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演讲稿

2024-07-29

心理健康演讲稿(精选10篇)

心理健康演讲稿 篇1

心理健康与健康成长

健全身心,快乐成长

各位到场的老师,同学,大家好。相信在座的各位对身体健康方面的知识都了解不少,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有精力去做好其他事。可是,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作为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的心理健康,大家又了解多少?其实说实话,在我准备这次演讲前,我对心理健康也是知之甚少,之前我看了大量资料,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是可以影响到这个人的方方面面。

不过心理健康其实说白了,就是看你的的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认知,是指你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与看法,也就是所谓的世界观;情绪,其实也就是你的脾气,秉性;情感,个人喜好,大家别小看喜好,其实喜好也可以反应出一个人的心理,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因为喜好而被别人叫成变态的原因了,喜好可以有很多种,有些喜好可以为你博得别人的好感,而有些可能会变成你与社会交流的阻碍;

中华民族,向来是一个注重修心的民族,从古至今,五千年来的文明,让我们这个古老悠久的民族,懂得中庸,懂得谦和,五千年来在中华大地上涌现过多少伟人,伟人,是因为他们身体强大么?不是而是因为他们有包容之心,肯忍让,肯谦逊,因为他们在修心路上比别人走得远。何为修心?说白了就是让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全,就是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关系到我们今后的人生,打个比方,人生是一个网络终端,身体就是一台计算机,而心理就是那个操纵计算机的人,计算计要做什么,连接到哪个其他终端,是人说了算的,如果你愿意甚至可以砸掉计算机,毁掉终端。这就是你心理的重要,做什么事,不管好事,坏事,该做的,不该做的,只在你一念之间。所以我在这里提醒大家,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你做为一个健康人的根本。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我们会比普通高中生更早的接触社会,同样我们也会更早的面临就业的压力,因而会使自己的情绪变得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自制力较差的我们来说,极有可能造成两种后果;1,变得激进,暴躁,冲动。2,消沉,一蹶不振,甚至因为想不开而走上不归路。这样不仅影响自身发展,同样也会使你身边的人的身心受到巨大摧残。所以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是很必要的。现在我想向在座的各位老师同学提一个问题,有哪位希望自己不快乐的么?请举手。。(等待5秒钟)好,谢谢大家,请放下吧。呵呵,我觉得没有人会傻到愿意让自己一辈子活在悲伤与痛苦中吧,如果你不愿意让自己快乐,那么我很荣幸的告诉你,你可以去精神病院了,同时你也很光荣的得到了变态的称号,呵呵,好了,开个玩笑,我们言归正传。

心理健康的人首先可以认清自己,正确的了解自己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自知之明,只有认清自己的实力才可以更好地确定自己的目标,才会有更长远的发展,自大,好高骛远,刚愎自负,自轻自贱的人只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而那些清楚认识自我的人,也同样能尊重他人,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赢得他人的尊重,双赢,何乐而不为呢?其次我发现,咱们90后大多不敢直面问题,迎接挑战,我看到的往往是逃避问题,逃避困难,逃避责任。不能用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而是能躲则躲,能糊弄绝不认真,说小了这是懒惰,说大了这是不负责任,这是心理不健全的表现,人格不健全的表现。其实很多时候你主动认真的去面对可能会得到你意想不到的效果,事情解决了,才会开心,如果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压在心里,我想就算这个人再有能耐也会崩溃,所以健康,乐观的心理是当一个乐天派的关键。

生理健康就像船,在社会这个大海中行进;而心理健康就是船的舵,船向哪里使,是一帆风顺,还是触礁沉没,全看你的舵把的好不好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把好舵,使好人生的风帆。

谢谢大家

11级室内装饰一班侯俊峰

心理健康演讲稿 篇2

当今世界, 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 发展步伐超过了以往一切时代。当人们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时, 也不得不面对日益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各方普遍认识到, 发展绿色经济不仅可以节能减排, 而且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扩大市场需求、提供新的就业, 是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重要结合点。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我们从自身实际出发, 借鉴国际经验, 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 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大任务, 把节能减排作为“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约束性指标, 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出了明确要求。而且公布了中国政府《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近年来, 我们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关闭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生产能力, 努力从源头上减少消耗;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工程和重点企业节能, 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 采取多种措施推动节能增效。同时, 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 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加强大气污染治理, 对火电厂进行大规模脱硫改造。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 增加了大量森林碳汇。过去四年, 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14.38%, 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了9.66%和13.14%。中国节能减排和发展绿色经济取得积极成效。

2009年一季度, 随着经济的回升, 一些高耗能行业增长加快,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不降反升, 这又向我们提出新的挑战, 增加了完成“十一五”规划节能减排目标的难度。对此, 我们已经并将继续坚定不移地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面向未来, 中国政府提出, 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 大力增加森林碳汇,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这不仅是中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自主行动, 是我们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要措施, 而且也是中国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破解能源资源瓶颈制约难题, 实现和平发展和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绿色经济的发展表明, 人类社会可以找到一种既符合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要求, 又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当前, 绿色经济在全世界方兴未艾, 但如何将这种新的发展模式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结合起来, 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为此, 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积极推动绿色发展。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消耗自然资源、追求数量扩张来实现增长。随着资源环境等矛盾日益突出, 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二,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 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发展绿色经济, 需要我们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 把节约文化、环境道德纳入社会运行的公序良俗, 把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条件, 进而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

心理空间理论和演讲 篇3

关键词:心理空间,概念合成,话语分析,演讲

一、背景介绍

1985年Gilles Fauconnier提出的心理空间理论以及后来的概念合成理论,已成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语篇分析的新视角,为研究语言运用背后的认知活动搭起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孙亚(2001)曾经把心理空间理论应用于翻译的过程。而本文认为商务演讲中遇到的中心问题之一即听众问题,这为更好的从听众的心理空间的分析到提高演讲者的演讲水平和技能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心理空间理论的核心内容

Fauconnier(1997)、Fauconnier &

Sweetser(1996)和Coulson(2001)把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发展成了话语理解和话语管理(discourse management)的一个综合性的认知理论。从Fauconnier在其著作《心理空间》(Mental Spaces1985)中提出的心理空间理论开始,对人类认知结构和人类语言结构在认知结构中的体现的系统考察就从未停止。

心理空间理论可以称作是意义建构的理论。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主要关系在展开话语的过程中各种心理空间的构建和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它的主要观点是在话语理解过程中,大脑会激活关于人、事物和事件的所有信息的综合理解框架,并存储于大脑记忆系统之中。这些储存在思维中暂时的、信息框架的集合称之为心理空间(Fauconnier 1985/1994)。

虽然该理论都是处理语言材料,但它在本质上不是语言的。心理空间是信息集装箱,它包含了说话人谈论实体和其各种关系时建构的一些可能世界和有关某一领域的各种信息。人们使用语言时不停地建构心理空间,及空间里的分子及其关系(Gilles Fauc-onier & Eve Sweetser,1996:7)。“心理空间是人们在进行思考、交谈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之目的而构建的概念包(conceptual package)”(Fauconnier & Turner,1996:113)。

另外,有关于心理空间的内部结构和联系也得到了十分充分的讨论。

心理空间理论认为,语言结构的基本功能是利用和描写认知视角的不同的信息辨认度(accessibility),考察语言的用法是进行认知研究的重要工具。心理空间的各种连接(connecter)或映现可使我们使用词语作为触发词(trigger)去指称(reference)其它心理空间中的另一目标实体(entity),这些连接或映现包括语用功能(pragmatic function),转喻、隐喻和类比等。语用功能可把两个心理空间连接起来,例如孙亚所说的当人们谈论莎士比亚的戏剧Julius Casear时,人们就可能构建了不同的心理空间,剧本空间或现实空间等。在日常交际的情景中,说话者可用Julius Casear去指历史中的真实人物、剧本中的角色、扮演角色的演员、甚至孩子的玩具人像。

三、概念合成理论

心理空间的映现是人类思维组织的一部分。虽然语言为这种映现提供了相当多的素材,但映现本质上不是语言的,它们存在于概念形成之中。Fauconnier(1997,1998)在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现象中人类心理空间的认知操作模式:概念合成(conceptual blending)。Fauconnier和Mark Turner(1998)发现了反映许多语言现象中的一条重要的心理空间的认知操作即概念整合(conceptual blending)。概念整合包括建立相互映现的心理空间网络,并以各种方式整合成新的空间。基本的概念整合网络包含四个心理空间。其中两个称为输入空间(input spaces),并在其之间建立跨空间的映现。跨空间映现创造或反映了两个输入空间所共享的更抽象的空间,即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第四个空间是整合空间(blended space),是从输入空间中进行选择性的映现而来的。

四、心理空间分析的应用

进入21世纪以来,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在各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在应用方面,它涉及文学、文体学、比喻语言、语法、话语分析和神经语言学等领域。比如心理空间理论从认知角度也对文学作品的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即:语篇的处理与加工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包含若干相互关联的心理空间网络的结构体。比如说重庆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讲师刘繁就对《围城》的实质空间与读者的心理空间进行过研究和讨论。复旦大学的孙亚也曾经将心理空间理论应用于翻译的研究。概念整合作为一个关于意义建构的理论可帮助我们更好地描述意义从现存的信息结构中创造性地构建起来的整个过程。该理论如果结合意义构建的认知过程,那么在这里面语言、声音、视觉图像等有意义的表达形式作为都在意义建构和理解中作为一种心理提示。这是因为该理论的核心假设是意义是在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心理过程中动态地建构起来的。因此该理论特别适用于解释富有创造性的机制和过程,如文学分析、艺术分析、文体学等。当然,演讲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典型的创造性地过程。所以应该从概念合成的角度对于演讲的分析也是十分必要的。而在认知文体学新的方面是关注语言选择与人的认知结构和过程之间的关系,而这正是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对于文学及文体学研究的产物。

五、演讲的心理空间理论分析

正如Fauconnier和Sweetser(1996:7)提出的获得原则(Principleof Access)或识别原则(Identification Principle)即“只要空间a在认知上与空间b有联系,空间a的事物a就可能触发空间b里的事物b,那么表达a(触发物trigger)的用语就能激活(因而可指代)b(目的物target)”。演讲的过程存在着演讲者空间a和听众空间b两个输入空间。演讲者的空间a内的内容即演讲的主题或背景信息a可以通过触发物(共同的知识背景和思维推理习惯)来激活听众的空间里的事物b即听众已经获得并稳定存在的知识结构。在这里在两空间之间的跨空间映射产生第三空间——类属空间是共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法。也就是说演讲者如果想自己的演讲的内容,方式能在听众中产生共鸣,形成理想的合成空间,就必须试图研究并构建类属空间,了解听众的信息。所以关注现场听众的特点是演讲过程中的要务之一,一般作为各大演讲教程中的开始任务之一。“演讲活动现场听众的性别、年龄、种族等自然特点和情感、意志、趣味等心理特点以及文化、教养、境遇等社会特点,都要纳入演讲稿的构思之中,切忌目中无‘人”(刘杨,范萍,1996)。如通常关于听众的一些基本问题有:我将对那些人讲演?他们对我的话题有什么了解?他们将会想要什么内容?演讲结束后我希望他们了解什么?总之,把握住演讲稿写作过程中的现场感,能够使你的演讲更具风采,从而更充分的展示个人的才华。

六、总结

心理健康演讲稿 篇4

下午好很高兴和大家讨论“中学生心理健康”这个话题,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1.正确对待竞争,学会合作。

一个人的一生会经历无数的竞争。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中,竞争都是不可避免的。竞争激烈。一个人要想培养自己良好的竞争意识,敢于竞争,就不能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走在别人的前面。一个人落后的时候,总能通过总结经验、改进方法、调整身心状态来获得动力。害怕竞争,逃避竞争,意味着放弃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不仅人与人之间有竞争,合作和交流也是必要的。一个人很难形成一片森林。学生在讨论和思辨中学会合作和交流,从而开阔视野,开阔思维,共同进步。高三学生要善于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克服恐惧和嫉妒心理。

2.正确认识高考。

考试对我们影响很大。程序取决于我们对考试的理解。我们应该把考试视为对我们知识和能力的考验。如果我们考上了大学,深造自然是一件好事。如果我们考试不及格,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进一步学习。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并不取决于他有没有上过大学,而主要取决于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正确的思维、稳定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健康的心理。

心理学家认为,合理的信念会导致人们对事物做出适当的情绪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高三学生不应该持有这样的态度和信念:成败在此一举,本身是中立的,但当人们给它自己的喜好、欲望和评价时,可能会引起各种麻烦和烦恼。对事物不合理、不切实际的信念是导致情绪紊乱、神经官能症的根本原因。因此,要训练自己科学思考分析,学会用客观理性的思维方式,纠正不合理、扭曲的认识,正确对待高考,克服考试焦虑,保持稳定的情绪。

3.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

每个人都在追求一定水平的目标,否则,个人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关键在于目标的实现和自身能力水平的统一。他们要学会全面看待问题,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正确分析主客观情况,及时有效地调整预期。高三学生应该在复习考试的每个阶段都设定现实的目标。如果目标太高,他们会全力以赴,但无法实现预期目标。会给你造成一种失败感,伤害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大目标应该分解成各种渐进的子目标。在不断努力实现特定目标后,会使人获得一个又一个成功的喜悦并产生更大的心理动力,保持旺盛的进取热情,实现远大的目标。高三学生面临各种压力,要客观评价自己,期待适度的价值观,增强必胜的信念。

ign: left;">4.提高应试技能,突破高原现象

研究证明,应试者的应试技能如何,同其考试焦虑水平较高有一定相关.也就是说,应试技能较差,其考试焦虑水平较高,应试技能较好,其考试焦虑水平低。所以,加强对高三学生的考前辅导,努力提高应试技能,有助于预防和减轻考试焦虑。教师要结合本学科特点,加强对高三学生应试技能的指导,包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应试前的准备工作,掌握应试过程中注意的事项,在复习的后阶段,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复习了一段时间自己的水平却没有明显的提高,停滞不前,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高原现象”,“高原现象”的产生有两点原因:一是学习方法的变化,随着复习的深入,要求有更新更好的方法才能适应,而在旧方法不能适应,新方法尚未建立时,容易出现“高原现象”,二是心理上的一些变化,如兴趣下降,厌烦,疲惫等也会导致“高原现象”的出现,要突破“高原现象”,应该优化知识结构,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手段使自己已有的知识系统化,避免在知识使用时出现混乱。要养成勤于思考、总结的复习习惯,培养自信心,以良好心态面对复习中出现的不足和困境,注意劳逸结合,经常锻炼身体,合理补充营养,这样,你就以强健的体魄,旺盛的精神学习。

5.需要积极的自我暗示,克服自卑感

自我暗示是指自己把某种观念暗示给自己,并使它实现为动作和行为,自我暗示现象经常在我们的意识和无意识中发生,例如,当我们有事必须在第二天清早起来时,往往到时候就会醒来,其原因就是前一天晚上我们在有意无意中对自己作了强烈暗示:“明天一早有事,必须早醒!”,由于考试的强大压力,考生很容易变得焦虑、烦躁、不自信,这会影响平时的学习和模拟考试,导致成绩不理想,造成精神状态不佳,要想摆脱这种状态,对自己施加积极的心理暗示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同学们可以设计一个鼓动自己的常用语,据说许多日本人在每天出门前,都要对着镜子大喊三声:“我是最好的!”然后,信心百倍地上班去了,像这样经常充满激情地对自己说一些鼓励的话,这种暗示就在自己的潜意识中产生了作用,这是心理学上的暗示疗法,对自己的第一个长处,每一点进步都经常地、始终不断地进行肯定时,就会使乐观的态度,良好的情绪成为“自我”的主宰,使心理状态在自我激励、自我安慰中得到调整,每一天都保持自信、愉快、轻松的心态,要消除自卑,树立自信。自卑者要学会自己从自己的点滴进步中发现自身的价值,将这些进步适当地归因为自己的能力,千万不要对自己做出消极暗示,如考试时紧张怎么办,不会做题怎么办?考不上大学怎么办……越想越怕,越怕越紧张,性格内向、敏感多疑的考生要自信地去迎接机遇和挑战,不要自缚手脚,处处以别人为参照物来贬低自己,毕加索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就是自己的太阳。”不为他人的辉煌而眩目,不为自己的平凡而自惭,自立,自强,自尊,自我激励,以今日之我战胜昨日之我。

6.保持适度紧张,积极进取

生活在现实环境中,每个人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不安、紧张、恐惧、担忧、焦虑心理,有的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人类很正常的心理现象,一般的人并不太在意这种不适,慢慢地随着人的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这种不适感自然而然地消失了,而神经质者对自己的这种不适感非常敏感并过分关注,认为不安、紧张、担忧等是不应当有的,因此力图排斥它,否定它,拒绝它,感觉与注意彼此促进,交互作用,使他们陷于焦虑和痛苦中,心理学家认为这些人应正视自己的不良情绪,接受症状,顺其自然,带着症状去做应当做的事,把注意力慢慢转移到要做的事情上,使症状减轻以至消失,在行动中转变自己的强迫观念和不良性格,高三学生对自己面临的高考而产生的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等心理,只要程度不强烈,就不要过分关注,带着这些不适去生活和学习,把注意力转移到应当做的事情和行动中,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积极进取就必须有健全饱满的情绪和适度的紧张感,适度的紧张情绪,能增强大脑的兴奋过程,提高大脑的运动功能,使人思维迅速,反应敏捷,适度的紧张可以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戒备状态,使疾病难以发生发展,前苏联科学家对此做过研究,他们发现,生活在战争期间的人,发病率明显低于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人,他们认为,这是因为人们在战争环境中精神紧张,生活积极,进取心强,抗病力也随之增强,生活需要适度紧张。

7.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神经症在青年学生中的患病率开始上升,神经症主要是由心理社会因素等导致产生的一类心理疾病,神经系统检查没有病变,神经症是一组功能性疾病,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抑郁症、恐惧症、疑病症、焦虑症等,共同特点是大脑皮层功能发生暂时的、可逆转的紊乱,而它们又有各自的特征:神经衰弱容易兴奋也容易疲劳的精神变化;强迫症的无法自控的思维或行为;焦虑症的烦躁不安,紧张焦虑;抑郁症的多愁善感,抑郁不安;恐惧症的杞人忧天,无可名状的恐惧;疑病症的多疑善虑,总是猜疑自己被骗,或遭遇到不测,一般说来,发病常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不健康的个性常构成发病的基础,如性格内向,敏感多疑,胆小怕事,多愁善感,自尊心强,青年学生要正视现实,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增强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能力,培养良好的性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磨练个人意志,增强心理承受力,保持心理平衡。

上面我介绍了心理学的一些知识,包括心理治疗的一些方法,如合理情绪疗法,暗示疗法,顺其自然的森田疗法,这里再介绍一些心理保健方法。

(1)想象脱敏法

就是在心理想象引起焦虑或恐惧的事物来逐步脱敏,比如用这种方法克服考试恐惧(考试焦虑),就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中微闭双眼,放松肌肉,先想象自己在进行一次不很重要的考试,在产生恐惧心理反应的同时,令自己继续放松,并告诫自己恐惧是不必要的,当逐步克服对这种考试的恐惧后,可继续想象更加重要的考试情境,直到想象到高考的情境,这样,循序渐进,考试恐惧也就可逐步克服。

(2)疏泄疗法

利用或创造各种情境,把压抑的情绪抒发宣泄出来,以减轻心理压力,从而较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如倾诉疏泄,是通过与亲朋好友的交谈尽情地将消极情绪倾诉出来,交谈对象须是你亲近且能理解你的人;书写疏泄,如果你内向,不习惯人前流露情绪,可以用写信,记日记或写诗等方式将内心的消极情绪宣泄出来,将不快流于笔端,心理舒畅了许多;运动疏泄,以体育锻炼这种运动性疏泄方式将不满,抑郁和愤怒情绪宣泄出去,疏泄疗法对焦虑症、恐惧、抑郁等症有较好的效果,而且对溃疡、偏头痛和常人的消极心境也有相当大的缓解作用。

(3)放松训练法

是有意识的放松全身肌肉,并由此而产生舒适的感觉和平静安宁的心理状态,克服不良情绪的心理疗法。其简单易行,效果明显,方法如下:你可以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并慢慢调匀呼吸,然后你开始用意念放松全身肌肉,可先从额头开始,你可想象:“现在我的额头开始放松……好了,额头已经完全放松了,软软地,像棉花一样了。”接着可以依次放松鼻子、两颊、下颌,最后一直到脚部,当放松后,你可以感觉到全身放松,同时紧张和不安便会悄悄销失了,这种方法可经常使用,每次5-10分钟,这种方法可帮助你解除心理紧张和心理压力,增强你的心理耐力。

(4)音乐疗法

是用音乐陶冶性情,调整心境的心理保健法,欢快的旋律,可加强肌肉张力,振奋精神;柔和的音调和徐缓的节奏可平稳呼吸,镇静安神;优美的音色可降低神经张力,使人轻松愉快,每个同学的性格、音乐修养不同,所以应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乐曲,注重整体调节,音乐疗法也可以利用大自然中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音响,凡是由精神因素引起的高级神经活动过度紧张,大脑机能活动暂时失调而造成的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症抑郁症,都可用音乐疗法予以治疗。

关注心理健康演讲稿 篇5

倾听就是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我们通常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排除与学习无关的干扰,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而教师同样也被要求在课堂上倾听学生思想碰发的火花,从而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所谓交流的平台应该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这个平等的基础就应该首先表现在尊重倾听的力量。倾听不仅仅存在于课堂,也应该发生在课后的学习生活活动中。通过倾听,你会发现在孩子的眼睛里,这个世界的色彩不仅仅只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不仅仅只存在正,方,圆的形状规则。通过倾听,你会感受到孩子情绪起伏的节奏高低,波动快慢,并为此找到孩子情感的出口,只有当你感受到了孩子心跳动的声音,才能与其交流沟通。

一、教师应该如何把握倾听的力量呢?

1、克服自我中心。

当学生愿意让你当倾听者,表示他愿意打开他的心灵之窗,你应该带着孩子的眼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享他的喜怒哀乐,欣赏他的奇异世界里各种不可思异。而不要总想占主导地位,不要匆忙下结论,不要急于评价观点,不要急切地表达建议。这就要求教师在倾听的同时,用孩子的眼光,孩子的语言去理解他,走近他,感受他,不要用自己“教师”的身份去给予孩子定义或制定框架。无论是课堂上孩子的发言,还是课后孩子的描述。我们都应该多给予孩子一些空间去创造与发挥,倾听的同时同样要懂得欣赏。当然在倾听的过程中,应该适时加上自己的见解,以使给予和吸收两个方面平衡。但必须注意用词的适当,比如当孩子表达自己意见或看法的时候,用语或想法有些偏离了,你应该耐心倾听完他的话,然后在适当的时刻告诉他:你很有自己的想法,这里老师有不同的想法......你觉得老师的建议如何呢?这样就让他感觉得到倾听的尊重,又不会失去表达和尝试的动力。

2、克服自以为是。

每个人心里总是有这么一把尺子,关于对与错的界限,关于好与坏的定义。当学生愿意与你分享他的世界,你不能把学生的倾诉愿望当做是一种小事或浪费时间的事情,哪怕他与你分享的不过是三言两语的看法或一件平常普通不过的事情。只要条件允许,你应该鼓励学生多善于与人沟通交流,并让学生学会表达也学会倾听。这里要提的是当学生来打“小报告”的时刻,教师应该如何对待呢?

首先,你应该在学生说完前不要急于发表观点,也不要提前在心中作出预判,尽量避免把对方的事情染上自己的主观色彩,耐心听完。然后安抚学生的情绪,等待学生平静下来后,告诉他:你愿意把它告诉老师,是对老师的一种信任,再来从这件事情来看,说明你也有了评判是非对错的意识了,老师为你感到高兴。最后这件事情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学生从中懂得思考和反思,或者让学生学会面对这样的事件,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让学生开始有了自立自理的能力。无论学生说的事情在你看来多可笑幼稚,他向你诉说都是表示对你的信任,这是一种对你人格的赞美,所以,也不要带着高姿态评点去下定义对错。即使你不赞同他的想法,都要给予他他想要的理解和安慰。这样学生才能让你走进他的心扉,敞开他的心灵之窗。

3、平等位置,注重细节

倾听时候要让诉说者放松,两个人都坐下来,并且在同一高度上,面对面。这是表达尊重的一种方式。在此你与学生的距离不再是上与下的定义,不再是七尺讲台的隔阂,而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在倾听过程中不要使你的思维跳跃得比说话者还快,不要试图理解他还没有说出来的意思。有时候孩子的语言表达还不够完善或者不够达意,所以你必须付出耐心与细心,并适时给于鼓励与安慰,不能在孩子未表达完就一句打断:我明白了。这样就吓退了孩子尝试的勇气和诉说的动力,有时候还会形成孩子一定心理上的压力。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尊重学生,不要打断对话,要让对方把话说完。千万不要去深究那些不重要或不相关的细节而打断学生表达的愿望。

另外,在学生表达的时候,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后,应该要全神贯注,全心全意去表达出你的关注与诚意。不要左顾右盼或做其他的工作。倾听中,目光专注柔和地看着对方,适时给出回应,比如点头和“嗯”,表示你正在专心倾听。在倾听的时候给于学生适当的鼓励和信心,这是十分重要的。

二、善于把握倾听的契机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课堂上倾听学生的声音,不仅仅是朗爽的读书声,还应该有学生创造与创新的思维激流。这些都应该在倾听中给予尊重与重视,不能使其如流星一样只存在瞬间的美丽。教育发展以来,答案也许不仅只有一种选择,不同的角度我们还能发现很多“可能”,这些“可能”的存在更多是在学生的视野中被发掘和发生。所以教师应该在倾听中把握契机使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哪怕他的答案多么的异想天开,不可思议,只要符合其中一种“可能”,都是应该被鼓励与表扬。同样教师在倾听过程中不要匆忙下结论,不要急于评价观点,不要急切地表达建议。当你听完他的表达后,哪怕是错误的,你也要让他知道:你能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说明你是一个爱思考,有好奇心的孩子。从而激发他探索的愿望,又不打击他学习的信心。

关注心理健康演讲稿 篇6

正直花样年华的孩子们,他们的季节多雨而又阳光,对于孩子们,未来是一张纸,它是一幅怎样的画面,重要的是孩子的心灵:如果它是红的,那孩子的未来是一轮红日;如果它是蓝的,那么孩子的未来将如大海般浩瀚;如果时它阴霾无光,那么我们无法期待后面的故事会愈加精彩。

于是,《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随时代而产生的与素质教育接轨的学科,走进了孩子的心间,以它独特的教育核心,合理的人性化导向,完善的思想精华,向世人展示着它独有的教育魅力。

它让我们的学生在心灵的互动和人性代的教育光环中学会快乐,懂得尊重,体验责任,心存感激……体味着教育的完美与和谐。

一段时间的介入和解读,让我深深感悟到:《心理健康教育》承载着全民族未来整体素质的提升和期冀,伟承着教育文明的史诗,是信念与智慧、微笑与沉思、理解与尊重并存的教育,它用和煦与光明,用欣赏与关爱让孩子们清纯的童心在柔情中放飞。

肖川在《教育的底蕴》中说到:完美的教育一定是能使学生感到人性之美,人伦之美,感受科学之美,智慧之美,感受人类心灵的博大与深邃,感受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灿烂辉煌,唤起学生对未来和生活的热烈憧憬和乐观光明、正直的期盼。

能使学生生以新的眼光审视生活,洞察人生。

多么完美的教育理论!在这完美的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心理健康教育》在浅显与深刻间,在紧张与闲适间,在徊徨下从容间,召示了平凡而不平庸,大胆而不大意,敢说而不空说,多思而不乱思,谦让而不迁就,虚心而不虚荣的教育宗旨,在柔情中与孩子同行。

物欲横流的社会,家长们急功近利的期盼,让孩子们萎缩了尊严的底线,学生了沉默和接受,而“全面的丰收”到致了“全面的平庸”的应试教育又让孩子们为了高分牺牲了自己的自由和谐。

在充盈了激烈竞争的烟尘中,孩子们已不知道生活中的不完美才让人更谦卑、同情和珍惜,忘却了对自己的拥有心存感恩。

学会快乐,会让我们的学生在浮躁的尘世中寻一方净土,找回沉静,载负着愉悦,感受世间的美好;学会尊重,会让我们的孩子在尊严和责任中无愧与美丽的价值;学会感恩,会让我们的孩子在善良和真诚中稳健前行。

试想,我们的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悦纳自己,悦纳别人;在尊重中成长,懂得尊严、责任与正直;在理解中进步,学会宽容、仁义和柔情;在感恩中前行,珍视自然,敬畏生命,甘于奉献,我们的孩子在今后的重任中焉能不步履从容?孩子们的未来焉能不充满善良和真诚?我们有理由相信,《心理健康教育》会用真诚为孩子们的心灵注入温暖。

用激情燃起孩子们对生活的渴望,用倾听为孩子们的心智插上翅膀。

心理健康演讲稿 篇7

笔者在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关于心理健康课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一、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随机取样法从呼和浩特市商贸旅游职业学校选取16个教学班 (共486人, 其中男生219人, 女生267人, 年龄在16~19岁之间) 进行问卷调查。

(二) 研究工具

1.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HT) :

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周步成和其他心理学科研究人员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进行修订而成的适应我国中学学生标准化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HT) 。本测验按焦虑情绪所指向的对象和由焦虑情绪而产生的行为这两个方面进行测定。全量表由8个内容量表构成, 把这8个内容量表的结果综合起来, 就可以知道一个学生的一般焦虑的程度;而各内容量表的结果可诊断出个人的焦虑中, 哪个方面问题较大。这8个内容量包括: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各内容量表得分以及总分越低, 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2. 数据收集与统计处理:

所有问卷采用现场集体施测的方式, 每名被试均要参加前测和后测两次测验, 使用统一的指导语, 时间大约为每次30分钟。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

(三) 研究过程

在这16个教学班开展为期四个月的心理健康课, 每周一节课。心理健康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我成长。培养自信, 学会正确认识自己。2.学习指导。认识学习, 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3.理性情绪教育。认识情绪, 学会管理情绪, 战胜挫折。4.人际交往。学会交往的技巧。

心理健康课的形式包括教师讲授、活动参与、讨论、案例分析、视频欣赏等。

在开课前, 先进行一次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HT) , 收集前测数据。课程结束后再进行一次测验, 收集后测数据。

二、结果与分析

(一) 心理健康课前后中职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比较

注:*P<0.05, **P<0.01, 下同

表1显示, 心理健康课前后, 中职生的MHT总分有显著差异。说明心理健康课提高了中职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

(二) 心理健康课前后中职生各内容量表的差异比较

表2显示, 心理健康课前后, 中职生在各内容量表的得分有显著差异。说明心理健康课对于改善中职生各方面的焦虑有显著效果。

三、讨论

(一) 心理健康课能有效提高中职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

上完为期四个月的系统的心理健康课后, 学生们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提高。说明心理健康课能有效提高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这一研究结论与以往研究一致, 如付建中采用SCL-90自评量表对学生在学习心理学课程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作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开设心理学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 心理健康课能有效改善中职生各方面的焦虑

上完心理健康课后, 学生们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等方面有了显著改善, 这说明, 系统的心理健康课程能够有效改善中职生各方面的焦虑。李群等人的研究中, 学生们只在学习压力感、人际关系敏感及适应不良上有显著提高, 而在其他维度上没有显著提高, 原因是在设计心理健康课的时候, 主要涉及到的是学习压力、自我认识、人际关系, 而没涉及到情绪控制、应对方式等课题, 所以在其他维度上没有出现明显差异;另外, 刘宣文等人曾对92名学生进行了理性情绪教育, 发现理性情绪教育对提升学生的自我概念、情绪稳定性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这说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该方面的心理健康水平, 即对某一方面的教育不能替代对其他方面的教育, 这也提示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

在总结以上研究的基础上, 本研究在设计心理健康课教学内容方面, 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设计, 将涉及面尽量做到全面, 这也是参加课程的中职生最后能够在各方面得到显著改善的重要原因。

本研究因人力、物力、时间等方面的限制, 调查的范围有限, 只选取了1所中职学校的486名学生, 也只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心理健康教育, 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这可以成为以后研究的重点。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健康课对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呼和浩特市商贸旅游职业学校486名学生, 对其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开课前, 先进行一次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HT) , 收集前测数据。课程结束后, 再进行一次测验, 收集后测数据。对比这些学生在上心理健康课前后心理健康水平是否有显著差异。结果:心理健康课前后, 中职生的MHT总分有显著差异;在各内容量表的得分有显著差异。结论:心理健康课提高了中职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对于改善中职生各方面的焦虑有显著效果。中职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课教育, 以提高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希庭, 廖全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模式的构建[J].心理科学, 2009, 32 (2) :274-277.

[2]罗晓路, 廖全明, 郝敬习.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方法现状调查[J].心理科学, 2009, 32 (4) :974-976.

[3]郭利红.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0 (8) :172-173.

[4]付建中.心理学课程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1, 9 (5) :348-349.

[5]李群, 金燕, 孙逊.心理健康课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 18 (12) :1467-1469.

心理健康演讲稿 篇8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措施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指的是一个人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正常的、和谐的精神状态,健全的人格是指一个人在长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更好地适应社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1999年11月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高层研讨会上,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伦特兰博士说:世界上使人失去劳动力的主要疾病是精神疾病。另外,我国疾病总负担中精神障碍排名居首。儿童的行为问题明显增多。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世界卫生组织经过实地调查后,总结如下:①有适度的安全感;②适度地自我批评;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④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⑦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⑧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

小学生由于心理发育较稚嫩,情绪不稳定、性格不坚强,自控能力较差,因而不善于处理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所发生的种种心理冲突问题。在遭受外部刺激或挫折时,往往容易导致心理失衡,对学生心理和生理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认识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个性障碍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厌学。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兴趣,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考试和作业的错误率较高。②逆反。对外部的刺激常产生与常态相背离的心理反应,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对教师的教育感到厌烦,对家长的劝导进行顶撞,与同学之间因常发生矛盾而导致关系紧张。③易怒。在受到轻微或一般的刺激时,情绪容易产生较大的波动。④恐慌。总是用不信任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遇事稍有不顺,便陷入痛苦之中。对同学的善意帮助持怀疑态度,对教师的教育怀戒备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有害羞、不安、尴尬、笨拙等异常反应。⑤嫉妒。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或生活其他方面不如别人就心怀怨恨,不仅不学习他人的长处,反而挖苦讽刺,严重的甚至会干出损害他人的事情,成为学校不安定的因素之一。⑥孤僻。不爱与人交往,容易看电视、玩游戏上瘾,甚至有逃学的行为发生,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⑦胆怯。缺乏竞争意识,害怕考试,考前焦虑、紧张和烦躁,影响考试发挥。⑧自卑。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自我评价消极,对学习竞技活动缺乏信心。⑨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占有欲强烈,看到别人有好的东西就想占为己有,甚至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发生。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主体借助于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教育学方面的理论,按照小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及其心理发展的规律,借助于各种有效的途径,使小学生对心理健康产生初步的认识,并形成自我保健和自我认识的意识,从而为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与成长奠定基础。

二、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措施

小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增知识、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关键时期,维护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很多学校担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虽然曾经学习过心理学的知识,但并不专业,对小学生心理特征的了解和研究并不透彻,在教育过程中如果粗心,不仅对孩子没有帮助甚至会造成伤害。学校应该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除了选用高素质教师担任心理健康教师外,同时还应该对原有的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培养,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研究手段。教师自身也要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保持良好心态,加强心理咨询能力,为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供教学保证。另外,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影响,具有很强的教育示范作用,学生对教师形成的好感会使得他们爱屋及乌,自觉形成好的心理素养。

2.了解小学生心理特征,尊重学生

教师要掌握与小学生心理特征相关的心理知识。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及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是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最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要充分尊重学生。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个人要求受到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感情基础。它是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内部动力。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如果教师教育方式不当,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枯燥的说教往往容易事倍功半。实践表明,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打开自己的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3.在小学生德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德育的主要课程有思想品德课和社会课。小学思想品德课主要是针对儿童各个年龄阶段开展的一门专门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它的任务是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分行教育和一般的政治常识教育,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祖国。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使学生初步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思想品德是能够比较集中地、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其重点是系统地提高认识、培养情感、指导行为。它是学校向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社会课主要是使学生了解社会并更进一步强化思想品德的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初步认识社会现象和风貌,初步了解家乡、祖国及世界的历史、地理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常识,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社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和法制观念的启蒙。这两门课程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小学德育教师在思想品德和社会课教学中,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心理学、教育学、行为科学等理论,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校正和心理训练等,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提高主体自我调节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心理机能,进而愉快地学习,从而达到发展其个性,提高学习效率,全面发展的目的。

小学生心理和行为具有较强的模仿性,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德育教学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心理教育特征,集中面向学生的心理素质、人文道德、价值走向等进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人文精神教学,这就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先天资源。

4.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专题知识讲座,开展心理干预,加强心理引导

学校和教师应组织各种心理学知识讲座,向小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是学生减轻心理负担的基础。指导学生参加学校建立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倾听心理专家顾问的辅导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和别人进行感情和思想交流,通过正常的心理发泄,如运动等,形成积极的心理素质,为学习知识和健康生活提供良好的心理准备基础。

三、总结

小学阶段是心理发育的初期,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扮演着开拓者的角色,小学生的情绪、人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将在这一阶段形成,他们的潜能也在这一阶段初步开发。只有重视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证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地创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林金芬.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成才之路,2011(8):22.

[2]张爱萍.小学生心理健康初探[J].湖北教育,2004(23).

[3]杨忠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教育科学,2000(4):55-58.

关注心理健康演讲稿的 篇9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关注心理健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但如果我问大家,什么是健康,多数人一定会觉得,身体没病就是健康。的确,长期以来,人们的健康观念就局限在身体方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身体疾病的症状和表现,还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就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积极的情绪、顽强的意志、清晰的认知、健康的人格共同构成我们迎接未来社会必须具备的优良心理品质。”古代名医华佗说过,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意思是说,一个好的医生,一定是先调整人的心态,然后才去治疗他身体上的病。由此可见,一个健康的心理对我们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活的节奏一天天加快。对同学们而言,学习负担也在变重。在我们同学中间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有的同学不能正确对待学习,上课不能够专心听讲,不能按时完成,对学习缺乏自信;有的学生会无缘无故地闷闷不乐,感到孤独寂寞;有的同学意志消沉,悲观失望;有的同学自卑,心理脆弱,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承受不起挫折或失败等等。所有这些都与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密切相关。心理是否健康,小而言之,影响着一场考试的得失,影响着一场比赛的胜负;大而言之,影响着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影响着班级、学校的和谐,社会的安定。

一个良好的心理是需要培养的,我希望同学们能首先从以下几个基础方面做起:

一 要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经常听到同学们说,心理不健康就是神经病,去咨询室的人就是有病,是去看病的。但其实,世界心理卫生组织对人的心理做了这样一个划分,人的心理分为心理正常和心理不正常,心理正常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你们所说的神经病、精神病,往往都是属于心理不正常的范围,是需要药物辅助治疗的心理疾病,而我们的日常心理咨询只是让同学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积极地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去过心理咨询室的同学一定知道,那里更像是一个温暖的家,是一个让你们休息、调整、充电、加油的地方。现在很多学校都还没有这样的条件,但我们有,为什么我们不去好好珍惜和利用它呢?

在西方国家,人们去求助心理咨询,就像治疗感冒那样普遍,是一种文明的表现。生活中所有的人都可以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不论其问题大小与严重程度。我们的阳光的心灵偶尔也会“感冒”,同学们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时候,你们活泼、开朗、富有激情和朝气,然而这充满朝气的季节,也会时常飘落着苦涩的花瓣雨。身体感冒了,体魄好的人可以自我治愈,身体素质稍差一些的人则需要求助于医生,心灵的“感冒”也一样,同学们要善于自我调节,自我疏导。但是,当我们无法独自面对时,我们也要学会求助于老师、同学、家长等。

二 要更好地认识自己。

在所有能给你温暖和帮助的人当中,一定不要忘记最重要的那个就是你自己。了解自己,正视自己,悦纳自己,无论高矮胖瘦,镜子里那个端正的人就是最好的你。所以我们的男同学,干净清爽的短发就很好;我们的女同学,简单的校服就很美,自然的面容就很美,年轻的你们不需要太多的修饰!除了外表,我们也要正视自己的心理状态,我们经常听到同学抱怨自己的运气不佳命途多舛,但是,一帆风顺对谁来说都只能是个美好的梦,人生路上的风雨和坎坷是谁也避免不了的,有空去悲叹人生,不妨坚定自己的信念,向着自己的目标奋斗,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努力,总能看见彩虹。

三 要提高道德修养。

孔子说,仁者寿,知道仁义并且施行仁义的人会长寿,说明一个高尚的道德品质与健康有着很大的关系。古人还说,有德则乐,乐则能久,也说明有高尚的道德就能有快乐的心态,有快乐的心态才能长寿。所以一些小事能够做到的就不去计较利益,或许你做的很多事情受益的都是别人,但是由此形成的品德是自己的。学会把心放宽,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笔财富。

我们常说,让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痛,而是内心深处的困惑。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禁闭心灵的结果。同学们,当你有满溢的幸福需要分享时,当你有满腔的心事需要倾诉时,请别忘了,每周二、周三中午,设在图书馆四楼的“心理小屋”的大门在向你敞开着!在那里,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心理辅导室的老师将耐心倾听同学们的心里话,并坚持保密的原则,帮助你战胜心理困扰,以更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各种挑战!

同学们,幸福离我们并不遥远,心灵的“感冒”更不可怕。让我们携起手来关注心理健康,用真诚和热情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共同去开拓健康的绿洲,促进我们的精神健康。

心理健康演讲稿 篇10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是高三(4)班的祁璇,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关注心理健康,学会珍爱自己》。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但如果我问大家,什么是健康,多数人一定会觉得,身体没病就是健康。的确,长期以来,人们的健康观念就局限在身体方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身体疾病的症状和表现,还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就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积极的情绪、顽强的意志、清晰的认知、健康的人格共同构成我们迎接未来社会必须具备的优良心理品质。”古代名医华佗说过,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意思是说,一个好的医生,一定是先调整人的心态,然后才去治疗他身体上的病。由此可见,一个健康的心理对我们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活的节奏一天天加快。对同学们而言,学习负担也在变重。在我们同学中间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有的同学不能正确对待学习,上课不能够专心听讲,不能按时完成,对学习缺乏自信;有的学生会无缘无故地闷闷不乐,感到孤独寂寞;有的同学意志消沉,悲观失望;有的同学自卑,心理脆弱,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承受不起挫折或失败等等。所有这些都与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密切相关。心理是否健康,小而言之,影响着一场考试的得失,影响着一场比赛的胜负;大而言之,影响着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影响着班级、学校和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安定。

一个良好的心理是需要培养的,我希望同学们能首先从以下几个基础方面做起: 一 要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经常听到同学们说,心理不健康就是神经病,去咨询室的人就是有病,是去看病的。但其实,世界心理卫生组织对人的心理做了这样一个划分,人的心理分为心理正常和心理不正常,心理正常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你们所说的神经病、精神病,往往都是属于心理不正常的范围,是需要药物辅助治疗的心理疾病,而我们的日常心理咨询只是让同学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积极地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去过心理咨询室的同学一定知道,那里更像是一个温暖的家,是一个让你们休息、调整、充电、加油的地方。现在很多学校都还没有这样的条件,但我们有,为什么我们不去好好珍惜和利用它呢? 在西方国家,人们去求助心理咨询,就像治疗感冒那样普遍,是一种文明的表现。生活中所有的人都可以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不论其问题大小与严重程度。我们的阳光的心灵偶尔也会“感冒”,同学们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时候,你们活泼、开朗、富有激情和朝气,然而这充满朝气的季节,也会时常飘落着苦涩的花瓣雨。身体感冒了,体魄好的人可以自我治愈,身体素质稍差一些的人则需要求助于医生,心灵的“感冒”也一样,同学们要善于自我调节,自我疏导。但是,当我们无法独自面对时,我们也要学会求助于老师、同学、家长等。

二 要更好地认识自己。

在所有能给你温暖和帮助的人当中,一定不要忘记最重要的那个就是你自己。了解自己,正视自己,悦纳自己,无论高矮胖瘦,镜子里那个端正的人就是最好的你。所以我们的男同学,干净清爽的短发就很好;我们的女同学,简单的校服就很美,自然的面容就很美,年轻的你们不需要太多的修饰!除了外表,我们也要正视自己的心理状态,我们经常听到同学抱怨自己的运气不佳命途多舛,但是,一帆风顺对谁来说都只能是个美好的梦,人生路上的风雨和坎坷是谁也避免不了的,有空去悲叹人生,不妨坚定自己的信念,向着自己的目标奋斗,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努力,总能看见彩虹。

三 要提高道德修养。孔子说,仁者寿,知道仁义并且施行仁义的人会长寿,说明一个高尚的道德品质与健康有着很大的关系。古人还说,有德则乐,乐则能久,也说明有高尚的道德就能有快乐的心态,有快乐的心态才能长寿。所以一些小事能够做到的就不去计较利益,或许你做的很多事情受益的都是别人,但是由此形成的品德是自己的。学会把心放宽,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笔财富。

我们常说,让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痛,而是内心深处的困惑。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禁闭心灵的结果。同学们,当你有满溢的幸福需要分享时,当你有满腔的心事需要倾诉时,请别忘了,每周二、周三中午,设在图书馆四楼的“心理小屋”的大门在向你敞开着!在那里,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心理辅导室的老师将耐心倾听同学们的心里话,并坚持保密的原则,帮助你战胜心理困扰,以更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各种挑战!

同学们,老师们,让我们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一起来关注心理健康,做一个全面健康的人,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

最后祝我们全校师生身心健康,微笑面对每一天,天天都有好心情。

上一篇:出国签证注意事项个人总结下一篇:年财务经理工作总结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