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生产学综合能力测试(精选7篇)
猪生产学综合能力测试 篇1
《猪生产学》专业综合能力试题库
一、选择题20题
1.民猪属于(A)
A.华北型B.华南型C.华中型D.江海型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地方猪种的种质特性(D)
A.繁殖力强B.抗逆性强 C.肉质优良 D.胴体瘦肉率高
3.下列哪一项不正确(D)
A.猪喜爱甜食B.猪群饲采食量增加
C.猪群内部有等级制D.猪嗅觉和听觉灵敏,视觉发达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哺乳仔猪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特点(A)
A.生长发育缓慢B.消化器官不发达
C.缺乏先天免疫力,易得病D.体温调节能力差
5.下列品种属于国外引入品种的是(B)
A.香猪B.大约克夏猪
C.五指山猪D.大花白猪
6.下列有关种公猪的饲养管理不正确的是(D)
A.单圈饲养
B.要适当加强运动,经常刷拭种公猪
C.定期称重,定期检查精液质量
D.种公猪怕冷不怕热,所以特别要注意冬天的防寒保暖
7.下列关于仔猪的饲养管理不正确是的(B)
A.出生2小时内让仔猪吸上初乳
B.要固定奶头,瘦弱的仔猪要固定吸靠后的奶头
C.应加强保温,防冻防压
D.生后5~7日龄开食
8.胴体重是指肉猪经电麻、放血、烫毛、开膛去除内脏、头、蹄和尾后的左右两片胴体重量之和,但在去除内脏时要注意保留(C)
A.板油和肝脏
B.肾脏和肝脏
C.板油和肾脏
D.心脏和肾脏
9.猪肉嫩度一般是用(D)进行测定的A.倒数第2~3肋骨处的背最长肌
B.倒数第3~4肋骨处的背最长肌
C.最后胸椎处的背最长肌
D.腰大肌
10.猪屠宰测定时采用三点测膘,三个测定位点分别为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A)。
A.腰荐椎结合处
B.最后荐椎处
C.最后胸椎处
D.荐部最厚处
11.采用自然交配的现代化养猪场中,种猪公母比例一般为(B)。
A.1:10~20
B.1:20~30
C.1:100~200
D.1:200~300
12.下列关于国外引进猪种的说法正确的是(D)
A长白猪原产于英国
B大约克夏猪原产于丹麦
C皮特兰猪原产于法国
D杜洛克猪和汉普夏猪原产于美国
13.在我国猪的人工授精过程中,稀释精液的保存温度一般为(D)
A0℃B4℃C10℃D17℃
14.在现代化养猪场中,一般仔猪应于生后(B)开食
A2-3天
B5-7天
C15-21天
D25-28天
15.在种公猪的饲养管理中,不正确的是(A)
A.3~5头一栏
B.定期称重
C.定期进行精液品质检查
D.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温
16.猪的妊娠期平均为(A)
A.114天B 141天C 411天 D 280天
17.猪的发情周期平均为(A)
A.21天B 28天C 114天D 152天
18.下列有关猪的生物学特性的表述中错误的是(C)
A繁殖率高,世代间隔短
B食性广,饲料转化率高
C嗅觉和视觉灵敏,听觉不发达
D喜清洁,易调教
19.下列中国地方猪种哪些是属于华中型(C)
A.荣昌猪B.太湖猪C.通城猪D.民猪
20.与国外引进猪种相比,地方猪种在哪个方面具有优势(D)
A.生长速度
B.饲料转化率
C.瘦肉率
D.肉质
二、是非题20题
1.(×)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养猪国,存栏数、出栏数和出栏率均居世界
第一。
2.(√)大约克夏猪原产自英国,耳朵大、前倾,增重快、饲料转化率高,母性好。
3.(×)中国地方猪种的毛色各种各样,但唯独没有全白毛色的猪种。
4.(√)在现代化养猪工艺中,母猪配种后在原圈观察3周,3周后没有
发情确定妊娠的转入妊娠舍饲养。
5.(√)在实际生产中,当母猪发情,出现“呆立反应”(手压臀部而呆立不
动)时,即可配种,并在12h内重复配种一次。
6.(×)在配制精液的稀释液时要注意:药品要分析纯的,水要卫生干净,可用自来水。
7.(×)新生仔猪应该补铁,一般在出生后10-15天时补铁。
8.(√)新生仔猪的适宜环境温度约为35℃左右。
9.(√)猪的精液稀释分装后,如需常温保存,可放在17℃左右的恒温
箱中。
10.(×)母猪分娩后体质虚弱,应注意加强营养,可马上饲喂较高营养
水平的饲料。
11.(√)中国曾经有母猪一窝产仔42头的纪录。
12.(×)大白猪为长白猪和大约克猪的杂交后代。
13.(√)早期隔离断奶(SEW)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在仔猪体内母源抗体还
保持有较高水平前断奶。
14.(√)供给种公猪日粮的体积应小些,以免形成草腹影响配种。
15.(√)在中国地方猪种中,太湖猪的繁殖率(窝产仔数)最高。
16.(√)种公猪的最适宜温度为18~20℃,所以夏天要注意种公猪的防
暑降温。
17.(×)猪的体高是指猪的背部最高处离地面的垂直距离。
18.(√)纯种的长白猪是垂耳,大约克猪是竖耳。
19.(√)猪的人工采精多采用手握法或假阴道法。
20.(×)目前建设现代化养猪场,单个猪场的养殖规模越大越好,利于
统一集中防疫,成本降低,经济效益高。
三、名词解释20题
1.特种野猪:由纯种野猪和家猪杂交、含有野猪血统2/3以上的杂种猪。
2.系水力:又称保水力,指猪肌肉保持水分不渗出的能力。
3.眼肌面积:猪最后肋骨处背最长肌的横切面积。
4.胴体重:猪屠宰后去头、尾、四蹄、内脏(保留板油和肾脏)后的重量。
5.母猪年生产力:指平均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头数与体重。
6.母猪泌乳量:指泌乳母猪在一个泌乳期内的泌乳量。
7.平均背膘厚:宰后胴体背中线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腰荐结合处三点膘厚的平均值。
8.生产节律:指相邻两群泌乳母猪转群的时间间隔(天数)。
9.SPF猪:无特定病原体猪主要指经过常规检查没有猪气喘病、萎缩性鼻炎、仔猪红痢和弓形体等四大慢性传染病的病原体。
10.pH1:指屠宰后45分钟时测背最长肌的pH值。
11.大理石纹:一块肌肉内肉眼可见的肌内脂肪,呈大理石纹状。
12.SEW:仔猪早期隔离断奶技术。
13.母猪年产窝数:平均每头母猪一年产仔的窝数。
14.屠宰率:胴体重点宰前活重的比例。
15.测量肉色的L,a, b 值:是Lab色空间,L指亮度,a指红度,b指黄度。
16.(猪)胴体长:在胴体倒挂时从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肋骨与胸骨联合点前缘间的长度,称为胴体长或胴体斜长。
17.(猪)体长:猪站立时(头水平,不可太低或太高),从两耳根联线中点沿背中线至尾根的距离。
18.(猪)体高:猪站立时,从耆甲最高处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19.(猪)胸宽:猪站立时,胸部左右两侧的垂直距离。
20.(猪)胸深:猪站立时,胸部到背部上下的垂直距离。
四、填空题20题
1.猪胚胎死亡的三个高峰期是:、受精后21天左右、妊娠第60~70天。
2.哺乳仔猪饲养管理的要点:抓、抓、抓旺食。
3.世界上繁殖性能最高的猪种是,请列举出一个属于该品种的地方类群:二花脸。
4.目前世界上胴体瘦肉率最高的猪种是原产自(国家)的猪。
5.我国地方猪种分为华北型、华南型、华中型、江海型、原型六个类型。
6.采用自然交配的现代化养猪场中,种猪的公母比例一般为
7.长白猪和大约克猪虽然都是外来的白色品种,但它们的耳型不同,其中
长白猪为 垂耳。
8.猪肉色的测定部位是。
9.荣昌猪属于我国地方猪种六大类型中的型。
10.现代化养猪中,仔猪保育结束时的日龄一般为左右。
11.猪屠宰测定时皮厚的测定位置为。
12.PSE猪肉是指猪肉呈
13.肌内脂肪含量是采用方法进行测定。
14.母猪年生产力是指平均每头母猪年提供头数与体重。
15.猪嗅觉和觉灵敏,觉不发达。
16.年产1万头商品育肥猪的猪场多实行制的生产节律。
17.大白猪又称猪,原产于,毛色为色。
18.杜洛克原产于,毛色为色。
19.长白猪原产于,毛色为色。
20.新生仔猪的适宜环境温度约为左右。
1、有个猪场技术员认为,所谓“妊娠母猪抓两头”就是要抓好母猪配种后第一个月和临产前最后一个月的饲养管理。所以他制定的技术操作规程中规定了相关措施,其中第一个月的饲养关键是尽量给母猪自由采食,使其迅速从产后失重的状态中恢复过来。你如何评价?
2、有人说,母猪初情期较早,一般在3~4月龄就出现初情期,如果不及时配种,不利于母猪的高效利用,还会引起母猪的性欲下降。所以为了提高母猪的繁殖效率,在初情期后1~2个情期就应该对其实施配种。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与做法?请说明理由。
3、有人说小仔猪不能耐受低温,即使是夏天,刚出生的仔猪可能还需要进行保温。你认为这话对吗?如果认为正确,请详细说明一下具体情况;如果认为不正确,请详细说明理由。产房里母猪最适宜的温度是18~22℃,那么请问,如果温度高了或低了会怎样?在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尽量降低母猪生存环境的温度而使仔猪免受低温侵袭?
4、请介绍一下仔猪出生后固定奶头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5、请介绍仔猪接生时“擦”仔猪应注意些什么。
6、有个育肥猪场为了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瘦肉率,采取了分阶段饲喂方式,其中在大约60kg体重之前给猪自由采食,但之后只给猪吃大约八成饱。请你评述一下这一做法。
动物科技学院
08级本科生专业综合能力测试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培养综合素质高、适应面广、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使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复习,结合近几年的教改,并针对今后生产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在本学期11月30日,对08级毕业班学生进行综合能力测试,现制定综合能力测试方案。
一、测试时间:
本学期11月30日下午2:00开始。
二、测试办法:
1、院领导、全体教师、教学辅助人员组成指导小组,负责测试工作。
2、测试采用口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
3、先进行口试,再进行实际能力操作。
4、分成三组进行测试,将每课题组的任课教师分别放在三个测试小组。
三、测试分组:
第一组:动科81班、动科82班
第二组:动科83班、动科84班、动强81班
第三组:草业81班
四、测试内容:
1、基础理论(口试)
包括主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2、基本操作(实践)
包括常用实验仪器使用、基本实验操作、畜牧场经营评价等。
五、考核
1、口试题目从测试试题库中按题型比例抽出100套试卷(动科75套,草业25套),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是非题、选择题等。动物科学专业测试试题分成相同的两组,每组75套。草业科学专业测试试题从草业科学测试试题库中按题型比例抽出25套,题型与动物科学专业相同。由学生从试卷中抽出一套,进行口答。考核等级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答对9题及以上为优、答对8题为良、答对7题为中、答对6题为及格、答对6题以下为不及格。老师当场为答错的学生纠正。
2、基本操作题本次将实践操作题按学科分为两大类,学生任选一类。由测试老师从题库中任意抽取2组,以测试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在实践操作中经指导老师
提醒1次以下为及格,提醒2次及以上为不及格。
3、最后由测试小组组长按口试成绩占70%、基本操作成绩占30%,综合口试和基本操作成绩来计算综合能力测试最终成绩。
2011年11月17日
猪生产学综合能力测试 篇2
一、对双语教学的理解
“双语教学”的字面意义是教学过程中能够使用两种语言来进行教师与学生之间关于具体知识的交流。目前高校中双语教学具体指用汉语和汉语之外的第二种语言(大多为英语)作为课堂交流的媒介,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达到掌握第二种语言的目的,也就是说从听说读写上培养学生的第二种语言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用第二种语言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质就是用教学语言来促使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高校采用双语教学的目的
(一)提高同学外语语言能力
高校大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提高一直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传统教学方式中,英语教学局限于数量有限的英语课。而CET4级和6级的考试使得大学生们虽然花了大量时间在英语学习上,但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并未得到有效提高。大量非英语专业课均采用中文授课,使得大学生们在需要应用专业英语的场合和地点却不能自由发挥。用双语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得到提高,特别是听力和口语。
(二)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使用双语教学必然会采用一些外文的原版教材,国外教材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将同学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特别是有大量的案例来帮助阅读者分析和吸收这些专业知识,并能够在工作中熟练应用。
(三)加快国际化进程
随着不同国家之间交流的日趋增多,人才的培养要求也在日趋提高,双语教学的优势在于所培养的学生能够从容面向国际市场,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三、《猪生产学》课程的特点
《猪生产学》是我院学生的专业课的主干课程,在动物科学专业本、专科学生教育、研究生教育以及成人教育中占很大比重。教学中要求把课堂教学、课堂实验、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视为完成《猪生产学》全部教学任务的系统工程,并要传授科研进展,基本技能,要求在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了解学科前沿进展,学生具有阅读外文知识,自我充实,丰富提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双语教学,为学生提高专业知识水平,锻炼外语的口语和听力,阅读英语文献杂志,学术期刊等,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四、在《猪生产学》中应用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老百姓对畜产品的量与质的需求提升到空前的高度,这为中国畜牧业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2001年11月,我国又加入了WTO,畜牧业直接面对国际竞争,因此畜牧专业教育现代化、国际化成为我们国家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部在2004年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力争在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要达到所开课程的5%—10%”。
在我国,《猪生产学》是一门比较传统的课程,但全国教学体制和课程设置都并不成熟,也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模式。当前我国高校的课程的教学内容虽然在不断地修订;教学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新版教材也引入了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但相对于国外飞速发展的畜牧业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我们国家现代育种技术和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很多现代育种理念和技术都借鉴于国外,很少能将我们国家上千年育种经验与现在育种技术有机结合。我们国家关于猪的营养知识也大多来源于国外等等方面。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养猪业的发展。
因此,向国外先进的公司,知名的高等院校学习,了解他们的新技术、新理论、新产品,吸取他们的宝贵经验,对更好的发展我国养猪事业是必需的。在《猪生产学》课程教学中,应用双语教学,不仅对培养学生,对教师都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采用一些原版的外国教材,引进一些先进的国外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让学生感受先进的国外畜牧业发展动态。学生经过这个过程,不仅熟悉了国际专业交流的语言规范,也对完成专业领域的英语任务充满了自信。培养学生胸怀全球的观念,能够理解、尊重不同的民族、风俗和文化,并能够吸取国外畜牧经济发展的精髓,开阔了视野。
五、《猪生产学》采用双语教学的注意要点
(一)不能简单的成为学习专业外语的课堂
很多教师不能充分理解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花大量的时间去讲解词汇和句型,不能将外文的专业知识准确的传递给学生,使得学习《猪生产学》的课堂成为学习专业外语的第二课堂。其实双语教学最主要的是将国外先进的育种、饲养管理、营养等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更方便学生利用互联网去获取最新的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技能。
(二)正确使用外文原版教材
外文原版教材的使用对于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非常关键,但课堂上外文原版教材的正确使用要视不同学生具体情况而定。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可以尝试外文板书,中文讲述,部分简单章节使用英文讲述。如果基础比较好的班级,如所有学生都能通过CET4级,大部分学生通过CET6级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外文板书,外文讲述。但在讲课过程中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注意学生的反应,来制定合适的讲课方案。
(三)必须具备高素质的双语教学的教师队伍
能否进行双语教学,能否通过双语教学的开展达到教学目的,最核心的因素是教师。目前从国家到学校都给高校教师提供了非常多的出国进修机会。教师本身要结合自己的科研和教学,选择合适的学校和科研机构,在国外既能够接触到最新的学术前沿,又能够学习到国外高校的教学方式,还能达到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的目的,为回国从事双语教学打下基础。
(四)充分的资料准备
双语教学如果没有现行的教材,那么资料的准备对教师而言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所以教师的外语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大部分学生而言,专业词汇可能不是很全,一些教材中尽管能够查到单词,但却不能校准音标,即使在一些外语词典上也很难找到。因此,准备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利用假期进行准备,收集充分的相关专业资料,并要选适中的教材和参考书,对相关内容进行消化吸收。特别是初始阶段,必须注重专业的储备和积累,随着对双语教学的不断摸索,我发现了很好的软件———金山词霸,和相关的专业网站,它们集中了各种专业词汇,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医药等很多门类,而且对于大部分单词有音标还有读音。另外还借现代英汉助畜牧兽医大词典,很多专业词汇都可以在上面找到。此外,由于没有教学大纲,所以备课时要从整体把握,抓住重点。双语教学的课时有限,我把知识点进行适当的分类,分别组成一个个单元。我们备课时一份教案备一个单元的内容。并准备好英语预习材料,引导学生形成课前对教学内容的英文关键词汇的了解,双语教学的力度和密度也就成倍的增加了。
(五)充分应用生动灵活的辅助教学系统
双语教学中,课堂中涉及的专业词汇太多,全部板书不太现实,但没有板书,由于学生英语基础的差异,对教学内容吸收将大打折扣,课程组通过设计研制《猪生产学》双语教学CAI课件(英文、中文),教学过程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现代科技成果,形成一个全面的科学的辅助教学系统,结合板书,进一步丰富,灵活和完善了《猪生产学》的教学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且由于成本、来源等问题,目前本科生教学中专业英语教材的普遍使用不大可能,本课程组初步完成的双语教学CAI课件,在教学中应用,进行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形成启发式和引导式教育模式,浓厚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英语水平和业务素质,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它不但能够解决了专业英语教材问题,而且具有针对性,实用性,能够根据教学对象进行不同的设计和选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教育效果,浓厚了学生的兴趣,并能增大教育规模,初步实现该门课程教育现代化。但目前由于参考书及音像资料有限,本课件内容还不够精细、全面,急需进一步充实,希望得到院校有关部门的进一步的支持。
(六)适当的课后作业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要求把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等教学环节视为完成《猪生产学》全部教学任务的系统工程。要求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前预习,并在课前向学生提供一些本节课相关专业词汇及相关的泛读材料。而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讨论发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的兴趣,确保轻松掌握基础知识点,并对相关的专业词汇及表达有所了解。课后一般应有一定的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课后作业,从而形成教学效果的巩固。并指定适当难度的专业杂志,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进一步激发兴趣,开阔视野,形成良性循环的过程。
(七)适宜的环境
对于环境要说的有两个,一个是有大环境,很显然英语将成为一门很重要的交际语言。要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大环境中语言竞争意识,形成社会认识对学生认识的积极影响。此外学校应引导形成双语教学的大环境,应该有评比和观摩等活动,并有相应的鼓励措施。一些公共课应有示范课,从而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达到取长补短、互相提高。并可请外教上示范课,形成良好的双语教学环境。其次是小环境,应通过播放英语《猪生产学》专业VCD等音像资料,多用英语交流等手段,形成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相互英语交流的小环境。
六、《猪生产学》双语教学目前存在问题及改进设想
(一)缺乏与之相适应的学生成绩评定、教学效果评估系统
《猪生产学》双语教学不能简单的等同于教授外语,还有重要的专业知识传授,在学生成绩评定、教学效果评估系统中需要考虑既能考核学生专业知识,又能考核专业英语掌握程度的考核方法,同时学校教务系统需要建立专业的、科学的评估方法和机制,包括教师教学水平、英语水平和双语教学效果等。
(二)专业原版英文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严重不足
原版英文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特点是术语比较专业、地道,实用性强,能够给教师和学生提供真正的专业英语,建议学校图书馆增加《猪生产学》等专业课程的原版英文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并及时更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充分学习资源。
开展双语教学,培养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专业技术性人才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作为动物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猪生产学》开展双语教学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讲是非常关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和学生共同努力,结合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培养出具备先进专业知识,熟练的外语应用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敏瑞.高校双语教学的教材建设和使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2]宋成义,王宵燕,高波.猪生产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学园,2012,(20).
[3]杨公社.猪生产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陈志祥.创新双语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问题探讨[J].教育与现代化,2010,(1).
[5]王韶辉,史仪凯.我国高校双语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印尼大力提升 农业生产综合能力 篇3
完善调控 加大投入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粮食自给率,稳定国家经济是印尼农业政策的基本目标。为达到这个目标,印尼政府多年来始终坚持在政府引导、政策调控和财政投入等方面全力支持农业发展。
稳定粮食价格,保证市场供应,始终是印尼政府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印尼推出6项相关措施:一是提高国内粮食产量和质量。印尼农业部表示,2011年政府通过向农户提供优质种子、指导科学生产技术、增加7万公顷水稻播种面积等扶持、鼓励和保障措施,将大米产量进一步提高。二是加强监督,切实有效保护耕地。三是保持足够的大米储备,保证国内市场的充分供应。四是严格法纪,避免出现粮食投机现象。五是政府直接干预市场,以保证大米和食用油等主要食品的价格。六是通过进出口税率调整,把粮食价格稳定在正常水平。中央政府准备了3万亿印尼盾的储备金,除保证粮食的生产和供应外,其中三分之一的资金还可向农民提供农业保险。
保护农田 开垦新土地
印尼政府在保护、增加农业用地的根本问题上,多年来锲而不舍地抓了两件事:整治乱征农田现象,坚持向外岛移民。
印尼政府本着能不征用的坚决不征、能用荒地的不用农田、能缩小合并征地规模的就不多批等原则,严格农田征用的审批程序,坚决杜绝那些假借经济建设搞房地产开发的项目。同时对征用农田的建设项目,实行严格的审核和监管制度。中央政府还要求各地在征用农田的同时,保证开垦同样面积的荒地作为替代,并防止新建项目对周围村庄及农田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印尼共有18108个大小岛屿,堪称万岛之国,但人口分布极不合理,在土地面积仅为国土面积7%的爪哇岛上,竟然居住着占全国总人口近55%的1.3亿人。为了减轻国民经济对爪哇岛农业的依赖,印尼政府一直把向外岛移民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和振兴农业的国策加以实施,并以“开垦新土地,建设新家园”的口号来激励企业和农民投入到开发东部的伟大事业中。从第一个五年计划(1969年至1974年)开始,政府就以安置费+减免税赋+4公顷土地等优惠条件,动员、鼓励爪哇岛的农民移民外岛,开垦荒地,扩大农业疆界。几十年下来,已有500多万爪哇岛人变成了外岛人。按照政府2010至2015年增加农田、保障粮食生产的计划,五年中要在爪哇岛以外的岛屿开发200万公顷新农田。
小额贷款 服务农家
印尼人民银行农村信贷实施动态存贷款激励机制:储蓄利率根据存款额确定,存款越多利息越高;借款者按时还款,下次贷款数额可以增加,而且贷款利率还可不断降低。
通常情况下,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且交易费用过高,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要么不愿意进入农村市场,要么难以保证贷款偿还率而不得不依靠国家财政补贴。印尼人民银行农村信贷部的小额信贷却有效地解决了农村金融市场普遍面临的这一难题。印尼人民银行的农村信贷部以村级信贷部为基本经营单位,独立核算,自主经营,主要开展储蓄和贷款两大业务,实施动态存贷款激励机制:储蓄利率根据存款额确定,存款越多利息越高;借款者按时还款,下次贷款数额可以增加,而且贷款利率还可不断降低。信贷部的贷款主要采取传统抵押担保的方式,主要发放给农村的中低收入劳动者,平均贷款额为1000美元左右。客户可根据自己的现金流决定贷款的周期和还款期限,贷款期限6个月到3年不等,还款可分周、月、季、半年分期偿还。这种面向广大农民的金融服务,为印尼的农业发展、农村进步以及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帮助数百万农民渡过了难关。
猪生产学综合能力测试 篇4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Fe:56 Cu:64 Zn:65 Br:80 Ag:108 I:127 Ba:137
5.将下列各组括号内的少量杂质除去的操作正确的是
A.FeCl2溶液(FeCl3):加足量的铁粉,振荡、过滤
B.乙醇(水): 加浓H2SO4 蒸馏
C.O2(H2、H2O): 通过浓硫酸洗气,再通过灼热的CuO 粉末
D.氢氧化铁胶体(氯化钠溶液): 过滤
6.下列实验能达到测量要求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35.20g NaCl B.用10mL量筒量取8.50mL盐酸
C.用25ml滴定管量取15.80ml溶液 D.用pH试纸测得溶液pH值为4.2
7. 在N2 + 3H2 2NH3的体系中,保持容器中压强和温度不变,充入氩气,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因为压强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
B.因为体积增大,所以N2 、H2、 NH3的浓度均减小,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平衡不移动
C.因为体积增大,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因为加入氩气不参与反应,因此正逆反应速率均不变,平衡不移动
电解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铂电极电解CuSO4溶液: Cu2++2H2O Cu+O2↑+4H+
B.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4NH3・H2O AlO2-+4NH4++2H2O
C.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Ca2++2HCO3-+2OH- CaCO3↓+CO32-+2H2O
D.乙酸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铵: CH3COOH + HCO3- CH3COO-+CO2↑+H2O
9.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A、B、C位于同一周期相邻位置,A和C的原子序数之比为3∶4,A、B、C分别与D形成的化合物分子中都含有10个电子。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从内到外各层的电子数之比为1∶4∶1。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多管齐下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篇5
力上狠下功夫,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
一、主要成效
1、农业生产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近年来,我县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为重点,着力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努力提高土地产出能力,提高耕地质量。
2002年以来,我县以转变观念为突破口,力破“畏首畏尾,急功近利”、“以我为主、小打小闹”、“条框定性,经验引路”的思想,坚持以市场配置资源,采取“卖、聚、争、投”多管齐下,坚持大、中微并建,充分利用项目补贴、财政支农资金吸纳民间资本,广泛筹集建设资金,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走上了健康、快速发展轨道。两年来,共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1.1亿元,群众投工投劳2918万个,完成24座小
(一)、小
(二)型病险水库整治,开渠配套116公里,新建小微水利工程316处,新增有效灌面22万亩,启动了47个高标准的兴水示范村建设,完成了以“六个一”为内容的户办工程4800户;一次性完成了23万亩林业绿化,其中退耕还林9万亩,荒山造林14万亩,栽植生态林5万亩;全县新建村道公路602公里,改扩建217公里,建标美路25条109公里;全县改造中低产田土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平方公里,完成了27个扶贫新村建设,同时我们开展以产业培置为重点,新村建设为载体,组织建设为保障,大力实施小康示范村建设,经过两年的努力,全县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助推了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农村繁荣。2000年以来,我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荣获省水利工作先进县、林业绿化模范县等称号,2003年,林业、水利获全市一等奖,2004年,林业、水利、农机分别获全市一等奖,xx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创造的“卖、聚、争、投”经验在全市推广。
2、特色农业初见成效
近年来,我县以培育特色产业为重点,以提升品质为核心,大力促进农产品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了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努力增强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一是围绕“扩面、强管、增值”做文章,实施标准化管理,水果产业效益明显提升。近两年来,我县全面推行水果标准化管理,果品品质不断提升,锦橙100号已通过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认证。两年来,我县共培育锦橙100号标准化管理示范片3个,面积达到1.2万亩,锦橙100号远销12个省,优质锦橙抢购一空,今年产地批发价达到1.6元/公斤,同比增加25%,仅此一项,果农人均增收120元以上;二是按照“发挥优势,重点培育,规模发展”的思路,在培育良种、扶持大户、拓展市场上狠下功夫,2004年,全县建成了20万头优质肉猪产业带,百万只溪河养鸭带,10万头山羊产业带,1万头肉牛产业带,全县出栏生猪60.5万头,产值达到4.8亿元,人均增收98元;出栏小家禽930万只,产值达到1.4亿元,人均增收30元;出栏草食牲畜33万头,产值6100万元,人均增收13元,仅畜牧业一项人均增收141元。三是扩大复种指数和采取转、代、租等方式对3.8万亩撂荒土地全面复耕,大力推广“地膜玉米、旱育抛秧、杂糯间栽、苕豆套作、秸杆覆盖沃土免耕”五大技术,全面实施以户平1000株高梁、户平1亩地膜花生、户平1亩杂糯间栽、户平1亩苕豆套作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工程,粮食播面同比增加6万亩,同比增加11%,农民人均增收32元。
3、龙头带动明显增强
近年来,我县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不断创新经营机制,积极招引和培育龙头企业,探索以工哺农的新模式,促进工农互动。
2003年我县成功引进成都客商黄万灿收购已破产多年的肉联厂建起了年销售收入达9000万元的齐祥食品公司,为11万农户解决了销路。2004年,我们又成功引进成都创景物业公司在我县投资2500万元创建四川邦农实业公司,该公司已收购我县停产多年的饲料公司、面粉厂,并在河舒新建常年饲养dly种猪2500头,年出栏dly肉猪3万头的良繁养殖场,同时采取“公司+良繁场+农户”的运作模式,已首批与450户年饲养dly生猪100头以上的大户签订认养合同,实行“统一规划圈舍,统一提供仔猪,统一提供饲养,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疫病防治,统一代农销售”的方式,大力发展dly养猪大户,三年内使我县生猪良种率达60%以上,我县2004年出肥生猪60万头,接良繁率达60%计算(本文权属好范文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dly肉猪将达到36万
头,再加上450户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大户,出肥累计达40万头以上,dly肉猪价格比普通肉猪价格高2元/公斤,每头可多创收180元以上,全县可多增收7200万元,仅此一项,人均可增收133元,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农民增收的幅度将更大。同时,我县的绿源油脂、蓬雪面粉、可口爽、金华纺织、海峡丝绸等农副产品
加工龙头企业,与13.3万农户建立了紧密的利益关系,三坝果协、生猪合作社、恒基农业等一批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与农户签订了2.3万份订单,为农户解除了后顾之忧。
二、基本经验
我县围绕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1、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全面准确贯彻涉农政策。我们充分宣传中央1号文件,严格执行农税“三不一降低”、“粮食直补”等一系列政策,强化土地制度、产权制度,粮食流通体制、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田积极性,从而增强了粮食生产能力。
2、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增大对农业的投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投入是关键,采取增大财政支农力度,农业投资担保,市场配置资源等多种形式,用好财政、项目资金,激活民间资金,扩大信贷规模,增大了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投入。
3、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增强龙头带动能力。我县采取引外龙、育新龙、扶强龙等多策并举,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户建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延长产业链,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投入不足。我县非国贫、省贫县,受国家倾斜较少,县级财政是一个典型的“吃饭财政”,对投入农业心有余而力不足,致使我县农业基础设施脆弱,耕地质量较差,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2、支农政策难以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由于我县是典型的丘陵县,人多地少,中央的惠农政策对农业的影响起不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
3、龙头企业融资难。
四、建议
1、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县以下的农业龙头企业特别是加工龙头企业,由生产规模、技术设备等原因,往往是初级产品加工,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差,企业融资比较困难,建议中央、省出台优惠政策,给予非贫困县龙头企业扩张、升级等贷款贴息。
2、加大对丘陵地区产业化建设的扶持。丘陵地区由于经济相对落后,生产条件相对较差,区域优势不明显,发展产业化经营远比平原地区困难,建议中央、省加大对丘陵地区农业产业化特别是种养业在项目上的扶持力度。
3、改革和完善服务体系。当前农业服务体系存在管理错位,服务缺位,县级农业部门只管务不管人,乡镇只管人,难管业务。造成后来的“三级一户”的服务体系难以发挥作用,建议省市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基层服务站所的作用。
猪生产学综合能力测试 篇6
【字体:大 中 小】【关闭】
胡伟陈芳
农业标准化是指农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规范的工艺流程衡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是应对“入世”后的新形势,发展农业先进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我国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新时期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对于建设现代化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农业由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农业生产必须从源头到最终产品,都需要以标准化为基础。农业标准化不仅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需要,也是现代化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代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成为现代农业的新理念。推进农机作业标准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农机作业标准化是农业生产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机作业质量法制化管理是实现农机作业标准化的重要保证。农机作业标准化是通过制定和实施农机作业质量标准,把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纳入标准化作业和标准化管理的轨道,既可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农业增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机械的作业水平,又能够促进农业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规范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机作业标准化,就是在农机化生产过程中,突出抓好农机作业标准的实施和监督。
农机作业标准化是伴随着农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农机作业标准化不是软任务,而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节约能源、增加农产品竞争力的硬措施,实现农机作业标准化,有利于提高农机技术状态、提高农机作业质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作业,是提高产量、改良质量,增加效益的有效途径。
1.1实施农机作业标准化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内容
农机作业标准化是农业机械化生产过程中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将先进的应用技术和现代组织管理等诸多方面有机联系起来,促进农机与农艺紧密结合,使农业生产能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有序进行,使农业生产逐步按工业化的方式进行。
1.2实施农机作业标准化,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需要
实施农机作业标准化,对提高农产品产量,改进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产品成本,增加防灾抗灾能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没有农机标准化,就实现不了农业标准化和质量效益型农业。三是实施农机作业标准化,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重要措施。在农业品种、生产技术、作业方式上努力与国际对接,提高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优势,实施农机作业标准化,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
1.3 实施农机作业标准化有利于资源的节约
农机作业标准是专家经过研究并验证的科学合理的生产操作规范,实施这些作业标准就能够以科学的方式完成农业生产的任务,并且达到节约的要求。比如,减少农机作业油料的使用,或保持农机良好的机况等,从而达到资源节约的作用。
1.4实施农机作业标准化有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农机作业标准化是科教兴农的重要载体,是推广运用先进技术的重要手段,是使农业科技成果迅速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有效途径。种植规模化、作物生产基础化、农业精准化和田间作业的规范化,都要通过实施农机作业标准化来完成的。在农机化新技术推广过程中,农机推
广部门为使技术准确的应用,都要制定一些规范化的农机新技术规程,而这些规程就是农机标准化的具体体现,通过实施这些规范,就可以把新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之中去,达到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
1.5 实施农机作业标准化有利于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的建设
随着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网络的发展和健全,对农机作业标准化的要求会更加迫切。农机社会化生产的规模的扩大,相应的作业质量纠纷发生的就会越多,如何解决这些纠纷,农机作业标准就成为一个解决问题的标尺,用技术法规,即农机作业标准去评判质量纠纷就成为一种必然。因此,推进农机作业标准化,可以促进作业质量矛盾的减少,可以评判作业质量纠纷,保障农机社会化作业体系的健康发展。
2农机拥有者是农机作业标准化的主体
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的过程,必须由熟练掌握标准的农机驾驶员和达到标准技术状态的农业机械来完成,通过实施各项农机化作业标准,确保各项农机作业达到生产要求,从而生产出标准的优质农产品。
2.1农机拥有者是实现农机作业标准化的关键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体制改革,农村土地规模经营越来越显现出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这种方式既保障了农民收入,也促进了农业科学化生产,标准化种植和合理化管理的发展。从事农业生产中机械化有偿作业的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也将取代一家一户拥有农机具的格局。农民是农业机械化的主体,而拥有和使用这些农业机械的农机手也就自然成为实施农机标准化的主体。这种既节约社会资源,提高农民收入和解决农民就业,又能实现农机具最大利用率的方式,必将成为推动农机作业标准化的进程的主要动力。
2.2 加强培训,奠定标准化实施的素质基础
没有“标准人”,干不出“标准活”。因此,加强标准的制(修)定和宣贯,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机手的综合素质,建立一支具备专业技术和标准化知识的农机标准化推广、应用队伍,建立现代农机标准化信息咨询服务网络和体系,对农民选择和使用农机具的方法进行规范和指导,就成为一种必然。只有农机操作者的素质水平提高了,才能保证农机作业和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所以,在积极制定各项农机作业标准的同时,还要积极做好农机标准的宣贯工作,通过技术培训方式,让农机使用人员掌握这些标准、应用这些标准就成为农机作业标准化的基础了。体系建设和典型示范是农机作业标准化实施的促进措施
重点围绕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绿色食品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主要农作物和高效经济作物开展农机作业标准化生产,在农田作业的各个环节上认真实施,从而有效地把标准化工作贯穿于农机作业的始终。
3.1 建立农机作业标准化体系
针对我市农业生产实际,要不断完善和建立农机作业标准化体系。标准化需要大力推广和认真实施,才能变成现实的效益和成果,建立农机作业标准化制修订和推广体系是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环节。
农机部门和技术监督部门要在认真调查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聘请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把农机作业标准逐步整理、研究、修订和完善起来,制定贯穿整个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形成比较完整的、标准较高的、农机作业标准化体系。标准体系包括整地、播种、深施肥、栽植、喷雾、中耕、收获、加工等农机作业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检测评价方法,具有质量要求明确,指标量化清晰,操作简便可行的特点,为实施和检查农业机械作业质量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使农机作业有章可循,农机作业质量检查有法可依,农机化生产时时、处处、事事都有标准依据和规章约束。
标准化体系制定必须坚持四条原则。一是以现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为基础和依
据。二是从农业生产的实际出发,总结现有的成功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补充标准。三是标准制定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时要根据客观实际需要不断提高和完善。四是注意农机作业标准的系统性,使各项农机作业标准统一协调。
3.2 建立示范点,促进农机作业标准化建设
通过建立示全程机械化标准作业示范区和关键环节标准化示范点,实施农机作业标准化,总结实施区农机作业标准化经验,形成本区域内重要农作物农机作业标准化的生产模式,促进土地要素流转,探索农业适度规范经营和连片种植,以利于带动相关作物的农机标准化生产,提高农机作业标准化水平。
天津市经过一年的试验示范,各示范点都总结出一些适于本地区的农机作业标准化生产模式,在实际应用中,起到了典型引导,以点带面的作用。在示范点建设上,一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帮助示范点认真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使示范点从组织领导到技术指导都成立了相关组织,认真落实和执行农机作业标准,充分发挥示范点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加强对示范点工作指导。市农机局组织有关处、站技术人员,在春播到秋整地的每个作业环节上,深入到示范点的试验田指导农机标准化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为继续提高农机作业标准化水平积累原始技术资料和科学依据。三是初步形成了主产作物农机标准化生产的模式。
4. 结束语
加强农机作业标准化推广力度,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我们开展农机作业标准化工作的目标。要通过制定标准化作业技术规程,积极促进标准化实施。用召开农机标准化生产现场会,将标准及时发放到示范户和有机户手中,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农机使用者作业按标准干,检查按标准看,做到培训、指导、检查相结合,努力提高农机作业标准化水平。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科技载体作用,实施标准化、规范化作业,促进质量效益型农业健康发展,加速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步伐。
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农业生产中应进一步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化作业体系,保护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种子生产标准化、农艺措施标准化、农机管理标准化、田间作业标准化,使各项农业标准化工作有机得结合在一起,共同作用,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的实现。
猪生产学综合能力测试 篇7
白城市作为吉林省西部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耕地的作用十分重要,而耕地质量更是关系到粮食的产量,关注耕地质量也就是关注粮食生产问题。
1.白城市耕地现状
1.1耕地数量状况 吉林省白城市人均占有耕地少,并呈逐年减少趋势。人均耕地占有量逐年减少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耕地后备资源匮乏,且开发成本趋高。随着农村工业化进程加快,白城市耕地资源特别是后备资源日趋紧张,原有的耕地后备资源已开发殆尽。
1.2耕地养分状况 白城市土壤类型分为11个大类,以黑钙土、草甸土为主。因土壤类型和施肥水平不同,各县(市、区)耕地养分状况及其变化情况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耕地主要养分含量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一是耕层有机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二是耕层速效氮、磷含量有所增加;三是锌硼等微量元素含量不足,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
1.3耕地理化性状 耕土层退化。由于连作,土壤风蚀、水土流失严重;犁底层增厚。由于实行联产承包,土地分散经营,大马力的大、中型农机具锐减,耕翻整地深度不夠;耕作层板结。由于玉米种植面积大且多年连作,米豆、米薯、米杂等良好的轮作制度不复存在,难以做到用地养地相结合。
2.保护耕地质量在白城市的主要做法
2.1测土配方施肥 近年来,国家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作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作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业节本增效的重要途径,作为保障粮食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作为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白城市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从2005年开始,至今已有7个年头。随着工作力度和财政投入的逐年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在不断扩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农民科学施肥的意识普遍增强,切实认识到了测土配方施肥的好处,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积极性比较高,有效控制了盲目施肥、过度施肥现象的发生,减轻了由于施用化肥所产生的面源污染,遏制了农田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现在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已达50万公顷,化验土样10万个,发放农民施肥卡10万份。肥料利用率提高了3%~5%,每年增产粮食近2亿公斤,农民增收1.5亿元,节约化肥490万公斤,节约成本690万元。
2.2增施有机肥 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近几年,虽然有机肥的施用量有了较大幅度增加,但有些地方领导和农民对有机肥的认识不足,积造有机肥的基础设施不配套,缺乏政府强有力的组织引导,有机肥积造完全靠农户自发,很难形成规模,而且技术比较落后,质量较差。这几年,我省出台了“增施有机肥补贴试点”政策,达到20立方米以上给予补贴10元,每公顷施用商品有机肥(有机质含量不低于30%)1000公斤以上给予补贴150元。这一政策的试点和全面施行,必将大大激发农民积造、施用有机肥的热情,对提高耕地质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3普及根茬还田技术 经过多年的宣传推广,加之翻地整地及灭茬机械的改良,白城市玉米根茬还田技术普及很快。在推广根茬还田的同时,还积极探索了秸秆机械粉碎还田等有效途径,但受收获习惯和大型农业机械缺乏的限制,现阶段秸秆还田还难以大面积普及。
3.耕地质量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耕地质量保护方面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3.1重视不够 耕地质量是农业生产能力的基础和核心。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是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解决当前矛盾和促进长远发展的结合点,是抵御农业自然风险和防范市场风险、提高土地产出率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对此,各级政府虽然很重视,农民群众也有认识,但在实践中往往停留在口头上,缺少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普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产出轻投入,重使用轻建设等问题。
3.2投入不足 一是近年涉及耕地质量建设的国家投入主要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但资金投入额度小,只能采取“撒芝麻盐”的方式,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按每公顷改造费15000元计算,每年最多只能改造6000公顷左右,以这样的速度,白城市现有的中低产田还需改造30年以上(按白城市总耕地74万公顷的1/3计算)。二是近年涉及耕地质量监测方面的投入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市县两级土肥管理部门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土壤理化分析,根本不具备应有的耕地质量监测手段。三是国家在田间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不足,地方财政能力有限,白城市各类田间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的局面始终没有得到改善。灌区工程基本是70年代建成投入使用的,工程老化失修,大中型水库带病运行,致使水利工程难以发挥作用,农业生产仍是靠天吃饭。
3.3综合措施难以实施 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多是单一的项目,只是借助工程措施改造中低产田,对耕地内在的质量建设,难以提出明确目标。特别是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耕地质量监测、农田污染防治等工作,国家缺乏必要投入,难以在面上推开。
3.4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不完善 《农业法》、《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吉林省耕地质量保护条例》规定,“耕地质量建设的主管部门是各级政府的农业行政部门”,但农业部门在耕地质量建设计划安排、资金分配、项目管理等方面实际权限极其弱化。在项目规划、资金调配、工程实施等具体工作中,各部门之间有机协调和配合、资金整合不够,责、权、利分离,使有限的资金未能投入到耕地质量建设的关键环节,造成耕地建设的数量和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由于管理体制不完善,不仅在地力和田间基础建设上存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在耕地环境建设的监督管理方面也比较薄弱,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药、化肥的盲目投入,农业的点源、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随意排放、城市垃圾和废弃物大量向农田倾倒、过度施用农药和化肥、畜禽粪便到处堆放、大量使用非降解农膜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耕地质量明显下降。白城市化肥常年施用量50万吨(折纯量为17万吨),施用强度接近730公斤/公顷,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氮肥的利用率仅为30%~50%,磷肥的利用率仅为10%~20%,钾肥利用率仅为30%~50%,剩余的养分都残留在耕地中。全市每年农药使用量超标,使用强度为5.4公斤/公顷,利用率仅为30%,使耕层农药残毒含量越来越高。全市农膜使用量较高,回收率低造成土壤污染。因城市污水和废弃物污染仍很严重,给环境造成很大破坏,以至于造成污染后,难治理,耕地质量下降。
4.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管理的建议
4.1加强培训 就耕地质量情况对农业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对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进行有針对性的培训,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对耕地质量保护提高意识。培训内容不仅包括《农业法》、《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吉林省耕地质量保护条例》等,还可以涉及保护耕地的具体技术。充分发挥土肥科技在耕地质量建设中的作用,各级土壤肥料教学、科研和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强合作,联合开展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土壤退化与防治、污染耕地修复与防治、新型肥料研发与施肥技术推广、土肥技术标准制定、耕地质量检测和耕地质量预警系统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结合“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土壤肥料科技成果转化。只有工作人员在指导农民具体保护耕地时具备丰富相关知识,才能更好把这项任务做好。
4.2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近年来,由于投入不足,国家改土项目的面积和质量难以保证,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科学施肥、耕地质量监测、防治农田污染等重要工作进展缓慢。建立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专项基金,用于耕地质量建设项目,同时要做好新增耕地的地力培肥建设。全面实施耕地有机肥增补工程,进一步组织实施平衡施肥行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改善农产品品质,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3实行耕地质量数字化的动态管理 建立不同地区地力数据库和监测点,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以及现代测试技术,了解各地地力变化情况,密切关注耕地质量的动态变化,建立耕地质量评价制度和预测预警系统,为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耕地地力培肥措施、耕地质量管理提供资料,并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指导和服务。
【猪生产学综合能力测试】推荐阅读: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1-03
生产企业综合能力介绍06-19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重在财政支农09-03
推进农机作业标准化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10-22
动科专业《猪生产学》期末考试试卷07-02
生产质量管理综合简报05-15
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07-06
综合部安全生产责任书10-18
综合办公室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06-28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综合试题及答案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