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与政治教师(精选12篇)
新课程改革与政治教师 篇1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 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也在教师。没有教师的协助及积极参与, 任何教育的改革都不可能成功。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提高素质, 从仅仅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转而追求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育家和教育艺术家。作为中学政治教师, 既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 更是年青一代思想品德的培育者。因此我认为一名政治教师应具备以下几点要求。
一、端正教育思想, 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素养
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素养是教师履行其基本职责, 完成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身正为范, 树立良好的师德师表, 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心爱护学生, 平等待人,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甘做“蜡烛”, 甘做“人梯”, 引导青少年向未来前进。在照亮别人的过程中, 同时升华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己的主体价值。
二、提高自身系统理论修养
一位合格的政治教师, 不能把教学活动看成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他必须培养学生学会正确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须能够站在理论和现实结合的高度观察社会, 并合乎客观实际地评价、揭示社会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揭示历史的规律。这就需要政治教师必须具备有较高的理论素养, 学习教育理论, 系统地掌握政治学理论, 不断汲取当今政治学研究理论和成果来充实自己。
三、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如何“教”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那就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的能力。
政治教师要具有扎实的教育基础, 如语言表达﹑板书板图﹑动手操作等, 在课堂上能用准确的﹑形象的﹑逼真的﹑生动的﹑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并且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知识。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社会知识, 才能及时地捕捉社会热点, 游刃有余地提供丰富的情景材料。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要不断地学习, 关注国际﹑国内社会的发展变化情况。在教学上要有民主精神。不管采取哪种手段创设情境, 教师都应让学生畅所欲言,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同时也应承认学生的认识过程, 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的看法。这样才能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 增强心理相容性, 提高课堂学习效益。要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当我们创设情境后, 往往会引起学生的讨论甚至争论, 组织学生辩论更是如此, 这就要求教师能控制课堂节奏, 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防止讨论偏离中心, 以免成为某些学生的“谈话课”。
四、确定学生在政治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1. 张扬学生个性, 体现多元化
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 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 有的学生擅长逻辑思维, 有的善于运动记忆, 有的长于计算, 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与适应性。而且, 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家庭环境和文化感受也不尽相同, 从而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就学生的个体而言, 多种风格的认知方式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知识认知结构保证。因此, 教师应在学生学习政治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提供知识交流的活动, 使其能在活动中张扬个性, 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以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 促其全面发展。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把学生的一般发展视为首要目标, 把教材作为学生知识学习的起点和素材, 使他们在对学习内容的处理过程中获得发展。教师还应使重要的学科知识观念﹑思想方法﹑学习活动方式成为教材的主线, 并尽可能以不同的形式反复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形成螺旋式上升。从而使学生有机会逐步建立对同一知识不同层次的理解, 同时也使处于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学生与学习过程相适应, 促其日有所进, 有所发展。
2. 以学生发展为主线, 引导学生自主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实践表明, 每个学生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我发展为中心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他们总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 并往往是当自己的观点与他人不一致时, 才会产生要证实自己想法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都有创造的潜能。关键是教师应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活动, 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发展。教学的内容应有一定的难度, 并富有挑战性。要激励学生在探索感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从而将所学的新知识通过自身的再创造活动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 成为有效的知识。因此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应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知识的最近发展区, 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知识的果实, 并让学习成就感始终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成就感能使学生不因过多的失败而放弃学习的努力, 能使学生保持着浓郁的学习兴趣和持久的学习信心。教师应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使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名副其实, 使学生从自己已有经验的交流与活动中, 通过思考、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有目的﹑有意义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并获得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
新课程改革与政治教师 篇2
心 得 体 会
非常荣幸的参加了湖北省2011年高中骨干教师培训,在这三天的学习中,聆听了数位专家的精彩讲座(省教研室王淑珍、华师一附中陈砚堂、宜昌田家炳中学张爱群、宜昌一中校长谭子刚等),观摩了省内两位优秀老师的公开课,真的感触很深,也学到了很多东西,真的希望能多参加这样的培训。各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对高中政治科目、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以及高中政治教师提出了很多高瞻远瞩性的理论,两位名师又从实践的角度给我们展示了一节成功的政治课教学是如何组织和操作的,也许我不能很快达到他们那样的要求和水平,但我会结合自己的实际,以他们讲的和做的为标杆,努力的做一名优秀的高中政治教师,用心的做一名政治老师。通过培训,我们对新课程有了深刻的领会,让我受益匪浅,下面简单地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意志和核心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承载着教育思想、教育 目标和教育内容,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深化课程改革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于确保每一个孩子接受高质量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课堂教学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形式,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完成政治课的教学任务,要从实际出发,我认为要教好每一节政治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付出努力:
一、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结合起来,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比较生动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尝试,创设问题情境,制造矛盾,使学生有思维碰撞。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并富有个性发表见解的过程,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培养了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新课程理念还强调学生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应重视学生参与评价。在日常教学中,培养了自我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
二、以趣引思,使科学性寓于趣味性之中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使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快乐中学习,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如何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贯彻这一理念呢?我想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产生注意力的基础,是求知的动力。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不愿听,不愿学,但又迫于高考压力不得不学。我想:要上好政治课首先要扭转学生中的这种思想和情绪,使学生感到政治课有趣,有理,有用,使其快乐的学习政治课,且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高中政治课的科学性比较强,因此我在讲课的过程中非常注意以教材为主,把科学性和趣味性统一起来。当然科学性和趣味性主次要分清,科学性是基础,要把趣味性寓于科学性之中。
在备课选材和讲课语言的运用上注意恰当使用成语典故、漫画、比喻等,可变抽象的理论观点为形象生动,变深奥的道理为浅显易懂,变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为活泼有趣。
三、疏密有度,授人以渔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每节课都要有个人劳动量,学生成绩以个人劳动量的多少,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自己对教材的处理非常细,每节课从头讲到尾,点点滴滴讲得面面俱到,生怕学生不明白,以为这是对学生负责、认真工作的最好表现,后来发现课上“分心”的同学很多,即使学生勉强听完了,也是听而不思,认真分析一下,实际上这种教学方法是不符合素质教育需要的,教师的讲解充斥整个课堂,学生的思维空间就会被挤压,许多应由学生来完成的活动,都由教师代为完成,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位给教师,这种“学而不需思”的教学过程,带给学生的是思维能力的下降,进而导致分析问题能力的下降,反而在教学时间上留有余地、教学内容上留有问题,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所以,教师应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动脑思考,积极发言、积极动手练习的时间,或先设置问题,留下一定的空隙时间,让学生在思考中填补内容空白。这种“疏密有度”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思考中真正做到耳到、心到、口到、手到,提高了教学质量,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
四、鼓励质疑,巧设思维情境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释疑解疑,有所进取。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爱因斯坦曾精辟地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引导其积极思考,创设积极思考的教学氛围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高中政治课新教材对概念既有理论的阐释,又有事例的说明,似是无疑可循,貌若“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此时教师应投石激浪,巧设疑问,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教师适当点拨,因势利导,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最后,我们还要用心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们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我们 当时也希望老师多关注自己,也不希望老师把自己看成没有前途的学生,因此我们应该用心对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鼓励让他们相信自己能成功。孩子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对于父母而言,也许孩子就是他们的全部了,我们也已经多为人父母了,也希望自己孩子的老师多关心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我们不能换位思考呢?“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学生眼中我们是他们的长辈,无论在学识上还是日常行为上,更应该用心对待他们,他们是那么的可爱,虽然他们身上可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可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啊,正是因为他们是不完美的,才需要我们进行引导,才需要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啊!
课程改革对政治教师的新要求 篇3
关键词 课程改革 教师 要求
一、新课程特点分析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往往试图使学生在短短的一堂课上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激发强烈的思想情感,培养正确的道德行为。整堂课的教学都是由外向内、自上而下的一种灌输。新课程则以生活为基础,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它以初中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初中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初中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因此,新课程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认知,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使学生具有健全发展的自主性和社会性,从而突现了对学生在生活世界中的生存和发展的关注。可见,思想政治新课程使得学生学习的学科知识与其日常生活相互滋养,相互提升,促进了其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沟通,最终在课程内容与结构上实现了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整合。
实践性是初中政治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它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新课程进一步强调遵循初中生活的逻辑,以初中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和源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感性知识积累,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自己感悟每一个生活体验。大量的实践活動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的参与性极高。这样的教学,才有利于知识的内化、有利于从行动到知识再由知识到行动的转化,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能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主要的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各种组织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从而使课程的实施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二、对教师的新要求
政治课改要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键在教师。可见,初中新课程改革与建设高素质的老师队伍有着紧密联系。新课程不仅要求政治教师具备传统的教学基本技能,而且要具备适应新课程需要的研究能力,课程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
首先是教师要研究新课程。新课程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全新的,新课程面前没有老教师,大家共同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因而教师要坚持不懈探索和研究,要了解制定初中政治的课程目标、基本思路、基本原则、具体内容、评估要求、基本框架和特吴等,了解新课程新在何处,使自己通过教学实践逐步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逐步提高驾驶新教材的能力,使自己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了解本学科领域的新科研成果,不断吸收新知识。加强新课程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其次是增强教师的反思能力,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己及其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自我监控能力,即对专业的自我观察、判断、评价、设计的能力。具体包括:教学效能感,主要指教师对自身教学效果的认识、评价进而产生的自我价值感;职业意识,指教师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职业生涯和工作环境以及未来发展的期望;自我设计,指教师在对专业自我的观察、判断、评价的基础上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设计。二是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第三是增强组织教学和管理课堂的能力:包括制定课堂教学计划的能力,确定适度教学内容的能力,灵活运用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的能力。有效地组织学生的注意,机智地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不压抑也不放任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课堂始终处于和谐和状态之中。所有的改革理念和思考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学和课堂上,教师要加大教学改革和课堂重构的研究,充分理解教材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知道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多途径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促进其能力发展,形成良好个性。学会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师生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多角度多层次启发学生思维,互动学习,发展创造能力。
第四是教师要研究学生生活、思想和学习实际。政治教师加强教学针对性,正确决定教学内容和目标、方法。学生是教学对象,教师必须对学生身心特点全面了解,做到细致深入、准确客观。研究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高中政治教师与新课程改革 篇4
一、树立课程意识
课程的概念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 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基本文化成果及学习方式组成的, 用以指导学校育人的规划和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自己、提高自己的媒体。
面对新课程, 大体有以下三种不同的典型心态。第一种:在新课程的背景下, 过去的教学方式以及所积累的教学经验是不是都用不上了?心里没底, 感觉到不安, 亟待有人来告诉自己新课程的课应该怎么上;第二种:课程改革对学校层面的课程管理影响较大, 教学没什么变化, 过去怎么上课现在还怎么上课就可以了;第三种:新课程一定会带来教学上的某些变化, 但这些变化一定不是突然冒出来的, 而可能是原有的教学实践就有的 (只不过不太自觉或没有成为主流) 。而我们教师要思考的是, 如何把过去教学中好的方面总结出来并使它发扬光大。
二、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目标及其内容的新变化
1. 教学目标的内容
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的要求: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程改革中各个学科都包括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2. 新课标中的一些新提法和新变化
热爱生命、善待生命、亲近自然、亲近社会、热爱和平、全球意识、忧患意识、孝敬父母, 培养爱心, 热爱科学, 勇于创新。自尊、知耻、自信自立, 尊重他人、乐于助人, 诚实守信、宽容精神, 与人为善、合作精神、平等意识、社会角色与责任意识 (负责任的公民) 。
理解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 尊重规则, 尊重法律, 追求公正。尊重权利, 维护自己的各种权利 (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人格权、隐私权、继承权、名誉权、发明权等等) ,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社会公平与正义、正义制度、制度制约、制度监督、程序制约、程序公正。
三、新课标要求教师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1.“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我们教育思想的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长期以来关于社会和人哪一个是本, 认识是不清晰的, 传统的观念是以社会为本, 社会是目的, 人是工具、是手段。这种指导思想对社会的危害性我们是深有体会的。“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明晰地告诉我们:人是目的, 人的全面发展是根本, 表明我们对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根据这个思想, 对学校教育来说, 我们必须把学生或者未成年人作为人来培养, 为他们现在的成长、甚至未来和终身的发展创造条件, 提供帮助。
2.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品德建设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 (下转第104页) (上接第103页)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发展观在学校教育中怎么体现, 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以人为本”就是要“育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发展, 就是通过学校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的发展, 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是由社会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
3.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 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 我们更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在教学中要牢记“多一把衡量的尺子, 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一要宽容学生为解决问题所采取的一切想法和做法;二要在将问题展现给学生时, 给学生充足的思考、讨论和回答的时间;三要鼓励自由奔放和新颖的想象, 并允许个别学生暂时性的思考目标的转移。
新课程改革与政治教师 篇5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语言
作者:杨丽萍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 思想政治课教师 教学语言
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这充分说明了语言就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武器。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和学生进行知识信息的反馈,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对学生的个性的熏陶、感化,组织教学,还是引导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和创造性活动,都必须借助教学语言,只有通过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多种感官、神经系统和大
脑积极的活动,特别是视觉和听觉,才会为他们所接受,起到语言的交际作用,使获得的感性认识继而实现理性的飞跃。可见,教学语言几乎是教师不能须臾离开的最重要的工具。新课程理念下即使现代化技术大量应用于教学领域,也不能削弱教学语言的作用,相反,对它的要求是更严格、更严密。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它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是一种专门行业的工作用语。教学语言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心动神移;就像欣赏一首名曲,余音在耳。这就是教学语言的审美价值。
那么,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教师应具有怎样的课堂教学语言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充分认识到:
一、课堂教学语言要精炼、准确、清晰、逻辑性强
语言精炼就是指教学语言要少而精。语言精炼要求教师能提纲挈领和简明扼要地表达基本原理、主要观点、重点、难点。学生已知的或不重要的要少说或不说,点到为止;学生不了解的或重要的,要多说或详说,并要说得恰到好处。要用最少的字句表达尽量多的内容,词约旨丰,一语中的,详略得体。例如:在讲到”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时,教材列举了我国经济体制三个方面的弊端:一是单一的公有制和集体经营,影响多方面积极性的发挥;二是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企业吃国家”大锅饭”,使企业缺乏应有的活力;三是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教师讲到这个问题时,可用”死”“懒”“穷”三个字概括弊端的后果,精炼的说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不精炼,拖泥带水,夸夸其谈,华而不实,都影响课时的充分利用。有的政治教师主观上也想抓住重点,释疑解惑,启发诱导,但往往由于驾驭语言的水平较低,讲课时旁征博引,毫无目的的肆意发挥,结果教师讲的天花乱坠,而学生却不解其意。而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则非常重视提炼教学语言,他们紧扣教材重点、难点进行讲解,言简意赅,有的放矢。这样能腾出一定的课时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和练习,从而有利于学生发展智力,减轻作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语言用词要准确。保证达意传情,符合科学性、富有教育性,课堂语言绝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更不能为了追求语言的生动形象,物流管理论文范文以词害意,甚至忘了科学性、教育性,满堂三七疙瘩话,使课堂语言苍白无力,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思想政治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对学生较系统地进行思想道德和政治思想教育的一门课程。它的基本概念、原理、观点很多,都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因此,每句教学语言都不能有半点的模棱两可和
含糊不清。
语言清晰主要指吐字清晰和思路清晰。课堂教学语言要清晰悦耳,保证让学生听清楚你说了些什么,所以发音必须标准,吐字必须清楚,做到字正腔圆,张口如拔古筝,清新明亮,讲话如幽泉淌水,叮叮咚咚,使学生悦耳倾心。条理清晰是指教师讲课观点明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层次性强。语言条理清晰的关键是语言要符合汉语语法规则。
语言要有逻辑性指课堂教学语言要前后一贯,上下承接,顺理成章,合乎思维的逻辑结构,规则和规律。
教学时,教师忽略了所将内容间的有机联系,那么每节课不是概念的罗列,就是观点的组合,当然显得单调枯燥,呆板无趣,倘若教师能够深入挖掘教材内容间的内在,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推理进行教学,就能层层深入,取得较好效果。例如:在讲《经济常识》的过程中,为
了证明社会主义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竞争的观点,可以运用如下:”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产物,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在社会主义企业间也必然存在着竞争”的直言三段式逻辑推理的方法,使同学看到社会主义企业存在竞争的必然性。
二、课堂教学语言要有节奏、抑扬顿挫、展示情感
语言的节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对知识信息接受的情况,合理的控制语言速度的缓急。教学语言节奏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活动。所以,语言的节奏要以感情变化为基础,更和教学内容本身相一致,来调节自己课堂语言节奏,做到快慢得当,高低适宜。语言的速度是指教师在一定时间里吐字的快慢多少,疏密间隔,在讲一节课的所有内容时,只用一种速度,就会显得很平淡。该快时不快,拖泥带水,使人感到拖沓。该慢时不慢,像放连珠炮,学生无暇思考,令人难以听懂。灵
活地掌握语流速度,既能使讲课清楚生动,又符合在有限的时间里传播最大的信息量的要求。语言速度的变化,要服从内容的需要。如果是一堂课的开始,因为学生课间休息,精神松弛,有的没有很好的预习、复习,害怕老师提问而精神紧张。此时,教师无论是复习旧课,还是导入新课,课堂语言都宜慢,就像汽车轮船刚刚启动,有一个逐渐导入轨道航向的过程。当学生情绪已调动起来,思维进入正常轨道时,语言和教学进度可逐渐加快。当教师分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时,由于这些内容输入学生的大脑需要有一个处理转换过程,这时的语言又宜慢不宜快。当教师由一个教学环节过渡到另一个教学环节时,此时的教学语言又宜快不宜慢。当教师为了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力和在有限的时间里组织语言的能力或强记能力时,又可以适当加快语言节奏。总之,不能只顾自己讲,不考虑学生实际情况,说话过快,学生没有思考时间;说话过慢,又满足不了学生求知欲望。无论快慢都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定。都必须快而不乱,有序有度;慢而不断,要有节奏。例如:在讲”质量互变规律”时,当讲到质变和量变的关系时,由于这是重点和难点,所以就要放慢速度进行讲解,以便让学生理解。
语言要有抑扬顿挫是指教师上课的语调处理的高低起伏的统一,抑扬是语调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语调的高亢是”扬”,语调的低沉是”抑”.为了表达一种内容就必须带一种一气呵成的语势,像飞瀑激流,气吞长虹,动人心魄;有时为了表达另一种内容,语言宜平缓清晰,一字一句,字正腔圆,犹如溪流滴水,叮当有声。
声调变换直接关系到讲课的效果。总是平淡低沉的声调或是慢慢吞吞的声调,使课堂气氛太沉闷,往往会起到催眠曲的作用。相反,总是高亢震耳的声调,影响学生思考、品位,容易引起疲倦。好的声调节奏,完全是为了适应学
生听觉的需要,符合学生思维活动的规律,增强语言的艺术性,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觉醒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便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这个问题时,表达要豁然开朗,声调要陡然高升,雄壮而昂扬,坚定而豪迈,充满信心和希望。通过这样的声调节奏的变换,使学生感受到:马列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了。
顿挫,也叫停顿。这是有声语言表情达意必不可少的手段。讲课中,适当停顿可以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体现语言的结构和教师的感情。它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教师所讲的事理,在停顿间隙进行思考、消化。停顿大体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停顿;二是为了加强逻辑性、层次性而停顿;三是为突出重点、难点而略加停顿;四是为强化高潮,使高潮进一步”升
华”而停顿。
总之,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变换语调,或高昂,或低沉,适当运用停顿,使语言节奏抑扬顿挫,从而大大提高语言的表现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有感染力
生动形象就是寓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于具体形象的事例、情节之中,使枯燥的概念生动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位教师在讲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的情况”时,引用群众中流行的过去是”干活一窝蜂,实际是磨洋工”,”上工人喊人,收工人撵人”,大包干后是”又种田、又挣钱、住新房、穿新装、看电视、用冰箱”.这些语言生动形象,为学生喜闻乐见。
语言的趣味性是使教学语言产生魅力的重要元素之一,其作用就像菜肴里的盐。枯燥乏味的语言如同一盘忘记
加盐的菜一样破坏着食欲,不论其营养价值多么高,总是淡而无味,食如嚼蜡,不会脍炙人口。
幽默是教师智慧、学识、机敏、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一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火花,是性情豁达,思想乐观的自然流露,是一种健康而完备的精神状态,也是构成优秀教师品质的一个要素。
幽默风趣的语言能缓和紧张气氛,缓解对立情绪,创造一种使师生双方心理舒畅的教学环境。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是人类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人类社会交往的存在和维持,从心理学家的角度来说,首先是语言交际的存在,而情绪的作用也不可低估,语言和情绪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语言的刺激影响着情绪的变化,而情绪又可调节和影响人的认识过程。所以,人们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心境低沉或抑郁时,则思路阻塞,动作迟缓,无创造
性可言。俄国文学家契诃夫有这样一句名言:”倘使一个人不懂得什么叫幽默,那他就不会有大的出息,纵然具备天然的禀赋,也算不上真正的聪明。”讲话幽默的教师,不但会给学生增添快乐,在谈笑风生中领略知识的真谛,而且也会使自己的语言具有诱人的魅力。因此,学生十分欢迎具有幽默感的老师。例如:在讲”文明习惯”时,有位教师结合个别学生吸烟的现象,诙谐地道出了吸烟的危害,来个正话反说:”同学们,吸烟有两大好处:一是吸烟能引起咳嗽,夜间尤剧,咳声能吓跑盗贼;二是长期吸烟,可以形成驼背,做衣服能节省布料大家说是吗?”学生听后会心而笑,在笑声中自然明白了吸烟的害处,几个抽烟的学生羞愧地低下头。这样,既进行了思想教育,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做到了一箭双雕。有位老师在讲”人际关系”时讲到社会是由无数人际关系组成的网络,每个人都是人际关系中的一个”结子”,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时,举例:清代有个秀
才,他上有父亲,下有儿子,他在家庭中既当儿子又当父亲,而秀才的父亲和秀才的儿子都是状元。秀才平时在家里经常吵架,他跟父亲吵架时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我儿子是状元,你儿子呢?”他跟儿子吵架时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父亲是状元,你父亲呢?”学生听了哄堂大笑,从而对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多种角色,是人际关系网络的结子这一道理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在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课教师恰如其分地使用幽默性语言的作用:
第一,幽默性语言具有吸引作用,可以引起学生注意。
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被一些无关的事情所吸引,注意力不集中。幽默性语言可以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幽默性语言可以将无意注意诱导到有意注意中来,实现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结合。学生注意力集中,专心致志地听讲、思索,学好思想政治课就有了基本的保证。
第二,幽默性语言具有协调作用,可以创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的活动,而且同时伴随着师生之间情感的交 流。学生如怀着课业负担、升学压力等因素造成的紧张心理进入课堂学习,决不会对学习产生浓烈兴趣。幽默性语言的含蓄深刻、轻松自然,给人以温和友善之感,这对于缩短教师应用教材与学生心理之间、情感之间的 差异和距离是十分有益的。幽默性语言起到了调节气氛,创设愉快、轻松的教学情境和氛围的作用。
第三,幽默性语言具有激发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学习兴趣。思想政治课相对于其它学科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只是平铺直叙地按教材内容讲解,容易枯燥、乏味,使学生产生厌倦感。
幽默性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深刻,既令人发笑,又促人深思,可以起到保持学生大脑兴奋,减少疲倦,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
第四,幽默性语言具有诱导作用,可以诱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思想政治课的概念、原理、观点往往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抽象思维能力、社会生活阅历等原因又带来了理解上的困难。幽默性语言能给学生指明清晰思路,并诱导学生按照这一思路自然地深入到课文中去,产生顿悟,从而形成教师循循善诱于前,学生孜孜以求于后的局面。
第五,幽默性语言具有陶冶作用,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幽默性语言含蓄委婉,引人入胜,妙趣横生,是一种艺术。它是高雅的,不是嬉皮笑脸,轻薄逗乐,也不是哗众取宠,低级趣味。它是人们高尚情操和完善人格的外显,是优美的健康的品质。教师恰当地运用幽默艺 术,持之以恒,对学生就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形成高尚的品质,养成健全的人格。这正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任务之一。
幽默不是雕虫小技,而是智慧和情感的体现,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语言的幽默风趣,不是海阔天空,一定要恰如其分。如果只是为了追求笑声,而牵强附会胡乱联系,那就把幽默庸俗化了。只能是哗众取宠,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只有对学生充满真诚的爱,只有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和正确的把握,只有挖掘、积累幽默素材和具有较好的文学修养,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幽默,并恰如其分地加以运用。只有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才能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四、课堂教学语言的音量要适中
课堂的音量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音量过大,超过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使他们听起来刺耳,不舒服,甚至产生厌烦心理,造成听课情绪低落。音量过
小,学生听起来吃力,得不到有效的感知,同样会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学习兴趣下降。一般来说,讲课的音量以使教室里任何一个座位上学生都能听清教师的声音为准。教育论文但在一堂课中不能始终保持一个音量,因为人的听觉系统对于来自外界的单调乏味的单项刺激有一种本能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功能 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人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形成不安、厌烦和抵触情绪,使刺激效应减弱、消失。要防止这种厌烦情绪的产生,音量就要有高低轻重之分。当需要强调某一概念或原理中的关键字词时,当学生思维出现疲劳,注意力不够集中时,可适当的增大音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振奋精神。当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全部调动起来时,可适当降低音量。总之,政治教师要科学地掌握音量,一切着眼于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语言的艺术性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操作问题,它是教师的世界观、政治倾向、道德观念、思想感情、理想情
操、知识积淀、及言语环境诸因素的综合体现。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如果没有爱憎分明,哪有义正辞严;没有渊博见闻,哪能谈古论今;没有真才实学,哪会出口成章;没有对社会实际的深刻洞察,哪来的风趣幽默!因此,掌握语言艺术,不是磨练嘴皮,而是增长学问。”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就是靠教师自我修养得来的德、才、学、识四种素质的深厚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曾经说过:”语言是率领人们冲锋陷阵的统帅,是拨动人们心灵琴弦的乐师……语言是争取人们灵魂的战士,一切都取决于你这个教师的语言怎样,有的话语像患呆小病的人那样瘦弱难看,有的话语像枯草的影响一样没有力量和感情,有的话语则像永恒的星辰那样光辉灿烂,永不熄灭,为人类指引着道路”.努力使你的话语成为指路的明星吧!为了发展学生智能,为了创
新课程改革挑战政治教师的软素质 篇6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政治教师 软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73-01
我国自古就崇尚柔韧之力,早在2500多年前的老子就说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认为柔弱的东西力量最强大。如今21世纪,在汹涌澎湃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面前,广大政治教师也迎来了软素质较量的时代。所谓教师的软素质是相比较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这个硬素质而言的,是由心性而产生的个性素质。如果把硬素质比作教师的钢筋和铁骨,那么软素质则是魂魄和生命。广大政治教师要融入时代,就必须在软素质方面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突破。
一、心态素质——微笑
新课程改革倡导新型师生情感关系,要求教师要以一种亲和的形象走向每个学生的内心,融入他们的情感世界。教师的亲和形象可以向学生传递好感、接纳、信任和温情,使师生之间心心相通,从而让课堂变得安详、和谐,远离严肃和紧张。教师亲和形象的法宝是微笑,微笑就是亲和最有力的名片。然而在现实中,尤其是政治课,由于它是对实践的高度概括和升华,使得它的大多数内容比较枯燥、抽象,学生要么不爱听,要么听不懂。学生的这些不良表现直接导致了一些心态浮躁的老师的情绪变得极其愤怒和沮丧。于是乎天天板着一副如同古墓般的面孔,带着一副冷冰冰的表情走进课堂,课堂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
政治教师怎样才能让微笑常驻课堂呢?拥有了好心态,才会拥有好心情。教师的微笑是成熟的心态、从容的洒脱和超然的境界的外化。因此要想让微笑承载着强大的感情亲和力,缩小心灵距离,形成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打造温馨课堂,政治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心态素质。学会守住平常心,淡看人生,做个开朗乐观的人,及时化解不快。如:笔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个昏昏欲睡的下午,听了同行的一节《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课后,我才惊奇的发现教师的心态素质原来有如此神奇的魅力。该教师面对睡眼朦胧的学生,竟能一次又一次的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缕缕沁人心脾的微笑。她的微笑饱含着亲切、温和、理解和激励,就是这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掩盖了整堂课的枯燥和乏味,创造了爱的奇迹。从此,笔者努力地改变自己,每当走进教室,都要预先调整好自身的不良心态,为的是送给我的学生们一缕非常真诚的微笑。在我的坚持下,我的课堂总是充满了阳光。
二、心胸素质——宽容
任何一门科学都具有它的历史性和局限性,需要不断的丰富、发展和完善,尤其是政治学科更是充满了浓烈的时代气息,因而它更容易遭到学生的批判和质疑。再加上政治学科又是一门思想性和教育性极强的学科,往往在教师进行正面引导的时候,学生喜欢侧面攻击。伴随着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话语权更加的膨胀。学生变得更爱“插嘴”,也更加地“胆大妄为”。这使得广大的政治教师极力掌控的课堂面临着更大的失控。
怎样才能把政治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敞开心扉,实现师生民主平等对话呢?显然,如果教师心胸狭窄,没有容纳之量,一味地强调“教师权威”和“师道尊严”,不愿意从“君临天下”的三尺讲台的神坛上走下来,那么自由民主将是无法实现的。要
想在新课程改革面前学生“插嘴”,老师不“掌嘴”,学生“放肆”,教师“悦纳”,这就必然要求教师要有宏大的气量、博大的胸怀。教师要学会忘记自己的权威,学会尊重他人的见解,做个谦逊、不计前嫌的宽容之人。如:笔者在讲述“商品的含义”时,一位学生突发奇想,“天山被拐卖的儿童也是商品”,顷刻间,同学们哄堂大笑。当笔者予以否定时,该生极力反驳,气势一度压过笔者。笔者明知这个问题有些“超标”,但为了不打击学生探求问题的热情,笔者不愠不怒,先对他回以赞赏的目光,再对他的质疑性予以高度的评价,然后组织学生来一个简单的讨论,最后和学生一起下结论:人及其名誉、良心等等不是物品,是不能买卖的。教学就在教师的豁达面前,学生的“怪想”中得到了深化。
三、心绪素质——激情
没有情感,知识就如同一杯白开水,无色无味。新课程改革倡导情感教育,“要求教育者通过自身的情感活动,运用一定的情感手段,充分挖掘教育过程、内容本身的情感因素来感染、影响受教育者”。但长期以来,在巨大的升学压力面前,许多政治教师淡化了情感,甚至授课时没有任何情感的融入,这就导致思想政治课总给人一种空洞无物、虚伪而又高调的感觉。在这种尴尬的现实面前,政治教师要想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情感目标,打造生命课堂,首要的任务是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心绪素质。
一个腔调唱到底,讲话有气无力、毫无感情,如同被霜打了的茄子一样的教师,是无法打动他人的。唯有教师善于酝酿情绪,学会煽情,在课堂中才能心绪澎湃、激情奔放,讲话才能抑扬顿挫、铿锵有力,从而拨动他人的情感之弦,播撒活力的种子。如:笔者在讲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内容时,我首先满怀激情的朗读中华世纪坛序,“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在突出民族文化的光辉灿烂后,我又接着以高亢的语调,引用1988年世界各地诺贝尔奖得者在巴黎的呼吁“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收孔子的思想”,给同学们继续升温。就在同学们充满自豪之情之际,我又以惊叹的语调称奇于美轮美奂的秦俑。就在学生们情绪高涨、激动万分之时,我话锋一转,又以悲愤的语调,深沉凝重地历数明清文化的愚昧和腐败。学生的惋惜、忧愁之情还未散去,我又声情并茂地大声引用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讲话“一个能够创造灿烂历史的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光辉的未来”,由此又引出“神舟十号”的成功发射,再次将学生的自豪情绪推向了高潮。教师“转轴拔弦三两声”,学生就对于我国“文化的辉煌——文化的衰落——文化的再度辉煌”产生了深切的情感认同。
四、心智素质——幽默
新课程改革强调愉快教育,快乐学习。打造愉悦课堂自然少不了教学幽默。教师若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诙谐的语言、滑稽的体态、搞笑的表情、夸张的动作等等进行授课,就会给课堂注入兴奋剂,让课堂弹奏出欢快的乐章。
人们常说“缺乏幽默是教师的悲哀”,那么政治教师缺乏幽默则是更大的悲哀。一个不善言谈,干巴巴说教的政治教师在纲纲条条的政治理论面前是很难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的,只会让学生感到疲惫和厌倦。然而,幽默是独具匠心的创造,是不能如法炮制的。它饱含情趣,隐藏机智,是高超智慧的外露。这就要求政治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更要有敏捷的思维,睿智的头脑。如:笔者在讲到“市场经济中的市场秩序”内容时,自编自导了一小品。贼眉鼠眼的商人一出现就使学生情趣盎然,商人使诈后的洋洋得意,又使得学生充满期待。戴着一幅厚重眼镜、满身书卷气的穷书生更是引得学生捧腹大笑。老奸巨猾的商人妙语连珠,穷书生自投罗网,识破骗局后的书生在蛮横的商人面前,有理说不清更是让学生大笑不止。工商执法人员的到来,商人的理屈词穷,书生的满腹经纶使得小品再次妙趣横生。这种集各种幽默于一体的小品,使学生深深的品尝到了学习的愉悦,它是教师巧妙智慧的全面展示。
总之,新课程改革亟须教师软素质的提高,广大政治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软素质,积聚职业正能量,才能在教学改革的沃土上打造魔力、磁力和张力课堂。
参考文献:
[1]周成平.外国优秀教师的教育特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2]赵国忠.优秀教师最重要的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新课程改革与政治教师 篇7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 新的理念正冲击着我们头脑中的旧有的观念, 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传统的观念是束缚前进的枷锁, 要真正贯彻落实新课改内容, 必须抛弃头脑中的一些传统、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因为, 只有具备了先进的教育观念, 才会有先进的教育实践。传统的教学属于应试教育, 以智育为主, 片面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够用性和专业性, 考试分数评判教育的标准忽略了学生情感、学习过程和价值观的培养等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 其结果是造成学生的素质能力发展不和谐。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完全不适应21世纪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素质教育, 重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结合学科教学特点, 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我们要实现教育模式的转变, 就应从过去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使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 而且要发展各种能力, 不仅要增长知识和发展能力, 而且要学会做人。
二、教师要转变角色
(一)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 上所施, 下所效也”, 教育不能搞替代, 不能发号施令。以往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课堂的主宰, 灌入式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以教师为中心, 服从于教师, 被牵着走, 学习被动。学生长期接受这种教育, 教育的僵化就是一种必然。教学让学生过分依赖教师, 缺乏探究思考的能力, 影响了学生的智力开发。教师围绕考试内容, 让学生死记硬背, 搞题海战术, 是停留了浅层的教学, 这种以教代学的方法, 使学生一旦离开教师的引导, 就不会学习, 成绩再高也是高分低能。因此, 教师要从“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 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让学生自主探究, 掌握学习规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教学中唱主角, 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教师与学生成为教学的共同体。
(二)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
教师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让学生仰视, 教师处在高高在上的位置, 成为学生的权威, 教学中是学生的管理者, 统治者。学生在教师严厉的教育中学习, 对教师敬而远之, 甚至经常与教师唱反调, 没有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说:“如果没有学生积极地、自觉地学习, 任何教也不会产生预期的教育效果。”因此, 教师要放下身架, 融入到学生中去, 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与学生交朋友, 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这样才能让学生接纳教师, 愿意和教师沟通。师生之间情感的沟通和心灵的共鸣, 使教育更加人性化,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意识。教师要自觉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平等的地位, 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 与学生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 给予学生发言权。要用爱心使师生的交往充满了亲和力和人情味。慈祥的目光, 和蔼的态度, 对学生循循善诱, 耐心的教导, 让学生感受师爱的伟大。师生之间建立了融洽、和谐的关系, 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学生对教师的认可、信任而进一步产生对其所教学科的兴趣, 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一) 过硬的政治素养
政治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 自身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 要遵守政治纪律, 要有较高的政治鉴别力和较强的政治敏锐性, 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必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不能为了迎合学生兴趣而标新立异, 违反政治原则。同时, 要用自身的道德修养影响学生。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敬业精神, 高度的责任感, 热爱本职工作, 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会积极投入学习。
(二) 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
首先, 要掌握专业基础知识, 这是教师基本的教学素质。能够把握教学大纲, 全面、准确运用考试说明、教材及与其配套的教学参考书, 以便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性质、特点, 进行加工整理归纳组合, 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其次, 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 还要具备教研能力。是指教师研究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源于教育教学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能力。具有教研意识和教研能力是一位现代教师的重要标志, 只有研究型的教师才能胜任新课程的改革的重任和创新教学。我们不能满足于当一名经验型的教师, 而要不断汲取新的教学理论、先进的教育思想, 向优秀的教师学习经验, 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学课题的研讨等, 从理论上克服经验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做一个研究型教师, 更好的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 全面拓宽知识面
俗话说, 要想给人一杯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应该以知识的博、大、精、深提高自己素养, 不断积累, 成为既专亦博、主专辅博、专博相济、博学多能的通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要想学生好学, 必须先生好学。”政治作为一门时代性、现实性较强的学科, 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补充新的内容, 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要及时根据变化了的形势不断更新和补充知识。了解政治研究的动态, 接受政治研究的最新信息, 教学实践能充满新意与实践相结合, 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 现代教育出现了科学综合化、一体化的趋势。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和知识存在着联系, 教师要了解相关的内容, 形成知识的迁移, 以适应当代政治教学的智能结构要求。教师知识领域开阔, 有利于拓展思维视野, 扩大政治教学的信息量。增加自己的知识密度、广度和深度, 提高对政治问题的见解能力。教师对知识不仅要敢于拿来, 更要善于拿来, 经过自己的消化和吸收, 能够统筹兼顾、融会贯通、形成个人特色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与政治教师 篇8
一、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
(一) 爱国守法, 严格要求自己
身为一名优秀的高中政治教师, 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古人有云:“无规矩不成方圆”, 教师作为一个“传道, 授业, 解惑”的个体, 所要具备的品质更是我们所有人都应具有的。教师要做到热爱祖国, 乐于助人,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 综合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与政策, 遵守地方教育法律制度, 正确行使教师教书育人的权利, 履行教师教书育人的义务, 严格要求自己, 做到言行一致。因此爱国守法应当成为教师群体的重要政治素质。
(二) 敢于承担使命与责任
身为一名优秀的高中政治教师, 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路线与方针, 具备奉献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精神意识, 具备认真为每一位坐在讲台下学习的学生效劳的崇高精神, 要有投身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伟大梦想与追求, 具备强烈的事业、义务与责任之心, 多加关注学生的政治学习情况。身为一名优秀的高中政治教师, 要感受到思想政治学科的特殊意义, 要指导他们承担起自己所应承担的使命与义务。只有这样, 才可以实现高中政治教育的目标, 才可以真正为社会培育人才。
(三) 养成每天看新闻的良好习惯
由于思想政治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和时事变化的联系非常紧密, 因此, 高中政治教师要养成自身高度的政治敏感, 以便课堂分析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使学生体会到政治学科不是一门脱离现实生活的课程。因此教师要经常观注时事政治新闻资讯, 这样教师在学生心中才会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学生才会更加认真地学习政治知识内容。
二、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
天底下所有的职业都有着独特的职业道德操守, 教师的职业就是“传播知识, 教书育人, 用汗水辛勤地灌溉学生, 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尽心竭力地培养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热爱祖国, 遵纪守法, 热爱工作, 兢兢业业, 热爱学生, 孜孜不倦, 遵循教育事业的规定与准则, 为人师表, 诲人不倦, 活到老, 学到老”是每位高中教师都应具备的职业操守与规范。要想做一个成功的高中政治教师, 就应当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崇高的道德觉悟, 以及坚持不懈地对教学之路不断追求创新的品质。
教师是人才培养工程的建设人员, 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指引人员。高水平的教育成果, 需要有高素养的教师来支撑, 而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就是思想素质。教师的思想素质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与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尊敬, 取决于教师对人生梦想与崇高人格的不懈追求。教师思想道德的中心就是教师对于学生的关心, 教师只有关心自己的学生, 才可以将政治知识较好地传授给学生, 才可以充分发挥出教育的积极影响。教师对于学生的关爱会对学生的政治学习提供一种强大的能量支撑。学生只有体会到了教师的爱, 才会更加自主地、喜悦地接纳政治知识。教师一定要关心学生, 要用爱心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
教师具备了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 就会将学生的自主发展与学校的要求合理地统一起来。学校应尽力满足教师的合理请求, 以激发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性, 凸显教师的人格魅力, 让教师为获得更高的职业道德素养而不懈奋斗、不断努力。比如在人事管理方面, 鼓励教师自主担任某一年段的政治组组长的职责。同时, 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个性特长, 让政治教师充当专门的政治教学指导员, 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中, 让政治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 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
依照高中政治学科标准的规定, 高中政治教师在政治教学过程中要联系政治教学实际, 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引者, 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提升他们政治知识的学习与思想创新的水平, 让学生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扎实的政治基础、灵通的思想方法、高超的动手技巧等。
摘要:教师的思想品德与素质是教师是否合格的一个关键条件, 教师要对“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这个问题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此基础上为自己设定严格的目标。“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走进教室、走上那个教师专用的讲台, 就意味着走上了困难而长久的育人之路。那么, 在新课程改革下怎样做一名优秀的高中政治教师呢?笔者就这个问题做了详细的研究, 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素质,创新,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李大卫.高中毕业班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和能力要求初探[J].青春岁月, 2013 (13) .
[2]陈敏.高中政治新课程理念下的辨析教学[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0 (1) .
[3]艾可路.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 (22) .
新课程改革与政治教师 篇9
一、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转变传统角色
在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授-受”关系, 学生成了消极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新课程改革则要求在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内师生之间实现相互沟通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 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则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体验, 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方式, 使学习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和趣味的互动过程。
教师要从一个学习的控制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 无论是学习任务的提出, 学习过程的计划, 学习方式的选择, 学习小组的组成甚至是学习结果的构想都应当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要变课堂为学堂, 变教材为学材, 教师当导演学生当演员。教师要从学习的预设者转变为学习的合作者。学习过程不能每次都是让一群毫无准备的学生面对一个经过充分准备的教师, 而要将学习变成学生教师共同设计共同完成的一个过程。教师要从一个学习的权威者转变成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不能再是一个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和信息传递者。对学生来说, 他们更需要老师是一个参谋, 顾问和引导者, 真正做“经验共享”“教学相长”。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总之, 一名合格的政治教师就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转变和琢磨自己的角色, 信任和解放学生的学习能力, 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 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当前, 还要关注他们的未来。真诚地面对学生, 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与爱戴, 才能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才能获得成功。
二、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在新课程改革中, 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具有以人为本和教育现代化的思想观念。而教育的现代化, 既包括教学设备, 管理设备等物质条件的现代化, 又包括教学思想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讲, 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还在于实现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长期以来, 由于思想政治课偏离学生实际, 使学生普遍失去了学习兴趣。从教学效果看也不尽如人意, 往往出现思想政治课考试成绩与学生实际思想政治水平两张皮的现象。有一些思想政治课成绩优异的学生, 却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荣誉感;心胸狭窄, 自私;在家不愿与父母沟通交流, 不愿分担家务, 甚至亲子关系紧张等现象。就其根本原因来说, 这些都与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偏颇密切相关。一般来讲, 以往许多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只满足以下两个方面: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 使学生能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巩固。新课程改革后, 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除以上内容外, 还应该至少包含以下两个方面: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观点、信念;内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良好行为习惯。也就是说, 不但要让学生学知识, 还要教会学生用知识。要让他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时, 能用自己目光去发现, 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 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都应该做到这个思想观念的转变, 使思想政治课从知识型向实践型转化。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
人类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巨变和创造性重建, 未来的发展需要知识和创新精神来推动。因此, 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必须与时俱进, 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积极探求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 不断地更新观念, 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 接受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三、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满堂灌”。45分钟, 教师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 不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主动学习。其实, 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 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 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 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 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教学方法的转变是教学改革的前提, 因而必须要改革教学方法, 必须彻底打破这种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
首先, 要结合教科书的内容, 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身边的现象和事例, 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事例相结合, 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让学生不是直接接受教材信息而是参与其中与教师一起探讨。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更能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的渴望, 从而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去思考, 去体验!
其次,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应特别重视学生这一主体, 想方设法让他们活起来, 动起来。教师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探究的课堂情境, 形成愉悦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教学情境中保持自我安全感和舒适感, 才会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求知探索和思考的潜能。要改变生浇硬灌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权。要教在学后, 学在教前, 生为主帅, 师为参谋。一般可采用“问题讨论法”“主题研究法”“师生交流法”等。力求营造、兴奋、参与、投入的氛围, 其中主要是在不同的教学形式下, 如讨论、辩论、小品表演、社会调查等活动中, 让学生普遍参与, 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 体味书本知识的科学分量和智慧的甘露, 改变智力的惰性状态,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自己课堂的生力军, 找回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对学习的兴趣, 学生动起来, 课堂活起来, 教学效果也就会好起来了。
再次, 在教学中注意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的学生, 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教学。比如, 有的同学因学习成绩较差而产生破罐子破摔思想。教师就应鼓励他们每天进步一点点, 每个人都能收获奇迹!
最后, 在教学中, 应把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作为思想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平时严格要求学生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并随时注意自我约束和自我矫正。对能力较强的学生, 还可进一步要求其运用思想政治课中所学的基本理论, 去分析各种社会现象, 解决各种现实问题。
总之, 新课程改革对思想政治课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需要我们每一个政治教师有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总结和提高。我相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及越来越多教师的参与, 一定会迎来一个思想政治课教学明媚的春天。
摘要: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 结合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实际, 阐述了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作为一名合格政治教师必须遵循教育发展规律, 做到“三个转变”:即角色的转变、教学观念的转变、改革教学方法, 以顺应新课程改革对政治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新课程改革与政治教师 篇10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 教育改革的发展肯定会面临很多教育思想上的碰撞, 教育改革并没有现成的答案, 需要我们全体政治教师不断地去深化实践, 必须学会去用心反思, 那么教学反思, 就是我们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新课程改革下政治教师应该思考什么?教师在教学后对自身的自我反思可使教师快速获取反馈信息, 找出教学环节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然后静心去思考并找出其中原由, 研究和改进优化的途径。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自我反思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只是个引导者, 这样的师生互动才会让课堂更加有生机, 那么自我反思的过程, 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十一个方面考虑:
1.是否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 学生是否有“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现象;
2.是否有层次清楚, 条理分明的板书;
3.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应用的过程是否灵活多变;
4.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是否得当;
5.导课是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问题设计是否合理 (最好能一问多用) ;
6.过渡语言是否衔接自然, 平稳, 洗练;
7.讲与练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 习题是否经典, 作业设计有无突破;
8.课堂气氛是否活跃, 学生是否真正成为主体;
9.多媒体的使用是否科学、合理、恰当而且添彩;
10.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被调动起来, 学生的回答点评是否恰当合理, 学生的学习有哪些收获和建议还有困惑;
11.课堂教学有哪些亮点和不足是否达到自己的期望。
其实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 自己每上完一节课都静心去反思一下, 把感触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 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这样便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 推陈出新。因为即便是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之处, 所以一定要系统的回顾, 梳理。然后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不要害怕过失, 及时记下, 并进行归类、取舍, 做到取长补短, 精益求精, 一定会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二、借助同行进行反思
文学家苏轼曾说“: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教师大部分都是自我反思, 但有时会感到模糊不清, 尤其是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的年轻教师, 所以最好寻求同行或专家的指点, 首先我们可以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现象讲给同行或专家, 进行共同交流、探讨, 同一个问题,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各抒己见, 寻求最佳方案, 从而到达理想的状态。其次是观摩, 不断地积极主动地创造机会观摩其他优秀教师的课。“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积极去观摩“名师示范课“”特级教师公开课”以及各类评比, 如“教坛新秀“”教学能手”“研究课“”优质课”等, 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并认真反思, 别人的优点在哪里, 专家是如何体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 是怎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如何设计问题和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如何组织和驾驭课堂, 如何利用多媒体处理教学重难点, 如何体现以生为本等等。我上同一节课, 我会怎样上?通过比较, 去伪存真, 取百家、名家和名师之精华。第三是实践, 多参加实战, 不要害怕担心, 要多主动申请参加汇报课、公开课, 积极参加各类教学评比活动, 课后与同行集体诊断, 求得更完整的反思, 以求进步。
面对新课程, 政治教师成长要有一个新的突破, 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之外, 还必须学会教学反思, 唯有如此, 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 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更远的目标, 向教学艺术的殿堂迈进。
参考文献
[1]张立昌.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J].教育研究, 2001 (1)
新课程改革与政治教师 篇11
一、转变教学角色,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参与性是新课改实施的关键。对此,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角色、更新教学理念。在新课标教学中,教师已不再是传统的“园丁”、“蜡烛”等角色,而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体验成功感。
二、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设置了四门必修课和六门选修课,这些课程对高中政治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掌握上述课程的相关知识。首先,教师要掌握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的基本知识,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以便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其次,教师的知识结构既要专深又要宽广。一个知识面狭窄的教师,很难真正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因为在学生眼里,教师是知识渊博、无所不知的。因此,教师应不断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更好地适应新课改形势下的政治教学。
三、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随着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转变。我的具体做法是:第一,将现实社会及生活中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起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通过创设情境、设问引导、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合作解决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第三,结合新课改要求,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方法外,我还采用了幻灯、录音、录像等教学媒介,把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教学中去。第四,在教学中将学生合作学习与个体学习相结合,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我还注重利用群体影响个人,给学生以温暖和信心,使集体成员互相激励,最终促进个人的进步。
四、注重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完成以下几方面的转变。
1.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教师要精心设计学案,精编自学提纲、讨论题、探究题和练习题,注重诱发、增强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动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参与到学习评价的全过程中去。
2.由依赖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教师讲,学生记,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学生缺乏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意识。而自主学习方式则强调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提出自学问题,对学习情况进行自我反馈,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和自我补救。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只需通过创造性的引导,就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由孤立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过去传统的学习方式强调孤立学习,不重视与他人的合作,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互相分工、互相配合和互相学习,共同完成探究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创造合作学习的情境,通过合作学习,促进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的形成,让教师和学生在多向互动学习活动中,实现资源共享,分享学习成果。
4.由自我封闭学习向开放探究学习转变。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特点,课程资源丰富多彩,提供了大量的探究式问题情境。因此,政治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封闭教学方式,根据教材特点采用开放探究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与政治教师 篇12
一、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首先, 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参, 钻研教材, 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 勇于创新, 开发、选择和利用好课程资源, 用好、用活、用实教材。
其次, 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 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和调控功能, 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和模糊性, 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再次, 备好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年龄特点、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等实际,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实效。
二、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新课程强调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 这要求教师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 教师不应是高高在上的绝对权威, 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和合作者。要创设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成为主动的、积极性的、发展的学习主体, 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 有效地获得知识, 提升能力和智慧。当然, 教师应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所谓“放”是教师要将课堂交给学生, 所谓“收”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思考、讨论, 求真务实而不偏离主题。
三、优化教学方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如讲授法、启发法、谈话法、讨论法、辩论法等, 但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因此, 教师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既要发扬传统的教法, 又要创新教法, 以取长补短,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教“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时, 结合案例教学法和谈话法, 选用2009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著名数学家翁超豪的有关视频, 介绍他60多年来, 以国家需要为己任, 三次转型, 在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学生共同探究, 实实在在地明白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关注教学过程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教学过程是教师在宏观的教学模式中对教学具体步骤和程序的展开, 涉及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全面展示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
1、有效的新课导入
俗话说, 一个好的新课导入, 将会使教学活动事半功倍。良好的导入一般起到巩固旧知、连接新知、激发兴趣、形成疑问等作用。政治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 巧设悬念, 导入新课,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唤起学生迫切的求知欲望, 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政治课导入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新闻讲解导入、图片和音像等直观导入、引经据典导入、情景或案例分析导入、质疑导入、回忆导入等。笔者用视频播放数学家翁超豪的震撼事迹导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2、有效的提问与倾听
古有哲人曾说“人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个要被点燃的火把。”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课堂上师生互动要生机盈然, 必须激发学生这一主体真正参与学习活动中, 这就要精心设计有效的提问, 有效的提问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提问形式要“趣味”, 以激活学生的思维;第二, 提问内容要“精练”, 要注意质量, 有层次性, 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参与思考和讨论, 以培养其分析综合能力;第三, 提问切入要“巧妙”, 要体现提问的启发性、引导性和创新性,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第四, 提问难度要“适度”, 要让学生站着摸不到、跳一跳就可摸得到, 以提高其探究热情和质疑精神。总之, 有效的提问应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有所收获。
有效教学还意味着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 关注他们的想法。新课程强调生活化教学, 强调“三贴近”, 有时会造成政治课堂上出现“接茬”现象, 好多教师认为这是学生在捣乱, 影响了课堂教学。其实, “接茬”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 作为政治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 用教学机智“转危为安”, 使之成为课堂中生成的亮点, 让学生在亲历中心领神会, 培养其参与政治课的积极性, 培养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教“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时提问“钱能做什么?”下面的学生众说纷纭。有学生说, 有钱能买毫宅名车, 有钱能使鬼推磨……面对“接茬”, 我心平气和地说, 钱可以买到书籍, 但买不到智慧;可以买到药品, 但买不到健康;可以买到婚姻, 但买不到幸福……。我们不要成为钱的奴隶, 对于金钱, 我们要用之有益, 用之有度, 我们应有更高尚的追求, 如帮助震区人民, 帮助贫寒学子……”通过分析, 同学们明白, 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使自己的灵魂更纯洁, 道德更高尚, 人生更有意义。
3、言简意赅的课堂小结
心理学研究表明, 课堂学生的注意力有间歇性。所以, 政治教师在讲完新课后应有一个好的结尾——课堂小结。它一般具有生成性和开放性这两个特点, 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有利于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课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提高教学实效。如我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课堂小结采用以下图表法理清这节课的思路。
五、明确角色定位是有效教学的方向标
新课程背景下, “教师即研究者”已经成为时代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所以, 政治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和知识结构, 除了积极参与各种新课程培训和交流教学经验外, 还必须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 探究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教学问题, 探索教学规律。也就是政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 走出课堂和学校, 走向生活、社会和大自然, 充分利用校外资源, 开展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 使思想政治课与社会教育融合,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育理念才能把教材抽象、深奥的理论以具体、形象、直观的方式再现给学生, 这既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 政治课教师所涉及的授课领域, 从天文地理到博古通今, 从吃穿住行到精神修养, 包罗万象, 如果政治教师只是照本宣科, 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且教师本人也会有职业倦怠, 这样的政治课堂是冰凉的是冷漠的是令人生畏的。这就完全违背了政治教育陶冶人的情操的根本宗旨。因此, 政治教师必须从备课、教学过程和角色定位等方面寻找政治课的出路。只有这样, 讲课才会深入浅出、旁征博引, 满足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 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如何提高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 已成为有效实施新课改的重要课题。为有效提高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 政治教师必须从备课、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角色定位等方面寻找政治课的出路。
关键词:新课程,政治教师,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新课程改革与政治教师】推荐阅读: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素质05-11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09-15
教师语言艺术与新课程改革11-24
政治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08-30
新课程改革与探析08-03
新课程改革与学习方式05-26
新课程改革与网络教学09-10
新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05-13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与理念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