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程资源

2024-09-19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共12篇)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 篇1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 是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前提, 优秀的思想政治课程资源, 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效果, 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 思想政治资源开发利用力度较小。

传统教育模式下, 高校对隐性思想政治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小。首先, 随着时代的发展, 各校的物质课程资源均有增加, 但非物质课程资源与物质课程资源的质量不相匹配, 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充分利用物质课程资源, 仍保持着传统的教育方针, 不能充分发挥物质课程资源的效用, 容易营造枯燥的课堂氛围, 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 学校对校外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也亟待增强, 怎样大力开发社会企业组织作为思想政治资源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生活的想法, 仍需高校进行大力探索。

(二) 思想政治资源更新速度较慢。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 事态发展迅速, 形势易变, 容易发生书本上的教学知识不适用于当下形势的情况。教师需要提高对知识更新的注意力, 对各种各样的信息进行筛选, 及时对课本知识进行补充、更正。而且, 纸质书本承载的知识有限, 纸质书本的技术成本和生产成本都很大, 难以实现实时更新, 许多思想政治资源被空置起来, 造成资源浪费。传统教育模式下的知识更新方法降低了思想政治资源的利用率。

二、高校思想政治资源利用的途径

(一) 提高对思想政治资源的重视程度。

思想政治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极为重要的存在, 是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基础, 但许多学校轻视了思想政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堂资源的利用方式较为单一。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资源利用率, 首先需要学校追加对思想政治教育开发的投入, 自发意识到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学生的精神层次的提升作用。其次, 学校应注重培养教师对思想政治资源的重视程度, 提高教师对思想政治资源的利用能力, 鼓励教师挖掘思想政治资源的价值, 提倡教师共享优秀的思想政治资源。再次, 学校需要注意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 充分开发教师作为思想政治资源的作用, 让教师能自发补充课本之外的知识, 鼓励教师精心备课, 提高教师课堂应对能力, 学校还可以多组织教学实践活动, 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学氛围, 让理论与实践结合, 充分提高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

思想政治课堂是一个与时代紧密相连的课程, 需要注意教学知识的准确性、及时性等, 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用纸质书传递教学知识的方式, 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多元化教学课堂能更快地更新学科知识, 让思想政治课堂与时俱进, 充分传递时代精神。这要求教师能熟练使用现代信息化技术, 灵活运用信息化技术更新已有知识, 丰富课堂内容和课堂表现形式, 增添课堂趣味性。例如,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相关知识的时候, 教师利用幻灯片、网络社交平台等共享新信息,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 教师之间还可以构建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 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不同国度之间的教师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 达到资源共享目的, 提高优秀资源的利用率。除此以外, 来自多个团体、整理而成的思想政治资源比单一的教学资源具有更大的教学价值, 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帮助学生培养多角度思考的思维方式。

(三) 整合校内外思想政治资源。

部分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思想政治资源交流较少, 优秀的思想政治资源利用率较低, 因此, 构建教学资源构建平台、加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交流互动有利于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就思想政治课堂而言,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等, 也可以邀请思想品德优秀或政治影响力较大的社会人士来校讲演, 充分发掘校外资源的意义, 积极整合校内外思想政治资源, 在实践中不断检验理论知识, 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构建多元化思想政治课堂。

(四) 开发学生作为思想政治资源的价值。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有着极重要的意义,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自主学习、互相分享, 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 在学习“时事政治”相关知识点的时候, 许多学生平常就比较关注时事新闻, 对思想政治知识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 让学生分享它对思想政治的理解, 可以营造和谐互助的课堂氛围, 增加课堂互动, 并且可以避免表达习惯对学生造成的障碍。学生对时事新闻关注的焦点不一样, 还能为课堂注入新鲜活力, 教师可以从中发现优秀的思想政治素材, 及时更新补充课本知识。增进课堂互动, 教师还能了解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理解程度及知识储备, 针对学生情况组织思想政治教学实践活动, 保证思想政治课程的效果。

(五) 合理选择思想政治课程资源。

现代信息传递成本下降, 可用的思想政治资源十分丰富, 不同的思想政治资源具有不同的特性, 教师对资源进行选择组合, 可以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对获得的信息资源进行筛除, 可以将思想政治资源的主题统一起来, 减少学生辨别教学重点的精力, 降低学生吸收知识的难度, 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对信息资源进行筛除也是思想政治课程的自身需求, 教师需要对信息有所选择, 扬弃较差的素材, 充分利用优秀的素材, 对素材进行组合搭配,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我国对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仍处于较低水平, 但经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 已取得极大的进步,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加入对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探索之中, 这有利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进程, 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 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真正为学生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推动社会走向和谐民主。

参考文献

[1]李海月.论西部地区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0 (05) .

[2]徐旭东.新课改下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探析[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理论研究) , 2010 (07) .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 篇2

新课程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内容很少,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模式,采取平铺直叙的讲课法进行教学,只需很短的时间就能讲完,这样的教学肯定枯燥、单调,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兴趣呢?我认为:充分开发和利用思想品德课程资源是关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上,应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观,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优化教学资源组合,有效地实施课程目标。”由此可见,课程资源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能否合理有效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成效。

一、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放和利用的现状

由于受传统教学影响,长期以来,我校一些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是狭义的,一直认为课程就是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把教材当作唯一的教学资源,存在“教材=教学资源”的看法,谈不上开发、整合、利用课程资源的问题了。对学生而言,它就是一些学习辅导资料、习题、试卷等。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挑选教材上的知识点,要求学生不断重复进行枯燥、繁琐、机械的训练,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误解造成教学信息封闭、教学方法和手段滞后,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落实。

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不仅要看教师严谨的教学设计、严密的逻辑分析、深入浅出的演讲口才等等,还要看教师是否围绕课标充分地利用和合理地开发课程资源。很多教师抱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缺乏!这与教师没有具备充分地利用和合理开发课程资源意识及能力有关。思想品德课程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它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于社会生活每时每刻,最重要的是教师能不能以思想品德课程的眼光去挖掘这些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和案例,能不能以思想品德课程的视角去赋予它们课程资源的意义。

二、资源开发和利用方法

如何开发课程资源呢?教育专家的观点十分鲜明:

1、教师首先要考虑这个资源在这节课上应当发挥怎样的作用?它们对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价值是什么?资源不是作概念的注脚,不是为了旁征博引,补充课程内容,而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增强思维的深刻性,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2、教师要对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研究,使资源、目标、学生之间形成互动关系。而且,开始做什么,过程中用什么,复习时用什么,都要研究。尤其是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资源,要注意积累、总结、交流,因为这种资源不可重复,要有意识地捕捉。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结合自身特点做了如下工作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范例、图片

教科书中每一课都配有丰富的活动案例和图片,这些案例和图片新颖、鲜活、精巧,都力图体现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教材图文并茂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使它在呈现形式上更活泼、生动,更在于它在教学组织中起着示范和开阔思路的作用,它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学习和人格健全的一种示范,也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教学中我重视引导学生认真解读和品味教材中的文字材料、图片,领会它们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其中蕴藏的“言外之意”,从而用相应的书本知识进行讨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其中,他们要自己去“动脑、动口”,去思考、探究,去得出结论。由此可见这些图文材料为学生的自主探究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第40页“老太太应聘”的图文资料,有两幅图和一段文字。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的:材料提供什么有效信息和中心主题?招聘会场人山人海说明了什么?老人填写各类应聘表,是自己找工作吗?老人的儿子在干什么呢?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状况呢?这对年轻人有什么危害呢?图文材料其实告诉学生们: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不能自立就将一事无成。

2、开发学生的自身资源

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那么学生那些方面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呢?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体验、思想认识、发表的意见、提出的问题、个性的差异、兴趣,甚至是错误的回答都是教学资源。我在开发学生资源过程中注意做到以下三点:

(1)注重学生的亲身体会

新课程更多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学生现有的学习和生活,在课堂上多让学生自己谈经验、谈体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往往比教师的说教更为深刻,更能打动学生的情感。

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下册《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时,备课组建议授课教师让学生举例说说同学之间最容易伤害感情、最容易引发冲突的事情。因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都有亲身体会,所以学生发言十分踊跃,说的内容很丰富。然后我又乘热打铁,再引导学生去讨论:同学之间怎样才能和谐相处?通过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在中间穿针引线,学生很容易懂得彼此尊重的重要性。

(2)利用学生的生活信息

学生获取的信息是多种多样的,把学生发现的信息作为课程资源,能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贴近学生,更贴近生活。

如七年级下册《人生当自强》一课,备课组建议授课教师要调动学生去搜集有关自强方面的名言警句和事例,学生共同努力收集到以下名言警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等。同学们不仅列举了不少名人自强事例,还现身说自强,如有的同学说自己的手摔骨折时,强忍疼痛,没有掉眼泪。有的同学说感冒生病了坚持到校上课等等。学生们讲述的事例真实,情感真挚,所以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3)巧妙地运用课堂突发事件

七年级下册《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一课,授课教师可以结合班级有不尊重人的现象,向学生发问:“请同学们谈谈平时在课堂上有什么不尊重人的表现?”于是学生们很快就说到上课做小动作、大声说话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刚刚两位大声说话的学生马上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接着我引出下面的内容:“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你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你要学会尊重他人。”对这一突发事件,我没有批评学生,而是巧妙地把课堂现象转化为课堂资源,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教育的效果非常好。

3、努力开发教师自身的课程资源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教师的生活阅历、情感体验、学科知识、特长、爱好等方面就是很好的课程资源。

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六课《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授课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或他人小时候吃苦耐劳、勤奋努力的亲身经历,把六十年代出生的孩子与九十年代出生的孩子生活、经历作对比来教育学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磨砺意志、学会坚强的重要。

4、因地制宜利用校内课程资源

校内资源包括校内的各种场所和设施,如多媒体教室、运动场;各种活动,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自然景观,如花草树木;人文景观,如校容校貌、校纪校风等。

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礼仪展风采》时,授课教师可以结合学校每周一次的升国旗的礼仪和天安门广场升旗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去认识升国旗的礼仪要求,并审视自己平时的不足,进而要求学生重视礼仪,展示自己良好的风貌。

5、开发校外课程资源

校外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是学校课程资源的重要补充,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指学生家庭、社会乃至丰富的自然资源。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春游,在春游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国情教育和乡土乡情教育,如要爱护环境,不破坏一草一木,不乱扔垃圾;改革开放以来池州的巨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等。学生不仅领略到大自然的美,也感受到社会的进步,同时学生也会加深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都有独特的价值和重要意义。作为一个自觉适应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政治课教师,应提高课程资源意识和开发运用能力,密切结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积极开发和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内外课程资源,为学生发展服务。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 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开发;课程资源

一、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包括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人力资源、信息化资源、文化和音像资源、实践活动资源。

人力资源是指课程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程度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同时,学生、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也是重要的人力资源。

信息化资源包括教学课件、多媒体资料、文字资料等。信息化时代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化和音像资源主要指的是思想政治教科书以及其他涉及经济、政治、时政方面的书籍、报刊、图片、影视作品、录像等。

实践活动资源包括课堂讨论、演讲、辩论以及课外的调查、参观、采访等。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教学开发方法

1.从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包含的四个方面开发

课程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信息化资源、文化和音像资源、实践活动资源。就人力资源来说,学校不仅要加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的文化素质修养,还要主动联系家长,从学校和家庭两方面教育学生。就信息化资源来说,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思想政治教学,利用网络平台搜集相关思想政治的资料。就文化和音像资源来说,思想政治教材是最主要的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所以教师不能拘泥于教科书,要从多方面搜集资料供教学使用。就实践活动资源来说,人教版思想政治课程中有“综合探究”栏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内外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2.从当代社会的重大时政出发

思想政治教学离不开时事政治,学校和教师要时刻关注当代时政,比如环境、航天航空、新能源等等,并以时政为载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演讲、辩论等形式开发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教学方法。

3.从学生本位出发

新课改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本。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学生的生活和思想与思想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深入挖掘课程资源。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教学开发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双向发展,在进行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教学开發时,要注重从实际出发、从学生本位出发,切实提高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参考文献:

吴萍.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4).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4

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内涵

在实际工作中, 言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许多人认为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那些对学生具有教育性意义的要素, 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课程等。这种理解不能说完全错误, 但却有待进一步深入。实际上,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 能够被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发利用, 以实现既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各种要素的总和。这一定义包含如下内容:第一, 学生思想政治资源必须是能够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要素, 游离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外的要素不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第二, 纳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要素是能够被开发利用的, 无用的要素不能被视为资源;第三,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服务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第四,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水平和利用程度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二、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1. 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缺位。

目前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是依靠少数的学科专家, 广大教师多被排斥在课程开发之外, 其开发意识和能力均有待提高。长期以来, 学校和教师完全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 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也很少接触到课程资源的概念, 因而缺乏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能力,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一直处于缺位状态, 开发课程资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没有调动起来。实际上教师才是开发课程资源最基本的力量, 学校要重视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作用, 启发、激励和引导教师去进行研究性实践。

2. 将教材和教参等同于课程资源。

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教材作为教学的圣经, 强调教师要掌握教材, 理解编者意图, 在教学中以教材为本, 以教学参考书为依据, 全面整齐划一、统一内容、统一考试。因此,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指导下, 教材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 分析教材、吃透教材就意味着完成了备课的任务, 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要讲深讲透, 生怕有半点遗漏。因此, 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 成了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上课成为执行教案的过程,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 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 只能采取分析、讲解、灌输的方式, 使教学变得沉闷、单调, 限制了课堂生活空间和学习活动空间。这种做法忽视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仅仅将教学局限于课堂, 而将丰富多彩的社会性课程资源和乡土资源等忽略了。

3. 忽视对课程资源的整合和筛选。

不少教师认为,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就是在教学设计时增加一些教科书以外的背景资料、典型案例, 或者让学生排演小品, 资源多多益善, 课堂形式也力求多姿多彩;有的教师把网上下载的或其他途径获取的课件、教案资源直接用于教学, 缺少对各种资源的价值性判断, 没有筛选、没有根据实际学情进行再加工, 忽视与相关课程资源的整合与重组, 使得所用的课程资源往往多而杂, 甚至偏离学生认知水平, 给人以堆砌材料、不知所云的感觉。

三、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1.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学的根本任务, 教师应该使课堂教学不再远离学生, 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 为学生的学习、实践和探索性活动服务, 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 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但可以变学生以往被动的学习方式为主动学习方式,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完善学生的人格, 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教师利用课程资源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现实的发展, 还要使学生获得未来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教师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教师素质的好坏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 关注教师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成为教育发展的焦点。以往的教学只把教师看作教学计划的忠实执行者和课堂教学内容的传声筒, 教师的任务只是向学生传递书本上的已有知识, 这样的教学压抑了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也压抑了教师教学的个性和热情, 教师的发展与成长自然也无从谈起。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面对课程资源丰富多彩的课堂, 当学生的主体性苏醒的时候, 教学变得变化多端起来, 展现给教师的是需要用自身智慧去把握的真实场景, 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实践机会, 为其智慧的积累提供了重要途径。

四、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

1. 生活教育理论。

教育起源于生活,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就是把教育与生活联姻, 以自然的、真实的生活为基本途径对学生实施教育。依据生活教育理论, 学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改进传统教学的弊端, 改变以学科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 树立源于生活、归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育因素, 充分发挥现实社会生活的教育作用, 将丰富生动的社会生活实践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努力实现理论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融合与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讲,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的具体体现。

2. 活动课程理论。

活动课程理论起源于二十世纪初欧美的新教育运动和进步教育运动, 该理论认为, 学生是通过以学习为主的各种活动能动地发展自己的。因为只有在活动中, 学生的个体素质和潜能才能被真正地激活, 并被发挥出来。活动课程理论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这一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就要从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活动出发, 把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问题还原为人在现实生活中和在现实活动中的具体问题。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时, 必须坚持以活动为中心的原则, 将活动纳入正常的教学体系中。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资源, 有利于开拓多种多样的活动平台, 从而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融入活动之中。

五、思想政治课程资源配置的开发和利用

1. 开发和利用可操作的实践资源。

如果我们的教育总是在封闭、虚拟的状态中进行, 学生将永远无法适应社会、无法承受未来。这就要求教师要紧扣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为学生提供可操作的实践资源, 使其有新的体验和感悟。因为思想政治课不仅要教会学生认知, 更要让学生践行, 提升其思想道德品质。所以, 课前或课后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体验社会生活, 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课程资源的角度看, 教材无疑是最重要的资源, 但是, 如果教育教学活动仅仅局限于教材, 就很容易陷入单一的讲授———接受的教育教学模式, 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而这正是课改试图克服的难题之一。必须看到, 教材并不是唯一的知识载体, 知识是来源于实践的。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 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自觉地把间接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体验结合起来, 这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 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可以培养其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 从其他学科中整合、筛选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具有多质性, 也就是说, 同样的课程资源可以为实现不同的课程目标服务, 不同的学科也可以运用同一课程资源, 因此, 应提倡资源共享, 这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特点。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合作和沟通, 但不仅是学生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互动对话, 而且还包括学科间的合作与沟通、教师间的合作与沟通。合作与沟通不仅是学科综合化的需要, 也是避免课程资源重复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师间及学科间的沟通与合作, 相互了解了各自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 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建设。此外, 思想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把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 可以加深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和理解, 也可以使学生了解思想政治课对其他学科的意义。

3. 构建基于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

科学技术是影响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 资源配置的效率依赖于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互联网作为新兴的信息技术, 无疑是当今时代影响最为深远的技术之一, 它的出现深刻地改写了人类信息发展的历史, 网络的快速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进程。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共享性、平等性、交互性可以突破现有资源分布的时空限制, 实现各种资源在网络虚拟空间的聚合。通过网络搭建的平台, 资源库可以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更大程度和范围内的共享,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张耀灿,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苏振芳.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3]李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5.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 篇5

新课程中政治课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探讨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中学 阿衣克孜・阿不都热合曼

如何通过对政治学科教学内容、资源的整合、优化,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体现新课改精神,落实新课标的要求,真正提高教学实效,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试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1.学科内教材内容的整合

(1)框题内教材内容的整合。在教学实践中,要熟悉课本内容,敢于调整教学内容,按教学内容内在联系大胆调整,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如在《关于世界关的学说》这一框题教学过程中,我对教材的内容作了一个先后秩序的小调整:课本原来先介绍什么是世界观,然后是什么是哲学,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包括联系与区别)。但我教学中是介绍完世界观后,接着讲授什么是方法论,顺势也把“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的关系讲了。我觉得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记忆相关内容。因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关系密不可分。回头再讲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讲清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观点就自然水落石出,非常清晰了。另外,这节课对另一个知识点“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也作了个小调整:先介绍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对哲学发展有推动作用;然后再讲授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和反思,因而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另教材中部分哲学原理与相应方法论并不对应,尽管世界观和方法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但毕竟二者还是有着严格区别的。我们不能让学生把世界观与方法论混为一谈。应该让学生把不同的世界观与相应的方法论对照着学习。如教材讲“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后,再集中讲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我认为,虽然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重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尽管同属于两点论和重点论,但二者还是有着严格区别的,它们有自己相应的方法论。在这节课,我是做了调整和补充:把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原理对应抓主要矛盾,统筹兼顾的方法论先讲,然后再讲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原理要求抓本质,不可忽视支流,最后才讲两点论和重点论。因为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这两个原理及其方法论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我们应该让学生能区分。

(2)框题间教材内容的整合。新教材是以生活逻辑为基础进行编写。以生活逻辑为主取代过去的理论逻辑为主,这一新课标的理念在平时的教学上我们应该按要求认真落实。但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又要灵活处理好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关系。首先,我们不难发现有的框题内容偏多,一课时讲不完;有的上一框题的部分内容与下一框题的部分内容是紧密相连的,此时我觉得应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如在《第九课 矛盾》的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有两个问题,一是矛盾的同一必性和斗争性,二是矛盾的普遍性的特殊性;教学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内容偏多,一课时难以完成。同时矛盾的普遍性的特殊性与下一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紧密相关的`,所以可以把“矛盾的普遍性的特殊性”这一问题与下一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起讲,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则单独用一课时讲。

(3)课与课之间教材内容的整合。新课改理念下教学活动要求教师视教材为学习资料,在遵循教材处理“源于教材,以不拘泥于教材,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的总原则前提下,主张因地制宜,因生制宜地对教材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和有效利用。为此,我在重新审视教材的基础上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如讲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讲的“物质”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但我们教材没有在这里介绍什么是物质和意识,因而不利于学生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个知识点作了处理,就是把第四课第一框题中“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内容提前到这课来讲。通过列举“水果和苹果、香蕉、西瓜”、“动物和猫、狗、牛羊”等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哲学抽象的物质概念和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这一处理,既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形象、生动的理解抽象的知识点。

2.科际间教学资源的整合

所谓科际资源整合,主要是指利用政治与语文、历史、地理等科目的密切关联来提高政治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1)政治学科与语文学科的资源整合。在政治课教学中,经常使用语文知识,如经常使用文学修辞语言,有利于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把深奥的哲理通俗化、把晦涩的理论形象化,以烘托课堂的气氛。如我讲到崇高理想的作用时,用“指南针”“发动机”“风帆”“灯塔”“路标”来形容,这是比喻法。讲“理想”时,我针对班上少数同学提出的“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的观点,我朗诵了著名诗人流沙河的现代诗《理想》。在教学中,若能适度加入唐诗、宋词、文言、警句、成语、俗语等文学鉴赏,并把文学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巧妙地融为一体,能提高审美情趣,烘托课堂气氛,增强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政治学科与历史、地理学科的资源整合。首先,“政史不分家”,中学政治课本中与历史相关的内容很多,为政治学习提供了许多鲜活的材料史料,有利于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如在学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教学内容时,我举了一系列统计数据:从科学的发明(发现)到实际应用所经历的时间,两次大战之间为,战后则为9年。过去从发明到大规模应用,照相用了1,电话用了56年,而现代的电视只用了5年,激光仅用了2年。数据是枯燥的,然而数据也是最具说服力的。一连串的数据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次,政治是现实的历史,历史是凝固的政治,二者密不可分。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又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编写的,以哲学观点统帅史实,要让学生在历史素材中逐步领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其次,政治学科与地理学科资源整合。缺乏地理知识的政治学习是不可想像的。借助地理可以形成科学的空间概念,以强化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 篇6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教学资源 开发 利用

新课程改革提出基础教育要回归生活,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尤其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塑造和培养现代公民为目标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更要求政治教师密切关注生活,以一种职业状态下的“随时备课”,积极进行学习、实践和反思,最终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合。这也就是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

因此,高中政治教师要具备开发、利用教学资源的素养,让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政治课堂增添生命活力。那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利用好教学资源呢?总结教学经验,笔者归纳出了使用教学资源的两种常用策略和方式。

一、论证说明式

这种方式主要是引用储备的教学资源说明比较抽象的理论观点,使枯燥的理论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产生师生共鸣,实现塑造和培养现代公民的教育教学目标。

课例1:“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所能采取的最好的政治外壳”。

选修3教材提到列宁说的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所能采取的最好的政治外壳。仅这一段文字无法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资产阶级民主的局限性,于是我运用了一些教学资源来进一步说明这一问题:美国步枪协会(NRA)是美国的一个非盈利性民权组织,该组织认为持有枪支是每个美国公民应该享受的权利。上世纪60年代后期,枪支犯罪越来越严重,美国政府在枪支管制方面受到的压力不得不迫使它在枪支管制方面进行立法。也就是从那个时期开始,NRA的角色逐渐从枪支爱好者俱乐部转变为反枪支管制政治团体。在美国国会选举中,NRA的选票只投向拥护《第二修正案》的候选人。在2000年的国会中期选举中,有99%NRA支持的选举人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在美国,最高法院法官是由总统提名、参议院确认的,最高法院对限枪立法的成败有重要影响。因此当总统提名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时,NRA会调查候选人过往对持枪权的态度并据此采取支持或反对候选者的态度。例如2009年奥巴马总统提名索尼娅·索托马约尔接任退休的苏特大法官的空缺时,NRA认为她是反对持枪的,因此公开号召参议院否决她的提名。在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美国三权分立、两党制和利益集团的政治作用,最后从国体的层面点出资产阶级打着“民主”的幌子掌控国家权力,其民主具有隐蔽性、欺骗性和阶级局限性。通过这些教学资源的展示,学生就很容易感受到我国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两种民主性质的尖锐对立,从而自觉地抵制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防止美国“民主”向中国年轻一代灌输美国的价值观念进而达到颠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

二、研究性学习式

这种方式是在师生都已掌握的教学资源背景下,提出生活中的某个具体问题,围绕该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搜集、筛选教学资源,通过整理、归纳和推理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课例2:市场秩序——市场交易有风险。

必修1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框第二目市场秩序的第二个探究活动:市场交易有风险。笔者通过设疑抛出了一些问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需要讲究诚信?我们应如何加强诚信建设?在学生展示和讨论教学资源过程中,有些同学从北京三里屯麦当劳事件谈起,认为当前在我国要塑造诚信的社会环境是比较困难的,对社会的诚信建设显得有点悲观。有些同学列举广东省环保厅自2006年开始对企业环保信用进行评级,分别用绿牌、黄牌和红牌代表环保诚信、环保警示和环保严管企业,彰显了诚信是企业的立业之本、兴业之道。还有一些同学谈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2年要“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诚信系统”。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并对搜集的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归纳:我国的诚信建设已经逐步走上了制度化的轨道,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懂得了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改变了以前的一些消极的思想认识。最后师生达成共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要承担社会责任,诚实守信,支持环保和公益事业。可见,通过这种研究性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在于如何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实践证明,成功的政治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资源的支持。所以,政治教师要有强烈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意识,要做社会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观察、研究,随时挖掘一切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共同开发,让教学资源的开发过程成为一种充满智慧的过程和享受师生个体生命提升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2]余文森《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 篇7

一、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1.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性问题

教师对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不强, 开发能力低下。受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的影响,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一样, 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教师将教学的绝大多数时间花在课堂教学上, 忽视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有的教师甚至将对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看作是额外的教学负担, 从中可以看出, 目前很多思想政治教师对待课程资源开发的态度不端正且开发意识薄弱, 把思想政治教材当做唯一的课程资源, 只局限在对教材内容的讲解上, 没有意识到或没有能力去利用丰富的思想政治课程资源进行教学。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 课程资源利用脱离学生需求。就目前情况而言,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这样的现象: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过分重视知识点的讲解和传授, 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练习。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教育, 学生被迫进行接受式的学习, 忽略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感觉到思想政治课程枯燥无味甚至是无用的。此外, 思想政治教师把教学的对象学生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并试图消除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 所教授的教学内容都是单一化、理论化的书本知识, 这样就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这一课程资源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真正发挥,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要。

2.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结构性问题

注重显性资源, 轻视隐性资源。所谓显性课程资源是指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资源。所谓隐性资源是指必须间接获取的、具有隐蔽性的、潜在的课程资源, 对这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往往容易被人忽视且开发利用的难度也比较大, 但它们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是将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

注重校内资源, 轻视校外资源。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师比较重视校内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对于校外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则不够。在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也更多地局限在教室中, 很少能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去接触自然和社会, 导致理论和实际脱节。

3.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实效性问题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时效性差, 内容更新速度也慢。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如社会新闻、事件等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所以, 思想政治课程教材中的很多观点和材料难免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显得比较滞后。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关注和掌握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新政策、新事件, 学习新观点, 开发利用现阶段能用于教学的思想政治课程资源, 并与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闲置与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任何教学资源只有切实应用到课堂教学和师生互动活动中, 才能体现该资源在课程教学中的价值,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也不例外。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虽然很多思想政治教师对课程资源进行了开发, 但没有很好地将其运用到思想政治教学中去, 这样就出现了思想政治课程资源闲置和浪费的现象, 难以发挥该资源应有的作用, 造成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 使学生失去学习思想政治的热情, 这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是很不利的。

许多教师忽视对思想政治资源的筛选和整合。很多思想政治教师片面地认为, 对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单纯地在原有教材教学内容中添加一些课外的背景资料和时政案例, 而且错误地认为添加的资源越多越好。因此, 很多教师在通过网络下载或报纸、杂志的阅读等途径获取思想政治课程资源之后, 不加筛选和整合, 直接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这种方法没有对繁杂的课程资源进行筛选, 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整合, 使有的内容多而杂, 有的和学生实际的理解水平、认知水平不相符, 有的甚至偏离了教材内容, 造成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低下。

二、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对策

1.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 充分发挥主体性资源的价值与作用

第一,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师的价值和作用。思想政治课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教学资源, 教师要改变这一错误观念, 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应用到教学中去。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 凡是能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社会发展和学生亲身经历相结合并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索讨论、交流合作的资源都可以应用到思想政治课程中, 这样不仅增长了学生的知识,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而且有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因此, 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强化课程资源意识, 树立全新的课程资源观。

思想政治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要转变角色, 扮演好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人翁角色, 这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但也是一次提升教学能力的良好机会。因此, 思想政治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和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努力促进自身角色的转变, 这样才能调动教师进行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在参与和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和能力。

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同时具备渊博的知识和优良的品德修养, 要实现思想政治教师自身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除了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外, 还要不断改善和提升自身的品德与修养, 这样才能为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做好智力和非智力方面的准备。

第二, 注重开发学生作为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价值和作用。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上要适当地给予学生参与教学的权利和空间, 这是因为学生和教师在文化背景、知识水平、生活阅历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有时教师打的比方或举的例子很难让学生接受和认可, 如果让学生参与到教学难点的理解与描述中, 他们举的例子可能很容易被其他学生理解和接受, 这对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很有利的, 因此, 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作为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知识难点, 这时, 教师可以坦诚地求助学生, 让学生帮助解决, 如果不懂装懂不仅不能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知识, 而且可能影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让学生帮助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知识难点是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表现。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上讲台进行讲解, 将自己变成一名听众, 这样使学生变成了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真正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 利用好两对资源, 提高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

第一, 利用好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 注重开发隐性课程资源。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仅是教师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学生作为教学的对象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适宜的课堂规则和良好的班级舆论, 教师要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努力在学生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课程资源开发氛围, 这样学生才有开发利用思想政治课程显性资源和隐形资源的动机和内在动力。显性资源较隐形资源易于被教师和学生发现和利用, 而良好的资源开发利用的课堂氛围是促使教师和学生开发隐形资源的内在动力, 受到思想政治教师的高度重视。

在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 教师除了要利用教材、课本等显性资源进行教学外, 还要利用好一些承载隐形资源信息的工具和手段, 如视频类新闻节目、录像、录音机等形式的教学手段, 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第二, 整合校内外资源, 让教学走出课堂。在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 校内资源为主, 校外资源为辅, 两者相互补充、有机融合。一方面, 教师和学生在利用好课堂教学资源的基础上, 提高对校内图书馆、阅览室的使用率。另一方面, 思想政治教师更要对校外资源进行整合:首先, 思想政治教师要创作让学生和家庭、社会接触的机会, 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获取思想政治课程资源, 使课程资源跳出狭隘的书本内容, 变得更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同时, 学生在获取资源的过程中, 不仅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 也提高了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其次, 思想政治教师要鼓励和组织学生走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馆进行参观和学习, 在特定的环境中感受和体验。最后, 学校可以邀请校外专家、学者、专业人士等在学校开设讲座, 让学生面对面地与这些权威人士进行交流沟通, 这也是利用校外资源为教学服务的一种途径。

3. 提高开发与利用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实效性

第一, 加大教材的利用力度, 使思想政治课堂活跃起来。首先, 把教材的情境与时代结合。思想政治教材的情境是适合多数学生的普遍性的情境, 但是也有很多学生个性非常鲜明。对思想政治教材预设的情境不感兴趣, 没有切身的感受。所以, 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 灵活运用好思想政治课程资源, 对课程资源的内容和情境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改进, 从而使得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在利用时富有时代性。其次, 思想政治教材内容生活化。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把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用生活化的方式表现出来, 使教材的内容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 实现与学生经验世界的对接, 从而使学生运用生活中感受到的知识去促进课本知识的学习, 进而使得各种知识融会贯通。最后, 教材内容要以问题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俗话说学习要善于思考, 而思考又要提出疑问。思想政治教学以问题形式提出, 实际上是把教学内容, 以探究式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学习, 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第二, 充分利用时政资源, 使思想政治课堂内容丰富起来。首先, 教师和学生要时刻关注新闻热点, 并将其与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对时政热点的开发和利用往往可以丰富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 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新意, 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需要。思想政治教师可以采取很多手段如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来开发课程资源, 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这些手段搜集资料, 真正提高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其次, 教师要鼓励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当前的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是有时间限制的, 比如一些志愿者活动、公益劳动等, 同时也是社会热点话题, 教师要鼓励或组织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 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有利于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最后, 充分挖掘和利用网络资源。网络资源的引入为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 它所包含的内容之广、实效性之强是其他资源不可比拟的。加强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整合, 将会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充满活力。

第三, 整合思想政治课程资源, 使其实效性增加。首先, 整合社会资源, 利用社会课程资源。社会是个大的知识系统, 它蕴含的知识非常的丰富, 其中包括人力、物力等教育资源, 学生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课程资源, 并用这些资源创建与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 这些情境包括探究式的学习、相互讨论、练习等等, 还包含课堂外的一些情境, 例如参观学习、调查研究等等, 这样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课程资源的情境, 从而把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整合, 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其次, 整合校园资源, 使学生活泼地学习。学校是学生生活的地方, 学生对学校非常熟悉, 也非常感兴趣。所以, 教师要利用好这个有效的资源, 要善于挖掘校园中蕴藏的思想政治课程资源, 并把其应用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 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 整合家庭课程资源, 让思想政治教学在无形中影响学生。家庭教育在学生受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 也是获取知识和经验的重要途径。很多学生深受家庭氛围和父母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形成了与父母相似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因此, 家长也应该作为思想政治课程资源被整合。在鼓励家长提高自身文化、品德修养的同时, 也可以让家长参与到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由于各位家长所在环境不同, 生活阅历不同, 兴趣爱好也不同, 所以家长是一个内容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课程资源, 如果能充分调动家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性, 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无形中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 而且还弥补了教师实践知识和经验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张朝珍.课程资源研究概述及发展路径分析.江苏教育研究.2009 (22) .

[2]李月华.以教师为主体的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教育探索.2008 (8) .

[3]秦永芳.试论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5) .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 篇8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 (品德) 课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 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1]笔者在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的背景下, 立足国内学者对思想政治 (品德) 课程资源的理论研究, 结合自己在见习中的一些观察发现, 试图对中学思想政治 (品德)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探析。

一、课程资源及特点

(一) 课程资源的概念

关于课程资源的概念, 国内外有多种看法, 我国学者普遍认为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2], 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3], 本文提到的课程资源是广义的课程资源概念。

(二) 课程资源的特点

思想政治 (品德) 课程由于自身的特殊性, 因此, 其课程资源也呈现出一些自己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

1.德智共生, 德育为主

思想政治 (品德) 课是一门德育性质的课, 在中学德育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 其他学科课程虽然也承担有一定的德育任务, 但是仍以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为主, 而思想政治 (品德) 课却恰好相反, 它是以道德教育为主的, 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为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服务的。课程资源是为课程服务的, 因此, 开发出的思想政治 (品德) 课程资源也必须要有德育性, 从而更好地实现其德育目标。

2.国家意志性

思想政治 (品德) 课是一门国家课程, 它所传达的都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具有明显的国家意志性。因此, 开发出的思想政治 (品德) 课程资源也必然会带有明显的国家意志性。

3.多变性

思想政治 (品德) 课是一门实践课程, 这就注定其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 适应时代不断发展的趋势, 开发出的思想政治 (品德) 课程资源也应该是不断变化更新的。

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思想政治 (品德) 课是一门中学必修的国家课程, 也是中学德育的核心课程,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它在一些学校得不到重视, 以至于除了课堂上那段时间外, 没有教师愿意去研究思想品德课的相关问题, 其中就包括开发课程资源的问题。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即没有丰富课程资源的支持, 该课程将会变得更加枯燥乏味。因此, 要提高思想政治 (品德) 课教学的趣味性, 重视对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及笔者在中学见习过程中的观察, 发现当今中学思想政治 (品德)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 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淡薄, 利用能力较弱

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 “教师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 有助于教师形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 更好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4]但是, 现实的情况是很多教师根本就没有课程资源意识, 更别说开发课程资源了。少数教师虽有一定的课程资源意识, 也知道课程资源对于课堂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但由于对课程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弱, 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想去开发却没有能力去开发。譬如大多数中学其实都安装有多媒体, 但是却很少使用, 一方面是由于有的教师嫌麻烦, 另一方面是部分教师尤其是年龄比较大的教师不会使用多媒体。这就导致现代课程资源的大量闲置和浪费, 同时也使得教学效果与采用了现代教学手段的课堂相比大打折扣。

(二) 课程资源开发限于专家学者, 利用效率不高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基本职责提出了新的要求, 认为“现代社会的教师, 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文化的传播者, 更主要的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服务者、课程开发者和教学研究者”。[5]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很多教师不去开发课程资源, 一方面是没有课程资源意识或开发能力欠缺, 另一方面还与缺乏课程资源开发的动力有关。思想政治 (品德) 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很多教师来说还是很陌生的, 很多教师都是在旧有的被动接受的思维定势框架里思考问题, 缺乏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的积极主动性, 在开不开发都是同样待遇的情况下, 很多教师都会选择不开发从而减少自己的工作量。这就造成了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非常单一, 仅仅是少数学科专家或学者在做, 而与学生密切联系, 更加了解学生需求的教师却置身其外, 可想而知这样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是很难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多样需求的。不仅如此, 课程资源的利用效率也不高, 一些教师抱着“怎样方便怎样上”和“用不用都没有影响”的思想, 对已经被专家学者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也常常是视而不见, 不去利用, 从而导致很多课程资源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 课程资源开发限于教材, 多渠道利用较少

课程资源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 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都可以称作课程资源。但是现实教学中,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 很多教师认为课程资源就是形成课程因素的直接来源, 片面强调书本知识的传授, 甚至把教材看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仅限于教材, 从而导致众多文字与音像资源、人力资源、实践活动资源、信息化资源等可利用的众多渠道都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可想而知, 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结构是非常单一的, 而在这种单一课程资源的条件下要实现中学思想政治 (品德) 课多样的德育目标是非常困难的。

(四) 课程资源开发限于课堂, 利用校外资源不够

思想政治 (品德) 课是一门德育性质的课, 该课程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向学生传授该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 而是借助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和思想品德素质。而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仅仅靠课堂上的教学是很难完成的, 它需要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地形成。但是受传统课堂教学思想的影响, 中学思想政治 (品德) 课的教学途径都比较固定。大多数情况下, 思想政治 (品德) 课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 很少看到教师在校外或者是教室之外去开展教学, 也很少会有该课程的教育实践基地等。所以, 一方面教师不知道在哪里去开发课外资源, 另一方面大量对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和思想品德素质很有帮助的校外课程资源被闲置和浪费, 学生到底学得怎么样也是缺乏实践检验的。因此, 拓展思想政治 (品德)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空间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和思想品德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和策略

课程资源丰富多彩, 但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时并不是随心所欲的, 而应该坚持一定的原则, 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保证所开发资源的实效性。具体来说, 笔者认为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中应坚持以下原则和策略。

(一)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所谓目的性原则指的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围绕课程目标进行。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曾说“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应该首先抓住课程资源开发的方向, 即课程目标, 然后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才是有效的。思想政治 (品德) 课程目标具有多样性, 针对不同的课程目标应该开发与之相应的课程资源, 这样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才是适合学生需要的。所以, “思想政治 (品德) 课程资源的开发就必须在明确的课程目标的前提下, 认真分析与课程目标相关的各类课程资源, 认识和掌握其各自的性质和特点, 这样才能保证开发的目的性”。[6]

2.德育性原则

所谓德育性原则就是指思想政治 (品德)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围绕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来进行, 要有助于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这是因为思想政治 (品德) 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德育性。因此, 其课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不能只是呆板的理论, 而应该富有人情味, 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真实的情感, 促成学生知识的内化和德育素质的提高。

3.时效性原则

思想政治 (品德) 课是一门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其教学内容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因此, 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内容, 其课程资源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开发利用那些最新的、与课程内容联系最紧密的课程资源。

4.多样性原则

所谓多样性原则就是指开发的课程资源要内容广泛, 形式多样。不管是校内的、校外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科技的, 还是文章、数据、格言、故事、成语、音乐、图画、电视、电影, 凡是与思想政治 (品德) 课有关的, 有助于学生思想政治 (品德) 素质发展的, 都应该收集起来为思想政治 (品德) 课堂教学服务。

(二)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

1.强化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增强其利用能力

“课程资源不会自动进入教学领域, 需要人们能动地去寻找、认识、选择和运用。同时,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不仅是特定部门和人员的专业行为, 更是教师主导的活动。”[7]因此,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认同自己课程资源开发者的这一角色。同时, 学校也应该积极向思想政治 (品德) 教师宣传课程资源开发的相关知识, 强化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 并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中, 从而提高他们课程资源开发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其次, 为了解决一些思想政治 (品德) 课教师课程资源利用能力比较欠缺的问题, 学校应该积极开展一些技能培训活动, 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校内外的学习与培训, 以此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利用能力。

2.增加开发主体, 提高利用效率

思想政治 (品德) 课教师将自己完全排除在课程资源开发的队伍外, 与他们缺乏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动力有关。因此, 要增加该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和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效率, 必须做到:第一, 建立起相应的奖励和激励制度, 让广大的教师找到课程资源开发的动力, 充分发挥自己的职业优势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二, 鼓励教师大胆地利用已经被学科专家和学者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 多方面多维度考核教师的教学成绩, 以此提高思想政治 (品德) 课程资源的利用效率。

3.丰富开发类型, 拓宽利用渠道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 (品德) 课教学中, 教材一直被看成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心理学研究表明, 单一的刺激容易引起疲劳, 长期用一种模式去教学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因此, 要改变思想政治 (品德) 课学生不爱听、不愿学的现状, 开发出的课程资源必须是丰富多彩的。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仅限于教材, 而要利用多渠道去开发相关课程资源。此外, 教师必须扩宽视野, 结合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积极地开发那些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资源, 并将这些资源巧妙地运用到教学中, 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思想品德素质得到提高。

4.扩展开发空间, 创新利用途径

实践性是思想政治 (品德) 课的显著特点之一, 人的思想品德只有在社会生活和实践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形成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地扩展课程资源开发的空间, 创新课程资源利用的途径, 多去开发和利用校外的一些资源, 将自己的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也有机会参与到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使他们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去验证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解决一些课堂上无法解决的问题, 让他们的思想品德素质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门秀萍.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开明出版社, 2003.

[2][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3]刘旭东, 张宁娟, 马丽.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3.

[4]周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反思[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17) .

[5]李本松.思想政治教师应具备的课程意识[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9 (12) .

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 篇9

一、教师中的课程资源

教师是课程的组织者, 也是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者之一。因此, 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师应注意自身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 以身立教, 共鸣互动

对课堂的控制方式上, 教师应从强调学生对教材内容记忆的“结构化”“封闭化”“权力型”转变为注重学生创新品质的“非结构化”“开放式”“非权力型”, 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

2. 发挥自身特长, 多学科渗透, 凝聚教师集体的教育合力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 教师首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根据自己的特点, 发挥自己的专长, 挖掘自己的潜能,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其次, 教师要注意学习其他教师好的教学经验, 分享他人的教学成果, 做到取长补短和精益求精。最后, 教师还要注意发挥群体合力, 开发整合相关联的学科知识。

二、重视利用校内资源及整合德育资源, 增强教育深度

学校课程资源包括学校内的各种场所和设施, 包括反映学校文化的各种无形的资源及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各种活动。如:图书室、多功能教室、运动场地;人文资源, 如学校的专家型教师、师生关系、校风校纪、校容校貌;各种活动, 如文艺演出、社团活动、体育比赛、时事讲座;自然景观, 如花草树木。

三、重视利用校外资源

校外课程资源是校内课程资源的必要补充。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重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 使学生多接触社会, 了解思想品德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关系,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在思想品德知识的学习中有效地培养其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1. 充分挖掘家长资源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在社会的伟大学校里, 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同学, 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先生, 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学生, 随手抓来都是活书, 都是学问, 都是本领。”我们要把思想品德课与家庭教育紧密配合起来, 形成教育合力, 让学生把课堂上的道理逐步内化为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为。

2. 寻找乡土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 人口众多,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很大, 一本教科书不可能全国适用。初中思想品德课所涉及的知识与现实联系紧密, 需要学生积累一定的感性材料才能理解。这就需要教师从本地的实际出发, 开发和利用好本地资源。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 农村的风土人情、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等都可以作为资源加以利用。本土教育资源是思想品德最肥沃的土壤,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此教育好一方人, 就要用好一方土。

四、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略论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10

一、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政治课程资源

第一, 开展当代社会调查, 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社会的发展, 以便确定或揭示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所提供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第二, 审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 以及在实现自己生活、学习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 包括知识与技能, 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 教与学的方式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各种素材和开发与利用相应的实施条件等等。

第三, 研究学生, 以了解他们已经具备或尚需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 以确定制定课程教学计划的基础。

第四, 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 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 各种机构, 各种生产和服务行业的专门人才等资源, 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

第五, 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 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 提高使用的效率。

第六, 加强学科外综合, 培养为学生主动性探究学习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第七, 教师的教学主要是围绕具有探究性的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第八, 进行政治研究性教与学, 使政治教学呈现出开放性、多元化特性, 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性问题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和实践者。

第九, 教师要努力优化自身素质的构成, 自觉养成高品位的创新人格体系, 发挥团体合作精神, 搞好教育创新。

二、关于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几点思考

其一, 由于政治学科的特殊性, 它的课程资源丰富而复杂。因此, 完成它的开发与利用不仅仅是学科课程专家的任务, 而且是每一个政治教师的任务。只有将广大的政治教师动员起来真正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之中, 我们的政治教学质量才能迅速而有效地得到提高。

其二, 政治课资源的择取应把握好原则性和时效性。始终要坚持“政治性”和唯物辩证法, 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加工, 不能人云亦云。如美国反华势力的言论, 台独分子的政治论说, 法轮功的歪理邪说等等, 我们必须指导学生用批判的政治眼光去洞穿其反动本质, 揭露其真实面目。另外一些娱乐性的政治题材影视作品, 更应认真鉴别, 不能盲目视其为政治课程资源。

其三, 对现代信息, 网络技术的利用不能走入死胡同。它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 是完全不可能取代教师地位的, 千万不能本末倒置。我们在积极推广多媒体教学的同时, 还要反对那些把多媒体当摆设以及将教学过程人为地复杂化的情况。

其四, 开发和利用政治课程资源, 要指导学生置身于政治研究性学习之中, 这是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但中学政治研究性学习往往过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研究课变成了一堂纯粹的学生活动课, 甚至有的学校消耗了大量的人才、物力、财力去盲目地研究力所不能及的课题, 这就走向了极端。

其五, 开发和利用政治课程资源, 只能因地制宜, 决不能凭主观意志盲目地去实施。因为这里存在着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教育教学条件好与条件差的差异。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 篇11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代写论文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没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愿景就很难实现。

课程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 程资源则仅指形成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综合两种观点,可以将课程资源视为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中所有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需要明确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那些进入课程并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每一位中学政治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一、丰富和拓展教材资源

长期以来,教材一直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主要课程资源,甚至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新课改提出课程资源这一重要概念,并不是要抛弃教材,削弱教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事实上,教材一直是我们的重要课程资源,我们常称“教材”为“课本”、“教本”,其意就是“要以教材为本”。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已经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应更多关注的是把它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来使用。要结合本地实际、教师的特点和风格、学生的现状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摒弃以往教师就是“教教材”的旧课程理念,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加工、使用方法的完善以及开发补充教材等方式,使教材这一文本资源的课程价值升值,使教材的作用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1、加工教材,完善内容

教材从出版到修改再版有一个周期,期间国内外形势会发生变化,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也可能出现重大调整。

现实中教材结构单一、落后于时代、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情况比较突出,致使思想政治课的“教教材”几乎成了“乏味课”的代名词。这就迫切要求广大教师应树立大教材观,确立“用教材教”甚至“用自己开发的教材教”的全新理念,善于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等进行适当的补充或调整。例如,可以根据形势变化和学生的能力水平与发展需要对教材知识进行增删,对过时、陈旧的材料、事例、数据进行置换和补充;根据知识的逻辑性、关联性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对教材知识进行结构重组和优化组合;对课后的练习进行调整更换;等等。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加工与再创作,使教材内容结构化、问题化、人文化、综合化、生活化和更优化,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2、变革教材的使用方法,用活教材

开发教材这一文本资源不仅需要再加工,还需要改革教材的使用方法,将其用好用活,使“教材”变为“学材”,使教材变为教师引领学生思维“起飞”的“平台”,变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媒介,变为师生对话的引子、案例和话题。这就需要教师寓理于例,把概念、原理融入热点事例,通过师生对话与活动创生新的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例如,我在讲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时,有的学生因党内 出现一些腐败现象而对此产生错误认识,如果此时只是阐述道理,就 会显得苍白无力,难以让学生信服。为此,我一方面向他们介绍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 牛玉儒等党员干部的先进事迹,另一方面也介绍了近年来党惩治腐败现象的典型案例,学生 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形成了正确的认识,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二、开发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学科教材提供的是学科知识,而学生的需要多种多样,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 个性发展,就需要开发校本课程。就闽东地区而言,其美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 丰富的民间风俗、辉煌的建设成就、感人的英雄事迹等都可以与相关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 , 促使教学更好地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 的兴趣,开阔信息视野,拓展思维方式,真正发挥课程资源的促进作用。

三、广泛开发人力资源

新课程理念认为,在教育教学中,新课程的知识将在三个方面均衡分布:教科书及教学书所 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由此可见,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在课 程资源中处于重要地位,即人力资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

就思想政治课而言,政治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教师个人所具备的知识决定了课程资源 开发的范围、程度和效能。教师要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营养,学习新的技能和方 法,提升自主地、创造性地、合理地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师教”,而且还要重视“学生学”,特别要注意发挥好学生这一人力资源的作用。为此,需要注意以下三点:(1)要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

(2)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3)要引导学生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另外,人力资源还包括家长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社会、家庭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性工作,我们有必要尽可能多地把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各方面人士的力量整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种全社会的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四、创造实践资源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 篇12

1. 符合思想政治课课程特点和科学性的原则

政治教师与学生在开发和应用本土课程资源时应遵循思想政治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学目标。本土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要遵循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两个基本规律:一要适应社会发展, 符合推动社会发展的需要。二要促进人的自身发展。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系统的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必修课程, 是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因而, 开发和应用的本土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要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服务。这门功课具有系统性和常识性、基础性和时代性、理论和行为导向的一致性特点, 所以我们开发的本土课程资源应符合以上这些思想政治课课程特点。

高职院校的教学强调“做中学、学中做”, 这一点除了体现在我们每门课程的教学设计中, 还体现在我们大量的综合实训中。我们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例为26/74, 其中专业课生产性实训的学时占专业课总学时的比例为88%。我们采用4个学期项目与1个毕业项目加强学生做事的主动性和成功率, 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课程组织上, 我们采用柔性化、模块化、学段化的FMS教学组织模式, 保证项目制教学的开展。详见下表2。

我们对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必须坚持科学性的原则。一方面, 对课程资源的选择要注意它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另一方面, 应该培养学生对本土课程资源的质疑精神。 (1) 我们要将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寓于科研课题的研究中, 保证其科学性。学校可以通过科研课题, 借助课程专家的指导和帮助, 开发和应用本土课程资源, 使得所开发和应用的课程资源做到因地制宜, 确保思想政治教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提高本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应用的学术性价值。

2.适合中学生的特点和发展原则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 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 我们在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过程中, 应该坚持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学生的发展是本土课程资源开发的具体着眼点和最终落脚点, 本土课程资源开发必须面向学生, 既要考虑学生已有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条件, 又要科学估计学生未来发展的最大可能性。本土课程资源的设计只有高度关注学生的发展, 才能有科学的课程目标。学生的发展要求本土课程资源开发要“以育人为本”, 离开了育人, 任何一种课程资源开发都将是毫无意义和价值的。

其实, 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都是一种资源, 所以我们在开发与应用本土课程资源的时候要多关注本班学生的亲身体验, 关注学生现有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要善于把本班学生的体验和当地社会生活信息开发成很好的本土课程资源, 使教学内容更丰富, 更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真正促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社会生活的主体和不断发展中的主体。

六、结语

我们此次课程体系的改革有如下几个特色: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形成职业特色鲜明, 行业特色突出的专业课程体系。

2. 在职业素质课上,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教育, 注重人文素质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软技能。

3. 在专业课上, 注重知识“必需、够用”, 技术“先进、实用”, 通过案例教学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训练。

4. 在综合实践课程中, 采用4个学期项目与1个毕业项目加强学生做事的主动性和成功率, 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5.在课程组织上, 采用柔性化、模块化、学段化的FMS教学组织模式, 保证项目制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高中政治解题方法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与评价

黄映坚

(广州市番禺区象贤中学, 广东广州

摘要:在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的过程中, 解题方法的归纳总结和应用有其固有的一些方法与模式, 本文作者从对其利弊分析入手, 结合本校在此方面的具体做法, 提出“高中政治解题方法的复习”流程, 构建高中政治解题方法的教学模式:例题练析—多题反复—归类总结—个性把握, 以期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促进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或行为。

关键词:高中政治解题方法教学模式探索实践

一、“高中政治解题方法”一般的教学模式及评价

在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的过程中, 解题方法的归纳总结和应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这一过程及其作用在于:教师将孤立的、零散的、单个题目的解题知识整合为系统的解答高中政治各

3.本土性原则

各地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和自然环境的千差万别, 历史、生源、教职工的素质结构不同, 其办学特色、校风等会有很大的差异, 会形成各具特色的本土课程资源。 (3) 因此, 学校在开发本土课程资源时, 首先要注意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 找出自己的优势、文化特色, 充分利用当地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特色产品和著名人物等丰富的课程资源, 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学习成长, 开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健康、乐观向上的品质, 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感情。

学校的特色也就是学校的本土资源优势, 这种优势既可以是精神文化等软件方面的, 又可以是设施设备等硬件方面的。学校要积极开发和应用自身的校本人文资源, 让本校优良的传统发扬光大, 例如, 南通市二中是一所具有90年历史的老校, 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 近代教育家张謇的哥哥怀着推己及人的情怀亲自创办了这所学校, “勤奋好学、笃实耐劳”是校训, 全国知名科学家闵乃本、巢济平、吴蔚祖等院士和全国特级教师李虞楠都是该校校友, 该校的风筝队曾在国际风筝节中获国际大奖, 这些都可以开发成该校独特的本土课程资源, 应用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 以彰显该校独特的教育魅力。

4. 贴近生活实际的原则

回归生活、贴近生活的原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原则和要求。 (4) 回归生活世界的本土课程资源生态观, 从本质意义上说, 就是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本土课程资源体系中的有机统一, 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本土课程资源的基本来源。

坚持这一原则,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适应地方发展和学生需要的角度看, 本土课程资源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比国家课程更强, 更易贴近本地学生文化和思维的现实基础, 渗透在课程中的创新思想更易被学生所体验与接受, 更能让学生在解决身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同时体验到创新意识和过程的价值。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必须在本土课程资源建构上贴近现实生活, 深入实际。本土课程资源是实现思想政治课理论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相接轨的重要桥梁, 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

5. 师生共同参与开发和应用的原则

开发本土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不能单打一, 我们要充分调动政治教师和学生参加政治本土课程资源开发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此外, 这一活动要和本地的资源有机紧密结合, 要和本校的各项活动紧密结合, 要和当地的社会、家庭的教育相结合, 使学生在其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和学会做人。教师在其

类试题的策略性知识, 再通过一定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使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对知识的梳理与迁移能力均有所提高,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促进或改善学生在其他情境中的学习或行为。

在以往的教学中, 这一过程所运用的方法通常是“讲练结合”, 即:在课堂上, 以某年的高考题为例, 教师将自己总结的解题方法用演绎的方式直接讲给学生听, 学生听明白后, 再自己运用相应的方法解题, 教师就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 巩固运用。用这样的方式来复习, 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不太高,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到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稍加总结, 就可以教给学生, 所以对教师细致分析问题和掌控课堂的能力要求不太高。而聪明点的学生只要在课堂上听懂了, 在做一般的主观题时就能拿到较高的分数。而且, 这种方式效率较中也能更好地理解本土课程资源的内涵及特点, 能比较成功参与开发和应用的本土课程资源, 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而在本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应用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和教师都是主体, 教师同时还要起主导作用。我们开发和应用本土课程资源要坚持师生共同参与的原则。“教是为了不教”, 所以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要为学生的自我教育进行引路、搭台。教师可用正面的、积极的、向上的本土事实、材料、舆论来引导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师生可以共同努力设计班级文化园地、修造校园文化角等开发和应用本土课程资源的形式, 来着力开发校园内的隐性德育资源, 营造德育环境;师生也可以通过分工合作的形式, 收集和编写名人故事和本校的校史以生成本土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地方课程资源”这一重要概念, 教师可结合本地和学生的实际, 有的放矢地利用之,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摒弃以往以“教材为本”的一元课程资源观, 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开阔信息视野, 拓展思维方式, 从而弥补课程缺陷。

注释:

(1) 吴刚平.解析课程资源.现代教学, 2006, (1, 2) :11.

(2)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2001.7.

(3) 文可义.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4.3.8.

(4) 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2004.3, 第1版:39.

摘要:当前的校本教育, 在体现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开发和应用本土思想政治课程资源, 要充分利用本土的特色教育资源, 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以实现地方课程的特有功能。本文作者认为在开发和应用本土课程资源过程中要注意几点原则, 即符合思想政治课课程特点和科学性的原则、适合中学生的特点和发展原则、本土性原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原则、师生共同参与开发和应用的原则等。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本土课程,开发和应用,原则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务院关于基础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基[2004]5号.

[3]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4]吴刚平.解析课程资源.现代教学, 2006. (1, 2) .

[5]凌平.以人为本, 构建校本课程资源体系.基础教育.2006.11.

[6]赵树利.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求实效.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5.9.

上一篇:大数据推动大物流下一篇:领导科学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