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共5篇)
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篇1
各市 (州) 研究组、常务理事单位、教师培训机构、县 (市、区) 教育局师训部门、有关中学:
为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不断提升教师素质, 我会决定于2008年12月3日-12月5日在长沙市举办湖南省“教师与新课程同成长”初中数学教学观摩暨专家导评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办单位
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会。
二、承办单位
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
三、活动内容
1.全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省内名校骨干教师执教新课程教学观摩课:
(1) “数与代数” (共三节) (2) “图形与几何” (共三节)
(3) “统计与概率” (共两节)
2.省内外三名知名数学教学专家分三个板块分别进行导评。
3.听课教师与授课教师、教学专家互动。
四、活动时间
2008年12月3日报到, 12月4日-5日教学观摩暨专家导评活动。
五、活动地点
1.报到:长沙市麓山宾馆。
(地址:湘江一桥西侧。乘车路线:火车站乘“立珊专线”、12路、旅1路到荣湾镇下车即可。)
2.活动: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六、活动人员
初中数学教师、教研员、教师培训机构教师等。
要求:每县 (市、区) 派出8-10名骨干教师参加活动。
七、其他事项
1.每位活动人员交听课资料费180元, 可统一安排食宿, 食宿费据实另收。
2.各市州教育局教师工作科将活动人数于11月20日前报会务组。
3.联系方式
谢先国:0731-439169513657353355
郑卫:0731-439045415973130278
杨予平:0731-439329713707312089
2008年10月20日
与新课程共成长 篇2
一、向教材学习, 做教材的研读者和研发者
从课程改革实施以来, 虽然各试验区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尽相同, 但是这些新教材都有其共同特点:更加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 呈现的数学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同时, 教材中设计了许多学生乐于接触的、有数学价值的题材作为问题情境的内容。教材的编排理念就是要求教师深入分析教材、不唯教材, 重视学生已有经验, 创设有情趣的问题情境,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把教材用活。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 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 再通过学习阅读材料, 深刻地理解了比的实际意义, 体验了学习比的必要性, 增强了其学习兴趣。
二、向学生学习, 做学生的引领者和分享者
众所周知, 新课程环境下的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广泛和丰富, 他们的思维活跃, 获取知识的欲望和自我表现的欲望同样强烈。但是, 另一方面, 尤其是农村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留守儿童情感的缺失和隔代沟通难、教育监管不到位等消极因素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如何在这种特定环境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 放下架子, 走进学生, 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真切需求和真实感受, 既面向全体, 又尊重个体, 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得到发展。
1. 关爱特殊学生, 使他们拥有健全的人格
对特殊学生而言, 他们的许多方面与其他学生都有明显的距离, 因此, 在许多场合都显得自卑和敏感。针对他们的教育, 究竟是发展他们的智力、提高学习成绩, 还是让他们拥有健康的思想和健全的人格?我一直都比较困惑。在一次班级的歌唱比赛后, 我对她才有了清楚的认识。有这样一名学生, 学习水平确实明显滞后, 但却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 并且劳动积极, 班上有什么活动, 她都积极报名参加。在班级合唱排练时, 她哭着来告诉我:其他同学不让她参加, 说她唱歌不好听。安抚好其他学生后, 这名学生又回到了队伍中, 看到她开心的样子, 谁说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呢?这件事使我感触很多:对这样的学生, 我真正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感受了吗?对他们的成长给予了多少帮助呢?……我应该感谢这位学生, 是她让我明白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真理:任何一位学生, 作为一个生命个体, 都有其独特的需求和体验。
2. 指导学习方法, 分享他们个性化的建构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 在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 应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俗话说:“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教会知识, 不如教会学习”。这些言论都强调了一点:在教学中, 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 比如质疑的方法、预习的方法、整理与复习的方法等等。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 每个单元的新课学习结束后, 我都要求他们自主进行整理, 并交回来检查。对完成较好的给予肯定表扬, 不够好的提出改进建议。逐渐的, 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改进, 对所学知识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建构。有一位学生在学习了圆这一单元后, 作了如上图的整理。在课堂上, 我请这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她说:本单元有三个知识块, 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 就好像三颗珍珠分布在圆上, 我之所以把圆周率放在圆心的位置, 是觉得它非常重要, 因为圆的周长和面积都需要它的参与, 再加之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的研究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带头给这名学生鼓起了热烈的掌声, 同学们都投以钦佩的目光。在这幅作品中, 不仅仅体现了学生自己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独特理解, 而且用特殊的数学符号展现了自己的建构,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三、向自己学习, 在反思总结中不断成长
一名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 少不了领导的帮扶和其他教师的引领, 但更不可缺的是自己经验的积累, 因为这些东西才是自己身体力行、亲自体验过的, 才是能真正融入自身条件性知识体系的东西。
在这几年的教学中, 我总是坚持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发现问题, 并思考再教此课或此类型的课该怎样改进。例如, 初次教学《分数混合运算》时, 我按照如下流程教学:学生做2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题目, 说说运算顺序→教师抛出分数混合运算顺序 (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完全相同) →出示例题, 学生独作, 集体订正→学生练习→总结全课。虽然课堂教学环节还是比较完整, 进行得也比较流畅, 但是我总感觉学生没有学习兴趣, 缺少生气。课后我认真反思了这节课的教学。认为存在以下问题需要改进: (1)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比较表面, 不够深入。关于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是教师推出的结论, 学生没有经历探究的过程, 也就没有真切的体验, 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比较肤浅。事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就证明了这一点。 (2) 学生的活动量少, 形式单一, 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整堂课中几乎就是教师出示问题—学生练习—集体订正这样一种单向的师生交流, 缺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并且练习没有层次性, 形式变化不大。 (3) 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对个别学生的关注指导不到位。由于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因此课堂上平淡、冷清就可想而知了。加之课前对学情的分析不够, 不清楚学生存在哪些学习困难, 也不清楚哪些学生存在学习困难, 因此导致教学中失去了针对性, 缺少了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一位数学专家曾谈到一堂好课的标准:教学共赢, 思维共振, 情感共鸣, 个性共扬。简单、精炼的16个字突出说明了教师要把知识的传授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把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情感体验作为教学的追求, 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甚至高效的课堂。基于以上思考, 我觉得应该在两个方面做如此改进: (1) 让学生主动去获取运算顺序, 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 增强学习兴趣; (2)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适当加大活动量。
听评课制度与新教师成长 篇3
高等学校教师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是发展和创新科学技术的主要实现者,是高校为社会服务的促进者。 (1) 近十年来,高校教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张,据教育部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全国普通高校教师为46.28万人,到2008年已达到123.75万人,其中30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有357507人,31-35岁有233748人,占总人数的47.78%。 (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30岁以下的新教师更是青年教师的主要组成部分。高校新教师具有学历高、知识丰富、充满理想与激情等优点,但同时由于他们教学经验欠缺,教学基本功不扎实,因此在工作之初,往往会遭遇各种各样的“现实冲击” (reality shock) ,比如角色冲突、人际关系、工作任务、现实落差等困境。 (3)
为了解新教师在初入新岗位、新环境所遇到的问题与困境,并针对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出有效解决方案,笔者对本学院近五年来10余位新进教师进行跟踪访谈与调查,访谈的问题包括:新教师在工作伊始碰到的困惑及克服办法;社会、学校、学院、教研室等成长环境评价;教师角色的熟悉与习惯等。具体结果见下表: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这些新教师面临的困难有诸多相似之处:首先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有效互动;其次是如何设置课堂教学过程,有效结合理论知识教授与案例材料分析,使学生较好地把握重点、难点等。如何适应新环境,融入新团队;遵守学校教学规定;把握学院教学运行程序等是新教师主要关注的内容,这些外在因素同样也制约着青年教师的成长。通过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来促进新教师的成长,始终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笔者所在学院通过施行老教师传帮带、集体备课等制度,尤其是通过听评课制度对新教师的成长进行细节把握,形成教学团队共同合作与竞争的良好氛围,有效解决了新教师的问题。
2 听评课制度的实施过程
新教师的成长,除了他们自身的努力与摸索,还须通过各种教学制度的实施和各类教学环节的有效引导,让年轻教师逐步把握讲台、有效控制课堂教学。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中发现,最有效的措施是听课、评课制度。听评课制度包括听课、观摩评课、参与评课、被听课、被评课等内容,评课活动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调控技巧、总体印象等方面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最主要的功能不是否定教师的教学水平,而是改进。
听课是指一个教学团队或教研室的教师,以交流教学方法、教学技能,评价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对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认真观摩、评价的活动。新教师通过互相听课,特别是听高水平教师的授课,观察他们的课程教学过程安排,调控课堂的方法与手段,如何有效地阐释教材的重点、难点,理论内容和教学案例的安排,多媒体的运用以及相应的学生反应和实际的效果,逐渐熟悉课堂教学的内容与过程。同时,通过观察授课教师准备的教学必备材料了解、熟悉学校的教学相关规定与要求。长期的教学管理实践证明,工作两年以内的新教师每学期互相观摩听课10次,对其快速成长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新教师帮带制度是与听评课制度相辅相成的制度,即为每位新教师提供一位帮带老教师,使之更好地融入到观摩、听课的活动中去。新教师在帮带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规范的备课,在此基础上听取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通过与帮带教师、授课教师及听课教师彼此的沟通与讨论,尽快明晰角色,熟悉教研室、系部教学团队的总体风格,成功摆脱对心环境和新工作的不适感。
评课是指教师在听课之后,集体讨论本次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教学准备、授课方式、调控手段等方面,指出优点、特点,并分解成可为其他教师借鉴的思路与方法;同时,对教学的不足之处进行商榷,并提出改进办法。新教师通过观摩评课活动,在评课时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体会和其他教师的差异。在讨论中呈现出的教学团体的教学理念与态度,特别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真知灼见,对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恰当处理,都能够让新教师在揣摩和对比中获益匪浅。通过观摩评课活动,新教师介入教研室、教学团队的教学事务,不断领悟到自己所处教研室或教学团队的文化和教学风格,有利于新教师的融入。
参与评课,是新教师初次在教学团队中就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它是新教师教学态度和思路、教学出发点的初次表达。参与评课后,参加教学团队的集体备课活动,加强与有经验教师的交流,学习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与他们一起研讨和分析问题,特别是学习优秀教师驾驭专业知识、教学监控、调动学习积极性及教育机智等的本领。这样可大大缩短教学的适应期,从而加快教学成长的进程。 (4)
新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结合观摩听评课、参与评课、集体备课等活动,经过一两个学期的适应,就能够逐渐成熟。此外,他们通过观摩学校、学院举行教学技能、说课、教学软件等比赛,汲取教学所需的营养,并不断成长起来。适应能力强的新教师,一般从第二个学期开始,教研室就开始安排他们的被听课、被评课活动,这对其成长和融入新集体不可或缺。
对新教师的听课实际上是对总体教学能力进行评价,听课教师通过对比授课教师编写的课堂教案、讲稿、教学进度表和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实现等即书面上的理论与课堂中的实践教学差距来对新教师进行评价。为培养新教师的自信心,安排听课的时候,应该由新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定自己擅长的教学内容来接受听课。在听课前,授课教师所在的教研室必须开一个听课准备会,首先听取新教师介绍本次授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预期的教学效果等基本信息,以及自己的优点、特色、不足、待解决之处。帮带教师及教研室主任,对新教师备课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初步指点。在具体的评课活动中,听课教师对新教师在本次课中的教学思路、教学策略及教学理论的运用情况进行评议;在肯定优点的同时,针对缺点,提出解决的办法;评课结束后,通过总结与反思,结合评课意见修改教学策略。教学团队或者帮带教师在接下来的集体备课中对其修改策略进行把握,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针对性的跟踪指导,对其教学水平的提高能够取得实质性的良好效果。
3 听评课制度的成效与不足
听评课制度本质上是教师间的教学互动,新教师通过听评课,针对特定的问题,在学习别人长处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与研究,逐渐精致教学安排,为实现教学水平飞跃积累成果,并最终生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听评课过程是一个教学方法的抽象和检验的过程,新教师通过这一活动,抽象出对教学的理解,然后放置在新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检验,在经常性的交流中,加强了对所教授课程内容的把握,在不断的听评课活动中学习各种教学法的知识,进而组织教学活动,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对教学科研型的院校而言,教师最本职的工作是教学工作,新教师的环境适应最根本的是“教学适应”,只有尽快地适应所在单位的教学要求,才能实现群体融入。听评课制度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研室、教学团队的环境,创造条件,寻找最佳的新教师成长的途径。在听评课制度的实践中,必须注重结合其他教学制度进行细节把握,形成教学团队共同合作与竞争的良好氛围,有效解决新教师工作伊始出现的问题,不断培养其发展意识,促进成长,保障学院整体教学质量。
严格的听评课制度已经在我院实行了8年,历年来的新教师通过听评课制度的洗礼,教学水平均取得长足进步。在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学生评教等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获得了学生普遍认可。部分新教师在学院、学校的各类教学比赛中表现优异,成为学院教学团队中有活力、有创造力的新生力量。
当然,通过总结历年的实践经验和教师的反馈,笔者发现听评课制度对新教师的成长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第一,制度的严格执行,冲淡了创新教学的氛围,使得青年教师的成长有对老教师“复制化”的现象。 (5) 学院、教学团队特有的文化氛围,听评课制度结合帮带制度的严格执行,使新教师逐步接受了教学团队、帮带教师的教学思路,冲淡了新教师的原有特色,出现成长的“复制化”现象,造成教学团队面临失去创新活力的压力。第二,新教师的资历较浅,在听评课活动中认同大于质疑。为此,在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中,应以创新为出发点,鼓励各教学团队、课程组、教学从实际出发、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鼓励教师提出质疑,讨论新的教学思路,实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考核方式。同时,提供各类信息,环境,资源,鼓励教师申报各类教学改革项目、使教师更有目的性、有步骤、有效地进行教学创新。第三,听评课制度的常规化,容易导致教研室或教学团队的内部认同与封闭。新教师为尽快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往往选择本教学团队的教师进行跟班听课,且听评课活动只能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内,易导致教研室或教学团队的内部认同。应积极探索新教师与其他学院的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与外界环境保持畅通,不断汲取差异较大学科教师的教学优势,持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4 结束语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新教师的成长对于普通的教学科研型学院而言,是学院的基本工作之一。以新教师的教学活动为抓手,关注新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能够促进新教师的快速成长。听评课制度的严格施行,是引导新教师成长的有效切入点,能够在教师最基础的工作中率先与所在教研室或教学团队接驳,逐渐融入所在集体,对其在科研等其他工作中的融入和个人的成熟都有极大的好处。
★课题来源:本文系温州医学院教改课题《新的听评课制度的探索与实践》的部分成果 (课题项目编号:wyj0809)
参考文献
[1]张大良, 纪志成, 周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与影响因素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 2009 (9) .
[2]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65/info1261559968796165.htm
[3]唐亚厉.中美高校新教师入职培训比较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08 (4) .
[4]张建平.论高校新教师的教学成长[J].南通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6 (9) .
高中政治教师与新课程改革 篇4
一、树立课程意识
课程的概念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 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基本文化成果及学习方式组成的, 用以指导学校育人的规划和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自己、提高自己的媒体。
面对新课程, 大体有以下三种不同的典型心态。第一种:在新课程的背景下, 过去的教学方式以及所积累的教学经验是不是都用不上了?心里没底, 感觉到不安, 亟待有人来告诉自己新课程的课应该怎么上;第二种:课程改革对学校层面的课程管理影响较大, 教学没什么变化, 过去怎么上课现在还怎么上课就可以了;第三种:新课程一定会带来教学上的某些变化, 但这些变化一定不是突然冒出来的, 而可能是原有的教学实践就有的 (只不过不太自觉或没有成为主流) 。而我们教师要思考的是, 如何把过去教学中好的方面总结出来并使它发扬光大。
二、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目标及其内容的新变化
1. 教学目标的内容
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的要求: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程改革中各个学科都包括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2. 新课标中的一些新提法和新变化
热爱生命、善待生命、亲近自然、亲近社会、热爱和平、全球意识、忧患意识、孝敬父母, 培养爱心, 热爱科学, 勇于创新。自尊、知耻、自信自立, 尊重他人、乐于助人, 诚实守信、宽容精神, 与人为善、合作精神、平等意识、社会角色与责任意识 (负责任的公民) 。
理解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 尊重规则, 尊重法律, 追求公正。尊重权利, 维护自己的各种权利 (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人格权、隐私权、继承权、名誉权、发明权等等) ,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社会公平与正义、正义制度、制度制约、制度监督、程序制约、程序公正。
三、新课标要求教师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1.“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我们教育思想的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长期以来关于社会和人哪一个是本, 认识是不清晰的, 传统的观念是以社会为本, 社会是目的, 人是工具、是手段。这种指导思想对社会的危害性我们是深有体会的。“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明晰地告诉我们:人是目的, 人的全面发展是根本, 表明我们对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根据这个思想, 对学校教育来说, 我们必须把学生或者未成年人作为人来培养, 为他们现在的成长、甚至未来和终身的发展创造条件, 提供帮助。
2.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品德建设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 (下转第104页) (上接第103页)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发展观在学校教育中怎么体现, 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以人为本”就是要“育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发展, 就是通过学校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的发展, 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是由社会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
3.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 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 我们更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在教学中要牢记“多一把衡量的尺子, 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一要宽容学生为解决问题所采取的一切想法和做法;二要在将问题展现给学生时, 给学生充足的思考、讨论和回答的时间;三要鼓励自由奔放和新颖的想象, 并允许个别学生暂时性的思考目标的转移。
教师语言艺术与新课程改革 篇5
一、教师的语言对于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受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 从教师的“教”出发的教学观的影响, 教师往往充当着主宰课堂的角色。在现代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不可替代的学习主体, 教师应将每个学生都看成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的主体, 理解和尊重学生, 创造平等的民主氛围, 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主动的发展。
想要真正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我认为首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 又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新型师生关系应充分体现在师生之间的尊重与民主上。而要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首要的就是注重教师的语言。教师应该多运用“让我们一起来好吗?”“请你再花点时间想想。”“你说应该怎样呢?”这些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语言代替那些居高临下的语言;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代替生硬冰冷的语言。其实教师在课堂上所说的平等而富有感情的话语, 是孩子的阳光, 是课堂的生命。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从低头不语、愁眉苦脸转向满脸轻松、兴高采烈, 才能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二、教师的语言对保持学生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说话”其实是一门很大的艺术。明明是同样的内容, 可是却由于表达方式的不同, 给予对方的感受也就有所不同。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是师生情感交流, 师生情感交流最多的便是语言。教师的话可以像一股清泉流入孩子心田, 也可能像一把利剑刺入孩子心田。因此, 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带给学生的将是什么。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语言表达方式, 反映着教师的水平甚至是师德。
一句鼓励的呼吁是爱的传递和情感的动员, 能给学生自信, 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愿望。有一次, 我上《两只小狮子》时提了个问题:“你愿意和哪只小狮子交朋友, 为什么?”这时候, 我看到班上一个非常胆小内向的女生几次尝试举起小手。当我望着她时, 她赶紧又把小手缩回去了。我高兴地点了她的名字。她站起来, 不敢说一句话。“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 今天你能勇敢地站起来了, 要是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让大家和你一起分享快乐, 那就更好了。”没想到, 她滔滔不绝地说“老师, 我愿意跟懒狮子交朋友。”这时, 全班同学都用诧异的眼光望着她。“老师, 我要跟懒狮子一起玩, 我要让自己的勤快改变懒狮子, 使他成为真正的狮子。”此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仅仅是一个课堂的小插曲, 但是它却奏响了学生的兴趣、信心和勇气。以后, 课堂上总能见到她那高举着的小手。教师的一句鼓励的话,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学习更主动, 更爱动脑筋, 更爱提问, 更善表现。因而, 教师应该多鼓励、少指责, 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 让学生在学习上有兴趣, 有奔头。
三、教师的语言对挖掘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 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 社会期待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 把家庭中的父子关系作为参照框架 (所谓“师徒如父子”) 。要求教师对学生严加管束, 而学生必须对教师绝对服从。整个教学过程中, 主要关心教师的教, 忽视学生的学;重视知识的传递, 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等等。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对师生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严重地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而新课程就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程改革指出真正的教学不再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 也不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 而是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推荐阅读:
做研究型的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05-15
与新课程改革同行09-24
幼儿教师演讲稿:我和孩子与幼儿教师演讲稿:我和孩子一起成长08-24
教师课程能力07-18
教师课程素养06-06
教师即课程06-18
教师口语课程09-06
教师是课程10-10
教师课程意识11-07
新课程教师教学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