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经典案例》考题范围与参考答案

2024-09-08

《会展经典案例》考题范围与参考答案(精选4篇)

《会展经典案例》考题范围与参考答案 篇1

《会展经典案例分析》考题范围与参考答案

考试须知:本考试为面试形式,要求考生进入考场时带准考证或身份证。考题分为理论题和案例题两个部分,每位考生在两个部分的题目中各选一题准备,考试时间为10分钟。

一、理论题部分(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关于大会展——“节、会、展、演、赛”的概念释义。

2002年昆明政府在首先提出了“节、庆、会、演、赛”的大会展概念。

节,是节庆(节事)活动的简称。中国的节庆大致分为5种模式。

一、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二、国家规定的假日,如国庆节、教师节等;

三、国际通用节,如五一劳动节、三八妇女节等;

四、名族节日,如火把节、摔跤节等;

五、大会展范畴的节庆活动,这类活动常常民族节日融合起来,因此大会展中的节庆活动,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会,是会议的简称。会议是全球会展中最先关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的成熟程度相当突出。由此形成了不少以会议为特色的著名城市,如瑞士的日内瓦、苏黎世等。这些城市既是著名的国际会议召开地,又是重要的商业中心、旅游胜地。如中国的博鳌亚洲论坛,其典范的操办及其拓展,成为会展经济的范本。

展,是展览的简称。展览业是国际会展的主体,任何一个成功的会展,都是根据会展市场的需求确定的。中国展览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展览馆的数量已接近和超过世界展览业的大国——德国。

演,是演出活动的简称,各种演出活动是会展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把文化和各种艺术融合到会展中,即增加了会展活动的文化内涵,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活动。

赛,是各种赛事的简称。各种赛事中,体育赛事的数量和种类最多。这些赛事,其实是会展活动的特殊显现,这些选定的特殊场所开展的各种赛事活动,是各类现代会展活动的一个趋势。会展拥有独天得厚的商业资源和人气凝聚力,是举行各种节庆活动、演出、赛事的立项基础。这些活动之间相互关联的活动,不仅仅是会展经济的补充,而是会展经济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2、我国传统会展(展览与会议)发展的不足之处。

会展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证明自身是一个容纳性极强的产业,与之相关的各种产业常常直接或间接地与传统会展活动——展览和会议发生关联,与之同时进行的各种演出、比赛、节庆活动层出不穷。如果将会展业仅仅界定在会议和展览的范围之内,必然导致与日益多样化的会展的延伸活动脱节。

从会展业的从业者的实际角度出发,单纯的展览和会议已经很难满足现代人对于会展活动本身提出的需求。会展作为信息和商品交流、汇聚的大舞台,其演绎性和观赏性正日渐加强。这是因为,很多会展活动的实际参与者,大多来源于当地的非专业观众。为了吸引此类人群的参与,加大人气指数和会展的知名度,进行相关的演艺和开展竞赛活动,已经成为会展活动的必需项目。

地方政府从发展当地经济的角度出发,将节庆、演艺、比赛等难以保持自身盈利的产业,同具有强大综合产业凝聚力的会展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和发展,是一种明智和自然的选择,这也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关于会展经济的定义。

二、案例题部分(五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简述经典会议案例——海南博鳌论坛成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博鳌亚洲论坛成立于2001年,是一个非官方、非赢利、定期、定址的开放性国际组织。论坛立足于亚洲,深化亚洲各国间的交流、协调与合作,以此促进亚洲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面向世界,增强亚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对话和经济联系等各方面问题的高层对话为宗旨。

博鳌论坛成功发展的因素:

1、客观层面——独特的资源环境,良好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便捷;拥有优势产业,市场条件好,开放程度高。

2、主观层面——展会的品牌权威性;针对“市场”需求办论坛;突出“自然” 的会展特色;发挥政府综合职能;专业化的展会管理。

2、简述经典展览案例——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对现代展览会的影响和意义 1851年5月1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万国工业品博览会”(英文名称:Great Exhibition,可译为“伟大的博览会”或“巨大的博览会”)是世界博览会的鼻祖。虽然在此之前欧洲一些国家都举办过工业展览会,但是规模都较小,缺乏国际参展商,所以伦敦世博会才是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博览会。万国工业博览会初步奠定了现代展览会的雏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最新科技产品的展示;由政府官方组织;城市品牌的永久纪念。

伦敦世博会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规模有限,且不以贸易交流为目的,但却开启了世博会的源头,形成了日后各国举办博览会的初步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3、简述经典节庆案例——青岛啤酒节与慕尼黑啤酒节的异同之处

青岛“啤酒狂欢节”由青岛人民市政府主办,青岛啤酒厂承办,开展啤酒品饮、艺术巡游、文艺晚会、饮酒大赛、旅游胜地、经贸展览活动,旨在打造青岛品牌。慕尼黑啤酒节在每年的9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到10月的第一个星期日举办,是当今享誉世界的最大啤酒盛会。

两地啤酒节的相同之处:都以啤酒为媒,广交朋友;当地政府高度重视;主题不断升华;市民的热情参与;对当地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

两地啤酒节的不同之处:文化背景不同;创办的历史缘由不同;主办方世不同;运作方式不同;啤酒商参加方式不同。

4、简述经典演艺案例——《印象·刘三姐》演艺中的文化与旅游是如何结合的? 《印象·刘三姐》立足于漓江山水景观,采用源远流长的广西刘三姐民歌,把山、水、景和服饰等民族文化元素组合起来,其演出的场地置于真山真水之间,让观众在欣赏演出的同时与自然景观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全景式,大舞台,总调度”的演艺形式,并将著名艺术家(杨丽萍)创作构思与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结合起来。

《印象·刘三姐》不仅创造了持续攀高的票房,还强有力地拉动了阳朔地区的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更是桂林旅游的另一个招牌,这就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事业的完美结合。

5、简述经典赛事案例——CCTV青年歌手大赛的成功经验

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赛发展至今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影响最大、权威性最高、公信力最强的音乐赛事,其成功之处有三点:首先,“低门槛”的平民化形象定位。不仅保证了大赛的广泛的群众参与,也为大赛品牌形象的推广、深入观众奠定了基础;其次,“低门槛,高品质”的品牌营销战略。不仅保证大赛平民化的优势地位,实现了大赛品牌价值的提升,也为大赛高水平、专业化形象价值的延伸提供了保障;最后,紧扣文化发展潮流。不仅大胆接受新的形式、新的思想,实现专业性与通俗性的统一,也为大赛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土壤。

正是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赛才拥有了今日的辉煌。

机械设计考题及参考答案 篇2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8分)

1、机床和汽车变速箱中的齿轮传动精度等级是(B)。A、6

B、7

C、8 D、9

2、软齿面的闭式齿轮传动常发生(A)失效。

A、齿面疲劳点蚀

B、齿面磨损

C、齿面胶合D 齿面塑性变形

3、中等载荷、低速、开式传动齿轮,一般易发生(B)失效形式。A、齿面疲劳点蚀

B、齿面磨损

C、齿面胶合D 齿面塑性变形

4、载重汽车变速箱中传动小齿轮,可承受较大冲击载荷,且尺寸受到限制,宜选用(A)材料? A、20CrMnTi B、45 C、HT200 D、HT400

5、一对圆柱齿轮传动,当两齿轮的材料与热处理方法选定,传动比不变,在主要提高齿面接触疲劳强度,不降低齿根弯曲疲劳强度的条件下,如何调整齿轮参数?(B)

A、增大模数 B、增大两轮齿数 C、增大齿数并减小模数 D、以上答案不正确

6、齿轮传动中减小动载荷的措施是(C)。

A、增大齿轮直径

B、增大圆周速度

C、提高制造精度 D、以上三项都不是

7、当齿轮的齿根圆直径与轴径接近时,应采用(C)。

A、盘式齿轮

B、辐板式齿轮

C、齿轮轴

D、以上三种中的任意一种

8、齿轮传动中润滑的作用是(D)。

A、减少摩擦

B、减少磨损

C、帮助散热和防止腐蚀

D、以上三项都有

9、开式齿轮传动的润滑采用(A)。

A、人工定期加润滑脂润滑

B、喷油润滑

C、浸油润滑

D、喷水润滑

10、当圆周速度大于12m/s时,应采用(A)。

A、喷油润滑

B、喷水润滑

C、加润滑脂润滑

D、浸油润滑

11、齿轮传动中系数YFa与(B)有关。

A、齿的大小 B、轮齿的齿廓形状 C、模数的大小

D、齿和齿廓形状

12、高速重载齿轮传动,当润滑不良时,最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为(D)。A 轮齿疲劳折断 B 齿面磨损 C 齿面疲劳点蚀 D 齿面胶合

13、齿轮的齿面疲劳点蚀经常发生在(D)。

A 靠近齿顶处 B 靠近齿根处 C 节线附近的齿顶一侧 D 节线附近的齿根一侧

14、一对45钢调质齿轮,过早的发生了齿面点蚀,更换时可用(C)的齿轮代替。A 40Cr调质 B 适当增大模数m C 45钢齿面高频淬火 D 铸钢ZG310-570

15、设计一对软齿面减速齿轮传动,从等强度要求出发,选择硬度时应使(B)。A 大、小齿轮的硬度相等

B 小齿轮硬度高于大齿轮硬度 C 大齿轮硬度高于小齿轮硬度

D 小齿轮用硬齿面,大齿轮用软齿面

16、一对齿轮传动,小轮材为40Cr;大轮材料为45钢,则它们的接触应力(A)。A H1=H2

H1>H1≤ H2 C H2 D H2 B H1<

17、一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zl = 21,z2 = 63,则这对齿轮的弯曲应力(C)。F2 C F1 A F1>F2 B F1< =F2 D F1 ≤F2

18、对于开式齿轮传动,在工程设计中,一般(D)。

A 先按接触强度设计,再校核弯曲强度

B 只需按接触强度设计 C 先按弯曲强度设计,再校核接触强度 D 只需按弯曲强度设计。

19、设计硬齿面齿轮传动,当直径一定,常取较少的齿数,较大的模数以(A)。A 提高轮齿的弯曲疲劳强度

B 提高齿面的接触疲劳强度

C 减少加工切削量,提高生产率 D 提高轮齿抗塑性变形能力 20、一对减速齿轮传动中,若保持分度圆直径d1不变,而减少齿数并增大模数,其齿面接触应力将(C)。A 增大 B 减小 C 保持不变 D 略有减小

21、设计齿轮传动时,若保持传动比i和齿数和ZZ1Z2不变,而增大模数m,则齿轮的(A)。

A 弯曲强度提高,接触强度提高

B 弯曲强度不变,接触强度提高 C 弯曲强度与接触强度均不变

D 弯曲强度提高,接触强度不变

22、在下面的各种方法中,(A)不能提高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A 直径d不变而增大模数 B 改善材料 C 增大齿宽b D 增大齿数以增大d

23、在下面的各种方法中,(B)不能增加齿轮轮齿的弯曲疲劳强度。

A 直径不变增大模数 B 齿轮负变位 C 由调质改为淬火 D 适当增加齿宽

24、圆柱齿轮传动的中心距不变,减小模数、增加齿数,可以(C)。A 提高齿轮的弯曲强度

B 提高齿面的接触强度 C 改善齿轮传动的平稳性

D 减少齿轮的塑性变形

25、现有两个标准直齿圆柱齿轮,齿轮1:m1=3 mm、z1 =25,齿轮2:m2 = 4 mm、z2=48,则它们的齿形系数(A)。

A YFa1 > YFa2 B YFa1 < YFa2 C YFa1 = YFa2 D YFa1 ≤ YFa2

26、设计一对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在中心距a和传动比i不变的条件下,提高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最有效的方法是(B)。

A 增大模数,相应减少齿数

B 提高主、从动轮的齿面硬度 C 提高加工精度

D 增大齿根圆角半径

27、一对齿轮传动的接触强度已够,而弯曲强度不足,首先应考虑的改进措施是(B)。

A 增大中心距 B 使中心距不变,增大模数 C 使中心距不变,增加齿数 D 模数不变,增加齿数

28、齿轮设计时,当随着选择齿数的增多而使直径增大时,若其他条件相同,则齿轮的弯曲承载能力(D)。A 线性地减小。B 线性地增加 C 不成线性,但有所减小 D 不成线性,但有所增加

29、计算一对直齿圆柱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时,若齿形系数、应力修正系数和许用应力均不相同,则应以(C)为计算依据。A [F]较小者 B YFaYSa较大者 C

[F]YFaYSa较小者

[F] YY C FaSa较大者

30、在以下几种工况中,(A)齿轮传动的齿宽系数φd可以取大些。A 对称布置 B 不对称布置 C 悬臂布置 D 同轴式减速器布置

31、在下列措施中,(B)可以降低齿轮传动的齿面载荷分布系数

K。

A 降低齿面粗糙度 B 提高轴系刚度 C 增加齿轮宽度 D 增大端面重合度

32、对于齿面硬度≤350 HBS的齿轮传动,若大、小齿轮均采用45钢,一般采取的热处理方式为(C)。A 小齿轮淬火,大齿轮调质

B 小齿轮淬火,大齿轮正火 C 小齿轮调质,大齿轮正火

D 小齿轮正火,大齿轮调质

33、一对圆柱齿轮,常把小齿轮的宽度做得比大齿轮宽些,是为了(C)。A 使传动平稳

B 提高传动效率

C 提高小轮的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

D 便于安装,保证接触线长

34、齿面硬度为56~62HRC的合金钢齿轮的加工工艺过程为(C)。A 齿坯加工一淬火一磨齿一滚齿

B 齿坯加工一淬火一滚齿一磨齿

C 齿坯加工一滚齿一渗碳淬火一磨齿 D 齿坯加工一滚齿一磨齿一淬火

35、锥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按当量圆柱齿轮的公式计算,当量齿轮的齿数、模数是锥齿轮的(B)。A 实际齿数,大端模数

B 当量齿数,平均模数 C 当量齿数,大端模数

D 实际齿数,平均模数

36、选择齿轮的精度等级时主要依据(D)。A 传动功率 B 载荷性质 C 使用寿命 D 圆周速度

37、齿轮抗弯曲计算中的齿形系数YFa反映了(A)对轮齿抗弯强度的影响。

A 轮齿的形状 B 轮齿的大小 C 齿面硬度 D 齿面粗糙度。

38、对于开式齿轮传动,在工程设计中,一般(D)A 按接触强度设计齿轮尺寸,再校核弯曲强度

B 只需按接触强度设计 C 按弯曲强度设计齿轮尺寸,再校核接触强度 D 只需按弯曲强度设计

二、判断题(每题1分 共16分)

1、圆柱齿轮精度等级,主要根据其承受载荷的大小确定。(A)

2、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时,轮齿间同时有法向力、圆周力和径向力作用。(B)

3、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疲劳点蚀。(B)

4、将开式齿轮传动改为闭式齿轮传动是避免齿面磨粒磨损的最有效的办法。(A)。

5、在润滑良好的闭式齿轮传动中,最常见的齿面的失效形式为齿面点蚀。(A)。

6、在开式齿轮传动中,由于齿面磨损较快,故多数情况下的失效形式为齿面点蚀。(B)。

7、如果齿轮的材料为锻钢,应将其毛坯件经过常化(正火)或调质处理后再加工。(A)。

8、合金钢主要用于制作低速、轻载并所受冲击载荷较小情况下工作的齿轮。(B)。

9、使用系数K是考虑齿轮啮合时内部因素引起的附加载荷影响的系数。(B)。

v10、动载系数K是考虑齿轮啮合时内部因素引起的附加载荷影响的系数。(B)。

v11、动载系数K是考虑齿轮啮合时内部因素引起的附加载荷影响的系数。(A)。

v12、可以通过增大轴、轴承及支座的刚度,对称地配置轴承等措施来改善载荷沿齿轮轮齿接触线分布不均的程度。(A)。

13、齿轮在承受载荷时,齿根所受的弯矩最大,因此,齿根处的弯曲疲劳强度最弱。(A)。

14、齿轮轮齿的宽度越大,承载能力就越大,齿面上载荷分布就越均匀。(B)。

15、对于闭式齿轮传动,当齿轮的圆周速度v12m/s时,常将大齿轮的轮齿浸入油池中进行浸油润滑。(A)。

16、对于闭式齿轮传动,当齿轮的圆周速度v12m/s时,常将大齿轮的轮齿浸入油池中进行浸油润滑。(B)。

三、分析回答题(第1题 4分 第2题 6分 共10分)

1、齿面点蚀首先发生在什么部位?为什么?防止点蚀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齿面点蚀首先发生在节线附近齿根一侧。因为轮齿节点处啮合时,相对滑动速度方向改变,不易形成油膜,润滑效果不好。而且轮齿在节线附近啮合时,一般为单齿对啮合,齿面接触应力大。

防止点蚀的措施有:提高齿面硬度;增大中心距或齿轮直径;改直齿轮为斜齿轮;采用角度变位齿轮传动;降低表面粗糙度;提高润滑油的粘度等。

2、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些?闭式和开式传动的失效形式有哪些不同?

答:轮齿的主要失效形式有五种:轮齿折断、疲劳点蚀、磨损、胶合和塑性变形,轮齿折断有疲劳折断和过载折断两种形式。若设计正确、润滑条件良好,软齿面闭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疲劳点蚀。硬齿面闭式齿轮传动是弯曲疲劳折断。开式齿轮传动是磨损。

四、分析计算题(第1题 10分 第2题 15分 共25分)

1、一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已知:z1=20,z2=40,小轮材料为40Cr,大轮材料为45钢,齿形系数YFa1=2.8,YFa2=2.4,应力修正系数YSa1=1.55,YSa2=1.67,许用应力

H1600MPa,H2500MPa,F1179MPa,F2144MPa。问:1)哪个齿轮的接触强度弱?2)哪个齿轮的弯曲强度弱?为什么?

解:(1)接触强度 相互啮合的一对齿轮,其接触应力相等,即H1H2 由题意可知,H1600MPa>H2500MPa,因此,大齿轮的接触强度弱。(2)弯曲强度

相互啮合的一对齿轮,其弯曲强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YFaYSaF的比值。

YFa1YSa1F12.8155.YY2.41.670.02Fa2Sa20.028

179144F2可见

YFa1YSa1YFa2YSa2 <F1F2因此,大齿轮的弯曲强度弱。

2、一个单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中,已知齿数z1=20,z2=60,模数m=2.5mm,齿宽系数d=1.2,小轮转速n1=960r/min,若主、从动轮的许用接触应力分别为节点区域系数ZH=2.5,弹性系数ZE189.8MPa能传递的功率。

注:参考公式HZEZHZ解:(1)计算转矩

根据提供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公式

H1700MPa,H2650MPa,载荷系数K=1.6,重合度系数Z=0.9,试按接触疲劳强度,求该传动所

122KT1u1 bd12uHZEZHZ2KT1u1≤H ubd122Hbd12u可得到

T1 ZZZ2Ku1EHe由于

H1700MPa,H2650MPa

可知

H1H2

因此,许用接触应力H应取从动轮H2的值,即H650 MPa。并且

uz2/z160/203

2d1mz12.52050mmbdd112.5060mm2

Hbd12u650所以有

T182.5ZEZHZe2Ku1189.(2)计算功率

该传动所能传递的功率为P

比较文学练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篇3

1、解释名词:

(1)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一门以探寻人类文学共同规律和民族文学特色为宗旨,以 跨文化研究为实质的文学研究;它以对话作为方法论基础,对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之间的历 史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以及学科交叉关系进行汇通的研究。

(2)民族文学:民族文学指的是在多民族国家中那些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 与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他们遵循共同的美学标准,所保留下来的具有本民族特质的书面和 口头文学。

(3)国别文学:国别文学又叫国家文学,是按照国家这个政治概念和地域人为划分成 的文学,他可以由多个民族文学组成,也可以是单一民族文学所构成。

(4)总体文学:总体文学又叫一般文学,是指为了找出具有普遍性规律,对所有的文 学现象所进行的全面、综合性的研究。

(5)世界文学:在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的思想中,世界文学被赋予了个民族文学应该 交流其独特精神财富的含义。

2、谈谈你对比较文学宗旨的理解。

比较文学的宗旨是“探寻人类文学共同规律民族文学特色”,比较文学的宗旨是任何其 他形式的文学研究不能取代的。一般的国别文学研究,可以在本文化体系内探索文学演变规 律,看到民族文学的独特性,但达不到寻求人类文学共同规律目的。而且其民族文学特色没 有其他民族文学的参照比较,也是自说自话,无从谈起。而一般的文学理论研究,研究的是 文学的普遍性规律,确以忽略各自民族文学的独特性为特点。只有在比较文学研究中,通过 跨文化的文学比较,对人类文学的共同规律和民族文学特色两个方面都是一种自觉。在比较 文学研究中,这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互为表里,互相依存,两者不容分割。

3、为什么说“跨文化”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实质?

跨文化研究是对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确定的根本依据。跨国界、跨语言、跨民族等都不是 根本依据。蒙藏民间文学的比较没有跨国,但是比较文学,英、美文学没有跨语言,印度 英语作家的创作与英国文学比较,没有跨语言,却是比较文学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也是 比较文学;印度人祖先和伊朗人祖先都是雅利安人,他们的古代文学比较,当然是比较文学。这里的跨文化研究包括两个层面的。一是跨越文学的所属的文化体系;二是跨越大系统中与 文学同一层级子系统,即跨学科。

4、为什么要将“对话”作为比较文学的方法论基础?

这里强调比较文学研究在方法论观念上的沟通、平等意识。不同文学传统之间的对话,这是比较文学得以存在的前提。比较文学的研究基点也正在于比较研究,考察等方面

5、比较文学为何强调“汇通”研究?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这里的“汇通”,强调的是对比较研究的两方或多方都要具有整体的贯通的理解和把握,不是就事论事作局部的、表面的比附或对照。这里强调的既是一种研究的观点,也是对比较 文学学者的一种高素养要求。

6、怎样理解钱钟书先生所说的“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

钱钟书认为我们必须把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比较文学与纯属臆断、东拉西扯的牵强比附 区别开来。由于没有明确比较文学的概念,有人抽取一些表面上有某种相似之处的中外文学 作品加以比较,既无理论的阐发,又没有什么深入的结论,为比较而比较,这种‘文学比较’ 是没有什么

意义的。比较不仅在求其同,也在存其异,即所谓‘对比文学’。正是在明辨异同的 过程中,我们可以认识中西文学传统各自的特点。不仅如

此,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应能加深对作家和作品的认识,对某一文学现象及其规律的认 识,这就要求作品的比较与产生作品的文化传统、社会 背景、时代心理和作者个人心理等因素综合起来加以考虑。

7、试析比较文学研究的意义。(1)、为文学研究开疆拓土(2)、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民族文学与国别文学(3)、加深对文学本质的认识(4)、促进国际间文化的平等对话与交流,顺运文化转型中的文化重组

第二章思考题

1、解释名词:(1)“可比性”:在跨文化的文学比较研究中研究对象间的同一关系。它是比较文学 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上的可能性,是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属性中最核心的,决定了文学 现象与文学问题能否成为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关键,也决定研究成果的价值。(2)“有意识的比较思维”:有意识的比较思维是要求充分发挥研究者的主体意识,不仅有着纵向的历史眼光,同时还要有横向的世界意识,全球观念;不仅有着科学的比较方 法,同时还应有明确的比较目的。

2、“可比性”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同一关系。在逻辑学中指对象之间外延相同内涵不相同的关系。客观存在的两个 对象其外延不相同,只能限定在外延相同的范围内进行的 比较,确定其同一的关系;

(2)内在关系。是对象之间内在的联系而不是浮表的联系;(3)文学关系。应是对象之间具有的与文学相关的客观联系;(4)在一次比较中,这种联系始终是明确而确定的、一致的。

3、试述比较思维的局限与比较文学研究中的弥补。

比较只是将所比对象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来相比,而有条件地撇开了其它的方面。所 以比较的结果只有事物整体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的比较,或者只是某种 属性的程度上的相互比较。如果将这种比较的结果绝对化,乃至以偏概全,就容易产生片面 性。

4、试述文学“可比性”的心理基础。

一、人的一致性形成文学可比性

不同文化的文学具有可比性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类生存的客观 世界是同一的,都有生老病死之苦、喜怒哀乐之情等七情六欲。“人的一致性”,使得中外 文学作品有很多都表现了人类共同的生活经验和理想。

二、文学实践到理论认知具有可比性 文学是人的创造。

人类的文学创作有其共同的规律。从文学形式的发展看:

1、最早的文学都是口头流传的神话;

2、字文记载的最早文学几乎都是诗歌;

3、戏剧的产生往往与民族宗教相关;

4、小说的产生都较晚,与城市的发展相应。文学理论是对文学创作积累经验的总结。

三、自我求证的文学昭然可比

人生意义的求证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动机和内在驱力。认识人自身、认识自我是文学的重要主题。

5、结合具体实例,说明平行研究可比性的确定。可比性的确定需要遵循一下价格方面:

1.从文学自身要素寻求可比性。1)相同或相似的题材。2)相同的主题。3)相似的 人物形象。4)艺术表现的类似。

2.从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探求可比性因素。3.从人类相通的道德思想感情方面去寻求可比性。4.从与文学相关的其他学科去探求可比性。例如:叶舒宪:《高唐神女与维纳斯》;邓晓芒:《人之镜——中西文学形象的人格结 构》(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 年)其中一篇《品格与性格:关云长与阿喀琉斯的比较》;李 万均:《中西文学类型比较史》。都遵循了这些要求。

第三章思考题

1、解释名词:

(1)正影响:外来文学有力地促进了本国文学传统的进一步发展。

(2)负影响:外来文学被用来反对本国的固有传统,以开创本国文学的新局面

(3)反影响:通过批判外国文学,从而支持本国文学固有的某种趋势,起着贬低别人 抬高自己的作用

(4)回返影响:一个国家内某作家的作品,在外国取得重大影响,然后反过来影响本 国的文学发展

(5)虚假影响:某些作家有意用虚假的异国题材内容,给自己作品增加审美情趣,为读 者制造某些假象,以增加作品的影响

(6)超越影响:一个作家在外国的影响,远远超过他在国内的地位。

(7)渊源学:又称源流学。它是从接受者的出发,去探求放送者、一个作家或一种文学 在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等方面曾经吸收和改造过的外来因素。(8)译介学:译介学就是对翻译的媒介作用及翻译理论和翻译史的研究(9)比较诗学:

2、何谓“流传学”,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流传学是以放送者为研究的起点,以接受者为研究的终点,探求一部作品、一位作家、一种文体、一种国别的文学在国外的传播、声誉、反响的研究。流传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一)总体影响研究。研究一种民族文学或一种思潮和运动所给予接受者的影响。

(二)个别影响研究。研究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对接受者的影响。

(三)技巧影响研究。研究放送者所创造的或改进后的文体、艺术形式、创作技巧等一 些艺术表现形式对接受者的影响。

(四)内容影响研究。研究文学作品的主题、题材以及思想内容对接受者的影响。

(五)形象影响研究。研究文学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在接受国度的流传与影响。

3、何谓“媒介学”,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媒介学主要研究不同文化体系的语言文学之间产生影响联系的具体途径、方法手段及其 原因与规律。

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翻译、改编和改写、雅化和俗化、模仿、仿效、借用、出源、评 介。

4、何谓主题学,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主题学是对文学主题、母题、题材、意象,以及主题史、题材史和原型的跨文化研究。其基本内容包括母题研究、主题研究、人物研究。

5、何谓文类学,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文类学是对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体式、风格类型作共时性的比较研究。文类学的基本内容包括:

(1)相似文类的跨文化比较研究;(2)文类理论的跨文化研究;(3)缺类研究;

(4)文学风格跨文化研究。

6、简略比较中西诗学体系上的区别

西方的文学观念,以叙事文学为本位,形成对文学性质的认识是摹仿与再现 中国古代的文学观念以抒情文学为本位,形成对文学性质的看法就是言志与表现 中西方诗学理论在发展上的不同

西方诗学理论的发展呈多元性的特点:而中国传统诗学理论的发展则主要为一元性的特 点

诗学理论形态上的区别

西方的诗学理论重论辨,带有较多的分析性、逻辑性; 中国传统的诗学理论重领悟,带有较多的直观性、经验性

西方的诗学理论有较强的系统性;中国传统的诗学理论则较为零散

西方的诗学观念表现出较强的明晰性;中国传统的诗学观点则表现出较大的模糊性

7、结合具体实例,进行文学与其它艺术的比较。

第四章思考题

1、比较文学的“对话”的含义是什么?

对话:指用“非我的”眼光来看待研究对象,把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当作各自独立、各具特色、相互平等,能够进行沟通的双方或多方;主张抛弃一切形式的“中心主义”,实 现不同文化体系之间文学的友好交流。它作为比较文学研究中的视角和态度,指向平等、开 放、无中心、非定型的特征。

2、比较文学特殊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比较文学特殊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传播研究法、影响分析法、平行贯通法、阐发 法等。

3、简述比较文学的研究类型与研究方法的关系。

不同的研究类型往往要求以不同的方法与之对应,如影响研究注重对“流传线路”及不 同文学之间事实关联的研究,故对考证、考据的方法较为重视,而平行研究对此种方法虽说 不是绝对排斥,但事关并无实际联系的文学现象时,这种方法是难得派上用场的。研究类型与方法有关联,这并不是说区分研究类型的因素就只有方法或主要是方法,确 立研究类型的主要因素并不是方法,而是某一研究类型所赖以确立的本体论和认识论观念,是后者要求有所偏重的方法与之对应。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4、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传播研究法的运用。

传播研究法是对文学史上有关的历史事实加以收集、整理,通过文献考证和史料分析,梳理文学现象的跨文化事实联系,探寻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相互交流中从传播到接受的途径 与路线,并预测相关文学现象跨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未来趋势。

着重于跨文化交流的文学现象的材料梳理,主要功夫在于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它研究 的重点不是放在被传播者身上,而是放在传播过程、传播媒介,尤其是接受者的理解、评论 评价上。

第一、广泛收集材料。包括作品译本情况(译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出版数量、版次 等),译者的论述(前言、后记),评介文章、研究论文,甚至相关外国作家的译介情况。第二、将材料按一定的角度分类。如按时间,按问题、按类别等。第三、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总结特点或规律,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第四、结合对象的整体面貌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汇通地研究“为什么”,为什么会是 这样传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

第五、对传播中的不足和趋势的分析、预测传播下一步的发展。如“普列姆昌德在中国”这样的课题研究。

5、影响分析法与传播研究法的联系和区别。

影响分析法与传播研究法的联系和区别。联系:①它们都适用历史事实关系的跨文化文 学现象的比较研究;②传播研究可以成为影响研究的前提、基础和出发点。区别:影响分析 法是着重探讨作家创作心理和分析作品的成因。是文学的内部研究,立足于审美判断和心理 分析。传播研究法是立足于外在事实和历史事实基础上的文学关系梳理,关注的是文学史上 相互交流的基本事实,着重于文学跨文化传播的途径方式、媒介、效果的研究方法。传播研 究法主要是一种文学的文化史学研究,影响分析法则主要是一种文学内在的文本研究。

6、何谓“平型贯通法”?

平行贯通法是指对没有事实关系的跨文化文学现象进行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多 学科的打通研究,从而获得科学的、富于启发性的结论的研究方法。对应于“平行研究”。

7、结合具体事例,谈谈“类同式研究”中平行贯通法的运用。

类同式研究这一模式重点在研究跨文化文学现象的相同之点,探寻文学现象的“连类比 物”、“相类相从”,从而为总结民族文学,世界文学的基本规律而提供、整理大量相似、相 同、相通的文学事实。类同式平行比较研究,提示了古今中外文学中许多普遍的现象。例: 文学中的镜子。不能满足于各种文化体系中文学中相同现象的收集,不能停留“何其相似乃 尔”的浅层面上。还要深入下去,研究:1)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在何种意义上是相同的;2)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这种雷同是表面的还是实质性的;3)是“不言而喻”的相同,还是尚未被充分认识的东西; 4)通过类同比较,能否得出有益的、富于新意的结论。

例如:叶舒宪《英雄与太阳——中国上古诗原型重构》对上个各个民族英雄史诗做出

类同时研究,提出“战马英雄”和“太阳英雄”两种不同文明类型的史诗中的英雄主人公,从而得出结论:后羿作为太阳英雄,是中国上古史诗的原型。

8、简述“阐发研究法”的基本内容。

阐发研究法是用一种文化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去解释另一种文化的文学理论或作品,可以是理论对作品的阐发,也可以是理论间的阐发,甚至是其他学科和文学间的互相阐发。阐发研究法虽然有中国学者提出,但它适用于一切跨文化的比较文学研究。阐发研究法 的核心是跨文化的理解,因而具普遍意义,民族文学通过阐发,由传统转向开放,因而具有 世界性,成为全人类的财富;还为民族文学间的对话开辟道路。

具体有三个方面:第一,用某种理论模式阐释异质文化的文学作品;第二,用一种理论 模式去反复阐释另一种理论体系中的诸概念范畴;第三,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思维方法来阐 释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第五章思考题

1、解释名词:

(1)文体学——文体学(stylistics,又译作风格学、文体学、修辞学)是一门研究文

本体裁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介于语言学、文艺学、美学、心理学等学科之间的综合性边 缘学科。它具有多种含义。“文体学”的多重含义。语言学的含义:是为了有效地表达思 想,对选择和运用语言材料的原则进行研究的语言学学科。文艺学的含义:又称文艺风格学,将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实践引入文学批评和文艺理论,着重从语言中包含的诸种因素(如比 喻、语言结构、句法等)来研究文学。

(2)文学类型学——文学类型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文学类型学”就是“文 类学”和“文体学”的含义,着重于文学的形式因素而分类的文学体裁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广义的“文学类型学”则宽泛得多,在体裁之外,还包括对不同文化的文学作品中的类同文 学现象的研究,包括形象、情节、主题、技巧、意象、语言等。

(3)缺类研究——某些文类在一种文化中失缺类,但在另一文化中却很突出。针对这

样的现象,研究其背后的传统审美心理和社会文化成因。如:中国汉文学史诗的缺失;阿拉 伯古代文学戏剧的缺失。

2、简述文类学的研究内容。

文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几个方面:

一、文学分类的跨文化研究;

二、同一文类的跨文化 对比研究,如《中西小说文体比较》;

三、缺类研究;

四、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比较研究,如:心理描写艺术。情景交融艺术。衬托对比艺术。讽刺艺术。白描艺术。虚实艺术。结构 艺术。叙事艺术。通感艺术;

五、文学艺术风格比较研究

3、结合实例,谈谈同一文类的跨文化研究。

中西式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对中西小说这个文类,我们可以从中西小说的产生发展 的、,中西小说母题、中、西小说结构艺术等不同角度进行比较研究。如结构作为“骨胳”在小说中的重要性,与民族文化心理的关系。

第一,从结构与小说中人物的关系看中、西小说结构的与模式演变。中国传统小说运

用散点透视结构模式。西方传统小说运用定点透视结构模式。其文化心理探析。中国现代小 说运用定点透视结构模式。西方现代小说运用散点透视结构模式。当代中、西小说结构模式 趋近。

第二,从结构与主题、题材的关系看中、西小说的结构方式。中国传统小说结构布局 的目的。是把错综复杂的生活事件整理成头绪分明的线索,以求明确,饱满地表现主题。西 方小说通过结构布局,将生活中的事件加以组合。突出情节的吸引力,吸引读者对主题的思 考探索,多条线索交错,时隐时现。

第三,从结构与作者的关系看中西小说的叙述角度中国小说大多用全知叙述角度,显示出一种高屋建瓴的磅礴气势。西方小说很早就使用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后来发展到多人 物的叙述角度,显示出灵活和多层次的优势。多叙述角度的融合,显示了中、西小说的发展。第四,从结构与时间的关系看中、西小说的结构方法。中、西古典小说大多运用直线

式的叙述方式安排结构。但西方古典小说重视外部时间,以求增强作品的真实性;中国古典 小说更多从增加作品意蕴的角度利用外部时间,甚至故意模糊外部时间。西方现代小说注重 心理时间,打乱事态时序,改变时值、拉长放慢或缩短物理时间、取得共时性、立体性的效 果。中国当代小说也努力实践这样的小说结构。

4、结合史实,谈谈中西诗歌发展传统的不同特点。

西方以史诗开头,形成强大的叙事诗传统;中国以抒情短诗开场,并且形成强大的抒 情诗传统。西方叙事诗传统从神的英雄到人的英雄,以力量、勇敢、强悍、智慧为特征的英雄成为民族崇拜英雄。从而表现出西方人的人生 理想。

中国的抒情诗传统,中国古代诗歌却从《诗经》三百篇开始,一直以抒情诗为主。徐了 《孔雀东南飞》、《长恨歌》之类的少量叙事外,叙事长诗始终没有发展起来。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西方与神话结合的叙事诗传统,中国与实用结合的抒情的传统,带来中西诗歌的许多差 异:

(1)题材上,西方诗大多超凡越俗;中国诗则凡俗日常。

(2)内容上,西方诗努力表现“客体的全部;中国诗表现倡然的个人经验(但与群体 联在一起)。

(3)风格上,西方诗尚直率、铺陈、情感浓烈,追求深刻;国诗尚虚、重神、主情,但显得委婉含蓄、淡空灵。

(4)形式上,西方诗歌较中国诗歌篇幅长得多。

5、用中西诗歌的实例,分析中西诗歌意象运用的不同特点。

(一)突出特点与铺陈细节

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象运用往往是削去旁枝杂叶,直指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事物的突出特 征,意象显得简洁凝炼;西方诗歌的意象则往往铺陈大量的细节,主要特征不甚明了,意象 驳杂但有气势。

(二)密集与疏朗

诗歌意象的组合,但在组合的形态上,中、西诗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国诗意象密集; 西方诗意象疏朗。

(三)具体象征与整体象征

在象征意义的应用上,中、西诗歌有不同特点。中国诗歌往往在一首诗歌中以众多的具 体意象形成意象群不表达象征意义;而西方诗歌往往一首诗就是一个整体意象,整体表达象 征意义。

6、试析中、西语言的不同导致中西诗歌的形式差异。

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主要讲究语义上的搭配是否合乎义理,很少受语言的形态成份的 约束。这使汉语诗歌尚写意,语序灵活,词语组合多变;印欧语言则有繁复的变位、变格、形态变化,重视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上相对来说比较严谨,但不象汉语灵活。汉字是表意文学,象形文字,使汉字本身就独具形象感,对于强调意象的诗歌创作,汉字独 其优势。美国诗人就注重到汉字的独特魅力,他认为一个“有”字就是一首形象化的诗—— 伸手揽月。印欧语是表音文字,没有这种长处。从表音来看,汉字一个字一个音节,音形统 一。而且汉语发音有阴、阳、上、去的四个声调,可以形成平仄配合的音律。印欧语言音、形、义是不统一的,音节的书写有长有短,发音靠发音的长短轻重的配合形成音律。语言的不同,导致中西诗歌形式的差异:(1)汉语诗听觉与视觉长度一致,诗型整齐; 西方诗歌相反,诗行长短错落不一;(2)汉诗有平仄诗律;西方诗有轻重律或长短律;(3)中国诗对偶普遍而且严整;西方诗少对偶而且往往不严整;(4)含混简省与明确清晰的诗歌 语言。

第六章思考题

1、解释名词: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1)神话:狭义的神话专指原始社会时期的“神话”,广义的神话概念认为神话不仅

产生于原始时代,任何时代,包括今天也有新的神话产生。我同学者袁珂坚持广义神话观,这样把神话与当代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2)独立神话:“独立神话”产生于原始公社的氏族时代,片断式的讲述各自祭拜的 图腾和一些分散的神衹的故事,矛盾混乱。(3)体系神话:“体系神话”形成于文明社会的早期阶段,是民族解体向部落联盟发 展的产物,大致形成相对完整的神话,出现独特地位的主神。(4)神话的“历史化”:神话的“历史化”是一个专门概念,意指对原本产生于原始 思维的神话作出智性的,历史化的解释。

2、简析神话的特点。

1)集体性。它是一个人类共同体集体精神的投射;是这个群体集体创作、世代相承的 精神财富,也是这个群体成员相互认同的文化标识之一。

个人创作,无论如何神奇,只能说具有神话色彩,但不是神话。《西游记》、《百年孤 独》是小说,非神话。

2)原始性。它是建立在原始思维的基础之上,其中的幻想是一种不自觉的幻想,人们 对其中的神灵与事迹信以为真。有意识的艺术虚构不是神话。

3)神圣性。它与民族宗教密切相关,神话主角要么是超自然神灵,要么是神化的文化

英雄,他们是该民族民众信仰和精神崇拜的对象;神话之初不是纯娱乐,而是对与自己生存 息息相关的一些重大问题的解释;神话在故事中提供该群体基本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

3、简略比较中西神话的“历史化”。中国和希腊神话历史化的路向不同。

希腊人把神话当作历史解释;而中国古人却认定神话就是历史。

在古希腊,当文明社会富于理性的人们用自已的头脑和批判眼光审视原始时代的神话 时,自然产生疑问,觉得这些离奇故事经不起推敲,试图给予合理的、历史的解释。而中国古代对神话不仅是一种历史化解释,而是历史意识深刻地渗入到神话本身的结构 之中;远古神话就是古史传说。结果把各种零散的民族

部落性质的动物神话综合起来,纳入历史传说系统,很多超自然的神奇灵物,“人化” 为传说中的历史英雄,把各种神系按崇拜他的各族势力 排定序位,形成井然的“帝系”,完成了中国的体系神话—帝系神话(三皇五帝)。中国神话历史化过程,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政治化、伦理化色彩。

4、从赫剌克勒斯和羿比较的比较中看中西文化。中西英雄的共同点:

从凭借智慧和武艺,为民除害,建功立业,受到民众喜爱这些方面看,中、西神话中的 两位英雄非常相似,他们战胜一些怪物也有些相似。甚至他们娶妻的情景都相似:都与河神 竟技,娶得美丽少女。赫剌克勒斯战胜河神阿克罗斯(希腊最大的河)而赢得美丽的得伊阿 尼拉;羿“射夫河伯(黄河之神)而妻彼雒嫔”。中西英雄神话的差异: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第一、从两个神话的完整系统看。赫剌克斯从出生结局,中间的成长、教育、婚恋、功 绩到死后列入神系,非常完整。而羿的谱系及最终结局

都很不清楚,后世学者进行种种努力加以补缀,还是难以完整。这正是西方神话体系化,中国神话零散化的缩影。

第二、赫剌克勒斯的行为总体上说是自由的,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利益而征 伐。羿的行为是对帝俊和尧负责,他的活动主要是为大众。这里可以看到西方个体文化和中 国群体文化的源头。

第三、建立功勋的动机,赫剌克勒斯为赎罪,羿为完成帝命。赫的赎罪,不是后来中世 纪基督教赎观念,而是一种心灵的自我谴美,谋求造福人类的事业来平衡、净化心灵。赫的 功业可以找到内心依据;羿之所为服从外在指令。第四、关于死亡的思考。

5、论析中西神话特点及其文化精神。一系统化与实用化

希腊神话是世界各民族神话中最富体系性的神话,古希腊人在神话的演进发展过程中,通过“生殖路线”,以主神“乱伦”等方式,将受西亚文化影响的克里特文化,迈锡尼文化,爱琴文化等几代文明的古老神话,还包含一些从两河流域乃至印度河流域神话成分加以融 合,以“前奥林匹斯系”和“奥林匹斯神系”形成希腊神际关系的巨型网络。

中国神话缺乏体系,显得零乱是众所皆知的事实。但中国神话也同样经过地系统化的过 程,与中国早熟的历史意识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古史传说性质的“帝系”,从黄帝的父亲“少 典氏”到尧、舜、禹支及夏、商、周的帝系。而把不符合“帝系”的神话视为“怪、力、乱、神”加以排斥,只能散落民间。而“帝系”神话,是服务于现实统治的实用目的。二崇德与尚力

中国神话的伦理倾向

抛弃了宗教的神话的外衣,直接诉诸于维系社会平衡的准则。神话用来促进统治集团利 益或为统治集团的既得利益作文化心理上的掩护,以协调大家族之间、大家族与小家族之间、贵族与庶人之间垢多重矛盾。因而按伦理准则—德对原始神话进行汰洗和改造。具体表现在 几个方面:

第一、把古代神衹分为善恶两类,分别代表历史事件中的正反两面。善神如黄帝、尧、舜、禹等,恶神有蚩尤、九黎、工共等。

第二、在善恶分明,黑白二色的伦理意识下,对神话形象注意的中心是其“道德性质”,而不是形象的“完美”、“真实”,对“善”的关注远远超过对“美”和“真”的追求。第三、对“德”的尊崇,对伦理行为的过度关注,导致人的精神的实用倾向和经验化,因而超出当时人类事务范围的神话,如宇宙现象、自然现象等神话缺乏积极性,对神的起源 全部秘密缺乏根溯源的热情。古希腊神话的非伦理化

希腊神话不是不受当时的伦理、道德和社会政治的限制。但古希腊人一般不倾向于有意 识地用伦理、道德或政治意识方面的规范去制约、加工神话。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奥林匹斯诸神,各具复杂的性格,很难用“善”、“恶”二字作简单的评价。在诸神 身上,强烈地透露出非伦理倾向。他们令人倾倒之处,是强大、神奇的力量,而不是中国“三 皇上帝”式的“圣经”希腊神话所崇仰、赞美的,不是极苦救难,律已甚严存“德”者,而 是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有“力”者或技术大师。力量和技术(智慧),在希腊人心目中混 同着善两种因素,是神秘的、难以名状的神力,是不可窥测的难以规范的欲望的汪洋。古希腊神话对“力”的崇尚和追求,导致对解释力的秘密的“知识”的深刻好奇,对知 识及其体系进行不倦的探究。希腊神话带上了系统化和非伦理化的特征。三命运与天命

古希腊神话的“命运”中国神话中的“天命”是两个出现频繁的概念。“命运”和“天 命”的区别有二: 第一、“命运”从都有,每人有各自不同的命运;“天命”则唯有“一人”能享受。因

而不可解释的普遍的命运观念反映的是多样化的社会现实;可以人为地作出伦理化解释的 “天命”观念只能产生于比较单

一、集权的社会。第二、“命运”生而注定,非人力能改变它;“天命”则按照人的道德品行而有变迁。

“命运”观念面对神秘莫测、飘忽不定的个人命运,人们竭力加以探究而获得哲理性思考; “天命”则侧重于对相对稳定的群体关系进行的伦理化的解释。

①为把形形色色的古老神话传说融汇成一个庞大而系统的神系铺平道路。②以“盲目”的方式表现古希腊人的智性思维和人的主体意识。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篇4

第一章

1:什么是制度,制度的作用是什么,制度是如何起源的?

答: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起着规范、约束人们行为的作用。

制度的作用有:降低交易费用,为经济提供服务,为合作创造条件,提供激励机制,外部收益内部化,印制机会主义行为。所有的这些作用都是为了提供激励和提供有效信息的稳定预期,从而改变相对价格,形成偏好与抉择,从而影响行动和结果。(P6)

关于制度的起源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以科斯为代表的交易费用说。第二种观点是诺斯的从简单交换到非个人的交换理论。第三种观点是考特和尤伦关于财产制度起源的思想库。(P8)

2:什么是制度变迁?制度变迁有哪些形式?

答:所谓制度变迁是指新制度(或新制度结构)产生,并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或旧制度结构)的过程。

制度变迁的形式有: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的制度变迁。由政府或团体进行的制度变迁往往具有强制性的特点。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即由个人进行的制度变迁或无主体的制度变迁一般具有诱致性的特点。

制度变迁的方式有,渐进式制度变迁和突变式制度变迁。前者如冰河般缓慢移动,后者像暴风雨一样剧烈的变化。(P11)

3: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有哪些代表人物?

答:新制度经济学最早是由O。威廉姆森提出来的,意指以科斯为代表的、强调交易费用和制度重要性的学术思潮。代表人物:罗纳德科斯 道格拉斯诺斯 阿曼阿尔钦 哈罗德德姆塞茨 张五常等。(p14)

4:新制度经济学有哪些主要理论?

答:第一、交易费用经济学。交易费用是指交易过程中谈判、签约、和履行合约的成本。交易过程中包括事前交易成本和事后成本。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是,交易一般是以极大化其提供的净收益的方式进行的。作为理性的经纪人,经济单位和经济个体总是希望降低交易费用,因而会想出各种办法,包括作出不同的制度安排,建立不同的经济组织或者选择不同的交易方式等。

第二、产权经济学。基本观点是产权是经济系统的关键变量,一旦改变了产权,也就改变了整个系统,因而产权安排对经济活动的效率至关重要。

第三、合约经济学。是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形成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主要研究交易费用与合约选择的形式,合约的结构和合约的效率。研究合约选择问题对于理解经济的运行和资源的配置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P16)5:新制度经济学到底“新”在何处?(P22)答:第一、与新古典经济学相比:

第二、与旧制度经济学相比: 第三、新在交易费用 6:为什么要学习新制度经济学?

答:学习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性,首先来自于其研究方法的启发作用。第二新制度经济学将制度当作重要变量,研究了制度的作用,尤其分析了不同制度下人的行为与资源配置的不同效果问题,这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第三,学习新制度经济学并不只是为了更好地解释以往的经济增长,而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当前的现实问题。

第二章

1:什么是交易,康芒斯的交易分为哪几种类型?(P38)

答: 交易是,当一种物品或服务在不同的技术界面上被转让时,交易就发生了。交易意味着活动的一个阶段的终止,另一个阶段的开始。

康芒斯把交易具体分为三类,一是“买卖型”的交易,又称平等的交易,指的是两个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市场交易。二是“管理型”的交易,就是上级一个人或一种少数个人的特权组织,发号施令,下级必须服从的交易。三是“配额型”的交易,配额型交易是指一个集体的上级或其代表人物的交易,这是一种政府交易。2:什么是交易费用?交易费用包括哪些类型?

答:狭义的交易费用是指利用市场价格机制的费用,包括进行信息搜寻、谈判、签订合约、和履行合约的费用。广义的交易费用则定义为经济体系运行或制度运作的费用。

交易费用包括了市场交易费用、经理交易费用和政治交易费用。市场交易费用是指市场交易过程中谈判签约和履行合约的成本。经理交易费用主要是交易由企业来组织时所涉及的费用,典型的是在企业和雇员之间执行劳动合同的费用,以及经理决策失误的费用。政治交易费用就是通过集体行动来供给公共物品的成本。3:为什么存在交易费用,特别是,为什么资产的专用性越强,交易费用越高?

答:威廉姆森概括了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与交易有关的人的因素;另一个是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关于人的因素,在威廉姆森看来,进行交易的个人都是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这两种结合起来,使交易双方既不可能估计到所有情况也不可能防止他人投机取巧,因而必须采取一些预防性办法或安排来保护自己不受损害,由此导致了交易费用。与他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资产的专用性,二是未来的不确定性程度,三是交易的频率。

资产的专用性不同意味着在市场交换时面临的选择也就不同,具有完全专用性的资产由于不可能挪作他用,因而一种用途无法实现,其价值就会下降为零。而与之相对的通用性资产,由于有多种用途,因而一旦某种用途无法实现,可以方便地转作其他用途。这样一来,具有多种用途的通用性资产在市场交易中就会比具有单一用途的专用性资产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所以资产的专用性越强,交易费用越高。4:如何估算交易费用的大小? 答:市场交易费用:搜寻成本的相对大小。对市场供给方来说,交易费用表现为推销成本中扣除运输成本的部分。

经理交易费用:可以用经常成本作为估计的基础。经常成本既包括生产承办,也包括内部交易费用。同时某些交易费用采取了沉淀成本和专用性投资的形式,这也是需要考虑的。

政治交易费用也很重要,但却更加难以估计,制定和实施法律的成本,公共选择的成本都是难以估量的。

5:交易费用经济学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地位如何?

答:交易经济学在新制度经济学中显然处于核心地位,新制度经济学既然是研究制度的,而一切制度安排都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解释制度存在和制度运行的关键概念,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生长点,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可以看成是交易费用理论的自然延伸。

第三章

1:什么是产权?产权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产权是如何产生的?

答:产权是一种经济权利,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它是一个权利束,其中既有使用权也有处置权,还有收益权和转让权,它的作用是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且只有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才能发挥作用。

法律上的产权包括所有权,所有权的分割,非物质权利或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人自身的财产:人权。经济上的产权包括资源的使用权,收入权和转让权。2:如何理解产权在经济社会中具有关键的作用?

答:个人决策者面临着不同的替代性制度安排,不同的安排意味着使用资源的不同权利,不同的权利安排当然意味着不同的经济效率。

科斯认为,权利的界定是市场交易的本质前提。提出了科斯定理:在交易费用为零时,权利的初始界定与资源配置的最终结果无关,强调了产权界定的极端重要性。

阿曼.阿尔钦认为,产权作为基本的游戏规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改变了产权约束,也就改变了经济系统。

张五常看来,产权不仅是竞争的规则,而且还可以用来解释人的行为。德姆塞茨认为,产权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解决外部性问题。

波斯纳提出了产权的三个标准,第一是产权的界定标准,第二是产权的排他性,第三是产权的可转让性。

3:什么是租值消散理论?租值为什么会出现消散?如何防止租值的消散?

答:租值消散理论的大意是说,本来有价值的资源或财产,由于其产权安排方面的原因,其价值或租金下降,乃至完全消失。

原因:第一,公共产权的安排。公共财产是一种无主资源,由于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结果必然是资源的过度使用,使资源的应有价值下降,反之如果一种资源是有主资源,所有者就会利用其排他权排斥他人使用,就可以避免资源的过度使用,从而避免由于争夺无主资源而导致的竞争成本。第二,政府的管制。政府管制是对价格机制的干扰,而价格机制在受到干预的情况下必然会导致其他分配资源的标准出现,这就形成了租值消散的条件,因为其他分配资源的标准不是免费的,其中必然涉及一些成本,这些成本呢就代表着租值的小三。

防止:政府干预,规范公共财产资源的使用,从而减少租值消散。同时,租值消散的极小化可以通过寻找生产的替代办法,或使用资源的替代办法从而使价值下降得最少来现实,也可以形成另外的合约安排使交易费用增加得最少来实现。

4:产权为什么需要流转?

答:资源的转让是资源定价和有效配置的本质前提。这是因为,一种资源只有通过转让才能从价值低的用途转让到价值高的用途,由此才能获得最大价值。更重要的事,一种资源,只有通过转让,才会形成价格,而资源也只有在价格的引导下才能实现最优配置。反之,缺少了转让权,价格无从形成,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功能也就无从发挥。5:为什么要保护产权,如何保护产权?

答:个人财产的法律保护对于激励有效率地使用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重要。同时,产权制度发挥作用的前提在于产权的有效保护。

有两种方式,一是自我保护,由所有者本身保护自己的产权,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国家没有产生之前,而且在现代社会也大量存在。二是由国家执行或保护。

第四章

1:什么是合约?合约分为哪几种类型?包括哪些内容?

答:合约是交易双方作出的一种约定,在经济学中,合约一般是指双边合约,也是一种协议,指交易双方就交易条款在协商后达成的一致意见,其中合约各方保证就双方认为充分的或等价的对象按协商的条件进行交易。

类型:销售合约:出售某种资产、物质产品或服务时签订的合约。

出租合约,指所有者在保留一部分权利的同时将另一部分权利租借给他人使用。雇佣合约:是一种服务合约,也就是一方按另一方的要求提供某种服务,另一方支付相应的报酬。

贷款合约:将资源的控制权出租给别人,以换取收益。婚姻合约,是一种两性间的一种结合。

2:什么是关系性合约?关系性合约存在的原因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关系性合约是指交易双方通过建立一种长期的信任关系,通过协商解决交易中存在的问题。因为在长期的持续关系中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而一旦出现问题都可以通过合作和其他补偿性的方法来解决。

主要问题,一私人裁决方式。二是组织文化的作用。三是有限理性 3:什么是完全合约?完全合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完全合约是假定合约的订立是一劳永逸的,合约的执行阶段也不会有什么问题,故签约者事先知道所有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即使存在不确定性,也可以根据期望效用极大化原则设计最优的合约。

主要问题有,没有不确定性和隐信息或隐行动条件下的最优雇佣合约;不确定条件下的最优合约;信息和激励;多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最优合约;长期激励合约问题。4:合约为什么是不完全的?研究不完全合约为什么需要方法的转变?

答:合约的不完全性在于,合约并没有明确地说明和处理所有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而是让许多决策和交易留待以后决定。

不完全合约理论要回答的问题是,当一些决策和交易留待以后决定时,那么在需要作决定的时候到底由谁来作决定?这就涉及所有权、控制权、相机抉择、权威和决策规则等问题。所以需要分析方法的根本改变,在不完全合约中则主要强调了控制权和所有权保护的激励效应,在不完全合约的分析中,主要关注的是货币报酬以外的其他制度因素的激励作用。

5:在不完全合约中权利如何分配才有效率?

上一篇:青少年游泳解读5则范文下一篇:雅思写作万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