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郁的民俗文化

2024-05-26

浓郁的民俗文化(共9篇)

浓郁的民俗文化 篇1

“十一五”规划课题

《网络环境下小语主题阅读“发散”与“聚拢”思维模式的案例研究》

课题阶段性成果

—————————————————————————————

浓郁茶文化,悠悠碧螺香

--《碧螺春》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开发

赣榆县欢墩镇中心小学 李大市

关 键 词:电教 专题网站 设计 开发

内容摘要:专题学习网站设计,从设计构思、制作开发到指导使用,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反思理论。

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21世纪的学校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和个性化。网络学习将成为人们终身学习的主要途径,学会运用网络学习、生活将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基本能力。

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着眼于知识的重组和动态生成,认为教师和学生既是课程资源的使用者,又是开发者。基于此,李克东教授提出了“专题探索——网站开发”的学习模式,即专题学习网站。

专题学习网站是围绕某一主题的教学(学习)网站,是基于网络资源的专题研究、协作式学习系统。这种学习方式结合了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与开发资源的技术和目标,很好地将专题知识的学习、综合能力的培养、信息技能的培养几个目标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崭新的数字化学习方式,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使网络学习成为现实。

笔者从事本班语文兼信息技术课教学已三年,鉴于孩子掌握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教学《碧螺春》一课时,笔者大胆尝试,设计制作了《浓郁茶文化、悠悠碧螺香》专题学习网站,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设计构思

《碧螺春》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五单元的一篇课文,与郭沫若的《白鹭》组成一个典型的美文单元。课文从碧螺春名称来历说起,向读者展现了三幅充满情趣的画面:清晨采茶图、入夜焙茶图、黄昏品茶图,趣味盎然,令人神往。在作者笔下,辛勤的劳作、复杂的工艺都是一种文化,一种美的享受,字里行间流淌着江南水乡特有的清新、明丽的色彩。课文浅显生动的语言,细致传神的刻画,脉动着民族风韵,洋溢着茶的芬芳,正所谓“浓郁茶文化、悠悠碧螺香”。

如此,《碧螺春》早已超越了它作为一篇美文、介绍一种名茶的意义,超越了单纯语文学习的意义,而扩大延伸到茶艺、茶道所代表的茶文化以及由茶文化所折射出的民族文化心理。这也是专题学习网站与一般研究性学习不同的地方,她包涵了学科间迁移和拓展的主题,具有强大的“整合性”,为个体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协作学习、深入探究的无穷大的广阔天地。

1、着眼于学习过程--结构化知识库

“碧螺课堂”专栏,以“茶的来历”、“茶的制作”、“品茶赏月”等栏目为学习资源,构建结构化知识库,将文字、图像、动画、影音有机结合,纵横交错,多角度展示。每栏均选材精细,从细微处着手,由点及面,既有课文内容的诠释、结构的分析,又有课本情境的再现、精美的赏析。从斑窥豹,知微论著,颇有“一粒沙子看世界,一壶泉水煮乾坤”的味道。

2、着眼于探究延伸--专题资源库

专题资源库的构建,从“品茶论文”开始,下设“名茶荟萃”、“中国茶艺”“茶的传说”、“相关美文”四栏。前三栏涵盖茶文化之精髓,是“茶艺茶道”研究的专题数据库;“相关美文”则精选诸名家写茶论茶的精美散文,如溯本文之源的艾煊的《碧螺春汛》,名家周作人的《茶事》,还有冰心《我家的茶事》、汪曾祺《寻常茶话》、宗璞《风庐茶事》、郭风《茶小记》、于是之《茶、〈茶馆〉和我》及秦牧《敝乡茶事甲天下》、吕锦华《太湖畔的熏豆茶》、叶文玲《茶之醉》、陈慧瑛《茶之死》等等文章,这些茶文艺术的优秀作品,是学生欣赏经典、举三反一的典范。以专题资源构建的数据库,为学生的开拓视野、深入探究,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天地。

3、着眼于解难释疑--专题协作学习工具

利用专题学习网站,开展探究性学习,它不能仅仅局限于把网络作为获得信息的工具。在探究性学习中,网络的共享、交流和学生的成果的自我展示功能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设计专题学习网站中,设计简单的BBS论坛,在个体性的人机对话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大量群体交流合作的机会,使获取知识与交流情感合而为一,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人文统一。

本专题网站的BBS简单实用,仅设“知识交流”、“答疑问难”、“才艺展示”三大版块。为简缩网站代码,每一版块结构相同,用户注册后都可以发贴、回贴,每贴中均可包含文字、图像、Flash动画、电影等多种媒体,创造了有声有色的世界。

5、着眼于自主学习--专题学习评价

评价机制的灵活性,更显网络学习的优势。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可以将学习成果发在BBS上进行同学间的相互评价。在交流、探讨、评价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分析、比较。“三人行,必有我师”观点的深入人心,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的不断提高,是现代网络学习的必然结果。

二、制作开发

1、界面设计:主题栏一泓深绿,波纹不时荡漾,配以米色主题字“浓郁茶文化、悠悠碧螺香”;主题下左右分栏,左25%、右75%宽,左为论坛登陆、资源链接,右为栏目主题;两栏下标版权。全站表格、栏目色调以浓绿为主,字体深蓝。整站设计色调正如主题所示。

2、开发软件:用FrontPage设计html界面,嵌入asp语言实现数据库的动态管理。FrontPage简单易学,所见即所得,而asp则功能强大,实现了页面的动态交互。

3、核心asp技术:数据库连接技术,数据筛选、显示、更新、检索、统计、排序技术,多媒体处理技术,用户识别技术,无组件上传技术。asp技术的加入,解决了数据更新、检索的难题,真正使教师和学生成为网站资源的使用者和开发者。

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一线教师往往缺乏开发能力和开发精力。而将网站做成动态网页的模板,增强网站的可移植性,将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主要方法。采用动态asp技术,只需更改主要页面的主题logo及各栏标题,然后通过后台管理即可实现网站移植,用于其它专题学习内容。

三、指导使用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构建网络学习环境。

专题学习网站不仅仅是资源型网站,更应该是学习型网站。其重点工作和关键性的问题是“走进课堂”所涉及的学科教学,这不仅需要收集学科教学资料,更重要的是要精心设计适合网络学习的教学设计,建立界面友好、亲切,实现师生互动的网络环境。语文课堂以《碧螺春》的教学为设计重点,建立了“情景导入”——“品读课文”——“感悟表达”——“实践超市”等学习环节,每一环节均加入了学习提示或学习建议,并通过“思维快车道”或“感悟欢乐园”链接到“品茶论茶”学生论坛中,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及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能及时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学生探究学习。为扩展专题学习网站,使其更广泛地应用于教学中,我们还设计了综合课堂《茶韵》、《茶艺》,将语文学习拓展到课外,让研究性学习深入每个学生的心。

2、指导踏入BBS,师生之间平等对话

充分利用BBS论坛的交互性,构建平等对话交流的学习环境。无论师生,都可共享合作学习的喜悦,享受曼妙丰盈的心路历程。“水尝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学生对教师的亲近,面对文本,抒发不同体悟的妙言妙语;面对彼此,激荡对方心灵的极佳感触。美文的熏陶,师生情感的融洽,赏识教育的引领,促使学生以最佳心境投入到文本的学习交流中去。

3、师生共建,完善专题学习网站。

专题学习网站正式开通了,而怎样有效地应用,实现建站目标,还需要在实践中广泛应用。我们采取了师生共建的措施,在应用中建、在建中应用,以此不断充实、改进网站内容,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师生共商建网站,为学生提供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也为其自主阅读、主动探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成功,进取,再成功,再进取„„”众人齐心汇材、共同开发学习资源;大家互相激励,合作探究深入专题。

浓郁的民俗文化 篇2

1 经济转型成就了年产值一个亿的民营企业“如果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给我国

长三角之一的江苏带来了黄金般的发展机遇的话, 那么带给大隆的就是一个钻石般的转型!”开诚布公, 王总用下面所叙述的事实为自己的认知做着令人信服的注解。

上世纪七十年代, 一家只能做轻小型机械的专业机械厂, 在国家的安排下经过无锡进出口公司做着“计划经济”中按部就班的外贸业务……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随着我国经济领域的深化改革, 这家工厂应改革大潮转为民营企业, 王晓东的父亲则是这个民营企业的领军人。从那时候起, 公司狠抓技术革新, 不断引进精英人才, 在潜心进行新产品研发的基础上全力打造客户服务, 逐步形成了一家有好产品、好声誉、好服务的令人信服的民营企业模式。“转型不易, 创业艰难, 但我们秉承着‘以质取胜’的生产经营理念, 从1997年开始进入了完整的良性循环状态。”提起那段往事, 当年同父辈一起奋斗的王晓东不无感慨。在这一良性循环的作用下, 如今有着“梅狮”这一著名品牌的大隆, 已经成为拥有占地面积40000多平方米, 生产面积13000平方米的具有强劲实力的民营企业。在140多名员工中, 他们拥有工程技术人员30多名。他们从生产小型电动搬运车辆, 到填补国内轻小型电动托盘搬运机械的空白, 在不断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 以“梅狮”的品牌不断研发创新, 一举成为眼下的国内电动搬运行业中的规模型企业。他们的主要产品像FES全电动托盘堆垛车、CBD全电动托盘搬运车、QD小型牵引车、CPD平衡重叉车、CBY手动托盘搬运车等六十多个规格品种, 全部通过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质量认定, 并通过工程建筑机械产品质量检验站检验达标。在国际市场上, 产品销往德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工厂现有金属切削、锻压、电气、烘漆、起重运输等130余台生产设备, 2011年产值约达到1亿元左右。

那么, 大隆发展壮大的成就是怎么来的呢?

2 质量与研发夯实了企业长足发展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以质取胜成

为大隆领军者的共识。王晓东全方位接手企业以来, 越发注重强化质量管理, 严格把关, 提高质量意识, 积极贯彻ISD9001:2000标准, 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强化内部管理, 确保工厂质量目标的实现。

王晓东认为, 自己的企业不能用低价格来打拼市场, 而是要用品牌意识锻造自己的声誉和产品的名气。注重品牌效应, 从企业角度说就是在理念上要用质量和信任赢得客户, 做到质量保障、产品研发和服务到位。他说:“质量是前提是保障, 但任何一个企业的产品, 都必须以市场的晴雨表为标尺。所以我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重点是在新产品研发上下功夫。我们的技术能力很强, 有专门的研发人员, 成员基本是本科以上学历, 在车间里工作一段时间后, 参加新产品研发。他们既有对企业设备谙熟于心的功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又有技术研发的科研实力。眼下我们1.5吨的电动叉车很畅销, 两到五吨的电动叉车也已面世销售。从市场需求的角度讲, 电动叉车的市场是广泛的, 需求是钢性的。但我们清楚, 我们的研发同客户应该是对应的, 客户对电动系列化的认知会有个过程, 我们则根据市场的需求去安排生产的产品, 从一定意义上讲, 眼下我们的研发是由市场决定, 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我们就可以生产他需要的产品。”

王晓东认为, 一家企业一定要用品牌说话。品牌好了, 即使价格高些客户也放心。他认为, 从经营规律上讲, 人们对品牌的认识就是信赖, 而信赖的产品其前提自然是因为“物有所值”!。从哲学层面上讲, 消费观念的变化是与品牌的优劣相互促进也相互制约的, 而信赖产生的缘由, 则是以产品品质在使用上的保障为前提的。

谈到产品“使用上”的保障, 王晓东自然提到了服务。他介绍说, 大隆有着专门的售后服务网络。每个销售点都有自己工厂做销售服务的团队。销售点的工程师等专业人员由大隆“请进来”做培训, 在企业技术部门指导下完善服务理念和服务技术。在按照企业要求达标的基础上再回到销售点为客户服务。此外, 产品销售后, 销售点还承担着反馈客户的想法和愿望的任务。客户有什么要求, 及时反馈给销售点并汇总到企业, 企业则有的放矢地满足客户的愿望。对一些大的客户, 他们则一般半年一次的定期派专人上门做系统服务, 如设备保养等。

3 用好资金留住人是企业发展的旨要这三年来, 哪家企业也难规避“全球

金融危机”影响。王晓东的大隆也不例外。

“金融危机的影响曾经使我们的销售额减少了三分之二。从2009年开始, 我们用一年的时间恢复了常态, 顶住了金融危机的风险。”王晓东谈起这段往事感慨良多, 他表示, 对于企业的起伏, 他们在思想上是“有准备”的。他认为, 做企业总会遇到波澜, 正所谓螺旋式上升, 波浪式前进!“因为我们的认知和准备, 大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处于良性循环之后, 我们就越发非常注重企业的‘家底’, 有‘家底’就能经得起风浪, 就能从容地应对从被动转入主动。这次能够很快恢复常态, 同我们自己有‘家底’是分不开的。”

谈到“家底”, 王晓东不无诙谐地说, “我们江苏和浙江都是改革前沿的弄潮儿, 但我觉得, 虽然‘江浙’同是发展经济, 可之间在发展理念上还是有些不同。”他认为, 可能吴文化受中原文化儒家影响较大, 求稳的思路, 不温不火扎扎实实做企业的思路比较占优。“正因为这样, 我们自有资金相对雄厚, 所谓‘融资难’问题我们不存在。在这个基础上, 我们更能有资格理直气壮地说, 不把自己拖进‘价格竞争’这个泥潭, 可用品质和服务构成的‘品牌效应’去占领市场!”

再次谈到“品质”和“服务”, 王晓东意犹未尽, “前面我们谈到了企业的自有资金, 其实,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资金’, 那就是众所周知的人才!”他介绍说, 就眼下劳动力成本加大的情况下, 企业的用工资金很有压力, 成本上涨自然会影响企业的基本利润, 怎样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对企业来说既至关重要, 有很大难度。“我认为, 作为一家成熟的规模型企业, 要对得起客户, 也必须对得起员工。在这种理念指导下, 我们在企业文化中弘扬‘爱岗敬业、企业发展我发展’的同时, 在企业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敢于投资, ‘让利’于员工, 让大家同享企业发展的成果。”他介绍说, 2011年他们投资400万元, 盖了四十多间房给外来职工住宿无偿使用。“房间里的电视、洗衣机、空调等设施一应俱全, 而且夫妻同在企业的, 我们提供一套公益房。现在已经有五六十名员工入住。要想让员工把企业当作家, 企业家必须有‘还利于员工’的‘人本’思想。”王晓东介绍, 眼下南方的所谓“用工荒”问题在他的企业是不存在的, 他们的员工十分稳定, 这使企业的发展后劲更加完备。

感悟浓郁的酒吧文化 篇3

午后阳光中难得沉静

三里屯的酒吧布置新奇,夸张而个性化的室内外装修,再用音乐、美酒、灯光、环境营造出一种静宜与喧闹、粗犷与细腻、杂乱与雅致、摇滚与古典、跃动与慵懒、清醒与梦幻的意境,让人们在这里喝酒聊天叙旧,寻找短暂的情感寄托与灵魂归宿。外国人是三里屯酒吧曾经的和现在的主流顾客。

记得有人说过下午三四点的三里屯最美,说的就是此刻在午后阳光中难得沉静下来的三里屯。下午不是泡吧的时间,所以整条街只看得到门口清闲的服务生和遮阳伞下三三两两喝咖啡聊天的人,此时在这里展现着它们最真实的一面——慵懒而随意。

入夜后的妖艳动感

待到入夜时分,三里屯摇身一变,妖艳起来,所有酒吧都用最魅惑的灯光和音乐撩拨你的热情。酒吧的轮廓被闪烁的霓虹映照得格外清晰,各色的装饰门面像穿着时髦的男孩或长裙婆娑的性感少女,极具风姿地展示着各自的魅力。

词语浓郁的反义词是什么 篇4

浓郁意指多个方面的意思。1、(花草等的香气)浓重:浓郁的花香迎面扑来。2、(色彩、情感、气氛等)重:春意浓郁 | 色调浓郁 | 感情浓郁 | 浓郁的生活气息 | 这个歌曲抒情气氛十分浓郁。3、(兴趣)大:兴致浓郁 | 浓郁的兴趣。4、繁密:浓郁的松林。

反义词

清淡 清香 淡雅 雅淡

词语释义

词目:浓郁

拼音:nóngyù

英文:strong; heavy; rich; full

词义:

1、(花草等的香气)浓重:浓郁的花香迎面扑来。

2、(色彩、情感、气氛等)重:春意浓郁 | 色调浓郁 | 感情浓郁 | 浓郁的生活气息 | 这个歌曲抒情气氛十分浓郁。

3、(兴趣)大:兴致浓郁 | 浓郁的兴趣。

4、繁密:浓郁的松林。

近义词

浓郁――浓重 浓郁――馥郁

【同】都是形容词,都有“浓而重”的意思。

基本解释

1. ∶香气、色彩、气氛等浓厚

浓郁的芳香

色调浓郁

2. [dense]∶浓密;繁密

枝叶浓郁

词语出处

1. 浓重;浓厚。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偏安佚豫》:“宫姬韶部,俨如神仙,天香浓郁,花柳避妍。” 叶圣陶 《火灾・被忘却的》:“她陶醉在甜蜜而浓郁的爱里。”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东方文化之‘古’,‘美’,‘伟大’,‘崇高’,诗文哲学,兴味浓郁。”

2. 稠密;茂密。

冯至 《蛇》诗:“它想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生命之树常绿》:“水面清澈如镜,映出了浓郁的森林。”

浓郁的民俗文化 篇5

一把雨伞撑破了三座大山 一次长征横跨了宇宙空间 一种思想唤醒了千年雄狮 一个声音震撼了整个世界

一代伟人 走遍了千山,走出了韶山

……………..这首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歌,又一次把人们带回到毛泽东的时代,只要一回到毛泽东时代,任何人都必然会领略到毛泽东那崇高的,博大的胸怀,任何人都无法抗拒毛泽东那感人肺腑而又催人奋进的诗词艺术的巨大魅力。

一位西方哲人说得好:“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的世界。”是的,毛泽东就赢得了一个世界,就是以诗开创了一个大中国。因为他的政治,军事,哲学,同时也是因为他的诗。他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同时又是独树一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诗人。

他的诗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但都是历经革命上的浪漫。李白是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只能站在个人的立场上去体验现实,体验社会,体验人生。毛泽东却是一个伟大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人,他站在中国历史文化巅峰,胸中装着中华民族,装着中国的老百姓。

他体验的是“千军万马战犹酣”,唤醒沉睡的东方巨龙。体验的是“红军不怕远征难”“百万雄师过大江”。体验的是“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体验的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体验的是“一唱雄鸡天下白”“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用自己的诗促进了一个新时代的诞生。他的诗无比浪漫,无比洒脱,无比豪放,因而才无比大气。他用自己的行动改写了中国历史,他用自己的智慧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他的气概撼山岳,泣鬼神。他的胸怀装千山,容百川,盛天地,纳宇宙。谁能与之并提?他的事业,他的气概,他的胸怀,造就了他博大精深的艺术境界。他用自己浓郁的革命浪漫主义诗篇讴歌了中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自豪地站在天安门城楼,不,是站在珠穆朗玛峰,向全世界人民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毛泽东给人们留下了一个个不解之谜,他不是神而能料事如神。何以能料事如神?从他那堆满文献的床头和四壁的书,你便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毛泽东那坚韧的毅力,把他推向了事业的峰顶,人生的峰顶,推向了世人懒于或畏惧涉足的及奇险,极悠远,极瑰丽的文化巅峰。只有充满豪情和气魄的人才能涉入险远之地满载而归。要获得这些金子,就必须淘尽狂沙,获得了中华民族的真金。那真金就是中国的聪明智慧。

他的诗词深受曹操,李白,苏轼的影响,但无论从诗才和诗的气度来看,他都超过了他的老师们。他最喜欢三李,李白的浪漫,李贺的想象,李商隐的缠绵。而这三种风格都融入在他的诗里。他的诗充满了浓郁的革命浪漫主义特色。在他的生命里找不到半点消沉,消极和悲观。他的诗是革命乐观的,向上的,是催人奋起的号角,这是他诗词的艺术魅力所在。

毛泽东不是用笔来写诗,而是用枪声来写;不是趴在书桌上写,而是骑在马背上哼。他最好的诗是在最艰苦的环境中哼出来的,是在枪林弹雨中哼出来的,在啸啸马鸣中押韵,用隆隆的炮声来合辙,因此他是革命诗人,是战斗诗人。

长征途中,他写下了八首诗,最有代表性的是----《长征》,气魄宏大,铿锵有力,鼓舞了全军斗士,引导者红军走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历时12个月,纵横11个省,共翻越了18条山脉,横跨24条河流。毛泽东领导着红军,越五岭,跨乌蒙,翻雪山,过六盘,渡长江,跨铁索经过了无数的高山峻岭,历经万千难险,却无所畏惧,乐观豪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那连绵起伏的五岭,就像轻轻地微波细浪,那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就像是红军脚下的小小泥丸,真是太奇妙了!它简直就是几幅流动着的画构成一组历史画卷:有山势逶迤的五岭图,有群峰叠嶂的乌蒙图,有水拍云崖的金沙图,有桥横铁索的大渡图,有雪盖岷山的行军图,还有红军跋涉两万里的英姿图。古今中外,谁有如此手笔,只有伟大的历史才造就毛泽东那样伟大的诗人,只有那样伟大的诗人,才能吟唱出如此伟大的诗篇。

打开《毛泽东诗词》,处处是浪漫的,力拔山河的警句和佳篇。“狂狂飙为我从天落”铿锵豪放。“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掷地有声。“沧山如海,残阳如血”意境壮阔。“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由大自然的变化挥洒到政治风云。“人生易老天难老”却丝毫没有慨叹。“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充满了革命必胜的豪迈情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达了诗人坚强的革命意志。“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是无私无畏,英勇奋斗,分秒必争的豪情。他的诗词不同于任何文人笔下的诗篇,也不隶属于文坛上哪一流派,而是一个领袖人物在革命过程中的抒情言志,是千古绝唱的第一人,他的诗只属于他自己-----毛泽东!

毛泽东学古而不泥古,富于创造性,并写出新意。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被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对”而毛泽东信手拈来涉笔成趣:“人间正道是沧桑”。表达了光明战胜黑暗,正义战胜了邪恶,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深刻含义。李白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铜镜月”。而毛泽东拿过来即是:“我欲因之梦辽阔,芙蓉国里尽朝晖”。充满了革命豪情。李贺的“雄鸡一声天下白”堪称千古绝唱,而毛泽东却点化为“一唱雄鸡天下白”,象征全国解放后从黑暗走向光明的中国,非常贴切自然。

解析乡风浓郁的巴盟酿皮 篇6

一、巴盟酿皮话源

酿皮作为一种民间风味食品, 很受人们欢迎, 同时也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情感。它在河套地区还有一个很雅的名称, 即“昭君披子”, 据说与汉代王昭君入塞有关, 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说。王昭君, 名嫱 (一说“嫱”是昭君在宫中的官名) , 是我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她是西汉南郡秭归 (今湖北秭归) 人, 与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是同乡。昭君入汉宫多年, 虽有沉鱼落雁之貌、闭月羞花之容, 而且见多识广, 举止大方, 聪颖贤慧, 但未得皇帝宠幸, 生活孤寂。当呼韩邪求美人为阏氏 (汉代匈奴称君主的正妻) 的消息传入后宫后, 她考虑与其索居深宫埋没一生, 不如作为“和蕃使者”, 尚可留名后世。同时, 这时的和亲是在匈奴势衰时, 呼韩邪为了进一步密切与汉朝的关系而主动提出的, 与汉初的情况迥然不同。故毅然自“请掖庭全 (管理后宫的官员) 求行”应召和亲, 得到了元帝批准 (见《后汉书·南匈奴传》) 。晋代葛洪所著《西京杂记》中载有昭君出塞一事。昭君公主出嫁, 随呼韩邪初到塞外内蒙古地方, 因不习惯草原游牧生活, 吃不惯奶酪和肉食, 单于十分着急, 便千里迢迢从古都长安请来一位会做面点的厨师。那时正值夏季, 草原气候炎热干燥, 厨师做了几样别具风味的面食, 但昭君仍不喜悦, 厨师怕被赶走, 绞尽脑汁想出了一种极具特色的风味面食。他先把面团揉洗, 再把滤下的面汁蒸成薄皮, 加上各种调料, 凉凉的、软软的, 既充饥又解暑, 公主吃后, 红颜大悦, 单于知道后大喜。因其薄如纱, 很象昭君扬鞭跃马时穿着的那种美丽的斗蓬披子, 于是便将这种面食叫“昭君披子”。如果这种传说属实的话, 那么酿皮在内蒙古的食用历史就是相当久远的了。北魏高阳太守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记述了公元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技术, 是中国烹饪理论演进史上的一座丰碑, 书中记述的“豚皮饼”就与今天的酿皮做法和食用方法近似, 这也佐证了酿皮在我国食用历史的悠久。

二、巴盟酿皮的制作工艺

酿皮的制作相当繁复和讲究, 民间做出一份色香味形皆美的酿皮是要大费周章的。首先, 把特等优质面粉加水和成面团, 用极细且净的白布包裹着, 在清水盆中不停地反复揉搓。面团中的淀粉成分不断从白布中渗出, 在盆底沉积成厚厚一层麦淀粉。将再无淀粉渗出的白布打开, 里面仅剩下一小块面筋。把面筋放在略微热的地方醒发蒸熟, 蒸熟的面筋 (如冻豆腐状) 可是酿皮不可缺少的“伴侣”, 少了它就如同咖啡不放奶和糖, 感觉上会相差甚远。 接着, 将先前沉积下的麦淀粉糊用清水轻轻漂洗, 依分量缓缓倒入一个又大又平的平底盘中摇晃, 使其均匀地平摊在盘中。之后, 将平盘上笼蒸熟 (或在沸水中烫熟) 。此时, 淀粉糊已成了一大张晶莹剔透的“面饼皮”, 静静地躺在平盘中, 然后把平盘在冷水中凉一下, 轻轻揭下“面饼皮”, 逐一相叠。彼此之间须涂抹熟菜油, 以妨相粘。待其冷却后, 便算是完成了主料的制作。“酿”为烹调方法“蒸”熟之意, “皮”是形容原料质感薄如皮之意, 故而说明“酿皮”在制作中晃盘使麦淀粉糊在盘中薄厚均匀和“蒸”是其加工过程中的技术关键。

酿皮的主料制作好了, 才完成了一半工作, 选好配料是制作好酿皮的又一关键, 这也影响着酿皮成品的风味和口味, 俗话说得好“红花还需绿叶衬”就是此理。在内蒙古地区, 酿皮的配料主要有:煮熟的豆芽、鲜黄瓜丝、水萝卜丝、香菜、尖椒丝、酸泡圆菜丝 (酸泡菜是当地的一种酸腌菜, 色鸭黄, 味酸, 风味独特) 、炒熟的芝麻、压碎的烤熟花生等。民间各地在配料的选择上有所不同, 但大同小异。接下来就是调拌入味了, 常见的是将主辅料放在一起, 把各种调料拌和均匀后装盘食用, 也有把各种调味料兑成碗汁, 把主料切成丝状放在碗底, 上面依次放豆芽、酸泡菜丝、黄瓜丝、香菜等, 食用时把调味汁加上, 拌匀即成。

酿皮的调味料主要有陈醋、盐汤 (有称酸泡菜汤) 、盐、酱油、辣椒油 (又叫红油, 是将红干辣椒碾碎成面状, 然后用五成左右的素花椒油炸制而成, 色红艳味微辣) 、蒜泥、炝好的芥末等。酿皮成品色红味酸辣, 鲜香醇厚, 回味悠长。如今的酿皮已经走进大都市并占有一席之地, 在专门经营酿皮的风味小店中, 也有乡土气息浓郁的农家大院中, 在现代气息极强的超市中, 都能见到酿皮的身影。酿皮已经成为一种风

味独特的大众化食品, 形成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到内蒙古旅游的游客定要品尝一下这道风味美食, 感受一下地方风情, 也不枉来一遭。当您进入装饰一新的内蒙古农家气息浓厚的雅间后, 坐在土炕上, 面前摆着一个小方桌, 桌上放着河套特产白瓜子、西瓜籽、花生和红枣等小吃, 打扮成母女俩的服务员为您服务, 闺女为您倒茶敬烟, 母亲洗手制作酿皮, 操持招待客人的饭菜, 收音机中则不时传出地方小戏动人的旋律, 不知不觉中, 一碗酿皮端到您的面前, 再抓上几片切得薄薄的面筋, 调上各式各样的十多种调料, 拌匀开来, 酸香辣味美扑鼻而来。此时筷头一动, 一根油亮筋道的酿皮已滑入口中。顿时, 口中仿佛有一只活泼的小鱼儿在跳动, 满口丰润腴美;而味蕾也将这美味深深地印入脑中, 挥之不去。再来上两盅二锅头, 别提有多美妙!正如小曲“夸河套”中唱到的那样“保你不想家”。其实, 这就是你的“家”, 是你美食的“家”, 是你零距离感受异域风土人情的“家”。

制作酿皮的原料甚多, 从绿豆面、高粱面、小米面到麦面, 似乎只要是富含淀粉之物, 皆可入选。因为原料的不同, 做出来的酿皮风味也不同。绿豆酿皮呈半透明的淡绿色, 如初春的新草, 鲜嫩欲滴。高粱酿皮是晶莹的暗红色, 仿佛温润的玉髓。至于最正宗的白面酿皮, 则雪白透亮, 晶莹剔透。

如果细究起来, 酿皮在民间的做法大致有两种, 前面介绍的是其一, 还有一种是直接把面和成极稀极稀的面水, 直接放入特制的平圆盘中, 在沸水中蒸熟, 然后在冷水中过一下取出, 拌食即可。前面所介绍的做法其实也包含两种物质, 一种是酿皮, 一种是面筋 (也就是烤麸) 。关于烤麸, 我国史料记载得比较早, 例如宋人寇宗奭 (shì) 在《本草衍义》中记:“生嚼白而成筋, 可粘禽虫。”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凡铁之有钢者, 如面中有筋。濯 (zhuó) 尽柔面, 则面筋乃见。炼钢亦然。”宋代面筋的制作和食用已经相当普遍, 吴自牧在《梦梁录》中就有鼎煮羊麸、乳水龙麸、五味熬麸、糟酱烧麸等多种面筋吃法, 还有许多咏面筋的诗涌现出来, 如宋人王炎《山林清供杂咏·麸筋》:“色泽似乳酪, 味胜鸡豚佳。一经细品嚼, 清芳甘齿颊。”葛长根有《咏麸筋》:“结庵白云处, 山供味味新。嫩腐虽云美, 麸筋最清纯。”元人宋无亦《咏麸筋》:“山笋麸筋味何深, 箸下宜素又荤。黄润光亮喜入眼, 浓汁共炙和鸡豚。”等等。

三、巴盟酿皮的食疗

酿皮味美, 还是一款良好的养生食品, 特别适合夏季食用。酿皮性甘凉, 可解热和中, 宽中益气。清代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记:“面筋性凉解热, 止渴消烦, 劳热人宜煮食之。但不易化, 须细嚼之。”据元代贾铭在《饮食须知》中记:“麸中洗出面筋, 味甘性凉, 以油炒煎则性热矣。多食难化, 小儿病人勿食。”等。

四、巴盟酿皮的创新

关于酿皮的食用方法的创新, 笔者在此想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与餐饮同仁共勉。过去, 我们食用酿皮多是在夏季。如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烹饪技术的提高, 一年四季均可享用酿皮, 不但可以采用传统的冷食, 还可热炒、油炸等。制作成热菜, 既可以单独作主料, 也可以与各种肉类果疏同炒。要想将酿皮做大做强, 就要开发出更多的内蒙古酿皮系列产品, 形成像“小肥羊”一样的民族品牌产业, 甚至可以开发出具有一定保质期的酿皮工业化产品, 让不同时空的食客享用到这道风味小吃, 我们可以通过酿皮向外面世界的人们传达内蒙古人的情怀, 让世界了解内蒙古的美食。

摘要:巴盟酿皮是内蒙古河套地区民间特色食品之一, 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本文从巴盟酿皮的历史、制作工艺、食疗和创新四个部分进行了初步探讨, 旨在提高民族特色菜肴的保护、传承意识, 使其与时俱进, 丰富民族饮食文化的内涵。

扮靓温馨教室 浓郁校园文化 篇7

【关键词】温馨教室 教育环境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就具体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而言,它包括科学和谐的育人环境文化、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健康开放的校园网络文化等。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钱库学区在2012年秋季推出的《关于推进钱库学区中小学“温馨班级”建设的指导意见》,就以创建“温馨教室”为立足点和突破口,倾力打造和放大“我的班级我做主”这个点的文化,在辖区各中小学中全面启动“温馨教室”创建活动,实现了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中个体自主构建与整体推进的有效对接。

一、谋划:将“温馨教室”建设纳入学校规划

教室是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的“教室”概念赋予了文化的新理念和新要求,浸润着“以德育人”的教育本质,渗透着美好的师生关系,已经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如何打破传统视野中的教室布置固有思维,转向以文化为核心的“温馨教室”创建,是摆在各学校面前的一道难题。学区紧密结合《苍南县教育局关于全面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精神,多次组织中小学校长、政教主任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温馨教室”建设工作,出台了《关于推进钱库学区中小学“温馨教室”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各校把此项工作列入学校学年计划和德育体系,全面启动“创建”工作。辖区各中小学在校长室的领导下,由分管德育的副校长领衔,政教处牵头,成立“温馨教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和帮助学校各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统一开展创建工作。

二、理念:让“温馨教室”建设催化导向效应

学区所辖学校望里一小于2010年率先开展了“温馨教室”的创建活动,并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效。2011年第二学期学区在该校举办“钱库学区第二届德育常规经验推介会”,组织辖区各中小学校长、政教主任参加会议,通过推介会使各校进一步了解温馨教室创建的思路和方法。同时,借鉴上海经验,参照《关于推进上海市中小学“温馨教室”建设的指导意见》,形成钱库学区“温馨教室”创建理念,为班主任、任课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开展“温馨教室”建设提高了认识基础。

一是强化“师生发展”理念。“温馨教室”建设是师生共同打造的、能满足师生发展愿望的、有利于师生班集体共同发展的教育环境。它既有温馨、舒适的硬环境,又有团结协作的软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每一位师生都会受到关注,得到发展和提高。因此,“温馨教室”建设就是践行“以师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是彰显“人文关怀”特点。学校文化需要传承、营造、创新。“温馨教室”建设就是在长期办学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的新的思考,也是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推进、发展与创新。“温馨教室”建设所要表现的硬环境、软环境建设旨在彰显人的主体性,凸显人生价值关怀。

三是搭建“专业发展”平台。班主任是“温馨教室”建设的组织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也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力量的协调者。“温馨教室”建设以其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领域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同时,“温馨教室”建设也离不开教师团队的努力,这也为教师队伍建设搭建了新的平台。

三、实践:使“温馨教室”建设凸显内涵发展

“温馨教室”建设的内容可以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一要有温馨的人际环境。力求通过人际间沟通、协调与讲究诚信形成平等、公正、真诚、互助的良好环境氛围。二要有温馨的课堂教学环境。力求通过严谨的教风学风,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相长的过程,成为学生体验知识滋养的过程。三要有温馨的自身心理环境。力求通过完善自我意识,不断适应顺境逆境的心理调整,塑造自信、平和、达观的心理状态。四要有温馨的物质环境。力求通过人性化的硬件设计,温馨的环境布置,展现安全、美观、舒心的画面,共同打造师生生存和发展的最佳空间。

在“温馨教室”创建中,学区各中小学聚焦“温馨教室”建设的内涵,展开了一系列创造性的尝试。

(一)构建温馨的课堂环境

力求以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教学状态来打造温馨的课堂教学环境。如辖区钱库小学以“心怀梦想,营造温馨”为目标开展温馨课堂建设。围绕课堂教学中师、生这两个维度,让学生在心灵的放飞中学会倾听、质疑和合作;同时,让教师全身心投入了解学生,在温馨融洽的互动中成为学生心声的倾听者、帮助者和引领者。再如辖区钱库镇三小借助“对话”来构建温馨课堂,通过建立师生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课堂教学环境催生生生互助的课堂,如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一人主答,其他学生可以提供解答支持,团队合作共同解决。同时,教师也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加以关注,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升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

学校以社会的组织构架来模拟,让学生生活其中并自主体验。辖区望里一小通过创建 “燕窠小屋”,并加强“燕窠小屋”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包括虚拟的书屋、银行、医护站等,力图使生活在“燕窠小屋”中的全体成员得到充分的发展,垒筑“和谐小屋”。辖区钱库二小以“阳光少年总动员”为目标,依据不同的年龄层次、心理特征和学科特点,通过“阳光之家”“我说你听信箱”“红领巾跳蚤市场”“心情驿站”等,打造阳光向上的师生人际关系。

(三)锻铸健康的身心环境

健康的人格与教育环境的温馨和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辖区钱库镇二中就是尝试以“颜色——心情指数表”来强塑学生健康身心。这张表由时间、心情颜色、交流方式等要素构成,其中绿色代表高兴,蓝色体现愉快,黑色表示伤心,灰色显示难过,红色展示愤怒。通过书信、面谈等多种方式进行师生交流,让教师更加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在愉快中倾述、畅怀,从而在身心上营建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四、策略:在“温馨教室”建设中体验文化感召

“温馨教室”是校园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区域推进“温馨教室”建设的实践中,以“把握建设内涵、鼓励自主创新”为指导思想,总结出了“宣传发动、师生共建、交流展示、总结提炼”四步操作法。这四步操作法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促进,共融互汇,相辅相成。

(一)宣传:讨偏发问

“温馨教室”建设代表着广大师生的强烈愿望,师生有着自然的积极性。我们从满足广大师生愿望的角度出发,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组织师生开展“温馨教室”建设大讨论。讨论的重点是为什么要创建“温馨教室”(“温馨教室”创建的意义)?我们心目中的“温馨教室”是怎样的?我们离“温馨教室”还有什么差距?我该为“温馨教室”建设做什么,该如何做(反思自我,自我提出要求)?怎样创建“温馨教室”(“温馨教室”创建的途径和方法)?等等。通过讨论,进一步诱发师生需求和激活积极性。

(二)创建:共建共享

“共建共享、追求和谐”是“温馨教室”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只有感受彼此的感受,追求彼此的追求,才能共建师生共同成长的家园,共享温馨和谐的氛围。在创建活动中,学区在各所学校推荐的基础上,组织了“温馨教室”方案设计评比、“温馨教室”金点子征集等一系列活动。师生们跃跃欲试积极探索,激起思想浪花点点。从而推进“温馨教室”建设的深入。

(三)交流:展示展评

展示“温馨教室”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效,既能发挥典型效应,形成范式推进,又能以点带面,带来滚动发展。钱库学区制定《钱库学区“十佳温馨班级”评分标准》,标准将各项指标细化分解,突出量化考核。评比内容分“基础建设”和“特色加分”两个方面。基础建设包括班级基本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建设主题活动和和谐氛围四项指标。特色加分包括有成效的班级活动、有特色的班级环境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学区每学期组织开展十佳“温馨教室”评比活动,具体操作程序,一是由个人申报,学校推荐:班主任将“温馨教室”的创建理念、载体、过程和成果等方面内容形成文字图片或PPT资料,由学校初评后推荐参加区级评比;二是由学校申报,学区评审:学校向学区提交被推荐班级的申报材料,由学区德育科室牵头组成考核组进行材料审核与评比,按一定比例进行筛选;三是由班主任现场展示:材料评审过关的班级,由班主任向学区考核组进行现场展示;四是到现场进行调研式验收:按照《钱库学区“温馨教室”评比细则》标准要求,组织考核组人员到学校,通过现场查看、问卷调查、访谈测评等,评选出学区“十佳‘温馨教室’”;五是在钱库学区网公示:以图文滚动方式展示,同时召开表彰大会,注重加强操作层面的经验交流,形成成果推介。

(四)总结:提炼提升

“温馨教室”创建始终围绕班级文化建设展开,通过创建活动,提炼出以教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班级物质文化;以班级组织与班级规章制度为内容的班级制度文化;以班风、学风为主要内容的班级精神文化。这三个方面的文化集中体现了班级的个性和精神,能给学生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奋发向上的心理感觉,能对学生有所诱导,有所启示,有所激励。在创建“温馨教室”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和谐的教育理念、相互尊重理解的人际关系、团结进取的环境文化、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等等,正是“温馨教室”建设所要达到的目标。也正基于此,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的基础和着力点,确实对学校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从“温馨教室”创建到班级文化建设,再到校园文化的形成,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围绕以文化为特征的校园文化建设。因此,以温馨环境建设这个点,致力于推进校园文化这个面,无疑是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创建“温馨教室”,是一项以教室为载体,以环境建设为抓手,以调适师生关系为重点的文化校园建设活动,它是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具体落实。学区开展这项工作三年多来,成效是显而易见的,但问题不容忽视:一是还没真正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中,应强化顶层设计意识,通过“温馨教室”实践研究,凝练做法经验,整合方法思路,完善建设体系;二是要积极关注教育动态变化。时代在发展,教育主题的日益丰富,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温馨教室”其外在表现形态和内在文化特质都需要不断适应、与时俱进。可以说,“温馨教室”是从教室入手开始的校园文化、学校文明及和谐校园建设的综合工程,它的视角是宽阔的,内涵是深邃的,影响是深远的。

浓郁的风情 纯朴的人性 篇8

《边城》是沈从文最著名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小说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表现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人们心灵的澄澈纯净。

著名评论家李健吾称《边城》是“一部田园牧歌式的杰作”,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在《亚洲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中,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位居第一,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名列第二。《边城》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浓郁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读者,被译成日、美、英等四十多种文字,并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选入大学课本。

(二)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我国著名的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他靠自学成才,勤奋多产,曾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他出生于行伍世家,身上流淌着汉、苗、土家等几个民族的血液。湘西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长期受歧视的历史,使他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气质:既富于幻想,内心又积淀着沉痛隐忧。

他一生著述颇丰,代表作有蜚声中外的《边城》《长河》《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等。历史文物研究成果中最著名的是受周恩来总理的委托而编写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该书曾被选作我国领导人出访时赠给外国国家元首的礼品。

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小说最具特色。他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规,笔下的故事不拘常理,是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他的散文独具魅力,一些后来的作家深受其创作风格的影响。

(三)内容精要

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有一户人家。独门独院里,住着老船夫和他的孙女翠翠,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这一老一小在渡船上悠闲度日。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是个洒脱大方、喜欢结交朋友且慷慨助人的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像他一样豪放豁达,不拘俗套小节;老二的气质则有些像母亲,相貌英俊,不爱说话,叫傩送。小城里的人只要提起他们父子,没有不竖大拇指的。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遇到傩送,两人在彼此的心里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巧的是,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先傩送一步托媒人提了亲。兄弟两人决定把话挑明。老大把自己的心事全告诉了弟弟,说这爱是两年前就已经植下根苗的。弟弟微笑着听完哥哥的话,告诉哥哥,他爱翠翠也是两年前的事,这让做哥哥的着实吃了一惊……

此时,当地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而傩送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成婚。爷爷自然知道孙女的心事,他让翠翠自己做主。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的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约定采用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情意,让翠翠自己选择。傩送是唱歌的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决定去做生意。而在碧溪边,弟弟傩送的歌声只响过一夜就再也没有响起。老船夫忍不住去城里询问,才得知老大坐下水船时出了事,淹死了……船总顺顺忘不了儿子的死,对老船夫变得很冷淡。老船夫操心孙女的婚事,忍不住又去打听老二的消息,得知傩送在天保死后下桃源去了。老船夫只好郁闷地回到家。翠翠问他,他也没说什么。夜里下起了大雨,夹杂着令人恐惧的雷声。第二天起来,翠翠发现船已被冲走,屋后的白塔也被冲塌了。翠翠吓得去找爷爷,却发现老人已在雷声将息时死去了……

老军人杨马兵热心地前来陪伴翠翠,也以渡船为生。翠翠一边渡船,一边等待着傩送的归来。也许,傩送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他明天就会回来……

(四)原文再现

有人带了礼物到碧溪岨,掌水码头的顺顺,当真请了媒人为儿子向渡船的攀亲戚来了。老船夫慌慌张张把这个人渡过溪口,一同到家里去。翠翠正在屋门前剥豌豆,来了客并不如何注意。但一听到客人进门说“贺喜贺喜”,心中有事,不敢再呆在屋门边,就装作追赶菜园地的鸡,拿了竹响篙唰唰的摇着,一面口中轻轻喝着,向屋后白塔跑去了。

……

祖父说:“翠翠,船总顺顺家里请人来作媒,想讨你作媳妇,问我愿不愿。我呢,人老了,再过三年两载会过去的,我没有不愿的事情。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想想,自己来说愿意,就成了;不愿意,也好。”

翠翠不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装作从容,怯怯的望着老祖父。又不便问什么,当然也不好回答。

祖父又说:“大老是个有出息的人,为人又正直,又慷慨,你嫁了他,算是命好!”

翠翠明白了,人来做媒的大老!不曾把头抬起,心忡忡的跳着,脸烧得厉害,仍然剥她的豌豆,且随手把空豆荚抛到水中去,望着它们在流水中从从容容的流去,自己也俨然从容了许多。

见翠翠总不作声,祖父于是笑了,且说:“翠翠,想几天不碍事。洛阳桥并不是一个晚上造得好的,要日子咧。前次那人来的就向我说到这件事,我已经就告过他:车是车路,马是马路,各有规矩。想爸爸作主,请媒人正正经经来说是车路;要自己作主,站到对溪高崖竹林里为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是马路,——你若欢喜走马路,我相信人家会为你在日头下唱热情的歌,在月光下唱温柔的歌,一直唱到吐血喉咙烂!”

翠翠不作声,心中只想哭,可是也无理由可哭。祖父再说下去,便引到死去了的母亲来了。老人说了一阵,沉默了。翠翠悄悄把头撂过一些,祖父眼中业已酿了一汪眼泪。翠翠又惊又怕怯生生的说:“爷爷,你怎么的?”祖父不作声,用大手掌擦着眼睛,小孩子似的咕咕笑着,跳上岸跑回家中去了。

翠翠心中乱乱的,想赶去却不赶去。

雨后放晴的天气,日头炙到人肩上背上已有了点儿力量。溪边芦苇水杨柳,菜园中菜蔬,莫不繁荣滋茂,带着一分有野性的生气。草丛里绿色蚱蜢各处飞着,翅膀搏动空气时窸窸作声。枝头新蝉声音已渐渐洪大。两山深翠逼人竹篁中,有黄鸟与竹雀杜鹃鸣叫。翠翠感觉着,望着,听着,同时也思索着:

“爷爷今年七十岁……三年六个月的歌——谁送那只白鸭子呢?……得碾子的好运运气,碾子得谁更是好运气?……”

痴着,忽地站起,半簸箕豌豆便倾倒到水中去了。伸手把那簸箕从水中捞起时,隔溪有人喊过渡。

简析:这段文字细腻地刻画了翠翠的心理活动。当看到有人上门提亲时,出于少女的羞涩,“装作从容”,内心却带有几分欣喜。但得知提亲的是大老时,面对并不知晓自己心事的爷爷是欲哭无泪,内心充满了失望、矛盾,心乱如麻。

(五)作品感悟

老船夫在茶峒边城的渡口劳累一辈子,辛苦一生。孙女是他生命的全部,渡船是他生活的舞台。他一心想为孙女找一个如意郎君,却无意中为孙女的婚事设置了一些障碍,引起了一系列误会。最终由于他过多的关心和太深的疼爱而耽误了孙女一生的幸福,酿成了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悲剧。他带着万般的无奈和无限的愧疚悄悄地离开了人世。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那种自然、纯朴的人性之美。

天保和傩送“两个人皆结实如老虎,却又和气亲人,不骄惰,不浮华,不倚势欺人”。他们爱上了同一个姑娘,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之间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兄弟俩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反目成仇,而是互相谦让。天保因爱而离家出走,最终落水身亡;傩送内心的热情一半因为哥哥的死去而消逝,一半随着自责而减退。远走他乡是他最痛苦的选择,但也许是最好的选择。如此淳朴与真挚的兄弟之情让人感动。

翠翠是《边城》之魂,是温柔、贤惠的凤凰女子的代表,是大自然的女儿,是纯洁美丽的化身。湘西的清风丽日给了她健康的身体;茶峒的青山绿水给了她一双碧玉般清澈透明的眸子;碧溪边的竹篁、白塔给了她一颗毫不世故的心;酉水、小船满载着她少女的悠悠岁月。她不嫌贫,不爱富,不偷懒,甘守清贫,乐于助人,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却不料陷入兄弟二人的情感纠葛之中。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和痛苦之后,她仍决定翘首期盼心上人的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就会回来”。故事的结局虽很凄婉,但还是给人留下了希望。作者用三个人的爱情悲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湘西地区的风情美和人性美。

(六)名家点评

一部《边城》足以让沈从文在现代文学中笑傲于世人,也足以让他与世界文学的一些所谓的顶级作家们比肩且毫不逊色。然而他的创作力非常惊人,80多部作品集使他成为成书最多的现代作家之一,这方面跟老舍和巴金有一比。其实他不仅仅只有《边城》,反过来讲,《边城》也不仅仅只属于他,它更属于湘西,属于我们的民族。

——著名学者易 森

沈从文的长篇小说《边城》是一部杰作,它的艺术独创性主要在两个方面呈现出来: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它发展和深化了乡土抒情的模式;继鲁迅《阿Q正传》之后,重塑了中国形象。

——著名学者刘洪涛

作者的人物虽说全部良善,本身却含有悲剧的成分。惟其良善,我们才更易于感到悲哀的分量。这种悲哀,不仅仅由于情节的演进,而是自来带在人物的气质里的。

——著名学者刘西渭

《边城》中的牧歌情调不仅具有陶渊明式的闲适冲淡,而且具有屈原《九歌》式的凄艳幽渺,是真正的返璞归真。

让语文课堂溢满浓郁的语文味 篇9

什么是“语文味”?

早在2001年,程少堂就率先把“语文味”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正式提出,并把它定义为:“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与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文化氛围和审美快感。”

对程少堂的语文味,著名学者王晓春老师提出了这样的批评:“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总的感觉是‘语文味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的确,这一概念太宽泛了。

吉春亚在《“语文味”即语文本色的回归》一文中指出:语文味就是语文本色的回归。他是这样给“语文味”定位的:在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实”环境中,在富有诗情画意的润泽氛围中(否则就是机械死板的训练),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与指导下,主要通过对典型“言语作品”(包括书面、口头、声像等形式)的剖析、玩味和模仿,在各种(课内的、课外的、模拟的、生活的)“言语行为”中,不断内化为各种(知识的、思想的、情感的、精神的)收获,并较为成功地外化为各种(书面的、口头的)“言语作品”,逐步形成能够独立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以运用于广泛的社会生活(学习与生活)的“言语行为”之中。

简言之,笔者以为“语文味”就是语文独有的特质,是对言语现象、言语行为的感知、欣赏、玩味、内化、表达的过程中散发出来的语文意识、语文魅力。

语文课堂怎样溢满浓郁的语文味?

一、耳到心到地听

听,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语文课上的听,除了要获取信息外,还有更丰富的内涵,就是必须用心去思考、想象、品味。在教学中,听明白声源发出的信息,知道其表达的意思,是最基本的要求,一般还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而有所侧重,可以侧重听字音是否准确,听句子停顿是否得当,听句子是否有语病;也可以侧重想象听到内容的情境、听到内容的含义、与听到内容相关的材料,甚至是思考听到内容的巧妙的表现手法等等。记得全国特级教师靳家彦老师在上《珍珠鸟》一课时,让同学们先读好课题,然后请同学读“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这个句子。根据学生读的情况,指点学生用心听,听出不同读法的句子可以强调不同的意思:

学生重读“珍珠鸟”,教师指导说:我们听到这个句子强调的是珍珠鸟,而不是别的鸟。

学生重读“送我”,教师指导说:我们听到这个句子强调的是送给我,而不是送给别人。

学生重读“一对”,教师指导说:我们听到这个句子强调的是一对,而不是一只,不是几只。

……

教师巧妙地设计“听”的环节,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让课堂散发出芬芳的语文味。

二、有滋有味地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吟哦讽诵而后得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既是语文教学的手段,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

体现“语文味”的读,不同于走马观花的浏览,也不是和尚念经式的机械念叨,而是潜心沉思的默读,有滋有味地诵读,甚至是摇头晃脑、手舞足蹈的吟唱。

在我们的课堂上,尤其是公开课上,读似乎被提到一定的高度,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但读的质量仍有待提高,中学情况更为严重一些。究其原因,还是“应试教育”惹的祸,还是落后观念惹的祸。

学生要能有滋有味地读好课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学生读懂课文的基本内容,读懂文章的思想感情,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朗读经验,还要有一定的朗读技巧。在新学的课文中,指导学生读好一句话,或是一段话,乃至一篇文章,首先要有读懂内容的阅读,然后要有领悟思想、表情达意的朗读,还要有反馈矫正、提高朗读技能的练习读的环节。如果学生的朗读基础不好,这样的训练环节还会重复不止一次。许多老师舍不得拿出宝贵的课堂时间让学生练习朗读,因为考试不直接考朗读,长此以往,学生读书质量自然不会高。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考虑一下,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当然主要是阅读教学的课,每一节课都至少指导学生读好一个片断,那么一个学期,一年,三年,五年,八年,十年……我们何愁学生不能有滋有味地读书?我们何愁学生没有良好的语感?有了良好的语感,我们何愁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低,何愁学生的表达能力低,何愁学生的作文空洞无物呢?

有滋有味地读书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主要途径,对于语文,学生不要光抱着题目做,教师不要光抱着题目讲,让出一些时间,还语文本来面目,给孩子一些自由自在读书的空间吧,让孩子在读中绽放语文的魅力。

三、咬文嚼字地品

语文课本的文章不同于一般的信息材料,它们入选课文经过层层审核,不仅是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成长,思想感情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有正面影响,而且语言表达规范,不敢说文字是字字珠玑,但也是各具特色。借助这样的语料让学生咬文嚼字地品,可谓抓住了语文的根本。

品的内容要有所选择。入选课本的文章篇幅长短不一,长文不说,就是再短的文章,我们也不可能逐字逐句地品读。因此,要品读文章,在读懂意思的基础上,首先要筛选,可以筛选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可以筛选文章的重点段落,也可以筛选含义深刻的语句。

品读的时候,讲究方法也很重要。品赏重点词句,我们一般要学生建构这样的思维图式:用回归生活的思考方法,读懂词句字面上的意思;联系语言环境,有时还需要联系写作背景,读懂词句在语境中的意思;再思考词句在文章整体中的意思及其表达作用。简言之,品赏词句的思维图式应是:字面义→语境义→文中作用,学生汇报环节是读、品评三位一体的程式。虽然有这样的学习和汇报思路,但是我们在努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有个性的学习。对学生的读,我们强调并鼓励有个性特色的解读;学生的品更是受自身阅读能力、文化素养、思维习惯所影响,当然还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的点评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在教学散文《枣核》时,在学生理清课文条理后,我指导学生欣赏散文的语言,朱晓倩同学作了这样的赏读:“我觉得这篇散文情韵深长,深深地打动了我。如文中说:(入情入境地读)‘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四个‘想’字,解开了‘我’索要枣核的悬念,要枣核是为了种枣树。‘一……就……’,表示‘过圣诞’与‘我想旧历年’两件事紧密相连,表现我思乡情义的浓烈厚重。枣核是故乡的象征,种枣树,则是思乡的集中体现。看到枣核,也就看到了故乡,看到了祖国,就好像每当我想家时就去打个电话,听着亲人的声音,就好像看见了他们一样。记得王湾有两句诗‘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将思乡之情寄托于北归的大雁,而这位高君纯女士是将思乡之情寄托在了枣树上,形象而艺术地表达了她深厚绵长的思乡恋国的情怀。我觉得作者写得真好!”的确,学生品赏得真好!持之以恒地给予学生这样咬文嚼字赏读的平台,收获是不言而喻的。

语文味在这样的品赏中荡漾,不同学生的不同赏读、评点让语文课堂清波涌动,语文味当然就浓郁芬芳,溢满课堂,滋养学子们的心田。

四、字斟句酌地写

汪潮教授在《语文课堂要体现语文味》一文中倡导要“重词味、句味、读味、品味、写味”,一再强调:“‘听’‘说’的时间要降下来;‘读’的时间要控制住;‘写’的时间要挤进去。”

还有一种常见现象,许多老师备课时也设计了写作练笔环节,可是往往前面环节超时了,导致写作练笔没有时间,或者只有匆匆忙忙的两三分钟的时间。

语文的半壁江山就是书面表达,书面表达能力除了在作文课上进行集中训练外,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也要心中有意识,手中留时间,写后重指点修正,逐步养成学生字斟句酌地写的习惯,在无数次练笔中,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怎么能不提高呢?

关于写的内容,不仅是我们通常理解上“读写结合”的小练笔,其实对词语、文句、段落的赏析解读,对一些思考分析的见解等,同样是十分好的写作材料,换言之,在语文课上,学生动脑筋思考的一切有价值的内容,都可以是练笔的内容。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的思维都经过写的训练,但每节课安排几处,确实能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养成学生推敲词句的习惯,这不正是我们期望学生拥有的重要语文技能之一吗?

让语文课溢满浓郁的语文味,是我的追求,我想它也是许许多多语文教师的追求。溢满语文味的语文课不是“听”“读”“品”“写”的简单融合,而是用语文的本质特性——言语性的意识来建构的语文教学。它不排斥现代科学手段,它同样追求诗情画意的语文境界,它绽放着生命个体独到的感受……它和其它各科一样是学生成长的资源,但它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提高最有效的资源。让我们期待本真的、溢满语文味的语文课,滋润一代又一代学子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上一篇:张竞文感恩演讲一瞥下一篇:学生国旗下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