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口语兴趣小组教案

2024-09-16

英语口语兴趣小组教案(精选8篇)

英语口语兴趣小组教案 篇1

初二英语活动课教案

指导老师:宋峰、陈冬雯 活动地点:教学楼506 活动时间:第十周星期二

复习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有趣的发音练习—tongue twister.一.Greeting: T:Hello!My students!

S: hello!Teacher!

二、count the numbers :

三、Revision :we will have a game to review the words that about tongue twister.四、Now let’s begin.板书: tongue twister

Bob bought a big bag of buns.鲍勃买了一书包的小面包。

Bob bought a big bag of buns to bait the bear ’s babies.鲍勃买了一书包的小面包引诱熊的宝宝

五、Group work :s: practice the sentence

T: some students represent their group to show.T: write the next part of the twister.T: bait means :引诱,那这句话的意思是?

S: 鲍勃买了一书包的小面包引诱熊的宝宝。(奖励)

T: just like first part to teach.(教师要在学生下边练习时及时给与语音指导。)

英语口语兴趣小组教案 篇2

一、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所遇到的困难

1.辅导员老师的专业功底有限

由于农村学校教师人数的限制, 一些农村小学的英语课程都是由学校里语数教师兼任的, 没有专职的英语教师, 对于备课往往也都是匆匆忙忙了之。

而兴趣小组的开放性和趣味性特点, 对辅导员提出了高要求:观念要新, 素质要高, 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与自觉习惯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要善于分析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对症下药。这无疑成为兴趣小组活动有效开展的绊脚石。

2.小组学员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在农村学校, 参加英语兴趣小组活动的学员都是每个年级各选出几名对英语感兴趣并且英语水平稍微好点的学生。这就造成了一个小组内存在着几个年级的学生, 而不同年级的学生无论是在词汇、句型、语音、语法积累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这难免会为课程内容选择以及课堂的有效展开造成不利的因素。

3.农村教学资源与设备有限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英语课程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 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但是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与设备都相当缺乏, 教学工具往往就是黑板、投影、电视与录音机。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 两年前刚开始开展英语小组活动, 想给学生放点CD却找不到播放的媒介, 唯一的一台影碟机还是经年失修的, 更别提什么更先进的多媒体硬件了。

另外, 农村小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 大部分家里缺乏很好的学习坏境和学习工具, 更别说让于家人为他提供英语学习的音响设备、书刊杂志, 以便于他们拓展学习知识和运用英语了。

二、如何克服并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一) 精心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作为外语教师, 我们知道, 英语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 它是一门实践课, 其语言技能是需要通过学生个人的时间才能培养和提高的。因此, 教师在活动中要起指导、启发、点拨作用, 推进活动的发展, 让学生自己调动各种感观、兴趣去参与。在活动前期, 辅导员应该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活动计划, 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对学生进行辅导, 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说到底英语还是一门语言课, 因此能说会说才是真正的重点, 因此我将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用在与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上。主要通过学生跟读、师生对话、学生相互情景对话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口语锻炼, 纠正学生的发音, 使学生真正领悟英语的精髓, 而不是单纯地学“哑巴英语”。

(二)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小组活动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 在身体、心理、行为等各方面都还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他们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对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地记住, 而对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有时记起来却感到困难。他们能记住一些具体的、直观的材料, 而对抽象的词、公式和概念却难以记住。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的思维理解能力不断提高, 对词的抽象识记和意义识记的能力都会不断提高。

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 教师在设计兴趣活动教学形式的时候应采取多形式、多角度的原则让他们动起来的方法, 它为我用, 针对学习目标、针对学习实际, 选择“动”点, 设计“动”法, 组织、调动学生去“动”起来, 满足孩子们爱动好动的心理, 使注意力持久、稳定, 注意力的紧张度提高, 并在愉快的气氛中发展、习得。可选择的形式如:看英文影片、听英文歌曲, 竞赛、情景表演、游戏……

其中游戏是比较理想的形式。游戏应采用多变的设计思路、生活化的氛围、动起来的方法、乐起来的原则, 以达到爱、习得、发展的目的。

找胳膊游戏

目的:区分He、She;熟悉身体各部位的表达方法。

道具:男孩和女孩的大图片各一张, 缩小复印或描画一份作为参考图。把大图身体各个部位剪下, 放在一起;胶水或两面胶纸。

方法:

1.将缺少身体部位的男孩和女孩的大图贴在黑板上, 在他们旁边分别贴上较小的参考图。

2.请同学上来把男孩女孩身体各部位贴回去。

3.每次点一两名同学, 用英语Find her\his eyes\...提示他们从剪下的纸片中找出正确的部位, 并贴到图上, 边贴边说:These are\This is his\ her...

4.可以将同学们分为两组进行。给他们记分, 看哪个组贴得又快又准。

(三) 尽量营造良好、宽松的活动坏境

环境有营造氛围, 渲染气氛的作用, 对学生的心理有着浓重的影响。所以, 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 学生需要做出大胆选择, 力求直观化、生活化、情感适应化;兴趣小组活动应该有别于课堂教学, 场所可以选择在教室, 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选择在草地、树底;座位也可以自由设计, 圆形、扇形、一字形、对阵形、星状分散形等, 不拘一格。形式上要体现灵活性, 无论是时间还是规模的安排都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差异、现有的条件灵活决定, 必要时可以力所能及地创造条件。

三、结束语

除以上所述外, 英语兴趣小组活动的顺利实施还应有明确活动的目标, 一定的计划性, 要做好学生的报名工作, 活动要定位在基本技能的学习与运用、整体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上, 要反映多数学生的需要和利益, 要寓生活的动机和对象于其中, 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才会浓, 积极性才会高, 才更易于成为活动的主人, 自觉接受新东西。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 教学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且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而兴趣小组活动具有灵活性、开放性、趣味性、自由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补充, 可以帮助参与者走向自然、走向社会, 有助于开阔视野, 培养个性,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恰好可以在这方面起到得天独厚的作用, 我们大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 使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虽然农村小学与城镇小学在各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但是只要我们教师和校方确立目标、做好计划, 认真备课, 敢于实践, 同样能将英语兴趣活动课上得有声有色, 为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添砖加瓦, 让农村英语这株野百合也能盛开得娇艳、夺目。

摘要:农村小学由于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学生英语水平等各方面现状的限制, 给英语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造成很大障碍。本文列举了相关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兴趣小组,困难,解决方法,游戏

参考文献

[1]陈云水.英语兴趣小组的组织与活动的开展.

[2]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组合作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篇3

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首先,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其次,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优、良、中、差四个层次的学生。然后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进行分类(分为优、良、中、差四个层次),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后对人员进行组与组间的交换,尽可能的使合作学习小组达到组间“同质”。

分组后就要进行分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的责任分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

二、小组合作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预习新课。预习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教师可以事先把预习的内容及要求告诉学生,让小组同学根据要求听录音自学单词听清读音、预习对话或课文的重点的句子及语法要点,经小组讨论,将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做成一份组内笔记。然后在课堂上听教师或者同学的讲评,逐一解决疑点。由于是小组合作,教师有时还可以提出难度稍高的预习要求。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unit4 Tree Planting Day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预习时做到:①准备—些植物的种子然后把它们种在花盆里,并用英语描述它的生长过程;②预习课文、听学单词、理解课文的意思,并将疑难点做一份笔记。每个小组都准备好,在新课开始之前我提供时间给学生进行组内讨论。最后,学生按照我的要求,都得出了结论。这样,不仅教师课上得轻松,学生参与的热情也很高,学习到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

学习新课。英语每一个单元都分为新授课和巩固课,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新单词,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在这里我以六年级下册的unit7为例,由于是篇有关名人的课文,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了很多任务。在warming up中给学生的任务是:查找有关中国和外国名人的资料,可以在课前提早完成任务;在practice speaking中,给予的任务是“talkingabout your favorite famous people”。明确任务之后,各小组就在规定的时间内行动,按规定完成任务。这一过程,需要学习程度好的帮助差的,以此促进后进生的学习。只有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进步了,才能体现小组的进步,才能有力促进组际竞争。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查找资料等方式完成小组的合作学习。这样的教学活动任务,促使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更充分地渗透和跨越,使学生能充分地操练对话,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

复习课。复习课以小组为单位,由教师布置学生按某一语法内容进行准备。在复习课上由小组推选一位学生,就这一部分学习内容中所含的语法进行归纳和小结,组内其余学生补充,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内容。整个过程以小组活动为主,教师适当指导,在关键之处给予点拨。这使学生能摆脱教师这一权威的束缚,能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做法极大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例如在讲Past Tense构成规则的时候,我直接把它交给各学习小组,要求各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迅速对这一问题进行合作学习,讨论研究,开展比比看哪个小组速度快的竞赛活动。这样,各小组出现了紧张而又有序的画面:小组长组织讨论,记录员对讨论过程及结论进行记录。几分钟后,学习小组都举起了手,准备汇报。各学习小组展示的学习成果,充分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团结的力量。合作学习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这一过程中,我充当着评价者的角色。在每个任务完成之后,我及时评价学生所提的问题是否准确、到位,是否能解决问题。学生回答的答案,则由同伴来评价是否正确。

美术兴趣小组教案 篇4

主讲:高银才

一、教学目的:了解素描的慨念,素描的含义、功能,学习素描的基本用具。

二、重点难点:理解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

1、素描的定义

广义上的素描,涵指一切单色的绘画,起源于西洋造型能力的培养。

狭义上的素描,专指用于学习美术技巧、探索造型规律、培养专业习惯的绘画训练过程。

“素描”单从字义上理解是“朴素的描写”,从所用的工具上讲是指单色绘画。它是一种以单色为主的表达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绘画形式,其形式、品类的简繁与粗精有程度的不同。虽然美术包涵的专业很多,素描乃是各个专业的共同基础课(或者说它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现代造型艺术入门,都须经过严格的素描基本功训练,它包括对透视学、投影学、解剖学等自然科学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也包括对造型的观念、造型的美学原则、造型的诸形式要素和各种艺术表现方法的实践和认识。

就绘画创作而言,素描是绘画的开始,是创作过程中的一个前过程。画家从创作构思到构图落幅,用单色画稿子,寻找比例关系和明暗层次等属于素描的范畴。

2、素描的分类

按研究对象来划分可分为:研究性素描、表性性素描、速写;按表现形式来划分可分为:结构素描、写实素描。其中设计素描与素描创作都是在写实素描(也称光影素描)的基础上延伸与发展的。

① 研究性素描:一般指素描习作。它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物象进行较深入细致的全面研究,以达到充分地理解对象,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的把握,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掌握自然规律和塑造物象的能力。

② 表性性素描:这是在充分理解物象的基础上主观性表现物象的一种素描形式。大多数应用于创作阶段

③ 速 写: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用简洁概括的手法捕捉变动易失的对象的一种素描表现形式。速写可以为习作速写和创作性速写,也包括为创作收集素才的速写。本阶段主要的学习方向为写实素描(光影素描)的写生,即基本造型方法。

3、素描的工具与材料

绘画创作,除了不断在表现上寻求突破外,理解与掌握材料工具的特性,亦不容轻忽。因此,有效的掌握材料工具,才能确保创作意念的自由表达,使笔能随意转,游刃而有余。否则意到笔不到,创作的意念只会平白的消耗在材料的克服上,即使有再好的构思,再强烈的表现,亦是胎死腹中。

工具材料对素描而言,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在材料的选择上,不必过於拘泥,只要能符合素描学习的要求与效果,任何材料皆可运用。

①.铅笔

是素描练习上最常用的表现笔材。目前市面上的铅笔款式相当多,有木质铅笔、工程用自动铅笔、全铅笔、扁铅笔等,不一而足。款式不同是为了配合不同的需求,其所含笔心部份则大致雷同。笔心是由石墨与胶质混制而成,二者的混合比例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软硬度。通常在铅笔末端,都会以[B](Black)及[H](Hard)的号数标明其软硬度。H的号数愈高,笔心愈硬愈淡,适合精密描绘。B的号数愈高,笔心则愈软愈黑,较适合素描练习使用,其中2B——6B最常使用。而介於二者之间的[HB],因笔心软硬适中,多用於笔记书写。

② .炭笔

炭笔种类繁多,除了木炭条外,更有以炭粉加胶混制成的各类炭精笔,由於炭笔可表现出较铅笔更深的暗色调,又易於大面积涂抹,故常作为素描练习的重要笔材。(1)木炭条

多以柳树、樱桃等新枝烧制而成,由於采集及烧制不易,故价格较为昂贵。

选择时以质地匀细、平直节少为佳。木炭条亦有粗细软硬之分,可依个人所需多加尝试

木炭条色黑质松,能快速且大面积的涂擦揩拭,适合大画面整体明暗之调整。不过因炭粉的附著力较差,完成品必须及时喷上一层固定喷胶,否则炭色极易浑浊脱落。(2)炭精笔、炭精条

皆为炭粉加胶合剂混制而成,故附著力较强,也就是较不易修改。除了黑色外,尚有白、黑褐、红褐等色制品,常用於速写。粉质的炭精笔性质类近於硬粉彩,故亦可作为粉彩画起稿施底之用。腊质炭精笔,附著力更强,涂抹更不易,画面易有乾涩之感,使用时得事先留意。4.色粉笔、赭红色粉笔与粉彩笔 5.橡皮擦、可塑性橡皮 6.纸

素描用纸,限制不多,各类纸张,如描图纸、宣纸、水彩纸、光面纸及各色粉彩纸,甚至纸张以外的材质皆可尝试。可依据使用的笔材及作者对材料特性的要求作为选择的依据。素描专用纸,因是棉浆制成,较木浆制纸具较长的纤维,纸质结实强韧,耐擦拭,不易起毛,且纸纹稍粗,使炭色容易附著,涂抹均匀,反而是初学者最佳的选择。7.素描固画液。

主要由松脂混合酒精及其他溶剂制成,除固定画面上之木炭粉外,亦可保护纸面,使之不易受到沾污。若使用铅笔或炭精笔完成之作品,虽其附著力较强,但最好也能喷上一层固定胶保护画面。

第二课:素描基本技法与表现方法

主讲:高银才

一、教学目的:学习素描的基本技法,理解素描的明暗与结构,掌握三大面五层调子。

二、重点难点:理解明暗及表现方法。1.基本技法

技法是绘画的基础性工作,由於各种技法的综合应用,组合出画面上的形、色,并赋予一幅作品某种意义与生命;因此,在从事铅笔画的创作之前,对铅笔画的技法必须先有基本认识。

基本技法注重用笔的方法,依笔触形状(线条)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直线笔触:

用笔时线条刻意画直,即成直线笔触。直线笔触排列整齐时,会给人一种清爽整齐的感觉,但易流於呆板,因此可适度调整线条的方向变化,以增加活泼感,却也不可过度,以免显得杂乱无章。长三角形笔触:

下笔时力量先重渐轻或先轻渐重,都能画出细长的三角形笔触,长三角形笔触和直线笔触类似,但本身多了渐次的变化;因此,当长三角形笔触规则排列时,便能产生色彩渐变的渐层效果。曲线笔触:

将线条弯曲即成曲线笔触。曲线具有优美、柔软的特性,比直线难控制,因此要多作练习,直到各种转折极为顺畅,才能表现曲线之美。不规则笔触:

任意用笔涂画,即成不规则笔触。不规则笔触的应用,能增加画面的变化,使人感觉生动活泼,但也易陷入杂乱无章。点状笔触:

利用笔尖敲点纸面,即形成点状笔触。描绘时,刻意变化用力的方向,便能产生不同形状的点状笔触;如圆形、小三角形等等,适合琐碎复杂的物体描绘。连续笔触:

连续笔触是指以笔快速地来回绘出直线或曲线线条的笔法,由於快速来回移动,故能很快地绘出一个色面,但是较难控制线条的形状及色面的范围。2.特殊技法

特殊技法除了铅笔之外,尚必须使用其他的辅助工具;有的是以其他工具为主,铅笔为辅;有的是以铅笔为主,其他工具为辅,或者两者相辅相成。总之,在此类技法中,其他工具占有相当重要的比例,练习时,其他辅助工具的合?使用是不可少的。以下就依使用工具与技法运作之不同,加以分类: 纸纹的应用:

作画时,纸张的选择,可使画面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选用粗糙的纸,便可轻易作出粗糙的质感;平滑的纸则有助於笔粉的平均涂布,以增加画面的光滑感。这些都是纸纹所产生的辅助效果。橡皮的应用:

橡皮除了可擦去画错的部份之外,也可作为画具使用,例如:将硬橡皮削成尖棒状,或将软橡皮捏成尖细状,便可擦出细长竹线条:此外,以橡皮(软硬皆可),轻压画面,便能产生如白云状的白色色块。只要画者肯花心思去想,橡皮定能配合个人的意思,做出所期望的效果。

擦抹技法:

擦抹技法是在画好的笔触上,以布、纸、纸笔或手指摩擦压抹的技法。由於布、纸、手指等所产生的推压作用,使铅笔粉的涂布极为平均。而达到减弱笔触痕迹。柔和调子的功能。其中布与纸适合擦抹大面积的画面;纸笔由於具有类似铅笔的尖头,适合用来擦抹小面积的画面;至於手指及橡皮的擦抹效果就显得较差,因为手的汗渍容易影响画面的效果,橡皮则很容易将笔触擦去。

水彩颜料的辅助应用:在已完成的铅笔画上,可涂抹一层淡淡的水彩,如此不但能保有原来的铅笔色调及笔触趣味。更能增添画面的色彩变化。使作品的表现更丰富。加水彩时,应避免过浓、过深的颜色。否则易将原稿的铅笔笔触盖掉;也不可用水彩笔作多次涂抹,以免色彩灰涩,笔触模糊。熟练的铅笔技法应由简入难、循序渐进。基本技法可谓为铅笔画法入门,熟悉各类作法与应用,对於往后笔法的丰富化有莫大帮助;加上特殊技法的磨练。必能使画者迈向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的境界。

二、明暗与结构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即以严谨的态度,将解剖与透视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人体骨骼与肌肉结构的精练表现,到了十七世纪,才逐渐重视明暗的表现力,徐悲鸿先生便曾指出:在林布兰之前,作品都按肌肉外型来画,林布兰之后才用明暗分面法,这是自然科学的发展使画家观察客观世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暗法在表现上更为有力,这种素描对油画最有益,加上十九世纪印象派对光与色的提倡,因此,注重内在结构坚实表现的结构画法,便逐渐为外表光鲜的明暗画法所取代。

明暗与结构是体积表现的两大基础,二者关系密切,互为表里。何谓明暗素描与结构素描,事实上两者皆须借助明暗的提示,并以结构面的方式加以理解。明暗素描以明暗为主,利用结构表面的明暗变化进行素描。而结构素描则是以结构为主,明暗为辅进行素描,且多以线的概念加以表现。两者的差异在於明暗素描是表面的,多变的,受光线左右,而结构素描则是从本质出发,是内在的,较稳定结实且较不受光线左右。

在素描的实际进行上,光影素描通常以感性出发,先掌握大体的造形及调子,再经由分析深入刻画细部,最后进行整体调整而完成画面。但结构素描的训练方式,则是由内而外的理性观察,再加以表现; 三、三大块五大调

三大块:黑、白、灰

五大调:黑、白、灰、反光、投影

1.高光:在受光面部份,结构面上光线之入射角与反射至眼睛之反射角相等时,单位面积反射光量最多,故为受光面的最亮处,在结构体上呈现最白的调子。一般而言,高光泛指受光面较亮之调子,以别於中间调,而高光点理论上只有一点。

2.半明部:亦为受光面部份,高光以外之结构面,因光线进行角度的关系,单位面积反射至眼睛的光量,则依其角度变化而逐渐减弱,在结构体的明暗上呈现较灰的调子。

3.明暗交界线:受光面与背光面的交界处,由於此处结构面与光线进行方向平行,单位面积的受光量几近於无,而且所受的反光量亦最少,因此在结构体中呈现最暗的调子。

4.反光:受光面的明暗变化,受光源进行的方向所影响。而背光面则正好相反,其结构面的明暗变化,是受到反射光的影响,反光程度的强弱,会因光源强弱及反射物体结构面的方向、距离及材质的影响,光源愈强,反光愈强。也可以说,反光是背光面的光源,只是反光的来源通常较为复杂。一般而言,受光面的光源较为单一化,而反光则会因物体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有所变化。理论上,背光部份的明暗变化,一如受光面,不同的结构面,单位面积所受的反光程度不同,所呈现的调子,会因结构面的方向与反光进行的角度产生变化。在画面表现上,由於反光不似光源强,故多呈现灰色调子。

5.投影:光源投射於结构体上,产生了受光面与背光面,而光源的进行受到结构体的阻隔,会在另一个结构体上产生投影。我们通常把物体的背光面称为阴,而投射在另一结构体所产生的投影称为影,即所谓的物体的阴影。投影的明暗调子,要根据投影部份的结构面材质而定。通常在写生练习中所观察到的投影,会受环境光线的影响,愈接近结构体的投影调子较暗,边缘线较清晰,愈远则较淡较模糊,这是因为一般的室内写生,光源较不统一,且容易受到周围各种反光的影响。任何结构体在受光的情况下,由於结构面与光源的方向关系,基本上皆会产生以上五种明暗调子。五大调除了可以表现光线感外,更因不同方向的结构面会有不同的明暗变化,素描上便是利用这种方向面的明暗变化,暗示出结构体的体积感。

第三课:素描——长方体临摹

主讲:高银才

一、教学内容:长方体素描临摹

二、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物体的基本造型个性、理解物体的结构和基本透视。

三、重点:物体的形状个性、结构、透视

难点:物体的分面、透视

四、教学准备:长方体素描视频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的准备

2、讲授新课

(1).观看长方体素描视频。

(2)、长方体(对照立方体框架模型分析)长方体的结构是由大小相同的六个长方形平面,按照垂直关系而构成的。

(3)、教师示范 位置的选择和作画姿势正确的写生姿势、有助于整体观察和表现方法的运用。在绘画时身体应与画板相距一臂左右。画板放在大腿上也可以。画者与写生对象之间的最佳距离,通常是对象高度或宽度的3 倍到 5 倍之间,良好的习惯有助于绘画技能的提高。

3、握笔方法

握笔的手要内空而松,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手腕动起来画的范围会很大,以利于最大限度的调动指、腕、肘、肩的活动范围。第二种方法便于描绘细微的地方。掌握轻松自如的握笔方法,才能保证画素描时运笔流畅,速度平稳、轻重自如,也是画好素描的关键。长方体线造型的绘画示范。

五、课堂练习

临摹长方体范画。

1、注意构图的均衡、大小、轻重感,点线面有机的结合。

2、课堂上学生练习时,老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有创意的学生,马上展示给全体同学看,会对学生有很好的鼓励作用。

第四课:素描石膏写生——圆柱体

主讲:高银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的素描技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绘画中的观察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欣赏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养成正确的用笔姿势及绘画过程。正确的观察方法,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和分析,透视现象和原理。

三、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图片展示法

四、教学过程:

五、导入

1、先摆上石膏圆柱体让学生观察2分钟,使其进入一个学习的氛围当中。

2、师:刚才同学们欣赏完石膏圆柱体后有什么感受以及它的特点?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素描是绘画艺术造型语言的基础,除了色彩方面的内容外,素描包含了绘画造型艺术的一切基本法则、规律和要素。因而,对造型的基础训练来讲,素描可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内容。

六、了解石膏圆柱体的造型特点

1、分析:原有的形状和形体,然后在素描纸上绘画出新的形状和形体。进行艺术造型的训练(可以启发智慧,激发人的潜能,使艺术的思维更加活跃,使学生的思想更加敏捷,会对生活中的艺术形式有更多的发现和创意。)示范石膏圆柱体的作品

2、教师讲解步骤

3、学生练习,注意构图的均衡、大小、轻重感,点线面的有机结合。

4、教师巡回指导,对容易出现的问题重点指出。

七、要求

1、位置的选择和作画姿势,整体观察将目光掠过对象的细枝末节,排除琐碎的局部信息,抓取一个明确的整体印象

2、掌握写生的观察方法、作画步骤、和技巧。为上好其他绘画专业课奠定造型基础。

3、相互比较把此物与彼物或同一物体的此处与彼处相比较,观察其造型特点,确切位置,色调分寸,质感特色等,将对象的每一个视觉信息都纳入一个相互关照、互为依据的观察系统中,而不是孤立片面地理解对象。

八、教学总结

九、作业布置

第五课:素描石膏写生——正方体

主讲:高银才

一、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物体的基本造型个性、理解物体的结构和基本透视。

二、重点:物体的形状个性、结构、透视

难点:物体的分面、透视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对比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1、石膏几何体结构素描的画法:

2、定出形体的大的比例,画出物体的内部结构,通过此来检查物体的形体和透视准确性。要强调:画轮廓线时要大胆,不要怕。

3、保留起稿时的线条,作为辅助线,逐步地画出物体的形体起伏变化。

4、用粗线条来示物体的空间位置,注意线条的虚实变化。画面主要的地方,可画得实一点,次要的地方可画得虚一点。

5、反复地用线表现你的形体,直到近似为止,注意线条在空间上比较,以加强空间感。

6、从整体出发,调整画面

五、学生写生:

学生分组写生,教师巡视指导。

六、教学小结

七、作业布置

第六课:素描静物写生——铅笔盒

主讲:高银才

一、教学目的:练习六面体素描写生,加深构图、透视、比例、明暗等知识的理解与表现。

二、重点难点:物体空间的表达

三、教具准备: 长方体范画一张。长方体铅笔盒两件。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 新课:

3、讲授新课 素描步骤:(1)面对写生的物体,从整体出发,观察和找准物体的基本形,并注意画面构图。

(2)用直线画出物体的大体轮廓,形体结构。(3)画出明暗。

(4)调整修改,使画面效果完整。

五、教学总结

六、作业 要求

轮廓比例基本准确,构图适当,透视准确,并能初步运用不同线条表现出物体的内外组合关系和形态。

第七课:素描石膏写生——圆锥体

主讲;高银才

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圆锥体的结构分析,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2.通过绘画圆锥体,使学生学会圆形的透视规律及其作画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如何准确地表现圆锥体的造型和作画步骤。

三、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圆形的透视规律并会在绘画圆锥体的过程中运用。

教具:圆锥体石膏、透明水瓶、素描纸、铅笔、橡皮擦、画板等。

四、教学过程:

(一)、造型分析 1.对称性

圆锥体是一个左右对称的形体,因此,我们在造型之前,必须画一根中轴线作为辅助线

2.等腰三角形

圆锥体的半剖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所以我们在造型阶段,可以通过中轴线,画出等腰三角形。

(二)、圆的透视规律 1.观察发现

以透明水瓶为例,对比杯口与杯底的圆形透视。在(图四)中,我们发现上下两个圆形在透视下成为椭圆,总结出透视规律,由于视点的距离以及视点的高度不同,椭圆的形态发生变化,越接近视高位置时椭圆的形态就越扁。

2.圆与正方形的透视关系和画法

圆形的透视现象也符合正方形的透视原理,所以需要借助正方形才能画准。

透视圆形形成椭圆形,其圆形的弧度圆顺均匀,左右对称,前面的半圆弧度大,后面的半圆弧度小(图六)。

3.圆形的透视画法

圆的两边不能画得太尖或太方或者其他的不规则形状等。

(三)、作画示范 作画步骤分析:

1.仔细观察圆锥体的高度和宽度的比例,定出物体的大致位置。2.通过中轴线,画出等腰三角形,注意两边的对称。3.画出圆锥的底面,注意透视变化。4.适当交待黑、白、灰关系,调整完成。

五、分小组作画与交流学习

1.教师巡视及辅导个别学生,纠正他们的不良作画习惯和不当的绘画方法等。

2.小组学习,学生互相交流作画方法,以优生带动差生。

六、小结

1.在每个小组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和较差作品展示出来,找学生进行点评,发现每一幅画的优缺点,说明原因,并指出不足的地方该如何修改,以及学习他们好的作画方法。

2.教师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绘画情况,指出常见问题。例如: ①作画步骤。

③ 察高宽比例时,如何用笔去测量。

③如何把圆底面画准。其中要注意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圆形的弧度圆顺均匀,左右对称,前面的半圆弧度大,后面的半圆弧度小;圆的两边不能画得太尖或太方等常见问题。

第八课:素描石膏写生——球体

主讲:高银才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并掌握球体明暗素描的五大调子变化特点;找 准明暗交接线,能较好地表现球体的明暗关系;认识学习球体明暗的重要意义,了解球体饱满、团实、圆滑的审美特点,体会不同明暗调子球体素描的审美感受。

二、教学重点:球体明暗五大调理解与表现;

教学难点:明暗交界线的确定与表现;

三、教学方法:讲授、观察、写生等;

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审美性原则等;

教学准备:

1、写生物(石膏球体、聚光灯);

2、示范工具材料;

3、明暗素描范画及学生作业;

4、电子幻灯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球体明暗光影调子分析 [出示石膏球体,用聚光灯照并变换光照的角度]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1、光照后,球体表面象地球一样,出现明、暗半球。思考受光半球与背光半球的基本调子有那些?它与光源、光线有何关系?球体投影有何特点? 另外,球体的投影在台面上呈椭圆形状,与光线相对,接近光源 的地方较实些、暗些。球面五大调按受光顺序依次为:亮调 次亮调、明暗交界线、次暗调、反光调

二、圆球体素描步骤 :

1、以正方形入手,用十字线来初步判断圆球体的中心。边缘线不宜画得过死,大致画出基本轮廓,注意不要画得过大或过小。

2:要有体积感,从明暗交界线入手,将球体分为受光与背光两大面。不要停留在圆球体的轮廓线上,整体观察,找出暗部,阴影及衬布的大体位置。

3:调整圆球体的准确度,注意明暗交界线向灰面的过渡变化及暗部的反光阴影处理。背景以衬托圆球体并表现其空间关系,不宜画得过实!

4:加强体积感,进一步区分黑、灰、白,使画面更加完整。

五、分小组作画与交流学习

1.教师巡视及辅导个别学生,纠正他们的不良作画习惯和不当的绘画方法等。

2.小组学习,学生互相交流作画方法,以优生带动差生。

第九课: 静物素描基础知识介绍

主讲:高银才

一、教学目的:了解静物素描所表现的内容和意义,是石膏写生的延伸。

二、重点难点:理解静物素描是训练学生的构图能力和造型能力。

三、教学内容:

1、静物写生的目的和意义:

素描静物写生是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的延伸和发展,它描绘的范围很广,瓜果、蔬菜、花卉、瓶罐、文具等都可作写生的内容。

素描静物写生主要是训练我们的构图能力和造型能力。对初学者来说,一方面通过由简到繁的静物组合写生,掌握构图规律,做到画面对象大小比例安排得当,视点高低适宜;另一方面,也可以自己布置静物作画,从中学习构图的基本知识(如统一和变化;对比和调和;对称和均衡:比例和节奏;静感和动感等等),逐步掌握构图能力,静物的形体结构实际上仍是不同的几何形体的组合,但它比石膏几何形体更不观则、更复杂。这样我们在静物写生中,更应该强调对形体组合关系和结构关系的理解。

在静物写生中,各种物体都是由不同质材构成的,硬软、粗细、轻重、厚薄等等的“质” 感是不一样的,质感的表现主要通过对比的手法,当然也有赖于物体色调准确的描绘。

在素描静物写生中,物体的透视规律还是应该继续予以重视的,以求不断加深对透视规律的理解。

2、素描静物写生的工具:铅笔、木炭、炭精条等。

3、素描静物写生的观察方法和作画步骤大致上和素描石膏写生相同,只要我们树立整体的观察方法,通过不断的写生实践,就一定能逐步掌握素描静物写生的能力和技巧。

四、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五、作业布置

第十课: 静物的构图与透视

主讲:高银才

一、教学目的:掌握构图、比例、透视、简单的明暗调子在静物写生是的运用。

二、重点难点:构图规律的掌握

三、教学内容:

1、目标与要求:构图、比例、透视、简单的明暗调子。

2、构图:不论选择什么样的静物,体现的情调如何,若想摆出较理想的组合关系,画出较理想的构图,就要认识别构图形式美的一般规律。静物写生形象比较丰富,是培养构图能力和认识构图形式美的良好机会.应引起重视。

一般说来,较好的构图必然符合美的规律,其优点如下:

1:集中而不单调; 2:稳定而不呆板; 3:饱满而不滞塞; 4:活泼而不散乱; 5:有主有次; 6:有远有近; 7:疏密相间;黑白有致; 8:考虑动势; 9:不分割画面。

以上各点除“考虑动势’外,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静物是处于静止状态的,但由于视觉心理的作用,在某种情况下,静物也会产生某种动势,给人某种动的感觉,包括动势的方向感,力量感等,从而影响构图的形式美。如将—把茶壶放在桌子上,那么,茶壶嘴所指的方向就是茶壶的动势方向.将两把茶壶放在桌子上,茶壶嘴同朝一个方向,可以使这种动势感加强并产生形式美;如果壶嘴朝着不同的方向,则会产生不同的动势和不同的形式美.将一把水果刀放在桌子上或盘子里,其刀尖所指的方向构成它的动势方向;如果将两把水果刀放在一起,不同的摆法会产生不同的动势。一个圆罐和一个苹果.如果单看其中任何个,都不会产生某种方向的动势;若把它们放在一起,就会产生某种动势.一般地说,较小物体所处的位置,即是这组物体的动势指向,如果沿着这种指向在较小物体的前面再放一个更小的物体,这种动势就会更加强烈,形成一边倒的动势形式;如果在相反的方向放一个物体,则会使这种动势有所抵消,构成某种动势的平衡。

四、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五、教学总结

六、作业布置

第十一课: 静物中的色调与不同质感的表现技法

主讲:高银才

一、教学目的:掌握构图、明暗、质感、量感表现。

二、重点难点:静物中的色调与不同质感的表现技法

三、教学内容:

1、色感与明度:

素描是一种单色的绘画,因而关于物象的色彩感觉只想通过黑白灰色调的明度变化来表现。因而在静物写生中,准确观察和判断物体之间固有色的明度及其差别,对于色感的传达致关重要。

明度关系的表达是一种相对关系的表达,因而我们无许也不可能在白纸与铅笔的黑白这一限色调中表达出对象世界光与色的强度。因此需要学习的是运用物体明暗变化的“五调子”格局和规律,以黑白色调层次恰当的明度比例,来概括和表现出对象色彩的明度效果。因此,画面黑白色调的分寸感是静物写生的重要训练内容。我们需要在各物体之间固有色的明度范围内,细致敏感地辨别和把握色彩明度的层次关系,以获得准确的色调依据。

2、质感的表现:

有物体的物质属性带给人的视觉感知即为质感。如玻璃表面的光洁、绸缎的柔软滑亮、陶瓷的粗糙、金属的坚硬等。质感的获得源自人的视觉经验和触觉经验。在静物写生中,质感的传达是一个重要的表达内容,它可训练我们视觉的敏感和写实效果的真实丰富。

3、量感的表现:

由物体的重量带给人的视觉感知即为量感。在绘画表现中体感和质感是造成物体量感的重要因素。如果画面出现的是一个没有体积的平面,纵然表现出了质感,却难以产生量感。而不同的质感又会唤起人们不同的量感经验,如绸缎的柔薄产生的轻感或陶瓷的粗厚产生的重感等。

四、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五、作业布置

第十二课:静物结构素描

主讲:高银才

一、目标与要求:掌握构图、结构、比例、透视。

二、重点难点:如何画好静物的结构

三、教学内容:

1、结构素描

结构素描又称“形体素描”。这种素描的特点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不施明暗,没有光影变化,而强调突出物象的结构特征。它除了画出看得见的外观物象,还画出了看不见的内在连贯的结构,以及看不见的外部轮廓。结构素描是设计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设计思维能力的基础。

结构素描静物默画,在用线表现结构及形体上,有着其他素描表现形式所不具备的优点,它强调的是用线表现形体结构,交待物体造型的来龙去脉,在表现物体本质结构上表现出物体的空间立体感和质量感。因此在结构素描静物的默画中对描绘对象的形体结构来不得丝毫虚化和含糊,用结构素描形式默画静物,比较符合一些设计艺术类院校及专业的要求。

2、作画步骤:

a、分析器物的造型结构 b、确定基本构图,归纳几何形体 c、比较比例关系,勾画大体轮廓 d、交待结构关系,防止单调和空洞 e、深入塑造形体,强调空间关系

结构素描静物默画,摆脱了明暗光影的影响,除去了明暗调子的描绘,它着重表现物象形体结构中各个部分之间的组合和运动规律,在深入塑造形体时要注重理性因素,强调理解,强调线条的准确性和表现性。在用结构素描默画的深人刻画阶段,处理物体的主体与空间关系,局部与整体关系时,理性思维占据了较大的比重,但同时也不要忽视了感性思维的作用,缺少了感性思维的深入刻画,容易造成画面僵硬,缺乏活力。要突出结构素描默画中线条严密,互相交错的节奏变化韵律。

f、整理归纳,调整统一

完成了深入细致的刻画之后,必须进行整体收拾这一过程,以求造型更准确,形体更厚实,画面的整体效果更统一、更概括、更生动。在整理归纳时,对交待得含糊不清的结构转折地方要作明确肯定,外形轮廓要结实地连贯起来,过于繁琐的局部要大胆删去,同时还要细心地检查形体结构是否表现准确,背景衬布的处理是否整体等。

四、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五、教学总结

六、作业布置

第十三课:单个静物的绘画技法(苹果)

主讲:高银才

一、目标与要求:掌握结构、透视及整体色调明暗关系

二、重点难点:把握住对象的基本形准确地造型

三、教学内容:

1、基本的几何形体

任何复杂的形体都可以概括为几种基本的几何形体,这就是:立方体、圆球体、圆柱体、圆锥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是多种几何形体按不同形式组合而成的物像。

2、形体 形体是客观物像存在于空间的外在形式。任何物像都以其特定的形体存在而区别于其他物。形体属于素描造型的基本依据和不变因素。

对形体的认识,我们也可以将其分解为外形和体积两个因素。外形指平面的视觉外像而言;体积指空间的立体体量而言。在素描中这二者既有各自独立的意义和价值,又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一对统一体。形是体积的外像,而体积又必须是有形来体现的。所以,我们对形体也可以理解为有体积的形。这就是说,我们对素描造型因素中的形体的认识,要树立起立体空间的观念。

我们在观察物像时,应首先注意其整体呈现的基本形。构成物像的基本形不同,则物像的形体特征就会不同。基本形是物像的大关系,把握住对象的基本形,就抓住了其形体特征。而准确地把握物像的形体特征便奠定素描造型的基础。

三、写生苹果,教师指导。

四、教学总结

第十四课:组合静物的绘画技法(罐子、水果)

主讲:高银才

一、目标与要求:掌握构图、比例、透视、简单的明暗调子。

二、重点难点:如何画好组合静物写生

三、教学内容:

1、组合静物写生:

在画同样性质物体的组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样的问题:都是同样的性质的物体在表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他们自身的质感(如水果类:有光滑的,粗糙的,有水分很充足的,同样也有很干枯的等等。陶罐类其实和上面所谈的相差不远,但是还要注意的是他们之间还有一种分量感之分(他们之间的重量决定我们在表现的时候可以主观处理)。玻璃器皿类也同样要注意他们的高光处的处理来区分他们表面的关系,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本身的厚薄程度又是怎么样的。在作画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他们之间这种关系。

步骤一:用概括的线条来构图和打形,注意高低错落的构图形式。步骤二:区分明暗,逐步加强明暗交界线和投影的过渡变化。步骤三:逐步对主体高光周围和整个画面的明暗关系作整体空间的协调处理。步骤四:加强各物体之间的明暗对比关系,注意在确立陶器整体立体效果之后再逐步刻画上面的细节。

步骤五:丰富画面整体的空间层次,注意物体灰安面的微妙变化和物体固有色的表现。

四、摆出组合静物,学生写生,教师指导。

五、教师评价

六、作业布置

第十五课:组合静物的绘画技法(罐子、大葱)

主讲:高银才

一、目标与要求:掌握构图、比例、透视、简单的明暗调子。

二、重点难点:物体的质感、体积感和空间感的表现。

三、教学内容

一、作画步骤:

1、先作充分的观察,构图基本呈梯形,用概括的线条画出它们的大体位置。

2、基本构图确定后,概括画出暗部及阴影的位置,并进一步调整形体比例关系。

3、整体观察,对比明暗色调层次关系,进一步调整形体的准确度。同时加强体积感与质感的表现。

4、调整全局,深入刻画。注意前后的虚实关系,不可平均对待。力求体现物体的质感、体积感和空间感。

四、学生写生,教师指导。

五、教学总结

政治兴趣小组教案 篇5

课题:绿色消费

知识目标:懂得我国的相关的环保政策与措施,知道绿色消费的含义以及其包含的内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团体合作能力,结合现实生活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及利用资料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的目标:让学生在分析与组织材料的同时亲身感受政治与生活的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在思想上能重视这一学科。

活动准备:将全班43人分为5个小组

16~17班

共9人

组长 18~20班

共9人

组长 21~23班

共10人

组长 24~27班

共9人

组长 28~30班

共8人

组长

将要求他们收集及准备的内容布置清楚,提前两天将要讲的内容首先在我面前预演一次。

导入新课:情景对比

小品演示,内容消费时国内用的是塑料袋,国外用的是可以循环利用的纸皮购物袋,以及国内外产品的包装的区别,引出我们作为新时代消费者应提倡绿色消费,注重环境保护(第五小组)接下来请小组间进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第一小组(掌声)

内容:生活中节约材料,能源小贴士,可参照《家居节电金点子》如:如何看待打包现象,水电生活用品的循环利用,其他组员可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交流学习。第二小组(掌声)内容:图片展示

展示绿色消费正反两方面的图片,并对图片作相应的解析与说明 第三小组(掌声)内容:小人物大故事 介绍绿色消费的人物小故事 第四小组(掌声)内容:趣味标语收集

收集一些有代表性的有鼓动性的有关提倡环保与绿色消费的标语。第五小组(掌声)

介绍一些有关关注环境的影片如《后天》、《生化危机》、《可可西里》可以同学介绍影片的大概内容,引导学生多看这类影片焕发出学生对环境的重视。

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做到绿色消费,小组制定一个计划书,下节课展示并评出最具可行性的一组。

绘画兴趣小组教案1 篇6

教学内容:认识美术工具

教学目标:

1、熟悉和了解美术的表现形式,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新的思维加深对美术的新认识。

2、观察和发现各种工具的使用方式,培养爱护学习用具的良好行为习惯。引发对各种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3、开阔视野,拓宽想象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教学重点: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1、组建兴趣小组,明确兴趣小组要求。

2、你最想拥有的美术用品有那些?为什么?

蜡笔小知识

1、是年幼儿童最常用的绘画工具

2、同彩色铅笔相比,蜡笔的色彩比较鲜艳、笔芯也稍软,使用时不会因手在纸上摩擦而弄脏画面。

3、蜡笔即可以用来画线条,也可用于大面积的涂色。

油画棒小知识 1小朋友最喜欢使用的工具,色彩鲜艳、浓烈2油画棒比蜡笔要软得多,而且因为是油性的,颜色之间容易混合,色彩的变化,层次都比较丰富。

彩色铅笔小知识:最简单的色彩画工具,如同铅笔一样,比较适合年龄幼小的小朋友使用色彩柔和,即可以用来涂颜色,但涂色的时候不能用力过大,因为它的笔芯是硬性的,会在纸上留下痕迹。

小结:在绘画过程中,工具和材料是很重要的,它就象一个好助手能帮助你实现你的绘画愿望。

三、引导观察 思考 发现新的工具和材料课件展示:

欣赏中国画、书法作品、油画、水粉、水彩画、版画、儿童画作品。师:欣赏了这些画,大家能猜出这些画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来完成的吗? 生自由议论。怎样爱护这些工具和材料。

四、评价,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回答问题。

《自由的点》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点在绘画中的运用,掌握点的表现技巧。

2.观察点的各种变化,表现点的美,促使学生养成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点的表现技巧。难点:点的表现技巧。

课前准备:(学生)油画棒、水彩颜料、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

(教师)范画、图片等。

教学过程:

1.激趣。

(1)学生回忆生活当中的各种点。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揭示课题:《自由的点》。

2.欣赏。

(1)出示范作,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幅,并说明原因。

(2)学生思考:怎样表现点?

3.指导。

(1)教师示范创作步骤:在黑板上画出各种点的形状,并用点组成各种图形。

(2)欣赏范作,学生体会创作过程。

4.创作。

(1)主题:自由的点。

(2)建议:可以画生活当中常见的点,也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图形用点的形式去表达。

(3)学生创作(可以个人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5.小结。

(1)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2)评价建议:是否能够较好地表现出点的特征;画面是否出现其它元素;是否与众不 同。

6.拓展。

(1)课外留心一些有关点的美丽图片,进一步欣赏点的美。

《散步的线》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线造型的方法,了解不同的线营造不同的感觉,能用线表现物像。

2.观察线的各种变化,表现线的美,促使学生养成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用线造型的方法。难点:用线表现物像。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颜料、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教师)范画、图片等。教学过程: 1.激趣。

(1)学生回忆生活当中的各种线。(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揭示课题:《散步的线》。2.欣赏。

(1)出示范作,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幅,并说明原因。(2)学生思考:怎样表现线? 3.指导。

(1)教师示范创作步骤:在黑板上画出各种线条,和用线组成的各种图形。

(2)欣赏范作,学生体会创作过程。4.创作。

(1)主题:散步的线。

(2)建议:可以画生活当中常用的线,也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图形用线的形式去表达。

(3)学生创作(可以个人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教师指导。5.小结。

(1)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互评,教师小结。(2)评价建议:是否能够较好地表现出线的特征;画面是否出现其它元素;是否与众不

同。6.拓展。(1)课外留心一些有关线条的美丽图片,进一步欣赏线条的美。

《稳定的面 》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析物像的图形概括,掌握用面来表现物像的方法。

2.观察面的各种变化,表现面的美,促使学生养成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物像的图形概括,掌握用面来表现物像的方法。

难点:分析物像的图形概括,掌握用面来表现物像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颜料、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教师)范画、图片等。

教学过程: 1.激趣。

(1)出示范画,让学生在其中找出认识的面。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揭示课题:《稳定的面》。

2.欣赏。

(1)出示范作,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幅,并说明原因。

(2)学生思考:怎样表现面?

3.指导。

(1)教师示范创作步骤:在黑板上画出各种面,和用不同面组成的各种图形。

(2)讲解线与面的不同之处。

(3)欣赏范作,学生体会创作过程。

4.创作。

(1)主题:稳定的面。

(2)建议:可以画生活当中常见的面,也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图形用面的形式去表达。

(3)学生创作(可以个人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5.小结。

(1)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2)评价建议:是否能够较好地表现出面的特征;画面是否出现其它元素;是否与众不 同。6.拓展。

(1)课外留心一些有关面的美丽图片,进一步欣赏面的美。

《神奇的组合》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点线面的关系,掌握点线面的运用技法。

2.观察点、线、面组合后的各种变化,表现点、线、面组合的美,促使学生养成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点线面的运用技法。

难点:掌握点线面的运用技法。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颜料、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

(教师)范画、图片等。

教学过程:

1.激趣。

(1)出示范画,让学生欣赏并分别找出画中的点、线、面。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揭示课题:《神奇的组合》。

2.欣赏。

(1)出示范作,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幅,并说明原因。

(2)学生思考:怎样用点、线、面组成一幅画?

3.指导。

(1)讲解点、线、面的不同之处。

(2)教师示范创作步骤: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点、线、面组成的图案。

(3)欣赏范作,学生体会创作过程。

4.创作。

(1)主题:神奇的组合。

(2)建议:可以画自己喜欢的图形,用点、线、面组合形式去表达。

(3)学生创作(可以个人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5.小结。

(1)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2)评价建议:是否能够较好地表现出点、线、面的组合;是否与众不同。

6.拓展。

(1)课外留心一些点、线、面组合的美丽图片,进一步体会点、线、面组合的画的美。

《美丽的植物》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植物的不同造型的表现方法。2.通过写生,掌握植物在儿童画中的表现技巧。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植物在儿童画中的表现技巧。

难点:掌握植物在儿童画中的表现技巧。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颜料、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

(教师)范画、图片等。

教学过程:

1.激趣。

(1)出示范画,让学生欣赏并分别找出画中植物的不同造型的表现方法。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揭示课题:《美丽的植物》。

2.欣赏。

(1)出示范作,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幅,并说明原因。

(2)学生思考:怎样用不同造型画出美丽的植物,用不同植物组成一幅画?

3.指导。

(1)讲解植物在儿童画中的表现技巧。

(2)教师示范创作步骤:在黑板上画出不同植物各自的形态特征。

(3)欣赏范作,学生体会创作过程。

4.创作。

(1)主题:美丽的植物。

(2)建议:可以画自己喜欢的植物,用不同造型和技巧形式去表现。

(3)学生创作(可以个人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5.小结。

(1)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2)评价建议:是否能够较好地表现出植物的特点和形态;是否与众不同。

6.拓展。

(1)课外留心一些常见植物的美丽图片,进一步学会欣赏不同植物的美。

《迷人的风景》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风景画的构成元素,绘画技巧。

2.通过树木和建筑的造型训练及摹画,掌握风景画的表现技法。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风景画的表现技法。难点:掌握风景画的表现技法。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颜料、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教师)范画、图片等。教学过程: 1.激趣。

(1)出示范画,让学生欣赏并分别找出画中风景画的构成元素,绘画技巧。(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揭示课题:《迷人的风景》。2.欣赏。

(1)出示范作,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幅,并说明原因。(2)学生思考:怎样用不同造型和表现技法画出不同风景? 3.指导。

(1)讲解风景在儿童画中的表现技巧。

(2)教师示范创作步骤:在黑板上画出不同风景画的构成元素及各自的形态特征。

(3)欣赏范作,学生体会创作过程。4.创作。

(1)主题:迷人的风景。

(2)建议:可以画自己喜欢的风景,用不同造型和技巧形式去表现。也可以摹画一张范画。

(3)学生创作(可以个人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教师指导。5.小结。

(1)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2)评价建议:是否能够较好地表现出风景画的特点和形态;是否与众不同。

6.拓展。

(1)课外留心一些常见风景的美丽图片,进一步学会欣赏不同风景的美。

《可爱的小动物》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动物画的构成元素,绘画技巧。

2.欣赏、了解民间艺术中的动物形象,熟练掌握动物画的技法。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动物画的技法。难点:熟练掌握动物画的技法。课前准备:(学生)油画棒、水彩颜料、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教师)范画、图片等。教学过程: 1.激趣。

(1)出示范画,让学生欣赏并分别找出画中动物不同的构成元素,绘画技巧。(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揭示课题:《可爱的动物》。

2.欣赏。

(1)出示范作,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幅,并说明原因。(2)学生思考:怎样用不同造型和表现技法画出不同动物? 3.指导。

(1)讲解动物在儿童画中的表现技巧。

(2)教师示范创作步骤:在黑板上画出不同风动物的构成元素及各自的形态特征。(3)欣赏范作,学生体会创作过程。4.创作。

(1)主题:可爱的动物。

(2)建议:可以画自己喜欢的动物,用不同造型和技巧形式去表现。也可以摹画一张范画。(3)学生创作(可以个人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教师指导。5.小结。

(1)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2)评价建议:是否能够较好地表现出动物画的特点和形态;是否与众不同。6.拓展。

地理兴趣小组在课下的指导 篇7

一、课下指导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1. 兴趣引导的有效途径

通过组建兴趣小组, 可以将课堂内传授的知识, 通过讨论、探索, 形成从感知到记忆到综合运用的全过程。教师在课下对兴趣小组提出的不同疑问进行逐一解答, 加强对地理知识创新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引导, 指导兴趣小组在相互对话中增强知识的掌控能力, 掌握在课堂上学不到、理解不了的知识点和实践技能。

2. 盘活思维的重要载体

通过课下指导, 结合不同学生的内在需求, 采用灵活多变的引导方式, 采用多种形式的兴趣学习, 将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合, 让学生在兴趣小组中感受到教师知识带来的力量,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 并让学生在课下的指导中形成思维的连贯性和广阔性。

二、当前高中地理兴趣小组课下指导存在的问题

1. 思维主体的缺陷

在高中地理兴趣小组的课下指导中, 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引导没有形成系统的分类指导, 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够, 对于学生的思维培养、个性展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缺少应有的训练。

2. 讨论氛围不够活跃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 没有形成系统化的讨论氛围, 学生在讨论中对知识的连贯性、生活性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很多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 怕说错、不敢说, 从而影响整个课下指导的实际效果。

三、探讨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在课下的指导策略

1. 动手实验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记录, 不仅知道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 而且知道怎样运用。在课堂上由兴趣小组成员展示观察结果或实验成果, 不仅使课堂讲解更有说服力, 而且能提高全班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学正午太阳高度角时, 由学生用仪器测出每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并做记录, 从而得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及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在讲风时, 由学生测出每天的风速、风向并做记录, 从而统计出平顶山风向及特点;讲降水时, 由兴趣小组学生测出平顶山的降水量, 并统计出年降水量, 从而分析出平顶山的降水特点, 进而总结其气候特点。

2. 提问式指导的运用

在课下指导中, 教师要突出兴趣小组中每个学生的个性表现, 能够察言观色, 注重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 针对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例如, 当教师在课堂上发现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时, 在课下可以问学生是否对这些地理问题感兴趣、这些地理问题是否偏难或偏易、上课累不累, 然后根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调整方法和策略, 以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3. 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中的地理课堂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 同时应用于实际的生产生活。如在讲人口迁移时, 发放家庭人口迁移调查表, 统计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情况, 总结出人口迁移的阶段、方向、特点、原因;在讲农业时, 带领学生去张良生姜产地、曹镇稻米产地实地考察。通过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升华, 学生学习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地理学习能力, 不仅对高考, 而且对自己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4. 层层诱导的指导策略

在课下指导中, 教师可结合地理知识各方面的内容, 采用层层诱导的指导方式, 让学生在小组中自由地发挥想象力, 缓解课堂中的紧张气氛。如在讨论大陆漂移时, 将生活中出现的地震、海啸等自然现象融合进来, 让学生思考: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大陆水平漂移的动力来自哪里?从而起到更好的教学和思维训练的效果。

5. 艺术性指导的综合模式

在对兴趣小组的指导中, 教师要采用巧妙的艺术手法, 营造小组讨论的轻松氛围, 让学生形成较强的地理思维空间想象力。教师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及时作出评价, 进行合理的引导, 让学生在争论中形成正确的意见;对于出现的不同意见和看法, 能仔细地思考, 敢于坚持也敢于修正, 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养。

谈谈美术兴趣小组绘画兴趣的培养 篇8

[关键词]兴趣小组;绘画兴趣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如果学生对所学科目感兴趣,就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并会产生强力的探究动机。反之,如果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反感和厌恶心理,则教学效果只会事倍功半。事实证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绘画教学中尤为重要。笔者认为,组建美术兴趣小组,加强绘画兴趣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缺乏趣味性,那么,兴趣小组就自然失去了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特性。

那么,如何培养美术兴趣小组的绘画兴趣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强化美术欣赏教学,诱发兴趣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诱发学生对绘画艺术感兴趣的重要环节。美术欣赏应以陶冶情感、激发兴趣为目的。在教学中可预先收集各种资料,(如历代名人、名家艺术作品简介,包括中外艺术家的生平、轶事等。)结合兴趣小组活动内容和要求,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品味、欣赏。使学生从中国绘画艺术的悠久历史中初步了解绘画语言,从而诱发学生的艺术情感,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增强他们用画笔来反映现实、美化生活的热情。所以,以视觉为重要感知手段的欣赏教学是诱发兴趣小组绘画兴趣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欣赏教学中,美术教师应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动态感,让学生用眼看、用耳听、动手画。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兴趣

兴趣小组的绘画教学与班级授课制的绘画教学上有很大的差别。它突出的特点是:更为注重启发学生直观地面对客观事物,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对象,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对象,用自己的双手去表现对象。它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注重发挥小组成员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它不是仅从理论中或已确定的现实结论中获取知识,不存在限定的答案,而是要求学生在实践中、经验中和审美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和修正自己的认识。所以,这会给兴趣小组的绘画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也对兴趣小组的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兴趣小组活动过程中,指导教师必须按绘画教学的要求,活动前亲自动手,有针对性地画一些范画。

在绘画活动中,应针对兴趣小组的认知特点,采取示范指导,以画带教,教画结合的教学方法,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对一些难度较大,又不易讲清的地方,可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投影仪、录像片等)进行辅助教学,扩大学生的观察范围,逐步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三、充分发挥特长生的榜样作用,激发兴趣

从兴趣小组的组建来说,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点,那就是对绘画艺术的追求。但就学生个体来说,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倾向、绘画技能、绘画风格、艺术视野各不相同。作为兴趣小组的指导老师,必须要正视学生的这些差异,要能够根据每个人的天赋、兴趣、特长,有针对性地指导。否则,培养人才就是一句空话。为了诱发每个学生的内在灵感,教师应根据各个学生的不同爱好,组织不同形式的,适合于个性发展的绘画活动,使之能在自己喜爱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兴趣小组中的学生大都特别喜欢绘画,他们不仅能较好的参与小组活动,而且还会彼此观摩,相会交流,共同提高。教师可以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分别让一些有专长的学生进行作品展示、现场交流;活动后可以把这些学生的作业收集起来,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欣赏、观摩,甚至作为范画,使学生学有榜样,从而带动兴趣小组的其他学生。在绘画活动中,对学生每一点进步都应加以肯定、表扬,不断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在发挥特长生的榜样示范作用时,切忌把其他学生弃之不顾,教师要引导谈观察、揣摩,还可以让他们分析、讨论,发表看法,使其主动吸收、借鉴特长生的绘画技能、技巧。

四、培养竞争意识,开展各种绘画活动,巩固兴趣

绘画是一种技能,必须以“练”为主,做到熟能生巧。兴趣小组的活动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且,小组的辅导多是个别辅导,在时间的利用上略逊于课堂教学,所以,仅仅靠兴趣小组的活动时间来训练学生的绘画技能显然是不够的。有鉴于此,指导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其在竞争力的驱动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主动训练。就兴趣小组成员来说,倘若缺乏一种恐落人后,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绘画的兴趣也是难以巩固的。

兴趣小组的学生大多争强好胜,教师要利用学生这种好胜心,来巩固他们绘画的兴趣,创造条件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美术教师可结合学校各项活动,开展“我是未来画家”、“看谁画得像”、“小板报设计”、“小报编辑”等绘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巩固兴趣的目的。

对学生绘画兴趣的培养,不仅能使他们不断提高绘画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激发他们对美乃至美好人生的追求,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五、加强兴趣小组管理,优化氛围,提升兴趣

在兴趣小组的组建过程中,多数学生是自愿的,但也有极少数学生是根据家长的意愿被动加入的。随着活动的开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心理、审美观念、绘画技能都会发生很大变化,而且是不均衡的、非匀速的变化。绘画指导老师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活动的目的要求,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其次,要加强自觉性教育。兴趣小组的活动不同于课堂教学,主要依赖于自觉自愿,如果靠强迫那将会毫无兴趣可言;第三,改进评价方式,实行激励管理。不管学生是自愿加入兴趣小组的,还是非自愿的,教师都应一视同仁,对他们的一点点进步都要予以表扬和鼓励,只有这样,才能优化兴趣小组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得以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许琳 关于初中美术差异教学的一些探讨[J]《中学时代》2014-12.

[2]郑焱 谈谈绘画兴趣小组的兴趣激发与培养[J]《教育视点》2013-102.

上一篇:大学学院学生会学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客户部经理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