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练习题(精选8篇)
中国法制史练习题 篇1
中国法制史第五章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公元前216年秦朝颁布了“ 使黔首自实田
”的法令,在全国实行土地私有制。
2.秦始皇为了加强文化思想领域的专制统治,统一人们的意识形态,发动了“
”事件。
3.秦朝采用“ 法家
”思想作为自己统治思想的基础。
4.秦朝提出“法令由一统”,意思是说,全国不仅施行统一的法律,而且最高立法权属于 皇帝。
5.秦始皇乐以“刑杀为威”,后人评价“秦法繁于秋荼,而网密于 凝脂。”
6.秦王嬴政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同时,也首次建立了 制度。
7.秦始皇和李斯等人取消了世卿世禄的分封制,在全国实行了
郡县制。
8.秦朝中央行政机关实行“ ”。
9.早在先秦时期,秦国运用法家选拔官吏的思想,提出“ ”。
10.秦朝以 作为确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标准。
(二)单项选择题
1.秦朝关于案件的调查、勘验、审讯等程序的文书程式的法律形式是()。B
A令 B式
C法律答问 D廷行事
2.秦朝的法廷成例叫做(B)。
A成 B廷行事
C式 D法律答问
3.在秦朝中央的三公中,掌管军事的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奉常
4.秦朝有一种将罪犯活着投入水中使其淹死的刑罚,叫做(A)。
A定杀 B醢
C枭首 D具五刑
5.秦朝有一种以极端残忍的死刑与肉刑并用的刑罚,是(D)。
A定杀 B醢
C枭首 D具五刑
6.秦朝多对麻风病人犯罪所适用的刑罚是()。
A具五刑 B族诛
C定杀 D 阬
7.秦朝有一种徒刑,即强制男犯白天修筑长城。这种刑罚是()。
A 罚作 B鬼薪
C 城旦 D复作
8.秦朝的鬼薪适用于男犯,它的刑期为()。
A五年 B四年
C三年 D二年
9.在秦朝,多用于惩罚轻微犯罪官吏的刑罚是()。
A作刑 B迁
C赀 D谇
10.秦朝有一种罪名,即以过去的事例指责现时的各项政策和制度,此罪叫作()。
A妄言罪 B非所宜言罪
C投书罪 D以古非今罪
(三)多项选择题
1.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专制主义国家后,统一了(ABCD)。
A文字
B货币
C度量衡
D车轨
2.秦朝立法指导思想包括()。
A法令由一统
B事皆决于法
C以刑杀为威
D明德慎罚
3.秦朝的“以刑杀为威”的意思是()。
A法网严密 B全国实行统一的法令
C严刑重罚 D最高立法权属于皇帝
4.《睡虎地秦墓竹简》经后人整理,内容包括()。
A《秦律十八种》 B《效律》
C《秦律杂抄》 D《法律答问》
5.秦朝的法律形式有(BC)。
A春秋经义 B 法律答问
C廷行事 D 比
6.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指的是()。
A皇帝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7. 先秦时期的“三重选官法”,在选拔官吏时,分别注重()。
A客士 B军功
C法律 D开国元老
8.秦朝分别将故意和过失称为()。
A眚 B非眚
C端 D不端
9.以下属于秦朝定罪量刑原则的有()。
A责任年龄 B数罪并罚
C共犯加重 D诬告反坐
10.秦朝规定的作刑(徒刑)有()。
A城旦 B鬼薪
C司寇 D罚作
(四)判断正误题
1.秦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确立皇帝制度,在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辅佐皇帝管理全国政事。R
2.清朝中央设“三公九卿”,“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行政、军政和监察。R
3.秦始皇为了加强文化思想领域的专制统治,统一人们的意识形态,发动了“焚书坑儒”事件。R
4.秦始皇提出“壹法”,即统一立法权,统一法令的内容,统一人们的思想。
5.秦王朝提出“法令由一统”。这一思想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含义是全国实行统一的法律;R
第二层含义就是最高立法权属于皇帝。
6.秦朝统治者将“以刑杀为威”作为其统治思想。这一思想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法网严密。二是严刑重罚。三是滥施刑罚。R
7.后人评价“秦法繁于秋荼,而网密于凝脂。”R
8.战国时秦国在简公七年(公元前408年),颁布“初租禾”,确认土地公有的合法性,这是秦国最早的封建性法令。
9.商鞅以李悝的《法经》为蓝本,结合秦国当时的情况加以补充和修改,制定秦律,这是我国改法为律的开端。R
10.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城关睡虎地十一号墓挖掘出大量秦简,这是建国以后第一次发现秦简。R
11.睡虎地秦墓竹简共1155枚,后人将其分类整理为十部分内容,其中主要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和《封珍式》。R
12.商鞅改法为律,律自秦始。清末著名法学家沈家本说:“改律之事,乃变法之大者也。”R 13。秦朝的命、令、制、诏,在法律意义上没有原则性的区别,都是皇帝针对特定的事项、特定的对象临时发布的命令、批示等。R
14.式作为一种法律形式,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秦朝的式指的是关于案件的调查、勘验、审讯等的程序、文书程式以及对司法官吏审理案件的要求。
15.秦朝法律答问是指国家官吏统一用问答形式对秦律的条文、术语以及立法意图所做的解释。R
16.秦朝的廷行事,就是司法机关的判例,已行的成例。R
17.秦王嬴政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同时,也首次建立了皇帝制度。R
18.从秦始皇开始,皇帝的“命”为“制”,“令”为“诏”,皇帝一言可以立法,也可以一言废法。自称为“朕”,臣民称其为“陛下”。皇帝印由玉琢成,专称为玉玺,皇帝驾临曰“幸”,所在之处为“行在所”,所居之处是“禁中”。R
19.皇帝制度与王制不同,皇帝是国家的核心,不可能再实行分封制,秦始皇和李斯等人取消了世卿世禄的贵族,而实行了郡县制。R、20.早在先秦时期,秦国运用法家选拔官吏的思想,提出“三重选官法”。一重客士,即重用国外的贤人能人;二重军功,起用有军事才能的人;三重法律,选用懂法的人作官。R
21.秦朝的考课分两种形式,一种是集中考课,为大考;一种是平时考课。秦将两种考课形式结合起来使用,全面考核职官。R
22.秦律规定,未成年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或减轻刑事责任。对于成年与未成年秦朝以实际年龄来划分。
23.秦律将故意称为“眚”,过失称为“非眚”。
24.秦朝的具五刑就是五种刑罚共用,是一种肉刑与死刑并用的刑罚,手段极其残忍。R
25.秦朝的定杀就是活着投入水中使其淹死的一种刑罚。定杀是对特定犯罪人适用的刑罚,即专门对肝病的犯罪者使用。
26.秦朝的城旦是一种徒刑,适用于男犯,即强制男犯白天修筑长城的一种徒刑。R
27.秦朝的舂与城旦的刑期一般分四年和五年两种。
28.秦朝的白粲是指强制男犯去山林砍柴以供宗庙祭祀之用。
29.赀指处罚犯人缴纳一定的财物或服一定的劳役的刑罚。R
30.秦朝的以古非罪就是以过去的事例指责现实的各项政策和制度。R
31.盗徙封罪是秦朝的一个罪名。“盗徙封”就是偷偷地移动田界的标志而侵犯他人的土地所有权。构成“盗徙封”罪,处以赎耐。R
32.秦统治者规定了各种逃避徭役的罪名,其中有“逋事”或“乏徭”罪。“乏徭”是应服徭役并已得到通知而没有去报到;“逋事”是指已经到达服役地点而又逃跑。
33.秦始皇是秦朝最高司法长官。而实际上,皇帝不可能亲自处理每一件事,所以丞相和御史大夫协助皇帝行使司法权。R
34.朝在中央设置了“廷尉”作为全国最高司法机关,其长官也叫“廷尉”。R
35.据原告身份的不同,秦朝的起诉形式有两种。一是官吏提起诉讼,这类起诉相似于近代的公诉。二是当事人提起诉讼。R
36.朝案件有“公室告”和“非公室告”之分,其中公室告属于受诉案件,而非公室告则不予受理。R
37.朝的“非公室告”是指对家庭以外其他人犯有杀人、伤害、盗窃的,就是危害国家和公共利益,也即对整个统治秩序的侵犯,这类案件必须要向官府告发,官府必须受理。
38.朝的“公室告”指的是子女盗窃父母的钱财或者主人擅自杀死、伤害或“髡”子女、臣妾一类的案件,这类案件仅限于有血缘关系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上述行为和主人对奴婢的侵犯行为。
39.简里记载了活体勘验、首级勘验、尸体勘验、法兽医学勘验等。调查和勘验完毕后,要写出调查或勘验笔录,叫做“爰书”。R
40.秦朝按照审讯手段将审讯结果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级为“上”,能够根据口供查证案件事实的;第二等级为“下”,审讯时动用刑具才弄清案情的;最后一个登记为“败”,审讯时,不仅动刑,而且采用恐吓手段查证案情的。R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使黔首自实田 2、焚书坑儒
3、法家
4、皇帝
5、秋荼 凝脂
6、皇帝
7、郡县制
8、三公九卿制
9、三重选官法
10、身高
(二)单项选择题
1、B
2、B
3、B
4、A
5、D
6、C
7、C
8、C
9、D
10、D
(三)多项选择题
1、A BCD
2、A B C
3、AC
4、A B CD
5、BC
6、B CD
7、A B C
8、CD
9、A B CD
10、A B CD
(四)判断正误题
错误的有:4、8、14、22、23、25、27、28、32、37、38、41和42。
正确的有:1、2、3、5、6、7、9、10、11、12、13、15、16、17、18、19、20、21、24、26、29、30、31、33、34、35、36、39和40。
中国法制史练习题 篇2
关键词:中国法制史,教学,历史学,法学
中国法制史作为一门课程形成于20世纪初。1902年, “清政府公布的《大学堂章程》把《中国古今刑律考》和《中国历代法制考》列入法科学生的必修课”。[1]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 中国法制史已经成为法学专业本科教学的14门核心课程之一, 相关教材也层出不穷。中国法制史作为一门基础课程, 对于法学专业学生了解中国法制的发展历程, 掌握历代法制的兴亡沿革, 汲取古代法制的精华和摒弃封建社会的糟粕, 从而正确看待当代中国法制建设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法制史教学的困境
中国法制史是一门历史与法学的交叉性学科。目前, 中国法制史教材编写体例一般也是依照断代体例, 按朝代的先后顺序介绍历朝历代的法制演变过程。该课程要求授课者与学习者具备较强的历史功底。这使得中国法制史教学出现了三大困境。
第一, 对中国法制史缺乏重视。
一是整个教育界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远低于刑法、民法、诉讼法等法学学科。虽然中国法制史是14门核心课程之一, 2003年后又被列入司法考试的考试范围, 但客观地说, 无论是师资配备、经费的投入, 还是研究成果, 中国法制史无法与刑法、民法等传统学科相提并论, 即使与知识产权法、海商法等新兴法学学科相比, 中国法制史也难望其项背。二是学生对于该课程普遍不够重视。在报考研究生时, 中国法制史鲜有人问津。当前的教育讲究实用性, 学生由于就业压力, 也存在着较大的功利心理。中国法制史理论性不强, 也很难直接应用于实践。与刑法、民法、诉讼法相比, 中国法制史无疑相形见绌。不但相当多高校的中国法制史硕士点需要通过调剂才能招到学生, 而且在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中, 由于分值很低, 容易被忽略。
第二, 中国法制史课程难教、难学。
中国法制史的教学要求教者、学者均具备较强的史学功底。只有了解一个时代的基本历史脉络, 才能把握那个时代的立法、司法背景。比如, 讲到明朝的严刑峻法时, 如果教师与学生不了解元朝末年的吏治腐败、不了解朱元璋的平民出身和人生经历, 就无法理解明朝的严刑峻法。实际上, 较强的史学功底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讲显然非常有困难。即便许多讲授中国法制史的教师也没有受过正规的史学训练。此外, 中国法制史的内容大多是古代的, 许多典章制度、风俗习惯、术语称呼早已废弃, 因而令学生感觉陌生。与之不同的是民法、刑法、经济法上的有关问题, 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 学习起来自然很容易上手。比如, “合挥”是中国最早的结婚证书, 可是如今早已无人使用“合挥”一词了。再如, 中国法制史上重要的制度“准五服以治罪”。“五服”的含义, 估计没有人能知道。“五服分别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对这些古代法律名词作何理解, 对于初学法制史的人来说是有难度的”。[2]类似问题使中国法制史教学存在相当大的困难。
第三, 教学方法过于机械。
笔者曾专门赴江西省几大知名高校旁听中国法制史, 并与多名教授就中国法制史教学问题进行探讨。笔者以为, 当前的中国法制史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基本是课堂教学。这主要是受课程自身的限制, 无法像其他部门法那样开展实践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授课方式也是按照朝代的顺序, 分别介绍各个朝代的立法情况、法的适用原则、罪名、司法机构等。由于中国法制史涉及的朝代多, 时间跨度长达几千年, 结果往往导致学生学了后面忘记了前面, 而且容易把各个朝代之间的知识点弄混淆。比如, 《法经》是哪个朝代的立法, “腹诽罪”、“非所宜言罪”是哪个朝代的罪名, “三司会审”是哪个朝代的制度, 凡此种种最后都记不清楚了。稍微学得好一点的学生还勉强能记得个大概, 但问的细一点, 如最早规定“回避”制度的是哪一部法律, 也记不得了。出现这种情况, 一方面是受教科书编纂体例的限制。目前的中国法制史教材基本上是采用断代史的编纂体系, “在这一断代式体例下, 有多达二十余个朝代或历史时期的法制内容需要加以讲解、介绍, 进一步增加了授课教师对于讲授内容的取舍难度以及学生的学习难度, 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致”;[3]另一方面, 教师在授课中忽略了归纳法的使用。
二、解决困境的对策
第一, 全面提高学生对中国法制史课程的认识。
美国法学家博登海默曾指出:“研读法律的学生如果对其本国历史相当陌生, 那么他就不可能理解该国法律制度的演变过程, 也不可能理解该国法律制度对其周边的历史条件的依赖关系。”当前法学专业的学生往往因中国法制史是一门交叉性学科, 而且实践作用不大, 对其重视不够。提高学生对中国法制史课程的认识是打破其冷门地位的关键环节。笔者建议, 在未来的司法考试中, 应加大中国法制史的分值。此外, 相关部门法教科书的编撰, 也应该增加对该部门法的发展史的论述, 通过部门法带动中国法制史的发展。当然, 中国法制史的任课教师尤其不能妄自菲薄、自我贬低, 在授课中应当将中国法制史的重要性开宗明义地跟学生说清楚, 让学生明白, 我们学习中国法制史, 有助于更清楚地认识法律条文在实践当中的实施情况。正如瞿同祖先生说的:“仅仅研究条文是不够的, 我们也应注意法律的实效问题。条文的规定是一回事, 法律的实施又是一回事。某一法律不一定能执行, 成为具文。社会现实与法律条文之间, 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果只注重条文, 而不注意实施情况, 只能说是条文的、形式的、表面的研究, 而不是活动的、功能的研究。我们应该知道法律在社会上的实施情况, 是否有效, 推行的程度如何, 对人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等等。”[4]
第二, 运用灵活、生动的授课方式。
法制史本身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学生往往听得索然无味, 原因在于教师。很多教师过于照本宣科, 只讲制度、法条、罪名本身, 却忘记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案例带入法制史的教学中。比如, 讲到奴隶制五刑当中的“刖刑”时, 大部分学生连“刖”字都不认识, 又怎么能记住“刖刑”呢?这时, 如果任课老师能够结合孙膑与庞涓的故事, 讲述庞涓设计陷害孙膑, 让其惨遭“刖刑”的故事, 相信很多学生就可以记住了。再比如, 讲到秦朝的“挟书罪”时, 很多学生都不明白为什么“挟书”会成为犯罪。这时教师如果跟学生讲述秦朝“焚书坑儒”的故事, 学生也就能明白为什么挟书罪会成为秦代特有的罪名了。资料表明, 学生其实很喜欢历史, 《易中天品三国》、《血酬定律》等书销量都非常好。主要原因在于, 作者用轻松、幽默的语言, 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历史, 将那些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变成老少皆宜的下里巴人。这很值得中国法制史的任课老师反思, 也是我们应该努力和追求的方向。在中国法制史课程的教学中, 案例和故事是必不可少的, 这一点和其他部门法的教学是完全一致的。当然, 中国法制史引用的案例不是现实案例, 而是历史上的案例, “但是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 要紧密联系案例, 通过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历史上的相关法制知识。”[5]
第三, 注意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与对比。
笔者在讲授中国法制史时发现, 中国法制史的课时很紧、内容很多、知识点很杂, 因而总是拼命地讲, 希望面面俱到, 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总结与对比。结果, 学生对所讲授的东西要么完全记不住, 要么记住了后面忘记了前面, 或者将各个朝代的知识点搞混淆。现在笔者已经将课件做成表格的形式, 将历朝历代的立法情况、法律制度、罪名、司法机构等知识点进行宏观对比, 使学生一目了然, 记忆起来自然简单多了, 也避免了学生复习时面对厚厚的一本教材无所适从。中国法制史知识散, 本身缺乏一定的体系, 历朝历代的法制沿革无必然的规律可循。采用归纳比较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记忆。
参考文献
[1]李岭梅.浅论中国法制史研究对象的范围[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1, (3) :100.
[2]谭万霞.中国法制史教学方法探索[J].法制与社会, 2009, (3) :297.
[3]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M].北京:中华书局, 2003:2.
中国法制史练习题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习题教学;法制教育;渗透;方法
近几年,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倡导下,在学校各部门的关心重视下,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逐渐引起教师们的重视。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的部分章节、部分内容教学中,适当地渗透法制教育,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初中物理学科也不例外。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广泛,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只要教师用心去挖掘,?许多环节都可以渗透法制教育。但是,习题教学中去渗透法制教育,却是我们物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个盲区。实际上,在习题教学中去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在题目为我们营造的情景氛围中,适时的去渗透法制教育,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示例一:在《机械运动》这章,有这样一个例题。研究发现: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如图所示,某人酒后驾车沿马路直线行驶,车头中央距马路边沿3m,车在到达某位置时,发现一人正从路边出发闯红灯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速度为15m/s,距离人的行走路线为30m,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2s,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再经过1s刚好驶到人的行走路线。
(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2)若人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走,请计算说明汽车是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
(提示:该车的宽度约1.8m)
(3)请你为驾驶人和行人各提出一条文明交通的警示语
解:(1)因为司机的反应时间是1.2s,且这段时间肉保持15m/s的原速前进;
考慮到车的宽度问题,汽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
(3)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严禁酒后驾车;通过本题的求解过程,学生对“反应时间”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题目求解得出的数据的佐证,让学生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去认识驾驶员在饮酒后驾车会导致反应时间变大,行车时的反应距离变大,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强,从而引起学生对交通安全知识的重视,进一步给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 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第六十二条: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的路口,或者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应当在确认安全后通过。另外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酒驾及醉驾的相关处罚规定,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增强学生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坚决与发生在生活中以及身边的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不法行为做斗争。
示例二:小明家高压锅锅体直径为24cm,排气孔内径为4mm,小明不慎丢失了锅的限压阀,当他到商店购买时售货员告诉他,生产这个锅的厂家提供的限压阀有两种,孔径相同,质量分别为100g和60g。
(1)请你根据说明书给出的数据计算说明,小明应买那一种限压阀?(说明书上标有:当大气压为1.8×105Pa时,锅内最高温度为120°C。
(2)请你说明如果买另一种限压阀,使用时会出现什么问题?
解:(1)由题可知,当锅内温度为120℃时,锅内压强P=1.8×105Pa.
此时限压阀受力:F=Po×S+G
设安全阀的质量为m,则有:
答:所以,应该买质量为100g的限压阀。
(2)如果买了另一种质量为60g的限压阀,使用时会出现锅内的最高气压值偏小,锅内温度不能达到120℃的后果。
我们的身边,高压锅爆炸的事故时有发生,通过本题的学习,也不能错过对学生渗透这方面的安全知识的机会。求解完毕,拓展延伸,如果小明所买的限压阀质量偏大,哪又将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引发学生思考,最后了解如果小明所买的限压阀质量偏大,就会引起锅内最高气压偏大,锅内温度偏高,锅内水的沸点升高,高于100℃,可能会引发高压锅爆炸把人烫伤甚至死亡的严重事故。由此告诉学生,大多数高压锅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高压锅内盛装的食物过满而堵住了排气孔,从而导致锅内气压偏高而发生的。举出生活中有关高压锅爆炸引发的严重烫伤甚至致人死亡的安全事故,引出《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第五条锅炉、压力容器的制造单位,必须具备保证产品质量所必需的加工设备、技术力量和检验手段。焊接工人必须经过考试,取得当地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颁发的合格证,才准焊接受压元件……;第二十一条因设计、制造、安装、修理、改造的原因,发生锅炉、压力容器事故而造成重大损失时,事故主要责任单位应向使用单位赔偿经济损失。
总之,在物理习题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让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会在德育教育中收获到额外的惊喜!这样的实例很多很多,这需要我们各位教师在教学中用心认真深入的去挖掘渗透法制教育的素材,在适当的教学环节,恰当的训练时机,找准渗透点,不断地去探讨和研究。当然,也不要过分地去强求,违背教学规律去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在物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更多的是渗透和潜移默化,只要我们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才能有机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熏陶于一炉,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只要我们一线教师联系实际,增强法制教育的渗透艺术,把握好渗透的时机,就一定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共同努力!
中国法制史练习题 篇4
1[单选题]中国法最早的一个主要形式是战争中的( )
A.军法
B.祀
C.刑法
D.士师
2[单选题]夏朝解释和谁罪与刑的基本依据是( )
A.奉“天”罚罪的法制观
B.“明德慎罚”
C.“亲亲”.“尊尊”
D.“行刑,重其轻者”
3[单选题]商朝法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特点是( )
A.“刑名从商”
B.“听命于神”
C.“敬天保民”
D.“明德慎罚”
4[单选题]西周时,定罪量刑要考虑犯罪的主观要件,将偶犯称为( )
A.非眚
B.非终
C.唯终
D.眚
5[单选题]春秋末期,郑国公布成文法,这是中国历史上( )
A.第一次公布成文法
B.第二次公布成文法
C.第三次公布成文法
D.第四次公布成文法
6[单选题]战国时期,史称“改法为律”者是( )
A.李悝
B.商鞅
C.韩非
D.吴起
7[单选题]秦朝九卿中负责司法审判之官是( )
A.卫尉
B.廷尉
C.少府
D.奉常
8[单选题]在汉朝,由秦的“课”发展而来的针对某类事的一个方面制定的单行法规称为( )
A.律
B.令
C.科
D.比
9[单选题]三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是( )
A.“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B.“拨乱之政,以礼为先”
C.“拨乱之政,以德为先”
D.“拨乱之政,以律为先”
10[单选题]将《九章律》中的`《具律》改为《刑名》,死于律首,起提纲挈领作用的律典是( )
A.《新律》
B.《晋律》
C.《北魏律》
D.《北齐律》
11[单选题]“以格代科”,格成为一种法律形式始于( )
A.北魏
B.北齐
C.东魏
D.西魏
12[单选题]“官当”之名始出现于( )
A.《新律》
B.《晋律》
C.《北魏律》
D.南朝陈律
13[单选题]第五次将“服制”列入律典中,作为定罪量刑原则的是( )
A.《新律》
B.《大律》
C.《北魏律》
D.《晋律》
14[单选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枢机构的重要变化是逐渐形成了( )
A.二省制
B.三省制
C.四省制
D.五省制
15[单选题]首次区别了律与令的性质的律典是( )
A.《新律》
B.《晋律》
C.《北魏律》
D.《北齐律》
16[单选题]唐代的律书始作于( )
A.武德年间
B.贞观年间
C.永徽年间
D.开元年间
17[单选题]唐代最早增设加役流作为死罪减刑的是( )
A.《武德律》
B.《贞观律》
C.《永徽律》
D.《开元律》
18[单选题]宋代将对审判有指导意义的判 例编纂成集的立法活动,叫做( )
A.编敕
B.编例
C.条法事类
D.《宋刑统》
19[单选题]金国第一部成文法典是( )
A.《皇统制》
B.《续降制书》
C.《大定重修制条》
D.《泰和律义》
20[单选题]元朝类似前代大理寺的中央审判机关是( )
A.刑部
B.在宗府
C.宣政院
D.审刑院
【参考答案】
1.A 2.A 3.B 4.B 5.A 6.B 7.B 8.C 9.A 10.A 11.C
中国法制史练习题 篇5
法治理论知识考试复习资料
(因时间关系,答案未及审定,仅供参考。)
一、是非判断题
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以法律专家和律师为主体的法律顾问队伍,保证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错误】
2、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正确】
3、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在国家大局需要时,主动放弃自己的利益。【错误】
4、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转变政府职能本身就是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正确】
5、在《种子法》修改中,全国人大农委调研组赴基层调研,征求果农、种子企业的意见,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正确】
6、某县国税局两个下属分局的分局长落马后,该县国税局为了不让家属觉得单位没有人情味,开具两人工作表现突出的证明,建议法院从轻处罚。这种做法是符合法治要求的。【错误】
7、道德可以滋养法治精神和支撑法治文化。【正确】
8、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带头维护宪法权威。【正确】
9、甲某因为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现在服刑中。因此,他不享有选举权。【正确】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正确】
11、根据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对宪法的实施进行监督。【错误】
12、公民参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不得直接或间接接受境外机构、组织、个人提供的与选举有关的任何形式的资助。【正确】
13、依法行政目前已开展了十年,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已经完成。【错误】
14、具体行政行为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奖励、行政立法。【错误】
15、在任何情况下,行政机关都不能撤销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错误】
16、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规章可以设定行政许可。【错误】
17、行政复议机关在受理复议案件中,发现该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省政府文件与国务院行政法规相抵触,则应以行政法规为依据作出复议决定。【正确】
18、人民法院审查行政诉讼案件原则上不得进行调解,但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调解。【正确】
19、原告可以提供证明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原告提供的证据不成立的,被告可以免除相应的举证责任。【错误】
20、行政法规不可以设定冻结存款、汇款的行政强制措施。【正确】
21、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对违法行为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行政机关可以加重处罚。【错误】
22、公安机关在办案过程中,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的行为国家要承担刑事赔偿责任。【正确】
23、行政机关都不得在夜间或者法定节假日实施行政强制执行,特殊情况除外。【正确】
24、新《立法法》规定: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正确】
25、市委常委会审议重要地方立法草案时,原则上只针对法规规章草案涉及到的应当由市委决策的有关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并作出决策,不对草案文本逐条进行审议。【正确】
26、一般情况下,领导干部不得要求司法机关违反法定职责或法定程序处理案件,但紧急、特殊情况除外。【错误】
27、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
45、在我国,安全生产的法律责任方式有三种,即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当事人承担了其中一项责任后,将不再另行承担其余责任。【错误】
46、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发现其辖区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存在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应当立即下达整改通知书。【错误】
47、安全生产工作是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法律问题。【正确】
48、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正确】
49、《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提出,要健全党政机关内部管理人、财、物和执纪、执法等岗位干部的定期轮岗制度,推进机关干部跨部门跨单位交流。【正确】
50、在特殊情况下,巡视组可以查办案件,对涉及到的紧急情况和重大问题可以作个人表态。【错误】
51、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可随时提出启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意见。【错误】
52、《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规定,党组议事决策应当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重大决策应当充分协商。【正确】
53、党政领导干部受到问责处理后,不再追究其他责任。【错误】
54、因不适宜担任现职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免职的,一年内不得提拔;降职的,两年内不得提拔。【正确】
55、《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指出,各级党政机关不得以任何名义新建、改建、扩建内部接待场所,不得对机关内部接待场所进行超标准装修或者装饰、超标准配制家具和电器。【正确】
56、党员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在党的会议上或向党的组织提出抗议。【错误】
57、公务员的管理,坚持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存的原则。【正确】
58、公务员有权参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正确】
59、某局有一职位专业性要求较高,需要聘任相关人员,经过选聘该局与甲某签订了为期十年的聘任合同。这一做法符合《公务员法》相关规定。【错误】
60、权力边界意识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知晓自己权力的范围,宁可不作为也不能滥用权力。【错误】
二、单项选择题
1、曾有人认为在党的政策和法的关系方面,法具有僵化性的特点,不如政策灵活,因此主张法不如政策,对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党的政策与社会主义法的关系应该是(A)。A、政策指导法,法制约政策,两者相辅相成 B、政策高于并大于法,法必须服从政策 C、法高于并大于政策,政策必须服从法 D、政策与法各自独立,互不干涉
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
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 B、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C、遏制行业性、民间调解组织作用,最终实现官方的行政、司法调解工作体系 D、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
3、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必须坚持(A)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A、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
C、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办事4、2013年,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委托西南政法大学,对我市直辖以来现行的195件地方性法规和176件政府规章进行了清理。2014年,市人大常委会委托西南政法大学对市政府及其部门的747件涉及企业发展的规范性文件进行评估,决定废止163件规范性文件。上述做法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依法行政的具体举措?(B)A、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C、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5、建设法治政府必然要求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关于建设法治政府,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C)
A、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行政机关摆脱具体行政事务,加强宏观管理 B、明确地方事权,必要时可以适当牺牲其他地区利益
C、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是促进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厘清权责、提高效率的有效制度 D、明晰各级政府事权配置的着力点,强化市县政府宏观管理的职责 6、2014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重庆市市级行政权力清理规范工作方案》的通知,重庆市市级各部门行政权力清单正在审议之中,即将公开发布。区县政府各部门的权力清单也应当清理并公开发布。权力清单的审议发布,主要体现了哪一法治政府建设目标?(B)A、高效政府
7、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对此,下列说法中(D)是不正确的。A、执法为民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原则 B、执法为民强调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C、执法为民表明执法机关存在的目的在于合法地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D、执法为民说明执法活动以“及时”、“高效”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
8、下列不符合程序正当原则的是(C)。
B、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治理 D、依法治理、依法行政、依法审判
B、提高法治制度建设的质量 D、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
B、透明政府
C、诚信政府
D、廉洁政府
A、某地政府在人口聚集的广场开设电子屏,积极公开行政管理信息 B、某地政府在作出设立化工厂的决定前,依法召开听证会听取居民意见 C、某地发生有毒气体泄漏事件,为防止造成恐慌,当地政府未向居民告知情况 D、某公安局在送达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同时,告知双方有申请复核的权利和时限
9、以下(B)不属于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国家机构。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国家主席
10、关于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下列哪一做法是错误的?(D)
A、某市政府在进行决策时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按照民主程序做出最终决策 B、某省法制工作部门,在全省各地开展宪法宣传活动,让群众更加地了解宪法 C、某市通过《法在身边》电视节目、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以案释法,进行普法教育 D、小李是一名大学生,他认为监督宪法实施是政府机关的事情,与他无关
11、我国(C)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1988年宪法修正案
C、1999年宪法修正案
12、下列(C)不属于宪法规定应由公民享有的权利。
A、受教育权
13、按照依法行政的行政公正要求,凡是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B)要回避参与相关的行政行为。
A、行政机关
14、下列关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由于人手紧缺,执法机关可以聘请没有执法资格的公民进行执法 B、区交警队不以罚款金额来对执法人员设定奖惩 C、有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定期对执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D、市县政府及其部门每年组织一次行政执法案卷评查
15、关于行政法基本原则,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B)。
A、市政府在未征求和听取民众意见的情况下决定在市区内建一个大型垃圾焚烧发电厂并进行施工,此行为违反了程序正当原则
B、县公安局工作人员前后分五次告知当事人补正办护照所需申请材料,此行为违反了合理行政原则 C、交通执法大队针对所有非法营运的司机都在自由裁量幅度内给予相对人最高额度的罚款,该行为违法了合理行政的原则
D、市政府在作出不会进行私家车限购承诺的一周后突然作出购车摇号政策,并立即实施,该行为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国务院
B、1993年宪法修正案 D、2004年宪法修正案
B、劳动权
C、休息权
D、批评建议权
B、行政人员
C、行政组织
D、行政客体
违反了诚实守信原则
16、甲某在未取得建筑许可证的情况下私自在屋顶建房两间,对此,区城建局作出责令其在一定期限内拆除违章建筑的决定。甲在指定的期限内未拆除违章建筑。因而区城建局应当(D)。A、采取代执行的方式强制执行
B、对甲进行罚款 D、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C、申请其上级行政机关强制执行
17、某财政局对旷工超过30天的工作人员王某予以辞退,王某不服,他能采取的救济手段是(C)。
A、可以提起诉讼,也可以提起申诉 C、只能提起申诉
18、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B)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复议期满之日起十日内 C、复议立案之日起十日内
19、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以(B)为行政诉讼被告。
A、该派出机构 C、该行政机关的上级主管机关
20、行政机关准备对公民处以200元罚款的,应当采用(A)。A、一般程序
21、下列情形中,行政机关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是(D)。
A、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
B、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 C、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 D、因相对人自己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
22、关于依法解决信访事项,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B)。
A、信访不是《宪法》所要保障的人民民主权利
B、某行政机关将领导批示的信访处理方式转为内部指导、督促、监督、问责的方式 C、由于信访人员部分夸大事实,公务员甲对信访人员打击报复 D、为使信访人员满意,某行政机关突破法律规定解决问题
23、行政合同是一种(B)行为。
A、单方行政 B、双方行政
C、抽象行政
D、行政执法 B、简易程序
C、特别程序
D、听证程序
B、该行政机关
D、该派出机构和该行政机关
B、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 D、复议立案之日起十五日内
B、只能提起诉讼 D、申请复议
24、根据民法通则规定,公民(C)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A、从14岁到死亡 C、从出生到死亡
25、甲、乙结婚的
32、下列哪种行为不构成受贿罪?(D)
A、某市政法委书记虚开假发票,派发给各级基层单位进行报销 B、某国企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私自收受回扣
C、某国有企业职员甲利用职务之便为乙提供便利,乙事后送甲电脑一台以示感谢 D、某国有企业的门卫,接受甲的50元,答应为其照看停放门口的自行车
33、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数额较大的,以(A)论处。
A、贪污罪
34、下列案件中,由人民法院依法直接受理的是(B)。
A、盗窃案件
35、关于土地利用的规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 B、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C、城市建设和发展应优先安排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D、经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须经上一级审批机关审批
36、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依法应当编制城乡规划而未组织编制或者未按法定程序编制、审批、修改城乡规划的,上级人民政府应该(B)。A、责令立即编制城乡规划
B、责令改正,通报批评 D、限期改正 B、虐待案件
C、诈骗案件 D、绑架案件 B、受贿罪
C、私分国有资产罪 D、职务侵占罪
C、撤换政府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37、根据2014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中对政府的环保责任的规定,以下做法中错误的是(D)。
A、某市政府通过提供技术指导和制定政策来激励企业进行污染防治,促进清洁生产,发展环境产业 B、某省政府联合环保部门进行环境保护宣传工作,鼓励建立基层群众性自治环保组织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
C、某市引进先进技术,加大推广使用风力能源
D、某县为保障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污染较为严重的几家加工厂的污染行为置之不理
38、根据2015年7月2日环保部公布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应当遵循依法、有序、自愿、便利的原则
B、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听证的事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支持和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环境保护公共事务进行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
D、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只能对该部门提出疑异
39、关于安全生产法律规定的认识,下列不正确的是(C)。
A、某区发生特大矿难,追究该区安监局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相关领导的责任 B、为保证国庆节前安全生产,某市安监局联合质监局、消防队对工矿企业开展联合检查 C、安全生产指的是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不包括从业人员的职业病防治 D、工会可以依法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
40、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执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产的(B)标准。
①国家 A、①②
41、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党章》是党内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立党、治党、管党的基本依据 B、只有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才能制定、颁布和修改党章
C、《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因此法律不能和党章相冲突 D、《党章》是集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为一体的党规党法
42、发展党员,必须经过(B),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
A、党委
43、《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适用于违犯党纪应当受到党纪追究的(D)。
A、党员领导干部
C、全体共产党员
44、各级领导班子的 ②地方
③行业
④企业
⑤合同 D、①②③④⑤ B、①③ C、①②③
B、党的支部
C、党小组
D、党中央
B、党组织 D、党组织和党员
C、每半年 D、每年底
B、受贿 D、滥用职权
B、六个月
C、一年 D、九个月
47、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参加培训时间应当达到干部教育培训的有关规定要求。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B)内完成培训。A、半年
48、领导干部不得在本人(C)担任县(市)党委和政府以及纪检机关、组织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正职领导成员。
A、出生地 B、居住地 C、成长地 D、户籍地
49、中共重庆市委印发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实施办法(试行)》对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进行了重点突出和细化,并提出了15条具体责任,其中不包括(D)。A、坚持民主集中制
C、保障全面依法治市
50、派出巡视组的党组织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针对所辖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的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或巡视整改情况,开展机动灵活的(C)。A、重点巡视
51、《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指出,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的,陪餐人数不得超过 人;超过10人的,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的。(C)A、2,1/5
52、按照新《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各级工作人员办公使用面积标准错误的一项是(C)。
A、省级机关副厅(局)级,不超过24平方米/人 B、省级机关正处级,不超过18平方米/人 C、县级机关正科级,不超过12平方米/人 D、县级机关科级以下,不超过9平方米/人
53、领导干部应当向组织报告本人、配偶、(C)的房产情况。
A、婚生子女
B、已成年子女 D、子女 B、2,1/4
C、3,1/3
D、3,1/4 B、临时巡视
C、专项巡视
D、特殊巡视
B、从严教育管理监督干部 D、提高党推动经济发展的能力 B、一年
C、一年半
D、两年
C、共同生活的子女
54、公务员退休后,(B)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A、原系领导成员的在离职五年内,一般公务员在离职三年内 B、原系领导成员的在离职三年内,一般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 C、三年内 D、没有限制
55、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对公务员的处分共有六种,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公务员处分?(B)
A、警告
56、下列做法符合公务员法的是(C)。
A、县环保局科长王某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其可以在知道该结果之日起30日内向县环保局提出复核申请,并在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提出申诉 B、县公安局聘任一名任期为5年的公务员,聘任合同中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低6个月 C、市财政局副处长谭某受到撤职处分,同时降低其级别和工资待遇 D、公务员华某因公外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0天而被辞退 57、2015年7月,甲市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公务员周六必须加班。同时,要求市政府督查室、监察局、考核办要加大督查力度。关于该事件,下列评价不正确的是(C)。A、甲市政府下发的文件明显违法,且凸显了政府机关和领导干部的任性和乱作为
B、甲市政府的做法违反了《公务员法》
B、严重警告
C、记过
D、记大过
三、多项选择题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ABCD),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A、科学立法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ABC)。A、依法治国、执法为民 C、党的领导
3、程序正当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也是行政活动的基本原则。下列做法中,能够直接体现程序正当原则的有(BCD)。
A、某公安局发现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错误后,主动纠正错误并赔偿当事人的损失 B、国务院某部对某大学生申请公开该部副部长职责等信息做出予以公开的答复
C、王某为某国税局工作人员,在参加调查其妻之弟任总经理的企业涉嫌偷税漏税案件时主动要求回避 D、某区政府召开座谈会听取群众对当地修建一大型公共设施的意见
4、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各方面进行努力。其中,党员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在遵守和维护宪法中起到重要引领和示范作用,应做到(ABCD)。
A、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树立宪法意识,培养宪法思维,把宪法作为判断大是大非的准绳
B、带头严格依宪法办事,增强依宪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C、带头推动宪法实践,认真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同一切破坏宪法权威、践踏宪法尊严的行为作斗争,使宪法真正成为国家治理的最高规则和开展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
D、要建立健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学习宪法制度,把宪法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
5、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ACD)的权利。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B、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重要的国家机关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我国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B、公平正义、服务大局 D、民主自由
A、申诉 B、上诉 C、控告 D、检举
7、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ABCD)。
A、接受镇政府委托从事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居民委员会对在从事计划生育管理中的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
B、甲市工商机关委托甲市乙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代为行使其部分职权,则乙区工商管理机关在委托权限范围内的行为由甲市工商机关承担法律责任
C、甲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委托甲市乙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直接行使其部分职权,则乙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其授权范围内实施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D、甲公安机关接受乙公安机关委托对丙予以行政拘留,结果错误拘捕了丁,对丁的违法拘留行为由甲承担法律责任
8、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就是要(ABCD)。A、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B、建立行政机关人员学法制度,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强化依法行政知识培训 C、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情况考核制度 D、积极营造全社会遵法守法、依法维权的良好环境
9、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包括(ABD)。A、执行法律规定的事项
B、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职能的事项 C、有关诉讼和仲裁制度的事项
D、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的授权,对有关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事项
10、下列属于无效行政行为的有(BD)。
A、某市公安局对自己作出的处罚决定,宣布为终局行政行为 B、某县卫生防疫站对某商贩作出拘留10日的处罚决定
C、某县工商局要求一天之内全县所有个体工商户到工商局再行登记的行为 D、某乡人民政府宣布在自己管辖的林区内禁止捕杀国家保护动物
11、某县卫生局依据该县人民政府《关于整顿治理食品市场问题的规定》对甲罚款200元,甲对此不服,向市卫生局申请行政复议并且一并提出审查县政府规定的申请。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A、市卫生局无权处理
B、市卫生局可以将政府规定转送市政府处理
C、市卫生局可以将县政府规定转送该县人大常委会处理
D、在对县政府规定处理期间,市卫生局应当中止对县卫生局罚款的审查
12、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制度是行政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根据该制度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下列哪些文件不合法,可以在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一并请求对该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ACD)
A、国务院部门的规范性文件 B、行政法规和规章
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范性文件 D、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
13、公民在请求国家赔偿时,可以(BCD)。
A、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赔偿诉讼 B、直接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 C、在行政诉讼中一并提出 D、在行政复议中一并提出
14、某乡镇政府公开抢险救灾、社会捐助等款物的发放情况。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D)。A、抢险救灾、社会捐助等款物的发放情况不属于乡政府重点公开的信息 B、该乡政府应当在上述信息形成之日起1个月内予以公开 C、该乡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信息公告栏、政府网站等形式进行公开 D、抢险救灾、社会捐助等款物的发放情况属于乡政府主动公开的信息
15、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下列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有(ABD)。
A、某公司生产的牛奶使用“大友”商标,而“天友”是本地一知名牛奶厂家的商标 B、某企业举行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为1万元 C、某企业以低于成本价处理即将到期的食品
D、某家具厂为了争夺客户,捏造本地一家家具厂偷工减料的事实,但是只告诉了少数几家客户
1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按照这一精神,刑法修正案
(九)取消了部分死刑罪名,包括(ACD)。A、走私武器、弹药罪 C、伪造货币罪
17、下列情形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有(ABCD)。
A、以个人名义将公款借给某国有企业使用的 B、以个人名义将公款借给某私营企业使用的
C、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借给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 D、以单位名义将公款借给其他自然人使用,未谋取个人利益的
18、下列行为应当以贪污罪论处的是(ABD)。
A、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中收受礼物,应交公而不交公,数额较大
B、受国家机关委托经营国有企业,利用职务便利将国有企业资产转移到个人名下
C、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
D、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依法扣押的私人所有的汽车据为己有
B、生产、销售假药罪 D、强迫卖淫罪
19、下列哪些是我国城乡规划法治化要解决的问题?(ABCD)
A、各级政府普遍重视规划审批,但实施监管不力 B、规划管理人员力量不足,违法建设屡禁不止
C、法律规定的职责很多,但实际行使相关权利的单位很少 D、整体规划研究多,单个项目研究少,城乡规划粗糙
20、下列关于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有(AC)。
A、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B、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制定本地区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D、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不能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2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CD)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A、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C、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22、健全党内民主制度,要制定《关于在党的地方和基层组织中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健全党内(ABD)制度。A、情况通报
C、情况反馈
23、《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应当注意从担任过(ABD)的人员中选拔。
A、县(市、区、旗)党政领导职务的干部 B、乡(镇、街道)党政领导职务的干部 C、同级非领导职务的干部 D、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
24、《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巡视组要着力发现以下问题:(ABCD)。
A、以权谋私,贪污贿赂
C、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25、下列人员关系中(ABC)不属于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的亲属关系。
A、赵某和其嫂子的侄儿周某
B、钱某和其岳母的兄弟吴某
B、四风问题
D、违规用人、拉票贿选
B、情况反映 D、重大决策征求意见
B、为民、务实、清廉 D、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C、孙某和其前妻的妹妹郑某
D、李某和其女婿的父亲王某
26、下列哪些禁止事项属于《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所规定的事项?
(ABCD)
A、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 B、禁止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
C、禁止违反规定借用公款、公物或者将公款、公物借给他人
D、禁止干预和插手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使用、分配、承包、租赁等事项
27、按照《重庆市领导干部招标投标工作纪律“三要十不准”》规定,属于“十不准”范围的有(ABCD)。
A、将工程肢解为若干小项目、分阶段实施等方式直接发包或者邀请招标 B、向意向投标人提前透露评标专家名单、评标过程资料信息 C、在招标文件上为意向投标人制定倾向性条件 D、发现围标串标不予制止处理
28、重庆市委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保障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要保障党员的(ABCD)。
A、知情和受教育权利 B、讨论和建言权利 C、批评和揭发检举权利
D、流动党员和确有实际困难的党员的权利
29、公务员可以自愿辞去公职,即以自愿为原则,但以下属不得辞职的情形有(ABCD)。A、未满国家规定的最低服务年限的
B、重要公务尚未处理完毕,且须由本人继续处理的
C、正在接受审计、纪律审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终结的
D、在涉及国家秘密等特殊职位任职或者离开上述职位不满国家规定的脱密期限的
30、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全国共叫停了663个“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发现弄虚作假现象436起,共查处418人,这是中央首次大规模叫停“政绩工程”。对此评价正确的有(ABCD)A、中央坚决制止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 B、“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弄虚作假”等行为是党和政府严令禁止的
C、对作风飘浮等引发重大事故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必须严肃追责 D、“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弄虚作假”等现象违背科学发展观,违背《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八项禁止”规定
四、案例分析题
1、【案情简介】2014年1月15日上午,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新塘村
单位和相关协会各成立支队。这些法律工作者担任“法制副主任”并没有工资,但他们去到村里服务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有的甚至要自掏“腰包”。
该制度的实施形式是由各行政村(居)民委员会向志愿者机构提出意向,并与志愿者个人签订聘用合同。
“法制副主任”工作内容体现为社会化的、有限的、公益的、法律服务。其主要职责为:(1)协助做好村(居)“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协助村(居)委会推行“四民主工作法”和“村(居)民小组议事规则”,健全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引导村(居)民自治工作依法开展。
(2)协助村(居)委会制定、修改和完善村(居)民自治章程或村(居)规民约,参与起草和审核工作,确保内容及制定程序合法。
(3)列席村(居)委会召开的有关民主法治建设、涉法事务调处等方面工作会议,提供法律意见,参与研究和处理相关事务。
(4)帮助村(居)委会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强化法治实践教育,增强村(居)民法治观念。(5)推动村(居)委会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稳步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6)帮助审查村(居)委会各类经济合同,对合同的合法性和规范性进行审核。对于经济事务多的村(居)委可以建议聘请法律顾问,并协助法律顾问开展工作。
(7)解答群众法律咨询,引导村(居)民群众依法理性表达合理诉求,帮助农村和社区困难群众和城镇困难居民申请法律援助。
(8)协助村(居)委会完善基层调解组织建设,依法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协助村(居)委会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工作,及时发现并反映信访维稳工作的有关信息。
(9)积极参与农村和社区群众性文化活动,倡导诚敬和睦互助的家庭邻里关系,促进形成诚信守法文明的道德风尚。
(10)村(居)委认为需要“法制副主任”提供法律服务的其他事项。【问题】
(1)请从推进基层依法治理的角度,评析惠州市的“法制副主任”制度。
(2)你认为“法制副主任”制度应如何深化,使之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答案参考】
4、降低了工作成本。要更有效率、更低成本地进行社会治理,法治化是重要前提和基础。同时,法治也是维护和规范社会秩序最重要、最好使的手段,也是成本最低的手段之一。
5、从取得的社会效应来看,该制度有利于强化基层人民群众法制意识,培养村(居)“两委”干部的法治思维;有利于推进基层民主自治,有利于融洽党群干群关系;为法学理论研究创新、法学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模式、为法治中国建设的顶层设计提供了源头活水。
高的物识、发展、培养、考核、任用的组织制度和方法,有极其隐蔽的宣传资料和宣传品的专门人员和专门渠道。邪教组织内部制定了惩治“背叛者”的一整套“制度”,并专设“护法队”,殴打不愿入教或意图脱教的人。
在这种“制度”下,近年来“全能神”邪教血债累累。
1998年10月30日至11月10日,河南省唐河县“全能神”“护法”在短短12天内,接连制造了多起抢劫、殴打事件,受害人被打断四肢、割去耳朵。
2010年,河南一名小学生在放学途中失踪,后被发现死于一处柴垛处,脚心印有闪电标志。经查,遇害儿童一名家属曾被发展成“全能神”成员,但意图脱教,该邪教遂实施报复惩戒行动。
2011年1月10日,河南省兰考县谷营乡谷东村,因女儿出生导致无法外出活动被“全能神”组织降职,女子李某用剪刀割断自己仅两个月大的女儿的喉咙。
2012年12月,河南光山犯罪嫌疑人闵某,受到同村一名60多岁“全能神”邪教成员的影响,闯入校园,砍伤了23名小学生。
据浙江省反邪教协会调查,“全能神”活动十分诡异,特别是其骨干成员采用“异地(交换或交流)活动方式”。而这种“异地活动”也造成了大量邪教组织成员离家出走,最终导致家庭破裂。以浙江某县为例,据有关方面近年调查,该县参加“全能神”邪教组织的29人中,骨干有15人,女性居多,其中离家出走者已有13人,最长的离家出走者已达5年之久。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系统查询不难发现,在涉及“全能神”的各类案件中,约有一半为夫妻一方因对方加入“全能神”邪教离家出走而诉讼离婚的案件。
“从掌握的情况看,目前在国内冒用宗教名义的邪教组织中,‘全能神’是发展手段最多样、组织体系最严密、活动方式最诡秘、暴力倾向最突出、现实和潜在危害最严重的邪教组织。”浙江省反邪教协会在一份调研资料中总结。
【问题】
(1)请结合上述案例,分析邪教的社会危害。(2)试述当下应如何依法治理邪教。【评分参考】
通了A区东西方向的11个镇街,打通了A区东西走向的经济命脉,被当地人誉为“致富之路”、“希望之路”。
2012年2月,某地高速公路复线施工至A区高山镇幸福村六组(以下简称幸福村六组)时,该组农民认为复线高速施工在该组范围内存在少批多占的情形。交涉无果后,幸福村六组于2012年3月向A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以下简称A区国土局)书面申请公开省级人民政府下发的征地批复。A区国土局收到申请后,一直未予答复。同年4月,幸福村六组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法院判决A区国土局向原告公开省级人民政府下发的征地批复。
A区国土局答辩认为:原告的申请收到属实,但属信访性质的函件,可以不予回复;征地批复属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制作,原告要求被告公开属对象错误,遂要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法院经过审理后认为:征地属政府行为,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征地信息,包含征地过程中的征地批复、征地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等信息。本案当中,征地批复虽然不是由被告制作并发布,但征地批复的政府信息是由被告掌握、保存并实施的。被告有义务公开。因此,原告要求被告公开征地批复的诉求系正当权利,符合法律规定,应予以支持。
【问题】
请从法律的角度分析上述案例。【参考答案】
1、政府信息公开是一项义务,而不是一项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立法目的是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按照《条例》要求,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行政机关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对信息公开申请予以答复,这是行政机关的一项职责。本案当中,A区国土局将信息公开申请理解为信访函件是不正确的。
2、政府信息公开应当区分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的范围。依申请公开是为了满足一部分人和事的生产、生活和科研需要;而主动公开是为了满足社会公众普遍的信息需求,公开的是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主动公开应当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要方式。
3、政府信息公开应当严格遵循程序。政府信息公开程序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生命和正当性的外在表现。合理、适当的程序为政府信息公开的实现和立法宗旨的达成,提供了理性、可预期的路径。严格遵循政府信息公开程序,能够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保证政府信息及时、准确地公开。
4、【案情简介】 2014年7月3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民告官”案,乌鲁木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许继忠坐在被告席上出庭应诉。这是乌市“民告官”案中首次出现市级单位行政首长出庭应诉。
“这是我
许继忠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行政首长能够勇敢地站在被告席上,这份勇气和直面诉讼敬畏法律的态度,非常可贵。”乌市中院行政庭庭长孔祥华分析说,很多“一把手”不愿出庭的原因是对诉讼过程、相关法律知识不了解,怕当被告、丢面子、败诉。
2013年,新疆全区法院系统共受理一审、二审、再审行政案件2143件,其中因不满行政处罚提起的行政诉讼近400件,居首位。虽然“民告官”案逐年增多,但行政首长出庭者却寥寥无几,许多行政诉讼案在审理过程中出现“缺席审判”。
乌市中院院长侍某说,让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在应诉过程中直面矛盾、直面相对人,这是一项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化解官民矛盾的创举,有助于直接倾听民意民声,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推动法治新疆建设。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后该企业便与合作方签订协议,由合作方出资建设,建成以后各得一半的建筑面积。合作双方的建设方案报经总公司批准后,即着手进行建设。施工方迅速拆除旧厂房,平整土地,进行工程建设。但当宾馆修建到
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请回答当前应如何牢固树立依宪执政意识。
【答案参考】
牢固树立依宪执政意识,需要做到:
(1)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程序行使公权力。一切机关和个人在行使公权力时,务必要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一方面应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程序行使公权力,另一方面不能超越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作为执政党,在行使公权力时,同样应当如此。也就是说,党在执政活动中,应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任何党的规定、决定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2)保证执政活动的有效性应与宪法的权威性相一致。广大党员干部应当认识到,他们手中的权力渊源于宪法,其合法性也来源于宪法,因此,其执政活动只有与宪法相一致才具有权威性。也就是说,只有宪法具有权威,党的领导才具有权威;只有执政活动与宪法保持一致,才表明其执政能力有了提高。反之,如果宪法没有权威,党的执政也就失去了社会基础,无法实现执政的基本目标。
(3)应在合宪性与合法性统一中提高执政能力。如果已经有法律将宪法规定具体化,那么,在行使公权力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法律的授权履行职责,即依法行政。如果法律尚未把宪法规范具体化,或者已有的法律由于形势的发展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则执政者就需要制定政策补充立法漏洞。此时,政策形成的根据就是宪法的规定、原则和基本价值,即应当依宪执政。无论法律是否把宪法的规定具体化,对于执政者来说,其执政活动都不能仅仅限定在合法性范畴之内,而应自觉地把合宪性作为活动的基础。
总之,在日常工作中,应注重树立宪法的权威,自觉宪法设定的权力范围、确立的原则行使权力。
2、请阐释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及其内涵。【答案参考】
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规定,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为: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1)合法行政。是指一切行政行为都必须以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履行法定职责,越权行为无效,违法行政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合理行政。合理行政是约束和评价行政裁量权行使的实质合法的基本原则,它要求行政行为应当公平公正、符合情理。其目的是防止行政裁量权滥用,并弥补法律宽泛授权所带来的法律漏洞。合法行政是合理行政的前提和基础;合理行政是合法行政的补充和深化,是实质法治的要求。违反合法性原则将导致行政违法,违反合理性原则会导致行政不当。
(3)程序正当。程序正当或者正当程序,是指公权力对人们采取的任何有不良影响的措施,必须根据最低限度的公正要求,按照已经确立的程序上的惯例和方式行使,不得擅断枉处。
(4)高效便民。所谓高效便民原则,指的是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5)诚实守信。是指行政机关行使权力、履行义务时应诚实及讲求信用,本用于私法领域,后推至公法领域,成为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6)权责统一。是指法律赋予行政机关职权,实际上是赋予行政机关义务和责任,行政机关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和行动依法履行其职责,擅自放弃、不履行其法定职责或违法、不当行使其职权,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今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认真总结《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实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经验,贯彻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在已规定基础上,增加了问责情形,进一步加大了问责力度。请回答该规定新增的五种问责情形。
【答案参考】
(1)落实从严治党责任不力,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到位,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或者分管领域在较短时间内连续出现违纪违法问题的;
(2)法治观念淡薄、不依法办事,不按法定程序决策,或者依法应当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3)抓作风建设不力,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或者分管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比较突出的;
(4)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任人唯亲、营私舞弊,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或者分管领域用人上不正之风比较突出的;
(5)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和身边工作人员教育管理不严、约束不力,甚至默许其利用自身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4、“8·12天津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伤亡,敲醒了安全生产监管的警钟。请回答政府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基本职责。
【答案参考】
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各级政府及政府所属有关部门的基本责任可以概括如下:(1)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2)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3)国务院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4)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保障安全生产的要求,依法及时制定有关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并根据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适时修订。
(5)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增强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
(6)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应当互相配合,实行联合检查。(7)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作出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使用相关设施或者设备的决定。
(8)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等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应当按照职责,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状况的监督检查,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5、总书记在系统阐述依法治国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对于推进依法治国尤为重要,请问,应从哪些方面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意识?
【答案参考】
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包括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规则意识、程序意识、权利义务意识、权力边界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1)提升领导干部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尊崇和敬畏法律、了解和掌握法律、遵守法律和依法办事。
(2)提升领导干部的规则意识。是社会成员对规则表示认同进而发自内心地遵守的思想状态。提高规则意识,一是加强思想教育;二是推行政务公开;三是要将规则意识纳入到党员干部政治业绩考核当中。
(3)提升领导干部的程序意识。是各级领导干部在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中应当遵循法律程序以限制权力行使和保障合法权利。提升程序意识,一要完善相应的规则体系;二要狠抓法律规则的实施与监督;三要加强宣传教育。
(4)提升领导干部的权利义务意识。是指在行政管理工作中,领导干部要正确区分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关系,依法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纠纷。提升权利义务意识,一要准确了解权利和义务;二要牢固树立权利义务观念。
(5)提升领导干部的权力边界意识。指各级领导干部在行使国家权力时应限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应避免滥用权力和不作为。提升权力边界意识,一是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二是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有授权必须为”。
(6)提升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是各级领导干部在法治政府背景下应积极履行职责,否则,将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追究。提升责任意识,一是加强责任教育;二是培养领导干部勇于负责、敢于负责的精神;三是加强制度建设。
中国法制史1 篇6
《中国法制史》是讲述我国有史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以及历史的基本规律的一门课程,是法学的基础学科,同时又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艰深的学问。
在学习《中国法制史》之前我一直认为,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的法律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是专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武器,然来现在看来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封建社会时期法律虽然为统治阶级所厘定,其中自然而然包含统治阶级的意愿,然而历代刑法中均有“法者,天子与天下共之”的理念,由此可见古代刑法并非只针对被统治阶级所创建。
学习《中国法制史》首先要了解法律形成的过程,原始社会没有法律,只是依靠原始习惯作为规范。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父系社会私有观念形成,随之阶级形成,私有制度建立起来。阶级的出现必然导致不可调和的矛盾,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过去原始社会作为规范的原始习惯已经无法规范民众的作为,于是在国家强制力保障的条件下,在统治阶级维持私有制的欲望观念下,产生了法律。
在学习《中国法制史》是还要明确法制史的研究对象只能是法制而不是国家与法。法制史是将历朝历代中国社会的法制制度作为研究对象而非各个时期的法律内容,因而学习《中国法制史》更像是在学习中国历史,中国法制史不仅涉及文史哲方面的内容也要求我们有一定的法学功底,否则学习过程中会很吃力。此外,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归纳,《中国法制史》是一门复杂的学科,简明扼要地为每个时期朝代法律制度总结提纲,归纳特点,这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且不容易遗忘所学的内容。
中国法制史练习题 篇7
“中国古代社会重视宗法伦理。在以血缘和婚姻为纽带连接而成的亲属团体内部,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包括权利与义务等内容的伦理亲情关系。每一个个体依其亲属身份, 相对于团体内部的其他成员, 享受不同的权利, 并且承担不同的义务。伦理规范的作用在于维持血缘、婚姻关系中具有自己特征的秩序。与伦理规范不同的是法律规范则注重人的社会性, 调整普遍存在的社会关系。由于直接目的不同, 伦理与法律在实现自己的功能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冲突。”
从中国法律的起源看起:中国文明起源于封闭的长江、黄河流域, 适宜的温暖气候, 肥沃的土壤, 促进了农业的发达, 也造成以血缘关系发展起来的宗族成为社会政治结构的主要单位。中国的法律起源于氏族部落同族之间以及同外族的战争。国家的前身是生产力较高的父系氏族, 所以其成员的血缘向心力是一样的。“人类最初是分散在完全孤立的集团中的, 这种集团由于对父辈的服从而结合在一起, 法律是父辈的语言。这些法律概念仍旧多少带有足以表示一个专制的父的命令的这个特点的神秘性和自发性, 但在统一的时候, 由于他们来自同一个主权者, 这些法律概念就预先假定了一个组织比较广泛、由许多家族集团组成的联合体。”所以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域、民族在进入国家时代之前都不得不对原有的原始社会血缘关系加以改造和确认, 中国的历史正是如此的延续着。
中国法律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向宗法伦理倾斜, 法律规范就靠于亲情关系, 往往法律关系会因为法律关系人的血缘关系而发生变化。
产生于夏商时代, 在西周予以完善并且贯穿在中国古代社会的礼, 是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他孕育了中国的古代文明, 西周的礼制和宗法制发展是相一致的, 礼制的作用在于维护宗法等级制度, 所谓宗法制, 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与国家制度相结合, 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其基本原则就是“亲亲”和“尊尊”两个方面。亲亲的核心是“孝”所谓“亲亲父为首”强调父慈、子爱、兄爱、弟敬、夫和、妇顺以及男女有别;而“尊尊”的核心是“忠”所谓“尊尊君为首”, 要求小宗服从大宗, 臣服从君, 下级服从上级, 奴隶服从主人。礼制以“亲亲”“尊尊”为核心, 规定了完善的等级制度, 提倡以忠孝治天下。
然而我们总是听到过这样的一句话, 那就是“忠孝不能两全”
“不忠”和“不孝”自中国法律的起源开始, 就是最为恶劣的行径, 要予以严重的处罚。西周的法律限制儿子控告父亲, 所谓“父子将狱, 是无上下也”否则, 有违父子之亲。然而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 父有罪而不告是为不忠呢我想这忠与孝的冲突, 是法律自身的一种矛盾。也就是血缘与法律的冲突和统一的一种表现了。
“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亲情义务和法律义务”的一文中, 作者把这两种义务也归为血缘和法律的冲突的表现。“因为一个社会个体均一身二任:他既是特定的家庭成员, 又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成员;他在具有伦理身份的同时也具有社会身份。这两种身份要求他必须执行两种义务。”文章中把这种血缘和法律的冲突和统一归纳成了两个方面:“首先是尊卑长幼以及夫妻之间在法律上具有明显的不平等地位。其次是法律确认家庭为国家统治下的基本单元, 并强调保护家庭内部伦理凝聚力, 而使家长及其他的家庭成员在承担法律义务的时候而有所区别。”
在中国法制史的研习过程中, 笔者也有此体会。
首先。上文中提到西周的限制儿子告父亲, 其实在之后的历代立法中, 大多都要相类似的规定:比如秦朝所规定的杀人罪中, 秦律将杀人罪分为贼杀、盗杀、擅杀、斗杀、捕杀等项。刑罚对贼, 盗杀的处刑极其严重, 而当发生尊杀卑、主杀奴的时候, 法律却又不对此进行严厉的处罚, 这就是碍于尊卑等级名分。秦朝继承了夏以来的传统, 也保护亲权, 惩罚不孝的规定。
到了汉代, 在其罪名中有这么一条——首匿罪。汉武帝“重首匿之科”惩罚极其严酷。犯者全都要处死, 严重的还要“夷三族”。“元康元年, 修故侯福坐首匿群盗弃市”。然而在汉代刑法的原则中我们又可以看到“亲亲得相首匿”这样的原则。正如西周的限制儿子告父亲, 中国古代的宗法制是严禁父子争讼的。《论语·子路》中也有“父为子隐, 子为父隐, 直在其中”。当儒家宗法理论的观念日益深化, 一种仁孝的思想还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立法者, 汉宣帝的时候允许在一定的亲属范围内相互隐匿的罪行, 不予告发和作证, 法律不加制裁或者减轻处罚。自从这种在血缘关系范围内相隐罪的刑法原则获得认可, 其使用范围也不断的扩大, 为汉以后的历代刑法所援用。
在晋的时候, 随着法律的儒家化, 《晋律》进一步规定, 在刑罚的适用上要实行“峻礼教之防, 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 即在亲属之间相犯要按照五等服制来定罪量刑。这也就表明了, 法律在面对血缘关系的时候不得不有些妥协, 根据被加害人和加害人的血缘亲疏关系来决定刑罚的轻重。
唐代则进一步发展了汉以来的“亲亲得相首匿”的原则, 成为《名例律》中的“同居相为隐”原则。把以往的亲属间犯罪的互相隐瞒发展为同居人间的犯罪互相隐瞒。根据这个原则唐代对于告诉的限制规定了, 禁止亲属间互相告诉, 特别是禁止卑幼控告尊长。否则要依唐律被追究刑事责任。而在理论上讲, 如果被举报的情况属实, 则说明被举报人的行为侵害了受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 触犯了法律, 因此不论举报人是谁, 动机如何, 也不论对举报人应做何种处理, 被举报人都应该依法承担责任。唐律规定子孙告父母、祖父母, 子孙被处绞刑, 而父母、祖父母则不论所告是否属实, 均视做自首而免于处罚, 这就是说同样是犯罪, 若被外人举报, 应依据法律承担责任, 但若被子孙举报犯罪即可免于刑事处罚。根据清代学者的分析, 古代法律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有悖于常理的规定, 是为了让子孙在父祖犯罪的情况下以极端的方式来舍身救父。在这样的情况下, 法律再次向血缘做出退让。而法律自身则以一种曲折的方式来保持在形式上的严肃性。
“唐律的出现, 标志着亲情与法律冲突结局模式的最终确立,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家庭始终以其较强的内在凝聚力在某些方面排斥国家政治因素的渗透”
其次在保护家庭内部的伦理凝聚力的时候, 国家的统治没有延伸到每一个家庭成员, 而是将家庭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 要求其内部的成员承担一定的连带责任, 并授予家长一定的治理权。法律在强调对家长权的确认和保护的时候, 在某些方面不惜违反法律的一般原则, 在一定程度上以损害国家司法为权为代价。
财产所有权以同居共财的家庭为基本单位。一个家庭以本家庭财产所有权的所有者身份与其他财产权所有者均是各自独立、相互平等的所有权主体。如果相互之间发生了侵害财产权的情况, 自应依照法律关于保护所有权的一般规定加以处理。但是“古代法律在确定保护财产所有权的一般原则的同时, 对于发生在既有特定伦理关系的人们之间的财产侵权行为却规定了特殊的处理办法:非家庭成员, 属于五服之内、具有亲属伦常关系的成员之间盗窃财产, 构成犯罪;但对于行为人不得依照一般盗窃罪处理, 而应在普通盗窃罪法定刑罚基础上减等处理”《唐律疏译·贼盗》。
法律保护人身权不受侵犯之上同时也体现血缘与法律的关系了。“除了司法机关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对于囚犯实施拷打、家长对卑幼实施法定教令权之外, 其他任何机关或个人都不得以殴打的方式侵犯他人人身权, 否则构成犯罪。但是法律同时又授予身为子孙者一种救护权。”唐律规定“父母、祖父母被他人所殴打, 子孙当即殴击对方, 种子孙无罪”这种允许被打者的子孙为救护其父祖而还殴对方, 实际上是以牺牲国家司法权为代价, 强调家庭中的伦理凝聚力。
以上阐述的是关于血缘和法律关系所相冲突的一面, 当然, 法律对于血缘关系的倾斜是有一定限度的。“国家统治的重要性以及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特殊性, 要求法律必须将其作用重心放在维持一般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上。对于法律所重点保护的特殊社会关系即血缘带来的特殊性, 法律也不再做出让步。”
可以看出的是在中国古代的法律发展历程中, 血缘与法律的冲突和统一实为其发展的一种方向和动力。如何协调这样的一种关系是任何一种社会文明都探询的问题。
中国酒业:迎接法制时代 篇8
不可否认的是,经过近1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国酒业呈现出的势头让人欣喜,一些名牌产品无论是在质量还是在营销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一些质量安全和造假事件依然频频见诸报端:
2月下旬,广东进口酒1/3不合格的消息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强烈关注;
3月下旬,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发生多起散装白酒致人中毒事件。该县处置疑似甲醇中毒事件领导小组新闻发言人、五峰县委宣传部部长王云洋介绍:截至25日22时,五峰县共有4人因疑似甲醇中毒死亡,12人住院接受治疗。目前,核实未销出库存假酒2966公斤,追回已销假酒3350多公斤,还有170多公斤正在追缴中;
3月底,内蒙赤峰和山东烟台分别破获了知名白酒和红酒的造假案……
酒业在质量安全方面仍然值得反思。
酒业需要警醒
在去年食品行业遭到重创的时候,并没有引起很多酒行业业内人士的足够重视,而实际上,如果从消费者的角度去考虑,酒类产品其实是一个高危产品。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姜微波教授认为,和消费者心目中危害系数较高的熟食、水产品相比,酒类也是高风险产品。姜教授认为,我们市场监管本身来讲并不严格,产品良莠不齐的状况很严重:“最关键的问题是一般人不能分辨,比如说我要吃一个火腿肠的话,味道不好很容易辨别出来,但对于酒类来讲,很多人喝不出来质量本身的问题,觉得酒就是这个味,身体有很多不良反应被人们归结为酒精反应,实际上很多是其他危害因子的反应。”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秘书长王琦在成都参加会议时就指出,酿酒行业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能因为行业的形势不错就放松对这些问题的解决。王琦提醒白酒生产企业一定要对自身存在的技术层面的问题彻底进行改变,“随着《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和实施,国家今年会加大检查力度,不要等到查到你的时候再去补救。”
就酒行业生产企业而言,目前最大的问题应该是添加剂的使用问题。《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六条强调: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不得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按照这一法律条款,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基本原则是“技术上有必要并且安全可靠”,只有对产品品质有提升并且对人体无害的添加剂才会被允许使用,这一点需要我们的生产企业予以重视。
流通环节成难点
实际上,对于大部分中国酒类生产企业而言,除了添加剂这个难题,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其他方面的技术质量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而流通环节产生的假冒问题才是最让这些厂家尤其是名酒生产厂家头疼的。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工商局市场科执法人员会同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酒类打假鉴定人员对全市30个名酒经营单位及部分旗县的白酒经营单位进行了集中检查,共查获假冒“五粮液”、“国窖1573”等名牌假酒270瓶,市场标值达13万余元。据悉,这些酒80%来自大酒店。据工商部门介绍,经销商经常利用摆真货卖假货、先喝真后喝假、用低档酒冒充高档酒等手段来蒙骗消费者。
内蒙这起造假酒案其实只是冰山一角。
据官方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超过40%的名酒为假酒;而坊间关于假茅台的传说更是夸张:目前市场上的假茅台占整个市场上的80%以上。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秘书长刘员接受《酒世界》记者采访时表示,对酒类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商务部一直在酝酿出台一个专门针对酒类流通的条例,食品安全法出台后,将为这个条例的出台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依据,会加快这个条例的出台。
事实上,对于流通环节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很多地方监管部门并不是不知情,但出于地方利益、个人利益的考虑,大多是不管不问。五粮液集团董事长唐桥表示:《食品安全法》出台后,企业可以依据《食品安全法》,请有关部门加强执法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从而有效遏制造假贩假行为,净化市场,规范管理,促进行业企业发展。
进口酒有望进一步规范
随着进口酒热潮的到来,进口酒的相关问题也随之而来。日前,广东省经贸委和相关部门对广州市场上销售的各类葡萄酒的抽检结果显示,进口葡萄酒合格率较低,近三分之一不合格。
我国进口葡萄酒主要有原装进口和散装进口原汁再灌装两种形式,由于全球葡萄酒产量过剩,加上经济不景气,目前原装进口酒离岸价已经大大降低,目前这类产品在中国市场上虽然售价依然很高,但质量一般都能得到保障。而进口散装原汁再灌装这种方式,在质量方面的问题则比较突出。
一位长期从事进口酒贸易的李先生告诉记者,进口酒的监督难点在于对二次灌装的监管。
而新的食品安全法对进口食品的规范似乎让人看到了希望。根据新法第六十七条规定:“进口商应当建立食品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或者进口批号、保质期、出口商和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交货日期等内容。”
【中国法制史练习题】推荐阅读:
中国法制史11-13
中国法制史题库08-27
中国法制史试题08-29
中国法制史案例讨论07-23
中国法制史教学研究06-02
中国法制史司法考试09-05
中国法制史模拟题10-15
中国法制史试卷及答案10-15
中国法制史知识点总结08-30
中国法制现代化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