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体(通用11篇)
客体 篇1
简论虚拟社会的主体、客体和主客体关系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之后,社会形式发生着巨大变化,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推动着现代科技革命飞速发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发生着革命性变化,虚拟社会的出现对人类的`实践活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些变化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作 者:严国涛 方显锋 YAN Guo-tao FANG Xian-feng 作者单位:严国涛,YAN Guo-tao(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武汉,430075)
方显锋,FANG Xian-feng(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79)
刊 名:重庆工学院学报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年,卷(期):19(12)分类号:B017关键词:虚拟 虚拟现实 虚拟社会 主体 客体
客体 篇2
1.1 股权质押的客体并非股份
股份是股份有限公司特有的概念。但是, 我国《担保法》第78条第3款规定:以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份出质的, 适用股份转让的规定。可见, 《担保法》认为股份是对有限责任公司而言的。这无疑与《公司法》精神相违背, 披露出我国立法体系的不谐调, 笔者认为, 股份这一概念存在于公司中, 属于商法领域, 应该交由商事法规来对其规范。况且, 当出现法律冲突时, 应该依据新法优于旧法的适用原则允以解决。所以, 我们应该依据新《公司法》第3条第2款的规定, 将“股份”作为与股份有限公司相对应的概念, 把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份额”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概念区别开来。股份的价值内涵是股权, 股份的表现形式是股票, 股份的多少体现了股权的大小, 所以, 股份本身是没有价值的。而作为权利质押的客体的首先应该是财产权利, 含有交换价值的可转让的财产性权益才能实现质押的担保功能, 同样的, 作为股权质押客体的也应当是含有价值属性的权利, 所以股份并非股权质押的客体。
1.2 股权质押的客体并非股票
股票是由股份有限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按其所持股份而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书面凭证。有的学者认为股权质押的客体是股票, 并认为对于已经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出质亦即股票出质, 两者不可分离, 因此股份质押与股票质押不应规定不同的设质方式和生效条件。但是, 笔者不赞同此观点。笔者认为, “股权”和“股票”两者不是同一个层次上的概念, 股票是股份的外在表现形式, 表现着股份的多少, 股份本身并无价值, 所以, 股票更不可能具有价值内涵, 股票只是股份和股权的载体, 无论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用股份或是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用出资额质押, 其本质上质押权指向的财产性权利都是股权。因为只有股权具有交换价值, 是可以转让的财产权利。
1.3 股权质押的客体是股权
股权是股东基于自身的股东资格和股东地位可以向公司主张的权利。它既不同于物权中的所有权又有别于债权, 且具有人身性质, 是一种新型的具有财产价值属性的可以转让的民事权利, 具有独立的民事法律地位。股权的权利主体是股东, 义务主体是公司, 其内容根据性质的不同包括财产性权利和非财产性权利。其中, 财产性权利多称为自益权, 如股息或红利分配请求权、新股优先认购权、剩余财产分配权、股份转让权等。非财产性权利也为共益权, 即指公司事务参与权。包括, 表决权、公司文件查阅权、召开临时股东会请求权、对董事及高级职员监督权等。因为其具有财产价值而且可以转让, 便可以成为权利质押的客体。所以, 股权质押的客体是股权。
2 股权质押客体的范围
结合《物权法》、《公司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笔者认为, 下列股权的出质应当受到限制或禁止:
2.1 法律规定在一定期限内禁止转让的股权
发起人持有的股权。我国《公司法》第142条第1款规定:“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 自公司成立之日起1年内不得转让。”发起人作为公司的原始股东, 他们持有的股份是公司的原始资产, 为了保障公司利益和交易安全, 所以, 法律规定, 在一定期间内, 原始资产不得转让, 同样的, 在这期间内, 也不能设定质押。
我国《公司法》第142条第2款规定:“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向公司申报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及其变动情况, 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上述人员离职后半年内, 不得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限制公司高管人员的股权转让, 一方面, 是基于这类人员对公司负有的忠实义务;另一方面, 是为了防止内幕交易, 维护交易的公平秩序;在证券法中也含有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股权转让限制, 第 47 条规定:“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的该公司的股票在买入后六个月内卖出, 或者在卖出后六个月内又买入, 由此所得收益归公司所有, 公司董事会应当收回其所得收益”。 通过引入归入权制度, 有效规避了公司管理层的短线交易, 反映了市场公平竞争的要求。
2.2 法律规定在一定情形下不得出质的股权
《公司法》第143条第4款规定, 公司不得接受本公司的股票作为质押权的标的。禁止接受本公司的股票作为出质标的的立法目的是防止违反公司资本充实、资本维持原则。资本维持原则是公司法上的一条基本原则。而且公司不接受本公司股票作质押权标的, 也是为了避免出现两难境地。若债务未能按约履行, 满足质押实现的条件时, 公司作为质权人就要对本公司的股权优先受偿, 就会出现用自己的财产偿还自己的债的情形。实际上, 便是发生了公司回购股权。而按照公司法规定, 公司回购股权的情形只有三种:减少注册资本;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将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还有异议股东的股份回购情形。所以, 这种情形下的股权回购, 不为法律所允许。
3 股权质押客体的内容
股权包括自益权和共益权两部分内容, 其中, 自益权多为财产权, 得为质押客体, 但是, 共益权能否一并作为股权质押的客体?学者们存在不同的认识, 我国台湾学者史尚宽先生认为, 共益权可以一并作为质押的客体, “股份为质押之标的盛行于世, 但股份为股东权利义务的全部表示, 不必为纯粹财产权的化身, 而纯粹财产权的部分得为质押的标的, 且此财产权设质的方式以股票的设质为便。”我国大陆学者有的认为, 股权质押仅以股权中的财产权内容为质押的客体。而反对者则认为, 自益权和共益权仅是股权的权能而已, 二者统一于股权之中, 作为股权质押的客体, 应是股权的全部权能。绝不能将股权强行分割, 只承认其中的一部分为股权质押的客体, 而另一部分不是股权质押的客体。对此, 笔者认为, 股权质押设立时的客体仅及于财产权部分, 并不包括股权中的共益权部分。因为:第一, 从《物权法》和《担保法》相关规定来看, 可以作为权利质押客体的权利都应是财产性权利, 例如《物权法》223条第 (七) 项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出质的其他“财产权利”。所以, 从立法宗旨上看, 可以作为质押客体的只能是股权中的财产权部分。第二, 从股权质押的目的看, 质权人意欲通过担保债权的设立来保障自己债权的实现, 最关注的应是质押客体的交换价值和市场潜力, 以实现自己债权的优先受偿, 其需要的仅是财产权利, 而并不重视股东资格的取得。第三, 公司是具有人合性和资合性的社团法人, 无论是有限责任公司还是股份有限公司, 其股东资格取得的主要依据之一是股东名册, 而不仅仅是出资或股份的持有, 即使质权人对出资或股份享有质押, 但也不能因此成为公司的股东, 不享有股东表决权, 公司事务参与权等具有股东身份性质的权利。所以, 股权质押的客体内容应仅限于财产权部分, 对于共益权, 不能设定质押。
摘要:股权质押作为一种新的权利质押形式, 反应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逐步成熟和完善, 体现了交易的需求。但是, 有关股权质押的立法发展却相对滞后, 尤其关于股权质押的客体, 法律文件表述颇为不一, 《物权法》第223条将股权质押的客体表述为股权, 但在《担保法》、《公司法》等其他法律中, 却将股权质押的客体表述为股份或股票, 对于此问题,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对这一问题也认识不一, 由此对股权质押客体的范围和内容学者们也各执一词。
关键词:股权质押的客体,股权,股票,共益权,自益权
参考文献
[1]卞耀武.当代外国公司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5.
[2]江平.新编公司法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4.
“凡客体”之不凡处 篇3
凡客体,源自凡客诚品(VANCL)近期推出的一则广告。广告最早出现在公交站牌上,画面简洁,纯白背景加上代言人韩寒、王珞丹或耍酷不羁或清纯无限的身影,配上 “爱网络,爱自由,爱晚起,爱夜间大排档,爱赛车,也爱29块的T-SHIRT,我不是旗手,不是谁的代言,我是韩寒,我只代表我自己。我和你一样,我是凡客”这样高调直接、简单而又有些细碎的广告词,让代言人以80后的口吻标榜另类,戏谑主流文化,以此彰显VANCL的个性品牌形象。但广告真正“火”起来却是在网络世界里。网友康尽欢于7月30日在豆瓣网上发起“PS凡客,收集你的凡客”线上活动,掀起恶搞热潮,网络上出现了大批“山寨版”凡客体广告,代言人也被掉包成郭德纲、小沈阳、凤姐、陈冠希等名人,甚至还有央视大楼、QQ以及动画片角色、网络游戏人物等,广告词更是极尽调侃之能事,令人捧腹。时隔两个多月,我们于2010年10月14日 11时09分以“凡客体”为关键词搜索得到相关网页491,000篇,相关图片约1,020张。显然,“凡客体”已经成为网络上的一个新热点。
“凡客体”走红的原因众说纷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角度。综合各方看法,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首先是娱乐性。广告的制作者、远山广告合伙人邱欣宇认为,这条广告之所以成为流行,是因为大多数人觉得确实有趣。在这个娱乐至上的网络世界里,PS“凡客体”成了一场近乎全民狂欢的大派对。而大部分营销界人士则认为其成功关键在于传播内容简单、可模仿再生。但也有评论者认为,“凡客体”之所以流行,关键还是“正版”的广告文案本身写得好,这才会引人模仿。
说到文案本身,既然“凡客体”已被归类为一种文体,那么我们不妨从其本身的特点出发,去探究一下“凡客体”究竟有何不凡之处。
仍以“正版”凡客广告中的韩寒版为例。这段诗歌样式的文字通篇使用短句,节奏明快。自始至终使用陈述句,用词纯朴,形容词几乎不见踪影,这样简洁的表达与广告整体的风格十分切合。在我们习惯了辞藻华丽内容空洞的广告词之后,再看到这样的“凡客体”,不由得眼前一亮。也正是如此“草根”的语言,打动和吸引了众多的网民。
这样的文字看似平淡无奇,但细细品来,当中却有不少匠心独运之处。文案中大量使用反复和对比手法。首先从句式来说,无主句和以“我”为主语的句子前后对比,相得益彰。这段独白式广告词一开头使用了六个无主分句,而主语“我”在第七个分句才出现,有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效果。但文案的最后四个分句中却连续使用了五个“我”,其中四个更是作为主语,一个“我行我素”的形象跃然纸上。五个“爱”带出一个“也爱”,用层次的递进烘托出广告的真正主角。从“爱XX”到“我不是XX”再到“我是XX”,叙述角度从肯定到否定再到肯定,凸显了独白者的特立独行,也表达出对世俗的不满。而“我只代表我自己”与“我和你一样”的矛盾却带出所代言产品的个性品牌形象。除了一句“也爱29块的T-SHIRT”之外,文中再无其他对产品进行描述的字句。可以说这则广告卖的不是产品,而是“感觉”,是“风格”。正如网上的评价:这是一条有态度的广告。
可见,“凡客体”的不凡之处正在于其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的语言运用,当然,也在于它巧妙地将文字和图片以极简的方式融合在一起,让这个读图时代无PS就不喜欢的网迷们如获至宝。“凡客体”全无高高在上的姿态,它的格式毫不复杂,网民们轻而易举地就从中提取出了通用模版,并用这个瓶子装上了五味杂陈的酒。在满足了网民们的表现欲的同时,凡客诚品的品牌营销也取得了空前胜利。当然,“凡客体”得以火爆,第一个PS者,上海互动广告公司AKQA的首席文案朱宇是功不可没的,在他的“山寨”作品中,为郭德纲设计的独白生动贴切,寥寥数语人物性格就跃然纸上,令人看后忍俊不禁,拍案叫好。可以说,朱宇成功将“凡客体”的主旨由宣扬个性转为戏谑恶搞,迎合了大众心理,吸引了更多的效仿者,才使得PS“凡客体”成为了一场网络大狂欢, “凡客体”也一个转身,演变成了更富有娱乐性的“烦客体”。但“凡客体”并非只有单一变体,有小资者创作“凡客体”诗歌标榜自我,也有不少有心人为家人、同事制作“凡客体”,玩笑调侃之中透露感人真情,许多人的QQ签名也赶时髦用上了“凡客体”。“凡客体”的最新动向是,从恶搞名人、自我营销扩展到针砭时弊、弘扬正气。网友为社会热点问题配上“凡客体”图片,冷嘲热讽中直指要害;未来公益网的宣传中,用“爱梦想,爱未来,爱蹒跚学步的儿童,爱白发苍苍的老人,爱公益活动,爱慈善捐助,我不是什么明星,我不是标榜自己,我是未来公益网,我只做该做的,我和你一样,我是志愿者。”这样朴素的“凡客体”诠释了志愿者的内涵。就这样,在或嘻笑怒骂或温情款款中,“凡客体”被不断改头换面,复制转贴,迅速蔓延。
谁也无法预知,在互联网这个不断推陈出新的世界里,“凡客体”还能热多久。但只要这个“旧瓶”还能不断地装上“新酒”,它的生命力就不会衰竭。
[1]吕杨.是谁成就了“凡客体”[J].纺织服装周刊, 2010(30)
[2]吴晓燕.凡客体 爱病毒 也爱恶搞[J].成功营销, 2010(9)
凡客体自我介绍 篇4
爱上网,不爱迷茫
爱韩剧,不爱泡菜
爱饰品,不爱算计
爱说爱笑,爱幽默
最爱自我奋斗
我雪娇是陈
2:
爱PS,爱Mr.6
爱白熊,爱贴吧
爱发呆,也爱宠物
我不是...,也不是80后
我是90后,我和你一样
我是...
3:
爱_______,爱_______,
爱_______,也爱_________,
更爱___________,
我不是__________,
我_________(动作),
我是_______,
_________(口头禅)
4:
爱生活,爱奋斗
爱英语,爱翻译,更爱为追求梦想而奋斗
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梦想
成为一流的英语大师是我的梦想
我的梦想也许你们不了解
可是只要我喜欢,我热爱就能够了
我不会放弃,更不明白放弃两字怎样写
我沉浸在英语的海洋,享受属于我的乐趣
我就是为目标而奋斗的凡客—王颜玉
著作权的客体 篇5
一、作品是思想、情感的表现形式,不是思想、情感本身二、作品应当具有独创性三、该表现形式属于文学、艺术和科学范畴
受保护对象
(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四)美术、建筑作品;(五)摄影作品;(六)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七)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八)计算机软件;(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不受保护对象
简述教育叙事客体的解读论文 篇6
教育叙事首先要有“事”可叙,这个“事”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也不是闭门杜撰出来的,而是来自于真实的教学实践,来自于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活。这样的“事”就是叙事的“题材”,题材是叙事的基本材料。
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着许多大大小小的事件,这些事件所表现的内容、涉及的主要人物以及时间和发生的场所等都是有区别的。如有的事件是表现课堂教学的,有的是表现课外活动的;有些事件的主角是学生,有些事件的主角是教师;有些事件是关于少先队工作的,有些是关于班主任工作的等等。这些不同的事件,表现出不同类型的叙事内容,实际上也就表现出不同的叙事题材。
在这里,我们选择课堂、学生和教师作为发掘叙事题材的切入点,简要的论述有关课堂题材、学生题材和教师题材发掘中的一些关注点,为我们更好的发掘叙事题材提供一些视角。
一、课堂题材的发掘
课堂题材主要指在课堂中所发生的各类教学事件,包括在学科教学中所开展的各种教学活动,教师对教学内容设计和组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各种方法、技巧,精彩的教学场面,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等。
从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可以看出学校的教育面貌与办学特色,当然,也可以发现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显然,在学校的课堂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叙事的题材。作为叙事者,理应把目光重点放到课堂中去,从中发掘出许多生动的、鲜活的、富有时代特色的事例来。
课堂题材可从以下视角去关注:
(一)发掘教学的“亮点”
“亮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精彩场面,它可以包括: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时的成功做法,教师有效组织的教学活动,精彩的师生互动场面,学生活泼、高效的学习方式等。这些“亮点”有些是预料之中的,也有些是预料之外的。在这些教学的“亮点”中往往凝结了教师高超的教学技巧,蕴涵了教师深厚的教学情感,或集聚着学生的学习智慧。发掘这些教学“亮点”作为叙事题材,可以展示某种成功的教学范例,展示某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给人以启示与借鉴。
(二)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通过预设而进行的一种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活动,然而,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等是教师所无法预设的,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对这些“突发事件”,教师如何处理,如何用恰当的方式来调控教学进程,这不仅能体现出教师驾驭和调控教学的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教学方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中出现的“突发事件”有时也是一种教育资源,教师应该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来把握和利用这样的教学资源。
(三)教师的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处理教学问题、巧妙把握教学过程的一种技巧。从实践看,教学机智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智慧,能体现出教师优越的教学能力,也能体现出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所以,表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教学机智,同样能给人以启迪。
(四)教学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生动活跃的场面,也会出现冷淡尴尬的情景;会产生预料之中的效果,也会出现意外的失败。成功的教学事例会给人一些启示,而教学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以及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所作的思考,同样会给人以启示。从研究的角度看,成功的教学事例与不成功的教学事例,同样具有思考价值。因此,教学叙事不仅要关注课堂中的“亮点”,也应关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二、学生题材的发掘
学生题材主要是指以学生的生活为主要内容的事件。在这类事件中,学生是主角,表现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品德、思想、情感、行为等,反映的是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学生题材主要包括:学生之间发生的故事,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故事,学生家庭中的故事,以及学生在校外生活中所发生的故事等。
对学生生活题材的叙事,其意义在于:其一,通过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的描述,揭示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使教育者能对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变化,进一步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调整教育策略和方法;其二,通过学生的故事,来透视学校的教育现状,了解学校哪些教育活动对学生发生了积极的效果,哪些活动对学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等。
学生题材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发掘。
(一)学生的“思维火花”
“思维火花”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有创新意义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指学生突出的、优异的学习成果,或能表现学生良好学习行为的、值得其他同学学习和仿效的事例。
具体的说,这方面的题材一般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1.有创意的思维活动;
2.对问题发表的不同见解;
3.独特的思维问题的路径;
4.具有个性色彩的学习方法;
5.超出的学习能力。
这样的题材在教学实际中是很多的,我们只有仔细留心身边的学生,就会发现这方面的事例。
(二)学生的心理情感
教育叙事不仅可以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也可以把叙事的视野伸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叙述学生的心理变化,叙述学生的情感世界。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和情感需求,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的。对叙事来说,这方面有着丰富的题材。
学生心理情感方面的题材包含以下内容:
1.学生个人爱好与追求;
2.学习愿望与情感上的需求;
3.在学习中获得的快乐;
4.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各种挫折,以及由此产生的困惑、苦闷心理;
5.学习中的焦虑情绪;
6.对教师的喜爱或厌恨之情等。
(三)学生的家庭故事
家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另一个重要场所,学生的成长与家庭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表现学生在家庭中所发生的事,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也有利于与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与交流。
学生家庭方面的题材可以包括:
1.学生的家庭背景及其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2.学生在家庭中的各种表现;
3.学生家庭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4.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等。
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在生活中演绎着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一份份难得的教育材料。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多关注这些“细节”,因为在它的背后往往蕴涵着一个精彩的故事。教师要善于对这些“细节”进行发掘。,去发现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世界。
(四)学生成长的故事
这类题材的范围比较大,凡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对学生产生一定影响的事件,或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件,都可以作为这方面的题材。
这类事件,对学生来说是一份值得纪念的个人财富,而对教师或学生家长来说,是一份值得思考的材料。从学生的成长故事中,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总结出富有实践意义的教育经验来。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其一,学校中有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会对学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历程;其二,学生的教育效果往往是在不经意之中发生的,有时候会有一种“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其三,学校的教育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时刻想到如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三、教师题材的发掘
教师题材主要是指教师亲身经历的或与教师本人有密切关系的事件,事件的主角是教师。教师题材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教学的收获,工作中碰到的困惑,教育生涯中难忘的经历等。
(一)记录成功的教育教学活动
成功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指具有良好效果的教育教学活动,包括学科教学、德育活动、课外实践活动、班主任工作等。成功的教育教学活动往往包含教师优秀的教育经验,教师富有推广意义的教育方法、技巧等,从这些成功的活动中能透射出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智慧,以及富有特色的教育教学风格。
具体的说,表现教育成效的题材可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一次生动活泼的主题班会;
2.一次与学生成功的谈心;
3.一次富有意义的家访活动;
4.一次有教育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5.一次深受启迪的研讨活动。
(二)记录心理困惑
教师在教学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有些问题,经过分析思考后,能找到妥善解决的方法,而对有些问题一时会找不到或很难找到解决的方法,以至在心理上产生困惑。教师在工作中产生的各种困惑,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教师的困惑,有些是普遍性的,这样的困惑往往能引起其他老师的心理共鸣;有些困惑是特殊性的,是在特殊背景下产生的一种个别现象,对这种个别性的困惑进行剖析,也是有一定意义的。
(三)教学探索活动
这主要指教师所开展的各种教学研究活动,包括经历的研究过程、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以及所取得的研究效果等。教师在自己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会处处留下教学探索的痕迹,会遇到很多问题,碰到很多曲折,同时,也会不断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进行探索尝试,在这其中所经历的碰到问题时的困惑、研讨过程中的争辩、研究实施中的艰辛、获得成功时的快乐等,都是很好的叙事题材。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研究,比较注重的是研究结果,注重用论文、研究报告等形式来表达研究的结果,而对研究过程的描述与总结则比较忽视。而实际上,具体描述教学研究的过程,如你的研究成果是怎样得来的,经历了哪些研究步骤,你的想法是怎样逐步完善的等,这样的记叙,无论对于成果的总结,还是对于教学研究本身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
(四)教学中的“遗憾”
在教师的教学经历中,会留下值得纪念的事,同样也会留下这样或那样的“遗憾”。“遗憾”可以指在以往的教学中做了那些不应该做得事,或者那些本来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遗憾”是对以往自己教育行为进行反思以后所产生的一种认识,它既是一种教训,也是一份经验。这些“遗憾”的事,可以引起我们的借鉴,引起我们的思考。
四、发掘叙事题材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上文简要地论述了课堂、学生、教师三种题材的发掘方法,需要说明的是,这三种题材不是完全独立的题材,而是相互交叉的,在一种叙事题材中,往往包含了其他方面的叙事内容。对有些事件,如果仔细的分,很难说是属于哪一题材的内容。如课堂题材,就一定会包含教师和学生方面的内容,有些题材,既可以属于课堂题材,也可属于教师题材或学生题材,因此说,它们三者往往没有明显的界限。这里所做的区分,只是为了叙述上的方便,而区分的标准主要看叙事内容的侧重点。
在上述每一类的叙事题材中,列举了若干方面的小点,这些小点可以看作是发掘题材的切入点,当然,这里每一小点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这样的分类只是为大家提供几个叙事的视角,有关各类题材发掘的切入点还有很多,这里只是列举几个。
在发掘与选择叙事题材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发掘叙事题材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叙事题材进行分析思考的过程,通过分析思考,从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中选择出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从那些看似平常的事件中看出其不平常的意义来。当然,这种思考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的思考,而是要把对事件的考察与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联系起来,从理性的角度来审视教育事件,或把现实中发生的事件放在理论层面上来加以分析思考,这样,才能揭示出事件所包含的理论意义。因此,作为叙事者来说,也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要不断增强自己的理论功底,这样才能在发掘叙事题材时独具慧眼,发现出有价值的叙事题材来。
(二)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发掘与选择题材。同一件事情往往包含有不同的意义,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就会发掘出不同的意义来。对于一件事,从某一角度看似乎很平常,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就会发现其不平常的意义。还有一种情况,有时单独看一件事情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但一旦把它放在一定的背景下,或与其他事件联系起来,其意义就自然地凸显了。所以,我们在选择叙事题材时,不仅要善于分析思考,而且要学会灵活地思考,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多一份题材选择的余地,具有更广阔的选材空间。
(三)叙事题材的发掘与选择往往不是一步就可以完成的,而需要有一个过程。有时,叙事者开始时对某种事所掌握的素材很少,只是了解事件的部分内容,或是一个大概的情况,随着对事件的深入了解,就会逐渐增加信息资料,逐步了解事件的整个情况。因此,对于题材的选择,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在叙事过程中,有时需要对题材进行调整、删减或补充,使叙事的材料逐渐的完善起来。
论诉讼时效的客体 篇7
一、诉讼时效的客体
诉讼时效一词一般在两种含义上使用, 一种含义是指诉讼时效法律事实, 一种含义是指诉讼时效制度。无论从哪个角度看, 都将使诉讼时效的客体的概念不能成立。如果从诉讼时效制度的角度讲, 诉讼时效是一项法律制度, 当然存在适用这一制度的对象与范围, 我国称之为调整对象或适用范围。而客体是指权利主体享有的权利和负担的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诉讼时效既非权利, 也非义务, 也就不存在诉讼时效的客体了。如果从诉讼时效法律事实的角度讲, 诉讼时效是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一种事实, 而不是民事法律关系本身。可适用于诉讼时效制度的民事权利的不行使, 只是诉讼时效法律事实的构成要素之一, 当然也就不能将该民事权利称之为“诉讼时效的客体”。
在我国法学界, 客体是法律关系的要素之一, 是指法律关系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与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内容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法律关系, 而诉讼时效只是权利义务变动的法律事实之一, 既然诉讼时效不是法律关系, 诉讼时效的客体当然也就不存在了。
“诉讼时效的客体实际上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何种民事权利能够适用诉讼时效制度, 在这一点上学者一般不存在分歧, 而无论诉讼时效制度能够适用于何种民事权利, 该民事权利都是作为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而存在的, 如果将能够适用阿诉讼时效制度的民事权利称为‘诉讼时效的客体’, 就有可能混淆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与民事法律关系客体这两个不同要素, 而引起语义上的混乱”。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诉讼时效的客体其实是不存在的。那么理论界一直所争议的诉讼时效的客体到底是实体权利还是诉权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无论诉讼时效的客体是请求权、财产权、诉权, 还是我国的胜诉权, 其实质上都谈论的是诉讼时效适用于哪些权利的问题, 理论界和实务界所面临的问题其实是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的问题 (有些学者认为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就是诉讼时效的客体) 。
二、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
我国对诉讼时效的立法集中在《民法通则》、《合同法》之中。《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 规定了普通诉讼时效。但是我国法律并未对诉讼时效的适用对象即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做任何的规定, 致使在实践中出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依据学者考察, 英美法上的诉权是随着救济种类的增加而增加, 从而进入实体权利领域而获得请求权的外观的, 因此, 英美法系诉权具有大陆法系同等的功能。而在债权关系上发生的各种请求权与债权是同一的, 可互为表里, 互相替代。惟诉权自我国为程序法上的权利, 而债权范围上较为狭窄, 因此, 请求权得到了判例和学说的一致认可。诉讼时效的目的是促使权利人尽快行使自己的权利, 提高交易的效率和安全性, 符合这一要求的只有请求权。因此, 我国应将诉讼时效的客体限定为请求权的范畴。
请求权是指得请求他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请求的类型很多, 如物权请求权、债权请求权、知识产权请求权以及人身权请求权等, 但对于这些请求权是否都适用诉讼时效, 怎样适用, 不论是立法上还是学界都有很大的分歧, 下面对其进行初步讨论。
1、债权请求权
债权是指在特定的主体之间的得请求为特定给付的权利, 可以发生在民事、刑事、行政和经济等能够产生债的所有领域。但按照通说它包括合同债权、侵权债权、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引起的债权等。债权请求权是一种独立的权利, 不依附于其他任何的权利, 所以无论是原权利 (请求权) 还是第二性的请求权, 当其受到侵害时都符合诉讼时效的立法目的, 可以适用之。
但是否所有的侵权请求权都适用于诉讼时效呢?有些债权请求权不存在期限问题, 如基于储蓄关系产生的债权, 债权人的请求权不因时效而消灭。
2、物权请求权
物权请求权适用于诉讼时效, 学界看法不一, 大多数认为物权属于绝对权, 不适用于诉讼时效, 所以基于物权产生的请求权也不适用诉讼时效。笔者认为这种提法太过武断, 应区别对待。需要经过登记公示的物且经过登记公示的, 不适用诉讼时效, 因为已经登记, 则较易证明, 不会发生较多纠纷。而不需要经过登记公示的物, 一旦其受到侵害, 若物权人不及时采取救济措施, 时日一长, 则较难证明, 不利于取证和举证, 亦不利于交易效率和安全, 应当适用诉讼时效。
3、知识产权请求权
知识产权主要指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 但我国现行法律中仅对专利权适用诉讼时效的问题进行了规定。最高法院《专利案适用法律的规定》第23条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2年, 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权利人超过二年起诉的, 如果侵权行为在起诉时仍在继续, 在该项专利权有效期内, 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 侵权损害赔偿应当自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三年。”可见, 法律上对专利权的保护与一般侵权的保护相同, 但令人费解的是与专利权性质相同的商标权和著作权却没有规定诉讼时效。
与债权请求权不同的是知识产权具有一定的人身性, 所以在适用诉讼时效时应当对之作出相应的规定, 即涉及侵犯知识产权中人身权性质而产生的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 以利于保护知识产权人同时起到维护善良风俗的作用。
4、人身权产生的请求权
人身权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 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不同, 应对其特性作出相应的规定。
(1) 基于人格关系产生的请求权。人格是人之所以是人的资格, 是人的尊严和价值所在。人格权具体: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和隐私权等。但并不能因人格权的人身性便一味的肯定所有的人格权都不应适用诉讼时效, 应当以人格权产生的请求权是否以财产利益为内容, 若以财产利益为请求, 如要求财产赔偿, 则适用诉讼时效;若以精神性利益为内容, 如因名誉受损而请求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则不适用诉讼时效。
(2) 基于身份关系产生的请求权。所谓身份是指自然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 主要指亲属和婚姻两种。基于身份关系发生的请求权有抚养、扶养、赡养等请求权, 由于其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 为维护人的生存所必需, 若适用时效制度, 则不利于对自然人的保护, 所以, 基于身份关系产生的请求权不应适用诉讼时效制度。
当然, 请求权不只是以上几种, 在此仅对几种重要的请求权予以阐述, 其他相关的请求权不再赘述。诉讼时效是民事制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澄清相关概念 (诉讼时效客体, 诉讼时效范围) 是研究该制度的前提。
参考文献
[1]马俊驹, 余廷满.民法原理 (上) [M].1988:87, 326.
[2]王泽鉴.民法总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515, 512.
[3]程啸, 陈林.诉讼时效客体[J].法律科学, 2001.
[4]王利明.违约责任[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9.
“凡客体”的可预见命运 篇8
实际上,这种“凡客体”采取的是西方浪漫主义诗歌和20世纪80年代朦胧诗的基本语法形式。诗性的形式与大众化的内容是它在当下广为流行的两大支点。
众所周知,后现代社会是一个话语狂欢的时代。各种新概念、新符号、新句型层出不穷,媒体上各种“雷人”话语和人物沧海横流,但由于“墙上的画马不能骑,镜子里的烧饼不能充饥”这一朴素的唯物主义原理,所有虚拟的符号狂欢绝不会仅止于符号游戏本身,它总是要千方百计地与现实世界中真实的事物挂靠起来。“凡客体”亦是如此。
表面上看,“凡客体”只是一套广告文案,其根本的意图在于推销某服饰。它走的是一条典型的文化产业之路——以库房中服饰的质料、款式和风格为基础,通过缜密的算计和高明的策划,精心打造了一整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审美趣味,精准地刺激了当下普通年轻人的消费欲望与心态,比如,“爱网络,爱自由;爱晚起,爱夜间大排档”,“爱奋斗,也爱享受;爱漂亮衣服,更爱打折标签”,并成功地借用传统的文学模式和当代的信息技术,使之易于记诵和传播,这是“凡客体”迅速起家最重要的“资本”和“秘密”。
或许会有人会觉得“凡客体”是一种独创,但实际上,这只是人们普遍不读书和读书不认真的一个反映。作为一种时下流行的新语体,“凡客体”在某种程度上深刻再现了当前文化生产中存在的深层问题与困境。进一步说,它只是一种历史叙事的轮回而已:
从西方看,“凡客”的生存状态可追溯到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批判的“常人”。这是一种因为害怕承担生存责任而自甘沉沦于物质和感官享受的个体,所以“常人”又被海德格尔称为“人的沉沦状态”。由于每天都要受到内心幂处那个“本真的自我”的召唤,“常人”的生活也总是处于矛盾紧张的状态和左右为难的选择中。在“凡客”语录中,“不是什么旗手,不是谁的代言,我是韩寒,我只代表我自己”,以及“我没什么特别,我很特别”等表述,就是“常人”在日常生活中充满矛盾和困惑的真实写照。由于这种矛盾在当代社会,特别是青年群体中普遍存在,因而它大受欢迎也就不足为奇。
从中国看,“凡客体”的基本理论可追潮到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性格组合论》。针对“文革”文学中人物性格的单一化和模式化,如好人绝对的好、坏人绝对的坏等,它揭示了人性是一个包括各种对立因素的复杂结构。对于刚刚从“文革”中走出来的中国人,《性格组合论》具有重要的思想解放和启蒙意义。“凡客体”在自我表达与认同上的两面性,如“爱……不爱……”、“是……不是……”,在深层结构上与《性格组合论》揭示的人性的各种对立因素如出一辙。当然,由于时代不同,这两者也有重要的差别。如果说,当时揭示人性复杂的主要目的在于清理“极左”思潮对人丰富本性的异化,那么,在“凡客体”中流露的,主要是一种在城市化与物质主义直行背景下青春的迷惘,在青年人内心焦躁、不安的时候,“凡客体”恰好起到“安慰奶嘴”的作用。
从根本上讲,消费社会需要不断的话语和符号生产推动自身的再生产,因而,以“消費文化”为本质特征的后现代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急需各种符号资源的时代,但另一方面,由于后现代本身创造符号的能力严重不足,因而,在话语狂欢的同时又必然要经常性地陷入话语短缺的危机中。在这个意义上,可以预言,“凡客体”将和很;流行的时尚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是它一出现就已注定了的命运。所有“只消费、不生产”的后现代话语,在一阵激动和新鲜刺激之后,都会像泰坦尼克号一样迅速沉没。因此,要想生产出真正的意义,还需要另找其他的出路。
历史发展过程的主客体 篇9
关于历史发展过程的主客体
主体和客体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为此,要搞清什么是主体?什么是客体?主体和客体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是怎样的?做到在主体和客体问题上,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作 者:贾丽艳 作者单位:锦州师范学院,社会科学部,辽宁,锦州,121000 刊 名: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6(2) 分类号:B023.2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主体 客体 历史发展过程客体 篇10
1、物、2、行为
3、非物质财富。例如某旅游企业法人的注册高枝、服务标记、名称、专利等。旅游法律关系的内容
1、旅游权利。
2、旅游义务。
旅游法律关系主体在行使旅游权利时,必须遵循平等、自愿、诚信和权利不得滥用的原则,使权利人与义务人双方的利益获得平衡,使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与社会利益获得平衡。法律事实
作为一定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旅游法律关系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它有一睂产生、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在法律上表现为旅游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法律事实可分为事件和行为旅游活动中的行为主要包括合法行为、无效行为和可撤销行为。旅游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一般生效要件是:事人的行为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得益;法律责任,主要有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没收非法所得。违约和侵权是旅游活动中主要的两种违法行为,是导致旅游法律纠纷的主要因素。违约的构成要件是,当事人有违约行为;当事人;的违约行为有过错;违约有损害事实。违约需承担继续履行、任等其他形式。所谓不可抗力:自然灾害,政府行为,社会异常事件。在旅游活动中,任形式主要有赔礼道歉,恢复原状和行政赔偿等。民事责任产生于民事主体之间,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支付违约金以及修理、重做、更换,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和赔礼道歉等。第四章旅游企业管理法律制度旅游企业是指依法成立的,按旅游企业的业务类别,业、景区景点经营企业、文化经营企业等。国务院先后在行社管理条例》《旅行社条例》自2009年5构组织与管理暂行办法》办法》、《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等,构成了我国旅行社经营和管理的法规体系,旅行社是指从事招徕、组织、接待旅游者等活动,游业务、入境旅游业务或者出境旅游业务的企业法人。交通、住宿、旅游活动设计服务。旅行社条例的适用范围。境内设立的旅行社和外商投资旅行社。旅行社的设立设立条件。1设立程序。旅行社取得经营许可满两年,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依据违法的性质和程度,年5。
自20093日起施行。
4、当事人的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形式。法律责任主要有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两种。消除影响,主要由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引起,以营利为止的,从事旅游服务的自主经营、11日和1996年105月1日起施行。国家旅游局随后制定了《旅行社条例》和《实施细则》以及《全国旅游质量管理监督机休闲度假等服务,2、有必要的营业设施。且未因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罚款以上
在法律上称之为要件。
2、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违约责任还有违约金和定金责撤销违法,责任形式有停止侵害,15日颁布了《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存取管理为旅游者提供相关旅游服务,开展国内旅提供的相关旅游服务,导游、领队服务,3、有不少于旅游法律行为的3、当
行政责返还权益,排和《旅 主要包括安排以及旅游咨询、包括在中国30万元的注册资本。恢复名誉,履行职务,纠正不当,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可将旅游企业分为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运输企业、餐饮企1985月月年《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月、《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试行标准》餐饮服务、安排观光浏览、旅行社条例适用于中国境内旅行社的设立及经营活动,、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处罚的,可以申请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申请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证明其经营旅行社业务满两年、且边疆两年未因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罚款以上处罚的文件。
质量保证金数额规定是;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和入境旅游业务的旅行主社,应当存入质量保证金20万元;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应当存质量保证金120万元。质量保证金的利息属于旅行社所有。
旅行社自交纳或者补足质量保证金之日起三年内未因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罚款以上处罚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的交存数额降价50%,并向社会公告。
旅行社分支机构是指旅行社根据业务经营和发展要而设立的、不具有法人资格、旅行社分社及旅行社服务网点,旅行社分主的设立不受地域限制,根据《旅行社条例》规定,当向其质量保证金账户增存证金账户增存30万元。服务网点是指旅行社设立的,服务。
设立社应当与分社、服务网点的员工订立劳动合同。设立社对分社实行统一的人事、财务、招徕、接待制度规范,招徕、组织、接待旅游者提供的相关旅游服务,主要包括:
1、安排交通服务
2、安排住宿服务
5、导游、领队服务外商投资旅行社的经营范围。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旅游的业务,从事招徕、组织、接待中国内地居民出国旅游和赴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旅游的经营活动,在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的除外。中外合资经营旅行社试点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申请。中外合资经营旅行社的数量。具体数量由国务院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决定。要求取得经营许可满两年,门提出申请,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取得试点经营出境旅游业务资格的中外合资经营旅行社应当自换领《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增存质量保证金旅行社经营管理制度
旅行社向旅游者提供的旅游服务住处必须起初可靠,的报价招徕旅游者。违反本规定,虚假宣传的,由工商行政部门依法给予处罚,旅行社以低于旅游成本的报价招徕旅游者的,由价格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罚。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旅行社为旅游,应当与旅游者签订合同并载明规定事项。与旅游合同未载明条例规定的事项,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旅行社应当严格按照与旅游者签订的合同约定为旅游。员不得有下列行为:1
旅行社每设立一个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和入境旅游业务的分社,5万元;每设立一个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分社,为旅行社招徕旅游者,3、安排餐饮服务
6、旅游活动设计服务。外商投资旅行社不得经营中国内地居民出国旅游业务以及赴香
且未因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上处罚,旅行社向旅游者提供的旅游服务信息含有虚假内容或者作
5倍以下的罚款,并以旅行社招徕旅游者、统一财务、4、安排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等服务;
国家严格控制试点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120万元人民币,不得做虚假宣传,违法所得不足旅行社未与旅游者签订旅游合同或个月至3个月。旅行社及其委派的导游人员和领队人
2、非因不可抗力改变旅游合同安排
应当向其质量保 并向国务院旅游行政主管部 不得以低于旅游成本10万元或者没有违法所得的,2万元以上应 10万元以10万元提供旅游咨询对服务网点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招徕和统一咨询服务规范。
倍以上 1、拒绝履行旅游合同约定的义务的行程,3、欺骗、胁迫旅游者购物或者参加需要另行付费的游览项目。其中,非因不可抗力改变旅游合同安排的行程属于擅自改变旅游合同安排行程。按照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主要包括,减少游览项目或者缩短游览时间的,增加或者变更旅游项目的,增加购物次数或者延长购物时间的,其他擅自改变旅游合同安排的行为。
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对旅行社,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导游人员、领队人员,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旅行业务经营许可证、导游证或者领队证。
未经旅游者同意,旅行社不得在旅游合同约定之外提供其他有偿服务。
旅行社违反旅游合同约定,及时报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工高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旅行社不得安排的活动,包括族、宗教歧视内容的。旅行社违反本规定,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旅行社及 其委派的导游人员、领队人员,应当对其提供的服务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的事项,向旅游者作出起初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旅行社应当投保旅行社责任险。招徕、接待旅游者时,可以提示旅游者购买旅游意外保险。、发生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情形,鼾措施并及时报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国使领馆、相关驻外机构、当地警方。违反本规定,处2万元以上情节严重的,证、领队证。规范旅游业务委托行为旅行社需要对旅游业务作出委托的,并与接受委托的旅行社就接待旅游者的事宜签订委托合同,及其标准,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业务委托给其他旅行社,的旅行社就接待旅游者的事宜签订委托合同。旅行社将旅游业务委托给其他旅行社的,本的费用。接受委托的旅行社不得接待不支付或者不足额支付接待和服务费用的旅游团队。违反本规定,情节严重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接受委托的旅行社违约,的赔偿责任。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旅游者合法权益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旅行社招徕、组织、接待旅游者,其选择的交通、住宿、餐饮、景区等企业,应当符合具有合法经营资格和接待服务能力的要求。餐饮、景区等企业,3、含有淫秽、赌博、涉毒内容的。10万元以下的罚款,2、将旅游业务委托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的旅行社。造成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不具有合法经营资格或者接待服务能力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1、含有损害国家得益和民族尊严内容的。为减少自然灾害等意外风险给旅游者带来的损害,旅行社及其委派的导游人员、在境外发生的,对导游人员、领队人员处1个月至3个月,应当委托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旅行社,1个月至 应当向接受委托的旅行社支付不低于接待和服务成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向接受委托的旅行社追偿。违反本规定,应当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还应当及时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4000或者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确定接待旅游者的各项服务安排3个月。
1、未取得旅游者同意,将旅游作出委托的旅行社应当承担相应旅行社为接待旅游者选择的交通、由县级以上旅游行政管理部
并1
2、含有民族、种2万元以上10万旅行社在对旅行社2万元以下的罚款,导游征得旅游者的同意,2万元以上10万元
3、未与接受委托1个月至3个月。接受委托的旅行社住宿、造成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情节严重的,领队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未采取必要的鼾措施并及时报告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元以上责令旅行社停业整顿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业整顿作出委托的旅行社赔偿后,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规范聘用导游人员和领队人员
1、旅行社为接待旅游者委派的导游人员或者为组织旅游者出境旅游委派的领队人员,应当持有国家规定的导游证、领队证。违反本规定,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对旅行社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2、旅行社组织中国内地居民出境旅游的,不为旅游团队安排领队全程陪同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责令停业整顿1个月至3个月。
3、旅行社聘用导游人员、领队人员应当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向其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报酬。违反本规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4、旅行社不得要求导游人员和领队人员接待不支付接待和服务费用或者支付的费用低于接待和服务成本的旅游团队,不得要求导游人员和领队人员承担接待旅游团队的相关费用。反本规定,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不少于两年。旅游合同制度
旅游合同是旅游者与旅行社设立、变更、终止、有如下特征。
档案执法客体(对象)研究概述 篇11
1档案执法客体(对象)研究量化分析
从总量上看,文献量只占同期全文中涉及“档案执法”与“档案行政执法”7447篇文献的0.24%。18篇文献分布在1999年至2012年14年间,年均仅1.3篇。18篇文献分布在11种期刊上。平均期刊发文量为1.64篇。其中,档案学期刊9种,占81.82%;发表文献16篇,占88.89%。档案期刊中核心期刊5种,占期刊数的45.45%,发表文献10篇,占55.56%档案学期刊。值得关注的是,《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这两个纯学术研究杂志,没有一篇。
作者情况:独著13篇,合著5篇,其中,2人合著1篇,3人合著与4人合著各2篇。合作率为27.78%,合作率较高。但无一位文章超过两篇的作者。
18篇文献中的12篇署明了单位,在这12个单位中,档案行政管理部门9个,占到了75%,其中,省级3个,市级5个,县级1个。其他单位3个,只占25%。市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此的关注度高于省级与县级,省级对此关注度次之,县级最低。
2档案执法客体(对象)研究主要观点
在18篇文献中,对档案执法客体(对象)进行界定的有16篇,主要包括:档案执法客体(对象)的界定与特殊性两个方面。
2.1档案执法客体(对象)界定。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种:一是将档案执法客体(对象)界定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持这种观点的有6篇文献,占38%。二是界定为:“国家机关、团体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持这种观点的有3篇文献,占19%。三是界定为:“既有普通企业事业单位、个人,又有党政机关和大型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持这种观点的有3篇文献,占19%。四是笼统地界定为:“机关单位”。持这种观点的有2篇文献,占12.5%。五是界定为:“档案的违法行为”。持这种观点的有1篇文献,占6.25%。六是界定为:“所辖区域内各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并特别强调“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国家综合档案馆”也是档案执法客体(对象)。持这种观点的有1篇文献,占6.25%。
2.2档案执法客体(对象)的特殊性。16篇文献中,涉及档案执法客体(对象)的特点的有12篇,占75%。一是强调档案执法客体(对象)的“强势”。有6篇文献认为,档案执法客体(对象)是“国家权力部门”、“领导机关”居于“强势”地位;其中,有3篇文献同时认为档案执法主体(档案局)相对于档案执法客体(对象)是“弱势”部门,处“弱势”地位。二是认为档案执法客体(对象)与一般行政法的执法对象不同。持这种观点的文献有9篇,占到了56.25%。
3档案执法客体(对象)研究存在问题及展望
从上面的分析看,总体上研究者少且分散,研究还没引起足够关注,活跃度不高,时断时续。研究缺乏系统、持续与深入。对档案执法客体(对象)的界定尚不统一,学界与实践部门均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认知。对档案执法客体(对象)的特点也缺乏系统的研究与科学全面的认识。这种状况长此以往继续下去,将对档案执法研究与实践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