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文化建设的探析(共8篇)
税务文化建设的探析 篇1
党的十七大把文化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开展税务文化建设,其核心目的正是增强税务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陶冶情操,丰富干部职工文化生活。我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税务干部队伍建设的努力方向,确定文化建设的内容。概括起来是16个字:团结和谐、求真务实、坚韧勇敢、追求卓越。
——团结和谐。“家和万事兴”,大到国家小到家庭,团结和睦、和谐一心是事业兴旺发达的基础,是家庭美满幸福的前提。一个集体更不例外,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效益,团结出成果。
既然和谐这么重要,为什么在国家、集体、家庭中仍然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不团结、不和谐的现象呢,究其根本,集中在两个字上就是“利益”在作祟。无论任何一个集团或组织,乃至一个家庭解决了利益问题,就必然出现团结和谐的局面。怎样看待权力和利益,怎样对待它,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个人处理好这个问题,人脉就好,心情就顺,事业容易成功。每个人都处理好,集体就风气正,工作面貌和状态就好。那么怎样处理为好呢?归纳起来无外乎四点。一是“推功揽过”。正确对待评功表奖,主动把给自己的名誉让给他人;在责任面前挺身而出,勇于承担。二是“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涉及原则问题勇于坚持,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原则以外的让他人三分。三是“多宽容,少计较”,不能斤斤计较,常换位思考,多看别人长处,常审视自己的不足。四是“以仁爱之心待人”。对他人常怀仁爱之心,多尊敬,别慢待,尤其是坚决不能背后议论别人,决不能传闲话,特别是无中生有的话;听到别人传来的,宁信其无,别信其有。五是“笑口常开”,以一个良好的姿态出现在社会、集体和家庭的面前。无论遇到多么烦心事,尽快从阴影中走出来,别挂冷脸,让人敬而远之。
——求真务实。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全面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给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事求是,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由于脱离实事求是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国有过沉痛的教训,上个世纪“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伟人邓小平从“两个凡是”的枷锁下重新确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邓小平说:“不但中央、省委、地委、县委、公社党委,就是一个工厂、一个机关、一个学校、一个商店、一个生产队,也都要实事求是,都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想问题、办事情”,作为个人来说就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就是实事求是”。现代社会,动真情、讲真话、办实事越来越形成人们的共识。做好税收工作更需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形成税源基础,通过税务人员的征收管理活动变成现实的税款。我们即不能多征、少征税款,又不能寅吃卯粮,征过头税,有多少即是多少。向上级汇报情况要实事求是,即不能瞒报,又不能主观臆造,无中生有。朋友、同事之间也要真诚相等,实话实说,真诚办事,不要能办的事不办,办不到的事乱答应,做一个可靠的人,可信的人。
——坚韧勇敢。在我们的工作和正常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有时还会有难以逾越的难处。毛泽东说:“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类总是克服一个个困难中逐渐成熟和发展起来的。事情的成功,往往存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当前,我们面临着繁重的税收工作任务。税源管理、纳税评估、ctais、etais、税收管理员员信息系统,税收政策法规的变化调整,申报征收管理,会统核算,队伍管理、行政管理等等总会有一些特殊情况的出现。困难始终摆在我们面前矛盾需要我们一个个解决,困难需要我们一个个克服,没有坚韧勇敢的精神,就无法做好税收工作。
——追求卓越。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要树立争先创优意识,要追求卓越,这就和体育竞赛一样,参赛者就是要争第一,如果未开赛就想争第二以下,其结果不想而知。这并不是说人人能成为第一,也是不现实的,但必须树立争第一的意识。争先创优意识要形成集体的共识,不要只是领导的意识和少数人的意识,人人都为争创优秀努力。那么这个集体一定是积极向上,正气十足,面貌一新。
要树立集体荣誉感,视集体荣誉至上。局荣我荣,局耻我耻。人人想着集体,人人为着集体,集体的事业就一定兴旺发达。
税务文化建设的探析 篇2
税务管理信息化在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经济效率和水平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深入研究如何优化资源配置、节约税收成本、推进税收征管改革、构建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机制, 实现税收的“帕累托最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税务信息化的内涵概述
税务信息化是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管理科学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税务活动中的普及应用为主要内容, 以税务信息专门技术研发和专门人才培养为支撑, 税务活动由传统纸质、手工方式向现代电子、网络方式转变, 实现税务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利用的过程, 是集先进管理理念和现代科学技术融为一体的系统工程, 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是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结合管理科学, 将税务行政业务纳入计算机管理, 通过税务部门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传递和共享, 达到为纳税人和社会各界提供税务信息和社会管理服务, 为税务机关内部提高行政效率、节约管理成本、规范执法行为, 实现税收工作现代化、提高税收经济决策效率和水平的目的。
二、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近年的不断努力, 我国的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 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已初显成效, 但是, 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税务信息化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税务信息化管理不完善, 突出的表现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较为普遍;税务信息化体系不统一、软件重复开发、软件相互兼容性较差实践应用及税务业务流程不规范, 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缺乏创新性管理体系同应用信息技术之间存在矛盾, 严重制约了税务管理信息化进一步的发展。
(二) 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共享度比较差
由于缺乏长远有效的规划, 税务、财政、国库、审计、工商、劳动、公安等部门间各自为政, 信息交流机制不完备, 部门间“信息孤岛”现象一直客观存在, 并日益成为制约部门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的难以调和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各应用软件之间代码体系和标准体系不统一、应用系统间相互封闭、应用系统林立、软件功能交叉、运行平台不兼容等, 造成信息分散在各个系统中, 信息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共享度比较差。
(三) 税务队伍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我国税务部门专业人才相对缺乏, 税务机关人员整体计算机操作应用水平不高, 税务人员思想更新和知识更新与信息技术更新存在差距, 税务队伍素质亟待提高。此外, 税务信息化软件、硬件、网络故障较多, 缺乏软件开发和硬件维护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四) 应用系统的数据问题严重
税务信息化信息系统运行效率较低, 应用系统的数据问题比较突出, 无法发挥税收管理系统在税收管理、税源监控、事务处理、决策支持等方面的信息支持作用, 具体表现在数据准确性欠缺;数据更新不及时、信息滞后;垃圾数据的清理不及时等方面, 此外, 没有对历史数据及当前运行数据进行及时备份, 导致信息丢失, 这也是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五) 税务信息安全受到挑战
由于税务信息化是基于网络平台的应用, 计算机病毒、计算机黑客、有害信息的入侵、网上信息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等都可能给税务信息化带来种种安全隐患, 加之税务机关作为政府的一个特殊职能部门, 其信息安全关系到政府工作和国家安全, 具有其特殊性, 因此, 预防病毒感染和黑客入侵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 税务信息安全问题始终是税务信息化最核心的问题。
三、加强我国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 完善税务信息化标准体系, 建立规范管理的信息化运行机制
税务管理信息化是一项严谨、周密、科学的系统工程, 标准是行为的依据, 建立完善的税务信息化标准体系是税务信息化的起始点, 严格的标准体系既是节约税收成本的需要, 也是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因此, 必须进一步修订、补充、完善税务信息化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 建立规范管理的信息化运行机制。相关税务部门需要注意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整体规划, 二是要集中开发, 三是要分类实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可以按照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分层进行, 在内容方面, 可以按照集中数据和决策服务等分步骤推进, 通过分设各个子系统的分目标, 分步实施, 稳步推进总体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 建立长效机制。
(二) 建立信息共享制度
税务管理信息化涉及税收征管的每一个环节, 税源的经济性、社会性、动态性等特点决定了税务信息化的有效运作不仅仅是税务部门的职责, 也需要社会和政府各部门的相关配合和支持。因此, 各个部门要有大局观和总体观, 必须密切协作, 共同建设和管理, 国税和地税之间应尽快实现网络横向互联, 资源共享。在现有基础上, 一方面需要对税务系统内部网进行优化和完善, 尽快建立系统内的信息共享制度, 另一方面加强与其他宏观管理部门沟通联络, 依靠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 依托网络架构, 实现与工商、技术监督、房产管理等相关业务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 使相关信息在部门之间充分共享, 建设共享的信息交换平台, 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 使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为有效实现税源监控、提升税收业务流程的完全自动处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 充实和培养税务信息化建设人才
实现税务信息化, 人才是关键。只有培养一支既懂得税收知识, 又掌握现代技术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才能实现税务信息化, 科技加管理的工作思路才能落到实处。一方面, 通过岗前培训、技能培训、继续教育等渠道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 使其全面掌握业务知识, 成为既懂得税收知识、又懂得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 从大专院校和社会上公开招聘一批既懂得计算机技术, 又懂得税收知识、财务和会计知识的人才, 不断充实税务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从业队伍。
(四) 重视应用系统的数据问题
税务信息化是基于数据大集中之上的, 为确保税务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精密性, 从系统建设开始就必须高度重视数据问题, 严格把关数据入口和出口两个层面。提高数据采集质量, 规范制度化基础数据的审核、录入和检查工作, 不断拓展数据应用空间, 对填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核。建立数据问题的责任制制度, 保证数据责任到人, 相关责任人负责对数据进行及时更新, 保证数据的实效性和准确性, 同时, 按照一定的流程和操作规范及时对垃圾数据进行清理, 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此外, 利用数据仓库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工具重视保护历史相关数据, 充分发挥税务信息化数据资源的优势和功效。
(五) 重视信息安全问题, 建立健全信息化的安全制度建设
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特别是数据集中后, 安全成为极为重要的一方面, 建立健全信息化的安全制度建设是信息化安全的重要保证。
1、建立数据存储的安全体系。
按照操作权限利用数据库系统、应用系统提供数据备份功能备份各类业务数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采用具有双机热备份技术的硬件设备, 使系统免遭破坏。
2、信息运行安全管理。
建立数据管理办法, 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进行各类数据的修改和使用;建立运行日志登记制度, 登记各系统运行中的问题, 以提供系统运行分析的数据;设置操作权限设置, 要做到各环节互相牵制、互相审核, 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全面记录和监控税务信息, 严密监控违规和异常操作, 保证税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3、加强网络安全。
针对网上安全问题加强技术防范措施, 在税务系统中引入成熟的数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病毒防范技术和CA认证等, 保障税务部门网络、涉税信息和重要信息设施的安全。
四、结语
回顾过去, 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依然要采取渐进模式, 利用现有建设成果统筹规划并避免重复建设。未来的税收问题要靠技术手段来解决, 未来的税收服务问题要靠税收文化来支持, 税务部门不仅要构建自己高效的信息一体化系统, 还要形成自己具有时代特色的税收文化, 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税务管理人才, 重视与纳税人互动交流, 以变化促发展, 以发展促进步, 不断提高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唐建湘, 谭希培.税务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制度及标准规范建设[J].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年03期
[2]吴建, 祝遵宏, 王晓燕.我国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中的几点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3]任小红.以创新管理发展的新思路实现管理强税的新目标[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18期
税务文化建设的探析 篇3
【关键词】 研发支出研究阶段开发阶段税收优惠专项补助
一、研发支出的会计核算
1、研究开发活动阶段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内部研发项目可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
(1)研究阶段。研究是指为获取新的技术和知识等进行的有计划的调查,研究活动包括:意于获取知识而进行的活动;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的应用研究、评价和最终选择;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替代品的研究;以及新的或经改进的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替代品的配制、设计、评价和最终选择。
从研究活动的特点看,企业无法证明其研究活动一定能够形成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因此,研究阶段的有关支出在发生时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2)开发阶段。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开发活动包括:生产前或使用前的原型和模型的设计、建造和测试;含新技术的工具、夹具、模具和冲模的设计;不具有商业性生产经济规模的试生产设施的设计、建造和运营;新的或经改造的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所选定的替代品的设计、建造和测试等。
由于开发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此时如果企业能够证明满足无形资产的定义及相关确认条件,所发生的开发支出可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成本。
2、研发支出账户处理的科目设置
为了准确归集企业从事研究开发活动的各项成本费用支出,应设置“研发支出”成本账户,将具体的研究开发项目作为二级科目,“费用化支出”、“资本化支出”设置为三级科目,并依据财政部对研究开发费用核算内容(费用项目)的有关规定,结合国家税务总局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相关要求,将具体的研究开发费用的内容作为四级科目。
3、研发支出的具体会计处理
企业所有研发项目发生的研发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费用化支出,计入当期损益,一次性从利润总额中减除,借记“研发支出—RDXX—费用化支出—研发人工费”等,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期末,应将“研发支出”归集的费用化支出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借记“管理费用—研究开发费”科目,贷记“研发支出—RDXX—费用化支出—研发人工费”等。
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RDXX—资本化支出—研发人工费”等,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研发支出”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在进行无形资产研究开发项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
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应按“研发支出—RDXX—资本化支出—研发人工费”等科目的余额,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研发支出—RDXX—资本化支出—研发人工费”等。期末,对研发支出形成的无形资产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摊销,分期进入成本或费用科目。
4、举例
甲公司2009年开展项目的研发,其中项目A为研究阶段的项目,项目B为开发阶段项目并符合资本化确认条件。该公司在当年二个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消耗的原材料费用355万元,直接参与研究开发人员的工资513万元,福利费69万元、其他费用133万元,共计1070万元。
其费用发生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1)发生研发支出时。
A项目:
借:研发支出—A项目—费用化支出—研发用材料费110
—研发人工费(工资)160
—研发人工费(福利费) 22
—与研发相关其他费用 48
贷:原材料110
应付职工薪酬—工资160
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22
银行存款48
B项目:
借:研发支出—B项目—资本化支出—研发用材料费245
—研发人工费(工资)353
—研发人工费(福利费) 47
—与研发相关其他费用 85
贷:原材料245
应付职工薪酬—工资353
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47
银行存款85
(2)期末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研发支出计入当期损益时。
借:管理费用—研究开发费340
贷:研发支出—A项目—费用化支出—研发用材料费110
—研发人工费(工资)160
—研发人工费(福利费) 22
—与研发相关其他费用 48
(3)期末满足无形资产的各项条件确认无形资产时。
借:无形资产—B资产730
贷:研发支出—B项目—资本化支出—研发用材料费245
—研发人工费(工资)353
—研发人工费(福利费) 47
—与研发相关其他费用 85
二、研发支出的税务处理
《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从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规定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研发支出,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研发支出,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即:费用化的研发费用允许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150%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资本化的研发费用,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但是发布于2008年度12月10日,执行期为2008年1月1日的国税发[2008]116号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却对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作出了较为严格的限制性条件,具体如下:一是扣除主体的限制。适用于财务核算健全并能准确归集研究开发费用的居民企业;二是研究开发活动的限制。研究开发活动是指企业为获得科学与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工艺、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研究开发活动。从事《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度)》规定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其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实际发生的下列费用支出,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规定实行加计扣除。三是研究开发费用的限制。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以及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从事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专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用。
按照国税发[2008]116号文件的规定,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研发支出,在按当年实际发生额扣除的基础上,再按当年实际发生额剔除不能加计扣除部份的余额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无形资产成本的100%进行摊销的基础上,再按无形资产成本剔除不能加计扣除部份的余额的50%进行摊销。
本例A项目费用化的研发费用(340万元)已经计入当期损益,而其中研发人员的福利费22万元不附合加计扣除的条件,故只能用318万元(340万元-22万元)的50%进行加计扣除。
而B项目资本化的研发费用(730万元)确认为无形资产后,可采用适当的分摊方法先按730万元进行摊销,而其中研发人员的福利费22万元不附合加计扣除的条件,故再按683万元(730万元-47万元)的50%进行摊销。
另外,财税[2009]87号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规定,就企业取得的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符合特定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但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也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那么假设甲公司在进行上述两个项目研发投入时,能获得政府的符合不征税收入条件的财政性资金补助各100万元,则A项目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化研发费用(240万元),加计扣除数为218万元(240万元-22万元)的50%,即109万元。而B项目资本化的研发费用(730万元)确认为无形资产后,也只能按630万元进行分期摊销,并再按583万元(630万元-47万元)的50%进行分期摊销。
【参考文献】
[1]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令[2006]第33号)[S].200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512号)[S].2007.
税务文化建设的探析 篇4
封闭办案1个月后,案件第一阶段顺利杀青,出差归来,周末恰逢世界杯,爽了!喜刷刷的同时,也要来点思考,毛主席说过“xxxx要天天讲、月月讲”,哈哈,对于税收业务,也要天天讲、月月讲,看球不学习,看球不踏实,来篇小文章,以填补看球看疯了的winwind的心灵吧!
这两年笔者一直在办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大型案件了,比较起过去,案值不断上升,1亿元金额以下的案件,只能算毛毛雨,而在有货虚开中,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认定问题,也牵动着下游企业无辜的或者无证据表明“有辜”的企业的心,动辄上百万的税款,不能等闲视之,无辜的心灵不断提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这其中“善意取得”的辨析更加激烈,笔者试对其进行分析,水平有限,仅供参考。
一、什么是民法意义上的“善意取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共同共有人对共有财产享有共同的权利,承担共同的义务。在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一般认定无效。但第三人善意、有偿取得该财产的,应当维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对其他共有人的损失,由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人赔偿。
由上可见,民法意义上的善意取得是指对动产所有权外观(占有)的合理信赖,法律应当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二、什么是善意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上世纪末21世纪初,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泛滥,严重侵蚀了增值税税基,国家税务总局一方面加紧开发防伪税控系统,另一方面加大了对虚开犯罪的打击力度,连续颁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7】134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处理问题的通知>的补充通知》(国税发【2000】182号)文件,对虚开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但是两文件“一刀切”式的处理,在购货方(受票方)不知道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以下简称专用发票)是销售方虚开的情况下,引起了严重的税企对立,因此总局借鉴民法善意第三人的理念,出台了《关于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87号)文件,该文件规定符合四个条件的受票方为“善意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一是购货方与销售方存在真实的交易,二是销售方使用的是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 和计划单列市)的专用发票,三是专用发票注明的销售方名称、印章、货物数量、金额及税额等全部内容与实际相符,四是且没有证据表明购货方知道销售方提供的专用发票是以非法手段获得。
由上可知,首先“善意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增值税政策中的概念,严格来说企业所得税中无此名词。案例1:2000年3月,河南省A公司从税务机关领购100份手工版增值税专用发票后,立即“玩失踪”,河南省B公司销售货物给河北省M公司时,以偷税为目的向A公司购买了10份增值税专用发票,以B公司的名义开具给M公司,这10份发票B公司未记账。河北税务机关经过稽查,发现M公司对B公司非法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事实不知情。
税务分析:
(1)B公司的确同M公司存在真实的货物交易;
(2)B公司使用的是河南省增值税专用发票;
(3)专用发票注明的销售方名称的确是实际销售方B公司,并且其他内容也与实际相符;
(4)上例中,无证据表明M公司知道B公司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非法获得的。税务处理:
综上,M公司完全符合国税发【2000】187号文件的理念,属于善意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1)根据国税发【2000】187号文件之规定,M公司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应予进项税额转出,未来如果B公司能够重新开出合法有效的增值税专用发票,M公司允许仅限税务抵扣。
(2)根据《关于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已抵扣税款加收滞纳金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7】1240号)文件规定,善意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予加收滞纳金。
(3)M公司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否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总局并无明文规定,前面说过,企业所得税上甚至从未有过善意取得的概念。目前,全国各地的执行情况五花八门,且这些规定多是《企业所得税法》执行之前的规定,从法理上说,大多已经作废: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前的规定: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通过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购进的货物所得税处理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3]112号)<全文废止>。文件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七条的规定,企业各项会计记录必须完整准确,有合法凭证作为记账依据。因此,如果企业不能依照规定取得合法购货发票,无法确定其支付货款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其购进货物所支付的货款,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作为成本费用扣除;
上述文件没有说明这里的接受虚开是善意接受虚开,还是非善意接受虚开,因此应该包括善意接受虚开。该文件表明总局认为,只要是接受虚开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其成本一律不得扣除。当然随着《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法》的作废,该文件也随之已经作废。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企业因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批复》(京地税企
【2003】114号)对密云县批复:北京XXX公司在2001年7月从广东某公司购进商品,货款5872978.75元,增值税进项税额998406.39元,价税合计6871385.14元,所有货款于2001年9月支付完毕。凡企业属于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在企业所得税有关存货的计税成本方面,允许纳税人因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而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增大其存货成本。
该文件是笔者所见最宽松的一个文件,不但善意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成本可以扣除,转出的进项税额部分也可以扣除。该文件上位法渊源应追溯到《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由于其上位法已经作废,该文件也应随之作废。
《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浙地税二[2001]3号)第六条规定:“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2000]187号文件规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其购入商品实际支付的不含税价款,在结转成本时,准予税前扣除”。
浙江省的规定同北京地税略有不同,规定购进金额部分允许扣除,转出的税金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个人认为这种规定不恰当,要么严厉规定全部不能扣除,如果规定成本部分能够扣除,那么转出的税金就属于成本的一部分,也理应允许在税前扣除。
当然上述规定,在《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也随之作废了。
《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关于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有关问题的批复》(苏国税函[2003]37号)文件第二条:“关于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所支付的货款可否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问题。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0]84号)第三条规定:“纳税人申报的扣除要真实、合法”,而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符合上述要求。因此,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其购进货物所支付的货款不得税前扣除。
江苏省的规定则规定无论货款金额,还是转出的进项税部分,一律不得扣除。
由上可以看出,《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前,全国各地执行的五花八门,没有统一答案。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
如果税务机关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依据的条款依然是前述的两个文件国税发【2008】80号文件和国税发【2008】88号文件,即将善意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归类于”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从而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1]这种处理,存在巨大争议。笔者亲历的一个善意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复议案件,经过多次请示国家税务总局,总局均“王顾左右而言他”,不给正面回答,咨询人民法院,人民法院认为在诉讼中,税务机关必败无疑,因此有鉴于此,最终该案允许企业善意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了。但是转来年,总局督察内审司来我省检查工作,认为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是执法错误,要求立即纠正,真是让人欲哭无泪,打官司败了算谁的?
结论:到底善意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否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呢?笔者以为应当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只是“形势比人强”,正式场合,俺只会说“这个问题我不知道”!企业遇到这个问题,如果税务机关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复议、诉讼一个都不能少,据信肯定最终能够扣除。
当然部分税务机关还有这样一种观点:“企业说自己不知情,其实肯定知道,只是我们没有证据罢了!”个人以为发出这种声音,是缺乏法制观念的具体体现,执法依据的是“法律事实”,而不是“客观事实”,而法律事实的载体就是“证据”,没有证据仅凭推断定案,切不可取。
案例2:2013年5月,A公司销售货物给M公司,A公司以B公司的名义与M公司打交道,并以价税合计7.5%的手续费向B公司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给M公司,B公司的专用发票是从税务机关合法领购的,并就开具的发票已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2]。M公司将货款支付给B公司后,B公司扣除手续费后,将剩余货款转账给A公司。经税务稽查,M公司对虚开发票事项不知情,A、B、M公司同在河南省。
税务分析:
事实上,案例1的情形,在目前防伪税控系统覆盖全国的情况下,已不存在,因为防伪税控系统的稽核比对根本过不去。目前税务机关所称的“善意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是指案例2所知情形。税务机关在执法时,往往首先套用187号文件,如果受票单位确有真实货物购进,且对上游企业虚开不知情,我们就称之为“善意取得”,反之称之为“恶意取得”,即:非善即恶。
1、案例2不符合国税发【2000】187号文件“善意取得”条件,不能适用该文件。
认真分析187号文件,我们会发现,虽然本案例中,M公司对A、B公司的交易不知情,没有主观过错,因此具备法理中“善意第三方”的起码条件,但是严格对照国税发【2000】187号文件“善意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四个条件,案例2并不属于187号文件意义上的“善意取得”。
(1)该案例中M公司同销售方A公司存在真实交易,但是同开票方B公司没有真实交易。国税发【2000】187号文件四个条件的第一个条件“购货方与销货方存在真实的交易”,案例2符合这一条件。
(2)由于A、B、M公司同在河南省,因此也符合“销售方使用的是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专用发票”这一条件。
(3)案例2不符合“专用发票注明的销售方名称、印章、货物数量、金额及税额等全部内容与实际相符”条件。案例2中专用发票注明的销售方名称、印章均为B公司,但是实际销货方为A公司,因此专用发票注明的销售方名称、印章与实际不符。
(4)符合“且没有证据表明购货方知道销售方提供的专用发票是以非法手段获得”这一条件。在案例2中,没有证据表明购货方M公司知道销售方A公司提供的专用发票是从B公司非法手段获得的。
目前笔者接触的一例复议案件中,M公司向税务机关提请行政复议,其理由是“由于该公司取得的专用发票是从税务机关合法领购的”,因此不符合187号文件的第4个条件,据此税务机关认定该公司“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定性错误。”笔者认为,这种说法站不住脚,因为完全可以理解为“A公司从B公司非法获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然后交给了M公司。如果采信企业的这种说法,“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适用范围就会更加狭窄,由于案例1中专用发票也是从税务机关合法领购的,按照这一标准,连案例1也不符合187号文件“善意取得”的条件了。
综上所述,案例2不符合善意取得的第3个条件,即“专用发票注明的销售方名称、印章、货物数量、金额及税额等全部内容与实际相符”,因此不能适用国税发【2000】187号文件。由于案例1情形已不存在,如认真考究,防伪税控系统条件下,“世间已无国税发【2000】187号文件意义上的善意取得”,税务机关多年来其实是在“囫囵吞枣”的处理问题。
2、案例2应当如何进行税务处理?
案例2既然不符合187意义上的善意取得,那么按照国税发【1997】134号、国税发【2000】182号文件处理如何?134号文件第二条规定“在货物交易中,购货方从销售方取得第三方开具的专用发票应按偷税处理”,而182号文件第一条规定“购货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所注明的销售方名称、印章与其进行实际交易的销售方不符的,即134号文件第二条规定的“购货方从销售方取得第三方开具的专用发票”的情况。”
我们居然发现,多年来案例2情形一直被当做187号文件意义上的“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来处理,居然是完全错误的,这种情形按照134、182号文件是标准的“偷税行为”。那么为什么税务机关集体失明,分析不出并不复杂的政策适用呢?其实税务机关并不是傻子,案例2情形就算是按照187号“善意取得”不允许抵扣进项税,且不加滞纳金,已经是税务机关忽视182号文件,牵强作出的最轻税务处理了,由于在该案中,M公司确实对虚开行为不知情,而补缴的增值税款又动辄上百万元,委屈万分,不平则鸣,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不绝于耳,如果税务机关胆敢一丝不苟的按照182号文件,可想而知,根本执行不下去!因此税务机关选择了“选择性失聪”,不去抠文字,而是对这种情形按照国税发【2000】187号文件处理了事!这就是“中国式税务局”,总局总是觉得自己的政策天衣无缝,因为在威权官僚体制下,“不合适的鞋子”,基层税务机关会“削足而履”,没有人去做“皇帝的新装”中那个天真的小孩!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目前即使税务机关按照国税发【2000】187号文件处理案例2,M公司们仍然不断提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而且言之凿凿,这种情形确实不属于国税发【2000】187号文件所述情形,税务机关又难以下决心引用182号文件,断然打击本就心灵受伤的M公司们,究竟怎么办呢?
聪明的税务人们,又祭起了一杆大旗:国家税务总局2012年33号公告。33号公告非常短小精悍,且看其表述:“纳税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未就其虚开金额申报并缴纳增值税的,应按照其虚开金额补缴增值税;已就其虚开金额申报并缴纳增值税的,不再按照其虚开金额补缴增值税。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
为,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纳 税人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得作为增值税合法有效的扣税凭证抵扣其进项税额。”
其实33号公告是基于为了解决“《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增值税征收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5]192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对代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征补税款问题的批复》(国税函发[1995]415号)规定,对纳税人 代开、虚开专用发票的,一律按票面所列货物的适用税率全额征补税款。那么就开票方而言,虚开发票的销售收入如果已在当期全额进行了抄报税,并申报缴纳了税款,192号文件和415号文件所述的“全额征补税款”是否意味对其虚开的税额进行二次征收的问题”而发的,其重心并不在“纳税人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得作为增值税合法有效的扣税凭证抵扣其进项税额。”
然而,由于33号公告没有区分善恶意,税务机关正在难受之迪,187号文件不能适用,企业不答应;182号文件不忍使用,害怕反弹更甚。33号文件的出示,仿佛看到了光明,去她妹的,我不去区分善意恶意了,说你M公司取得虚开的专用发票总委屈不了你,俺有销货方税务机关开具的《已证实虚开通知单》在手,就按33号公告要求你补缴增值税,由于不是善意取得,还要加收滞纳金,偷税就不定了。这其实还是中国人狡黠智慧的体现,33号公告,还真能套的上,只是不符合税法本意而已!
三、案例2情形,路在何方?
如上所分析的,案例2情形目前政策倒是比较清晰,但是税务机关不敢用、不忍用;国税发【2000】87号文件所述情形已经是“屠龙之技”,不能用,不适用;33号公告作为“补锅匠”,应急则可,常用不宜。具体税务处理,亟需总局完善政策。
笔者建议总局废止主要有国税发【1997】134、国税发【2000】187、国税发【2000】187号三大文件构成的“接受虚开税务处理体系”,重起炉灶,旗帜鲜明的对善意取得重新定义,规定案例2所述情形属于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应补缴增值税款但不加收滞纳金,实际发生的购货支出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转出的进项税允许计入购货成本。按照以上规定,《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九条已经授权总局规定不允许抵扣税款的扣税凭证,有行政法规做支撑,可保诉讼无虞,企业虽然觉得委屈,但这里也包括大量其实是恶意接受虚开情形,只是税务机关没有查明事实罢了,在执法领域不能以这种推断执法,立法时却一定要考虑这种因素。说一千道一万,业务是真实发生的,企业所得税问题,就不要扭扭捏捏了,大大方方的规定这种情形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允许扣除。
[1]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发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8】80号)文件第8条第2款规定:“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纳税人使用不符合规定发票特别是没有填开付款方全称的发票,不得允许纳税人用于税前扣除、抵扣税款、出口退税和财务报销。”《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意见》(国税发【2008】88号)文件第二条
第三款第3项规定:“加强发票核实工作,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税前扣除凭据。”
[2] B公司就开具发票按照17%的税率申报纳税,收取A公司7.5%的手续费,难道B公司有毛病么?其实这种虚开公司往往是另种情形,一是以更低的点数,如5%,购买进项发票,赚取差价;二是该公司有大量无票收入,有对外虚开的额度。
税务文化建设的探析 篇5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价值观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结合,政治和文化的有机融合,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入新阶段的一种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廉政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家机关在廉洁从政方面所构建的思想、政治、法律、制度体系的标志,反映了廉政建设的变化、发展和进步状态。引伸到基层税务部门,廉政文化是税务干部在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的以“廉洁奉公、秉公执法”为主要内容,融合了税收文化、税收理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税收执法、规章制度、税收行为规范、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税收行为方式等内容的总和,体现了思想、道德、法律为一体的素质要求,它来源于税务干部的税收工作实践,并统领税务干部的思想意识,体现了共同的价值标准和精神观念。加强基层税务部门廉政文化建设,对促进税务部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层税务部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是贯彻落实总局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
2006年2月12日,在全国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总局局长谢旭人指出:各级税务机关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委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正确认识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形势,把学习贯彻党章作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落实到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的各方面工作之中,努力促进税务系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推动税收事业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证。总局纪检组长贺邦靖指出:要坚持“三个贯穿于”工作方针,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税收工作大局之中,贯穿于税收政策法规的制定、税收征管体制机制建设和改革的总体设计之中,贯穿于“两权”运行的全过程之中,对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不禁不止,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基层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更有利于将这些要求和指示落实到位。
(二)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建立与基层税务部门工作环境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根本性举措。廉政文化建设作为税务部门惩防体系的重要内容,旨在加大预防工作力度,使反腐倡廉教育面向全体税务部门和税务干部,努力提高税务部门和税务干部的依法行政的执法理念,使其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犯或少犯错误。只有搞好了廉政文化建设,税务部门和税务干部的执法行为规范了、法制观念增强了、良好的征纳关系形成了,党风廉政建设才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推动基层税务部门的工作不断发展。
(三)是基层税务部门推进阳光税务的重要手段 一是廉政文化对税务干部有着强烈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具有无形的导向、凝聚和约束功能。作为一种健康正确的思想意识形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有利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的形成。二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能够帮助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实现执法内容公开化、执法手段信息化、执法流程明细化、执法责任明确化和执法监督便民化,防止出现损害纳税人利益的“吃、拿、卡、要、报”等不正之风的发生。三是运用廉政文化的力量,让廉洁的转念转化为服务的理念,并充分体现在为纳税人服务上,引导和督促税务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牢记“两个牢必”,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使廉政文化建设和基层税务工作协调统一、互促互利,进一步提升税务部门在纳税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为基层税务部门积极打造“阳光税务”提供保障。
二、基层税务部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基层税务部门加强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 基层税务部门开展廉政文化,只有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独特新颖的载体,不断扩大教育对象和覆盖面,使廉政文化建设的触角伸入到地税工作的方方面面以及干部职工及其家庭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才能焕发出廉政文化的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
一是运用网络技术,增强廉政宣传教育的直观性、灵活性、全面性、有效性。基层税务部门可运用局域网的共享功能,搭建廉政文化信息平台,形成上下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的廉政文化网络系统,并设置警钟长鸣、廉政要闻、廉政论坛等栏目,建立内容丰富、自主选择“廉政超市”。在“廉政超市”里,税务干部可以既通过廉勤楷模的先进事迹为自己树立学习的榜样,又可以通过反面典型的例子,做到自警自励。随时提醒税务干部要善待手中的权力,勤廉为税,做到严格执法,坚持依法行政,从而树立正确的廉政理念。
二是充分发挥各种文化阵地和艺术形式的作用。基层税务部门可充分借助橱窗、报栏等各种载体,建立廉政文化墙、廉政文化走廓,使干部职工感觉到廉政文化建设就在自己的身边。廉政文化墙在内容设置可按月或按季突出一个主题,如廉政宣传月专题、全国法制日专题、政务公开专题、廉政文化活动专题等等;廉政文化走廓在内容安排上可悬挂廉政书画或反映税务部门工作特点、工作理念的“格言警名”,既提高大家的文化素养,又激发了大家勤勉敬业的工作热情。基层税务部门也可寓教于乐,通过观看警示教育影视片通过组织开展廉政歌曲演唱比赛、廉政书画作品比赛等活动,促使税务干部在美妙的艺术享受中得到感悟,受到启迪。
三是将廉政文化建设融入的税收工作当中。廉政文化只有延伸到日常工作、生活之中,才能扩大廉政文化的渗透力,使更多的人了解、感受廉政文化。可开通廉政文化宣传直通车,将有关廉政文化的知识制成展板,定期在各相关单位巡回展出;可组织干部职工到贫困农户中体验生活,为干部发放廉政台历、寄送廉政贺年片,主动接受纳税人的监督;可坚持开展评选“廉内助”、“贤内助”、“五好家庭”活动,促使税务干部和家属都增强法纪意识、廉洁意识;春节、元旦等重大节日前,可通过召开家属座谈会、上门走访等方法,加强与干部家属的沟通和交流,增强廉政文化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使清廉之风吹进税务干部生活的每个角落,形成家家把好廉政关的良好氛围。
(二)基层税务部门廉政文化建设的方法
一是廉政文化建设要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廉政文化建设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无形”的,它需要“有形”的制度做为保障才能建立持久、完善的运作方式和长效机制。在实践中,我们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新任务的要求,以税务廉政文化建设为契机,全面建立包括税收业务管理、日常事务管理、干部人事管理,廉政纪律、领导班子、党群组织建设等各项制度,建立用制度管人、用法制管事的工作机制,从而保障廉政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二是廉政文化建设要与依法治税结合。税务部门作为经济执法部门,就必须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廉洁从税。既要确保各项税收政策执行到位,又要维护正常的纳税秩序,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严格依法行政。要全面深化税收执法责任制,做到监督有重点,纠正有实效,考核有标准,责任有落实,全面提升税收执法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程度。要完善个人行为规范,引导干部落实好《税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税务干部礼仪规范和各项文明规定,通过干部职工严谨、规范、文明、高效的具体行为,体现税务部门廉政文化的价值。
三是廉政文化建设要与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坚持把弘扬和培育“廉政文化”与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结合,与弘扬优良传统和不断创新相结合,使廉政文化与日常的廉政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融为一体。其一,念好“廉政经”。坚持把廉政文化作为党组、支部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培训班、报告会、政治学习等形式,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其二,常敲“警示钟”。除了抓好日常的警示教育专题学习外,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不断增强地税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激发税务干部珍惜岗位、自觉抵御诱惑,不断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其三,勤打“预防针”。日常工作中通过开展执法检查、经济责任审计等手段,及时查找税收工作中易发生职务犯罪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提出预防对策,并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对税收征管质量和行政管理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减少人为因素和执法的随意性。
四是廉政文化建设要与科学的激励机制相结合。荣誉激励既可以使荣誉获得者经常用这种荣誉鞭策自己,又可以为其他人树立学习的榜样。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的方法,分类设置不同的单项奖和综合奖,设立专门的奖励基金,对获得荣誉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重奖;对影响单位形象的,轻者给予经济处罚,重者给予待岗处理。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干部职工物质、情感、自尊和自我价值实现等方面的精神需求,做到用情感人、以情动人。在生活中,从细微处着手,在干部生日、生病、生活困难时及时进行看望和慰问;在工作中,针对干部职工学习培训、交流轮岗、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等实际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解决,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时刻感到组织、领导的关怀和温暖,增强对地税部门的信任感、自豪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激发勇于拼搏、开拓创新的斗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基层税务部门开展廉政文化的几点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廉政文化是对传统教育方法的一个重大突破,基层税务部门应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高度,充分认识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明确廉政文化建设贵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牢牢把握党风廉政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活动,才能深入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在开展过程中,领导干部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倡导者、实践者和传播者,领导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加强对廉政文化建设的组织协调,做到认真谋划,突出重点,精心组织。同时,充分发挥党组织、监察室等部门和组织的职能优势,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互相推动,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联动效应。
(二)深入研究,努力创新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理论的思考,工作方向就会出现偏差。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需要深入研究廉政文化,提升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水平。必须深入研究胡锦涛总书记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积极探索廉政文化建设的规律,不断丰富和发展廉政思想、廉政理论。努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广泛开展多层次、多角度、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理论研讨活动,扩大廉政文化建设的认知面和影响面,切实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水平。在实践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手段,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廉政文化创建和推广活动,使廉政文化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努力增强廉政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从而调动各方面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
(三)重在实践,注重实效
廉政文化建设不论是采取何种形式,都一定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寓教于理,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富于亲和力、吸引力、渗透力,使广大气象干部职工乐于和易于接受,使廉洁理念、廉政意识入脑入心。要通过有效的文化载体,把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搞得生动、活泼,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关心、理解和支持党风廉政建设的大政方针,树立正确的廉政理念。要注意充分运用文化的感染力、凝聚力、震撼力、影响力、渗透力和创造力,帮助广大干部职工,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树立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促进全社会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
税务文化建设的探析 篇6
镇安县地方税务局直属税务分局
文化建设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一种形式,它有着实实在在的内涵。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系统、一个部门的精神支柱。税务文化也不例外,它也是整个文化领域的一部分,是税务系统税收事业发展的原动力。只有重视和加强税务文化建设,才能更好地激发税务干部的内在活力、提升税务整体形象、提高税收管理水平。因此,重视和加强税务文化建设应是税务部门不可忽视的问题,基层税务分局(所)作为税务系统的最基层单位,在税务文化建设中起着基础性文化建设单元作用,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重视和加强税务文化建设,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税务文化,有的人对税务文化并非真正的理解,误认为税务文化就是搞上几场演出或者写写画画和组织几项娱乐活动等,其实这是一种极端的偏见,没有真正读懂税务文化的内涵。我们认为,税务文化是税务部门在长期税收管理过程中所积累的一切精神财富和物资财富的总和。具体的说来,它包括,队伍建设相配套的行为规范、管理制度、团队精神、领导科学与艺术,还有体现在税收实践活动的物质形式,如办税服务场所、税务工作器具、单证等,同时,还包括税务干部在税收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情操等。这些都是税务文化中的综合反映,从税务文化的本质可以看
出税务文化在税收管理中的重要性,建设税务文化和实践税务文化就不言而喻了。
任何一个部门、一个团体的盛衰,都离不开文化,因为文化是根、是源、是精神之柱、是灵魂,一旦一个没有根、没有源、没有精神之柱、没有灵魂的部门和团体,它就不具备一个部门和团体的称号,它就会像一盘散沙,没有吸引力,也没有凝聚力,更无从谈起发展、事业、成就和辉煌。税务部门也是如此,也需要文化建设的发展和延伸,也需要凝聚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需要发展和创造出更多的业绩和辉煌,所以,只有加强文化建设,才能发挥好税务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探讨和思考税务文化建设的实践才是税务工作必须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关于基础税务分局(所)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问题,我们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讨,在这里与大家一起研究。
一、税务文化也有自己的目标和标准
文化是一个大的范畴总称,具体的行业有着自己具体的文化目标和标准,税务文化也不例外。税务机关是政府的职能部门之一,有着它的特殊性,它既是行政执法的具体实施者,又是承担为纳税人服务的一个窗口。它不仅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且也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领域中实践“三个代表”的践行者。所以,要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高素质的队伍首先离不开高素质的文化,其次也离不开一个科学的
文化目标和标准。就税务文化而言,我们认为,加强税务文化建设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和标准。
(一)发展创新是推进税务文化建设的不竭动力 发展和创新是时代的主题,是弘扬进取意识,是打造一流团队的源动力,是面对新观念、新体制和新技术的挑战。发展创新就是税务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就要提高税务文化建设的科技含量,也要深化和拓展税务文化的实质、内涵,同时还要强化主体意识,上下联动,广泛吸引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和融入文化建设,树立精品意识,典型意识,特色意识,创自己的文化品牌意识。发展创新不仅是税务文化建设的目标,同时也是税务文化建设的标准。每一位都应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和精神支柱,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敬业意识、奉献意识、全局意识、创新意识、法制意识、廉洁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热爱税收,维护大局、促进发展,在组织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实现在集体中升华自我,在团队中完善自我,只有目标和标准明确,才能真正做到发展和弘扬税务文化建设。
(二)凝聚团队意识是促进税务文化建设的基础 税务文化是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推动各项工作前进的动力。什么是团队?团队是指以完成某一个特定工作目标而
集合在一起的人群。既然团队是一个群体,那么在群体交往过程中就会有一定的规范,也可能表现为一种制度。因此,团队成员间首要体现的就是团队合作精神,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凝聚力。凝聚力来自于税务文化的氛围,来自于基础建设,因此,在税务文化的氛围中,领导应注重情感管理,理解群众的困难与愿望;群众应理解领导的责任与压力,自觉服从组织,尽心尽责。上下之间相互支持,通力协作,人人都能识大体,顾大局,密切配合,这个团队才能无往而不胜。
(三)规范和完善制度是税务文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税务文化涵盖税收管理的全过程,税收精神是税务文化的灵魂。它体现了税收思想、管理理念、审美意识,同时还体现了行为规范、管理制度、价值观念、职业道德的税务行业文化的内涵。达到一方面用税收实践活动充实文化建设的内容,增添建设的活力。另一方面,通过文化建设来弘扬、发展、提升税收工作成果、实效,弘扬地域文化的目的。因此,税务文化建设要集中反映税务人员的整体精神,共同的价值标准、合乎时代要求的道德品质及追求发展的行业规范。所以,这就需要完善管理制度,研究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与时俱进的来设计和完善各项制度,要切合实际地对一些综合管理、工作职责、廉洁自律、干部管理、政务管理、后勤、资产管理、财务、票证管理、网络管理、征管工作管理、考核管理等制度的完善。除此以
外,还要开展一些廉政文化教育,使大家在艺术享受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同时还要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多开展些文体娱乐活动,来营造健康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干部的情操。有了规范的制度作保证,税务文化的内涵才能得以提升。
二、税务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它贯穿税收工作的始终
税务文化事关税务机关的长远发展,是税务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是税务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它贯穿税收工作的始终。税务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表现形式,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延伸和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它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强调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为前提,提倡在满足必要的物质需要的基础上,尽量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因此,要使税务文化建设立于税收工作之魂,就必须把握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升税务干部职工的文化素养。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的信仰,理念、道德情操的手段,要始终如一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首要文化内涵来传播,可以通过政治理论学习日、学习园地、专家讲座、网络论坛、心得体会交流、革命传统教育、知识竞赛、演讲等形式,不断把政治理论教育活
动引向深入,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人心,使干部职工把自我价值和税收事业的目标正确地统一起来,自觉服从服务于税收工作大局。始终坚持开展以“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为基本内容的税务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弘扬为国聚财、执法为民的核心价值理念,引导税务干部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始终坚持开展廉政教育和法纪教育,使干部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基础,增强了干部遵纪守法、廉洁从税、拒腐防变的能力。坚决做到在政治上绝不损害党的利益,在形象上绝不损害国家利益,在服务上绝不损害纳税人利益,在工作上绝不损害群众利益。
第二,依法治税,文明服务,构建和谐税务。构建和谐是税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队伍的团结和谐是做好工作的首要条件,只有整个队伍的团结和谐,才能出凝聚力、战斗力。同时还要努力构建和谐征纳关系,坚持依法治税和优化服务的统一,目标是建设依法诚信的税收环境,全面提高依法治税水平。搞好优质服务。标准的服务水平直接体现着税务文化建设的品位。以纳税人满意为标准,开展各种税收服务竞赛活动,自觉接受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从而进一步在强化管理中提高服务水平,在优化服务中加强税收管理,提高税收服务的质量。
第三,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建设学习型组织是加强税务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先进文化是创新的催化剂,建设税务
文化需要有一定理论素养、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才,因此,大力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显得犹为重要。要鼓励税务干部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政策水平、业务技能、文明道德为目标,培养税务干部的税收意识、税收理念、税收形象和税收职业道德,加强税务干部文化素质的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一流、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税务干部队伍。树立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向实践学习的理念。
三、加强税务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税务文化建设是税务部门的一项形象工程,既有外表的形式,又有实质的内容,它是税收体系中的灵魂,是税收工作的窗口,实践和构建税务文化是税务部门的首要问题。为使税务文化建设能落到实处,特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仅供参考。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做好税务文化建设的前提
税务文化建设是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创新的需要,是推动和深化规范化管理的需要,是保障各项税收工作任务圆满完成的需要,是提高税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是树立良好税务形象的需要。各级税务机关要加大教育和宣传力度,统一广大税务干部的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加强税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级税务机关要适应形势,抓住机遇,通过加强税务文化建设,增强内在压力和动力,人人参与税务文化建设,努力形成自我追求、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税务文化建设氛围,从而进一步树立税务机关公正严明的执法形象、文明高效的服务形象、廉洁勤政的公仆形象和秩序优良的部门形象。
(二)加强组织领导是税务文化建设的关键
税务文化事关税务机关的长远发展,是税务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加强税务文化建设必须领导重视,应该作为一把手工程,应制定实施方案,既着眼于长远,面向未来,又立足现实,分步实施。各级领导干部在税务文化建设中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当好表率,带头学习文化、倡导文化,做税务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参与者、实践者。税务文化建设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促进税务干部的全面发展,关心人、爱护人、激励人、塑造人,增强干部的主人翁意识和历史责任感,激发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坚持把领导者的主导作用与全体干部的主体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动员全体干部广泛参与税务文化建设,使广大干部在主动参与中了解税务文化建设的内容,认同核心价值理念,形成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税务文化建设的深入健康开展。
(三)做好税收管理工作是提高税务文化建设实效的有力措施
税务文化作为一种以价值观念、精神意识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文化,其根本效能在于进一步优化税务机关群体素质,更好地实现税收职能。一方面要确立税收法治思想为税务文化建设的核心观念,不断强化法治意识;另一方面要把税务文化作为一个崭新的管理理念和提高文明创建实效的重要举措,渗透到税收征管、税务稽查、队伍建设、行风廉政等各项工作中,既务虚,又务实,进一步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使群体文化的影响力转变为全面提升税收工作水平的现实战斗力。
(四)丰富干部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
税务文化建设要坚持求真务实,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防止形式主义,搞形象工程。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科学、实用的要求,创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丰富管理内涵的税务文化体系。在抓好税收征管的同时,也应开展一些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建立职工活动室、图书室,成立文艺队、足球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棋牌队等文体组织,组织书画、摄影、文学等兴趣小组,举办演讲、征文、观摩、展览等活动,既促进交流,陶冶情操。又营造舒心愉悦的工作环境,丰富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起到提高素质、凝聚力量、规范行为、推动工作的作用。
通过大力加强基层税务分局(所)文化建设,努力培育
税务文化建设的探析 篇7
关键词:税务筹划,斯坦科尔伯格博弈
一、税务筹划的概念
国内外的学者对税务筹划范围的划定不一, 各方的分歧主要在于是否将政府等征税方作为税务筹划的主体。将征税方排除在主体之外的学者认为政府只能依法征管、依法治税, 并不存在“筹划”这一说法, 因此将征税方纳入税收筹划的主体是不合适的。但是笔者认为征税方的税务筹划虽然属于税务管理学的范畴, 但是如果将其排除在税务筹划的主体之外是不妥当的, 原因包括两个方面:首先:纳税一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即纳税方税务筹划所依据的税法是政府部门制定的, 纳税方所有的税务筹划必须考虑到政府对这种行为是否认可。其次, 税法不是固定不变的, 政府可以根据宏观经济的发展等原因修改相关税收法律。如此一来, 纳税方在今天合法的税务筹划到了明天也有可能就成为不合法的了。所以征纳双方互相传递的信息会影响税收制度的制定, 从博弈的角度来研究这种行为应当将征纳双方都纳入到税务筹划的范围当中。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认为, 政府税收集中反应了占统治地位阶级的征税意志, 因此征税方的税务筹划与纳税方相比是古老的, 其从古至今有着不同的原则方法。我国古代的政府税收筹划虽然曾出现过“薄赋敛”, “取之有度”等宝贵的思想, 但是从本质上看当时政府税收的主要原则仍然是确保官方的利益最大化。现代社会的政府税收已成为社会经济当中的重要的平衡力量, 因此政府的税收筹划是指在税收财政, 公平税负, 税收效率, 税收主权等原则下, 服务于宏观经济平稳有效运行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据资料记载, 纳税人的税务筹划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意大利。进入20世纪之后, 随着生产力以及税收制度的发展, 企业的税务筹划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对于政府的税收筹划, 纳税人的税务筹划主要是从微观的角度来切入, 此处我们引用盖地教授对纳税筹划的定义即“纳税人的税务筹划是其依据所涉及的税境和现行税法, 尊重税法的前提下, 根据税法中的允许、不允许以及非不允许的项目和内容等, 对企业涉税事项进行的旨在减轻税负、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谋划、对策和安排。”
二、博弈研究的假设前提
税务筹划也是在一定的大环境下进行的, 因此他与财务会计一样, 都有假设的前提, 具体包括税务筹划主体、理性经济人、持续经营、税制差异和有效市场等5个前提。为了本文的研究需要将这其中的理性经济人, 持续经营和有效市场作为博弈研究基本前提的一部分。
(一) 理性经济人
众所周知, 理性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之一, 对于税务筹划这一假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征税部门的理性体现在:首先, 保证依法征税, 避免错征、少征或者漏征等;其次是发挥税收的经济调节作用, 保证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对企业来讲理性体现在:首先, 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即降低纳税成本并实现税后收益最大。其次, 能够组织合理的理财活动, 即对理财活动进行有效地规划、实施、协调和控制。
(二) 有效市场
有效市场假设税务筹划所依据的资本市场健全、有效并长期存在, 这意味着市场上的信息是完全公开的、市场对信息的反应是灵敏的、市场上的价格是合理的。首先, 在有效市场假设下各个纳税主体的信息是完全公开的, 这其中既包括了他们“好”的和“坏”的信息, 也即各主体之间是完全透明的, 他们主导对方的税务筹划行动是否收到了税务部门的惩罚, 从而能迅速调整自己的行动。其次, 根据有效市场假设, 可以将征纳双方看作是在完全信息下的博弈, 即任何一方不会因为信息优势而给自己带来超额收益。
(三) 平衡税负
这一假设是针对征税方而言的, 就是假定其目标是在保证自己支出需要的前提下使各企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最小化, 也就是平均主义的做法。平衡税负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 根据应纳税额的大小设置不同的税率;
2. 对某些行业和企业实行低税率甚至是零税率来减轻他们的税负;
3. 某些税种设置起征点或免征额;
4. 政府对一些行业会动用转移支付等手段来进行补贴。
(四) 持续经营
税务筹划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企业持续经营, 是假定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破产、关闭或被兼并, 而是持续不断的正常经营下去。它是针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作为税务筹划主体的企业存在竞争, 其经营的持续时间具有不确定性这一情况提出来的。因此根据这一假设税务部门和纳税企业的博弈可以看成是无限次重复博弈。双方的博弈过程满足:
1. 博弈重复无穷次;
2. 双方都采取冷酷战略;
3. 完美信息博弈, 双方都能观测对过去的历史。
除此之外有必要说明一下征纳双方的信任问题, 由于税法可能是经常变化的, 而企业的税收筹划可以在其变化前或变化后。昨天的税务筹划方案还是合法的到了今天就成不合法的了, 这时企业会调整自己的行动。也就是说企业是否真的相信自己筹划时所依据的税法。
三、博弈分析
博弈分为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和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其中的完全信息是指博弈中信息是完全的, 即双方都掌握参与者相对其他参与人的战略空间并且对战略组合下的支付函数有完全的了解, 但行动是有先后顺序的, 后行动者可以观察到前者的行动, 了解前者行动的所有信息。动态博弈是说参与人的行动有先有后, 后行动者的选择空间依赖于前行动者的选择, 前行动者在选择自己的战略时不可能不考虑自己的选择对后行动者的影响。此外, 由于纳什均衡, 参与人并不考虑自己的选择对他人的影响, 所以纳什均衡不一定是动态博弈的最优解。“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正是对这个问题的第一个重要的改进, 它的目的是把动态博弈中“合理纳什均衡”与“不合理纳什均衡”分开。在先前关于税务筹划的研究中采用静态博弈研究的比较多, 既只研究了征纳双方一次的博弈过程, 而忽略了此后连续的博弈过程。其实双方后续博弈的过程更加复杂, 更值得我们去研究。下面本文就将对这一动态的税务筹划过程进行研究:
先假设一下参与方, 一是税收部门即政府, 还包括两个纳税企业, 并且这两个企业的情况并不相同, 他们有着不同的利润水平。征税部门选择征税的比例, 而企业决定自己的利润水平。
令xi是政府规定的第i个企业要承担的的税负。 (0≤xi≤1) , yi是其利润总额。E是政府支出的需要, 也就是征税部门最小的征收金额。那么政府征收的税款为:
企业的净利润为:
由平衡税负这一假设条件, 政府部门的目标是在保证自己支出需要的基础上, 减小各企业之间的税负差异, 因此税收部门的目标可以表示为:
假定企业的目标是征税后的收入减去税务筹划成本后的净收入最大化, 即:
这里Ci (yi) 是税务筹划的成本, 并假定税务筹划的边际成本随税额的增加而上升。并且a1≠a2, 代表两企业的税务筹划的水平不一样, 有高有低。
考虑两种不同的斯坦科尔伯格博弈。第一种情况是政府先行动, 企业后行动。即税收部门先规定税收的制度, 企业随之进行税务筹划的博弈;第二种情况是企业先行动, 政府后行动。即税收制度变化后于税务筹划的条件下的博弈。分别称为政府先行动和企业先行动。通过这两种情况来分析企业税务筹划行为。
(一) 税收部门先行动, 企业后行动的情况
在税收部门现行博弈中, 在博弈的第一阶段选择x1和x2;在观测到x1和x2后, 两个企业选择y1和y2。将均衡定义为:
1. 给定企业的反应函数, 税收部门的选择是最优的;
2. 给定税收部门和第j个企业的选择, 第i个企业的选择是最优的。
首先求解第二阶段博弈的纳什均衡。给定 (x1, x2) 和y2, 企业1选择y1最大化U1= (1-x1) y1-aiyi2解最优化问题的反应函数:
同理可得企业2的反应函数。
这表明企业交税的积极性是征税比例和税务筹划成本的递减函数, 即:征税比例越高, 征税越困难, 企业的积极性就越低且每个企业的反应函数又独立于其他企业。
税收部门知道了企业的反应函数后, 在第一阶段的问题就表示为: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最优化的一阶条件是:
消去λ得
从而推导出x1c<1/2, x2c<1/2
以上是第一种情况的博弈。
(二) 企业先行动, 税收部门后行动的情况
如果企业预计税收部门会修改征税比率, 博弈的行动顺序就变了, 就成为了企业先行动, 税收部门后行动。均衡定义为:1.给定企业的选择y1和y2, 税收部门的选择是最优的 (x1, x2) ;2.给定税收部门的反应函数xi (y1, y2) 和第j个企业的选择yj第i个税收部门的选择最优的yi.
给定y1和y2, 税收部门在第二阶段的问题是:
上述最优化问题的一阶条件意味着:
即税收部门将是企业的税负水平均等化, 其反应函数为:
上述反应函数意味着, 一个企业缴税的比例随其相对收入的增加而上升, 而随另一个企业的相对收入增加而下降。如果企业1的利润水平高于企业2, 那么政府就会增加对企业1的税收, 而对企业2的税收会减少。换言说就是每个企业对其他企业创造正的外部效应。正是这个原因, 使得企业的缴税积极性下降。
因为企业知道政府的反应函数, 博弈的第一阶段企业的问题是最大化:
纳什均衡为:
将此结果代入企业的反应函数:
将上述均衡结果与第一种情况比较我们发现:
也就是说当企业预计政府会改变税率使得企业的纳税额下降, 也就是说企业进行了有效的税务筹划。
(三) 结论分析
通过对两种情况下两阶段的博弈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 企业在与税收部门的博弈过程中不同的行动顺序, 企业的税务筹划会有不同的效果。在税率不变的请况下, 可以将税收部门看成是先行者, 首先发出信号, 然后企业之间达到了古诺均衡博弈。而在税率变动的情况下, 企业成了先行动的一方, 税收部门后行动。这就会造成企业税务筹划的积极性提高, 从而导致纳税数额的减少。
四、总结
通过对税务筹划的分析, 可以得出税务筹划取决于纳税人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内在动机和国家税收制度、政策等外部环境。目前, 我国现行税制还不够完善, 纳税人应该在认真学习与掌握税收政策后进行合理、合法的税务筹划。从微观角度来看, 税务筹划行为不违法, 能够实现企业节税的目的从而带来经济效益;从国家宏观经济角度来看, 税务机关可以通过企业的税务筹划行为来洞察国家税收政策执行的效果, 发现并堵塞税收法规和政策的缺陷和漏洞, 使税制日趋完善。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税收政策作为国家一项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 必须与经济发展同步以便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所以要求纳税人在利用某项税收政策进行税收筹划时, 应对政策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并防范筹划的风险。
参考文献
[1]盖地.税务会计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4.
[2]王则可, 李杰.博弈论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4.
[3]马丁.J.奥斯本, 阿里尔.鲁宾斯坦.博弈论教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4]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5]张维迎.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6]张新平.税务筹划的博弈分析[J].审计月刊, 2004 (12) .
税务文化建设的探析 篇8
关键词:煤电企业;财务管理;税务筹划;问题分析
一、税务筹划的相关概念
(一)税务筹划。所谓“税务筹划”,即纳税前,企业在符合税法、合理安排财务管理的情况下,适当接住各种优惠政策“节税”的活动,可以在企业正常经营的同时以减少税负来提升经济效益。钱主要遵循的原则有三:其一是“合法性”,税务筹划合法性的保证的税务筹划的前提,不可触犯相关法律。其二是“整体性”,税务筹划要结合企业状况,在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发展前景之后方可开展税务筹划。其三是“利益最大化”,即从降低税收出发并提前筹划,避免出现巨大的经济负担。
(二)煤电企业财务管理和税务筹划之间的关系。企业财务管理中,利润、成本、资金的最重要的三个因素,税务筹划类属“资金”部分。其能够有效地提升财务管理、经济效益。煤电企业减轻税收方面的盈利来源主要有二——其一是反复核对财务,其二是税务筹划。在其中需注意者在于,税务筹划所要减轻的税收负担在于偷、漏税之类行为,在开展筹划时首要应注意其合法性,否则往往会造成企业难以为继。
(三)煤电企业财务管理对税务筹划可行性的分析。近年来煤电企业一直在吸纳专业人才开展税务筹划,并明确了其前提在于保证对相关法律法规不触犯。中国大陆的税收制度至今还处于不断完善中。
二、煤电企业税务筹划方法的选择
(一)企业投资时采取的税务筹划方法。企业发展各个阶段中都贯穿着税务筹划,其在在企业投资时多以如下两点开展:其一为安投资地区加以选择,不同地区的有着不同的税务优惠政策,故而在投资时先行的市场调研不必可少,其次则是以企业组织形式作为选择税务筹划的基础。
(二)企业经营时采取的税务筹划方法。企业开展税务筹划时,应列支所有相应的费用,及时入账费用,并写清存货的损坏、坏账之类情况,由于煤电企业固定资产占比较大的特点,故而固定资产折旧这一状况也就很大程度上对企业经济水平会产生巨大影响。筹划时应考虑不同的折旧方法、年限对企业的影响。由此可见,税务筹划的科学性会很程度上影响企业经济水平。
三、煤电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基本原则
(一)不能违背国家相关法律。财务管理者应拥有较强的法律常识、专业素质,在其工作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其合法性。在税务筹划工作的实际进行过程中,为数不少的企业都很看重其经济效益层面的作用,却对法律法规的约束有意无意地有所忽视,甚至偷、漏税行为屡见不鲜。作为煤电企业,应意识到偷、漏税行为被公开后,往往会对企业声誉产生直接的消极影响,并对今后的发展产生制约作用。尽管会获得暂时性利益,却难以对企业持久、健康发展产生好处。
(二)保证税务筹划方案的及时性。税务筹划方案制定过程中,有必要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对其加以调整。由于中国大陆税收政策的“动态性”,若企业没有以税收政策作变动的依据,往往会造成税务筹划方案和法律法规相互不配合的情况,以此造成难以可靠实行的状况。同时税收优惠政策也是出于不断调整完善中的一种活动,税务筹划工作的出发点就在于希望借助税收政策的优惠性来对企业纳税额加以降低,若难以保证税务筹划及时,往往就会造成难以第一时间获得优惠政策,并由此造成经济效益的降低。
(三)科学论证税收与非税收筹划方案。煤电企业的税务筹划往我那个会和很多种因素相互涉及,不同的政策和法律往往会有各具特点的规定。此时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的科学论证,并从中“筛选”出最适合企业的方案。
四、煤电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务筹划的技术方法
(一)减税。所谓“减税”,指的是借助于税务筹划来对纳税额在遵守法律法规基础上加以减少。在计算减税额时无需大量计算,同时此技术只和特定人群有关,故而其具备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小的特点。
(二)免税。即针对大型公司中经济效益较大者的高风险项目,其使用范围同样较小,尽管相关企业也可获得此待遇,但其承受的风险也是可想而知。
(三)延期纳税。即一方面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对纳税日期加以适当延迟的技术,其往往尽可延迟纳税日期,却不能减免税务,即“无息贷款”,其有着较大的适用范围且风险程度较低,可以有效地帮助众多资金运转不周企业。
(四)扣税。即扣除企业要交的税额。这种技术优点颇多。唯一不足的是其操作的过程相当繁琐。
参考文献:
【税务文化建设的探析】推荐阅读:
浅析税务文化的文化认同07-30
税务文化建设思考08-11
税务文化建设实践思考09-04
以税务廉政文化建设促各项工作落实06-13
开展税务文化建设月活动情况汇报09-22
双牌县地方税务局税务文化建设纪实09-21
税务建设12-21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办税服务厅建设的规定01-05
关于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01-09
建设施工项目税务管理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