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精选3篇)
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篇1
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前言
随着中国城市化发展,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出现了所谓的“农民流动的家庭化”现象,造成了流动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出现。
流动儿童常常是指那些或者在家乡出生被父母带到城市或者就出生在父母打工的城市而又没有当地户口的儿童。
流动儿童的特殊性使他们长期生存在城市的夹缝之中,在接受教育、社会待遇等方面都存在特殊性,近些年来,我国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已逐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相关调查报告和理论分析文章、新闻报道和评论都对此问题加以讨论和深入分析。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己成为我国义务教育事业深入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热点、焦点、重点和难点问题。各级政府的也高度重视,然而对于庞大的流动儿童少年群体自身心理等问题,关注相对较少。
其实在流动儿童的社会角色成长中,社会适应是其身心发展的重要标志,了解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状况,能帮助他们更好的寻求社会支持,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使其健康发展。
社会适应的概念性定义为:“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时,个体的观念,行为方式随之而改变,使之适应所处的社会环境的过程。”
在前人对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做过的研究里存在可以看出,今后的问题研究会往流动儿童的内隐问题和外显行为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目前在心理学中对个人内隐性问题的评估已经开发出许多标准化或规范化的量表可供使用,如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可以评估儿童的社会交往和行为问题。自我描述问卷(SDQ)可以评估儿童的自我概念等。
在国内也有相关学者对流动儿童做了社会适应性的研究,发现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和问题如王芳等人(2005)对267名在简易小学的学生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流动儿童的问题总检出率为25.5%,大大高于之前的调查数据。郭良春等人(2005)采用性质的研究方法也发现虽然公办学校的流动儿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水平的适应状况基本良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来自社会的排斥有强烈的体验,心理健康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对于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龙一芝等人在2007年对4000多名伤害农民工的子女的调查发现,79.6%的农民工子女都能适应当前的学习生活,不适应和学习困难的达到了20%左右,于此相对应的,在学习压力方面,有15。7%的人压力较大,有9.6%的 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农民工学校的生活娱乐时间比较少,方式也比较简单。
另外李柏宁等在2007年选取广州市1200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的流动儿童社会适应性总体处于良好发展水平,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适应问题与障碍。目前存在的城乡二元制度是流动儿童适应性问题的根本原因,当前尤其需要国家,政府以及流动儿童家庭、学校与社会等多方面协同参与,从制度,文化层面形成对流动儿童社会适应与融合的良性发展机制。
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篇2
【关键词】城市流动学前儿童 社会适应行为 借鉴参考
【中图分类号】D4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246-01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的:社会适应是儿童成长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它必然成为教育界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如果不对他们的社会适应作特别的研究,寻求促其适应的教育干预措施,他们的社会适应将会出现问题,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将受到威胁。本研究从这一现实出发,研究流动少年儿童社会适应,分析其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为社会关注流动少年儿童,促进其健康发展提供依据和实证参考。
意义:幼儿期是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迅速发展的时期,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对个体一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重视和研究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问题,对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行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通过实证性研究,丰富和完善了以往有关儿童社会化的理论研究,弥补了关于3-6岁流动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研究的不足,又可以通过深入探寻而展现社会和教育事实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其结果可以为教育学、心理学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1.概念界定
(1)城市流动学前儿童
本文中的流动学前儿童是指3-6岁跟随父母或其监护人在天津市幼儿园中接受义务教育,而户籍不在天津市的儿童,对居住时间不作限制。但不包括留守在家的学前儿童。
(2)社会适应
所以本研究把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定义为幼儿能够逐渐学会接受新环境,适应矛屑冲突情境的能力,具体包括:初步形成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对陌生人的适应能力,对同伴交往的适应能力,独立地克服困难,解决生活实际中简单问题的能力,以及最初学习生活的参与能力。
2.研究问题
(1)流动儿童社会适应发展总体发展特点
(2)流动儿童和本地普通儿童在社会适应各项目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3)流动儿童和本地普通儿童在社会适应上是否存在显著性的性别差异
(4)流动儿童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及对策
3.研究假设
(1)学前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发展总体具有特异性,即流动儿童在社会适应的各维度上的发展具有不同特点
(2)学前流动儿童在社会适应上存在性别和年龄的差异,随着年龄增长,流动儿童社会适应能力不断发展
(3)学前流动儿童和本地普通学前儿童在社会适应上存在差异
4.文献综述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本研究从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5.理论基础
人格模式理论、智力模式理论、社会信息加工模型。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思路:本研究首先对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现状进行了回顾总结,从文献探讨中获得影响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相关因素,其次论述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为整个研究提供基本的理论依据,再次开展学前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调查研究。以4-6岁学前流动儿童和本地普通儿童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儿童社会适应现状的调查研究,结合本人在学前教育中的实践经验,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与儿童社会适应紧密相关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为全面提高学前流动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依据,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的关键问题是要立足于流动儿童实际生活的现状,通过实事求的调查,得出有价值的结果和结论。
方法:
(1)文献法
通过学校图书馆、中国知网等途径获取国内外关于儿童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相关资料。
(2)调查法
本研究中,针对学前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现状采取的调查研究,就是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学前流动儿童和本地普通学前儿童的社会适应现状及可能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并对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其中成功的经验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流动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提供指导和依据。为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在收集资料前,调查人员均受过统一培训。
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社会适应现状的调查:
调查目的:运用儿童社会适应量表,考察流动学前儿童的社会适应的发展特点,包括流动学前儿童社会适应水平与本地学前儿童的差异,以及流动少年儿童的社会适应在性别、年龄上的差异。
调查对象:天津市内收费较低、规模较小的10所幼儿园。
工具:本研究主要采用杭州大学儿童成长发育和智能发展研究中心与杭州大学心理学系编制的《3-7岁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评定量表》手册中的问卷《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调查项目》。
调查结果和分析:
(1)父母亲文化程度对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
(2)家庭收入对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
(3)流动儿童社会适应发展特点
(4)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性别差异
(5)流动儿童与当地儿童社会适应的比较
三、结论及建议
1.结论
(l)3-6岁流动学前儿童社会适应状况受父母受教育水平的影响
(2)3-6岁流动学前儿童社会适应状况受家庭收入的影响
(3)3-6岁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具有发展性
(4)流动儿童社会适应行为发展性别差异不显著
(5)3-6岁流动儿童社会适应行为水平低于当地儿童
2.建议
(1)为流动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2)改善流动儿童家长的素质
(3)为流动儿童提供良好的受教育环境
(4)增强流动儿童对所居住社区的归属感,避免流动儿童边缘化
3.体会与思考
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篇3
单位: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班级:生物技术
调查时间:2013-5
调查地点: 互联网
调查对象:在读大学生
调查方法:网络问卷调查
指导老师:张丽璇
目录
一、前言···························3
二、调查数据信息统计分析···········3
三、实践活动结果及建议·············8
四、结束语·························9
五、调查问卷·······················9
一、前言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在当今的社会,诚信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人一直都是以诚信为美德的。“一诺千金”、“立木为信”、“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烽火戏诸侯”,这些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古话,皆以诚实守信为荣,以失信于人为耻,形象的表现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不仅一直为诚实守信大唱赞歌,而且也努力的身体力行。
中国人向来是注重对于诚信的教育的。“狼来了”、“列宁主动承认摔破花瓶”的故事几乎占据了我童年时对于诚信问题的所有认识。我会为撒谎而惶惶不安,却会傻乎乎的向老师老实交代没有写作业的同桌。这些傻傻的事情都是诚信教育的结果。我想大家都会有这样的童年,傻傻的接受那些有趣故事里不知其内涵的诚信教育,乖乖地践行来做个好孩子。以至于渐渐到了明白事理的年龄,“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美德便成了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多么可爱的童年,多么深刻的诚信教育。
可是,在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熏陶下的,在孜孜不倦的诚信教育的指引下的中国人,最近却在诚信问题上迷失了。从“华南虎”到“达
芬奇”,从“瘦肉精”到“染色馒头”,从“黑心烤鸭”到“塑化剂饮料”,从„„这样见利忘义,信用缺失的事情屡屡见诸报端,触目惊心,难以置信。一时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批评也甚嚣尘上。我想问,这是为什么?为什么经过改革开放巨大发展的中国人反而在诚信问题上倒退了?为什么中华民族传承了数千年的美德在此刻突然现出断裂的危险?可问题有这么严重吗?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言论是否有些过激?
我们此次的调查问卷便以这些问题为目的,探究社会诚信状况,研究当前社会诚信丑闻对人们的影响,并寻求解决诚信问题的方法,以此来倡导一个诚信美好的明天。
四、结束语
对于此次的调查,我感触颇深。在此次调查中,多数人都认为当前的社会诚信状况不好。这在我的意料之内,在“华南虎”横行,“三鹿奶粉”畅销,“达芬奇”惊人业绩的触目惊心之后,人们脆弱敏感的心灵难免会出现波动。当然,在充斥着“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批评声中的当下,我在谈及如今的不美好时,并不是注重于它的邪恶以及它的大不如从前,我只希望人们能从中吸取教训,传承以往的美好,摒弃当下的陋习,一起携手,共建诚信美好的明天。
五、调查问卷
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与分析问卷
1.您的性别? [单选题] [必答题]
男
女
2.您认为当前的社会诚信度怎么样? [单选题] [必答题]
好
一般
差
很差
3.您认为诚信度与受教育程度有关吗? [单选题] [必答题]
没什么关系
一般
很大关系
4.您最信任的人是? [单选题] [必答题]
亲人
朋友
同学或同事
网友
5.您对不诚信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单选题] [必答题]
可以接受
不能接受
一般
与我有关的话,不能接受
无所谓
6.您曾因别人的不诚信而吃亏吗? [单选题] [必答题]
是
否
7.下列职业中提到诚信您首先会想到哪一个?
[多选题] [必答题]
农民
普通工人
教师
医生
士兵
警察
学生
工程科学家等知识分子
司法行政人员
各级领导干部
从事采矿、地质等艰苦职业的工人
媒体工作者
其他
8.您认为哪方面的因素对您的诚信观念的形成产生过影响?
题] 多选题] [必答 [
传统文化中道德观念的影响
家庭成员的影响
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的氛围以及校园文化的影响
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形式的影响
网络的影响
朋友的影响
法律制约
社会风气的影响
所学专业的影响
其他
9.您对于大学生代人签到或者抄袭论文等各种不诚信行为有什么看法?
[单选题] [必答题]
不能接受,十分气愤
表示支持并且自己偶尔也会做
迫于形势,可以理解
不反对但是自己不会做
经常做出这些行动
无所谓
10.您对陌生人警惕度高吗? [单选题] [必答题]
很高
一般
没什么
11.对于现在电视上,网上以及街上粘贴的形形色色的广告或者上门推销的推销员,您相信吗? [单选题] [必答题]
全部相信
大部分相信
大部分不信
全部不信
12.您认为,造成目前存在不诚信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多选题] [必答题] 社会风气造成的缺少宣传教育
社会上没有诚实守信观念
对诚信行为的奖励程度和对不诚信行为的处罚程度不够
其他
13.您认为目前人际交往中,诚信缺失最为突出的现象是 [单选题] [必答题] 同事之间当面说好话,背后讲坏话
上下级之间互不信任,不能以诚相待
亲戚邻里借钱不还
社会上没有诚实守信观念,不信守自己承诺的人普遍存在14.目前社会的诚信状况是否影响您对他人的信任感? [单选题] [必答题] 影响
不影响
一般
15.您对我们社会诚信度的未来有什么预计? [单选题] [必答题] 会越来越好
不会有什么变化
【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推荐阅读:
《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追踪研究》的读后感06-07
流动儿童教育-逐渐进入视野的研究课题-社会调查报告08-12
儿童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08-18
影响农民工流动的因素07-26
全国妇联近日发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07-16
单亲流动儿童06-26
美国流动儿童08-18
流动儿童接种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