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村创建规划

2024-08-07

文明村创建规划(共8篇)

文明村创建规划 篇1

龙河村创建全国文明村工作规划

为全面提升龙河村整体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村民文明素质,扎实推进龙河村新农村建设,争创全国文明村,依照中央文明委《关于创建全国文明村的总体要求》,结合龙潭河村实际,制定本工作规划。

一、基本情况

龙河村位于西河中游,版图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78亩,茶园面积400亩,村内大小企业7个。

二、指导思想

创建全国文明村活动是龙河村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强大动力,是指导和引领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的关键和保证。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中央文明委《关于创建全国文明村的总体要求》为目标,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决维护农民利益,不断繁荣乡村文化,切实增进农民福祉,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努力壮大村财实力,为进一步提升整体文明程度,把龙潭河村建设成为全国文明村而努力奋斗。

三、目标任务

创建全国文明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社会责任,是龙河村全体村民的迫切要求,也是龙潭河村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围绕创建全国文明村这个总目标,龙河村的主要任务是

举全村之力建设富民工程、乐民工程、安民工程、惠民工程和为民工程。实施五大工程之后,呈现十个亮点,具体规划如下:

(一)建设富民工程

创建全国文明村活动期间,村“两委”将分期分批带领村主要骨干到中国经济强村学习取经,把经验、资金、人才引进来,以此推进龙潭河村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1、借地发展村级经济。以土地入股办公司、土地流转建基地、农民合作社抗风险等方式,走市场化道路,壮大村集体经济。如今年引进的天之茶业有限公司,前期投资800万元,村集体以价值48万元的12亩土地入股,成为股东之一,与该公司共担赢亏。

2、借智做强龙头企业。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创优品牌效益。近几年,立足高起点、现代化、高效益,成功引进投资500多万元的挚友茶业有限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的眉峰农业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进一步延伸了茶业产业链条,拓宽了茶农的致富增收渠道。

3、借资壮大村企实力。龙河村企业规模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金紧缺,规划通过共建单位——邮政支局的支持,扩大授信额度,为企业融资破解难题。通过各共建单位的帮助,提高村企市场竞争力,发展创新的活力和村企经济实力。

4、借题兴办旅游产业。龙河是红二十七军组建地,现建有红二十七军纪念碑、红军亭、红色诗郎。

5、借力帮助村民致富。通过就业培训、技术培训和岗

位技能培训帮助农民更新观念,理清思路,学习农村致富本领,掌握实用技术,引导鼓励支持兴办小企业,或开店经营农副产品,或到企业打工就业,实现农民致富增收。

(二)建设乐民工程

“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是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农村的思想文化阵地,如果先进文化无法发挥主导作用,腐朽落后的文化就必然有市场。为此,龙潭河村规划建设乐民工程,寓教于乐,让村民有丰富的精神食粮,做快乐的龙河人。

1、坚持先进文化引领。在村大力弘扬爱国爱乡的主旋律,宣传爱拼、敢拼、能拼的蓉中创业精神,通过制订村规民约,提倡文明行为,使讲节俭、讲团结、讲大局、讲奉献蔚然成风,使广大村民对党的信念更加坚定,更有信心,对党的认识更加明确、更加全面,对党的先进性认识更加完整、更加深刻。

2、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3、坚持完善文体设施。

4、坚持繁荣文化。

5、坚持维护健康权益。

(三)建设安民工程

农村的治安、民主、法制、和谐和稳定问题是农村精神

文明建设中的难点和重点。为此规划用6年时间建设安民工程。

1、综合治理保平安。充分发挥村警务室和治安巡逻队的作用,对分布在全村各个角落的24个电子眼进行设备检查,规划增设10个电子眼,配备巡逻车,公开24小时服务热线,开通有线电视24小时监控系统,提升每位巡逻队员的综合素质,把村警务室建设成为泉州市一级警务室,把村巡逻队建成深受村民好评的治安巡逻队,保护好村民的生产生活安全。

2、抓民主法治促和谐。经常性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增强村民的法制意识和守法观念。进一步落实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群众大会制度,以民主公开为着眼点,完善健全监督机制,把村事的知情权、村财的处置权和村务的决定权交给村民,让村民话有处说,理有处讲,冤有处伸,加快推进依法治村和民主公开的进程,实现政通人和。

3、抓环境美化暖人心。对破旧的危房、柴草间、公厕、仓库猪舍等进行拆除或收储,转化为绿地,对通往各村民小组的道路全部水泥硬化。采用莱克文化苑的形式对村民危房成片进行改造,2011年完成莱克文化苑二期工程,2014年完成莱克文化苑三期改造项目。对芙蓉溪两岸重新规划美化,使蓉中村的村容村貌更加整洁优美。

4、抓评星活动扬正气。在全村500户村民中开展评星

活动,评选1--10星级文明户。争取2010年有85%农户被评为村级文明户,2011年有90%农户被评为村级文明户,2012年评星户达到95%,2013年达到100%。今年达到五星级标准的文明户占文明户总数的50%,达到5--10星级标准占20%。通过评星活动大力弘扬正气,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热潮,让村民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形成浓厚的创星评优氛围。

5、抓廉政建设正风纪。为确保鲜红的党旗在蓉中村永不褪色,必须抓好廉政建设。严先要从村“两委”成员严起,着力提高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构建监督长效机制,增强监督的有效性。要求每位村干部带头勤政、廉洁,带头艰苦奋斗,带头无私奉献,在村民中树立良好形象。

(四)建设惠民工程

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满足农民需求,确保农民实惠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宗旨。

1、创新行政服务机制。规划把计生、民政、社保、户政、新农合等涉政服务性工作组合在一起,统一集中办公,公开程序,阳光操作,实行“一站式”管理,“富口式”服务,使行政服务、中介服务、科技服务在承诺时限内办理行政审批,方便为村民服务,创新行政服务新机制。

2、创新财政投入机制。村财收入和支出执行“一支笔”、“两条线”管理,集中财力办大事,严把财政投入关,使有限 的财力用在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公共事业方面,花在有经济效益的投资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3、创新农民就业机制。村企18家企业要优先安置本村村民就业,优先录用经过岗位技术培训的高学历人员,优先使用表现突出的业务骨干。

4、创新医疗卫生机制。规划组建一支保洁队伍,做到垃圾一日三清,户户门前三包。改善村卫生室的条件,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宣传健康基本知识,确保新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100%,每位村民的医疗费由村财全额支付。

5、创新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健全计生跟踪服务体系,为育龄群众提供良好的避孕节育全程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进一步落实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关爱老人儿童制度,医疗初级保健制度,使村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共享与城里人一样的社会保障机制。

(五)建设为民工程

弄清农民所想、服务农民所需,干好农民所盼,解决农民所忧是村“两委”的崇高责任。

1、强化党的建设。农村能否发展和稳定,关键看村党委的凝聚力、影响力、执行力和战斗力。为此规划把党建工作作为常抓不懈的中心工作。首先要把村党委建设成为政治清醒、信念坚定、求真务实、善于学习、坚持原则、弘扬正

气、奋发有为、廉洁奉公、团结高效的坚强领导集体。其次要使村党委成为学习型、创新型、实干型的先进基层党组织。第三要把村“两委”成员培养成为德、能、勤、绩、廉全面发展,具有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

2、强化群团组织。规划2010年之前要把村工会、村妇联、村团委这些群众团体组织建立健全起来,充分发挥工、青、妇在创建全国文明村活动中的作用。其中村工会在2009年完成组建工作,用两年时间对工、青、妇组织的骨干进行业务培训和强化,使之成为先进群团组织。

3、强化村企合作。村企合作是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新之举,把在市场经济中经过历练、有所作为的企业家挑选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去,让他们在为村经济社会发展造血的同时,延伸各自企业的发展空间,延长企业产业链,同时对提升各自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也是个好办法,要继续强化。

4、强化“三位一体”。村的未来在下一代孩子们,规划村成立“关心下一代领导小组”,由党委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李双任组长。关爱下一代的成长和教育,包括外来工子女,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关爱体系,让下一代孩子们得到村“两委”和群团组织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能够茁壮成长。

5、强化文明礼仪。规划在幼儿园、小学、中专学校、电大开设文明礼仪培训班,在村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开设文明礼仪系列活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引导村民们按照文明礼仪的要求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互学互帮,做一位高素质的文明村民。

围绕一个中心:以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突出两个重点:以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重点。抓住三个载体:一是“星级文明户”、“四户”评选;二是文明村建设;三是文明乡镇建设。

发挥四个作用:一是农村党团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二是驻地企事业单位的骨干示范作用;三是创建单位的结对共建作用;四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作用。

实现五个明显进步:一是以学习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在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上取得新的明显进步;二是在增强农村综合经济实力、尽力改变农村面貌上取得新的明显进步;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群众参与活动的实践性上取得新的明显进步;四是加快村镇规划与建设,在实现城乡一体化上取得新的明显进步;五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在科教文卫体、社会治安上取得新的明显进步。

二、主要任务

(一)改善农村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环保惠民,抓好村庄周围环境、村内环境和家居环境建设。

1、清洁家园。建立清洁家园长效管理机制,保持村容村貌整洁美观。设立垃圾池或堆放点,实行定时集中收集堆放,填埋垃圾,每个村有一支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和一个长效保洁制度。长期保持村庄内外、庭前屋后无污泥,无畜禽粪便等各类垃圾,无乱堆乱放的柴草、杂物、农机具等;保持公路无占道堆放的建筑材料、秸秆、垃圾和占道打场、晒谷,乱停乱放车辆;保持村庄内外无乱搭乱建、乱涂乱画,按规划建房,无违章建筑。

2、绿化村庄。按照“一路一品、一村一特色”的要求,在村庄范围内道路河渠两侧,塘坝四周及各家住户的房前屋后,能够利用空地植树、种花,搞好村庄绿化。绿化以观赏树木、花卉、果树和速生用材林为主,乔灌结合,常绿与落叶结合,形成一路一树、一街一景、四季常青、瓜果飘香的良好生态环境,建设环村绿化林带,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村内建设公共绿地或街心公园。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实现村在林中,林在村中,村容整洁,环境优美。

3、硬化道路。中心村连接公路的干道和村内主次干道以及户户

通(村民院前与主次干道间的连接部分)实现硬化,主次干道与公共活动场所有路灯照明,排水畅通,无污水溢流或积水。

4、改房、改水、改厨、改厕。加快空心村改造,实施以建筑节能、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沼气池建设为主的农村节能住房推广工程;实施安全饮用水工程,具备条件的村实行集中供水,确保村民全部用上清洁卫生的饮用水,水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推广使用沼气池,使以沼气为主的清洁能源进入农户家庭,入户率达60%以上。每个村庄最少建立一所带粪便净化处理的公厕,建立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圈,鼓励农民建沼气式厕所和水冲式厕所,清除露天粪坑和简陋厕所,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以上。

(二)发展农村经济。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业。引导村民科学使用农药化肥,不用剧毒农药,大力提倡使用农家肥、生物肥,生产无公害和绿色有机农副产品。大力发展绿色养殖。将沼气池建设和发展畜牧业养殖结合起来,重点发展养殖小区,积极治理畜禽粪便污染,并配套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80%的农户实行人畜分离,形成生产与生活良性循环的生态链。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使庭院经济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的增长点。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积极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农家乐等生态旅游,繁荣农村经济。大力治理企业污染,确保工业污染物达标排放,严禁新建污染企业,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三)建设乡村文明。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开展农村普法教育,保障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实现村内民主法制宣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村民遵纪守法意识明显增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人人学科学、用科学,村民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扎实有效地开展“文明户”创建活动,着力提高村民思想道德和文明程度,实现村俗民风文明,生活方式健康,村民和睦相处,团结互助,遵纪守法,无打架斗殴,无盗窃,无贩毒吸毒,无聚众赌博现象,无计划外生育,无刑事案件发生。尊师重教,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无辍学现象,村中无青壮年文盲。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健全,规范有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成立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文体娱乐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综合为民服务中心建设,设立“二站三所五室”,即为民全程代理服务站、计生服务站;村级办公场所、村民活动广场、便民超市;村议事室、治安民调室、党团活动室、文化书屋、标准卫生室,并切实加强管理。

三、重点工作

1、制定规划,落实任务。根据县区总体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制定县(区)文明乡村和文明村庄建设规划。规划要体现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体现新农村特点,体现当地的传统和乡土文化,既要承传历史,又要有时代创新;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要求,还要给后人的可持续发展留下空间。在规划制定过程中,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集中民智,尊重民意。规划编制后,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一经通过要坚决遵守,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更改,维护规划的严肃性。落实建设任务要从实际出发,因村制宜,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选择群众最关心、最拥护、要求最迫切的事项先行突破。每个村都要按照建设总体要求,明确各自的建设任务,逐项落实推进,有条件的要立即行动,暂时没条件的,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落实,推动全市乡村文明建设工作深入扎实有效开展。每年5月底、11月底,由各县(区)分别申报符合建设标准的一、二、三类文明村,经验收合格后挂牌。

3、建章立制,长效管理。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村镇都要制定长效管理制度,配好管护人员,完善村规民约,落实监督措施,确保做到“六有”,即:有专项规章制度、有专门组织领导、有专职保洁队伍、有稳定工作经费、有村民参与和监督的体系,有检查考评制度,确保运行有效、管理到位、群众满意。积极引入城市社区管理理念,推行村庄“门前三包”制度,家家户户门前“包绿化、包卫生、包秩序”,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文明乡村建设,努力形成人改造环境、环境改变人的良性循环,促进农民群众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增强文明意识,全力共建文明、生态、和谐的新农村。

一、农村文明新风尚提升工程

1、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荣辱观实践活动。

3、大力加强诚信建设。引导和教育农民群众增强诚信意识,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4、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传统。

5、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积极倡导文明新风。

二、文明街道、村示范工程

1、充分发展各级文明生态村的示范带动作用。

2、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十星级文明户”、“科技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

3、加强街道、村生态建设,大力倡导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引导农民群众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4、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高村庄建设规划,开展村庄

治理工作。

5、制定创建规划。各村要结合实际,制定文明生态村创建规划,不断提高创建水平。

三、文化站、室建设工程

1、加强街道、村文化设施建设,完善村组文化设施,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加大投入力度,聚集各类社会文化资源,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

3、充分发挥现有宣传文化阵地作用,加强宣传文化阵地的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阵地作用。

四、“五乱”治理工程

1、把治理“五乱”作为村容村貌建设的重要工作纳入文明创建规划。

2、广泛开展文明卫生户评选活动。

3、以治理“五乱”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

4、坚持齐抓共管,城建、卫生、工商、农业等部门要协调配合,发挥优势,共同做好工作。

六、“三通”“五改”工程

1、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2、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

3、加快农村公路建设

4、大幅度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投资,带动农改圏、改厕、改灶。

四、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强化认识。广泛开展文明乡村建设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是农村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是在农村建立新的生活方式,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到文明乡村建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广大农民的共同愿望,是提高执政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党的农村政策,惠农强农,反哺“三农”的重要抓手。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把文明乡村建设作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性任务,精心组织,用城市文明创建的工作方法和机制,强力推进,切实抓紧抓好,务求实效。

(二)广泛发动,全民创建。要进一步广泛发动群众,教育农民,树立创建意识,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的家园。要大力倡导新的生活方式,讲文明、讲科学、易风移俗,用现代理念和文明健康的行为准则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要大力培育和树立先进典型,进一步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激发各级干部和农民的积极建设热情,以典型示范带动全局建设,以全民创建促进整体水平提高,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持续掀起建设活动高潮。

(三)建立机制,加大投入。要建立健全政府引导,自筹为主的多元投入机制。实行政府投入一点、项目支持一点、社会捐助一点、农民自筹一点的办法,为建设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各级财政设立文明乡村建设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文明村庄建设中部分基础设施的奖励和环卫设施及村保洁员工资补助。整合各级农业、林业、交通、电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有关部门的专项资金,支持文明乡村建设。市直各结对帮建单位,要发挥自身资金、项目、技术等优势,扶持文明乡村建设。注重用民主的原则和市场的办法,调动群众建设积极性,为建设筹资筹劳,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要大力倡导和教育基层干部树立“经营村庄”的理念,通过拍卖、租赁等方式盘活集体闲置资产,用于村内公益事业建设。要积极创造条件引进项目资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带动建设工作的开展。鼓励工商企业及民营企业捐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村企联创”活动,对捐助贡献大的可以立碑、冠名、授予荣誉称号,以调动他们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积极性。同时要完善农村公益设施建管机制,引入市场机制,切实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绿化树木、农田林网的管理,确保发挥长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四)落实责任,加强领导。要进一步强化对文明乡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各级新农村建设领导

小组及其办公室要会同文明委抓好活动的组织协调、督查指导、检查验收和评选表彰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分工负责,督促推进,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抓出成效。要进一步明确文明乡村建设责任在县(区),任务在乡(镇),主体在村,充分发挥县、乡推动建设,村两委班子实施建设,农民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建立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联系包村和部门结对帮建制度,做到不达标不脱钩,不建成不出村。建立健全部门分工负责制度。进一步明确农业、建设、教育、财政、交通、规划、林业、卫生、广电、国土、水利、体育、畜牧、供电、妇联、团委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合力推进全市文明乡村建设。

(五)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各新闻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开辟专栏,制作专题,形成强大的舆论宣传声势,突出宣传文明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建设成果,使党委、政府的决策家喻户晓,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使之积极投身到建设中来。要及时挖掘建设工作的好典型、好经验,通过新闻媒介互相交流,相互学习,在全市营造浓厚的建设氛围,把文明乡村建设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六)加强督导,严格考评。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推进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县乡两级要对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定期组织检查,并建立逐月调度、分析报告制度,对行动慢、难度大的村予以督促、帮助和支持。对工作力度小、重视不够的村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要切实把建设文明乡村工作作为民心工程、民生工程。

把建设文明乡村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对县区、责任单位的年度目标考核。由市文明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牵头,组织市文明办、市农委等有关部门,重点就农村环境卫生、生态绿化、农村安全饮用水、农村沼气、村级综合为民服务中心建设、生态规划编制及节能房工程推广、农村道路及户户通建设等方面,对各县(区)及帮建联系单位进行督导,并将结果通报全市。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强对各县(区)建设工作的督查。市纪委、监察局要加强效能监察,对领导不重视、工作不力的县(区)、乡(镇)进行通报批评。要把文明乡村建设列入对县(区)领导班子和市直帮建单位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县(区)要将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列入对乡(镇)领导班子和县直帮建单位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指标,增加权重,强化考核,以推动文明乡村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几项重点工作:

(一)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精神教育干部群众,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解决农民群众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深入开展民主法制教育,发展基层民主。大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八荣八耻”教育,唯物论、无神论和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切实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农村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积极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每个乡镇建设一

个综合性文化站,每个村建立一个综合文化室,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加强农村劳动力劳动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巩固“两基”成果。切实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问题。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组织开展农民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鼓励支持各级文艺团体深入农村演出。进一步加大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力度,依法规范经营农村图书发行、音像经营以及各种娱乐场所和文艺表演团体。文化、出版、广电、工商、公安、税务等部门要紧密协作,坚决打击传播色情、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净化农村文化市场。

(三)努力提高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建设水平。

切实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村容村貌整治,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抓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村庄规划、建设和管理。

(四)深入开展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抓好文明户、文明村、文明县城和文明乡镇创建活动。“十一五”末,全市建成20个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省级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县城,5个省级文明乡(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城乡共建活动。充分发挥城市带动作用,加大城市经济对农村的辐射,城市智力资源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城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对农村的服务,扩大城乡共建的参与面,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五、切实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

(一)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认真落实市委关于每年新增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任务一起部署、一起检查落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步伐。

(二)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广大党员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都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用先进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加强道德修养和作风建设。采取多种措施、途径、方法,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

各级各部门及工、青、妇、科协等组织,要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规划,完善措施,扎实推进。

(四)加强队伍建设。

县(区)文明办要做到有经费、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乡镇要有专人负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四、基本原则

创建全国文明村活动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也是一件惠及子

孙后代的实事,村“两委”要全力以赴,精心安排,使各项工作符合上级所期、农民所盼、现实所需、政策所允、自己所能,务必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一)遵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原则 整个创建活动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此作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把培育新型农民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前提,把倡导新风尚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把建设新环境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把发展新文化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力支撑。在蓉中村必须唱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让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没有市场。

(二)遵循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原则 整个创建活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从村的实际出发,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创建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全体村民得充分理解,使整个创建活动更加富有针对性、广泛性和代表性,成为全体村民的自觉行动。

(三)遵循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整个创建活动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创建活动为载体,把创建活动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一手抓创建活动,一手抓新农村建设。让创建活动充满活力,让新农村建设更加丰富多彩,切实做到科学安排,统筹兼顾,确保创建

活动深入持久,可持续发展。

五、主要措施

为了确保整个创建活动健康有序进行,其保障措施主要有以下四项: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决定成立创建全国文明村领导小组,全体村“两委”成员任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对创建活动负全责。下设三个办公室,即对外联络办公室、活动宣传策划办公室、活动经费保障办公室。每月领导小组召开一次例会,专题研究创建工作。

(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建活动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不断调整思路,确保创建活动富有生机活力,充满先进性,创新性和生命力。

(三)多方投入、保障到位。创建活动的经费保障采用各出一点的办法,向上争取一点,企业捐助一点,自己筹备一点,确保资金到位。

(四)完善机制、重在运作。要按照规划的目标任务要求,分阶段实施,确保每个阶段目标任务的完成。首先要建立日常运作机制,其次要建立上下沟通联络机制,第三要建立交流实习机制。多请示汇报,多虚心求教,多分析研究、多学习交流、多总结提高,把功夫下在运作上。

文明村创建规划 篇2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创建机制

一是领导重视。把创建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一把手”亲自抓。为加强创建工作的领导, 专门成立了由一把手亲自挂帅的文明单位创建领导组织, 并由分管领导负责文明创建的各项具体工作。结合血站工作实际, 切实制定了《关于开展创文明处室和优质服务窗口争当文明工作者活动实施方案》, 还提出了“让献血者满意, 让用血者放心”的创建口号, 使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与争创“优质服务先进窗口”活动得到了有机结合, 从而健全了组织、加强了领导、明确了目标、落实了责任、促进了业务, 确保了创建工作经费有保障、工作有计划、落实有措施。二是建好班子, 带好队伍, 促进创建。站领导班子在工作中, 以安全采供血、构建和谐血站为根本,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组织协调能力, 使党群之间、正副职之间配合默契, 为保证血站工作的正常稳定运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抓文明服务, 让献血者和用血者满意

一是抓服务态度。举办了“大家来献血, 我该怎么办”的大讨论, 并开展了献上“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杯茶水、一声谢谢”的四个“一”活动, 让奉献爱心的人们在温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献血过程。二是抓服务技能。在工作中, 医务人员精心做好献血咨询服务和采血技术服务工作, 采血人员开展大练兵活动, 苦练基本功,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静脉穿刺“一针率”达99.9%以上。三是抓服务设施。为了给献血者提供良好的献血环境, 流动采血车配置了双空调、冰箱、饮水机、车载DVD等设施, 实行亲情化服务, 为献血者提供舒适宜人、冬暖夏凉全天候采血的温馨环境, 让献血者高兴而来, 满意而去。四是积极落实优惠用血政策。及时为献血者返还用血费用, 手续齐全的随到随报, 不全的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 避免多次往返报销现象。

三、抓职业道德建设, 倾力服务献血者

首先, 抓制度建设。建立了职业道德考核、投诉举报制度, 完善了文明服务考核标准和医德医风考核办法, 并与干部使用、职称评聘、评先选优挂钩, 并层层签订责任书, 定期组织检查和考核, 形成了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其次, 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在各科室及采血车上设立了意见本, 在采血大厅设立了意见箱, 收费标准上墙公示, 各种信息在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出;在媒体上公开行风承诺、服务内容和监督投诉电话, 定期召开监督员座谈会, 开门纳谏, 多渠道征求群众意见。发放献血者满意度调查表, 满意度达到96.8%。再次, 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对献血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当作礼物收下, 只要对工作有利立即改正。献血者来人来电提供耐心细致的咨询服务。对于处理结果, 献血者均表示满意。

四、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血站文化建设

一是加强学习型血站建设。充实了职工图书阅览室, 购置了文学、法律、管理、业务、生活百科等图书千余册, 杂志100余种, 以方便职工学习阅览。同时, 还开展了各类形式的政治业务学习, 倡导向书本学习工作知识、向外地学习工作方法、向服务业学习服务意识的学习精神, 使文化建设不断渗透, 转化为知识营养, 转化到行动中。二是职工活动室配备了各种室内运动器材和用品。利用这一活动空间, 不仅增强了职工体质, 也在健康的体育活动中释放了职工的工作压力。同时, 增进了职工间的友好相处和友谊, 减少了相互间的猜忌和误解。三是根据工作特点, 加大对一线职工的奖励倾斜力度, 体现多劳多得, 优绩优酬的原则, 促进员工干好本职工作。四是职工生日, 都会收到生日蛋糕和站领导的祝福, 让职工感到集体的温暖。五是注重职工身体健康, 每年安排职工进行体检。六是九九重阳节来临之际, 开展为离退人员“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组织健康体检, 订阅报纸期刊, 听取并征求离退休人员对血站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五、抓质量管理, 构筑安全血液防线

创建新型文明社区 篇3

构建服务工程 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社区服务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不断地带领广大职工进行服务创新,把办实事、办好事的工作落到实处。鹰山社区工会组织按照群众性的经济技术创新要求,于2000年3月,开设了岳阳市第一家"130"社区家政服务中心,设有送货、餐饮、家电维修等13个服务项目。特别是家庭卫生清扫、临时照顾老人和照管小孩、特级厨师代办桌席等钟点工服务深受广大居民欢迎。这些服务随叫随到,服务到家。社区居民评价说:"特色服务'130',鹰山居民都欢迎"。国家民政部长多吉才让来鹰山社区视察时指出:"130社区服务大有可为,关键是方便了居民"。

完善安居工程 美化居民生活环境

鹰山社区从广大居民的共同利益出发,做好社区职工家属的后勤配套,完善社区安居工程。配套设施追求现代化。社区水、电、气、闭路电视、内部电话等六通到户。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宽带网在社区全面开通。社区内部金融、购物、餐饮、住宿、商贸形成服务网络;医院、学校、幼儿园配置齐全。社区绿化覆盖率达37.5%,先后栽培树木花草40多种,种植了7.6万平方米的草皮,社区内因地制宜建有花园、花坛、修建了园林桌凳、卵石游路,并修建了多处园林化小游园、喷泉、花廊等生活景点。

综合治理实现规范化。我们按共同参与,共同创建的要求,成立了鹰山社区管委会(协商议事会)。管委会由社区所驻各单位工会领导参加,参与对社区重大问题、重大建设的决策和协调、组织和实施。先后形成了《鹰山社区综合治理条例》、《鹰山社区绿化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管理有制度,落实有组织,综合治理见成效。

兴建文化工程 满足居民精神需求

完善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分布社区各处的篮球场、门球场、足球场等综合训练场,受到了职工的欢迎。为了方便居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鹰山社区又兴建了俱乐部,向广大居民提供了健身房、球室等十几个活动项目,由社区所驻单位共同出资修建了五十米文化长廊,成为了各单位展示形象,传递市场信息,开展各项丰富多彩教育的文明窗口。

定期组织协会交流活动。社区现有书画、文学沙龙、集邮、篮球、音乐、根雕协会等十几个业余协会。这些协会会员凭着共同的爱好,常规性地组织各类活动。充分发挥了联合优势,有效地组织大型文化体育活动。每年的元旦、春节等重大节假日,都由社区牵头,联合社区所驻各单位组织各种类型的文化体育活动,如新春联欢会、秋夏季露天电影等广场文化活动,秋冬的各年龄层面的运动会,规模宏大,广大居民踊跃参与,活动效果良好。

启动教育工程 提高居民整体素质

随着城市建设和管理重心不断下移,社区成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

为了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不断提升社区文明形象,鹰山社区开办了市民学校,并利用社区内的电视栏目、文化长廊、宣传栏、专题黑板报和公告栏等阵地在社区全体居民中大力宣传教育活动,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风范。通过电视台生活栏目,以传递生活信息、热点问题、进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等方面内容的宣传教育。采取内外结合的方式突出主题,开展科技、卫生、法律、文化四进社区活动。社区相继邀请省市相关单位的专家学者在鹰山社区内开展大型咨询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不断向前发展。

心系爱心工程 解决居民实际困难

社区把关心关注弱势群体和离退职工的生活是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鹰山社区工会履行维护职能,对弱势群体和离退职工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帮助、思想上沟通、行动上落实。

办好实事,为职工家属和居民排忧解难。社区中心工会建立了"四个必访"制度。即:下岗待业生活困难必访,长期外出打工的家庭必访,思想上不稳定、情绪波动、出现矛盾的家庭必访,疾病住院、伤残病家庭必访等。上一年中,我们分别对社区的低保户、优抚对象、军烈属进行了走访慰问,为部分下岗居民和伤残居民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四个必访"工作,密切了党群关系,凝聚了党心民心,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创建文明单位规划 篇4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当前,教育正处在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现在和今后若干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和身体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未 来中国的发展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为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工作整体协调发展,建设高素质的师生员工队伍,努力培养“四有”新人,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朝着更高的目标奋进。现围绕上级工作会议精神和文明单位创建要求,制订小学2008年——2010年文明单位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全面实施课程改革。

二、办学思路

综合质量取胜,教育科研领先,个性特色突出,育人环境宜人,校风优良,自主发展,自我教育成效显著。

三、办学理念

让每一个儿童都能个性化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办学态度

知难而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五、办学目标

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加强我校“重全面、塑个性、办特色的办学目标,具体落实“减轻负担、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促进创新”的工作目标,创建“团结、文明、开拓、进取”的校风,树立“身教、严教、爱教、乐教”的教风,养成“勤学、慎思、质疑、求真”的学风,落实“文明、守纪、安全、卫生”的班风。

六、设置机构,建设队伍

学校校长负责全面创建工作,由德育处负责具体工作,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

七、办学特色

努力创办学校特色。走以德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兴校之路,建设一支三型教师队伍(自主型、创造型、合作型),把学生培养成为品行好,个性化健康快乐地成长,综合素质较高的合格加特长的人才,建成现代教育技术网络化、校园园林化、管理规范化、决策民主化的现代学校。

八、构建一个体系

(一)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体系。

学校的德育工作体现科学性,重视情感性,加强参与性,培养自主性。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文明习惯和行为习惯。

具体目标和措施:

1、加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和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养成良好的意识品格,形成民主与法制观念,具有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加强“五风教育”

认真抓好校风、班风、教风、学风、行风建设,很抓师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做到教师礼、仪、言、行表率示范,学生言、行、举止文明规范。

3、开展“五心”教育

结合实际,广泛开展把忠心献给祖国,把孝心献给父母,把爱心献给学校,把关心献给同学,把信心留给自己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5、开展争做“五好”学生活动

全体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都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学校做好学生,在家庭做好孩子,在社会做好少年,期末对星级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进行表彰活动。

6、开展“五会”教育活动: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健体、会审美。

7、开展“五爱”教育:各大、中、小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班队会、主题队会、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爱乐清”、“爱亲人”、“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五爱”养成教育。

8、加强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

在学生中广泛加强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社会公益劳动的教育及卫生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安全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警钟长鸣,安全无小事。

9、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工作,形成学校行政、少先队、班主任、全体教职工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全面、全程、全员参加的管理局面,建立学校、社区、家庭合作共建的大德育网络,真正全面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加强德育工作的考核、评价量化工作,学生德育合格率每年应达100%。

10、结合重大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德育教育。如:“国庆节”、“六一”庆祝活动,教师节等。

11、教会学生选择学习榜样,选择名言为自己的座右铭,从小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学校组织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等,使全体学生受到了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

12、少先队积极开展自动化小队活动,开展主体班队活动,开展走向社会、走向家庭、走向街头、关心城市建设和环保建设等对学生进行教育活动。

13、对全体师生每学期进行一次法律知识讲座,交通知识讲座,安全知识讲座,加强遵纪守法的教育。我校学生能够做到文明守纪。

14、开展对师生进行礼仪、礼节、礼貌教育活动,规范师生的言行举止,坚持每周及重大活动升国旗、每年两次的新生入队仪式。

15、积极开展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师德师风优秀教师等评选活动,并在每年的教师节进行表彰奖励。

16、积极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

(二)实现一体化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需学校、社会、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当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危害,认识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必要性,并积极探索和实践素质教育时,如果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不转变观念,不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素质教育,或者学校搞素质教育,家庭搞“应试教育”,那么将对素质教育的实践起到诋毁作用。因此,学校落实素质教育还具有向全社会、向学生家长转变观念、培训和提高家长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任务。为使学校、社会、家庭素质教育一体化。积极开展好家庭教育,开好家长会,做好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工作,让社会关心支持学校办学,让家长了解子女上课学习情况,了解学校老师的教学情况,了解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从而形成良好的素质教育学校、社会、家庭氛围。共同促进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九、建设一支队伍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必须把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业务建设、知识建设、作风建设长期稳定地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努力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文化高、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我校创一流学校、办一流教育的根本所在。

1、不断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全体教师都积极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和人生观,增强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使命感,加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模范地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基本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

2、不断增强教师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就是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主体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确立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充分发挥其群体和个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全面进步和发展。让教师做到“爱”字为本,“关心”为怀,不歧视后进生,体贴入微地做好后进生和调皮学生的转化工作。使后进生都能重新认识自我,重新找回自信。加强后进生和差生工作。让多数教师认识到“转变一个差生跟培养一个好学生同等重要,不让一个差生掉队”的重要性。

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不断加大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培训教师的力度。

4、加大名优教师培养力度,把名优教师的选拔和培养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认真抓好。全体教师都积极开展争创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活动。骨干教师比例大幅度增加。

5、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切实减负提质,改变轻过程、重结论、主要依靠重复操练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减轻大量重复性操练产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学得更加主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尊重和关怀,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

6、要求各学科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注意挖掘语文、数学、英语、自然、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的德育因素,充分地、恰如其分地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每学期开学,每位教师认真对各学科教材中的德育点进行分析,根据要求,制定出分项实施的途径,学期结束进行评价实施效果。每位班主任每学期结束,认真做好本班学生品德评定量化工作,并认真填写学生品德评定量化表。

十、教学、教研、科研三结合

1、全面启动教科研实验,做到人人参与实验,做到四会:会备课、会上课、会训练学生的学习方式、会评课。

2、加强英语课、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努力使学生从小打好外语口语基础、微机操作基础,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将来更好地学习知识打下较全面的坚实基础。

文明单位创建规划 篇5

为深入开展2014~2015年度**市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树立团结奋进、求真务实、廉洁高效、优质文明的单位形象,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单位为抓手,以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妇幼保健工作水平,努力为建设文明和谐妇保所提供环境保障。

二、创建目标

结合工作实际,扎实开展创建工作,努力建设成为领导班子有力、工作实绩显著、道德风尚良好、管理科学规范、内外环境优美、治安状况良好的**市级文明单位,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三、创建内容

为实现2014~2015年创建**市级文明单位的总目标,坚持全员参与,齐抓共建,努力完成以下几方面工作:

1.组织领导有力,创建机制健全。坚持党支部学习制度,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提高班子成员思想政治素质;坚持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集体讨

论决定,实行领导分工负责;狠抓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切实把党组班子建设成为精诚团结、勤政廉洁、务实创新的坚强领导集体。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各项措施,扎实推进创建工作。

2.学习风气浓厚,文体卫生先进。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切实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认真抓好全体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倡导全员学习、终身学习、自觉学习的良好风尚,塑造“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团队精神和共同价值取向,干部素质和能力有明显提高。大力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丰富活跃单位业余文化生活,陶冶干部职工的情操。积极开展创建文明科室等系列活动,努力打造一支思想道德素质高、精神面貌好、工作质量优的妇幼干部管理队伍,营造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3.内外环境优美,管理规范有序。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真正做到以规章制度抓管理,初步实现办公自动化,办公设施规范化,内务管理规范有序,内外环境整洁优美。

四、方法和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4年6月1日~2014年6月30日)。

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出台《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逐级签订责任书,对创建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4年7月1日~2015年10月31日)。

根据**市级文明单位考核标准,把创建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使创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做到目标同向、工作同步、落实同力,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同时,加强与**市文明办的联系沟通,积极争取支持帮助,扎实做好文明创建工作。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阶段(2015年1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

做好各项考核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台帐资料的整理归档,全面展示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效,迎接**市文明单位验收考核组的检查验收。

五、保障措施

1.强化认识。把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列入单位年度重要议事日程,定期检查、分析创建工作情况,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推进文明单位创建工作。

2.健全机构。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所长任组长,***等三位同志任副组长,***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实施。

3.明确责任。将创建工作与绩效考核有机结合,把各项任务进行细化、量化与硬化,责任分解到各科室、各相关人员,做到责任主体明确,工作目标明确,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头上有指标”,形成“人人参与、个个尽责”的良好局面。

4.督促落实。加大督促、检查力度,随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好有关资料台帐的整

东习村创建县级文明村实施规划 篇6

龙头村位于长武县相公镇西0.5公里处,横穿长宁公路。6个村民小组,共657户、2670人,耕地面积5200亩。果业是该村的主导产业,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900元。截止2010年底,龙头村村党支部共有党员79名。近年来,我村在镇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在村党支部、村委会和全村村民的努力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推进文明创建工作,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速全面小康进程,狠抓三个文明建设,富民强村,争创文明村,特制订创建规划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村支部、村委会把创建工作放到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村支部书记曹根虎任组长,村主任曹忠厚具体负责审报工作的实施,其它村干部分别担任村调解委员、村治保委员、村妇女工作委员等职务,使创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分别组织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提高广大村民对创建文明村工作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村支部、村委会利用开会等方式,向全体村民宣传公民道德、村民自治章程以及法律常识,提高村民遵章守纪、争当优秀公民的自觉性,使广大村民增强参与创建文明村活动的热情,为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知难而进,艰苦奋斗,努力加快各项事业的发展。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切实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群众科技水平,开展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果业生产。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紧紧围绕群众增收目标,切实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通过采取提供用工信息、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工作技能等措施,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多渠道就业,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率。

2、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级巷道硬化和排水设施建设,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一个新的台阶,群众“行路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加强巷道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将主要巷道纳入环境整治范围,落实保洁人员,生活环境“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3、坚持计生基本国策,确保出生人口质量。坚持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摸排和登记工作,有效避免外来人员违规生育现象的发生;加大对采取避孕节育措施服务对象的随访力度,巩固提高了综合节育率。

4、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快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大力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努力提高广大群众参加新合医疗的积极性,全村95%以上群众参加新合医疗。全面推进了我村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5、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抓好社会稳定综合治理工作。广泛开展法制教育,深入进行创建安全文明村活动,普及法律知识,以法治村,以德育人,教育广大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提高全村村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及时调处民事纠纷,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提高村民自治能力,推进社会风气好转。

三、完善创建机制,注重实效。

1、深入发动、形成合力。开展文明村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村党支部、村委会在思想发动、组织动员上下工夫,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调动村民自觉投身文明村建设。

2、强化标准,保证进度。按照文明村建设的标准,制定详实的目标规划、规章制度、文明规范、村规民约、创建指标等内容。排出各项建设序时进度表,并抓紧落实,尽快组织实施。确保半年小变化,一年大变样。

3、强化责任、明确奖惩。各责任人要强化责任意识和全局观念,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全体村民都要认真协助、配合支部、村委的文明村创建工作。龙头村要在新的大好形势下,在强有力的镇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引下,在村支部的直接领导下,将紧紧依靠群众,立足实际,注重实效,典型示范,以建好班子、带好队伍、干好工作为落脚点,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发扬团结拼搏、开拓进取、顽强向上的精神,再接再厉,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把我村建设成为现代化文明强村。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竞争战略研究 篇7

一、文明与文明城市

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许多老城市面貌一新, 新兴城市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中国的城市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城市化率已由1978年的18%提升至2012年的52.57%, 中国城镇人口从1.7亿增加到6.9亿, 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57个, 这是英国用了200年、美国100年和日本50年达到的城镇化水平。据有关预测, 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 这意味着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工作生活, 这将带来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 带来城镇消费群体的迅速扩大。为此,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 (J.E.Stiglitz) 教授认为, 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和中国的城市化。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 古今中外的城市在发展中也都患上了各种棘手的“城市病”。我国城镇化量的积累的速度值得称道, 但其带来的城市病很多。城镇化发展“重面子轻里子”、“重地上轻地下”、“重硬件轻软件”等问题突出, 导致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巨大。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2005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 中国70%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流受到严重污染达95%以上;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 中国就占了16个;4亿城市人呼吸不到新鲜空气;每年200多万个癌症死者中, 有相当比例与环境污染有关;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占国民经济收入总额的10%左右。

既要大力推进城镇化, 又要破解城镇化面临的挑战, 这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20世纪末21世纪初, 各国学者在反思城市化进展, 提出以新的思维方式认识城市的发展, 同时预言新的“城市范式”诞生。20世纪末以来在中国广泛开展的创建“文明城市”, 正是这样一种与21世纪人类城市发展趋势相吻合、体现科学发展理念的城市新范式、城市新模式。

“全国文明城市”评选, 是对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建设“五位一体”全方位的考核。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质上是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城市发展, 进一步树立城市良好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有利于扩大城市的知名度, 提升市民文明素养, 树立起现代文明城市新形象。正因为如此, 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主要标志的新一轮竞争已成为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实践中, 有少数城市对全国文明城市标准的认识不够全面, 产生了一些认识误区。因此, 各个城市应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要求, 引导城市走出发展方式误区, 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1. 重经济增长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轻公共服务、人文环境及市民素质的投入和培育

近年来, 经济增长不等于发展已基本成为社会的共识。但是, 不少城市的领导干部还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发展是硬道理”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 把增长看作是城市发展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结果, 唯GDP、唯增长式的城市发展方式, 给城市带来了发展的“经济病”、“社会病”、“生态病”, 城市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 在政府职能转变滞后、还没有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其主要职能, 还没成为公共服务型政府时, 政府还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追求GDP作为自己的首要的不可动摇的目标。

2. 城市建设管理千篇一律, 城市缺乏灵魂和个性

一部电视剧引发故里之战。河南永成、安阳和安徽州争曹操;重庆奉节和四川彭山全民动员找刘备墓;河北正定、临城与四川元氏夺赵云;甘肃康乐、陕西米脂、山西忻市抢貂蝉;湖北嘉鱼、河南商丘、湖南岳阳、浙江义乌, 以及安徽潜山、庐江、南陵三县争“二乔”的闹剧不断上演。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 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 是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 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然而, 象征城市灵魂的城市精神, 缺少个性、高度雷同的比比皆是。比如:

武汉精神: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

长沙精神:心忧天下, 敢为人先;

上海精神:海纳百川, 追求卓越;

昆明精神:春融万物, 和谐发展。

3. 文明城市创建千头万绪, 工作缺少创新, 特色不突出

测评体系包括“基本指标”和“特色指标”。基本指标反映文明城市 (城区) 创建的基本情况, 共设置了9个测评项目、36项测评指标、近400项具体工作。特色指标分为创建工作集中宣传、工作创新、荣誉称号和城市整体形象4项。可以说,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千头万绪, 任务十分繁重。

然而, 仅仅按照测评体系的规定动作完成是不够的, 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特色指标失分也会较多。因此, 城市在文明创建工作中, 要结合自身特点, 把某些指标做到极致, 并通过创新最终形成城市文明创建特色, 从而在众多的竞争城市中形成比较优势。

三、全国文明城市竞争战略选择

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成功案例, 用竞争战略的相关理论对案例进行点评、总结, 提出全国文明城市竞争战略的策略。

1. 运用集中化竞争战略, 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统领全局

广州市:作为参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全国唯一一个国家中心城市, 广州居住人口超过1500万, 外来流动人口达712万人。广州地区媒体发达, 市民素质高, 参与意识强, 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具有很高期望。正如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所言, 广州市克服重重困难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本身在全国就具有较强的先行探索意义。

广州市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两条:一是多年不间断创建, 历届市委政府把工作重点聚焦在“全国文明城市”这个目标上, 以此统揽全局工作;二是把“市民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始终把创建重心聚焦在市民需求上, 从满足市民需求入手, 把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作为工作重点, 把人民满意作为评判标准, 把创建活动变成顺民意、得民心、惠民生的“幸福工程”。

2. 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 彰显城市特色和个性

福州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 如何切中城市脉搏?毫无疑问, 福州把“人文文化”作为城市最大的亮点, 在较好地完成文明城市100多项指标的同时, 突出城市个性, 把“人文文化”建设工作做到极致, 从而形成福州市文明创建工作的特色。

现在全国很多城市都在参加各种各样的评比, 城市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福州的经验给我们哪些启示呢?福州市委书记杨岳说得好:“文明城市建设必须切实植根本土文化。立足地方历史文化基因, 自觉把人文文化作为文明建设的基础和核心, 融汇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 在弘扬中推进传承, 在创新中引领时尚”。

3. 通过构建价值链, 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

佛山市:从明清时期的“四大名镇”, 到当今世界的“制造业重镇”, 佛山所扮演的角色不断变化。佛山的地盘很小, 但佛山的实力很强。佛山以民营经济发达闻名, 一个地级市拥有30个专业镇, 并催生53个中国名牌, 众多的专业市场不仅辐射中国, 也影响世界。

佛山“富可敌省”, 但现在还不是全国文明城市, 这与佛山的文化有关。务实、低调的文化性格, 也常常让佛山人对“荣誉”和“称号”不那么热衷。所以吃苦耐劳的佛山人不缺财富, 却缺少包装:一间凌乱的作坊也许是一个制造名牌的工厂, 一位不修边幅的行人可能就是一位家财万贯的大佬。但过分随意的“朴实无华”一旦蔓延扩散, 成为一种群体行为, 必然弱化市民对城市形象的念想与呵护。

支起文明创建杠杆 篇8

2009年,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给海淀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年多来,海淀区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海淀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也紧跟时代步伐,围绕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中心任务,进行了海淀区多处老旧城区改造文明行动,为海淀区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健康的社会风貌。

打造海淀区精神文明品牌

近两年来,海淀区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2009年,海淀区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23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9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755元,分别增长了8%、10%。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增长16%,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0亿元,增长24.5%,投资增速创近年新高。2010年,海淀区将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区级财政收入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8%。

经济发展的同时,海淀区精神文明工作为促进海淀区——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道德保证和精神支撑。

海淀区文明办为打造具有海淀特色文明品牌,提升海淀文明形象,加强统筹,积极协调,区属有关职能部门和街道联手,对老旧社区实施升级改造文明行动,让文明创建工作真正惠及到千家万户,来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选取3个老旧城区先行试点

为探索老旧社区升级改造的新路径,海淀区文明办通过实地察看、问卷调查、入户走访、召开居民座谈会等方式,对100多个老旧社区进行了调查摸底。

调查中发现老旧社区普遍存着社区大院管理不够严格,环境脏乱差;社区服务功能不够完善,居民生活不方便;社区文化设施不够配套,活动场所紧缺;居委会建设不够规范、办公用房狭小等问题,成为制约文明创建工作的“瓶颈”。

为有效破解老旧社区创建难题,海淀区文明办在中关村街道小泥湾、羊坊店街道铁医社区、花园路街道马甸西村路等3个老旧社区进行了文明创建先行试点,给每个老旧社区划拨了50万元的资金支持。同时,积极协调区市政市容委、区综治办、区文化委、区体育局、区科协等有关部门通力合作,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对3个老旧社区进行了楼体粉饰、绿化补植、铺装道路、改善公共照明、改造自行车棚、修建社区文化墙、加设无障碍设施等基础建设,使社区的旧面貌换新颜。

去年底,升级改造后的3个老旧社区,均达到了海淀区文明社区创建标准。

3年计划改造60个老旧社区

有了先行试点的成功经验后,海淀区文明办开始联手区市政市容委、区综治办、区文化委等7个区属职能部门和22个街道工委、办事处,加大了对老旧社区创建力度,成立了“老旧社区文明创建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小组研究制定了《2010—2012年海淀区推进老旧社区创建文明社区实施方案》,从总体目标、基本思路、职责区分、工作制度、落实措施等方面,对创建工作进行了具体规范。

通过有效整合资源,文明办的目标是在三年内整体升级改造60个老旧社区,并达到海淀区文明社区标准。

今年,海淀区计划投资4000多万元,先期完成北下关街道大慧寺社区、万寿路街道沙窝社区、燕园街道中关园社区等15个老旧社区升级改造;到2011年,计划升级改造20个老旧社区,稳步推进创建工作;而2012年,计划升级改造的老旧社区将达到25个,并全面完成三年规划任务。各职能部门和街道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开展了对老旧社区的道路修整、路灯维修、下水管网改造、绿化补植、技防设施安装和文化环境等软硬件建设。

目前,有的老旧社区的基础设施改造已完成,建起了综合性的生活服务中心、多功能的文化活动中心和休闲娱乐场所等,绿化美化了院落环境,为广大市民创建了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

提升城区形象和居民幸福指数

打造老旧社区升级改造的新形象,惠及了城区居民生活,也提升了城区文明形象和市民文明幸福指数。

海淀街道飞达社区紧邻中关村西区,始建于70年代初期,小区内路面破损,雨水管道、污水管线不能正常排水,楼道墙壁脱落等现象,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今年通过对飞达社区的“穿衣戴帽”和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使社区的环境面貌得到很大改观,基本设施達到文明社区硬件建设标准,社区的环境建设与城市建设相融合相协调,成为老旧社区升级改造的一个新亮点。

羊坊店铁医社区始建于70年代末期,社区的文体活动场地和设施,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在老旧社区升级改造中,羊坊店铁医社区重新修建了文化活动广场、建起了居民文化活动站和图书阅览室等,社区还组建起舞蹈队、合唱队、乒乓球队、揉力球队等,处处洋溢着精神文明新气象。

花园路街道马甸西村路社区过去由于管理不善,小区脏乱差,治安状况不好,群众意见反映强烈。通过开展老旧社区文明创建活动,美化亮化了院落环境,修建起了文化墙,安装了电视监控设施及楼宇对讲系统,成立了安全小区创建小组,实行“一长三员制”(楼门组长、卫生员、治安员、党员联络员),参与共建共管,保持了良好的社区治安秩序。

各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在升级改造老旧城区的同时,还积极调动居民参与文明创建热情,广泛开展了“文明楼院”、“五好文明家庭”等评比竞赛活动,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绘画、体育竞技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大家在参与活动中,感受文明创建的力量,强化文明意识,提升文明素养,展示文明风采。

同时,文明办还积极与周边单位联系,帮助下岗、失业居民再就业,广泛开辟就业渠道,受到广大居民的好评,进而拉近了市民与市民、市民与政府之间的感情距离,营造了文明和谐社会氛围。

上一篇:城关四小2011年上半年学校工作总结及下学期工作思路下一篇:描写动物园三年级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