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赴企业实践

2024-09-18

教师赴企业实践(共7篇)

教师赴企业实践 篇1

多年来各职业学校都在积极探索一系列多元化、有成效的教师赴企业实践方式, 努力建立教师赴企业实践制度, 但是形势依然严峻。鉴于此,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赴企业实践的现状, 提高教师赴企业实践的实效性, 笔者对来自全国各地参加国培项目的275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 共发放调查问卷275份, 回收有效问卷259份, 有效回收率94.18%。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赴企业实践现状调查及分析

为使此次调查的结果更加客观真实, 笔者充分考虑了调查者性别、年龄、教龄、工龄、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

(一) 教师赴企业实践目的

职业学校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的初衷一方面是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提升对专业实践课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另一方面是实现职业教育建设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的有效举措。因此, 笔者对教师赴企业实践目的进行了调查:72.5%的教师认为学校派遣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理论和实践相脱离的问题;32.7%的教师认为是为了让教师了解企业的运作情况;但也有部分教师认为是为了响应教育局的号召以及为学校做宣传, 占了总数的29%。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知, 绝大数教师对于实践目的具有明确的认识, 但是也有小部分教师存在着认知偏差。

(二) 教师赴企业实践需求

在教师赴企业实践需求方面,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 82.9%的教师希望学习新技术, 了解行业企业的最新动态;63.5%的教师希望提高实践操作能力;62.1%的教师希望通过赴企业实践, 加深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识;59.2%的教师希望了解企业的文化以及对于职业道德的要求, 以便更好地了解市场的需求。这表明绝大部分教师对于赴企业实践抱有较大的期待, 且有多方面的需求。

(三) 教师赴企业实践计划

教师赴企业实践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是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笔者对实践计划的制订者与选派对象进行了调查, 得出如下数据:

首先, 关于教师赴企业实践计划的制订。据调查, 46.9%的教师反映当前教师赴企业实践的相关计划是由校方、企业共同协商制定, 而由校、企、教师共同商定占23.2%, 由学校、企业、教师自主制定的分别是12.3%、10.5%、7.1%。总体而言, 企业和学校双方都高度重视教师的职后培训, 共同参与并商定教师赴企业实践的计划。

其次, 关于选派对象。据调查数据显示, 87.2%的教师认为学校应该选派专业课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活动;68.2%的教师认为实习实训课教师也应当在赴企业实践的名单内;11.8%的教师认为行政管理人员也应该参与企业的实践培训活动, 了解企业的实际状况;6.6%的教师认为机会人人平等,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建议学校各类型的教师都应该适当参与教师赴企业实践的活动, 增进对企业的了解。此外, 学校在选派人员的时候, 需要考虑和保障专业课教师的实习实训条件, 尤其是在学校专业和企业岗位的对接度上需要严格把关, 为教师赴企业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 教师赴企业实践形式

笔者对教师赴企业实践形式的调查发现, 48.3%的教师反映参加企业实践活动主要是在企业生产或培训岗位上操作演练, 这也成为教师赴企业实践的主要形式。22.6%和19.5%教师反映赴企业的形式基本是到企业生产现场考察观摩和接受企业组织的技能培训;只有9.6%的教师参与了企业产品的开发和技术改造。可见, 目前教师参与企业产品开发与技术改造的比例总体偏低, 在满足企业的期待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 这可能是今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赴企业实践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

(五) 教师实践的企业规模

由于现实条件的差异和局限性, 各地教师实践的企业规模也各异。据分析, 53.9%的学校所选择的企业属于中等规模;24.8%和21.3%的学校由于条件限制分别选择了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作为教师赴企业的实践基地。可见, 教师赴企业的规模是以中型企业为主, 以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为辅的形式依次开展。

(六) 教师赴企业实践时间

调查发现72%和21.8%的教师都会选择在暑假、寒假参加企业实践活动;只有34.1%的教师选择正常教学期间参加赴企业实践活动;当然, 在某些师资力量比较雄厚的学校, 教师“工学矛盾”较缓和, 也有部分教师选择脱产参加企业的实践与培训, 约占23.7%。可见, 由于教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压力较重, 大部分教师选择寒暑假期间完成赴企业实践的任务。并且笔者在与中等职业教师更进一步的交流与访谈中了解到, 大约66.6%的教师会选择一次性完成学校分配的教师赴企业实践的任务, 只有33.4%的教师选择分期分阶段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师赴企业实践经费来源调查

经费保障是教师赴企业活动的坚实后盾和有效保障。调查显示, 经费来源以政府拨款资助为主, 占45.3%;教师赴企业实践的专项经费占35.2%, 成为教师赴企业实践经费的第二大来源;争取行业企业的项目支持经费占15.7%。此外, 鼓励社会及个人捐资也受到一定的重视, 占3.8%。可见, 目前绝大多数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赴企业实践经费已经呈现以政府拨款为主的多元化来源渠道, 为教师赴企业实践提供了厚实的保障。

(八) 教师赴企业实践相关补贴调查

对于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活动相关补贴的调查, 笔者发现只有45.6%的学校对参与教师发放相关的补贴, 且标准不一;54.4%的学校没有补贴。这不仅严重挫败了教师赴企业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而且极大地影响了教师赴企业实践的成效。

(九) 教师赴企业实践考评形式调查

考评是衡量和激发教师赴企业实践效果和激情的重要方式, 也是管理和建设教师赴企业实践制度的重要部分。在考评形式方面, 34.1%的学校考评方式还是比较科学的, 视教师在企业完成项目的效果而定;26.2%的学校在考评方面直接参照学校相关考评考核制度进行;也有31.2%的学校在考评环节存在不严谨的情况, 只有相关赴企业实践的文件、图章证明即可, 对于实践效果没有相关的考评标准和考核要求, 其他占了8.5%。此外, 据不完全统计, 在教师赴企业实践的过程中, 只有43.6%的学校在校企双方交流方面较为频繁, 校领导定期会到企业看望实践教师;33.6%的学校会定期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间接了解教师赴企业实践的情况;14.2%的学校几乎不予以监管。鉴于此, 目前对于教师赴企业实践考评形式方面略显粗放, 急需要加强教师赴企业实践考评制度的建设, 为教师赴企业实践成效化提供公正合理的依据。

(十) 教师赴企业实践激励措施调查

学校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激发教师赴企业实践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对于深化校企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不同的学校奖励激励的措施不一。62.1%的学校将实践情况视为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晋升的重要指标;对于表现出色的教师给予个人奖励补贴和教师荣誉称号的比重分别为19.4%和11.5%。此外, 也有8%的学校在激励措施这块还存在着空白。

二、主要结论及思考

目前, 虽然大多数学校都积极开展了教师赴企业实践的活动, 但是在具体实效性方面还有待提高。这既有观念问题, 又有制度问题;既有统筹规划问题, 又有监督管理问题;既有时间问题, 又有经费问题;既有主观意愿问题, 又有客观条件问题。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 阻碍教师赴企业实践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教师自身观念及外在保障与制度环境问题。

针对以上调查情况, 笔者提出相应建议:

首先, 扭转认知偏差, 为教师赴企业实践“自觉化”提供原动力。因此, 在设计教师赴企业实践方案和计划的时候, 应当基于教师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的需求, 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递进式企业实践模式, 使教师对赴企业实践的目的有更明晰的认知, 从而满足教师对于企业实践的多样化需求, 增强教师赴企业实践自觉性。

其次, 完善管理制度建设, 为教师赴企业实践“成效化”提供保障。第一, 选派制度。学校一方面在确定人选的时候, 应当坚持专业需求和教师需求相结合的原则, 优先考虑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的相关教师, 同时兼顾差异。另一方面, 在选择企业的同时, 必须要考虑到企业与专业的匹配度。尽可能选择与学校教学、科研发展紧密联系的企业, 并且尽量提高中大型企业的比例。第二, 日常管理制度。学校有必要制定教师赴企业实践制度实施办法, 加强对在外实践教师的管理, 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三, 评价考核机制。考核部门要建立教师赴企业实践考核等级制度, 对教师的实践过程进行不定期抽查和督察, 且重在考察教师在企业实践的工作态度以及参与企业产品、技术研发等方面, 使得教师赴企业实践形式逐渐向深一层次融入。

最后, 建立长效激励保障机制, 为教师赴企业实践“常态化”提供保障。第一, 学校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激励机制。学校应该将教师赴企业实践工作纳入绩效评估考核体系, 作为绩效考核、教师聘任、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的重要指标和依据。第二, 学校必须落实保障教师赴企业实践的经费及企业实践过程中的相关待遇。如明确规定教师实践期间, 校内教学工作量津贴参照相应职务标准予以发放, 并且另外给予一定的食宿补助。第三, 改革教师编制管理制度, 增加学校办学自主性。学校可适当采用空编运行的方式, 缓解工学矛盾, 为教师赴企业实践提供充足的人力支持。

摘要:教师赴企业实践是联结企业、学校、政府三位一体, 加强“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形式和主要载体。通过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赴企业实践的现状调查, 从实践目的、需求、形式等十个维度分析, 对于充分发挥教师赴企业实践的作用和成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赴企业实践,现状调查

教师赴企业实践 篇2

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暂行)

(征求意见稿)

为加快培养中青年教师,进一步提高工科类中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及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型,规范教师赴企业实践学习和挂职锻炼工作的管理,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赴企业实践锻炼的基本条件

1、在编在岗,年龄在45岁以下;

2、实践锻炼的岗位与教师所教专业具有关联性;

3、近三年内未到企业或单位实践锻炼。

二、赴企业实践锻炼的方式与时限

挂职锻炼一般采取离岗或利用寒暑假进行,实行顶岗工作,承担企业的工作任务,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利用学院教学科研资源和教师知识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研发。挂职锻炼的时限一般不超过一年。

在医院从事临床教学工作的教师,也统筹在实践锻炼之内。

三、赴企业实践锻炼的申请审批

1、申请。申请挂职锻炼的青年教师填写《荆楚理工学院青年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申请表》,一式三份。

2、审批。所在院(部)根据实际情况并征求相关意见后审核批准。院(部)还应与挂职锻炼企业或单位签订《荆楚理工学院青年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协议书》,一式两份,院(部)存档。

3、办理。人力资源部根据审批结果办理相关手续。

四、赴企业实践锻炼的组织管理

1、青年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期间实行挂职企业或单位和所在院(部)双重管理。

2、挂职锻炼期间青年教师应遵守挂职企业或单位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3、挂职锻炼期间的日常考勤由挂职企业或单位负责,考勤结果每月书面报告所在院(部)。所在院(部)定期向人力资源部报告挂职教师考勤情况。如遇特殊情况需请假的,应事先向挂职企业或单位和所在院(部)履行相关手续,院(部)按考勤管理规定予以办理;如无故缺岗,按院(部)旷工有关规定处理。

五、赴企业实践锻炼的考核评定

1、青年教师挂职锻炼的考评考核由所在院(部)负责组织。

2、挂职锻炼结束后,挂职企业或单位要对挂职教师作出鉴定,填写《荆楚理工学院青年教师挂职锻炼鉴定表》。挂职教师要向所在院(部)提交挂职工作总结,所在院(部)对挂职教师的任务完成情况作出评价。考核资料由所在单位存档,并将《荆楚理工学院青年教师挂职锻炼鉴定表》报人力资源部。

3、教师在赴企业实践挂职锻炼期间应完成一篇有价值的调研论文、一项专业作品或成果,或取得一项专业技能证书。

4、完成相关要求的挂职教师考核结果视为合格及以上等次。考核不合格者,不能享受挂职锻炼期间的相关福利和待遇,学校不承认其参加挂职锻炼的时间。

六、赴企业实践锻炼期间的福利待遇

1、赴企业实践锻炼期间,教师的隶属关系不变,学校照发基本工资、基础绩效和各项福利,奖励绩效按所在学院的分配制度执行。

2、赴企业实践锻炼期间,报销其两次往返交通费;住宿费等其它费用由挂职企业承担。

教师赴企业实践 篇3

关键词:高职院分析专业教师企业锻炼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等文件,都明确要求高职院校“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等。专业教师赴企业锻炼对增强专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高职院人才培养水平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1.专业教师赴企业锻炼实践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要求专业教师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方面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及教学能力和素质;另一方面要像工程技术人员那样,具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即成为“双师型”教师。而高职院的教师多数是“从校到校”,虽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对企业生产流程和操作缺乏深刻认识。所以在专业课讲授时只能照本宣科,缺乏生动性,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因此,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相关专业的锻炼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高职院专业教师赴企业锻炼可以促进校企联系,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从而明确教学过程中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而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方面做到有的放矢。

2.教师企业锻炼实践对分析专业学生培养的作用

2.1 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笔者作为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师在徐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开展了为期半年的企业锻炼。在此期间,本人多次对该中心领导和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走访和调研,分析现阶段企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了解该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以便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面向各类化工生产企、事业,培养具备扎实的分析检验理论知识,掌握常用的分析检验技术及常用分析仪器的使用、维护与保养方法,具有从事分析检验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主要就业岗位有:各类工矿生产企业中质量检验的一线化学检验工岗位;企业和研究部门中参与新产品开发的化学检验工岗位;质量检验和相关部门分析检验工岗位;职业院校从事化学类实验室的实验员岗位;企业、事业单位中的环境监测工岗位。这样的定位得到了企业人员的认可,为培养出更适应用人单位需要的毕业生做好准备。

2.2科学设置课程

专业教师赴企业锻炼实践,能充分了解企业的文化、规章制度及专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等,同时与企业专家零距离交流,为合理设置课程提供科学依据。

高职院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企业实际产品的分析检测项目为主线,以技术理论知识为背景,以综合素质提升为核心。我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专业课程有化学分析、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和色谱分析、有机分析等。这类课程的开设基本在第二学年,在一个学年内要完成多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时间比较有限,面对专业核心课程任务多课时少的情况,合理选择所教授的课程显得尤为必要。本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应相应弱化其理论部分,重点将课时分配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内容上,有系统有步骤地开展教学。我院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已经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增大了实验学时的比重,如《化学分析(1)》的总学时为64,实验学时为30,占总学时的47%;《光谱分析》的总学时为64,实验学时为38,占总学时的59%;工业分析总学时84,实验学时为60,占总学时的71%。以上数字表示:随着专业课深入的学习,实验学时的比重也在逐步提升。这为培养学生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进而完成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保障。

2.3优化课程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结合企业工作岗位相关的能力,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进行整合,并转化为相应的学习情境,既涵盖传统课程体系的知识点,又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全过程为目标,以具体典型的产品检测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光谱分析》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能力目标是能熟练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仪及日常维护;能通过文献检索、网络等手段查阅相关资料,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案对样品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能对数据进行正确处理分析;能对分析方法作出科学的评价。

为了完成这些目标,经与企业专家探讨把该课程分为三个学习领域: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其中每个领域又设计了若干个与 职业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如“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主要设有三个学习情境:自来水中镁含量的测定、黄酒中铜含量的测定、煤中中铬、镉、铅含量的测定。这些学习情境均是以企业的实际产品为例,在模拟企业实际环境和工作流程下完成其学习,真正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

3.结语

教师在企业中的锻炼的过程中,通过阅读企业的一些内部参考资料及与业内专家进行交流,切实学习了企业的生产实践经验,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为专业课教学收集大量的教学素材,在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面向实际,注重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适时调整授课内容,丰富教学案例,使教学与行业与时俱进,满足行业不断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通过感受生产实践和课堂教学的差距有利于对以往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和思考,适当对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把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引入课程体系中,使其更加符合企业和生产的实际需要,为高职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张学兵,陈玉兰.“政、企、校”共同破解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锻炼面临的问题[J].职教论坛,2011,(12):9-11.

[2] 王婷.高职教师到企业锻炼的重要性和实践体会[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167.

[3] 徐金娥,徐金燕.企业锻炼为专业课教学改革带来的启发和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29):48-49.

[4] 张凌.高职院环评专业教师下厂实践作用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1):109.

教师赴企业实践 篇4

1 实践锻炼的目的与形式

选派专任教师赴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锻炼,旨在探索校企合作培养教师机制。通过各种形式的锻炼,学习实际业务与实践知识,掌握操作技能与典型案例,了解行业发展与改革动态,提高理论联系实际与开展实践实验教学的能力等,推动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及专业课程与实训教材建设,最终服务于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教师赴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锻炼的主要形式有:

1.1 顶岗(挂职)锻炼

在企事业单位的具体生产和管理岗位上,参加所顶岗位(主持开展担任职务负责)的全面工作,掌握岗位知识与技能。在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同时,了解企事业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了解专业发展方向,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1.2 到企事业单位考察研修

到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和研修,考察研修3个左右企事业单位,深入了解企事业单位对本专业发展的需求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形成考察研修报告,为学校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提供服务和支持。

1.3 参加企事业单位实际科研项目和课题

参与到企事业单位的实际科研项目和课题中,承担其中某项具体工作任务或参与项目和课题研究全过程。

2 专任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现状

以笔者为例,从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建环专业”)教学13年以来,理论知识较为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已趋稳定,但因缺乏系统的实践经验,存在某些知识点讲不“透”,授课过于抽象,难以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等问题。笔者所面临的问题,正代表了我校中青年教师的普遍现状,这部分教师大多都是从高校毕业直接来学校任教,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但是普遍没有社会工作经历,缺乏专业实践经验。为了解决以上问题,2014年,笔者所就职的湖南工业大学首次选派15名中青年专任教师赴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锻炼,笔者本人也在其中,在协定单位完成了长达4个月的实践锻炼。结合建环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去处,此次的协议单位主要为地产相关行业的空调系统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其他教师分赴各自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政府实务部门、社会中介机构。结合实践锻炼结束后教师的交流与反馈,总结这一举措对高校师资力量的建设、办学力量的改进均有裨益,对企业的科研及现代化管理实力的提升起到了正面的作用,同时教师实践锻炼也加强了校企双方的沟通与双赢。

2.1 实践锻炼对教学的改善与提升

2.1.1 教学方面

教师进行实践锻炼有利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教学能力。专任教师参与到企事业单位的生产活动中,不仅能查漏补缺,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完善其专业知识结构,同时能锻炼其专业实操技能,还可以接触行业的先进技术,把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笔者在实践锻炼过程中,参与了较多工程项目,征得单位许可后将典型案例分类收集,用于辅助教学。当前形势下,能源危机困扰着各国政府。国务院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文件,将任务分派到具体行业,建筑行业首当其冲(前瞻产业研究院《2013-2017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市场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33%)。笔者参与实践的设计及施工单位,均按照国家及江苏省能源管理相关规范及条例,在政府投资的项目采用了至少一项可再生能源利用等节能措施及新技术。

2.1.2 人才培养方面

教师实践锻炼中,通过与企事业单位的有效沟通与对往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了解专业岗位群的技能、能力要求及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收集的资料,院系能根据教师反馈有的放矢地调整专业课程体系,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学校便可根据企事业单位对各类人才需求的动态趋势适度调整教学措施,将企业用人的要求作为其培养目标之一,在设置专业、遴选教学内容等方面不断革新,逐步解决用人单位需求与高校教育培养脱节的矛盾。这样的培养方式,学生容易被用人单位接纳,且能很快融入岗位,为企事业单位创造效益同时体现其价值。笔者在实践过程中调查发现,服务于地产行业的设计、施工企业,无一不希望学生吃苦耐劳、基本功扎实、实践能力强、懂得与其他工种的协调和合作。目前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大势所趋,结合“成果导向理念”这一核心思维,企业的需求可以被量化为具体指标,大学的培养过程旨在使得学生毕业时各项指标能达标。

2.2 教师实践锻炼对校企合作的作用

教师实践锻炼能够加强校企合作关系,同时有利于提高企事业单位的理论研究水平。教师进行实践锻炼的企事业单位一部分是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或横向项目合作单位,另一部分则是教师利用私人关系签订的实践单位,这都可能是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重要去向。实践教师充当了沟通学校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桥梁,起到良好的润滑协调作用,使校企合作能够有效进行。校方能直接了解企事业单位对用人具体要求的反馈意见,学校调整培养方案后输送的人才更能适合企事业单位的需求。此外,教师实践过程可参与解决企业的相关技术性课题,利用自己的专业背景提出合理化建议;也可帮助企业争取更多政策鼓励的项目,树立企业的示范性形象,扩大其正面的社会效应。因此,实践锻炼有利于密切校企关系,促进校企联合办学及课题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共赢。

3 专任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的不足

3.1 缺乏完善、有效的管理机制

目前,高校“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正在起步阶段,其模式还在摸索当中,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组织、考核和其他有利的保障措施,实践过程的问题较多。一方面,部分教师实践的岗位是自行联系的单位提供,岗位工种有限导致教师并不能得到全面锻炼;或者即便是校方合作单位,但学校并未与单位进行有效沟通、制定具体锻炼方案并督管考核,企业往往给教师安排有名无实或者有职无岗的工作,教师容易被“放羊”,难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充分调研并锻炼自身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是否愿意接受教师进行实践锻炼属于不能强制的行为,涉及核心技术与商业机密时,企业出于自身考虑倾向于保护其产品、技术或项目关键信息,教师实践锻炼所获取的行业资讯、发展动态不够全面。高校应进一步完善教师实践锻炼的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强校企双方的不断融合,以保证实践锻炼实现初衷。

3.2 实践岗位缺乏计划性

目前的工程实践岗位缺少计划性,往往是能够联系到什么单位教师就去什么单位,有时又一窝蜂地去相同的岗位重复锻炼,造成资源和时间的浪费。高校在保持自身的办学特色的前提下,为了使得培养的学生能“学以致用”,快速适应岗位的需求,培养方案也应当适时做出调整,因此笔者所在的单位每4年进行一次培养方案的大调整,期间会进行局部微调。高校应部署相关院系,在保障正常教学秩序的同时,有序安排专业教师进入具体岗位实践,实现“实践锻炼效果最优化”。以建环专业为例,调查学生就业单位主要是地产相关产业、空调设备生产厂家[2],及部分研究院所,院系应设法利用各种资源,有针对性地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安排教师赴对应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归来的教师及时进行成果汇报与经验共享。

4 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潮流的冲击下,高校既要保持象牙塔的精神实质,也应探出头去,与社会进行有效交融。开展教师实践锻炼能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加强教师实践能力、更新和拓展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高校办学质量,增强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产学研结合并加强企事业单位科研实力。高校主动牵头、企业积极配合,将教师实践锻炼的过程进行严格、有序的规划与管理,方可达到预设的效果。

摘要:依托湖南工业大学“选派专任教师赴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锻炼”为背景,结合自身到地产行业设计院、施工企业等单位挂职锻炼的实践经验,探讨了普通院校专任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的意义、现状及其管理机制的完善。

教师赴企业实践 篇5

参观考察的活动方案

为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更好地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新模式,以促进联系、增进了解,实现我校职业教育与园区企业用工需求互利双赢对接发展,我校将组织全体教职工到裕元鞋厂、海能电子、唯冠油压等园区企业参观考察。

一、领导小组:组长:杨秀宝

副组长:曾剑锋 罗国华 刘奇

二、参加人员:全体教职工

三、参观时间:7月1日下午2:30至5:00

四、集合地点:学校操场

五、参观路径:裕元——海能——唯冠——罗隆基故居 六:活动基本程序:

1、实地参观学习企业办公场所和工厂生产车间。

2、了解企业生产管理、发展状况以及用工需求。

3、学校行政领导适时向对方主管推介我校的办学情况。招就办发放联系名片。

4、时间有多余,就到附近的罗隆基故居参观。

5、参观结束后,回到学校参加“七〃一”联谊会餐。

七、人员安排:

后勤保障:刘小兵 邓凤 黄江松

学 校 联 络 员:陈文通 王林开 张国华

工业园管委会联络员:伍云刘建华

摄像:县电视台记者一人

照相:周小娟

八、活动要求:

1、注意形象,全体教职工要着装整洁规范,行动听从指挥。

2、注意安全,在参观过程中多看、多听、多记,不乱走动,不随便触摸机器设备。

安福县教师进修学校

教师赴企业实践 篇6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理论基础、教育水平, 这时专业教师的发展目标, 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人力资源基础。高职院校传统的专业教师培养手段在新时期已经表现出不适应实际和不适应市场的缺陷, 必须进行方法、思想上的创新, 以此来确保专业教师水平和能力的长期发展, 进而能够实现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赴企业挂职锻炼是近一段时间高职院校推出的一项重要策略, 对于亟待发展的专业教师来讲有着重要的价值, 应该看到赴企业挂职锻炼存在的问题, 要加强制度建设, 以思想工作和辅助工作为手段, 为赴企业挂职锻炼的专业教师创设优良的环境, 在持续沟通和有效协调的基础上, 形成赴企业挂职锻炼的机制, 在全面提升专业教师能力和素养的前提下, 加速高职院校的发展。

2. 专业教师挂职锻炼的意义

2.1 提高挂职锻炼教师的教学能力

现在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数来源于高校的毕业生, 在学历和学位上虽然有优势, 但是在实践工作经验, 处理专业生产、管理和服务问题的能力上还有较大的差距, 这会造成高职院校教师理论和实践知识的脱节, 进而会造成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授课时的困难。而将专业教师指派到企业之中, 使其参与到实际生产、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 这样不但可以实现对教师知识体系的补充和完善, 更能够得到专业技能的发展, 而且还能够使专业教师了解到市场的趋向和技术发展的动态, 为后续的专业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对于专业教师驾驭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2.2 及时调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和方向

专业教师进入到企业可以展开对专业的调查和研究, 实现对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的跟踪, 进行形成市场需求和专业发展的科学判断, 这样有利于在专业教学中实现教学重点的改进, 通过课程体系的调整、教学大纲的变革形成对市场的改变, 以培养重点和方向的及时调整做到高职院校教育水平和综合发展能力的提升。

2.3 密切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关系

通过专业教师有效地沟通可以整合企业资源和高职院校教育资源, 不但使学生获得实习和实训的锻炼, 更可以利用教师专业和理论方面的优势实现对企业发展的促进。这样就能够形成高职院校、企业共同进步的格局, 并且有利于专业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

3. 赴企业挂职锻炼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3.1 运行机制不健全

由于赴企业挂职锻炼这项工作开展不久, 而且相关主体诉求又存在很大差别, 导致当前没有一套完善的运行机制来确保赴企业挂职锻炼的管理, 这容易形成企业对专业教师缺乏必要的管理手段, 高职院校有失去对专业教师的有效控制, 导致了各种问题的产生。特别是在赴企业挂职锻炼的过程中没有相应的支持和保障机制, 最终影响赴企业挂职锻炼的成效[2]。

3.2 缺乏必要的思想指导

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企业都没有对专业教师形成行为管理和思想指导的体系, 这会导致一些教师在赴企业后产生对挂职锻炼的负面心理, “混时间”的心理在相当数量的教师中普遍存在。这些教师没有看到赴企业挂职锻炼的真正价值和长远意义, 只留心做表面文章, 丧失了对赴企业挂职锻炼这一宝贵机遇的利用

3.3 没有全面地沟通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是赴企业挂职锻炼的三个主体, 由于三方面诉求不同, 有没有有效地配合机制, 导致三方面不能进行全面地沟通, 这会大大降低赴企业挂职锻炼的价值, 影响赴企业挂职锻炼的效果。

4. 提高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效果的思考

4.1 完善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应该利用教师挂职锻炼的技术对教师的成长进行干预和管理, 要建立专门的机制来促进教师挂职锻炼积极性的提高, 要形成对挂职锻炼教师的政策性倾斜, 保障教师获得必要的奖励与支持, 并做到物质上和待遇上的全面提高, 形成对挂职锻炼工作运行的良性循环机制, 这时当前高职院校迫切应该解决的问题[3]。

4.2 促进专业教师的心理转变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思想工作, 让教师理解挂职锻炼的价值与积极意义, 明确参与挂职锻炼对自身的发展作用, 使教师能够端正对挂职锻炼的心态, 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服务于企业生产, 实现挂职锻炼的综合目标, 加速完善和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4]。

4.3 较强交流活动

高职院校应该采用主动的做法, 积极与挂职教师和企业展开多种形式的交流, 了解教师和企业的实际需要[5], 同时也把高职院校的要求和希望传递给教师和企业, 使学校、教师和企业之间能够无缝沟通, 形成合作共赢、和谐发展的局面, 加速高职院校的创新与改革。

结语

通过本研究对挂职锻炼这一活动的分析, 我们应该看到高职院校执行挂职锻炼政策的重要性, 也应该看到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实现挂职锻炼的必要性, 新时期, 高职院校要继续发挥挂职锻炼的优势, 通过机制完善和不断沟通来确保这一政策的实际效果, 将挂职锻炼的专业教师真正培养成专业过硬、动手能力强、教育教学水平高的专家型教育者, 进而实现对高职院校各校改革和创新的支撑, 在锻炼和培养出一直优秀教工队伍的同时, 开发出高职院校教育变革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关锦文.到企业挂职锻炼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36) :36-37.

[2]侯建国.关于加强河北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9) :87-88.

[3]郑春贤.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的思考[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08, (02) :50.

[4]许琰.浅谈如何突破职业教育教师下企业难的瓶颈[J].江南论坛, 2007, (11) :52.

教师赴企业实践 篇7

1 顶岗实习概况

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分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分别与安徽康佳电子有限公司、昆山昆颖电子有限公司、陕西康佳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康佳电子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顶岗实习合作关系,这些企业以生产电子产品为主,可为学生提供焊接、装配、设计等岗位,基本上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相吻合。每年分派不同的班级赴企业参与不同生产任务,使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规章制度和生产流程。

2 顶岗实习动员与安排

在学生进行企业顶岗实习之前,一般由分院领导、带队指导教师、班主任等集中召开了顶岗实习动员大会。让学生了解企业状况,清楚顶岗实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去企业要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注意生产安全、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在此前提下按时上下班,认真完成企业分配的工作任务。

2.1 学生参与企业顶岗实习的目的

顶岗实习是我院各个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运用平时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掌握的基本技能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分析学校的教学和企业的任务之间的差距,并通过一到两个月的实习使学生逐渐对企业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为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2.2 学生参与企业顶岗实习的定位

学生在企业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开展各项工作,进企业第一天一般为入长教育,由各个部门的领导和主管分别就不同的岗位和职责进行培训,强调注意事项,明确各项规章制度,有不懂的地方向企业的老员工虚心请教,勤动手勤动脑,如遇突发事故及时向主管进行汇报,尽快适应企业的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融入企业的大环境,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员工。

在企业实习,学生对自己的定位要准确,首先,不能像在校时课堂、食堂、宿舍的三点一线要求自己,而是承认自己是企业一员,服从企业的统一安排,不迟到不早退,不消极怠工,工作上不能带有个人情绪,能从全局出发,不计个人得失,尊重企业的其他员工,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另外,在企业工作时,也要不断总结,认真分析企业任务和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的差距,并且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和善于学习的心,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向学校和老师提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3 顶岗实习过程简介

尽管每个班实习的企业不同,但是基本的工作岗位大同小异,分别为焊接、装配和调试。

根据以上三个不同岗位将各班学生分成三组,每个组选一个学生代表,协助教师管理学生,处理日常的一些事务,按照实习时间长短不一,三个岗位再进行轮岗,使每个学生能接触不同的岗位,熟悉不同的操作流程,对企业的生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通过这几年的实习情况来看,在带队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都能按照企业要求完成生产任务,为企业的生产增砖添瓦。

实习期间学生按时上下班,认真工作。教师的情况与学生不同,尽管不下企业岗位参与实际工作,但是每天早中晚按时考勤,及时了解学生的工作状态,发现学生开小差,有工作上的情绪,教师要积极与学生沟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走出工作上不适的阴影。如果发现学生生病或因工伤需要住院等突发状况,教师最好陪同前往医院,给予照顾,争取早日康复。

学生根据自己的岗位分别撰写实习日志,记录每天的的工作过程,教师可以将本实习日志作为后续考核的主要手段,为学生评定不同的成绩等级。经过多批次的实习,所有学生表现良好,考核合格,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4 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院一直在倡导“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这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一致 :即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技术人才。电子信息分院目光前瞻,卓识远见,“校企合作”的步伐走在了学校其他分院的前面。大力推广顶岗实习,使电信学院的学生都有机会在毕业之前走出校门,体验企业生产一线的具体工作。通过与康佳公司的合作,不仅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教学增加了丰富多彩的课堂,使学生倍加珍惜学校的学习机会,更加深刻体会父母供养自己上学的不易和艰辛。

此外,在企业中,还有个别学生对顶岗实习认识不清,定位不准,存在消极怠工的问题。带队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找个别学生谈话聊天,为积极参与投入到实习做好保障工作。对于环境和生活习惯不适的工作给予耐心疏导,使他们慢慢融入企业的生产和生活的氛围中,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身心愉快的参与实习,创造价值。

上一篇:国学素质提升下一篇:网络品牌口碑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