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影评写作技巧

2024-10-11

艺考影评写作技巧(共9篇)

艺考影评写作技巧 篇1

艺考影评写作技巧

一、评论视角的确定

在对影片予以评论时,首先须确认是要进行综合性评论,还是主要针对某一个方面进行评论。如果要进行综合性评论,一般需对于文章的篇幅要求较大,否则很难做到完整的和系统的评论。所以大部分影评是属于对于影片某个角度或几个角度的评论。

因而,对于影片的评论角度需做出选择。通常评论者对于评论角度的选择应持这样的原则,第一,属于影片最突出的方面;第二,是影片中最具有特色的方面;第三,具有研究价值的方面。

基于以上的原则,评论者可以从电影的文本意蕴和艺术形式以及创作和制作三个方面入手,再予以具体的选择。

1、在影片的文本意蕴,亦即内容方面,又有许多角度可以选择。

其一、主题。亦即影片的主旨。在进行主题的评论时,还需注意,一部影片,特别是比较优秀的影片,通常并不是只具有一个主题,有时,还会有一个、两个或更多的副主题,或者影片的主题或副主题比较朦胧,一时难以辨清,这都是正常的。从影片的某一个副主题入手进行评论,同样是重要的。此外,影片有时还会表现出一些虽未形成主题、副主题,但也富有意义和特点的思想内涵或意境,同样值得重视,可以加以评论。

其二、矛盾冲突。在一般戏剧性较强的影片中,矛盾冲突都是十分重要的;即便在一些戏剧性不太强的影片中,也不乏矛盾冲突的表现,因而,对于矛盾冲突的评论,也是一个重要的角度。在电影中,矛盾冲突通常表现为国家之间、民族之间、集团之间、群体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争议或斗争,它对于表现影片的主旨可以直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一部电影的矛盾冲突中,有时又可以表现为主要的矛盾冲突和次要矛盾冲突,分别在影片中直到不同的作用,都是值得评论的。其

三、人物。影片中的人物通常是人们评论的重点,一部影片人物塑造是否具有特色,是影片能否成功的关键。影片中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有时不仅主要人物,而且次要人物也具有突出特点,值得评论。对于人物的评论,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对于人物形象的评论,这是最为通常的评论,主要是对于人物的一般特点和形象特色予以评价;二是对于人物性格的评论,就是通过对于人物形象的认知,进一步洞察促成人物形象形成的性格特点,这是在人物形象基点上的深化;三是对于人物心理的分析,这是在人物性格分析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人物的心理状态属于人物的精神层面,这是人物形成性格特点的基本动因。而对于人物心理的分析又离不开对于性格和基本形象的把握,这三个层次是紧紧连在一起的。

其四、情节。情节对于作品的思想意蕴来说,应属于形式,而对于作品的结构和艺术语言等而广袤双属于内容,因而通常对于情节称之为内形式。在一部电影中,情节是故事发展的轨迹,在情节的延宕中,交织着各种矛盾冲突,以及众多人物的喜怒哀乐、命运遭际。在情节的发展轨迹中,通常表现为起始、发展、高潮、结束等环节,正如中国传统戏曲理论所强调的起承转合那样,演绎着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和人物的命运。由于电影意在表现人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情节的构织又常常呈现出反复的善,即出现主要情节与多个次要情节。这些情节有 1

时呈现为平行的状态,有时则呈现出反复交错延展的情形。

其五、细节。电影中的细节表现为在情节的运行中一些于瞬间出现的人物的表情、动作或人与人的交流。细节在影片中经常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具体来说,细节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是对于影片主题的强化;二是对于人物性格和心理的揭示;三是对于情节发展的推进。细节可以富有诗意式哲理,对人产生心灵的震撼和启示。

2、在影片的艺术形式方面,同样有更多的角度可以予以评论。

其一、结构。

结构与情节紧紧相连,结构是营造情节的方式和方法。电影的结构是复杂的。就其结构特点来说,有的影片表现为平铺直叙的结构特点,有的则表现为两个或更多情节平等发展的特点,有的还体现为倒叙的或插叙的结构特点。在其结构的风格样式上,有的采用戏剧式结构,即特别重视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矛盾冲突的营造与发展;有的采取小说式结构,即强调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其内在的规律自然发展,并不刻意渲染和激化矛盾;有的散文式结构,即有意淡化故事表层的冲突,更为重视潜隐在人物心理深层的矛盾,在其表层呈现出富有散文化或者诗化的特色。

其二、语言。即指影片中人物的语言。与戏剧比较,电影更接近于生活真实,因而其人物语文更趋于生活化。但即使是生活化的语言,也是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富有艺术化的语言。电影特别注重人物语言的性格化,通过对于人物语言的表现,可以彰显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还可以通过对于普通的生活化语言的表现,透视出哲理化的间蕴。

其三、镜头与画面。影片的镜头与画面属于导演、摄影及美工等集体创造的艺术结晶,是电影中最为基本的艺术形式,它体现着导演的意图。电影的镜头与电影画面具有密切的关系。电影镜头可以相应地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它表现为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与程度。不同景别的镜头,意味着叙述方式的不同,以画面的结构方式、对空间造型内涵的表现的差异。人们对于镜头与画面的评论,可以通过对摄制者在叙述方式及画面构成上的艺术探索,进而昭示电影整体的艺术价值。

其四、色彩与光影。这些同样属于集体的创造,也是导演创作思想的体现。色彩与光影的表现,在影片中至关重要,因为电影本身就是光影的艺术,而色彩又是对于客体世界的还原,它与电影的美术构想有密切关系,但它又是通过灯光师、美工师、摄影师等人的共同努力完成的。色彩与光影不仅是展示客体世界及大自然风貌的重要因素,同时又常常与人们的情感表现密切相关,因而人们对于影片中色彩与光影的关注,直接关涉到影片的整体风格与影调等课题。

其五、声音。电影中的声音包括电影音乐和音响。电影音乐是影片的重要的形式因素,也是影片评论的重要方面。电影音乐一般又可分为主题歌、插曲和背景音乐,以表现音乐为要旨的影片更是将音乐的作用置于首要的位置。人们对于电影音乐的分析,特别关注电影音乐的特色与风格,以及与影片主旨、人物情感的关系。优秀的电影音乐通常可以对深化主题、塑造人物起到突出的作用。其

六、造型与服饰、置景。

其六、造型与服饰、置景。这些通常属于电影美术的范畴。造型包括失物造型与其他景物的造型,服饰特指人物的服饰,置景是对于电影摄制所需要的景况的设置。人们从事电影评论也十分关注这些方面的特色,它对于电影整体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人物生活环境的营造以及氛围的渲染,是不可

或缺的。

其七、特技。以往的特技通常是特技师制作的,再加上人们的特技表演,形成不同寻常的画面效果。而在当代,由于高科技的广泛应用,对于电影特技的制作已经大大丰富和拓展,可以超越人们的一般想像,制造充满奇特景象的幻觉世界,达到令人惊异的效果。高科技对于电影制作的渗入已经大大拓展了电影的表现力,丰富了电影的艺术特性,甚至引导和改变着人们的电影思维,这对于影评人当然是充满了诱惑的。

电影艺术既是集体创造的艺术,同时又是创作和制作并重的艺术。在一部影片的摄制中,需要运用大量的人是作为最主要的创作成员,应是导演、编剧、演员和摄影等。影评家对于电影创作和制作的评论也大都焦躁于这样几个方面。其

一、导演。

导演是制作一部影片核心,他可以在选择剧本、确定影片风格、遴选演职员等方面提出重要的意见,甚至是决定性的意见。导演阐述通常是一部影片摄制的总纲,各个方面的人员都需要依据导演阐述来发挥自己的作用。在电影摄制中,导演大都是与其他各个方面的人员携手工作,并检同发挥作用。而在电影的场面高度等方面,则主要体现出导演的功能和作用。人们对于导演的评论,通常将其与电影的整体制作相联系,并重在导演风格与艺术思想的探讨。

其二、编剧。

电影剧作又与文学相交叉,要求剧作家既要在剧本中具有文学的特质,为电影摄制提供优秀的蓝本,同时又要求剧本适应电影摄制的需要,因而,电影编剧应懂得和善于使用电影语言。影评家对于忧伤的评论,既关注其文学特质和精神价值,同时也会对其艺术语言加以评析。优秀的剧作能够为摄制奠定成功的基础,正是基于此,人们越来越重视剧作的艺术质量和思想厚度。

其三、演员。

不容置疑,演员是一部影片成功的关键。演员的表演,特别是主要演员的艺术素质,决定着影片的成败。影评家对于主要演员的评析,通常环绕着演员对于剧中人理解,以及创造角色的能力。演员通过口语以及自身动作语言的驾驭,致力于对人物心理世界的表现,更能显现演员的功力。

其四、摄影。

电影摄影同样是制作影片的关键部门,具有十分复杂的特点,其职能包括对于摄影造型风格样式的把握、影片造型基调的确定、人物及环境的造型设计、影片中光线、色彩与影调的运用、光学镜头及光学附件的选择、画面的处理与拍摄等等。因此摄影师必须与导演密切协同,准确和创造性地理解与体现导演的意图。影评家对于摄影的评析常关涉到影片的整体特性,同时具有较特殊的专业特点。

二、写作阶段:

我们在此论及的主要指理论式评论。这类评论文章一般可以分作三个部分,即论点部分、论述部分和结论部分。

第一、论点部分。提出论点。评论者在对与影片予以全面和整体的把握,并对于影片的主旨予以认知之后,论及自己将要在本篇文章中探讨的问题或角度,继而对于该问题或角度做出自己的判断,或提出自己的观点,这就是本篇文章的总认点,或曰主论点、文章的总纲,以下的部分要环绕这一论点而阐发。作为文章的目的,要与这一主论点时可以设置一个主标题,直接概括自己的主观点,有

时可以在主标题之外设置副标题,往往主标题体现为对总论点的概括,副标题则诉角度或说明。

第二、论述部分。论述这是评论文章的主体部分。在这一部分中,论者应当对于业已提出的论点展开充分论述。论述的基本方法有,其一,是分析法,即由分析走向综合;其二,是演绎法即由演绎走向归纳。事实上,这方法均是对于逻辑思维基本方法的遵循。

分析法。实际上,分析法正是一般写作教程中所讲到的总――分-一总的模式。

采用这种方法,应依据对于主论点进行阐释的,对主论点进行阐释的需要,对主论点进行必要的分析。采用分析法,一般应在总论点的基础上,分解出若干分论点。这些分论点均是主论点的侵权,同时又是对于主论点的论证。论者可以从若干分论点中确定几个最具有说服力的方面,作为自己重点阐述的对象。然后对于各分论点分作并列的不同角度,集资平等地展开,形成与总论点等距离的关系。这可以对于各个分论部分进行论述了。

在论述中,应当把第一部分的分论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小议论文,即首先提出该分论部分的论点,这一论点同时又是总论点的分支论点。继而,应当设置论据,即采用影片中最能够对于分论点有说服力的材料,加以佐证;接着应进行论证。所谓论证,主要应从几个方面去做,即论证分论点的正确性;论证上述论据的准确性;论证该分论点的特殊性,亦即个性特色等等。在具体写作中,也可以采用并列几个角度,夹叙夹议地进行论述,或者采用演绎的方式,分作不同层次,由浅入深、由前到后地论述。在论证完成之后,也可以由一个简短的结论。完成一个分论之后,继而进行下一个分论的写作,方法依旧。

演绎法。实际上,演绎法也正是一般写作教程中所讲到的“层进式”模式。采用这种模式,论者不再是对于总论点展开条分缕析,而是要对总论点进行层层剥离式的剖析。采用演绎法,论者应基于文章的总论点展开论述,旨在对于总论点辨析得清晰和透辟。鉴于此,论者可以以总论点为基点,找到一个切入点,从这一个切入点进入,或者由浅入深,或者深入浅出,或者由前到后,或者由大到小,或者由小到大,或者由外到内,区分和设置不同的层次,呈现为层层递进的态势。

然后,论者可以依层次进行论述,每个层次的论点,均应设置论据,并进行论证。其论点、论据与谁的要求与分析法类同。特别是在论述中,可以显得比较自由,可将并列的和层进的方法交替使用,甚至采用少许随笔式的写作方法。与分析法最大的不同在于,演绎法每个层次之间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递进的关系、因果关系。亦即前一个层次是后一个层次的因,后一个层次是前一个层次的果。愈是往后,就与接近总论点,直至最后论点的得出,实现对总论点透辟的阐释。事实上,在电影评论文章的写作中,人们时常将分析法和演绎法交替使用,根据实际需要将二者加以结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实,这正是对于逻辑方法的有机遵循。

第三、结论部分。无论是分析法还是演绎法均应在评论的最后设置结论。采用分析法,分析之后必须有综合,综合就是结论;采用演绎法,演绎之后必须有归纳,归纳也是结论。分析之后的综合,既呈现为对于各分论的焦躁与概括,同时又应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个新的结论,这一结论既应与文章的总论点相呼应、相吻合,同时又应在前者基础上有所深化和提升。或者论者还可由此申发开来,写出更为丰富和深刻的衍生性意义,使人获得更多的启示。而演绎之后的结论,既

是对于论题的剖示,也是对于文章总论点的应和。演绎式写作的层次递进,其最后的层次可能就是结论。也可以在完成演绎之后继续有所深化和提升,得出更为丰富和深刻的衍生性意义,这些都可由论者根据需要去把握。

三.写影评的步骤

1.整理观感 看电影时带纸和笔,记录一些情节和资料,都是提示性的,要把故事看明白,弄清电影是什么类型,导演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和价值是什么.2.拟定提纲(不应是思路跟着影片内容走)

①形成一个开头(最重要)起笔要奇,但要同下文符合.②观点一

③过度段

④观点二

⑤结论

⑥题目最好最后来考虑,看完影片后灵感突来,出来题目.2000年评<<黄土地>>的一些好题目

从感悟上:<<原汁原味的抗争>><<平凡的故事 不平凡的韵致>><<事简而韵远>><<沉重的信天游>><<情牵黄土地>>

从理性上:<<社会前进中文明符号的再次延展>> <<历史留下的反思>><<文明和愚昧的冲突>>

哲 理 性 :<<沉默是金>><<觉醒的羔羊>><<把握一份苍凉感受一份厚重>>

艺考编导:叙事散文写作技巧详解 篇2

我们常常会发现,不同的人在写同样一件事情或一种情感时,表现出来的文字截然不同,有的文章平庸无味,而有的则引人入胜。除了文字功力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显示出的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表现在文字的精彩上,其遣词造句、结构铺排以及场面的描写简练细致而又富有层次感,令人读来回味无穷。更重要的是,这种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作者对待世界的认识以及由此认识而引发的事件选取上,其中以对待世界的认识最为重要。

世界展示在每个人面前的大多是它的表象,而认识这种表象下所隐含的内容却是因人而异的。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事件和情感都是相仿的,看似或喜或悲、或得或失,但这只是生活的常数,是共性。而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阅历、家庭背景以及由此形成的个性的不同,這些相仿的事件和情感就变得不那么一样了,这是独特性,是生活的变量,是个性。

比如得失的关系。一般思维中,都认为得是好的,是令人幸福的。但有的时候,得的同时却也会失去很多,比如人身的自由、身体的健康、信任等等。反之,失去一些物质的局部,反而能看到全体,也可能得到精神的解放等。所以,在平时观察、分析生活的时候,应多方面考虑,不应局限在一点上。有时,这种独特性也表现在对事物的细腻体验之中,大部分文章显得平庸,多是因为在选材时过滤了那些独特的生活,或者将原本的生活美化、修饰,将个性隐藏在共性的下面,作者的视角陈旧,文章自然就无趣了。

事件选择要小中见大、小而精

在繁杂纷呈的生活素材中,哪些可以成为我们着力写作的素材呢?其实,无一物不可入文字。但多年的文学创作经验告诉我们,那些小中见大、蕴意深邃,并能认识生活本质的材料,应该是我们进行创作的着力点。

我们选取的素材应该首先是自己情感深处的亮点,只有找到写作的焦点,把握那些自己有兴趣而且能把握的事件、人物、情感,才能将文字写得具体、有个性,才能避免空泛和概念化,就像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一样。

写作时注意细节刻画

美术作品的直观,源于通过线条、色彩、光影对观众的视觉产生直接刺激。文学作品虽然没有这些构成元素,但仍可以通过细节刻画展现人物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这些细节主要是指人物神态的刻画、个性化语言的处理、当时环境的描述、人物内在心理的描摹等,即立象以尽意,也就是说,要通过形象的描写来表达立意。比如下面这段文字:她将白色的手帕在头上扬了扬,素白的帕子几次碰到头发。迎着橙红色的夕阳,我猛地发现,那里竟多了几丝我从未察觉的白发……白白的帕子、白白的头发,这是我离开母亲时全部的印象。

这样的细节描写,不是客观地对某一场景或特征的叙述,而是作者心底情感潜流的外在体现。这种情感潜流使作者有意忽略了其他并不重要的信息,而将最能展现作者心意的直观具体的细节充分渲染,就像电影的特写一样,使观众感同身受。

人物描写贵在真

描写人物的内心是散文写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的。 写人贵在真,既要求描写人物的真实感情,也要描写人物在生活中的真实状态。比如下面这段文字记述了一位父亲的一个生活细节:我家的电灯坏了,父亲横竖要自己换灯管。我真怕他将近二百斤的庞大躯体砸在地板上,执意不从。父亲面带愠色,我也不再说话……父亲站在沙发扶手上,却怎么也够不到那个灯管。我说:“我给你拿一个小凳子吧!”父亲却狠狠地瞪了我一眼。我只好从着父亲去给他买包烟,走到门口,我假意重重地关上门,却偷藏在门后。果然不出我所料,父亲滑下沙发,把小凳从沙发底下抽了出来。看着已经换好的灯管,父亲摸着肚子,自言自语道:“还跟我斗,破灯管!”

这段文字读来令人忍俊不禁,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血肉的人,形象生动,完全是作者随心所至,展现出一个真实可爱的父亲。

文字贵在真

文字的真主要是指所写的文字要朴素,不卖弄、不堆砌,要形象具体,如鲁迅谈白描时所说,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那么,如何能达到这一要求呢?苏联文学家康·巴乌斯托夫斯基说:“最有分量、最令人惊叹的散文是凝练的散文,它删除了一切多余的东西、一切可以不说的东西,只保留非说不可的东西。”这段论述实际上要求的是文字动用要直接、简单,但要保留文字传达的巨大的情感空间和人生感叹。

质朴的文字缩短了作品与读者的空间,也令读者舍弃了观看绚烂文字时外在的感叹,而深入地感受作者内心世界的凄凉、欢乐、无奈、哀怨……

另外要强调的是,戏剧文学要承担戏剧、影视的创作任务,而这些艺术形式都是要通过演员、布景、台词、调度、画面来完成的,这些都相当具体,因此,这对文字的直观性和形象感的把握要求就更高。质朴是不要堆砌华丽的辞藻或者刻意玩弄文字游戏,形象是要将看到的事物变成可视的形象,其中更要有情感,这是内在心象的表达。

如有考生在写下雪时,这样写道:大雪纷纷扬扬地铺天盖地,让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冰雕玉砌的国度,大地也披上了一层盛装。这种语言啰嗦苍白,是概念化、一般化的。我们换一种说法:雪飘着,空气变白了……这样的语言简单直观,同时还有作者的个人化情感在其中,更富感染力。

此外,要注意行文的节奏感,可以跳跃就跳跃,需要重点渲染的要不遗余力地渲染。要注意事物的象征意义,即我们常说的赋比兴中的“比”,即以此物暗示更深入的其他含意。要注意文字的幽默感,这样会使文章更富有生趣,但要注意幽默感绝不同于耍贫嘴。林语堂、老舍先生的一些文章中就有极强的幽默感。

情感贵在真

在文学创作过程中,要引发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并动用这种感情澎湃于内心,激情于笔端,排除那些道德、功利、技巧、规范等对创作者的束缚,把内心最直接的感受充分表达出来,不要假饰,不要有意拔高。巴金先生在《谈我的散文》中说:“我的任何一篇散文里都有我自己,这个‘我’是不出场的,然而他无处不在。这不是说我如何了不起,这只是说明作者在文章里面诚恳负责地对读者讲话,讲作者要说的话。”

说真话要将言不由衷、人云亦云抛除在外。前苏联剧作家维·罗佐夫曾说:“我回过头来看看童年的创作,它是粗糙幼稚的,但总是纯洁无私的,它不追求任何自私自利的目的。”孩提时代,人们的写作只是出于自己的愿望,是按照自己心灵的吩咐。他所珍贵的是创作的那一瞬间,在这个瞬间里他感到了愉快,仅此而已。

文学创作是一个独立于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门类的独特系统。“按照自己心灵的吩咐”是文学的最高标准,也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是无功利的,作者感受的愉悦应该是写作后释放的快感。考生在创作时,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全身心地释放激情,才能将作品写得清晰、透彻、深入。朱自清先生作文时的境况正是由于本身透露出的一种真诚而引起了我们的联想。

(叮 叮)

艺考影评写作技巧 篇3

走出考场,很多考生又要奔向下一个考场。 本报记者 邵艺谋 摄

15日,泰山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笔试,有不少“速成”考生看经典电影却写不出满意的影评,在影评科目结束后弃考。

15日早上,泰山学院艺术类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举行笔试。考场内学生们奋笔疾书,考场外很多家长围在一起交谈,等孩子出来。

来自新泰的考生家长周志杰一脸轻松。他说,女儿十分喜欢编导专业,早在一年前就开始学习,上了不少辅导班,准备得很充分。“她看了很多影评,背下来不少。以她的积累,相信一定能考出好成绩。”

据了解,泰山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今年新开设的`专业,2000多名考生参加考试,竞争100个招生名额。笔试内容包括影视评论和文学影视艺术基础知识,考生需要在四个小时内完成。

12点半考试结束,大多数考生聊着天出考场,脸上带着笑容。“影评很简单,写得很顺畅。”来自济宁的考生孔冲说,影视评论提供《红高粱》、《我的父亲母亲》和《云水谣》三部电影,考生可选择其中一部默评。

“《红高粱》和《我的父亲母亲》都是张艺谋的经典电影作品,平时也练到过这样的题目,对大部分考生来说,应该很简单。”

孔冲说,他所在的考场不少考生考完影视评论后就弃考,“他们大部分是‘速成’考生,专业复习时间短,临时抱佛脚的效果肯定不好。其他几位考生也表示,自己所在考场中有不少学生在影视评论结束后弃考。

艺考面试演员的表演技巧 篇4

艺考生在面试的时候有什么技巧?请看下面的艺考面试演员的表演技巧哦!

(一)说话

首先音量要够大。

话剧和戏剧舞台表演主要是通过对话或演唱来表现的,七对白与日常生活中的谈话完全不同,表演又是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完成,观众只能听一遍,不能问,如果演员的音量太小,语音不清晰,会整个影响观众的情绪,同时也失去了话剧和戏剧舞台表演的意义。

有时碰到即场表演,又没有扩音设备,或者剧情需要走下舞台,又不方便携带扩音设备,大音量就显得尤其重要。

演员只有做到语音清晰、洪亮、有穿透力,才能让观众听得明白,才能收到较好的演出效果。

因此,学生必须经过严格的语言技巧性训练才能不断提高表演水平。

(二)动作

话剧(戏剧)是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观众在舞台下只能从某一个角度观看,并且距离越大,越看不清楚演员的动作。

因此,作为话剧(戏剧)演员舞台表演,要求动作的幅度一定要大,需呀时要做得特别夸张,才能让全场的观众看的清楚、明白。

形体训练已经奠定了夸张动作的基础,但夸张动作的表现应当自然、优美、得体。

符合人物性格。

在舞台表演中,所有外部动作,都是要以内心的情绪来做参考。

有的演员在舞台上会有很多无机的动作,不符合人物的情绪。

还会显得手足无措,这样会影响到角色人物的形象,要尽量避免。

(三)表情

演员表情的变化时按照剧情人物的需要而做出来的。

不同的剧情人物往往有不同的表情,悲与喜、惊与喜、怒与喜之间的突然转变,这是成为出色演员的重要条件。

演员的表情要转变得快,有意识地去控制,才能让观众跟随演员的情绪变化融入到剧情中去。

(四)胆量

怯场和紧张是每个演员,特别是初学者必然产生的一种自然心理现象,也是成为一名优秀演员成长过程的不可避免的心理现象。

克服胆怯和紧张情绪,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要排除私心杂念,不要老想着自己的扮相是不是好看,自己的说话语音是不是好听,自己的动作是不是很美,观众会议论自己什么,如果演得不好狠丢脸,其他人如果演得比我好怎么办等等;在上场前以及在表演过程中,注意力一定要集中,把自己的心放到刻画人物形象中去,才能自然地去表演。

在表演技能训练过程中,经常性地举办小型表演会或艺术培训机构举办的实践演出锻炼。

是排除和克服考生紧张心理的重要途径。

(五)想象

想象力是每个人都具备的,问题是想象力是否发挥和利用是一个关键。

想象力也是要练的,通过训练可以使我们的想象力更加丰富。

舞台上演员的想象力很重要,例如想象舞台是一间房子,内心就会产生在一定范围被内的空间感,没了这个想象,眼神会变得很空很假。

例如想象自己心理最喜欢的人,那就说出来的赞美词才会逼真。

当然,丰富多彩的想象力,是来自日常对生活细节的细心观察,与不断提到个人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是息息相关的。

想象是演员做重要的.创作能力之一,演员在艺术工作和舞台生活中的每一巡检都离不开丰富而特殊的艺术想象,无论他在研究角色,还是再现角色。

我们说,想象来源于丰富的生活,来源于演员的心理体验和情绪记忆,来源于演员大胆的幻想与联想。

当然一切想象必须符合生活的真实与逻辑,又符合

艺术的规律。

演员必须将培养想象力看作自己毕生头等重要的任务。

因为想象贯穿创作的始末,贯穿演员整个创作生涯。

播音主持艺考面试技巧[最终版] 篇5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曾说过,把镜头当成“熟悉的陌生人”。如果是非常熟悉的知己,一切尽在不言中;如果完全是陌生人又无话可说。“熟悉的陌生人”可以激发你讲话的欲望。济南王者教育小编给大家总结了一些关于播音主持艺考面试技巧的几种方法:

1、平等交流、积极自信的状态。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曾说过,把镜头当成“熟悉的陌生人”。如果是非常熟悉的知己,一切尽在不言中;如果完全是陌生人又无话可说。“熟悉的陌生人”可以激发你讲话的欲望。评委老师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他们有的在高校从事多年的专业教学,有的来自传播媒体的第一线,大都有副教授、高级编辑职称,是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伯乐,他们是抱着选拔千里马的赏识心态坐在评委席上的,并不是来批判你和贬低你的。即使你没有通过他们的考评,仅仅说明他们认为你目前的状态不太适合在这个领域发展,并不代表你在所有行业都不能出类拔萃。一位家长说得好:“试一试后悔一次,不试试后悔一世。”把面试当做一次锻炼当众讲话能力的机会,放下心理包袱,保持淡然平和的心态,把最自然最真实的你展现出来,发挥出你最优秀的一面,你就是成功的!”

2、自我介绍要在30秒内抓住评委的心。

每位评委每天要和几百名考生见面,还要在一共4分钟的时间里对每一位的表现打出尽可能准确的分数,工作量很大。在一分钟的自我介绍环节,前30秒相当重要。如果前30秒没有抓住评委的心,后面的内容评委很可能就不去注意听了,一是因为你的介绍对评委来说已经流于平庸了,二是因为评委要开始权衡给你的分数了。所以自我介绍中最精彩的内容要放到最前面。记得在2009年,某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面试,有一位男生的自我介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又高又胖,长得很结实,第一句话是:“我是一个外表粗犷但内心温柔的人。”一句话把在场的老师们都逗笑了,一下子引起老师们的好奇。接着,这位男生讲了自己如何细心体贴、宽厚待人,同学们都喜欢和他交朋友,还说出爸爸教他的座右铭:“吃亏就是幸福”。还有一位女生,她的自我介绍如散文诗一般优美流畅,第一句话是:“我出生在九月,妈妈说我是那个秋天里最甜美的一颗果实”,形容贴切,清新自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2003年“新苗”杯全国中学生电视节目主持大赛总决赛上一位叫杨铱的选手的自我介绍,她一上台来就用寥寥几笔在纸板上画了一个大眼睛的女孩子,然后介绍她的名字“铱”是爸爸从元素周期表里找出来的,小时候的她学英语把“egg”、“apple”说成了“阿公”、“阿婆”,最后点出这个大眼睛的女孩子就是她自己,语言形象,生动有趣,形式新颖独特,怎么不令人耳目一新呢?

3、即兴评述的高分技巧

即兴评述就是考生根据事先抽到的材料在现场进行的口头叙述和评论。叙述是指阐明自己对材料涉及内容的理解,评论是指就材料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以评论多一点,但不能只叙述不评论。弄清这一点,就不会出现前面有述无评的问题了 即兴评述主要考查考生两方面的能力:一是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逻辑思维的能力。评委老师对考生即兴评述成绩的评估大致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的:立意、结构、表达、交流。因此,要想在即兴评述部分得高分,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观点正确,分析到位。拿到材料后,不要企图找出几个关键词就急于得出结论,要从头到尾通读一遍,读懂材料讲的是什么意思,找到材料的侧重点和考察点,究竟是要你讨论什么事情的,从哪些角度谈的。

其次,新颖独特,有自己的看法 这并不是说要每位考生都反弹琵琶,挖空心思求奇求异,而是看问题的角度独具特色。比如有一篇材料的标题是“今天你被监控了么?”讲的是在一个学校教室里安装了监控器,校方和学生反映不一。有位考生评述开始就自拟了一个题目“监控与监督”,然后围绕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监督展开论述,紧扣材料,有理有据,独具匠心,得到了很高的分数。

最后,思路清晰,逻辑清楚。

艺考影评写作技巧 篇6

抽到一个题目,要认真审题,知道题目要你议论的是什么,这是第一步。主考一般在考生抽取题目后,都让考生把题目出声朗读一遍,目的就是让考生明确并且记住、记准题目。下去准备时,首先要有一个明确而正确的观点,这是“立论”的含义。观点既要明确还要正确,只明确不正确也不行。有了明确而又正确的观点,才有话可说,有话好说。

二、确立提纲结构

确立了观点,就要迅速围绕观点思考一个提纲,理清议论的思路。因为准备的时间很短,又不能写提纲,所以,提纲也只能是一个大致的提纲,而不是详细的提纲,关健是把议论的结构“搭”起来。这时思维要积极活跃,思路要尽量开阔些。

三、强行记忆,边想边说

即兴评述对考生强行记忆能力也是一个检验。快速想好了提纲,要反复加强记忆,首先是把大的分观点和大的结构记住,然后再强行记忆分观点的小观点和小结构。

说的时候,一边想一边说,不要试图去背准备时的原话,而要去说准备时观点的意思。背诵,如果记忆不深或紧张,容易“卡壳”,但说意思却容易使大脑处于活跃状态,还容易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使即兴评述增色。另外,也不要用一种流利和生动的“演讲调”,这样容易给主考一种事先押中了题临场背诵的感觉。

不用担心说得不精彩和不流畅,精彩和流畅都是相对而言的。偶有哆嗦、重复、不顺畅,包括词语的不太准确,在即兴口语表达中都是正常现象,关键是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像说话就可以了。

四、联系实际,巧用例证

即兴评述是要应考者谈谈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而不是让应考者作一篇理论文章或学术演讲,因此,不必把问题想得太复杂、太抽象、太“理论化”。有的考生不明此道,一开始就拉一个很大的架势,一上来就说了一堆堂皇而又空洞的话,反而显得华而不实。

无论什么题目,评述就是谈自己的看法,你是怎么认为的就怎么谈,而不要去揣摩主考的心思,投其所好。联系实际,是最好的方法,是联系自己的实际,联系自己身边人的实际,联系自己所熟悉的社会环境的实际,谈自己最为熟悉的、最有感受的人和事,容易有感而发,入情入理。可以多准备一些生动的例子,正面的、反面的、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人的、自己的和自己熟悉的人的实例。

特别是当思维和语言不太顺畅时,或一时想不起准备的提纲时,都可以信手拈来一个生动的例子,一方面可增加论证的力度,一方面可边说边理清思路。当然,也不可把评述搞成例子的堆砌,关键是要用得好,用得不留痕迹。

五、自信连贯,一气呵成

即兴评述的成功与否,与应考者的自信心强弱有直接关系。准备得再好,怯场不自信也难以出色发挥。

加上即兴评述的考试一般都是在电视演播室的环境下进行,有的考生第一次进入这样的环境,在聚光灯下,面对摄像机镜头,的确容易紧张。

因此,自信心就显得更为重要。可以用“把收听对象设想成不同意你的观点的人”的方法来调动自己的评述欲望,“我有理”、“我一定要说服你”,可以增强评述的主动性、说服性。

另外,尽量使评述连贯、流利,即使一时“无话可说”,也要“硬着头皮往下说”,尽量不要让语流出现“断线”、“卡壳”,因为这种“断线”、“卡壳”会加剧思维的空白和心理的紧张,咬紧牙关,坚定信念,就一定能够渡过暂时的难关,一气呵成,完成评述。

六、自拟题目早练习

即兴评述这种短时间内口脑并用口头作文的能力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没有平时的实践积累,难以一跳而就。因此,有志于播音与艺术专业的青年朋友,可以通过平时自选题目,自我评述的方式,加以联系,积累经验。

临参加考试之前一两个月,课余或学习之余,拿出一点时间,自拟一个题目,先准备几分钟,再评述几分钟。开始可以准备时间稍长一些,如巧至20分钟,然后说上3至5分钟。随着练习的增加和经验的积累,准备时间可以逐渐缩短。

艺考影评写作技巧 篇7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以逼真生动的直观性和接近生活的真实感而

易有广泛欣赏性。一部优秀的影片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

冶。许多同学在观看影片后常会有感而发,尝试写作影评,这对于提高

我们的影视鉴赏能力,端正我们的审美观念有相当大的帮助。那么,如

何写好影评呢?

影评,是文艺评论的一种,是对各种电影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文

章。它主要是对蕴藏在电影艺术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及其思想意义的揭示、开掘,是对电影艺术创作规律的探索,并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失贩的教训。所以,好的影评,一方面可为电影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提

供反馈信息,一方面又能帮助观众正确理解电影,培养和提高观众的艺

术欣赏能力和健康的艺术情趣。写影评,应该把握好这样几点:

捕捉住感受点。一部电影涉及的方面很广,需要品评的着笔点很多。

这就需要对电影反复回味思考,用心灵再度感受,把握住影片中最能动

人的地方,并使之在自己的笔下得到理性的升华。如观看了《泰坦尼克

号》,不能只简单地叙述这场爱情故事,而要从主人公生与死的考验中

感悟到人性的光芒。

立意要新,开掘要深。写影评要有新意,要有独到的见解,抓往要

点,自感而发。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内容,结合社会现买;

二是要准确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实质,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例如对张艺谋电影的分析要紧扣住时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从思想意义

角度分析,如巩俐在张艺谋电影中的形象塑造,张艺谋电影中的男性形

象等,都是可以开掘的领域。

要实事实是地分析评价。鲁迅先生说过:评论作品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还要知入论世。他说 倘若论文,最好的是顾及全篇,非目

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况,这有较为确凿。对影片作实事

来是的评价,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不是顾其一点,而是关照全片。

顾及编导的意图、表演的全部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等等,作

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不能强导演、演员、片中人物所难,求全责备。

同的,我们在写影评时,也不能人云亦云,如评电影《花季,雨季》时,在一片叫好声中,有同学冷静地认为编导将银幕中的学生形象给拔高

了,就很有思考。

要重视影片的艺术分析。电影是通过艺术手段来表现主题、塑造人

物、抒发感情的,所以影评要重视对影片艺术的高下进行分析。这种分

析应具体详细,由表及里,言之有物;评价则应观点鲜明,实事求是。

在艺术评析中,字里行间渗透出电影意识,尽可能恰当地运用电影艺术

名词术语,还需要有对电影艺术的深刻感受与理性把握。这可以通过阅

读电影理论书籍和多欣赏优秀影片来解决。每年的美国奥斯卡电影大奖@ u c+P" S(l vmY T6I F c {j-S9N c }5D ` G$@D J o s5i h1~6} m+Ij p }/b/U

评选,世界各国的影展都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虽不能亲临其境,但通过多种媒体一样能了解动态,捕捉到世界电影发展的最新信息。影评写作可以有长有短,可着眼于一部影片的一个镜头,也可以着眼于一种电影现象。对于我们师范生来说,要对一部影片作出全面的评价比较困难,练习写影评,可从评论一个人物形象、一个情节、一个场面入手,可对演员演技。拍摄技巧、导演意图、影片风格、色彩、语言、音乐等进行单一的评析。随着写影评水平的提高,就可对某一人物形象,如影片中的学生、教师、军人等银幕形象发表看法,也可以从纵向谈某一阶段电影的回顾或某一体裁电影的回顾,分析其得失;或从横向谈某一风格的电影,如西部电影、贺岁片、娱乐片等,或横纵向结合,谈一个导演的风格,如谢晋模式、张艺谋现象等到。初涉影评写作不宜贪大求全,而应从一点一滴写起,思考挖掘,连缀成篇。

开始练习写作影评时还应该注意:语言要朴实,要个性化。写影评一定要讲真话,讲自己的话,不要抄袭别人的评论。唯独自己的感受和朴实的语言,才会使自己的评论富有个性和新意,也才会给读者带来清新的感受。

叙议要结合,突出评论。电影最直观可感的,影评离不开叙事。但切忌过多地叙述故事,要突出分析写评价。当然,所评所析不得脱离影片孤立地进行。

影评写作入门讲座 篇8

一、电影的发展及影评的概念

电影是19世纪末由活动照相术结合幻灯放映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现代艺术。1895年12月28日,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对观众放映,故将这一天定为世界电影诞生日。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以其生动的直观性和贴近生活的真实感而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一部优秀的影片能使人获得审美的愉悦、精神的陶冶、思想的启迪。电影从产生以来逐步发展成为最普及、最重要的艺术样式(电视只是传输方式的改进,其以声画为手段的表现特质与电影一致)。列宁说:“对于我们来说,在一切艺术样式中,最重要的就是电影。”电影对人的行为、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美国现在人均每年看6次电影。

影评是一种科学的活动,是电影艺术与观众的桥梁,是实现电影三重价值(艺术的、社会的、经济的)的重要手段。国外影评主要作用于票房价值,中国影评侧重于社会价值,形成中国特有的、最广泛的群众影评浪潮,形成中国文艺评论的独特景观。影评本身是一门艺术,它有利于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思辩能力、写作能力。从写作学的要求看,影评写作需要信息处理能力,也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能力的综合运用。许多人从影评起家,走上专业文化工作道路。影评是文艺评论的一种,是对各种电影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文章,它主要是对蕴藏在电影艺术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及其思想意义的揭示、开掘,是对电影艺术创作规律的探索,并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所以,好的影评,一方面可为电影的发展及其质量的提高提供反馈信息,一方面又能帮助观众正确理解电影,培养和提高观众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健康的艺术情趣。

二、如何写作影评

许多同学在观看影片后也常会有感而发,尝试写作影评,这对于提高我们的影视鉴赏能力,端正我们的艺术审美观念有相当大的帮助。那么,如何才能写好影评呢?

写影评,应该把握好这样几点:

首先,捕捉住感受点。一部电影涉及的方面很广,需要品评的着笔点很多:导演、演员、摄影、电影特技、照明、音响、音乐、剪接、编剧、化妆、服装、布景、道具、色彩、画面、动作、主题、意义、人物形象、语言、修辞、悬念、风格、结构、节奏、细节、审美特性等。这就需要对电影反复回味思考,用心灵再度感受,把握住影片中最动人的地方,并使之在自己的笔下得到理性的升华。比如,观看了《泰坦尼克号》写影评,就不能只简单地叙述这场爱情故事,而要从主人公生与死的考验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第二,立意要新,开掘要深。写影评要有新意,要有独到的视角或见解,抓往要点,有感而发。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内容,结合社会现实;二是要准确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实质,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例如,对张艺谋电影的分析要紧扣住时代背景,但也不必都从思想意义角度分析,如巩俐在张艺谋电影中的形象塑造、张艺谋电影中的男性形象、张艺谋为何偏爱红色等,都是可以开掘的领域。

第三,要实事实是地分析评价。鲁迅先生说过:评论作品“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还要“知人论世”。他说“倘若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对影片作实事求是的评价,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不是顾其一点,而是观照全片!顾及编导的意图、表演的全部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等等,作恰如其分地分析与评价。不能强导演、演员和片中人物所难,求全责备!第四,要重视影片的艺术分析。电影通过艺术手段来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抒发感情,所以影评要重视对影片艺术的高下进行分析。这种分析应具体详细、由表及里、言之有物;评价则应观点鲜明、实事求是。在艺术评析中,字里行间渗透出电影意识,尽可能恰当地运用电影艺术名词术语,还需要有对电影艺术的深刻感受与理性把握。这可以通过阅读电影理论书籍和多欣赏优秀影片来解决。每年的美国奥斯卡电影大奖评选,世界各国的影展都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虽不能亲临其境,但通过多种媒体一样能了解动态,捕捉到世界电影发展的最新信息。

影评没有长度的限制(媒体会有),长的洋洋万言,短的可以两三句。在美国,主流媒体的电影评论一般在1000字左右(译成中文)。我们大学生写影评以1000字左右为宜。

对于初学者来说,要对一部影片作出全面评价比较困难,因而要选择一个较小的视角深入挖掘,做到高屋建瓴,品鉴入微。具体角度可以是一部影片的一个镜头、一个人物形象、一个情节、一个场面,或者一种电影现象。当然,也可对演员演技、拍摄技巧、导演意图、影片风格、色彩、语言、音乐等进行单一的评析。随着影评写作水平的提高,就可对某一类人物形象,如影片中的学生、教师、军人、党员等银幕形象发表看法,也可以从纵向谈某一阶段电影的回顾或某一体裁电影的回顾,分析其得失;或从横向谈某一风格的电影,如西部电影、贺岁片、娱乐片等,或横纵向结合,谈一个导演的风格,如谢晋模式、张艺谋现象等。初涉影评写作不宜贪大求全,而应从一点一滴写起,思考挖掘,最后连缀成篇。开始练习写作影评时还应注意:语言要朴实、要个性化。写影评一定要讲真话和自己的话,不要抄袭他人评论。唯独自己的感受和朴实的语言,才会使自己的评论富有个性和新意,也才会给读者带来清新的感受。宁可是“深刻的片面、伟大的偏见,创造性的误解”,也不要趋同,说一些人人都明白的“正确观点”。例如,评电影《花季·雨季》时,在一片叫好声中,有同学冷静地认为编导将银幕中的学生形象给拔高了,就很有独立的思考。

写影评时叙议要结合,突出评论。影评离不开叙事,也应该立足于叙事(所评所析不得脱离影片孤立地进行),但切忌过多地叙述故事,要突出分析、评价,很多同学写影评往往易犯以内容简介代替分析评论的毛病。目前各类报刊包括专业电影报刊为了抢时效,搞“炒作”,发表的大多是新闻记者根据编导散发的资料摘编的综合评介,陷入“故事情节+主题思想+艺术特色+演员介绍+拍摄花絮”公式。这是不可取的,但也要避免写泛论、散论。

设计好影评的标题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它由正副标题构成。正题——揭示文章的中心,必须简明扼要,而又耐人寻味,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它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副题——点明评论对象,交待片名或评论角度,它是正题的必要补充。二者相得益彰,能使文章增色不少!如:《历史和时代的搏击者——评银幕上的共产党员形象》,《悲剧在红色中渗透——评电影<红高梁>》。

我们在写影评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学习他人的写作经验,丰富自己的写作实践,在日积月累的基础上,通过影评写作来不断促进我们知识结构的完善,提高我们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纪录片影评写作 篇9

二、纪录片的类型 解说型: 以丰富的解说词配合画面来表现主题,可适当穿插对主要人物的采访: 如《最后的山神》 《西藏的诱惑》 视听型: 完全以镜头和同期声配合简短字幕来完成对真实事件的记录和表达,也可以适当穿插对主体人物的采访。如《英与白》《幼儿园》

三、纪录片分析

(一)要做的记录 1.片子的开头、高潮以及结尾的内容。2.片中关键性镜头以及重点表现段落的内容:(塑造人物形象)3.片中的人物特点 文化形态特点 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 历程等 4.音乐在重点段落的起落以及音乐的风格 特点等(声画对立)5.重要的光线影调特点,6.重要的字幕内容。7.片子的标题、编导名称等。8.片中的重要细节 9.镜头的总体风格以及总体特点。10.对于重要人物采访的重点说话内容 以及非重要人物的说话内容 11.重要的解说词语言。12.片中空镜头的使用以及镜头内容。(没有人)13.片中使用的特殊电视处理手法。

(二)记录的原则 1.涵盖以上所有内容、尽量详尽。2.经过过滤,寻找重点记录(与主题 塑造人物相关的)3.以片子播放的时间顺序逐条记录 五种低分影评 复述故事型 观后感型(泛滥抒情)主次不分型(面面俱到)主题不明型 专业词汇型 纪录片分析的元素 一.揭示主题 要求: 简洁 深刻(对片子深刻理解的高度浓缩)

二、选题特点和结构特点: 1.纪录片的选题特点 关注时代变迁 关注主流人群 关注民众 弱势群体 关注自然环保 2.纪录片的结构特点: 顺序式结构: 以时间为顺序 最常见 最容易被观众接受 交叉式结构; 同义主体在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的对比 作用:深化主题 板块式结构: 由几个顺序式结构的板块组合到一起,但表现的都是同一主题。l???(《沙与海》)l??? 纪录片《沙与海》的结构表现形式上是呈交叉式的,是将生活在沙漠里的一户牧民和生活在海岛上的一户渔民的生活交叉展开描述,然而从本质意义上说,它们是一种板块式的结构形态,因为两户人家并不存在一种内在的联结,只不过是依据创作者的意图把他们整合在一起,用来展现人的生存意识的主题的。这个目的如果采用把两户人家的生活用两个板块结构加以串连同样可以实现。

三、人物形象 讲人还是讲故事? 孟金福是鄂伦春族最后的一位萨满,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一种朴实,坚强,善良又带着一点原始气息的老人。守护者民族文化,并在保护本族文化传承上,不断坚持,为鄂伦春文化奉献了自己的一身。

四、细节表现 包括:动作、语言、物件、环境、非重要人物的语言细节―――“人走了,不会来了。”――最后的山神

五、声音的分析: 同期声、解说词、音乐、音响。同期声:在拍摄画面的同时被记录下来的现场声。同期声是现场事实的一部分。给片子带来无穷的真实感。同期声的使用增强了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可信性。同期声交代事实发生的背景和气氛,甚至可以把某些文字难以勾勒描绘的信息原原本本地传递给观众,有助于刻画描写人物的心理,增大信息量。解说词:(1)风格:大气 恢弘平实 自然 生活化等。(2)作用:是解说型纪录片的结构框架,使纪录片具有完整的叙述能力,有助于电视叙事方式更加精炼集中,客服画面的局限性,揭示深层次主题,使画面更加真实、自然,也可以使零散的镜头形成一条主线。音乐 作用:展现一种地域文化的特色时代特征;起到段落间的连贯链接作用(承上启下);渲染气氛、营造氛围; 反应主人公的内心感受以及内心情感。注意: 如果有音乐一定要留意音乐内容。音响: 1 再现时空的真实感、交待环境;(2)突破画面局限,扩大信息量;、(3)反衬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六、重点镜头以及重点段分析。光线、构图、景别、角度、空镜头以及其他对表现主题相关的镜头。注意:要从镜头的外部结构分析到内部结构。空镜头的寓意 : 昏暗的光线是落日的余晖,预示着鄂伦春民族的文化的星光点点,跳舞,表现出一种伤感。即将消失的文化。神秘的宗教色彩

七、总体风格特点、优缺点: 长镜头 运动镜头 摇晃镜头 相同景别 画面色彩等

八、社会价值或艺术价值。纪录片的景别.远景:表现广阔的场面,交待环境,展现气势。全景:展示主体全貌,表现人与环境的关系。中景:人物膝盖以上或者场景局部画面,既表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又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既表现人物的外部动作,又能适当表现人物内心活动和人物间的情感交流。近景:人物胸部以上或者物体局部画面。特写:表现拍摄手法的某一局部,起突出强调作用。沙与海 1.主题揭示。本片用写实主义的镜头,记录了牧民刘泽远和渔民刘丕成两个人的生活,从而说明“人这一辈子在哪活着都不容易的事”,无论生活在什么环境下都要去命运、与自然抗争,歌颂了人在恶劣环境下顽强的生存意志。

二、选题特点。关注民生,紧扣坚忍不拔的人性之美,顽强的生存意志,使片子传递出人文精神。

三、结构特点.板块式结构,选取“沙”和“海”两个板块。通过对比展示共性:不屈不挠 坚韧执着 对比家庭成员以及对所处环境的看法。冷暖色调的强烈对比中,在让观众区分两个环境的同时,又可成强烈的冲击感,形成视觉节奏。沙与海有不同也有相似,同样的浩瀚、广阔、无法掌控,同样具有流动感。

四、人物形象 刘丕成 刘泽远 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镜头配合采访:“打死再种”的段落;近景镜头的运用,让我们看到生活给刘泽远留下的沧桑印迹,满脸的皱纹,粗糙的大手,塑造出朴实勤劳的牧民形象。谈到打死再种时,脸上没有任何哀伤之情,而是一种平静来 承受大自然的肆虐,以一种顽强来与大自然抗争。这种顽强,直透刘泽远精神深处,已不仅仅是刘泽远个人的精神,而是所有在大自然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作品抓住这种精神使刘泽远这个人物有了个性,从而鲜活起来。《龙脊》 主题的揭示.使用了写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偏远的村落中人们的精神状态,全篇张扬了一种坚忍不拔的生存意志和赞美了一种面对贫苦却奋发向上的抗争精神,呼唤人们对贫困偏远山区孩子教育问题的关注,透漏出来了一种人文关怀。

二、选题特点。关注民生,刻画孩子的精神品质。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学习的细腻记录,阐述对普通人的关怀。

三、结构与线索。顺序式结构,以传播潘能高一家人为主线展开,以静观的方式记录点滴。副线:潘纪恩,通过他的活动来反映山村基地其他孩子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望。

四、主题人物形象。潘爷爷:山村中开明家长的代表。潘能高:勤劳 刻苦 懂事。以点带面说明贫困山区求学需要比普通人付出多倍努力。孩子们普通且平凡,但他们朴实和坚韧的品格像龙脊的山脉一样给人以坚实的力量感,透过生活状态感受孩子们改变命运的力量。

五、声音的处理。

(一)同期声的使用再现了时空的真实感。1.在开篇出现了山泉悦耳的流动之声,画面转自梯田和山林,出现了鸟鸣声,交代环境――――一个远离城市的偏远村落,开篇并没有用大气的音乐压住观众,而是自然地将观众带入了环境。2.失学女童的童谣:唱出心声,声音干净而明亮,编导有意将课堂孩子读书声与其对剪,没有刻意说明却隐约透露着算出。

(二)声音传递地域文化。潘妈的山歌:1.传递地域文化;2.起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3.时间的间隔符号;4.设置悬念。

上一篇:银行会计复习攻略下一篇:主管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