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企业实践锻炼问题

2024-07-14

教师企业实践锻炼问题(共12篇)

教师企业实践锻炼问题 篇1

企业实践锻炼工作总结

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本学期开始,我就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取得了很大的收获,现将实践锻炼情况总结如下:

一、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状况以及品牌铸造的方法与措施 广西佳华日产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于2005年11月11日将原广西森华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的日产汽车经营部分离出来成立,取得了日产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及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的授权,成为广西唯一一家同时拥有进口日产和郑州日产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资质的一级代理商。

公司拥有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他们不但具有专业的精湛技能,且都经过日产公司的严格培训,对汽车保养维修和品牌知识都了然于心,并在日产全国各技能比赛中多次获奖,现已成为广西区内专业性及规模性均居于领先地位的汽车分销及维修中心之一。并在全国日产客户满意度调查中销售及维修服务双双连续名列前茅。

公司秉承了NISSAN“全球一致的优越品质”,以“超越客户期望、提高员工价值、打造行业经典品牌”为企业经营理念。以服务树立企业品牌,让每一位顾客真正体验到NISSAN带来的超凡感受。力求让广大顾客购买放心,服务称心,用得省心!

在为期四个月的实践里,首先我了解到了企业是如何树立品牌形象的,每一位员工,包括我自己在内,一旦到了工作场合,就立刻有种自豪感和使命感,感觉到自己就是公司的代表,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日产品牌,因此必须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力图把工作做到最好。企业品牌铸造的方法与措施其实很简单,就是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把每一件事情都当做是树立品牌形象的事情,公司从上到下,上到经理,下到门卫都一样的严格要求。

二、熟悉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了解行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主要熟悉了解企业在钣金及喷漆两方面工作流程,了解与自己所教专业相对应行业的生产、技术、工艺、折本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同时了解企业对我们毕业生的具体要求。这些有利于今后在教学中即使的补充不足,添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局,新工艺,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在课程教学中,把行业现状和特点如实展现给学生,使他们能更快更好的适应社会,完成角色转换,胜任企业工作岗位的要求。

三、加强专业建设加强实训中心的建设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企业生产现场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今后的专业建设。结合我所在的汽车整形技术专业,由于是刚起步的新专业,在教学计划和实训安排方面肯定存在的不足,存在着与实际操作脱节的现象。通过下企业期间自己的经历,掌握了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要求,回校后有针对性的进行现场教学,培养出更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性人才。在实训中心建设方面,由于钣金操作存在着较大的危险性,实训的安全一直是需要我们时刻警惕的问题,按照企业的实际生产的要求,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实训项目,内容以及相关的知识进行调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是实训教学要达到的要求。根据企业对员工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沟通协调能力、敬业精神、服务意识的要求,修改教学计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人行,必有我师。企业中有很多值得我们高校教师学习的地方,不要认为那里的人学历不如我们,表达不如我们,文字能力不如我们,实际情况往往是企业里的员工接受能力都非常强,动手能力都非常强,而且不仅技艺精湛,敬业精神更是让人折服。与他们接触的四个月时间里,我该表了原先的一些老旧观念,在实践的这段时间里,大大的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今后,我会努力的把书本知识和实践锻炼所学结合到一起,更好的教书育人。

教师企业实践锻炼问题 篇2

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效益,就要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的统一,应当建立起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的直接联系。迄今为止,在职业教育实践中,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通常是平行或分离的,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计划在内容上协调不充分,很难实现两个学习场所(即课堂与实践教学场所)的一体化学习。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专业教师既具有先进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具有丰富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职业院校师资培训迫在眉睫。

1 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重要性

学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在知识逐渐信息化的今天,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最新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的能力,才能有机地结合学习内容,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任务,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学院的教学改革,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送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也是非常必要的。

实践锻炼就是要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熟悉企业的生产环节和操作工艺,获取最新的技术信息,及时将行业企业的“新观念、新技术、新工艺”引入教学过程,提高职业教育的实效性和市场适应性。同时,了解公司的生产流程、管理模式,以及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企业实践锻炼不仅可以大大提高专业教师最新知识理论的水平和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还可以使专业教师与企业各级员工建立良好的关系,便于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

教师到企业实践是职业化的内在要求,是新的培训模式,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是教师,核心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实践中了解到企业的运作、现代化管理理论和技术创新,使自身职业素养得到了根本提升。有利于提升高职师资专业职业技能,熟悉职业岗位,提高实践能力,深入行业企业,跟踪最新技术。同时,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也是教师自身提高的一种需求。因为学生就业方向就是面向企业,而不是公务员,如果教师本身脱离企业,哪能培养出适合企业所需的人才呢?

2 企业实践锻炼有助于专业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

专业教师通过企业实践锻炼,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开拓视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职业院校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但对于大多数专业教师来说,平时都是以书本上的理论为主,对于企业的生产运作环节很少接触,专业课讲授力不从心,内容枯燥。深入企业基层车间的实习,可以丰富专业教师的实践知识,为今后的理论教学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通过企业实践锻炼,使专业教师深刻领会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要紧跟行业企业新技术的发展,否则培养的专业人才就很难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有句话说得好,要想给人一杯水,自己须有一桶水,而且这桶水还要不断增加。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必须拥有深厚的学术功底,深邃独到的教育学思想,紧跟专业发展,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才能让职业院校的学生真正学有所用,具有一技之长,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他们的作用,体现他们的价值。同时作为专业教师,还应当树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2.2 了解企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用人要求

职业院校为企业培养人才,就要求专业教师首先要了解企业的用人要求。例如对于机械加工制造类的企业,针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岗位,要求掌握机械制图、加工工艺、数控原理、数控机床、机床刀具、材料学等。在此基础上,还要适当地掌握基本管理技能,如人际关系学、办公软件、外语、生产管理等,具有很强的人员凝聚力、亲和力,对生产管理、品质管理有较深的理解。

企业除了对学生岗位技能的要求以外,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因为在企业工作和在学校学习完全不一样,企业用人很现实,优胜劣汰是残酷的现实,而职业素质是一项很重要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责任感要强,勇于承担责任,不逃避责任;勇于挑战困难,知难而进;动手能力强,做事麻利,不拖泥带水;脚踏实地;认可企业作风;学习意识强,很多知识是需要在“做中学”。这些素质的培养只有在学校完成,才能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竞争力,才能实现零距离就业,缩短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时间。

2.3 了解企业的生产工作环境,深刻体会现场的管理模式

在企业,上至各个职能部门,下至各个车间,都有一个工作流程图,实行看板管理模式。现场的操作人员都配有工艺流程图纸、作业指导书,每个部门都有严格的制度,要求整个企业运作系统化,使各个部门、各个车间、各个员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目的就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4与企业各级人员密切接触,继续保持与企业的沟通和合作

对于职业院校的教师来说,不了解企业,很难对学生进行专业和职业的指导。因此,在企业实践锻炼期间,专业教师应尽可能与各级人员接触。通过与各级人员的接触,使专业教师对企业有更深的了解,对不同层次员工的工作情况有所了解,这不仅有助于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对班主任工作也会有很大帮助。

2.5 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职业人

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现在用工难,企业越来越希望职业院校能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职业人。而作为职业院校,就是要抓住这个机遇,把企业的需求转化为我们职业教育的动力,有需求就有发展的机遇,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职业院校就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对于一般的企业招聘来说,应聘者的个人能力和人品要素都是企业所看重的。一个人的专业技术稍有欠缺不要紧,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培训使他们能力很快提高,但一个人品德的好坏,则不是通过培训就能解决的。也就是说,一个人虽然能力很强,但如果不认同企业文化,不能融入企业团队,对企业不仅发挥不了作用,甚至还可能带来危害,一个团队如果有一两个人总是在抱怨,那么,不仅这一两个人做不好工作,整个团队也会受到影响。因此,企业更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综合素质,成功基于良好的习惯,基于良好的修养。

3 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后续工作的重要性

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通过企业实践锻炼,应与企业人员保持长期联系,这不仅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还可以加强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对于行业企业的“新观念、新技术、新工艺”,可以及时引入教学过程,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实效性和市场适应性。

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如何将企业实践锻炼的成果引入教学中,是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后续工作的关键。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生产实践的应用案例无疑会提高课程的实践性,也会让学生了解企业实践与课本知识之间存在的差异。

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效益,必须建设一支与其要求相适应的师资队伍作保证。通过企业实践锻炼,作为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能够深刻体会到职业院校的教学标准,即“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用人单位满意”。专业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理论知识,改变现有知识结构,同时还要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并具有创新精神,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是开展师资培训工作,建设高质量职教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31).

[2]“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师企业实践锻炼问题 篇3

摘要:高职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是跟上时代步伐,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本文从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引入,试论述高职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教师;企业;实践锻炼;途径和方法

组织教师企业实践,是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教育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決定》(国发〔2014〕19号)、《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教师[2016]3号)等多文件要求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对实践的内容、形式和组织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对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高度重视,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探索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模式,提升教师实践动手能力,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仍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高职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的现状

1.高职教师队伍现状

高职院校引进的教师有不少都是直接从高校走向高校,没有教学经验,缺乏实践锻炼和高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经验。[1]也就导致了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照本宣科,缺乏实际案例,与实际生产脱节,使学生对专业知识失去兴趣。致使学生毕业到用人单位不适应岗位,学生和用人单位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产生质疑,会引起学校专业发展的恶性循环。

2.注重形式,评价考核机制没有落到实处

各学院都制定了相应的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措施和制度,要求教师必须达到企业实践锻炼时长,但是学校单方面强制性要求,而不是教师自愿参与,有考核机制,没有激励机制,教师到企业实践也仅仅是带着任务,去完成任务,而教师没有实质性的参与到企业的研究生产过程中去,没有达到教师实践锻炼的根本目的。

3.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很多企业和学校合作是因为政府导向,在接受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实践锻炼更多的是为了争取国家税收的减免和迫于政府的压力,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并不愿意接受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一是教师更多的是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对当代企业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等都只是一知半解,企业处于从安全角度出发,不愿意教师到企业参与实际岗位生产。二是高职教师方向多偏重于应用型的知识和技能,对新产品的科研、开发方面偏弱,也就导致了企业不愿意接受教师到科研部门实践锻炼。

4.成果转化率不高

高职教师企业实践提升了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学习到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行业先进的知识,而部分教师对当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并不熟悉,就导致了教师企业实践的成果无法通过图片、动画等方式形象生动展示在学生眼前,无法把成果得到完全的转化。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目前虽然从认识上、制度上、行动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学校、教师、企业三方共同努力,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下面将我校近几年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情况,谈谈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应采取的一些措施。

二、相应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建立完善的制度是高质量完成工作的重要保证,学校在制定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的制度时不光要建立考核评价体系,还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从制度、机制上提高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的积极性,从待遇、职称、绩效等方面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激励教师自愿到企业锻炼。[2]

2.提高教师意识,兼顾差异,分成推进

首先,要提高专业教师实践锻炼的意识,实践锻炼不光可以提高教师专业教学能力,还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次,兼顾教师在年龄、职称、有无企业实践经历的不同,分成推进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根据各专业教师各自的需求,制定不同的实践计划,分层次的各专业教师实践组,按需实践,以达到提高不同层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需求,提升专业教师团队的综合能力,提升实践锻炼成效。

3.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学校专业建设之中最重要的一环。当前,全方位的和企业合作的高职院校还很少,很多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仅仅在企业接收毕业生方面进行合作,在校企合作的科研方面,高职院校的团队还处于弱势。因此,在校企科研合作方面,学校还处于被动状态,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太愿意学校专业教师的参与。[4]为此,深化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全方位,多途径开展合作,企业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实训项目开发、教材编写、教学改革中来,教师参与产品开发、工艺革新、生产实践、标准制定中去,做到学校即企业,企业即学校,提升员工总体素质,推进专业发展,实现校企共赢。

4.提高专业教师成果转化率

专业教师实践锻炼成果的转化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体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专业实践技能和岗位职业能力,同时也要具备教育教学能力。学校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把实训室搬到企业去,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授课,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使教师的锻炼成果得以完全转化。

三、结语

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是更新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提高教师专业技术能力的最好方式。通过企业实践,熟悉教师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等理论知识,实践锻炼,收集实际案例,提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并对企业的管理制度、用人标准等相关制度做调研,对学校专业的建设,专业人才目标的定位有着重要意义。组织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丰富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指导能力是一项复杂的、长期性任务,高职院校应积极鼓励并强力推动专业教师赴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把企业实践成效渗透到实际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艾翠蓉. 高职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的现状与对策[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 0009 - 02.

[2]张琰,马必学.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方法和途径[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 117 - 120.

[3]孙社文.“固定蹲点式”教师实践锻炼柔性机制探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3) : 62 - 66.

[4]刘红委.高职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0(20)

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 篇4

一、目的要求

1.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活动,结合具体专业,明确下厂的具体任务和要求。专业课教师一般在暑假期间到企业实践。

2.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去要深入企业第一线,采取顶岗作业、工作实习、合作研发等形式,并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及时掌握本专业发展动态及实际应用情况,充分了解相应的业务流程、岗位素质、知识技能要求,积极参与项目实践与研发,努力提高自身技能素质。

3.教师实践期间,必须遵守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并注意技术操作安全规程。违反企业相关规定,视为违反学校规章制度。

4、专业课教师下厂实践期间,相关管理人员要到企业进行抽查,并进行调研,了解教师实践情况、企业生产情况及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二、实施办法

1.一般情况下,专业课教师自行联系与自己专业对口的企业参加实践。在实践期间要自觉履行相关职责,向相关员虚心请教学习,要遵守所在单位的有关管理制度,保持与学校专业部、教研组的联系,并主动汇报自己的实践情况。

2.各专业部和教研组要及时掌握教师在企业的实践情况,做好沟通联络工作;了解教师在企业的工作、学习情况;探讨、交流、解决有关问题。

三、总结考核

1、在企业实习过程中,收集本专业最新的资料,包括视频、图片等。

2、回校后一周向教学处递交《实习总结》或《实习心得体会》。

教师企业实践锻炼问题 篇5

李小军

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是以市场为导向,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精品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与建设等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下企业锻炼,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提高动手能力,为专业设置、构建与高职培养目标、国家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作好市场调研。国家示范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真正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进行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前提与保障就是师资队伍。通过教师下企业锻炼把原来的“双证”改为“双能”,培养教师既有理论教学能力,又有实践教学能力,成为符合高职教育需求的真正“双师”素质教师。

2015年8月,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我志愿加入了假期挂职锻炼的队伍行列,我挂职的单位是合肥格力企业,主要做空调冰箱方面的研究。经过一个月的实践锻炼,总结如下: 一.开展企业实践锻炼活动,提高教师实践动手能力

中职学校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专业课教师,首先自己必须具有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才能教好学生,故我们要求参加实践锻炼的教师踏踏实实从生产一线做起,抓住一切机会自己动手操作,积累经验,切实提高自己操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下企业锻炼教师参加了企业的技术指导、设计、开发等工作,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技能,也对以前所教理论课程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使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大大增强,提升了自主技术开发研究和指导学生解决技术难题的能力。

二、参与企业实践锻炼,熟悉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了解行业现状与发展方向。

暑假期间,我在企业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了解并参与了空调制冷管制作检测等工作,了解了当前主流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有利于我们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当前的新技术、新工艺,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在课程教学中,把行业现状和特点如实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尽早与社会接轨,不至于让学生走出校门,与行业实际脱离太远,从而产生种种不适应。

三、通过企业实践锻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教师下企业锻炼,了解了目前行业、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就业状况,通过自己亲身经历,掌握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要求,返校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出更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性人才。同时根据企业要求与工作过程特点,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按知识结构分模块,按能力结构分项目,按认知规律分任务,采用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进行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根据企业对员工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沟通协调能力、随机应变能力、服务意识、敬业精神的要求,修订教学计划时加大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培训课程比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自身修养。

四、通过企业实践锻炼,改变思想观念,提高教师学习技能积极性

青年教师参加实践锻炼申请表 篇6

2015年 6 月12 日 姓名

出生年月

1981年 x月

学院(部)

艺术学院

工作时间/来校时间

2008年8月/2015年8月

现聘职称

讲师

起止时间

2015年 9 月-2016 年

8月

接收单位

九州生态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参 加 实 践 锻 炼 计 划、措 施、目 标

计划及目标:

(一)、熟悉景观公司的运作流程,体验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获得景观设计专业工作经历。

(二)、了解景观设计公司的企业结构和相关岗位;对该专业进行岗位能力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能力知识需求,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了解景观设计师这一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了解职业道德要求;了解岗位工作相关规范。

(三)、收集与专业教学有关的项目任务,考虑与课程教学改革有关的问题,丰富教学资源。

(四)、学习景观设计专业的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措施:(1)、参与方案设计,学习和掌握设计前沿信息,熟悉方案竞投标的工作流程。(2)、深入施工现场,了解施工项目管理机构的组成、职责范围及工作内容。熟悉有关设计图纸,学习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以及施工管理文件。(3)、通过观摩、虚心请教和动手实践等多种方法来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储备,以便完善教学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对接。

学 院(部)意 见

负责人:(盖章)年月日

学 校 意 见

教师企业实践锻炼问题 篇7

关键词:职业院校,实践锻炼,校企合作

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是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师实践能力, 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近年来, 从国家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职业院校, 对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工作越来越重视,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实践锻炼, 教师本人可以及时了解新技术、新工艺, 拓宽眼界, 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从而缩短课程讲授和生产实际的距离;学校能够进一步了解企业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 为学校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但是, 教师企业实践锻炼还远没有达到所期望的效果, 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1 教师企业实践锻炼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1.1 锻炼需求与管理能力的矛盾

很多高职院校为加强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工作, 出台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政策, 比如制定实践锻炼计划、对结果进行考核、实践期间给予补贴等等, 有的学校把到企业实践锻炼经历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必要条件。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由于参加实践锻炼的教师人数多, 锻炼企业分散, 学校确实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每一个到企业锻炼的教师进行监督和管理, 使教师的实践锻炼实际处于一种“放羊式”状态, 流于形式。有的学校虽然有相应的考核办法, 但是考核体系设计不合理, 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教师应用相同考核指标, 缺乏科学性和可比性。另外, 一部分学校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各类评估、考核, 需要在几年内使有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达到一定比例, 片面追求到企业的教师人数, 在一定程度上“有意识”的降低锻炼企业的门槛, 放松对实践锻炼结果的考核。

很多学校“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还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 学校没有与当地企业特别是一些大中型企业建立有效的合作伙伴关系, 不能为大部分教师提供专业对口的、高质量的实践基地。教师通过私人关系联系实践锻炼企业, 企业规模往往较小, 技术实力较弱, 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实践锻炼效果大打折扣, 也增加了管理和考核的难度。

1.2 教师的实践锻炼目标与企业利益的矛盾

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需要企业的大力配合和支持, 但企业的态度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积极。根据有关调查结果, 对于“是否愿意接收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这一问题, 40家企业中选择“欢迎”的有7家企业, 18家企业选择“不愿接收, 但碍于情面不得不接收”, 选择“不接受”的有15家企业。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 以生产技术保密为由, 不愿意让教师深入到生产、管理一线;劳动密集型企业也不愿意接收教师进入企业进行短期实践活动, 担心打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表面原因的背后隐藏着的事实就是:企业不能从教师企业锻炼中获得企业看重的东西。对于“希望教师以哪种方式到企业实践”这一问题, 选择“技术合作”的企业最多, 表明校企合作中的技术合作对企业的诱惑力比较大, 企业迫切需要教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的技术革新和产品研发。然而, 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主要内容是参观、调研, 愿意结合实践与企业共同进行课程设计、编写实训教材的比例都不高。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忙于日常教学, 没有时间进行技术方面的研究, 大部分教师科研和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没有能力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 企业在提供教师实践锻炼岗位后, 几乎没有得到来自教师的技术和研发帮助, 缺乏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 同时还要考虑到生产安全因素等额外成本, 企业对教师培养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不高也就不难理解。

1.3 日常教学工作与企业实践锻炼时间上的矛盾

由于学校规模快速扩张等原因, 许多高职院校的师生比并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比例, 高职院校教师一般工作量较大, 在正常工作时间派遣教师入驻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对很多学校来说不太现实。学校只能利用寒暑假时间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 但假期时间短促, 很多教师还要参加招生工作和其他业务培训, 可以用于企业实践的时间往往不足3周。

但是, 按照有关文件的要求, “教师到企业实践, 一是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二是熟悉企业相关岗位 (工种) 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三是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四是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 不断完善教学方案, 改进教学方法, 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切实加强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这四个要求如果真的要落到实处, 区区3个周也只能是走马观花。这么短的时间对企业的情况都不能完全了解, 更谈不上参与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

1.4 实际教学条件与实践锻炼成果运用的矛盾

在实践锻炼期间出现的种种问题, 使教师的实践锻炼效果打了折扣。此外, 就算是教师很认真地学习了, 回到学校也未必就能在教学上有成效。学校毕竟不是以生产具体的产品为目的, 大部分学校的实训场所也只是对企业工作场所的一种模拟, 更新速度跟不上企业, 很多生产条件学校很难具备。如数控、机电、汽修等专业, 达不到与现场作业一样的工作、成果鉴定等条件。很多实践的内容在校园这个独立的环境中无法实现, 致使教师实践的效果在教学中体现不出来。

同时, 很多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才刚刚起步,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滞后, 工学交替、产学结合、产训结合的教学模式没有真正实现, 教学实训环节和企业生产实践脱节, 教师从企业回到学校后又回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去, 实践后续效用差,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积极性, 教师缺少主动参加企业锻炼的紧迫感。

2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为提高企业实践实效性提供保障

要提高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的实效性, 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高职院校要完善监管、考核制度, 加强过程管理, 同时要增加经费投入, 积极建立定点实践基地;教师本人要摆正心态, 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政府主管部门加强立法约束和激励, 提高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但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弱、参与实践锻炼时间少、企业积极性不高等一系列矛盾, 笔者认为, 必须创新模式,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2.1“工学交替”、“半工半读”, 实现“工学合一”

“工学交替”是指学生“学习”和“工作”交替进行, 即学习知识技能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学生先期在学校进行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 然后到企业参加顶岗生产实践, 完成专业技能的提高, 然后回校继续加深专业知识学习, 形成理论、实践、再强化学习的过程。使“学习”和“工作”相结合, 避免了传统教学理论和实践脱节的弊端。

“半工半读”是指学生先在学校集中学习一段时间, 然后到企业实习;或者在学校和企业实行工学多次交替的学习方式, 学生边学习边工作, 完成学业, 在半工半读教学组织过程中, 充分发挥合作双方的优势, 共同选派有经验的教师和企业人员承担教学任务, 学生的专业理论课学习由学校的专业教师任课, 实践课由企业选派经验丰富的工人师傅任课, 既可以弥补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数量和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 又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掌握生产工艺技能, 形成综合职业素养。同时, 让企业节约成本、获得较好的劳动力, 不仅不会给企业增加负担, 而且还能为企业有效地储备人力资源, 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2.2“引企入校”、“校办企业”, 实现“校企合一”

“引企入校”是指企业在学校建立生产车间, 对口引进企业生产线, 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学生使用生产设备, 按生产规程开展生产性实训、承担生产任务或参与对外技术服务, 使教师和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 熟悉本行业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生产工艺,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校办企业”是将校内实训基地按照工厂车间规划布局, 按照企业生产方式运作, 实现教学部门与企业工程部合一, 教师和师傅合一, 学习与生产合一, 通过教师和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参与生产经营, 将企业产品转化为学校的实训课题, 从而实现生产任务与教学进度的紧密结合。同时, 校内基地可以作为企业科研的场地, 立足行业技改。引导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科研项目, 参与社会服务, 使广大教师不出校门, 也可以参与到企业最先进的实验研究中去, 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在生产和学习过程中获得实践技能和适应生产环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现毕业生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

2.3“办校入企”、“企业办校”, 实现“产教合一”

依托企业、工业园区建立院校与企业共用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由企业或园区提供实训场地、管理人员和实训条件, 实训设备项目列入职业教育建设项目规划中, 校企共同投入, 按照企业生产要求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基地以企业为管理主体, 将其纳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计划当中, 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设计学生的实训课程, 学生集中到生产性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实训和生产, 教师到企业、园区实践, 企业师傅到校任教。将校内实训室建在企业, 使单纯的实训室转变成生产车间, 实现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相对接、实习实训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相一致。解决了职业院校缺乏真实生产场地和师生真刀真枪参加生产的双重矛盾, 实现了企业学校的互惠共赢。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让教师不积极进行企业实践锻炼就不能胜任教学工作, 使企业锻炼由“要我去”变为“我要去”;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让企业在合作中得到实惠, 企业才能自觉参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引企入校、办校入企, 教师日常工作过程就直接与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和市场亲密接触, 教学过程同时也是企业实践锻炼的过程, 变“挤时间到企业去”为“每天都在企业”。只有不断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才能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 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肖淑梅.基于就业的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探讨[J].价值工程, 2013 (10) .

[2]倪勇.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路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11 (03) .

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面临的问题 篇8

关键词:中职教师;企业实践;优点;问题;对策

一、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面临的问题

1.中职学校及教师的问题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中职学校特别是公办中职学校比较依赖于政府的投入,缺乏与企业的有效联系和沟通,没有和企业建立稳定、长久的合作关系,因此,中职学校很难找到愿意为学校教师提供长期实践的企业,即使有部分企业愿意为中职教师提供实践的机会,但也很难安排教师想要学习和了解的实践内容。另外,一部分学校虽然与企业建立了联系,但是由于中职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课时量较大,为了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教师很难抽出时间参加企业实践。

2.企业的问题

企业的问题主要有:一方面国家没有出台相关政策规范企业的行为,对于接收中职学校教师到本企业实践,完全取决于企业领导的决策,不存在违规不违规,另一方面,企业的发展根本目标是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让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一两次还可以,但是如果经常接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有效提高,所以,很多企业不愿意长期接收中职教师到本企业实践。另外,由于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工伤事故,企业还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3.难以对参加企业实践的教师进行管理和考核

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时,中职学校难以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考核,特别是对于一些教师自己联系的实践企业,学校没有足够的了解,也难以对教师的具体实践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不能保证实践的有效性。

二、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对策

1.创造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条件

创造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条件,一是可以让政府出面,为中职学校选择比较合适的企业实践基地,增加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场所和机会。二是可以让参与中职学校教师培训的企业接纳教师进行具体的实践,节约学校的开支和中职教师的时间。三是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办学的方式,加强学校和企业的有效联系,让教师有机会到所合作的企业参加实践;四是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人际关系自己联系企业参加实践,可以用兼职的形式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生产活动中。目前,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办学是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主要途径。中职学校,特别是公办中职学校一定要彻底转变办学思路,努力改变传统的以政府投入的办学思想,积极联系和学校专业联系紧密的各类企业,以各种有效的方式开展校企合作,让中职教师可以经常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并到车间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

2.规范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

中职教育的特点要求中职教师必须同时具有较高的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所以国家相关部门要严格规范中职教师的任职资格,必须通过各种严格的专业资格培训和具体的实践锻炼。具体来说就是要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接受严格的专业技能训练,熟悉掌握各种实训设备的操作规范和操作程序,掌握职业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另外,中职学校的教师首先是一名教师,所以还应具备普通教师具有的基本素质。对于职业技术的师范生,如果要想取得毕业资格,首先要熟悉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其次还要到企业参加一定的实践锻炼。这样,才能了解企业的基本构成框架、具体生产流程和相应的操作技能。进入到中职学校任教以后,还要定期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定期到企业参加实践活动,及时了解本专业在企业中的运用情况,这样才能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及时作出合理的调整,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使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尽快地适应工作。中职学校可以将教师到企业的实践情况作为对教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教师的经济利益和支撑评定直接挂钩。

3.实行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

教师到企业实践是一个长期和系统的工程,要有明确的方向以及具体的计划和目标,中职学校要在经费、时间和教学上作出合理的规划,保证教师到企业实践落实到实处。要求教师必须到企业一线,和企业员工一起进行工作,学校要派专门的人员定期到企业进行巡查,对参加实践的教师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学校应制订相应的奖励措施,对教师到企业的具体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考核,对于在实践活动中取得良好成果的教师,学校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对于将实践活动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并取得良好教学成果的教师,学校要给予重奖。

总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大批技术型创新人才,而中职教育是培养技术型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不仅要提高专业水平,还应经常参加企业实践,提高综合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冬梅.企业实践是提高中职教师综合能力的突破口[J].教师,2013(11).

[2]王浩.推进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思考[J].江苏教育报,2011(7).

[3]甘秋林.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8(3).

(作者单位 惠州工程技术学校)

企业实践锻炼报告 篇9

一、开展企业实践锻炼活动,提高教师实践动手能力

二、参与企业实践锻炼,熟悉企业生产运营流程,了解行业现状与发展方向。

三、通过企业实践锻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四、通过企业实践锻炼,改变思想观念,提高教师学习技能积极性

五、抓好教师素质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职教师资队伍仍然是当前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环节,教师的数量、素质、结构以及管理都还难以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要着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实践教学能力,要以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为重点,着力培训一批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骨干教师。对学生要求如何如何,但教师的水平达不到,那终究还是一句空话。因此,要先让教师接受最新技术的培训,我校的一些教师到企业或其它地方去吸收新知识,了解新的技术需求,并将之融化到平时的教学中去。

六、通过企业实践,搞好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工作。

职业院校的学生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之间,随着普高(普通高校)热的升温,中等职业学校的社会地位也日见低下,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进了职业学校,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这些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情绪自控能力较弱,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社会适应能力较差。自我中心意识过强,自私自利心理普遍。他们进入社会的一个普遍特点是眼高手低,怕苦怕累。所以,对于中职学生,要从一开始就抓好职业生涯指导工作,把企业文化引入学生德育教育,灌输按劳取酬,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勤劳致富的思想。要教导他们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遵守纪律,遵守时间,遵守规章制度。培养他们学好专业技能、树立刻苦钻研精神、在社会上和

企业里要有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计划 篇10

一、实习目的

本次到诺亚挂职锻炼,旨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巩固、深化服装知识,既熟悉了服装生产运作,提高动手能力,专业知识积累,又帮助适应社会企业就业和提高社会经验。一方面将所学的服装专业知识特别是服装生产管理方面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掌握服装制作工艺,服装生产运作流程,服装生产管理的技巧。

二、实习要求:

1、要真正深入企业,参与生产、参与管理,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学到从书本里学不到的知识,才能使自身有一个质的飞跃、质的提高。所以要求下企业教师要发扬不怕苦的精神,以企业人员的身份要求自己。

2、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工作的内容,需要具备的能力,学习行业里的技术,接受行业的新观念。这种培训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教师的收获很大,对其实践技能和教学都有很大的帮助。

3、发挥优势,服务企业

利用自身优势及学校的有利条件积极为企业服务,真正让学校、企业双方都从中受益。

4、从严要求,科学管理

作为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既是对教师锻炼、提高的好机会,也是对教师的修养、组织纪律观念的一次考验,为确保效果,除了严把“入口关”外,我们还从制度上、机制上规范挂职锻炼。

教师企业实践锻炼问题 篇11

一、教师到企业实习的重要性

1.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如今专业化、现代化、差异化的大数据时代,职业教育能否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贴近社会前沿,满足市场需要,就需要教师本身先做到与企业接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早在2005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提出,“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在第二十条中有更加详细规定,“企业有责任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随后,各省市也出台了相关配套措施,要求各职业院校具体落实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

2.职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在大学学的知识技能很快就会落伍,需要不断补充新知识。企业也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研发生产新产品,做到与时俱进,同时还要不断改进管理方式方法,加快技术更新。而职业院校是以培养就业性人才为目的的,更需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经营和生产情况,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只有这样,在人才培养中才能有的放矢。

二、教师到企业实践面临的问题

1.政策法规不健全

目前来说,大多数企业讲究的是经济效益,追求的是利润。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很多企业生产工序紧凑,一环套一环,只有每一个环节正常运作,才能保证整个企业正常运转。而教师对企业的生产流程不熟悉,到企业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企业的日常程序运转,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率。但是由于缺乏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企业在经济上遭受损失,又不能得到相应的补偿,因此对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积极性不高,不愿意接受教师到企业实践。

2.思想认识不到位

对广大教师来说,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参加企业实践的重要性,也没有意识到参加企业实践是职业院校办学规律的必然要求。一些职业院校让教师到企业实践只是为了完成教育部门布置的任务,并不是为了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样对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视度也不够,这也使得教师并没有很高的积极性去参加企业实践。

3.激励措施落实不到位

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许多政策以激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但是有些政策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并未落到实处。缺乏完整健全的激励机制,就很难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参加企业实践。

三、教师到企业实践问题的对策

1.完善教师实践的法律法规

要想有效推进校企合作,就要健全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给企业、学校以及教师强有力的制度支持。如通过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和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企业必须接受教师参加实践,并将企业具体支持内容作为其年审的重要内容;规定政府向接受教师参加实践的企业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规定教师到企业实践作为其年度考核以及职称晋升的重要考核指标等等。

2.制订完善的实践方案

在教师去企业参加实践之前,学校应制订完善的实践方案,详细列明教师去企业实践的时间及在此期间应该从哪些方面了解该企业,为以后的教学案例或素材的积累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要明确教师去企业实践对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重要性,帮助教师了解参加企业实践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帮助,以及在学校未来发展和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这样才能使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去企业进行实践,以便将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3.学校和企业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

目前,职业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不够完善,多数学校还只是通过派教师到企业实践和聘用企业人员做兼职教师来补充“双师型”教师队伍,但这种方式的弊端是具有松散性和单向性,很难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合作关系,与此同时,学校的师资培养成本也大大增加。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建立一种互利共赢、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关系。

教师企业实践锻炼问题 篇12

关键词:地方高职院校,教师,实践锻炼

地方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具备“高教性、职教性、地方性”等特点, 在专业设置上有很强的地方区域性, 人才培养模式有异于一般普通高校, 肩负着为当地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掌握高等技术应用能力的专门人才的重任, 是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因此对教师队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教师除了精通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 更应充分了解地方产业特色、本专业在地方发展状况以及本专业应具有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双师”素质。为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 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 高职院校已充分认识到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重要性, 并纷纷出台配套文件、成立产学合作办公室等办法, 鼓励教师脱产、半脱产或利用假期到企业挂职锻炼、顶岗实习或短期培训, 通过实践提高教师职业教学能力。

一、实践锻炼的优点

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 可以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 提升教师实践操作能力, 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教学能力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能力, 缩短课程讲授和生产实际的距离, 提高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本专业在地方的最新进展及对人才的需求, 拓宽眼界, 为高校造就一批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和创新能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同时, 使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目的性、时代性, 为本地产业发展输送合格的一线专业技术人才, 扩大学校在地方经济中的影响力。可以充分有效地挖掘本校教师队伍潜能, 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和科研转化能力, 加深学校与企业联系与合作, 改变高职院校在企业中的形象。

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师资资源和科研团队, 为自己提供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员工业务培训、企业文化建设等, 提升自己的软实力。

二、存在的问题

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出台政策把教师实践锻炼落到实处, 如教育部优秀评估指标中的“双师”标准、浙江省职称评审要求教师在任职期限内必须有到企业实践经历;学校为了自身发展需要, 也迫切需要通过实践锻炼等方式提高教师素质。加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 地方高职院校大多由一些中职院校组建升格而成, 起步低, 而作为培养人才主力军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知识陈旧, 层次参差不齐, 结构不合理, “双师”素质教师缺乏, 师资利用率不高, 如何改善这些状况, 成为地方高职院校迫切需要通过实践锻炼解决的问题。但从实践锻炼真正实行的情况来看, 并没有达到预期所期望的效果, 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 主要是学校、企业、政府三者没有正确认清扮演好各自的角色, 承担起各自应承担的任务。

(一) 学校方面

1、缺少监管, 流于形式。

学校已清晰认识到教师专业实践工作经历是高职教育教师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鼓励政策, 如审核实践锻炼计划, 对结果进行考核, 实践期间给予另外补贴并报销路费及住宿费等。但大部分学校忽视了对教师在实践期间的监督管理, 由于教师众多, 实践基地分散, 学校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精力进行跟踪考核, 使教师的实践锻炼处于一种“放羊式”状态, 流于形式。

2、疲于应付, 考核不严。

学校为了自身发展需要, 疲于应付上级部门的各类评估、考核, 片面追求数量, 对实践锻炼结果考核不严, 且考核体系一刀切, 不同的专业运用完全相同考核指标, 缺乏科学性和可比性。

3、二级管理缺位。

实践锻炼的出发点是各教学部门根据本部门工作需要, 利用寒暑假或学期内有计划选派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师到企业参加专业实践锻炼, 尤其是选派缺乏企业一线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去企业实践锻炼。但有些教学部门为了自己部门理论教学需要或个人一己私利, 缺乏远见, 往往选派一些教学能力差、跟领导关系不好的教师出去, 不愿派教学骨干脱产去实践锻炼, 怕本部门的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另外, 在教师到企业过程中, 缺乏对教师的关怀、指导和考核。

4、产学研合作不到位。

学校没有与当地企业, 特别是一些与本校专业相一致的大中型企业建立有效的合作伙伴关系, 不能为大部分教师提供高质量的实践基地。

5、教师服务意识欠缺, 服务能力不强。

大部分教师到企业都期望去大中型企业, 而且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到企业, 对企业的服务意识欠缺, 加上大部分教师服务能力弱, 无法提供企业所期望达到的目的。

(二) 企业方面

1、麻烦心理。

教师到企业锻炼, 企业不光要给他们提供岗位, 还要给他们提供指导教师, 很多企业员工认为老师都是空空其谈, 没有什么真才实学, 会给企业正常生产带来一些干扰, 因此不愿让教师过来实践, 存在一种怕麻烦心理。带教师实践锻炼, 会增加企业中指导教师的工作量, 对他们工作业绩却没任何影响, 他们往往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理, 逃避指导。

2、怕泄露机密。

实践教师往往被企业安排在一些次要岗位, 对于一些重要的、涉及核心技术的, 或正在研发的技术产品不愿让外人涉及, 怕教师泄露和偷学技术, 对企业发展造成损失。

3、缺乏合作意识。

部分企业认为, 实践锻炼就是简单为教师提供一个实践岗位, 配备一个指导教师, 或是给自己一个免费的劳动力, 不能真诚地与学校及教师展开合作、相互取长补短;认为地方高职院校层次不高, 参与合作积极性不强。

(三) 政府方面。

政府没有承担起在校企合作中作为中间人的作用, 缺乏必要的政策引导、规范校企之间的合作, 特别是缺乏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激励。

三、对策与建议

实践锻炼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是多方面原因的结果, 需要学校、企业、政府共同努力解决。每个地区往往只有几所高职院校, 但却拥有众多的企业, 他们之间有很大的合作发展空间。

良好的校企合作伙伴关系需要靠当地政府政策支持, 特别是要对企业在相关政策上的优惠和引导, 如出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规, 明确企业、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权利与义务;设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专项资金, 对在校企合作中做出贡献、为高职院校提供优秀教学资源的企业给予表彰奖励, 实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以提高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学校应该进一步完善制度, 加强对教师监督与指导, 建立奖惩、评价、经费保障等机制, 制定合理的管理考核措施, 给企业和教师合理的待遇回报。努力构建校企人才互通、互培、互管平台, 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人才资源共享, 共同建设和相互管理。合作初期应理性选择合作企业和选派到企业实践锻炼教师, 前期应尽量派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 加强双方之间的合作交流, 开辟市场;选择与教师能力对等的企业, 不能一味求大求强, 因为大企业往往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完善的人员培训机制、比较高级的合作伙伴等, 合作缺乏双赢性。充分发挥校内教师的情感网络, 努力与当地一些大中型企业搞好关系, 建立起一批校外实践实训基地, 为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提供基地保障。在要求企业提供场所的同时, 学校更应该利用自己的理论优势, 为企业提供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人力资源建设等服务, 互惠互利。

地方企业应该树立起长远的发展战略和高层次的企业价值观, 要意识到企业是地方职业教育发展的直接受益者, 开展校企合作也是提升企业形象、进行人才储备、提高企业未来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对职业教育的投资也是企业的生产性投资。可充分利用到企业实践锻炼教师为自身提供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员工业务培训、企业文化建设等服务, 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只有各方面共同努力, 才能真正建立起一批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又具有过硬的实践技能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一批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 掌握高等技术应用能力的专门人才,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志明.对高职青年教师强化实践锻炼的探析.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08.12.

上一篇:历城区荷花路规划整改下一篇:石牌校区学生会组织部策划中秋节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