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体制改革的难点

2024-08-11

监察体制改革的难点(精选9篇)

监察体制改革的难点 篇1

当前安全执法监察工作的难点及建议

发布时间:2008-03-11 15:59:45来源:中国安全生产网作者:刘 鹏 徐常龙

安全生产工作看似生产经营领域的专项活动,实际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加强现场执法监察,加大执法力度,从被动监管转向主动监察,从事后处理转向事前预防,才能及时消除隐患,将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把加强安全执法监察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法规、条例不断出台,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好转。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法律法规不配套、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法律意识还不强等问题,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在较长时间内还面临着一些难点问题。

一、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中的难点

1、配套法规不健全,可操作性不强。《安全生产法》出台已经六年,看起来我们执法人员权力很大,但由于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一些事项有法律依据但是没有处罚原则和标准,令执法者在实际操作中无所适从。这给安监执法的工作力度造成一定影响。

2、安全监管职能有交叉,协调难度大。目前,机构改革还未完全到位,一些政府职能还未理顺,执法队伍比较庞杂,建设部门、消防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都具有一定的安全监管职能,对同一行政相对人的多个安全执法机构的存在,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职能重叠。对一些违法行为,不同的执法部门相互争权,竞相处罚;而对另一些违法行为,由于执法风险大、利益小,各执法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协调起来难度很大,很容易在某些方面造成监管缺位。很多应当查处的问题移交后没有回音,很可能是不了了之。同时,一些部门出于某种原因,执法不严格,面对隐患不深究,整改措施不敦促,轻易下达检查合格的结论,往往给我们安监部门的执法设置了障碍。

5、企业从业人员素质低,安全意识淡薄。从业人员素质低是导致执法难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一些企业处于发展初期,原始资本积累刚刚起步,企业规模小,设备设施比较落后,主要负责人和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比较低,安全工作只是跟着感觉走,凭经验办事,安全意识极其淡薄,根本谈不上安全管理。他们对国家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么根本不知道,要么了解不深入,对相关标准也是糊里糊涂。由于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的淡薄,他们有的对执法人员指出的隐患往往置之不理,更谈不上整改措施的落实。

二、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的几点建议

1、尽快制定配套法规,保障《安全生产法》的有效实施。健全的法治是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必由之路,最直接和有效的战略是对企业实施强制性的执法监督,尤其

是对风险程度高、事故隐患突出的行业的严格检查和严肃处理。这一切,必须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作支撑。

2、充分发挥安监部门综合管理职能,开展联合执法工作。安监部门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对于一些目前同一行政相对人归属多个职能部门交叉监管的情况,在现实执法监察工作中,一要充分发挥安监部门综合管理作用,对行业主管部门进行指导和监督,保证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规范其执法行为,保证执法到位;二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职能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彼此之间常沟通情况、交流经验,研究问题,以提高监管执法水平,针对一些安全问题突出的行业、企业和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企业,联合组织集中的或专项的安全检查执法活动,对违法者实施行政处罚,保证治理到位,整改到位。三是密切与公安、检察、法院、监察、国土资源、工商管理等部门的联系,取得各方的工作配合和支持,使各方面形成合力,逐步建立起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的安全监察与多方监管相结合的新体制。

3、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加大执法力度。在现实监察中,对不易引发安全事故,后果比较轻微的一般隐患,主要以说服教育和引导企业整改为主,凡是不整改或者拖延整改容易引发安全事故,造成职工伤害和财产损失的隐患,责令企业限期整改,逾期不改者,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采取停产停业的严厉措施,何时达标何时恢复生产经营,对安全隐患不整改的企业负责人要让其失面子、丢票子、挪位子,决不姑息。同时,积极与法院沟通协调,建立畅通的安全生产案件强制执行的渠道,确保有关处理及时到位,一旦有擅自开工经营或者拖延、拒不交纳罚款的事项,立即转交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保证安全生产执法的权威性和威慑力。

4、组建各级执法监察队伍,形成执法监察合力。一是尽快在县(区)、乡组建执法监察大队、中队,形成执法监察网络,人员、装备配置到位,保证必要的执法监察工作条件。二是按照管、监分离的原则,将执法监察职能剥离出来,由各级监察部门行使执法监察职权,保证监察队伍的执法独立性。具有独立执法职能的安全监察网络,比较容易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的发展。三是要把安监部门的权力和责任统一起来。安全

监管既是工贸、矿山、危化、烟花爆竹行业的安全主管,也代表政府对消防、道路、建筑、特种压力容器等行业实施综合监管,要把这两方面职责结合起来。从体制上加强自上而下“统”的力度。无论是服装、设备、人员还是执法、监察、协调,安监部门的上下级之间必须形成统一、一致、协调的工作格局。

5、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增强企业安全意识。改善安全生产形势,破解安全生产执法监察难题,还需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高生产经营单位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一是大力开展各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在保证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的同时,特别要加强对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情况的检查监督,保证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实施到位,以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二是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新闻媒体、安监部门及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安全法制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和部门监督作用,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形成大力宣传安全法制,弘扬尊章守法的社会氛围。使企业自觉按照法律办事,从业人员能够自觉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三是大力开展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媒体舆论的引导和政府的指导,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落实固化“以人为本,规章至尊”的安全理念,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文化素质,激励先进,鞭挞落后,使安全生产成为绝大多数企业的自觉行动。

监察体制改革的难点 篇2

一、企业效能监察中存在的难点

1. 忽视效能监察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企业发展过程中都将经济效益作为重点,从而出现重经济发展、轻效能监察的问题,以经济效益为第一发展目标,以产品和服务换取经济收入,忽视了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对该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监察工作制度形同虚设[2]。

2. 执行和落实不到位

企业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都针对效能监察工作制定出了相应的制度和策略,但是由于管理制度和运行制度不协调,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标准化依据,执行过程中相当困难,缺乏针对性,很难取得应用的效果。

3. 思想认识欠缺,监督约束不足

一部分企业的行政领导对效能监察工作不够重视,干部在政治理论学习方面不够用心,缺乏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最终导致思想认识不足,行为作风不正,需要监察的问题没有落实到位,在监察程序中走过场,监督方面出现严重的漏洞,导致企业的效能监察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4. 监察队伍力量薄弱

效能监察是企业的重点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专业性,同时企业内部的协调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该项工作对企业内部监察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部分监察人员对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审计、财务等知识掌握不足,政治敏感性较差,不能及时认识到企业深层次的问题。另外,很多企业的专职监察人员配备不足,监察工作水平低下,这些问题都与企业效能监察的实际需求相悖。

二、企业效能监察对策研究

1. 加强宣传,提高思想觉悟

企业的效能监察工作,管理人员需要提高思想觉悟,同时加强效能监察工作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效能监察工作的重要性,保证广大领导人员和监察人员能够认识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效能监察工作中存在的缺陷,进一步明确不同工作岗位人员的职责。在加强思想宣传的过程中,树立监察工作的信心,提高参与监察工作的积极性。另外,在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宣传的过程中,加深工作人员对自身职责的认识,便于积极配合监察工作,在加强群众宣传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群众参与监察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3]。

2. 完善制度,促进监察

习总书记曾经在中纪委会议上强调,企业管理需要及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完善惩戒机制。只有完善严格的制度才能加快反腐倡廉的进度,企业管理过程中树立严格的制度意识,结合效能监察工作的主要特点,明确不同工作环节的职责,进一步健全领导机制,健全监管经营活动,及时意识到管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建立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保证人人遵守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积极推进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进度。

3. 深入群众,夯实监察基础

针对企业管理而言,群众路线是开展效能监察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效能监察体现出较强的专业性和政策性,一般会涉及到多个系统和单位,为了保证企业效能监察工作顺利开展,必须提高廉洁意识,本着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在工作过程中严谨端正,依靠群众,为效能监察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联系,获得各部门领导和职工的支持和配合,保证人民群众积极发挥出监督作用,监察工作以监察机构为主导,多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到效能监察工作中。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点,以群众的利益为重点,认真落实管理和监督路线,切实做好企业的效能监察工作。

4. 打造廉政班子,提高团队素养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惩治和反腐败体系建设是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根本,也是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重要方法。针对企业而言,内部的纪检监察部门需要遵循党的发展路线,在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只有提高廉洁意识,加快党风建设,才能提高监察工作的效益。领导班子需要积极主动地接受监察部门的监督,建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社会职责,推进监察部门工作的开展[4]。

随着现代企业不断发展,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要求逐渐提高,相关工作职责也逐渐明晰,同时对企业效能监察部门领导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岐山曾经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因此监察干部必须不断充电,加强自我教育培训,加快政治理论体系的学习,严格规范行为,保持监察干部队伍的纯洁性,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做到干净、忠诚、担当。

三、结束语

企业效能监察是一种重要的监督方法,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服务方式。在企业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生产和生活领域内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为了做好效能监察工作,企业必须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党的正确领导,监察工作中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己任,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做好监督工作的同时,完善服务措施,提高效能监察的规范性和连续性,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为企业企业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效能管理是企业实现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实现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方法。本文结合企业效能监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策略。

关键词:效能监察,主要问题,对策探究

参考文献

[1]韩晓天.论效能监察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经营和管理),2014,24(13):168.

[2]闫爱成.论企业效能监察[J].现代企业管理导刊,2011,44(36):187.

[3]董燕平.浅议企业效能监察选题立项[J].四川商业大学学报(经济管理学院),2010,26(z1):125.

监察体制改革的难点 篇3

问题及难点

近几年来,企业的各级党组织把抓好各级领导干部教育、管理、监督作为反腐倡廉工作重点,制定领导干部行为规范,对约束干部行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产生了明显效果。但从客观分析,对企业领导干部监督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难点。

存在着消极心理,监督意识薄弱。其一,存在着“宽容”心理。少数企业的领导班子成员把同志间的互相关心变成了无原则的宽容,对出现思想作风问题,认为缺点或错误在所难免;对一些规定要求采取“无所谓”的心态甚至出现违反党纪政纪现象,不能及时严肃处理。其二,还存在担心心理。在一些企业领导班子中,有的同志担心对别人监督会产生搞不好团结,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其三,存在着“形式”心理。对领导的意见和决定,存在明哲保身的依附心理,即使明知有些作法是错误的也不敢提出意见,不敢监督。其四,存在着“错位”心理。一些领导干部对接受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不习惯,认为党内监督妨碍决策,影响权威。

存在着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渠道不畅的问题。虽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加强监督,但是从企业领导干部监督问题来看,当前监督问题上存在上级监督、同级监督和下级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机制难以到位的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在上级监督上,存在不及时的问题;在下级监督下,存在难以落实的问题。

存在着监督制度不落实,监督制约力不强的问题。近几年来,各级党组织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制定了很多的制度和规定,但一些企业在贯彻执行中不从实际出发,使一些监督的制度和规定流于形式或失之于一般的要求。在企业落实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制度中,不是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进行研究细化,使之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造成监督制度在执行中不便遵循和操作。在机制上还存在不系统问题。各企业单位出台了一些有关对领导干部监督管理方面的制度和规定,但由于这些制度和规定缺乏系统性,使所定制度与规定之间不配套、不协调。在贯彻监督机制上存在不严肃问题。一些单位尤其是基层站段对少数领导干部以“主要领导负责制”为借口,以权谋私,搞权利腐败的问题。

有效途径

加强对铁路企业领导干部的监督,是反腐倡廉的需要,是深化企业改革、维护企业稳定、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加强教育手段,增强监督意识。企业的腐败其实质是权力的腐败。要使每名领导干达到良好的监督并能够正确行使权力,就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通过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其慎权、慎欲、慎微、慎独,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通过教育不断增强广大领导干部自我监督、接受监督和保护监督的意识。自我监督是领导干部修身的重要方式,是提高思想道德防线的重要方法。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立身。领导干部要履行好领导职责,就要自觉地坚持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收入申报、礼品登记、廉政写实制度,以及领导干部回避等制度,主动将自己的行为置于组织和群众监督之下。领导干部要保持廉洁勤政的形象,也要乐于接受来自组织、群众等方方面面的监督。只有树立正确的监督观,才能消除思想上的模糊认识,走出观念上的误区,做到把组织的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关心,把同级的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群众的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信任。

多管齐下,形成全面监督领导干部的态势。抓好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保证监督机制落实到实处,必须建立和形成有效地监督合力,应着力抓好监督。一要强化党组织监督。党组织监督的重点是对同级和下级领导班子及成员的监督,参与企业重大改革和经营决策,监督和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加强对权利授予的监督,防止用人失察和权利错授;坚持干部考核制度,及时调整、充实企业领导班子,保持班子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上级党委要对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生活会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对下属领导班子和成员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自律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强化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二要强化职能监督。职能监督的责任者是纪检监察机关和财务审计部门。增强监督权威性和强制性。加强对同级党委及其成员的监督,对其违纪问题,纪检监察机关有权进行检查核实,并直接向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报告;加强对提拔任用干部的监督。按照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企业纪检监察机关对拟提拔任用的领导干部要实事求是地提出意见,对勤政廉洁的要大力举荐,对有严重不廉洁行为的人要坚决反对,对有不廉洁嫌疑的人要待调整核实后再作结论。加强审计监督。凡实行厂长负责制的单位,第一管理者任职期间或离任,必须按规定进行审计,以监督其从政行为,评价任职期间的经济绩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三要强化群众监督。群众监督是最广泛、最有影响的监督,领导干部必须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坚持和完善职代会和民主议事规则,广开言路,听民声、知民情、察民意,为职工群众实施监督营造良好的氛围;加强厂务公开,凡涉及企业改革和重大经营举措,以及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及时公开,落实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对不公开、假公开的问题,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要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制度,加大关口前移的力度,加强对容易滋生腐败的办事程序和环节的制约,确保群众监督取得实效。

强化制度监督,提高约束力。制度建设是推进监督经常化、科学化的重要途径,是实施有效监督的依据和保障,没有制度,监督就无从遵循和实施。当前,应重点研究制定和完善监督制度:一要建立党内监督责任制。通过制定党内监督责任制,明晰监督主题和客体的权力、义务、责任,形成谁主管,谁监督,逐级监督,各施其责,上下齐抓监督的局面,对出现失职渎职的问题,是哪一级的责任,就追究那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责任。二要实行权力科学配置。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离的原则,对企业内部领导干部权力适用范围、权限划分、运行程序及制衡关系作出明确规定,使权利与监督制约相辅相成,同步进行,即给企业领导干部多大多宽的权限,就配置多大多严的监督制约机制。给予的权力越大,配置的监督就应越严,以防止出现不受监督的权力真空,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三要修改完善已有的监督制度。为了使制度规范性更强,便于实施有效监督,对原有的监督制度如党内民主集中制、各项监督制度、党委行政议事、决策规则、党内政治民主工作公开等,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充实和完善,防止相互抵触、相互脱节,或量纪上畸重畸轻,使制度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四要认真抓好监督制度的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是贯彻落实党内各项监督制度和规定的第一责任者,抓好各项监督制度的贯彻落实,必须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执行制度情况的督促检查,做到有章必依,违章必纠,防止把制度、规定作为样子,以严明的纪律维护党规党法的权威,为加强监督提供有力条件。

监察体制改革 篇4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决定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试点省(市)探索实践,积极稳妥推进试点工作,圆满完成试点任务,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在全国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上要求,各级党委和纪委全面准确把握党中央部署要求,统一思想行动,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草案)》进行了审议。1.草案明确由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监察工作进行领导。监察机关跟纪委一样是属于政治机关。

2、明确监察对象对从事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全覆盖,3.留置期限折抵刑期。4.明确有查询、冻结、调取、查封、扣押、搜查、勘验检查、鉴定、技术调查措施、通缉、限制出境措施的权力。5.对被调查人出现特定情况,有量刑建议权。6.明确监察机关收集的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调查人供述和辩解、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7.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审计机关等国家机关在工作中发现的公职人员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问题线索,应当移送监察机关。8.草案规定讯问以及调取、查封、扣押等重要取证工作时要全程录音录像,但未规定将录像随案移送。只是规定留存备查。9.明确监察人员辞职、退休三年内,不得从事与监察和司法工作相关联、可能发生利益冲突的职业。

监察体制改革有利于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健全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强化党和国家自我监督具有重大意义。

监察体制改革的难点 篇5

为贯彻落实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实行精细化管理工作,我们对双泉镇各项工作进行了认真调查了解。通过了解,认为双泉镇纪委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主力军作用,为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做出了较大贡献,但是随着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也显现出一些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需要在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创新。现就乡镇纪检监察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谈一些看法:

一、乡镇纪检监察机构建设的现状

双泉镇纪委监察室合署办公,有委员六人,其中男同志五人,女同志一人;五十岁以上一人,三十岁至四十岁五人;高中学历一人,大专学历二人,大学学历三人。

双泉镇纪委班子三人,其中书记一人,副书记二人;大学一人,大专一人,高中一人,三十岁至四十岁三人。

二、乡镇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乡镇纪委监察工作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既有纪委监察传统工作又有社会发展赋予的新职能新工作;既要对各项工作进行事前监督,也要事中监督,还要事后监督;既要监督负责党和政府赋予职权的人,又要监督这些人如何处理事务,如何为人民服务。反之,人民群众对纪委监察工作也越来越信任,对纪委监察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这种情况,乡镇纪为监察工作也暴露出了一些与上级要求和人民的期盼不相适应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影响到了乡镇纪委监察工作的只能发挥,影响到党在人民心中的期盼。这些问题主要是:

一是机制方面的问题,主要是:

(一)、乡镇纪委监察部门人员过少,特别是精通经济和会计工作的人少。一个乡镇只有三名专业纪委检察室工作人员,三名兼职纪委委员,对于一个有三万人口,有一千多名党员的乡镇已不能适应现在的发展形势了。因为,一是如发生一起案子三个人就要一起忙,所有的委员也要一起工作,案子好查也需要一两个月,如果时间再长一些,就会达到三四个月甚而更长,这样就会影响整个纪委监察工作,又会影响其他线索的搜寻;二是农村财务工作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懂财务的人少很不利于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只有一名懂财务的人员更难随时准确开展工作;三是纪委监察工作除了查办案件之外还有大量的教育等等职能,人员少了难免顾此失彼。

(二)、乡镇纪委监察部门 硬件设施差。乡镇没有专用办公车辆、录像机、录音笔和专用的谈话室等,在例行谈话室很难及时保存资料;在进行廉政教育时也不能及时做成图片和文字材料;在进行线索调查、取证、侦破等等方面都收制约。这些制约因素都会直接和间接影响纪委监察工的开展。

(三)、乡镇纪委监察部门办公经费不足。在宣传教育和办案工作中都需要一定的经费,而乡镇财力比较紧张,虽然给了纪委监察部门一定的经费,但是与社会对纪委监察工作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而还需要上机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让乡镇纪委监察部门有人办事,有钱办事。

(四)、乡镇纪委监察人员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学习不够、培训较少、办案不多,所以乡镇纪委监察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纪委监察政策、法规条例掌握的不深不细不透;二是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办法不多,不能灵活的多党员干部进行教育;三是对腐败案件在预知预判预采取措施上缺乏决心和有效地处理手段;四是对上级纪委检查部门和党委汇报沟通不够,导致工作迟后。

(五)、乡镇纪委监察人员 精力有待进一步集中。由于乡镇纪委监察部门工作人员有

部分人员还兼着乡镇的其他工作,难免在精力上会有所分散,很难全身心投入纪检监察工作中。

二是体制方面的问题

乡镇纪委监察工作在乡镇党委领导之下,在业务上是上级纪委监察部门领导,这样就形成了条条和快快的结合。在当前形势下这种结合能有利于极大发挥纪委监察部门的双重作用,也受到了双重的重视。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纪委监察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这种条块结合的工作势必会显现出与之不相适应的地方,这些不相适应的地方会反过来影响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从而达不到党的要求,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地位。

三、制约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的主要原因

(一)认识问题。主要是对乡镇纪委监察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是认为对党员、干部事前教育是最重要的,因而把工作的中心放在了事前教育上,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育,而忽视了对事中的监察、监督和事后的监督、审计、考核。这种放松导致了一些干部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从而走向违纪和犯罪的不归路。二是注重纪委监察工作的常规工作,对及时对社会现象进行调查研究重视不够。这种研究的不够造成了不能及时为党委提供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提合理化的建议。三是在理解如何保护党员干部上有误区,在个别党员干部犯小错时寄希望于自己的自省自励从而忽视了及时的谈心、理智的劝解、警告和有效的打击惩戒,从而使个别党员干部越陷越深。

(二)重视问题。主要是对乡镇纪为监察工作重视不足。一是重视教育干部和惩治腐败案件,对案件形成的原因分析不够细不够透,从而不能从根本上达到惩治一个教育一片的作用。二是注重使用党员干部对他们关心不够,特别是对他们的生活圈、朋友圈、身体状况、心理发展、家庭情况了解不够仔细,从而对他们的发展缺少预判。三是纪委监察干部接触的领域太少,对很多领域知之甚少或根本不了解,这样就很难形成有效地监督。

四、对乡镇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建议

(一)高度重视。一是各级党委和纪委都要高度重视纪委监察工作,把纪委监察工作始终列为党委工作的重中之重来牢牢抓在手上;二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党员干部和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实行全方位的监督;三是不断教育让党员干部,让党员干部时刻自省、自我约束、自我鼓足干劲、努力工作、用平淡的心看待社会。

(二)配齐配强人员设施、提高工作经费。一是把优秀的人员不断充实到纪委监察工作岗位上,配齐配强人员,及时提拔使用优秀的干部到重要岗位上工作;二是把良好的设备配给纪检监察工作人员,保证纪委监察干部顺利工作;三是保证工作经费,让纪委监察干部工作的更愉快。

(三)加强业务培训。进一步加强对乡镇纪委监察干部的业务培训,一是有计划的让乡镇纪委监察干部参与到一些案件的处理中,让他们在不断地学和工作中提高才干;二是对于优秀的纪委监察干部有计划的送到高校进行学习深造,不断提高他们的水平;三是让乡镇纪委监察干部到上级挂职,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和业务水平;四是让纪委监察干部到易发生问题的部门挂职锻炼,让他们了解这些部门的情况和对这些部门的党员干部起到提醒作用;五是不断给纪委监察干部提各种调查题目让他们深入基层了解情况,鼓励他们提合理化建议,让纪委监察工作不断深入民心。

(四)整合乡镇纪委监察资源。一是整合乡镇财政、审计、经管、信访、民政、组织等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大纪委监察的格局;二是区纪委监察部门、信访部门和乡镇纪委监察部门、信访部门联动,互通信息,相互帮助;三是区纪委监察人员到乡镇挂职和乡镇纪委监察人员到区、市纪委监察部门学习深造结合,形成上下一盘棋的格局;四是不断加强乡镇纪

委监察部门与区纪委监察部门的结合,让乡镇纪委监察部门在区纪委监察部门和乡镇党委的领导下更好的发挥作用。

总之,乡镇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还需要各级党委和纪委做深入的调查研究,以有利于更充分的发挥纪检监察的作用,更好的为党和人民服务,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

监察体制改革的难点 篇6

2007年10月,五常市作为哈市基层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在深入调研,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思维,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基层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新路子,成立了六个派驻中心乡镇纪工委、监察分局,实现了基层纪检监察体制转变,工作重心下移和预防关口前移,有利地促进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

一、总体工作情况

我市乡镇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后,各派驻中心乡镇纪工委、监察分局紧密结合辖区特点,创新思路,真抓实干,实现了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新突破。

一是形成了抓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合力。过去,我市乡镇有专兼职纪检监察干部48人,在这支队伍中,乡镇纪委书记全部由同级党委副书记担任,他们同时又分管其他工作,从纪检工作的角度看,明显感到力量不足。成立纪工委、监察分局,搭建了一个新的工作平台,整合了人力资源,将一批年富力强、充满朝气和干劲的干部选拔到纪检监察战线,重新组合,有效解决了纪检监察组织人单力薄的问题,每个纪工委、监察分局的工作人员专司其职,形成了抓辖区纪检监察工作和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合力。实践证明,四项职能作用发挥的都很好。

二是强化了对乡镇党政领导班子的监督。党章赋予了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职能,过去由于乡镇纪委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很难进行监督,致使监督不力。组建纪工委、监察分局,实现了监督与被监督的相对分离,使监督工作更具独立性和权威性。纪工委通过列席辖区内乡镇班子会议等多种形式,实施对辖区党政领导班子及重大事项等进行监督,有效地解决了同级纪委难以监督同级党委、政府的问题。组建不久,拉林纪工委、监察分局辖区内有一个乡,要组织村干部到外地考察学习,反响很大,经了解,该乡确定的考察地点是旅游城市,考察内容也不明晰、具体,他们立即与该乡主要领导沟通,乡党委非常重视,采纳了纪工委的建议,取消了考察活动。

三是加强了基层执纪办案工作力度。纪工委、监察分局派驻乡镇,工作重心下移,他们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便于为群众解决问题。同时,还有效地解决了举报人对本地本部门党委、纪委查办案件不拖底、不信任的问题。派驻机构实行直管,有效地克服了体制的束缚,关系网的羁绊,可以排除干扰、放开手脚、集中精力办案。2008年,我们共受理群众举报105件(次),立案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50件,收缴违纪资金210多万元,其中,驻中心乡镇纪工委、监察分局,共受理领导签批信访举报案件受理

案件44起,占42%;立案19件,占38%;收缴违纪资金70多万,实现了基层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查办数量和质量的历史性新突破。

四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纪工委、监察分局的成立,变被动的事后监督为积极的事前防范。对基层苗头倾向问题做到了超前排查预警,超前排解化控,使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遏止了腐败行为的发生。为维护农村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坚强有力保障。我市某乡某村因机动地问题近日出现群体越级上访的苗头,驻山河中心镇纪工委、监察分局立刻深入到该村,调查情况,对有关问题及时予以处理,对不明真相的群众进行正确引导和说服教育,把问题很好地解决在基层。

二、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效

纪工委、监察分局成立后,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主动迅速开展纪检监察各项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是加强了农村干部的廉政教育,党员干部勤政廉政意识不断增强。驻中心乡镇纪工委、监察分局成立以来,深入开展辖区内党员干部勤政廉政教育。把农村党员干部行为规范“六要、六不要”制成图版上墙,建立村屯党员干部教育长效机制;针对农村各种不正之风多发易发时期,抓教育、抓防范、抓监督,有效地遏制了农村党员干部用公款大吃大喝、公款旅游及巧立名目操办敛财等不正之风问题;通过集中学习、专题培训、业务考试,建立纪工委网站等形式,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党员干部的勤政廉政意识。

二是农村案件得到有效查处,打破了乡镇纪委无案件的局面。通过深化乡镇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充分整合了人力资源,派驻六个中心乡镇纪工委、监察分局,配备了30名专职纪检监察干部,切实解决了过去乡镇纪委人单力薄、缺乏办案经验和办案干扰多、阻力大等问题。纪工委、监察分局成立后,共受理案件48件,立案23件,信访结案13件,正在调查12件,收缴违纪资金近100万元,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三是注重为群众排忧解难,突出解决了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纪工委、监察分局成立后,对群众反映某村占用农户土地承包费问题进行了查处,对部分乡镇卫生院违规收费问题进行了清理,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利益。去年4月,在对某乡中学执行“两免一补”资金情况专项检查时,发现该学校存在占用书补款没有发给学生,侵害了学生利益的问题,我们在对其进行立案查处的同时,市纪委、监察局研究决定,集中6个纪工委、监察分局力量,对全市中小学校“两免一补”和教育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清理,有5名中小学校长被立案查处,收缴违纪资金41万元。

四是以服务大局为中心,积极为乡镇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保驾护航。在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各纪工委、监察分局积极协助乡镇做好维稳工作,通过对涉及纪检监察部门管辖的上访问题进行逐一排查,落实包保

责任等措施,使稳访工作得到很好落实。同时,各纪工委、监察分局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协助当地党委化解社会矛盾,如,某乡一些群众越级到省和哈市连继三年上访,多个部门调查后,群众还有疑义,乡镇党委政府苦无良策,驻乡镇纪工委、监察分局受理此案后,通过3个月的深入走访和内查外调,查清了群众反映的问题,并进行了秉公处理,有效地化解了矛盾,平息了上访,维护了社会稳定。

五是加强工作指导,基层党委抓党风廉建设责任意识明显增强。驻中心乡镇纪工委、监察分局成立后,实行了重点联系辖区乡镇制度。加强了对村“两委”班子及成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的监督检查;组织辖区乡镇及村“两委”负责人开展了“勤廉双述”评议活动;参加辖区乡镇的有关党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和和其它重要会议,并对辖区乡镇一些重要事项进行跟踪监督。在工作的开展中,驻中心乡镇纪工委、监察分局注重和辖区乡镇协调好关系,力求做到既履行工作职责,又不使对方产生对立情绪,取得了辖区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如背荫河镇在召开党委会前主动邀请驻中心乡镇纪工委、监察分局参加,镇里进行事业干部续聘时,主动接受监督,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也提高了基层党委抓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意识。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在乡镇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工作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过一年来的运行,也发现了一些不完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驻中心乡镇纪工委、监察分局刚刚起步,上级没有规定明确的职责权限、工作流程,在案件的受理、查办、惩处等环节上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还由于驻中心乡镇纪工委、监察分局工作人员新成分较多,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参差不齐,干部学习培训压力比较大。

四、下步工作建议

针对纪工委、监察分局在工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完善、逐步规范,建议如下: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从我市的情况看,基层纪委改革只在乡镇推开,市直纪检监察组织的改革还在酝酿之中,同级纪委监督同级党委难的问题还没有全面解决。

二是要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经验交流、参观学习、开阔视野等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培训教育形式,加大乡镇纪工委、监察分局工作人员的培训学习力度,尽快提高素质,适应工作需要。

监察体制改革的难点 篇7

一、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用网络信息突出重点业务监督

1. 围绕企业改革发展对重点业务开展效能监察,必须与时俱进。

2008年,为了拓展效能监察的新亮点,充分发挥监察工作监督功能作用,我们根据中石化集团公司1 1项《监督办法》的规定,对企业一般物资采购、工程建设项目、国际石油工程、资本支出、财务管理、化工产品销售六项重点业务开展了专项效能监察。并结合企业实际,对掌管人、财、物的重点领域实施全方位跟踪监督,设置“高压线”3条,监控点13个,把住重要环节2项,制定了资产处置、内部市场准入、住房资金管理等3项主要措施。在此基础上,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明确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日常监督,监察部门对业务部门的监督工作实行再监督的新思路,取得了骄人的监察业绩。全年完成效能监察项目46个,发现问题41个,现场整改19个,提出监察建议47条,共节省投资4623.64万元。

2. 用高科技手段推行重点业务公开拓展效能监察亮点。

2009年,为加快企业改革发展,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我们用网络信息对重点业务积极推行公开工作。通过高起点谋划方案、高质量采集数据、高标准设置网络平台、高节奏推进运行,着力打造源头防腐“阳光工程”。制定了《江汉油田业务公开工作运行方案》,下发了《关于加强业务公开权限人员网上查阅工作的通知》,并做到“六个明确”,即明确网上信息系统为公开形式,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7项重点业务和1个资源库为公开范围,对外花钱的业务为重点公开项目,局、处领导人员为公开权限,与中石化以外单位发生业务为公开对象,经济合同签定后10个工作日内为公开时限。与此同时,按照业务类别成立了8个网上专业巡视监督组,负责日常业务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和制止该公开不公开、假公开、迟公开、暗箱操作等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全年开展效能监察项目52个,公开业务2.8万余条,涉及金额37亿元,查出问题6类,下发函询通知书12份,完善规章制度17项,增加经济效益9234万元。

通过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用网络信息突出重点业务监督,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改革发展,促进了企业权力行使、资金运用、项目建设、干部成长“四个安全”。

二、围绕建设和谐企业、用倾听民声关注“热点”事项监督

围绕建设和谐稳定企业对“热点”事项开展效能监察,必须正本清源。注重倾听民声,坚持以人为本,抓住职工群众普遍关注、反映集中的“热点”问题开展效能监察,加强对管理部门决策的监督,促进效能监察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

1. 医保资金的安全合理使用,是涉及千家万户的“热点”问题。

近两年,我们本着对油田医保资金安全负责、对职工群众负责的态度,坚持每年开展医保基金管理效能监察,重点采取“一查、三核对”的办法,强化油田医保基金收支管理。“一查”,就是医监人员每天坚持到住院病房查房一次,防止冒名住院。“三核对”,即事前核对,在入院时核对病人、病种并进行登记;事中核对,在住院期间核对病人登记台帐;事后核对,在出院时核对结算资料,按规定审核扣减各类违规费用。自开展医保基金管理效能监察以来,先后查处冒名顶替住院64起、工伤病人挂床住院33人次,终止参保对象违规住院报销55人次,审减医疗费485万元。

2. 企业再就业资金的管理使用群众时有反映,又是一个“热点”话题。

为了弄清事实,必须正本清源。2006年,我们成立工作专班对再就业资金管理使用开展跟踪效能监察。首先是对企业再就业中心2001年以来的资金来源及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发现再就业扶持项目资金存在套取、挪用、私分、挥霍等严重违纪问题;其次顺藤摸瓜理清陈年旧帐,查找案源线索;再其次采取个个击破,锁定犯罪嫌疑人。通过严查深究,依据违纪违规事实分别给予2名处级干部、7名科级干部党纪政纪处分,收缴违纪款近60万元,其中2人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实践证明:对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事项开展效能监察,达到了以正视听、正本清源,服务企业和谐稳定的目的。

三、围绕服务生产经营、用围点打援攻克“难点”管理监督

对管理难点开展效能监察,必须围点打援。物资采购和工程建设招投标既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头戏”,也是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危险区”。2007年以来,我们针对招投标过程中存在施工单位和产品供应商围标、串标、骗标和一标多投、低资高挂、中标后肢解项目等问题,以及少数工作人员打招呼、说人情、暗箱操作等容易滋生腐败的现象,坚持关口前移,强化过程监督,围点打援攻克监督管理“难点”,较好地实现了“三个伸”。

1. 实现由行为过程监督向业务流程监督延伸。

我们制定了《江汉油田招投标效能监察管理办法》,从前期准备、招标实施、过程监督等方面确立了10个流程、31个重要监控点,既强调对项目负责人履职行为的监督,又突出对工作程序、工作环节等业务流程的监督,使招投标管理的操作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明显增强。

2. 实现由会场监督向场外监督延伸。

针对以往大多数项目的招标会,纪检监察人员临时到场、资料不全、情况不熟、监督有限等问题,我们变被动为主动,坚持提前介入,严把准入关口。在招标项目确定后,围绕招标项目的合法性、审批程序的规范性、招标过程的可操作性,重点对文件、资质、评标实行“三个审查”,力求在源头上防范违纪违规行为发生。

3. 实现由重点环节监督向全程监督延伸。

对重点工程项目派出专项效能监察组,在抓好招标现场、工程验收、资金结算等重点环节效能监察的基础上,推行效能监察组长问责制,要求监察组对重大项目的可研性投资论证、招投标实施过程和后续工作实行全过程、无缝隙跟踪监督,坚决杜绝“工程上马、干部落马”的现象发生。

通过攻克管理“难点”抓监督,围点打援全程监察,使油田生产经营秩序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法可守,经济效益显著增长,为建立和谐企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监察体制改革的难点 篇8

【关键词】 企业;体制改革;纪检监察

一、当前企业体制改革中廉政方面存在的问题

1.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工作较软弱

在少数企业中,监督机制残缺不全,监督部门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工作难以正常开展,或流于形式,避实就虚,不能真正发挥监督职能作用。其原因,一是这些企业的党政领导对监督工作不重视,“一手硬,一手软”,使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孤立无援,硬不起来。二是有的领导干部自恃权力大,责任大,贡献大,是“特殊公民”,不要监督,视监督为“芒刺在背”,必欲去之而后快,想方设法排斥监督。三是纪检监察机构弱化,人员缺编,素质不高,难以发挥作用。四是有的纪检监察人员心存杂念,患得患失。五是政策观念上的模糊,一些似明非明的提法和“政策撞车”现象,使人产生困惑。

2.腐败的表现及其危害

腐败现象其主要表现是:一是利用职权搞权钱交易,贪污受贿;二是公款吃喝玩乐,奢侈浪费,腐化堕落;三是官僚主义,失职渎职;四是损公肥私,“富了方丈穷了庙”;五是任人唯亲,培植个人势力和关系网;六是吃拿卡要,乱收费,乱罚款,乱涨价;七是欺上瞒下,虚报浮夸,骗取成绩和荣誉;八是滥用权力,盲目决策,造成重大失误等。上述腐败行为使国家和企业遭受严重损失,破坏经济建设,损害干群关系,分化瓦解企业的凝聚力,败坏社会风气,甚至引发和加重社会犯罪。

二、在国企改革中如何强化纪检监察的地位,发挥监督保障职能

1.加强思想教育,构筑抵御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

应从四个方面加强宣传教育。一是抓好邓小平理论和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明确前进的方向,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二是进行党风党纪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反对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经受住“金钱、权力、美色”的考验,自觉抵制以权谋私的不良风气;三是抓好艰苦奋斗教育,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树立“勤俭兴业”的观念,反对享乐主义,抵制铺张浪费、奢侈腐败之风;四是抓好法纪教育,增强企业干部职工的法纪意识和自律自控能力,做到自律、自省、自警、自励。

2.健全法规制度,促进廉政建设法制化

法规制度建设应抓好以下几项:一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才能有效地实施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二要坚持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接受党内民主监督,洗去身上的“尘埃”,轻装前进。三要落实民主测评领导干部制度。坚持民主测评制度,使得有腐败意识和行为的干部有所顾忌,及早收手。四要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五要坚持党风廉政责任制。它是廉政反腐领导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融“责任、目标、监督、考核、追究”为一体,对责任人有一定的激励和约束作用,特别对企业党政“一把手”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具有促进作用。六要落实领导干部任期交流和重要部门岗位轮换制度。七要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清理“小金库”。

3.拓宽监督渠道,完善监督机制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监督:一是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认识;二是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并重在落实;三是抓好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使之自觉抵制腐败风气的侵蚀;四是认真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五是狠刹行业不正之风;六是加大外部监管力度;七是加强党内监督。要按照党纪条规,严格党内监督,惩治腐败分子,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八是坚持群众监督;九是坚持舆论监督。

三、掌握政策界限,在实施监督中保护和支持改革

监察体制改革的难点 篇9

在X县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小组会议

暨反腐败协调小组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2017年12月X日,XX县监察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全县监察体制改革工作有了实质性进展,也标志着自治县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掀开了崭新一页。在县监察委员会成立一周年之际,今天我们召开这个会议,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准确把握继续把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向前进的新任务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大政方针,对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近期,在中央政治局就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举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总书记指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有利于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实现对公权力监督的全覆盖,有利于坚持标本兼治、巩固扩大反腐败斗争成果,并就继续把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向前进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县监察委员会要在新的起点上,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牢牢把握深化标本兼治的改革目标,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不断将监察体制改革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一)深入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是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任何改革都必须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深入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是对政治体制、政治权力、政治关系的重大调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既要将党的领导体现在改革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又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党委始终牢牢掌握反腐败斗争的领导权。

(二)深入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初心,就是要把增强对公权力和公职人员的监督全覆盖、有效性作为着力点,推进公权力运行法治化,消除权力监督的真空地带,压缩权力行使的任性空间。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具有高度内在的一致性和互补性。纪律检查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国家监察是对公权力最直接最有效的监督。县纪委监委要持续释放党和国家的监督效能和治理效能,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使各级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上下左右有界受控”,实现对公权力监督的全覆盖,推动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三)深入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是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创制之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通过深化改革,我们较好解决了原有的行政监察范围过窄、反腐败力量分散、纪法衔接不畅等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力推进了国家监察体系工作法治化、规范化进程。比如在改革前,依照行政监察法的规定,行政监察对象主要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做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全覆盖。从刚才XX同志的工作通报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全县监察对象现有x名,较改革前增加了x人,增加人数是改革前的近x倍,有效实现了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二、坚持标本兼治改革目标,推进反腐败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全力以赴将监察体制改革工作引向深入。

一年来,县纪委监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全县中心大局,深入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各项工作,认真履行党内监督国家监察两项职责,持之以恒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着力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探索建立并全面推行微腐败防范智慧平台、“红黄蓝”三级预警机制及“小微权力”清单制度,促使监督方式不断完善,预警震慑效果进一步显现,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得到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得到有效整治,为全县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纪律和政治保障,县委对纪委监委一年来的工作是满意的,也是充分肯定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还有薄弱环节,部分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对抓党建办法不多、措施不硬,压力传导向基层延伸存在逐级弱化的倾向;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还有差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四风”问题尚未完全根除;个别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不足、工作作风不实、执行力不强,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依然存在;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依然存在。县纪委监委要时刻保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清醒认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坚持不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努力推动反腐败斗争从压倒性态势向压倒性胜利转化。

一要在强化政治建设上下更大功夫。党的政治建设是统领党的其他方面建设的“灵魂”,县纪委监委作为政治机关,要进一步把准政治方向、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始终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和党中央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使旗帜鲜明讲政治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行动自觉,确保党中央和省、市、县委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

二要在加快推动纪法贯通、法法衔接和全面融合上下更大功夫。全县纪检监察干部要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宪法、监察法,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提升依规依纪依法履职能力。要实现“纪法”贯通。纪检监察机关既要依据党章党规党纪履行协助党委全面从严治党职责,又要依据宪法监察法履行监察职能,既要审查违纪问题、又要调查违法犯罪问题,既要考虑纪律要求、又要兼顾法律规定,健全统一决策、一体化运行的执纪执法运行机制,实现执纪审查和依法调查有序对接、相互贯通,执纪执法同向发力、精准发力。要实现“法法”衔接。监察机关在调查涉及违法犯罪案件过程中,要与刑事审判关于证据的要求和标准相一致,推动形成监察机关与司法执法机关相互衔接、监察程序与司法执法程序有序对接、监察机关与司法执法机关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的有效机制。要实现深度融合。牢固树立“一盘棋”和“一家人”的思想,握指成拳、聚拢力量,让“物理融合”产生“化学反应”,最大限度发挥整合效应,使执纪、执法两种理念高度统一于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之下,努力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取得“1+1>2”的效果。

三要在扩大监督范围上下更大功夫。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县级是基础一环,也是关键一环。一方面,监察体制改革后,大部分新增监察对象来自农牧村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量多、线长、面广;另一方面,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等攻坚任务的主战场和主阵地都在基层,必须汇聚监督合力,才能确保党中央和省市县委重大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落实。全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和纪检监察干部要积极探索创新,推动监察工作向农牧村、社区延伸,紧盯公权力运行各个环节,以“眼里揉不下沙子”的认真劲,用“探雷器”处处扫,用“探照灯”时时照,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把纪律挺在前面,真正体现对干部的最大关心和爱护。要结合学习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运用好《XX县党员干部容错纠错机制》《XX县党员干部澄清保护机制实施办法(试行)》,鼓励探索、宽容失误,着力调动和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

四要在加强反腐败协作配合上下更大功夫。各成员单位要严格落实反腐败案件线索移送制度,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切实履行反腐败协调职能,共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类新情况、新问题,形成对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监督的“全覆盖”“全天候”,推动案件信息互通、处置及时。县监察委员会发现案件线索或审判、检察、公安机关通报、移送的案件和线索后,决定对党员或者国家工作人员立案的,要及时向组织人事部门通报,其他各成员单位以及行政执法部门掌握涉及党员干部违纪违法信息的,也要及时通报县监察委员会、县委组织部。要认真执行重大案件请示报告制度,对查办案件工作中发现的重大问题、重要情况,各成员单位要及时向县委反腐败协调小组报告,敢于直面担当、敢于动真碰硬,依规依纪依法进行审查调查,始终保持亮剑的勇气、底气和硬气。

五要在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上下更大功夫。要严格按照县委巡察工作五年规划、实施办法等,紧紧围绕巡察工作“六个围绕、一个加强”(围绕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等情况,进行全面政治体检,加强对巡察整改情况的监督检查)的政治定位,落实巡察工作政治责任,扎实开展巡察工作。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巡察方式,着力发现深层和要害问题,切实提高巡察质量。要完善传导压力、加强约束的机制和办法,打好问责组合拳,督促被巡察党组织做好“后半篇文章”,坚决防止“口头上”整改、“被动式”整改、“慢节奏”整改、“半截子”整改。要扎实推动基层巡察工作,坚持党组织负总责、书记亲自抓,构建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巡察体系,把“利剑”直插到基层。要从严从实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巡察队伍,强化责任担当,不断提高巡察工作水平,持之以恒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三、锻造过硬本领,锤炼忠诚品格,坚决做政治生态的“护林员”和党心民心的“守望者”

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专责机关,打铁必须自身硬。随着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范围扩大了,权限手段更丰富,社会关注度更高了,对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县纪检监察干部要注重加强自身建设,严明纪律规矩,强化监督制约,锤炼过硬作风,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一要对党绝对忠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对党忠诚既是党对党员干部最基本的政治要求,也是党员干部最重要的政治素养。作为一名执纪执法者,就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始终坚持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志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严格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委各项决策部署,忠实践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和宪法法律赋予的权力,始终做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明白人。

二要勇于担当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反对腐败,惩处腐败分子,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但是,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纪委监委和纪检监察干部干的就是“打铁的活”,在是非对错面前,要坚持原则,面对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要敢于较真、敢于碰硬、敢于负责,遇到问题不绕、遇到困难不躲、遇到复杂案件不软,敢于迎难而上,善于攻坚克难,始终做到铁面执纪、秉公执法、刚正不阿。

三要不断锤炼能力。担当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在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情况下,党和人民对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寄予很高的期望,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工作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所有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同志,都面临着知识和本领恐慌,都面临着艰巨而紧迫的学习和提高的任务。同志们要积极适应岗位需求,主动找差距、补短板,不断锤炼责任、能力和作风,加强对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监察法、刑诉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扩充业务知识,夯实专业本领,强化系统培训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努力使自己成为本系统、本领域的业务骨干和行家里手。

四要严守法纪规定。作为执行党纪国法的监督者,只有自身干净,方能理直气壮地监督别人。全县纪检监察干部一定要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和抵腐定力,在遵纪守法、严于律己上作表率,在行使权力上慎之又慎,在自我约束上严之又严,始终不越轨、不逾矩、不违法,进一步夯实“先正己”的底气、提升“能打铁”的能力。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紧约束,注重防范被“围猎”风险,加强自我监督,刀刃向内,在内部形成相互制约机制,坚决防止“灯下黑”。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被滥用、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

上一篇:技术服务成交通知书下一篇:审计实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