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阅读心得

2024-07-25

人生阅读心得(通用12篇)

人生阅读心得 篇1

《哲学与人生》探讨的,正是哲学与人生的关系。那么,什么是哲学?什么是人生?人为什么要学习哲学?

谈及哲学,首先应该明了的,不是为什么要学哲学,而是什么是哲学。只有清楚哲学的含义,才能进一步去学习它,去理解它,去运用它,从而让它与人生达到融合。

什么是哲学呢?

傅佩荣在《哲学与人生》中所解释道,哲学的含义,是“爱智”,即爱好智慧。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爱,是指温和而理性爱。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以温和且理性的态度去思考哲学,这样才能更清晰地明白和体会到哲学的含义。

与此同时,爱好智慧的含义,也应当重视。爱好智慧强调的是追求智慧的过程,而并非拥有智慧。希腊社会有一句话,“哲学起源于惊讶。”哲学所重视的,是不断思考,不断追求的过程,“爱智”,要求我们不停地质疑余询问,永远等待着接受惊讶。追求智慧是个提升自我而使人满足的过程,那么,本身是否是一个智者,也没那么重要了。

进一步思考,如何去追求智慧呢?《哲学与人生》告诉我们,研究哲学的基本习惯是保持好奇。人从出生开始就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难免受到周围文化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被灌输各种意识,因此,我们对美丑的评价,对事物的认知,思维方式基本是一样的。当所有都一样的时候,如何创新?社会如何发展?这个时候,哲学的作用便能显现出来了。哲学让人保持好奇,去思考,那些我们所习以为常的事物,是否真的就应该如此?是否还可以改变?是否还可以更好?

追求智慧的思维方式应当是理性的反省。周围环境和过去的岁月所带给我们的经验,是丰富的,同时也是泥沙俱下的。我们不能对外界所有的一切信以为真,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质疑自己的一些不知何时就已经被固化的观念。理性反省最好的方式,是要有整体观点。在日常交谈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观点相同交谈甚欢,观点相悖终止话题,或者背地里相互使绊。

奇葩说是近年来很火的辩论类的综艺节目。辩题是抽签决定的,很多时候辩手需要捍卫的,是自己原本并不认可的观点。陈铭说:“辩论最有意思的,是需要不断地切换,不断地放下过去,把那个最认真坚定的东西换到一个新的领域中,然后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天空打开了。”精神世界,价值世界的追求,永远是百花齐放的。改变固化的思维,用理性的反省去追求智慧,这就是哲学。

哲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它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有明确的知识点和运用方法,但它以具体学科为基础,是具体学科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推动哲学发展,反过来,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由此,哲学的含义和重要性便清晰起来。由此,人为什么要学习哲学,也就不言而喻了。

人生阅读心得 篇2

一、感受重要唤阅读

“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一名教师, 从孩子小学一入学起, 就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 产生强烈的读书愿望, 化被动被迫的读书为积极主动的自觉行为。如教师有意无意地介绍学生熟悉的名人读书故事, 告诉学生, 你如果想成为一个这样的人, 就要不断地去读书;经常给学生讲述一些蕴含深刻哲理的小故事,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对学生说:我所知道的这些都是通过学习阅读获得的, 你们如果想要成为像老师这样的人, 也要不断地去读书。这些经常性的小细节, 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 唤起学生的读书需求, 真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激发兴趣促阅读

1.美化墙壁, 营造阅读氛围。在楼道、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名人名言, 在学习园地的张贴学生习作、名人读书故事、经典诗文……一面面“会说话”的墙壁, 让学生一进校园就感受到浓浓的读书氛围, 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

2 . 巧设悬念, 激发阅读兴趣。中小学生大多喜欢读故事, 听故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 用讲故事的形式, 将读物中最精彩的片段讲给学生听, 然后故意在最关键的环节戛然而止。当学生张大好奇的眼睛, 迫不及待地打听下文时, 教师这样告诉他们:“其实, 老师刚才讲的故事在某某书中有详细的介绍, 想知道结果, 你们就自己去阅读吧……”学生阅读的激情自然不言而喻。

3 . 榜样示范, 调动阅读兴趣。每个班级里都会有几个“小书虫”, 教师可以隔三差五地对他们进行表扬、宣传, 让他们介绍自己最近都读了哪些好书。这种表扬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自己呢, 利用早读、午休、课间、自习等时间, 早早来到教室, 选一本自己喜欢又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 安静地坐在讲台前, 手捧书本, 静心阅读……此情此景, 既充实了教师的知识, 又对学生产生了最好的示范作用。试想, 学生、教师一起潜心读书的场面, 该是校园里一道多么美丽的风景。

三、掌握方法巧阅读

阅读一般有四种方法。第一种是信息式阅读法, 主要是为了解情况。阅读报纸、广告、说明书等多采用这种阅读方法。阅读时速度较快, 眼睛在文字间快速浏览, 及时捕捉自己所需的内容, 舍弃无关的部分, 是否需要中断、精读或停顿下来稍加思考, 根据所读的材料而定。第二种是文学作品阅读法。文学作品除了内容之外, 还有修辞和韵律上的意义。所以应采用较慢的速度阅读, 以便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第三种是经典著作阅读法, 多用来阅读哲学、经济、军事和古典著作。阅读这些著作要像读文学作品一样的慢, 但在阅读时眼睛要经常离开书本, 对书中的一字一句都细加思索, 捕捉作者的真正用意, 从而理解其中的深奥哲理。第四种是麻醉性阅读法, 只是为了消磨时光, 如同服用麻醉品那样使读者忘却了自己的存在, 飘飘然于无限的幻想之中。

中小学生阅读的大多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经典名著, 因此最好采用第二、三种方法, 必要时还可以在书中做出标记, 在本上写出读书笔记。

四、丰富内容善阅读

书籍的田野姹紫嫣红, 绚丽多彩, 这对于阅读欲望强烈的中小学生充满了诱惑与挑战:他们年龄偏低, 认识能力有限, 分辨能力不强, 很多时候, 他们对于优秀作品与庸俗读物难以分辨。教师这时候要善于做学生阅读的引路人, 引导他们识别读物的优劣, 切忌“挖到笼子就是菜”, 良莠不分。教师要利用周末、假期多到书店、图书馆转转, 看到适合学生阅读的新书、优秀期刊及时介绍给学生, 定期把中小学生必读书目推荐给他们。例如除了《读者》、《意林》等优秀期刊外, 我还向学生推荐了《智慧背囊》, 这套丛书内容短小精悍, 其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 能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让他们的人生充满瑰丽的色彩。

五、养成习惯享阅读

1.家校合力, 督促阅读。学生在校阅读情况教师易于掌握, 然而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是在家里。所以, 他们的阅读量、阅读效果与家长的管理有着直接关系。教师要经常与家长沟通, 和家长共同协商孩子每天的阅读时间、阅读内容、阅读量, 帮助孩子制定出每天的阅读计划。要经常开展读书阅读调查活动, 及时了解学生, 督促学生有效阅读。

2.开展多种活动, 促进阅读。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我是小小推荐家”、“名人名言展示会”、“读书心得展览”、“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 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 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陶冶学生的情操。

3.搭建交流平台, 享受阅读。当学生阅读达到一定水平后,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举行“朗读比赛”, “故事比赛”等活动, 让比赛优胜者轮流到其他班级示范朗读, 给大家讲故事, 这种经历将会印在每一个学生心中, 成为他们终身难忘的珍贵记忆。这对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养成阅读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阅读的人生与人生的阅读 篇3

阅读,人生心灵的故乡

儿童的阅读主要来自父母的提供,家长给什么,孩子就读什么。认识阅读在儿童成长中可以达到的任务和功能,可以为家长在选购童书时提供一些协助,但是并非绝对条件。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越广泛、越多元越好,如果条件不许可,则要多利用其它的方式,让孩子喜欢阅读,比如为孩子说故事、解说报纸与各种图文出版品。孩子在探索世界时,他会透过各种问题和行为,告诉你需要什么。“书本是通往世界的一扇窗”,阅读是开启世界之窗最好的方式,而且它可以随时随地不拘形态地进行,牛顿因此而说:“阅读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阅读方式是让孩子了解世界花费最低也是最便捷的方法。当孩子逐渐成长,加上经济自主性的提高,对图书会有自己的选择意见,成年后的阅读,更是结合了生活、工作与心灵的多项心智服务。

人生的阅读是有不同阶段的,就如同阅读的人生一样。“人不能选择天然的故乡,但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这是在图书馆中常看到的标语,引自哈佛大学图书馆。“心灵的故乡”比喻阅读,真是绝妙,而其中的体会只有你亲自阅读时才可以感受到。阅读就像是跟自己在对话,尽管阅读的功能不同,但是都能反映出自己现有的心态。在出版市场上有很多书是根据阅读的对象来区分出版的,比方幼儿、青少年、妇女,还有银发族。这样的区分有些是因为语文理解能力的不同,但我们也发现很多人选择图书,是不受限的;图书本身可以被更广泛的对象所涵盖。因为很多图书与读者的关系是:想读的、该读的、可以读的延伸中,引发我们进行更多元阅读、深度阅读、每天阅读的终身阅读。

阅读,自我能量的扩大

中古时期,西方世界阶级观念非常强烈,图书是只有贵族才能拥有的一种财富;政教合一的体制下,图书在修道院里被收藏和阅读。庶民除非经过一番努力或经商成为富人,一般很难将自己摆脱传承下来的阶级与职业身份。一些人透过进入修道院学习,以大量的阅读累积知识,这些人也成为当时民众口中的智者。或许很多人不知道,今日的大学体制实际上是由中古时期修道院演变而来,但当时并没有非常严密的课程教学系统,大部分是靠着阅读形成自己的思想脉络。而古今中外的文明都显示着:阅读,可以改变自身的命运。民间则又有一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认为这是影响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因素。前面两项如果归因于天生,既是天生何须迷信去改,而造风水所费不赀,更不实际,第四项积阴德则提醒人要注重善念德性,有能无德非人也。过去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读书是唯一仕进的快捷方式。时至今日,行行出状元,不论知识或个人修身,都能从阅读中获得,提高自己生命的价值。

提起这“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又让我想到中外流行的胎教阅读,把阅读活动推前到胎儿阶段,聪明的妈妈利用怀孕期的阅读,为孩子增添未来生活上的能力。认知发展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任务,出版社在规划图书时,也暗藏着这个理论。譬如,在成年中期的人会面对繁衍后代与关注自己发展上的冲突,并且要克服心里出现的停滞感。市场上相应而生的图书不在少数,比方强调自我激励、家庭与生涯的冲突等方面,即使是一般的小说,也能在阅读时映照我们的人生。

相信自己,相信阅读

最近知悉广东省新开年规定:官员一年必须有一定的天数集中阅读,为的是要创建“学习型”的组织。终身学习对每个人都是一条通则,并非独厚于某个阶层某个工作,伴随着学习的最佳方式则是阅读。金庸先生说:“书本不但可以得到知识,也是一生最好的朋友。”而且这个朋友可以随时随地陪伴你,又不求回报,只要依你喜好不拘形式都能与你相处。在推广阅读活动中,相信大家已经听到许多有关阅读的好处和理念,例如:阅读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是获得知识的有效方法;提升自己心灵;摆脱贫穷……其实就只有一条信念:让自我感觉好。

好处知道了,终身需要阅读明了了,但如何促进自己、家人,或团体的阅读?实践的工作比知道更重要。每每见到媒体上报导阅读率下降,我总是会紧张一下,我的思维是这样:大家都知道阅读的好,现在图书购买也方便,社会很多单位在推动阅读,大家怎会不看书呢?科技信息的进步确实让高科技媒体占据大量阅读时间,我也要自承网络让我的阅读时间变少。但这只是一小因素,更多的是人的惰性和环境的塑造。从终身学习的观点起步,后续将有机会向大家介绍各种阅读的环境塑造与行动的落实方法,让我们从阅读开始一起学习。

刘筱燕

阅读为你确定人生目标心得体会 篇4

媒体不时报道,现在国民的阅读量不断下降,其实从我们身边也可以看到,能够坚持读书、热爱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就拿我们省来说,商业街铺林立,但书店、图书馆明显很少,同时也冷清得多,人们购买的也往往是各类考试辅导用书。

书中有什么,读书能带给我们什么,除了应付考试之外还有其它用处吗?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盅粟。古人对读书重视,因为一旦考取功名,自己的身份地位、生活状况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谓名利双收,这是一种封建时代功利性的读书。而现代社会,我们读书的目的是找到人生的目标,全面提高自身修养,跟紧时代发展变化的步伐,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无论是社会责任还是家庭责任。

好书中,有先人深邃的思想,有富于哲理的人生格言,也有提高业务技能的科技知识。无功利读书对开启人的心智、陶冶各种情操是非常有益的。前不久,在孔学堂停了颜迈老师的“阅读为你确定人生目标”的讲座,大量读书,在各类书籍中汲取思想的精华,塑造健全的人格、打造丰富的精神世界。整堂讲座听下来,让我们受益匪浅,又唤起了我内心深处对于读书的热爱。

在各类书籍中,我最喜欢的是历史和哲理书籍,如《史记》、《知行录》、《资治通鉴》、《菜根潭》等。从一个个历史事件中了解社会的跌宕起伏、洞察人性的根本,从史书中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我为祖国感到骄傲,同时也倍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近几年我一直反复读的一本书是明代洪应明所著的《菜根潭》。

我喜欢《菜根谭》,因为它是一本历世阅人的书,充满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我想大家可能和我一样,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与家庭琐事中,渐渐消磨了棱角,失去了生活的情致,有时难免心浮气燥。每当这时,我就用《菜根潭》中的有些句子来舒缓情绪,抚平心境,效果很好。儒家的中庸和道家的无为教给我们如何放下,如何舍得,而我们也就是在不断的受挫总结摸索中一步步走向成熟。

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做事,而要会做事,必先会做人。用好书滋润心灵,增强修养,提高辨别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对社会负责、对家庭负责的人,我想那样我们的人生会更有意义。

讲座:阅读为你确定人生目标

主讲人:颜迈

时间:2016年4月23日

地点:孔学堂

听讲人:

“传统文化与公共文化相遇的必然性”讲座心得体会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中国传统文化灿若星空,有无穷的底蕴。她源远流长,即从中国产生人类起就有了中国历史,也有了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悠五千载,经历了萌生期、形成期、确立期、繁盛期和总结转型期几大时期。在中国文化的形成期,春秋时代,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千古思想文化大景观,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浪潮。按照两汉司马谈和刘歆的划分,诸子主要为儒、墨、道、法、农、杂、纵横、名家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论的奠基石,深远地影响着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我们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我们学习唐诗宋词,我们诵读名家经典,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领悟这其中的民族精神。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源自《周易》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由此可见一斑。其大意是天体运行体现刚健精神,人亦效法天地而自强不息;君子的胸怀像大地一样宽广,德行像大地一样深厚,所以能滋长万物,承载万物,容纳万物。

在当今世界,无论是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还是正在崛起的中国,社会生活都面临着过度物质化功利化的问题。作为社会精神支柱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发生了偏差。然而人作为人的存在,还应是以智慧、德行和审美情趣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存在。从这个意义上看,以注重心性,长于伦理为基础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能为现代人的迷失提供多方面的理性启迪。

讲座:传统文化与公共文化相遇的必然性

主讲人:张浩达

时间:2016年4月16日

地点:孔学堂

听讲人:胡冰涛

“《四书》与新儒家人格修养”讲座心得体会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其中的《四书五经》作为中国最大思想流派——儒家最重要的典籍,其对人类思想与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四书五经》浓缩了古代先人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传承着古圣先贤对道德修养,伦理教化的价值规范:“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可以帮助人树立崇高的理想;“明德知耻,尚礼守信”可以规范人的道德操守;“格物致知”可以教导人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方式;“学不可以已”更与现代“终生学习” 的理念不谋而合。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实际上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构建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养。我们走进经典,及取其精华,弃其不合时代的陈腐,可以获得不断进取的无穷力量。

初知《四书五经》时,印象是封建科举制度用以毒害禁锢文人思想的工具。走近它,是源于在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现代社会,心灵需要一处闲静的去处。不读书,可能我对“文质彬彬”的理解仅限于人很文雅有礼貌。通过读《论语》方知“文质彬彬”一词出于《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翻译过来是孔子说:“质朴超过了文采,就显得粗鄙;文采超过了质朴,就显得虚浮,只有文采与质朴和谐地的融合在一起,这才成为君子。”这不是现代人倡导的内外兼修吗?做人、做事、做学问,皆具异曲同工之妙,这其“度”的把握存乎一心之间。

再谈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借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则明,虽柔必强。”则拍案而起,折服不已。说得多好呀!要广泛的学习各种知识,详尽细密地探究事物的原理,对自己所学的东西要谨慎思考,辨清是非,当获得了真理之后,就要坚决地去实践它。有的东西不学习也就罢了,学了,就一定要能掌握它,如果还不能掌握,那就不要停止学习;有的东西不问也就罢了,问就得问一个清楚,如果还没有弄清楚,那就不要罢休;有的问题不思考也就罢了,要思考就要有切身体会,如果不能获得什么体会,那就不要停止思考;有的事情不辨别也就罢了,要辨别就一定要是非辨清,如果不能辨清,那就不要停止辨别;有的措施不实践也就罢了,要实践就一定要做到彻底,如果不彻底。那就不要停止实践。别人一遍能做好的,我做它一百遍也一定能做好;别人十遍能做好的,我做他一千遍也一定能做好。一个人如果能够按照这个道理去做,那么即使是愚蠢的人,也一定能变得聪明;即便是柔弱的人,也一定会变得刚强。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这明晰可行的指导,哪里有安于现状,明哲保身的陈腐?

刘向之语:“书尤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想应侧重于“善读”二字吧。读经典内外兼修以蔚然成风,体味四书中的儒家精神,让我们砥砺前行。

讲座:《四书》与新儒家人格修养

主讲人:殷慧

时间:2016年5月8日

地点:孔学堂

听讲人:胡冰涛 “关于人生的思和议”讲座心得体会

生活的变幻莫测和不确定性,以及人类总是在向上攀登,向更高的目标前行,永远追逐更加美好的本性,决定了人生必是要和遗憾结伴的,体会遗憾,感悟人生。人生一世,遗憾与人自然是一路共生,如影相随。

人的精神世界是非常丰富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可以是世间最宏大的东西。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事物可能会得出不尽相同的看法和观点。思想上的分歧和争论是正常的,并不是什么坏事。相反,真正可怕的是所有的观点和看法都一致,“一言堂”盛行。这种表面上的统一和一致实际意味着强权。真理不害怕分歧,真理欢迎不同意见,真理恰恰是在分歧中、在相互辩驳中才逐渐显现出来揭示真相的。

一个人的思想是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为来源的,是对所有事物的基本观点和看法,也是每个人生活最基本的指导思想。

首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其思想也一定是为追求和目标服务的,不论我们在完成目标、实现价值时是积极的,还是被动的,结果都一样,都会圆满完成自己的使命。

其次,在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都能应该努力处理好人生过程中各种矛盾。人生实际上就是一个人与自己所处的环境不断斗争,不断调整,不断走向和谐的一个过程。

最后,如何在人生中做出更合理、更自然、更明智的选择,积极应对人生的最好方式,就是努力实现“和谐统一”。这种和谐的状态是一种完美的状态,同时也应该成为我们人生的最大追求,是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也是人心灵上的平和与恬静。实际上,人生就是追求这种和谐的美好状态,也是快乐和自由的真正源泉。

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意义、人生的幸福不是用金钱、物质衡量的。人生的实质不是物质性的,而是精神性的,它的内在实质就是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如果有人时时刻刻都能达到这种状态,毫无疑问就是真正幸福的人。

纵观一个人的一生,我们有时也发现或者感叹——人生如戏。在人生这个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有意无意地扮演着某一特定角色。尽管戏中有喜有忧,但我们要努力减少悲剧,消除不和谐因素,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努力为社会服务,创造完美的环境,这样整个世界都充满和谐。

讲座:关于人生的思和议

主讲人:徐圻

时间:2016年3月19日

地点:孔学堂

“阅读.幸福人生”征文 篇5

米东区委党校 严秀红

有人说吃喝玩乐是一种享受,有人说勤奋工作是一种享受,有人说纵情山水是一种享受。而我始终认为:阅读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我在阅读中享受生活。

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做了这样的比喻:“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诗人歌德也发出过同样的感慨:“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从古至今,无数的学者、哲人都谈过读书使人快乐的话题,尽管他们已经远离了这个时代,但那一篇篇优美的文字和一句句警示后人的箴言,却势不可挡地穿越时空,激励着我在浩渺的书海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

读书之乐,乐在足不出户,便可遨游天下,悠然领略醉人的景致。一卷在手,千山万水皆在咫尺之遥。这里有无限神奇的茫茫宇宙,有亲切可感的片片沃土;有熠熠生辉的埃及金字塔,有蜿蜒延伸的中国古长城;有直插云霄的东方明珠,有极尽奢华的帆船酒店;有飞流直下的瀑布,有不毛之地的黄沙;有崇山峻岭中的袖珍小路,有繁华都市中的田园人家;有五颜六色的海底鱼群,有绚烂缤纷的高原鲜花„„书中有出乎想象之外的奇特风景,有超越现实世界的视觉震撼。读书之乐,乐在重回历史,以

史为鉴,学会珍惜。一卷在手,古今中外尽在眼前。读五千年泱泱华夏一步一步从历史深处走来,读后起之秀的美利坚在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完成振兴和飞跃;读远古时期野蛮的征战和茹毛饮血的生活,读工业革命如何将人类历史推向现代文明;读秦始皇的雄才伟略、吞六国实现国家的“大一统”,读拿破仑的 舍我其谁、充满霸气却惨遭“滑铁卢”;读佛教千年的教义想象释迦牟尼的一生,读基督教徒神圣的朝拜感受耶稣的传奇„„书中有读不尽的前人之事,用不完的后世启发。

读书之乐,乐在随意翻阅,便可陶冶性情,于各种书籍中寻觅享受。尽情享受诗歌里的那份潇洒,聆听散文里的那份飘逸,思索小说里的那份严谨,感悟漫画里的那份诙谐。在神话里学会丰富想象,在童话里学会永葆纯真,在戏剧里认识表演,在歌词里弹奏美妙生活的旋律。在书法里了解其人其事,在笔锋中联想愿望或苦衷;在食谱里学会营养之道,在菜肴里表达谢意或感恩„„任何一种书籍都是必要的补充,任何一种技巧都会受益终生。读书之乐,乐在调整身心,保持健康,时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点点滴滴。读书,可以抒发纠结缠绕的情绪,可以拨开犹豫彷徨的迷雾,可以培育纯真高尚的情操,可以塑造乐观向上的心态。心胸因此而更加豁达,境界因此而不断攀高„„读书,让单薄的个体变得丰满,让简单的思维变得丰富,让喧嚣的世界返璞归真,一切归于安静和平和。

读书之乐,乐在不断超越自己。读书,让我从一本本可爱的书籍中学会分清美丑,识别善恶,明辨是非;从一次次感悟中体会到不断超越,逐渐成长,走向成熟。更让我从先贤智者的叮咛中顿悟人生的真谛,从伟人的记录中感悟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怀,从科学家奋斗的文字里体会攀登的艰辛和执着,从英雄可歌可泣的故事中找到和命 运抗争和搏击的无穷力量和坚强意志„„所以,我在阅读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享受成长。只有经过书香的滋润和熏陶,我们的生命才会如此丰富多姿,我们的生活才会处处洋溢着无穷无尽的快乐。

在喧嚣的都市中,人们往往忘记了许多原始的生命的本能与需求。汽车代替了行走,电视代替了观察,网络代替了交流。我们不否认进步,但我们知道有的东西是永远不能代替的,如一片纯净的自然,如一本翻黄的旧书,如一首经典老歌。即使我们已经有着e时代的时尚外形,在内心的最深处,也许我们还执着于那种红袖添香的雅致、青梅煮酒的风趣,还有雨夜读书的清幽。每一个人,也许都会有类似的梦,在遥远的异地,一次次的起程,一次次的出发。渴望走在不同的风景里,而现实中,也许我们只能在办公室里风云叠涌、菜市场内劳碌奔波。可是,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启程,在一本又一本的书里,从一个地方走向另一个地方。人生的积淀,可行万里路,亦可读万卷书。我们无法丈量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生命的宽度,一本让人受益的好书,也许就是一次生命的拓展。总希望在浮生半日的悠闲里,陪伴我们的,是一杯清茶,一卷好书;总希望喧嚣繁复之

后,留一隅书香,让好友相聚往来吟唱„„书,让世界上简单的人变得丰富;书,让世界上喧嚣的人返璞归真。在匆匆的旅途中,在沉沉的行囊里,在紫檀木的小几上„„喜欢读书,喜欢夜读书。虽无红袖添香,清茶一盏亦足矣!静夜在窗外,古书在几上,灯下的人与影成双。轻轻涌来的历史使近在咫尺的我,就像一场久违的夜雨,随风而来,入心而化,来去之间,将蒙尘的心灵清洗得纤尘不染,沏一壶绿茶,在满室的清馨中,就着窗外的夜色,细细品酌昨日的剪影,灯下的孤独及古今一同的情思。从来没有想到,会有这样寂静这样无所欲求的心情。古书翻开在几上,微微发黄的书页上清晰地镌刻着淡远的记忆,轻轻将一种心境,一种绵延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境,穿越岁月的烟尘后,合订为线装的珍本,留传至今。从流走的岁月里,翻开的书页中漫生着洁静的灯光,精致的词汇是一些精致而又自足的灵魂。我们在夜里独自思索,我们在书页里苦苦寻觅,思索那命运的永不可解。寻觅那初始的真挚悸动,其实人生也是一本书,都市生活的人更需要一些古典的心情,温柔的心情和一颗经过污染还能沉静的心去品读回味,桌上摊开的是人生,窗外流逝的是岁月,灯下独坐的,不是过客,是归人。时光如流,夜色如墨,周围的呼吸,渐渐睡去。而我总是倚着床,点着灯,仍痴痴的读着文字,就似读春季的鸟语花香。读夏季的雷鸣雨飘。读秋季的梧桐落叶。读冬季的冰封雪塑。读也读不尽的柔情,如水浸漫我所有的情愫。岁月悠长,我寄情于书我便永不孤独。我与文字有着永久的盟约。

时乖命蹇她将我安慰。患难悲愁她为我解忧。

“一个家庭没有书,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可想而知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它像一束阳光,一扇风景。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情趣,而且,使生活变的更加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我们通过读书丰富知识,增长见识,让生活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几百上千年前的古人已经知道了读书的好处,有许多热爱读书的故事都流传至今,其中王羲之的故事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相传。一天中午,王羲之正在读书,书童送来馍馍和蒜泥,他因为看书入了迷,竟拿着一块馍沾了墨汁就往嘴里送,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还说:“今天的蒜泥真香啊!”阅读之于读书人而言犹如粮食一样,它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精神食粮。

读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气质。苏轼总结道:“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一种书卷气的自然流露。黄庭坚则认为,“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读书的乐趣真是不胜枚举,“读书之乐乐何如, 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 拨琴一弄来熏风;读书之乐乐陶陶, 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

悠闲的时候,泡上一杯茶,懒散地坐在窗前,捧着一本书阅读。茶气袅袅,书香漫漫。不时地呷上一口茶,随意地翻上几页,心神都会清爽如风。所有的声音都哑默沉寂,听到的只是自己的声息,还有那书页的翻动声,整个人仿佛都溶入书中。这时

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如果人生有种种快乐,读书恐怕是最大的快乐。这正是图书这条长河,在进入高科技时代,依然翻波起澜的所在。

如果说人生是一只帆船,那么读书应是海风,也许船可以脱离风而靠划桨前行,但没有风吹,人生一定会停滞、徘徊不前。如果说人生是一幅画,那么读书就是涂彩。也许一幅画可以只有一种色彩,但只有一种色彩的人生一定是单调、乏味的。书对于我而言,就像空气,我的一生离不开书。我在读书中品味生活、感悟人生;我在读书中成长,在读书中成熟。

人生四得短文阅读 篇6

(1)易中天教授在著作《闲话中国人》中谈到,人生四“得”:沉得住气、变得了脸、弯得下腰、抬得起头。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必备的素质。

(2)沉得住气。人生在世,须有一口气在。不管这属于志气、勇气、才气甚至傲气,总之,你要沉得住气。沉得住气,是事业的开始;沉得住气,是事业成熟的标志。有时候,沉得住气,需要韬光养晦,需要高瞻远瞩,才能有所作为。有的人沉不住,特别是在面对挫折遭遇逆境的时候,他们常常消极颓废,心灰意冷;在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时候,他们往往趾高气扬,骄横自大。因为沉不住气,在人生的低谷,他们怨天尤人,诅咒命运的不公;在人生的高峰,他们唯我独尊,我行我素。其实,很多时候,人生只是大海上的一只小船,在狂风巨浪中沉得住气,才能扬帆远航,笑傲江湖。如果沉不住气而害怕茫茫无际的大海,要么是畏缩不前,要么有颠覆的危险。

(3)变得了脸。作为一个人还要变得了脸。红脸也好,白脸或黑脸也罢,都是人生不同的角色。当然,变脸不是圆滑世故,不是趋炎附势,不是见风使舵。它是积极处世的最好诠释:可能心情不好,你对下属进行了一番责备,后来你发现错怪了他人,那么这时你唯一的选择,就是赶快变“脸”,挽回自己造成的不好影响;因为信口开河,你捕风捉影地乱发议论,伤害了你朝夕相处的亲朋好友,当你明白事实真相,你也必须变“脸”,承认错误,弥补因你的口无遮拦造成的人际裂缝。学会变脸,才能够化劣势为优势,最后成就大事。变得了脸,是胸怀大度的表现,是人生智慧的象征。

(4)弯得下腰。弯得下腰,告诉我们要处世低调,要学会忍耐。宁折不弯,固然值得赞美,但它粉身碎骨的结果却令人叹息,那么,既保全了自己,又有策略地坚持不更应该提倡吗?弯腰是一种姿态,是为了更好地挺起自己的脊梁;弯腰是一种风范,是为了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韩信选择弯腰,因而成就大汉四百多年的基业;司马迁选择弯腰,因而书写流传青史的绝唱。青松因弯腰而坚强美丽,稻谷因弯腰而成熟厚重。弯得下腰,才可能写出诗情画意的人生篇章。

(5)抬得起头。抬得起头,是少年壮志不言愁的激烈情怀,也是君子心底坦荡荡的优雅自信。人生天地间,当活得豪迈,活得潇洒,昂首挺胸,显出一股压不倒摧不垮的正气,展示豁达宽广的胸怀。有不少人活得窝囊,活得自卑:事业失败,失去了奋发上进的勇气;家庭不幸,开始游戏人生;偶尔失足,自暴自弃。人生,不应畏惧暂时的失意,更不应丢弃可贵的自尊。“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凤凰涅盘,方见美丽。

(6)人生有四得,生活从此不同,滋味绵长,而又斑斓多彩。5.写出本文的观点,并且说明这个观点是怎样提出来的?(5分)6.这篇文章的结构有何特点。(3分)

7.第四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种论证方法有何好处?(4分)8.第5段分别引用了哪两个人的诗句?引用的目的是什么?(3分)

9.读完本文第3段后,你能受到哪些启发和教育“请写出两个不同的观点?(4分)

5.沉得住气、变得了脸、弯得下腰、抬得起头4分,每句1分;直接引用易中天书中的话提出观点,1分。6.总—分—总 3分

让阅读点亮学生的人生 篇7

一、点亮阅读欲望

学生不喜欢阅读, 往往是因其年龄小意识不到阅读的重要性。 语文老师要给学生讲述“读万卷书”的重要性, 讲述名人读书的故事, 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读书的种子, 试想每个早晨, 学生在“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 一页跳跃着的诗行……”朗诵声里开始一天的生活, 学生主动阅读意识形成就指日可待。

二、营造阅读氛围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良好的阅读氛围, 要充分发挥环境的影响作用, 让学生举目环顾之际感受读书的浓厚气息。鼓励学生自带书籍放入班级图书角, 指导学生交换借阅, 让学生在想读书时有足够的书可以读。 老师在校园、教室醒目之处张贴关于读书的标语和名人格言, 利用墙壁、板报、宣传栏刊载读书故事、新书介绍等, 让学生受到读书的教育。 平时各科老师上课的时候要渗透阅读意识, 数学老师在教学圆周率时候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九章算术》, 科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家的故事……总之, 要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读书的熏陶, 不自觉地投入阅读中吮吸知识的甘霖。

三、提高阅读品位

阅读因其作用的多样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班级在举行某项活动时可以让阅读先行。 比如举行“清明”这一主题活动时, 我先进行主题阅读, 让学生自由搜集清明相关的诗词、文章甚至整本书进行阅读, 让学生进行阅读展示, 这一阶段的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 关于“清明”主题实践活动才能开展得更好, 脱离主题阅读的“清明”活动往往让学生不知所以然, 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组织学生上街写春联这一活动时, 我引导学生阅读春联相关书籍, 通过阅读讨论让学生明白春联的由来、春联的意义、春联的格式, 在街上写春联的时候根据具体情况帮别人选择合适的春联。

四、丰富阅读载体

单一枯燥的阅读对于成人都是一种意志的考验, 遑论自控能力较差的懵懂孩童? 要想让阅读长久进行下去最终养成习惯, 就必须依靠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各方面的训练, 最终形成能力。

1.践行 “晨颂·午读·暮省”的生活方式。 这一方式是由新教育实验提倡的, 在实际操作中我指导我班学生每天早晨抽出十分钟时间对一些经典诗文进行大声朗诵, 达到积累内化的功效, 每天中午抽出二十分钟时间组织学生安安静静地看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书, 以求开阔眼界, 净化心灵, 要求学生在放学回家后回想今天发生了哪些事, 读书后有哪些收获, 并形成文字或者写绘, 达到自我反省的目的。

2.开展 “共读一本书”。 组织师生、亲子、朋友共读一本书活动, 提倡“大人带着小孩读书”的言传家教方式, 边读边交流, 定期组织开展书香家庭的评选。

3.开好阅读指导课。 面对庞杂的读物, 学生缺少必要的甄别能力和选择技巧, 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字, 学生还不能正确运用浏览、详读、研读等读书方法。 我每周开设一节阅读指导课, 系统地向学生介绍选择书物的方法, 传授必要的阅读方式, 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进行新书推介或者阅读展示, 力求通过系统教学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阅读技能。

五、做好阅读展示

充分地展示阅读成果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鼓励学生持续阅读的主要手段。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 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

1.主题知识竞赛。 每个月抽出专门的班会时间, 针对主题阅读的内容分小组进行主题知识竞赛, 参照电视台 《一站到底》栏目, 选拔学生作为主持分抢答、指答等多种形式进行竞赛, 评选出每月的优秀阅读小组和阅读之星, 学生为了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不自觉地就端正了读书态度。

2.办好阅读小报。 无论是汇报课展示还是主题知识竞赛, 学生参与度总略显不够, 为此我在日常教学中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自办阅读小报。 每月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阅读计划, 进行认真阅读, 对自己阅读过的文章或是写成读书心得或是画成写绘, 总之要留有思考的痕迹。 小组长进行明确分工, 把小组内阅读所得文字或写绘做成精美的阅读小报, 用以各组交流学习。 这一活动扎实有效, 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阅读能力的形成、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只要坚定阅读教育的信念, 端正阅读教育的态度, 总有一天学生会成为阅读的受益者。

摘要:阅读作为语文学习和奠基人生最重要的手段一直备受关注, 但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弱, 要把阅读活动落到实处, 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提高阅读地位, 丰富阅读载体, 做好阅读展示。

关键词:阅读欲望,阅读氛围,阅读地位,阅读载体,阅读展示

参考文献

[1][英]约翰·洛克.教育漫话.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8.

阅读改变人生 篇8

我们常说“阅读改变人生”,下面为同学们列举的这些文化名人,他们的读书心得又是什么呢?希望此文能帮助渴望学会阅读的同学。

费孝通

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对我国社会学、人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这位年届百岁的世纪老人仍在不停地读书、思考、写作。他说:“强国梦从读书开始。一介书生,一片赤诚。江村的光芒,点亮了人生道路,也照耀着中国的未来。”

何祚庥

1927年生于上海,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他积极参加捍卫科学尊严,揭露和反对伪科学等活动,并做出重要贡献。

何祚庥说:“读书是为了追求真理。读书的魅力在于它为人们追求真理铺展了道路。当一个人决心为真理而战的时候,他就必定成为勇士。”

茅于轼

1929年生于南京,195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此后20余年从事铁道机械机车车辆研究。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运输经济、数理经济的研究。1993年以后连续三届被选入美国权威部门出版的世界名人录和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世界名人。

茅于轼的读书心得:用书籍丰富人生。读书让精神丰厚,让心灵充盈,让思想纵横捭阖。不囿于一门学术,穿越壁垒,拓展视野,终成大家。

二月河

二月河的前半生都是在“厚积”,而读书搜集史料则是他“厚积”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他500万字的清帝系列历史小说《落霞三部曲》,即《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传遍中国,走红海外。

二月河说:“随缘读书,学问自在。读书不求甚解也其乐无穷;读书偶得甚解,则可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了。”

余秋雨

余秋雨以历史文化散文而名世。他凭借自己丰厚的文史知识功底、优美的文辞,引领读者泛舟于千年文明长河之中。余秋雨的艺术理论著作,也备受学术界重视和尊崇。

余秋雨说:“生命的质量需要用阅读来锻铸。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分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分平庸的困扰。”

肖复兴

1947年出生,北京人。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作品已出版50余种,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

散文阅读画意人生 篇9

清晨;寻一米阳光的温暖,黄昏;捡拾夕阳余晖的诗情画意,绘制出,春之生机勃勃;夏之郁郁葱葱 ;秋之硕果累累,冬之白雪皑皑 ,只要心中充满阳光,眼中就有美景。 在心中画一朵白莲清幽,不为谁开,不为谁落,只为素心向暖,浅笑安然。

有人说“遇事要宠辱不惊,无意去留;方显英雄本色,平淡得与失,懂得给情感留白,方能持久生香,遇事要留有余地,相互欣赏,拥有默契;懂得给生活留白,揽一份诗意人生,留一份淡定之态,多一份睿智,生命方能如诗如画。

持一份“善良”与“懂得”于尘,那是开在宣纸之上柔媚的花朵,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颗善良的种子,只要认真的临摹,就会让美好赫然纸上,善良是灵魂的精髓,是对生命的`感恩,以一颗善良的心看世界,就不会有伤害和薄凉。善良就是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理解;多给予一份善良,就会多一分希望,你的一个甜美的微笑,是温馨桥梁的纽带,你曾经扶助他人的一双温暖的手;是博爱世界的砖瓦,你付出的关怀、洒出的爱意,哪怕只发出萤火虫一般微弱的光亮,也会温暖一颗孤寂的心灵。

持一份“给予”的本真,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个世界的美好,不是一个人付出很多来构造的,而是每个人付出一点,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是美好的人间,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用一颗善良的心来对待生命中遇到的一切,那我们就会处在无尘的空间。

人生最美的山水画,画意人生就是给予和付出,用博大的胸怀绘出心中的那一片花之海洋。 渴望阳光的温暖,但也不要排斥黑夜的孤寂;喜欢闹市的繁华,但也不要排斥乡村的落寞,渴望成功的辉煌,但也不要惧怕挫折和坎坷的历练;渴望拥有的甜蜜,但我也不怕失去的痛楚。因为我们知道,所有的事物,都要有一个过程;所有的经历,都是一种懂得;所有的过往,都是岁月的一种恩赐。

阅读人生作文 篇10

世界已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新媒体文化给人们获取知识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和选择,但传统的阅读却依然显得重要,甚至更重要。阅读并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宽人生的宽度,尤其是经典文学的阅读,它改变是人类的灵魂。

人们需要文学,如同人类生存中需要新鲜的空气和清澈的甘泉。我们相信文学力量与美丽,如同我们相信头顶的星星与心中的道德。德国当代哲学家海德格尔这样描述文学的美丽:文学是这样一种景观,他在大地与天空之间创造了崭新的诗意的世界,创造了诗意生存的生命。文学家鲁迅对文学的理解更为透彻,他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文学是国民精神前进的瑰宝,是永远照耀我们精神领空的灯火。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需要力量、美丽与灯火,在于人类的本能生存方式总是要寻找诗意的栖居。这一种学习,没有老师,没有教室,没有作业,却有眼泪,有欢乐,有笑声,有思索,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古人云:耳读书而聪,目读书而明,心读书而一。阅读,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使她看到了一个个奇妙的世界。在纯真美好的童年时代,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非为中,自由选择,阅读一本又一本的好书,无疑是最轻松,最有效,最享受的学习,它将成为我们一生中最美丽的回忆,陪伴我们一生的财富。

“阅读改变人生,书香浸润灵魂。”让我们走进经典阅读,在这片精神的沃土上自由驰骋吧!

快乐阅读 博雅人生 篇11

关键词:快乐阅读;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交流讨论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9-088-1

一、“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激发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在《论语》中以简练的语言道出了兴趣在阅读中至关重要的作用。英国教育家斯宾基也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书海茫茫,品类繁多,只有拥有阅读兴趣的人才会不遗余力地钻研探索;学海漫漫,艰苦种种,只有以读书为乐的人方能苦中作乐攀登进步的阶梯。

身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深衷的快乐。“快乐阅读”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一种理想的阅读境界,是推进学生循序渐进获得快乐体验的阅读实践。我们坚信:成功的教育应该能让学生喜欢阅读!喜欢阅读的学生是最有发展前途的!试想:如果学生为了考试而阅读,考试没了,阅读也可能就被放弃了;如果学生是为了家长或老师的奖赏而读,奖赏没了,学生也就没有了阅读的动力了;如果学生是迫于压力而阅读,压力没了,学生也会没有了阅读的动力。兴趣是学生快乐阅读的永动机,教师学会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例如上《小狗包弟》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巴金的《随想录》,以便深刻认识文革中“人性冷漠,人人自卫”的社会现状。课堂是学生放眼看世界的一个微缩窗口,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阅读,从课内走向课外,开拓视野,建构人生的价值体系。

二、“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是人心灵深处不竭流淌的泉源,是高悬头顶璀璨闪烁的星空,是暗夜晦途照亮前行的火炬。数学家华罗庚说:“阅读天生重要。”个人知识的丰富、精神的陶冶、智慧的启迪无不来源于阅读,良好的阅读习惯无疑能给人带来终身发展的幸福。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首先,营造愉快轻松的阅读环境,持之以恒阅读。快乐阅读不是几次轰轰烈烈的阅读活动,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日常性的、持续性的推进学生阅读的实践。当下的青年学生认为读书并不那么快乐,他们觉得课业太多,压力太大,时间太少,根本没有闲情雅致读书,读书是一件苦差事。其实不然。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每天清晨、午后、黄昏抑或灯火阑珊的夜晚,在避事去愁之际,手握一书,焚心香一瓣,徜徉其中,书香氤氲。与先贤对话,聆听孔子“登泰山而小鲁”的广博见闻,聆听屈子湘江畔边“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牢骚,聆听子美“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的叹息,任清风徐来,银辉遍洒,何等惬意,何等享受。每天哪怕挤出十分钟阅读,持之以恒都会有所收获。

其次,择书而读,开卷有益。英国的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选择适合学生不同心智并能迎合学生兴趣的书,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获得精神的启迪,灵感的火花,当是赏心乐事。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读子安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学生可以感受到送别时真挚洒脱的友情;读文山的《过零丁洋》,学生可以感受到赤胆忠贞的臣子之心;读子美的《春望》,学生可以感受到破碎飘摇的山河带给百姓的是几多痛苦。太宗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生读读《项羽本纪》,便懂得君王当知人善任,不能逞匹夫之勇;读读《淮阴侯列传》,始知晓为人当志存高远,韬光养晦,忍辱负重;读读《张衡传》,方明白“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分秒之功,始得一鸣惊人。大量阅读不同种类的书可以帮助学生扩充知识储备,丰富见闻,提高自身修养。

再次,注重阅读方法的培养。学生在阅读报纸、广告、说明书等时,可以采取快速阅读的方式,一目十行,及时捕捉自己所需的内容,舍弃无关的部分。如在需要特别了解的地方可以中断,停下来具体研读;在阅读优秀或经典著作时,可以细细探究,慢慢咀嚼,从而理解其中的深奥的哲理。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也可依个人喜好养成在所读文章开头、行间,运用文字或固定的阅读符号,学习圈点批划的习惯,写下自己的感悟与体会。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学会恰当地运用不同的方法阅读会事半功倍,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三、“学贵得师,亦贵得友”——阅读中的指导与交流

《诗经》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阅读中的指导与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学生快乐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不失时机地因势利导,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籍,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学生因为囿于年龄与经验的缺陷,难免会在更迭无穷的书海中迷失方向,甚至开卷有害。教师可以适时指导,推荐书籍阅读,如利用寒暑假推荐学生读几本大部头著作,如孔子的《论语》、巴金的《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狄更斯的《双城记》等。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课外阅读,自然希望得到来自老师、同学的肯定和欣赏。教师必须努力为他们开辟交流的阵地,引领学生在对话、讨论等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领悟读书的乐趣。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小讨论,就其中的一本或几本书和全班学生一起讨论交流,以表扬为主,让学生逐步领会作品背后的深意,学会如何从文中寻找好词佳句。学生掌握了方法,再读书时,就会把书报上精彩的、有意义的、富有哲理的语句、重要的片断摘抄下来写成读书笔记,就能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经验。

教师也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讲故事”活动,让学生在“读”、“说”的过程中真正锻炼了口才,又获得了乐趣。还可以举办“读书日活动”、演讲朗诵比赛、“最佳读书小能手”等活动,鼓励学生借书订报买书,开辟阅读的多种途径,资源交流共享,尊重学生的阅读权利,让学生享受读书的乐趣,快乐地读书。

人生阅读心得 篇12

我拍拍她的短发,她惊恐地站起来,红着脸说:“您好! 莫伦先生,我叫莎丽尔。”我正打算付给莎丽尔小费,她却紧张地摇头说:“对不起,莫伦先生,我并不是想要您的钱。”“难道你是想跟我交朋友? ”“因为您跟我爸爸长得很像! ”

看得出,莎丽尔说这话的时候鼓足了勇气,而且一提到“爸爸”,她的眼泪几乎就要掉下来。我突然萌生一种无以言表的情愫,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的感情:“我开车带你兜兜风好吗? ”她睁大眼睛,有些不相信地看看我,然后突然雀跃着钻进车里。

很快,这个10多岁的孩子消除了对我的陌生感,打开了话匣。她说她父亲是个非常英俊幽默的男人,在她两岁的时候离家去阿姆斯特丹做生意,赚了钱就会开着红色跑车回来接妻子和女儿,还要为她们建一个牛羊成群的大农场……现在,她的母亲快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莎丽尔希望找到一个长相和她爸爸相似, 而且有着鲜艳跑车和大农场的男人,让妈妈“等到”心爱的男人,了无遗憾地离去。很显然,她父亲是个不负责任的男人,到阿姆斯特丹后没有发达,或者已经爱上了另外的女人。

“莫伦先生,我在半年内找了许多叔叔,可是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愿意听我的故事,您是最好的! ”说完,她示意我停车,然后跳下车去,一边跑一边说:“我明天再来找您。”

第二天早上,小姑娘竟然一路找到我家,还带了一张她父亲15年前的照片,那是一个英俊年轻的小伙子,但并不像莎丽尔说的那样和我很像。莎丽尔是要我扮演她的“爸爸”,也就是她母亲的丈夫。

莎丽尔满脸笑容,眼神中映射着无比澄澈的温暖,我无法拒绝这样一个小女孩如此善良的要求。

一个明媚的下午,我载着莎丽尔向“南茜精神病院”出发了。我们到达时,她的妈妈正在熟睡,这个被思念和病魔折磨得不成人样的女人被小小的女儿拾掇得异常整洁。

没想到,莎丽尔的母亲醒来后,突然扑倒在我怀里号啕大哭,她真的把我当成了她苦苦等待的丈夫! 莎丽尔好几次悄悄掐自己的手背,然后露出得意的笑容。我突然觉得自己的生命在那一刻变得无比澄澈温馨,我朝她努努嘴:“怎么不叫爸爸? ”慢慢地,莎丽尔蹭到我身边,迟疑许久,轻轻地叫了声:“爸爸! ”我伸开另一只臂膀将她搂进怀里……

一小时后,我和莎丽尔将她母亲扶下楼。整个晚上,我们都在农场转悠。晚上10时,我开车送她们回医院,直到她母亲睡着后才离开。莎丽尔将我送到病房外面,说:“莫伦叔叔,真的谢谢你。”莎丽尔不知道,我这个42岁的中年人其实早已被她深深地感动和激励。

翌日下午,我又开车来到精神病医院,这让莎丽尔无比惊喜。我拍着她的肩膀说:“我愿意做你的爸爸,也喜欢和一个好孩子陪着她的妈妈。”

半个月后,莎丽尔的妈妈终于含笑离去。丧礼结束后,我向莎丽尔张开双臂,说:“孩子,知道我现在最想你叫我什么吗? ”莎丽尔眨眨眼睛没领会过来。

我再指指自己的胸口,莎丽尔终于张开双臂跑过来,扑进我的怀里轻轻地叫了一声“爸爸”。

(选自《读者》2005年第14期,有改动)

鉴赏空间

如果说《我的叔叔于勒》中,若瑟夫的言行是一缕温暖人心的阳光,那么《情暖人生》中则处处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孩子都是天使,生活在赤裸金钱社会的若瑟夫如此,为母亲寻找“丈夫”的莎丽尔也是如此,不论所处的境遇如何,他们都用纯真过滤冷酷、自私,将自己生命的酒杯斟满真、善、美。

[读有所思]

上一篇:幼儿园常见病处理方法下一篇:营销经理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