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认证自评报告

2024-10-22

护理专业认证自评报告(精选6篇)

护理专业认证自评报告 篇1

XXXXXXX科技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标准化 自 评 报 告

芜XXXXXX科技有限公司 二0一三年十月十五日

目 录

第一章 公司简介

1、公司简介

2、生产工艺流程图

第二章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运行

1、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2、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 第三章 自评概况

一、基本概况 一)、基础管理考评 二)、设备设施安全考评 三)、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考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每项考评内容的得分及扣分原因 第四章 自评结论与申请评审等级

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全国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安委办〔2011〕18号)、省政府安委办《关于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皖安办〔2011〕6号)和芜湖市安全生产监管局《芜湖市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方案》(芜安监二〔2011〕72号)的通知要求和公司安全生产发展的需求,为全面提升公司的安全生产水平,加强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切实加强基层和基础工作,促进自我约束,建立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我公司专门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标准化领导小组”,负责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的落实、监督及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带领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了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及《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深刻理解和掌握了标准的内容和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落实和评价,对公司的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等工作按照标准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总结如下:

第一章 公司简介

1、公司简介

XXXXXX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XX公司)于2013年2月5日在X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XXX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人民币5000万元。

XXX公司主要经营前投影机、前投光机、背投光机的技术开发、生产与销售;前投影机零部件的销售;数字光学处理、液晶显示及其它显示技术的开发;计算机网络设备及软件的技术开发、系统集成及销售;经济信息咨询(证券、期货投资咨询除外);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者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

XXXX公司建有高精密电子装配“无灰尘、无噪音、无油污、无异味、无毒害”恒温恒湿洁净厂房。第一、第二期工业用地面积共130亩,第一、第二期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超过人民币30亿元。

XXX公司下设品质保证部、生产部、生产计划部、采购物流部、物料控制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行政部、项目管理部。

XXX有限公司是XXX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全额出资的子公司。

公司地址:XXX路XX号 邮政编码:XXXXXX

2、生产工艺流程图

XXXXXX

第二章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运行

2013年8月以来,我公司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先后参加了XXX市、XXX区安监局组织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根据市、XX区安监局的统一部署,公司成立了安全生产标准化领导组及工作组,总经理任组长行政主管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主管及生产班组主管为成员,下设安全标准化工作小组,总经理助理任组长,各部门安排专人负责专项工作。根据《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有关要求,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方案。

2013年9月6日,公司组织召开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布置各阶段工作任务,并对照《标准》的要求,将贯标工作落实到各部门,明确了责任人。会上公司邀请XXX专家对领导组和工作小组成员进行安全标准化贯标培训,并对照《标准》对公司安全标准化初始达标情况进行了初次评审。在此基础上,公司进一步细化了工作方案;工作小组各成员对本公司职工开展安全标准化贯标培训,使员工了解安全标准的具体条款,掌握相关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知识。2013年9月10日起,公司下属各部门对各自辖区的作业场所及工艺流程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的全面排查,经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制定整改计划及预防控制措施;工作小组收集梳理公司

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识别与安全标准化规范相对应的制度、文件、规程等其他要求,为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文件编制提供了依据。

在芜湖现代安全生产科学研究中心的专业咨询指导下,我公司分别完成了以下达标创建工作:

(1)根据《标准》要求,调整、优化相应文件(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档案、台账等),修订后的安全管理文件,公司进行实际运行,根据运行情况,对照评定标准的条款,按照有关程序,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及完善,经公司安全标准化领导组及专家组审核,由公司主要负责人签发,并进行全员培训。

(2)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及问题,加大资金投入,对照《标准》逐项进行整改,直至验收合格。

(3)完成各种法定检测检验及相关人员法定培训取证工作。(4)补充、规范生产现场安全标志、标线、标牌、安全色等。(5)做好厂区、生产现场的物品、物件的定置管理,做到物品、物件摆放整齐、有序、安全。

(6)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开展应急演练。(7)完成《标准》规定的其他创建工作。

2013年9月26日,在XXX专家的指导下,公司成立安全标准化自评小组,根据《标准》对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自评。

2013年9月26日至10月15日,对自主评定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公司根据《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

施指南》的要求,着手准备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申请材料。10月20日,公司正式向xxx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办理外部评审申请手续,待手续办好后,正式向xx市安全生产协会递交评审申请。

第三章 自评概况

一、基本概况 一)、基础管理考评

1、安全生产目标

公司建立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明确指标的制定、分解、实施、考核等环节内容。按照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的规定,制定文件化的2013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根据各部门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能,分解安全生产目标,并制定实施计划和考核办法。按照制度规定,对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实施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并保存有关监测记录资料。定期对安全生产目标的完成效果进行评估和考核,并形成文件并加以保存。

2、安全管理机构与人员

公司安全工作由行政部监管,配置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根据企业实际,公司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委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专题会,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问题。会议纪要中有工作要求并保存。

公司建立针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沟通、培训、评审、修订及考核等环节内容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对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3、安全生产投入

公司建立了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制度。保证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专款专用,并建立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台账。2013年安全经费总预算为150万元,现已投入120万元(其中:门禁系统监控系统投入:70万元,劳动保护及其他投入6万元)。

公司制定了职业危害防治,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监测和职业健康体检费用的使用计划,对职业危害因素每年检测一次,有毒有害作业点工作人员每年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建立了员工工伤保险的管理制度,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费。

4、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

公司建立了识别、获取、评审、更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管理制度。公司及时将识别和获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融入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中。及时传达给从业人员,并进行相关培训和考核。

公司按照相关规定建立和发布多项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救援预案、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考核。公司建立文件和档案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人员、流程、形式、权限及各类安全生产档案及保存要求等。确保安全规章制度、应急救援预案和操作规程编制、使用、评审、修订的效力。对主要安全生产资料进行档案管理。

5、教育培训

公司建立了安全教育培训的管理制度。确定生产部培训课为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各类人员的培训计划。

公司按计划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对安全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和改进;有培训记录,并建立档案。

公司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均经三级安全培训机构(xxxx大学政法学院)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对岗位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和考核,对新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对有关岗位操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从事特种设备作业和特殊作业人员均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持证上岗作业。对外来参观、学习、实习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及应急知识等内容的安全教育和告知,并由专人带领。

公司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来促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工作。

6、隐患排查与治理

公司建立了隐患排查治理的管理制度,明确目的、范围、责任部门、人员、方法和要求等。能按照制度要求进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登记建档。隐患排查的范围包括所有生产经营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

公司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工作。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

方案,对隐患进行治理;在隐患治理完成后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能按规定对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7、危险源监控

公司建立了危险源的管理制度,明确辨识与评估的职责、方法、范围、流程、控制原则、回顾、持续改进等。按相关规定对本公司的生产设施或场所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估,确定危险源,未发现重大危险源。

对公司确定的危险源采取措施进行监控,包括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在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危险源点警示牌。

8、应急救援

公司建立了事故应急救援制度。按相关规定指定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机构与专职人员。并指定应急救援人员。

能按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结合企业实际制定9项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对应急演练的效果进行评估,修订预案或应急处置措施。

公司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9、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

公司建立事故的管理制度,明确报告、调查、统计与分析、表格等内容。

公司未发生生产安全重伤、死亡事故。能对其他单位的相关事故进行回顾、学习。

10、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公司在今年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中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的管理制度,明确对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现场安全状况与标准化条款的符合情况及安全管理实施计划落实情况的测量评估方法、组织、周期、过程、报告与分析等要求,测量评估得出可量化的绩效指标。

通过今年安全生产绩效评估与分析,发现安全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履行、系统运行、检查监控、隐患整改、考评考核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讨论提出纠正、预防的管理方案,并纳入今年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实施计划中。

公司将本次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向所属部门和从业人员通报,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情况的评定结果,纳入所属部门、员工安全绩效考评。

公司将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定结果,对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修改完善,实施计划、执行、检查、改进(PDCA)循环,不断提高安全绩效。

二)、设备设施安全考评

新改扩建设项目能依照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的规定,严格履行立项、审批和审查,厂址选择、厂区布置和主要车间的工艺布置、厂区内的建构筑物、厂内的道路设施、厂房照明、生产设备设施、生产场所均按照国家有关安全规范与标准进行设计、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均选用本质安全型设备。

能按规定对新设备设施进行验收,确保使用质量合格、设计符合要求的设备设施。

三)、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考评

1、作业安全

公司能定期对生产现场和生产过程、环境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进行辨识、评估分级,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得到落实;生产操作现场有严格的管理措施,与生产无关人员不应进入生产操作现场。生产现场应实行定置管理,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区域划分科学合理。对危险区域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电气作业等危险作业,能按照公司相关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审批手续或签发工作票或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管理,并确保安全措施的落实。

班组级每月开展安全检查,每周召开班组例会,强调安全生产,加强安全意识教育。班组、部门经常开展安全教育、安全检查等活动。作业人员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设备使用及维护规程。

公司为从业人员配备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现场安全标识、安全色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能严格执行相关方及外用工(单位)管理制度,建立相关方的名录和档案。项目建设的设计、评价、施工、监理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工程项目承包协议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或签订安全文明施工协议。

2、职业健康

公司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于2013年通过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了职业卫生档案和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定期识别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并定期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公布、存入档案。目前无职业病发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记录填写不规范。

2、个别配电箱警示标识不全。

3、化学品库在建,还未投入使用。

4、厂区道路标识、路灯、场外消火栓因基建未结束尚未完备。

5、部分规章制度不全。

三、每项考评内容的得分及扣分原因 详见附件:

1、《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自评表;

2、《自评扣分点及原因说明汇总表》。

第四章 自评结论与申请评审等级

对照《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中基础管理考评、设备设施安全考评、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考评等三项考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自主评定,自评分为得分:74.2分,评价等级达到三级。特提出评审申请。

护理专业认证自评报告 篇2

一、护理学本科教育标准及专业认证

1.护理学本科教育国际标准化发展。在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化的背景下,1986年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学会(AACN)通过并发布了护理学本科教育标准(nursing undergraduate course education standards,NUCES)。随之,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亦相继颁布了本国NUCES。各国NUCES共同规范和推动了世界护理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09年我国教育部组织专家讨论制定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即我国的NUCES,并于2010年启动了NPA试点工作。

2.《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试行)》内容与特点。《标准》分为两个部分[2]326。第一部分为“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即教育质量标准的三维目标:思想道德与职业态度目标(9项)、知识目标(12项)、技能目标(11项)。第二部分为“本科护理学专业教育办学标准”,即教育的过程标准,有十个一级指标:宗旨与目标(4项)、教育计划(6项)、学生成绩评定(4项)、学生(4项)、教师(2项)、教育资源(6项)、教育评价(4项)、科学研究(3项)、管理与行政(4项)、改革与发展(2项),合计39个二级指标。这些指标均为最低标准即最基本的要求,达到了即认证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旨在规范和认证医药院校护理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无等级划分与大学排序的功能。

3.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认证的过程与方法。其认证过程分为四个环节:自愿申请、自评自建、专家考察、认证后整改。其中“自评自建”是认证的核心环节,在这个环节要过好“三关”:标准关、差距关以及达标关。(1)标准关:学校认证申请被教育部审核通过后,要组织全校师生通读、精读、研读《标准》,特别是领导、专家要先学一步。在全校开展《标准》的大讨论,做到人人认识、理解和掌握《标准》;(2)差距关:要客观地认识本校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实际水平,并逐条对照《标准》,精准找出和掌握二者的“差距”,含教育教学档案及其背景材料的缺陷;(3)达标关:针对差距、依据标准动员和组织全校“人、财、物”进行达标建设。在进行软、硬件达标建设的同时,按照认证的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护理学本科教育教学档案及背景材料,最后形成“自评报告”。

二、护理学专业认证与护理学教研室档案的关系

按照认证指标体系,认证专家要查阅的ANTRS包括两个方面。

1.教研室教师基本信息、教科研活动以及学科建设的档案。教研室历史与简介;教研室“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的课程建设规划;教研室教学管理细则;教研室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教研室学期教学活动安排;精品课程发展目标与建设情况汇总;教研室师资队伍基本信息统计与分析;教师在岗培训年度计划与总结;主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年度计划、总结以及原始资料;教科研团队项目立项、发表论文、成果鉴定、成果奖励情况;教研室教师获得的各级奖励证书与原始申报材料;教研室教师主持开设选修课的情况;教师主(参)编教材、辅助教材和教学指导书登记;教研室教研活动原始记录本;实验室情况及师资简介。

2.与护理学本科教育相关的档案。教研室开设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参考书登记;授课教师课件、教案存档情况与分析;承担课程的教学任务书、审批表、进度表、课表、周历;高职称教师的任课情况统计分析;双语教学、研究生教学和留学生教学情况;每学期课程考试资料;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情况。

从上述列举的项目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与NPA相关的教研室档案共有22项,与认证指标体系、背景材料的39项二级指标相比较,占56.41%。这说明教研室档案在专业认证中所占份额大、影响大,因此我们可以说,ANTRS的质量决定着护理学本科教育专业认证的成败。

三、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认证的档案建设特点

1.目标清晰。NPA档案建设的目标:是对“该专业本科教育质量符合认证标准”这一假设,进行专业教育档案的建设、举证及论证,即按照《标准》建立一套针对护理学本科教育的完整的认证档案体系[3]22。该体系包括两个目标层次:一是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二是本科护理学专业教育办学标准。为此,认证档案要紧扣“两个层次目标”的规划、落实及成效,进行原始资料的建立、收集、分类、存档以及电子化、数字化、信息化。

2.系统性强。认证专家采用“听取报告、实地考察、听课、座谈、访谈”等方式获取信息,均要求护理学专业提供相应的档案加以佐证,并要求全部的护理学档案能够以学生为中心、以毕业要求为导向,从不同角度论证《标准》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的不断实现,且通过持续的质量改进,最终达到本科教育的质量标准。这一护理学本科教育过程是一个多环节封闭的信息反馈系统,故此,针对护理学认证的档案建设必须把原本独立的教学档案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档案系统,彼此关联、互相印证。

3.持续度高。这是由NPA结论的有效性、时效性决定的,三年或六年复查一次。因为认证《标准》是最低标准,若无系统的监督、反馈机制并持续改进,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质量仍无法保证。护理学专业通过认证后,学校应每一年或每两年向对口的专业认证机构呈递改进报告,说明专业改进和专业建设状况,以求得监督、认可和进一步指导。

四、加强护理学教研室档案建设,为护理学专业认证奠定良好的基础

1.护理学教研室档案的内涵、地位和作用。护理学教研室是护理学院直接实施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的最基层单位,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材料即ANTRS。它是护理学院教学档案体系的基础,是评价护理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志之一[4]50。规范建设ANTRS并合理挖掘其信息资源,对探索护理学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及顺利通过NPA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强化全员的档案责任意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工作与活动、一手抓档案建设,档案与工作同在,工作做到哪、档案就建到哪,谁的工作谁建档案,工作一结束档案即完成。不管你喜欢与否,都要毫无怨言地承担档案建设义务,并踏踏实实地做好,这就是档案责任意识。档案责任意识是建好档案的前提条件。

3.用恰当载体真实记录有保存价值的活动轨迹。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教育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记载方式、方法不断丰富。ANTRS是在护理教科研活动中形成的原始材料,也是护理教科研建设和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还是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第一手资料。因此,ANTRS建设,必须坚持客观真实性的原则,并针对不同教学科研活动的特点和规律,采取恰当的方式如文字、照片、影像等准确地记录活动过程,真实体现教科研活动的质量与水平[5]42。如反映教学改革的问题教学,对课堂教学要全程摄录,制作教学视频,充分展示“以问题为中心”教学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学生主动分享、讨论以及教师引导的情节;这是用纯文字资料无法表达清楚的,此乃认证档案的特点之一。认证是质量考察活动,这样做可以满足NPA对“教育教学质量”精准查阅的要求。

4.面向专业认证,强化档案的规范化管理。《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以下简称《实体分类法》)和《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以下简称《档案规范》),全面概括了高校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为高校教学档案提供了分类方法,其科学性和实用性较强,是教学档案建设的主要依据。按照《实体分类法》和《档案规范》建立起来的教学档案,具有原始性、单一性。而专业认证档案则是依据认证指标体系、围绕培养目标的制定、实施与效果等组建的档案,供认证专家审查或复查,用于证明教育教学质量水平。这表明,ANTRS与NPA档案存在一定的差距,二者建立的目的不同、背景不同、功能不同。因此,一方面,要规范地做好ANTRS的收集、整理和存档工作,按照认证标准体系、确定归档的内容与范围;另一方面,在现有档案的基础上,不断更新NPA档案中的数据与资料,以保证专业认证材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做到档案建立与专业认证的有机统一,让ANTRS建设更好地为专业认证、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在新常态下,接受专业认证及其复查,是高校必须长期做到的“教育教学质量工程”;这样为专业认证服务,要固化为ANTRS建设的基本功能。

5.专业认证迫切需要加快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专业认证需要档案建设的支撑,但教研室档案建设体系与专业认证体系均为复杂而独立的系统,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其特点。如何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并将二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我们在专业认证实践中的体会是加快档案信息高速传递与资源共享即信息化建设[6]71。我们的做法是:加强档案信息化的软件、硬件建设;培养既具有专业知识、又懂档案管理、还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建立档案信息化的原则、标准;规范电子档案归档程序;建立全文检索数据库。这样,既满足了NPA材料的“大跨度、多种类”收集和数据、资料适时更新,又扩大了档案信息的利用程度、利用效率和服务范围。

五、结语

国家对本科教育质量实施认证,是高校质量工程的一部分,是高校教育质量的“底线保障”活动,与高校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认证专业的档案材料准备得是否充分、完整、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专业的认证结果。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教研室档案建设已成为新课题、新常态,永远在路上。我们要充分认识NPA与ANTRS的关系以及专业认证档案建设的特点,强化档案责任意识,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时、精准记载并有效呈现教学科研活动的质量水平,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加快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为专业认证及其复查提供优质的档案支撑。

摘要:护理学专业认证是护理学本科教育质量的“底线保障”活动,与高校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在分析了护理学专业认证档案与护理学教研室档案的差距及质量要求的基础上,探讨了护理学专业认证的档案建设措施,特别强调了精准体现教科研活动质量与档案信息化建设对专业认证的重要性。

关键词:护理学,本科教育档案建设,专业认证,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惠珍.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认证的实践与启示[J].中华护理教育,2014(5).

[2]姜安丽.护理学本科教育标准及专业认证[J].中华护理教育,2014(5).

[3]程晶晶,徐建.面向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档案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5(23).

[4]张世英,孙振生,罗雷,等.高校专业教研室教学档案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3(4).

[5]谭鸿雁.认证服务视角下的高校教学档案资源建设[J].兰台世界,2011(10).

护理专业认证自评报告 篇3

【摘要】在医学专业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对护理专业认证背景下新生班级管理给予高度重视,对于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根据我国医学教学改革的相关要求,制定合适的班级管理模式,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上发挥着极大作用。本文就护理专业认证背景下新生班级管理进行探讨,以推动我国医学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护理专业认证 新生 班级管理

在护理专业认证背景下,加强新生班级管理,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不断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需要注重班级管理标准的不断细化,才能更好的提升班级管理效用,最终促进护理专业学生未来良好发展。

一、合理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增强学生规范意识

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可知,护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养等,并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责任意识等,才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从而有效维护自身、患者的权益。因此,合理制定新生班级管理制度,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有利于调节班级内部各个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促进护理专业学生未来良好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实践过程中,新生班级的形成,是护理专业教学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需要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班级管理的自觉性,并制定一套可行的班级管理条例,才能在明确班级成员、干部等的职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个班级成员的作用。同时,严格执行奖惩机制,合理约束学生的行为,注重人文关怀理念的真正体现,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最终促进护理专业学生健康成长。

二、樹立良好学风与班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

在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护理专业的新生班级管理需要树立良好学风与班风,并提高学生对自我完善的认识,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提升意识,并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是新生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护理专业教学要求不断提高的现代教学中,学生需要具备的良好品行有求实、勤奋、创新等,因此,合理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真正达到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由此可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升,护理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新生班级管理,必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创新能力等,才能让学生全面认识到学习各种知识的重要性,最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构建良好沟通平台,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

在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各种知识中,他们需要学习如何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并了解患者的需求、想法等,才能更好的服务患者。因此,构建良好的沟通平台,是新生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有着重要作用。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交流意识等,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从而满足护理工作的相关要求。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的不断推广,护理专业认证下的新生班级管理,需要充分利用QQ群、BBS、微信等现代网络交流工具,才能更好的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专业能力不断提升。由此可见,班级管理需要注重学生交际能力培养,增强学生的团结意识、互助意识等,才能在开展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的情况下,促进护理专业学生未来更好发展。

四、合理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意识

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学生应该树立“珍惜生命、关爱病人”的职业观念,并增强服务意识,才能有效防范各种疾病给环境带来严重危害,从而帮助患者尽快活肤健康。因此,在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各种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的情况下,学生还需要注重自身责任意识的提升,清楚认识到护理专业担负的社会责任,才能在学生道德意识、职业素养等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由于一个班级是一个集体,而护理专业涉及的工作对集团意识要求较高,所以,合理开展实践活动,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特点,不但有利于加强班级管理与实践的联系,还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意识,最终达到新生班级管理的目标。例如: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协助医生上门就诊等,都是新生班级管理中学生应积极参加的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有着极大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学生具备的道德素质、职业素养等,可以充分体现一个医学院校的教育水平、教学质量。因此,高度重视新生班级管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服务意识、学习理念,合理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等,对于促进护理专业学生未来良好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杜丽,张青,刘晶.班级团体辅导对护理专业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研究[J].护理研究,2014,17:2156-2157.

[2]陆超,王娟,王秋琴,柏亚妹.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新生导生制实施现状及管理对策[J].护理研究,2013,17:1707-1708.

2014优质护理自评报告 篇4

一、基本情况

我科固定床位x张,在职护士x人,床护比为xxx,其中主管护师x名,护师x名,护士x名,本科学历x人,大专x人,中专x人,有x人本科在读,有x人大专在读。

二、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情况

(一)、对护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我科自实行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在医院护理部的领导下,按照护理部制定的计划和方案,以“病人为中心,” 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制定各班次的工作流程和考核标准。每月对科室急救物品、药品进行一次大检查,使物品、药品处于有效期内,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如有损坏,及时报后勤维修,并制定了心电监护仪,电动人工流吸引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的处理应急预案。

(二)实施科学护理管理

我科根据护士层级制定并落实了护士培训计划,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并进行考核,在此基础上,针对科室疑难病例进行讨论,丰富大家的临床经验。

在分配制度上,实行同工同酬的同时,建设长效机制,按照护理岗位的劳动强度、技术要求、工作风险等要素确定分配原则,在分配机制上向技术性强、工作时间长的岗位倾斜,而且将工作考核质量,患者满意度等要素与绩效考核相结合,落实绩效考核制度,并公布每

月考核结果,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体现优劳优得、多劳多得。

(三)改善临床护理服务

今年我科继续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固定责任护士,由责任护士结合患者个性化的实际情况,以患者为中心制定护理计划,全面落实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心理与健康指导。

护士长对责任护士的工作不定期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并以电话方式对病人进行回访,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虚心听取患者意见和建义,不断改进护理服务。今年回访病人

例,均获得较高的满意度。

(四)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科室设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定期检查护理质量,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完善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质量控制和考核标准。

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对重点环节如:患者用药、输血、治疗、标本采集、围手术期的管理等方面进行加强,严格三查七对,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同时针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组织科室人员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汲取教训。

三、存在问题及整改计划

(一)、存在问题

1、护理管理不完全到位,中午、夜间是管理的薄弱环节。

2、对本科护士急危重症的学习、应急能力有待提高。

3、低年资护理人员整体工作能力还需提高。

4、流程及问题管理工作不到位。

(二)整改计划

1、加强护士长的管理,坚持一日五查房制度,进行隐患排查,对重点病人与当班护士保持有效的沟通,随时掌握患者情况。

2、加强专科培训,对本科急危重症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应急演练。

3、加强低年资护理人员培训学习及业务考核,有条件时安排优秀护理人员轮流外出培训学习。

4、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齐心协力干好护理工作,针对问题进行整改,制定合理流程,扎实工作。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护理管理能力、护理劳动效率,将护理工作做好、做细、做实。

妇产科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自评报告 篇5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经过几年的建设,尤其是在示范校建设周期内取得跨越式发展。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按照“专业对接产业、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的专业建设原则,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旺入淡出、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构建“基于能力本位”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实践“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建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通过建立“基于互惠双赢的驱动机制、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基于优势互补的共享机制”,稳步推进校企合作,积极推进“1+1+N”的校企合作模式;不断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同行业中真正起到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一、专业建设情况

(一)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1、专业定位:本专业面向青岛地区的星级酒店和旅游度假产业,与青岛海都大酒店、青岛多元锦江大饭店、青岛名人酒店等星级酒店合作培养前厅、客房、餐厅、酒吧等岗位的一线服务员、领班,成为立足青岛开发区、辐射山东半岛的酒店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

2、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型人才。面向酒店及相关行业,培养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及继续学习能力、从事接待服务和基层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

(二)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

1.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打造“旺入淡出,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在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根据青岛市酒店业淡旺季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基础上,深化与青岛海都大酒店、青岛多元锦江大饭店、青岛名人酒店等星级酒店的合作。校企双方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对酒店岗位进行调研和分析,以岗位技能培养为核心,共同研究确定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以酒店岗位工作能力为本位,以课程标准和行业技能标准为准绳,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适合本地区酒店业特色的“旺入淡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育人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打造专业基础素质平台,时间为2个学期;第二阶段,打造专业核心能力及工学交替平台,时间为2个学期;第三阶段,打造毕业顶岗实习的平台,时间为2个学期。

2、面向职业、强化能力,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通过对青岛多元锦江大饭店、青岛海都大酒店、青岛海尔洲际等20多家酒店进行调研,深入了解青岛酒店业的现状、人才结构及需求,在对酒店岗位群工作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核心能力,根据核心能力的要求来确定所需知识、技能和态度。根据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和态度,将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分解,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分为三个模块:基础素质模块、专业技能模块、专业拓展模块。

(1)基础素质模块,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素质

(2)专业岗位能力模块,保证人才培养的职业能力规格,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定能力基础.(3)专业拓展能力模块,学校在“旺入”阶段加大了该模块的学习任务,由酒店一线管理者或员工进行讲授,保证学生的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

根据岗位能力要求,确立了3个专业方向,3门专业核心课程,13门专业岗位能力课程形成专业岗位能力课程模块;根据可持续发展能力需求,确立11门拓展课程,形成专业拓展能力课程模块;根据服务于专业和拓展素质需要,进行基础课程改革,确立7门公共基础课程形成基础素质能力课程模块。

3、专业课程教学

(1)建设了三门核心课程、完成了八门课程标准及技能考核标准。在岗位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行业专家及职教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类、整合,对照职业标准和技能大赛的标准,完成了《酒店前厅服务与管理》、《酒店客房服务与管理》、《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三门核心课程建设。完成了《酒店前厅服务与管理》、《酒店客房服务与管理》、《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中餐摆台实训》、《西餐摆台实训》、《酒店英语》、《饭店礼仪》、《插花艺术》8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技能考核标准。

(2)校企协作、专家指导,校本教材开发具特色

通过企业调研,与青岛名人酒店、青岛锦江大饭店、青岛海都大酒店深度合作企业协作,在职教专家的指导下完成了《中餐摆台实训》、《西餐摆台实训》、《酒店英语》、《饭店礼仪》、《插花艺术》5本校本教材。出版了3本教材。

(3)协同创新,共建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益丰富

本着 “开放性、共享性”的原则,按照“全员发动,任务到人”的思路,开发、整合校内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引进国内外相关行业资源,初步建成了一个有行业企业参与、具有一定原创性、信息丰富、使用方便快捷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它包括:专业资源库、行业资源库在内的2个大资源库;专业资源库包括专业标准库、多媒体课件库在内的4个小资源库、2门区级网络精品课程;与重庆旅游学校共享的全套7门精品课程资源。

(4)积极参业精品课程、省课题研究及青岛市级教改实验项目。1人次省级课题立项,1人次青岛市级教改项目获得二等奖。

二、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旺入淡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现有教师进修、下企业实践,聘请一定数量的酒店一线管理人员和行业专家等多种形式,强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建成一支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师团队。

(一)师资队伍

本专业有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2 名,双师型教师7人,双师比率达到100%,外聘兼职教师2名、行业专家3名。所有教师均达到本科学历及以上学历。最新引进1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青年教师。5名教师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1、专业带头人:本专业2名专业带头人。能够高水平完成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熟练运用情境模拟等教学法。主持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或修改,主持核心课程建设并承担教学任务,指导本专业青年教师,承担专业教研、省级科研课题1项,主持编写特色教材2门;主持教改项目1个,参与精品课程建设,加入了行业协会,专业带头人具有一定的行业知名度。

2、骨干教师:本专业有专业骨干教师2人。能够高水平完成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熟练运用情境模拟等教学法。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或修改。主持核心课程建设,开发特色校本教材2门。

3、双师型教师队伍:本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100%。5名教师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6名双师型教师具有本科学历,1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积极参加省市技能大赛指导的学生2014年获得市技能大赛2个一等奖1个三等奖;主持或参与校本教材开发6门,其中3门公开出版,1名青年教师参与全国说课比赛获得三等奖,1人开设青岛市公开课。

4、兼职教师队伍:根据专业发展和教学的需要,聘请2名酒店一线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技能考核标准的制定,参与教材编审和教研活动,承担校内外实践技能课程指导或教学,在校企合作和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就业中发挥作用。

5、行业专家:根据专业发展需要,从行业企业、高职院校聘请3名知名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行业专家指导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评价模式改革,指导校企合作,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能力标准的制定,定期到校讲座和开展师资培训、技能竞赛指导,引领专业发展方向。

(二)专业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

本专业能够高水平完成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熟练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实践情境模拟的理实一体化教学。1人获得教改实验项目二等奖,1人省级课题立项,1人获得青岛市教学能手,公开出版教材3本,发表论文5篇。学校与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海南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合作,授权成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技术培训指导中心CETTIC项目授权27类旅游职业培训考试试点机构。学校可以为在校学生及社会人员进行旅游酒店岗位实操、旅游礼仪培训师、旅游服务职业外语三个类别的培训,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服务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师资培训成果显著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本专业教师积极参加校本及各级各类培训。专业教师每年下企业锻炼时间不少于2个月。先后参加各级各类培训30多人次。其中加青岛市培训8人次,3人次参加国家级培训,1人次参加国家级下企业锻炼。1人赴台湾培训,2人次2014下半年确定参加出国培训。聘请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专家及酒店经理人对教师进行培训10人次。

二、实习实训

(一)实践教学

学校酒店专业基本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学设备总值200余万元。通过与合作企业共建、共享、共赢,建成集教学、服务、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开放式的2个校内实训基地,建有18个实训教室,建有3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1个共建共享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理实一体”的教学环境,80%专业课实施实现情景模拟教学,实现“教学做”合一。能够充分满足校内外实习、实训教学要求。制定了《校内实训管理制度》、《校外实习教学基本要求》、《开发区职业中专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

(二)校内学习、实训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完成了《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实施性教学方案》。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重新修订了教学计划。根据育人的三个阶段安排实践教学,第一阶段及育人第二阶段的“淡出”阶段在校内进行。即:校内教学场景,实现情景模拟教学。在校内进行育人的第一阶段,学校教学以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为主。利用校内实训室安排部分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为第二阶段进入酒店学习打下一定的理论和技能基础。制定了《校内实训管理制度》等。

通过与合作企业共建、共享、共赢,建成集教学、服务、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开放式的酒店实训中心2个,实现功能系列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设备专业化、管理企业化,具有浓厚企业文化,有较大影响力和显著示范作用。

(二)校外实习实训 育人的第二阶段的“旺入”及第三阶段顶岗实习在校外基地进行。

1、基地工作场景,实现酒店教学介入(校外实习、实训)以“青岛开发区西海岸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我校深化与星级酒店的合作,积极践行“1+1+N”校企合作模式。第一个“1”为一个专业即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第二个“1”为共建共享一个生产性实训基地;“N”为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对应着多个就业岗位群。在此模式下我校与青岛名人酒店深度合作,不断改革创新。

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育人的第二阶段,在酒店经营旺季(每年5-6月,9-10月共四个月)把教学场所放到酒店,在酒店建立学习教室、教师工作室。每天上午固定抽出时间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下午固定抽出时间由酒店兼职教师授课,进行选修课程的学习;其余时间进入工作岗位进行实训。学校改变了通过一张试卷,一次技能测试,一名教师评价的单一评价模式,实施由学生评价、学校评价、企业评价、客人评价共同组成的人才质量“四维”评价体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制定《校外实习教学基本要求》、《“校企耦合,工学相融”创新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2、就业顶岗实习,实现学生能力提升(顶岗实习)建立3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够提供100个以上的实习岗位,有配套的教学场地,能够充分满足“情景模拟”教学的需要。

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育人的第三阶段,学生到合作酒店顶岗实习,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实现成功就业和创业。制定《开发区职业中专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签订《顶岗实习协议》等。

三、教育教学管理

(一)教育管理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 “三全四成” 德育管理体系。三全即“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四成即“成善良之人、成技智之才、成创新之事、成济世之功”。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运行管理从人才培养方案出发,依照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基于能力本位的全新课程体系,运行管理体系包括四个方面:新生入学教育教学运行管理;日常课堂教学运行管理;实践环节教学运行管理;毕业环节教学运行管理。

1、新生入学教育教学运行管理包括:新生入学教育教学运行管理内容包括:新生军训、专业讲座、实地考察等。

2、日常课堂教学运行管理包括:建立听评课制度、建立学生评教制度、建立过程监督考核制度、实现情景模拟教学。

3、实践教学运行管理包括:“旺入淡出,工学交替” 的弹性教学管理制度、顶岗实习教学管理。

4、毕业环节运行管理。学校完成学生文化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证书的考核。学生考核合格,毕业学分不少于170学分即达到毕业要求。为学生办理相应的毕业手续。

(二)教学质量评价

保证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必须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管理,树立全面质量观,严格把好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关。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督导体系,形成分析、评价、反馈制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努力做好三个控制:

1.预先控制。在教学工作运行之前,对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因素逐一进行研究,采取措施,以获得预期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2.运行控制。在学生入学后,进行教学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控制。加强教学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各项教学规章制度,稳定教学秩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反馈控制。建立健全教学质量检查制度、做好学生的成绩分析、做好学生的成绩分析。

实施由学生评价、学校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共同组成的 “四维”评价体系。

1、学生评价:采用“232”模式,即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两方面相结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形成个人总结、小组评价两个评价结果。在“旺入”阶段,每个课程模块及岗位实践结束后,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最后形成终期性的评价,把评价结果计入档案作为学生最终学习成绩的一部分,该成绩占到总成绩的四分之一。

2、学校评价:一是以职业能力为标准,注重过程性评价。评定成绩的时间,不以学期、学年为限制。而是重新组织课程资源,构成技能的考核模块,根据模块的具体教学情况,安排考试的时间。二是实行以实践为主,笔试为辅的考核方式。采取笔试、实际操作等方式,完成学生评价。

3、企业评价:一是学生日常考核管理评价;二是学习、实践评价。根据酒店员工工作手册及学校实习实训管理制度,校企双方共同制定《青岛开发区职业中专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学习、实践管理制度》,对学生日常出勤、行为规范及理论、实践学习进行考核。每个模块学习、实践结束后,校企共同考核学生理论及技能。评价结果计入档案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一部分。

4、社会评价:一是行业专家参与人才质量评价方案和标准的制定,引入职业资格鉴定考核标准;二是采用问卷调查、网络投票等形式,从周边社区、社会组织采集对学生的评价信息。三是客人评价。学生在酒店内学习、实训期间给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学生佩戴实习牌,区别于酒店员工。学生服务结束后,对客人进行口头询问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把评价结果计入学生成长档案。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收到客人的表扬信也计入成长档案,根据学分管理规定为学生登记学分。

四、质量效益

(一)人才培养规模日益扩大

本专业近三年每年招收2个教学班,现在共有6个教学班在校生200多人,先后与青岛多元锦江大饭店、青岛海都大酒店、青岛名人酒店等企业合作组建酒店冠名的“订单班”,实现了学校教学与就业岗位的无缝结合。

(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学校专业教师为企业员工培训次数约达1000人日。酒店专业的学生多次为开发区大型公益活动、文体活动进行礼仪服务初步估计,学生为大学生沙排赛、金凤凰电影节颁奖仪式、全区全民运动会、老年运动会、企业签约仪式、校企合作签约仪式等服务约300人次,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学校与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海南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合作,授权成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技术培训指导中心CETTIC项目授权27类旅游职业培训考试试点机构。学校可以为在校学生及社会人员进行旅游酒店岗位实操、旅游礼仪培训师、旅游服务职业外语三个类别的培训,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服务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学业水平及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青岛酒店业的迅速发展,酒店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而我校是西海岸经济新区唯一一所开设酒店专业的中职学校,虽然办学时间短,但所培养的学生供不应求。已为青岛海都大酒店、青岛名人酒店等输送了近100名毕业生,就业率95%。就业满意率95%以上,毕业合格率100%。

学生95%以上学生取得酒店服务师中级职业资格证书,2014年青岛市技能大赛取得2个二等奖1个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四)示范作用

1、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和校企共赢

成功构建“旺入淡出,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不断丰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发展,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能更好的对接企业的用人需求;学校的教学过程更好的对接企业的生产过程,实现了校企双方的合作共赢。

2、基于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利于更快、更好地形成职业能力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在借鉴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建设经验和充分开展酒店业调研的基础上,成功构建了基于能力本位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学科体系的固有模式,整个课程体系由三大能力模块组成,每一个课程模块均对应了酒店相应的工作岗位,而相应的岗位对接了相应的能力。因此,所学的课程更加切合酒店岗位对能力的要求,不与实际岗位相脱节,从而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五、改革创新及突出成果

(一)改革创新项目

1.积极探索国际化办学思路,引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技术培训指导中心CETTIC项目授权27类旅游职业培训考试试点机构。可以为学生提供三个项目的培训、考证。

2.学校以青岛西海岸职教集团为平台,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思路。在2112年5月30日学校牵头,联合西海岸部分职业院校、星级酒店和旅游服务等企业共同组建的区域性、跨行业、多元化的教育联盟,在教学、培训、科研为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3、根据青岛市酒店季节性强的特点,成功构建了“旺入、淡出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与酒店深入合作取得突破进展。

4、“旺入淡出,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以往的学习周期,在第二年酒店经营旺季抽出四个月的时间进入到酒店边理论边实践,改革评价体系,实行学分制。

(二)突出成果

护理专业认证自评报告 篇6

一.学校概况和基础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位于长江口畔,创办于光绪二十九年,前身是XX县学堂,新中国成立后,又改名为XX中心国民学校、XX小学等,1993年命名为XX市XX区实验小学,XX年与原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小拆二建一成立新实验小学,分为东、西部两个校区,成为目前区内办学规模较大的素质教育窗口学校之一。

XX区实验小学的今天,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呈现“老树春深更著花”的崭新面貌。近年来,学校在“文化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理念的引领下,以两校合并为契机,确立了全新的文化战略和人才战略,启动“XX教师行动工程”,铸造共同愿景,创建学习共同体,构建现代学校文化。“十一五”期间,学校在各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全体教职员工团结进取、开拓创新,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学校先后获得全国EPD项目试验校、全国中小学教育整体改革委员会实验基地、全国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及师训基地、全国“以校为本”校本研修实验基地、教育部“新校长”培训基地,XX市文明单位、XX市素质教育实验校、XX市名师名校长实验基地、XX市行为规范示范校、XX市“三八”红旗集体、XX市雏鹰大队、XX市安全文明校园、XX市科技、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区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区语言文字先进单位、区科技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拥有一支具有较高学历和能力起点的师资队伍,虽规模较大,但团结协作凝聚力强,虽成熟教师多,但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114人,其中在岗教师107人,50岁以上10人,占教师总人数的X%,五年内新教师6人,占教师总人数的X%,30岁至49岁的中青年成熟教师94人,占教师总人数的X%(其中31人是近五年内从外区、外校调入本校的原各级骨干教师,占目前中青年教师总人数的X%),显而易见,学校中青年成熟教师占了很大的比例。学校目前拥有各级骨干40人次(其中XX市特级校长1人、市名师后备人选3人、区学科带头人3人,区教学能手3人、校级骨干31人),占教师队伍总人数的X%,教师研究生学历、研究生班结业(含在读)8人,本科学历66人,大专学历(含本科在读)33人,分别占教师总数X%、X%、X%;教师中高级职称4人,小高职称78人、小一职称25人,分别占教师总人数的X%、X%、X%。

总体分析,我校教师在专业发展和提升上具有较好的基础和较高的起点。教师队伍成熟稳定,具有优秀的师德素养,敬业爱岗、乐于奉献,近年来社会、家长对师德的满意度为100%,学校是XX市行为规范示范校、XX区德育先进集体,多名教师获得市、区园丁奖、金爱心奖、优秀德育工作者的光荣称号,学校也每年评选“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袁希涛金爱心教师进行表彰。在专业素养和能力上看,我校教师知识结构完备,专业经验丰富,部分骨干教师已具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上100%的教师能达到一专多能,同时胜任基础课、拓展课、探究课的教学;X%的教师教学实践课能对外省市区县兄弟学校开放、展示;学校在接受全国、市、区级教育教学展示、督导活动中,教学课均受好评或优质课达标,学校教学质量在区内保持前列。十一五期间,我校数学大组、语文大组、音乐组先后被评为区优秀教研组,体育、自然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水平居于区领先水平。学校对教师的培养实施研(科研)训(师训)一体,教师普遍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学校连续两届获区科研先进单位,现学校教师承担区级及以上级别立项课题11项,校级课题15项,形成了一张横向有广度纵向有深度的教科研网。

二.教师培养目标和举措

近年来,我们将校本师训工作作为实施学校文化战略和人才战略的整合点,通过有效地师训帮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核心价值,不断探索建设研修团队的生长点,促进现代学校文化的建设。培训中我校在目标定位的基础上主要采用了以下举措。

(一)目标定向,内在驱动,促进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核心价值。、修订规划,启动“XX教师行动工程”。

教师的研修培训是一项前瞻性极强的工作,培训中,目标定向和内在驱动是取得实效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因素。我校在培养教师方面始终有着前瞻、清晰、具体的培养规划。早在“十五”末期,我校制定的“教师十一五规划”中,就提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近年,随着原XX实小和进修附小的合并,我们又根据实际情况修订了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构建共同愿景,联合联动加强校本师训基地建设,促进内驱实现教师专业素养持续提升”的具体目标。

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内在动力是关键。为解决这个问题,08年初,我校在特级校长余慧斌的引领下,在长期研究现代学生人格培养的基础上,拓展到现代教师人格塑造的研究。并富有创意地提出了“XX教师行动工程”的设想。经过半年的酝酿完善,08年9月,我校正式启动了XX教师行动工程。结合“世博600天”活动,在XX工程的行动规划中,我们提出以培养现代化都市所需要的现代型教师为目标,学校和全体教师制定出二年发展规划。经过三次教代会的集中研讨,在学校制定的XX行动规划中,我们提出了在今后2年中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1)静心教书育人。

(2)铸新愿景谋新发展。

(3)打造实小新的教师文化。

XX行动规划还对教师基本素养的培养及各层次教师(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科研型教师)教学行动制定了一系列具体要求。而教师们则能结合学校的要求和自身实际,在师德修养、文化学历、专业素质、学科技能、教学风格、科研能力和团队协作等方面作出一个二年内的总体目标定位。如此上下联动,在实践中,学校、组队和教师个人就形成一张横向有广度、纵向有深度的相互联结的网络,从而有效地推进XX行动计划的落实。

2、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打造学习型组织。

我校的师训及校本教研工作,在目标定向、制度保障的基础上,还始终把教研、科研、师训三者合一作为构建学校文化的切入口,让教师们在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中实现专业核心价值,从而以更大的热情自主地投入到行动研究中去。

(1)营造教师学习环境,鼓励教师自我研修。

学校努力营造学习氛围,创造各种机会让教师学习。例如:教师节,学校总与新华书店联系,在校内设摊让教师买书,为了鼓励教师学习,学校也投入了一部分资金给教师买书;工会活动组织教师去XX博物馆、XX图书馆等让教师开阔眼界;组织教师“走出去”——到外省市学校参观学习交流及支教送教。又如:在08年学校的暑期培训中,我们组织教师论坛,就他们感兴趣的教育问题,邀请了兄弟学校: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附校、区三中心的骨干教师来校与我校教师共同展开研讨,我校X%的教师参与论坛发言,100%的教师参加专题讨论;每年九月举办“我心中的好老师”“袁希涛优秀教师”评选表彰研讨,让教师学习身边的好老师,鼓励教师自我超越成为师德优秀、业务精良的教师。学校力求创办成学习型组织,鼓励教师在学习中工作,在研究中工作。我校中青年教师100%双休日都在读书、进修。以上工作的开展,提升了教师的文化品位,形成了教师良好的学习文化。为此,十一五期间,学校被光荣的评为XX市文明单位,教师培养的有关经验总结发表于《XX教育》、《XX教育》等刊物。

(2)组织各种学术活动,鼓励教师自我研修。

学习和研究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取向上的动力,形成一种文化的氛围。为此,学校组织各种活动促进教师学习。例如:在XX年学校特地举行了“XX区实验小学师训科研年会”,在年会上,有教师交流她们近几年如何默默地在实践中探寻的经历,有教师交流她们的科研成果,也有科研室向大家发布最新教育教学理念、学校正在进行全国、市级课题信息发布等,多种声音汇成一种研究的氛围,汇成一种推动力,促进教师研究,促进教师成长。又如:在XX年第一学期教代会上,学校提出了“持续推进校本研修,打造现代型学习组织”的主题,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讨论及实践,获得理论与实践上的提升。在实小的文化,校本研修的基本形态是:立足于课堂,立足于新课程理念与校本研修接轨,而这载体必定是行动研究、应用研究,解决教学过程及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校本研修是基于课题研究之中的,为此,学校确定了每周五下午1:45-2:45作为校本研修沙龙时间,在这时间里关注教学,关注研究,关注专业引领,引发教师共鸣,引发教师行动。学校还对每位教师提出每日一思,每周一评,每课一思,每月一例的要求,使教师成长成为学校发展最重要的部分,使教育文化成为实验小学生生不息,长久发展的源泉与动力。

(3)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形成骨干团队。

素质培养素质,人格塑造人格。我校从战略的高度,统筹规划,抓好骨干队伍,落实教师分层分类发展培养的目标。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健全教师发展分层管理制度。学校建立了由校长室、党支部、教导处、科研室、教工委共同参与的教师发展管理框架。校长室党支部负责制定教师培养管理的相关政策、制度及对策、措施,进行统筹管理;师训处做好教师发展培养工作、管理过程;学校各处室负责日常具体工作管理。

完善骨干教师选拔机制。按照校级及以上骨干教师不同层级的具体要求,建立定期选拔制度,跟踪培养,动态管理,适时调整。其中区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根据区教育局有关要求进行选拔与推荐,每三年一届;校级骨干教师由校骨干选拔考评领导小组组织选拔,每年一届。

组建骨干教师学科教学沙龙。在师训处牵头下,组织校级及以上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校学科教学沙龙,建立学科教学中心组,聚焦课堂,研究、解决课改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让骨干教师在本校、本学区、本学科范围内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接轨XX区、XX市、国家级的骨干教师(校长)培养工作。校骨干教师培养工作要求与区教育系统骨干教师(校长)培养工作要求、XX市“双名工程”、“优青工程”等工作接轨,积极选派优秀的骨干教师(后备干部)参加区级、市级、国家级培训与培养,鼓励骨干教师参加高层次学术活动。

加大青年教师、新教师培养力度。关注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青年教师、新教师发展,充分发挥团队组室作用,设计符合青年教师实际需要的培训与培养项目,组织骨干导师团,采用益友制、师徒结对等形式“传、帮、带、比”,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促进稳步发展。

发挥骨干教师引领示范作用。建立上一级骨干带教下一级骨干或青年教师的制度,发挥骨干教师的带教作用;建立校学术委员会专家组,邀请部分区级以上层面名师、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担任智囊团成员;组织骨干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举办骨干教师公开教学活动,承担或主持课题;鼓励骨干教师参与干部教师培训,开发自培课程;分层面、分学科、分组室定期开展研讨活动。

加强教师发展考核评价。完善师训考核办法与指标体系,明确各层面教师得职责、任务与要求,建立分层考核;建立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成长手册,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注重考核结果的应用,将结果与激励奖惩挂钩;严格骨干教师管理,对违反师德要求一票否决、未履行职责的实行动态调整,取消相应称号。

提供教师学习发展经费支持。实施骨干教师津贴制度,按照基本津贴、考核津贴、工作津贴三个类别,分月考核后进行发放;总结推广教师教育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经验,落实学科沙龙研讨经费,根据工作任务与带教工作情况,核拨专项经费。

(二)、构建现代型教研文化,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

教研活动应该是教师之间经常研究探讨教学方法,经常交流协作教学课题,实现团结互惠的教研方式。把教研组建设为一个协作共进的团队,骨干教师在其中起到中心引导人作用,普通教师则能互助分享,每一位教师都能更好的发挥个体的作用,实现教师之间的“多赢”。这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融洽彼此感情,形成和谐的教研文化。为此,十一五期间,我校进行以下尝试:、开展教学案例研讨,构建行动型教学研究。

我们倡导行动研究,倡导两案(教案和个案)的反思与积累。我们认为教学案例不仅是对自己教学的反思与思考,更应该以教研组活动的形式,通过研讨教学案例,促进每个教师分享别人的经验,积累反思素材,在实践中自觉调整教学的行为,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在行动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在教研活动中,采用由组长创设案例情景,组织教师根据案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学习、研讨、反思、感悟、借鉴;或由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提取鲜活的、典型性的教学案例,和大家一起研讨、解决,以达到资源的共享、教师间的互动。以课例为载体的研究深入教师人心,大家协力行动,合作研究,共享成果。她们对教科研热情与投入引发学校科研室对这种“研训一体”科研形式的思考,2、开展“变问题为课题”主题活动,构建科研型教学研究。

学校努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科研主体性,鼓励教师们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把遇到的难点问题、棘手的问题作为教学研究的课题在团队研修中提出,进行探讨,激活组内每一位教师的思想资源和探索动力,为解决问题寻找理论,提出实验设想,着手撰写课题方案,进行课题研究。

3.开发校本课程,构建创生型教学研究。

校本课程是因校而定,因生而定。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就是一个师与师之间、师与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教师与文本之间互动的过程,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生成的过程。例如:祁利国老师带领体育组的青年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着手编写各年级段的篮球校本课程,边编边实践,于今年完成论文《学校体育篮球特色校本化课程的探索与思考》,获XX年区教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又如:学校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就是进一步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教师们依据学生的年龄、思维等特点,遵循数学要生活化、实践化、趣味化、操作化的教学理念,对教材进行了深化的编排,数学组成员共同商讨1至5年级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与设想,并以一个内容为载体,协商教学框架、编排形式、学生需要、学生能力培养,确定了教学环节要分三大板块:一是“寻宝”,主要是复习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为后续学生探究知识作铺垫。二是“探密”,运用已学的教学方法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三是“摘明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教师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让相应的教师承担相关内容的开发工作,各自完成后,再在大组教研活动中进行反复讨论、修改,确定了课程内容是否既有知识传递、操作、创造,又有多种能力的培养的效果,这种分工又合作的办法,使校本课程开发得以顺利进行,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1~5年级校本课程的编制工作。在数学教研组中,教师们合作互利、发挥潜能、双赢共进,形成一种团队氛围、一种团队精神,为此,数学组被光荣地评为XX区优秀教研组。

(三)、塑造教师现代人格,打造开放真实有效有生命力的课堂。

教师的核心价值体现在课堂,教师的行为塑造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益。我们校长提出:我们不光要培养教师,更要培养名师;不光要为教师培养提供机会,更要为教师发展筑建平台。正是在这样的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把教师培养的主阵地落在课堂实践中。

、开发课程,促进专业成长。

我们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一个途径,因为介入课程开发以后,教师会面临新的教学观念、材料和策略的挑战。课程开发过程实质是一种变革过程,因为课程帮助教师在课堂上重建他们的知识观及他们与学生之间的教育关系;帮助教师在与学生协作阐述知识的方式不断重组,帮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再思考。为此学校成立了学校课程开发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评价。我们特别注重运用身边的教育资源,编写了校本课程。十一五期间,我校已经编写了om(头脑奥林匹克)校本教材,正在编写EPD(环境教育)教材《地球村》。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一批批骨干教师茁壮成长。正如校长所说:“课程的变革与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与方法,而且是变革人,促进人。”

2、聚焦课堂教学,建立现代教学理念。

我们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建立现代教学理念。这里包括课堂教学最高目标是人格发展,知识、能力和人格的统一。要帮助老师树立大课程大课堂的观念,着重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两对关系:一对是学与教,要把教尽可能转化为学,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实现师生的互动互学。我们明确提出教是为了学,教要转化为学;另一对是师与生的关系。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和倡导教学民主。教师就要热爱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生命、活力与创造。

为了学习和体现新课程理念,我校努力改革课堂教学环节,明确要求把备课改为现代教学设计,体现在现代教学(学科)理念指导下教学要素(过程)的整合与优化。我们提出了五要素与三板块的整合。五要素是学生学的行为、教师教的行为、教育技术、教学策略和教学反思。三板块是学与教、技术与策略、教学反思。光这一件事我们整整做了一年半,开了两次教代会,完成了实验小学教学设计基本要求,微机化个性化备课等一系列配套文件。我们认为,每一教学课时的完成不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结束,而是课堂教学新的创造的开始。因此,我们特别强调教学反思,强调教师个性化、创造性的案例和教后随笔。

3、实现全面开放,注重生命体验。

我们以为,现代型的课堂必须是“开放、真实、有效和有生命力”的,只有“开放、真实、有效和有生命力”的课堂,才能承载知识,辅弼人生,成为学生生命发展的摇篮,精神的家园,才经得起社会对教育的多维的评价和检验。这是我们的追求,也是我们的要求。仅07学年一学年,我校就接待外省市来参观学习的教师60人以上;希望小学教师500名;全国各级级各类教育代表团10多个,经受多次相关督导。而在历次的活动中,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始终得到好评,这也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师训工作的问题与思考

通过这次回顾自查,我们总体感觉以往在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具备了申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基础条件,但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任重道远,对照市、区相关要求,我们还有值得继续努力改进和探索的方面,在此提出与各位领导、专家商榷,也恳望您们的指点和帮助。

(一)区级及以上级别的骨干教师人数及职称评定的比例不能与学校规模和教师实际专业能力相适应。

成因分析:学校目前拥有全国骨干校长1人(余XX中高职称)、区学科带头人3人(祁XX体育学科中高;李XX音乐学科小高;许XX数学学科小高),区教学能手3人(罗XX品社学科中高;张XX语文学科小高;曹XX语文学科小高),以上区级及以上骨干仅占教师队伍总人数的X%。而我校目前有中高教师4名,占教师队伍总人数的X%。以上这个比例显然与我校目前的规模和教师实际的专业水平不相符合的,主要原因是我校近年来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两校合并,引进大量外校优秀教师,这些引进的教师在原来学校大都是骨干、名师,然而进入实小后,因为上级部门对各校骨干名额的限制而变成普通教师,这与实际上他们的专业素质能力及在全区学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是不相匹配的。另一方面,由于上级部门对各校职称评定的比例有规定,两校合并后,小高教师的比例骤增,这样无疑限制了部分优秀的青年教师评小高的几率。造成我校在全国教学比赛中拿一等奖的优秀青年教师也评不上小高职称的状况。

认识及建议: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科骨干的引领。教师的成长发展除了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学校搭设平台,给予一定的支持鼓励,因此我们在有序推出名师、品牌教师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师队伍的整体推进,更好地为教师发展创设条件,从工作中、心理上予以教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也希望上级有关部门能根据各校实际情况酌情进行相关名额的调配。

(二)学校在结对、支教活动方面的资料积累有待完善。

成因分析:对照教师发展学校评比相关指标,我校在结对、支教及培养外省市区县学校的骨干教师及师范生培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完成得也很出色。例如:我校多年来与福建邵武市实验小学结对,每年派教师送教、展示,并异地带徒。但由于这只是两校自发结对,支教工作并没有上级部门的相关认证文件证书,资料保存也不够完善。又如:每年我校要接待外省市来校观摩、学习的干部、教师不下十几批,然而大多数组织部门并不发放带教、培训证明,造成资料积累难的问题。

认识及措施:作为一所窗口学校,理应为兄弟学校的发展起到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做到优秀教育资源的拓展和共享,帮助周边薄弱学校,为中西部贫困农村学校培训干部、教师,今后我们会将支教、结对工作做得更细致到位,资料积累落实到具体人员,明确职责,经验总结,使这项工作更上一层楼。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课题,我们在这方面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任重道远,还需负笈潜行、不断攀登,才能再创新高。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执着,没有终点……

XX市XX区实验小学

上一篇:正宗凉茶加多宝广告词下一篇:经典优美的文章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