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研讨会议题

2024-05-23

核心价值观研讨会议题(精选8篇)

核心价值观研讨会议题 篇1

关于征集“核心价值观与潮汕文化”学术研讨会

论文的启事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加快推动汕潮揭同城化的战略部署,促进潮汕三市经济社会文化共同发展,汕头市社科联、潮州市社科联、揭阳市社科联联合主办,揭阳日报社、揭阳广播电视台协办,拟于今年下半年在揭阳市举办“核心价值观与潮汕文化”为主题的汕潮揭三市学术研讨会,现向社会征集研讨会学术论文。

一、征文主题

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要求,结合潮汕优秀传统文化、人文价值、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以及海内外潮人传统习俗,论述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动粤东地区振兴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二、征文要求

(一)应征论文围绕主题自定题目,或选取其中某一方

面进行研究。

(二)应征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资料翔实,理论联系实际。文责自负。

(三)应征论文观点应传递正能量,有“潮味”,易让人接受。

(四)应征论文以3000—8000字为宜,包括提供论文的摘要、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和通讯地址(联系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

(五)应征论文以电子文档形式发至揭阳市社科联;电子邮箱:jyshkx@163.com。并注明“核心价值观与潮汕文化”征文字样。联系人:陈楚标,联系电话:0663-8768319。

三、征文时间

自征文发布之日起至2014年7月31日止。

四、论文评审

主办单位届时将组织有关专家对应征论文进行评审,评出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入选论文将结集汇编。研讨会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汕头市社科联潮州市社科联揭阳市社科联2014年3月6日

核心价值观研讨会议题 篇2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叶小文指出,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当前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必须有效地解决市场经济既排斥道德又要求道德的道德悖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可以为化解市场经济道德悖论独辟蹊径。

自由、平等是市场竞争和现代社会的核心理念, 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曾振宇教授认为, 中国哲学与文化传统的自由思想源远流长, 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有丰沛的积极意义上的自由精神。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教授认为, 先秦原始儒学与现代社会有着无法割裂的亲和力和契合点, 先秦儒学中的自由、民主、平等和德性精神值得我们深入开掘与研究。只有从源头活水孔子那里讲起, 才能把握好儒学的真精神。

教育部社科司司长张东刚结合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主要精神, 强调需要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面来凝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通过这三个层面的教育使孩子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 使他们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有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社会关爱精神, 从个人修养来说, 要知荣辱, 守诚信, 敢创新。

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在书面发言中呼吁: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有自觉, 且应有作为。除了家教之外, 中小学基础教育在国民人性、人格的养成上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国民教育中应增加国学教育的内涵。国学教育的核心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信念、价值观念与人格情操的教育。小学生应多学一点蒙学读物、家训、古典诗词与论文的名篇, 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适当读一点《四书》《史记》选录。

与会学者从儒家美德伦理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一步完善作了积极探讨。清华大学哲学系曹峰教授认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走向文明大国的重要标志, 拥有这种核心价值观的当代中国人有着崇高理想、远大胸怀。清华大学哲学系唐文明教授认为, 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的价值理念, 仁爱、孝道等美德在儒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应该有所体现。

核心价值观研讨会议题 篇3

一、文艺发展的现状

湖北大学文学院蔚蓝教授认为,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文学和后续文艺产品的创作,已成为中国当下最引人瞩目的社会现象和文艺创作景观。网络文学创作存在一些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表现为热衷于表现“个人”的“小时代”;脱离现实的写作倾向;物质崇拜和物欲化;经济利益驱使下的功利化的写作。面对这些文艺创作繁荣背后的隐忧,主流批评需要尽早地去加以分析和纠正。如果没有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的导引,文学创作将会出现物欲横流、价值观混乱等问题。武汉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郭静舒教授对湖北卫视《我爱我的祖国》、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等节目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情感娱乐”、“励志娱乐”、“主题娱乐”、“公益娱乐”、“家教娱乐”的五种基本范式,并对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未来发展提出分类管理的建议。

二、文艺价值的定位

文艺价值是衡量作品思想与艺术品格高低的标杆,也是文艺创作的基点与归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针对现实的文艺病态提出了健康纯正的文艺价值观,具有振聋发聩、激浊扬清的社会效果。市场利润的诱惑曾经对文艺价值观产生过负面的冲击,我们应该校正文艺方向,坚守文艺的价值本位,改变过去文艺作为阶级、市场工具的状况;应该以真善美作为文艺的价值坐标。湖北大学文学院刘川鄂教授认为,文学源于人的审美需求,源于人自由创造美的形式的冲动,是人逐渐摆脱动物性而更加“人化”(自由化)的方式。优秀的文艺作品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性,既因为它是自由创造的,也因为它表现了人性的自由品格,还因为它本身就创造了人自由的方式,使人在未必自由的现实中表达和体悟自由之美。中国戏曲学院傅谨教授结合中国戏曲的当代处境,主张弘扬传统戏剧的正面价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艺作品价值的评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民族以及这个时代所特别需要提倡和弘扬的,它为这个社会所公认而处于中心地位,它为这个时代所必需而成为时代精神,它体现民族的凝聚力而被视为民族精神。它作为基本主题表现在文艺实践中,往往决定某一时期文艺的基本性质和整体面貌;它作为核心价值源辐射到各种文艺活动中,从而引领文艺的发展方向。三峡大学文学院吴卫华教授聚焦《江河恋》这首电视主题歌曲的思想主题,认为该作品的歌词以江河为创作对象,虽然篇幅短小,却把笔触伸向历史文化的深处,传达出了热切的现实关怀,展现了深沉的情感力量和博大的人类情怀,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价值。

三、文艺批评的立场

文艺批评是基于作品价值进行的理性与客观评判,批评的立场是文艺定位的导向。清华大学哲学系肖鹰教授细致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认为应该践行习总书记关于文艺批评的指示,倡导文艺批评说真话、讲道德的品格。他提出了当下批评应该坚持的三个标准:坚守批评,讲真话;反对低俗,讲品位;提高水准,讲理想。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秘书长蔡家园认为,文艺批评只有走出狭隘的“自我经验”,以“人民性”作为规定,深刻把握历史发展总体趋势和社会发展本质性力量,才会推动创作的发展和价值理想的建构。文艺的“人民性”规定,批评必须具有广大性,要深切关怀人民的存在,关照历史的进程。惟如此,文艺批评方可突破知识自设的藩篱,唤回充沛的激情和想象的翅膀,更拥有活力与温度。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王彬认为,中国的文学要走向世界,不仅是小说、诗歌、散文之类的文学作品,还应包括文学评论与文学理论。理论涉及文学乃至民族的自尊与自信,理论不应只是反映创作与评论的一面镜子,还应是引导创作与批评的指针。

四、文艺创新的思路

文艺创新是作品与时俱进、超越自身的动力,也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武汉大学文学院冯黎明教授认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文化理论的创新主要表现为文化理论研究的视域、论题的扩展和文化观念的转型。本土思想资源中的“和谐”概念,有可能成为文化理论研究核心论题突破的最重要的起点。“和谐”强调“和而不同”,即多样统一,这种宽容的文化情怀来自于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一种“用两执中”的思维方式,它兼及了存在的同一性和差异性,体现了人与自然平等相处的关系。贵州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安洨华认为,群众路线是各行各业必须坚持的最根本的工作路线,文艺界也应在文艺创作中充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地坚持群众路线,是创作文艺精品的重要保证。贵州省文联理论研究室李晶认为,文艺创新、文艺家个人修养需要“正能量”的影响。优秀的文艺创作在当下需要正面价值的创新,并且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王均江副教授认为,美或艺术是一种创造,不仅是对艺术形式的创造,它的伟大更在于能创造一种还没有成为现实,但有可能也应该成为现实的那种美好生活。我们应该踏踏实实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文艺在中国当代的最高使命,文艺在其中大有可为。武汉大学文学院李松副教授结合中国文艺与文化软实力的海外影响,论述了如何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构“新汉学”的理论主张。他认为,新汉学的创建需要破除中西语言隔阂,跨越不同的历史传统,通过对话与协商理解各自的价值观念,从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有必要在知己知彼、双向返观、超越主客的基础上,建构一种相对客观中立的“第三者身份”。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周耘教授认为,佛乐是佛教文化的重要构成,被称为梵呗的传统佛乐在形态样式,尤其是美学蕴涵方面对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产生过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借鉴吸收合理的佛乐美学元素对当下的音乐文化建设不无裨益。天津人民出版社编审藏策认为,元影像理论是新媒体时代有关文学与视觉艺术的跨界理论,涵盖了文字与图像两大系统的元理论,应该以古老的东方智慧作为元影像理论的精神内涵。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李遇春教授认为,文艺创作应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应该注意整合先进文化。作家应该以中国梦的正能量将反腐倡廉、革命英雄传奇、红色文化的作品整合起来,形成一种现代性的价值立场。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吴艳教授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层次性,分为国家、当代社会和社会全体公民三个层面。文学批评的创新应该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不同层次进行具体的创新实践。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库文静分析了文艺创新与社会伦理之间的交互建构关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恢复和发展社会伦理的精神保障,也是恢复社会正气和社会正义的修养准则。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李莉教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为文学创作、文艺批评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体现在为人民写作的创作目标;传递真善美的创作动力;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做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的奋斗目标。

五、文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完成民族复兴伟业的精神资源。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路侃号召文艺工作者不断拓展文艺繁荣的新道路。文艺自身的价值标准与全社会共同的价值标准有内在的统一性。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要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要求文艺大发展大繁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既是社会共同的目标,也是文艺的崇高内涵和良好环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每个公民应有的行为准则,也是文艺家为文从艺的基本操守。文艺应该从如下四个方面处理不同的关系:文艺的精神追求和娱乐化、多样性;尊重艺术规律和历史规律;处理好更好更多与开拓创新;作家将创作个性、立身修德和社会责任感相结合。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永泽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从政治的高度、思想的深度、历史的跨度、文化的广度,深刻阐述新时期文艺繁荣的历史使命,关系当前文艺发展迫切需要解决好的五个方面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习总书记讲话博大精深、情真意切、语重心长、思想深邃、论述深刻、旗帜鲜明、内涵丰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指导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是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的行动指南。我们学习习总书记讲话,就是要明确文艺工作者服务人民、书写时代的历史责任;就是要牢记创作是文艺工作者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的谆谆告诫;就是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营造开展文艺批评工作的良好氛围;就是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追求真善美的永恒价值;就是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文艺的引领作用,激励人民共创中国梦。湖北省文联作为省委、省政府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组织动员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担当起以文载道、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使命,激发人民群众奋发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担当。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张玉能教授认为,艺术创新需要理解艺术的本质和审美本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艺术创新的动力。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成为了艺术创新的动力,艺术家和审美者的价值观决定着艺术创新的驱动。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包鹏程教授认为,对于新媒体艺术创新来说,切实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理想信念、联系实际、改进创新的原则。湖北省文联名誉委员黄中骏认为,文艺家应该自觉运用全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升华精神世界,承担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神圣职责,正确处理思想品格和艺术品位的关系、创作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将思想层面的价值观及社会主流文化的思想意识,通过具体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生活场景体现出来,促进全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毕艳君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包括少数民族文艺工作者在内的当代文艺工作者庄严的历史使命,也是少数民族文艺繁荣发展的前提。湖北省艺术研究所戴义德认为,文学艺术在社会的组织结构中,是思想灵魂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工程建设中,文艺应该发挥建设性作用。作家出版社兴安从文艺创新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关系出发,结合绘画如何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绘画注重传承,以继承甚至临摹前人的经验为前提。文艺创新应在传承和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历史虚无主义的所谓创新只会给中国艺术带来损坏和断裂。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彭涛教授认为,在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多变化趋势的当下社会,坚持正确的主流价值取向既是新媒体艺术创作的需要,也是新媒体艺术发展的必然选择。恩施州作家协会副主席覃国平认为,一个写作者只有心怀悲悯、植根生命、学习经典、不断反思和警醒自己,真诚而为,方能谈得上有所担当。应该像习总书记说的那样真正地“为人民抒怀”“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彭公亮教授认为,在实现民族富强、民主、自由、和谐的中国梦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突显了国家新文艺构建的重要维度,历史、美学、现实、人民这四个方面形成了中国文艺发展的方向。

本次研讨会的特点是:与会代表身份的多元化,有教授、作家、艺术家,也有文艺事业管理者、新闻出版部门的从业人员;研讨话题的多样性:有文艺现状分析、文艺价值定位,也有文艺批评的立场、文艺创新的思路等;沟通对话的交互性:有创作、接受问题的交流,也有管理创新、政策改革的对话。本次会议的重点是:紧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艺创新这一核心命题,寻找文艺研究、文艺创作、文艺创新的宽广思路。本次会议的亮点是,官样文章少,务实论述多;情绪批判少,学理探讨多;自说自话少,对话沟通多。总之,这是一次新形势下全国文艺工作者贯彻习总书记文艺讲话精神的盛会,必将对开创中国文艺事业的新局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核心价值观研讨会议题 篇4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全国小学英语“核心素养”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预设有趣语境,让孩子乐在其中

叶建军老师的课给我们的深刻印象就是整堂课都紧紧围绕养宠物的话题展开。让孩子们身临其境,通过丰富生动的教学活动,层层递进,从易到难,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我感觉这种方式很值得自己学习。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也要试着运用以下方法:首先,一节课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要经过自己反复琢磨,不断修改;再者,要把简单教学内容丰富起来,不能单纯地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还有,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把握一个原则,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让孩子们有一个接受,理解,锻炼最后掌握的过程;另外,要学会运用图片卡与词卡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具来辅助教学。

2、让英语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听了主维山老师的课,感觉实用性极强,对于我们北方学生来说正适用这种逐步积累,补充资源的方式。随后的.讲座中主老师的教学理念对我的触动也很大,在日后的教学中也要慢慢渗透这些观念:

(1)孩子们你们对学习有充分的自主权,做那种学生是由你自己决定的,不是老师赋予的;

(2)要在日常板书,或班级墙上张贴基础规则,每天学习;

(3)养成阅读习惯要靠日常积累,因此平时可以布置简单的绘本任务,最后积少成多,孩子们的阅读习惯也就此养成了。

3、上课那些事儿

对于田湘军老师除了钦佩还是钦佩,听了整堂课感觉酣畅淋漓,意犹未尽。他活泼风趣的教学风格带动了全体学生,使整节课的氛围积极活跃,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浓厚,完全感受不到学习压力,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田老师设计的教学环节看似简单,但是紧紧围绕课程重点展开,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掌握了重点。把歌曲,律动,游戏等教学活动精巧串联,营造愉悦教学氛围的方式,虽然现在自己的教学还不成熟,但我以后也要尝试锻炼直至运用熟练。

4、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思考

刘宝杰老师的这堂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不太成功,但是从中我也收获到了很多:

(1)备课一定要充分,这样课堂发生特殊状况时,才可以快速应变;

(2)老师的课堂英语要尽量放慢语速,注意节奏与重读,这样才好让学生明白;

(3)每一环节布置任务时,老师要先给予范例支持,让学生明白任务要求。另外刘老师教学耐心极佳,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核心素养》研讨活动学习心得 篇5

蒋凤梅小学数学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

“核心素养”研讨活动学习心得

巴州石油一中

蒋凤梅

2016年10月24日-26日,巴州石油一中邀请到北师大教授迟博士对“核心素养”进行了专题研讨,工作室的成员参加了此次活动。收获颇多。教育要回应发展的难题和挑战,必须有新的应对措施。构建核心素养体系便是试图从顶层设计上解决这些难题。它的构建“使学生发展的素养要求更加系统、更加连贯”,重点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转化为具体的品格和能力要求,进而贯穿到各学段,融合到各学科,最后体现在学生身上,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的问题。二是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状况提供评判依据,引导教育教学评价从单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向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介绍。

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成为顺应国际教育改革趋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强调跨学科,更重视综合素养何为核心素养?它与过去我们所强调的知识、技能等是什么关系?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华教授认为,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这就是“核心”的含义。在个体终身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许多素养来应对生活的各种情况,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养可以分为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素养。其中,最关键、最必要、数学教师要有大视野!JFM

蒋凤梅小学数学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

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被称为“核心素养”。义务教育生物课程修订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恩山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比如核心素养中语言素养的概念,已经不是语文学科的概念,也不是外语的概念,这里如果使用‘技能’概念定位可能会低一点,但对它的特点可以说得非常清楚,它的特点是有效的表达和交流,其实是一种广义的语言概念,作为有效的表达和交流,远超了语文的范畴”。

核心素养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并且,“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这也符合我们的国情,落实起来更好一些。”刘恩山说,“我们如果强调知识的话,大家都会重视知识,强调能力的话也会一窝蜂,这个时候提出这个话题,兼顾了知识和能力,具有导向性。”

用核心素养来梳理培养目标,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核心素养的获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学的,具有发展连续性,也存在发展阶段的敏感性。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余文森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最基础、最具生长性的关键素养,就像房屋的地基,它决定房屋的高度。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关键期的特点,错过了关键期就很

数学教师要有大视野!JFM

蒋凤梅小学数学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

难弥补”。核心素养的作用以整合的方式发挥出来。尽管核心素养指标的内涵不同,发挥着不同作用,但彼此作用并非孤立,在实践中表现出一定整合性。“原来的学科任务仍然在课程标准之中,在同样的课程框架里,如果把这个框架比喻为一栋四层的大楼,每层代表不同的学段,我们可以装入新的设备,让大楼变得更加现代化或者功能更加完善。原来的办公系统、上下水系统都在,但加入了电子传感系统,让大楼的信息沟通、时间利用率会变得更高,这些东西可能不是我原有的东西,它们就是核心素养。” 在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的总框架完成后,如何基于指标体系确定各学段的核心素养及其表现特点,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做好不同学段核心素养的纵向衔接,就成为核心素养最终落实和培养的重要环节。

为了实现核心素养与各学科课程的有机结合,教育部将组织研究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个学段核心素养具体指标的主要表现及水平特点,实现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总框架在各学段的垂直贯通。

核心价值观研讨会议题 篇6

担当,就是在需要时毫不犹豫,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全力履行自己的义务,并在承担义务当中激发自己的全部能量,去创造、去拼搏。担当是一种境界,担当是一种责任,担当更是一种自觉。没有自觉,就谈不上担当。满足于“推一推动一动,不推不动”、“抽一鞭子才动,不抽不动”,这不是担当。

不敢负责,没有担当,软、怕、躲、退,说到底恐怕还是因为个人得失之心太重,患得患失,顾虑重重,多思转多私。忧的不是不辱使命,而是个人所失;虑的不是企业发展,而是个人所得。有责任、敢担当,才能干好工作、做出成绩,企业才能不断发展,个人也才能得到尊重、有所发展。否则,就容易因个人得失放松岗位责任,最终企业和个人都会得不到想要的发展,这就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不断提高担当意识。

担当,就要上下咬定目标不放松,“干”字当头、“干”出实效、“干”出精气神,要扎实苦干。而在这当中,每个岗位每名职工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当今社会发展、事物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和生存环境日新月益,企业要适应这种发展变化,就得不断学习,提升学习力,才能跟得上时代前进、变革的步伐。

当前,山钢集团全体职工都在进行“改革转型我担当”的大讨论,我们需要根据讨论内容,视线向内,多去进行对标,根据企业需要和实际情况担当起不同的责任。

各级领导干部需要把工作作为一种事业、一种责任,不断提高敢于负责任,挑担子的担当意识。切实做到负责而不推诿,有对工作一抓到底、抓不出成绩是不罢休的工作激情,逆境中不抱怨、困难面前不低头、压力当头不退却,用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每一项工作。善于运用工具、方法,让项目管理效率更高,逻辑更加清晰严谨、决策更科学、推进更扎实,充分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技术骨干是企业技术管理方面攻坚克难的中坚力量,在工作中,领导的决策需要靠技术骨干不折不扣地去执行,需要不断提高变决策为行动,落实在一线的担当意识。在一线职工中,技术骨干能起到进行业务指导的作用,基层员工的业务能力成长离不开技术骨干的支持。由于长期工作在一线,与一线职工朝夕相处,最能了解生产线的发展潜力,也最清楚设备的实际能力。其能力水平和工作作风,直接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其次,当前的绝大部分青年骨干,业务熟练、思想解放,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容易接受改革,最能配合领导使企业新目标、新构想得以实现。

一线职工是企业创造效益最直接的工作者,承担着为企业产品、工艺、技术、管理和服务创新提供可靠的生产重任。企业能否实现创新突破,改革发展,说到底,还要看职工在一线当中如何进行落实的。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立足本职,敬业爱岗,担当实干。面对工作要有足够的耐心,做到事无大小,力求尽善尽美。严格按照各类规章制度执行操作,进行作业。做好工作现场的隐患排查,密切做好各工种之间的协调,充分利用工时,运用精益理念不断完善工作,做到工作成果最大化。

核心价值观研讨会议题 篇7

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加剧及网络信息技术高度普及,导致社会大众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走向前所未有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系统阐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社会思潮”,这既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新时期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作为社会优秀群体的大学生面对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宏观背景,能否正确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要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必须通过调查研究具体把握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发展变化的基本特点。现阶段我国大学生价值观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价值观取向趋于理性化。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倾向于社会主流道德观念,如赞赏民主、科学、和谐、公正,反对封建、愚昧、腐败、特权,积极与消极两种观念界限明显。这表明大学生的是非观点是明确的,能够以正确的、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观点指导自己的思想,并以之作为判断一切的标准。这种认识趋于理性化说明,国家舆论导向、政治决策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影响,起到了良好的引导、示范作用,使他们明白作为年轻一代应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二是价值观呈现复杂化和多元化趋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的和非传统的价值观念及其规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价值观念领域中呈现出传统的和现代的、本土的和外来的、正统的与非正统的等观念同时并存的复杂局面。大学生群体价值观教育在原有的以某种价值观为核心的单一价值观基础上,呈现出以多元价值观为基础的兼容性趋势。之所以出现这种特点,主要是因为他们以是否有利于个人生存和发展作为指导其行为的根本标准,将现代的与传统的价值观、民族的与外来的价值观进行扬弃、内化,从而一反传统价值观念绝对的严格性与界限的分明性。此外,大学生作为一个复合型的群体,不同群体间的固有特征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使他们的价值观有所不同。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核心价值观体系没有得到完整的梳理和系统的阐发,大学生在进行价值判断时引领标准模糊。事实说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条件比较复杂、严峻。三是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之间的调和性突出。

价值的自我性与社会性、利己与利他、个人与集体、奉献与索取,是人们必须做出的价值行为选择。在选择中出现矛盾具有必然性。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并不认同利他主义和西方人生哲学倡导的利己主义,而是认同公私兼顾的观念。他们在注重自我成才、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对社会充满责任意识,不少学生关心或较关心国家的前途与命运,认识到只有民族的进步和国家的兴旺发达自己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就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而言,既不是只注重集体利益而忽视个人利益的泛集体主义价值观,也不是只看到个人利益而忽视他人和集体利益的利己主义价值观,而是在更高的基础上向集体主义的回归,是融个体利益于集体利益之中,为个人利益的实现创造条件并与个体利益共同发展的集体主义。它的特点在于既强调个性解放又追求集体认同。这就是大学生要求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达到和谐的深层次因素。

四是个体人格价值观的非同一性突出。全球化使得当前我国社会各种矛盾冲突,对大学生个体人格价值观的构建产生了重大作用。调查表明,不少大学生观念和行为相脱节的情况突出,个体人格价值观非同一性的特点表现明显。如超过半数的大学生“信仰共产主义”,但问及原因时仅有三分之一是基于“对共产主义本身的深刻认识”,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倡奉献精神有必要”,但在“你当学生干部的目的”这一问题上,却仅有10%左右的学生认为是“为同学服务”。普通大学生最欣赏的是比尔・盖茨式的创业型人才,但只有不到15%的同学愿意过“充满刺激和挑战的生活”。由此可见,虽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知”的水平已达到一定高度,但“行”却远远跟不上。“知”与“行”不统一这种表层价值观与深层人格特征之间的矛盾与差异,不利于他们良好人格的形成和塑造。这种特点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处于混沌、不稳定的状态,致使他们角色混乱和自我同一性丧失。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重点 在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就是其核心价值体系。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社会文化的精神脊梁和本质所在,具有政治引导和思想统摄作用;它是一定社会系统得以运转、一定社会秩序得以维系的基本精神依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的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有过丰富的论述。但将四个方面联系起来并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这在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应该说,一直以来,思政教育针对以上四个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但往往表现为内容分散、面面俱到、没有重点、不成体系。这些都大大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以致于在大学生价值观培养和形成的过程中失去了其应有的引领作用。因此,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把握其四个方面的地位、联系和作用,联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提炼和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重点,将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准备。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的立党立国之本,它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居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高层面,是对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强大思想武器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在于使大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是发展中的科学,坚持马克思主义首先需要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使我们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同时,一定要让大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在曲折中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实践反复锤炼的客观真理,它来之不易,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马克思主义发展这一规律性,我们的信仰将会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和核心。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世界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和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在于帮助大学生正确分析和认识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使他们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存在的偏差,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外在影响的结果。随着我国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各种社会利益分化和整合还远远没有完成,一些问题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产生严重冲击以致出现偏差。长此以往将会动摇共同理想在大学生心目中的思想基础。加强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培育要求我们给大学生讲清楚社会问题产生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及其后果,讲清楚主流和支流,讲清楚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前景,讲清楚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美好的前途,从而促使大学生自觉调整核心价值观的方向。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在于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国家观教育,组织大学生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他们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正是这种民族精神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壮大。加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尊信、自信心、自豪感,使之自立、自尊、自强,就会使大学生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坐标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从而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核心就是改革创新。组织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可以让大学生掌握社会的真实情况,有效锻炼他们的个人意志和能力,培养他们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扶贫救弱、公平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文精神,自由、公正、竞争、效率的和谐精神,民主、科学、法制的理性精神。使他们明白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这样也能促使大学生明确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形成责任意识和责任感,找准个人在社会中的正确位置,确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并在正确的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道德,只有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鲜明地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当代大学生道德实践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认知为主导,支配道德行为;以利益为标准,选择道德行为;以法律为杠杆,调节道德行为。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八荣八耻”的本旨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有良知的人,做一个对社会负责,对祖国人民有贡献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在于通过荣辱观教育,作用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培育过程,并以此作为道德标杆来规范和约束大学生日常思想和具体行动。荣辱观教育的成效要看大学生行为的变化,因为对比以上其他方面的内容它更侧重于道德的体验和认知,行为的倡导和约束。所以说,荣辱观教育既需要大力的宣传和积极的引导又需要平日里一点一滴具体而细致的工作。以上四个基本内容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由高到低、由理论到实践、由思想到行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框架结构。自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找到了自己基本的内容和完整的体系,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思路将更加清楚,努力的方向将更加明确。

三、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与途径 首先,教育者应具有开放的视野和现代的价值观念。与当前经济全球化相伴随的是思想文化上的相互影响,一方面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价值观念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另一方面是不同文化、价值观念的矛盾与冲突。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视野更开阔了,进取心也更强了。但是,他们也必然会受到西方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消极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价值观教育,要求教育者必须具有开放的视野,即要在尊重不同民族与国家的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其价值观教育经验,同时又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抵制西方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渗透。只有教育者具有了这样开放的视野,才能对当代大学生积极的人生品格和价值取向给予鼓励和张扬,增强他们的“免疫力”。此外,由于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在现代化进程的大背景中形成与发展的,作为教育者应具有现代价值观念,一方面要以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进行教育和引导;另一方面要重视手段和方法的更新,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作用,以现代工作方式和沟通手段与之进行沟通和交流,不断开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领域。其次,针对他们价值取向多元性趋向突出的特点,在价值观教育中需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价值取向一元论和多元性的辨证关系。由于价值取向一元论具有普遍的示范与导向功能,具有形而上的追求意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所以教育大学生自觉地认同、维护社会一元化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历史经验证明,一个民族或国家如果失去统一的价值目标,就会陷入相对主义和由此带来的行为非理性主义与分散主义的混乱境地,使民族和民众丧失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凝聚力。在深化改革的今天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市场经济使得利益主体、所有制形式、分配制度出现多元化,很容易产生价值相对主义,使人们竞相追逐各自利益而置国家的利益于不顾。其次,要教育青少年认识价值取向多元性的现实意义与价值。认识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就是承认个体对自身合法利益的追求,就是体现出对个体具体价值理想与生活目标的尊重。这既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相一致,又符合社会转型与发展的根本目的,其具有现实意义和进步意义。最后,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任何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形成,都有其社会成员的共同文化心理基础,也都是在这一基础上达到普遍价值认同的结果。由于一元化的价值观以最普遍的形式代表了广大个体的共同意愿和价值理想,所以它对于每一个个体都具有权威性,使每一个个体自觉地去遵守与维护这种一元化的社会价值观。

第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要与社会生活接轨,将“知”与“行”结合,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教育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有一定的利益导向,否则就无法形成健康的社会心态。教育是一种导向,但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就是导向。所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当与社会生活接轨,充分考虑社生活的导向作用,并以此来落实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与社会生活接轨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其广泛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使他们在与社会的接触中不断增加对社会的了解,从而认识自我,找到个人与社会的结合点,逐步实现社会化;另一方面,又可以使他们学到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准则,增强劳动观念,掌握劳动技能,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吃苦精神和节俭意识,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此基础上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在社会实践的内容安排上,应充分考虑青年人的特点,发挥其主体性和主动性,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恰当的形式来达到预期效果,同时社会实践活动要成为学生培养评估的重要参考因素。

核心价值观 篇8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集中反映着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代表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任何一个社会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上,都会形成与其根本制度和要求相适应的、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以及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观。因此自其形成以来,党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方面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明确了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我们要大力弘扬这些思想、理念和精神,在凝聚全社会共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概括更为简洁、更为有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号召面向全校学生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征文活动,又掀起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

二、学生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社会主义和性价值观的意义是什么?学生为什么要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和性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社会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制约着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它既需要不断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制度,也需要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在精神和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性;既需要为人们描绘未来社会物质生活方面的目标,也需要为人们指出未来社会精神价值的归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铸魂工程”,可以从价值层面为深入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为社会长远、稳定发展提供根本价值遵循,为制度设计、决策部署、法律制定提供最终价值依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全面健康发展。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社会共识、实现团结和谐的基本途径,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需要。

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人们对世界、人生、社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价值共识,深刻影响着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是人们思想上精神上的灵魂旗帜。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只有建立共同的价值目标,一个国家和民族才会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才会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甚至越是在危机困难的时候,越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我国有56个民族、13亿多人口,要把人们思想意志凝聚起来,没有一个有效发挥统摄作用的核心价值观,是不可想象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树立国家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抵御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冲击的需要。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争夺发展制高点、道义制高点的关键所在。而文化的力量,归根到底来自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本质上是不同文化所代表的核心价值观的竞争。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升文化软实力确立为国家战略,核心价值观之争日趋激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最简洁的语言介绍和说明中国,有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展示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竞争力,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逐步打破西方的话语垄断、舆论垄断,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和意识形态安全。

由上述可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大学生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新一代生力军,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意义重大。

三、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 培育与积极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要从现在做起,先让我们了解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有哪些:

首先,宣传普及核心价值理念,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要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个字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的全过程,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要体现到精神产品创作传播等方面,体现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传播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大众化,普及化。

其二,坚持知行统一,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爱岗敬业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同自觉履行党员公民的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结合起来,自觉地用核心价值规范自己的言行。

第三,倡导核心价值导向,建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社会认同评价体系。建立和健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社会评价体系,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建立各种制度体系包括法律规范、行为准则、道德标准长效机制等使之成为制度和约束社会各种行为的框架。

第四,抓住重点,发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引领作用。要树立一批坚持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和榜样,使人们见贤思齐,学有榜样,尤其要抓好领导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三个方面的重点。第五,生产更多更好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品,激励鼓励人们健康向上。文学艺术要从千百年来我国人们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美好生活中,向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理想社会中,从人民群众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感天动地的故事中汲取养分,创造更多更好的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好作品,在人们中弘扬社会主义人文精神,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最后,建立长效机制,提供建立健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保障。要把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同法制建设结合起来,建立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相结合的法律道德机制,要把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与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职工职业规范,校规校纪,厂规厂纪,学生守则等建立健全结合起来,使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变成人民群众的制度约束和自觉行动。

四、学生如何培育与实践社会主义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认识、逐步形成共识的过程,不可能是朝夕之功。从历史上看,封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发育成熟用了上千年,资本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从提出到确立用了几百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赢得亿万群众也需要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与各方面工作有机融合、协调发展。从精神 的特有属性和内在规律来看,任何 都是所包含的精神价值与承载这些精神价值的物质基础和传播形态之间的统一。

切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基础工程、灵魂工程,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充分认识这一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它作为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举措,作为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千秋基业,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扎扎实实加以推进。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纳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位作用、科学内涵等的认识。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人们的价值期盼,深入研究当前社会存在的价值共识和主要分歧,进一步明确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遵循的原则和要求。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规划,将长远目标与阶段性要求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分步实施,脚踏实地加以推进。

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蕴含的价值资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蕴含着许多思想理念、价值观念、方针原则,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诠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价值追求,体现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最新探索和最新认知,其中许多已经为广大群众所熟知、所接受。要加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研究,把那些最富有时代精神、最富有实践特色、最富有旺盛人气的价值理念挖掘整理出来,使其成为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深厚的理论根基。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善于发现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搭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平台,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要尊重广大群众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性,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多用典型示范、交流疏导、说服教育、民主讨论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的思想疑虑和困惑。要密切关注社会思想变化,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的影响,发展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要针对一些人鼓吹的所谓“普世价值”,从理论上讲清楚价值观从来都是具体的、社会的,抽象的共同价值观是不存在的,完全移植西方的价值理念只会把社会主义中国搞乱。

上一篇:赌的作文750字下一篇:在二七区第十四届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