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0篇)
政治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篇1
思想政治新课程学习心得体
三、新课标下对政治教学的几点思考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其德育功能能否发挥及其程度的大小,直接关系着这门学科的存在价值和发展空间。新课程标准要求政治课教学应该有新思维。多年来的改革实践说明,中学思想政治课只有置身于学校素质教育之中,着力于培育青少年学生的政治灵魂、人文素养、能力品质,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才能得到社会认同,才能拥有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作为一名新课程背景下的政治教师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几点意见。
(一)优化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2011版新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合格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二)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三)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新教材的学习,不是以掌握学科概念为目的,而是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用来提高中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生活能力、提高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思想道德素质。但必须强调,这里丝毫没有削弱知识传授的思想,恰好相反,我们认为,只有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用先进文化熏陶学生,用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学生们才会拥有一定能力、养成一定素质。问题的关键不是要不要知识,而是怎样获取知识、怎样对待知识。
在课程背景下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如下四点基本要求:
1、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
2、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
3、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
4、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那么我们教师教学方式也应该多样化,努力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表达、学会科学思维、学会整理知识,鼓励和培养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开展有效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树立新型课程观、学生观、学习观
新课标倡导的是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强调的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这些要求的提出,对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树立新的学生观,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人文素养。
作为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践、合作、交流、反思、批判。从内容的选择、教学设计,到学习方式,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都努力做到“三贴近”,即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2、突出学生参与
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教学活动将情感因素作为优先设置的课程目标,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德育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学活动以知识作为丰富情感、发展能力的支撑,努力实现知识的传承、迁移和发展。
教学活动的特点不在是以教师为主体,而是转变为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学活动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学习的过程;教师既是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要在学习中、讲授中、讨论中、辩论中、活动中、社会实践中、学习评价中,做理性的组织者、积极的参与者、智慧的引路人。学生为“主体”地位:要尊重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要对学生宽容、鼓励。加强与师生的情感交融和心灵的沟通。教师讲课时要充满感情,要以理激情,以形激情,以境激情,以行激情。
(三)做到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完美统一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做到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使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完美的统一。这是当前政治课教学必须解决的难题。在教学设计中就必须根据课程的需要定量渗透,适当扩展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课外材料,穿插现实生活内容,做到在内容上可以多方位,在数量上可以适当,在质量上要精彩,不能脱离教材。
教书是我们的事业,育人是我们的目标,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政治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既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又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能力,更要有较高的语言修养,大胆实践,努力创设个性化的新课堂;增强责任意识,尽显个人智慧,努力做一名新形势下的中学优秀政治教师
二、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创新教学方式。
1.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关键。
1、树立新型课程观、学生观、学习观
新课标倡导的是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强调的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这些要求的提出,对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树立新的学生观,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人文素养。
作为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践、合作、交流、反思、批判。从内容的选择、教学设计,到学习方式,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都努力做到“三贴近”,即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2、突出学生参与
教学活动的特点不在是以教师为主体,而是转变为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学活动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学习的过程;教师既是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要在学习中、讲授中、讨论中、辩论中、活动中、社会实践中、学习评价中,做理性的组织者、积极的参与者、智慧的引路人。学生为“主体”地位:要尊重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要对学生宽容、鼓励。加强与师生的情感交融和心灵的沟通。教师讲课时要充满感情,要以理激情,以形激情,以境激情,以行激情。
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它的培养是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一堂好的课不是老师讲得最好,讲得最精彩的课,而是学生发挥、师生交流和配合最好的一节课。学生思维能力的增长不可能是老师教会的,而是他主动在思考和解决问题中不断滋长、发展起来的。老师要做的不是给学生什么样的能力,而是为他的发展培育适宜的土壤,创造宽松的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创新思维。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亲和、开放式的学习氛围。把时间和提出质疑权利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个人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更深入、更开阔的空间中去,让学生在新知和旧知、已知和未知之间去探索、去发现。
要达成这个目标,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要恰当运用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中,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开展探究合作,组织教学内容。
我认为探究性学习引进课教学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不但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严谨性、深刻性,而且激荡起学生创新的激情,培养学生的创亲朋精神和和实践能力重要途径。但是探究式学习强调的是让学生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探索活动,从中获得亲身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获取知识的兴趣,激发探索创新的动机。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评价学生探究学习的成果,更要注重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和表现,重视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获得的情感体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发展趋势及科学协作的精神
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学到教师没有预计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不是某本教材知识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的知识体系中的组成部分。那么,教师作为知识权威方面的影响肯定比以前减弱了。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教师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探究活动的关系、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的关系以及学生本身各方面的关系。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他们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思维和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政治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篇2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政治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弊端:偏向理论教育,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说教色彩较浓,缺乏对学生辨析力的培养,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台上讲得卖力,台下学生听得吃力,学生对政治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睡觉、玩手机的学生比比皆是。如何克服以上弊端,使课改真正落到实处?关键是将课堂气氛搞活,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趣激学”,使学生乐学,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达到教与学的双赢。那么政治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没精打采地听,教师讲得累,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烦,昏昏欲睡。课堂上学生缺乏主动性,对教师的提问漠然待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当一个人弄清问题的欲望时,才能把自己的思维发动起来。思维因问题而发动,而深入,并以问题的最终解决为目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巧设问题,给学生想象的时空,将学生的思维火花点燃。如在上《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这一框题时,让学生看材料:“有个青年人夸下海口,亩产不到3万斤,就不结婚。”然后创设问题:材料中的青年是否能结婚?从哲学的角度看,他犯了怎样的错误?
再如,讲“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时,如此设问。兄弟俩到公园玩耍,向母亲诉说各自的观感。哥哥说:“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荆棘上面有鲜花。”弟弟说:“那地方一点不美,鲜花下面有荆棘。”为什么对同一事物兄弟俩竟会有不同的观感?如此巧设问题,就给学生造成悬念,引起学生注意,促使他们思考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引用成语、寓言激发兴趣
高中政治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内容抽象难懂,在教学中常有一些知识让学生感到抽象枯燥。但如果教师能采用多种不同教学方法,别出心裁地进行教学,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上“认识运动”时,可通过刻舟求剑的寓言导入,过渡到“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这样就使抽象难懂的哲理立刻变得生动有趣。教师还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成语激发学生的兴趣。据统计,高一高二的教材里各设有26幅漫画图示,名人名言61个。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资料,能增强政治课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建立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兴趣
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相容友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孔子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某位教师,自然就对其传授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政治课教师要善于利用本学科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兴趣,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体,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教师对学生应倾注爱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信任去感染、打动学生的心灵。人都需要赞美,变食指式教育为拇指式教育,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表现得好给予表扬,说错也要鼓励,这样学生就会反思,师生就会产生和谐的共鸣,从而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如在学完“矛盾的普遍性”这一知识后,笔者要求学生把其中的要点背下来。有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笔者走近他,没有批评,而是用期待的目光注视他:“相信你能在三分钟内把要点背下,对吧?”他桀骜不驯的目光顿时变成肯定的眼神,然后认真地背起书来。不出所料,三分钟后他就能背下了要点,笔者立即给他鼓励的掌声。在不断的鼓励下,他对政治产生了兴趣,成绩也渐渐好起来。
政治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高中政治 新课改 激发 兴趣 师生情感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10061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政治课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教学内容、目标、核心等几方面,强调在教学中体现出有价值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如何提高政治课上学生的兴趣,如何实现新课程的理念要求,这是高中政治课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政治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弊端:偏向理论教育,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说教色彩较浓,缺乏对学生辨析力的培养,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台上讲得卖力,台下学生听得吃力,学生对政治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睡觉、玩手机的学生比比皆是。如何克服以上弊端,使课改真正落到实处?关键是将课堂气氛搞活,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以趣激学”,使学生乐学,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达到教与学的双赢。那么政治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没精打采地听,教师讲得累,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烦,昏昏欲睡。课堂上学生缺乏主动性,对教师的提问漠然待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当一个人弄清问题的欲望时,才能把自己的思维发动起来。思维因问题而发动,而深入,并以问题的最终解决为目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巧设问题,给学生想象的时空,将学生的思维火花点燃。如在上《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这一框题时,让学生看材料:“有个青年人夸下海口,亩产不到3万斤,就不结婚。”然后创设问题:材料中的青年是否能结婚?从哲学的角度看,他犯了怎样的错误?
再如,讲“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时,如此设问。兄弟俩到公园玩耍,向母亲诉说各自的观感。哥哥说:“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荆棘上面有鲜花。”弟弟说:“那地方一点不美,鲜花下面有荆棘。”为什么对同一事物兄弟俩竟会有不同的观感?如此巧设问题,就给学生造成悬念,引起学生注意,促使他们思考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引用成语、寓言激发兴趣
高中政治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内容抽象难懂,在教学中常有一些知识让学生感到抽象枯燥。但如果教师能采用多种不同教学方法,别出心裁地进行教学,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上“认识运动”时,可通过刻舟求剑的寓言导入,过渡到“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这样就使抽象难懂的哲理立刻变得生动有趣。教师还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成语激发学生的兴趣。据统计,高一高二的教材里各设有26幅漫画图示,名人名言61个。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资料,能增强政治课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建立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兴趣
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相容友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孔子说:“亲其师,信其道。”學生喜欢某位教师,自然就对其传授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政治课教师要善于利用本学科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兴趣,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体,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教师对学生应倾注爱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信任去感染、打动学生的心灵。人都需要赞美,变食指式教育为拇指式教育,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表现得好给予表扬,说错也要鼓励,这样学生就会反思,师生就会产生和谐的共鸣,从而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如在学完“矛盾的普遍性”这一知识后,笔者要求学生把其中的要点背下来。有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笔者走近他,没有批评,而是用期待的目光注视他:“相信你能在三分钟内把要点背下,对吧?”他桀骜不驯的目光顿时变成肯定的眼神,然后认真地背起书来。不出所料,三分钟后他就能背下了要点,笔者立即给他鼓励的掌声。在不断的鼓励下,他对政治产生了兴趣,成绩也渐渐好起来。
虽说引导学生学好政治课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但教学过程中更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天赋得以发挥,这样的教学活动才能结出丰硕果实。
政治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篇4
想法一直持续,直到到达教室的一刻。
黑板上写着考试要求,任选一题,自由发挥。题目一眼看去,心中顿时没有任何想法了,托腮烦躁地思考。旁边一个男生却早已拿出课件,写了足足一大版。教室里断断续续不断有人进来,吵吵嚷嚷的,监考的研究生还不忘插嘴忠告:大家主要还是写一些自己的观点比较好,这样才能得高分,课件上的没有用处的。
最初字是一个一个绞尽脑汁抠出来的,后来思路渐渐明朗了,竟然写了足足一个小时,大概有字吧。
文章的最后我直言不讳:本来以为讲了一个学期制度的您最终还是没能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考核制度,但是答完考卷之后,我要收回我的这个想法。其实您不必为那些闻有作业则来、无作业则遁的学生苦恼、甚至为此大为光火,对于一个20岁的学生来说,自制力来源于内心。每个学生都抱着不同的目的来到这儿,可是即便是那些认定自己就是来蹭学分的学生,在不久的将来偶然想起您授课的某一句话、在挫折和失败之后想起其实这些经验您在大学期间就曾经传授过时,凡有所学、必有所成,即便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能使他们的人生走向善真,岂非今日您传道、授业、解惑之功?
看到这里你也许要说,这又是一个得高分的策略。其实不然,我一直推崇孔子的一句话,“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这话放在这儿似乎不妥,但是我想表达的意思是:从来靠上课提问点名来达到约束学生来上课的老师都是不好的,至少是缺乏信心的。优秀的教师乃至于大师,靠的不是这些强硬的规章制度、他靠的是广博的学识、精辟的见解、引人入胜的讲授和光芒四射的人格魅力,换言之,就是“文德”。好老师讲授的也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专业知识上,他应该和学生分享自己的思想,分享自己的人生心路,这才是对学生真正负责的表现。我在考卷上写下那段话,是因为我真诚地认为那个老师已经初步是一个好老师了。
以小推大,我在考卷上写道:以5.12汶川抗震救灾和十年前抗洪救灾为阶段性标志,中国进入到开放条件下集权体制时代。中国共产党更加成熟、更加贴近民心。信息的透明化,政治的人性化,这些都是可贵的成就。对比前苏联对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的瞒报、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处理方式,我们在重大事件面前坦然面对、接受人民和国际社会监督,接受国际援助,这些都是以前很少见到的。这些都是执政党信心的表现。
可贵的还有政治的人性化。作为“”后出生的年轻一代,我们已经完全不能接受那些陈旧虚伪的“”语言了。做事之前先喊一些匪夷所思的口号、出口必定是假话、空话、套话,这些早已被人们所抛弃了。过年过节的时候收到政府发放的油、米的老大娘热泪盈眶地一把拉着领导的手,“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的新闻报道也再也激发不了人们对新闻真实性的探求了,因为屡见不鲜了,没有人愿意相信这些是真的了。政治语言的僵化、思维的僵化、形式主义……这些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涤荡下早已失去了生存的基础。一元化的领导体制、面对多元化的利益诉求和公众不断高涨的政治参与需求,需要改革。
突发事件面前,公众面前,大吹特吹“……伟大旗帜”“ ……以人为本”对于焦躁的人民而言不合时宜,这次的灾难对于我国是一次空前大考,在废墟之中温没有说很多的话,他满脸泪水,在多艰的民生面前,他无语凝噎。但是此刻全中国都知道我们的领袖想说些什么,全世界都投来赞许的目光。政治是人类至高的智慧,它其实在有些时候不需要掩饰、真情的流露、诚挚的话语更加具有亲和力和人情味。我不了解政治学的理论,只是狂妄地写下了这些观点。
我国自古缺少论战文化,历史上著名的论辩不少,《民报》和《新民丛报》的大论战暴露出来的论战技巧的粗糙反映了这一点。如今我们的党和领导人不断成熟,竞选机制和辩论的精神正在深入到政治生活中,领导人在记者犀利尖锐的问题面前也能做到随机应变。随着我党执政建设的提高,我惊喜地看到了这些变化,这些进步。
政治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篇5
江苏省沭阳县怀文中学程玉环
【摘要】
政治学科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思想、素质等方面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探索政治课堂有效学习就非常有必要。当前,很多学生认为政治学科枯燥、沉闷,且在生活中没有明显的作用,学习政治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学习兴趣低,效率也不高。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从自己教学经验出发,探讨了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策略。
政治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篇6
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内动力探析作者/ 王娟娣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及模式逐步被打破,但是高考依然是师生教学和学习的指挥棒。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成绩,受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内动力不足是制约其成绩提升的关键因素。从重塑观念、魅力教师、生成课堂三个视角谈了如何来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内动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学习内动力;探析
传统应试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没有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来看待,而是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仓库。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思想政治教师的严厉批评及成绩的低下等让学生失去学习政治信心,失去学习思想政治内动力。
一、“先破后立”,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内动力
何为“先破后立”?“破”是破除旧的思想、旧的习惯和性格的束缚;“立”则是通过破除旧思想、旧习惯、旧性格而作出改变和突破,完善自我,最终达到成功。人们不能成功往往是束缚于旧的思想和模式,束缚于旧的习惯和性格,只有先打破束缚,才能成功。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内动力不足,背后必定是重理轻文的思想。增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内动力,必要先观念上入手。
思想政治教师要从思想领域寻找良方,破除旧思想,树立新观念。
1.重视开学第一堂课的思想教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学的第一堂思想政治课,我都会讲讲学习思想政治的重要性。告诉学生,学好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不仅是高考的需要,对今后的人生道路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比如,学好经济生活,可以教会我们投资理念的观念;学好思想政治生活,可以明白我们是国家的主人以及我们手中的思想政治权利和义务;学好生活与哲学,终生受益;学好文化生活,有利于构建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即使以后走上社会,考研要考思想政治、考公务员要考思想政治,有不少考生能考上公务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扎实的高中思想政治基础,而且学好思想政治会为今后的从政道路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石。
2.重视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教师的口头说教所无法代替的。这个学期开学我接了两个文科班,其中有个班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不高,上课还有人睡觉,作业应付了事,让我很忧心。有一天,一个已经毕业的学生来学校看我,这个学生以前思想政治成绩很好,考上了浙大,我请他班里讲自己的经历,他说自己之所以能进浙大,是得益于文综得了高分,尤其是思想政治发挥特别好,他介绍了自己以前学思想政治的经验,并特别告诉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要注重积累,不能寄希望于临时抱佛脚。因为讲的都是自己的真实经历和真实感受,学生触动很大。后来我发现,这个班学习思想政治的热情比以前高多了。
二、“人格魅力”,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内动力
“亲其师而信其道。”很多学生爱学思想政治科目是因为喜欢某位思想政治教师。可见思想政治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课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很多学生因为不喜欢思想政治教师,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必然减退,进而失去学习思想政治的内动力。
1.做一个有魅力的思想政治教师,首先要有主动精神,也就是要有旺盛的工作热情
“我们需要学会热爱自己的工作,即使是一份不太喜欢的工作,也能心甘情愿去做。凭借对工作的热爱去发掘每个人内心蕴藏着的活力、热情和巨大的创造力。”曾听一个学生这样说:“某某老师上课很有激情,作业批改很细致,辅导学生很耐心。因为感动,我喜欢上他的课。”思想政治教师还要经常性地阅读,提高个人的教学理念,并把学习和科研作为自己终身的追求。每天挤出一点时间去学习,我们就不会语言贫乏、思想苍白。一个有主动精神的教师,一个充满生命活力、有韧性、有追求的教师,必定会深深感染学生,当学生敬佩和崇拜上你,他也就喜欢上你的课,继而激发了他们学习思想政治的内动力。
2.做一个有魅力的思想政治教师,要学会宽容
适当应用宽容的手段,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教学效果。比如,曾经的一位高一的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上看小说被我发现了,按常规的做法,应该没收了小说并严肃批评该学生,但我并没那么做,而是走到她旁边,在她耳边说:“现在认真听课,等有空了再看你的小说,可以吗?”那学生脸一红,马上改正了自己的做法,后来她报了文科,我成了她的班主任。她说:“那件事情让我觉得你是个很宽容学生的老师,我想做你的学生,所以特意去要求到你的班的。”后来她成了我的课代表,学习思想政治很积极、很主动、很刻苦,成绩非常优秀。每一位教师都应学会宽容,真诚地善待每一位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变成学生心目中的可亲可近的人,这样必然能增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内动力。
三、“生成课堂”,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内动力
高中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难度大,尤其是“经济生活”和“生活与哲学”模块。一些思想政治教师采用硬性灌输的教学方式,简单粗暴地硬往学生的头脑中塞;一些思想政治教师采用陈旧的教学设计、教学素材。这些都会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思想政治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需要教师从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不断地思考和创新,打造生成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内动力。
1.在教学素材的`选择上,需要教师精心研究
抽象知识需要感性的材料以直观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想政治课教学素材的选择要坚持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的三大原则。比如,近来中日钓鱼岛事件不断升级,学生也非常关注,利用这个热点中的一些具体素材让学生理解哲学中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矛盾的对立统一,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等原理,借此对学生在钓鱼岛问题上进行理性爱国的教育。经过教师精心选择的教学素材,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政治的内动力。
2.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环节要科学、全面
政治教师不能一讲一节、一背一节、一练一节。导入要新型,以吸引学生眼球;问题的设计要贴近学生认知,问题要层次化;多用活动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高二思想政治生活《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的教学中,我用“血色校车”图片导入,深深震撼了学生,学生在感受到制订《校车安全条例》必要性的同时,学习情绪得到了极大的调动。但《校车安全条例》的制订必须是个民主决策的过程,那么如何制订呢?我播放了“校车安全,艰难起步”的新闻视频,并提出两个问题:(1)结合视频信息分析《校车安全条例》在打磨制订过程体现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参与民主决策?(2)校车安全条例的制订为什么要急不能太急,要快不能粗糙的快,要把每个细节都打磨好?这样做的重要性是什么?意义何在?学生在看书的基础上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在热烈的讨论之后,学生总结出了公民直接参与决策其中的三种方式(社情民意反应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式制度、专家咨询制度),也理解了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性和意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只是起到参与和引导的作用,所有知识都是学生自己的努力“水到渠成”。有个学生在课后反思中写道:“这堂课,我参与了,我思考了,我收获了,我很快乐!”打造“生成课堂”的过程就是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内动力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内动力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课题。需要我们思想政治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实践,不断地思考和研究。希望本文能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大家齐心协力,力争使我们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更加的生动、形象、幽默,以大面积提高思想政治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希望在新课改的潮流中,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能够与时俱进,走在时代的前列!
参考文献:
[1]李镇西。民主教育在课堂[M]。山东文艺出版社,-01.
[2]周宏。赏识你的孩子[M]。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08.
[3]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M]。山东文艺出版社,-05.
政治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篇7
一、更新观念, 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
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即以学生的认知和需求规律为主从而全面调动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敢于创新。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会让学生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极其自然而且以最佳的状态流露出来。教师要做到尊重、关心、支持、赏识和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这样会消除学生的恐惧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确立学生学习的主动地位。
二、创设多种情境, 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长期以来, 中学政治课处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僵化教学轨道上, 课堂内容“空”“大”“虚”, 考什么就教什么, 学生不知道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如何用, 甚至觉得它们与现实是矛盾的。这样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只有对政治课具有浓厚的兴趣, 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用鲜活的事例、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设置悬念, 创设情境。“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因此教师要精心设置悬念, 力争使每一节课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课堂开头设计好, 就能引人入胜。 (2)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就是鼓励学生敢问、善问、会问。教师的提问必须抓住重点和核心问题。这样引起全班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观点和体验, 探索新知, 达成共识、共享从而实现教学相长。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必须在认真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备好课。做到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 在明确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境。教师不必要求学生的思路与教材一致, 而是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问题情境的设置, 必须符合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大量素材的基础上, 全面了解学生, 使问题情境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新颖性和朴实性, 贴近社会,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应该善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 积极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环节。创造性运用教法能力, 就是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学生现有知识, 运用行之有效地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要教会学生“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成为学习的主人。人的主体性不是天生的, 而是通过人的自觉能动活动来获得的。在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最根本的是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通过政治课的学习学生的个性需求得到满足, 科学素养进一步提高。学会科学探究, 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注意学科渗透, 从而学会学习。
政治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篇8
笔者以为,客观全面地总结反思,利于我们看清高考命题的发展方向,利于我们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复习备考。笔者的感慨与思考可以归纳为三个词:背离、方向、规律。
背离
“背离”指的是我们的教和学与高考存在一些差异,包括师生教与学的理念、目标追求、方式方法、学习备考的内容以及学生的思维品质等,与高考试题的考查要求有些偏离。
高考中总有一些学生未能发挥出正常水平,为什么高考分数不高呢?下面我们来研究考生得分很低的非选择题,看其中有什么值得思考的东西。
38.材料略。
(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体现的政府活动原则,以及履行管理经济职能的具体内容。(10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家庭购买和使用节能灯的主要因素。如果企业要生产节能灯,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12分)
(3)实施节能工程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每个人牢固树立节能理念。请运用社会意识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节能理念。(10分)
【答案】(1)活动原则:保护环境,实施惠民工程,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制定法律法规,依法行政,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原则。
具体内容:制定节能减排战略规划和工作方案;制定并监督执行相应经济法规;部署节能减排重点工程;运用财政补贴等经济调节手段;汇集和传播有关经济信息。
(2)影响家庭购买和使用节能灯的主要因素:家庭收入水平;节能灯价格;政府补贴的力度;家庭用电的价格;消费习惯与消费理念。
企业要生产节能灯,应主要考虑:市场需求或同行的竞争;企业的技术水平;企业的生产成本或转产成本;政府的补贴。
(3)节能理念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树立节能理念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人类长远利益。节能理念可以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现实生活中,存在节能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树立节能理念尤为紧迫。
【解析】第(1)小题:第一问要求回答我国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体现的政府活动原则,主要考查归纳分析能力。虽然课本没有直接讲政府活动的原则(新课标教材《政治生活》直接讲了这一知识),但只需将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原则转换、演绎运用于政府即可。第二问要求结合我国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回答政府履行管理经济职能的具体内容,主要考查演绎分析能力。考生如果对课本中关于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一知识理解和领会得很透彻,那么用来分析材料就不难了,如果是死记硬背就很难生成有血有肉的好答案。
第(2)小题:考查消费、生产以及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这一小题有两问,第一问要求指出影响家庭购买和使用节能灯的主要因素,需要将影响需求的因素、影响消费水平和消费行为的因素进行整合,并结合材料进行阐释。第二问要求回答企业要生产节能灯应主要考虑的因素,实际上是考查影响供给的因素。企业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市场需求、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企业的技术水平及成本、政府的鼓励和优惠政策等因素。两问总括起来,考查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等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经济的核心思想。
第(3)小题:要求运用社会意识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节能理念。要注意的是归因分析的层次:第一层次是进行必然性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分析客观实际决定,即现实依据(现实生活中,存在节能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树立节能理念尤为紧迫);二是分析理论依据(节能理念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树立节能理念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人类长远利益)。第二层次,分析重要性,即现实意义(节能理念可以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
39.材料略。
(5)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能够“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8分)
(6)解决粮食生产与社会发展问题需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加以说明。(12分)
【答案】(5)政策支持,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等;财政资金支持,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补贴等;科技支持,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如规模化经营等。
(6)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处于联系之中。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状况影响粮食生产与社会发展。人的活动受自然规律的制约,无视人与自然界联系的客观性、条件性,对自然改造不当,也会影响粮食生产和社会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促进粮食生产和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
【解析】第(5)小题,归因分析,主要考查考生调用知识的能力。由于教材并没有直接讲发展粮食生产的措施,这就需要考生善于通过归纳和转换,把课本中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四靠产业化),转换、演绎用于分析发展粮食生产即可。
(6)答案分三个层次:第一层,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的;第二层,自然与人的活动都会影响粮食生产和社会发展;第三层,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解决粮食生产和社会发展问题的意义。
由此可以看出:仅从知识的角度看,这些试题考查的知识都不深奥,有的是课本直接陈述的知识,有些需要把课本知识做一点点的转换、变通和综合就可以了,然而考生的得分却很低。
复习备考时,我们肯定学习过节能减排、“三农”、粮食等热点专题。我们是怎么做的呢?集中用几节课,对着资料,老师讲解节能减排是怎么回事,有什么紧迫性重要性,应该怎么做,还做了一套又一套试题,并总结归纳了答题的模式和常用句子。可是,到了神圣的高考考场上,遇到设问不是我们准备的那样,或者与我们准备的有些差异,一些考生就无所适从了,只能努力回忆曾经做过的某某题,然后机械地把回忆起来的要点堆上去。缺乏对一个新的具体问题的冷静分析和思考过程,不能调动学科知识、学科积累、学科智慧去具体分析、阐释、探究、论证一个新的问题。因为我们平时的学习与备考,总是极其功利的、被动的,是在老师的安排下去思考某个热点问题,而且是在资料上思考现实问题,在答卷上陈述对问题的思考。所以,面对高考试题,考生就习惯性地从以前的资料上、笔记上去找答案,而不是从自己的头脑里找答案。这充分反映出我们学习备考与高考有较大偏差和背离。
二、方向
高考题是很深刻的,我们可以用以下词汇来概括高考题的特点:取材的时代性,问题的探究性,答案的综合性、政策性,知识运用的灵活性、综合性,思维的逻辑性、严谨性、规范性、创新性。
每年的高考政治试题看似没有什么变化,都是那些热点问题、那样的设问、那样的答案,实际上试题的“魂”在变,而且变化还很大,即越来越注重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越来越注重考查考生的学习方式和学科积累,越来越注重考查考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这就是我们真正要努力的方向!我们应该摒弃学习政治课就是为了高考分数的狭隘追求,摒弃只动口动手做题、不动心、不思考、不领悟、不内化的机械学习方法,摒弃整天盯着书本和资料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式的理论与实际相分离、学与用相脱节的浅层次学习方式。
三、规律
俗话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意思是说,如果不按规律办事,做事情的效率就很低,甚至很难把事情做成做好。我们的学习与备考也是如此,它是有规律可遵循的。
就笔者的调查,学生中浅层次学习政治课的现象大量存在,他们重视知识的记忆、题型的研究、答题技巧的归纳,而忽视学科相关知识的积累和学科思想的领悟。从而导致许多同学没有真正掌握政治课的精髓,导致了学科积累薄弱,学科能力不强,学科素养不高,从而制约了他们对试题的深刻把握,答案没有深度,高考没有考出好的分数。
高考考查的是知识、能力、学科积累、学科思想方法以及考生的思维品质、思想境界等,因此我们应该提升高中政治课的学习境界:理解学科知识、研究学科思维方法、领悟学科思想、增强学科积累、掌握学科题型特点。这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决定的,是新课程的要求,是政治课高考的需要。
学习境界决定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决定学科素养,学科素养决定高考分数。下面着重谈谈学科思想、学科积累和学习方式。
1.学科思想
高中政治课包括经济学、哲学、政治学,每个学科有各自学科的思想方法。学科思想指的是本学科的立场观点方法,即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以什么样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领悟学科思想,就是要理解并接受学科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及运用它们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高考试题表面上看是考学科的具体知识,实际上是考学科的思想方法。高考答案从表面上看是对一个具体问题的回答,实际上是学科思想方法的一个缩影,是学科思想方法在一个具体问题上的具体体现。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强调政治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就是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所以,学习高中政治课一定要重视领会学科基本思想,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领会马克思主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下面以经济学为例进行说明。
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那么,怎样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呢?课程主要讲述了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基本方法,从市场和宏观调控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比如,分析美国的金融危机及其对世界的影响,经济常识的思想方法主要是:用市场经济的思想方法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用全球化的思想方法分析其对世界的影响,用“三驾马车”的思想方法、宏观调控的思想方法分析我国的对策。
2.学科积累
学科积累指的是学生应该知晓的与学科相关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以及国家的方针政策,并能用科学知识、学科立场和思想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使自己对这些问题有比较正确的判断和看法,不盲从别人的分析和议论,尤其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不能被流言蜚语所迷惑。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强调政治课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关注社会,关注实际,努力把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观点、原理、方法融入到生活中,加强对实际问题的思考。
学习政治课必须两耳闻窗外事,关注和思考有关社会问题,如果长期这样做,学科视野就很开阔,学科积累就会很强,学科素养就会有很大提高,高考也就能从容应对。
3.学习方式
从一定程度上讲,怎么学比学什么更重要。笔者给考生两点建议:
第一,重新深刻地认识高中政治课的性质、价值、特点,端正学习态度。高中政治课的学习态度,其实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人生的态度。从核心价值来看,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从基本内容来看,这是一门提高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从培养目标来看,这是一门培养我们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
第二,转变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理论联系实际、实际联系理论地学习政治课,多用多思多悟。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打球、唱歌、跳舞的时候,如果状态极佳,往往能超水平发挥。学习也有个状态问题,积极的学习状态能使学习效果成倍地提高。
那么,高中政治课最佳的学习状态是什么样的呢?那就是要有“学科意识”“学科感觉”,让自己始终处于“应用状态”“思考状态”,把高中政治课当作思想工具,时时刻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际联系理论,遇到实际问题能主动地自觉地应用学科的立场观点思想方法进行分析、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引申、联想、领悟。有了这种学习状态,就意味着我们时时刻刻在做政治作业。
“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当“思考”“应用”成为我们的学习习惯和自觉行为的时候,当我们能随时写些随笔、感悟之类的东西,我们就进入到了很好的学习状态和高中政治课的最高学习境界,我们从这门课程所获得的将远远不只是一个好的高考分数!
政治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篇9
阿谀奉承的风气是滋生腐败的温床
无论是拉扯、吹拍,还是奉承,实际上都是一种把党内纯洁的同志关系庸俗化的不良风气。
在党内乱拉私人关系,给领导吹喇叭、抬轿子,拍领导的马屁,同事之间相互吹捧唱赞歌。将其分类,大概有以下几种。
——搞小圈子。一些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把不讲纪律、不讲原则、“拉扯吹拍”的庸俗习气当作潜规则,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在党内搞团团伙伙、亲亲疏疏,甚至培植小群体、小圈子。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等一些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堕落就是深刻教训。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没有处理好私利和公权的关系,把权力当成工具,大搞人身依附关系,结党营私,最终走上不归路。
——唱赞歌。有的党员干部在明明知道党组织内某个人甚至是领导身上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时,不但不予以指出和批评,反而搞无原则的表扬。如陈云同志所讲:“有些‘聪明人’,见面就是‘今天天气哈哈哈’,看到了缺点、错误也不提。”对这些人来讲,凡是领导说的,都是好的;凡是领导写的,全是高的;凡是领导做的,就是对的。他们一味地为领导评功摆好,大唱赞歌。
——夸大其词。一些人为了取悦领导,达到吹捧的目的,本来是芝麻大的事,他可以说得比西瓜还大。领导做了一点好事,经过这些人的“加工”,毫无原则地放大了事情的本来面目。
阿谀奉承的不良风气异化了本应纯洁的同志关系,久而久之,形形色色的关系网越织越密,方方面面的潜规则越用越灵。本该干干净净的从政环境,变成了一些人利益交换、各取所需的交易市场;本该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沾染了人身依附、相互利用的市侩习气。
阿谀奉承的风气更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从一些堕落成腐败分子的领导干部身上,经常能够看到“吹拍拉扯”的影子。“在一片阿谀奉承声中,我开始飘然起来,渐渐滋生出一些腐朽思想。”海南省琼海市原副市长、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朱允彦如是忏悔。
拉拉扯扯、吹吹拍拍,本质上是对权力的依附
“拉扯吹拍”风气之所以有市场,究其根本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不够。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如果党性不强,喜好“拉扯吹拍”,下属必然会察言观色,投其所好。古人曰:“官场陋习,乐于见长,不乐于见短,喜顺恶逆。”由于有些领导对那些“口吐莲花”的人格外喜爱,于是,恭维奉承就随之而来。
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党的观念淡薄,在原则性问题面前,不问是非曲直,搞一团和气,遇到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听任各种错误思想自由发展,也诱发了这一庸俗的风气。
客观上,社会上一些庸俗的“关系学”被带到党内,扭曲了党内同志关系。有的党员把党内的同志关系看成是相互利用、构筑人际关系网的平台,强调关系重于原则,讲究“投桃报李”,遇事以个人得失决定批评策略,甚至互相包庇纵容。
当下,一些地方和单位党组织对党内政治生活重视不够,习惯走过场,搞一团和气;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问题触及不深,甚至演变成自我表扬、相互吹捧……这些现象,消解了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也助长了“拉扯吹拍”之风。
归根到底,一些干部奉承领导、说好话,意在博取领导欢心、取悦领导。实际上,他们看中的最终是领导手中的权力,通过和领导搞好关系,利用领导手中的权力达到不可告人的个人目的。如果领导手中的权力缺乏监督制约,行使权力随心所欲,在不同层级上都容易不同程度地造成人们对权力的依附,那些围绕着权力唱的赞歌自然就多起来。
“互相捧场,拍马奉迎,是最可耻的,结果害党害己。”对这一现象,要坚决予以整治。
让党内同志关系清清爽爽
“反对在党内搞拉拉扯扯、吹吹拍拍、阿谀奉承,是整饬党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必然要求。”青岛大学反腐倡廉研究中心教授张德友认为。
一名党员如果有坚强的党性,就会保持坚定政治定力,就会经受住各种赞誉和诱惑考验,不会去搞吹吹拍拍。因此,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特别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位,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与党同心同德,不去搞“小圈子”“小团体”那一套。
党内风气如何,各级党组织书记负有重要责任。书记不仅要带头履行管党治党责任,还要带头执行党内制度,带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带头抵制吹捧奉承这些庸俗的风气,做到以上率下、以上促下。
各级党组织要严格党的民主生活会制度,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让党内的同志关系清清爽爽、上下级关系规规矩矩。
要开好民主生活会,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发挥民主生活会开展思想交流、提高党性修养、增进班子团结的重要作用。要把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党内民主生活会的主要内容,批评同志充满诚心,接受批评非常虚心,真正把民主生活会开成“交心谈心会”。要克服好人主义、折中主义,真正做到对同志政治上关心爱护。对那些搞“拉扯吹拍”的人,要及时提醒批评,决不迁就,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
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1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新课程改革也将全面展开,为了新课改的需求,也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完善自身的业务素质,我积极参加了这次远程培训。悉心听取了各位老师的精彩的视频讲解,感触颇多,也使我对新课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下面简单谈一下我对此次远程培训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1.“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
用“标准”代替“大纲”,这决不是一个名称上的变化,它更反应了课程理念的转变。“大纲”的重点是对教学内容的规定,规定针对的教师。而“课标”是一种基本的、共同的标准,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不再作规定,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某门课程学习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制定的只是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要求。
2.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帮助者,要求教师只起画龙点睛、引导启发者的作用。
3.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传统的课堂中,没有问题就是的教学。而今天,新课改强调的是要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开动脑筋、敢于质疑、亲自动手、大胆探究,充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华考-范文网
4.教学观念有所改变,教学思想有所更新。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着力体现四个课程理念:提高数学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要进行相应的改变。我觉得有以下一些方面值得注意:(1)、以问题为主线,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在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应启发学生善于质疑,并且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探究性学习。(2)、设计情景式数学教学。情景式数学教学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前提,以情景共鸣为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轻学习负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感受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享受学习的快乐。(3)、积极设计开放式数学课堂教学。它是指把数学教学活动置于一个开放的体系中来进行设计,突破教材的文本限制,融入学生的直接经验、现实问题。开放的内容、开放的方法、开放的空间,打破了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限制,因而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总之,通过此次培训,获益很多。作为新课改形式下的教师,我要不断砖研业务,强化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以新理念新观念,来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提高自身素养,力争在新课改中快速成长。
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2
今天暑期的时候,我认真参与了教育局组织的新课改培训,教育技术培训,素质教育讨论活动,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下面谈谈我对本次学习的心得。
一、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展现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素有“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誉。在对灵魂塑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文明的楷模。为此,教师要时刻谨记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履行教育义务的传统美德,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激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了解学生和关心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教师仅仅把功课教好是不够的,还要多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一生着想,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因势利导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热爱学生还要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要有民主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切不可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评价学生的行为,和善平等地对待学生,绝不能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而对学生采用体罚、讽刺、挖苦等侮辱人格的做法。当学生进步时,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辞;当学生犯错或退步时,教师也不要任自己的批评侮辱之话泛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赞美,多一点信任,你会得到更多的回报。
2、热爱祖国,爱岗敬业
热爱祖国,献身教育事业,是教师道德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教育大发展的今天,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不计较个人得失,发扬“红烛”精神,甘做“人梯”,安于“粉笔生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鞠躬尽瘁。相反,如果教师不热爱自己的事业,“身在曹营心在汉”,必定不能把工作做好。
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情,自己本身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影响。教师要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言行来教育和感化学生。
诚实正直,勤奋好学,礼貌待人,是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具体体现。如果教师缺乏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没有远大的理想,其教育必定失败。教师要教育学生勤奋刻苦,好学进去,自己必须勤奋好学,广学博览,精益求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用文雅和亲切的语言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教育学生。
二、用学习引领自身专业成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学习就成了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终身学习,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自我提升的需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教师要善于从教育实践中汲取能量和资源;善于在任何时间向任何人学习,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分享知识;善于和同事交流,扩大视野,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教师终身学习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要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教师就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拥有自主学习、自我学习的观点。因为终身学习已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人们再也不能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只有主动去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培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才会使自己重视终身受益
教育是全社会的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师身上。时代在变,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变,教师必须认清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
首先要加强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我国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点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则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身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
其次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课程走向综合化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我身为一名中青年教师,又奋斗在课程改革实验的最前沿,更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无论是教育家,还是中外名师,他们都具备较深的文化底蕴,这与经常学习是分不开的。随着课改如火如荼的展开,我们教师要有一种强烈的资源意识,克服“一支粉笔教下去,一本教案讲过来”的人生惰性,自觉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和知识结构,以便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知识的更新换代让我们的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新生事物,广阔的课内课外学习资源为他们知识的积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传授了。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学习怎么可以,怎么能胜任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生活是一个广阔的学习的课堂,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所不了解的,为了使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只有加紧学习的步伐!一个优秀教师应该抓紧一切时间增加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用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和学生共同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改革,当今的形势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在师一日,便不可荒废半日。通过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3
通过两天的培训学习,各位老师的讲解以及他们的具体做法,使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体会到新课程是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它为我们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
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让学生真的动了起来。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勇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周至中学的何昌锋老师的讲话,让我明白了:管理学生,要运用智慧,要让学生心服口服,要会放权于学生,这样才会管的灵活,才会管的轻松(师生都没有负担),学生才会在条理中真正的成长起来。只有发自内心了,才会取得成绩。
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某些做法,但并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学习,否定教师的讲解。教和学的方式受多种因素制约,有些很难理解的问题,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即使讨论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处理,不能刻意的追求某些教学的外在形式,把课堂教学版式化。教学中只要能让学生动起来,积极思考、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是我们的教学目的。
权建峰老师和陈涛校长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只有灵活的变化和适合的方法,才是教学的的关键,否则,不但浪费了时间,还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今年我带的虽然是高三,但却是普通班,学生基础非常薄弱。这些都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此时已普遍失去了自信心和希望,自暴自弃,准备混日子来结束自己的学生生涯。了解了学生们的心理后,作为班主任,我觉得首先是要恢复学生们的自信心,而不是教给学生多少书本上的知识。我通过早晨励志、写励志语、每周的长跑、同学们分组颁奖并自制奖状、语文、英语诵读比赛等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并且一定坚持到底,仅一个月,同学们的面貌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富有生气、团结友爱、有人认真的开始了学习。但学生毕竟是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出现泄气的情况,而且还会蔓延,这个时候我又会重换方式和方法励志,我开玩笑的将自己比作打气的人,将学生比作气球,每次气球泄气了,我都会义无反顾的为他们打气、加油。现在,我仍然在坚持,虽然学生们进步很大,但我觉得他们还
能做的更好。
在教学上,我很认可陈校长的观点,如果一味的只追求教学的进度,而忽略了学生们的基础和接受能力,那将没有任何效果,反而会逐渐让学生丧失刚刚恢复起来的一点点自信心。所以,我心在上课,有时候可能只是针对某个问题和学生讨论、讲解弄清,每节课争取都要有收获。坚持到现在,学生们也形成了一定的习惯,配合的也越来越轻松。直到现在,听了陈校长的讲解,我才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总之,只要用心去想去做,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给课堂带来无穷的乐趣。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
新课程暨课堂教学改进策略培训
心得体会
学校:周至
一
中
姓名:xxx
【政治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高中政治新课程跟进培训心得体会08-29
政治新课程教学07-01
初中政治新课程整合07-16
新课程思想政治05-13
新课程改革与政治教师05-23
新课程下中学政治教学研究论文10-12
关于高中政治课程改革的心得07-05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政治课教学论文08-23
静乐县职称论文发表-思想政治课堂新课程论文选题题目07-04
学习新课程心得体会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