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党建设若干问题研究(考试专用)

2024-07-17

执政党建设若干问题研究(考试专用)(精选3篇)

执政党建设若干问题研究(考试专用) 篇1

1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精神的党政关系应把握的原则1坚持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2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政之间的关系

三、坚持依法执政。总揽全局——就是各级党委要坚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上,集中精力解决好带动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协调各方——就是党委要从推动全局工作的要求出发,协调好党委与同级各种组织的关系及各种组织之间的关系。

2执政党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首先必须保证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其次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3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 1推进理论创新。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2发展党内民主3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4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5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4“三个规律”关系?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相互联系、辨证统一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的关系。

5执政党的基本特征? 1党的功能发生了变化2党的目标和任务发生了变化3党的活动方式发生了变化4国家权力与党的关系发生了变化;5党的自身建设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6执政党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什么?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7解决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的意义体现了执政党建设的规律,反映了执政党建设实践的客观要求1这是发展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2这是进入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8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求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求我们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按照“五个统筹”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

9如何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1必须在尊重保障最大多数人利益的同时兼顾各个阶层的利益2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3要重视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组织

10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是我们党深刻总结执政党建设历史经验得出的必然结论2体现了我们党对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3体现了我们党对新形式新任务的全面把握4体现了我们党对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政权教训的深刻反思。

11党的执政能力的内涵?所谓执政能力,是指执政党在领导、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领。也是治党治国治军的本领。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12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五种能力”既各有特定内涵,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1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2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3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4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5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13什么叫执政党意识?主要内容有哪些? 所谓执政党意识,就是明确地认识到执政党的地位和任务,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从“我们是执政党”这个前提出发。简单地认为执政就是掌握权力和运用强制性力量,就是党来法号施令,都是错误的。,主要包括:1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2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3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和;4依法执政的法制意识。

14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影响和制约因素? 主要受到以下三个因素影响和制约:一是政治制度因素;二是政治文化的传统因素;三是经济制度因素。分析——一是政治制度因素;中国执政后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以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二是政治文化的传统因素;中国政治文化的传统中,儒家文化源远流长,封建主义的

影响根深蒂固,民主法治传统很少,市场经济不发达,决定了中国缺少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的政治文化基础。三是经济制度因素。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及其反映出来的政治文化传统,归根到底是由这个国家的经济制度决定的。

15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内涵的差异。法治表达的是法律运行的状态、方式、程序和过程;法制只是“法律和制度”的简称2价值取向的差异。法治强调人民主权、法律平等、权力制约和人权保障;法制则不预设价值取向。3在与人治的关系上,法治明确地与人治相对立,有人治无法治,而法制可以与人治共存,可以有“人治下的法制”4在配套环境方面,法治需要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等环境,法制则可以在各种经院政治、文化体制中存在。可以说,法治是具有特别价值内涵的法制,即以自由、民主、平等、人权为精神的法制秩序。16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关系1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政治领导:最主要的就是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领导:推荐干部,发挥党组织,党员的作用。思想领导: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2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是统一的,不可分的。政治领导是核心,是解决方向、道路的;思想领导是政治领导、组织领导的前提和基础。组织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的重要保证。

17如何依法执政一要充分发展民主,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研究;二由党中央郑重提出建议。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修改宪法,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18我们党的意识形态两个方面的功能受到挑战1社会利益的分化与新阶层的出现,对执政党的利益表达功能提出新要求2社会思想意识多样化,使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3主流意识形态受到挑战和社会阶层意识的相对独立.19什么是党内民主?党内民主的实质,体现在党的制度和党内生活中,就是由全体党员一律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党内一切重大事务的权利。

20如何建立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机制1要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2要建立决策项目的预告制度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3完善决策的议事规则和程序4建立多层次、多学科的智囊机构,多方面听取专家学者的一件 21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主要包括:加强对干部工作的领导,制定干部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推荐和管理重要干部;指导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做好对干部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检查监督。与群众公认的原则不矛盾,不能把党管干部原则理解为由党组织直接任命管理所有的干部。必须有群众参与

22建立党员队伍建设新机制主要包括

1立足于经常性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而不是靠突击式的、集中搞运动的办法2立足于制度化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之中,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和约束每一个党员3立足于加强党内监督,并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监督紧密结合。

23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新作风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作风2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亲民作风3树立亲民的形象,是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为基础的。

24改革开放以来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果与经验有哪些?1在反腐败斗争中形成一整套新的理念2注重法制和制度创新3及时总结和把握反腐败斗争的基本规律和特点4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建立反腐败斗争的工作机制。5逐步形成了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的不正之风三项工作格局。

25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1以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构建权力运行机制2把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作为体制创新的重要一环3加强法治建设,把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纳入法制化轨道4完善各项具体制度,把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落到实处5要把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与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执政党建设若干问题研究(考试专用) 篇2

一、强化执政意识

执政意识通俗地讲就是掌权意识, 就是要牢牢抓住手中的权力不放松的意识。我们党作为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当然要有执政意识。手中有权, 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 把党的政治主张变成具体的实践, 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本质上是强调共产党手中权力的永固性。但是民主政治的精髓在于它从来不承认存在着一种单独的, 不受任何限制的权力。因此, 站在民主政治的背景下来审视执政意识, 至少有两层含义: (一) 权力与责任是相伴而生的, 离开权力谈责任, 或者离开责任谈权力都是不可思义的。执政党掌握了权力, 同时也就意味着承担了责任。执政后的中国共产党员必须负起执政的责任, 努力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促进人民利益的实现。 (二) 从“我们是负有责任的执政党”这个前提出发, 执政就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是掌握权力和控制着强制性力量, 或者就是由党来发号施令。责任是一种使命, 是执政党在实践政治主张过程中, 为促进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利益的实现而自觉自愿付出牺牲的精神。因此, 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必然是执政本身的一种内在需要。对于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 如果执政意识中还没有认识到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是执政本身的一种内在需要或者就是执政本身的一部分, 那就恰恰暴露了执政意识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总之, 强化执政意识是党提高执政能力的前提,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首先要强化全党的执政意识。

二、探讨执政规律

不同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所产生的执政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这表明, 执政是一门学问, 是有规律可循的。执政的科学性, 归根到底是要看执政党是不是把握了其中的规律。党的执政能力就是把握执政规律, 按执政规律办事的能力。

所谓规律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 和必然趋势, 规律的基本属性是它的客观性, 相对人的主观意志而言具有不可抗拒性。所谓执政, 就是政党对公共权力实施占有和运用的行为。据此, 可以说, 所谓政党执政规律, 就是执政党在控制、运作和行使公共权力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反映政党政治本质和必然性的法则和客观要求。

中国社会正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 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机遇前所未有, 挑战也前所未有。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深化对执政规律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但是, 在对规律的态度和认识上, 确实存在一些偏差, 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我们在理论上的深入探讨, 以至在实践中屡屡发生违背规律的事情。历史的经验表明, 执政党是否按规律办事, 不仅关系到执政党的地位, 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发展, 社会的稳定, 人民的福祉。所以, 一个对人民负责的政党, 一个负有民族复兴伟大使命的政党, 首先应当是一个认真研究执政规律并按执政规律办事的政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必须重视对执政规律的思考与研究。

三、扩大社会认同

简单地讲, 执政就是对公共权力实施占有和运用的行为。而公共权力的运作有两个基本的层面, 即掌权者与公众。这就涉及到公众对掌权者的执政地位、执政能力认同与否的问题。而公众对执政党的执政地位与执政能力的认同恰恰是党执政的根基所在。执政本质上讲是一个人心工程。执政有两个重要环节, 首先是获得权力, 这是执政的前提;其次是巩固权力, 即获得权力后, 继续谋求获得人民的支持, 以便继续执政、长期执政。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 由弱到强, 最后成为执政党, 说到底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然而, 新时期, 新形势下, 如何提升、扩大社会对党的执政地位与执政能力的认同, 却是一个紧迫而重大的课题。宏观上来看, 影响公众对党的执政地位与执政能力认同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利益分配。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分化出了许多新的阶层和利益群体, 这些阶层和利益群体诉求不同, 利益获得方式以及利益获得的多少也不相同, 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他们对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的态度。要扩大、提升社会对党的领导水平的认同, 必须在利益分配上作出进一步调整, 使每一个阶层和群体的根本利益都能在党的政策层面得到相对充分的反映。这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也是扩大、提升全社会对党的执政地位与执政能力认同的根本途径。2、自身执政能力。党的执政地位与执政能力能否最大限度的得到社会认同, 还在于党的执政能力本身, 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应当看到新形势新任务下, 我们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体制以及党的作风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相适应的溥弱环节,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的执政成效, 最终的结果也必然会影响到社会对党的执政地位与执政能力的认同上。3、党的形象。公众对党的执政地位与执政能力的评价是以公众心目中党的形象为基础的, 因此党的执政地位与执政能力能否得到社会认同与党的形象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整体上讲, 在公众心目中党的形象是好的, 但也必须看到, 腐败现象和某些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作风问题对党的形象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严重损害了党的利益和形象。扩大提升公众对党的执政地位与执政能力的认同, 必须加大反腐力度, 切实改进领导干部作风。只有党的形象得到社会认同, 才能使党的执政地位与执政能力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四、改进执政方式

执政方式是指执政党控制国家权力的手段、途径和方法的总称。政党要控制国家权力, 通过行使国家权力达到自己的目标, 这是政党政治时代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 用什么样的手段, 通过什么样的途径、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有效地控制国家权力, 使国家权力朝着希望的方向前进, 而且这个方向又与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 都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任何政党都想有效地控制国家权力, 借用国家权力做自己的一番事业。但是, 从实践的角度看, 执政党的命运是不一样的。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 是党的执政方式的不同。从这个角度可以说, 一个党是不是有执政能力, 很大程度上是和这个党采用的执政方式密切相关的。

执政方式表现为一整套的体制和机制。所以, 执政方法的研究, 最终要落到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研究上来。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科学执政, 民主执政, 依法执政, 为这一探索指明了方向。

执政党建设若干问题研究(考试专用) 篇3

关键词: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偷税罪;伪造、变造增值税发票罪

增值税是我国1994年税改后开始全面实施的新税种,它对于简化税种,依法征税,促进税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我国税收的最主要来源之一。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违法犯罪活动日益增多,且形式多样违法行为分散,严重影响着政府正常的税收工作,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也起到极为负面的影响。如何抑制这一违法行为的发生,固然需要我们公平、有序市场秩序观念的弘扬,但是如何建立一种针对性强的制度体系,也是非常迫切的课题,作为公力救济安全阀的犯罪处罚,制度建设非常重要。

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概述

(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概念

在学界,基于不同的角度,对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有着诸多种界定,本文认为:该犯罪是指单位或者个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行为之一的,违反我国刑事法律规范,使国家公共利益遭到侵犯而进行刑事处罚的行为。

(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主体

在实践中,该犯罪主体包括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和非增值税纳税人。从主体资格上可分为三类即有权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具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单位和个人、不具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单位和个人,其中后两者所占比例多、为主要犯罪主体,对应发生虚开行为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1.一般增值税纳税人在销售货物的过程中,为了多抵扣税款而请他人为自己虚开增值税发票或者在销售货物过程中将发票联次分开打印,发票联和抵扣联的金额开具较大,记账联的金额开具较小即“大头小尾”的虚开行为。

2.通过使用本单位领取的增值税发票为他人虚开增值税发票从而牟取暴利的行为,通常不具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单位或者个人通过盗用、伪造、克隆等手段为自己或者他人虚开增值税发票的行为。该行为是虚开增值税发票案件中最主要存在的情况。

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五种主要犯罪形式

近些年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频率越来越高,形式也越来越多种多样,如涉及11省、公安部挂牌督办的“5·08”特大虚开增值税发票案2007年1月19日宣判,涉案2亿元;京城最大的虚开增值税发票案主犯伏法,涉案近4亿;内蒙古破获最大虚开增值税发票案,涉案5.16亿;安徽巢湖特大虚开增值税发票案主犯被公诉,涉案2亿;涉及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雷霆一号”专案被侦破,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8.68亿元……但是相对频发的是以下五种形式:

(一)开具“大头小尾”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这种手段是在开票方存根联、记账联上填写较小数额,在收票方发票联、抵扣联上填写较大数额,利用二者之差,少记销项税额。开票方在纳税时出示记账联,数额较小,因而应纳税额也较少;收票方在抵扣税款时,出示抵扣联,数额较大,因而抵扣的税额也较多。这样开票方和收票方都侵蚀国家税款。

(二)“拆本使用,单联填开”发票

开票方把整本发票拆开使用,在自己使用时,存根联和记账联按照商品的实际交易额填写,开给对方的发票联和抵扣联填写较大数额,从而使收票方达到多抵扣税款,不缴或少缴税款的目的,满足了收票方的犯罪需要,促进了自己的销售。

(三)“撕联填开”发票

即“鸳鸯票”。蓄意抬高出口货物的进项金额和进项税额。

(四)开票方与受票方“对开”

即开票方与受票方互相为对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互为开票方和受票方。

(五)几家单位或个人“环开”

即几家单位或个人串开,形同环状。值得注意的是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中,无论是在真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虚开,还是在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虚开,只要达到法律规定的定罪标准,都应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定罪处罚。

三、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法律实践中相关疑难的探讨

由于形态的复杂化,在现实中也出现了本罪认定上的困难和本罪与其他罪行在边界问题上的争议,如何恰当地在法律实践中解决,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

(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计算疑难

我国刑法第205条对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行为做出具体规定:根据本条款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对于该行为导致国家税收流失造成的损失如何计算是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界定的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一般情况下以为虚开导致的损失比较容易计算。但当行为人既为自己虚开也为别人虚开时,如何计算国家损失就产生了一定的争议。依据《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增值税。因此,我们可以把虚开行为人有没有生产经营活动,作为界定损失的主要分界线,当虚开行为人为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虚开增值税发票时,虚开行为人虚开增值税发票是为了抵扣自己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税款,则进项税也应该记入到对国家造成的损失额当中,其他情况则只计为他人虚开的销项税额,这样违法犯罪金额的确定相对具有可操作性。

(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与偷税罪的界定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偷税罪的一种,这是因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与偷税罪有着手段和目的的牵连性,但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与偷税罪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是行为人实施这种手段和方法即为犯罪,而偷税罪是只有当这种结果发生以后才能被认定为是犯罪,由此可见二者的行为人存在着行为犯和结果犯的主要区别。根据我国刑法第205条规定:对于虚开增值税发票而后又用虚开的增值税发票骗取国家税款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给国家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失的情形,一律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而不是按照偷税罪处理。所以在处理偷税罪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过程中采取了吸收的原则,既认为对直接让他人为自己或自己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而用作进项抵扣凭证偷逃或骗取出口退税款的,应以虚开增值税发票的重行为吸收偷税或骗取出口退税的轻行为,应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这样区分可以在实践中很好地区分许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和偷税罪。

(三)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与伪造、变造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界定

在实践中,由于伪造变造的是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审判实践中容易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相互混淆。伪造、变造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不能因为《关于惩治虚开、伪造或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的规定就笼统的都归结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而是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区分处理。行为人实施了伪造、变造行为但未利用其进行偷税行为的按照罪刑法定原则应该不以犯罪论处。但是,如果有证据表明行为人具有出售伪造、变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主观意图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按出售伪造、变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未遂来处理。当行为人实施了伪造、变造行为并且通过这种行为达到了虚开的目的损害了国家利益时,行为人实施了两个故意行为,符合想象竞合犯一行为触犯数罪名的实质,同时构成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和伪造、变造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实行数罪并罚原则。当当行为人只是出售伪造、变造增值税发票时,则应该分开处理,既对行为人认定为出售伪造、变造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而对购买伪造、变造增值税发票并且利用其虚开的行为人认定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理论上讲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是一种行为犯,只要行为一经实施了虚开行为就构成犯罪既遂。但对于该犯罪行为也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界定,根据刑法规定行为犯不存在犯罪中止,但不应该对未造成损失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进行处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根本目的是防止国家税款的流失,在国家税款未受到损失的时候应该从轻处罚或者不处罚,才能更加体现我国法律的公平、合理原则,而不能盲目地照搬法律规定。

四、结束语

由于实践的复杂性,本文只是针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进行了一些探索,希望在实践中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笔者相信随着我国关于增值税票管理制度的日益完善和增值税发票防伪技术的日益成熟,行为人通过虚开增值税发票来达到偷逃税款和骗取税款的行为必将会逐步减少,技术领域的革新会使得这种罪行日益减少,但是由于趋利心理,这种罪也会以其他形态出现。因此,加强基础研究和构建严谨的制度体系,必然会使得这样的行为越来越少。

参考文献:

1.严冰.虚开增值税发票透视[J].中国市场,2005(7).

2.周宏波.税收犯罪疑难问题司法对策[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3.刘宪权,阮传胜.关于虚开增值税发票犯罪几个争议问题的分析[J].法学,1999.

4.莫开勤.危害税收征管犯罪的定罪与量刑[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

5.杨昌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认定疑难问题研究——虚开后以此骗取国家税款行为的认定[J].商场现代化,2007(3).

(作者单位:段红艳,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刘鹏,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上一篇:团员志愿者活动方案下一篇:先进乡镇党委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