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2024-07-04

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通用8篇)

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篇1

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第一阶段学教活动的学习小结

天竺山小学

曹鹏飞

自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了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七大又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可见,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如何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想,应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一、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并活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

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首先必须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其最终目标是要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是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三是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四是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我们要深入领会十七大报告中这些精准的阐述,特别是科学发展观中的“核心”和“基本要求”部分,用这些思想武装头脑,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我们要让每一个受教育的个体充分发挥其潜力和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只有这样,中国才能走上人力资源强国之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智力保障。

二、把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

让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教育健康发展根本要求,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处理好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的关系。一般说来说,知识、能力都属于智育范畴,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但不是全部。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限于知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非智力因素(思想品德、心

理素质、身体素质的成长),就不符合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也不会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各类人才。

同时,要处理好学生短期发展、长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面对现实,现在是以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作为教育工作者,理所当然要为学生传授知识,并帮助他们以优异的成绩迈向人生的又一驿站,这可以说是学生的短期发展目标,教育者有责任带领学生实现这一目标。但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切不可只注重学生短期发展目标的实现,也要为学生一生的长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有位专家说过:现在许多学校向社会疏送的不是有用之才,而大部分是知识和人格不健全的无用之才。这句话很令人深思,我们教育工作者,万不可以只照着教材教教材,围着题目解题目,还要加强学生的品德、恒心、毅力、创新精神等方面的教育,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

三、面向全体教育对象,以学生为本,统筹兼顾,因材施教

学生是鲜活的个体,是教育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潜能和特长,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把目光和精力仅仅集中到部分优等生的身上,我们要面向全体教育对象,做到以学生为本,统筹兼顾,因材施教,让每位受教育者充分发挥其潜力和主观能动性,为社会培养出各级各类的有用人才。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校存在的前提和理由。说实话,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是扩大了老师的主导作用,甚至是用“主导”代替了“主体”。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的地位,不能激发学生思维和创造力。

同时,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统筹兼顾,因材施教。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能力、知识基础、性格等方都存在着差异。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搞一刀切,一个模式,要实行分层教学,让教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合理,做到因材施教,统筹兼顾,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科学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其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必将为自身科学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篇2

当前, 扶贫开发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如何以全新的理念, 把扶贫开发提高到新的水平, 是摆在各级扶贫干部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通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努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的讲话, 本人认为, 要抓好新形势下的扶贫开发工作, 必须“突出六个重点、实现三个突破”。

突出六个重点:

一是要突出整村推进水平的提升。整村推进是“十五”扶贫开发以来, 解决重点村经济、社会、文化综合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要落实科学发展观, 必须突出水平的提升。要坚持“落实政策扶真贫、统筹发展促和谐”的理念, 从市情、民情出发, 因地制宜, 开拓创新。在群众参与式扶贫上, 增强氛围抓宣传;在组织项目实施上, 协调配合抓落实;在资金项目管理上, 严格纪律扶真贫;在工作检查验收上, 规范程序抓考核, 提升整村推进水平。

二是要突出移民扶贫难题的破解。移民扶贫是一项贫困群众实实在在得实惠的民生工程, 但在实际工作中, 难题较多, 要抓好工作落实, 必须千方百计破解难题。要按照“抓规划落实, 促整体搬迁;抓资源整合, 促基础设施;抓社区管理, 促长效机制;抓督促检查, 促全面落实;抓宣传报道, 促典型推广;抓后续扶持, 促生产生活”的“六抓六促”工作思路, 坚持科学移民, 以整体搬迁和集中安置为重点, 把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要突出“雨露计划”成效的体现。“雨露计划”是提高贫困群众素质、促进收入增长的有效方法。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培训和转移就业的成效。一方面要认真总结工作经验, 找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另一方面要结合国际金融危机带来“返工潮”的实际, 加大自主创业培训、转移工作力度, 充分利用本地农民创业优惠政策, 提供创业培训服务。同时要积极探索创业培训、就业的好形式、好方法、好途径。

四是要突出社会扶贫机制的创新。社会扶贫是扶贫开发一项最有潜力的工作, 如何挖掘工作潜力, 重点要突出机制的创新。除继续做好单位定点扶贫、干部结对帮扶等工作外, 要进一步引导和加强企业帮村带户工作, 积极动员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到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 兴办公益事业, 推进贫困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实现共同致富。要加强对外联络, 拓宽合作领域, 还要健全完善社会扶贫工作监督、奖惩机制, 努力发现、培植、宣传社会扶贫典型经验。同时要创新开展“赣南老区建设促进会”工作, 提高社会力量的扶贫捐赠水平。

五是要突出项目资金管理的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的好坏, 直接影响扶贫工作的成效。今后工作中, 首先要全面建立和完善到村财政扶贫资金和到户贷款项目管理台帐, 强化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十项制度”建设;其次要加大财政扶贫资金与其它资金统筹使用力度, 积极做好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工作;再次要加强对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监管, 进一步完善扶贫资金管理和项目检查验收制度, 推进全市扶贫项目资金规范化管理。

六是要突出“学教活动”成果的转化。要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 结合机关作风效能和党风廉政建设, 深入开展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 围绕政令畅通、履职尽责、服务群众、廉政勤政等要求, 进一步做好“学教活动”成果的运用转化工作, 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落实解决工作问题的办法, 切实通过学教活动的成果转化, 全面提升扶贫开发科学发展水平。同时要加强扶贫系统自身建设, 努力提高正确把握形势、深入研究问题和扎实推进工作的能力。

实现三个突破:

一是扶贫工作机制要有新的突破。实践证明, 工作机制是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特别是扶贫开发, 工作涉及面广, 因此, 首先是协调机制要有新的突破。要充分发挥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搭建工作平台, 规范协作配合, 形成工作合力, 完善“大扶贫”的工作格局;其次, 资金管理机制要有新的突破。要坚持群众参与的扶贫方式, 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议事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 扶贫资金真正向贫困群众倾斜,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重视加强调查研究和扶贫宣传, 在积极探索如何建立更有效的产业化扶贫模式、如何形成贫困村自我投入机制、如何加强乡镇扶贫专干管理、如何强化典型宣传推广等方面上有新的突破。

二是扶贫产业发展要有新的突破。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实现稳定脱贫的直接举措, 一直以来产业化扶贫都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今后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和举措。要大力加强扶贫龙头企业的动态管理, 提高组织、服务和覆盖带动功能, 强化贫困农户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努力探索和完善村级互助组织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发展的机制, 有力支持贫困农户发展生产, 实现增收。积极支持县级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开展小额信贷资金合作试点, 拓宽贫困乡村贫困群众筹资渠道。要提高贫困群众瞄准率, 探索小额到户贷款贴息使用管理新模式,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篇3

移民搬迁扶贫是解决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群众居住安全的最根本的办法。当前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扶贫系统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移民扶贫工作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解决移民搬迁深层次的问题,更全面地扶助和服务移民群众。

一、基本情况

资溪县是山区林业县,更是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全县有100多处省监控的地质灾害点,有3764户,15309人住在深山区和地质灾害多发区,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全县国土面积1251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占87.6%,耕地面积为6.9万亩;总人口1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9万人,人均耕地少于1亩。2008年开始实施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移民搬迁工作,全县移民搬迁扶贫指标为700人,实际完成移民搬迁740人,为全年任务的105.7%;其中集中安置87户439人,分散安置70户301人;有土安置121户583人,进县城无土安置36户157人。新建移民集中安置点5个,已通路5个,通电5个,通水5个,基本上实现“三通一平”。2008年筹措移民建房补助311.85万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资金210万元,市配套28万元,县配套7万元,县奖励补助66.85万元。

二、存在问题

1移民扶贫补助与搬迁移民建房成本的差距较大。我省移民扶贫建房补助一直维持2003年以来的标准每人3500元,其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每人1000元,移民建房实得补助每人2500元;大部分移民户家庭人口5人左右,建房补助为1.25万元左右。近些年物价不断上涨,建房成本逐年加大,调研过程中对资溪移民搬迁的成本进行测算,农村宅基地100平方米,建2层楼房平均费用9.29万元,装修3万元,购置生活用品7000元,这三项费用平均累计为12.99万元。这样每户搬迁群众自筹款达11万元,移民户中有45%的能解决自筹款,45%的能解决自筹款达的一半,其余的钱靠借债,10%的基本不能解决自筹款,即特困户、残疾户和五保户,他们都想搬,也应该搬,但既没钱也筹不到钱。

2新村基础设施投入与筹集建设资金的缺口较大。资溪县是山区林业县,可用建设土地非常紧缺,群众的土地价值观念强,调剂移民建新村的土地难度大。通常实行群众双方自愿协商有偿补助,基价每亩2万元以上,平整地面基价1.3万元/亩,架电投入6万-10万元,护坡10万元以上,修村中路基价60元/平方米,这样新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50万元以上。移民搬迁人口在100-200人,按每人1000元计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万元以内,缺口却在20万元以上。我们调研中发现,村干部测算里大源移民新村的护坡缺口资金30万元以上;何家山移民新村架桥缺口资金20多万元。目前有2个安置点公共卫生设施未建成,天气渐热,严重影响移民生活可能还会引发疾病。

3土地难调剂是制约移民搬迁的最大拦路虎。我们在座谈中,已搬迁和计划搬迁的移民户普通反映调剂新村安置土地是最难办的事,特别像资溪山区县调剂用地就更难,只要把安置土地解决好,其它移民搬迁事情都能想办法做好。2008年资溪县5个集中安置点的建房用地,有2个点用地是搬迁地本村小组的田地,2个点用地是有偿购买的,1个用地是挖山造地建新村。

4移民后续挟持政策措施缺乏。移民搬迁安置新村重建家园和发展生产生活保障等都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全社会的帮助。目前,搬迁移民后续扶持办法不多,渠道不宽,帮助移民发展生产创业的资金几乎没有,创业资金完全依靠移民自身能力解决。调查情况反映有20%的移民生活非常困难,每年拼命挣的钱还建新房的债务,同时维持最低的生活保障,出现因移民搬迁而走上返贫之路。

5垂直管理单位与地方直属部门支持情况相差较大。由于支持移民搬迁工作在不同程度影响本单位的利益,因此许多部门特别是垂直管理单位考虑本单位的利益而不大支持移民搬迁工作。

三、主要做法

1宣传发动广泛深入。资溪县充分利用会议、电视、座谈会、黑板报等各种宣传阵地和新闻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地宣传移民搬迁扶贫政策。各乡镇组织干部下村进户宣讲移民扶贫政策,重点突出“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工作目标和县里“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战略,做到三个到户,即宣传资料发放到户,政策宣讲到户,群众疑虑解答到户;通过宣传发动,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坚持政策界线,严把移民对象关。开展宣传发动同时,再次开展全面调查摸底核实全县需要移民搬迁的人数、居住状况、生产生活等情况,为移民搬迁扶贫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依据和准确的资料。由于形势的发展和历史变迁等原因,如许多出嫁妇女户口不迁出,嫁进妇女和出生小孩不上户口,农村人口结构错综复杂。县里派出联合工作组上户调查,走访老干部和邻居,到公安部门核查户籍资料,逐户逐人调查核实,做到不漏了享受政策的每个人,清除不该享受政策的任何人,确保移民搬迁对象都符合移民政策要求和客观事实。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严把移民对象审批关。

3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实施无土安置。为了切实解决安置用地难的问题和实现“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旅游兴县”的战略目标,资溪县大力鼓励搬迁移民进城无土安置,在县城购置商品房的移民搬迁户在国家补助每人3500元的基础上,再奖励每人3500元,两项共补助每人7000元。2008年共有36户157人进县城实施无土安置,占总移民人数的21%。这种安置方式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移民安置地难落实和建房资金不足问题,而且为之提供更加广阔的就业平台。

4多渠道并举的后续扶持措施。资溪县采取扎实有效的扶持措施,把它列入全县民生工程中,移民搬迁户进城后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医保、社保、就学待遇;在就业培训方面即可享用扶贫系统的“雨露工程”和农业部门的“阳光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政策,同时还可享用居民的“金蓝领工程”再就业培训的优惠政策,不断培训移民的生存和生产技能,移民搬迁家庭的劳动力都学会2门以上致富技术。

5乡镇全免移民建房税费,减轻经济负担。在调研中,我们走访4个乡镇5个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干部和移民都说乡镇政府优先安排移民建房用材指标并免收税费,其他属乡镇财政征收建房有关的税收也实行免收政策,移民户户均减轻负担3000多元。

6动态淘汰机制效果佳。资溪县采取滚动式取优淘劣的动态管理措施,根据基层单位重视程度和群众搬迁所具备条件情况来确定初步移民搬迁指标,在工作进展中排名竞赛,不断取优淘汰工作表现差,淘汰出局的移民对象作为下年度预备对象,并提出整改的措施和办法。这样循环动态管理,促进全县搬迁工作高质高效发展。

四、感受和启示

1领导高度重视支持是移民扶贫成功的保证。资溪十分

重视移民搬迁扶贫工作,每年都是以县政府名义下发移民扶贫实施方案,县长亲自任移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移民工作规划、实施方案、制定优惠政策,协调解决工作中新情况和新问题,并把此项工作列入乡镇场和县级部门年终考核主要内容中。县领导下乡时都会了解指导移民扶贫工作,宣传讲解移民搬迁扶贫政策。乡镇村干部把移民扶贫当作中心工作来抓,明确任务,落实人员,形成各级政府齐抓共管的好局面。

2发挥搬迁群众的主体作用是搬迁扶贫的根本。搬迁群众是移民搬迁扶贫工作的主体。只有做好搬迁群众的思想发动,政策宣传,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才能使搬迁群众主动自愿地搬迁建新居,发挥出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会使搬迁群众从内心感觉党和政府移民搬迁扶贫是给予他们的恩惠和帮助,就能全面发挥出搬迁群众的主体作用,工作中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整个工作就会快速有序地开展。

3统筹城乡发展是移民搬迁扶贫的有效途径。移民搬迁进城无土安置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增加城镇居住人口,优化城镇人口结构、繁荣城镇,带动城镇经济发展;同时移民户享用城镇居住同等的卫生、社保、教育等待遇,有效地提高移民搬迁群众生活质量;还有效地转变农民增收方式,实现农民增收与企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取得移民搬迁高效扶贫和城镇统筹发展建设“互惠双赢”的效果。

4动态管理是推动搬迁工作的有效激励机制。资溪县实施滚动式动态管理以来,在五个方面有明显效果,一是有效地调动移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能动性。二是有效地解决基层领导的重视和配合难的问题,乡村领导主动来扶贫部门争取移民搬迁指标和移民安置地。三是有效地掌握了搬迁工作的主动权,消除被动的局面。四是有效地解决等靠拖的现象。五是有效地解决搬迁工作质量难把握的问题。

五、对策建议

1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一是提高县乡村各级组织对移民扶贫工作的思想认识。有些乡镇政府认为,移民扶贫是扶贫部门的工作,乡镇政府只须配合就行,导致在抓移民扶贫工作时较为被动。从移民扶贫实践中反映,凡是乡镇党委政府对移民扶贫工作重视和主动的,成效就较为明显,乡镇党委政府对移民扶贫工作不重视和被动的,搬迁工作就难顺利开展。为此要落实“乡镇抓落实”的工作原则。二是提高移民群众对搬迁扶贫政策的认识理解。许多移民群众对搬迁扶贫政策了解不全面,存在一知半解,片面理解,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使移民户树立“珍惜机遇、自力更生、主动搬迁、重建家园”的意识。

2要逐步提高移民扶贫补助标准。现行的移民搬迁补助标准与移民建房成本相差太大,从而影响了移民扶贫工作顺利进行,移民扶贫标准要逐年增加10-20%,尽量缩小两者间的差距,帮助减轻移民户的经济负担,尽量减少因移民搬迁返贫的现象。

3要不断提高解决移民安置用地难的能力。移民安置用地难调剂是困扰移民扶贫工作进展的主要问题,也是导致个别地方工作滞后的重要原因。要解决这个难题,就不断地提高协调用地能力,一是积极争取县领导的高度重视,把移民安置用地纳入县政府规划用地中;二是主动加强与土管、林业等部门的联系、协调和沟通,取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三是督促有移民任务的乡镇政府要提前向土管部门提出用地计划,早抓移民安置用地的落实,争取工作的主动。如2008年鹤城镇、马头山镇统筹好移民安置建设用地,年初上报县政府列入规划用地;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取得全社会的关心,特别是接受地群众支持移民搬迁,主动大方地提供适量有偿移民安置用地。

4要加大整合基础设施资金的力度。移民群众实施搬迁后,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移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条件。光靠移民扶贫资金来搞好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不够,必须加大整合资金力度,争取更多社会资金和部门项目资金。一是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二是充分发挥移民理事会的作用,调动移民户的积极性,多方捐款捐物筹措社会资金。三是把新农村建设和圩镇建设与移民新村结合起来,把移民集中安置点列入新农村建设点或圩镇建设计划中,整合新农村建设和圩镇建设资金。四是整合部门项目资金投入移民安置点,如交通、水利等。

5要健全移民后续扶持长效机制。一是制定就业培训制度,加强对移民进行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增强就业本领;二是建立就业创业帮扶措施,就业局要把移民户列入再就业人员的重点对象,帮助创办就业基地、落实小额贷款、支持发展养殖业等多种途径,使移民户有稳定的就业。妥善地解决好移民户的生产生活问题。

6要建立健全移民搬迁结对帮扶制度。要把领导和党员干部帮扶措施延伸到移民搬迁扶贫工作中,帮助经济条件差的搬迁移民重建新居。采取安排各极领导和党员干部挂点搬迁困难的移民,实行“一对一”帮扶措施,由结对帮扶领导(党员干部)自己出一点,协调部门扶一点,找社会爱心人士捐一点,号召企业赞助一点,银行贷一点等多渠道帮助贫困群众创造搬迁条件,实现搬迁愿望。

7要解决好部门协调支持的问题。移民搬迁扶贫工作是民生工程和综合工程,需多个部门共同支持才能顺利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协调部门齐心支持移民搬迁工作的效果不是很好,特别是垂直管理的部门。县直各部门反映要按照省市对口上级部门文件来办。有文件具体要求,他们就好操作。

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篇4

国家公务人员的作风问题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凝聚力和战斗力。实践反复证明,好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有好的作风来保证落实。扶贫工作的基本宗旨是为弱势群体服务、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和谐社会出力。必须坚持求真务实、心系群众、服务大局、情趣高尚、率先垂范,把作风建设体现在扶贫工作的落实上。

一、加强学习,调查研究,带着政策抓落实。扶贫工作是一项政策业务性都很强的工作,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要求我们必须熟悉业务、掌握实情;带领群众脱贫,要求我们必须了解政策,精通业务;指导扶贫工作,要求我们必须遵照政策、落实政策。一是学习政策要勤。应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养成勤学好思的习惯,把学习当成生活的一个部分,一种享受,一种境界。注重听取方方面面的声音,做到情况了解得多一些,问题考虑得全一些,预测看得远一些,起点站得高一些,决策定得准一些,群众工作做得深一些。二是运用政策要熟。善于从政策上分析问题,从业务上研究问题,提高运用政策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做到为领导参谋有力,指导工作准确,解决问题有效。三是执行政策要严。增强政策观念,强化政策意识,严格执行扶贫开发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项目管理的各项制度,把政策落实到贫困乡村、落实到贫困户,切实帮助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二、立足本职,体现宗旨,带着责任抓落实。全心全意为贫困群众服务,是我们扶贫工作的根本宗旨。党委和政府把扶贫工作的重任交给我们,我们就应该对党委和政府负责任,对这项事业负责任,对广大贫困群众负责。责任不到位,不仅会影响到政策的落实,造成工作的被动,而且会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作为扶贫部门,代表的是党委、政府,不是个人或部门;宗旨是为贫困群众服务,不是为某个领导、某个团体服务。我们为贫困村、贫困群众安排项目、扶持资金,是服务、是责任、是义务,不是特权、不是施舍、不是恩赐。要有一个强烈的使命感对待责任,坚持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来对待责任,认识到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抓具体事情、具体项目,只有把这些实实在在的具体事情抓具体,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到位,才无愧于良心、无愧于国家每天给我的这份奉禄。

三、情趣高尚,心系群众,带着感情抓落实。扶贫工作是为贫困群众服务的,做的是弱势群体的工作,与其他部门工作相比,不仅没有什么部门特权,而且为了工作还要经常“求人”办事。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有爱心和事业心,需要有责任和感情。如果对贫困群众没有足够的思想感情作基础,我们的工作就很难做深做细做到位。在扶贫干部职工中,应积极倡导良好的生活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在干部群众中树立可亲、可信、可敬的形象,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解决贫困群众脱贫问题、帮助贫困村发展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带着热情,带着激情,带着感情,真正在感情上贴近群众,作风上深入群众,工作上着眼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深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常办利民之事,恪尽为民之责,用实事、实干造福群众,把好事做好,将实事办实。

四、求真务实,勇于探索,带着创新精神抓落实。首先,要敢于协调。协调工作目前可能是上下扶贫办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协调工作,是代表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不是代表扶贫办;是为了整个扶贫工作,不是为了单位利益。因此,底气要足,腰杆要硬,理直气壮地抓好协调。在具体工作中姿态要高,能够放下身架上门协调,及时沟通主动协调,不厌其烦耐心协调。同时应善于借助领导力量,借助他们的权威和影响去推动工作。其次,要敢于求真。始终以贫困群众认可不认可、接受不接受、满意不满意为标尺,查实情、讲实话、办实事、重实效。其三,要敢于创新。重点围绕“缓解贫困、缩小差距、促进和谐,推动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课题,研究扶贫开发机制和方式问题,努力剖解扶贫到户难、贫困劳动力转移难、产业发展资金筹措难、贫困群众增收难、扶贫成果巩固难等难题。

五、率先垂范,真干实管,带着过硬的队伍抓落实。扶贫部门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织者和推动者,肩负的担子很重,责任很大。必须有一支政治可靠党性强、业务精通作风实、纪律严明为政廉、精神饱满形象好、克难攻坚打硬仗的扶贫队伍,抓好这支队伍,领导干部又是关键。班子成员应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一是要有宽容之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做扶贫工作的人,同样需要一种宽阔的胸襟。要善于团结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不同职务、不同能力的人合作共事;要容得下意见,无论是省办对市办,还是市办对县市区办;无论是工作的建议,还是批评的意见,都应正确对待,把意见当作一面镜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要容得下荣辱,正确对待评先彰优,胜不骄,败不馁,继续保持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保持健康的心态。二是要有带队之方。在班子

内部充分发扬民主,着力发挥班子的整体效能。讨论问题要广泛听取,详思虑,采众长,决策问题不搞“一言堂”式的一锤定音和越权越位式的个人说了算,要讲究领导艺术和领导方法。三是要有律己之力。扶贫部门也算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部门。我们要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有为贫困群众谋利益的责任,没有为自己谋取私利的权力。要谨记“不以善小而不

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从小节做起,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管得住嘴巴,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筑牢防线不越规,让掌权为民、为民掌权成为自己最高的价值取向。四是要有身先之范。实际行动比任何宣言更具有说服力。党员领导干部时时处处都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遇事先想一步,做事先干一步,要求别人做的,自己带头先做;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既要当好裁判员,更要当好运动员;既要当好指挥员,更要当好战斗员。要少说这不行,那不行,多说怎样才行;要少说这不对,那不对,多说怎样才对。争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同志。

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篇5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研讨会发言稿:把《准则》和《条例》要求落实到党的工作中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在全面深化改革、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刻,十八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了,这是一次在党的执政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

全会有三大重大成果。首先,从政治层面讲,全会明确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其次,从思想层面讲,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奠定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基础。再次,从制度层面讲,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就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作出全面部署,为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和规范党内监督提供了基本遵循、强大武器和“指路牌”。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重在理论联系实际,重在把学与做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要认认真真学,要原原本本学,要融会贯通学,要联系实际学。要坚持问题导向,要务求学习实效。要敏于知、健于行,做到知行合一,要牢记党员身份,要担当党员职责,要坚守党员底线。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就能以点带面、以上率下。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效,赢得党心民心,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自身做起,坚持以身作则、模范带头。

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篇6

----在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张 凤 全

(二OO九年二月十三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全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工作,部署今年任务。下面,我受市局党组委托,讲几点意见。

一、2008年工作简要回顾

2008年,全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任务,落实“四个统一”,认真履行职能,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一)提升执行力,对重大问题妥善处置、积极应对。一是精心组织,全力以赴,确保了奥运期间驻训外国运动员的消费安全和圣火传递的市场秩序,加大了安保工作和信访稳定工作力 度,总局领导和市委、市政府给予充分肯定。二是妥善应对和有效处置三鹿奶粉事件,在媒体披露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广大干部职工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和特别能战斗的精神,积极开展清查和投诉处理工作,实现了局党组提出的“四个确保”目标。市领导对工商部门的应对措施和清查工作多次批示表扬,周伯华局长视察时给予高度评价。三是积极应对“两费”停收,未雨绸缪,在“两费”停收前规范了收缴工作,停收后坚决贯彻执行国家三部门通知精神,保证了退费工作的顺利实施。四是在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期间,全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加大了维护市场秩序工作力度,并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和个体私营企业积极捐款捐物,献出爱心。

(二)发挥职能作用,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一是应对金融危机,进一步优化准入环境,提高服务水平。修订出台了39条市场准入政策,其中新制定的政策16条。支持重点企业发展,新登记企业集团35户,完成企业改制登记101户,对60家有上市意愿的企业摸底建档和重点培育,对投资亿元以上的34个大项目实施跟踪服务。新登记各类企业13133户,个体工商户43275户;全市企业达到105075户,个体工商户达到218267户。二是代表市政府接受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对实施商标战略工作的审议,推进了商标战略的实施。年内新创全国驰名商标6件,总数达到18件;新认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总数达到3件;新认定辽宁省著名商标30件,总数达到259件。三是实施 护农富民六大工程,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全市已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783个,发展农村经纪人7500人,规范农业订单12000份。年内查处坑农害农违法案件76件,查扣不合格化肥245吨、种子530公斤,为农民挽回损失40万元。红盾护农工作受到国家局表彰。积极组织协调,按期完成了12处农村集贸市场的新建和改造任务。四是积极支持就业再就业,为下岗职工、大学生等群体创业减免各种费用467万元。通过个体私营企业安置再就业2.1万人次,累计安排再就业30万人次。

(三)强化监管执法,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工作深入开展。一是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形势进一步好转。通过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制度,开展专项整治,规范日常监管,强化检测抽查,巩固了“两个百分之百”和“一个彻底解决”成果,推进了食品安全城市建设。二是扰乱市场秩序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整治虚假广告,特别是百姓投诉集中的保健食品、药品、医疗等广告取得成效,监测媒体广告15万条次,查办违法广告案件114件,媒体广告违法率下降到4.94%。保护商标专用权,与国内外两家知识产权保护机构签定了《商标专用权保护合作备忘录》。严厉打击传销,建立了打防结合的长效机制,驱散遣返传销人员5271人次,全市75%的社区、村达到了“无传销社区(村)”创建标准。继续开展治理商业贿赂执法工作。清理无照经营,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进一步加大了对各类中介机构和饮食娱乐等特殊行业的准入和监管力度,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开展综合 治理工作。三是消费维权工作取得实效。各级消协共调解消费纠纷58245件,发布消费警示12次。12315受理各类消费者和企业电话诉求77832件,解答满意率99.8%,办结反馈率100%,为消费者挽回损失623.6万元。注重咨询信息开发利用、提高12315综合效能的做法,在总局会议上介绍了经验。

(四)积极推进“四化建设”,监管效能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以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为载体,推进了程序化、规范化建设。通过界定职责、再造流程、规范工作,基层初步形成了“依编设岗、依岗定责、按岗分工、按工问责”的工作新格局。二是以制度化建设为重点,构建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取得新的进展。进一步推进了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建设,完成了总局赋予的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试点任务。继续完善了食品市场准入、商品质量抽查、快速检测、索证索票、产品追溯等制度,推进了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由粗放向精细的转变。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了执法制度建设。三是以信息化为支撑,强化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开发应用了综合业务系统和执法软件,食品安全监管系统试运行取得成功。完成了12315、广告监测系统的升级改造。特别是监管软件的全面应用,使监管的力度和水平大大提升。

(五)以“三个过硬”为目标,队伍建设得到新加强。一是进一步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推进管理服务创新,助推大连率先全面振兴”主题实践活动,各级领导班 子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提升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水平,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通过认真总结回顾改革开放和工商恢复建制30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广大干部进一步增强了自豪感和使命感。二是进一步巩固了基层建设成果。在“阳光所”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等级所建设,年内有23个所达到了省局确定的一级工商所标准。基层工作进一步规范,服务更加积极主动,监管得到加强。三是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开通了教育培训网系统,开设了“大连工商讲坛”,组织开展了多种教育培训活动。参加全国工商系统信息化知识网上考试和全省信息化知识竞赛在全省取得两个第一的成绩。四是进一步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坚持从源头上治理,规范权力运行。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推行了局务公开,深化了政务公开。全面推进基层工商所向地方政府和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制度。以廉政文化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经验,在大连市纪委、市直机关工委组织的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市局和分局在政风行风评议中都获得了好名次。

围绕中心工作,机关党建、新闻宣传、学术调研、老干部管理、财务管理、后勤保障、咨询服务、商标代理等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个体私营协会等组织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对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我们服务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市场监管的机制和手段、干部队伍的结构和素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机关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规范化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采取积极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9年工作总的要求、基本思路和几项原则

(一)面临的形势和总的要求。

2009年,是大连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和充满机遇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已经从发达国家蔓延到全球,并迅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我市不仅出口行业和中小企业受到严重冲击,其他行业和大企业也已受到影响,而且可能还会加深加重。面对严峻挑战的形势,我们要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化危为机,力保增长”的战略部署,努力在促进大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中有所作为和有更大的作为。与此同时,面对新“三定”和停收“两费”的新形势,我们要进一步落实“四个统一”,推进“四化建设”和“四个转变”,推进工作重心转移,促进职能到位,实现“四高”目标。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全市工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扎实的工作作风,面对挑战,共克时艰,创造新的业绩。

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和全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大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引领,以公平服务作为深化服务型工商建设的主线,以强化基层监管和推进职能转变为重点,以提 高公信力和执行力为保障,尽职尽责履行职能,尽心尽力做好工作,为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做出新贡献。

(二)基本思路。

1、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努力推进“四个统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是突出实践性,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牢固树立服务发展的观念、监管创新的观念、依法行政的观念、执法为民的观念,努力达到在理论武装上有新收获,在促进科学发展上有新成果,在监管创新上有新突破,在依法行政上有新提升,在维护群众利益上有新作为。二是要积极促进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我们工商部门的作用是加强还是削弱,地位是强化还是被边缘化,以及地方政府对工商工作的支持和财政保障力度的大小,关键在于我们为助推大连全面率先振兴的作为程度。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更要认真研究和挖掘在市场准入、监管、维权等方面的资源和职能优势,努力在促进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有所作为和有更大的作为。三是要高度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关注民生、保持社会稳定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保证。要高度关注食品安全,始终把食品安全作为市场监管的重中之重,切实让群众增强消费信心。要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强化监管,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要高度关注维权体系建设,加大维权力度。要高度关注经济形势给就业带来的巨大压力,充 分利用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促进就业再就业。四是要提高科学监管水平。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工商部门来讲,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做到科学监管,从监管理念到监管机制、监管方式、监管手段和执法体系,都要增强科学性。尤其要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完善“四个体系”,即监管领域由低端向高端延伸,监管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监管方法由专项性、突击性向日常规范监管转变,监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进一步完善高效便捷的市场准入体系、科学长效的监管体系、快速反应的执法体系和程序规范的执法办案体系。

2、树立“公平服务”理念,深化服务型工商建设。几年来,在建设服务型工商的理念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深化服务型工商建设,要把“公平服务”作为着力点。所谓“公平服务”,就是公平公正地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努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具体地讲,就是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取向,以促进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为目标,让各种利益诉求平等表达、各类经济成份平等发展、各个市场主体平等竞争、各项合法权益平等保护、各项服务成果平等享受,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既是工商机关服务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提高监管服务水平的客观要求。因此,在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通过多种形式深化对公平服务的理论学习和研讨,并将其转化为深化服务型工商建设的成果。把公平服务作为深化服务型工商建设的主线,关键是要把握一个核心,实现三个 目标。一个核心即依法行政。无论是制定政策措施,还是履行监管执法职能,决不能突破法律法规这根“红线”。当前,要认真研究新“三定”之后,法律赋予我们的职责和权限,围绕履行“五大职能”,该管的坚决管好,不该管的绝不越权。三个目标,就是努力促进平等准入,维护平等竞争,实施平等服务。针对新“三定”和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尤其要维护平等竞争和实施平等服务。维护平等竞争,就是要严厉打击妨碍公平竞争、平等竞争的各类违法行为,特别要强化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执法。实施平等服务,当前一方面要坚持为大项目和重点企业搞好服务;另一方面要高度关注中小企业和弱势群体,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帮助弱势群体。

3、着力推进工作重心转移,提高市场监管能力。按照新的“三定”,根据省局的思路,积极稳妥地搞好职能调整,推进工作重心转移,促进基层监管到位。这是转型期最重要、最现实、最迫切的任务,抓得紧不紧、实不实,事关长远,今年更是关键的一年。一是要进一步整合、规范、明确基层工商所工作职责,以提高基层监管能力为重点,整合资源、规范监管、明确责任。二是要结合导入ISO9000体系,细化量化考核标准。三是要加大机关指导力度。基层工作重心的转移,首先是机关工作重心的转移。机关的一切工作都要立足于基层,强化为基层服务的意识。要从提高人员素质入手,提高工作指导水平;从改进作风入手,增强抓工作落实的力度。

4、切实提高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落实。执行力是贯彻上级指示、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的能力和水平。行政执法部门和下级机关,作为执行机关,执行力显得尤为重要。提高执行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队伍的素质、工作的协调、制度的完善、手段的提升等方方面面。这里特别强调的:一是必须增强创新意识。执行力首先是一种创造性抓工作落实的能力。我们讲创新,就是在抓工作落实中实行的既符合实际又具有前瞻性的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当前,工商工作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更需要我们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履职能力。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努力增强把握大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能力;增强克服体制机制障碍、推进职能到位的能力;增强应对复杂情况、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二是必须强化组织纪律观念。遵章守纪,令行禁止,是提高执行力的基本要求和具体体现。凡是国家局、省局,市委、市政府和区市县党委、政府明确的工作任务,我们都要坚决完成;凡是市局党组做出的决策部署,各级、各部门都要创造性地抓好落实;凡是规章制度明确的,都要按章办事。三是必须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重点是实行行政问责、过错追究,同时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创造提升执行力的良好氛围。

(三)需要把握的几项原则。

1、服从大局的原则。发展是第一要务,我们必须始终把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置于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率先实现全面振兴,这是 全市工作的大局。我们必须围绕这个大局,履行好工商职能。一是要正确处理好监管和发展、执法与服务的关系,如何监管,怎样执法,都要从有利于促进发展出发。二是要把工商工作主动融入到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中,按照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和发展战略做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三是要把政府满意、社会认可作为工商管理的价值标准,工商工作做得怎样,要由政府和社会来评价。

2、依法行政的原则。依法行政是工商行政管理的生命线。坚持依法行政必须处理好合法行政与合理行政的关系。一方面,面对金融危机的形势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发展机遇,需要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营造适当宽松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停收“两费”后,我们把基层工作重心转到监管上来,更需要把合法行政与合理行政贯穿到监管的全过程。为此,一是既要严格执法,又要防止执法过度。对重大案件和群众反映强烈、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要严厉打击,而对一般性违法行为则以警示、告诫为主。要坚决防止唯利执法、执法寻租和滥施处罚的现象。二是要着眼规范企业行为,强化规范执法,把事前规范、事中指导、事后监管结合起来。三是要加强行政指导工作,大力推行行政指导管理方式,强化服务,努力化解行政执法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

3、重心向下的原则。基层工商所的工作是工商工作的基础,特别是在当前的转型期,只有抓好基层建设,尽快实现职能转变 和监管到位,才能推进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基层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基层工作摆到更加突出位置,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各级领导和机关必须始终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基层,真正把领导和机关的精力集中到指导基层建设上来,让基层的精力集中到市场监管上来。要切实关心和解决基层的实际问题,在财力、物力等方面继续向基层倾斜。必须积极研究探索新“三定”和停收“两费”之后,基层工商所的体制机制、职能和工作重心转移问题,使基层工作尽快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4、注重实效的原则。实践证明,越是在重大变革和困难考验面前,越是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地干实事,不折不扣地抓落实。各级抓工作,无论是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工作原则和方式方法,都要切合实际,使之在推进整体工作上见到实效,在解决具体问题上见到实效。我们提倡创新,但不搞标新立异;提倡积极争得事关地位形象的荣誉,但不图虚名;提倡形成自己的工作特色,但更要注重基础工作和长远建设。

三、2009年的工作安排

(一)深化服务,积极营造有利于平稳较快发展的市场环境。

1、以落实39条市场准入政策为重点,积极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年内,力争培育集团70户,发展集团20户,争创无域名企业5户。强化大项目跟踪服务。继续做好企业改制、上市的登记服务工作。大力扶持中小企 业发展。以解决中小企业准入、融资等方面遇到的困难为重点,继续完善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动产抵押、股权出资和股权质押登记等工作。要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停收年检费和补换发执照费的政策。

2、进一步贯彻落实市人大、市政府有关实施品牌战略的意见,加大争创工作力度。年内,新搭建驰名商标梯队20件,力争新认定中国驰名商标2-4件、省著名商标25-30件。支持帮助企业开展商标价值市场化评估,拓宽融资渠道。组织动员10家以上企业开展商标国际注册。

3、深入实施护农富民工程,服务新农村建设。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出台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完善惠农举措。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积极做好村镇银行、涉农贷款公司的登记工作。重点培育流通型、营销型、运输型和科技型、信息型经纪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流通。规范订单行为,提高农渔业合同定单备案率。重点培育大连海参、大连鲍鱼、大连裙带菜、大连紫海胆、旅顺海带、庄河杂色蛤等9个具有地理标志特征的涉农品种,力争上报2-4件。

4、建立和完善工商信息服务体系,为政府决策和企业投资服务。以履职过程中产生的市场主体信息、监管信息和维权信息为重点,强化整合,深入分析,定期拿出高质量的分析报告。特别是围绕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政府关心、群众关注的问题,努力增强信息报告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切实发挥在政府决策方面的参谋 作用、在企业发展方面的引导作用、在增强消费信心方面的推动作用。

5、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做好扶贫帮困工作。认真落实各项政策,积极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进一步发挥个体私营企业协会作用,拓宽服务方式和手段。新安置就业人员2万人次以上。

(二)强化监管,努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1、进一步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和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确保消费安全。一是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为契机,着力推进“一个规范、两个完善、三大工程”。即规范食品配送环节监管行为和备案制度,切实从源头上把好关口,努力实现由被动监管到主动防范的转变;进一步完善工商长效监管机制和企业自律机制建设,努力实现食品安全监管从临时突击向日常监管的转变;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示范店、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三大工程建设,切实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手段,努力实现由粗放向精细监管的转变。特别要进一步加强三级检测体系建设,市局要做好重点食品抽查监测,统筹安排食品分类快速检测;充分发挥分局速检中心作用,落实重点食品分类速检任务;推进工商所快速检测工作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二是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布的《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整顿和振兴奶业纲要》及总局下发的实施意见,检查到位,确保问题奶粉、乳制品不重新流入市场。三是集中开展流通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 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执法检查,切实维护食品市场秩序。四是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重点抓好农村市场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特别是对家电等大宗商品下乡,要加强质量监管。

2、重点抓好6项执法工作,努力维护市场秩序。一是认真履行《反垄断法》和总局新“三定”赋予的职能,加大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的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垄断案件和限制竞争行为。二是围绕国家规定的六大行业、九大领域,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三是以保护涉农商标、地理标志、食品商标、药品商标、驰名商标、涉外商标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商标行政执法。四是以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食品、药品、医疗等广告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治理虚假违法广告执法力度,年内广告违法率在原有基础上再下降30%。五是严厉打击传销,深入开展“无传销社区(村)”创建活动,“无传销社区(村)”创建活动覆盖率要达到90%。六是巩固“清无”成果,在对无照经营行为加大动态监管力度的同时,要认真分析,拿出对策。此外,积极探索和实施网络监管;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扫黄打非、禁毒、反假币、反洗钱等专项工作;继续做好打击黑网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

3、强化维权体系建设,努力为维护稳定、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做贡献。一是进一步加强12315受理平台建设,强化12315受理、分拨、督办、反馈功能,受理分拔率和办结反馈率达到100%。继续强化12315综合分析、消费引导的作用,努力实现消费维权 由事后受理处理为主向事前预警和超前防范转变。二是继续加大“一会两站”规范化建设力度,努力实现城乡全覆盖,力求把消费纠纷解决在基层、和解在企业。三是进一步强化服务领域消费维权工作。继续以电信、家电维修、餐饮、旅游、金融、美容美发、健身、装饰装修等消费者投诉比较集中的领域为重点进行集中整治,严厉打击虚假表示、虚假宣传、霸王条款等欺诈行为。推广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规范合同格式条款。四是积极倡导科学、健康、文明消费,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引导和促进消费者提高消费信心,扩大消费需求,充分发挥消费拉动经济的作用。

(三)夯实基础,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1、进一步加强监管基础建设。一是做实做准经济户口。实施网格化管理,落实监管责任。要及时录入和清理经济户口数据。对未年检验照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要按规定予以吊销,保证经济户口的准确性。围绕经济户口属地化管理,各级机关要进一步下放监管事权。在做准做实经济户口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和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二是强化信息化应用。在完成广告、商标管理、展销会登记、内资网上年检、监管统计分析、外资企业统计报表等系统开发和OA办公自动化系统上线的同时,下大气力抓好企业监管系统、执法办案系统等已上线软件的应用,并在市内四区运行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在整体摆布上要注重业务软件与监管工作的紧密结合,保证任务落实到人,责任追究到人。通过这些系统的应用和不断改进,提升水平,形成特色。此外,要通过建立与省局、国家局共享的数据中心,加强数据库建设,特别是整合各类业务系统,实现互通共融,成果共享,切实保证统计分析的真实可靠、信用分类的科学规范、监管执法的权威统一。

2、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的制度建设。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完善依法行政的各项制度和工作规则。不仅要规范处罚行为,而且要规范所有的行政行为;不仅要规范基层行为,而且要规范领导决策和机关行为;不仅要重实体,更要重程序。通过对《大连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关于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具体实施意见》的落实情况全面检查验收,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年内,还要认真完成《大连市拍卖市场监督管理办法》政府规章的修订工作,全面推行“说理式处罚文书”,继续规范自由裁量权。

3、进一步加强考评体系建设。一是完善对分局班子的考核体系。不仅要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而且要建立考核后的讲评和反馈机制,并将领导班子的考核情况作为调整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二是完善对机关和分局工作的考核体系。把市局确定的重点工作作为考核的重点内容,同时对考核方式方法要认真研究并加以改进。三是建立新的对工商所的考核体系。各分局要认真研究,市局将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考核标准。

4、进一步加强干部培训工作。要把教育培训放到更加突出 的位置,进一步抓紧抓实。要开展全员岗位技能培训活动,全面开展远程网络教育培训工作。要努力增强业务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监管巡查、服务维权、办案技能、专项执法和计算机应用为重点,采取各种形式,强化培训力度,提升一线执法人员和骨干的业务素质。要更加重视构建人才体系,改善队伍知识结构,积极引进专业人才。

5、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建设。一是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工作要继续坚持和改进,并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防止“两层皮”,确保监管和服务全程受控。二是完善机关政务和事务运行机制。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为目标,研究制定涵盖市局机关领导职责、依法履行行政职能、科学民主决策、重点工作推进、监督和信息公开、会议制度、公文运行、请示报告、督查督办以及廉政和纪律作风建设等各方面的议事和工作规则,努力提高机关政务和事务运行的规范化水平。各分局也要不断加强机关政务和事务运行管理。

6、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是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扎实有效地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二是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五种”能力。班子成员要严格组织纪律和工作规则,自觉维护大局、真抓实干。既要讲原则,又要讲团结,只有风正气顺,才能有凝聚力和战斗力。要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增强党内生活的思想性、政治性和 原则性。进一步扩大民主,加强决策和用人的监督,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三是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狠抓党风廉政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加强廉政风险点和监管风险点的管理。创新廉政文化“五进”形式。深化政务公开,推进局务公开,完善《大连工商》网站政务公开平台。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市局和各分局在行风评议中要继续保持好名次。

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篇7

1. 注意体育技能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和差异性。

传统体育教学是以竞技运动的技术规范确定技能学习的要求的, 无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动基础如何, 都必须以学习与掌握具有严格确定性的运动技术为学习目标。教学活动也是把学生假定在同一学习起点上, 按照统一步调组织教学, 其结果是一部分学生因跟不上学习进度而丧失学习信心, 一部分学生则因缺乏特长发挥的机会而丧失兴趣。

体育新课程在肯定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共同规律性的同时, 承认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每个学生由于遗传素质、生活条件、运动经历等方面的不同, 在技能学习中都会表现出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上的差异, 他们不可能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从事某一技能的学习, 也不可能在经过同样的学习努力后达到同样的学习结果。出于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正确认识, 体育新课程坚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 在技能教学中体现差异性和选择性。但这种选择性与过去的“放羊式”教学, 以及无限制的自由选择有着本质的区别, 新课程的技能教学是在明确的教学目标下, 一方面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 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技能学习的基本要求, 另一方面是为每个学生个体的潜能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使他们的特长得到有效发挥。“放羊式”教学则片面强调选择性, 忽视每一位学生潜藏的巨大发展能量, 造成学生片面发展。

在初中教育阶段, 掌握全面多样的体育基本技能, 既是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 又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形成良好锻炼习惯的基础, 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都要在所有的技能学习上达到同样的水平, 而应该在使每一位学生的技能水平达到一个基本的要求基础上, 有选择性地在自己的特长上有所发展。所谓技能学习的选择性, 只是表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基础, 以及兴趣等因素, 确定个人学习目标, 在同一技能学习中还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活动方式和学习水平。

2. 灵活把握主要教材,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在传授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上, 教师注重对学生运动技能的教学, 教学中对运动技能教学的反应切合体育课改思想, 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和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 合理安排好学生对教材的学习。教材的教法, 体育教师运用各种方法和现代化多媒体技术, 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 对教材内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提高运动兴趣。练习时的分组, 采用性别分组、技术分组、自由搭配等, 学生在练习时有目标、有竞争、有帮助、有快乐。一节体育课在热烈、轻松、愉快中进行做到寓教于乐。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 也是学生最乐意参加的活动。体育游戏的育人价值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和实效性。体育教师安排学生游戏, 既可以安排和主教材有关的体育游戏, 又可以安排新游戏, 但根本的前提是: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和笑声。教师可以制定游戏的内容和方法, 根据现有体育器材, 让学生自由设计游戏, 教师给予分组指导, 对自编游戏最新颖、最科学的小组提出表扬, 并对每个游戏都给予鼓励和评价, 并提出改进方案, 调动学生创作积极性, 激发学习热情,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3. 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

体育教学的过程和其他学科一样, 有着自己的培养目标, 学习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身心的培养过程。体育课的优势在于, 体育课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培养大于一般的学科, 运动时的学生身心处于积极的学习阶段, 对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困难, 会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解决, 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成功感。特别对性格内向和自卑的学生, 教学的热烈氛围会感染他们, 使他们暂时忘掉自己性格上的缺陷, 和同学一起游戏和学习, 经常处于这样的氛围中, 他们的性格、人格都会有积极变化和恢复, 成为身心健康正常的人, 而同学的互相帮助, 团结协作, 又会使每个学生的性格都相互影响, 陶冶情操, 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培养。

4. 在体育教学中, 营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体育教学环境。

个性一般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其形成主要受人体先天禀赋、客观环境、教育后的内化过程等因素影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营造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 发展学生个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校体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又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手段,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营造具有创新特色的教学环境, 促进学生健康活泼地发展。在体育教学中, 只有突破传统思维方式, 大胆进行体育教学改革, 改进组织形式, 改革教学方法, 充分体现现代学校体育健身性、娱乐性、开放性等特征, 才能创设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环境, 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 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摇篮。

5. 对竞技性的教材加以完善, 提高练习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语文教学中 篇8

一、转变教学观念,面向全体学生施教

全面素质教育是国民教育,其关键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促进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点在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要把全体学生作为教育对象,要把传授知识与提高学生能力结合起来,在教学中运用最佳教法,使全体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接受语文系统知识传授,发展语文能力。学生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他们的心理、生理特点决定了其学习、自理能力的局限性和注意力的短时性,还有少数同学存在着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欠妥当等问题,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坚强毅力和生命不止、永不停息的进取精神,鞭策鼓励学生,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危机意识,端正学习态度。同时,教师要正视学生群体中的个体,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系统训练,对差等生要启发诱导,帮助他们弥补原有知识的不足,教会他们如何听课、看书、做笔记,怎样完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对优等生则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挖掘自身潜力,强化自学意识,开动脑筋,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法改革。教师要彻底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与照本宣科的形式主义,采用启发式教学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涌跃发言,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则须精心准备问题,做好启发式提问,让学生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解答问题或总结归纳课文。例如,讲授《眼睛与仿生学》时,可启发学生总结说明文的写作特点,使学生的潜在智力得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发挥,创造力得到展示,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语文教学中。

三、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倡素质教育,根本在于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在语文学科中,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差,其原因在于他们对学习语文毫无兴趣。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在课堂上可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法,运用电脑动画、影视幻灯来展示,并配以生动有趣的小制作讲解现代前沿科学的最新动态,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其兴趣,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使学生能以愉快的心情、活跃的思维,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坚持教育为本,德育贯穿教学始终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语文教学中,要始终贯穿德育教育,从正面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在学会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言能力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法制的教育和心理素质、意志品德的培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例如,学习《劝学》,不但要教会学生文言词义的理解与句式分析,还要让学生懂得人的知识、才能、品德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积累取得的,学习时必须用心专一、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五、重视课外阅读,形成“立体”知识体系

语文教学不能只重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外阅读。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可将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融会到阅读课外书籍所获取的知识渠道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整个学科学习都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古今中外、不同门类的优秀书籍,如托尔斯泰、巴尔扎克、郭沫若、老舍、巴金等大师的著作。学生阅读后可进行全方位讨论、再创作、谈心得、朗读自己认为最精彩的片段等,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上一篇:铁与水蒸气的反应教案下一篇:水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