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人才服务理念助推企业创新转型

2025-01-30

强化人才服务理念助推企业创新转型(共6篇)

强化人才服务理念助推企业创新转型 篇1

强化人才服务理念助推企业创新转型

工业发展创新转型离不开人才支撑,近日,宝应县人才交流中心抓住全县工业发展创新转型大会召开的有利契机,迅速组织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强化人才服务理念,着力抓好四方面工作:

1、开展人才需求普查。通过走访企业调研、电话联系、网络征集、发放人才需求表等多种形式,对全县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普查收集,在此基础上,建成人才需求动态信息库。

2、组织开展系列招聘活动。根据企业需求有针对性组织参加省市人才市场及高校举办的人才招聘洽谈会,开展“企业负责人高校行”和“宝应引才引智推介会”活动,帮助企业和人才进行有效对接。同时利用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与相关高校签订协议,邀请优秀应届高校毕业生来宝应实习,在帮助学生提升就业技能的同时推介我县企业。

3、认真执行人才优惠政策。对引进人才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及时发放学历补贴、租房补贴等资助,争取财政资金对到见习基地实践的高校毕业生给予一定的补贴。同时,检查督促用人单位对引进人才的有关合同承诺按时逐项兑现到位。

4、提升跟踪服务力度。积极筹备成立宝应县企业青年人才联谊会,通过举办联谊活动,为人才交流沟通构筑平台,为他们互通信息、联络编织纽带,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困难,激励他们扎根宝应,安心工作,早日成就事业,成为企业支柱型人才。

强化人才服务理念助推企业创新转型 篇2

贝斯特公司“煤矸石页岩烧结自保温空心砌块”项目, 总投资达2.4亿元, 其中一号生产线设备耗资4000万, 目前已开工, 年产超过30万方的煤矸石页岩烧结自保温空心砌块。在作业现场, 高耸的厂房上部布满了两米直径的“输热管”, 地面上全自动加工流水线把一堆堆煤矸石和砂土“吃”入, 研磨成直径小于一毫米的细沙再加压成非常规则的砖块型带孔立方体, 送入隧道窑中“自加热烘烤”。公司的核心技术是自加热技术, 自加热的原理是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的自燃特性, 将加工成型的空心砌块送入特定的隧道窑中缓慢自燃, 不需要像传统砖瓦厂那样用烟煤燃烧炉体烘烧砖块。仅“自加热技术”, 一年可节约大约7万吨标准煤。目前, 该公司已顺利通过了江苏省住建厅组织的新产品科技成果推广鉴定。

强化金融服务 助推辽源经济转型 篇3

作为地方金融机构,在推进辽源经济转型,加快辽源发展,实现“1234”奋斗目标的进程中,必须进一步强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责任与使命。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总体战略部署和自身“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机遇意识,牢记宗旨,以加快改革为动力,以金融创新为突破口,自觉、主动、积极参与到辽源经济转型的伟大实践中来。

首先,在深化服务“三农”上下功夫。服务“三农”既是政治责任,也是自身发展要求,农村信用社责无旁贷。一是做实做优小额农贷,丰富和深化这一“支农”名牌产品的内涵。适度提高授信和贷款额度,简化办贷手续,给予利率优惠,在满足广大农户基本生产生活资金需求的基础上,重点支持那些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断涌现的能带动一方百姓增收致富的重点专业大户、规模经营户等。二是以银监会“三大工程”活动为载体,通过扎实开展“阳光信贷、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富民惠农金融创新”等工作,进一步完善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机制、畅通服务网络、提升服务品质,让农民充分享受现代金融服务的便利。三是切实完善服务手段。在坚持一镇(乡)一点的原则下,通过加强机构网点管理、加快电子化建设进程,面向城乡居民开办代理保险、代收代付业务,让广大农民享受内容更丰富、渠道更畅通的金融服务。

其次,在推进服务中小企业上下功夫。中小企业是辽源项目建设的主力军。近年来,我市农村信用社以“新农村建设融资平台”为依托,对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今后要深入推进金融服务计划,积极适应小企业贷款市场需求,拓展支持中小企业新渠道、新途径,逐步建立小企业贷款审核、风險定价、授信担保和激励约束等贷款经营管理机制,重点支持那些有本地优势、有经营传统和市场前景的产业型小企业;支持那些与大企业配套、处于骨干企业产业链内的小企业;支持那些位于成熟市场、有稳定货源和销路、有一定客户资源的商贸流通小企业;支持那些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能带动一方百姓致富、有较高附加值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使小企业贷款的占比提高5-10个百分点,以全方位、多层次支持中小企业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协调发展。

强化人才服务理念助推企业创新转型 篇4

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倡议书

公司广大管理工作者及全体员工:

当前,严峻的外部经济形势正在持续,公司面临的经营环境短期难有大的改善。加快推进管理创新,提升公司管理创新能力,助推企业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是应对当前困难局面的战略性选择,是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性举措。为此,特提出如下倡议:

一、强化创新观念。缺乏创新能力的企业,只能随市场随波逐流;没有创新意识的员工,只能在竞争中庸庸碌碌。公司的每一位员工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要将创新观念植入每个人的思想深处,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每一个层面、每一项工作之中,形成时时可创新、事事可创新、人人可创新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二、提高创新能力。树立终身学习和全过程学习意识,努力学习经济、管理、法律、金融、贸易、专业技能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增强管理创新能力。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锐意进取,勇做创新的尖兵。

三、投身创新实践。全公司员工,特别是各级管理人员,要立足岗位,放眼全公司,认真审视公司当前的管理现状,梳理产、供、销、人、财、物、管理流程、组织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

制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并就如何破解上述问题,进行立项攻关,或提出管理创新建议。立项或提出建议的议题主要有:

(1)如何对公司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提高公司管理效率;

(2)如何对公司各项业务管理流程进行规范,使其更严密、更科学,提高决策效率,堵塞管理漏洞;

(3)如何改革公司业绩考核制度,使其对发挥产能、降低消耗、提高效率起到更好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4)如何强化对供应商和供应链的管理,降低采购成本;

(5)如何进一步增强产品销售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6)其它需要创新的管理环节。

公司将根据管理创新项目或建议实施后的效果,每季度评选出1-3件优秀管理创新成果予以奖励,每年将评出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二名,二等奖五名,三等奖若干名,分别予以重奖。

管理创新立项或建议受理部门:公司企管审计部

公司管理创新委员会

强化人才服务理念助推企业创新转型 篇5

2. 勇于挑战未来,改革实现共赢。

3. 深化体制革新,共赢企业人心。

4. 班前准备,班中维持,班后整理

5. 用心做事,方能成就大事

6. 会而必议,议而必决,决而必行,行而必果

7. 看不出问题是最大的问题

8. 要么自己革自己的命,要么市场革你的命

9. 第一次就做对,第一次都做对

10. 管事先管人,管人带作风

11.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12. 先处理重要的事,后处理紧迫的事

13. 管理者更应重视对一线人员的培训

14. 多建管理工程,少建管理模式

15. 顾客满意是企业永恒的追求

16. 革新赢得市场,突破创造成功。

17. 在改变中成长,在成长中辉煌。

“德文化”助推企业转型发展 篇6

近日,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的2013全国企业文化(陕汽控股集团)现场会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隆重举行,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汽控股集团)被授予“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称号。中国企联驻会副会长尹援平、中国企联常务副理事长于吉、国务院国资委行业协会联系办公室副主任张涛、北京大学原副校长张国有、陕西省国资委党委副书记何少华、陕西省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段克明等同志出席会议,并为陕汽控股集团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揭牌。

陕汽控股集团成立于1968年,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制造型企业和新能源商用车生产企业,是我军的重型军用越野车生产基地和首批汽车出口基地企业,拥有延安、德龙等自主品牌,其中,“延安”牌重型军用越野车先后参加了国庆35周年、50周年和60周年阅兵仪式。近年来,陕汽控股集团积极实施服务型制造战略,以客户价值为引领,整合产业资源,大力开发新能源汽车,初步实现了企业增长方式的转型,企业获得了较快发展。

尹援平在开幕致辞中充分肯定了陕汽控股集团的发展成就和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她指出,陕汽控股集团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一直坚持以企业文化引领和推动企业发展,从战略层面高度重视和切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张涛在致辞中指出,陕汽控股集团“以人为本、创优报国、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和“德赢天下”的企业文化体系,体现了今天陕汽人特有的精神面貌。德文化在陕汽人释放出以诚信道德为先、天人合一、知行一致、追求超越,敢为天下先和勇当市场赛道的领跑者的先进理念和行为方式,带来了企业经营者和广大员工和谐、凝聚、创新,实现了企业可持续发展。何少华在致辞中指出,陕西省国资委在推进国企改革发展过程中,一手抓运营管控,一手抓企业文化培育,通过企业文化的有效开展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形成发展共识,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以陕汽控股集团为代表的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陕汽控股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方红卫对陕汽控股“德文化”体系的核心内容、企业文化的作用和经验体会做了介绍。他认为,在陕汽控股集团的发展过程中,不管是艰苦岁月里的建设期、拼搏奋斗中的发展期,还是目前正在经历的战略和发展方式的转型期,始终都有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在生生不息的凝聚着士气、支撑着发展、推动着陕汽控股从一个较小的三线军工企业一步步成长为中国商用汽车行业的骨干企业。培育文化软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德赢之道,也是成功之道。张国有在对陕汽控股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点评时指出,纵观四十五年的发展史,企业文化已成为陕汽控股集团不断创造新的辉煌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上一篇:个人党群工作总结下一篇:常用文体写作答案【字母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