驳已指出的错误论点,并在批驳的同时或之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加以论证。

(四)议论文三要素介绍

1、论点

(1)定义: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2)形式: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议论文写作时,必须要清楚明确地尽快提出论点,最好在第一段提出。

注意: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受中心论点统帅和管辖。

(3)位置:文章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

注意: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

2、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事实论据又包括事例和数据。

选用事实论据 要注意:

①必须具有典型性。古今中外的都可以。是 大多数人所知道的,最起码是登过报纸上过电视的。

②最好具有新颖性。

③论据的表述要准确、叙述要概括,能证明论点即可。

2.理论论据:

①可以是名言、警句、俗话、谚语、定理、公式等,但是不能选取小说中的比如:保尔之类的。

②要精确,不能篡改、歪曲。

③和论点有必然联系,能证明论点的。

3、论证

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证明与被证明

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1)论证方法

a、例证法(也叫举例论证):用典型事例 作论据来证明论点,俗话说事实胜于 雄辩。b、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除引用上述介绍的理论论据以外,还 可以引用一些古 典诗词中的名句,它一方面能加强论证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议论 文的文学性。

c、对比论证(也叫正反论证):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d、喻证法(也叫比喻论证),增强了作品论证的形象性、文学性、说服力。

第页 1 共 4 页

e、类比论证。

(2)论证方式: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1.立论: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表明自己的态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2.驳论: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五)议论文结构

1、基本结构

(1)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和解决问题(结论)。即: ①提出论点(问题)(第1自然段)

②分析论点(问题)(第2—倒数第二段)理论(名言警句公式定理)、事例论证(典型事例,史实和统计数字)

③总结论点(问题)(最后一段)

二、如何写好议论文

1.写好字

一篇内质不错的文章,字迹可憎,其分值往往不理想。为何?其一,字和卷面差,按评分要求要扣分,其二,试卷的“面目”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阅卷者打分的情绪。美观整洁的书写是文章最好的“外衣”,它对阅卷者评分印象的形成是直接有效的:首先,笔划要清楚。字迹笔划清楚,字体端正,就能给阅卷者留下好印象。相反,龙飞凤舞,一路狂草,但难以辨认,就算文章写得好,也难以让人欣赏。其次,字体要适中。字体过大,卷面有拥挤繁乱之感,观之不雅。字体过小,阅读起来如觉蚁行,极其费神。再次,尽量少涂改。要涂改也须规范地涂改,切忌乱涂乱画,在卷面留下醒目的墨点,造成凌乱之感。

2.拟好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传递显要信息的重要部分。由于它位居文章结构之首,所以文章题目的优劣也会直接影响阅卷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议论文拟题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醒目、舒畅。具体而言,可鲜明,可形象,可简洁,可别致,可整齐,不一而足。总之,以能激发阅卷者阅读兴趣或使之有耳目一新之感为最佳。

议论文的题目要求符合文体特征,要求鲜明,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观点鲜明的文章最受阅卷者的欢迎,因为它具有清澈感和透明感,能够传达出文章内容之大概,便于阅卷者准确而快速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3.开好头

高尔基说过:“(开头)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靓”。短,即要简捷,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开头短,可避免冗长之赘,而且短句成段,在空间上突出其内容的重要性。快,即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因为评分标准中有“中心明确”的细则。开篇确定中心,有利于阅卷者按等计分,也有利于作者展开论述,不致出现主旨不清、中途转换论题等作文大忌。靓,即要精彩。这也是传统文论中所说的“凤头”。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文章开头要精彩,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

4.中间段写好首句和末句

议论文的结构是否严谨,条理是否清楚,论证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典型,关键在中间段的写作。而结构、条理、论证和论据等是议论文评分的重要细则,因此,写作议论文要尽量符合这些标准。

常见的论述模式是:首句为小论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句;中间围绕小论点,运用恰当的事实、理论论据,或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分析说理;最后结合论述内容写一两句小结的话语。其中首句和末句的写作最重要,它能直接勾勒文章的脉络,显示全文的论述思路。另外,文章的整体论证结构常用正反对比式。许多道理只要从正反两面说了,就基本上可做到论述严密。在考场中熟练地运用这种作文模式,可迅速地展开写作,减少失误,节省时间。同时,它可使阅卷者能便捷地依据评分标准,在中档以上分项计分,避免不利于考生的个人评分因素出现。

5.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一个人要丰满多彩,光有灵魂和骨架,没有血肉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一篇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不能称为文章的,它还必须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实,切合题旨。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同学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司马迁、居里夫人、张海迪,变换着角度使用,把它们当做万花油。其实,这些论据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使阅卷者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效果会更好。另外,有些同学习惯用古代事例阐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联系实际,无时代的活水,也不能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6.结好尾

结尾是全文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著名作家师陀曾说:“写文章不管长短,首先要考虑好结尾。有了结尾,如何开头,中间如何安排,便迎刃而解了。”好的结尾当如豹尾,响亮有力,令人警醒,催人奋进。如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结尾只有两个字:“活该!”短短两字,可谓简洁之至,力透纸背。

其实,文章的结尾有时比开头还重要。由于阅卷者看完结尾后即开始打分,因此,它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阅卷者的评分心理。李渔曾说:“篇际之终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结尾如有此种效果,整篇文章将增色不少。议论文结尾的写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响,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

7.语言形象畅达

语言项是作文评分的重要标准。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有些同学写议论文,常摆出说大道理的架式,将哲学原理和辩证法的术语一股脑搬出来,以求说理的充分、透彻,但效果适得其反。

一个道理有一千种说法,要尽量选用形象生动的说法。要显形象生动之效,除了采用比喻、类比、事例等论证方法外,形象畅达乃至华美的语言必不可少.修饰议论文的语言,注意运用比喻、排比、对偶和反复等修辞,使文章形成华美流畅感;注意运用假设句、反问句或整句,使文章增强不可辩驳之势。修饰语言之功,虽不是一朝一夕可成,但只要积久成习,自然会有长进。

三、优秀例文:

(08年满分作文)不要轻易说“不”(采用“是什么”方法拟分论点)

什么是“不”?那是对事物可能性的一种否定。当你说出“不”字的时候,你也就认为某件事不可能发生,没有希望。然而,世事无绝对。世上几乎没有事情是绝对可能或绝对不可能的。所以,朋友,请不要不加以认真思索,就轻易说“不”。

不轻易说“不”,这是一种智慧。

十几年前,互联网在中国还没有造成重大影响。一个外国记者采访某外资企业老板时问:“您以为互联网在中国有市场吗?”那位老板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不,那不可能,中国技术太落后,经济也不行。”但这句话却启发了当时正从事翻译工作的马云。他仔细地分析,中国有十几亿人口,且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也逐渐发展,如果利用互联网发展贸易,不是有很大的市场吗?于是他敏锐地从别人说“不”的事业里看到了商机。马云也成为了著名网站“阿里巴巴”的总裁,他的智慧也为人称道。如果当时马云只看到困难,就轻易地说“不”,那么现在还哪有功成名就可言?由此可见,有些看似不可能的事,请不要轻易对它们说“不”。有时候经过仔细分析,认真思考,所谓的不可能也是有可能的。

不轻易说“不”,这是一种力量。

汶川地震造成了无数生命的消逝,无数家庭的残缺。看着泪流满面,伤心欲绝的灾区人民,我想对你们说:“不要轻易对生活的希望说“不”,灾难让你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但生活还要继续。”不轻易放弃,不轻易对生活的希望说“不”,这是一种坚强,是一种在困难面前挺直脊梁的力量。我深信,这种力量能为灾区人民抚平伤痛,勇敢地走下去。

我们不要轻易说“不”,但对于一些事情,我们却要不假思索地说“不”。

当**在制造分裂中国的舆论时,我们大声说“不”;当CNN作出侮辱中国人民的言论时,我们大声说“不”;当莎朗·斯通提出“地震报应论”时,我们大声说“不”。不轻易说“不”不等于面对可能损伤民族,伤害国人的事也忍气吞声!

一个懂得什么时候该说“不”,什么时候不能轻易说“不”的国家才是一个真正的强国,才能在民族之林中屹立不倒。

在奥运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理性对待“不”字,扬起一叶民族之魂的风帆。(09年满分作文)别拿常识不当干粮(采用“是什么”方法拟分论点)

如果你随便找一个中学生,问他什么是对数,什么是洛仑兹定律,什么是原子核式结构,他一定可以

把这些东西给你讲得头头是道,让你惊叹当今青少年个个都是科学家的料。但是,你找个尖子生,问他在野外被蛇咬了怎么办,他也许会搔搔脑袋瓜,苦想各类化学反应式,然后淡茫地对你说声“不知道”。那么,“青菜多少钱一斤?”“不知道!”“被子怎么叠”“不知道!”“为什么啥都不知道?”“也不知道!”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现状:对科学知识抓得狠,也把各类奥赛搞得红红火火,但却似乎对常识的教育力度不够。学校的课程包罗万象,可以独缺“常识”。学生们便因此被搁在高高在上的“象牙之塔”,只搞着高端学问。当今中国要强国,靠的是飞机、大炮、火箭这些高科技,似乎就应该给学生“喂饱”科技知识。“常识那些小事儿,何足挂齿,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嘛。”每当看到这些言论,我真想拍案而起,高呼一句:“此言谬矣,别拿常识不当干粮!”

常识是一门指导我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无一不需要常识的引导。我们现在洗衣煮饭等家务活可以由父母包办,各种事宜可以由父母操劳,俨然一个个不问政事的小皇帝。但父母不能照料我们一辈子,长大后还是要靠自理。倘若不懂常识,将来岂不是要处处碰壁?难道还事事都找个电话问父母?而连自己都照料不好,生活一塌糊涂,又怎有心思搞学问?

常识也是科技的基础。科学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广生于人们对身边事物的实践与探索。牛顿从苹果落地的常识中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鲁班从叶子会割伤手的常识中发明出锯子。离开常识而空谈高科技,就像盖楼房不起地基,是靠不住的。

由此观之,在素质教育制度中,增加常识的普及,是很有意义的。应做到常识与科技知识两手抓。但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在平凡的常识中总结出科学规律,又或者让他们大胆质疑常识,不要囿于常识。当年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正是在对常识的质疑中提出了新的思想。历史也证明了他的这一大胆质疑是正确的。

常识是人们生存的基础,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其对于人的意义堪比干粮。别拿常识不当干粮,用它来“填饱”学生的脑袋,用它来支起科学大厦的腰腹吧。

(2011年优秀作文)回到原点

文学创作是雨水缓缓渗入大地,再化作泉水泗泗流出的过程,而不是冷水直接装入冷饮车间,从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过程。当我们看到评判一本书的好坏仅仅由其印数和销量来决定时,我们应该反思。我们必须回到原点,回到文学创作的根本„„

回到原点,要回到生活中去寻找创作的源泉,而不是闭门造车。文学创作本就是来源于生活,然后才是高于生活,然而现在很多作家却离这个原点越来越远。有些作家以“作家团队”的形式,打着“名牌作家”的旗号,开个会讨论一下就可以出书,这样的闭门造车,只能产生无病呻吟之作。回望历史,那些有成就的作家在创作时却是紧紧把握住这个原点。列夫·托尔斯泰在他几部著作期间漫长的时间里,他总是深入到庄园里,与那里的农民们一起劳作、收获、编草鞋、编识字课本„„他之所以被称为“耕作的诗人”,正是因为他没有远离文学创作要来源于生活这个原点,也才有了那些闪烁着人性光辉的文字。如今,我们需要更多像托尔斯泰这样的作家,回到原点,以一种谦敬、悲悯的姿态去体察民众的生活,这样的文字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

回到原点,要回到文学创作的根本使命,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印数与销量。文学创作本肩负着触及灵魂、涤荡思想、感召人性的使命,然而我们却看到,它已经渐渐变为一种只需要类型标准、只需要印数与销量的纯技术活动。从一年出一本书,到一年出几本书,再到杂志书的出现,有些作家为了保持读者的关注度,持续吸引读者的眼球,已经将出书速度化,将文学创作的使命这个原点全然忘却。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中的一字一句都是他带着使命周游列国的见证。白居易也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先人的理念,却是绕着这个原点,带着使命来创作。如今,我们已经偏离了这个原点,如果我们再不回到原点,那这种姿态必然阻止文学创作走向深刻,走向宽广辉煌的文学圣殿。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我们要有放慢脚步回望从前的勇气”。确实,现在我们的文学创作已经偏离了原点,远离了文学创作的根本。我们需要放慢脚步,少一些急功近利,不要再闭门造车,去看看先人们是怎样做的,回归文学创作的根本。

回归原点,还文学一份厚重与深刻„„

四、作文训练题目:

题目:请以“学会赏识”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

1、有议论文三要素;

2、按照议论文基本结构即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和解决问题(结论)来布局文章;

3、字数800字以上。

4、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 篇2

一、《基础写作》课程教学现状

(一) 教学理念陈旧

目前很多高校的《基础写作》的教学理念仍然停留在20世纪的水平, 把教学模式固定为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三个中心”思想。虽然有些学校在教学中也采用了讨论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但只是蜻蜓点水, 并未贯穿与整门课学习的始终, 也仅仅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讲授更加充实的作用, 还未实现真正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为目标指向, 让教学方式多元化。

(二) 教学过程单一

教学过程单一体现在教学过程仅为单纯的讲授, 缺少与之相应的练习环节、讨论的环节, 以及课后交流太少。有的教师即使安排练习也只是为了期中、期末的任务, 让学生们写一两篇文章。《基础写作》课的性质概括起来是一门不折不扣的基础课、工具课、实践课, 说明基础写作是一门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课程, 也是进行其他学科领域研究的课程。同时, 在进行许多社会活动时也都需要用到的一门课程, 就像不管我们在进行学术交流时, 还是进行工作的总结汇报, 都需要用到基础写作的基本知识与能力。但归根结底, 它是一门实践性质的课程, 学习这门课必须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只有反复的练习才能有成效。然而在实践教学方面很是令人担忧, 很少有比较全面、系统的实践教学安排。

(三) 学情现状堪忧

曾经在调查中了解到, 有的老师批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 上课氛围非常沉闷, 提出问题后学生面面相觑;学生课下不认真做练习, 敷衍了事。而有的学生也振振有词, 说能认识到《基础写作》课的重要性, 但是学起来没有什么积极性, 觉得对自己的写作水平的提高也不明显;也有学生认为写作是一个人的天赋秉性, 写作没有灵感就怎么也不行, 学的理论好像是空中楼阁一样虚幻, 用不到写作中去;另外, 还有学生反映教师讲课没有新意, 所用的材料陈旧, 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情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学生对课程的认识不足, 认为写作课就是培养未来的诗人、作家的, 与自己不沾边, 上课时自信心不足, 甚至抱厌烦的态度, 无法将课程上升到就业、实用的角度去看待;二是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 当前是一个网络时代, 很多学生在空闲的时间愿意去玩手机、打网络游戏、看电视剧, 书籍接触普遍很少, 加之高考压力, 大学之前没有充足时间去读书看报, 这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非常不利;三是缺乏写作的习惯, 现在部分学生愿意在QQ空间、微博、微信朋友圈发表几句话, 不愿意动笔写些东西, 一方面是由于学生一直忽略了写作的重要性, 一方面是由于写作难度大、学习任务重。

(四) 考核体系不合理

据了解, 省内很多本科院校的《基础写作》课程的考核方式与其他课程并没有什么差别, 一般分为考查和考试两种方式, 考查课是通过完成一定的文体的作业来实现, 考试课主要是通过一张含有主观题和客观题的试卷。平时成绩加入一些考勤、课堂发言, 作业等, 完全由教师一人考评。

二、《基础写作》课程教学改革

(一) 更新教学理念

高等学校教育已经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支撑, 应用型高校教育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 一要体现高等学校教育的能力与素质培养的特点, 二要体现应用型高校的职业需求导向, 因此, 《基础写作》在教学中必须转变教学理念, 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具体而言, 教师的思考应该由“教什么、怎么教”转变为“谁在学、学什么、怎么学”, 改变以往的灌输式的教学理念,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现“教—学—练—课后交流”模式,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理论知识一般掌握为目标,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三多”, 即多看、多想、多写。

首先, 在多看环节, 教师要指导学生“看什么”和“怎么看”, 这里的看什么主要包括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获取直接的素材, 以及阅读经典作品间接增长见识。让学生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 提高学生的观察、感受和想象的能力, 通过阅读经典作品体会优秀作品的特质,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 在多想环节, 教师则要指导学生“想什么”和“怎么想”, 引导学生深入剖析生活中的事件与现象, 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 还引导学生站在读者和作者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作品, 有利于学生文章构思水平的提高;最后, 在多写环节, 引导学生把积累的经验、收集的资料和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去, 以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感情为归宿, 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多看、多想、多写, 充分发挥学生写作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二) 丰富教学过程

按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思路, 《基础写作》课程必须改变以往教师在教学过程一人满堂灌的枯燥方式, 应该让教学的氛围更加情绪化, 同时结合讲+学+练+课后交流多样化的方式, 让教学过程更加充实。

1. 教学氛围情绪化

教师在课堂上营造情绪化的教学氛围往往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度穿插影像资料, 调动多种多媒体资源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系统, 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化和生动化。如在讲授到诗歌写作时, 可以搜集一些顾城、汪国真的诗歌视频让学生欣赏, 也可以把歌词放在诗歌的范畴中,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设置自学环节

将学生分成小组, 每个小组每学期完成某个写作专题的讲座, 各组成员分工明确, 或者寻找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素材, 或制作PPT, 最后推举一位成员完成PPT的展示与演讲, 一学期下来基本每位同学都能得到锻炼, 不仅了解了写作相关的知识, 也提高了团队写作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 重视练习环节

写作课归根结底需要动笔去写的, 在课堂加入练笔环节非常重要, 而且要尽可能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可以设置如针对刚刚学习的诗歌环节, 让每位同学写一个自己姓名的藏头诗, 写完后在班级公布自己的作业, 并让学生互相点评。课堂时间时有限的, 教师也应当布置一定的作业, 作业的形式多样, 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 写一部小说, 最后条件允许拍成话剧;也可以让学生撰写课外读书笔记, 对方式和字数不做统一要求, 可以是提纲式、可以是摘抄式、也可以是札记式, 定期进行阅读交流;可以是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作业, 参与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 使学生在比赛中获益。

4. 加强互动交流

当前网络已经达到了普及的程度, 学生也更愿意使用互联网来交流, 所以除了在课上课下的交流, 可以搭建网络平台, 通过QQ、微信、微博等方式, 让教师和学生针对课堂内容或写作训练时出现的疑问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互动。

(三) 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多种教学方法并用, 如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以及自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下面笔者简单介绍以下几种教学法:

1. 讨论式教学

课堂讨论可以活跃课堂, 更能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教师可以设置话题讨论或者写作经历展示的环节。在学习理论文体时, 就可以围绕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出现的问题, 让学生进行思考来开展话题讨论, 或者在讲授“想象和联想”时, 让学生对“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 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展开想象和讨论;教师和部分学生可以以自身的优秀作品为例, 讲述写作过程的心路历程, 对其他同学更有说服力。

2. 任务驱动式教学

教师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 选出固定的组长或轮换做组长, 根据当时所学习的内容, 教师布置一定的任务, 让小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来完成任务, 最后制成PPT由代表来上台演讲, 组员进行补充, 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最后老师进行总结, 开展自评+他评+师评的教学模式。

3. 自授式教学法

教师选取合适的章节, 让学生自己学习、备课、讲解, 最后教师对讲授的内容进行补充、评价和总结。让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 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

(四) 完善考核体系

考核体系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应用型高校的《基础写作》课程应该改变传统的“一张试卷定终生”的方式, 用一套多元的考核体系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

这套体系应该重平时、轻考试。平时成绩应该多元化, 除了以往的出勤、作业, 还应该加入学生的课堂表现、阅读笔记、实践活动等。其中课堂表现还可以细化为课堂发言、课堂模拟考试成绩、课堂即兴练笔等内容;实践活动还可以分为参加相关赛事、发表作品和业余创作等方面, 考评体系包括自评+他评+师评, 综合得出学生《基础写作》的学期成绩。考试方式由原来的闭卷方式改为开卷形式, 弱化客观题目, 加大题目的主观性, 力求引导学生在立意、构思、表达和语言方面推陈出新。

三、总结

《基础写作》课程的改革是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必然结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基础理论的普及, 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 从学生的学情出发,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从而实现培养目标。

摘要:《基础写作》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直接关系着新闻学其他科目的学习以及毕业后的工作, 然而在应用型高校中该课程的教学目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从《基础写作》课程教学现状和教学模式立体化改革两个方面, 论述改革的必要性和具体的方法。

关键词:基础写作,教学改革,教学现状,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江婉琴.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写作》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J].黄山学院学报, 2013 (08) .

[2]何国强.高职汉语专业《基础写作》课程建设的思考[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03) .

[3]李丽霞.基础写作教学改革探析[J].中州大学学报, 2008 (06) .

[4]杨芳.工学结合视域下高职高专《基础写作》教学策略初探[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学报, 2015 (06) .

应用文写作基础试题 篇3

1.简报的作用是收集内部资料,以便归档保存。

标准答案: 错

2.演讲的选材很广阔,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毫无限制。

标准答案: 对

3.批复的开头必须首先引述来文的标题并加文号,作为批复的依据。

标准答案: 对

4.会议纪要不要加盖印章,但要由会议召集人署名并签发。在正文后应分别注明主持人、出席人和发送单位。

标准答案: 对

5.述职报告必须写明主送机关和称谓。

标准答案: 错

6.经有关部门批准,某单位要改造某栋大楼,并封闭其周围道路,应提前将其事项用通告形式向相关地段群众和单位职工公布。

标准答案: 对

7.领导讲话稿的语言要求( )

A、以书面语为主

B、以口语为主

C、介于书面语和口语之间

D、精练、准确、通俗、易懂

标准答案: cd

8.某单位对某一问题无权决定,也无力解决,要办理必须向上级机关请示报告。

标准答案: 错

9.欢迎词的写作要求一般是( )

A、要了解欢迎对象、选择合适的话题、具有热情的态度

B、要认识欢迎对象、选择合适的话题、具有热情的态度

C、要分析欢迎对象、选择合适的话题、具有热情的态度

D、要认识欢迎对象、选择正确的话题、具有热情的态度

标准答案:a

10.领导在表彰大会上讲话稿的要求( )

A、篇幅不能太长

B、主题相对可以长一点

C、不要喧宾夺主

D、不要夸夸其谈

标准答案: acd

11.写作典型人物演讲稿对所选取的材料不能人为杜撰,但可以根据情况夸大或缩小。

标准答案: 错

12.就完成或正在完成上级布置、交办的某个单项工作情况所写的汇报提纲叫( )

A、专项工作汇报提纲

B、综合工作汇报提纲

C、业务工作汇报提纲

D、事前工作汇报提纲

标准答案: a

13.“为维护学校秩序,保持校园整洁,特作如下规定”,文件的这种开头称为( )

A、根据式

B、目的式

C、概括式

D、提问式

标准答案: b

14.写作开幕词的正文一定把握会议的性质,着重阐明会议特点、意义、要求和希望。

标准答案: 对

15.工作简报的版式的组成部分有( )

A、版头

B、正文

C、署名

D、版尾

标准答案: abd

16.请示必须事前行文,否则就是“先斩后奏”,不符合规定。

标准答案:对

17.调查报告写作时,一般先摆出观点,再叙述事实。

标准答案: 错

18.制度的制定强调摆事实、讲道理。

标准答案: 错

19.公布国家领导人的出访情况时用( )文种:

A、命令

B、决定

C、公告

D、通告

标准答案: c

20.写作调查报告的一条毋庸置疑的`准则是( )

A、罗列事实

B、用事实说话

C、用观点说话

D、条列观点

标准答案: b

21.批复的正文一般由( )部分组成。

A、主送机关

B、批复依据

C、批复事项

D、执行要求

标准答案: bcd

22.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上行文。在这种公文中行文机关 ( )

A、可以要求上级对报告的质量表明态度

B、可以借此机会要求上级对某个问题作出答复

C、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D、可以向上级提出解决某个亟待办理的问题的申请

标准答案: c

23.下列撰写公文常见的缺点,属于“语句表述不完整”的问题是( )

A、滥用省略

B、篇幅冗长

C、交代不明

D、眉目不清

标准答案:a

24.主送机关指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制发张贴式通告,要求有关机关受理,一定要写主送机关。

标准答案: 错

25.会议报告和述职报告都是向群众或上级领导报告工作情况,以取得理解和支持。

标准答案: 对

26.报告是单方向的上行文,供领导审阅,不需要上级给予回复。

标准答案: 对

27.总结是推动工作前进的重要环节。

标准答案: 对

28.通告是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事项的公文。下列各项中可以用通告公布的有( )

A、政治决策

B、事项安排

C、军事行动

D、政务措施

E、人事任免

标准答案: bd

29.某通报中有这样一段话:“要组织开展好廉洁自律教育,增强全体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特别是对被信访举报的人,要以信访谈话或告诫谈话等形式,及时进行教育,对发现的问题,要坚决严肃处理。”这在公文的写作中用的是( )

A、前置式强调

B、后置式强调

C、复指式强调

D、叠用式强调

标准答案: b

30.为了表现总结的典型性,可以将某些材料进行必要的艺术加工和创造。

标准答案: 错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篇4

一、应掌握的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一)公文格式

1、行政公文的格式的概念

2、行政公文的格式的内容

(1)眉首

(2)主体:是文件的主要部分,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八个部分。

(3)版记:版记也称文尾,位于公文末页最下部,包括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三个要素。版记的最后一个要素置于最后一行。

(二)行政公文的行文规则

一个机关的文件,按照行文关系、文件的去向,可以分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和泛行文。

基本行文规则:

(1)根据机关隶属关系和职责范围行文的原则。

(2)公文不直接报领导者个人的原则。

(3)非特殊情况不越级行文原则。

(4)同级机关可以联合行文的原则。

(5)部门会签未经协调一致不得各自单独行文的原则。

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应当抄送其另一上级机关。

以下两种情况不宜用抄送:

1.请示不得在主送上级机关的同时向其下级机关抄送;

2.凡与办理公文无关的机关一律不予抄送。

二、12种应用文体的写作

(一)计划与方案

(二)总结

个人总结行文结构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标题:单位名称+期限+内容+文种

正文:1、前言:交代与中心内容有关的情况;

2、全面总结一般包括成绩收获、经验体会、问题教训三个部分;

3、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努力方向。

落款:写作者姓名、日期

(三)简报

简报是反映所在单位或系统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和经验,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值得注意的新思路,或某项调查研究的成果和有价值的统计数字的内容简要的内部资料,起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左右沟通、交流经验的作用。

工作简报的版式由版头、正文、版尾等要素组成。

简报的写作要求:

1、新:反映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

2、准:材料真实确切、问题切中要害、政策把握准确;

3、简:篇幅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明了;

4、快:迅速及时,快编快发;

5、全:要素齐全,格式规范。

(四)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为了工作需要和特定目的,对某一事物、问题或事件进行调查研究后,通过分析、加工,利用调查材料和研究结论整理撰写出来的书面报告。

调查报告也称为考察报告。其主要特点

一、是针对性强—针对人们普遍关心的事情或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写;

二、是用事实说话—报告的内容真实准确,建立在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

三、是揭示规律性—通过对事实的分析研究,得出规律性的认识。调查报告按照调查范围和内容,可分为综合调查报告、专题调查报告;按照作用,则可分为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澄清事实真相的调查报告等五类。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等三部分构成。

(五)汇报提纲

汇报提纲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时所撰写的汇报内容提要。按照汇报内容分为综合工作汇报提纲和 专题工作汇报提纲。汇报提纲在内容上具有特定的针对性,结构上具有逻辑条理性,语言上要求朴实简练。

汇报提纲一般分为标题、正文、落款三个部分。

(六)会议记录

会议记录是在开会过程中,由专门人员把会议的组织情况和具体内容如实记录下来的文字材料。

应用文写作基础试卷(A) 篇5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应用文的一般特点有四个,分别是:、。

2、涉及国家机密需要控制阅读对象的公文,要标明秘密等级,秘密、三等

3、。

4、报纸上的常见的新闻,按写作特点可分为、、。

5。

6、启事中正文部分是主要内容,其写法通常有

7、涉外应用文的作用有联系作用、约束作用和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通知

2、广播稿

3、法律应用文

4、计划

5、欢迎词

三、简单题(每题5分,共20分)

1、“公告”与“通告”有何区别?

2、民事起讼状具有哪些特点?

3、章程的内容、作用和制发者分别指的是什么?

4、备忘录的写作要求主要有哪些?

四、写作题(共40分)

1、根据下面材料,拟写一份通知。(10分)

为了欢送07届毕业生,数学与应用系决定在2007年1月10日举办一场大型文艺晚会。要求全系各班准备2个节目参加演出,并于2006年12月30日前把节目单报系学生会文艺部。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 篇6

高职院校在围绕内涵发展,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的总目标, 大力进行专业课程的改革,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为社会培养大批符合需求的合格人才。但各地对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与专业课程相比, 步伐缓慢, 有待加强。其实, 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同样重要, 而基础课程改革的要求更为迫切, 因为它承担着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的合格人才的使命。因此, 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既要服务于专业学科的个性化要求, 又要与专业教学的内容和方式相匹配, 融为一体。

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原则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要遵循的原则, 以国家有关政策和文件规定为依据, 要联系本校人才培养的实际, 本着“积极稳妥、注重实效、鼓励创新”的原则进行。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上, 要满足学生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建立起与本校专业学科教育学分制相适应的、使学校教学资源能够得到优化配置的公共基础课程新体系,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

三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方向

公共基础课程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文化基础素质为己任, 根据职业教育的方针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学生的现实状况、社会对职业人才的客观要求, 综合分析、准确定位、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根据不同基础课程的要求, 建议确定教师的教法、提出学生的学法, 在体现思想性、基础性、科学性、先进性、职业性和灵活性的前提下, 重点突出“降低起点, 重构基础, 反映前沿, 交叉综合”的原则。

第一, 优化公共基础课课程体系, 提高教学效果。公共基础课程教改拟划分为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两块内容。通过精选教学内容、减少课堂教学时间, 提供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选择。探索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 以问题为中心, 实行启发式, 讨论式、开放式、探究式、实践式等教学方法。充分使用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等现代技术的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 实行分类、分级教学,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 掌握基础, 适度提高。在教学过程中, 实行开放式教学, 开放学习时间, 构建多渠道、立体化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三, 以提高素质为核心, 加强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一是精选课堂教学内容, 重点讲授思路、原理和难点等内容;二是系统设计和选用自主学习内容和资料, 使之与课堂教学形成互补互动,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第四,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构建立体化的学习平台。有效地使用数字模拟、网络信息、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 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开展体验性学习, 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 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

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四个“突破”。一是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发展个性特长方面有所突破;二是在以学生为主体, 尊重学生, 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需要方面有所突破;三是在降低起点、减轻负担、适合高职、改进教法、提高学法等方面有所突破;四是在加强基础、拓宽视野、培养综合职业能力方面有所突破。力求使基础类课程与自然科学、专业学科、职业技术融合起来, 倡导一体化素质型教育。

四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评价原则

一个好的教改项目的实施, 其结果是否要符合原先设定的方案要求, 就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科学评价体系。完善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课程评价和管理, 要重视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与建设中的作用, 将课程评价贯穿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全过程, 这是课程改革与建设不可缺少的一环, 是不断优化课程设计, 推进课程改革与建设的重要手段。要不断完善评价手段, 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 建立不同类型课程的评价体系。课程评价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法实施, 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检查功能、反馈功能、激励功能和在教学活动中的导向功能。课程评价还要兼顾内在评价和效果评价。内在评价要对课程的教学内容、编排方式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以及有关的教学文件、教学材料以及师资、实训条件等进行全面考察。效果评价要对照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 测量课程实施前后学生在专业知识、职业能力上发生的变化, 对课程的有效性、适用性作出判断。课程评价要把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社会评价结合起来。

推进公共基础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有多种, 但不以一次考试和一种考核方法评定学生成绩, 要将终结性评价向注重过程和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转变。一是教学过程中渗透能力考核。在考试科目的成绩计算上, 一般采取平时占40%、期终占60% (理论与实践) 的方法。在考查科目的成绩计算, 一般采取平时占60%、期终占40% (含面试、实验等) 的方法。实行平时考查与集中考核相结合, 学习理论与现实表现相结合, 通过笔试、自学笔记、学习心得写作、专题研究报告、参与教学活动情况, 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 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二是实行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 坚持“强化应用”的命题原则, 着重考核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将社会考核要求和评价引进课程质量考核。

五以“应用文写作”课为例

在江苏, 全省的高职院校各专业普遍开设公共基础课“应用文写作”, 就以该课程在食品专业的课改为例, 简述公共基础课服务于专业课的匹配性。

“应用文写作”课程是面向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的任务是通过系统教学, 使学生在了解、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知识之上, 培养、训练学生对常用应用文的基本写作技能。

“应用文写作”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 在承担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作用以外, 还承担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肩负着双重重任。从目前的各高职院校的现状来看, “应用文写作”只是一门通识课, 在各专业普遍地使用同一种教材, 所授知识雷同化, 但同一门“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相同内容, 在不同的专业来上, 势必出现一副药治万病的现象。相应地, 上“应用文写作”课的教师就是医生治病, 应该积极适应专业的发展, 为专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撑。教师要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 开发出与不同专业相对应的“应用文写作”课程, 根据不同专业教授不同的内容。要求所授知识要适合该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 要服务于、服从于专业课程的发展要求, 为学生服务, 为专业方向服务。即“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要与专业的特点、专业的发展相匹配, 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服务。

食品加工专业的学生, 毕业以后的就业方向, 主要是食品企业技术人员和与食品相关的管理岗位, 针对学生就业后所能用到的“应用文写作”知识, 主要是计划、总结、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广告、产品说明书、科技论文、商务函件、启事、声明、会议程序、会议报告、开幕词、闭幕词、欢迎词、欢送词、感谢信、慰问信、请柬、聘书、经济合同、公告、通告、通知、函、会议纪要、起诉书、答辩书等常用的事务类、商务类、科技类、传播类、礼仪类、公文类文书。教师教学时要针对学生对专业课程群的知识要求, 将“应用文写作”课程结合学生专业知识要求, 针对专业特点和学科要求, 以教学大纲为准则, 以专业就业趋势为方向, 本着用什么讲什么的教学原则, 调整授课计划, 选择授课内容, 要具有针对性, 讲深、讲透, 为专业所用, 为学生所用。

教师在“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 将从现有的教学内容入手, 认真研究专业课程知识群对“应用文写作”这门基础课的要求, 确定食品加工专业学生的职业目标岗位群对知识的需要, 缺少什么、补什么, 需要什么、教什么, 需要多少、教多少, 着眼于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范围、应用范例的介绍, 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在课程大纲总要求的范围内, 采用逐步调整的方式, 应用渐进式对现有的“应用文写作”课程进行改革, 不求一步到位, 但求步步有成效, 用1~2年的时间来逐步完善。逐步实现《应用文写作》基础课程在不同专业里, 实现一个专业一个计划, 一个专业一个教学侧重点, 各相邻专业教学侧重点各不相同的教学目标。最终通过就业适应性来检验课程实施的效果。

公共基础课程“应用文写作”改革, 无论怎么改, 改到什么程度, 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 以服务于专业课程群、与专业发展相匹配, 以“实用、够用”为原则, 一切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的。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服务就业, 以就业为导向。课程的设置、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 都必须围绕服务就业这个目标展开。公共基础课程在理论上要适度化, 要严格按照职业岗位人才的要求精选适合的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课程“应用文写作”改革, 可以通过由学校、企业、行业、政府部门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 具体研究公共基础课程改革, 确定课程实施方案, 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先由产业界、行业、企业提出人才需求的规格要求, 再聘请相关行业 (企业) 、用人单位、教育与科研部门的有关人员, 按照人才规格要求, 进行能力结构分析, 设计出适应能力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 满足人才市场对课程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蔡振康.公文写作与处理[M].北京:海潮出版社, 2002.

[2]《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 (教高[2009]3号) .

[3]《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意见》 (苏教高〔2008〕15号) .

[4]《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苏教高〔2008〕16号) .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上一篇:培训入职员工的自我评价下一篇:伙伴——声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