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作的技巧

2024-08-04

作文写作的技巧(共12篇)

作文写作的技巧 篇1

选准角度。往年考生写此类作文容易偏题离题, 就是因为没有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所致。例如今年高考作文材料:给出了一则寓言故事, 制造者对一支铅笔说出的五句话, 每句话都有一定的含义。从每句话的含义中可概括出如下角度: (1) 自信与把握; (2) 磨砺后方成材; (3) 知错能改; (4) 内在与外在的关系; (5) 一步一个脚印, 然后从众多的角度中选取一个最切题的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去写, 这样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二、视角独特, 力求创新

如上所述, 命题人往往拿寓言故事、成语典故之类作为阅读材料, 要求考生从中提取信息作文。考生要善于联系现实生活观照材料:一是注意从现实生活中选取鲜活的材料;二是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庞大的资源库提取材料;三是“点化”旧材料, 对传统的材料, 要从新的视角去观照, 或对其进行装修、改组、翻新等。力求离弃旧视点, 立足新角度, 谱写新篇章。

三、材料引述适当得体

材料作文离不开对材料的思考、加工甚至引述。但许多考生不懂得引述材料的技巧, 习惯在文章的开头复述材料, 或者把材料当一个论据来用, 或者将材料生硬地拉长, 将一个概括性的材料改编为没有细节描述的冗长故事等。这样引述材料, 都是不合适的。

那么, 写材料作文时应该怎样处理试题提供的材料呢?首先, 概括引述。试题提供的材料一般有几百字, 大家都将其引述在文章中, 难免会令评卷老师生厌。如果能用概括的语言、形象的笔墨引述, 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其次, 引述关键语句。试题材料中能揭示主题的关键语句, 往往是文章立意的关键点, 也是巧妙引述材料的切入点。再次, 续接材料法。如果材料是叙述性的, 自己构造故事的能力又强, 用续接故事的方法新编故事, 也不失为一种处理材料的好方法:以材料的结尾为媒介, 或浮想联翩, 演绎神异故事;或精研深思, 前瞻事态未来, 以精妙的构思、新奇的情节制胜。

四、结构安排要合理

材料作文的结构至少要由三部分组成,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语文教材几经更新, 课文的深度和难度均有所加大, 对于教师和刚进入初中尚缺乏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学生来说, 教好、学好语文课文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 教师怎样在有限的课时内,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出色完成教学任务, 使学生学有所得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思想上不断探索和创新, 改进教学方法, 突出课文重点, 把握教学关键, 突破教学难点, 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教师如何花一两分钟, 用三五句话把学生引入课文, 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文教学中必须找好突破口。

一、以情为突破口, 使学生与作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作者的主观爱憎是通过作品来体现的, 所谓“感人者, 莫先乎情”。所谓抒情, 顾名思义, 就是抒发感情, 作者通过作品抒发和表露感情。抒情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它能抓住读者心理, 使读者与作者感情上产生共鸣, 能对读者起到陶治情操, 激发斗志的作用。因此, 语文课文教学中以情为突破口, 能使学生尽快地进入课文, 进入角色, 缩短课文与学生的距离。如教柯岩的《周总理, 你在哪里》一诗, 破题时就要引导学生领会到:这是人们在深沉的呼唤、急切地寻找周总理。因此, 必须以“情”为突破口, 带着对周总理的深情开展教学活动。教师披文入情, 用激越而深沉的感情朗读, 带领学生从高山、大海, 到森林、边疆;从五湖四海, 到祖国心脏, 急切地寻找人民的好总理。然而, 周总理毕竟离开了我们, 找啊, 找啊!找到的只是他留在整个世界的足迹, 留在人们心中的光辉形象。这样, 抓住了突破口, 学生不仅能理解作者如何紧扣“寻找”进行巧妙的艺术构思, 而且为学生理顺了一条领悟全文的思路, 把学生融入与人们一道寻找周总理的氛围之中, 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以物为突破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借景抒情, 以物言志, 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因此, 在语文课文教学中, 以物为突破口,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紧扣学生的心弦。有的散文, 感情深沉而不激烈, 往往依赖于读者的文化素养去体味和觉察, 缺乏阅读能力和习惯的初中生不喜欢读这类文章。要把这种类型的课文教好, 教出情趣, 找到以物为突破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尢为重要。如教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一课,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 乍一读, 确实难解其中的滋味, 但可以从文章托物言志见精神、“以小见大”的特点出发, 抽出“纺车”这个“物”为突破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段只有几句话, 但仔细读来却有一番意味。作者对他使用过的那辆纺车, 充满了怀念之情, 但他并没有用通常的抒情方式去写, 使学生不易理解。教师一点破, 学生就会发现。作者此时是运用连比的手法来表达他对那辆纺车像怀念朝夕相处的老伴, 像怀念并肩战斗的战友一般的深情。一连两个“提起他”, 又表达了车留心系的一往即述读材料归纳论点, 联系现实分析论点, 总

结全文强调观点。述读部分要简洁明了, 切忌

照抄原文;联系实际部分是全文重点, 要详许多亮丽的色彩。

写;结尾部分总结全文, 要照应材料, 照应文六、文字要有感染力题, 应言简意赅。

五、运用修辞语言美

一篇好文章不仅要观点正确, 结构合理, 还应有优美的语言。文章中多用比喻, 会使文章更富于形象的魅力;文章中多用拟人, 会使语言生动有趣味, 充满活力;文章中多用排情深, 真有一唱三叹之妙。紧接着, 教师再提出为什么作者怀念那个和农村的纺车一样, 人人都使用过的普通纺车呢?从这里突破, 便激发了学生从普通中找出不普通———“纺车”, 解决了生活问题, 成为取得抗战胜利的物质条件之一, 从而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的思想感情;进而再深入理解纺车成为取得抗战胜利的思想武器之一的主题思想。然后, 抽出第五自然段, 提出“为什么说纺线劳动是一种很有兴趣的一生活?”“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问题, 学生阅读讨论后容易明确: (1) 从视觉方面描写纺线劳动, “简直有艺术创作的快感。” (2) 从听觉方面描写纺线的声音是“和谐的、优美的”。使用这两种感受具体说明“兴趣”的含义, 前者绘形, 后者绘声, 既使我们看到一幅生动的纺线图, 又使我们听到一支动人的纺线曲。特别是“像……像……”两个比喻, 贴切、形象, 给人以美的享受。通过这两段的突破, 能让学生发现当年的革命队伍, 无限丰富的精神生活压倒了物质生活的艰苦和困难。凭着崇高的理想, 豪迈的气概、乐观的志趣克服了一切艰难险阻, 夺取革命胜利。然后, 统观全文, 其他段落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以题为突破口, 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中心

文题又叫文章的标题或文章的题目, 题是人的额头, 目是人的眼睛。额头和眼睛是最具特色, 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一般说来叙事作品的题目, 最引人注目的是内容, 因此大部分标题都是标示题旨的。每篇文章都有一个标题就跟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一样。有的人一听到他的名字就知道他的性格与思想。有的文章一看到它的标题, 就知道它的内容, 以及给人的启迪。因此, 在语文课文教学中, 以题为突破口, 能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中心。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一文, 尽管学生能读得有滋有味, 却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深刻思想。因此, 教师要在教学中抓住文章标题“变色龙”几颗字为突破口, 尤其是那个“变”字, 要求学生阅读中相互讨论找出奥楚蔑洛夫的几个变化过程, 提出“是什么原因使他变?怎么变?”的问题, 通过主人公因狗的主人变而对狗在语言、行动、表情上的一次次变化的分析, 使学生认识到奥楚蔑洛夫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丑恶灵魂, 进而认识当时俄国社会黑暗的现实。语文课文教学中要找好突破口, 还有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 仔细咀嚼, 反复品尝, 把蕴涵在字词中的意和景物精华充分挖掘出来, 从而使学生领会文字的妙处, 获得艺术上美的享受。

总之, 在教学中找好语文课文教学的突破口, 是提高教学效率, 调动学生积极性, 激发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的一个重要方面。

(永顺县首车镇职业中学)

比, 会使文章更加有气魄。一篇文章如果适当运用修辞, 斟词酌句, 那么就会给文章增添

感染力, 书写是否工整也是考试作文很重要的一环。

总之, 材料作文的写作是一种创新, 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平常一定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滴水穿石, 熟能生巧, 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自工, 只有多写了, 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

俗话说:“文如其人。”看完一篇书写工整、语句流畅的作文, 就会让人想到作者是一个认真负责, 办事一丝不苟的人。阅卷老师总会高抬贵手多给几分的。而对一篇错字连篇, 字迹潦草, 无法辨认的文章, 给以冷遇甚至遭到贬斥则是很自然的事。文字是否具有

作文写作的技巧 篇2

1、作文部分的分数分布使得作文在各个省市高考中都具有战略性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考试中语文科目的成功与否;

2、作文,特别是高考作文,一定是要展现你自己的所思所想,不需要你去大谈社会改革云云(z真的不好把握),可以有家国情怀,但一定要从自身出发,引用的论证材料,都是展现自己的观点,以及自己将怎样做;一定是从自己出发;所有描述别人的文字,引用别人的材料,都是为自己的论点服务,一定要向阅卷老师展示你自己的所思所想;

3、展现正能量——所以避免过多伤感,颓丧。引用也要注意诗意不等于矫情,议论文的情感体现在你自己的论述过程中,不是乏味的讲故事,而且是大家都知道的故事。

作文文体格式的选择

高考作文对于文体的限制,各个省市有所不同,但其中议论文往往都是首选,因为议论文结构可能比较“古板”,有人说像写八股,其实,正是这种经典的三段论结构,使得整个文章脉络容易被阅卷老师抓住,如果换成记叙文,相比之下,那就必须通篇阅读,何况,在考场上,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难以构思出一个有吸引力并且能深刻反映主题的记叙文,其实,格式并不影响内容的感染力,好的格式能为你的作文增色不少。

相比之下,议论文在考场上,更容易把握,平时训练得也是最多的,阅卷老师也能迅速抓住你的脉络与思想,所以,一般情况下,将议论文作为考场作文的首选。

作文的总原则——扣死题

1、为什么要扣死题?

为了防止有人事先记范文,套作,所以,阅卷组一般会将没能扣题的划到及格线下。

2、为什么不是扣题,而是扣死题?

简单的扣题,都记得住,但是再写的时候,写着写着可能就跑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一定要时时记住扣死题。

偏题==考试的失败

议论文的标题

1、可以引用某一句子加以简化等,但避免太过含蓄,要让阅卷老师一看就明白你要写的将是什么

2、避免冗长

3、切中要点,明朗

4、文题举例《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释义: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代表作《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的经典诗句。原话是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诗人余光中将其翻译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意思是,老虎也会有细嗅蔷薇的时候,忙碌而远大的雄心也会被温柔和美丽折服,安然感受美好与泰然。讲的是人性中阳刚与阴柔的两面。

浅谈中学作文的写作技巧 篇3

一、要用词要准确、贴切、富于变化,增强语言的表达之美

如“僧敲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等都是这方面的典范。一个字运用的巧妙就使整首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产生了沁人心脾的艺术力量。

二、要多用四字格,两两相对,形成语言匀称和谐之美

如一学生作文:“我们既需要装束美丽的黄鹂,也需要好高骛远的苍鹰。既需要埋头苦干的老黄牛,也需要昂首疾弛的千里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早创旷世伟业。”其中四字词语的成对至用,结构匀称,音韵和谐,节奏整齐,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三、要用词要简练,精当,做到“文约而事丰”

如:“刽子手的眼光像刀一样刺得……”,“刺”等字用得极其精当,丰富的内涵包含在一两个字之中了。真可谓做到了“文约而事丰”。

四、要注意句式的变换,形成一种新奇夺目之美

句式有多种多样,可不少同学惯用陈述句表达,使文章显得呆板,没有生气,乏味、单调。如果作文时,一会儿陈述句,一会儿疑问句,一会儿祈使句,一会儿感叹句,就能更好地表情达意。必要时也可用倒装句等使文章出现一种新奇夺目之美。要运用叠词,加强语意,表现语言节奏之美。如李清照的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造句要短,加强语言的概括力。短句结构简单,不易出现病句,概括力强,表达意思明确,读起来琅琅上口,使人容易记住,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要巧用幽默风趣语句,给文章增添几分活泼而又含蓄之美

如:中国有了不起的吃文化:吃蛇、吃猫、吃鼠,也吃河豚,这总还与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关。但也有“吃黄牌”“吃官司”“吃一刀”“吃不消”碰上就倒霉;“秀色可餐”,人美、景美,赏心悦目,以“餐”代之,清丽可人,要是译成外语,岂不吓坏了我们的少男少女?用语适当含蓄,给读者以意蕴深长,耐人寻味的感觉。

六、综合运用整句与散句,形成一种整齐、错落之美

如:一考生作文《感情与认知》:“炎炎夏日,酷暑难耐,一阵凉风袭来,顿觉凉爽许多。感情正如这丝丝凉风,为我们平添些许凉意。但这风中也会有点点尘土,虽然一般不会给我们造成太大的麻烦,但一旦进入我们眼中,就会使我们痛痒难耐,流泪不止。”将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结合运用,常会给人一种气势贯通,挥洒自如,错落有致,节奏铿锵的感受。

七、引用名言佳句,增强文章的理性升华之美

写作中如能对名言佳句信手拈来,贴切运用,将会收到以少胜多,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同时显出作者知识涉猎的广泛。适当运用文言词语,形成一种庄重典雅之美。

八、综合利用多种修辞句式,增强文章整体之美

(一)排比句。给人一种一泻千里的气势之美。(二)对偶句。给人一种音韵和谐的整齐之美。(三)比喻句。给人一种形象生动的真切之美。(四)设问句。给人一种回旋思考之美。(五)反问句。给人一种不容置疑的铿锵之美。(六)比拟句。反复、夸张等等。适当运用口语,俗中见奇,使语言呈现出淳朴之美。

浅谈中考作文的写作技巧 篇4

写作是无定式而又有法的, 所谓“有法”是指行文用笔是有一些技巧可言的, 比如选择最佳的切入角度或巧用诗文典故, 等等。本文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 谈谈关于行文中的一些技巧。

一、作文要多联系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任何文章都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包含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客观的方面是指文章素材来自社会生活, 正是社会生活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矿藏;主观的方面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同样来自社会生活。因此, 我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1. 现实题材。

没有丰富的社会生活, 现实题材的作品是写不好的。学生能把《我的老师》写得生动感人, 是因为鲜活的人跟他们零距离接触, 因此有写头。如果没有生活的积累, 学生就写不出这样生动感人的文章。

2. 幻想题材。

无论是童话、神话还是科学幻想作品, 其可供幻想的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成人创作的作品中这些因素更为突出, 中学生的作文也要以生活为源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 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作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关系。

二、优化作文结构

1. 角度求小巧, 情感见真挚。

摄像时, 角度选得越大, 照片中的人和景物就越不清晰;选取的角度越小, 则越可以在细微之处把人物的性情或景物的特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因而文章角度也要小巧, “于细微处见真情”就是这个道理。同一个题材, 写作的角度有很多, 但并不一定每一个角度都能写好文章, 只有选取最能拨动读者心弦的角度, 才能让人看到事物精彩的一面。如一位同学在《一碗面条》的作文中讲述了妈妈生病时照样给“我”准备一碗面条的事, 作者透过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写出了一份感人的母爱。生活是殷实的, 只要学生在写作中善于选取小巧且合适的角度, 就可以做到写作“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2. 情节求曲折, 情感显动人。

初中作文训练一般只要求写五六百字, 在情节上稍加用心, 掌握一些“尺水兴波”的技巧, 效果就会与众不同。如一位同学在“幸福”题材中, 写的是自己在考试前的一天晚上渴望在医院上晚班的妈妈能陪一陪自己的故事, 其中“在这种关键时刻, 我竟然无法得到父母的特殊关照, 谁会想到, 一个所谓的幸福之家还有着如此的不幸?”当其无奈之时, 妈妈回来了, 而且回来了三次。第一次回家取钥匙时, “我”的“心凉了半截”, 第二次回家是由于下雨回家取伞, 当“我”彻底失望时, 不料, 妈妈第三次出现在自己面前。一件小事写得波澜起伏, 真实感人, 鲜明地反映出了自己由怨而恨而爱的过程。这样富有创新意识的文章, 是很受老师们青睐的。

3. 打破惯性思维, 推陈出新。

在题目上做文章, 拟出一个不同凡响的题目, 用新颖的题目来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如《成功要有怀疑精神》改用《成功在于“?”》是不是独特一些?当然这需要学生在平时注意积累一些类似的好题, 看得多了, 拟题的功力自然也就增加了。

三、注重开头和结尾的写作技巧

1. 文章的开头, 是一篇文章的脸面, 这张脸孔是否漂亮, 直接关系到读者对整篇文章阅读的兴趣。关于文章的开头, 有许多的技巧和方法。例如, 开门见山———于开篇段落就把自己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说出来。如果是一篇记叙文, 可以在开头点明自己要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如果是一篇散文, 可以将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中心观点作为文章的开头, 这样就能给读者一种亲和感, 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又如, 有一种交代式的开头方法。在文章的开头首先交代写作的起因、动机、有关人物、事件的背景或文章所讨论的影响和意义, 等等。与其相对应的, 还有一种引出式的开头方法, 就是从某种具体的人物、事件、社会现象、自然现象等入手, 从而引出所要讲述的话题、主旨、事件的开头方法。

2. 文章结尾的技巧和方法, 与文章开头一样, 也是多种多样的, 而且是不可忽视的。最常见的一种结尾方法叫做“呼应法”。它是通过对文章的题目或开头进行回顾或照应, 同样是使文章结尾生动、富有意蕴的一种结尾方法。如《紫藤萝瀑布》的结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 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显然回应了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从中可以看到作者的行动经历了一个“走———停———走”的过程:开头的“走”, 可能是在散步, 但被路边盛开的紫藤萝吸引住了, 于是停下来欣赏;结尾的“走”, 意义更深一层———作者在紫藤萝的光辉和芳香中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这种首尾的回应, 能强化读者的认同感, 容易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此外, 还有一种较为常见的结尾方法, 是对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进行清晰而明朗的总结, 甚至是画龙点睛, 卒章显志。在这儿, 恰当的总结和归纳往往会使文章增色不少。当然, 还有一种结尾方法是利用引申出一层新的意思, 略加交代, 或由个别而到一般, 由此及彼, 引人深思, 回味无穷。这种结尾方法, 被称之为“引申法”。

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 篇5

话题作文写作的几个误区误区一:错把“话题”当“文题” 误区二:“文体不限”就是“不要文体”误区三:一味“创新”误入“歧途”误区四:强求“感人”作文失真

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

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话题作文给了学生更大展现个性特点和表达思想感情的自由空间,但是并不是毫不受限制地任意挥写,那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写好话题作文呢?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审清作文要求,明确写作实质

有些同学认为话题作文不设置审题障碍,写作范围放宽,就不需要仔细审题,可以随心所欲地自由作文,结果写出不符合要求的作文。实际上,审好题仍是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步。审题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仔细品味话题提示语。话题作文中多数有提示语,提示语大都是把一个抽象的概念说得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可感性,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又对写作要求作了提示,所以一定要仔细阅读提示语,分清提示语包含几层含义,抓住命题要求实质。如以“成长”为话题,它的提示语中写道: “成长,即向成熟的阶段发展。成长,可以指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成长壮大的过程,也可以指抽象的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成长是多方面:比如身体素质、思想道德、情感意志、学识修养,乃至社会体制变革、人类文明的进步等。”它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解释了“成长”的内涵,二是说明了成长所包含的内容,再仔细分析还可以看出成长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指人的成长,社会体制的变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再往深一层分析,人的成长又包括身体素质、思想道德、情感意志、学识修养等几个方面。通过这个层层剥笋式的分析,对写作要求就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形成了一个明了的框架,应从哪个方面着手写就很清楚了。在写作时,就可以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角度来写了。

第二,准确理解话题的含义,避免出现偏差。首先,要明确话题的内涵及外延,对话题的概念把握要准。如将“诚信”写成忠义,讲义气,或写成忠厚老实、默默无闻就不够恰当。其次,对话题的理解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如以“命运”为话题,有的同学就把命运狭义的理解为噩运和不幸,就太片面。再次,对话题的表达不要牵强附会。如以“合作”为话题,把“合作”写成同学之间一块儿玩耍,就欠妥。

二、立意要准确、深刻、新颖

意是文章的灵魂,在审好题的前提下,立意好是写好文章的重要环节。话题作文的立意必须是在话题范围之内,是从属于话题,体现话题的要求与实质的。好的立意可以概括为五个字:准,切题不跑题;明,明确不含糊;深,深刻不肤浅;稳,稳妥不走险;新,新颖不俗套。这就需要学生放飞自己的想象,充分开启自己的思维空间,运用多向思维,在话题范围内搜索最有价值最耀眼的目标。那么,应如何立意呢?第一,化大为小。摄像时,角度选的越大,照片中的人和景物就越不清晰;选取的角度越小,越可以把人物的性情或景物的特征在细微之处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我们所说的“于细微处见精神”就是这个道理。可是,由于话题范围很宽泛,要想使中心明确具体,就要从小切点入手,采用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写法,来突出中心。如以“环境”为话题,可以从一棵老树的成长经历和它最后的悲惨遭遇来反映环境变化,也可以从一只青蛙历尽千辛寻找它的家园,却都无法实现,来反映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这样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动植物的自述的形式来叙写环境,就会使立意更鲜明突出,而且新颖活泼。再如以“爱”为话题,可以通过对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的叙述来体现爱的真谛。一位学生以“生日的礼物”为内容,讲了家庭贫困时老师在“我”生日那天,送“我”一件衣服作为礼物的故事,写出了一份让人感动的师生情。第二,运用立体思维。立意的创新要植根于现实,要言之成理,符合常情,不要错误地理解为创新就是与人唱反腔,或搞奇腔怪调。立意的创新要注意思维不能只走一条路,而是要从多角度,从事物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特点出发,运用发散思维、多向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途径,写出你对某一事物和某一问题的新看法和新见解。如以“书”为话题,有位学生把书与英文单词“BOOK”巧妙地联系起来,并对“BOOK”进行了分解:B—bridge—桥,阐述了书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相互沟通的桥梁;第一个O—office—资料库,阐述了书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一个巨大的资料库;第二个O—often—经常,阐述了书只有多读、常读,才能源源不断的获取信息;K—key—钥匙,阐述了书是人类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此文就

通过联想,以独特的视角对书作了精彩的诠释,并且顺理成章,可谓立意新颖,想必这样的文章肯定会令读者耳目一新的。

第三,巧用比喻引申义。对一些名词性的话题,可以借用比喻义或是围绕话题事物作相关、相近、相似的联想与追想等,也可以写出新意。比如以“楼”为话题,可以把人类社会的发展比作一座高楼,也可以把人生比作高楼,再想到应如何建设人生的高楼等。又如以“灯”为话题,可以由现实生活中的灯联想引申到照亮人生之路的灯,这灯可以引申为人,或是物,或是某句话等。再如以“风”为话题,可以由自然界的风联想到人类社会的风,诸如借助学风、勤俭风等一些社会优良之风,来歌颂新时代、新人物、新风尚;借送礼风、追星风等不良之风来抨击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

第四,感情真挚,思想健康。近几年,中考作文更加注重真情实感的抒发,提倡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文贵情真,在写作时,只要抓住你的最佳动情点,用心去写,相信你的真情会打动阅卷老师的。一位学生饱蘸深情的在文章中写道,因为她长相丑陋,而感到自卑和孤独,以及她对真情和温暖的渴望,反映了她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催人泪下,让人震撼,产生了很强的艺术效果。当然,在抒发真情实感的同时,又要反映中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不要写的过于消极颓废。如以“钱”为话题,有些学生写了钱在社会上造成的一些负面影响,以及自己对钱的渴望,但是作为一名中学生更应意识到钱不是万能的,摆正对钱的态度,人生追求更重要的应该是精神方面的,只有不断扩充知识,提高自身修养,多为社会做贡献,人生才会更有价值。在文中应表明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扬长避短定文体

话题作文的要求一般都是:除xx外文体不限。不限文体,只是放宽了对文体的限制,学生有了自己宽松选择文体的自由,但并不等于不要文体,而是自由选择一种恰当的文体写作。一旦确定了写哪种文体,就一定要按照这类文体的写作特点和要求去写,不能写成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的“四不像”文章。写记叙文就要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叙述要完整、具体、生动,能达到以情感人;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说理清楚透彻,能达到以理服人;写说明文就要写清楚说明对象的特征。在具体选择哪一种文体时,要注意两点:第一,要看此话题最适合用哪种文体写作,用哪种文体写起来更顺手。如以“童年”、“家”为话题就更适宜写记叙文,如以“真诚”、“孝心”为话题就更适宜写议论文。第二,在一个话题选择多种文体均可的情况下,要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一种文体来写,以便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此外,在选好文体的基础上再以好的形式展现出来,也会为你的文章增加一个亮点。如用日记、书信、自述、对话的形式,或用大标题、小标题,或用题记、尾记的形式等,如以“生活”为话题,大标题是“生活让我成熟”,下面分别截取了三个生活剪影来体现三个小标题“生活让我学会真诚”、“生活让我学会自强”、“生活让我学会理解”。这种新颖的形式会让文章显的更加清晰、分明。

四、巧拟作文题目

俗话说: “题好文一半。”由此可见题目在文章中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作文的内容,展示自己的才华,为了更好的吸引和“打动”阅卷人,就应该拟一个生动贴切的标题。可有些同学却以话题作为文章的题目,其实这是不恰当的。因为话题只是对写作范围做的一个限定,是很宽泛的,以此为题,是不利于文章写作的。话题与题目之间的关系是:话题大于题目,包含题目,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拟的题目必须与话题相关联,体现话题精神要求,它是话题的具体体现。所以,拟好文题要做到:

一、紧扣“话题”拟题,拟题要准。

二、选准拟题的角度。拟题的角度尽量要小,要大话题小切点。角度小,既方便迅速构思成文,写得深刻具体,又不致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写得过于宽泛空洞。

三、拟题要明确具体。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和读者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好的文题应该是通过这只眼睛能让人明白文章的中心。如以“明天”为话题,拟题为《祖国的明天更美好》就把一个抽象的概念变得鲜明具体可感了。

四、拟题要新颖有吸引力。新颖的文题犹如让人一见钟情的因子,能调动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给人亮出第一道风景,要想拟出新颖的文题,可以妙用四巧:

(一)巧用修辞。在拟题时巧妙的运用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能使呆板枯燥的文题变的生动、形象,鲜活有趣。如以“减负”为话题,拟题为《书包减肥记》,以“代沟”为话题,拟题为《我想推倒这堵墙》,以“色彩”为话题,拟题为《珍惜生命的三原色》,生命的三原色分别指:红色,代表太阳,绿色,代表植物,蓝色,代表海水,以“水”为话题,拟题为《小鱼的哀求》、《水的自述》、《水和鱼的对话》,以“生活”为话题,拟题为《生活好比汉堡包》、《生活好比陈山楂》等。

(二)巧作引用。巧妙的借用或改用一些名言警句、诗词佳句或流行语等,会让文题显得深刻而有哲理,含蓄而不落俗套。如以“亲情”为话题,拟题为《道是无情却有情》、《春风也度玉门关》、《忠言不逆耳》。以“假日”为话题,拟题为《给点阳光就灿烂》、《风景这边独好》等。

(三)巧设悬念。人们都有一定的好奇心,根据这一点,在文题中巧妙而含蓄的设置疑点,巧卖关子,能调动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如以“幸福”为话题,拟题为《你为什么哭泣》、《一夜无眠》、《幸福的味道》、《幸福拴在老鼠的尾巴上》、《美丽的谎言》、《夹在筷子里的幸福》等。

(四)巧设意境。通过描绘,创设一个美妙的意境,让人如坐春风,如临仙境,给人以遐思,给人以美感。如以“掌声”为话题,拟题《窗外雨潇潇》、《那雨中浓浓的情哟》、《馨香一缕》、《他的掌声,给我一个天堂》等。

文采飞扬是语言,点子窍门不可少

——话题作文语言创新方法

如果说好的题材是作品的搏动的心脏的话,那么,优美的语言该是美丽的面庞了。考生依托语言的载体,向阅卷老师展示写作才华,语言是否有亮点,是否有出彩之处,直接影响了印象分的判给。很多改卷老师说:“一篇作文,出现‘月亮’,最好不过;如果没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出现‘数颗星星’也就不错;千千万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的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考生平时习作中有意识的追求,考试中熟练的“包装”一些语句,弄出几颗明亮的“星星”,会使自己的作文生色,从而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取得好的成绩。下面介绍几种语言出彩的方法,定能令你的文章文采飞扬。

第一招:幽他一默(该幽默时就幽默)

生活中,幽默的人到哪儿都受欢迎,幽默的语言则代表着一种智慧。请看下句:

——就像北京人吃臭豆腐,爱它的一天不吃就寝食难安,睡不着觉,有了它就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讨厌它的恨不得百米开外捂住鼻子,绕道而行,并且皱鼻子瞪眼睛比看到恐怖组织还紧张,仿佛别人打开的不是四四方方的玻璃罐,而是携带非典的邮政快件。

此段文字,作者十分巧妙的运用了极富时代特性的新闻和广告语,风趣幽默而又极其传神的写出了两种人对同一事物截然不同的态度。

第二招:用一些极富表现力的句式(该罗嗦时就罗嗦)

语言最忌讳的是累赘啰嗦,然而有一种啰嗦却别有趣味,我们姑且称其为“文字游戏”。

有位考生是这样写什么是“诚信”的:

诚信是什么?

农民说,诚信是一粒种子,为了大地的丰收,就要在烈日下成长;

工人说,诚信是一座熔炉,为了祖国的建设,就要把生铁炼成好钢;

军人说,诚信是一个哨位,为了人民的重托,就要守住边疆;

学生说,诚信是一棵小树,为了园丁的哺育,就要成为栋梁;

这样写,就比说“诚信是各行各业的人们都要遵守的道德准则”要好的多,作者把“各行各业的人们”这种概括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工农兵学这样比较具体的可感的对象,并且用他们的言论和具体的工作岗位、成绩、愿望等等取代了自己对“诚信”的枯燥解释,这就是文采,这就是形象思维的结果。还有的这样写什么是诚信:

诚信不是金钱,但千金难买季布一诺;

诚信不是美貌,但它使狡诈的郑秀黯然失色;

诚信不是知识,但胜过张仪的学富五车。

这样写又比说“诚信是最宝贵的人生品格,它比什么都重要”要高出一筹。

也许会有人觉得这样写不是化简为繁,啰里啰嗦,自找麻烦吗?我只是要告诉大家,文章该啰嗦时就得啰嗦。如果图省力怕麻烦,那最好就是别写文章。有一首古诗这样描写水中的鱼儿:“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如果为了图省事,把它改成“鱼戏东西南北”一句话,还有什么意思?再如,什么是生活?这也是很难用抽象语言概括的,但会写作的学生是有办法的,他这样解说:生活是镜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

生活是美酒,会喝的说它甜,不会喝的说它苦;

生活是一首诗,有抑扬顿挫,也有平平仄仄;

生活是一首歌,有低沉忧伤,也有激昂欢乐。

这组句子就通过形象思维,巧妙的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看法,并且意蕴深厚,耐人品味,堪称警句,使文章顿生光彩。

再如,有人觉得杜牧的七言绝句《清明》诗太啰嗦,不够简洁,于是把它改成了五绝:“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摇指杏花村。”删去了“纷纷”、“路上”、“借问”、“牧童”几个具体的富有形象感的词语,简则简矣,但原诗的意境全失,人们还是喜欢有点“啰嗦”的杜牧原诗。可见形象思维是文章妙趣横生的关键,绝不是一句“啰嗦”就能否定的。

第三招:巧用修辞(该修辞时就修辞)

修辞是雕饰语言是常用手段。作为中学生,修辞是再熟悉不过了。作文中能适时用上几处,一定会让文章增色不少。如:

——只有极为偶然的机会,看到几本《儿童画报》,让我的梦不至于枯萎。

——同学们将手插进衣袋木偶般的坐着。

——幸福并不是老天爷牙缝里落下的肉屑。

——该面对的绝不逃避,该执着的永不怨悔,该舍去的不再留恋,该珍惜的好好把握,这些也许就是幸福的真谛了。

——罗纳尔多就像一辆老汽车,这一次发动机坏了,下一次是减震器,接下来是刹车、油箱!第四招:巧妙的展示知识面(该骄傲时就骄傲)

我曾让好几届学生写过同一个作文题目《我与书》,一些同学只是平淡的交代了与书结识的过程,一些同学则开书单,只有很少的同学知道巧妙地展示自己的知识面。以下是两个精彩的例子:

——14岁的我爱读书。不知何时,儿时的嬉笑已成了回忆。当有些人沉溺于网吧,有些人热衷于神聊,日暮灯下,我却端坐捧读,为屈原壮志难酬扼腕不平,为朱自清的朴实自然感动不已,驻足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跟着三毛迷路在撒哈拉沙漠,听张爱玲讲那30年代的旧上海的往事,我总会有陶醉之情,久久不愿暂别,直至夜阑人静。

——在那里,我倾听“旷野的呼声”、“喧哗与骚动”,看见“伊豆的舞女”,感受“百年孤独”。这样总比“我看过屈原朱自清雨果三毛张爱玲旷野的呼声喧哗与骚动伊豆的舞女百年孤独”这样写有文采吧?

再如:

为了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有的学生用了这样一组句子:

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

我爱那“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极顶;

我爱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九曲;

我爱那“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

我爱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朴塞北;

我爱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

这组句子除了排比之外,还使用了“引用”、“对仗”等修辞手法,列举祖国的名山大川,写的具体形象,气势磅礴,很有文采。有的学生就不善于运用修辞,只是平平淡淡的写:“我喜欢祖国的大好河山,比如黄河长江,还有泰山庐山等等”。同样的意思,但表达方式不同,给读者的感受和信息也就大有差别。

还如,《读鲁迅》

„„„可我既不解《故事新编》与《朝花夕拾》的强烈反差,也疑惑于《野草》的隐晦。夏瑜坟上的花环,狂人病愈前的呼喊,抑或是手持投枪的战士,人鬼相争的地狱,于我都难以理喻。《华盖集》的首篇《咬文嚼字》已令我不解;《三闲集》中长篇大论式批评创造社的文字,却使我从疑惑走向厌烦。读他关于文字改革的提议,使我产生对他的不信任;听他对于起义农民的评价,益使我对他怀疑。„„

这些语言,巧妙地把自己读过的鲁迅的作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恰倒好处运用到文章当中去,既厚实了文章的底蕴,又有力地表现了主题,形成了极具文采的语言。这总比“我看过鲁迅的XXXXXX书”这样写生动吧?

第五招:巧用标点符号

一、用些无标点的句子。(该不用就不用)

我所指的是一种很长的单句,在某个成分上十分烦琐,却能起到一种强调的效果。比如:

1、——老师解着一道又怪又僻又新颖的极难极难的需要绕好几个“弯”才能解出的习题。

2、——看什么?再下一桌的下一桌问下一桌的下一桌再下一桌的下一桌问再下一桌„„

3、郑渊洁的童话。

二、巧用省略号。(该省略就省略)

我们常常看电视剧或电影,往往为了情节的发展,剧中的某一个主人公快要死的时候,对着旁边的人说两话以后,没有说完就断气了„„,这种手法在我们的写作时同样具有魅力。且看,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吃酒,劈头就遇到掌柜讨帐,面兜里只有四个铜板,处境十分狼狈,却又不能不开口,“这„„下次还清吧!”这句中一个间断,就把说话人的狼狈处境和状况活画出来了。随后掌柜又逼问偷窃和断腿的事,孔乙己窘到极点,也慌到极点,本想说:跌断的。可是不惯撒谎的读书人孔乙己只说出了三个这的两个这就结巴了,结果成了:跌断,跌,跌„„。这里运用省略号,创造出语言的情韵义,让人读后回味思索。曹雪芹《红楼梦》写到:探春过来,摸了摸黛玉的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探春紫鹃正哭着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这里黛玉临终有满腹话儿要说,但是体力不支,欲说又止,而且只在“你好”二字上,这后面有多么丰富的潜台词,让人去品味。

第六招:语言渗透哲理(该哲理就哲理)

不管是议论类文,还是记叙文、小说,富有哲理味的语言都是对文章品位的提升。比如——现实生活中没有完美的人生,正如舞台上没有纯粹的喜剧。

——海浪不回避礁石的撞击,才能得以壮观;人生不拒绝遗憾的存在,才得以明达。

——看客顶礼膜拜,祈祷的是来生的幸福;熙熙攘攘的人们,争取的是今天的富足。可是,走得太快,忽略了路边的风景;想要太多却失落了最珍贵的心情。

第七招:补充式

1、运用叠音词,增强语言的音乐美。

下面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一段为例: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象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在这一段中,作者运用了“曲曲折折”、“田田”、“粒粒”、“缕缕”、“密密”、“脉脉”等叠音词,既加强了语意,又使语句的音节和谐舒缓,读起来铿锵有声,清脆悦耳,给人一种音乐美的享受。

2、综合运用整句与散句,形成一种整齐错落之美。

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整句与散句,也能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整句形式较整齐,音节较匀称,可以起到强调某种语义、加强语势的作用,而散句自由活泼,富于变化,长短结合,可以避免单调呆板,把两者融合起来,语言既生动活泼、挥洒自如,又节奏鲜明、气势贯通。

例如: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朱自清《春》

作者把整齐匀称的整句穿插在流利洒脱的散句之中,使自由散板的旋律中表现出一种匀称的美感,疏散之中显出整齐,自然之中蕴含节奏,和谐畅达。

3、适当使用文言词语,形成一种庄重典雅之美。

文言文中有不少词语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至今还保留在现代书面语中。适当地使用这些文言词语,会令人耳目一新。例如下面一段:

然而,能辛苦工作,也是一项幸福吧!今夜,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安心的人在安眠,工作的人去工作。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个,是既没有权利去工作,也没有福气去睡眠的一个„„《不朽的失眠》

这一段把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令人感到庄重典雅之美。

不过,使用文言词语要注意恰当和谐,不要弄得不明不白,不伦不类。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和方法的探究 篇6

关键词:高考作文;写作技巧;方法

一、关注细节

1.先“袖手于前”,不急于动笔

高考作文属于“遵命作文”,写作者应立足话题和材料以及命题的视角,对命题者的意图要认真揣摩,尽力做到对其要求能够严格遵守。把想写的内容和运用的手法以及如何进行摆布,还有对写得怎么样能够预计出来,想好这些问题,再进行快速写作。

2.标题鲜明

正如通常所说的题好一半文。把标题拟好,能够达到眉目传情的目的。(1)“痛苦如花朵绽开”和“笑是最美的符号”是巧用修辞进行拟题的范例。(2)“近朱者未必赤”属于反向拟题范例。(3)“一蓑烟雨任平生”和“天生我材必有用”是运用诗句进行拟题的典型范例。(4)“生活调色板”和“痛苦不等式”等为巧用行业语进行拟题的典型范例。

3.书写美观规范

具有整洁的卷面和美观字体以及格式正确的写字与标点是高考作文阅卷要求。文面,就是所说的文章“脸面”,具有明晰与美丽的脸面,阅卷人往往会产生一见钟情的感受,“偏爱”你的文章就是自然的结果。运用大小适中的字体,不要出格,太小也不好。注重做到清晰与工整。纯蓝钢笔是最适合的书写使用工具,爬坡字(也就是斜字)和蚂蚁字(太细太小的字体)以及拖尾字(尾笔拖长的字体)是不应书写的字体,而且大小匀称和横平竖直是对字体的要求,追求“养眼”,至少做到顺眼。标点要单独运用格式,力求用对,避免一“逗”到底现象的出现。

4.段落清晰

构思精心和安排认真是对段落的安排要求。力争形成完整的段落、匀称的分布,精彩段落最好出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亮点”。要尽量展示在文章前头,争取做到“亮相”就能获得“满堂彩”的效果,“图穷匕见”是需要避免的状况。文章仅800余字而已,最为适宜的就是安排5~7段(但不包括散文),三大段和太长的首段状况尽量避免出现。

二、写作技巧

1.扣准话题,重现、点题

话题作文,一定要注重把话题扣准。一般结构在安排上遵循开头扣题,对话题重现在中间进行,点题在结尾进行的原则。主要把提示和导语看清,对于所给具体材料的含义要真正理解透彻。高考命题人说,作文材料就是发挥例子的作用,启发和诱导是其目的所在,所以就审题立意而言,注重对材料与话题进行分析,把其内涵真正理解透至关重要。

2.材料作文,勿抛材料

就材料作文而言,对材料紧扣是必然要求,复述材料大段大段展开是绝对不可以的。行文步骤一般遵循“引入材料—确立观点—展开论证—联系现实—得出结论”的原则。主体在“展开论证”和“联系现实”上,“展开论证”可结合正反进行,“联系现实”就是与类似的道理或社会现象进行联系,注重突出重点,自然过渡。

3.事实材料,说理论证

高考作文应注重各种事实材料的运用,要想获得高分的关键在于说理论证。所以,学生论证说理要注重把古代或现代的事例尽量运用其中,一些鲜活的事例最好被采用。用例方式以结合概括段和形象描述段为宜,就是形象描述一个段,再加概括事例段一个,就能够与“内容丰富”要求保持一致。

4.排比比喻,谋求“发展”

得高分要想在发展等级上实现,排比与比喻等修辞手段是必须运用的手法,而且多样化的形式是必要之举。发展等级高分的获得依靠运用句式能完成。但如果想创新形式,对戏剧式或诗歌式以及古文式等进行运用,在平时考试中加强训练就是极为必要的,否则在高考突发奇想而采用就是十分草率的行动。平时得心应手的运用创新一种或两种样式,就为游刃有余和左右逢源地对其运用在高考考场上打下扎实基础。

5.积累素材,有米之炊

高考前要把正面与反面,古代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等方面的事例写作素材准备好,注重把有个性和有影响的事例选择并记录下来。这样记得多了,就会把见识面拓宽了,自然开阔了视野,达到打开写作思路的目的。

上面就是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在短时间内把作文成绩提高的方法,由于笔者受理论水平的局限,所以文中阐述的一些观点合理性可能不足,但确实很实用,这是经过实践证明的,考生们能够以实际为出发点。结合上述理论,与文中所举的作文案例紧密联系,与自己作文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联系,达到去粗取精,相信此方法必然为学生高考作文增加筹码。最后,衷心祝愿考生们高考作文能够获得高分,为自己理想的实现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王帅.试析高考语文作文技巧[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 2014(02).

浅谈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 篇7

一、重视审题, 准确立意

话题作文是一种新型的命题形式, 它用有关材料和提示语启发思考, 激活想象, 用话题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它虽然不像命题作文那样严格要求, 但它也不是漫无边际的, 它也有“度”, 写好话题作文, 必须弄清话题的意思、范围。认真审清“提示性”的文字材料, 只有准确把握其要点、含义和要求, 才能扣题作文, 这是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步。有些“提示语”点明了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如以“起点”为话题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提示语———三年的初中生活, 你肯定有许多新起点:也许是学习上的点滴进步, 也许是思想上的一次变化, 也许是生活中的一点感受, 有些人在起点面前奋力拼搏……这段提示语明确了写作范围是“初中生活”并从“学习上的点滴进步”“思想上的一次变化”“生活中的一点感受”等方面, 为立意选材、明确方向, 如果忽视这些提示, 擅作主张, 另立话题, 即使下笔千言, 也是劳而无功。同时, 也有些提示语展示了写作话题的外延或明确了发散思维的指向。因此, 认真解读“提示语”, 准确把握话题的含义, 是写好话题作文关键的一步。

立意, 就是确立文章表达的意图和中心, “意”就是文章的主旨, 主旨要求明确、集中、深刻。给文章立意, 具体而言, 应做到: (1) 明确。所谓“明确”就是写作之前经过认真准备和仔细研究, 确立明确的写作意图和思想观点, 即“意在笔先”, 否则“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 (2) 集中。就是指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 全文始终围绕这个中心去写, 才能把思想观点表达清楚, 说深说透。 (3) 深刻。深刻就是指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而不是罗列现象, 言不及义。

二、定好角度, 选择文体

话题作文常常是文体不限, 它比命题作文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面对这类人人有话可说, 有事可叙, 有情可抒, 有感可发的文题, 谁能根据实际定好文体, 谁就能赢得写作的自主权。任何文章都是有体裁的, 不讲文体, 随心所欲地写作, 只会写出结构松散, 不合章法, 非驴非马的“四不像”文章, 况且, 话题作文也只是要求文体不限, 并非不讲文体。如以“梦”为话题, “这一幅风光, 如梦”“比梦更美”宜写成抒情散文;“美梦成真”宜写成记叙文;说说课文中的“梦”宜写成说明文;“梦想中国足球”宜写成议论文。

在兼顾不同文体训练的基础上要努力练好练精某一种文体, 力求“一专多能”。只有这样, 才更容易在开放性作文命题大潮中展示出学生的写作才华。

三、紧扣话题, 巧拟题目

佛靠金装, 人靠衣装, 作文要靠题装。俗话说“题好一半文”, 文章要好, 拟题必巧。“巧”就是所拟题目要明确、新颖。题目就像人的前额和眼睛一样重要, 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 拟题要考虑自己所选定的文体和储备的素材以及驾驭的能力, 确定一个最明确, 最醒目, 最新颖的文题, 再进行作文, 拟好文题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前提, 也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一步。可从下面几点着手拟题:

1. 贵贴题, 忌跑题

话题作文虽然是允许自由拟题, 但不是信马由缰, 而是像放风筝一样, 不管风筝怎样飞, 手中总有一根线牵着。这根“线”就是所提供的话题。2000年陕西省宝鸡市中考作文要求以“梦”为话题, 并在提示语中介绍梦的形成和种类, 提出“允许写在梦中驰骋想象”。有个考生拟题为“男足冲出亚洲———何日圆梦”, 题中之“梦”与话题之“梦”不相吻合, 真是此“梦”非彼“梦”也。

2. 贵含蓄, 忌直露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如此, 文题也如此, 欣赏好的文章如品茗一般, 愈品愈有味, 而看低劣的文题, 则如饮白开水, 令人兴味索然。如以“初三生活”为话题, 一位女同学拟题为《初三也是歌》, 从“也”和“歌”中可咀嚼出其苦涩、感伤、无奈和坚忍。这样命题有利于学生准确地写出初三生活的紧张、艰辛, 有利于写出毕业班学生的普遍心声。又如以“幸福”为话题, 我校有一个学生拟题为《追赶幸福》, “追赶”一词道出了“幸福”不可坐享其成, 必须主动去追寻、创造的真谛。

3. 贵蕴涵感情, 忌冷若冰霜

《新课程标准》中, 多次强调“写作要有真情实感”。文章的标题也要饱含感情, 忌不痛不痒, 下面这些标题就拟得比较成功:《男孩真好》 (羡慕) 《老黄牛, 您辛苦了》 (敬爱) 《妈妈, 您不该这样》 (反对) 《初三了, 唉》 (感慨) 。

4. 贵新颖别致, 忌俗套平淡

社会在进步, 时代在发展, 文章的标题也要与时俱进。新颖独特的文题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更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促使读者急切地阅读下去。这就要求学生命题时克服思维定式, 逆向思考, 追求新颖效果, 拟出让读者一见钟情、怦然心动的好标题。例如, 可违反常情, 拟出“真想做个差生”;可以展示想象, 拟出“雷锋‘出国’”了;可用反弹琵琶法, 拟出“忠言未必逆耳”等标题, 这些标题不落俗套, 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 极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5. 贵开口小, 忌大而空

话题作文拟题时可从某一个侧面入手, 从小处入手, 这样往往能写具体, 写出独特之处, 开口过大, 往往泛泛而论, 写得不真切。例如, 以“幸福”为话题, 如拟题为“论幸福”“谈幸福”就显得大而空洞。相反拟题为“战胜自己就是幸福”“幸福与奉献同在”“健康就是幸福”, 这样开口就比较小而恰当。

此外, 拟题时还可巧用修辞格。如“地球在呻吟” (拟人) , 为使拟出的文题典雅大方, 亦庄亦谐, 妙趣横生, 例如, 以“我”为话题, 可活用歌词“最近比较烦”;写有关透视当今中小学生道德观念的文章, 可沿用鲁迅的话“救救孩子”为题。用这些方法拟题, 通俗明了, 妥贴自然, 并为大家所喜闻乐见。

不过, 指导学生拟题必须因“文体”而异。能拟出具有生活气息、时代气息、人文气息的标题, 文章自然会锦上添花, 写起来自然会得心应手。

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思维的技巧 篇8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兴趣,创作思维

作文写作其实就是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积累的有关素材, 经过大脑的整理、加工, 最后诉诸于笔端的思维活动。只有在对自己所表现的东西满怀深情的时候, 你才可能淋漓尽致地去表现它。积极的情绪是人的一切活动 (无论是体力劳动, 还是脑力劳动) 的强有力的发动者和鼓舞者。因此, 教师训练学生写作, 就要唤起学生的写作激情, 让学生的写作思维活起来, 舞起来。

一、我们要让学生的写作思维活跃起来, 激发起他们创作冲动, 消除对作文的恐惧

圣人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谈的是学习兴趣的问题。学生如果有了写作兴趣, 把写作当作乐事, 自然就会愿意写作、乐于写作了。那么, 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1.“临摹”优秀范文。

给学生多读生动深情的、写生活中凡人凡事的范文, 往往会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 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不少同学会由于范文的示范, 产生跃跃欲试的写作冲动, 写作思路自然就打开了。我们也可以拿出自己周围老师或同学的作品当作范文诵读, 以起到榜样的作用, 使学生产生写作的动力。由于是学生们熟悉的人所写, 它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 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作用不容忽视。

2. 即情即景, 抢抓创作机会。

作文教学不是孤立进行的, 我们可以把它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 随时抓住学生的思维活跃时期来写作。例如, 一次上课, 窗外突然飘起了雪花, 同学们纷纷把视线转向窗外, 课堂上骚动起来, 有几个同学甚至站了起来, 脸上满是兴奋。在这种情况下, 继续讲课是没有效果的。我因势利导, 让同学们趴在窗前欣赏起来。这时, 学生的情绪被调动了起来。即兴观察、适时指导之后, 一篇篇美文就出炉了。

二、采取多种手段, 积极积累多种素材, 拓宽创作思路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拓展写作内容。

1. 细心观察, 勇于实践。

所有优秀的作品都来源于生活, 脱离生活现实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 应要求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生活, 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如果不善于观察发现, 精彩纷呈的生活在学生的心中也留不下任何色彩。写日记就是积累生活素材的好方法。在一周至少两次的日记中, 学生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 久而久之, 积累的材料就多了。

2. 读书万卷, 下笔有神。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 善于阅读的学生, 其综合学习能力比其他的学生要强得多, 尤其是作文写作能力更胜一筹。因此, 我们的作文教学, 应充分利用阅读来积累素材。每周四节的阅读课, 我全部留给学生, 让他们读名著, 读杂志, 读新闻, 写读书笔记。班里的图书角也充分发挥作用, 同学们把他们的闲散书籍集中起来, 竟有一、二百本, 这是一笔多么丰富的资源啊。学生读书, 我读学生的读书笔记。我惊喜地发现:学生会思考了!学生的思想成熟了!阅读, 拓宽了视野, 陶冶了情操, 也充实了学生的大脑。学生的脑中积累的素材多了, 可选择的余地大了, 就可以游刃有余地对材料进行取舍, 写作就容易多了。

三、指导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让学生的创作思维运转起来

学生写作正如厨师烹调一道好菜, 要想色、香、味俱全, 不只要讲究材料, 还要讲究烹调的方法。同样的事情, 有人写来娓娓动听, 有人写来却干巴巴的。所以, 对学生的写作方法指导必不可少。那么, 怎样进行指导呢?

1.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具体形象地说理。

我们都知道, 作文写作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逐步完成:审题、立意、构思、选材、语言表达等。教师也要分段进行指导, 但由于中学生的年龄阶段, 正是形象思维阶段, 因此对学生的理论指导不应抽象地进行, 而应与有关例文紧密联系起来。上文提到的“诵读范文”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还能形象地告诉学生“怎样写”, 给学生以理论指导。当然, 这要求教师不能只读完范文就了事, 而应在读过若干范文之后, 即归纳出理性的、规律性的东西来。至于指导时间, 则可以灵活处理, 写前指导、写中指点甚至在发现问题后也可把作文讲评与指导联系起来。

2. 学生互批作文, 教师合理指导。

在作文的批改与讲评环节上也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情绪。几年来, 我一直尝试使用学生先批、教师后批的形式, 效果良好。学生完成作文后, 先交换批改, 根据评改标准作好眉批、评出等级、写上批语。再由教师后批, 对学生习作及批改情况作全面审查。这样, 教师就可综观全局, 对学生的写作情况了然于胸, 讲评时就可有的放矢。

讲评课上, 适当的鼓励不可少。学生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文, 如果老师把它说的一无是处, 无疑会打击学生的信心。再差的作文也有闪光点, 老师应积极挖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 在讲评时, 适当鼓励几句。尤其是那些作文刚有点起色的同学, 老师更不应该吝惜赞美的语言。有了赞美与欣赏, 学生才能对写作保持热情;而过于苛求和冷嘲热讽, 只会适得其反。

想象作文写作技巧 篇9

一、积淀素材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充分说明“多读”、“熟读”对提高写作水平有极大的帮助。这里所说的阅读是指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尤其要突出课外阅读,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比如说,引导学生多看同龄人的想象作文、或有关科幻的各种书籍,如《十大名师教作文》(小学版)之《看图作文》《给材料作文》、《状物作文》、《想象作文》、《中外探险故事精选》、《小学材料作文》、《科学的发现》、《中国古代科幻故事集》、《王老师和同学一起写作文想象篇》、《中国小学生看图新作文分类精评》和《我,机器人》等等。

“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要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在读书时要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像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的素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自己的定势思维转变为发散思维,大量读书,大量背诵相关的想象作文,学生就能无师自通,潜移默化,为自己的想象力奠基。

二、学会观察

“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这些名言告诉我们观察生活的重要。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出作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对生活的观察。观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积累生活素材,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只有引导学生经常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才能有材料可写,毕竟凭空想象出来的材料总是显得空洞、言之无物。因此,细致的观察、有序的观察、抓住重点观察、多种感官观察、边观察边想象和联想等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当然,我要提醒同学们,在观察时,要跟着自己的第一感觉走,从最感兴趣的地方开始,然后进行细致观察。观察有序,并且重点突出,再用优美的文字有条理地呈现出自己所见所感,写起文章来也就不会言之无物了。

三、抒发感情

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真情是文章的生命。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是新课程赋予教学的新理念,所以我们倡导以“记真人、写实景、抒真情”来组织习作活动,强调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熟悉的真事、真想法和真感受。

想象要美好,感情要真实。想象作文必须要有个“美好”的思想。如果只是瞎编乱造一个热闹离奇的故事,就失去了想象的意义。写作中我们还要运用生动、形象而优美的语言对其进行叙述、描写,提炼好语言,在字里行间表达我们的真情实感。当然,语言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一定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或幽默风趣、或生动活泼或流畅严谨。只有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才感人,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合理想象

1. 想象要有真实性

想象要切合具体的情景。尽管由想象创造出来的东西可能是现实中没有的,但却是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以现实生活为依据的,绝非毫无根据的空想。习作来源于生活,但是要高于生活。我们可围绕题目展开丰富的想象,可以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这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也可以从事物的某一点想到事物的其他方面,还可以从事物的现在想到它的过去以及它的将来。如鲁迅的《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一个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鲁迅先生通过刻画祥林嫂苦难悲剧的一生,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特别是对封建礼教,给予了强烈的鞭挞。

2. 想象要有科学性

如写《未来的……》,要求我们对未来的事物进行想象,这就要求我们的想象具有科学性。我们可以对20年后的飞机、电话、汽车和学校等进行大胆、奇特地想象,展现出它们超乎寻常的功能。再如写《假如我会克隆》时,我们可以从植物、动物、以及医学方面进行大胆、奇特的想象,得出克隆可以造福我们人类的科学事实。科学幻想往往是科学发明的前兆,进行大胆、奇特地想象,可以培养同学们的科学精神。

五、善于构思

构思就是神思,是一个呈现着系统性的、有中心及层次的、物化的整体性思维活动。构思是写作活动和应用写作活动中承前启后的一个环节,对写作成果水平的高低有着重要作用。想象作文如何构思呢?

1. 时空转换法

“时空转换法”即跨越时空的限制,突破现实与环境的局限。时光可以倒流或“预支”,天地可以浓缩或扩展。运用时空转换法进行构思,可以拓宽思维的空间,为创造性想象开辟广阔的天地。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们就可以这样构思: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们就可以穿越“时间隧道”回到洪荒时代,移植祖先的记忆,来解开人类起源、恐龙消失和埃及金字塔等千古之谜。

2. 角色错位法

人生是个大舞台,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场合不同,扮演的角色也不同。运用“角色错位法”进行构思,要注意从正面立意。如《假如我是环保局长》,我们可以运用“角色错位法”,针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来展开创造性想象,站在环保局长的角度对城市环保大胆地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想象作文也是作文,不过是凭借想象手法,以所创造的新形象来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观点或见解的作文。通过想象可以将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串联起来;可以开拓思路,推动构思;可以突破时空界限,重现历史,展现未来;可以大胆虚构,塑造新颖生动的形象,让我们与名人对话,让文学形象“活”起来;还可以让自然万物开口说话……总之,作者主观的虚构、想象可以增添文章的神奇色彩。

摘要:纵观历届高考命题,想象作文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教给学生想象作文的写作技巧,可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论中学生语文作文写作的技巧 篇10

一、养成查阅的好习惯

工具书不仅是个好老师, 帮助我们解答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 而且还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阅读材料来读。工具书的种类繁多, 除了我们所熟悉的字典、词典以外, 还有索引、文献资料等图书也是可以供学生查阅和使用的。

二、课本知识要扎实

“一课之本”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我们发现现在许多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普遍认为考试当中所出现的阅读分析内容都是来自于课外书籍的, 因此, 对课本上的知识抛之脑后、置之不理, 一味地沉迷于各类题海之中。对课外书本知识的过度关注和依赖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广种薄收, 这种耗时耗力的行为所带来的收效甚微。譬如, 我们学习文言文, 如果课本中的内容都不能理解过关, 里面的词法、句法都还是一知半解的, 就迫不及待地到题海中去寻找答案, 这样的做法未免有些本末倒置, 甚至是枉费心机。其实, 课本中的文言文只要学生自己仔细剖析透彻了, 该背诵的内容也牢记于心, 才能够在课外知识面前举一反三, 才能够做到触类旁通。而且, 考试题目的资料即使是出自课外书上, 但是真正的考点和答案却始终是在课本之内的。

三、独立地思考

思考是从一个个的问题开始的, 所以学生要养成多提问题并且善于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思考是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能引起学生思考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多问为什么, 许多学生在做现代文阅读材料的题目时所得出的答案总是和教师的答案相差甚远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其实就是学生对题目的一知半解, 对材料当中真正的内核是什么却没有发现。所以我们建议中学生多看、多读、多想、少做题。在每次熟读文章之后能不能多问自己一些问题, 自己又是不是能够回答地出来?当所有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就说明你读懂了。

四、课外书的阅读和读书笔记的整理

在语文作文写作当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读书。学生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 才能在不同的书本中获取更多、更丰富的精神食粮。应试教育制度下的学生总是抱怨自己的作业繁重, 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看课外书籍。其实关键还是看自己有没有读书的意识和心态。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 只要愿意挤, 总还是有的。”“只要你想读书就一定会有时间的, 况且在繁忙的学业之余能让课外书帮忙换一换脑子也未尝不是一种休息?当然, 课外资料的阅读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杂志、报刊之类的“浅阅读”, 学生大可以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各种名著。经过这样长期的积累, 学生自然会发现它的好处和带来的丰厚回报。因为深厚的阅读功力不但能够让学生在考试中游刃有余, 更可能将会是受用一生的。而读书笔记的整理可以帮助学生把语文写作零零散散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读书一定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而在写读书笔记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思考的习惯, 加深对所读内容的印象和理解, 让写作的思维更加有深刻性和条理性。

五、日记坚持写、随笔经常练

这两个词我们不难理解。日记的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 它不需要长篇大论的叙述, 不能像流水账一样毫无营养, 可以短, 但要精, 这就要求学生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所见所闻有选择、有感情地进行记录。内容也可以很广泛, 比如, 谈天说地, 比如, 海阔天空……而坚持练笔除了提高学生语言文学方面的熟练程度, 更加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认识能力, 学生要特别注意培养自身的观察、感受和思考的能力。语文作文的写作恰恰就需要这样笔不离手的精神。

六、虚心求教

学生知识面的广泛与否能够直接体现出语文作文写作的水平。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学生万不能闭门造车, 一门心思自己钻研。一个好的学生应该具备不耻下问的精神和勇气, 也应该养成求教于人的习惯, 自己不懂或者想不明白的问题要虚心向周围的人请教和学习。要向了解情况的人刨根问题, 要有“不弄明白不罢休“的精神。很多的真理往往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智慧的火花只有在大家的互相碰撞中才能够出现。

七、不断地练习写作

有了足够的知识积累, 学生就要开始不断地付诸行动了, 因为知识只放在脑袋里不用就好比是纸上谈兵, 语文写作的能力是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篇好的文章一定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之上的。读的量有了, 我们就要让他有一个质的飞跃, 对文章的理解和脑中的念头是写作的源泉, 只想不做是行不通的, 在作文的写作当中学生或许会发现自己的文章写得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理想, 这个时候不要灰心, 文章不像建筑, 出错了就要重来, 它完全可以是一件可以进行“再加工”的作品, 学生可以不断地尝试修改,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或许还能体会到文字的其乐无穷。当一篇文章经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和尝试、经过自己不懈的坚持, 精雕玉琢出来的文章呈现在同学和教师面前的时候, 相信那种感觉是无与伦比的, 那种成就感也将是不能忘怀的。

生活是作文写作的源泉。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和文明的人类社会为我们创造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之材, 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生动鲜活、丰富多样的的写作形式和写作技巧的深刻启示。正因如此, 学生要学习语文写作的技巧, 首先要学会的必须是向我们的生活学习。学生只有善于观察生活并且能够深入到生活当中去体验生活, 经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经验的不断积累, 才能够让自己的写作技巧有所提升、走上一个新的高度。当学生的写作技巧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时, 作文写作就是信手拈来、水到渠成的事情, 更能够让学生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了提高中学生作文写作技巧的几种方法, 希望对教师及学生有所助益。

想象作文写作技巧 篇11

【关键词】想象;作文素材;观察;感情合理

【中图分类号】G634.34 【文献标识码】 A

在现实生活实际的基础上超越时间、空间和生活常规的限制所产生的奇思异想,并将其通过语言、文字描述出来的文章就是想象作文。写好想象作文,可以开阔视野、丰富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想象作文呢?

一、积淀素材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充分说明“多读”、“熟读”对提高写作水平有极大的帮助。这里所说的阅读是指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尤其要突出课外阅读,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比如说,引导学生多看同龄人的想象作文、或有关科幻的各种书籍,如《十大名师教作文》(小学版)之《看图作文》《给材料作文》、《状物作文》、《想象作文》、《中外探险故事精选》、《小学材料作文》、《科学的发现》、《中国古代科幻故事集》、《王老师和同学一起写作文想象篇》、《中国小学生看图新作文分类精评》和《我,机器人》等等。

“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要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在读书时要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像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的素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自己的定势思维转变为发散思维,大量读书,大量背诵相关的想象作文,学生就能无师自通,潜移默化,为自己的想象力奠基。

二、学会观察

“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这些名言告诉我们观察生活的重要。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出作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对生活的观察。观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积累生活素材,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只有引导学生经常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才能有材料可写,毕竟凭空想象出来的材料总是显得空洞、言之无物。因此,细致的观察、有序的观察、抓住重点观察、多种感官观察、边观察边想象和联想等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当然,我要提醒同学们,在观察时,要跟着自己的第一感觉走,从最感兴趣的地方开始,然后进行细致观察。观察有序,并且重点突出,再用优美的文字有条理地呈现出自己所见所感,写起文章来也就不会言之无物了。

三、抒发感情

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真情是文章的生命。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是新课程赋予教学的新理念,所以我们倡导以“记真人、写实景、抒真情”来组织习作活动,强调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熟悉的真事、真想法和真感受。

想象要美好,感情要真实。想象作文必须要有个“美好”的思想。如果只是瞎编乱造一个热闹离奇的故事,就失去了想象的意义。写作中我们还要运用生动、形象而优美的语言对其进行叙述、描写,提炼好语言,在字里行间表达我们的真情实感。当然,语言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一定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或幽默风趣、或生动活泼或流畅严谨。只有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才感人,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合理想象

1.想象要有真实性

想象要切合具体的情景。尽管由想象创造出来的东西可能是现实中没有的,但却是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以现实生活为依据的,绝非毫无根据的空想。习作来源于生活,但是要高于生活。我们可围绕题目展开丰富的想象,可以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这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也可以从事物的某一点想到事物的其他方面,还可以从事物的现在想到它的过去以及它的将来。如鲁迅的《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一个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鲁迅先生通过刻画祥林嫂苦难悲剧的一生,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特别是对封建礼教,给予了强烈的鞭挞。

2.想象要有科学性

如写《未来的……》,要求我们对未来的事物进行想象,这就要求我们的想象具有科学性。我们可以对20年后的飞机、电话、汽车和学校等进行大胆、奇特地想象,展现出它们超乎寻常的功能。再如写《假如我会克隆》时,我们可以从植物、动物、以及医学方面进行大胆、奇特的想象,得出克隆可以造福我们人类的科学事实。科学幻想往往是科学发明的前兆,进行大胆、奇特地想象,可以培养同学们的科学精神。

五、善于构思

构思就是神思,是一个呈现着系统性的、有中心及层次的、物化的整体性思维活动。构思是写作活动和应用写作活动中承前启后的一个环节,对写作成果水平的高低有着重要作用。想象作文如何构思呢?

1.时空转换法

“时空转换法”即跨越时空的限制,突破现实与环境的局限。时光可以倒流或“预支”,天地可以浓缩或扩展。运用时空转换法进行构思,可以拓宽思维的空间,为创造性想象开辟广阔的天地。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们就可以这样构思: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们就可以穿越“时间隧道”回到洪荒时代,移植祖先的记忆,来解开人类起源、恐龙消失和埃及金字塔等千古之谜。

2.角色错位法

人生是个大舞台,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场合不同,扮演的角色也不同。运用“角色错位法”进行构思,要注意從正面立意。如《假如我是环保局长》,我们可以运用“角色错位法”,针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来展开创造性想象,站在环保局长的角度对城市环保大胆地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想象作文也是作文,不过是凭借想象手法,以所创造的新形象来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观点或见解的作文。通过想象可以将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串联起来;可以开拓思路,推动构思;可以突破时空界限,重现历史,展现未来;可以大胆虚构,塑造新颖生动的形象,让我们与名人对话,让文学形象“活”起来;还可以让自然万物开口说话……总之,作者主观的虚构、想象可以增添文章的神奇色彩。

谈谈景物作文写作技巧 篇12

任何一处的景物都不能一眼尽览,总需要多角度地审视,才能给人留下总的印象。我们要把景物完整地再现出来,就需要多角度描绘。

1.把 整 体 分 解 开 来 描 写

这种方法如同剪贴画, 由一块一块的部分拼凑成一个整体,让读者领略其全貌。比如朱自清的《春》,对于春光来说,我们都领略过它的明媚,感觉到它实在是美极了,但我们不知怎样用语言表现这个似实实在在但又很抽象的精灵。它充塞于天地之间,让你每时每刻都感觉到它的存在,但你想几笔勾勒出它的美来,又实在办不到。朱自清就用分解法描写。春给天地万物带来了变化,但变化最显著的是草、花、风、雨、人。春在它们身上灌输自己的精神,展现自己的性格。因此,朱自清就分解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及人的图画,然后组合成整个春的景象。同样,他还在《荷塘月色》中运用分解法表现月光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展现了月光下的荷塘之美。

2.超 越 时 空 描 写

许多景物的特色与全貌, 并不是作者一时一地能完全掌握的。比如四时的变化,方圆几十里的地貌状况等,但要想反映它们的特色,就需要超越时空描写了。比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这样,读者不仅了解了一时的景色,而且四季佳景,晦明变化都能一一观赏到。

3.使 用 恰 当 的 顺 序 描 写

我们观看景物一般是从外到内、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的。我们描写景物, 目的就是让读者和我们一样欣赏到大自然的美,因此,在写景时,我们应考虑到并尊重观赏者的习惯,按照这样的顺序描写。再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开头一段:“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者先从环绕滁州群山的大背景大环境写起,用镜头推近的方法,慢慢引出文章的中心。这样,好像导游一样,引导读者观赏景物,轮廓分明,眉目疏朗。

二、突出特征,工笔细描

我们最怕看到大同小异的景物。人们对西湖、玄武湖和昆明湖都流连忘返,究其原因就是它们各有自己的个性。我们所写的景物,如果千篇一律,都写成花红、叶绿、水清等,就无法吸引人了。其实,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景物的独特个性与风采了。如“荷”就有多种形态,有的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有的根茎很短,叶子艰难地浮在水面上,似乎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而雨后的荷,叶上滚动着水珠,俨然是高雅的农村少女胸前硕大的明珠,而秋风中瑟瑟发抖的败荷,就又宛如一个褪尽了风华,蜷缩在街角无人问津的老妇人了。

三、化静为动,引发共鸣

平常我们看到的景物大多是静态的景物,如沉睡的山峦,茫茫的林海,如镜子般的湖泊等,到这样的环境中,能使我们紧张的神经松弛下来,得以休息。给人一种避开尘世纷扰而产生的快感,但如果把它们原样不变地搬到作品中,就不会给人太大的美感了, 给人的只是一种死一般的沉寂和令人窒息的气氛,不会激起读者感情上的涟漪,难以留下深刻印象。这就需要有动态描写。动态描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景物本身就是动态的,这且不提;还有一种就是化静为动,借助修辞手段,让其变活。如梁朝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样就把景物写活了。朱自清的《春》中也有,如“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多么生动的情景啊。

人们总希望作者能把景物描写出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如“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只是粗线条地勾勒了一个轮廓,却不能让人感受到所描写的景物之美,因为古代语言简洁,常是如此,现代写景散文就细腻多了,我们从徐迟的描写中感受到了黄山云海的变化莫测, 瑰丽多姿的面貌,就如同和他并肩观赏一般。

四、以景写情,寓情于景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果不能从描写的景物里流淌出作者的真情来,那么景物将是毫无生气的,木然得像展览馆里摆设的物品,一点儿也拨动不了读者感情的心弦。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描写小石潭的氛围:“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段景物就灌注了作者的感情。作者被贬到永州,因政治上被冷落,心情孤寂无法排遣,刚见到小石潭的优美景色,精神为之一振,但时间稍长,便从小石潭寂静的环境联想到自己的遭遇, 随之自己心中悲凉情绪就投射到景物上,就感觉它过于凄清了,因而写作时这种感情自然而然地就流于笔端了。这就是寓情于景,使描写的景物奕奕有神,从而感染读者。

上一篇:体制转变下一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