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规

2024-09-07

教育法规(精选9篇)

教育法规 篇1

教育学单选题

1人们普遍把欧洲

2中世纪大学围绕文、法、医、科四科来组织教育其中文科是基础课

3.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各种学术性、4.高等教育的由谁来掌握取决于5.6.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7.8.是人力资本论的代表

9.舒尔茨推算出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中世纪大学是培养的职业学校19世纪初洪堡柏林大学确立大学威斯康辛大学明确将作为大学的重要的职能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或者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效果的评价等都必须受教育目的的制约。教育目的具有

15教育目的是一种16从教育目的与高等教育的关系来看,两者是一般与的关系。

19在近代,针对大学中功利主义的倾向,提出人文教育思想。

21社会本位观的代表是根据高等教育可分为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教育

24根据通才教育是一种教育;是一种博雅教育;也是一种自由教育根据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可分为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

27马丁.特罗认为,当一国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入学人口的15%时,高等教育处于英才教育阶段

28马丁.特罗认为,当一国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入学人口的15%-50时,高等教育处于大众教育阶段

29瑞典教育家 30国家应采取具体措施对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给予帮助,避免第四章 高等学校的教育制度

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模式的代表是

32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模式的代表是33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模式的代表是34私立和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模式的代表是

德国柏林大学哲学博士的设立标志着现代的确立

36学位授予机构为各授予单位的37教师职务的设置的总体原则是

38高校教师的聘用期限是39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代表是法国

40权力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代表是美国

41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代表是德日英

42欧洲大陆高校管理模式以 43美国高校管理模式相对强大

44中国高等学校基本确立了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45我国高等学校改革应适当注重与行政管理的分离

47科类、专业结构是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

48形式结构是指不同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

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一定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50高校专业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51学指导文件。

53最先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系统阐述

54在我国,1862年创办的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

1兴学堂,班级授课制逐渐在我国各级学校中普遍推行 5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提出报告学会生存,指出要‘

教学评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活动

教学测量是一种的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

教学计划内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由教务处组织

61教学计划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由学校团委、学生会等社团组织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归根结底是通过受教育者的运动实现的教育法规概论单选题

1.教育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为调整而制定的教育法律、法令、条例、规程、制度等规范文件的总称。

2.我国的教育基本法为 1995年3月18日通过

3.部门教育规章由制定,其效力低于宪法、教育法规和教育行政法规。

4.义务教育法是近代教育立法以来出现的教育部门法

5.我国于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6.我国于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7.我国于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8.我国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由

10.在教育法规中,数量较多。

11.教育法规与政策都决定于具有共同目的12.必须坚持

13.学校的法律地位是指学校作为实施教育活动的社会组织和机构,在法律上所享有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学校具有法人条件的,依法取得法人资格。

14.独立设置的学校一般具有

15.登记注册制度适用于

16.审批、备案等环节。

17.教育法规定的所谓 ‘应当履行’就是18.监督的基本形式和制度

19.教代会应有学校各方面代表,其中教师代表不少于代表总数的70%

20.等方面的内容,从政策上、过程上、结果上向教职工、学生和社会公开的制度

21.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2.教师是履行教育职责的专业人员

23.是指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根据国家制定的标准和教师管理权限,按照法定的考核内容、原则和方式,对教师进行考察并作出客观评价的制度

24.教师考核的机构主体是教师工作与服务的学校

25.26.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教师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27教师申诉制度是上的行政申诉制度

28教育行政诉讼的前提是要先提起

29.在我国原则上行政赔偿请求人必须首先向赔偿义务机关首先通过行政程序予以解决。

教育法规 篇2

一、终身教育———教育的终身化

“终身教育”一词英语为“Lifelong integrated education”。意思为“终身的综合完整的教育”。顾名思义, “综合统一”是终身教育的特征和主要意义所在。“综合完整”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1) 从人作为社会中的个体及有机组成部分这一层面分析, 人的教育从个体扩展到社会, 即个体教育和社会教育; (2) 从人一生接受的整个教育情况分析, 应该包含人在不同阶段接受的全部各种类型的教育, 而不仅仅是学校教育。

终身教育即人一生所受教育的总和, 是影响巨大的世界教育思潮, 使人们对教育有新的认识和理解, 由本世纪60年代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他认为, 人的前半生时间用来学习、积累知识, 后半生则一劳永逸地使用知识, 机械的把人的一生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 是毫无科学根据的, 终身教育“包括了教育的所有各个方面, 各项内容, 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时为止的不间断的发展, 包括了教育各发展阶段各个关头之间的有机联系。”教育应该贯穿“从摇篮到坟墓的生命的全部过程”, 连接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 1972年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 把终身教育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今后制定教育政策的指导思想。

终身教育以终身、教育两个概念为基础, 关注人们的生活、学习。在我国, “终身教育”这一概念首次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正式提出。在1995年的《教育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推进教育改革, 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1995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 将终身教育理解成“与生命又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这种连续性教育称之为终身教育。”它不仅重视终身教育在职业训练方面的功能, 而且更加重视他在人格塑造、个性发展、潜能开发以及批判精神方面的作用。

二、成人教育———从“学历”走向“能力”

从1949年第一届国际成人教育大会的召开, 到1997年第五届国际成人教育大会发布《汉堡成人学习宣言》, 国际社会在实践中不断地在发展和创新成人教育的理念。成人教育是社会政治进步、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经常被称之为业余教育、工农教育、社会教育、回归教育等。从办学形式看, 成人教育主要包括———扫盲教育、成人基础教育、成人职业技术教育、岗位培训、成人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社会文化教育、远距离教育。

成人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具有教育的特性, 也有自己的特点。在我国, 成人教育通常被当作是普通教育的补充, 以成人学历教育为主。许多成人高校办学目标不明确, 只注重在学历上与普通高校看齐, 让成人学习者最终拥有“专科”、“本科”学历, 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式单一。长此以往, 成人学习者有可能在知识素养上不及普通高教的学生, 能力上又不符合成人高教培养目标, 最终, 在社会中难以定位, 成为竞争中的失败者。

《教育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成人教育, 使公民接受多种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这些都已成为发展我国成人教育事业的法律法规基础, 从而有力地保证了我国成人教育健康有序的快速发展。在知识经济、倡导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 成人教育自身的独特性得到确认, 不能被淡化, 也不能被替代。成人教育也在不断尝试, 用一种新的眼光、站在一个新的高度, 理解和重塑自身, 时时刻刻进行改革, 尝试在概念与内涵上做出新的、突破性的认识, 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 从重视“学历”走向了重视“能力”。关注成人个体的差异和具体的学习需要, 注重成人学习者各个方面能力培养, 指导人们为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而努力。通过任何形式的学习, 成人学习者不仅可以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 而且也能结合生活和工作实际, 进行各种实践活动, 获得一技之长, 增强社会竞争力。

三、全民教育———实现教育民主和教育平等

在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中全民教育被权列为基本的人权, 20世纪90年代, 全民教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主题, 在1990年泰国宗迪恩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上, 发表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和《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的行动纲领》, 对全民教育进行了新的审视, 使“英才化”的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普及化”“现代化”的教育, 对各个国家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希望。全民教育已成为一项全球事业, 引起了世界各国共同的关注, 并形成了统一的行动纲领———达喀尔行动纲领。

全民教育重视教育平等, 教育必须向所有的人开放, 利用各种手段提供教育机会, 缩小教育上的性别差异;强调教育民主, 人人都有权利和义务接受教育。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一系列的目标, 如注重基础教育和扫盲、普及初等教育、普及入学机会等, 使每个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提高全民的教育水平, 获得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能力, 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进入21世纪, 全民教育注重实际, 利用区域间的合作, 合理和科学的开发各种教育资源, 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其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四、成人教育———实现终身教育的主要途径

终身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广泛传播, 开阔了成人教育的视野, 扩宽了成人教育与社会的接触, 促进了成人教育的深入发展, 尤其是对成人教育的功能、性质和目的有了新认识。长期以来, 人们总是把接受正规学校的教育, 特别是最终完成正规的学校教育, 作为立足社会, 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唯一手段和方法。然而,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终身教育思想的传播,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 尽管正规的学校教育现在还是教育体系中的主体, 但它绝不是教育的全部。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个体, 使需要不断的更新、补充新的知识, 接受新的思想, 这样就急需接受不同形式、多类型、多层次的教育。成人教育观念在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 也发生了及时地转变。成人教育逐步成为终身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成为实现终身教育的主要途径, 成为终身教育的前沿阵地和实践领域。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从教育制度上提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因此, 应该在终身教育的框架中重新认识成人教育, 在终身学习的概念中构筑成人教育的新理念。本着终身教育的宗旨, 成人教育注意倡导学习贯穿个人一生的社会理念, 满足个体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以成人学习者为中心, 开发、整合和利用国家、社会的多种教育资源, 服务成人学习者, 提供给成人学习者良好的学习环境, 创造一个学习化的社会环境, 建立一个灵活、多样的成人教育体系。新的趋势和方向令人鼓舞、欣慰, 21世纪的成人教育发展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下, 应当基于新的定位, 实施战略创新。积极进行改革, 排除各种不利因素和障碍, 为人们提供多层次、多类型的教育, 协助劳动者提高生存、生活技能, 适应激励的社会竞争, 使成人学习者能在真正意义上全面开发自身的潜能和资源, 实现人终身的全面和谐发展, 促进国家的繁荣和昌盛。

五、我国终身教育的科学归宿———全民教育

终身教育的思想是美好的, 然而我们世界的现实是严酷的。美国著名教育家霍勒斯·曼指出:估量科学或文化造福于一个社会, 不应过多地着眼于这个社会拥有多少掌握大量高深知识的人, 而在于广大人民掌握足够的知识。 (2)

尽管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赞同终身教育的思想, 但是, 由于诸多原因, 许多国家还不能提供更多的机会来满足所有人受教育的愿望, 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甚至贫困的发展中国家, 有些甚至连最起码的基础教育的任务也无法落实。在发展中国家, 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普遍问题, 是教育机会的欠缺和不均等性。尽管有一些发展中国家早在一百多年前就颁布了义务教育法, 但直至20世纪90年代, 仍然没有达到普及义务教育的目标。2000年全民教育评估表明, 许多国家已经有了重大进展, 但是, 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中还有一亿多儿童仍然没有机会接受初等教育, 而且成人文盲也有增无减, 8亿多成人是文盲。终身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保持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这与全民教育的目标是不谋而合的。因此,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 现实是十分严峻的, 如果全民教育的目标得不到实现, 不加快步伐, 那终身教育就只是纸上谈兵, 最终沦为空谈, 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全民教育是我国21世界终身教育必然而又务实的选择和科学归宿.

六、我国全民教育的主要任务———成人扫盲教育和妇女教育

全民教育是公民的权利, 使所有的青年和成人, 尤其是生活在社会地层的弱势群体, 均有机会接受能真正地、充分地满足其基本学习需求的教育, 使他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成人教育应被视为对全体国民的素质进行不断地提高和发展的广泛教育方式, 其最终目标是建成促进全民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学习型社会。在我国, 全民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成人扫盲教育和妇女教育。

(一) 扫盲有了新的内涵和发展

1.功能性扫盲的提出

近年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功能性扫盲”的新概念, 根据这一要求, 扫盲工作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在开展基本读写能力教学的基础性扫盲的过程中, 要注重实用, 注重识字教学内容贴近扫盲对象的工作生产和生活, 将学习文化同学习科学技术结合起来, 如可以把科技普及教育的内容编入识字课本或由单位编写通俗的生产技术的补充教材。二是对已经脱盲的成员包括农村全体成员, 进行功能性扫盲, 以帮助他们扫除在日常生活或工作岗位上因知识和能力的不足而产生的种种障碍。其内容可以包括科普法律医学保健消费保险社交礼仪等。

2.扫除“现代文盲”的提出

联合国对文盲的新界定是:“一文化水平低, 不识字, 不能阅读的人是文盲;二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是文盲;三不能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与管理的人是文盲”。为区别传统意义上的认知文盲, 人们把“不能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与管理的人”称为“现代文盲”。“现代文盲”在现实生活中单就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成人来说, 也大有人在。因此, 扫除”现代文盲”成为21世纪扫盲的一项艰巨任务。

(二) 妇女教育的广泛开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有关国际教育组织和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妇女解放和妇女教育问题。国际社会一直在为提高妇女的地位、推进妇女教育的进程而努力。对妇女进行教育是当前世界许多发展中国家妇女教育的重点和实施全民教育战略的共同措施。

对妇女进行教育, 是提高妇女地位的主要途径关键, 是实现全民教育的关键。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为二十一世纪做准备》一书中指出:在使全球社会为21世纪做好准备的总努力之中, 教育的作用、妇女的地位是必须强调的三个关键因素的两个。 (3) 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 提高人民素质, 通过合理、快捷的人力资源开发渠道, 把我国丰富的人口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 是当前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妇女的受教育水平高, 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会拥有一定的决策权, 女孩就会获得和男孩平等的受教育权, 女孩获得高水平教育的机会也越大。这样, 妇女接受教育会对后代子女的教育权利和机会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对未来中国人力资本的形成、全民教育的开展和实施可以产生巨大作用。

新的理念给我们启迪, 在21世纪的今天, 成人教育应实行根本性的战略转变, 成为整个正规的继续教育或非正规的不断学习的过程。我国成人教育践行全民教育思想和终身教育理论的重要体现, 主要表现在通过种种活动的开展, 使成人教育走进社区、走向农村、深入企业, 促进全民自觉、平等、和宽容地参与生活、工作和学习, 实现构建全民参与的学习化社会的目标, 从而建设“和谐社会”, 促进人和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虽然任重道远, 但是前景无限光明。

参考文献

[1]沈文英.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辨析[J].中国成人教育, 1999 (12) :46.

[2]刘萍.论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与成人教育的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 2000 (3) :13.

[3]董建红.2000年世界全民教育评估综述[J].全球教育展望, 2001 (7) :60-61.

[4]黄志成.从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到全纳教育——国际教育思潮发展趋势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3 (3) :27-28.

[5]何爱霞.社会化研究对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理论支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8 (11) :94-95.

[6]盖雨鸥.再论终身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 2009 (1) :24.

[1][法]保尔·朗格朗著.周南照等译.终身教育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5:16.

[2]徐荣远.全民教育:21世纪的行动纲领[J].中国成人教育, 2002 (8) :26.

教育法规 篇3

【关键词】通识教育 人文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 职业素质教育

职业技术院校是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其最终目的应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而不是只懂技术片面发展的“工具人”(指人在生产活动中与机械一样,只是一种工具)。“职业人”首先是一个健全的“社会人”,具备普通公民的基本素质,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公民;其次作为从事特定职业的公民,还必须具备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职业素质。需要具备其职业活动所要求的技术知识与技能,还必须具备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以及一定的人文素质,如将此视为素质教育理念在职业院校的深化,可归结为职业素质教育。而目前教育界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有不同看法,主要存在以下四种代表性观点,本文将各观点与职业技术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理念进行比较分析。

一、通识教育 (General Education)辨析

通识教育起源于西方,从19世纪初被提出以来,有一定代表意义的表述达50多种。1945年,哈佛大学委员会发表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将通识教育界定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首先作为人类的一个成员和一个公民所应接受的那部分教育”指出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人”、“健全的人”和“自由社会中的健全公民”。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对教育质量非常不满,发出了“国家处于危险中”的呼声,因而“回归基础”的呼声高涨。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基本学术能力等的训练,许多学校将英文写作、数理统计、自然科学、口语表达、逻辑思维、批判能力等视为学校教育基本要求。所以20世纪80年代左右哈佛学校发表的《哈佛大学关于核心课程的报告》开启了核心课程作为通识教育标志和特征的新时代。以核心课程取代原有通识教育课程,这些核心课程涉及文理学院六个领域。包括文艺领域、史学领域、社会领域与哲学分析、科学领域、外国文化领域、道德思考领域。

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毕竟不同。通识教育相对应的概念是专业教育(Special Education),通识教育是关注学生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教育,它是包括文化、道德、情感、体力等各个方面内容的非专业性教育,通识教育更多在培养一个公民;而专业教育培养目标是特定专业技能人才。素质教育是从人的素质结构的具体操作目标入手解决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在具体教育实践中的运用,素质教育包括了通识教育中的内容,同时专业教育中也有素质教育的内涵。

二、人文教育(Humanism Education)辨析

人文教育是培养人文素质并促使其内化的教育活动。其中人文知识及方法是人文素质的基础,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核心,人文行为是人文素质的外化。

杨叔子院士认为:“人文素质就是做人的素质。人为本,做人的素质,特别是人格,是本之本”。可见,人文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通过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熏陶、感悟、内化、积淀,使人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能够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虽然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落脚点都在人身上,但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素质教育还蕴含着其它诸如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

三、文化素质教育(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辨析

文化素质和文化知识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文化知识是指经过各种文化课程的学习而得到的种种具体知识;而文化素质则指一个人的知识、才能、鉴识所构成的文化造诣或素养的一般体现。

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可见,在我国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是人文素质教育,但文化素质教育涵盖了人文和科学素质两方面的教育,内容比单纯的人文素质教育更广。

与素质教育相比较,文化素质教育则是把文化素质单独提出,旨在培养文化素质。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人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强调知识内化和身心发展,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不仅涵盖了人文素质培养,还强调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

四、职业素质教育(Professional Competence Education)辨析

素质教育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于1987年在《努力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的讲话中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他认为基础教育不能单纯办成升学教育,而应当是社会主义的公民教育,是社会主义公民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着眼于提高人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强调知识内化和身心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叶澜(2006)认为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宗旨,处于一切教育活动之魂的地位,而不是一个规定化的教育活动的模式。在教育目标上,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在教育内容上,要求施以较全面的教育;在教育方式上,充分重视学生主体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在教育途径上,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教育评价上,重视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基本品质的养成,并鼓励不同特色的培养。严格上讲,素质教育对教育效果的衡量重基础、重长远,不重眼前。

素质教育在每个教育阶段应有所不同。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应“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虽然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系统提出职业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只零散于各期刊中,多数从探讨的角度进行分析,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较缺乏。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职业素质内涵与构成的探讨。对于职业素质的构成,有一定分歧。孙晓霞(2008)提出职业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素质;宫玉杰(2007)认为除上述四项外,应将业务素质也涵盖其中;吉飞(2009)则将职业素质概括为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更有学者将职业素质进一步细分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审美素质、专业素质、社会交往素质、适应素质、创新素质等(周光宇,2009)。职业素质在不同的岗位上有不同的要求,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自然不同,故对其构成有不同认识。在借鉴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职业素质教育虽然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上有所不同,但仍是具有共性的。本文将职业素质概括为身体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职业技能和职业心理素质5个方面。

第二,职业素质教育的培养途径研究。陈和(2007)认为职业技术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可从职业理念教育、职业能力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创新素质教育和创业素质教育5个方面实现。职业素质教育要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重点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职业道德(含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等)和职业核心能力等素质的培养(杨东进,2008)。黄三平(2008)从校园文化角度提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使之成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

目前对职业素质教育的培养途径研究有一定的成果,但在实际操作中,职业素质教育多数仍停留在形式上,普遍存在着模糊化、形式化和简单化等问题。职业素质养成是以知识为基础,课程教学仍应是职业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课程设计是重点,但不能忽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否则难以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落实到位。

五、结论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飞速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技能人才,但职业技术院校在重视技能教育的同时,却不同程度地忽视了人的全面發展。纵观国外发达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情况,在技术能力培养上不仅注重实践操作技能,且在人才培养上注重职业品质的培养,即重视培养技术能力又重视职业素质教育。从目前我国教学现状来看,一些职业技术教育只重视职业技能培训,而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职业教育不仅要传播科技,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在职场中为人处事和如何思维,但是现今的职业院校培养很难达到以上要求,目前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应提倡职业技术教育应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发挥职业技术教育的“针对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才能凸显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参考文献:

[1]李曼丽,林小英.后工业时代的通识教育实践以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为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2]American Task Force on General Education Report.1998.

[3]杨叔子.人文教育:情感、责任感、价值观[J].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通讯,1999(3-4).

[4]柳斌.柳斌谈素质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叶澜.清思反思再思--关于“素质教育是什么”的再认识[J].人民教育,2007(1).

[6]孙晓霞.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

[7]宫玉杰.论高职人才职业素质教育[J].辽宁高职学报,2007(1).

[8]吉飞.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有效途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8).

[9]周光宇.浅析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辽宁高职学报,2009(6).

[10]陈和.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07(23).

[11]杨东进.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质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8(9).

教育法规学习计划 篇4

为了提高全校教干教师的法制观念,增强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规范办学意识,有效杜绝教育违法现象和维护教育合法权益,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干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推进教育工作健康发展,经学校领导研究决定,在全校范围内认真开展一次教育法规学习活动。特制定学习计划如下:

一、学校教育法规学习领导及工作小组:

组长:郭友成副组长:韩中民李爱新

成员:王斌董彩仙张百放郭红赵春华

二、学习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除学习学校选择学习的重点法规外,要重点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和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促进教育公平》等文件。

三、学习措施:

召开全校在职人员动员大会,认真传达学习学校教育法规学习计划,要求全体人员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要做好学习笔记,做到真学实学,促进工作。在学习形式上,我们计划采取教干宣讲,有关科室结合工作分工分别组织专题研讨、以案说法的形式,在学习接近结束时,在全校组织一次法律法规学习优秀笔记本展评活动,组织一次法律法规知识竞赛。

四、学习步骤: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12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12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013年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13年5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3年6月

法律法规学习总结

法律知识竞赛法律法规学习笔记展评

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促进教育公平》 专题研讨: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教育法规 篇5

这让我想起了一位校长。他是二战后一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后来成为美国一所学校校长。每当有新老师来到学校时,他就会给这位老师一封信,这封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集中营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人所不应该见到的悲剧: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妇女由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儿童是由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所以,我怀疑教育的意义,我对你们唯一的请求是:请回到教育的根本,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不应该造就学识渊博的怪物,或者是多才多艺的变态狂或受过教育的屠夫。我始终相信,只有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书写字算术的能力才有价值……

我想,作为教育者,要使学生具有人性的人首先是用自己的言行教他们永远不要伤害别人;然而反观教育群体,时有老师奸污学生、体罚学生等现象发生,何也?

当下的教育过分强调学生的发展,反而忽略了教师的自我发展。一旦教师离开了自我发展,教育就难以深入发展;教育之所以称之为教育,在于教育者首先是自我教育的人,唯有自我教育方可教育他人。

试问一些不讲诚信的老师如何教学生去讲诚信?不懂得感恩的教师如何教学生去懂得感恩?古人讲反求诸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追求的便是自我教育。

想起某年高考,由于学生要去另一所中学考试,我班学生由别班班主任带队,但晚上返校时一学生很委屈地跟我说:“某某班的班主任不让我们上车,她说先让她的学生上了,我们才上,我们都被赶了下来。”听了这话,我当时真不敢相信,但学生委屈的眼神告诉我,这是真的。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位班主任却是一名优秀班主任。这样的教育如何谈得上真正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只能是自私狭隘的人。

七年前福建《新教师》杂志卷首语栏目曾推出我的“一点教育”观:对于立人,我们可以这样概括,幸福一点、诗意一点、快乐一点、阳光一点、高尚一点、纯粹一点、无私一点、诚信一点、自主一点、自由一点、发展一点、个性一点。

“一点教育”观当初主要指向学生的,现在我以为更适合在教育者身上,让我们主动成为这样的人,方可把学生培养成这这样的人。因为我更相信教育是言传身教的。

而让我们感到危机的是,教育者并没充当好教育者该有的角色。比方说,现在一些学校为了迎合检查,教师公然作假,做假事、做假人、说假话,教育之瘤毒可见一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捏,与之俱黑。”若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成长,教育的土壤何其恶也。

教育,当让教育者自我教育,让我们主动成长。唯有如此,教育的源头才有活水,教育的清流才可润泽孩子,教育才能称得上教育。

作者:吴春来

教育法规知识问答 篇6

教育的性质,方针,基本原则,教育制度,教师与学生,教育投入,法律责任及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内容。教育法 规定的我国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国家对受教育者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以及是想,道德,纪律,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和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脚教育制度的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执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的去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府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3义务教育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是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有合格教师

又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和设施,设备等

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哪些权利?

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我那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应履行那些义务?

遵守法律,法规。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6)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教育教学权

学术研究权

学生管理权

报酬待遇权

参与管理权

进修培训权

7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履行哪些义务?

遵守法规义务

教育教学义务

思想教育义务

尊重学生人格的义务

保护学生权益义务

提高水平义务

8取得教师资格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必须是合格的中国公民

具备规定的学历或者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数字和道德品质

具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

9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哪些行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故意不完成急哦阿语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与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怎样理解义务教育的性质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义务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目标是什么?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是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治理,体制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义务教育的对象是那些人?

适龄儿童和少年。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岁。义务教育法对实施义务教育的教师提出了哪些要求?

教师再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应当尊重学僧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高级职务。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学校不得有哪些行为?

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

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的。

拒绝接受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

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

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

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 对教育经费保障提出了哪些明确要求?

各级政府应当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招标转拨付经费,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校舍的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发放。

各级政府应当确保教育经费“三增长”,即: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那个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小学生人数平均出的义务教育费用足部增长,保证义务教育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在以上基础上对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得收取学费,并逐步免收杂费。新修订的 义务教育法 关于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做了哪些规定?

规范教学内容,防止教学过于偏重智育的倾向。第一,在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第二,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社个开展社会实践,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

严格课程管理。第一,学校和教师应当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得违反课程设置方案增加或者删除课程。第二,学校应当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体育,艺术和综合实

践的教学活动,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和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素质。

明确考核要求。第一,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应当综合考察其完成培养学生的情况,不得仅以升学作为考核标准。第二,对学生的考察,应当综合考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情况,不得以考试成绩代替全面考察。第三,义务教育督导不得对学校进行评比,不得以升学率作为督导标准。未成年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未成年人享有哪些权利?

未成年人生存权,发展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与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权。

未成年人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的享有权利。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的规律和特点。

教育与保护相结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修订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坚持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倡导性要求与进行性规定相结合他律和自律相结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爱国守法,这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这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关爱学生,这是师德的灵魂

教书育人,这是教师的天职

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终身学习,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为什么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努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

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

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观念。

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教育法规 篇7

1 学业与职业相互融通

实践中, 学历教育倾向者认为可以把普通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简单嫁接与复制到高职教育中, 片面追求学业化, 过分重视基本知识理论的传授, 培养的学生只会纸上谈兵, 不会实际操作;而另一极端的表现是“唯技术技能”, 认为高职学生应重视现实就业能力的技术能力的培养, 对单一技能的过度强化训练, 而过度削减甚至取消必要的专业技术知识, 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积累过于简单化, 办学层次向中职教育下移。因此, 高职学生在毕业时存在“两不像”的普遍现象:因缺少本科生的较高的学历素质, 文化素质偏低而不像大专生;因没有具备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专业技术和能力, 专业技术能力弱而不像高技能人才。

与高等本科学历教育不同, 高职学生的学业, 着重于丰富的学术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所培养的职业能力也不仅是限于某个岗位工作所需的, 而是多方面能力和各种素质的综合, 如解决问题的能力, 团队协作的能力, 组织协调的能力等。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层次, 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在我国加快现代化建设改革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此, 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解释:一是基础文化素质层面, 高职学生专业发展的平台是高等教育, 学校应按照“学科群”的特征设置相关课程, 增强知识的系统性和广博性;二是专业理论层面, 为适应高新技术发展和创意研发的需要, 强调能力与技术水平并重, 能够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并且了解最新的专业成果;三是专业技术层面,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专门人才, 不仅要掌握所从事的岗位内的最新技术, 精通所从事的岗位需要的技术业务, 而且还能独立处理生产一线的复杂技术问题, 此外, 还具备结合专业开展一定的技术研究开发的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由此可见, 学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交汇点是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学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只有统一协调发展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 高等职业教育应兼顾学业教育和职业教育, 使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

2 如何促进学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2.1 根据市场需求改革专业设置

高职院校要紧盯市场, 及时通过行业交流、企业走访、劳动市场调研等渠道, 了解各行业的就业状况和人才需求变化, 了解他们所需人才的技能、素质特点前瞻性地判断和预测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 及时、动态地调整专业方向。必须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专业结构和办学规模, 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急需专业, 培养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急需人才。对于人才市场不需要的、学生就业困难的专业应考虑逐步压缩招生量;对于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要扩大招生量。调查本地区经济和行业的发展进程, 按照专业设置的客观性原则, 结合本校的办学条件和发展规划, 充分发掘自身和社会的办学资源优势, 以面向行业的专业为基础, 努力拓展面向区域的专业。坚持加强有针对性的实用性强的专业设置, 整合专业资源优势, 优化改造专业结构, 努力培育和形成有鲜明特色的专业。

2.2 要构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既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 也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更要适应社会和市场、企业的需要。在明确高职专业对应岗位或岗位群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整体结构, 确定职业素质结构权重与归属课程及各教学任务与分工地的基础上, 努力构建实施素质教育, 并以应用型、实用型为基本特点的教学体系。针对专业内课程都设置相关职业素质培养的特定要求, 挖掘学科课程中的职业因素, 加强职业训导。一方面, 坚持加强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设置及教学, 理论教学的目标以必须、够用为度, 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更要重视他们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他们以应用为核心的思维习惯, 提高他们驾驭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 继续加大教学实践力度, 实践教学的目标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加强学生外语、计算机实际操作、口头表达等基本工作能力的培养及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 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通过开展深度校企合作, 形成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共赢型的长效合作机制, 使校内实践、校外实习与毕业设计有机结合, 实现学校与区域产业、行业、企业的全面对接。

2.3 发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转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发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把多种教学方法优选结合, 以适合职业教育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利用信息化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教学中广泛引入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等。通过教师的引导、大量的案例分析、业务技能仿真练习, 使学生在实际的案例分析和真实的任务情境中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把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融入课堂, 努力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

2.4 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要树立兼顾学业素质和职业素质为一体的考核评价机制。衡量教育教学质量高低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看学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程度, 主要通过考试考查成绩来检验。要积极探索操作考试、教考分离等新的考核方式。注重对过程性的考核, 使学生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评价观念。以全面、系统、标准、可行为原则, 使考核方式更趋科学化。二是看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强弱。职业素质主要包括政治思想素质、人文修养、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等。实践能力考核以学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实训成绩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为主。同时结合学生的考证情况, 参加竞赛的获奖等情况综合评价。既要立足课程也要立足职业, 理论和技能必须兼顾。

2.5 重视职业素质教育

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一样, 高等职业教育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据就业调查显示, 多数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第一要求并非知识和技能, 而是职业道德方面的水准。在决定是否聘用员工时, 他们总是首先考察他们的人品、敬业和责任感。这就是说, 职业道德素质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面向未来, 高等职业院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 重视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在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同时, 为了提高学生在未来社会的持续发展能力, 还要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让学生在掌握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 引导他们进行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方法的探索和总结实践上升为理论的训练, 提高他们在扎实理论基础上的灵活应用能力。学会与他人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 提高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3 结论

总之, 高等职业教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就业、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相关, 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大课题。对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国家层面已经达成共识, 充分认识到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推动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解决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等现实问题的重要价值。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兼顾学业教育和职业教育, 才能为社会输送适合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力资源, 才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是, 高职教育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和矛盾也依然存在。高等职业教育应兼顾学业教育和职业教育, 使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这样才能有效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建设的改革和发展, 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高职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学业教育,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邱开金.高等职业教育中学业与职业要相互融通[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27) :22.

[2]王文涛.论“六业贯通”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及其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 (高教研究) , 2012, (3) :93-95.

[3]罗玉霞.论高职教育中学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统一性[J].中国科技纵横, 2011, (21) :311-329.

[4]沈斐敏.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与改革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5]马玉芳, 王彩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衔接研究[J].科教文汇, 2010, (35) :171-172.

教育法规 篇8

关键词:教育漫话 惩罚 启示

洛克是英国哲学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为近代教育理念奠定了基础,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洛克在其对绅士教育事无巨细的娓娓道来中透露出的教育惩罚智慧,对当前学校教育惩罚中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一、树立教育者权威,维护教师教育惩罚的权利

洛克认为教育惩罚是合理且正当的,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强调在实施教育惩罚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教育者权威地位的树立,主张儿童应受教育者绝对权利的约束。

然而当下教师惩罚学生的权利逐渐被吞噬,教师的权威地位也在逐渐消解,且不说教师对学生体罚,严厉的批评也是要不得。动辄就有家长找学校,告发教师惩罚不当,甚至直接把教师和学校告上法庭。教师不再敢实行教育惩罚的职权,惩罚也因而不能发挥其教育意义,惩罚的合理性遭到质疑且大有全盘否定之势。

笔者认为在这样的大局面下,要重塑教师形象,维护教师权威。教师在学校承担了家长的责任,一定程度上要管理好孩子,对孩子及家长负责。作为家长应与学校针对教育惩罚的作用达成共识,不要盲目听信媒体宣传而因噎废食夸大教育惩罚的危害,教育惩罚只要运用恰当其教育作用是能够体现出来的。家长应相信教师能够运用好教育惩罚以促进孩子的成长,而不是伤害学生。最根本因素是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惩罚观,不断增强理论知识和实践智慧,使惩罚运用更加恰当,达到公众信服。

二、正确认识惩罚的教育性,发挥其科学性

教育惩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是洛克认同的一方面,并且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惩罚儿童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如时间上要及早,注意先紧后松;惩罚时要目的明确,注意把握惩罚的场合和程度;惩罚不等于体罚、斥责和侮辱,在惩罚过程中要体现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爱等等。

1.惩罚的时间

从惩罚时间上看,因当前学校在实施教育惩罚时往往不注重学生的年龄及个性等特点,实施惩罚简单粗暴,忽视学生心理动态,致使惩罚教育效果不佳。此时应在时间上把握好:在孩子错误行为初见端倪之时应予以惩罚。对于孩子自身来说,及早管制有利于不良习惯的改正,等到其不良习惯根深蒂固时再加以管制,如同已经长歪的老树再想去扶正,是件很难的事情。另一种时间早体现在孩子的年龄上,学生年龄小教育惩罚效果最明显。因而给幼儿和基础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孩子年龄越小,理性越少,越需要教育者严加管教。利用惩罚的方式通过教育者对孩子行为的态度,使孩子认识到行为的对错,进而对不良行为进行改正。

2.惩罚的目的及惩罚的“度”

惩罚的运用关键在于掌握惩罚的“度”, 即不必惩罚太重,也不要仅仅在形式上进行惩罚。惩罚的目的是教育,惩罚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为了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才实施的必要教育手段,因此,不能为了惩罚而惩罚,而应使儿童认识到为什么要进行惩罚,并且使儿童认识到这种惩罚手段的必要性:是教师对儿童负责和尊重的表现。在对学生进行惩罚时,教师应明确惩罚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认识到错误并且加以改正。因此在惩罚学生时应从思想入手,标本兼治。

三、家校通力合作,教师、家长都需以身作则

孩子的成长环境绝大部分在学校,因此学校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到,孩子犯了错误,所有人都要对孩子采取冷漠的态度,让他知道行为不良的孩子是不受喜爱的,这样有利于孩子改正错误。洛克还特别强调此时要提防仆人为讨好小主人,采取不一致的态度。由此可见,家长不能因孩子的一面之词而失去理智,抑或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学校教育进行全盘否定与批判。

在家長对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有众多意见的当下,学校要实现更好的发展,教育教学要达成良好的效果,教育惩罚要发挥其教育作用,重要一点是加强学校与家长的通力合作。学校要与家长就其管理方式进行沟通,使家长能够对学校的管理方式予以认同和支持。在对学生实施惩罚时,加强教师和学校与家长的沟通,防止家长偏信孩子的一面之词,了解事实原委,对教师实施的惩罚予以支持并配合学校共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加强家校合作与沟通的另一个作用是学生有时存在的问题,预示着一个家庭的教育问题,教师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学生的良策,也有助于家长改进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效果。

总之,洛克的《教育漫话》蕴含了丰富的教育智慧。树立教育者权威、认识惩罚的教育性,发挥其科学性,在现如今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家长、教师、学校齐努力,才能共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教育法规案例分析(推荐) 篇9

1.某大学女学生严某考试时在试卷下面放有写着公式的纸条,被监考老师发现并予没收。后学校认为严某考试作弊,态度恶劣,于是对其做出勒令退学的处分决定。严某对处分决定不服,向校方提出申诉,但校方未给予任何书面答复。

试分析:

(1)本案中所涉及到的法律关系主体有哪些?(2)学校是否侵犯了该女学生的权利?

(3)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律?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答案要点:

(1)本案中所涉及到的法律关系主体主要有学校和学生。(2)本案涉及到《宪法》、《教育法》以及国家关于考试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学校对严某的处分应依法进行,而不应随意剥夺严某作为公民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严某。严某向学校提出申诉是合法的。

(3)本案是一则侵犯学生受教育权案。学校及有关领导应承担相应的行政与民事责任。

2.某职业中学年轻美术教师陈某,男,美术学院大专毕业,工作已有两年。1993年7月,陈某的一幅美术作品被上海纺织学院美术系(国外某学院与纺织学院合办的专业)选中,他也因此可被保送到该学院装潢专业(大专)免费学习两年。陈某向学校提出脱产两年到上海读书的申请,并提出脱产进修期间不拿薪金,只想保留公职。学校经过研究,认为陈某已大专毕业,现在进修也属大专层次,学历层次一样,没有必要,而且装潢专业与学校美术教学的需要不很对口;加上教师定编,学校美术教师短缺,陈某如脱产进修则没有人上课。因此,学校不同意陈某脱产两年进修。

试分析:学校是否侵害了教师的进修培训权? 答案要点:(1)学校和教育行政机关应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支持教师的继续学习和进修。但教师进修培训权的行使,应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由学校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不得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2)对于在职教师的培养提高,应提倡“三为主”原则(在职为主、业余为主、自学为主)。(3)在该案例中,学校的决定没有侵害教师的进修培训权。

3.2006年6月,某高校进入期末考试阶段,省教育厅领导带领相关人员检查巡视该高校考试工作。在巡查时发现大三某班级专业课闭卷考试的考场内,学生A某正在偷看纸条,于是检查团人员告知监考老师,责成监考老师收缴其作弊的纸条,并收取了试卷,当场在试卷上注明“作弊”字样。在此过程中,该学生试图辩解,但是被监考老师制止,事后该学生曾试图向其所在院系和教务处进行辩解,均被拒绝。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将试卷随纸条一起密封上交教务处,同时通知学生A某所在院系相关老师。教育厅领导也批评了该学校相关领导,责成他们严肃考试纪律,狠抓考试风气。

该学校的学生管理规定中规定:学生作弊两次以上或者组织学生作弊一次以上,学校可以作出开除学籍的处分。该学生虽然属于第一次被抓住作弊,但是,鉴于该学生在教育厅领导检查巡视期间公然作弊,情节严重,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所以学校决定对其严肃处理,以儆效尤。2天以后,学校橱窗中就张贴了学校教务处和校教学委员会联合作出的对该学生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并随后由院系副书记当面通知该学生本人。该通知并被张贴在学校各院系醒目处以及学生活动场所的醒目处,其上盖有学校教务处的印盖。

请仔细阅读上述案例材料,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根据2005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学生的纪律处分有哪几种?

(2)该高等学校在对该学生作出开除学籍规定的过程中有哪些违反2005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行为?

(1)纪律处分的种类分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2)《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54条:“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

分:„„

(四)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第56条规定:学校在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之前,应当听取学生或者其代理人的陈述和申辩。第57条规定:学校对学生作出开除学籍处分决定,应当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第55条规定: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应当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足、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恰当。

本案中,学校处分学生的事实依据不符合第54条规定的情形,程序上没有收集充足的证据、处分前未听取学生陈述和申辩、处分决定非经校长会议做出。

4.1994年9月,田永考入北京科技大学下属的应用科学学院物理化学系,取得本科生学籍。1996年2月29日,田永在参加电磁学课程补考过程中,随身携带写有电磁学公式的纸条,中途去卫生间时,纸条掉出,被监考教师发现。监考教师虽未发现田永有偷看纸条的行为,但还是按照考场纪律,当即停止了田永的考试。北京科技大学于同年3月5日按照“068号通知”第3条第5项关于“夹带者,包括写在手上等作弊行为者”的规定,认定田永的行为是考试作弊,并根据该通知第1条“凡考试作弊者,一律按退学处理”的规定,决定对田永按退学处理,并于4月10日填发了学籍变动通知。但是,北京科技大学没有直接向田永宣布处分决定和送达变更学籍通知,也未给田永办理退学手续。田永继续在校以该校大学生的身份参加正常学习及学校组织的活动。1996年3月,原告田永的学生证丢失,未进行1995至1996学年第二学期的注册。同年9月,被告北京科技大学为田永补办了学生证。其后,北京科技大学每学年均收取田永交纳的教育费,并为田永进行注册、发放大学生补助津贴,还安排田永参加了大学生毕业实习设计,并由论文指导教师领取了学校发放的毕业设计结业费。田永还以该校大学生的名义参加考试,先后取得了大学英语四级、计算机应用水平测试BASIC语言成绩合格证书。田永在该校学习的4年中,成绩全部合格,通过了毕业实习、设计及论文答辩,获得优秀毕业论文及毕业总成绩全班第九名。1998年6月临近毕业时,学校通知田永所在的系,以田永不具备学籍为由,拒绝给田永颁发毕业证、学位证和办理毕业派遣手续。

试分析:(1)田永是否具备学籍?(2)学校的退学处理在实体和程序上是否适当?

(1)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高等学校对受教育者有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的权力,有代表国家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职责。受教育者在经过考试合格被教育者录取后,即享有该校的学籍,取得了在学校学习的资格。即使学校退学处理的决定正确,田永在1995至1996学年第二学期虽因丢失学生证未能注册,但学校1996年9月又为其补办了学生证并注册的事实行为,应视为学校改变了其对原告所作的“按退学处理”的决定,恢复了原告的学籍。

(2)教育者在对受教育者实施管理中,虽然有相应的教育自主权,但不得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本案中,田永在补考中随身携带纸条的行为属于违反考场纪律的行为,学校可以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学校的有关规定处理,但其依本校制定的“068号通知”的有关内容对原告作退学处理,直接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的法定退学条件相抵触。而且退学处理的决定涉及原告的受教育权利,从充分保障当事人权益原则出发,被告应将此决定直接向本人送达、宣布,允许当事人提出申辩意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退学的学生,由学校出具退学决定书并送交本人,同时报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此外,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退学的本科生,应限期办理退学手续离校,档案、户口退回其家庭户籍所在地。

5.罗彩霞和王佳俊均为2004年邵东一中298班应届文科毕业生,两人同时参加高考,高考成绩分别为514分和335分。王佳俊在父亲王峥嵘操作下冒用罗彩霞的身份信息和高考分数被贵州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录取,并取得了学位证书,获得了教师资格证,毕业后在广州工作。2005年,罗彩霞复读一年后考取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3月,罗彩霞在办理网上银行业务、教师资格证时,发现自己的身份被王佳俊盗用,于是于3月18日报案。

经查,这是一起由王家俊父亲王峥嵘策划、利用个人关系违规获取高考相关信息、伪造高考纸质档案和户口迁移证的冒名造假事件,是一起严重的违纪违法案件。王峥嵘为了让女儿王佳俊就读本科学校,于2004年9月初到邵东一中找到王佳俊班主任老师张文迪,获得了罗彩霞高考成绩等相关信息,又通过同学关系使王佳俊被贵州师范大学降低20分定向补录。案发后,王佳俊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

等已被注销,张文迪被邵东县纪委实施“双规”,王峥嵘因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涉嫌犯罪被逮捕。

试分析:

(1)学校撤销王佳俊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是否合理?

(2)班主任张文迪对其参与该案的行为应承担什么教育法律责任?(3)罗彩霞应如何主张及维护自己的权利? 答案要点:(1)《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8条规定:“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取得学籍者,一经查实,学校应当取消其学籍。”第38条规定:“对违反国家招生规定入学者,学校不得发给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已发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学校应当予以追回并报教育行政部门宣布证书无效。”学校可据此撤销王佳俊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

(2)从本案介绍和纪委的处理来看,张文迪参与了该高招舞弊案,应该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

(3)罗彩霞可以姓名权、受教育权受到侵害而对相关责任人提起侵权之诉,要求赔偿。

6.齐玉苓与陈晓琪均是被告腾州八中的1990届应届初中毕业生,当时同在腾州八中驻地腾州市鲍沟镇圈里村居住,二人相貌有明显差异。齐玉苓在1990届统考中取得成绩441分,虽未达到当年统一招生的录取分数线,但超过了委培生的录取分数线。当年录取工作结束后,济宁商校发出了录取齐玉苓为该校1990级财会专业委培生的通知书,该通知书由腾州八中转交。

陈晓琪在1990年中专预选考试中,因成绩不合格,失去了继续参加统考的资格。为能继续升学,陈晓琪从腾州八中将齐玉苓的录取通知书领走。陈晓琪之父陈克政为此联系了腾州市鲍沟镇政府作陈晓琪的委培单位。陈晓琪持齐玉苓的录取通知书到济宁商校报到时,没有携带准考证;报到后,以齐玉苓的名义在济宁商校就读。陈晓琪在济宁商校就读期间的学生档案,仍然是齐玉苓初中阶段及中考期间形成的考生资料,其中包括贴有齐玉苓照片的体格检查表、学期评语表以及齐玉苓参加统考的试卷等相关材料。陈晓琪读书期间,陈克政将原为陈晓琪联系的委培单位变更为中国银行腾州支行。1993年,陈晓琪从济宁商校毕业,自带档案到委培单位中国银行腾州支行参加工作。

陈克政为使陈晓琪冒名读书一事不被识破,曾于1991年中专招生考试体检时,办理了贴有陈晓琪照片并盖有“山东省腾州市招生委员会”钢印的体格检查表,还填制了贴有陈晓琪照片,并加盖“腾州市第八中学”印章的学期评语表(经鉴定,陈克政办理的体格检查表上加盖的“山东省腾州市招生委员会”钢印,确属腾州教委的印章;学期评语表上加盖的“腾州市第八中学”印章,是由告腾州八中的“腾州市第八中学财务专章”变造而成)。1993年,陈克政利用陈晓琪毕业自带档案的机会,将原齐玉苓档案中的材料抽出,换上自己办理的上述两表。此后,在中国银行腾州支行的人事档案中,陈晓琪使用的姓名仍为“齐玉苓”,“陈晓琪”一名只在其户籍中使用。

另查明:1990年,腾州八中将当年参加中专考试学生的成绩及统招、委培分数线,都通知了考生本人。1990年的招生办法,要求报考委培志愿的考生必须凭委培招生学校和委培单位的介绍信报名。为满足这一要求,凡报考委培志愿的考生事实上都是自己联系委培单位并自己交纳委培费用。陈晓琪当时交纳了5500元的委培费。齐玉苓既未联系过委培单位,变未交纳过委培费用。

齐玉苓以姓名权、受教育权及其他相关权益被侵害将陈晓琪、陈克政、济宁商校、滕州八中、滕州教委诉至法院,要求民事赔偿。

试分析:

(1)齐玉苓姓名权受、教育权被侵害的主张能否成立,为什么?(2)各被告在本案中有何过错,应否承担民事责任? 答案要点:

(1)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陈晓琪在中考落选、升学无望的情况下,由其父陈克政策划并为主实施冒用齐玉苓姓名上学的行为,目的在于利用齐玉苓已过委培分数线的考试成绩,为自己升学和今后就

业创造条件,其结果构成了对齐玉苓姓名的盗用和假冒,是侵害姓名权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当事人齐玉苓主张的受教育权,来源于我国宪法第46条第1款的规定。根据本案事实,陈晓琪等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了齐玉苓依据宪法规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3)齐玉苓的姓名权、受教育权被侵犯,陈晓琪、陈克政应承担主要责任。此外,腾州八中未将统考成绩及委培分数线通知到齐玉苓本人,且又将录取通知书交给前来冒领的被上诉人陈晓琪,才使得陈晓琪能够在陈克政的策划下有了冒名上学的条件。又由于济宁商校对报到新生审查不严,在既无准考证又无有效证明的情况下接收陈晓琪,才让陈晓琪冒名上学成为事实,从而使齐玉苓失去了接受委培教育的机会。陈晓琪冒名上学后,被上诉人腾州教委帮助陈克政伪造体格检查表;腾州八中帮助陈克政伪造学期评语表;济宁商校违反档案管理办法让陈晓琪自带档案,给陈克政提供了撤换档案材料的机会,致使陈晓琪不仅冒名上学,而且冒名参加工作,使侵权行为得到延续。该侵权是由陈晓琪、陈克政、腾州八中、腾州教委的故意和济宁商校的过失造成的。各被上诉人对该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7.某学校教师李某因对学校乱收费不满,向有关部门如实反映了学校存在的问题。该校领导一气之下,取消了李某的专业技术职务,并且说他是精神病,不安排教学任务给李某,并强行将其送往精神病医院治疗。

请依法分析教师李某和学校的行为。答案要点:

(1)李某的行为符合《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有权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李某如实反映了学校存在的问题是依法行使其权利。

(2)根据《教育法》第29条,学校有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义务。《教师法》第36条这样规定:“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行政处分。国家工作人员对教师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8.2002年,重庆邮电学院两名学生外出旅游时发生性关系,导致女方怀孕。校方知情后,以“品行恶劣、道德败坏”为由将两人开除。这对情侣遂将学校告上法庭。2003年,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法院驳回二人要求学校撤销处分决定的起诉;2004年5月,成都某高校一对学生情侣在教室里拥抱、接吻的亲昵举动被学校发现,学校依据学生违纪处分规定给予两人开除学籍处分,两名学生将学校告上法庭。2005年1月,二人起诉被驳回。

请根据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分析法院的判决。答案要点:

在新《规定》中取消了一些涉及学生婚恋的强制性规定,最显著的是撤销了原规定中“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条文,对学生能否结婚不再作特殊规定。此外,新《规定》取消了“品行极为恶劣,道德败坏”等道德评判类处罚理由,大量增加了有明确法律依据或者行为特征比较清楚的法律规范用语,例如“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等等。新《规定》第27条、第54条明确了退学处理和开除学籍的法定情形,而两起案件中学生的行为不属于其中规定的情形,所以,若依新《规定》两起案件中学校的处分决定和法院的判决均不能成立。

9.1999年9月,刘瑞(化名)和林刚(化名)考入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2年6月和12月,二人请了同班同学陈某作枪手代替二人参加英语四级考试,顺利过关。2003年6月,正当他们满心期待准备领毕业证和学位证时,因被人告发,英语四级考试请人替考事件败露。2003年6月18日,刘瑞和林刚领到了毕业证。但是,这期间,广大已花时间从上海考试中心调取已被批改为及格的试卷,将其送交物证司法鉴定中心做字迹鉴定,鉴定显示二人作弊。获悉结果后,校方在2004年3月

5日,向两人邮寄处理函,上面写到“本人立即携带毕业证书回校办理结业处理手续”。好不容易到手的毕业证,二人当然不肯交。为严肃纪律,校方在2004年6月10日通报,对两人作勒令退学处分,随后送交省教育厅备案,并在网上注销了二人的毕业证。刘林二人随后提起行政诉讼将母校广州大学告上法庭。试分析:(1)广州大学可否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为什么?

(2)退学决定在学生离校后做出是否合理?

(3)学校直接以通报方式作出勒令退学处分在程序上有何不妥? 答案要点:

(1)学校可以作为行政诉讼主体。由于其代表国家行使对受教育者颁发学业证书的行政权力时,发生了争议引起了诉讼,因此纠纷属于行政诉讼。

(2)被告作为高等院校,其管理权所指向的是取得本校学籍的学生。原告离校后,原、被告间已不具有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既然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又如何能作出纪律处分呢?同理,原告已不是在校学生,不再具有广大的学籍,再作出勒令退学处分显然违法。

(3)没给学生申辩权,程序违法。被告在处分前没有给予原告陈述、申辩的权利,处分作出后也没有告诉原告应该怎么申辩,行为不具有合法性。

10.某县一中学,位于某乡政府所在地,该乡居民分散,交通不便,该校学生主要来源于该乡的各个村寨,离校最远的有二十多公里。为了保证每周一能按时上课,学校规定,学生一律星期天返校。该校初一学生张某、陈某经常违反此规定,每周均不能按时到校。有一周星期一上午9点多,张某、陈某才赶到学校,而此时已上第二节课了。他俩见正在上课,就马上躲到寝室里,正好被政教处谢老师发现,于是谢老师对张某、陈某两学生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罚他俩提水冲洗厕所,规定厕所冲洗干净之后才能进教室上课。当他俩把厕所冲洗干净后,已是中午12点了。

答案要点:

政教处谢老师罚迟到的学生冲洗厕所是一种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违反了《教师法》第八条、《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罚迟到的学生在上课期间冲洗厕所,是属于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的行为。谢某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教师法》第三十七条、《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八条之规定,可由学校给予谢某—定的处分。

11.王力是一个15岁的初中生,她总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就想到一家餐馆去打工赚钱,可是,她又听别人说,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是不允许被雇用的。请问,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为什么?

答案要点:

后一观点是正确的。国务院《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3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均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禁止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开业从事个体经营活动。所以,王力还暂时不能去打工。如果她还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那么她就应该继续她的学校生活;如果她已经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并且不想继续升学,那么,她可以参加一些国家和社会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为年满16周岁以后的就业做准备。

继法航坠机,罗京逝世,成都9路公交车自燃后的感悟:

好好活,慢慢拖,一年还有一万多;不要攀,不要比,不要自己气自己;少吃盐,多吃醋,少打麻将多散步;按时睡,按时起,打拳跳操健身体;只要能吃饭,钱就不会断;不怕嫌钱少,就怕走得早;行业再好钱再多,一样都进高烟囱;一个中心:以健康为中心;两个基本点:糊涂点,潇洒点;四个忘记:忘记年龄,忘记疾病;忘记恩怨,忘记过去

上一篇:角度测量实习报告下一篇:医学科技发展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