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总结

2024-10-18

一村一品总结(精选9篇)

一村一品总结 篇1

宋店村2016年创建特色示范村工作总结

创建“一村一品”特色示范村,对我村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下面就我村发展“一村一品”的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快产业培育,提高一村一品发展质量 一年来,我们按照大力发展猪、羊养殖、玉米小麦种植等主导产业发展思路,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发展现代农业

(二)狠抓示范带动,推动一村一品发展步伐 我村在抓一村一品工作中,围绕我县农业五大主导产业,通过县上抓示范点,镇上抓重点村,村上抓示范户,上下联动,层层示范的工作方式,推动了全村一村一品建设快速发展。

(三)健全组织体系,增强一村一品发展能力 坚持把培育适应“一村一品”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组织体系作为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一是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稳步推进,服务层次不断提高。搭建分散小农户经营与大市场对接的良好平台,吸纳本村及周边村镇农户积极加入,农民组织化程度明显提升,辐射带动效应明显增强,助农增收成效显著,已成为促进“一村一品”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

宋店村民委员会2016年12月

一村一品总结 篇2

汾西是一个以旱作农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县份, 属于高寒山区, 昼夜温差大, 土壤气候条件适宜栽植核桃, 农村也有栽植核桃的传统习惯, 具有发展核桃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此, 县委、县政府把核桃产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产业化为纽带、以农民增收为目标, 大力发展核桃产业, 取得了明显效果。

1 发展核桃产业的主要做法

1.1 领导干部包联, 强化组织保障

产业要发展, 领导是关键。在推进核桃产业发展的进程中, 从强化组织保障、政策引导、监督落实等层面入手, 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的领导机制。在具体工作中实行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产业责任制, 一包几年不变。由县级领导班子成员牵头, 有关职能部门参与, 建立了产业发展协调领导组, 强化产业发展中的具体指导、协调及各种服务工作。包产业领导及时深入一线发现和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关职能部门积极深入基地指导工作。各乡镇区都确定专人分管协调此项工作, 做到了任务到人, 责任到人。2012年, 在完善原有领导机制的基础上, 积极发展核桃产业园区, 由县级领导干部牵头负责, 实行“一长一园”, 即建设一个高标准、高效益的“特色产业示范园”, 其规模不少于3.34hm2, 管理标准要高, 经济效益要好;每个乡镇要求发展园区5个~7个, 为核桃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领导和组织保障。

1.2 克服财政困难, 加大资金扶持

推进农业产业发展, 资金扶持是前提, 特别是对于农业基础条件差的山区贫困县来讲, 资金扶持尤为重要。在核桃产业发展上, 每年规划栽植优质核桃667hm2以上, 全部由县财政投资, 保障苗木供应, 每年核桃苗木投入150万元以上。为了加强管理, 尽快受益, 县政府制定了新建核桃经济林补助政策和抚育管理办法, 实行一年栽植、三年管护, 由规模栽植村选拔专业管护人员, 林业部门组织集中培训, 乡镇统一进行管理, 按每亩22株、连续三年财政分别按每株2.5元、3.5元、2.5元给予管护补助。这样, 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核桃经济林的积极性, 提高了管理水平, 使一批农民从管理中直接获得了较高的现金收入, 更重要的是, 形成了一年栽、三年管、第五年交给农民受益的产业发展良性机制。与此同时, 县委、县政府与县农行、邮政储蓄银行沟通, 积极筹备发展资金, 发放支农小额贷款, 帮助种植户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使更多农民从中受益。有的农民群众形象地说:“中央实行种粮直补, 县里给予栽植直补, 事事都为农民着想”。农民用朴实的语言对县委、县政府的做法给予了肯定。

1.3 依靠科技进步, 提供优质服务

在核桃产业发展上, 县政府先后研究出台了《汾西县核桃经济林栽植扶持办法》、《汾西县核桃经济林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措施, 保障了农民群众的种植利益, 激发了他们发展核桃生产的积极性。几年来, 在制定出台扶持政策时, 都坚持把规模栽植户作为政策扶持的重点, 引导广大农户通过股份合作、联户经营、联合发展等形式,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建设优质核桃经济林基地, 实现连片规模发展。在具体工作方法上, 实行县乡村三级专业技术人员包乡、包村、包场、包户、包项目责任制, 跟踪开展规划设计、技术推广、信息咨询等服务, 保障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科学种植水平, 还组织一部分有代表性的规模栽植户到周边省、市、县学习、交流, 聘请专家、教授来县讲课, 培养了一批核桃栽植骨干。与此同时, 启动了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工程, 使大学生村官与科技计划项目对接, 让高科技走近农民, 走进企业, 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带动农民科学致富。一系列服务措施的落实, 有效提高了核桃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1.4 坚持龙头引领, 带动产业发展

为了抓好核桃产业发展, 不断探索“公司+农户”的模式, 政府重点扶持发展核桃加工企业———晋西核桃食品有限公司。公司采用韩国进口核桃露生产线和国产桃仁食品生产线, 主要产品有核桃露、鲜核桃仁和琥珀桃仁, 生产配套设施齐全, 技术力量雄厚, 工艺流程先进, 年产核桃露1.0万t, 桃仁食品200t, 注册商标“晋西核桃王”, 产品远销山东、江苏、广州等地。到2011年底, 该公司资产总额达到3 648万元, 净资产2 622元, 年产品销售收入1 158万元, 消化本地核桃300余t, 带动全县6个乡镇6 000余户、3万余名群众发展核桃产业, 帮助农民人均年增收300元, 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200余人, 有力促进了全县核桃产业的发展。

截止2011年底, 全县核桃经济林建设面积达到0.68万hm2, 在部分乡镇和农村, 核桃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我们的目标是:“十二五”期末全县优质核桃总面积扩大到1.0万hm2, 实现全县人均1亩核桃经济林。

2 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1 产业化水平较低

近几年, 核桃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涌现出一批典型村和规模户, 但比重很小, 多数农户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小而全的经营模式, 生产较为分散, 专业化程度不高, 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 难以形成产业化经营, 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经营模式。另一方面, 虽然在发展核桃产业的同时, 扶持发展了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晋西核桃食品有限公司, 但经营层次不高, 特别是在农产品销售方面, 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不强, 与农户之间没有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机制, 导致全县核桃产业的发展整体效益和水平不高。

2.2 农产品竞争力不强

由于基础设施薄弱, 生产条件比较差, 经营效益相对偏低, 多数群众缺少利用农业先进技术的内在动力, 往往以劳动力的投入来替代资金和技术的投入, 凭经验、靠传统, 导致农产品质量不高, 名优品种不多, 缺乏市场竞争力。

2.3 技术人才缺乏

从整个核桃产业的发展来看, 技术人才趋于老化, 且受干部人才体制、单位编制等因素的影响, 技术人才青黄不接, 对推进产业发展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 农民生产缺信息、缺销路的问题依然突出, 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2.4 发展资金短缺

在核桃产业发展中, 广大农民缺乏启动资金。作为山区贫困县, 扶持林业产业发展财力又十分有限, 资金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3 进一步推进核桃产业发展的措施

3.1 提升水平

坚持实行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产业责任制, 加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宏观协调。要从市场需要和全县的优势出发, 制定结构调整的长远规划以及农村产业政策, 把农民积极性引导到发展规划的框架之内, 指导核桃产业发展;要规范市场秩序, 完善市场交易规则, 对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护, 培育和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要大力发展林产品加工业, 提高林业综合效益, 积极引进林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 加快发展精深加工。要加强产销衔接, 延长产业链, 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3.2 创优品牌

满足市场优质化、多样化需求, 不断优化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 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特色农副产品, 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形成具有汾西特色的优质核桃产品。走外找市场、内建基地、内产外销、以销促产、农民受益的订单农业的发展路子, 进一步拓宽产业发展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和优良品种、先进工艺、设备, 提升全县核桃产业发展的档次。进一步加强涉农部门的服务能力建设, 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培养一批产业发展“经纪人”, 专门从事农产品的推广销售, 让产品及时快捷地走向市场。

3.3 加强管理

变特色为优势, 引进先进农业科技, 扩大规模, 进一步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通过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 使技术人员和农民群众更多地掌握先进技术和经验, 并通过典型示范、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更新传统的种植栽植办法, 鼓励和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加快核桃产业发展进程。

3.4 争取支持

一村一品在西部 篇3

“一村一品”的概念来自日本,虽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被引进到中国,但在全国范围内由政府主导推广,则是进入新世纪之后的事了。

如今,在中国西部地区,一村一品发展迅速,成千上万的农民依靠一村一品走上了致富路。与此同时,过去由政府主导的推广模式历经市场考验之后,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锣鼓村变成首富村

在一个微雨的早上,记者来到陕西杨凌上川口村。

在新修的公路西边,分布有很多家制作锣鼓的厂家,门头上都有颇为显眼的招牌。

因为制作锣鼓,上川口村成为杨凌的首富村。这个村子并不大,千把口人,人均耕地不到一亩,但是,却聚集了23家锣鼓制造厂,每年都有6万件(套)铜鼓乐器从这里运出,是全国铜鼓乐器“四大名家”之一。

记者随意走进一家锣鼓制造厂,老板刘松林不在,他在咸阳上大学的儿子临时接待了我们。

“这就是那面‘天下第一威风鼓’。”小刘指着放在院子西北角的一面大鼓对记者说。这面鼓鼓体最大直径3,96米,鼓面直径3.36米,是工人用28天的时间才生产出来的。刘松林有意将这面鼓送到今年2008北京奥运会上,一展其威风。

刘松林在杨凌是个名人,祖传三代都制作响器,包括铜锣和鼓。刘松林与他的父辈最大的不同是,他生产的响器品种增加了很多。过去,他们只能生产两、三种锣鼓,主要满足当地群众红白喜事以及逢年过节闹社火时用,可专业舞台用的锣鼓,比如秦腔戏中常用的大秦锣,他们是做不出来的,只能到江苏、四川等外省的乐器厂去购买。作为响器传人,刘松林感到很惭愧,也不服气。他想自己生产大秦锣,却遭到很多人反对,因为要给锣定调,他们的工艺根本做不到。

刘松林不想放弃,他买来三面大秦锣,将其烧红,晾凉、再敲碎,研究其中的窍道。“给铜饼加锡,是制锣的一个很关键的步骤。加多了,容易破;加少了,又展不开。”虽说小刘还没有从事这个行当,但从小耳濡目染,讲起来也头头是道。

几经试验,刘松林终于做出了第一面大秦锣。“这就是一锤定音。”小刘领记者在车间参观时介绍说,“工人将加了锡的铜饼,不断地敲打,直到最后一锤,和定音器的调吻合了,这面锣就算做好了。手艺活,全凭的是经验。”

刘松林用同样的办法,研制出了不同的响铜乐器。现在,仅铙钹系列就是七大类56种之多,另外还生产五大类42种牛皮鼓。因做鼓要用很多木材,而生产铜响器又必须见火,所以,制作鼓的车间与制做锣的车间,分居两处。

刘松林的锣鼓厂只是上川口村锣鼓产业的一个缩影。这个村生产锣鼓的历史长达300年,从清朝时就开始了,但真正做成锣鼓专业村,还是改革开放后的事儿。如今,全村年加工原铜175吨,加工牛皮3万多张,生产铜鼓乐器92个品种6万件(套),产品畅销甘肃,青海、西藏、河南,浙江、江苏等26个省(区)和东南亚地区。“女人会烧火,男人精铸铜,老人善做鼓,青年跑经营。”说的就是上川口村的景象。一个300多户的小村子,铜鼓乐器加工的年产值却高达2480万元,提供的收入占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有手艺的村民,不用出门就能挣大钱,在刘松林厂子里干活的工人,挣得多的,月工资在万元左右。

上川口村的锣鼓产业在保持手工加工特色的同时,也引进机械化生产设备,对传统生产工艺加以改造,并由锣鼓乐器加工专业协会规范生产程序和标准,统一产品质量和价格,精心打造品牌。

一个村子,将一个行当做大、做精,这便是典型意义上的一村一品了。

一村一品走进中国

“一村一品”是日本大分县(相当于中国的省)前知事平松守彦先生倡导并推行的一场新农村建设运动。

1979年,大分的经济还很落后,传统的烧酒产业也很不景气,而时任大分知事的平松守彦先生却偏偏看中了烧酒。在他多年的努力下,大分县的烧酒销售后来居世界第一,占据了烧酒销售份额的30%。与此同时,大分县各地又培育出特色产品336种,其中产值达到100万美元以上的有126项,产值达1000万美元以上的有15项。由此,大分“一村一品”受到国际瞩目。

平松守彦先生曾对一村一品的理念进行了概括:

第一,立足本地,面向国际。越是地区性的东西,越具有世界性;越能体现地区特色的东西,越能受到国际上肯定。一村一品不光是指生产某种好的产品,观光旅游、地区文化等都可以是优秀的地方产物。

第二,自主自立,銳意创新。一村一品动力的源泉应该来自民间,重要的是积极性。单纯由政府主导是持久不了的。各地究竟干什么,完全由各地做主,政府所能提供的帮助只能是技术指导和销售服务而已。开展一村一品的目的,是让当地农民了解自己的潜力并最大化自立自主的能力,从而达到激发地区持续发展目的的运动。他认为,我们的社会应该由注重GNP(国民生产总值)向注重GNS(国民满意度)转变。开展一村一品也是这样,不是单纯的生产,关键要看人们是否满意。

第三,人才育成。“造就人才”是一村一品运动的最终目的。一村一品不单纯是指物品的“品”,也是“人品”、“品格”的“品”。一村一品就是要“通过造物造就人,通过造人造就物”。

1983年,平松守彦到上海访问,将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带到了中国。

不过,一村一品作为农民致富的一种手段真正在中国推广,是从2002年才开始的。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一村一品专业村已达到41293个,从业农户187058万户,从业农户人均纯收入达到4560元,比全国农民人均收入高出27%。

2005年,杨凌召开的“农博会”首次出现了“一村一品”展台,并举办了国际论坛。会议结束时,与会的19个国家的代表共同发表了《西安宣言》,呼吁积极推动“一村一品”本土化发展与创新。

到2007年,陕西省已有1000多个村发展成为一村一品专业村,这些村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户占到将近八成,来自主导产业的收入占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在今年陕西“两会”上,袁纯清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陕西要继续实施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到201 2年,全省近40%的行政村成为一村一品专业村,使一村一品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载体和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地域的、特色的、专业的

有一种花草纸,从贵州苗寨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

石桥村,250户人家,而以造纸为生的就高达70余户。前些年,年均销售收入有30多万元,去年的销售收入已达82万元。

石桥村用传统的办法造纸,历史长达上千年,以造白皮纸和彩色皮纸为主。村民从山上采摘野生原料到最后出成品,要经过16道工序,在全国目前民间尚存的手工造纸工艺中工序最多,规格最多,纸张质量也最好,尤其是其中彩色手工纸,在全国绝无仅有。

花草纸是一种很独特的手工纸,可以用来制作贺卡、明信片,名片、屏风、信封,灯罩以及店面装饰等。石桥村生产的花草纸已经有八大系列100多个品种,主要以订单形式销售到海外。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石桥村造纸专家杨大文应邀前往加拿大参加国际抄纸现场献艺,他精湛的技术,娴熟的表演,尤其是手工生产的云龙纸、花草纸、麻丝纸等60多种彩色纸,轰动整个现场。

2007年,石桥村古法造纸术被贵州省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丹寨县已将这一传统工艺列入旅游开发的重要项目,使古法造纸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与生态旅游得到结合。仅造纸,旅游两项,全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1112元。

甘肃岷县是一个贫困县,但清水乡清水村用传统工艺铸造的铜钟,宝鼎、云板、香炉等铜铁工艺品却盛名远扬,远销省内外风景名胜区;张家坪村烧制的脊兽造型多样,风格迥异,成为远近村民建新房、修大门独树一帜的装饰;北小路村调动村民用祖传手艺打制铁器,加工成结实耐用的铁锨、铡刀,犁等用具,农民人均年收入2400多元,成为全县首批“小康示范村”。

新疆塔城发挥其沿边的地域优势,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经巴克图口岸成功打入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外市场。塔城绿色蔬菜出口基地不仅是塔城盆地的“菜篮子”,也是塔城地区发展外向型设施农业的基地。

额敏县玛热勒苏乡库尔吉拉村,123户村民中70%以上从事打瓜种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00多元。2003年,村民自发组织成立了“打瓜协会”,目前已带动农民增收500多万元,打瓜子畅销国内10多个大中城市。

云南的普洱茶应该是西部地方产业成功营销的范例。

普洱茶被称为“能喝的古董”,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地之一,也是茶马古道的源头。但是,普洱人依靠普洱茶致富,同样是近些年才发生的事情。改革开放前,普洱县勐先乡竹山村305户人家中有80余户需吃救济粮,是有名的贫困村。现在,全村种植茶叶3000多亩,户均10.4亩,农户年茶叶收入1万元以上的占全村半数,村民60%的收入来源于茶叶种植。

2004年,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普洱茶的价值,惯于走茶马古道崎岖山路的马帮,却浩浩荡荡地出现在全国密集的公路上,并一步一步地走进了北京。如今,普洱县七乡两镇85个村民委员会均有茶葉生产基地,涉茶农户10万余人,年生产精制普洱茶3000吨,茶叶总产值达1.8亿元,成为普洱县的支柱产业。

由地域的优势、特色的优势、专业的优势,形成竞争的优势,这是西部各地发展一村一品的成功经验。

政府、民间,谁来主导?

有去日本参观归来的朋友说去之前,我理解的一村一品,只是一种单纯的农业生产方式,由各个地方集中人力、物力专攻某个农业品种,从而形成产品特色和产业优势带动农业发展。可是,参观以后才发现,先入为主的观念是有偏差的。

朋友说,日本一村一品的主导力量完全是民间的。2006国际一村一品会议,主办方是大分一村一品国际交流推进协会,当地政府并没有直接参与进来。他参观了一个农舍交易所。这是一家在日本到处都有的农产品小超市,农民上门直接供货,价格由农民自定。为保证供货的安全性,货物不仅必须洗净包装,且必须注明产品名称、产地、出产时间,产品人的住址和姓名等等,甚至产品人的照片都有,一旦发生食物中毒等事件,能很方便地找到事主。

这位朋友感慨地说,参观后,我才感到了日本人的精明所在。生产一样东西容易,生产一样好东西并很方便地销售出去才是最大的难题,只有抓住这两个要害,一村一品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反观中国目前正在发展的一村一品,莫不打有浓厚的政府印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征兵说,目前我们的一村一品运动大多数主要是依靠政府、国家政策引导产生的,缺乏的是农民的主观能动性。王征兵建议,作为政府,需要做的就是把专家咨询的结果告知给农民,至于农民发展还是不发展,由农民自己决定。对农户来说,在选择一村一品项目时,最好与村里其他农户一致,这样可以获得规模效益。同时,销售永远是决定一村一品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建立农民专业协会就很关键。实践证明,专业协会在销售上具有单个农户所不具有的规模优势,农户要看到协会长远的发展潜力和好处。

事实上,一村一品在中国发展几年之后,一些基层政府已经明白,决定一村一品生命力的关键是市场,而非政府的推动。本刊记者在陕西关中的采访,也有一个明显的感受,经过市场历练的农民对发展一村一品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自主意识,与政府推动比起来,他们更相信市场的力量。

一村一品总结 篇4

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自去年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暨一村一品推进会以来,我县把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有效地促进了全县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及农民收入的增加。下面就我县发展“一村一品”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及下一步工作思路,总结:

一、我县发展“一村一品”的主要成效

在省、市的直接关怀、支持和帮助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农业特色经济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战略定位,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并取得可喜成效。目前,全县96个行政村中,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产业特色的专业村近40个,其中蔬菜类专业村5个,水产类专业村10个,畜禽养殖类专业村8个,苗木花卉类专业村5个,麻油、粉丝等农产品加工类专业村5个;建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个,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8个,带动近4万农户从事特色产业生产经营活动,全县特色产业年经营收入达6.5亿元。我县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壮大特色产业经济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由种养业为主向种养、加工、服务等产业共同发展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也由传统的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向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转变;农民收入由单纯依靠种养业收入向务农、务工、经商等多元收入转变,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全面提升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全县“一村一品”在向纵深发展的同时,突出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种植专业、特色化。如我县清溪镇巨兴村土壤质地沙壤、肥沃,适宜红瓜籽生长,而且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特别是年,该村还与安徽农业大学开展红瓜籽提纯复壮技术,使红瓜子品质和产量得到显著提升,亩均纯收入达2200元,红瓜籽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全村种植面积达3000亩,占耕地面积的80%以上,该村农民家庭收入绝大部分都来自红瓜籽。陶厂镇祁首村是我县有名的生姜种植专业,由于种植生姜经济效益好,俗有“一亩姜五亩棉十亩稻”的说法,全村种植面积达到28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90%以上,年生姜产值达1600万元,该村姜农还自发成立了生姜专业协会,并成功申报了1000亩省级无公害生姜生产基地,目前,该村生姜产业正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无公害化方向发展。

二是运行市场化。我县在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生产时,注重专业市场建设,实行市场化运作。如环峰镇祁门村是远近闻名的麻油加工专业村,该村现有麻油企业20家,20销售收入4260万元。为了促进麻油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推进麻油专业市场的建立,今年,该镇在祈门村兴建了一期工程占地300亩的绿色食品工业园,引导麻油企业入园发展。目前,已有7家企业迁址入园。此外我县还先后建立了仙踪河刘杂粮大市场、铜闸水产品市场、运漕棉花等专业化市场。这类市场功能齐全,经营规范,可以为经营者提供多方面优质服务,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发展。

三是发展组织化。我县积极引导农民联合起来,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来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经济。我县先后成立了仙踪镇富民社区的冬草莓协会、清溪镇半湖村的河蟹养殖协会、昭关镇同发村的白鹅养殖协会、林头镇青龙村的苗木花卉等专业协会,为全县特色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目前全县各类协会拥有会员4万多人,带动农户2万多户。协会重点为专业户提供中产品市场信息,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和技术指导,拓展销售市场渠道等服务,可以为会员提供了一个合法广阔的销售平台,成为农民致富的领头雁。

一村一品典型材料 篇5

下北罗村位于灵丘东北部丘陵区,距县城30公里,空中草原旅游路环村而过。该村山青水秀,耕地广袤,土肥地整,田畴纵横,台交错,农耕文化浓厚。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林业为辅。共有耕地4300亩,人均3.5亩。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无霜期偏短,长期的自然选择和农民丰富的耕作习惯,造就了谷黍、豆类等杂粮生产优势。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五谷杂粮需求日益旺盛,下北罗的杂粮面食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远近文明的特色产品。2010年全村种植杂粮3200亩,约占耕地面积75%,实现产值200万元,占全村农业总产值78%,杂粮生产从业人员300多户400多人,人均增加纯收入1950元。

一、主要做法及经验

下北罗村的小杂粮因品质好而美名远扬,但传统的种植模式及品种的老化单一,没有把传统优势及区位优势转化成经济效益,从而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根据石家田乡党委、乡政府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搞示范、建基地、创品牌、舞龙头、促增收、把小杂粮做成大产业的基本思路。我村党支部、村委会以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以一村一品发展为主线,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狠抓特色农业发展。我村大力推动农户联合种植,全村胡麻、黍子、谷子、山药都已集中连片,形成了规模化种植既有利于田间管理,又有利于成品粮的销售,村民们种粮积极性极大提高,收入也快速增长。全村经济总收入突破4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大关。

二、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合作经济

下北罗村对农产品加工作坊、杂粮种植大户进行了整合,培育了三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入社农户达100多户,初步形成了种养加一条龙,购销一条线的良好发展格局,2010年合作社盈利达30万元。

在杂粮产业发展过程,村党支部、村委会及时捕捉市场信息,认真筛选过滤,瞄准市场行情,寻求经济增长点。下北罗生产的苦荞、小米等杂粮品种质优价廉,但由于其附加值低,一直只是本县居民馈赠亲朋的特产,没有形成产业。为此,在发展杂粮生产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把传统优势转化成经济效益,搭上市场经济快班车。2007年初,乡政府以下北罗村优质杂粮为主题制作了《中国杂粮第一乡——石家田》电视专题片,并参加了广东全国名镇博览会、深圳全国农产品交易会,广泛宣传该村杂粮产品的绿色生产环境,产品优良品质,对提高产品知名度起到了极大的宣传作用。狭隘的小农经济严重束缚着下北罗村杂粮产业化发展,乡、村各级政府及时把脉问诊,引导农民放下包袱,号召种粮大户,村干部带头示范,统一供种、统一管理水平实行标准化生产,实现区域化发展,赋予了杂粮产业发展旺盛的生命力。2007年全村整合土地300亩建立了杂粮生产示范区,种植谷子、大豆、苦荞,当年的产品全部由灵丘县益寿面食品厂以高出市场价格0.05元的价格全部收购,使农户尝到了甜头。

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

为进一步生产优质杂粮,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村组织根据地域特点,及时引进优良品种示范推广。近年来先后引进了晋谷21号、晋黍3号,特别是去年引进谷子品种“张杂3号”、“张杂5号”,亩产600多斤,籽粒饱满,色泽圆润,口感清香。不懈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在农民得到实惠的同时,2008你那下北罗村谷、黍、豆类获得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苦荞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

去年,应用机械化地膜覆盖播种技术,示范面积5亩,田间表现苗齐、苗壮、穗大码匀,瘪谷率下降。解决了谷子间苗耕作耗工费时的问题,同时抑制了粟灰螟的危害,提高了产量,节约了成本。与此同时培育了科技示范户15户,致富带头人20多人。

四、强化基础设施,提高基地生产能力

下北罗村积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协同县农委实施了灵丘县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和灵丘县绿色杂粮基地建设项目,通过工程措施、农艺措施、化学措施、生物措施基本实现了渠、路纵横,埂塄加固,田堰平整,改善基本农田3200亩,增加农机总动力2500K瓦,配套农机具40台套,打机井一眼,杂粮基地生产能力得到明显加强,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下北罗村建立起占地6500亩的山西省灵丘县旱作农业示范基地。旱作农业项目的实施,将大大提高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确保粮食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肥料资料利用率,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明显增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服务功能,加快新技术研发和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持续发展。

通过实施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区亩均增产粮食50公斤,累计增产32.5万公斤,增加收益48.75万元,提高肥料利用率10%左右,相当于现有基础上节肥20%左右,亩均节约化肥投资3.2元,共节约投资2.08万元,以上各项总计项目区每年总增收节支50.83万元,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节支228元。

下北罗村以3个专业合作社为龙头,进行粮食的统一收购、销售,降低了农民的销售风险和成本,市场化的营销模式使农民的利益得到了最大化。包村的县农委多次在农闲时组织了小杂粮专项种植技术培训。去年我村打机井一眼,使部分耕地得到了有效灌溉,大大地增加了粮食亩产量。

五、产业发展规划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为重点,以打造绿色杂粮基地为目标,以建立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为突破口;以完善合作社经济为龙头,在几年内把下北罗村建设成为我县绿色杂粮生产基地;灵丘东北山的生态畜牧基地;周边城市工矿企业劳务输出基地;农民生活幸福,安居乐业的福地。

“一村一品”实施方案 篇6

实施方案 项目申报单位:XXXXXXXXXX 项目责任人:XXX项目编制人:XX 联系人及电话:XXXXXXXXXX 编制时间:二○一二年九月二十日

二、立项依据

(一)项目的立项理由

XXXX专业合作社,位于XXXXXXXXX。成立于XXXX年,现已登记注册6户。

由于XXXXX专业合作社所在的XXX位于县城西北部,依山傍水,远离居民聚居区和工业区,主要水源水质良好,是开发无公害蔬果的理想地。蔬果生产在当地不仅有传统历史,而且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近年来,大部分蔬果农已掌握了嫁接、铺膜、施肥喷药等农业实用技术,有了一些栽培经验丰富的种植户和闯市场的农民营销人员,因此合作社在成立近几年,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和较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依据晋农新农发(2012年)5号文件,根据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结合该村资源优势、人才优势、以及蔬菜种植经验,提出了该村设施蔬菜基地项目。生产模式主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经过近两年来的生产运作及有关专家的多方论证和评估,认为项目确实可行,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XXX位于XXX城西北部,距县城二公里,依山傍水,风景宜人,交通便利,属温带大陆季节性气候。平均降雨量456毫米,年平均气温9.5℃,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808小时,土地宽广肥沃。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设施蔬菜生产是集工程设计、建筑、农艺、生物、环境、材料等现代技术和装备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是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推进科技进步、实现产业化经营、培养新型农民的主要载体,是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措施。设施蔬菜生产具有周期短、见效快,比较效益高的特点,同时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化蔬菜基地的建设可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力,为农民就业创造良好条件,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项目设计方案

(一)项目目标

新建设施蔬菜大棚20栋,每栋面积1000平方米。预计年产蔬菜20万公斤,按每公斤平均3.5元计算,年产值为70万元。

(二)项目实施地点及规模

本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在XXX。

实施规模:新建高标准日光温室20栋。

(三)技术措施

设施蔬菜主要生产技术与流程:

选购高抗专用新品种→晒种→浸种→催芽→小拱棚育苗→移栽定植→整枝绑蔓→人工授粉→采收→上市

(四)实施内容及资金使用计划

1、支持环节及资金补助标准

共计35万,申请上级扶持12万元,个人筹资23万元

2、实施内容及资金使用计划

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单位:元

(五)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资金筹措采取国家投资与个人自筹相结合的办法。总投资35万元,需要上级扶持12万元,个人筹资23万元。

四、组织及管理措施

(一)财务管理

严格按照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范》和《农业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建立基本建设资金管理专户、专帐专用、专款专用。对项目设置专人进行管理监督,并严格按项目批复方案由专人审批列支,依照《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国家的有关财政法规、规定对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要求,实行工程建设预算制和决算制。严格按照项目核算程序要求,管理资金。

(二)进度管理

本项目的资金使用及工作量主要集中在施工与购买设备阶段。通过施工与调试,使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付诸实施,并使其形成不使用价值的工程实体。要充分注意到人、财、物得实力和调动的因素,适当考虑季节性气候的条件影响,既防止形式面过大,造成力量分散,物资紧张,资金短缺,又要防止开工面过小,造成工作面狭窄,资金利用率不高。在调试阶段,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保证正常投入使用。

五、项目效益评价

(一)项目社会效益

通过蔬菜大棚建设,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促进特色农业的又快又好发展,为指导和引导全县设施农业的建设发挥良好的示范和带动效应,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二)项目经济效益

计划新建设施蔬菜大棚20栋,每栋面积1000平方米。预计年产蔬菜20万公斤,按每公斤平均3.5元计算,年产值为70万元,实现年人均增收1005元。

(三)项目生态效益

XXX设施蔬菜大棚项目二期工程实施后,推广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科学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污染,实现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实行节水灌溉,减少水资源损失,缩短轮灌周期,提高农作物产量。这一系列措施可有效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它既弥

补了传统农业生产目标单

晋中市“一村一品”发展探析 篇7

20世纪90年代中期, 晋中市顺应农业发展的要求, 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逐步形成了以粮食、畜牧、水果、蔬菜为主的四大产业体系。2003年, 以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为标志, “一村一品”发展拉开序幕, 先后打造了蔬菜、小杂粮、核桃等12种优势农产品, 集中度达到60%以上, 产量占全市80%以上, 初步完成了优势农产品布局的集中和量的积累。2009年, 以率先启动建设晋中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标志, 农业指导方式从产品培育向示范引领转变, 以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为主要区域的一大批专业村不断涌现, “一村一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开始显现。尤其进入“十二五”以来, 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建设现代农业大市、打造全省农业现代化率先发展的总目标, 明确了“一村一品”的主攻方向, “一村一品”发展全面推开。截止目前, 全市已经形成“一村一品”专业村273个, 专业乡镇26个, 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普遍高于当地平均水平。

专业村的建设, 有力促进了优势产业的集中, 同时也大力推动了“一县一业”的发展, 晋中市初步形成了榆次、寿阳、太谷3个蔬菜大县 (区) , 平遥、榆社2个蛋鸡大县, 昔阳、太谷2个生猪大县, 昔阳、和顺2个食用菌大县及祁县、和顺2个肉牛大县。

二、晋中市“一村一品”发展特点

(一) 政府支持力度大。

为了让“一村一品”成为“十二五”农民收入翻番的新引擎, 去年以来, 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强力推进, 通过政策扶持、典型示范、培训指导、项目倾斜等多项措施, 激发农民群众发展“一村一品”和振兴农村经济的积极性。全市各县 (区) 已全部成立了“一村一品”领导组, 并下设办公室, 健全了组织机构。各县 (区)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当地发展规划或实施办法, 成为全市各地推进“一村一品”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浓厚氛围。与此同时, 晋中市还整合发改委、财政、交通、中小企业、科技、商务、农业开发、畜牧、林业、水利、农业产业化、设施蔬菜等各类支农资金, 倾斜支持“一村一品”专业村的发展。

(二) 农民组织化程度较高。

晋中市“一村一品”发展, 离不开当地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 目前全市合作社总量达到6694个, 入社农户达到13.45万户, 带动农户26万户。祁县源泉绿色蔬菜专业合作社依托当地蔬菜批发市场的优势, 不仅从推广新品种、技术服务等方面为广大社员提供服务, 还鼓励社员开展标准化生产, 推广无公害蔬菜及绿色蔬菜种植, 不仅使社员收入稳步增加, 还带动了全村、全县乃至周边地区蔬菜产业的蓬勃发展, 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祁县明旺养牛有限公司是当地的肉牛养殖龙头企业, 董事长王锁明在经营好自家公司的同时, 还积极为协会会员办实事, 带动农户1200多户, 户均增收达1000多元, 为当地肉牛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

(三) 经济效益好, 农民增收明显。

在晋中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带动下, 祁县古县镇种植6万亩酥梨, 去年酥梨总产值就达3亿, 农民增收3000多元, 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榆次区东阳镇共发展无公害蔬菜0.36万公顷, 人均蔬菜收入达到6800元, 占农民纯收入的70%以上。昔阳县中东部5个乡镇26个村种植双孢菇面积达27万平方米, 年产鲜菇345万公斤, 实现产值3450万元。榆次朱村, 位于干旱丘陵地带, 近年来, 全村共种植10公顷设施蔬菜, 农民收入由6年前的1856元增长到现在的6500多元, 使全村90%的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 过去的黄土坡变成了如今的绿色银行。

(四) 发展“一村一品”同推进土地流转相结合。

目前晋中市已成立县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11个、乡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118个, 并配备437名工作人员负责此项工作, 初步建立了乡 (镇) 有中心、县有网络的土地流转管理与服务体系, 促进了“一村一品”的发展。祁县西六支农业专业合作社根据国家的相关方针政策, 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等形式, 将全村2个生产小组中的140公顷土地集中开展设施蔬菜建设, 运用“四统一分”模式, 采取保底金、保薪金、保股金和年度分红的“三金一红”办法, 使农户没有任何风险, 为当地农民的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

三、存在的问题

(一) 对开展“一村一品”工作认识不够。

一些乡镇、村对通过“一村一品”建设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他们思想观念陈旧, 没有把“一村一品”作为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来抓, 造成工作推进力度不够, 农户对发展“一村一品”建设的信心不足, 缺乏自我规划和发展想法, 致使部分乡村“一村一品”建设规模小、知名度不高、商品率低。

(二) 主导产业规模小, 区域集中度不高。

一些乡村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 专业化生产水平较低。晋中市专业合作社数量不少, 位居全省前列, 但大多数是以提供产前、产中技术服务为主, 真正搞产品经营、市场开拓、品牌建设, 带领农民闯市场的专业合作社还不多。

(三) 农业产业链条短, 产品附加值不高。

晋中市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大多数还处在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初级生产阶段, 涉及农产品加工、销售、观光旅游等更深层次的产业较少。产业链条短, 农产品深加工不够, 品种单一, 投资环节少, 农产品附加值低。像河南双汇、内蒙古伊犁、蒙牛等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还很少, 大部门都属区域性品牌, 仅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发展, 满足于“小富即安”, 满足于自己已取得的一点成绩, 不思进取, 这些都制约了晋中市农业产业化发展。

四、对策与建议

(一) 广泛开展宣传。

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介形式, 大力推广“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模式, 积极宣传示范典型经验, 并通过举办座谈会、研讨会及报告会等形式, 不断加大宣传力度, 动员社会上上下下各方面力量关心支持“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 为“一村一品”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二) 强化部门职责。

强化部门服务和指导责任, 整合部门项目及各种资源, 倾斜扶持“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一是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所需资金, 建立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二是农业部门要起到牵头作用, 搞好规划制定、政策调研及督促指导工作, 大力开展信息服务、农民培训;三是林业、畜牧、水利、交通、旅游和扶贫等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分管领域的指导与扶持工作。

(三) 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

要大力引导和鼓励农村能人、龙头企业和农业技术部门充分发挥在资金、技术、信息与管理等方面的优势, 发起组建各种专业合作社, 按照市场需求和农民签订产销合同, 通过龙头带基地, 基地联农户的形式, 实现种养加一条龙、产加销一体化。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和专业合作组织, 通过合同制、股份制、合作制等方式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 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 促进农产品面向市场, 实行良好销售。

(四) 加快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

要在示范村基础上, 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园区, 从产地环境、农业投入、生产过程到产后加工、包装整个过程实行标准化管理。大力引导扶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商标注册。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批发市场、超市、旅游品商店及互联网上建立销售专柜, 通过实行连锁经营、物流和网上交易等方式, 开拓农产品市场。

(五) 发展同环境保护相兼顾。

有的乡、村在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同时, 只重视经济效益, 而对环境保护却不关注。尤其养殖行业, 部分农户畜禽粪便处理不当, 人畜不分, 不仅影响了自已和邻居的生活, 还对空气、水质等造成了严重污染。国家呼吁, “我们不要带血的GDP”, 在此我也加一句“我们不要污染环境的农业”, 认真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参考文献

[1]李喜涛·二○一一年全市推进“一村一品”建设综述[N].晋中日报, 2012-01-31.

“一村一品”惠及千家万户 篇8

发展生产是硬道理

在保持产粮大县生产规模不变的条件下,围绕“干村示范。万村推进、一村一品”工程的实施,积极发展以更新手段、改变方式、提升理念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的要求,围绕龙头企业发展,延伸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链条,积极构建种、养、加一体化发展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农业产业格局。发展培育了通威、汉宝、高墙果蔬、科忠果蔬、梦思味果汁等农业产业骨干龙头企业;劳务经济已经成为开启非农化之门的金钥匙,以近在园区。远出县境为基本流向的劳务输出年均达到5.5人以上。

二是扩大再生产规模。以建设“万字头”农副产品基地为目标,万栋大棚、万亩黄花菜、万亩露地菜、万亩胡萝卜等蔬菜基地以每年不少于2000亩的速度稳步发展,奶牛、奶羊养殖逐步向专业村、养殖小区和专业大户集中。到2006年底,日光大棚已经达到13000多栋。值得一提的是通远镇的何村,人均大棚1、2栋,大棚提供的人均年纯收入都在7000元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广种大棚菜、小康路上跑得快”的生产发展第一村。

三是推广优良品种。到今年7月底,高陵县已经引进了涉及林果业、蔬菜业、奶畜业等18个品系的100多个优良品种。

四是推行标准化生产。高陵县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主要任务来抓,结合实际制定了农产品地方标准,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多施农家有机土肥,喷酒无公害农药,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标准进行作业。高陵县通远镇的大棚菜、湾子乡的露地菜、张卜乡的胡萝卜、耿镇的黄花莱都获得了省农业厅无公害基地认证。西红柿、菜豆、辣椒、黄瓜、芹菜5种蔬菜被省农业厅认证为无公害产品,“粒粒纯”牌小麦良种、“秦宝”牌鲜食枣、“稞青”牌蔬菜等成为西安市场农产品的知名品牌。

城乡一体化是大方向

高陵县始终把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城乡发展,着力将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是抓规划修编。以每年编制20个行政村规划的进度,把科学谋划、合理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向前推进,对村民的新建住房严格按照规划,统一红线、统一地平、统一标高、统一风格设计。

二是抓道路建设。近年来高陵县共修建县乡道路110公里,村中路、出村路260公里,全县7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了村中路、出村路的水泥化,100%的行政村实现了村道与乡道、乡道与县道、县道与国道的有效连接。2006年,高陵县被评为“全省通村路建设先进县”。

三是抓集中供水。一方面积极实施人饮解困、氟病改水、改苦咸水等饮水项目,短期内重点解决部分群众的吃水难问题;另一方面,着眼长远把农村集中供水项目纳入“十一五”规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目前,全县55个自然村实现了集中供水,两万多户7万群众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四是抓好文化信息网络建设。按照农村文化建设的有关要求,各乡镇建起了文化站,配备了电视、碟机等电教设施,全县20%的行政村建起了篮球场、乒乓球场等文化活动场所,50%以上的行政村建起了村级文化活动室。农村有线电视、电话“村村通”工程也稳步推进,全县300多个自然村接通了有线电视信号,手机和电话的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

服务“三衣”真抓实干

按照“多予不取”的原则,从2005年开始,高陵县每年拿出500多万元对群众发展生产予以补贴。每发展1亩林杂果补贴50元;每建1栋日光温室大棚补贴600元;每发展1亩黄花菜补助200元:每新建 口沼气池补助400元;每新建一个青贮窖每立方米补助20元。同时,县上每年拿出近百万元用于动物疫病防治,保证了畜牧业的安全生产和健康发展。

自2005年起,县上每年拿出不少于1000万元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去年以来,累计投入400多万元加强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给每个行政村的卫生室按照3000元的标准予以补贴。落实了每村一人的公共卫生人员待遇,面向社会公开招选了30名专业医务人员。计生工作实现了由处罚多生向奖励少生的转变,对主动放弃二胎生育指标的农村家庭按照每户2000元的标准应奖尽奖、即有即奖。从2006年开始,我们推行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县参合率达到93.3%,2007年达到96.3%以上,每年有1200多万元的公共财政通过新合疗间接和直接惠及广大农民群众。从2007年起,我们提高了对农村低保户的生活补助标准,加大了对农村贫困户、残疾人员帮扶和救助的力度,并实施了广厦工程。今年8月8日,我县遭受百年不遇的暴雨灾害后,县上对受灾较重的25户特困户按照每户5000元的标准帮其尽快建房,保证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高陵县把群众发展生产最关心的技术,资金和销售等问题作为作好提供服务工作的重点,全县每年举办不同层次的农业新技术培训1500多场次,培训人数4万余人次,免费发放科技图书两万余册。

目前,高陵全县上下正在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建设西部强省”的战略部署,围绕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的发展目标,突出“强工、稳农、荣城、和谐,创新”的工作重点,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实现地方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人民群众收入的有效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向前进位的“三增一进”目标,尽最大努力把高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苏村一村一品季度汇报材料 篇9

一季度汇报材料

县农业局:

根据一村一品文件要求,现将我村一村一品项目一季度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我村的一村一品(尖椒)项目开始实施,1—3月份进入育苗阶段。整地、扣棚。要选土层厚、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疏松、容易排水的田块种植。辣椒对氮、磷、钾三要素肥料均有较高要求。基肥每667平方米(1亩)要施厩肥3000~4000千克,复合肥或磷、钾肥40千克,采用畦中沟施或在翻耕前面施的方法施肥。筑成1.4~1.5米(连沟)宽的畦,整地后扣棚贮热,以提高棚内土温。当月平均气温稳定在16℃时(山东省一般在10月下旬左右)覆盖大棚膜,同时进行土壤消毒。定植前10~15天,封严棚膜,夜间加盖草苫,使棚内气温达到40~50℃,这样既可以杀死棚中的病原菌,又可以提高地温,促进缓苗。整地筑畦选土层深厚、未种过茄果类蔬菜的田块,搭建大棚或利用现有的大棚设施。定植前15天,每667m2施腐熟的有机肥3000kg、复合肥40kg作基肥,撒在土表,用旋耕机或人工翻耕入土。筑成连沟宽1。3m的畦,畦成龟背形。6m标准棚筑4畦,8m宽大棚筑6畦。覆盖地膜,条件许可的可铺设滴管。

应该注意事项:

(1)栽培环境:尖椒生产地的大气、泥土、水源等条

件必须合乎国家的有关标准。选择泥土蓬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排灌便捷,前茬未种植过茄果类蔬菜的田块。

(2)品种选择:尖椒品种选择鸡爪吉林,又名弄口早椒。该品种植株大小中等,分枝性强,第1朵花着生于8—10节,斑白色,果下垂,长尖角形,通常长13—15cm,翠绿色,光泽度好,辣味中等,具备早熟、耐寒、抗病、结果多、生长快的特点。小尖椒无辣味,品格和商品性特好,十分适宜宾馆、饭店花费。秋延后设施栽培通常每667m2产1500—2000kg,采收期为9月中旬至12月。

停河铺乡苏村一村一品

二季度汇报材料

县农业局:

根据一村一品文件要求,现将我村一村一品项目二季度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我村的一村一品(尖椒)项目开始实施,4--6月份进入移植、种植阶段。

1、定植技术

定植时间:麦套尖椒以5月15—25日为宜,过早麦椒共生时间长争水争肥,影响椒苗生长,过晚椒苗发育推迟。应掌握“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要以苗分批定植,春椒以4月下旬定植为宜。

定植密度:要根据地力和品种确定合理的密度。应掌握肥地稀、瘦地密、大棵品种宜稀,矮棵品种宜密。每畦埂开沟栽2行尖椒,窄行距30cm,穴距15cm,亩栽8000穴,每穴两株,矮棵穴距13cm,亩栽1—1.2万穴。

定植后浇足水以利缓苗,必要时盖上地膜以保持温度,盖地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定植后即可盖地膜;另一种是定植后中耕松土两次,再盖地膜,盖好地膜后,若发现苗缺水,可以浇一次小水,这样才有良好的保水和蓄水能力,孔隙率大有较强的供氧能力,促发生根。门椒座住后应轻浇一次水,采收门椒后,应施肥浇水,这次施肥最好是有机冲施肥,因

为它含量全,能提高地温,促进发根。

以后施用复合肥或腐熟的人粪尿均可,在使用家用肥时一定要将其充分腐熟,否则在棚内会出现氨气,再加上天气变冷,不可通风,从而导致辣椒死棵。另外腐熟的人粪尿肥分浓厚,含氮量高,养分齐全,肥效快,属于速效性肥料。

2、栽培技巧

播种育苗小尖椒秋延后设施栽培宜在7月中下旬—8月上旬播种,667m2用种量25—50g。育苗进程均在大棚内进行,恰当采取遮阳网覆盖降温。播种前7—10天做好苗床,苗床要选择肥沃通风凉爽的田块,宽1。2m左右,长度恣意,土面整细整平,每米2用50%多菌灵8—10g进行泥土消毒。种子先用清水浸4—5小时,再在浓度为1%的硫酸铜溶液中浸5分钟取出,用清水冲刷干净即可播种。播种前浇足底水,此后均匀撒上种子,每米2苗床10g左右,播后覆盖一层0。5—1cm左右厚的营养土,再盖一层遮阳网或碎草保湿。当有少量种子出苗后,应及时撤去覆盖物见光;2—4片真叶时,即可移入营养钵中培养壮苗。营养土选用3年以上未种过茄果类蔬菜的菜园土,腐熟过筛后无污染的垃圾泥、腐熟人粪尿和猪粪,其重量比为6:3。5:0。5,混杂堆放1个月后方可使用。因为温度较高,秧苗生长快,营养钵极易缺水干旱,应依据具体情况及时浇水。

停河铺乡苏村一村一品

三季度汇报材料

县农业局:

根据一村一品文件要求,现将我村一村一品项目三季度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我村的一村一品(尖椒)项目开始实施,7--9月份进入施肥、管理阶段。

1、辣椒的施肥技术

合理、科学的施用肥料是提高蔬菜产量重要技术措施。辣椒多次采收,采果期长,到辣椒生长的盛果期,植株对养分的需要已经很大,所以要多次追肥予以补充。定植缓苗后,轻施苗肥,现蕾期即要满足植株发棵分枝现蕾对营养的需要,又要防止徒长。当辣椒大量开花坐果、果实膨大时,需要大量养分,此时施肥重施。以后每采收2—3果实,可追施一次人畜粪尿。

2、盛果期的施肥技术

施肥浇水必须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浇人粪尿或复合肥要交替使用,不能让人粪尿和复合肥同时一块施用避免造成辣椒死棵。

具体的浇水、施肥时间可按照自己地区的习惯自己决定,一般5—6天左右浇一次水。注意不要大水满灌,要浇足但不能过涝,因为辣椒虽然是木本作物,但其根系分布浅,所以它本身喜湿,但不耐寒又怕涝。施肥不能过多,无论是

人粪尿还是复合肥,都不能过量,因为将它们用得过多,会增加土壤盐离子的浓度,使土壤盐分过高,造成土壤板结,会阻碍辣椒根系的发展,给辣椒以后的生长带来很大的影响。

3、病虫害的防治

辣椒有四大病:即死棵、疫病、炭咀病和病毒病四大病害

(1)疫病 苗期至成株期都可发病,它的茎叶都会受害,开始茎基部发病,木枝开始腐烂,最后成猝倒状或立枯状死去。此病是由辣椒疫霉菌侵染而发生的真菌病害造成的,高温高湿非常有利于此病的发生,浇大水、重茬地、大水满灌都会加剧病害发生。防治措施可用百菌清、杀毒矾、水毒霉等结合当地植保部门的意见都可进行防治。

(2)炭咀病 炭咀病可分为两种,叶片和果都能受害,属于真菌病害,施肥过多、密度过大、浇水不平衡都可导致炭咀病的发生。药物防治有百菌清、拖布菌、多菌灵都可防止此病。

(3)病毒病 尖椒高抗病毒病(温度不要太高)。

停河铺乡苏村一村一品

四季度汇报材料

县农业局:

根据一村一品文件要求,现将我村一村一品项目四季度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我村的一村一品(尖椒)项目开始实施,10--12月份进入采摘、销售阶段。

尖椒成熟后,颜色为深红色,有脱水现象时可以分批收摘,提高产量和品质。收摘后晒到7—8成干时,要在遮阴通风处晾干,能保持果实色泽,增加经济收入。

尖椒一般亩产200—300kg,高的可达400kg以上。按照今年出场价格,每公斤6—7元,一般亩产值可达1300—2300元,除去投资300元,亩净效益1000—2000元。

*采收标准、包装、运输

*采收标准适时收获新鲜嫩绿小果,长度为6—8cm,大小均匀,无畸形、病斑、虫斑,色泽光亮。

*包装恳求包装(箱、筐、袋)大小一致、牢固、干净、单调、透气,无污染、无异味、无霉变景象。包装上应说明产地、净含量、生产单位(农户)和采收日期。

上一篇:狱内侦查学试题c下一篇:春节联欢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