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推进新工业化新型城镇化

2024-05-13

川南推进新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共8篇)

川南推进新工业化新型城镇化 篇1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

情况汇报

中共犍为县委 犍为县人民政府

(2011年8月1日)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决策部署,按照“以工兴城,以城促工,联动发展”的思路,注重规划引领,壮大工业支撑,强化城市依托,夯实交通基础,积极探索具有丘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

一、规划是灵魂,科学规划引领“两化”联动

充分发挥规划的统揽作用,科学编制经济社会、产业、城镇和交通等发展总体规划,加强规划统筹衔接,用科学规划引领“两化”互动发展。一是定位凸显互动。在“十二五”规划中,我们立足于全县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将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的重点,确立了建设“川南工业重镇、乐宜凉自接壤地区域性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区南翼水陆交通枢纽重要节点和川南地区新的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定位,突出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两个发展重点,体现了“以工业为支撑、以城镇为依托、以交通为纽带、以文旅添活力”的联动发展思路,为加快形成“两化”良性互动、相互支撑的良好发展格 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规划衔接互动。在制定工业、城市、旅游、交通等规划时,注重将全县规划放在全市、全省乃至成渝经济区这一更大空间范围内进行布局和谋划,与市委“1266”城市发展规划、省委“7+3”产业规划、重化工产业带规划以及成渝经济区规划等进行了有效衔接,始终把犍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放在省市“两化”发展的大格局中,能够更加充分地争取省市的支持,实现借势发展。将县内各项子规划逐一进行对接,并全部统筹于县“十二五”规划下,实现了“多规合一”、良性互动。三是空间布局联动。聘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担纲城市规划设计,在城市与产业规划布局中,以县城为中心,根据产业特点和资源要素配臵条件在沿江下游环状布局五大工业园区组团,县城与五大工业园区组团时空半径均在10分钟以内,城市能够为园区提供有力的支撑,最大限度实现居住、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要素的充分保障和优化配臵。而且这5大组团分布在县城周边5个乡镇,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小集镇建设,形成了“核心带动,圈层辐射”的城镇化发展格局。

二、工业是主导,做强工业支撑“两化”联动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支撑和动力。我们始终将加快工业化进程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坚持培育大产业、扶持大企业、打造大园区,以工业大发展带动城市大发展。一是培育大产业。坚持“优势优先,加快发展”的思路,积 极培育盐磷化工、浆纸化工、能源、机械四大工业支柱产业,突出重大工业项目引进和建设,着力打造全省重要的化工基地和能源基地、西南地区最大的浆纸生产基地以及全国汽摩减震器研发生产基地。目前,这几大支柱产业均已形成有力的实体支撑,全县产业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并日趋完备,和邦100万吨真空制盐、玖龙5万吨特种纸等项目先后竣工投产,凤生纸业技改搬迁、永祥6000吨多晶硅、川南减震整体搬迁等重大产业项目加速推进,中铁瑞城新民温泉旅游开发、永祥1.2万吨多晶硅、香港玖龙集团30万吨瓦楞纸、和邦集团磷化工园区开发、摩尔药业生物制药5个项目有的已签订协议,有的正抓紧洽谈,确保9月在2011中国四川〃古犍之旅招商暨精品文化旅游线路推介会上集中签约。目前,全县煤炭、制盐、浆纸及减震器年产量分别达到450万吨、180万吨、30万吨、1000万支,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县煤炭产能将达到600万吨、浆纸规模突破60万吨、盐磷化工产品规模突破20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突破100万千瓦、汽摩减震器产量达到2000万支。二是扶持大企业。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加速推进大企业发展战略,在资源配臵、要素供应、项目生成上予以倾斜,初步形成了川南、凤生、玖龙、和邦、合盛等一批骨干企业集团和产业发展中坚。加快实施产业、产品高端化战略,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新产品研发和品牌打造力度。目前,川南减震被省政府列入工 业“7+3”产业发展规划,成功创评中国“驰名商标”并进入日本本田公司全球采购体系,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同行业排名第一;川天然气输配设备公司获得科技创新性企业称号;凤生纸业获得四川省“著名商标”。三是打造大园区。坚持“产业园区化”发展思路,加速推进产业集聚集中发展,不仅全县所有重大招商项目全部入园发展,而且通过“退城入园”政策,先后搬迁城区7户工业企业进入集中区实施技改扩能,腾出城市建设用地700余亩,既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又优化了城市人居环境。目前,全县已经规划形成了石马坝氯碱化工产业园、虎吼坝硅材料及太阳能光伏产业园、机场坝机械、特色农产品加工及临港物流产业园以及清溪、孝姑精细磷化工和浆纸化工产业产业园,共入驻企业25户,1-6月实现产值43.2亿元。预计到2015年,全县GDP达到156亿元,人均GDP达到4500美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89亿元,可新增就业近5万人,带动城镇化率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

三、城市是依托,做优城市承载“两化”联动 城镇化是工业化的依托和载体。近年来,我们根据市委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和“乐宜凉自接壤地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发展思路,高水平推进城市建设,力争到2020年,建成产城一体城市面积2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20万的中等城市,为 未来产业发展拓展新空间。一是优化功能分区。我们结合城市周边的产业布局、环境状况和人口居住的需要,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将城市划分为休闲度假、科教文化、商贸旅游、生态绿心、金融政治五大功能区,实现了城市功能区与工业布局的紧密呼应和对接。二是拓展城市规模。加快城市新区建设,通过将土地和城市基础配套捆绑打包出售等方式,有效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难题,积极拓展城市空间。目前,城市新区已完成首期1200亩征地拆迁并全面启动基础建设和商业开发,总投资达2.7亿元的城市道路、广场、绿化景观带、文体中心、图书馆、九年制一贯学校及公共休闲娱乐设施等项目已全面开工,年内全部竣工;渠首片区商业开发加快推进,年内可望完成房地产开发面积15万平米。加快实施旧城改造,全面启动城区主要街道路面“黑色化”、城市主干道路面拓宽整治、供水管网改造和城市夜景工程,增强城市承载能力。三是彰显城市特色。在城市建设中融入更多地方元素,提高城市品位,彰显生态宜居休闲的特质。突出古郡韵味,对犍为文庙以及部分古建筑进行了修复改造,并对周边风貌进行了整治,凸显千年古郡的历史文化底蕴。突出休闲特色,立足“山水依城”地理优势,保留城市后山大型翠屏山公园原始风貌,并在新城建设中规划布局生态湿地、浴场、亲水步道等功能区,充分展现山水相融、宜居休闲的城市特色。突出人文特色,将罗城古镇“船形街”、犍为古八景、川西民居等元素融入新城设计、滨江雕塑等作品中,在整体构思上,利用新城四面环水、形如航船的特点,移植罗城古镇船形街的构思,形成“城在水上座,船在城中游”的独特城市景观,实现历史与现代、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四、文旅是后劲,做活文旅促进“两化”联动 从长远来看,以文化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将在工业化中后期逐步取代工业成为加快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支撑。为此,我县坚持“文旅活城”,将文旅经济作为“两化”联动的第二支撑进行重点培育,逐步夯实“两化”联动未来发展后劲。精心筹备2011中国四川〃古犍之旅招商暨精品文化旅游线路推介会,并以办会为龙头,加速推进景区景点、旅游基础配套等项目,推动文旅经济加速发展。一是打造景区。实施“一环线两景点”为重点的景区景点建设,重点打造嘉阳小火车和芭沟特色风情小镇、芭马峡景区、桫椤湖景区、清溪景区、犍为文庙景区、罗城古镇景区,加速推进新民温泉开发。目前,连接五大景区道路全部贯通,旅游环线初步形成,总投资7亿元的桫椤湖景区开发项目顺利奠基,总投资25亿元的中铁瑞城新民温泉旅游开发项目初步拟定三方合作协议,成功创建为中国茉莉之乡、中国湿地公园、中国桫椤之乡、嘉阳国家矿山公园。二是提升形象。高规格、高水平、大手笔做好活动策划、系列活动内容安排以及节庆活 动,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营造声势,提高活动影响力,将旅游推介会办成集中展示犍为丰富文化旅游内涵的开放窗口。目前,已成功开展小火车花季之旅、文庙祈福等营销活动,解读犍为《百家讲坛》、福佑犍为、大型商业演唱会等大型活动已全部落实,川南2省5市12县市区旅游战略合作初步达成一致意见。三是强化配套。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已初步开发了茉莉香油、小火车模型、盖碗茶礼品盒等旅游商品10多种。大力发展宾馆、酒店等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签约小火车景区旅游酒店,开工建设百海、新兴两家四星级酒店,新建高档商务酒店10余家。

五、交通是纽带,构建枢纽助推“两化”联动 “两化”联动,交通先行。近年来,我们立足地处乐宜凉自四市州接壤地独特区位优势,抢抓全省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重大机遇,按照“构建枢纽、完善路网、提升功能、助推发展”的思路,加快干线枢纽、县际通道和内部路网建设,着力打造成渝经济区南翼水陆交通枢纽重要节点。目前,全县已经初步形成了水陆并举、内外联通、方便群众、服务发展的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体系,长期制约犍为发展的交通瓶颈被打破,直接带动了一系列重大项目在犍为落户动工,吸引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犍为汇聚,促进了工业和城市建设联动快速发展。一是对接大交通。积极配合省市加快“一航一铁两高速”重大交通枢纽工程建设,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交通运输体系。目前,乐宜高速竣工通车,下渡100万吨综合货运码头、乐宜高速连接线建成投用,岷江航电、仁沐高速、成贵铁路等重要交通枢纽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依托岷江航道整治,积极规划筹建下渡、河口两大港口作业区,努力建设乐山“第二港”,积极谋划与港区衔接的机场坝组团临港物流园区,着力构建水陆结合的快速物流体系,力争有效吸纳雅安、眉山、成都、绵阳、德阳、乐山等城市货运,借助外力推动“两化”联动。二是打通主动脉。加快出境通道建设,完成1.8公里高速连接线沥砼路面建设和国道213线升级改造,自犍路、犍福路等7条县际道路拓宽整治全面完成,与周边区县1小时时空圈全面形成。三是畅通内循环。连续5年实施交通大会战,累计投入资金5.94亿元,完成油路和水泥路建设851.6公里,实现了100%的出境公路通水泥路、100%的乡镇通水泥路(油路)、100%的村通公路的目标,县乡公路半小时时空圈初步形成。力争到“十二五”末,形成犍为至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圈22小时的公路时空圈、9小时的铁路时空圈以及县到乡镇半小时时空圈,初步建成成渝经济区南翼水陆交通枢纽重要节点。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落实省委加速推进“两化互动”的战略部署,按照“产城一体、三产融合、同步演进”的要求,大视野审视形势,大手笔谋划未来,大项目支撑发 展,大气魄推进跨越,以前所未有的干劲和速度,将犍为打造成充满活力、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丘区经济强县。

川南推进新工业化新型城镇化 篇2

一、因地制宜, 突出推进工业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 生产某一种产品的几个同类型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和相关的服务业, 高密度地集聚在一起。国内外的实践证明, 产业集群是经济发展的潮流, 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是加快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 是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近年来, 湖南的工业产业集群有较大的发展, 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产业发展缺乏相关产业的支撑;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仍然存在;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人才特别是技术人员缺乏;各地没有制定出详细的规划等。那么, 在湖南, 如何克服上述不足, 大力推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呢?

1.因地制宜, 制定规划。全省重点扶持特色明显、发展潜力大的钢铁、有色、工程机械、烟草、汽车、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电工电器、轨道交通、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16类优势产业, 着力培育50个产业集群, 引领带动全省经济高效快速发展。出台特定扶持政策, 支持产业集群核心企业技术改造、产业集群中小企业配套、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 推动产业集群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分类推进、分别突破。进一步做大做强华菱钢铁集团、有色控股集团、湖南中烟工业公司、长丰猎豹、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产业集群核心企业。实施“双百”工程, 到2010年, 全省实现年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20家左右, 500亿元以上的企业2—3家, 形成一批新型工业化“旗舰”企业;鼓励核心企业采取兼并重组、扩散配套等多种形式与中小企业合作, 引导广大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 扶持做强100家成长性好的企业。

2.注重要素市场, 加速产业集聚。大力培育要素市场, 健全以市场为基础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积极引导、合理规划土地投入方向, 使土地资源向优势产业、优势集群集中, 鼓励企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用地, 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鼓励技术要素以多种形式参与收益分配;完善人才工作机制, 加大人力资源开发, 促进人力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

3.发展产业集群, 先进制造业先行。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要培育壮大装备制造、钢铁有色、卷烟制造三大支柱产业。大力扶持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食品加工、建筑材料、石油化工、林纸加工四大传统产业, 努力构建产业链。

4.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现代商务、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 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要把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 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 增强消费的拉动作用。

5.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能源产业和矿产开发, 着力调整原材料工业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 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继续加大投入, 保持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发展, 重点抓好公路、铁路、航运建设, 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互联网等信息基础没施建设, 抓好水火电开发。大力发展替代性可再生清洁型能源, 积极推进核电前期工作, 努力完善城乡电网结构, 建成保障有力的能源供应体系。

6.大力支持技术创新, 培育产业集群的品牌产品和特色产品。加快传统工业转型, 加快新产品开发,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对产业集群生产的产品进行分类整合, 从简单加工向深加工延伸, 从粗加工向精加工拓展, 拉长集群产业链条;大力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研发新产品, 不断培育产业集群的自身品牌和特色,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提高集群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

7.抓好产业布局调整。加快形成产业内部紧密型协作配套关系, 帮助协作配套企业做好与龙头企业相衔接的质量、标准、管理等工作;加快形成产业之间良性互动协作关系, 关键是要加快培育发展第三方物流。

8.延伸和拉长产业链, 实施项目带动。

9.充分发挥大型企业的龙头作用。以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岳阳石化产业集群, 株洲 (湘潭)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等为龙头带动, 以创品牌为基础, 努力创造区域特色产业品牌效应。集中力量培育几个特色品牌, 以品牌产品做大品牌企业, 以品牌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10.抓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群。以工业园区的方式, 建设适宜于工业实体进驻的园区环境, 目的在于吸引新的工业投资。抓园区建设, 一定要强化规划功能, 合理引导, 提升园区产业集群聚合度。

11.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强软环境建设, 积极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中介组织, 造就企业家队伍。

二、培育特色,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 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 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 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 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它的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 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湖南要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和现有的生产基础, 因地制宜, 适应市场, 尽快做大做强一批农产品优势产业, 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品种上突出区域特色、品质特色、功能特色满足市场多样化和优质化的需求。布局上要尽快向最适宜区集中, 避免地区间结构雷同, 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资源, 充分挖掘资源潜力, 释放和形成新的生产能力, 不断提高优势农产品的档次和水平。经营上注重完善营销体系, 培育龙头企业, 延长产业链条, 建立特色产业体系。具体而言, 要做大做强果业、生猪、花卉苗木、水稻等四大主导产业, 支持发展烟叶、木业原材料、食草禽畜、特种水产、竹业、黄鸡等区域特色产业。

农业主导产业建设方面。一是果业。湖南山地多, 土地肥沃, 雨水充足, 桃、李、枣、桔、弥猴桃、葡萄、脐橙、西瓜、红薯、茶籽等都是湖南最有特色、最有潜力、最有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品。要按照扩大产业规模、优化品种结构、实现均衡供应、推行标准生产、鲜食加工并举、突出产后加工、塑造市场品牌的基本思路, 以将果业产业打造成产值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为总目标, 坚定不移, 加快发展。要重点发展早、晚熟品种和加工品种, 形成合理的品种结构。全面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 提高果品质量。要加强贮藏加工和配套产业的发展, 建立完善的产业体系。要加强市场开拓, 积极扩大出口, 把“湖南果业”培育成中国知名品牌。二是养殖产业。要抓住生猪、肉鸡、蛋鸡等产业布局调整和养殖模式由户养向专业化养殖转换的有利时机, 发挥湖南的区位优势和低成本优势, 按照“品种优质化, 生产规模化, 质量标准化, 经营产业化, 保障体系化, 投人多元化”的思路, 以把养殖产业建设成为产值超百亿元的主导产业为目标, 加快良种扩繁步伐, 优化养殖区域布局, 大力发展工厂化养殖, 建立一批专业化、专业村、生态养殖专业园区。要把湖南建设成为粤、港、澳稳定的优质瘦肉型猪、鸡、蛋的供应基地。同时, 环洞庭湖圈要发展特色水产。三是花卉苗木产业。要以乡土特色盆花、绿化观赏苗木和食用鲜花为重点, 突出基地建设, 扩张生产规模, 提高科技含量, 培植品牌产品, 拓展市场空间, 延伸拓宽产业链, 实现花木产业跨越式发展。鼓励开发各种具有特色的新品种, 重点发展金边瑞香、比利时杜鹃、富贵籽、虎舌红、竹柏、竹盆景、木槿花等品种。要建设湖南花木良种种苗繁育中心、花木交易中心、野生花木资源保护与开发示范基地, 建立起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花木产业体系。四是水稻产业。充分发挥杂交水稻品牌, 发展水稻产业, 使湖南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良种供应区和粮仓。

区域特色产业的建设方面, 要大力发展烟叶、草食畜禽、沙黄鸡、特种水产、水禽、工业原料林、竹产业、麻产业和菜蓝子产业等。

三、信息带动,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所谓新型工业化, 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和传统的工业化相比, 新型工业化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

工业化和信息化协调发展, 走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之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对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与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进行提升和创新, 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 以信息集成取代资源集成, 带动企业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 实现产品设计制造的数字化、企业管理的系统化、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制造装备的智能化、咨询服务的网络化、营销手段的电子化。其主要内容包括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渗透、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软件业、信息设备制造业, 为工业化提供系统软件和数字化、电子化的生产装备。信息化是工业化的提升, 工业是信息化的基础, 二者相辅相成, 结伴而行。

工业化与节能降耗协调发展, 走资源消耗低的工业化之路。工业化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走绿色的工业化之路。工业化与开拓创新协调发展, 走自主创新的工业化之路。工业化与人力资源开发协调发展, 走“人才强工”的工业化之路。工业化与国际化协调发展, 走面向世界的工业化之路。工业化与地区现代化协调发展, 走地区和谐发展的工业化之路。工业化与经济社会等协调发展, 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之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肩负着信息化和工业化双重任务, 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大力发展信息产品制造业, 更要特别注重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 用信息技术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充分做强信息化的载体——工业化。因此要明确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总体思路, 即以市场为导向,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 以信息产业为基础, 以企业为主体, 加速传统产业的改造和结构的调整, 使工业化与信息化更加有机结合起来, 努力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以加快湖南新型工业化的进程, 促进湖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

1.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 加快企业现代化步伐。2008年2月29日, 在《2007年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发布会上,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赵小凡司长公布了最新的数据:中国80.4%的中小企业具有互联网接入能力, 其中44.2%的企业已经将互联网用于企业信息化, 但是只有16.7%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站;52.3%的企业具有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应用, 但是核心业务应用低于10%;已经应用ERP的中小企业仅为4.8%, 只有9%的中小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应用。可见, 对于当前的中国中小企业来说, 其信息化发展仍处于被动无序状态, 很多企业盲目跟风;不少中小企业已经在商贸平台上投放了自己的产品, 但却没有自己的域名和自己的网站;有的企业已经购买了企业管理应用软件, 但是当企业需要做出决策的时候, 却没有办法将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完整的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包括会计电算化、进销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办公自动化和电子商务等。其中电子商务建设又包括:企业局域网建设、网站建设、建立销售渠道和交易平台、对销售进行管理等。可以分以下几步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 (1) 企业决策层要转变观念, 对信息化要高度重视。 (2) 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 促进传统产业的深加工和技术创新。 (3) 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服务系统促进传统产业提高信息采集、传输和利用的能力, 实现企业对外部资源的利用。 (4) 建立信息化平台:建立企业局域网, 拿到企业独有的域名, 利用电子信箱作为企业通讯的开始。 (5) 参与应用服务:建立简单销售和行政管理平台, 包括文件管理系统。 (6) 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 (7) 进行电子交易:在企业内部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上, 通过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市场、企业与社会间的信息采集和沟通, 有步骤、有计划地切入电子商务;并以信息平台向交易平台升级, 使传统产业的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等电子商务得到广泛和有效的运行。 (8) 管理与商务全面信息化:根据整个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建立全方位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形成一个安全、可靠、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平台和信息通道,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信息化。 (9) 大力培养和引进信息化方面的人才。

2.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加快实现工业化步伐。要根据湖南省的实际情况和地方优势, 结合“十一五”发展规划, 认真做好信息产业发展的规划, 努力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要着力培养信息产业龙头企业, 抓住国际国内信息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 大力吸引信息产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国内知名大企业来我省投资;要突出发展为信息化服务的软件产业和信息服务业,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要加快发展网络软件业, 加快湖南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与软件企业合作, 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软件企业;要抓住3G技术进入商用阶段的有利时机, 积极引进相关网络和终端生产线, 设立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基地, 加快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要积极发展以下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各种信息服务业, 把信息服务与发展金融、保险、物流、旅游以及交通运输、仓储、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结合起来, 努力拓展服务领域, 提高服务水平。同时, 要结合全省信息产业发展实际, 在现有高新技术产业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内, 创建信息产业专业园, 打造湖南信息投资聚集区。立足彩管生产、视频技术、集成电路设计技术、计算机技术、新型元器件技术、电子新材料技术等优势, 拉长产业链。立足我省应用软件、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产品、新型元器件等产业基础, 发展形成配套能力强的产业群。

3.加快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水平。要鼓励中小企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 提高计算机和网络普及应用程度, 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继续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 加快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测试和诊断、柔性制造技术和自动物料储运系统等, 将制造业的加工、形成、装配和测量等制造过程的传统手工控制转变为计算机控制, 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大力推进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规划、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在制造业企业中的应用, 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要立足湖南优势, 重点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的数控设备、工程机械设备、交通机构设备、电力设施等机电一体化产品, 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 增加产品的信息技术附加值。重点改造提升卷烟制造、石油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造纸等连续加工工业的过程控制水平, 提高产品深加工能力。

4.推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创造条件。一是大力推进电子政务信息化,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二是努力实现经济领域的信息化, 积极建设以公用经济信息网工程、农业信息化工程、防灾抗灾信息网络工程、企业信息化工程、金卡网络工程、金税网络工程、金管网络工程、金关网络工程、金财网络工程、交流信息网络系统工程等十大经济信息化工程, 力争在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主要行业和领域中实现信息化;三是稳定推进社会公共领域的信息化, 重点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系统、教育信息化工程、医疗卫生信息网络工程、社会保障信息服务网络工程、旅游服务系统、社区与家庭信息化建设;四是积极争取国家信息化推广应用项目;五是深化投融资体系的改革, 拓宽企业筹措资金的有效渠道, 加大工业的信息化技术改造力度。

5.大力发展信息化的生产性服务业, 支撑与推动新型工业化。随着工业化的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工业增长必要的中间投入, 其投入的数量、质量和方式, 直接影响工业化的速度和水平。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 要跳出工业抓工业, 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信息化水平, 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一是延伸产业链条, 催生产业集群。在当前经济发展中,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融合加深, 生产性服务业向制造业渗透, 直接作用于制造业的生产流程。从时间上计算, 一个产品真正处于生产制造环节的时间只占少部分, 大部分时间处在研发、采购、储存、运营、销售、售后服务等阶段。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 延伸了制造业的产业链, 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和依托。二是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生产性服务业的信息化水平越高, 产业发展的竞争力越强。要围绕工业制造业、工业企业, 加快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信息化。

6.建立健全科学创新体系, 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供保障。一是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采取多种形式拓展科技创新渠道, 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各类信息技术的创新服务机构、专利服务机构、咨询培训机构;加强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 坚持自主创新与联合开发、技术引进相结合, 坚持走产学研联合创新的道路, 努力形成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机制。二是加强标准化工作。尽快建立统一的信息技术标准, 为信息化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

7.强化信息人才培养, 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供支撑。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是人才, 要采取多种激励措施, 吸收高科技技术人才, 坚持自己培养与引进人才相结合, 使科技人员成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中坚力量;要着力建立信息化人才培育使用机制, 构建信息产业人才高地。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设立软件学院, 高职学院和中专学校开设软件专科。同时, 要重视知识更新, 积极开展企业信息化多种层次的技术培训和宣传教育。要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采取有效措施, 吸引海内外优秀信息人才, 鼓励他们在留学人员创业园、开发区、软件园创办信息企业实体。

8.将信息化的发展融入到工业产业集群之中, 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

参考文献

[1].高佩仪.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1

[2].叶耀生.新中国城镇化的回顾和启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2)

适应经济新常态推进新型城镇化 篇3

多位专家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但尚未从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的集约增长。王永苏说,新常态的两大特征,一是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二是从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的集約增长。前者已经到来,后者还在进行当中。关键是要做好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激发动力转换、创新驱动的潜力和活力。

新常态下的河南经济和全国的情况大致相同,表现出经济增速换档、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阶段性特征。从1~2月的数据来看,河南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已成大势。统计部门认为,这是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必然出现的显性特征。

据河南省统计局消息,1~2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1769.40亿元,增长15.9%,增速同比回落6.8个百分点。

全省农业、消费、物价保持稳定。其中农业方面,夏播面积达到8178.5万亩,其中小麦8138.5万亩,比上年增加28.5万亩,小麦长势为近年来较好的一年。

进出口快速增长,货物运输量、存贷款余额增长较快。1~2月,全省进出口总额695.8亿元,增长28.8%,比上年全年提高20.3个百分点。

综合来看,前两个月,河南省经济结构在分化调整中趋于优化,积极因素不断积累,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同时农业生产总体平稳,物价涨幅较低,消费需求保持稳定,出口较快增长,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

保持增长,是改革调整的前提。“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现实,首先要稳住,出路在调整。必须把稳增长放在首位,为防风险创造条件。”王永苏说,就河南而言,要稳住增长,大头还是要抓投资,关键是要往那些效益高的地方投,比如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像轨道交通、地下管网、公共服务设施等,还有高铁、城际铁路等,这些见效快、效益高。调整结构,既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扩大规模,又要抓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真正转不了的,也要平稳着陆、平稳退出,避免产生次生风险。

王永苏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要以中央“四个全面”为总引领,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在省委、省政府强调的“四个一”“五个点”(即开放招商“一举求多效”,新型城镇化“一发动全身”,深化改革“一优带百通”,科技创新“一招上水平”;扩大增长点,转化拖累点,抓好关键点,控制风险点,抢占制高点)上下功夫。要准确把握“四个一”“五个点”的内涵和相互关系,形成系统的工作思路,抓住其中的重点和关键,使各个方面统筹协调,形成合力。

与发达地区相比,河南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消费需求在整个经济中的占比不高,第三产业特别是教育科技发展滞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相对缓慢,实现全面小康的难度较大,其中一个基础性的原因就是城镇化水平低、质量差,农村农民多,发展慢,增收难。因此,应当把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特别是提高城镇化质量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河南的城镇化一定要从河南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要照抄照搬。要以郑州都市区为核心,以中原城市群为重点,以米字形铁路为主框架,以省市县三级中心城市为主要载体,促进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使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统筹协调推进,努力实现富民强省和粮食安全双赢。

推进城镇化,必须破除旧的思想观念,从“以村为本”的传统发展观转向“以城为本”的现代发展观,把农民转移作为战略方向,从而获得规模效应,大大降低创新驱动成本。

他举例说,比如要摆一个烧饼摊,首先是选择地点,当然是哪里需求量大往哪里摆,一般不会选择在小规模的村子里,因为人太少,全村人都吃烧饼也赚不了多少钱。相反,城镇规模比较大,人口比较多,对烧饼的需求量大,赚钱比较容易。城镇服务业比较发达,这是根本原因。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盈亏平衡点,与其相应的就是“最小必要规模”,村庄的服务业发展不起来,主要是因为村庄规模太小,达不到服务业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最小必要规模。事实表明,人口规模越大,分工越细,成本越低,效益越高。

“规模决定分工,分工决定效率。越来越多的农民转移进城,人财物向心集聚,自然会产生强大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投入产出率才会更高,服务业发展的条件才会更好,工业升级的可能性才会更大。”

所以,必须加快从传统农耕时代以村庄为主要发展载体向现代工商业时代以城镇为主要发展载体的转变。对河南来说,就是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的讲话精神,城乡联手促进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解决农民在城镇的户籍、就业、住房、就医、子女就学等问题,真正实现“进得来、留得住、能就业、有房住”,创造条件让农民愿意流转土地,愿意把宅基地转让复耕。

王永苏说,相对于生产方式由传统农业为主向工商业为主的转变,居住方式由村庄为主向城镇为主的转变相对滞后。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这是完全正确的。同时,必须明确,“老乡要小康,多数要离乡;多数不离乡,很难奔小康”。现在的问题是,多数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了,工作离乡了,以住房为标志的“家”没有离乡,农村进城人员在城里挣到钱后,绝大多数要回农村老家建新房,现在农村80%以上的农户都是建的两层甚至三层楼房,这其中又有近50%的人常年基本不住人,形成了“空巢”“空心村”现象。如果政策引导到位,让农民把回农村建房的这些钱投到城镇来,把家搬到城镇来,不仅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会大大提高,农民全面小康的成本会大大降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也会大大增强。

“要充分认识农村人口持续减少这个大趋势,优化投资的城乡结构。非农产业投资要适当集中,少‘撒胡椒面’,增强投资的前瞻性,避免造成浪费。”王永苏说,“想想看,河南全省的农村人口每年减少100万以上,行政村每年减少100多个,一些自然村正在缩小乃至消失,10年、20年、30年以后这个村都不存在了,村村通一类的基础设施投入投不投、投什么、投向哪里、公共服务均等化怎么搞这些问题不应该认真研究吗?”

对此,王永苏提出,为了避免盲目投资,一定要看这个村有没有非农产业发展的条件、基础和前景。对那些偏远、自然条件差的农村还是要加大扶贫攻坚力度,首先要确保人们的基本生活,其次扶贫开发要尽可能与城镇化结合起来,加大对青壮年农民的培训力度,让每一个人都能拥有一技之长,为他们进城务工创造条件,通过转移真正脱离贫困,走上富裕之路。对那些城中村、城郊村或者有产业支撑的中心村、特色村,则要集中投入,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生产方式决定居住方式,居住方式服从生产方式。原始人居住山洞是为了适应狩猎的需要,草原人居住帐篷是为了适应游牧的需要,农业时代居住村庄是为了适应传统农耕的需要,现代人居住城市是适应工商业发展的需要。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说过:“科学扎根于讨论,起源于交流。”王永苏说,当更多的人从农村转移出来集聚到城市,交流讨论的成本就低,机会就更多,发明创造的效率就会更高,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条件也就更好。

近几年河南的年城镇化速度年均1.7个百分点,2014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5.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5个百分点,农民工2700多万,户籍人口城市化率更低,郑州的首位度并不高,其他省辖市主城区规模也不大,城市化水平和质量还有待大大提高。因此,河南的城镇化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北上广深”,不宜学他们那样严格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应该积极创造条件给全省居民自由迁徙权。

王永苏认为,河南城镇化的重点还是各级中心城市,首先是以郑州都市区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特别是郑汴洛、焦新济核心区;其次是米字形铁路上的节点城市;最后是县城和特色产业重点镇。非农投资要向这些中心城市倾斜,这样投入产出比高,有利于服务业的发展。像郑州、洛阳这些相对较大城市的主城区,在户籍制度上要“有进有出、适度放开”,想来又能来的人就让他进来,同时有序转移,把能够转出去的单位如工厂、大中专学校、党政机关等向周边功能区和卫星城疏散,给老城区腾出发展空间,吸引更多人口进来。这样才能形成主城区和新城区、卫星城之间的有机联系,新城区发展快,老城区的服务业也上来了,新城区与主城区相得益彰,从而形成真正的城市群。

对于中原城市群的建设,王永苏建议,可以借鉴京津冀统筹协调发展的思路,对郑汴洛、焦新济统筹规划,一体化推进,形成高端生产要素密集区,统一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高地。

说到城市化,自然绕不开占地这个话题。王永苏说,事实上,对于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将其对立起来来看,而应是把他们放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大系统中来统筹,辩证地看待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当前,要特别注意避免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保证粮食安全,各地都在建设永久性高标准粮田,这非常有必要,而且已经见效。但是,高标准粮田的建设一定要远离中心城区,不能离城市太近,要给城镇化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要清醒地認识到,粮食安全也好,食品安全也好,都要靠农业现代化来实现,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则离不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城镇化的推进,可以促进农民转移,实现土地有序流转,为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创造条件,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确保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因此,绝对不能以牺牲工业化、城镇化去搞农业现代化,而工业化、城镇化必须以中心城市或城市群主体为主体推进。从这个角度说,对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合理占地不必恐慌,关键是要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复耕,确保耕地面积占补平衡,同时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加强永久性高标准粮田建设,保证粮食生产能力持续提升。河南省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同时实现粮食总产量11年连续增产,充分说明富民强省与粮食安全能够实现双赢。

川南推进新工业化新型城镇化 篇4

发布日期:2011-03-03

访问次数: 10:25:49

信息来源:南城县政府办公室

同志们:

一年之计在于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把我县赶超发展推向新的阶段,经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目的就是动员全县上下立即行动起来,迅速掀起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新高潮。刚才,宝钦副书记传达了全市2009年度总结表彰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建昌镇、上唐镇、万坊镇、建设局、工业园区、国土局、招商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就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作了一个很好的发言。等会,江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抢抓机遇科学赶超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的重大举措,也是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大举措,更是把握时机,快速推进我县新一轮经济和社会赶超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我们必须对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实现我县进位争先、科学赶超的目标。

一方面要肯定成绩,乘势而上。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县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县干部群众加压奋进、共克时艰的一年,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经济社会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一点,在元月份召开的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和人大、政协会上进行了全面总结,总的来说是亮点增多、形势喜人。获得了全省扶贫(移民)工作先进县、全省出口创汇先进县、全省果业生产十强县、全省渔业工作先进县、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综合奖等荣誉称号,还有不少单位获得了国家部委、省政府、省直单位以及市委、市政府、市直单位的表彰。前天市里召开了全市2009年度工作总结表彰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会议,我县在全市目标管理考评中分别获得“城区建设”第一名、“农村农业工作”第一名、“综合治理”第二名、“园区建设”第三名,项目建设百日大决战中分别获得“重点城建项目”第二名、“重点工业项目”第三名。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为我们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更加激发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干事创业的激情,也增强了我们进位争先、赶超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另一方面要抢抓机遇,顺势而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既符合中央和省、市的精神,更是我县加快赶超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主要面临五个方面的难得机遇:一是中央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一系列举措,这为我县项目融资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二是今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提出继续坚持把抓项目、扩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努力保持投资高速增长。这为我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工作提

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三是全市以超常举措助推“两区”建设,用项目建设推动全局工作,其中我县2009年已有40个项目(重点工业项目14个、城建项目26个)纳入了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因此,项目建设推动力进一步增强。四是近年来,随着我县项目带动战略的深入实施,经济和社会得到长足发展,尤其是“六个一”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为我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五是县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天井源第四期工业园区建设已经启动,全县交通条件更加优越,这些都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和环境。机遇稍纵即逝,全县广大干部必须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抢抓机遇,用好机遇,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

二、突出重点,科学运作,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大的亮点特色之一。像中国这样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扩大内需和农村消费,拉动经济发展都要靠城镇化。推进新型城镇化,不仅能改变面貌、造福市民,而且能撬动经济社会发展,为发展工业、繁荣服务业、转移农民提供载体,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为财政支出缓解压力。具体来说,我们要做到“四个坚持”:

1、要坚持扩容这个方向。当前,推进城市扩容已经成为我县城市发展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去年,我县城市化率为41.5%,比全省低2个百分点,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2012年城市化率达到46%以上的目标,今后几年我县城市化率每年要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可以说,扩容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发展的主攻方向。一要科学规划。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关键是规划。没有好的规划就不可能建设出好的城市,城市发展必须坚持规划先行,以规划为龙头、为引导。当前,要进一步按照新型城市化的内涵和要求,把科学发展的理念更好地贯穿到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去,进一步强化规划意识,切实抓好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重点地段的城市设计。各乡(镇)小城镇的扩容,也都要有科学的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分步实施、逐步推进。二要拉大框架。近期,要以建设赣东南次中心城市为目标,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市扩容步伐,尽快拉开城市框架,逐步形成“一心、四团”、“两河三岸”协调发展的格局。三要推进小城镇建设。在加快中心城区新一轮扩容基础上,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按照“1+5”城镇群的战略构想,促进万坊、徐家、株良、天井源、上唐等乡(镇)的人口和生产要素向中心城区集中,集镇空间布局向中心城区靠拢,缩小城镇与中心城区的差距,逐步形成以县中心城区为龙头,以重点小城镇为基础的城市化网络发展体系。

2、要坚持建设这个重点。今年我县安排城市重点建设项目29个,其中新建项目21个,续建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4.62亿元。一要切实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春节前,县四套班子会议对29个城市建设重点项目逐一进行了点评和调度,大家一定要按照调度会议精神,切实抓好贯彻落实。21个新建项目中,万年西路和物流中心要加快前期工作步伐,争取早日开工,其余19个新建项目在3月份之内要全面开工;乌珠河建设项目要在5月份竣工,老干部活动中心、廉租房等18个项目要在12月份竣工,一河两岸开发和物流中心2个项目力争在2011年竣工。8个续建项目中,杨林渡大桥要在4月份竣工、城南宾馆和武装部营院5月份

竣工、垃圾处理厂6月份竣工、第一小学8月份竣工、泰伯东路、环境检测勘察指挥中心及农业有害生物区域站12月份竣工。各个项目挂点县领导要做到不等不靠,靠前指挥,现场调度,千方百计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业主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天都要深入工地督促施工单位加紧施工,并帮助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同时,要派出一名得力的干部长驻工地,专门搞好有关协调服务工作,确保工程快速推进,如期完工。二要妥善处理好征地拆迁等工作。征地拆迁是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也是最容易发生矛盾和纠纷的环节。有关部门和乡(镇)要坚持依法运作,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进行补偿,任何人不能随意改变,以免相互攀比,造成工作被动。要做好群众思想教育工作,讲清征地拆迁的有关政策,争取群众对征地拆迁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要加强协调,搞好配合,及时解决征地拆迁中的各种矛盾纠纷,把各种不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会稳定。三要严格把好项目建设质量关。城市重点工程建设是全县人民关注的热点、焦点。我们要本着对党、对人民、对历史、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严格把好“三关”,即工程招投标关、工程监理关和工程进料关,把工程做精、做细、做好,打造精品工程和德政工程。

3、要坚持经营这个理念。加快城镇化进程,单靠政府财政拨款,只是杯水车薪,远远满足不了城市高速发展的需要,必须通过市场运作的手段,做活城镇经营文章,筹措建设资金。一方面要盘活土地资源。土地是城镇最大的存量资产,也是城镇最大的财富。要加大规划用地的收储力度,认真做好城镇闲置土地的招拍挂工作,最大限度地盘活土地资源,促进土地有序流转,把资源变成财源。今年,要切实抓好上仁博雅蓝庭(红宝石)、金榜家园(老武装部)、益顺尚都(老县委和县政府)、登高轩(民政局)、才子家园(建昌大道北段B-2地块)、学府家园(霓虹灯厂)等地块的开发建设,力争完成开发面积20万平方米。目前,县建设、国土等部门要尽快拿出规划,挂牌出让盱江南路麻港河旁地块(120亩)、登高名门旁地块(12.68亩);同时,要抓紧做好县农科所、种子公司和交通局石灰窑地块(共30亩)以及胜利西路体育馆旁边地块(80亩)挂牌出让前期工作,县农业局要妥善处理好农科所土地移交前人员安置问题,要抓住种子公司改制扫尾的有利时机,尽快做好资产处置和移交工作,县交通局要尽快启动石灰厂的改制工作,将土地置换出来,力争全年土地出让金达1.5亿元以上。另一方面要激活社会资源。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城镇基础设施投入机制。具体做到“六要”,即:做大融资平台,向金融机构要钱;搞好土地出让,向土地市场要钱;争取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贷款,向信贷要钱;争取上级支持,向政策要钱;继续采取BT、BOT等融资模式,向民间资本要钱;完善担保体系,向担保机构要钱,千方百计筹集建设资金,确保城镇化建设顺利推进。

4、要坚持管理这个关键。管理是塑造城市形象的系统工程,“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建设是基础,管理是保证。要进一步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框架,细化网格化管理措施,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逐步使城市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一要加强宣传教育。各宣传机构要运用各种宣传形式,对居

民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城镇管理知识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居民的环境意识、公德意识和管理意识,引导居民积极支持、参与管理,逐步形成人人争当文明居民,个个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社会风尚。二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契机,以创建卫生镇、环境优美乡镇为目标,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县、乡都要成立领导小组,建立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强化监督检查,落实治理资金,做到执法到位、治理到位、处罚到位,并将管理触角延伸到乡(镇)集镇,切实解决中心城区部分地段、乡(镇)集镇,沿国、省道两旁的“脏、乱、差、堵”问题。要适时召开现场会,对工作开展好的乡镇通报表扬,工作滞后的乡镇给予通报批评,主要领导作表态发言。三要加强城市美化、亮化和绿化工作。甘书记强调:要牢固树立“大文化、大绿化、大水面、大空间”的理念,认真实施好绿化、亮化和道路“白改黑”工程。城管部门要高标准做好城市亮化规划,在认真实施好新建城市主干道路亮化工作的同时,切实抓好盱江大道、西街步行街、王府街等重点地段的亮化改造工程;环卫、园林等单位要抓紧制定城市美化、绿化工作方案,精心选择优良树种、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城市绿化与城市美化、亮化同步推进。

三、决战园区,外引内联,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园区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火车头”、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工业向园区集中,已经是被证明了的成功模式,主攻工业就是要决战园区。

1、做大做强园区。园区建设是影响产业聚集的关键因素,园区工业是南城新型工业发展的希望所在、潜力所在。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工业园区,努力提升园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力争全年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5.25亿元,同比增长26%;主营业务收入50.3亿元,同比增长29%;上交税金1.34亿元,同比增长38.5%; 一要做大规模。一方面,要加大园区开发建设力度。目前三期工业园区已征用土地1000亩,尚有700亩未平整,园区办要抓住有利天气,加班加点,尽快平整到位,国土局要积极向上沟通,尽快做好以上土地的报批工作。要加快四期(天井源)工业园区建设步伐,抓紧做好四期工业区规划编制和评审工作,尽快启动实施产业区选址定界、障碍物拆除、土地平整等工作。另一方面,要按照节约用地、集约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园区用地清理盘活,对长期“圈而不建”、“建而不产”的项目,坚决按照有关规定收回土地,用于新增项目的发展。二要做特产业。特色是产业的生命力、竞争力。后发地区要实现赶超发展,就是要靠特色。从目前来看,我县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比黎川、南丰、宜黄、金溪、广昌、乐安、资溪等县都要大,但产业特色不强。崇仁机电、黎川陶瓷、宜黄塑料、金溪香料已成省级产业基地,我县工业园区要找到一席之地,要成为真正的经济增长极,要走持续扩张快速发展之路,就必须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从我县现有的机械制造金属加工、服装鞋帽、食品加工、医药化工、建筑建材等五个产业来说,机械制造金属加工产业受政策因素影响而发展不稳定,服装鞋帽产业没有走出自己的品牌之路而发展不平衡,建筑建材产业依靠资源而发展不持续,都难以走出特色产业之路。而在食品加工产业中,我县已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洪门蛋业)、省级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个(分别为麻姑实业、阿颖淮山、映红养殖)。随着江西酒厂改制基本结束,最近,有不少实力较大的客商前来考察洽谈黄、白酒和啤酒生产线项目,如果这些项目一旦谈成上马,我县的食品加工行业实力将大大增加,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在医药化工产业中,我县的“建昌帮”是中华老字号,享誉国内外,同样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加上我县医药化工产业中已有昌诺制药、赣亮医药和建洪药业,其科技含量、品牌效益均很高,为此我们要重点发展食品加工和医药化工这两个产业,并做大做特,力争将以上两大产业打造成省级产业基地。三要做优环境。大力加强“生态园区”建设,要充分利用推进“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的有利契机,积极搞好园区的美化、绿化工作,全面推进以水、电、路、通讯为主的基础设施和物流、金融、餐饮、公交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切实优化园区发展硬环境。

2、大力招商引资。新型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招商引资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最有力的抓手。抓住了招商引资这个“牛鼻子”,就能借鸡生蛋、借力发展,就能促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一要明确招商任务。市里下达我县引进5000万元以上市外工业项目实际进资11.5亿元;亿元以上市外工业项目实际进资5亿元;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市外工业项目23个,其中新引进亿元以上市外工业项目11个,外贸出口655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50万美元。按照略高于全市目标的原则,今年全县要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9个,实际利用外资1750万美元,出口创汇6550万美元。二要突出招商重点。要围绕重点区域招商,紧紧盯住长三角、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圈,浙江台州、宁波、永康、富阳、仙居等地,福建泉州、广东东莞、安徽亳州、上海等城市和港澳台等地区(原因:一是这些地区经济发达,产业转移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二是近年来我县引进的项目大部分都来自这些区域,客、我双方比较熟悉和了解,便于摸索信息、沟通感情,以商招商)。要围绕重点产业招商,大力依托我县机械制造、服装鞋帽、食品加工、医药化工、建筑建材等五大产业,加大产业招商力度。要围绕重点项目招商,充分利用现有的黄白酒生产技术和麻姑山旅游资源,加大重点项目招商力度。三要坚持领导招商。县领导及各乡镇、各部门主要领导要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事,亲力亲为,集中精力、集中时间抓好招商引资,多出去招商,摸准信息,多下去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今年,将招商引资任务分解到县领导和各乡(镇)、各部门,县领导共带了38个小分队,会后,希望大家,尤其是县领导要率先带头,走出去招商,做到哪里有好项目、大项目,哪里就有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的身影。四要积极参加招商活动。从3月份开始,我县要积极参加市里每个月安排的招商活动,进一步扩大南城的对外影响,吸引更多的客商投资,动员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全国“两会”以后,市里就会在香港、东莞举行招商活动,我们要精心组织,力争香港祥田贸易有限公司大千鞋业项目、香港三盛集团麻姑酒项目、广州美日有限公司食品加工项目签约。除了参加市里的活动,还要立足南城实际,在重点区域举办承接产业转移洽谈会、推介会,大力推介南城的产业、项目、品牌、资源、环境、政策、人文优势等。五要提高招商引资能力。各级领导和干部要掌握熟悉和吃透招商引资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等

具体政策,详细了解我县的资源情况、优势产业、市场空间、投资成本要素等,熟知招商引资的主要环节及其要求,掌握相关的经济知识,尤其是项目知识,成为招商引资的行家里手。要充分利用连锁效应招商,以客商为纽带,以亲情、友情为桥梁,做到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一方面,要切实加强与在南城落户的客商联系,为其排忧解难,提供最优越的服务,以情感人,争取客商引荐更多的朋友来南城投资。另一方面,要注意挖掘我县在外的乡友资源,加强与在外地发展、事业有成的南城籍乡友的联系,争取其对家乡尽其所能的支持。对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壮大支柱产业方面的重大项目,要做到定人、定目标,把更多的大项目、大老板引进来,把新产品、新技术引过来,力争招商引资在结构与质量上有新的突破。

3、培育和扶持骨干企业。工业是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工业经济上不去,经济总量难以壮大,地方财力难以增加,赶超发展就无从谈起。一要抓帮扶促发展。研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帮助困难企业降低企业成本,切实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积极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省信用担保公司南城分公司等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的信贷功能,大力扶持一些规模大、效益高、信誉好的企业,真正把资金投入到财税贡献大、发展前景好的企业。进一步加强调度频率、加大调度力度,及时了解企业的具体困难,及时召集有关部门召开调度协调会,提高为企业解决困难的效率。二要抓建设促效益。要千方百计提高项目的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签约项目抓开工,对已签约尚未开工建设的萤石矿深加工、洪门湖食品、力能手袋等项目,要尽快开工建设。在建项目抓投产,对目前在建的项目,除个别建设周期较长的外,绝大部分项目年内要竣工投产,重点帮助200万吨旋窑水泥、锦丰实业、阿颖淮山、洪门蛋业等建成投产,促其尽早产生效益。投产项目抓效益,对已经投产的项目,积极帮助协调解决投产项目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项目按设计要求满负荷生产,实现预期生产目标。三要抓技改促后劲。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重点扶持赣亮医药、阿颖淮山二期、万荣实业等企业进行技改、扩建,增强企业发展后劲。鼓励企业向“专、精、新”方向发展,自主开发新产品、新技术,重点支持恒丰制衣、飞龙鞋业、同昌实业等企业创建品牌,进一步提高企业知名度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力争全年新增省优新产品8个,省级名牌产品4个,省级著名商标8个。同时,积极培育各类技术服务机构,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服务平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四、强化考核,狠抓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工作干得怎么样,目标任务落实得怎么样,关键要进行严格的绩效考核评估。要按照市政府提出的“令畅通、排排位、抓落实、常问效、真问责”的要求,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估办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效果,要看是否宜居宜业,是否增强了城镇功能,是否提升了城市品位;新型工业化的效果,要看新增规模企业的数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量、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等。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研究,拿出具体有效的办法。另一方面,要加强督查调度、考核评比和跟踪问效。对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等重点工作,要实行半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季一小结、半年总结评比、年终考核奖罚,通过合理的评估、科学的考核、严格的问效和严厉的问责,推动工作落实,促进事业发展。

五、立足当前,创新举措,切实做好当前几项重点工作

新的一年,面对新的目标与新的任务,大家既要着眼全年,又要立足当前,统筹兼顾,周密部署,强化举措,真抓实干。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同时,当前,尤其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切实抓好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工作。25日,市政府下达我县主要经济指标和全民创业指标,昨天召开了县党政班子会议,按照“略高于市目标”的原则,确定了我县主要经济指标奋斗目标:即生产总值完成52.5亿元,增长16%;财政总收入5.846亿元,增长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7亿元,增长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5亿元,增长51%;实际利用外资1750万美元,增长21.8%;外贸出口6550万美元,增长9.99%;农民人均纯收入6130元,增长10.2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95‰以内。希望各分管县领导要对照任务,迅速分解,落实到位。同时,要对各自分管的工作进行安排和调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力争我县今年进入全市目标管理考评综合前三名。之所以提这一个争先进位目标,是基于以下四点:一是南城作为省域规划的赣东南次中心城市,随着向莆铁路和济广高速的建成通车,将成为继鹰潭之后赣东又一个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二是我县素有“赣地名府、抚郡望县”之称的古县,名人倍出,人文优势凸显;三是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县的赶超发展目标、措施和成果已在全市形成积极影响,创造了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四是南城有一支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干部队伍。这些因素的存在,我们没有理由不争先进位、科学赶超。

2、切实抓好财税工作。财税工作是一切工作的总开关,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财税部门要按照昨天县党政班子会议确定的财政收入5.846亿元,增长32%的目标任务,尽快拿出我县2010年财政收入预算计划盘子,层层分解,并逐月逐旬抓好落实。要加强税源管理,强化征管措施,堵塞征收漏洞,做到应收尽收,确保财税工作实现首季开门红。

3、切实抓好争资金争项目工作。各有关单位要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形势,紧扣国家在粮食安全、重大农业基础设施、民生工程、重大环保生态和节能减排、重大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廉租房建设,以及自主创新、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等方面的投资导向,尤其是加强农业、水利、能源、交通、城镇等基础设施和民生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加大力度,抢抓机遇,利用各种关系,通过各种渠道,尤其要利用全国“两会”期间,积极跑部进京,努力争取国家和省更多的项目和资金。

4、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突出一个“早”字,统筹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一要扎实做好春耕备耕工作。要落实好全年生产计划,积极做好种子、化肥、农药、柴油、农膜等生产资料的调运、储备、供应和调剂,加强农资价格的监控,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坑农害农行为。二要切实做好防疫、防火、防汛工作。要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疫病的防控,落实防控措施。要进一步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加强野外火源管理,一旦发生火灾,要及时组织科学扑救,尽量减少火灾损失,避免发生重特大火灾和人员伤亡。要严格落实行政首长防汛责任制,抓好防汛、度汛措施的落实,备足抢险所需物资,确保安全度汛。三要抓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要突出抓好示范点建设,落实经营主体,加快苗木栽植,坚决打好2010年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的第一仗,使我县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在短时间内有一个看得见的明显变化。四要认真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计生部门要在春耕前集中开展一次计划生育服务活动,迅速掀起春季计划生育高潮。

5、切实抓好生态旅游业。市里今年对我县旅游工作下达三项指标,即接待旅游人数69万人次,增长20%;旅游综合收入4亿元,增长40%;门票收入增长 20%。这种情况多年来没有过,这既是市里对我县发展旅游业的重视,更是对我县发展旅游业的一种鞭策。从南城自身资源优势看,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一是南城历史悠久,是江西省建县最早的18个古县之一,迄今2212年,历史上称建昌府。二是历代名人辈出,如北宋思想家、教育家李觏,泰州学派代表人物罗汝芳和现代设计钱塘江大桥的著名桥梁专家罗英等。三是南城江山炳灵,有着丰富的古代遗存和风景名胜。山有洞天福地麻姑山以及从姑山、毕姑山、祥岗山,水有醉仙湖、廖坊水库,还有江西省现存最长的明代石拱桥万年桥和明代太平桥、聚星塔和登高阁、明代益王墓葬群遗址和金水桥。可以说,我们现在发展旅游业,不但具有优越的历史、人文、生态条件,而且有上级重视,更有百姓的厚望。为此,要重点开发以长寿文化为主题的麻姑山,具体要抓好以下三项工作:一要抓好麻姑山风景区造林绿化工作。县财政将拿出部分资金对麻姑山景区实施造林绿化,建昌镇和林业局、园林所等部门和单位要按照绿化方案尽快实施到位;二要完善规划。县旅游局要结合麻姑山景区实际,进一步做好麻姑山的近、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做到分步实施,逐步开发,逐见成效;三要积极开展旅游招商。要进一步完善旅游招商政策,加大旅游招商力度,象抓工业招商一样抓旅游产业招商,象抓城市建设一样抓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我县旅游接待能力和标准,把麻姑山打造成为休闲度假胜地。同时,要加快醉仙湖景区建设步伐,切实帮助解决建设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力争今年夏季醉仙湖旅游景区试营业。

6、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安全无小事。2009年,我县社会形势总体上保持安全稳定,但我们千万不要有麻痹思想,对安全维稳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重大安全问题及时报告制。要认真做好春运和全国“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工作,落实责任,迅速排查,对发现的问题认真抓好整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坚决遏制安全事故发生。要进一步加强对烟花爆竹行业和公共娱乐场所的安全监管,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不留死角。

7、要抓好信访维稳工作。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坚持领导干部接访和包案制度化、常态化,依法妥善化解矛盾,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利益的信访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要坚持打防结合,建立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积极开展专项整治,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和谐平安南城等活动,增强群众的安全感 同志们,当前我县正处于进位争先、科学赶超的关键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今年我县各项目标任务的完

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篇5

来源:郑州日报

05:39:33

时间:2012-02-17

[ 大 中

浏览次数:

小 ]

1047

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摘自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河南探索走一条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是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益实践,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尝试,也是河南这样一个中部省份坚持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

核心提示

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大会昨日召开,市委书记吴天君作了题为《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 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 切实担当起“挑大梁、走前头”的责任使命》的讲话,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路、目标和任务,对今年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本报对讲话精神做整理解读,敬请关注。

重大意义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郑州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挑大梁、走前头”的责任担当。郑州作为省会城市,在全省先行先试,率先走出一条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对中国现阶段发展特征的清醒认识和把握,是对河南特殊省情的清醒认识和把握,也是对郑州客观基础条件的清醒认识和把握。2011年,郑州市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城镇化率达到67.1%,进入到国际公认的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具备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客观基础和条件。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实施郑州都市区战略、建设“一区两城”的必然要求。必须站位全国看郑州,郑州要在全国找坐标、在中部求超越,要建成名副其实的“一区两城”,要把新型城镇化作为历史性任务、全局性举措、紧迫性工作、根本性要求,以新型城镇化六个切入点为抓手,抢抓机遇,积极作为。

基本原则

把握 “三个关键”:一是坚持“一个主体”“两个载体”的统筹城乡发展理念。“一个主体”,即中心城市,要促进中心城区的现代化。“两个载体”,依托县城和镇区,依托原有产业布局和产业基础,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和农民创业园,将其打造成为农民就近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载体、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产业转移的载体、城市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的载体;把包括新型农村社区在内的各类新型社区打造成为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载体。二是要着力完成“四个合理”的工作任务。即合理的城镇体系、合理的人口分布、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合理的就业结构。三是确保实现“四个城市化”的工作目标,就是实现全市农民的居住环境城市化、公共服务城市化、就业结构城市化和消费方式城市化。

坚持七种理念:一是坚持抓基层、打基础、项目推动发展的理念,用项目搭建载体、抓好落实。二是坚持规划引领发展的理念,科学编制“三化”协调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三是坚持以交通为先导的城镇开发理念,依据城镇综合交通规划和承载的交通、人口流量编制产业、人口和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四是坚持“运营城市”的理念,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社会化运作的多元化城市经营模式。五是坚持做环境平台、促产业集聚发展的理念。六是坚持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服务群众的理念,解决好群众关心的问题。七是强化开放创新双驱动的理念,解放思想、以开放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

把握四条原则:一是确保耕地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粮食不减产。二是从根本上维护农民的权益,不以农民放弃土地为身份转换、享受城市政策、城市公共服务的条件,让群众利益在新型城镇化推进中有保障、得实惠。三是坚持群众自愿,组织引导群众,以完善的规划、优美的环境、宽松的就业平台和优惠的安居政策,发挥好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四是坚持“三化”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统筹兼顾,协调并进。

战略部署

坚持规划先行。一要以《郑州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为依据,以县(市)区为单位,编制《新“三化”协调发展空间布局规划》。二要围绕《新“三化”协调发展空间布局规划》,进一步修订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实现资源共享、集约节约土地。三要组织编制群众认可、美观实用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和建筑设计。

抓住六个切入点,实施重点工作带动:

一是加快交通道路建设。构筑“域外枢纽、域内畅通”的郑州都市区交通体系。域外枢纽,就是要加快航空、铁路、公路枢纽建设,巩固提升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域内畅通,就是要重点推进“两环十五放射”、十条市域快速通道、十五个环城高速出入市口和“三横四纵”城市景观道路建设,以及连接县城(城市组团)和产业集聚区(镇区)乃至新型农村社区的路网建设。

二是加快生态廊道建设。加快中心城区连接“六城十组团”的快速通道建设,打造生态廊道和水系景观;加快形成围绕道路建设、城市组团、产业集聚区布局的生态林业体系,围绕城市组团布局挖掘利用开发水系,形成涵盖水环境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的生态水系。

三是加快“四类社区”建设。各县(市)区、管委会要认真落实我市“四类社区”建设相关指导意见。城中村改造要把政府主导试点村改造作为着力点,强力推进老城区整街坊连片改造,打造精品特色街区。加快推进已经市政府批准的99个城中村特别是69个遗留问题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要对单宗地块面积小,难以独立安置、开发的项目,可与周边项目统一改造,今年要完成17个遗留项目;合村并城要坚持“典型引路、先抓试点、逐步推开”,凡属城市规划区、组团规划区、产业集聚区周边3公里以内的村庄,都要纳入到合村并城范围。今年要抓好59个合村并城试点;新型农村社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30个建设试点工作,为城市组团和产业集聚区发展拓展空间。

四是加快城市组团起步区建设。各城市组团要至少建设3~5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建设行政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文化教育休闲中心和健身中心,打造郑州市次中心。按照宜居宜业原则,以高于中心城区的标准建设外围城市组团,吸引中心城区的产业、人员外迁。

五是中心城区功能提升。推进“六旧六新”12个重点片区的更新改造和建设,“六旧”,就是在中心城区和高新区改造提升六大片区:内环线区域,包括二七广场商业中心、商城遗址、火车站区域;东风路以南、中州大道以西、金水路以北、文化路以东区域;医学院—碧沙岗区域;西流湖区域;惠济会议休闲中心区域;高新区IT科技产业区。“六新”,就是在郑州新区建设六大片区:龙湖区域、郑东新区综合交通枢纽区域、龙子湖区域、白沙组团区域、航空港区域和经开区行政商贸服务区。加快“畅通郑州”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城市管理,深入开展城市管理整治提升活动。

六是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产业集聚区档次,围绕郑州都市区建设,对全市产业集聚区进行分类排队,优化资源配置,力争更多园区升格为省级产业集聚区,积极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完善产业集聚区功能,将产业集聚区建设与合村并城、新型社区建设有机结合,同步规划、同步推进。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发展,落实“突出一个特色、注重两个结合”的发展思路。“一个特色”,即主导产业占70%以上、其他30%用于引进高科技项目;“两个结合”,即结合新的城市组团建设、结合合村并城发展主导产业。要按照主城区、卫星城(产业集聚区)、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四个层次,依托区位、资源和产业基础进行产业布局。每个卫星城、产业集聚区、城市组团原则上只确定一个主导产业,突出特色,壮大集群,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的产业链条,使每个层次都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

研究制定城乡一体的统筹发展政策机制。在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宅基地管理等方面探索制订政策措施,推进城乡发展规划、城乡产业布局、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公共服务、城乡劳动就业和城乡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研究制订土地供给、税收、人才引进、生产用电同城同价等方面的具体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区。建立财政资金引导投入机制,市、县(市)区两级财政每年都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坚持不以农民放弃承包地、宅基地为前提,有序推进符合条件的农民就近入住县城、镇区转为城镇居民。

目标任务

力争通过三到五年,基本形成“域外枢纽、域内畅通”的道路交通体系,塑造畅通、整洁、有序的省会形象和生态宜居、繁华现代、畅通有序的城市形态。

基本形成“中心城区—县城组团—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镇—新型农村社区”四级配套的现代城镇体系,构建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分工有序、资源配置优化、公共服务均等、环境优美舒适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

基本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核心、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现代商贸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山水融合、森林环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体系,构建“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林水相依、林路相随”的生态功能区和连绵带。

基本形成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广覆盖、高标准的民生保障体系,让省会人民生活得更安全、更舒心、更有保障、更有尊严,努力建设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和谐的现代化都市区。

保障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权责明晰、分级负责的领导机制。建立专门工作机构和分级负责的工作运行机制,建立高质高效的项目运作机制。市里已经成立了工作推进机构,各地各有关部门也要设立相应机构,明确责任,分解任务,抓好落实。

加强督促检查,建立主动作为、高效推进的落实机制。实行市级领导分片包干制度。切实落实好重点工作推进例会制度。坚持每周召开一次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碰头会,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加强绩效监察,建立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把新型城镇化六项重点工作纳入效能监察、督查考核体系,建立一套强有力的效能监察工作机制,尽快出台奖惩考核办法。成立效能监察工作考核组,严格兑现奖惩。

加强舆论引导,形成支持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强大合力。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大力宣传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工作举措、工作成效和先进典型,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敢于担当,务实重做,加快转变领导方式。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加快转变领导方式,紧盯目标不动摇,加快发展不松劲,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新型城镇化

丰富内涵

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省委书记卢展工在省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有过重要论述:一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二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进一步阐述,就是要“发挥三个作用,形成一个格局”,即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县域城镇的承载承接作用,发挥新型农村社区的战略基点作用,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显著特征

新型城镇化的特征集中体现为“六个新”,即“新”在涵盖农村,从农村着手推进城镇化;“新”在不牺牲农业和环境;“新”在农民可以就近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去;“新”在不再区分农民市民身份,都是从事一、二、三产业的新型职工;“新”在农民和市民享受一样的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新”在以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

敬爱的党组织:

经过一段时期的初级党校学习,我的心境自然澎湃而又亢奋。其实,无论是谁,这种难得的熏陶刚过,思想上和认识上都会大有一吐为快的强烈之欲望。这对深刻理解中国***始终是一个最先进的党、最伟大的党,始终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楷模,也始终是勤奋学习、善于思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等等,以及正确选择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学习,我对我们的党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有它的阶级性,人民性,先进性。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决定了党的先进性。而工人阶级之所以具有先进性是因为它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具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赋予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等越来越发达,因此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具有新的内涵、新的标准和新的特征,做到与时俱进。党的先进性还体现在将“三个代表”写入了新的党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先进性作了富有时代特征的界定,具体地、明确地揭示出党的先进性的实质和内涵,深化了我们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通过学习我进一步端正了自己的入党动机。入党动机是指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是推动人们争取入党的一种精神力量。真正正确的入党动机应该是能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最终实现****而奋斗终生。我要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实践,不断地确立正确的入党动机。一个人在组织上的入党一生只有一次,而思想上的入党是一生一世的,所以,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必须坚定信念,用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不断地深化自己的行动。

再次,我懂得了入党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是一个充满考验的过程,不是你随便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要时时刻刻用党员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听了几位优秀学生党员的入党经历,学到了我们不仅要在组织上积极要求入党。把党和人民放在第一位,用自己的行动来展现一位入党积极分子的作风,时时刻刻,用党的标准提醒自己,什么要积极主动的去做,什么要积极同违背党标准的做斗争。入党的过程,便是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便是升华自己的过程。

当然,我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一体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荣辱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不同的荣辱观,是不同的世界、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荣辱观渗透在整个社会的生活之中,不仅影响着社会的风气,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对社会的经济发展由巨大的反作用。

通过这次的学习, 我不仅加深了对党的基本知识的了解,也更加明确了入党动机,优秀党员决不是套在自己头上用于炫耀的光环,而是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所应该达到的目标,组织上的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的入党一生一世。在学习当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恰恰印证了这一点。看着那些面对党旗宣誓的***员,我感动了,我感到了作为***员的骄傲,也更加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我也一定要成为一名***员。我要时刻谨记党的教诲,时刻以党员的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 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自觉的加强自己,争取得到更大的提高。

汇报人:***

2012年3月31日

【1】 【2】

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思考 篇6

发布时间:2014-4-6信息来源: 人民日报

党的十八大把推进城镇化作为解决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结构性问题的一个重大举措,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我们准确把握城镇化规律,确立科学的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行动框架。

城镇化的基本规律

城镇化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世界各国的城镇化进程虽因国情不同而存在差异,但又呈现众多共性特征,从中可以发现一些规律。

城镇化是一个自然演进历程,阶段性特征明显且具有后发加速趋势。一般认为,城镇化率低于30%为城镇化的初期阶段,此时工商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农业释放的富余劳动力相对有限,城镇化进展缓慢;城镇化率在30%—70%之间为中期阶段,此时工业化提速,为大批农业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人口快速向城镇集聚,城镇化进程明显提速;城镇化率高于70%为后期阶段,此时产业结构由工业向服务业转换升级,城乡一体化加速,城镇化质量明显提升。科技进步和工业化是推动城镇化的基本力量。英国的城镇化大约用了100年,美国大约用了80年,日本大约用了40年。工业化进程明显缩短,固然有各国具体情况等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是科技进步与工业化、信息化加速所致。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结果,与农业现代化互生共进。国际经验表明,凡是城镇化水平高的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及农村发展效率亦高。比如,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工业化与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农业已基本实现机械化。1960年—1975年,日本城镇化率由63%上升到76%,同期农业机械化的支出增长了10倍多。相反,一些拉美国家在城镇化中长期忽视农村和农业发展,一方面造成农村凋敝,另一方面造成城市失业与“贫民窟”问题。

城镇化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合理布局为前提。城市及城市群的发展是市场力量、技术进步与环境承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世界城镇化的趋势看,各国城镇化形态特征各异,但都以市场体系的发育为基础支撑,以合理布局为前提,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格局。美国纽约区、五大湖区和大洛杉矶区的三大城市群集聚了全国超过50%的人口和约67%的国内生产总值;德国则有1/3左右的人口居住在2万人规模的小城镇,是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的成功范例。

城镇化与产业发育相协调,以产业集约为支撑。工业集群与城市群有机结合,是城镇化的发展趋势。比如日本东京湾区、美国三大都市圈和硅谷、德国鲁尔区等,其产业发展都推动了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因此,城镇化既是产业效率效益递增、发展动力转换的过程,又是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过程,而不只是城镇面积的扩张。

城镇化是文明的提升,以公共服务体系为保障。城镇化不仅意味着更多的农民进入城镇,还意味着人们对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公共需求的增加,需要政府注重提供全覆盖、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忽视基本公共服务的城镇化,必然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比如,一些国家大量人口居住在城市“贫民窟”,难以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服务,不仅影响城镇化及其质量,而且导致社会阶层过度分化,容易引发社会动荡。

我国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

当前,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城镇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同时面临一些独特问题和前所未有的挑战。

土地利用效率低。土地流转开发等制度不健全,容易带来用地扩张冲动与效益低下问题。一是建设用地利用粗放。上海市是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产出效率较高的城市,但也仅相当于纽约的1/

29、香港的1/14。二是土地城镇化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近10年全国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大了64.45%,而城镇居住人口仅增长了45.9%。三是城市开发强度过大。上海、北京、深圳已分别达到50%、48%、50%,而伦敦、东京分别只有23.7%和29.4%。

产业政策约束多。产业准入不平等造成的“玻璃门”、“弹簧门”和“天花板”等现象广受诟病。一些产业准入门槛过高,直接影响了产业发育发展,影响了市场公平竞争、产业创新与效率提升,难以有效支撑城镇化持续发展。农业对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吸纳能力不足,劳动生产率过低。

投融资体系不健全。我国城镇化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地方投融资问题还未纳入国家统一规划和制度安排,规范、稳定的投融资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金融体系不健全,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界限不清,金融工具和模式单一;直接融资渠道有限,信贷支持政策、银行监管政策等与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建设周期、投资风险控制等难以匹配。一些地方政府过度利用融资平台进行城镇建设融资,形成了较大规模债务。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近几年我国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但由于历史欠账过多,基本公共服务的规模和质量仍难以适应城镇化的需求。尤其是长期将公共服务、社会福利供给与户籍挂钩,导致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分割,造成进城农民难以融入城镇社会。

“城市病”过早出现。长期存在的“重面子轻里子”、“重地上轻地下”、“重硬件轻软件”、“重短期轻长期”等问题,造成城市功能不完善、不协调。一些大城市、超大城市过早出现交通拥堵、能源与水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空间不足等现象。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

根据城镇化的规律,针对我国城镇化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应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抓住以下几个重点问题。

加强顶层设计和全国统筹规划。综合考虑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因素,统筹规划、分层次设计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及中心乡镇的发展规划。在不突破环境、资源等方面硬约束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推进两项重大制度改革。应加快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应打破目前单一的城市建设用地征用模式,深入研究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探索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方式和途径,实现同地同权同价;完善各类用地标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使农民可以公平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提高农民进城能力。户籍制度改革应建立以身份证管理为核心的人口流动制度,实现人口自由迁徙居住和安居乐业。当前,应逐步使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与户籍分离,推行居住证制度,分步放开落户条件。

健全三次产业政策。首先,加大财政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支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企业化经营模式。通过土地制度改革,规范农地流转,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和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其次,全面放开产业发展,实行负面清单制,加快推进行政性垄断领域改革。同时,大力促进工业园区化、集群化和城镇绿色发展。第三,结合税收制度调整,加快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养老服务等新型业态,为城镇化提供产业与就业支撑。

构建四项主要投融资机制。统筹规划财政资金、信贷资金、金融机构系统化建设和国有资产变现等渠道,使之有机结合,构建稳定的城镇化融资机制。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在投入对象、环节和运作机制等方面推进政策创新;鼓励信贷资金支持城镇化建设,根据城镇化的特殊需求设计信贷政策与监管措施,重点支持工业集群、各类园区及中小企业发展;有序发展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盘活农村资源;研究以一定比例国有资产融资推进城镇化建设。

川南推进新工业化新型城镇化 篇7

一、以科学规划引领城镇化发展。

为让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又凸显传统文化元素, 展现地域文化特色 ,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花园式城市。兴国县在编制城市规划时, 坚持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理念融入规划全过程。

1. 突出城市规划的引领。按照“城乡发展, 规划先行”原则, 高水准、高品位地组织了一系列规划编制工作。先后聘请美国龙安公司编制了覆盖范围达 40 平方公里的《兴国县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聘请浙江大学完成了《兴国县城市总体规划 (2006-2020) 》。先后聘请了中国林科院、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江西省城乡规划研究设计院等国内一流的设计团队对全县城市园林绿化、旅游产业发展、教育园区, 以及城市近期建设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 完善了城市交通、消防、绿地系统和城市给水排水等专项规划, 县城控规覆盖率达100%。

2. 注重城乡规划的同步。围绕实行城区和乡镇同步考虑、总体和专项统筹实施的思路, 积极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工作, 按照“四轴、七心、六组团”的城市空间发展总体结构, 以京九交通廊道、三一九交通廊道和兴赣交通廊道为轴带, 积极培育和发展沿线小城镇, 加快推动了高兴、埠头、江背、长冈与潋江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与此同时, 完成了乡镇总规、圩镇控规和所有30户以上规模自然村, 以及34个农村土坯房改造集中安置点规划编制, 城镇规划体系进一步健全。

3. 突出文化理念的融入。为充分体现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 形成与兴国历史、文化、环境相适应的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 提升城市品位。全县在 编 制城乡规划时, 广泛吸收国内外城市规划的先进理念, 把兴国丰富的红色文化、将军文化、山歌文化、堪舆文化等文化元素充实到城市规划之中。与此同时, 编制完成了《兴国县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江西兴国县三僚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

二、以功能配套夯实城镇化基础。

按照坚持以人为本 , 优先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全县根据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分布, 采取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 逐步完善居民的生活服务和市政公用设施, 城镇的人口集聚和服务的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

1. 着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近两年来, 全县城市建设总投资达 20 多亿元。实施了苏区大道改建、滨江西向北延伸、凤凰大道、坝南新区路网等一批城市道路工程, 进一步完善了城市路网结构;启动实施了小春河、烂泥河雨污分流工程、滨江东沿岸截污主管及过江截污主管建设工程、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 以及城区学校扩容改造、兴国中学、人民医院迁扩建、红军子弟小学、五福广场改造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承载能力。

2. 着力加快示范镇建设。投入资金 4300 余万元, 启动实施了高兴统筹城乡发展省级示范镇建设, 修订完善了高兴镇示范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各类规划编制;启动了中央苏区烈士陵园、幸福大道、平安路、湖布保障房、高兴中心卫生院迁 (扩) 建等项目建设;完善了示范镇行政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站, 对所有下放、委托的经济社会管理事项集中到示范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 实行一站式服务。同时, 加快推进了中心示范镇建设, 着力打造了龙口镇、高兴镇、良村镇、古龙岗镇、梅窖镇和江背镇等一批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公共配套服务比较全面, 带动辐射力较强的小城镇。

3. 着力打造新型农村社区。按照“四区合一”的思路, 全县将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集中安置区与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移民扶贫搬迁安置区、返乡能人创业示范区进行有机结合, 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新路子, 打造了枫林田庄上、茶园幸福新村、埠头铭恩新村和长冈合富新村等 93 个基础设施齐全、管理服务一流的新型社区;同时, 积极推动行政审批、社区警务、教育卫生、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和救助、信息咨询等基本公共服务向新型农村社区延伸, 不断完善各类配套功能服务。

三、以特色产业增强城镇化后劲。

围绕“产城融合、产城一体”的思路, 全县坚持把发展城市产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大力发展商贸、休闲、旅游等服务业以及工业产业, 加快发展生态观光农业, 通过产业带动群众致富奔小康, 有力促进了城镇化过程中的产城融合。

1. 以现代服务业促动城镇化。依托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堪舆文化、生态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 大力发展以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以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念园、毛泽东农村调查纪念园等“六园”为平台, 着力打造了融红色观光、传统教育、教学培训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旅游景区;以易经文化为核心, 打造了融风水文化研究、风水作品欣赏、风情民俗体验于一体的三僚国家 4A 级特色文化旅游景区;以均福山、灵山和丹霞湖为重点, 以杨梅、杜鹃花和脐橙等基地为依托, 打造了融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养生健身于一体的绿色生态景区。同时, 按照“产业兴城、产城一体”思路, 规划建设了国兴汽车博览城、国际时代广场、开发区城市综合体、博联商贸城等一批城市现代服务业项目。

2. 以工业现代化带动城镇化。坚持“工业强县”战略, 围绕矿产品加工新型建材、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四大工业主导产业, 着力打造了“两园两基地” (即机电产业园、军工产业园, 氟化工产业基地、新型建材产业基地) 启动实施了总投资18亿元、占地9500亩的开发区扩区调区工程, 通过调区扩区开发区的总体规划面积由原来的300 公顷扩大至 557.79 公顷, 工业区域布局进一步得到调整和优化, 中心城区工业总量辐射带动不断增强。

3. 以农业产业化推动城镇化。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全力抓好苗木花卉、油茶、灰鹅、脐橙等特色农业产业, 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示范带。围绕建成一批集现代农业经营展示、农业劳作体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观光农业示范基地, 大力发展城郊农业, 成功引进了埠头塘坝上现代林业博览园、万亩珍稀树种培育基地等一批超亿元农业产业项目, 打造了龙口万亩精品苗木基地、龙砂湾高效芦笋基地和官桥千亩蔬菜基地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努力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集聚的中心乡镇。

四、以生态理念提升城镇化品质。

围绕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全县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建设, 精心呵护绿色生态环境, 执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准入机制, 加大对城市和农村生活环境治理, 加强对饮用水源的保护以及空气质量监测, 做到既要金山银山, 又要绿水青山。

1. 努力打造森林城市。以县城为龙头, 以中心城镇为重点, 重点抓好一江两岸 绿 化 景 观 工程、拦河坝、湿地公园、城市森林公园等一批城市生态环境项目建设;通过规划建绿、立体增绿、拆墙透绿, 基本形成了组织管理到位、规划设计科学、景观保护有力、绿地系统完整、市政设施配套的园林城镇格局。同时, 以森林乡镇、森林村庄、森林小区建设抓手, 启动实施了兴江线、319国道、高兴和鼎龙高速连接线通道绿化提升工程。大力开展以“三清六改四普及”为主要内容的和谐秀美乡村建设, 建设了塘石、长迳等一批村容整洁、环境优美、产业兴旺、人文和谐的绿色生态村庄。

2. 努力打造低碳城市。按照环保低碳要求, 从产业、空间、动力、生活等方面, 科学制定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 全面系统地推进节能减排, 优化城市布局, 完善居民小区功能, 强化新建建筑节能监管, 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 鼓励引导居民使用节能产品, 积极培养城镇居民低碳、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同时, 加大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力度, 大力推进了全唐盛世无害化垃圾处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项目建设。

利用“大数据”推进新型城镇化 篇8

关键词:大数据;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

我国在十八大提出了“四化”同步发展,这其中对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受到各地方政府的关注,而在信息化的浪潮推动之下,全球开始进入大数据时代,中国各地的一些大中型城市以此为契机在做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规划,而我国要实现城镇化的创新发展,就应该抓住这个新的时代特点,将信息化、数据化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融合,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对城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以走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1 变革思维的大数据

2012年无疑是世界进入大数据时代的时间节点,美国、英国等国家都开始启动本国的大数据战略。大数据就是需要在大规模的数据基础之上完成的事情,小規模的数据无法完成这些事情。

今天我们会发现,虽然大数据时代才刚刚开始,但是我们已经离不开它了,我们会抱怨每天接触到大量的信息,而真实的情况是人类存储的信息量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经济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全球所拥有的数据估计达到40泽字节。互联网的应用,尤其是移动通信互联网,使得非结构数据量大规模增长。这种情况下云计算和数据挖掘技术成为了企业、政府甚至国家提升竞争力的一个方面。大数据开始显现它的力量,开始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并且可以通过对数据分析来获得商业机会、社会服务,大数据在不断扩大它的应用范围。但是使用者必须把握好数据的流动性和可获取性。因为数据的价值虽然是巨大的,但是它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思维方式,我们因此可能需要放弃样本,或者是随机分析,我们需要全部的数据,需要学会接受从小数据到大数据的转变,才能提高大数据的利用价值。

2 大数据、信息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即新四化同步发展。这其中,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之间的关系是城市发展的重点。新型城镇化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此基础上走集约化、绿色的发展之路。

在世界进入大数据时代,我们需要利用这个机遇,大数据是人们获得新的认知、创造新的价值的源泉;大数据还是改变市场、组织机构,以及政府与公民关系的方法。在城镇化建设中利用大数据的优势,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利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信息化技术,去建设新型城镇,让信息化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

3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大数据应用建议

3.1 做好城镇化大数据建设的核心层设计

城镇化建设离不开信息化,需要各部门,各系统的联合,必须将不同部门的海量数据进行共享分析,才能决定城镇化建设的方向。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最终将是各地方政府积极地推动,而各级政府下面的条线业务部门对此并不热心,因此,条块分割问题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当前的城镇化建设对于如何解决其共同管理模式问题并没有提供多少建设性的建议和经验,从这个角度讲,当前的城镇化建设面临诸多的重复建设问题,电子政务建设的各种固有问题仍然会继续存在。因此需要各级政府组建最高领导层为领导的建设小组。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协调机构,这个机构需要各级领导的参与,将各个不同的部门联合,建立汇总信息的大数据分析系统,不同业务部门的精英需要协同合作,根据大量汇总的数据分析来从整体上确立核心层面的城镇化建设目标。只有各部门将自己所拥有的信息完全共享,才能消除信息的冗余,最终的设计方案才能最适合本地区的城镇化建设,从而避免盲目模仿其他地区的城镇化建设,而造成建设失败。

3.2 让IT技术推进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为信息化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将来最有发展潜能的方向就是城镇化,而信息化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二者在同步发展的过程中互相融合,在获得自身发展的同时,为我国经济转型贡献力量。信息化与城镇化“两化”融合有望激发相关大数据市场潜能。最新IT技术的应用是智慧城镇化的核心,而应用都是搭载于IT技术驱动,也因IT技术本身的特性而显得更加的智能化、人性化、自动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强调信息的综合、整合,平台化功能更为强大。与以前的单项 IT 技术的创新发展不同,近些年兴起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具有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以相互之间围绕海量信息的产生、存储、处理、决策分析、前后相互连贯的产业链条的形式集中出现,共同构成新一轮的、威力更为强劲的信息化宏伟浪潮。这些技术的应用对城镇化展现了新的建设方向。

3.3 健全相关网络信息安全体系

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利用大数据建设智慧城镇,同时大数据也为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数据操纵与篡改等形形色色的恶意提供了温床,个人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保障的形势将更为严峻。因此国家要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法规,既要保证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相关信息向普通大众开放,也要保证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数据不开放,各部门在建设过程中共享各自的信息数据库的同时也要保证信息的安全,防止数据泄露。智慧城镇化建设中还得保证现代企业的信息安全,于此同时仍然要向城镇居民发布普通大众应该有权获得的企业相关信息,以此来提高企业的信誉度与美誉度。城镇居民特别是小城镇居民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对于大数据的应用还不是十分了解,所以在智慧城镇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保证个人隐私不被盗取非法利用,保证居民的信息安全,在建设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对于城镇居民信息化知识的普及以及相关法律的普及。以上方面在利用大数据建设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都需要政府部门全面考虑,仔细制定政策。

上一篇: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46号下一篇:以惜为题的作文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