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新课程教学

2024-07-01

政治新课程教学(共11篇)

政治新课程教学 篇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 课改不断深入发展。目前, 由于缺少对政治新课程的教学经验, 许多老师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或多或少产生不适感。笔者在初中政治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逐步积累了一些个人的经验和体会, 在此总结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要树立新课程的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程的全新内容和结构对每一位初中政治老师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要每一位相关教师对自己有信心, 相信自己的能力, 积极钻研新教材, 研究新问题, 创新课堂教学形式, 就会在探索教育教学新过程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努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授之于鱼, 莫如授之于渔。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就等于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我在每学期的头一节课都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依据新课程的要求, 指导学生课前如何预习;课堂上应如何听讲、思考, 如何活动、讨论和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后如何做练习题, 如何复习及如何进行记忆等等。另外,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 在班上选出一些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 让他们总结出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 课堂上让他们介绍给大家, 一起分享成功的经验, 使学生掌握比较贴近自己实际的学习方法。

三、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不难, 但要把这些方法应用到学习中, 还得需要持之以恒, 形成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政治的教学变得轻松自然, 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比如, 我所教的中学的学生, 刚开始上新课程的时候, 根本无法实现学习的自主性。在活动时, 往往不知所措, 缺乏主动思考意识, 对讨论也不习惯, 课堂发言消极, 甚至一言不发, 课堂气氛沉闷, 预备好的教学方案无法顺利实施。让学生习惯独立自主的思考、积极的讨论是新课程是否能成功教学的关键。于是, 我针对学生实际情况, 采取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手段, 在课堂上规定凡是点到发言的同学, 就必须站起发言, 否则就唱一支歌或讲一个故事、一个笑话等等。总之, 必须站起开口说话, 以锻炼学生课堂发言的胆量和养成他们自主思考、积极讨论的习惯。

但是, 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慢慢地在政治课活动教学中会出现一些与此相反的情况。由于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且又比较调皮, 在课堂活动中时有错误和不规范的现象发生, 显得课堂纪律比较乱。我认为, 处理这一矛盾首先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切不可矫枉过正。使先前的努力付诸东流。在平时教学中我尽力多鼓励、多引导学生, 少训斥、不挖苦学生, 经常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 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给每一个学生以学习上的信心和帮助, 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一切相关的积极情绪。在严而有度的原则下规范课堂教学秩序。

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如何是上好新课程的又一关键。学生只要有兴趣, 才会主动探究, 积极思考、热情讨论, 才能化被动为主动。从初中政治新课程来说, 活动内容占主要部分, 纯理论的东西却很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从生活经验出发, 去思考、去理解、去掌握课本的知识, 从而再用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生活。按传统讲课方法可以说没有什么内容可讲, 要引起学生兴趣关键已不在老师讲得怎样, 而在课堂活动搞得怎样?政治课的活动只有让每一位学生都全身心地参与进去了, 才能使他们感到学习的乐趣。比如, 我在上初一政治《保护自我》一课时, 设计了一个发生地震时, 该如何自救的活动。我先请同学们发言, 说说自己的自救方法。接着我把同学们的发言加以总结和补充, 并对地震的相关知识作些通俗的科学解释和说明。最后, 我在课堂上, 要求学生按刚才共同总结的应对方法, 了一次进行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模拟演习。我一声令下, 假设的地震发生了:有的同学迅速钻到课桌下;有的用书包护住头, 快速蹲在墙角下……这样, 关于发生地震时自救的知识学习了, 学生也有了切身的体验, 既增加了生活的经验, 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了新课程学习的快乐, 从而提高了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水无常形, 教无定法。相信只要每一位教师有信心, 并能从学生、教材等实际情况出发, 打破常规, 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就一定能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 有效地完成新课程的教学。老师和学生在教和学中都会收获自己的希望。

政治新课程教学 篇2

德化一中政治组

徐顺进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我国封建时期的教育家就已经就反思问题有了最简练的表达: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这些至理名言早已深入人心。在西方,最早对教师反思进行“反思”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他在《我们如何思维》、《逻辑:探究的理论》等书中细致论述过反思性思维的问题。他认为反思教学就是将老师视为独立思考的个体,在教学当中,他们会自行发觉教学中的问题并加以思考,以便找出解决的对策并作为下次改革教学实践的参考。

反思是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目的是使教学进入更优化的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使教师成长地更快、更专业。

二、高中政治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礼记-大学》录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 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在古希腊奥林波斯山上的特耳菲神殿石碑上有句忠告:“人,认识你自己”。“回首当年萧瑟处,也无阴雨也无晴”,是苏轼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反思。“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开三尺三”,既是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对长征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未来战斗生活的憧憬。这些都使我们感悟到反思与自察的重要。那么,政治教师为什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呢?

(一)教学反思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新课程是以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外在表现形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师角色和师生关系的重构为手段,涵盖学校生活各方面的一次整体性变革。它引发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不仅使教师面临着教育观念、教学习惯、新的教学情景、知识储备、学生新的学习方式、教学评价方式转变等的挑战,而且使得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不确定性更加明显。首先,教学目标和教学结果的不确定性,提倡多元经验的介入。其次,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再采用惟一的标准,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第三,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课程的综合性加大,多版本的教材和教参增加了教师自由选择的空间。第四,教学方法和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为灵活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第五,教学评价的不确定性。不再以简单的分数作为评价学生惟一的标准,教师需要将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教则怠。在这样充满变数的课程背景下,且政治教师进行的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实践,需要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够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要求。而不能仅停留于参加各种培训、研修,在“灵魂深处闹革命”。当前,高中新课程在探索中前行,面临着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博弈,徘徊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可以说,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其实践活动的反思质量。

(二)教学反思是政治教师专业成长和自我发展的需要

实践表明,政治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既不是职前的培训,也非职后的进修,而是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教学实践的理性反思实现的。一个教师在生命过程中可以自然地成长,但一个教师的发展则需要用心去努力达成。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著名学者朱永新指出,“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了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 1 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政治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加强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三)教学反思是获得政治课堂教学实践性知识的需要 什么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就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备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类知识使政治教师在复杂的教学实践中,能对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的教学情境做出解释和决策。这类知识无法通过他人的给予获得,只有通过政治教师的亲身教学体验,通过“行动中的反思”和训练才能获得。新教材大大增加了政治教师实践创新的空间,但也增加了课堂上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的因素,需要教师在实践情境中不断体验、反思和感悟,从而不断提高应对课堂出现的复杂教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是思想政治课改实践的要求 “思考着往前走”,是新课改中政治教师自我成长的现实之路。新课改的实施,政治教师面临新的挑战,遇到了不少的困惑。面对这些挑战和困惑,政治教师要唱好三首歌。一是要唱好《东方红》,新一轮课程改革需要专家的引领;二是唱好《国际歌》《好汉歌》。因为,对于这些困惑,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救世主”,最终只有靠政治教师自我学习和反思以及发挥敢为人先的精神,在不断地交流、比较、碰撞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与策略。

三、高中政治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和策略

(一)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1.对教育观念的反思。教育观念是教育发展中的前提性的、根本性的问题。发“革面”先“洗心”。教育观念应因时而动,因势而更。没有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的面貌难以呈现出焕然一新的局面来。政治教师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课改新理念的同时,要对过去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等,进行一番反思、考量。哪些东西要继续发扬,哪些东西需要改进,哪些东西应该摈弃。通过这种反思,教育观念才能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

2.对日常教学行为的反思。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最大不同就是呈现出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过去,教材统一、标准统一、考试统一,政治教师可以依赖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学参考书“走向学生”;而新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结果、个性化教育、课程的综合性等方面都出现了不确定性,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这就需要政治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创新、课程资源的选用,课堂模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机会的提供,考试与评价方式的更新等方面多加追问和思考。惟有对日常教学行为的质疑和追问,课改理念才能在实践中体现,教学活动才能在实践中革故鼎新。

日常教学的反思,可以在以下三个时间段内发生:

(1)教学前的思考:教师在课前思考如何将教材组织以呈现给学生等,上课中重视哪些内容;

(2)教学中的思考:教师面对课堂上突发之问题,思考如何应对使得事先设计的课程能如期完成;

(3)教学后的反思:教师思考本节课原先预定的目标是否达成;如何改善原先的教法;如何进行下次教学的准备等。

(二)教学反思的策略

1.增强反思的意识及社会责任感。惟有具备不断反思与自察的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政治教师才会去追求做一个对事业充满爱、对学生充满爱的卓越教师,才会主动地去进行教学反思。

2.在理论学习、教学实践中提高反思的能力。政治教师既可以通过自学理论、参加新课程通识和学科培训、听取专家讲座、参与校本研究等形式,主动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2 在理论学习中进行教学反思,使教学反思既在理论的指导下有效展开,又在反思中去把握理论的实质。更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地、有意识地分析与再认识,从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

3.掌握反思的方法。政治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必须掌握一些教学反思的步骤和方法。(1)教学反思的三个步骤。第一步,发现问题。反思起源于问题,问题来自于我们日常教学行为之中。日常教学中的疏漏之处、不满意之处、无所适从之处、失败之处是问题的来源。第二步,合作与对话。反思并不仅仅是面壁参禅、“闭门思过”。发现问题后,仅靠自我反思不能有效解决时,还需要他人的帮助。与同事合作,即时交流,相互指导十分重要也很有效。研究发现,同事间互助指导远胜于单元式的工作坊,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政治教师可以通过相互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备课组、教研组活动,课题研究等来相互合作与反思。第三步,专家帮助。要把教学反思获得的经验和体会上升为教育理论,还需要专家的指点与帮助,进行专业引领。

(2)教学反思的几种操作形式

①写课后教学反思日记(或教育杂感、随笔)。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成为著名的教育家,其中离不开对日常教育活动个案的研究和反思。为此,他写了上万个教育教学反思案例材料。把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把满意与否的环节和片段、把成功的感悟和失败的教训都及时地记录下来,作初步的思考和简要的分析,可为进一步交流与反思提供第一手的素材。并籍此进行研究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职业反思意识,提高职业反思能力。

许多学校倡导教师写教学反思,但一些教师写的教学反思就跟记流水帐一样,只是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一些简单的描述,再加上一些泛泛而谈的教学评论,缺乏对教学现象和教学本质的深度思考,因而成效并不大。写课后教学反思日记,可以从以下几个“点”上入手:1)记成功之举。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2)记“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3)记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4)记学生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5)记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大量实践证明,成功的案例不在课前,而在课后。经过这样多次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后续教学的失误之处会越来越少,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会逐渐走上良性循环之路,也才能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找到最合适于学生与自身的教法。

②写教学案例,做案例分析。教学中生动、鲜活的事例是教师宝贵的资源。政治教师以发生在身边的事件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分析是培养政治教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以案例分析为主要形式,反思教学细节,寻找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行为与新课程理念的差距,不断提高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反思不成功的教学案例,寻找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的差距,促使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反思有争议的教学案例,对教学行为进行不 3 断追问,不断促进自我行为的改造和重塑。

③观摩他人教学,博采众长,借鉴创新。“他山之石头,可以攻玉”。观摩各级各类公开课、研究课、优质课,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促进发展。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我这个特级教师是“听课听出来的”。这里的“听”就包括对照自己进行分析和反思。

④听教学录音或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尽管教师可以通过日记或问题单对教学进行观察,但是却很难捕捉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这时,有条件的老师每学期把自己的一节课或数节课的教学进程进行录音或用摄像机全程录像。这不仅为教师提供更加详尽的教学活动记录,而且可能帮助教师认识真实的自我或者隐性的自我。

⑤建立自己的博客,或利用网络中教师论坛进行教学交流。现代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为教师的交流反思提供了新的手段。可建立自己成长的博客,或开通教育论坛(BBS)。在叙事日志、教师网络论坛中,来自大江南北的老师们可以消除地域屏障、学科分界、身份高低,平等地交流自己的思想、做法和困惑,是一种很好的反思交流形式。

⑥读书、聆听讲座。步入21世纪,信息化的逼近,知识经济的初显,以及学习型社会的逐步生成,都迫切要政治不断投资自我,加强学习。通过读书、聆听专家讲座,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拓展自己的教育眼界,用新的视角审视自己的行动,反思自己的过去。读书与写文章,是检验、改进和丰富教师自身的教育思想,增长教育智慧,提高教育诊断能力,做一位有思想的高中政治教师的重要途径。

⑦以学生的视角,利用学生、家长反馈信息进行反思。我们可以回顾我们作为学生时的一些事件、感受,来反思我们现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我们还可以站在现在学生、家长的角度,利用自己任教班级的学生及其家长反馈的信息进行反思。从学生及家长的眼里了解自己的教学,深入地了解学生、家长的真实感受和需要,对存在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

四、不同发展层次、不同职业年龄政治教师的反思指向与策略 增强教学反思能力是对全体政治教师的共同要求,但是不同政治教师群体的反思指向存在差异。不同政治教师群体在反思能力的不同方面表现出差异性,体现出不同的特征。

1、新手型政治教师与教学技能反思

新手型政治教师是指职业年龄在5年以内的教师。从知识结构看,该群体所具有的知识多来源于间接的书本知识,对解决“怎么办”的程序性知识的把握,即教学技能,包括导入、语言、板书、讲解、提问、演示、变化、强化、练习指导、组织等具体技能,往往停留在职前结构水平上,对教学技能的灵活运用的水平都比较低。因此,新手型教师的反思可以对自身教学技能的反思为切入点。首先,可进行有关教学理论的再学习;其次,观看优秀教师的典型课例,分析各种教学技能的类型时、特点、效果;再次选择不同的课型,如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进行教案设计;然后进行教学实践和录像;最后对录像进行分析评价,重点在分析教师的教学技能。

2、适应型政治教师与教学策略的反思

适应型政治教师是指职业年龄在5至10年教师群体中的大部分。在新的教学情景中综合各种教学要素,更多关注于学生的个别差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的的知识不足。从教学设计环节看,该教师群体的教学设计无法超越教材,其教学经验上也有一定的闭锁性。因此,适应型教师反思的重点应是课堂教学策略,如交流策略、组织策略、评价策略等。

3、成熟型教师与教学理论反思

成熟型教师指职业年龄在10至20年之间的教师群体的一部分,该群体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材的处理有独到的见解,有较好的教学效能感。与此同时,身上日益积攒的暮气和得过且这的倦意逐渐显露出来,出现了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高原期”。在其知识结构中,个体特殊的教学经验没有上升为理性认识,对其教学实践中蕴含的教学理念 4 没有自觉意识。因此,此类教师的反思的焦点可以指向自身的教学理念。如采用教学病理反思法,重在挖掘各种教学问题背后隐藏的教学理念的各种误区。

4、专家型教师与教育科研反思

专家型教师是指职业年龄在20年以上的教师群体中的小部分教师。这类教师不仅能对自身的教育经验、教学策略进行反思,而且能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专家型教师除了对个性化教育经验进行总结、提高外,还需要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普遍规律进行理性反思。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4赵永芳《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篇3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日新月异,国际竞争空前激烈。21世纪国际竞争是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说到底就是人才的较量。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是提高民族素质的。而教育最重要的领域是教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民族素质的提高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教学上。瑞士著名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说过:“在课堂上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未来。”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提高社会公民的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上个世纪末开始美国、英国、日本等当今世界主要大国为适应新世纪新时代的发展都进行了课程改革。

看看我国现在正面临着生态恶化、资源短缺、人才缺乏、技术落后、国家竞争力不强等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对此,江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个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时又进一步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了使我们的教育能不断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了培养创新人才、提高民族素质。国家从2004年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海南、广东、山东、宁夏为首批实验区。2007年秋季新学期起, 我省进入新课程实施,至此,全国已有15个省市、自治区正式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本次课程改革是我国建国以来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教育变革,其核心在于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脉时代发展潮流,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在这样的大改革中,广大政治教师应有清醒的认识、与时俱进的意识,勇于实践在拼闯中走出一条高中政治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道路来。

二 新课程下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1.教学理念转变

传统教学中存在“重知识内容和结论,轻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重认知教学轻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培养”的问题。新课程改革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就要求教学理念的转变。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但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也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教师追求教学设计新颖,但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改变,仍然是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一些教师只是注重学生一堂课下来对教材基本观点的接受,对学生有创意的想法置之不理,甚至对于学生有胜过教师的独到见解也不予以鼓励。面对学生的不同意见,有的教师回应“这道题就这么答,不能改了”,“教参”便成为问题的标准答案。足见在一些教师潜意识里依然关注的是教案,总希望学生沿着自己事先设定的思路回答问题,在自己事先安排好的空间开展“自主”活动,最后圆满地实现预定目标。岂不知,这种教学恰恰把学生的学习引入死胡同--为认同而学习,为标准答案而思考。这些看似正确、深刻、全面的标准答案,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我们的教师们做到了真正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为学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吗?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应仅停留在口号上。我想我们应该建立这样一种理念:注重学生发展,关注学生个性需要;培养科学素养,体现与人文的结合;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多样学习方式;注意学科渗透,改变学科本位观念;构建多元评价,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我想我们的课堂教学应是充满创造和神奇的过程,应是充分展示学生独特个性的过程。关注我们学生的需求,给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吧。

2.教学方式、方法转变

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方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理念不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方法不转变,理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满四十五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是与“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的应试教育理念相适应的。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1)教法和学法的开放性

教学中,实施教学方法的开放和学习方法的开放,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按之去进行探究活动,最终了解一些知识,学会一些技能。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谈自己于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大家一起讨论研究问题之所在,并从课本中寻找解决的办法。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我们的学生会遇到人民币与外汇的兑换问题,甚至于会涉及到外汇的“卖入价”和“卖出价”的问题,这在高一政治新教材中就能帮助学生找到答案。

(2)从教材的利用者到课堂教学的设计者

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当好一堂课的设计者,要学会挖掘素材。政治教师要结合政治新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课感兴趣,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从而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

(3)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图画演示、幻灯、录音、录像等直观感知的教学法,把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学中去,此外参观法、实际演练法、研讨教学法及情感体验教学法都可以尝试。

(4)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内容和事例的设置很强调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性,这就要要求在政治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以此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通过群体教育个人,给学生以温暖和信心,使集体成员间互相激励,促进个人的进步。

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需要“给力” 篇4

一、改进教学方法, 精心编制导学案, 是“给力”的前提

近年来, 导学案教学法被广泛运用, 很多学校的教学取得成功的经验就是采用导学案教学。导学案教学能大大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高考考的上学案, 重要的上学案, 热点问题上学案;学案还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学案教学法能帮助学生预习新知, 促进教师深入研究教材, 研究学情。学案教学坚持先学后教, 教学合一, 师生合一, 讲练合一, 实现了从“教会”到“学会”的转换。

导学案一般都是全组老师通过集体备课编制的, 因而采用导学案教学也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导学案的编制没有统一模式, 但一般都有以下几个环节:1.课前预习。可采用关键词填空, 易混易错知识改错, 画知识树等形式, 时间不超过15分钟。2.考点解读。将考点问题化, 可将考点设置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一环节要让学生明确高考考什么, 怎么考。3.体系构建。要将知识点拨建成体系, 要让学生明白知识点的内在联系。4.误区点拨。可以以改错的形式或以辨析题形式强化。辨析题虽然不考, 但这一题型非常能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 启发学生思维。5.热点追踪。一般来说, 热点与教材的交叉点才是考点, 这是政治课学案必须要关注的。6.典例剖析。最好能选一些全国各地的高考题, 题型不限, 数量适中。

如果教师能精心编制学案, 学生认真研读学案, 那教学任务就基本上完成了, 政治课教学效果也就显现了。

二、大胆取舍, 有效讲解是“给力”的关键

新课程理念强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模式。有的学校甚至规定教师讲课时间不超过20分钟。这是不妥的, 问题不在于教师讲多长时间, 而在于怎么讲, 讲什么。要增强讲解的针对性, 学生会的不讲, 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 讲了学生也听不懂的不讲。要讲高考考的, 要讲重点、难点、热点, 要讲学生易错易混点。要研究考纲, 注意哪些是必考点, 哪些是新增考点, 哪些是选考点。考纲上不作要求的不讲, 近三年高考考过的没有必要多讲。

要研究教材, 旧教材上有的而新教材上删掉的不讲, 新教材上增添的要补充讲。如“三农”问题、社会保障问题、股票价格等问题教材都淡化了, 教师就不要细讲。相反, 如何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财政的作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这些要讲。新教材有而旧教材没有的要补充讲, 重点讲。要研究形势, 关注国家利益, 中央强调的、关系到民生的事件要特别关注。奥运会召开要关注奥运会, 世博会召开要关注世博会, 而且要掌握党中央、国务院在这些事件上的态度、立场。如中国政府在钓鱼岛事件上的立场, 中央对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判断都要关注。要注意讲解的启发性, 要带着问题讲解, 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空间, 问题设置要有探究性, 教师不能为了赶进度节约时间就自问自答;讲解时要注意师生互动, 传统的教师“独白”要改为师生“对话”。

三、精细化练习是“给力”的保证

精细化练习要求教师要“选、补、专、综”。在新高考模式下, 政治教学时间是非常有限的, 一周只有三节课。一般来说, 高一、高二练习以导学案为主。一个单元结束做一次练习, 一本书结束做两次综合练习。做练习的时间非常有限, 政治老师必须精选练习, 以质取胜。

教师走进题海, 让学生走出题海;教师多吃苦, 让学生少吃苦;教师广而博, 学生少而精。选题要考虑基础型题、能力型题、热点题。陈题、做过题、高考刚考过的题不要选, 选了是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无效练习、重复练习只会挫伤学生做题的积极性。

浅谈新课程政治教学的创新 篇5

关键词:新课程;政治教学;创新;新空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120-01

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索性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在活动中思想、在活动中体验,这种教育理念既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要求,又强化了对学生素质能力的考查,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广大政治教师来说,在教学中就应突破传统知识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新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拓展思想政治教学新空间。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学生是主体。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中心”,“主宰”了整个课堂。教师处于富有知识的地位,是知识的权威,课堂的控制者,学生处于待加工的地位,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被教师固定、呆板的模式扼杀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和主体精神。所以在新课改的条件下,教师必须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珍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善于聆听学生的声音,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动脑、动心、动情、动手。

而要创建这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除了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探索师生互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方法外,还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以高度的热情和技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以宽容和开放的心态,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导航者,以足够的实力和教学技巧,去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加强“备”的分析与了解,“教”的学习方法,“授”的分层要求,“导”的思维疏导,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生动活泼地进行思考,从中培养发展自己的创新品格和创新能力,能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等。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树立教学开放意识,拓展学生知识面,使学生从课本课堂中走出来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我们必须有效地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要破除书本的迷信,反对本本主义,提倡独立思考,探索新知识,要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抽象思维,利用抽象思维捕捉创意,拓展思考的自由度,摆脱思维定势,倡导逆向思维。目前,很多政治教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己任,把政治课学习应有的广阔空间局限在课堂之内,因而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政治”的观念,不仅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政治课外书籍,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搞好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鼓励学生质疑好问,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大胆地从课本中跳出来,对教材内容结构作大胆调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营造一个开放性的教学体系:一是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中不要仅仅局限于教学大纲、教学参考和教材,教材不仅是为学生提供的沟通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案例”,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不是习得“案例”本身,而是要习得“案例”之后某些更有价值的东西,要扩大学生视野,引进新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二是教学方法不要墨守成规、千篇一律,要灵活变化,生动活泼,给予学生新鲜感,满足学生好奇心。三是教学形式不要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要把课内学科与课外活动教学结合起来,把校内课堂教学与校外社会实践(参观、访问、调查、电视等)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方式比教师常规性讲授知识点的效果要好得多,在真实的场景下学习学生的感受更真实,体验更深刻,教师无须说教,只需要在恰当的时候予以导学,画龙点睛,让学生明白生活的本质,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三、树立教学体验意识,关注学习探究过程,实现思想政治教学的协作学习

新课程下的教学特点可以概括为: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在教学中,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多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悟生活,了解社会,找寻成长答案。在探究学习指导过程中明确提出四点要求:(1)搜集一个与人和谐相处的故事,并明白故事揭示的道理。(2)做一次家庭访问。访问父母或其他长辈,听他们说说自己与人和谐相处的经验,并做整理记录。(3)夸奖一个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4)抄写几段与和谐相处有关的名言警句,并诵读。因为这样的活动设计安排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的自主探究积极性高涨,开始查资料、访问长者、搜集名言等,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在这次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获得了真实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让其终身受用。而这种探究体验式教学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打破原来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社会当中,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多问、多讨论、多交流经验、多合作,让教师在教学中多导、多组织、多鼓励、多“无为”、多反思、多研究,树立教学开放意识。

当然,在互动环境、开放型体验式学习的同时,教师必须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做到既关注问题结论,又注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过程,既注重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网络,又把握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既注重情境模拟、现实模拟的方法,又构筑学生的综合思维模型,树立多学科、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要鼓励和指导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对学生独树一帜、独创一说的想法和做法要给予肯定和支持。

总之,新的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主动迎接新课程改革带给我们的机遇和挑战。大胆改革,勇于突破,善于创新,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新课程下的高中政治教学 篇6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功能不理想的原因

1. 高中生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的过程中有逆反心理

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青少年学生尚处在认识世界的初始阶段, 他们的思维方式具有较强的具体性, 往往难以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传统的逆反心理使他们在认识上具有片面性。对新生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认识不到现象的本质, 缺乏较强的是非观念。

2. 教学方法单一、陈旧

靠一支粉笔、一本书、一条教鞭、一张嘴来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手段已不能引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具体表现如下: (1) 重知识灌输, 轻技能训练。 (2) 片面强调以教师为中心,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 重理性, 轻感性。

二提高政治教学的策略

1. 教学目标, 引领课堂

新课程要求以三维目标指导教学, 即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 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 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 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新课程尤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先把一课时设置的目标导航呈现给学生, 帮助学生锁定学习目标, 明确核心内容, 从而使学有目标、学有方向、有的放矢, 增强学习的针对性。然后根据课本内容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情境、案例等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层层设疑, 不断注入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在自主学习的各个环节中, 针对目标安排学生自学教材, 同时, 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的处理方法如下:知识目标——在教学案上以填空或问答题的形式出现, 答案明显是让学生自学, 需要理解的先找学生分析, 教师再进行评价。能力目标——体现在教学案的材料分析题和课本的探究活动中, 更主要的是教师借助大量实际感性材料, 总结、归纳、推导出一般性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学生注重自主探究学习, 从中提高自己的认识,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 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学源于思,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 这样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 束缚他们的思维。因此, 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要善于设问,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主动解决问题。在激活思维这一环中, 设计出科学、富有思维挑战性的问题是关键, 这就要求教师的备课要扎实, 课堂调控能力要强。如在引导学生理解了“替代品和互补品”的概念之后, 我向学生提问:“谁能举出我们生活中的例子?”突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开心农场和QQ农场就是替代品, 而农场和牧场则是互补品。”说完还有点不好意思。我表扬了他, 这就是当代年轻人的风格, 敢为别人先, 社会就需要这样的创新者。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3. 设计情境, 组织探究

针对讨论、探究中遇到的焦点问题、重难点问题及易惑、易错问题, 教师要有所掌握。对一部分学生的疑点、难点问题, 采用学生互动的方式, 由教师提供科学的思路、方法, 引导学生探究答案。对综合性强、易惑、易错的问题采用教师精讲的方式, 运用深入浅出的方法, 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把深刻的道理通俗化。如在学习价格对生产的影响时, 以大企业为例, 引导学生将自己定位为企业老总, 思考中国企业应采取怎样的措施走振兴之路?学生的合作交流探讨非常热烈, 从他们的投入中我看到了中国企业灿烂的明天。

当然, 讨论、探究与合作并不是适合每节课、每项教学内容, 在组织课堂活动时, 应考虑到:活动是否必要 (值得探究) 、是否探究 (有内涵) 、是否有效 (探究有结果) 。

新课程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探析 篇7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课程教学

伴随新课程的实施, 课程教学面临着新一轮的变革。新课程下, 高中政治教学过程有了新的定位, 课程实施过程称为课程改革的核心, 而课堂教学已发展成为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新课程下, 教师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已成为影响改革成效的关键因素, 从某种意义上说, 对于高中政治有效教学的研究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及归宿。本文分别从新课程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的现状、存在问题及途径和方法三个方面对新课程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过程展开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一、新课程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的现状分析

从教学活动开始至今, 教育家就致力于有效教学的研究, 从某种意义上说, 有效教学是一个具有效果性、规律性、效益性及效率性的过程。目前, 我国典型的研究主要针对于有效教学的基础性及发展性两个方面。基础性的研究过程主要包含教师能否完全把握教学内容的基本定位;能否注意个体间的差异;能否进行清晰表述;能否合理使用教学资源等。对于发展性的研究则包含能否合理选择、使用及编制教学计划;能否启发学生融入课堂;能否体现课堂互动及开发需求;能否培养学生自律、尊重教师的意识。

二、新课程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

1、形势和内容不相符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便是提升课堂质量, 推动学生的全面性发展的同时努力提升全民的基本素质。教学质量的提升归结于教学形式的选择, 而教学形式是服务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形的。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技术主义及形式主义问题尤为突出。

首先, 教师采用“满堂问”的简单提问方式。这种方式增加了课堂中的无效提问, 教学情境的设置过于频繁, 造成学生视觉上的疲劳, 并弱化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励评价的价值较低, 容易使学生丧失进行自我判断的能力。其次, 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变成形式上的参与过程。通常表现为学生在教师宣布小组讨论后立马乱成一团, 讨论声音很激烈, 但大多数是随声附和, 很少有人提出自己的观点, 这种课堂形式收效甚微。最后, 课堂的实质性互动相对缺乏。例如, 在课堂上教师掌握着话语权, 使得课堂互动过程表现为教师的单向线性表述, 学生没有进行提问及评价的权力;此外, 还会存在部分学生垄断的现象, 成绩突出、性格外向的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而使得部分学生长期处于被遗忘的状态, 久而久之会导致这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丧失。

2、对目标的认识不足

新课程下, 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目前, 教师在设计三维目标时通常会缺少一定的理论指导及实践经验, 从而造成目标实施过程易产生教学目标偏重的现象。例如:片面的追求技能及知识而忽略其他方面, 价值观、情感及态度目标存在“贴标签”现象等。

从教育机制方面来看,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会像讲解知识点一样, 脱离情境及内容, 将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直接灌输给学生, 这种无力、空洞的教学过程收效较低。

三、新课程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1、坚持以人为本, 深化人文教育

“以人为本”不仅是一种新的理念及价值取向, 同时也是一项基本的教学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根据社会发展及学生成长的需求, 充分反映高中阶段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例如, 建立起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课程框架, 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及行为表现;充分挖掘学生隐含的能力, 尊重个体间的差异;强调学生应在获取基本技能及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 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态度。

2、强调回归生活, 活化生命教育

高中阶段, 学生的心智会由混沌逐渐走向清醒, 因此, 在该阶段中, 教师的点拨与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使得学生能够在该过程中享受学习、读书及求知的乐趣。新课程以政治思想为统领, 坚持以生活逻辑为主线、生活主题为基础、并将学科知识当作基本的桥梁。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在组织过程中应避免违背理论逻辑, 追求生活逻辑性。此外, 新课程下的政治教学还追求教学过程的终极关怀, 确保教学不仅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 同时还能促进学生情感及技能的提升。使得学生能够在自我激励及教师鼓励中直面生活, 并充分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3、进行综合探究, 优化互动教育

新课程追求学习方式的转变, 强调学生能够开展探究性、发现性及研究性学习, 并能将学习中的探究、发现及研究等认识活动显现出来。在高中政治课本中, 每个单元之后都有一个综合探究活动, 该题目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与适应社会, 并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感知经济、政治及文化领域, 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其中存在的乐趣, 充分展现自我的个性、心智及创新意识。

4、坚持发展为主, 强调终身学习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本, 并将学生的身心、潜能及个性发展作为核心。这种转变是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愿望, 带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因此, 在新课程下的高中政治教学, 教师应首先为学生构建起良好的舞台, 培养起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并逐渐培养起良好的学习兴趣, 提升学习的效率。

四、总结

教师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职业, 而教学策略的制定也没有十全十美。新课程下, 教师正处于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新课程标准理念也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因此, 教师应在困惑中不断思考, 在新课程标准的视野下对高中政治有效教学过程进行详细的研究与探讨, 首先要充分了解有效教学的过程, 并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良好的实施, 此外, 教师还应具备能够对学生有一定影响力的学识、智慧及品格。

参考文献

[1]王继宏.谈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J].学周刊:C, 2012, (3) :133-133.

新课程下政治教学设计的探究 篇8

课堂教学设计应具有规划性、超前性、创造性。传统教案的设计理念是以教师为中心, 突出教师在驾驭课堂时的各个步骤, 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新课改从内容、形式、结构和理念上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与积极性, 强调教师与学生互动, 重视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 在这种新形式下一定要改变教学观念, 适应时代发展的节奏。作为课堂教学先导的教学设计, 必须从理念到实施, 从内容到形式作出改革。为了在课改中为教师提供新备课思路, 指导教师吃透教材、把握教材, 使其迅速适应新课标教材的教学, 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师生互动的大课堂, 变知识为主的教学为能力立意为主的教学, 变单纯强调学科观念为综合素质的培养,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课改下的教学设计进行探究。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区别

1.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强调学科知识逻辑和学科本位

(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 , 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则改变学科本位观念, 注意学科渗透, 强调学科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来龙去脉,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2.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机械传授, 教师是

“布道者”, 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是一个让学生获得知识与培养技能同步进行的过程, 教师最重要的使命将不再是传授知识, 而是创设来自生活的教学情境, 并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容的课堂氛围。

3.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一味认真听讲、机械回答

问题、认真记好课堂笔记等, 属于典型的接受式学习方式, 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改变一味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更加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体需求和个人尊严,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对生活的关切, 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学生认同正确的价值取向。

4.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教师的知识霸权, 教师的

观点是不容置疑的“绝对真理”, 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将使教学活动的框架发生根本性变化。伴随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 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间的交往也将发生变化。教师将发现, 课堂教学已不再是一味要求学生适应单一的教师, 而是让教师适应风格迥异的学生。

二、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

1. 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严格依据《政治课程标准》, 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情况, 全面整合和落实“三维目标”。

教师在具体制定三维目标时, 可以分别制定, 但在具体运用实现过程中却是互相交融渗透、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当然, 三维目标在具体课中的分布和地位也是不同的, 有的课知识性强些, 有的课教育性比较强, 但不管什么课,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对“能力”方面一定要切实关注和重视,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尽可能挖掘和升华。

2.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教学内容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选

择、组织、呈现方式, 重难点的确定及处理, 知识的构建, 课内外练习材料的选择等。

(1) 教学内容的选择

(1) 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选择教学内容; (2) 要注意选择“策略性知识”, 即关于如何学习的知识、探究性的知识, 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使学生不仅学会, 而且会学; (3) 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应体现科学性、基础性、发展性、可接受性、时代性、多功能性。

(2) 教学内容的组织、呈现方式。

(3) 重难点突破。

要在对教学内容完整准确理清、把握的基础上, 把重难点设计成一个个可以解决的问题, 使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化, 即通过问题来解决重点和难点。当然, 在设计教学问题时, 一定要注意科学性、挑战性、开放性、思考性、层次性、引导性。

(4) 知识的构建。

知识构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每一框题的知识内容都是相对独立的, 当然框题之间的知识是有联系的。可以通过画树状图, 也可以通过列提纲等方法对知识进行总结, 在不违背科学性、逻辑性的前提下, 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用自己喜欢的图形、表格、数字、函数、曲线等来构建知识体系, 只要方便自己记忆就行。特别是高三学生到了高考前的最后阶段, 简明扼要的知识构建就好像压缩饼干一样, 把知识考点压缩成一小块, 有利于记忆, 对于考生在高考中树立信心, 在高考作答时知识的联想起到重要作用。

(5) 训练题的精选。

经典训练是对课堂教学知识的巩固。选题必须是精细准确, 现在的参考资料、各种的测试题漫天飞, 良莠不齐, 教师要精挑细选, 选择质量高及有代表性的题型, 题型多样。必须依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选题, 必须覆盖本框的重点和难点。题型和题目的要求要跟高考吻合, 不出偏题、怪题。

3. 在教学形式设计上: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教学方式科学化、合理化、多样化。

在新课程教学中, 我们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时, 主要采取了“情境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来达成新课标“三维统一”的要求, 该模式旨在借助情境, 围绕主题, 层层设问, 促进师生相互交流意见, 突出学习过程的互动性和探究性, 让学生在既定环境下投入到一定的环境中去,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在教学总结上:理性思考, 善于反思。

教学反思, 就是指教师对自己已完成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地进行审视, 做出理性思考, 并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教学反思之所以必要, 是因为任何教学设计, 都有“纸上谈兵”、“理论脱离实际”之嫌。教学设计和“原生态课堂”往往是不能完全统一, 甚至是大相径庭的, 因为课堂是动态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后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行为、学习有效性等方面, 全面地总结和反思教与学的得与失。因此可以说, 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 没有反思的教学设计是不完整、不科学、不合理的设计, 从此层意义上讲, 反思教学也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加以重视。

综上所述, 在新课程背景下优化政治课堂应注重“五化”, 即目标—问题化, 学习—研究化, 知识—网络化, 训练—层次化, 手段—信息化。不积跬步, 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没有立竿见影出效果的途径。只要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 锲而不舍, 不断地自觉学习、总结、反思、创新, 那么新课程必然会结出丰硕成果。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2]王德斌, 胡荣华.教学方式的五个转变.

[3]吴铎.彭承福.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4]杨明全.新课程下的课堂观.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对策 篇9

一、忌满堂灌一言堂, 宜师生互动

高中政治学科共有四个必修模块和一个选修模块, 知识庞杂且理论性强, 较抽象和深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 教师常常担心如果让学生参与教学讨论, 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甚至认为让学生参与教学讨论收效甚微, 简直是浪费时间。于是, 课堂教学就出现了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 教师将所有的考点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时间一长, 学生也懒得思考, 而且也不会因为回答不出教师的问题而站在那里面红耳赤。两厢情愿的结果就是课堂死气沉沉, 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在新课程背景下, 政治试题考查的不再是纯粹的书本理论知识, 而是运用书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原先只要学生记住了书本的知识就能迎刃而解的问题, 在现在的试卷上基本已难见踪影。现在的考题即使考试时允许翻书作答, 学生也未必能写出正确答案。因此,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组织课堂教学时应师生互动、讲练结合,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忌重知识轻能力, 宜知能并重

在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中, 教师常常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 重记忆轻理解。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 学生普遍是死记硬背, 花大量的时间去识记书本知识, 却忽视政治思维能力、解题技巧的训练与提高。学生背得十分辛苦, 但解题时面对新材料、新题型却一头雾水、束手无策。问题的症结还是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书本知识的识记固然很重要, 但“授之以渔”,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显然更为重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知能并重,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 除了确定知识目标之外, 还要体现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 能力目标的确定切忌空洞、形式主义, 要切合实际, 具有可操作性。高中思想政治课主要培养学生以下四种能力: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就书讲书, 而是要结合当今的社会热点、焦点选取合理的、可读性强的情境材料, 再通过提出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从而理解和掌握书本的观点和原理。

三、忌题海战术, 宜精选精评

长期以来, 教师习惯于“考什么教什么, 教什么考什么”的教学思路, 通过做大量的习题来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这种做法的恶果是明显的, 重复做题, 效率不高不说, 还牺牲了学生大量的休息时间。教师讲义一发, 愁坏了家长, 累垮了学生, 题海战术可谓劳民伤财。但很多教师仍然喜欢沿用老模式, 从网上下载几份试卷, 原封不动地印发给学生。在他们看来, 多做题目可以熟能生巧, 说不定考试时能还碰到相同或相似的题目。

在新课程背景下, 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更多地通过设计新情景、提供新材料这种形式, 设问的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 更多的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学生死做题目是低效的, 况且在新高考这个背景下留给政治学科的学习时间非常有限, 因此教师想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成绩的办法已经进入死胡同。面对新高考, 教师只有精选、精讲题目才能走上捷径。精选题目首先是针对性, 必须围绕考纲考点;其次是适用性, 必须适合本班学情;再次是新颖性, 新材料、新情景、新角度反映书本知识。精讲题目要强调的首先是典型性;其次是发散性;再次是启发性。

政治新课程教学 篇10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政治课;教学方法;创新;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2

引言

中学政治课是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担负着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人生观的重任。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满堂灌”、“填鸭式”的做法十分突出。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应当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在合作与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开放型思维和创造性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设置创新环境

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由和谐的师生关系造就的。在中学阶段,学生正是在学知识的时期,更是在长身体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有着巨大的潜力。与此同时,他们的依赖心理是比较强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引和协助。现代的教学论这么说:“情感与知识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直接关系着教学活动的成败”,情感对知识的掌握具有促进作用,由此,只有老师与学生建立起一种互帮互助、亦师亦友的关系,才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建立起友善而又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要以自己博大精深的知识慑服学生,讲话语气要和谐、生动,要以自己的豪情来吸引学生。作为一名中学政治老师,还需要在讲课的时候具备流利的口才、生动的语言,只有这样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可以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

二、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以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需要我们特别注意对学生创新、批评、怀疑意识的培养,要不断的激励每一位学生敢于怀疑教师和书本上所讲的东西,注重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只有奇异的想法才可以创造出奇迹来,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的标新立异,让学生明白没有永远的真理,谁都不用去顶礼膜拜,敢于向一切真理提出质疑。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来看,培养起学生创新的意识及能力,主要还是要利用“三新一导”这种新式的教学方法。

所谓“一新”就是指事物的背景材料是新式的。大家知道,中学政治课主要是针对时事要闻的,由此一来就需要很多的时事材料来作为背景。那么,这就需要政治教师要利用课前时间进行各方面的阅读收集,网络时代是离不开网络的,网上的资源也是极其丰富的,因此,老师要抓住网上资源这一块,进行大量的资料收集,这样一来在讲课的时候可以运用平时积累的资源,进行各个道理的论证,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好学心。

所谓“二新”是指思维方法训练新。理论性强是政治课的一大突出特点,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化繁为简,寓理于情,在生动活泼中揭示深刻的哲理,在师生的感情交流之中传授知识。进而在生活中帮助学生去应对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思维。

所谓“三新”也就指的是现代新式的教学方法。科技在不断的进步,各种现代新式的教学媒体已经步入教堂,大量的用于教学之中。现代新式的教学方法,主要就是以电视、电影、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主,它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升教学的影响力、吸引力,将抽象的事物简单化,从此打开学生的旧式思维,使学生进入到新式的学习环境中,加大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网络的快速发展,学生利用多媒体不但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走出井底看世界。作为教师应当学会运用网络资源,要教会学生如何搜集资源、收集资源、下载资源、发现解决问题等方法,让学生学会体验式学习,培养起自我的创新能力。现代新式的教学方法是中学教师需要去不断提升自我能力的方法,要不断的去学习,尤其是掌握一些基本的教学软件如PowerPoint、Authorware、FrontPage等。掌握课件的制作方法,充分的展示新式教学的特点和方法。

三、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创新思维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兴趣是成功的前提条件,同样也是学习的好老师。只有当学生对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可以将这门课程学习的更好,因为,他们愿意去探索,愿意去创新,主动的接受了这门课程。在教学上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与技能,采用多方面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去学习,让学生产生兴趣。

(二)诱导发散思维

要想培养起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将其思维开发起来。先前的创造研究认为是这样的:发散思维与创造思维是一致的。一般而言,学生在课堂上面的创造能力也就是他的创造性学习的能力。由此,我们可以通过老师的引导,使得学生在探讨中将自己创新的思维加以提升。

(三)联系实际,增强创新能力

中学政治课程中所遵循的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想让这个原则实现,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随着改革新风带来的各种变化,中学生的视野变得宽广起来,知识层次也在不断的提升。所以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不可以对理论进行太多的解释,要根据学生思维的发展,鼓励学生多方面的去了解社会、认识现实,要善于联系自我实际,掌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知识,要在日常对事物观察、推测中解读出新的道理,注重更新自己的观点,提高创造能力,培养出自己的创新能力与思维。

(四)设置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练习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如今思想政治课的考试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不仅要在学科内进行综合,而且要进行跨学科的综合。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过程中精心设置练习题使学生在做练习题中进行多元思维,从而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需要大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新的时代以及综合素质的教育特色。以此来开拓学生们的各项潜能,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发展、创新的能力,充分体现出新时代的新特色,把握新时代的主题,将学生培养成为一流的创新型、发展型、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蒋雄明.新课程背景下创新中学政治课教学之我见[J].改革与开放,2011,(16):169.

[2]陈美兰.浅谈新课程视角下的教学生成——以中学政治课为例[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2):71-73.

[3]陈继敏.试析中学思想政治课讨论式教学方法的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8):59-60.

[4]陈华.关注课堂创新提高教学效能——中学思想政治课创新课堂建设刍议[J].科技视界,2012,(23):187-188.

[5]李健梅.论中学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华文化论坛,2009,(S1):276-277.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学的探索 篇11

一、大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教学, 是教育界一直在深入研究探讨的热门课题。如果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 那么, 学生们就会主动地去学习思想政治, 自然而然地也会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从而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笔者认为, 情境教学、导语设计的优化以及注入乡土气息对于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提升至关重要。

笔者在长期教学中发现, 如果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 那么非但学生会感到非常痛苦, 而且教学的效率也不会高。假使教师能够稍有变通, 将知识揉进情节之中, 让学生成为故事的主人翁, 就会起到截然相反的效果。那时, 学生不仅会兴致盎然, 对教材的理解也能加深, 从而能够达到在快乐中学习的效果。

中学生对于自己生长的环境自然有一种亲切感。引入乡土教育内容正是满足了学生这一需要, 从而增强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比如, 对于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高三党性教育的重大课题, 教师可以挑选家乡籍的先进人物对学生进行教育, 使他们感到这些人物可亲、可信、可敬, 从而激起学习兴趣。

二、加强举例频率,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高中思想政治理论性强, 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 举例显得尤其重要。可以说举例是一门艺术, 举例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每堂课的教学效果和最终的教学目的。笔者认为, 在举例过程中应着重注意结合时政、引出其他学科内容以及启发学生。

政治课永远都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 国际风云的变幻, 经济和科技的日新月异, 为思想政治课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因而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及时地捕捉一些高新科技热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例如, 结合我国三峡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 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分别从财政、税收、国家宏观调控、国家职能等方面分析。

举例时要注意与历史、地理等其他学科知识综合, 让他们在学好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同时, 能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其他学科的学习, 反过来再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学习。如讲政治学时可以结合地理知识, 讲“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时”, 结合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只能是空想的原因。这样既符合文综高考的要求, 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我们学这门学科的有用性。

教学过程不是为了举例而举例,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选择精致而具有启发性的例子, 这样才能抛砖引玉, 引导学生思维, 启发学生明白教师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 这个例子又是怎样说明相关知识的, 这样才能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既要备好课, 也要布置好课后作业

实践证明, 如果要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用性仅仅抓好课堂上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还必须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以及课后的作业布置。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备课一般都按备课程标准, 备教材, 备学生三个环节来进行。备课程标准能让教师了解教材的知识层次、体系和深广度, 掌握好这些内容教学的层次和要求, 并将不同的教学层次要求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去。备教材主要是找出教材的编写意图、结构体系、教学内容、重点及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因此, 备课时要选取最新的一些时事政治或学生们关心的热点、爱听的话题、离他们感觉较近的事例。

布置好课后作业也很关键。俗话说:“听来的忘得快, 看到的记得住, 动手做更能学得好”。因此, 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 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 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尝试采用新的作业形式, 如通过对本地居民小区进行调查, 撰写报告, 根据教材的内容开展辩论赛等等, 这些活动能锻炼学生设计、分析、思考、行动诸多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工作领导小组.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和模块学习要求 (试行) :思想政治学科, 2008.

[2]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3]走进高中新课改:政治教师必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魏国栋, 吕达.普通高中新课程解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上一篇:关系贷款下一篇:中型水利水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