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用文写作教学

2024-09-20

对应用文写作教学(通用12篇)

对应用文写作教学 篇1

摘要:作为培养英语人才的重要教育活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文化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过程写作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对于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注重教育发展的今天,必须加强对过程写作方法应用的研究。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写作法,应用

作为一种表现学生英语的综合语言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整体英语成绩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过程写作教学方法的巧妙应用,对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过程写作法概述

1.内涵。与成果写作法不同,所谓过程写作法,就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师生通过互动的形式来进行写作的方法,注重的是写作过程中的构思与修改。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能够在分组讨论等交流过程中发散思维并开拓写作思路。

2.重要性。第一,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虽然过程写作教学法提出的时间比较晚,但是其具有很强的先进性。在高中英语写作学习中,教师起着引导和辅助的作用,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监督和指导,还能够为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学习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学生要想完成写作学习,必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而在过程写作教学法中,从作文的构思到最终定稿,都是由学生参与完成的,教师只是在其中引导学生正确的英语写作行为,并提供合适的写作方法。

第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在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注重于灌输写作信息,只是教授生搬硬套的写作模板。于此同时,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这些写作信息,不能够使其写作思维得到发展。但是,作为一种创作性的活动,过程写作教学活动能够将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其英语写作学习联系起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写作学习活动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因此,通过采用过程写作教学法,学生能够在与同学的交流讨论和教师的帮助下自助完成英语写作,从而使其英语写作水平逐步得到提高。

二、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过程写作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落后。就目前来讲,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大的市场。对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为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将其作为一项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写作练习。但是,过程写作需要在课堂中完成,并且需要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这就使得一些教师由于缺乏对学生感受写作环节价值的正确认识而不愿具体实施过程写作教学法。

2.教师的综合教学素质不高。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过程写作教学法需要教师花费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并且还需要将其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但是,就目前来讲,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现代的高中英语教师的影响还比较大。再加上,一些教师缺乏一定的专业素养,并且对于过程写作活动创新能力不足,他们更愿意使用较为熟悉的对讲知识点和题目等的教学模式,这就使得过程教学法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也就无法真正地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三、过程写作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过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需要教师明确写作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学生进行写作学习的步骤,给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为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个良好的条件。以组织“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这一写作主题的教学实践为例,整个写作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活动准备、起草、初稿讨论、初稿修改、教师批阅和定稿等六个环节。

第一,在活动准备阶段。首先,教师要筛选与高中学生生活实际相符合并与该写作主题有关的素材,确保能够将学生引到写作的主体上。其次,为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要科学设置有关问题,并将学生每四人分为一组,并选出小组长,使学生能够通过讨论确定写作提纲。最后,在进行“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主体写作时,为提高学生对写作的把握程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自己的写作构思和基本素材。

第二,在起草写作阶段。作为英语写作的初始阶段,起草阶段是学生进行主题写作的前提。在前边的准备活动中,学生通过与小组成员的有效讨论,已初步确定了其写作构思、基本素材和写作技巧。在该环节,教师要做好引导辅助工作,多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将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转换成英语句式,可以让学生在不考虑文章格式和字数的情况下放开去写,并要对学生在起草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指导。

第三,在初稿讨论阶段。通过上一环节,学生的英语作文初稿已基本完成。在初稿讨论环节中,为丰富学生的写作思路和内容,掌握有关写作的逻辑,使其文章饱满起来,教师要做的工作有: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的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修改;使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进行反思;使学生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将文章的内容作为初稿讨论的重点。

第四,在初稿修改阶段。在初稿讨论环节中,学生通过对同学初稿的讨论与交流,能够为其写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供一些解决方法。因此,在初稿修改环节中,学生已经具有了基本的初稿修改思路,并且对于如何修改自己的初稿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过程写作中的重要环节,初稿修改环节同样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首先,在对初稿修改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讲解有关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将在初稿讨论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其对应的解决方法讲出来,对于其正确的方面予以肯定,对于出现偏差的地方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指导,并将正确的写作技巧传递下去。比如,对于学生在初稿中所出现的书写不工整和单词拼写错误等问题,教师就要适时的提醒学生要注意自己的书写,并要检查自己的单词拼写;对于学生在初稿中存在的一些语法问题,教师要先从学生的整体文章开始,检查其文章时态、固定句型与搭配,并依据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初稿修改。通过这一环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够巩固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

第五,在教师批阅阶段。作为过程写作过程中的引导者和辅助者,高中教师的批阅对于优化学生的写作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贯穿于学生的写作、讨论和修改过程中。在教师批阅环节中,教师要明确批阅的标准,并可将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写作态度与行为等作为批阅的一部分。由于学生的写作水平不同,为促进学生英语作文水平的逐步提高,教师在进行英语作文批阅的过程中也要使用不同的标准。首先,对于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他们只要语句通顺字数达标基本就可以了,可以允许其有少量的语法错误;对于一般学生来说,必须在语句通顺和字数达标的前提下,不能有语法错误出现,并且要尽量使用一些高级句式;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不仅要多多使用高级词汇与句式,还要提高其整篇文章的观点感。

第六,在定稿阶段。学生要结合同学和教师所提出的一些意见,反复阅读自己的文章,提供自己所学到的写作技巧进一步修正自己的文章,使自己的文章更加充实,进而能够提高一个层次。

四、结语

总之,作为一项较为复杂的教学工程,英语写作教学并不能够快速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但是,过程写作教学的有效应用,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英语写作观念,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英语作文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作文写作的水平,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英语作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房彦丽.过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86.

[2]左平.过程写作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5:57-58.

[3]张向丽.过程写作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才智,2015,30:93.

对应用文写作教学 篇2

一.应用文写作的四大特点

应用文作为应用型文书有着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特点,其中最突出的四点是实用性,时效性,程式性以及简明性。

二.以行政公文写作为例分析应用文写作的四大特点

.行政公文的定义:行政公文指的是行政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工具。

实用性:正如行政公文定义中所说的行政公文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工具,这也就说明我们撰写行政公文的目的是依据行政公文来进行公务活动。而且公文是在公务活动中为解决实际问题而产生的,是为了现实的特定工作或完成特定的限时任务而制作发布的,因此具有明确的效用性。例如请示公文就一定是包含了某机关向其上级机关请示某问题以求得解决问题这一效用。

时效性:公文式在现实工作中形成和使用的,因此,它的作用有时间的限制。某项工作一旦完成,由这项工作所形成并使用的公文的作用也就随之结束。例如某某市卫生局2014年关于防治春季流感的通知,在2014年春季这一时限过去之后,这一公文将结束其作用。

程式性:公文的制发中有着严格的程式规定。即公文必须按照党和国家领导机关颁发并发布的公文规范制发,使用有明确规定的文种,遵循规定的格式和 行文程序,不得擅改。我们所写的行政公文不同文种都有着不同但是严格的程式规范,只有确保行政公文按照规定格式来写,这样才能更好地让执行双方去理解公文的目的,而且进一步确保了公文的法定性。

简明性:在行政公文的书写中要求作者书写的情况属实,观点明确,条理清楚,文字精炼,书写工整,标点准确,篇幅力求精短。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固定使用事务性语汇,大量使用专业术语,规范使用新生简缩词以及文言词。

三.总结

对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应用文 写作实践

应用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单位和个人在处理日常事务、传播信息、表述意愿时所运用的具有一定格式和处理程序的文章总称,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它的使用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各个领域,因此,在现代生活中应用文的写作,无论是对机关文秘人员,还是普通公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对于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养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它更是一项必备的基本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学习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了几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经验。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就会尽力求索,知难而上,就会视学习为乐事,既然兴趣有如此重要,那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又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呢?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一点体会,就是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他所学的东西“很有用”。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既然我们要教会学生写作应用文,那就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应用文”的重要性。但平时的应用文教学大多照本宣科,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不仅没有认识到应用文的用途,连本来准备认真学习的同学也产生厌倦心理。所以,应用文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比如教师课前可以精心设计导语,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应用文与生活之间确实存在着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新应用文写作实践教学方法

1.加强课堂训练。应用文的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学生的学校生涯限制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当堂分析、当堂拟写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检验学习效果的方法。课堂实践训练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如让学生在课外时间收集学校下发到班级的各种公文,评析其规范程度;据当前人才市场招聘要求,让学生学写求职信;通过学生活动,召开班会的后,练习写作一些会议文书。教师针对应用文实用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多编写一些典型例文给学生阅读。按照应用文语言的简明、准确、得体、通顺等要求,可设计系列练习,通过由浅人深的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总结规律,达到从认识(教材范文)到实践(针对性训练),再从实践(针对性训练)上升到认识(掌握规律)的目的,使针对性训练真正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2.推行案例教学。在应用文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案例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在实践中调查、研究、收集到一些材料,经过整理作为课堂教学的实例,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阅读和分析,以及集体讨论、实践,来培养和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案例法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应用文中如合同、起诉状、答辩状、商业广告等都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这种方法运用得好,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注重了能力的培养;既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实施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有利于形成师生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使教学呈现多向交流趋势。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可以多方面、多角度解疑释难。怎样才能把简单枯乏的应用文课上成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关健在于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实施情景互动教学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如教“行政机关公文”时,可让学生分别摸拟发文单位和收文单位的工作人员,按照公文处理的程序和要求,将班级分若干小组进行公文的制发和收文的办理的程序等练习。这种摸拟练习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效果较好。寒假要到了,可以布置学生以院办主任的身份拟写一份放假通知。还可以设计用人单位招聘现场,展示学生的求职信等。就课堂教学而言,创设情境,即时触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4.投身实践活动。应用文教学要坚持在实际运用中学习,把学和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学校应建立开放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引人到社会这个课堂,直接参与社会写作实足矫口交流,变纯粹的课堂写作行为为社会写作行为。例如写表扬性通报,应指导学生及时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大家一起写,写得好的可在黑板报上刊登、在学校广播站广播或者用大红纸抄出送到受表扬者所在的单位去,让学生意识到应用文的用途。在上“市场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时,可以分组布置任务,叫他们到超市、批发市场、网上收集资料,进行估计预测,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筛选、预测,可指导学生写出数据充足、层次清晰的报告,等等。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努力突破课堂、理论范围的约束,大胆地与学生的校园生活、周围的社会生活沟通连接。要加大实践训练力度,实现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对应用文写作教学 篇4

一、明显存在的错误

1. P12第一题第2小题与P13第三题第4小题重复, 应删除一处。

2. P14第六题与P22第三题相同, 显然应在P14中删除第六题。

3. P20求职信正文主体部分“可分三个部分来写”, 但后边只介绍两个部分内容。因此, 应改为“可分两个部分来写”。

4. p44第23行后边多一“一”字, 应删除。

5. P49[实例阅读]标题中的“2000年”, 根据实例内容应改为“2001年”。

6. P66第8行文字应调整为“正文写完后在落款处先写明写作单位名称再写写作日期”。

7. P77思考练习与写作训练写作题第1题系商品广告内容, 应放在P74进行练习。

二、值得商讨的内容

1. 有些概念的提出似有欠妥。

如关于“财经应用文”的概念, 应先解释“应用文”, 再指出其为“应用文的一种”。再如, “公文”的概念。说它是一种“文书”, 但教材并无对“文书”进行解释。笔者认为, 说“公文”时可不必使用“文书”概念, 说公文是“具有法定效用与规范格式的文字材料”即可。

2. 文种写作知识与实例有不吻合之处。

(1) 讲述条据结尾语应“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据’两字”, 但文中实例二空了四格, 实例三空了两格。 (2) 商务信函中讲催款函标题构成应有“标题和编号”, 但实例中并无编号。 (3)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写作方法中讲应由三部分组成, 但实例只有两部分, 缺少“署名和日期”。 (4) 产品说明书中讲明应有“结尾”, 但实例中并无结尾。

3. 所举实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第二章第二节关于求职信的练习, 从标题上看是求职信, 但内容上看又似应聘信, 况且文中明确说明“我现在即来应聘”, 落款处又标明“应聘人”。再者, 把附件放在落款之下, 这也与前面所讲写作知识不符。笔者认为, 此题是让学生对求职信“一般介绍”和“重点介绍”进行练习, 但这则练习题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有明显不妥之处, 应进行修订。 (2) 第四章第二节财经工作总结实例标题中总结单位是“××证券公司××路营业所”, 但该文落款处为“××证券有限公司××分公司××路第一证券营业部”, 两处应当一致。 (3) 第六章第一节商品广告关于广告间接性标题所举例文“有‘杯’无患”、“随心所‘浴’”, 这种借成语而改动其中一两个字的广告形式, 因易引起误读, 在现今广告中已禁止使用。

三、几点建议

1. 本册内容较少。

第二版修订后, 共安排了八章20节内容, 按一般每学期16个教学周, 每周两次4节课计算, 授课时数为32次64节。显然, 课本内容较少, 需要教师自己增加一些内容。况且有些章节内容更是十分单薄, 如条据、产品说明书、协议书等。

2. 应增添一些重要的有实用性的内容。

如经济新闻, 学生在校内各种活动频繁, 到社会上就业之后, 仍接触这些内容, 因此, 有必要在校时进行学习掌握。

3. 公文讲解时, 所选实例可采用真实文件的缩小影印形式。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基本上接触不到文件, 如选用影印形式, 可给学生一种真实直观的效果。

4. 选择实例应接近学生现实生活。

《应用文写作》教学总结 篇5

时光匆匆,一学期很快就过去了,一学期下来,工作途中有汗水,有泪水,苦乐参半。下面就我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我担任2013级新媒体专业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工作,我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一、制定应用文的教学目标和计划,明确自己对学生的要求

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弄清楚自己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怎样做更好。应用文写作教学更是如此。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让学生们懂得应用文在生活中的价值,懂得最基本的一些应用文的写法,会写这几种基本的常见的应用文,并由此更加关注生活。因此,在教学初期,我制定了一份教学计划,安排好教学进度,编排好教学内容。

二、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堂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角。应用文是门理论实践课,理论需要教师做好主导,为学生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让学生当主角,把理论用于实践。课堂上,我会跟学生做很多的互动,以不至于整堂课太沉闷,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同时,语言尽量风趣点,举例多举学生关心、感兴趣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依托各种学校活动,借助各种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应用文写作 生活是学习的源泉,写作离不开生活。学生的每一天的学习生活虽然主要在学校,但学校也会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借助这些活动,组织学生练笔,特别有意义,也很受学生的欢迎。比如我校正在进行翻修,我就安排学生学习写作通告,告诉全校师生哪一路段禁止通行等事项;又如围绕迎新晚会,学习写作通知、启事等。我会结合学生的写作情况,在上课时,给学生进行指导,并进行优秀作品的交流和展示。

四、在课堂上及时练及时改 学生们自觉性较薄弱,作业总是布置在课后的话,只会有较少的学生认真独立完成,这就失去了练习的意义,没办法检查学生是否学会,所以我会在课堂上保留一定的练习时间,做到及时教,及时练,及时改,及时会。

在本学期的应用写作教学方面,我还布置给学生写作求职信及制作个人简历的作业,并邀请了我校教师参与模拟招聘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本学期教学,我对城职学生的写作有了信心。

对应用文写作教学 篇6

关键词:意象图式;写作模板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181-01

一、意象图式

图式是指人们把经验和信息加工组织成某种常规性的认知结构,可以长期地存储于记忆中。

Lakoff 和 Johnson 所说的“意象图式”,是指人类在客观外界进行互动性体验过程中反复出现的常规性样式,它们主要起意象性抽象结构的功能。(2007:P175)人的记忆能够把各种信息和经验组成认知结构,形成常规图式,存储于人的记忆之中,新的经验可通过与其对比而被理解。一篇作文的产生就是各种意象图式融合的过程。所以要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当然还要理解和掌握不同的意象图式。意象图式还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具有原型性的结构,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因此就极易被用于其它场合,为有关事体和情景提供合适的解释,是理解更为复杂概念的基础,也是建构知识的出发点。(2007:179)

二、意象图式在写作中的套用

首先要学会一些地道的英文表达,在初学写作时,老师会例举些经典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写强调句。例如傲慢与偏见的第一句话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于是学生会根据这种句型套用出不同的地道的强调句出来。基于学生不同的认知能力和水平衍生出不同的句法构造。例如:”It is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trees are indispensable to us.”这样就能模仿出符合英美国家习惯的句子出来。再例如Nothing is + 形容词的比较级+than to do sth. 没有比做某事更……的。No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o receive education.当然也要培养学生一定能力的模范思维,提高模板的质量。最近很火的一段网络词: 爱情的巨轮说沉就沉,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就这一模板出现成千上万套模板。有的模板是:

A: 走到哪儿了?

B: 10分钟后就到

等了2个小时之后,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A: 吃嘛,真的不辣!

B: 吃了一口,就辣的眼泪花西流了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然后就引申出很多模板出来。比如说学了语言学,友谊分分钟要翻船。

A:听说你是学语言学的?

你会多少门外语?

B: ……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A:我最近又开始学英语了。

B: 你早就过了关键期假说了吧。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A:我的男神是宋仲基,你的是谁?

B:乔姆斯基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虽然这段网络词很有调侃的意味在里面,但也是在一个固定模板的套用下,引发出不同的版本。在一定模板的指引作用下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给想要尝试写作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机会去迈出地一步。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具体事件,可以产生出一个抽象的故事结构。基于其上则可以形成抽象的句法构造。

三、意象图式对句法构造的积极作用

抽象的故事结构(包括意象图式)与抽象的句法构造同构,句法构造对应于故事结构。(2007:195)所以在写作模板的基础上。学生创造出不同的版本的故事结构。反之我们也可以通过写作模板这一意象图式创造出无限的事件。让行文更加丰富在地道的语料下。句法系统是基于原型结构的,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不断通过隐喻机制扩展其用法,逐步形成了一个动态的、适应性很强的构造,能适应许多复杂表达的需要。人类通过在现实世界中的互动性体验形成了基本的意象图式,也就形成了认知模型,多个认知模型之和就可构成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型,认知模型和理想化认知模型主要是意象图式。人类在此基础上进行范畴化,建立了范畴;概念对应于范畴,从而获得了概念,同时也就获得了意义。基于以上文本有各自不同的语境和范畴,所以产生的不同的概念与意义。王寅教授曾指出意象图式对语义结构和句法构造形成的作用:意象图式是一种重要的语义结构,也是形成句法构造,获得意义的主要方式,是一个抽象的语义原则。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首先利用写作模板这一基本意象图式,再根据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不同体验去扩展作文。基于学生在不同体裁作文范畴的基础上,用完型对这个范畴在这个模板的基础上衍生和创作就会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结语

本文针对学生在写作中的问题,用意象图式理论来分析写作模板套用对提升作文能力的优势及帮助。所以在一些典型意象图式的文本材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中英写作认知思维活动,对学生中英文写作能力的提高有促进作用。语言写作也是一种认知思维活动,在这一过程中, 概念的形成和意义的产生也离不开意象图式。具体来说,意象图式对语言写作起着重要的认知向导作用。所以写作模板对写作教学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王寅2007, 《认知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F.Ungerer and H.J.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 London: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1996

[3]李福印. 意象图式理论[J]. 四川外语学报,2007(1).

[4]陆俭明. 构式与意象图式[J]. 北京大学学报,2009(5)

新闻写作中对求异思维的应用 篇7

关键词:新闻写作,求异思维,新闻作品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新思维,是通过对已有经验的奇妙综合,产生某种崭新思想的过程。人们开展各种活动,从事各项工作时,思维定势在发生作用。在新闻工作中运用这种求异思维,更容易创作出引人注意的文章,犀利地表现新闻的主题,同时也有别于传统的新闻作品,满足了当下人们的阅读要求。

1 思维在新闻作者写作中的重要性

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报道时,新闻作品必须具备思维能力,思维的种类或品质决定能其否写出更好的作品,能否得到更多群众的喜爱,能否更加客观地表现事实。由此可见,思维能力是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能力,新闻工作者不仅应该具备快速分辨的能力,还应该具有敏捷的思维。为了对不断变化的复杂情况,新闻工作者的思维必须活泛,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样无论是在材料采集还是作品写作方面,都占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培养新闻工作者的思维,尤其是各种发散性思维特别重要。

2 新闻作者在写作中对求异思维的应用

2.1 采访方面

在新闻工作中,要更好地发挥求异思维,写出具有创新性的作品,就应该公开公正地去进行新闻采访;同时,在采访过程中,不能掺杂个人感情色彩,不能主观臆断,更不能把自己的主观色彩掺杂到其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新闻工作中真正的做到客观公正。在得到某个信息后,要问一句“是这样吗?”,寻求客观真实。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在求异思维的指导下,获得调查基础上的新闻事实,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都应该做到事实唯上。

2.2 语言表达方面

语言表达对于一个新闻工作者来讲非常重要,新闻工作者所调查到的事事,全部都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各项新闻业务中,没有一项能够离开语言这个因素,语言表达准确客观与否非常的重要。新闻语言的首要条件是具体、准确、简练和通俗,这是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首先要具备的知识技能。此外,还应该追求个性语言,追求有新意的语言。追求创新,在语言上的主要标志是捕捉那些鲜明的、生动的修改语言,应用到新闻表述之中,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才能给广大受众以突出的感受、深刻的印象。新闻工作者在语言表达方面不能像作家那样慢慢琢磨,因为新闻工作者本来就置身于较快节奏的生活中,新闻工作者的语言表达要通过敏捷性思维品质的思维来获得。创新很重要,但也要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

2.3 结构方面

因为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很多事情变化得特别快,新闻工作者在写作中的结构安排也应该发生一定的变化,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候,新闻工作者在新闻结构方面也应该有所创新。当代的消息,无论采取什么结构,都应该满足人们的需求,都应该得到认可。之前的“倒金字塔模式”已经不再符合人们的需求,新闻工作者应该从实际出发,从多种结构中灵活选用一种,这是创新、进步,运用更多的发散性思维来推动新闻业务的发展,使写出来的作品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2.4 内容方面

在当今的一些新闻作品之中,总是会存在捕风捉影这样的新闻,为了追求标新立异以及求异思维在新闻工作之中的应用,新闻工作者应该在内容方面注重时事,客观公正。特别是在新闻报道中,新闻细节是非常重要的,不会捕捉细节,被认为是记者无能的表现,作品苍白的根源。所以,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应该在新闻采访中注意细节,在新闻内容方面注重新闻的细节,甚至要做细节描写和特写,这样的新闻这品才不会随大流,才会具有个性,才会得到重视,这样也会给原来比较呆板,无趣的文章带来一些新意,从而让人读起来更加舒服,更加容易理解。

3 结语

新闻工作者应该在新闻报道时,应追求求异思维,客观公正地去报道新闻事实,应该在写作的过程中追求结构、语言以及内容方面的个性化,使写出来的作品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能够在众多新闻信息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王千钧.城市台强化“新闻立台”的创新实践——以杭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为例[J].视听纵横,2011(4).

对应用文写作教学 篇8

一、模因论的内涵及起源

作为文化传递单位之一的m em e (模因) 概念的提出, 最早源于1976年。R ichard D aw kins (牛津大学动物学家) 在研究基因自我复制能促进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提出了这一概念。但是, 从事模因理论研究的学者们认为, 模因不同于基因, 尽管两者之间有相似的现象, 基因具有与生俱来的繁衍性、遗传性, 而模因源于外在环境的影响, 具有效仿性、模仿性。通过相关的符号对特定的信息进行了模仿、复制就是模因。例如:朗朗上口的音乐的曲调, 时尚前卫的社会观念, 流行的服装款式等等。

模因存在于人的大脑中, 它可以通过非遗传的形式将外界的相关信息进行再加工, 然后通过模仿、效仿的形式在人与人的大脑间互相传送。模因的携带者被称为宿主, 模因传输的过程被称为复制, 宿主可以自我生产, 将复制的模因不断地向既定目标传送。模因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首先, 同化阶段 (assim ilation) , 有些模因能够引起宿主的注意, 并存在于在宿主的记忆里, 被宿主理解和接受。也就是说, 模因的载体是宿主认识结构中所熟悉的、欣赏的、接受的。其次, 记忆阶段 (retention) , 宿主对待模因有选择性, 只有在宿主的大脑里起作用的模因, 才能被长时间的停留在宿主的大脑里, 并被传播出去, 从而影响其他个体。再次, 表达阶段 (expression) , 模因在被宿主向外传递的过程中, 要通过宿主对模因的理解认识将模因转化为图片、文本、语言以及行为表现等外在的表现形式进行传播。最后, 传播阶段 (transm ission) , 模因的传播是以一定的实物为载体的, 例如, 可以保留的书本、照片, 可被收藏的艺术品等等。模因的这四个阶段能够形成一个反复循环的环路, 因为同化, 所以记忆, 有了记忆便会去表达, 形成了传播效果。之后, 新的传播内容再次引起新的同化。模因的循环过程与英语写作的全过程恰好能吻合。

此外, 以语言形式表达的模因分为基因型模因和表现性模因两种类型。基因型模因是内容相同, 而表达形式各异的模因。例如:人们习惯于使用“饭店”一词表达吃饭场所, 但现在常常被称为, “美食中心”“美食广场”“农家乐”“土菜馆”“素菜馆”等等。表现型模因是内容不同, 但形式上一致的模因, 即套用固定的语言格式, 根据需要变动一些信息成分, 从而传播不同的内容。例如:如“票友” (喜爱戏曲的人) 、“旅友” (一起自助旅游的人) “车友” (经常一起研究车的人) 等等, 这种按照“某某友”的形式来表达兴趣爱好相投的群的方式就是表现型模因。

二、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应用文写作学习的现状

(一) 基础薄弱, 对专业英语学习兴趣淡薄

近几年, 随着高中学生生源萎缩和本科院校扩招现象的出现, 导致高职院校学生无论是在学习能力、学习兴趣、还是在自身素质方面都出现逐年下滑的态势。仅就英语学习方面来看, 笔者曾对某高职院校新入学的1600名大一学生的英语成绩进行调查发现有80%的学生英语成绩不足90分 (150满分) 开学以后, 本人对自己所任课班级共150名学生进行英语词汇测试, 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词汇量只有500~1000之间, 这距离高职层次英语要达到的词汇量标准3000还有很大的差距。词汇量低, 语法不达标, 就会直接标导致英语写作的效果低下, 尤其是英语应用文写作方面。此外, 学习兴趣是求知者认识世界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 学生只有对所学习的东西有了兴趣才能有好的收获。然而, 高职学生对英语以及相关英语学科的学习兴趣已在过去升学期间的题海战术和老师们的“胁迫”之下消失殆尽了。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 由于没有升学压力, 学习兴趣明显淡薄, 尤其是对具有专业性质的英语应用文写作方面充满了厌倦情绪。

(二) 缺少练习, 学习情境单一

英语应用文写作, 除了具有一定的英语功底外, 还要掌握应用文写作的格式和要领并辅以相应的练习才能完成。做到勤背诵、勤动笔、勤模仿。但是, 大部分高职学生对于英语应用文写作的目标不明确, 只知道这是一门专业必修课, 却没有看到该门课程对日后实际工作需要的意义与作用。对于任课教师来讲, 在课程讲授过程中, 没有增设一些背景资料, 只是一味的就知识点讲解知识点, 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学, 这类应用文能够用于怎样的情境中等等, 从根本上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练习也仅限于书本上的课后习题而已。

(三) 目标完成不当, 学生能力难以提高

英语应用文写作的目标体现在: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三个方面。知识目标通常包括, 表格类的个人资料表单和业务表单两项;模拟套写涵盖名片、贺卡、通知;便条、邀请函及回函;个人简历;简短私人信函业务信函;传真和电子邮件;简短广告产品与厂家介绍;合同等方面。但是, 老师们过分注重书信内容的训练, 有些知识项目省略不讲了, 导致学习内容单一, 训练不够完整。能力目标, 要求写作技能的提高。这需要学生从记忆模板开始, 学生能够做到正确套用或使用常见的应用文格式, 套写简历、通知、信函等, 同时, 做到词句基本正确, 无重大语法错误, 格式恰当, 表达清楚。但是, 老师任课时鉴于学生的能力兴趣较低只是翻译课文而已, 对学生能力提高没有注意。在素质目标上, 要求学生自信、在实际问题面前用所学的知识点应付自如, 但实际上学生却表现出学习动机不足, 焦虑心理, 效率降低下等问题。而教师讲授过程中, 也常常忽略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自信心的鼓舞, 任由学生的倦怠心理延续。

三、模因论对高职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指导作用

基于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应用文写作的现存问题, 我们认为, 模因论的理论方法对培养学生英语应用文写作能力、规避缺点不足具有可行性和指导作用。

(一) 模因论的生命周期过程与语言的习得过程相一致

语言的习得要从被理解的信息或者符号对大脑的输入开始, 学生在掌握一门新语言的时候, 要从被理解的信息开始, 这些信息可以被学习者内化于心, 并经过整合后以新的形式表达出来。模因论符合了这种观点。英语应用文写作的学习, 也是语言习得的过程, 都要历经同化、记忆、表达、传播四个过程。

(二) 语言模因传播符合英语应用文的文体特征

英语应用文的格式稳定、语言简明扼要, 在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和模板的前提下, 学生可以顺利的模拟和套写。因此, 在模因理念的指导下, 学生可以科学地记忆, 并且模拟成文, 从而快速掌握相关应用文写作的技巧。

(三) 模因论可以帮助解决学生英语应用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

在学生进行英语应用文写作学习与练习过程中, 常常会出现以下问题:1、格式使用不规范。例如:书信格式还是习惯性地受到汉语格式的影响。2、应用文有较强的应用性, 时间、地点、人物、工作任务等信息要求清楚明确, 但学生经常出现要素不全的现象。例如:婚宴请柬没有注明地址等。

四、模因论在英语应用文写作课堂上的实际演练

(一) 结合学生实际选择输入材料, 确立标准写作模板

教师在为学生选择教学材料的过程中, 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需要。选择具有现实性、职业性的材料进行教学, 努力创造真实的语言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的模因一定要符合宿主的认知结构, 才能引起宿主的注意、理解和接受。教师课堂的选材、情景的设定要为强化学生语言模因, 在记忆中持久停留做准备。如申请信, 老师可以假设一个学生未来的工作场景, 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表达出申请信的内容, 以情景强化知识点。

(二) 教学手段的恰当选择

1. 通过背诵强化记忆。

按照模因论同化、记忆、表达、传播的顺序规律, 背诵成为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的词汇量、固定搭配、篇章结构和模板在反复背诵的过程中得到复制和记忆强化, 甚至成为学生头脑中的强势模因, 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写作阶段, 随时调用相应的语言素材。但是, 在学生背诵的过程中, 最好能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特定的语境环境情景, 强化记忆。

2. 通过模仿流利表达。

学习语言的根本在于模仿, 在教师的指引下, 依据表现型模因的传播方式, 指导学生在英语应用文写作过程中模仿标准的范文, 并进行仿写训练。使学生将自己背诵的词汇、句子、短语、短文等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随时可以用来自然、贴切、流畅的表达。

3. 通过创作扩大传播。

真正熟悉并掌握一门语言的应用过程实际上就是以表现型模因为基础, 将头脑中的模因复制后, 向外传播的过程。在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 要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的学懂学会为教学思想, 在课堂上老师要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写作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积极参与。在良好的语言学习气氛下, 使学生们之间、师生之间能够彼此大胆交流, 将学会的专业词汇、术语、句型等表达方式经过复制后相互传播出来, 使语言输出能力方面得到共同提高。

(三) 让学生总结与评价的主体

总结与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我们要转变以往以教师为课堂教学总结与评价主体的模式, 为以学生评价并自我总结的为主体模式, 使学生在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找到差距, 总结不足。具体的操作可利用现代的通讯技术, 比如: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发到班级的群里, 由同学之间点评、修改, 教师跟踪指导。这样, 学生再一次得到了彼此取长补短的学习机会, 为他人点评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对词汇、语法错误、段落格式等方面的纠错能力, 巩固了头脑中原有的模因。

探究良好的教学方法, 寻求适宜的教学理论来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应用文写作能力, 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锲而不舍的研究项目。模因论, 以独特的语言运用能力指导教师将理论中的同化、记忆、仿写、传播过程理论转变为学生写作过程中对词汇、语法、句型项目等知识点的语言教学方法, 对教学模式的探讨有一定的启迪作用。该种方法适用于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 对提高教学效果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燕琼.国内近五年来模因论研究述评[J].福州大学学报, 2009 (3) .

[2]陈旭, 李晓黎.模因论与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学[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4) .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3, 6.

[4]王季秋.刍议模因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4)

对应用文写作教学 篇9

我校作为以工程类学科为主的实用型本科院校, 开设应用写作课尤为重要, 因为学生走出校门之后, 有的进入公司从事文秘工作, 有的进入财税部门工作, 但更多的是从事诸如建筑工程、市场营销、电子技术、物流管理、计算机操作等技能性较强的工作, 这些工作都与日常的应用文写作密不可分。但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 我校的应用写作课程开设较晚,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拥有这种实用性写作能力, 配合我校的实践教学改革, 我从学校、教材、教师、教法、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希望加强和改进应用写作教学, 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一、重视应用写作课程的建设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写作》1981年第5期《作文要道》一文中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诗歌, 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 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叶老的这句话, 在当时就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从那以后, 应用写作就成了各高等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和公务员制度的逐渐实施, 新的应用文种不断增加, 学习和运用应用文的热潮在国内掀起, 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和研究在不断升温, 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热点”。

目前, 应用写作课是许多高等院校普遍开设的公共基础课, 但许多院校对其一直不够重视, 把它当作普通的基础课来对待, 没有重视它的特殊性, 即没有把它当作一门技能来认识, 在各课程中处于弱势, 最主要的表现是课时安排不足, 一般只有30—36课时, 这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除文科类院校普遍开设这门课之外, 理工科院校常常忽视应用写作课程的建设。

二、选编更为科学的教材

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 课程教材建设是关键。目前有关应用写作的教材很多, 但良莠不齐, 普遍存在如下问题:首先, 现有的应用写作教材体例基本遵循“基础理论”和“文体写作”两大块。而在文体写作一块, 有基本依照先文体知识介绍, 再例文阅读, 最后习作训练。这是一种重理论轻感知的体例, 有悖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其次, 从教材的模块来看, 一般开篇就是行政公文写作, 接下来是事务文书、科技文书、财经文书、法律文书等的写作, 这些文体, 往往是按照一定的程式, 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来填充文章内容, 这对于没有任何职务、没有工作经历的学生来讲, 无从下笔, 更不用说基础知识比较差的学生了。最后, 由于应用型本科非中文专业的特殊性, 适合的优秀教材比较缺乏, 普通院校的教材往往针对性不强, 而且内容老化, 例文陈旧, 时效性不强, 教材内容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变化, 不能很好地适应应用写作教学的需要。

要解决教材不适的问题, 我们的做法是, 在现有的众多应用写作教材中, 选择文种丰富、体例完善的教材, 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的模块包括行政公文、公关文书、事务文书、法律文书、财经文书、会议文书、科研文书、申论八块, 体例包括文种概述、 (各部分) 写作要点、模式应用、实例示范、指点迷津、练习案例、知识链接。这部教材文种全面, 内容丰富而不繁杂。

我们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及生活储备不能符合应用写作的要求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发现“行政公文”这一部分适合中文类的本科学生, 而对应用型本科非中文专业的学生来说, 这一部分对他们今后的实际工作帮助不大, 因为他们很少能到国家各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 而几乎所有的教材这一部分所占的比重都比较大。我们对文种进行了选择, 对行政公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通知”重点学习, 删除其他的如“命令”、“决定”等一些应用较少的文种。

教材的选用要注意更新, 伴随着新事物的产生, 新政策的出台, 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文种, 教材的编写和选用要体现对市场的跟进性。如“申论”, 它是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的一门基本科目, 就应该收进教材。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 我们还补充进了一些和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文种, 如借条、收条、各类启事、申请书等常用的条据和文种。我发现, 学习这部分很有必要, 因为许多学生不会写请假条, 大多数学生不会写借条, 不是格式有误, 就是措辞不当, 有时意思还表达不清楚, 几乎没有学生能够完全写对汉字的大写数字。这些实用性很强的日常应用文应该补充进教材。

以上是现有教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条件成熟的时候, 可以组织教师动手编写符合专业和课程需要的校本教材, 并辅以配套例文。

三、教师加强自身建设

与普通写作一样, 应用写作教学师资欠缺。大多数高校讲授应用写作的教师多由中文专业的教师担任, 这些教师往往缺乏应用写作的实际训练, 他们更熟悉的是文学领域或语言领域。

应用写作教学的应用性, 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同时又要有比较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 既能动口又能动手, 最好是“双师型”教师。要达到“双师型”的标准, 专业教师可到学院的行政机关兼职从事机关文字的写作工作, 从实际出发, 中短期结合, 这需要学校领导和教务处的大力支持。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了, 就会变成既能讲又能写的“双师型”教师。

但“术业有专攻”, 人的兴趣、精力、时间等是有限的。高校里优秀的应用写作专业教师匮乏的现实还会继续。我们可以尝试“人力资源共享”的方法, 请企业里有着丰富文书写作经历的行家里手兼任应用写作教师, 或者定期请他们给学生开设一些讲座, 来弥补专职教师的不足。

另外, 专职应用写作教师还要注意知识的及时更新。不可否认, 大多数教师是胜任工作的。但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 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 如果不及时“开源”, 我们的知识之“库”就会枯竭, 抱着一本教材, “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时代要求, 所以, 教师要有时代紧迫感, 开阔视野, 加深对新事物、新政策的理解。

四、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钥匙, 但目前不少应用写作课程仍然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 有时甚至照本宣科, 这种教学模式缺乏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 不能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 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目前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 讲练结合, 精讲多练。

应用写作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着眼于对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 因此除了讲授必要的基础理论之外, 更需要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缺少实践环节的应用写作教学是“纸上谈兵”, 教师要发挥课堂主导的作用, 理论不可讲得过多, 点到即可, 相对于整堂课来讲, 理论的讲授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 循序渐进, 由易到难。

前文分析了教材的缺陷, 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 不要完全拘泥于教材, 应根据教学大纲, 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删, 制订出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这个“序”, 首先应该是由易到难的顺序, 先讲授日常应用文, 如请假条、借条、收条、留言条等, 接着讲授书信、申请书等, 慢慢进入到事务文书, 如调查报告、规章制度等一些较难写作的文种。在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的自信心会得以树立。应用写作最忌一开始就学习行政公文。其次, “序”还有由感性到理性的意思。如果像大多数教材先讲理论知识, 再进行范文学习, 必然会使学生感到空洞、枯燥、乏味, 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感性认识先于理性认识, 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要把例文赏析提到每一文种的开头来学习, 然后上升到理论, 这种教法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在实际教学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走出课堂, 实训演练。

应用写作教学应让学生会写现实中实用的文书, 要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 技能的获得不能完全理论说教, 或多媒体模拟。最为直接的, 应是依赖实训场所, 即通过实训演练来获得技能。一方面, 学校本身可作为学生实训的场所。可充分利用学校的机会资源进行写作训练, 如学校召开职代会、学代会、运动会等, 为这些活动写通知、开幕词、闭幕词, 撰写活动计划等;大学社团选拔学生干部, 可动员学生针对某一职位, 写竞聘词;班级开展主题班会, 让学生负责完成会议记录、会议纪要、简报等;利用学校的日常资源, 搜集各种海报、寻物 (招领) 启事、通知、通报等, 加以修改和评价。即把校园生活融入到学习之中, 在实训中完成知识的建构。另一方面, 可带领学生走出校园, 将社会作为实训的场所。比如可利用假期开展实践活动, 撰写调查报告, 教师汇总学生作品, 进行分析评价;依托校企合作办学的平台, 在互利、双赢的前提下, 让学生体验企业生活, 完成企业运转过程中应用文书的写作。

以上三种为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其它还有如“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现场写作法”、“范例教学法”、“比较法”等一些更为具体的方法, 实践证明这些都切实可行, 已普遍被有识之士认同, 前贤论述备至, 在此不再赘述。

五、改革评判办法, 采用综合的考核方式

目前, 学生的作业基本为文体写作训练, 如模拟场景、案例写作等, 学生的作业即为作品, 对学生作品的评判常常采用教师逐篇评改、集中讲评的方式。这种评判办法虽然能解决写作中的共性问题, 但忽略了写作行为的个体性, 所能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对学生作品的评判办法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以更好地促进写作训练的进行, 巩固写作训练的成果。

除教师评改、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常规方式外, 还可采用面批的评改方式。教师提出存在的具体问题, 帮助学生分析原因, 使学生既知其然, 又知其所以然。从工作量考虑, 每次训练可面批部分习作。利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比较彼此习作的优劣, 查漏补缺, 增强教学效果。

在考核方式上, 采取“两个结合、两个为主”的教学考核模式, 即平时和期末相结合, 以期末成绩为主;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以课内表现为主。配合学校的相关要求, 在考核方面采用两大块: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 平时成绩包括学生平时的出勤, 课堂讨论及表现, 完成作业的质和量, 参加各类相关比赛, 以及作品的发表、获奖等。平时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30%, 每学期开始即向学生宣布此项规定, 以开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和练笔环境。期末考核分为理论知识考核和操作能力考核两大块, 侧重后者, 题型包括填空、选择、错例分析、要素操作、简答、写作题。期末考核成绩占学期成绩的70%。

应用写作教学借鉴了写作教学同行和其他学科有益的经验, 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总之, 只有构建新的应用写作教学体系, 加大应用写作实践教学力度, 突出实践性特点, 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实际生活的需要。也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 实现应用型本科非中文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摘要:作为理工科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应用写作教学不仅注重理论性, 而且注重实践性。本文从应用写作课程建设的现状和不足出发, 分别从学校、教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式等五个方面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应用写作教学,实践性,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伍海霞.高职应用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几点思考[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3) .

[2]孙连杰.应用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0, (1) .

[3]王证之.谈高职应用写作教学的现状与出路[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22) .

对应用文写作教学 篇10

一、当前新闻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模式较为传统, 可实践性差

就我国目前的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 在教学中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基本是以教师为主导的, 根据教学大纲与教材展开教学, 但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这就容易导致学生过分依赖教材, 只注重对书本知识的学习, 并不具备教学的新闻写作能力, 且写作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 学生对文字消息关注力下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社会中出现了各类新兴媒体, 像互联网、手机等媒体已经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 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 学生更加依赖从网络获取信息, 而不能通过报纸新闻获得信息, 因此, 对新闻写作产生陌生感, 对新闻报纸、文字逐渐失去了耐心和兴趣, 且可持续的注意力时间较短, 这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有很大阻碍作用的。

(三) 追求新奇, 忽视核心能力培养

在近年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社会中逐渐出现了网络、手机等新媒体, 因此, 在高校教学中也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在新闻教学中逐渐开发了新的课程。高校开发课程是为了使人才符合市场和社会的需求, 实现多元化和综合性的发展, 使学生能够在掌握传统媒体新闻实践要求的基础上, 通过积极地运用新媒体或者媒介融合的方式将新闻内容呈现出来, 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与综合能力。但是, 在实际的教学中, 由于很多设备与课程都是全新引进的,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仅是追求新奇, 不能认识到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忽略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这样往往会导致学生在追求新奇的现象后, 不能实现新闻写作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新闻写作教学对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在新闻写作教学中, 为了能够不断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 并能积极地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制定积极的应对措施, 从而促进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一) 转变教学观念

要想在新闻写作教学中不断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 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要求, 教师及时转变教学观念, 正确认识到加强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教师、学院和学生都应该正确看待新闻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能够在实际行动中不断加强对写作课程的学习及写作练习。其次, 相关的教师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对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合理的规划, 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最后, 学校要重视新闻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在为该门课程配备教师时, 需要考虑教师的专业水平, 并能确定和安排两位备选教师, 在一些必要情况下, 充分发挥备用教师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 要求这些备用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 也可以是一些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新闻媒体工作者,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 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经验, 设置合理的教学方案。

(二) 让教学向课堂外延伸

因为就新闻写作其本质来看, 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练习才能掌握一定的写作技能。如果学生想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实践就培养良好的写作能力, 是比较困难的。新闻写作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有很大一部分的时间还要用于讲解知识点, 剩余的时间, 通常只可以进行一个简短的练习, 如果要写作篇幅较长的稿件, 就缺乏足够的时间, 学生不仅不能进行实际采访, 同时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对新闻稿件进行润色。因此, 学生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的时间来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将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 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就掌握写作知识, 并能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同时也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堂之外的时间进行练习。例如, 教师可以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作为主题, 要求学生在校园内进行采访, 并及时写成新闻稿件。如果条件允许, 学生还可以走出校园, 走向社会, 采访社会新闻, 进行新闻写作。通过多次的实践与练习, 可以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 积极应用参与式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积极应用参与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共同讨论学习,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将学生当做学习的中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灵活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鼓励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写作练习活动中。教师可以积极地应用案例教学法、剪报评阅等方法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新闻写作教学在其教学过程中强调新闻的时效性, 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为学生提供优秀的示例时也要尽量遵循这一原则, 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新近的报道案例, 对学生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要求学生对该新闻写作示例进行讨论与交流, 最后进行总结。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交流了解相关的写作技巧与写作知识, 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问题, 这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 学生要想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 需要进行必要的积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能够多读报纸。因为教学时间是有限的, 教师可以用来分析案例的时间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还需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因此, 学生自主进行阅读新闻报道, 并能够通过剪贴新闻报道的学习习惯, 进行素材和案例积累。

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证明, 在新闻写作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就需要进行不断的实践与探索。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从而使学生能够掌握较好的写作技巧, 具备一定的新闻写作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创新与改进, 采用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使学生积极学习应用文写作知识, 并能在实践中进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晓珏.探索新闻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J].现代语文, 2012 (9) .

[2]刘凡.探索新闻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J].读与写 (教育教学版) , 2010 (6) .

[3]董玉芝.如何在新闻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 (36) .

[4]王雯靖, 王宏敏.浅析大众文化背景下新闻写作教学中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J].大众文艺, 2010 (17) .

对应用文写作教学 篇11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初中生写作心理具有复杂性、多变性、相对性、个体性等特征。首先,很多同学对写作有一种很复杂的情感。一方面,他们喜欢写作的感觉,另一方面他们又抱怨老师的命题限制、写作的困难、灵感的缺乏等,这种对写作的困惑心理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写作的态度。第二,初中三个年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很快,其写作心理也容易曲折多变,别人的评价、教师的影响、自身的成熟,甚至某时某地的情境都有可能导致学生写作心理产生变化。第三,初中生的写作心理是相对小学生和高中生而言的,因而具有相对性。十四五岁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龄,学生们开始消逝了小学时的天真幼稚,逐步走向成熟懂事;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没有高中生的那种成熟的心态和老练的文笔。走过初中这段青涩的日子,相信他们会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写作之路,甚至形成自己独特的文风。第四,学生之间的心理差异很大,不同的知识积累、家庭背景、个性特征等都影响着学生的写作心理。这中间学生的个性对写作心理和写作能力的影响几乎是最大的。比如生性豪放的学生,一边口里喊着喜欢写作,一边却不能很好地付诸行动,即使写了,也只是敷衍了事而已;而性格细腻、内向的学生,大都比较喜欢写作这种能淋漓尽致地表露内心世界的方式,能真切地写出自我的真实感受。

而学生的种种写作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产生影响。李海林教授曾说:“能力是一种非传递性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存在主体内部的一种素质结构,它不可能存在于主体之外。因此,他人的能力并不能外化从而实现不同主体之间的能力的传递。能力的生成必须通过主体内部的活动,从而在主体内部形成一种牢固的神经联系。”的确如此,同一位教师所教班级的学生,写作能力会参差不齐,即使是原来小学时写作能力差不多的学生,进入初中之后,不同的写作心理,也会导致其写作能力产生巨大差异。喜欢或爱好写作的学生,能比较清楚地认识到写作的作用,能具体感受到写作的快乐,故能积极主动地写作,且对自己的写作能力有足够的自信,容易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写作状态。而畏惧或厌恶写作的学生,往往会放任自己的惰性,任由自己的写作热情销蚀,甚至会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和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最终进入“畏惧写作——写作能力差——更加畏惧写作”的恶性循环。

那么初中生写作心理特征和写作教学的关系如何?它能给写作教学带来什么启示?这就得从写作教学的程序说起。

写作教学,是师生共同合作,努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方式,它一般包括命题、写作、批改和讲评四个环节。从心理角度来看,第一个环节一般以教师为主导,直接命题,或者师生共同讨论交流,确定题目,使师生心理最终得以趋同。第二环节是学生以自我为主体,在第一环节的心理指向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相对自由而又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思想、抒写性灵的过程。第三环节,教师通过阅读学生作文,揣摩、理解、感受学生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捕捉他们在这次写作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及变化,并对其写作结果和心理状态进行评价。第四环节是写作教学效果的验收和反馈,更是师生情感和心理的汇合交融,是对此次写作教学的再认识与提高的平台,也是下次写作教学的起点和心理动因的力量源泉。可见,在整个写作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写作心理跟教师的写作教学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但同时我们知道学生的写作心理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改变,也是无法改变的,我们能做的就是,研究学生写作心理,随时改变写作教学策略,迎合学生的写作心理,以达到写作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首先,不能忽视消极写作心理对写作教学的负面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写作技巧和方法指导,容易忽视学生的写作心理困惑,而学生也很少向教师倾诉自己的写作心理困惑,导致学生出现消极的写作心理。消极的写作心理常常有以下两种表现:一是那些基础较差或抗拒写作的学生,每次写作前,就已经有了一种心理假设:“我不会写,我写不好的。”“写作真是件麻烦的事,太讨厌了。”在这种消极的心理暗示下,他们的写作热情受到抑制,对教师的写作指导会产生一种抗拒甚至厌恶、害怕的心理。二是有些学生对某次写作命题不认同,认为这次写作毫无意思,且毫无意义,就敷衍了事,对于教师的指导和评价也不理不睬。教师所搜集的材料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得不到学生的认同,教师的种种努力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于是,本应正常开展的写作教学双边活动成了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写作教学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我们要及时解决学生的这些心理困惑,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抵触情绪,使之朝良性循环的方向转化。

其次,我们要重视积极写作心理对写作教学的推进作用。与其他教学活动相比,写作教学更注重师生的双边活动,尤其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写作。学生对写作兴趣盎然,听课时聚精会神,写作时一丝不苟,竭尽全力,调动一切知识储备,全身心投入,即使基础较差,也能写出自己比较满意的作文。而那些语文素质较好的学生,更是如鱼得水,信心百倍。他们认真搜集素材,积极参与教学双边活动,兴之所致,文思如泉涌。学生的这种积极写作心理,还能帮助教师实施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在这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教学将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广泛的命题形式,灵活的指导过程,多元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会到写作的乐趣。这样,在学生的良性互动下,写作教学的成功就有了可能。

然而,人的心理本身就是复杂而微妙的,初中生的写作心理也不例外,除了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个性差异外,单独一位学生的心理也会出现自相矛盾的状况。因此,初中教师在制订写作教学策略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写作心理,根据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从学生写作心理出发,在解除妨碍学生写作的束缚的同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觉写作意识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可持续发展。我们相信,只要把握好学生的写作心理特征和写作心理需求,选择适合大多数学生心理的写作教学策略,就能使学生的写作兴趣真正回归到写作行为本身上来。

应用文写作教学探析 篇12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既然是“应用文”, 那就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这种文体的重要性。但平时的应用文教学由于照本宣科的多, 学生不仅没有认识到它的用途, 连本来准备认真学习的同学也产生厌倦心理。所以, 应用文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认识到这种文体的重要性。方法其实并不难, 只要通过精心设计, 让学生感受到应用文与生活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就可以了, 具体到一节课只要能设计一段好的课堂导语往往就可以初步达到目的。

导语设计一般有三种类型:

(1) “明知故问”。

例如笔者在讲授“消息”这一文体前, 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上课的前一天, 笔者在经过学校窗口长廊时看到有一个书法比赛的活动, 围了一大群同学在看, 笔者也看了一会儿, 并从参加的同学及老师那里了解到这是校学生会组织的一个大赛。上课时我就闲聊式的谈到了这件事, 然后问:“昨天下午学校窗口长廊有个活动, 看的人很多, 很遗憾我没能去。我们班哪些同学当时在场看了啊?我很想了解当时的情况。”于是有同学举手, 我就请他们起来说, 结果讲得很随意, 关于举办单位还说错了。在我的不断提问下, 在许多同学不断补充下, 全班同学才搞清了这件事的具体过程以及结果。然后我总结说:“学校内发生的这样一件规模较大的活动, 有的同学竟然没有注意。去看的同学, 竟然不能把这样一件事情完整地说给大家听。我觉得太遗憾了。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许多有意义的事, 我们应该注意关注这些事, 并且应该能把自己身边发生的事讲述给更多的人听, 让更多的人知道, 这很重要。

(2) “假道伐虢”。

在进行“总结”这一文体教学时, 虽然离学期结束还远, 但大部分课程已经差不多上完。一上课我就设计了这样的开头:“本学期的课大部分已经结束了, 我想知道大家到这里一年来有什么感受啊?”于是有同学站起来回答, 有说感觉校园漂亮的, 有说老师负责的, 有说生活枯燥的。我提示说:“大家的感受可能比较多, 但要有条理, 先说收获和成绩, 后说遗憾与不足。”于是, 大家开始思考, 我便请上学期获得第一名的同学谈谈。当她分条列举自己取得的几方面成绩后, 我又问:“你觉得为什么会取得这些成绩呢?”她又总结出了几点经验。我问:“你觉得还存在哪些不足呢?”她也说出了几点。我又问:“你对未来有什么设想吗?”她一下子说了好多。最后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情况——成绩——经验——不足——展望”这几个字, 开始了“总结”的教学。通过这样的设计, 学生意识到, 只有全面了解“总结”这一文体, 才能真正在生活中总结经验和不足, 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借题发挥”。

那一天是要讲“调查报告”的写法。那一次课的课前, 正好全市在进行防空警报的演练, 尖锐的警笛声不断打断课堂教学, 同学们也纷纷皱眉。于是我放弃事先的开场白, 问了这样几个问题:“大家刚才听到警笛声, 心里在想什么?”我问的五个同学中, 四个回答“很吵, 很烦!”而且都是女生。有一个男生说在想“为什么要进行防空演练”。然后我又问“那大家觉得为什么要进行防空演习呢?”所有的同学都说不知道。于是我告诉他们防空演习是为了有备无患, 让大家提高战备意识。然后我又问“刚才我随便调查了五个同学, 却没有一个人知道国家防演目的是什么, 并且有四个同学还觉得很吵, 没必要, 从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大家立即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最后我进行总结:一说明大家平时缺少对国家大事的关注, 二说明国家的宣传力度和宣传方法还存在问题。如果我不进行刚才的调查, 大家可能意识不到这些问题。所以调查报告的作用就是“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引起读者的思考”。所以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 在每一种文体的教学中, 我都始终贯彻“简单、实用、动手”这一教学原则, 让学生认识到它很有用的。

2 让学生知道“怎样去写”

这一点可能看起来有点多余, 因为每个老师都会做这一步的工作。但许多老师只是把书本上的原则和理论原样照搬, 学生听着枯燥, 理解也费力。所以, 应用文教学中, 老师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化繁为简”, 就是说, 要把“多”的变“少”, 把“繁”的变“简”。

2.1 找准学生“薄弱点”

比如在“消息”这一文体的教学中, 我也讲了消息“标题”、“导语”“结构”等的特点及写法。但我在“怎样发现生活中有价值的消息”上花了更多功夫。因为我觉得, “怎么写”固然重要, 但并不难。而“写什么”却是真正让在校学生头疼的地方。要想让学生发现生活中有价值的“消息”, 教师首先要有“慧眼”。课上, 我举了这样两个例子。我先问:“大家平时如果有急事想打的的时候, 应该到哪里去打?”他们说应该到路口。我又问:“但是实际上, 我们看到的出租车更多的是停在哪里?”这次回答各不相同。我说:“我觉得大家如果想打的, 最方便的地方是公交站台, 因为那里的出租车最多。”他们想了一下表示同意。我又问:“大家觉得这种现象正常吗?”他们立即意识到不正常。因为看似给老百姓打车带来方便, 但同时影响百姓乘坐公交车, 并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实际上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普通群众。因此, 这是不平常的。我说:“这就是极有新闻价值的一个社会现象, 看似正常的现象实则不正常。”我总结出第一点并板书:“从看似正常的现象中发现不正常”。我又举出第二个例子:“住校的同学这两天晚上感觉有什么与以前不同的地方吗?”他们开始一楞, 后来有同学说“好象查房的次数多了”, 有的说“以前偷偷去上网的同学这几天老实了”。我问:“那大家想过怎么会有这种变化的吗?”他们说“可能上网的太多, 学校重视了”。我问:“那大家觉得这种更加严格的查房制度有必要吗?”让我意外的是, 不少同学竟然说“没必要”。我皱了皱眉又问:“如果学校对这种现象听之任之, 发展下去会出现什么情况?”他们纷纷发言, 有的说“全跑光了”, 有的说“没有人敢来学校读书了”。我最后总结说:“是啊, 学校加强宿舍管理看似不正常, 而实则正是为了更好地保证大家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当然, 接下来, 我还会给他们讲如何写“标题”、“导语”等, 但我觉得, 针对学生特点, 找出他们的薄弱点, 才能真正教会他们如何去写。

2.2 恰当地处理好教材

应用文教材中, 有比较典范的应用文, 但还有许多虽然是名家作品或名篇, 却并不规范, 尤其是文章内容与学生生活脱离, 缺少时代气息。比如《我们是如何抓农村牧区奔小康宣传的》等。既然是学以致用, 就应该贴近学生生活, 所以教师在应用文教学中, 要学会处理好教材。

一是从书本中找。在讲授“计划”这一文体时, 课文中三篇计划是《××厂经济发展十年规划》《××厂铅印车间第四季度增产节约计划》和《东海粮贸股份集团公司股份分配计划》, 均与学生生活脱节且格式不规范。而“读写训练”中一篇《学习计划》却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该材料是一位初中毕业后考上一所大专学校的学生写的计划, 而且这则材料格式相当规范的, 只是存在表达等其他方面的问题, 贴近学生生活。于是在教学中, 我放弃了课文, 重点讲解这篇有“问题”的材料, 效果很好。

二是从课外找。笔者在“消息”教学中, 以课文中的几则消息为例讲了在“标题”“导语”和“结构”上的基本特点后, 又从《武汉晚报》和《长江日报》中找了两篇在标题和导语上很有特色, 在内容上学生感觉更亲切的文艺和体育新闻作进一步讲解。课后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 从学生的反应来看, 效果也很好。

2.3 告诉学生最简单的写作方法

翻开各种专业的应用文写作书籍, 哪怕是最简单的文体如“消息”, 也都从“概念”“种类”到“结构”“写法”, 而在具体到“题目”“导语”“结构”时, 也有着繁复的分类与要点, 更有甚者还追溯其“历史的源头”。高校应用文作为基础学科, 重在应用, 所以有些知识对于了解这一文体的特点固然重要, 但是对于在校学生写作来说, 却是应该区别对待的。

因此笔者在应用文教学中, 尽量做到化繁为简, 把最简单的写作方法教给学生, 把更多的时间用来让学生实践, 然后在讲评作品时再进一步明确应该注意的问题。

比如笔者在讲授“计划”这一文体时, 通过材料让学生知道计划的用途和特点后, 告诉学生, 只要你的文章有“目标任务”“措施方法”和“具体步骤”的, 就合乎要求。于是学生开始开动脑筋, 纷纷开始写“学习计划”“减肥计划”“省钱计划”“健身计划”等。但交上来后才发现好多人的计划存在“目标”与“措施”脱节, 或者“步骤太抽象, 无法实行”等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 再提出修改意见。

所以说, 教师只有把最复杂的理论简单化, 让学生感觉到“很容易”, 他才敢于去实践, 才愿意去实践。当然, 这种“简单化”不是“偷工减料”, 而是消除学生对应用文的畏惧心理, 最终还要通过对写作实践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 学生才能不断提高。

3 让学生疯狂地去“实践”

“应用文”教学, 如果不让学生去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去“应用”或者只是在课堂上简单地“应用”一下, 都是很难取得好的效果的。实际上, 一旦学生既认识到了应用文的重要性, 又知道了怎么去写, 那让他们不写都是不可能的了。大部分在校学生说到底, 不是不想学习, 而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去学而已。所以作为老师, 千万不能低估了学生的能量, 而是要耐心教会他们方法, 然后放心让他们去做。实践也是有讲究的。有的文体, 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发现, 去写作, 比如“消息”、“计划”和“总结”。但还有的文体, 比如“通讯”, 不可能让学生每个人写一篇通讯, 一来他们能力达不到, 二来时间也不允许。所以在教学中, 我选取了写作人物通讯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人物采访, 来让学生进行实践。开始他们没有信心, 于是我先指导他们作准备。首先是选择好对象。可以是同学, 也可以是家长, 可以是宿舍管理员, 也可以是门卫, 可以是任课老师, 可以是班主任, 也可以是系部领导, 我还鼓励素质比较好胆量比较大的学生采访校长。这下大家一下子很有热情, 纷纷按照我的要求进行准备。其次是设计问题。在对你所要采访的对象充分了解的前提下设计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有一个集中的主题。如采访校长, 主要应以学校工作为主题, 不必涉及家庭生活等。2.问题还要有一定的先后顺序。3.提问的方式必须让被采访者所接受。所以, 每个同学及小组设计的题目都必须经过我的审核, 尤其是采访老师及领导的问题, 更要我签名后才可以去采访。笔者在每一次的教学中, 都强调“实践”这一环节, 虽然开始学生叫“苦”不迭, 但当他们体会到写作的成就感, 品尝到“甜”时, 他们都很投入甚至说很疯狂地进行实践。除了“消息”这一看似简单实则较难的文体作业没有收齐外, 其他作业每个班都完成得很好, 并且出现不少佳作。

4 对作品进行总结与讲解, 让学生认识到“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我们必须要让学生对应用文感兴趣。“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 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领会写作的理论。“只有不断地总结才能不断进步”, 所以老师还要作好总结与讲评工作。我的应用文讲评课, 实际主要是展示优秀作品, 然后由学生进行比较, 评价, 需要的话老师再做简单点评。这种展示我分为两种:一种是宣读讲评, 一种是张贴展示。“宣读讲评”:主要是针对以“消息”这一比较简短的文体。同学边听边思考, 听完再讨论, 作者讲解创作过程和思路。既使学生听到了客观的作品本身, 又了解了主观的作者想法。“张贴展示”:这一活动在课前进行。主要针对“计划”“总结”“人物采访”等长篇幅的文章, 张贴的作品是所有作品中写得比较好的。课堂上读者、老师、作者轮流发言, 共同评价, 取长补短, 学习提高。同时, 我还把应用文写作与平时成绩及单元测试成绩相挂钩, 既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又能鼓励先进, 激励后进。当然, 讲评的思路可以千差万别, 但有一点是不变的, 那就是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教师起到主导作用。

上一篇:成功学与我们的时代下一篇:遥感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