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工作管理实施细则(共8篇)
机关工作管理实施细则 篇1
机关工作纪律管理细则
为贯彻落实机关建设会议精神,培养良好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树立良好形象,确保机关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制定本细则。
一、严格遵守时间纪律
1、实行标准工作日制度。严格执行8小时工作制,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每天正常工作时间为上午8:00~12:00,下午13:00~17:00。
2、实行签到制度,在门卫设置电子考勤机和摄像头,实行本人签到,每天到岗后即签到,未签者及代签者视为未到岗。
3、设立公务外出登记表,因公外出人员要及时向领导报告,并在登记表上登记外出时间、原因及返回时间。
4、要严格按照《员工休假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请销假制度,请假人员要在请假审批单上详细标明请假原因、请假类别和请假时间。
二、严格遵守工作纪律
1、严禁迟到、早退、无故脱岗、旷工等。
2、严禁上班时间串岗、上网聊天、炒股、玩游戏、干私活等。
三、加大检查惩处力度
1、实行定期检查与抽查、现场与非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工作纪律检查,检查采取现场逐人核对,查看录像监控,查阅考勤登记表、公务外出登记表、出差(含在外学习、培训等)审批单、请假审批单等方法。
2、开展工作纪律检查,由人力资源部、党群工作部、纪检监察室和督查办公室人员联合开展,每月检查不少于2次。各单位由一名负责人牵头带领办公室人员共同进行。
3、员工迟到、早退30分钟以下扣200元,迟到、早退30~60分钟扣500元,迟到、早退60分钟以上视为旷工一次。
4、上班时间串岗闲谈发现一次扣100元;上班时间逛商场、公共场所等发现一次扣200元。
5、上班时间发现上网聊天、炒股、玩游戏、下棋、打牌、干私活的,一次扣500元。
6、检查是否严格执行考勤制度,是否有专人负责本单位的考勤工作,考勤记录是否真实完整。发现不按规定执行的扣部门负责人500元。
7、个人迟到、早退、无故脱岗、旷工累计达5次,其考核不能评为良好以上档次,个人迟到、早退、无故脱岗、旷工累计达3次,取消其评选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员、工会积极分子等资格;个人迟到、早退、无故脱岗、旷工累计达10次或部门人均累计达3次,取消其所在单位、部门评先选优资格;不按时填报考勤登记表或弄虚作假的部门或个人,取消该部门负责考勤人员和部门领导的评优选优资格。
处罚款项由检查人员通知人力资源部从其工资中扣除。
四、本细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机关工作管理实施细则 篇2
1.1 政协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
政协机关的档案是政协部门在日常的工作中直接形成的且具有较高保存价值的一种记录, 这种记录包含了书面、音像、实物等多种形式, 其不仅是政协机关工作的一种体现和载体, 更是未来工作的依据所, 是政协机关内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提高政协机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 在政协机关的档案中, 还包含了政协部门在反映人民政协问题、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等方面的重要贡献, 因此, 无论是从发展的角度、社会的角度还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政协机关档案管理工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2 政协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
根据载体的不同, 政协机关的档案可以分为技术档案、会计档案、文书档案、电子档案、专业档案、声像档案等多种内容。
(1) 文书档案。文书档案是政协机关档案中最多的种类, 文书档案是由各种文件材料所形成的, 分为了书面材料和电子材料, 主要包括日常的会议内容、会议材料、会议记录、各个机构工作的文档、证明等;机关制定的工作条例、工作制度等;提案的内容及答复情况、砸专题的调研、汇报、工作总结;机关的人事资料;汇报资料;文件资料等等多种内容。
(2) 声像档案。主要包括历任及现任领导在任职时的照片、会议录音、录像;上级领导视察的录像、讲话录音;专题调研时的录像;重大事件的照片、录像等等以及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声像档案。
(3) 基建档案。各种工程准备的阶段文件、监督文件、施工文件、兖州文件等。
(4) 实物档案。各种礼品、荣誉品等实物。
(5) 电子档案。文字档案所生成的数字化全文, 档案管理软件;照片档案等等电子文件。
2 当前政协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2.1 档案数据更多更广
随着科技时代的来临, 信息的传递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同时, 随着政协机关工作职能的增加, 使得政协机关的档案数据数量越来越多, 并且内容越来越广。
在数量上,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政协机关档案的数量快速增长, 结合全国范围的数据来看, 2015年, 根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政协机关内的档案数量已经超过了5亿卷, 预测显示, 到2020年, 全国政协机关内的档案数量将会超过7亿, 如此庞大的数量就直接的增添了政协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
在内容上, 上文中提到, 政协机关的档案主要包括了文书档案、声像档案、基建档案、实物档案和电子档案等, 在传统, 文书档案是最多的档案种类,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电子档案的数量不断增多, 电子档案凭借其特殊的功能, 就使得政协机关的档案内容不更加丰富, 并且呈现出载体各异、特征多样、结构差异较大的档案类别, 这些档案共同的组成了政协机关内庞大的档案群体。
2.2 档案的保管技术更加严格
在政协机关的档案管理中, 安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因为这关系到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在当前社会局势变化飞快的背景下, 政协机关的档案保管技术更加严格。
在从保管条件上看, 传统纸质档案较多的政协档案的管理工作较为简单, 档案室内做到“八防”就可以保证档案的安全, 但是在信息时代下, 信息技术带来巨大资源的同时, 也为政协机关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的影响。例如, 很多档案保存的载体都有着特殊的保存方式限制, 这就需要严格的保管技术来分门别类的保管不同的档案, 如:光盘档案要防止磨损、音像档案要防止磁场等等。
同时, 还需要保证信息的安全。防止档案的丢失或隐私泄露, 例如, 档案保存在电脑中, 由于电脑系统的崩溃、电脑硬盘损坏等都有可能导致档案信息的丢失;不法分子利用黑客技术盗取档案, 企图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等, 这些也都迫切的要求档案的保管技术要更加的严格。
2.3 对档案管理的人员要求更加专业
结合政协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和特征, 现代政协机关的档案管理工作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更加专业, 这里不仅仅需要政协机关的档案管理人员具有坚定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工作作风, 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统计能力、整理能力、组织能力、写作能力、协调能力等。要精通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重点及要点, 掌握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能力。同时, 结合现代化的特点,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还需要具有必要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大数据查阅及整理能力等等。
3 政协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要点
3.1 科学整合档案数据资源
上文中提到, 在现代的背景下, 政协机关的档案具有数量多、内容广的特征, 因此, 需要结合这一特点, 科学的整合档案数据资源。
3.1.1 政协机关的档案部门要创新资源的采集方式
目前已经处在了大数据的时代, 无论是现实社会中还是网络上的档案资源都非常的丰富, 但是其中形色各异, 因此, 政协机关在进行档案管理的工作中, 首先要创新资源的采集方式, 剔除垃圾信息, 改变传统被动收集档案资源的方式, 对具有保存价值的资源要“主动出击”, 制定档案管理的计划, 结合具体的计划分步骤的对档案进行管理, 进而增强政协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性。
3.1.2 科学的整合档案资源
具体来看, 政协机关档案的内容更多, 这就需要政协机关的档案管理部门可以结合具体的情况来进行资源的整合。我认为:首先, 可以通过正常的渠道来对档案进行定期的整理;其次, 可以与政协机关内的所有部门取得联系, 发挥所有人的作用, 在部门日常的会议中注意档案的收集, 最终统一建档管理;最后, 政协机关的档案管理人员日常要注意与各个职能部门及时沟通, 及时的了解档案信息, 最大程度上的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完整性。
3.2 创新档案的保管技术
档案的安全性是档案管理工作的要点, 结合政协机关当前管理工作的特征, 笔者认为, 在政协机关的档案管理工作中, 要创新当前的档案管理技术。
首先是物理技术。物理技术是档案安全的基础性保证。政协机关的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学习档案保管的注意事项, 将档案远离易燃、易爆的地点。同时, 需要建立起科学的档案管理处, 管理处内设有监控、灭火装置、自动报警装置、温湿度自动控制装置等, 最大程度上的保证政协机关档案的安全。
其次, 技术防御。政协机关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 要做好档案信息安全的防护工作, 从源头上把关, 检查每个储存程序、计算机设备的安全性, 聘请专业人员制作防火墙, 设定安全等级, 加快数字化档案的工作, 确保档案的安全。
3.3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第一, 培养政治素养。让政协机关档案的管理人员能够充分的意识到政协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培养其坚定的政治信仰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第二, 培训管理技术。定期对政协机关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等, 强化政协机关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第三, 训练现代化操作能力。针对实际的情况, 对政协机关档案管理的人员进行现代化操作能力的训练, 例如计算机操作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数据库整理能力、云技术能力等。
4 总结
综上所述, 笔者首先对政协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和档案内容进行了归纳, 其次总结了当前政协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最后结合特点分析了政协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要点, 总而言之, 政协机关的档案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了政协机关的有序运行, 更关系到了国家和人民的切身利益, 所以要仔细的把握其重点和要点, 确保政协机关的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参考文献
[1]兰祝刚, 李刚.大数据时代下的档案管理工作[J].中国档案, 2013, (03) .
[3]冯慧玲.论现代化档案管的管理管理工作及控制要点[J].档案学研究, 2014, (11) .
[3]李旭辉.政协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青春岁月, 2014, (03) .
检察机关专项预防工作的组织实施 篇3
1.专项预防的概念。专项预防是指检察机关在一定时期内,围绕党委政府关心、人民群众关注、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影响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以及专项整治活动等热点问题,与有关单位和部门加强联系和配合,积极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一种方式,是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一项专门性业务工作。专项预防不限于工程建设项目,还包括在资金使用、环保、招投标、涉农、换届选举等专门项目开展的系列预防活动。如2011年,高检院预防厅下发《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环节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食品安全监管环节职务犯罪专项预防工作。
2.特点。一是专业性强。专项预防是检察机关针对一个单位、一个领域、一个行业、一个环节部门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或问题开展的预防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是其他部门不能替代的。二是操作性强。专项预防是针对某个案件在发案单位及其同行业、同系统中深挖原因、找出问题、提出建议、落实措施,工作有步骤,有形式、有内容,已形成一定规范化格局,便于操作。三是典型性强。专项预防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从个案预防中发展和延伸过来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个案预防都可以发展为专项预防,而是在一些重要的、热点的部门、领域发生案件,且反映的问题有一定的新颖性、趋势性,在一段时间内有一定的代表性,才会延伸出专项预防。四是综合性强。专项预防的工作形式和内容包含有案例分析、预防宣传和警示教育、检察建议、预防调查等,基本包含了预防工作所有的形式和内容。
3.检察机关开展专项预防工作的依据。一是政策依据。中共中央有关反腐败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系列规定、决定,是开展专预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政策依据。如,2005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2008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纲要》和《工作规划》是检察机关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重要政策支撑。同时,检察机关开展专项预防也是落实中央《实施纲要》和《工作规划》的具体举措。二是法规依据。一些预防职务犯罪的地方性法规相继出台。如,2002年10月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决定》,《决定》第四条规定:“检察机关应当紧密结合法律监督职能,依照法律、法规,积极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开展行业预防、专项预防等工作;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宣传、教育和咨询活动及其他有关工作。”以后相继推出的《安徽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湖北省预防职务犯罪条例》均结合本地特点,为开展专项预防活动提供了法规依据。三是实践依据。多年来,检察机关在开展专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2000年1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决定》,这是检察机关开展专项预防工作的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规范性文件。2010年7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关于印发〈全国检察机关集中开展“预防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专项预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这些指导实践的文件下达,为检察机关开展专项预防工作,在社会上树立鲜明的形象,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提供了充分的实践依据。
二、开展专项预防的方法步骤
(一)专项预防项目的选择
一是围绕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开展专项预防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加强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灾后重建等重大工程建设和项目资金使用中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二是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预防工作。三是围绕职务犯罪易发多发的领域开展专项预防工作。按照中央“着力解决重点领域的腐败问题”的要求,针对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金融、司法、教育、医药等领域职务犯罪易发多发的情况,配合专项治理,深入开展专项预防工作。
(二)专项预防工作流程
1.立项审批。专项预防项目选择后,由检察机关预防部门向上级检察机关履行专项预防立项审批程序。具体是:由检察机关预防部门填写《××专项预防立项审批表》,并附《××专项预防工作可行性考察报告》,由主管检察长批准后,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上级检察机关已有明文规定或通知开展专项预防工作的,可不再履行报批程序,视为该专项预防已经立项。
2.制订方案。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是做好专项预防职务犯罪活动的保证。检察机关应结合本地实际,深入调研,主动走访有关主管部门,了解并掌握预防需求,特别是职务犯罪易发多发因素、环节、部位,与相关部门、单位等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实施意见或工作方案保证工作落到实处。下级检察院制定的预防工作方案或实施意见要及时报上级检察院备案。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开展专项预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专项预防工作的时间安排、主要内容和措施形式,组织领导和任务要求等基本内容。
3.主要措施。专项预防工作措施比一般预防工作要多,基本包含了预防工作所有的形式和内容,应当善于综合运用。主要包括:做好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及时准确提供查询结果,把好廉洁准入关口;督促项目相关主管单位实施廉政承诺,开展公示,接受各方监督;运用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加强相关公职人员廉政辅导;受理举报,开展预防咨询;分析犯罪因素和隐患,总结职务犯罪特点、规律,向决策部门提出治理防范建议等等。
4.效果评估。检察机关预防部门应比照专项预防目标对专项预防工作的阶段性成效和结项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对收到良好效果的及时进行总结,对效果不明显的,应分析原因,及时改进,使专项预防工作顺利进行。评估的标准主要包括:比较开展专项预防活动前后不同时期的案件发生情况;相关预防单位的机制制度建设是否得以完善;检察机关提出的预防对策建议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得到相关单位采纳;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开展专项预防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5.总结归档。专项预防结束后,预防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文书等材料,均要整理装订成册后归档,要把《××专项预防立项审批表》、《××专项预防终结报告》、《检察建议书》等工作文书和开展预防活动照片、会议记录等相关书材统一归档。
nlc202309021713
三、开展专项预防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几个事项
1.要立足检察职能,结合执法办案开展专项预防工作。高检院贾春旺检察长在2003年4月2日听取预防业务工作汇报时,就专门指出:“有些预防工作目前不能插手太深,要‘超脱’一些。如在重点建设工程中,检察机关参与招投标过程中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便不能参与招投标的具体管理工作,越权代替其他部门的职能;不能搞形式、摆样子,不能让有的人利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来掩盖他们的违法犯罪的问题。”可以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专项预防工作存在的问题。检察机关在开展专项预防工作中要紧密结合执法办案,积极研究职务犯罪的原因、特点和规律,注意发现发案单位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检察建议,帮助相关单位加强廉政管理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堵塞漏洞,特别要以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为开展专项预防切入点,有选择、适度地开展专项预防工作。
2.要重视专项预防工作成果的转化运用。目前,对专项预防工作成果运用的途径和方式问题思考不多。但是,成果的运用又非常重要。从全国各地的情况来看,不少地方的专项预防工作上报党委政府以后,有关领导作出了批示、给予了肯定,有的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有的检察机关却没有了下文。这就有必要思考专项预防工作成效和成果的转化运用问题。对于专项预防成果的运用,可以围绕以下几方面来展开:一是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把专项预防工作报告作为党委、政府和有关单位、部门制定预防腐败政策或措施的决策依据。二是宣传警示教育功能。以专项预防工作报告为素材,对相关单位进行警示宣传,动员有关单位和社会民众自觉抵制有关腐败行为。三是提出查办重点和方向的建议。根据对犯罪发展趋势的预测,为侦查部门确定办案重点和侦查方向、研究发案规律等提供参考,拓宽侦查部门的侦查视野。
3.要坚持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结合。检察机关预防工作既有专业化特色也有社会化特点,只有把两者结合好,才能把专项预防工作做好。一方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一项社会工程,必须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才能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因此,在专项预防工作中也必须走社会化道路,要积极争取党委领导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推进党委领导下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的有序运转,营造党委重视,纪检组织协调,党政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与有关行业和部门的联系配合,完善组织机构,明确责任目标,建立健全社会化预防网络。另一方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充分体现了法律监督的内在要求和价值取向,是检察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专项预防工作中必须坚持立足法律监督职能,走专业化发展道路,要善于综合运用预防调查、犯罪分析、预防建议、预防咨询和警示教育、行贿档案查询等工作方式开展专项预防。
4.要严格工作纪律,增强专项预防工作公信力。在开展专项活动中要严格坚持最高人民检察院对预防工作提出的“四个不准”,即:不准借口预防干预有关部门、单位的正常管理活动,不准利用预防掩盖有关部门、单位存在的问题或者包庇违法犯罪活动,不准干预市场主体自主的经济行为,不准利用开展预防谋取个人和单位私利。在预防活动中,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不能超越职权搞大包大揽,更不能脱离法律监督者身份代替行政职能;既要搞好法律服务,又不能干预相关单位的正常工作,更不能给相关单位增添负担。
(作者单位:福建省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
栏目编辑:刘雁君 nina_lyj@sina.com
机关工作管理实施细则 篇4
实名制管理工作(试点)实施方案(折扣版)
根据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意见‣(甘政办发„2010‟88号)和甘肃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机编发„2010‟67号)精神,为了确保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试点)在我县顺利实施,取得实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试点)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改革、管理、法制化“三位一体”协调推进工作格局的要求,从我县实际出发,采取先易后难,先行试点,全面推开的方式,积极稳妥地在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建立起运转顺畅、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实名制管理信息平台,建立起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工作联动的部门配合制约机制,形成机构编制与实有机构、人员相对应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格局,逐步实现机构编制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二、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总体目标
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办法,到2013年,基本建立覆盖全县各级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管理与组织人事管理、财政预算管理的协调配合约束机制,进一步提高全县机构编制管理的整体水平。
(二)基本原则
1、统一领导、协调配合的原则。全县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试点)在县委、县政府和县编委的统一领导下,由县机构编制部门牵头组织实施。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搞好协调配合工作。
2、严格管理、按编定员原则。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各项规定,切实做到实际设置的机构与审批的机构相一致、实有人员与核定的编制和领导职数相对应。
3、积极稳妥、分步实施原则。采取先易后难、先行试点、全面推开的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4、以人为本、公正公开原则。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坚持公正、公开的理念,妥善消化超编人员,切实维护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保持干部职工队伍稳定。
三、实施范围和主要内容(一)实施范围
经县机构编制委员会会议研究确定,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试点乡镇为:木耳镇、完冒乡、康多乡三个乡镇,县直部门单位为:县审计局、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二)主要内容
1、机构方面:单位名称、性质、规格、隶属关系、内设机构、经费来源、批准文号、主要职责、组织机构代码、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号等。
2、编制方面:编制类别、编制数量、编制结构、领导职数(单位领导职数、内设机构领导职数)、批准文号等。
3、人员方面:人员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码、使用编制类型、用编时间等。
四、实施步骤
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试点工作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实施过程按照调查摸底、组织实施、总结完善三个阶段安排。
(一)调查摸底阶段(2011年4月25日至5月15日)试点乡镇、单位对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进行认真安排部署,要制定措施,加强宣传,认真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工作。县机构编制部门对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系统软 件、信息采集、录入要求及相关操作程序进行培训,确保工作顺利进行。没有开展试点工作的乡镇和县直部门单位,要按照中央、省、州、县有关机构编制管理方面的规定,及早清理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领导职数使用,积极做好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各项准备工作。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
1、调查摸底。主要任务是:试点乡镇、单位对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对乡镇、单位所属机关事业单位的名称、机构规格、内设机构、隶属关系、经费来源、编制类别、编制数量、领导职数、批准文号、实有人员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全面摸清底数。
2、基础建设。主要任务是:县编办根据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订购安装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软件,建立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加快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建设。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5月16至6月15日)摸底工作结束后,各试点乡镇、单位根据本乡镇、单位机构设置、编制类别、编制数量、实有人员等情况,按照公开、公正的原则,组织开展所属行政事业机构的按编定员、人员信息采集录入等工作。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
1、按编定员。主要任务是:试点乡镇、单位根据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机构编制,对机构设置、编制与领导职数、实 有人员情况进行核实,确定在编人员,做到定编到人,使经审批的机构编制和实有机构、人员名实相符。并在本单位范围内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2、信息采集。主要任务是:试点乡镇、单位按照规定要求,采集本单位的机构、编制、领导职数、人员等信息,经本乡镇、单位党委(总支、支部)审核,组织、人社部门审核确认后,报送县机构编制部门审核。要严格按照规定口径采集录入信息,做到实事求是、应录尽录,不重不混不漏。机构编制部门要对各单位上报的信息进行认真核对,确保客观、真实、准确无误。
3、数据汇总。主要任务是: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建立本级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试点)信息库,做好数据汇总工作。
(三)总结完善阶段(2011年6月16日至6月底)试点乡镇、单位和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要全面总结试点工作中的成功经验,认真分析梳理试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意见建议。为2011年7月起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全面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五、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制度和措施
试点工作结束后,各试点单位要建立健全实行实名制管理的各项制度,切实维护试点工作成果。
(一)实行《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实行•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是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关事业单位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法人登记、编制使用、人员补充、工资核定、医疗保险、经费核拔等事项的凭证和依据。各试点乡镇、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证‣的信息由本单位如实登记后,由县机构编制部门审核确认。试点单位机构编制情况发生变动时,应持•机构编制管理证‣及时到机构编制部门办理变更手续。年底到机构编制部门对•机构编制管理证‣进行审验校核。
(二)规范编制使用程序。•机构编制管理证‣使用后,试点单位需要使用编制时,按以下程序办理。
凡试点单位出现空编,需要补充工作人员时,由编制使用单位携•机构编制管理证‣及•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使用申请表‣到县机构编制部门办理编制使用核准手续,经审核同意后,由机构编制部门开具•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使用单‣。
编制使用单位持机构编制部门开具的•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使用单‣,到组织、人社部门申请办理考录(聘用)、调入人员手续;办理工资审批、社会保险等手续。
编制使用单位持机构编制部门开具的•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使用单‣和组织、人社部门办理的人员准入手续,到财政部门申请经费预算。
(三)健全部门配合制约机制。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厅字„2007‟2号)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机构编制与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相互协调配合的制约机制,规范工作流程。对无•机构编制管理证‣和•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使用单‣的,组织、人社部门不予办理考录(聘用)、调配人员、审批工资等手续,财政部门不予安排增加预算和核拔经费。组织、机构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要建立人员编制信息定期核对制度,确保编制、实有人员及财政供养人员等信息相一致。
六、组织领导与监督检查
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试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量大面宽、情况复杂,各试点乡镇、单位要高度重视,把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试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试点乡镇、单位党委(党组、支部)、政府和县编委要高度重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试点的实施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组织、机构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要在县委、县政府和县编委的统一领导下,加强沟通,紧密配合,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机构编制部门是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试点)的主要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负责做好组织协调、业务指导、系统安装与维护、把关审核、试点总结和具体实施等工作。组织、人 社部门要做好试点乡镇、单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身份等信息的确认工作。
(二)严肃工作纪律。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试点)政策性强,标准要求高,各试点乡镇、单位和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不折不扣地抓好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试点)的落实,不得在工作中乱开口子,更不得弄虚作假。要认真落实地方党政群机关消化超编人员的工作要求,加大消化超编人员力度,为全面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创造条件、积累经验。
机关工作管理实施细则 篇5
关于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公务员法实施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设区市党委组织部、政府公务员局(人事局),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办公室、管委会办公室,省直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
根据《公务员法》及有关配套政策法规和中央组织部办公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国家公务员局综合司《关于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公务员法实施工作有关问题的答复意见》(组厅字〔2010〕22号)精神,为进一步规范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公务员法实施工作(以下简称参照管理单位),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参照管理单位中聘用制干部的登记问题
公务员法实施后,新批准参照管理单位中,根据省组织人事部门有关聘用制干部管理的规定,对经县(市、区)级及以上组织人事部门批准的聘用制干部,参照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关于在公务员登记中对有关人员进行考核的通知》(闽人发〔2006〕153号,以下按文号简称)精神进行考核,经考试考核合格的,予以登记。
二、关于参照管理事业单位中原聘用人员的登记问题
1、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和福建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02〕162号),开展了人员聘用制度改革的事业单位中,对经县(市、区)级及以上组织人事部门批准,聘用在管理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且按工资管理权限经批准已兑现相应岗位工资的人员,参照闽人发〔2006〕153号文件精神,经考试考核合格后,予以登记。
2、按照事业单位补充人员有关规定,经省、设区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或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公开招聘考试(笔试)进入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且按工资管理权限已兑现相应岗位工资的人员,参照闽人发〔2006〕153号文件精神,经考试考核合格后,予以登记。
3、根据《关于省属事业单位补充人员实行考试考核公开招聘有关问题的通知》(闽人发〔2003〕53)规定或各地有关人才引进规定,直接考核招聘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或按紧缺急需目录招聘的人才,经考核合格后,予以登记。
三、关于参照管理事业单位中原专业技术人员职务级别的确定
参照管理事业单位人员进行参公登记时,符合登记条件的对象中,对原专业技术人员,应按照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规的规定,在规定的机构规格、编制和职数限额内,根据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条件和资格,由所在单位按干部管 理权限确定其职务与级别。
四、关于新批准参照管理单位人员管理政策
参照管理单位从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之日起,全面实施公务员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励、惩戒、培训、交流与回避、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等各项制度,不再实行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奖金等人事管理制度。
五、关于参照管理单位经批准登记的工作人员交流到实施公务员法机关的问题
参照管理单位中经批准登记的,且符合拟交流任职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的以下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在编制限额和职数范围内,经公示无异议,可交流到实施公务员法的机关任职:
(1)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机关工作人员;(2)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公务员考试录用的人员;(3)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接收安置的军队转业干部;
(4)曾选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参加过省级“三支一扶”计划、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期满两年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
(5)德才表现突出且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两类人员:具有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或博士学位;按照事业单位补充人员有关规定由省、设区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或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公开招聘考试进入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以上人员的交流任职按干部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分别报省、设区市公务员管理部门审批。
六、关于参照管理单位与实施公务员法机关之间人员交流后登记表的填写
参照管理单位与实施公务员法的机关之间人员交流后,须相应填写《公务员登记表》或者《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表》。并按规定程序审批、备案。此前交流未办理此项手续的,应按照本通知规定补办。
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
福建省公务员局
机关党支部工作细则 篇6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加强XX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保监会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及党内有关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范围为局机关党支部。
第二章 党支部的设置
第三条 凡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部门原则上都应当成立党支部,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部门,可由2个或2个以上部门组成联合党支部。党员人数在7人以上的党支部,设立支部委员会(以下简称支委会)。
第四条 支委会的产生和设立
(一)支委会由党员大会以差额选举或直接选举方式产生。换届选举,支部委员候选人由上届支委会根据工作需要和多数党员意见确定,并报上级党组织审批。选出的委员组成支委会报上级党组织备案,由支委会选举书记和副书记,报上级党委批准。
(二)支委会的设立。党员7人以上的党支部设立支委会,支委会由支部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支委会成员数不得超过或等于支部正式党员的半数,支部正、副书记由支委会选举产生。党员不足7人的党支部,不设支委会,由党员大会选举支部书记1人;必要时增选副书记1人。党支部书
记一般应由本部门党员行政主要负责人担任,纪检委员一般由党支部副书记兼任。
(三)党支部每届任期2年。任期届满应按时换届选举,如需延期或提前,须报上级党委批准。延期一般不超过半年,特殊情况不得超过1年。任期内委员缺额时,应及时补选,上级党组织认为有必要时,可以调动、指派党支部书记和副书记。
第三章 党支部的主要任务
第五条 党支部是党的最基层组织形式。党员大会和由它选出的支委会是党支部的领导机关。党员大会决定党支部的重大问题,支委会在党员大会闭会期间,负责处理党支部的日常工作,向党员大会和上级党组织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监督和检查。
第六条 党支部的任务
(一)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和指示,确保和监督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在本部门的贯彻执行。
(二)组织党员和群众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确保党员和群众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议,督促党员过好组织生活,教育党员切实履行义务,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保障党员的权力不受侵犯。
(四)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
养,对预备党员做好教育、考察和转正工作,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
(五)对党员进行日常管理,收缴党费,接转组织关系等工作。
(六)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经常了解和反映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维护党员、群众的正当权益,尽力解决党员、群众的实际问题,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
(七)严格党内监督,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监督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廉洁奉公,遵守党纪、政纪和国家法律。
(八)抓好本部门的精神文明建设。
(九)做好日常党务工作。
第四章 支委会成员的主要职责
第七条 党支部书记职责:在上级党组织领导下,按照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的决议,负责主持党支部日常工作。
(一)召集支委会和党员大会,传达、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决议、指示;安排党支部日常工作,将支部工作中重大问题提交支委会和党员大会讨论决定,组织并主持民主生活会。
(二)抓好支委会的自身建设,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支委会的集体领导作用。
(三)配合行政领导抓好本部门的精神文明建设。与支部委员保持密切联系,了解掌握党员和群众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保障本部门业务工作任务的完成。
(四)负责按时向党员大会和上级党组织报告工作。组织支部工作总
结并制定下年度工作计划。
党支部副书记职责:协助书记进行工作,并完成支部分工的兼职任务。书记不在时,主持支部日常工作。
第八条 组织委员职责:了解掌握支部的组织建设情况和党员的思想状况;协助支部领导落实支部各项制度;负责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及时搜集、发现和整理党员的模范事迹,提出表彰建议;负责党内统计、办理接转党员组织关系、收缴党费、组织生活记录、支部换届改选等有关党务工作和统战工作。
第九条 宣传委员职责:协助支部领导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负责安排和落实党内教育计划,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组织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第十条 纪律检查委员职责:提出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掌握党员违纪情况,对党员进行纪律监督,向支委会和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汇报和反映本单位、本部门的党风、党纪情况,并协助纪检部门做好对违纪党员的查处工作;受理党员和群众的控告和申诉,维护党员权利;考察了解受处分的党员改正错误的情况,对他们进行教育帮助;做好安全保密工作。
支部委员少的党支部,一个委员可负责多项工作。
第五章 党支部的基本工作制度
第十一条 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
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方式由支委会集体讨论决定。支委会成员要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
履行自己的职责。
第十二条 组织生活会及民主生活会制度
按局党委的要求,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交流思想、提高认识、增进团结,共同进步的目的。
第十三条 “创先争优”活动制度
创建先进党支部、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的活动要贯穿于日常工作之中。每年评选表彰一次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第十四条 学习制度
结合局党委的要求开展学习。注意改进学习方式,创新活动内容,保证学习效果。
第十五条 “三会一课”制度
(一)党员大会。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主要内容是:传达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听取和审议支委会工作报告;听取行政负责人关于业务、行政工作情况的通报;选举新的支委会,增补和撤销支部委员;讨论发展新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决定职权范围内对党员的表彰和处分等,讨论决定党支部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二)支委会。至少每月召开一次,也可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召开。主要内容是:研究、制定贯彻上级党组织决议、指示和协助行政领导完成本单位任务实施保障监督的措施;研究党的建设和党员管理教育方面的问题,研究培养、发展新党员方面的问题等;安排支部近期活动。
(三)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一至两次。内容一般围绕党的中心工
作和党支部的近期工作,结合本小组的实际情况确定,每次解决一两个问题。党小组会由党小组长负责召集、主持。
(四)党课。一般每季度一次,可根据形势任务的需要,相对集中使用党课教育时间。运用电影、电视、录像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育。党课内容主要是比较充分地讲解党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同时要针对党员一定时期的思想倾向和共性问题,进行党风、党纪和革命传统教育,学习时事政治等。授课人可由本单位的党组织负责人承担,也可请上级党组织负责人或有关专家、学者授课。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讲党课。
第十六条 工作计划与总结制度
党支部要根据上级党组织的部署,结合本支部实际,制定支部工作计划,并经常检查计划的执行和落实情况,每年向支部党员大会做出工作总结,并报局党委,以便党委对党支部的工作进行具体指导。
第六章 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第十七条 搞好党员教育。重点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体党员,经常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知识的教育,形势和任务教育,党性、党风和廉政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党的观念、群众观念、努力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文化知识、法律知识和各种业务知识,使党员不断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
第十八条 加强党员管理。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增强组织生活的政治性、思想性和原则性。
(一)每个党员必须编入党的支部,按规定和要求参加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党支部要做好考勤和记录,并向局党委报告。
(二)党员因工作单位发生变化或外出学习、工作时间在6个月以上,且地点比较固定的应转移党员正式组织关系;党员临时外出、开会、学习、考察3个月以上6个月以内应转移临时组织关系,并在原单位缴纳党费和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三)党支部要经常检查、讲评党员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情况,弘扬正气,鼓励先进,对各种不良倾向要敢抓敢管,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
第七章 党内监督
第十九条 党支部要对党员重点是党员领导干部实行有效监督。要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以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对党员干部加强党内纪律监督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文件。
第二十条 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能否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能否自觉参加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认真履行党员义务,保
证党员的正当权力不受侵犯,积极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工作。
(三)能否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执行上级党组织和本支部的决议、决定,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四)能否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认真调查研究,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五)能否密切联系群众,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六)能否为政清廉,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
(七)能否坚持原则,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同各种错误倾向和违犯党纪国法的行为作斗争。
第二十一条 监督的主要措施
(一)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
(二)开好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
(三)严格执行党内各项规章制度。党支部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对党员的谈话提醒制度,经常性地开展党风廉政检查。
(四)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掌握本部门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和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情况。
第八章 发展党员工作
第二十二条 发展党员要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的规定,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
第二十三条 发展党员必须坚持入党自愿和个别吸收的原则,成熟一
个,发展一个,禁止突击发展,反对关门主义。要重视培养和吸收青年、妇女中的先进分子入党。
第二十四条 党支部要培养和扩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要指导和支持共青团组织做好“推优”工作。28岁以下青年入党,一般应从团员中发展。发展团员入党,一般应经过共青团组织推荐。
第二十五条 发展党员的主要程序
(一)党支部对提出入党申请的同志要及时指定党员加强联系。经过一定时间培养考察的入党申请人,支委会研究,可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后,要加强培养教育,定期进行考察,肯定成绩,明确指出缺点和努力方向,并按规定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
(二)确定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必须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党支部要听取培养联系人和党内外群众的意见,经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经支部大会)讨论同意后,报局党委,才可确定为发展对象。
(三)组织发展对象参加上级党委组织的短期集中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5—7天(或不少于40个学时)。没有经过培训的,除个别特殊情况外,不能发展入党。
(四)发展对象入党前公示。入党积极分子被确定为发展对象,需按有关进行入党前公示,公示的期限一般为7天。
(五)政治审查。对被确定为发展对象的同志,要做好政治审查工作。政治审查的主要内容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本人的政治历史和重大政治斗争中的表现;直系亲属和与本人关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历史及现实表现情况。政治审查后要写出综合政审报告。凡未经过
政治审查的,不能发展入党。
(六)接收预备党员。申请入党的人要有两名正式党员做介绍人。支委会根据党小组的推荐意见和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的情况,对发展对象进行严格审查,经集体讨论认为基本合格后,填写《入党志愿书》,报上级党组织审查同意后,提交支部大会讨论。对申请人能否入党采取举手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接收预备党员决议需报上级党组织审批。被批准为预备党员后,由支部组织入党宣誓。
(七)对预备党员进行教育考察。通过听取本人汇报、个别谈心、征求本部门、本单位党内外群众意见等方式对预备党员继续进行教育和考察。党支部每半年要研究一次预备党员的思想和表现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同本人谈话。预备党员调动工作时,调出部门党支部应将教育考察情况认真负责地介绍给调入部门的党支部。
(八)预备党员转正。预备党员预备期一般为1年。预备期满后,由本人提出书面转正申请,党支部应及时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支委会审查,提出能否转正的意见,提交支部大会讨论。具备党员条件的,按期转正;不完全具备党员条件的、需进一步教育和考察的,可延长一次预备期。延长时间不能少于半年,最长不能超过一年。延长期满后仍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应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支部大会形成的按期转正、延长预备期、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决议都须报上级党委审批,审批结果应及时通知本人,并在支部大会上宣布。
第二十六条 发展党员工作要严格纪律,防止降低标准、许愿照顾和徇私情等不正之风。
第九章 思想政治工作
第二十七条 思想政治工作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密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第二十八条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根据当前形势和任务,回答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坚持民主的原则,发动党员和群众人人都做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扬民主,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教育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渗透于业务、科研等工作的全过程,发挥党政工团的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渗透力。
(三)坚持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各项业务工作一道去做的原则。以思想工作保证和促进业务工作的开展。
(四)坚持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的原则。树立、宣传、学习各类先进典型,批评错误思想,反对不良倾向,营造团结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
(五)坚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的原则,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六)坚持身教同言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说服力。
第二十九条 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扎实地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纪律的教育;形势与任务教育;服务大局,爱岗敬业,廉洁从俭的教育;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思想教育;正确认识在改革时期出现的各种利益调整,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教育等等。
第十章 对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的领导
第三十条 党委组织部门要切实担负起机关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的领导责任,定期听取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的工作汇报,讨论研究群众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指导他们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文件,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各自的章程,结合自身的特点,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把群众工作搞得更活跃,更有吸引力。
第十一章 党费的收缴
第三十一条 党费交纳
(一)凡有工资收入的党员,每月以国家规定的工资总额中相对固定的、经常性的工资收入为计算基数,按规定比例交纳党费。
(二)预备党员,从支部大会通过其为预备党员之日起交纳党费。
(三)党员向其正式组织关系所在的党支部交纳党费。因外出学习、工作时间在6个月以上,且转移党员正式组织关系的,向正式组织关系所在的党支部交纳党费。临时外出、开会、学习、考察在3个月以上6个月
以内的,仍向原所在的党支部交纳党费。
(四)党员增加工资收入后,从按新工资标准领取工资的当月起,以新的工资收入为基数,按规定比例交纳党费。
(五)党员自愿一次交纳1000元以上党费,由所在党支部连同该党员的简要情况一并上缴上级党委,按程序转交党中央。
(六)党员应每月交纳一次党费。遇特殊情况,经支委会同意,党员可以委托亲属或者其他党员代交或补交党费,但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
(七)对不按照规定交纳党费的党员,其所在党支部应及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对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交纳党费的,按自行脱党处理。
(八)党支部除按照规定收缴党费外,不得要求党员交纳规定以外的各种名目的“特殊党费”。
第三十二条 党费的上缴
党支部收缴的党员党费,一律要按时、足额上缴上级党委统一管理和使用,并接受广大党员的监督。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局党委将依据本细则,每年对局机关党支部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并作为评选表彰先进的重要依据。
机关工作管理实施细则 篇7
1 人事档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
就我国当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而言, 其中存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机关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从而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一直以来, 有绝大多数人包括机关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都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有些人甚至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仅仅只是誊写和保管性的工作, 因此并没有将其列入单位的重要或者主要工作中, 同时档案管理工作也不能够给企业或者单位创造明显的经济效益, 因此许多企业或单位领导人文只要能够保证档案不丢失和方便查档就行。而也正是源于这种思想, 使得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同时也是档案管理工作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1.2 人事档案交接手续不严密, 重视不够
档案管理人员大多不是专职的, 所以在离岗或调动工作时, 移交档案、手续不按程序办理, 该检查的不检查, 该清理的不清理, 该签字的不签字, 导致档案数量、材料等问题责任不明、界限不清。甚至有人认为, 档案交接只是一串钥匙的问题, 使得人事档案交接工作前后脱节, 出现人事档案管理硬件设施不完善、档案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等现象。
1.3 管理力量薄弱, 管理水平不高, 管理手段落后
大部分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 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 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太了解, 档案收集意识淡薄。而且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身兼数职, 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不足。一些归档的材料还不够真实准确, 归档材料未能及时、准确地得到补充, 使存档的材料不能真实地反映本人现实情况, 导致人事档案的不完整。
1.4 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重要性宣传不到位
一是档案管理人员对人事档案的重要性未进行广泛宣传, 使得本人和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中缺少的材料不能及时补充、完善、更新;二是人事档案管理基本上是兼管, 属于非专业人员管理。由于受专业和时间限制, 档案管理人员也不能及时地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知识、新技术。
2 人事档案管理对策及思考
人事档案是对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实际等内容的真实记载和反映, 所以, 只有加强人事档案的管理, 充分发挥其利用价值, 才能更好地为党组织、人事部门提供工作参考, 为人民服务。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 就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及对策。
2.1 严格按程序交接
人事档案交接是一项认真细致、手续严密、责任重大的工作, 应按程序办理。档案交接手续:一是对所保管的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清理, 做到账务相符;二是对借出的档案要及时催还, 整理好借据, 并在借据上注明原因及催还情况;三是对未整理的零散文件材料要分类存放、清理排序后及时归档;四是按档案移交要求进行移交, 并在交接手续上注明交接时间、地点和监交人、移交人、接收人的姓名职务及移交清册、页数等, 还应在移交文件上签字盖章, 要做到对交接工作负责。
2.2 强化档案管理意识, 严格档案管理程序
强化领导干部的档案管理意识, 完善档案管理硬件设备, 增加档案库房, 购买空调、除湿机、档案密集架和电脑。引进计算机管理软件, 建立人事档案的信息存储和检索系统。档案管理是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与工资福利、职称评聘等个人利益息息相关, 因此应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工作主动性, 从根本上确保人事档案材料准确完备、及时归档。此外, 还应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努力做到档案收集齐全完整、内容真实可靠。
2.3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档案工作制度必须遵循以下要求:第一, 规章制度要体现合理性、科学性。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单位特点和档案管理实际, 以适应单位档案管理的需要。第二, 简明实用。制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其建立应以方便实用、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为目标, 以便更好地发挥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作用。第三, 坚持制度约束的双向性。既约束领导又约束职工。领导的行为和形象直接影响着制度的顺利执行, 而职工是单位的主要构成群体, 是制度的主要约束对象和执行者。
结束语
机关工作管理实施细则 篇8
1保证企业档案信息的安全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但是生产能力和经营策略之间的竞争,还是一场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较量。企业档案信息属于企业内部信息,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带有一定的秘密性,如非专利技术档案带有技术机密,营销决策方案属于商业机密。
1.1企业档案信息内容。对不同机密程度的企业档案信息要分别对待,比如,一般的企业档案可以提供阅览、借阅,技术专利、商业机密则须严格保管,只有具有利用权限的用户才能接触得到其内容。
1.2企业档案用户。在企业内部,档案信息秘密是相对的,没有绝对机密的档案信息。所谓机密性,是指档案信息被控制在一定的企业成员范围内,该范围之外的企业员工不知晓该信息的内容。因此,要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一条主要的措施是对不同级别的用户分别对待,授予不同的用户以不同的利用权限,内外有别,上下有别。特别是要把有关办法写入企业的规章制度中,并建立相应的监督体系,保证实施。
2实现档案信息全天候的服务
2.1主动服务。储存在企业档案中的信息,内容广泛、门类众多,仅等企业人员主动到档案部门查看档案,会极大地限制企业档案价值的发挥。企业档案工作者应当改变过去“看摊守业”的服务方式,抓住企业信息需求量大的特点,主动上门为企业各部门服务,采取各种方法、手段和技术,使蕴藏在企业档案中的静态信息与生产力各要素相结合,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为企业创造效益。主动提供利用服务,一方面,要求他们熟悉档案馆藏的种类及其内容成分,对哪些档案能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参考和依据,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要了解企业中各种档案用户的利用需求的规律和特点。
2.2有针对性地服务。主动开展的企业档案利用服务只有具有针对性。即针对不同利用者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才能获得预定的效果。企业档案直接形成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其管理和利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企业生产经营实践服务。
2.3及时服务。现代信息的生命周期在不断缩短,企业档案信息作为企业的一项战略性资源,如果长时间被束之高阁,得不到及时的利用。很大一部分档案信息就会失去利用价值,科技档案尤其如此,无疑是对企业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时间对企业来说,意味着机会和效益,企业在决策、生产、经营等活动中需要及时获取各种信息,以满足竞争和发展的需要。
3构建档案信息服务的公开平台
现代企业需要的是综合性信息。而不是某一单方面的信息。单纯的档案信息利用,不能满足企业所有的信息需求。企业档案的利用服务只是企业信息服务工作的一部分,在机关服务中采取跟踪服务、专题服务等多种形式,把整合信息提供给用户。
3.1社会化服务。是指企业档案的利用面向全社会的运行机制,这是新时期对企业档案利用服务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企业档案利用服务的一个发展趋势。信息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战略性资源,企业信息不仅对企业内部有用,对外部社会也能发挥作用:每个企业自身形成的档案信息资源为该企业所独有,因而是稀缺资源,对外提供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科技成果档案信息的复制转让、企业对外宣传等都要用到企业档案。
【机关工作管理实施细则】推荐阅读:
机关优质服务工作实施方案05-24
2022年度县直机关党建工作考核细则07-25
局机关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07-09
机关工作人员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实施方案07-03
关于开展机关党建“走在前头”工作实施方案11-28
银行度机关工作管理办法08-14
机关工作服管理制度08-17
机关网络管理工作制度09-23
机关日常工作管理制度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