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调研报告

2025-01-19

农村金融调研报告(共8篇)

农村金融调研报告 篇1

农村金融市场调研报告

编者:随着城市金融的饱和,农信社老大地位开始削弱,农村金融市场陷入邮储、农信、村镇银行三分天下的格局 农信社自1996年与农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后,在县乡农村金融市场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11.7万亿元,其中农信社各项贷款近6万亿元,各项存款接近9万亿元。随着城市金融的饱和,农信社老大地位开始削弱,11.7万亿的“蛋糕”不算小,抢食者纷至沓来,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县乡。

“邮储行”进村

“你们不来,信用社很牛,服务态度很差,你们一来他们就紧张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下称“储蓄行”)浙江分行到丽水开拓农村市场时,市领导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王雄飞的欢迎。

王雄飞是邮储行浙江分行行长,他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自己去年做的两件事都跟农村有关:“一是消除金融服务空白乡镇,二是开设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业务”。消除金融服务空白,使邮储行的业务拓展到了乡镇;而在铺设乡镇网点时,他们发现,不少村子的农民要取一次钱,必须坐车走上二、三十里的山路才能到乡镇所在地,时间和-1-

交通成本都很高。结合当时国务院推出的新农保政策,王雄飞意识到,把网点延伸到每一个村里,对农民,对邮储银行以及政府是三者均有利。

2010年7月,邮储浙江分行在浙江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试推行“银行卡助农取款业务”。其做法是,选择行政村中一家商铺,安装一台电话POS机,农户持“邮储绿卡”就可以办理小额现金支取。

这一做法得到了央行的支持。截至2011年10月初,邮储浙江分行已在全省60个县(市、区)开设3970个助农取款服务点,并计划在年底增加到8200个点,3280个行政村的农户取小额资金就可以足不出村。

事实上,这一服务短期内不可能盈利。据邮储浙江分行测算,铺设的8200个网点,每个点每年的直接成本就要2000多元。

但这些直接到村的网点又非常重要,具有战略价值。邮储行有了这些直接伸到农村的服务网点,就能在方便农民的同时,在国家近年出台的一系列惠农业务中占得先机。比如各种支农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都要依托银行卡发放。借助发放服务,银行卡上的资金会慢慢沉淀累积,这既培养了客户对邮储行的忠诚度,又可增加银行的存款额,为进一步开展其他业务打下基础。

外资大行加紧布局

除了邮储行外,外资银行近年也开始瞄准中国农村金融市场。

调研发现,目前外资银行进入农村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设立贷款公司,二是全资设立村镇银行。如汇丰在随州曾都区设立村镇银行,花旗在湖北咸宁市设贷款公司。其中村镇银行是目前外资行进入农村市场的主要方式。

截至2010年底,外资银行设立的农村金融机构有近40家。浙江银监局非现场监管三处处长胡晓辉表示,外资银行向下延伸,靠村镇银行去落地,如果政策允许,外资银行很快就能占领农村市场。

对这些外资行而言,现在的村镇10年或20年后就是一座城市,今天的村镇银行很可能就会演变成一个城市分行。同时,商业银行也将触角伸进了村镇。11月29日浦发银行(600000,股吧)发布公告称,拟将湖南省作为“批量化、规模化”发展村镇银行的试点,设立4家浦发村镇银行。该行自2008年在四川绵竹建立第一家村镇银行以来,已在苏浙沪等10省市发起设立了13家村镇银行,累计投资额近4.2亿元。

民生银行则在今年5月的公告中表示,又有3家村镇银行获准开业,其村镇银行达到12家。

曾经看不上农村业务的国有商业银行也加入战团。-3-

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近日均表示,将分别在四川省批量组建10-20家村镇银行。此前建设银行已经成立了湖南桃江等9家村镇银行;而中行则与淡马锡富登金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合资设立了蕲春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中行还公开宣称,未来中银富登将在国内开设400家村镇银行。

已撤离农村市场的国有大行,近年也开始反哺农村市场,逐年增加涉农信贷。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13.40万亿元,占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4.5%,增速比全部贷款增速高9.9个百分点。

农信社防守反击

面对群雄逐鹿,农村金融的老大农信社倍感压力,开始主动抢夺失地。

“农信社在助农取款的业务方面抢得很厉害,即便亏损也要争夺这个市场”邮储浙江分行的王舸告诉记者。如果农信社放弃助农取款服务的业务,也就意味着将涉农贷款业务送给了邮储银行。据悉,目前整个浙江省农信社助农取款服务点增至3970个,与邮储银行持平。

温州银监分局监管三处副处长周游表示,邮储银行改制前,农信社在农村金融市场处于垄断地位。邮储银行改制后,其业务向下延伸,加上农行等金融机构的下渗,以及村镇银行的业务开展,都对农信社造成了冲击。

同时农信社也积极布局村镇银行。上海农商行近日表示,计划在云南、湖南和山东等地集中设立30家村镇银行。而早在2008年,苏州银行(前身是东吴农商行)就开始异地扩张,在苏北设立江苏省第一家村镇银行沭阳东吴村镇银行,随后苏州银行又在泗阳、泗洪、宿豫三地发起设立了3家村镇银行。

同样在浙江,2009年3月,由温州瓯海农村合作银行作为主发起人,并联合永嘉县农村信用联社和21家温州民企共同发起成立温州永嘉县恒升村镇银行。

村镇银行自2007年3月在国内6个首批试点省诞生以来,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和农信社新的扩张机会和方式。针对各大行布局村镇,业内人士指出,覆盖了大量人口,地域包括2800个县,4万个乡镇以及约40万个村的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潜力巨大,孕育着巨大的金融资源,谁放弃了农村市场,谁就放弃了未来的金融增长点。

东热西冷

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权威人士表示,目前农村金融仍呈“东热西冷”的不平衡格局。

“东部农村金融市场目前竞争相当激烈”。浙江银监局非现场监管四处处长刘铁介绍,目前农村金融机构除农信社之外,还包括政策性银行农发行,邮储行和新生力量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

其中尤以存款市场为甚。据山东省农村信用联合社理事长宋文瑄介绍,截至9月末,山东农信社存款已超过工行山东分行近1600亿元。在该省一些经济发达的县域,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都已进入;江苏沭阳的小额贷款公司,2008年后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包括元丰、银源、恒隆、景顺、金冠银通,以及来自澳大利亚投资的宿迁市宿豫区国际机遇农村小贷公司等。《财经国家周刊》调研中发现,尽管这两年农村金融机构在发展,但是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网点空白点较多。

如在新疆,农村金融机构仍以农信社为主,由于地域广阔,成本较高,其他金融机构较少涉及农村市场,“有些地方一个镇,除邮储行外,其他银行全部撤走了。”新疆农村信用联合社主任阿不都称。新疆银监局副局长刘兰计表示,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金融资金短缺日益严重。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晓山表示,东部火热的原因,主要是国家政策向小企业和农户贷款倾斜,给扶持农村贷款的银行一定的税收优惠;二是,许多民间资金现在可以参与农村金融机构;三是,东部农村经济较为发达,金融服务需求和盈利空间较大。

但银行到中西部农村市场,存在一个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的问题。金融机构本质是趋利的,西部农村金融市场不赚钱,银行为就不愿意去。

仍然浮躁

另一个问题是,尽管各大行很重视农村布点,但很多村镇银行仍浮于表面,没有真正沉下去,农村金融服务功能没有真正有效发挥。

调研发现,目前多数金融机构仍停留在中心镇,离村里的农民很远。原先定位于服务三农的村镇银行及小额贷款公司,在实际贷款操作上,仍存在向大企业和城镇金融集中的情况,偏离了服务“三农”的轨道。

村镇银行筹集资金亦困难重重,由于农户对大量涌入的村镇银行缺乏了解,认可程度不足,客观上也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由于疏于监管,农村金融市场出现了违规金融服务现象,一些地方打着农户合作的名义进行资金借贷的高利贷业务,一些地方的农户被当地金融机构冒名贷款,形成潜在金融风险。

杜晓山认为应鼓励和规范村镇银行发展,以建立多层次金融体系:一是央行应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支农再贷款支持,以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二是放松利率管制,允许村镇银行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金供求状况、债务人可承受能力自主确立贷款利率;三是对初创阶段的村镇银行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支持其发展壮大

农村金融调研报告 篇2

1.1 农村牧区金融机构设置情况

包头市主要涉农涉牧旗县区为九原区、土右旗、固阳县、达茂旗。金融机构设置比较齐全, 包括农业发展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包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联社及村镇银行。涉农金融机构主要有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联社和村镇银行, 其中乡镇以下涉农金融机构只有农村信用联社和村镇银行。

1.2 包头市金融机构存贷款情况

截至2011年末, 包头市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92.97亿元, 同比增长16.85%, 各项贷款余额1279.62亿元, 同比增长23.47%。其中, 涉农贷款余额193.93亿元, 同比增长50.34%。农牧业旗县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42.3亿元, 同比增长20.83%;各项贷款余额为152.51亿元, 同比增长28.53%。其中, 涉农贷款余额108.21亿元, 同比增长22.68%。

1.3 农村牧区金融贷款种类

目前为农牧户、种养殖大户和涉农龙头企业提供的贷款种类主要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小额担保贷款、农户联保贷款、蔬菜保护地担保贷款、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企业固定资产贷款、个体工商户助业贷款及城乡居民个人贷款等。以满足不同生产时期、不同生产模式、不同客户的贷款需求。

1.4 农村牧区贷款信用体系建设

包头市共有5家县级农村信用联社, 网点147个, 有121家网点开展了信用等级评定工作, 占比为82.31%。截至2011年末, 农户总数213502户, 已经建立和开展农户信用档案户数达到152869户, 占农户总数的71.6%;已进行信用等级评定的农户数量为135949户, 占比为63.68%;对已建立信用档案的农户发放贷款户数103984户, 2011年累计发放贷款达到294841万元, 余额达到159294万元, 不良贷款户数13143户, 金额12002万元。

1.5 农村牧区金融服务情况

适时运用支农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 支持和鼓励县域金融机构加大“三农”支持力度。2010~2011年, 人民银行包头市中心支行累计向农牧业区农村信用联社和村镇银行发放支农再贷款为9.04亿元, 重点支持了农村牧区春耕备耕生产。截至2011年末, 农牧业旗县区共布放ATM机140台、POS机866台、发展特约商户785家, 与2010年末相比分别增长51%、118%和134%。其中, 农村牧区新增ATM机46台、新增POS机439台;农牧业旗县区银行卡发放量81.36万张, 较2010年末增长近15%。

2 农村牧区金融服务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2.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银行卡业务受理环境较差

目前, 包头市农村牧区能够深入到乡镇以下涉农金融机构的只有农村信用联社一家。一方面农村信用联社在乡镇以下的部分网点与人民银行的跨行支付系统尚未联接, 需要依托县级机构办理;中国银联网络及固定电话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等也未能全部覆盖;另一方面受农牧区地域限制, 路途远, 地形状况差, 安装和维护ATM和POS机具的成本较高, 农村信用联社自身资金不充足, 制约了其在乡镇以下布放机具的积极性。

2.2 金融支持农牧业力度不够, 资金供给不足

近几年, 支农重任主要落在农村信用社上, 而农村信用社资金有限, “一农”难支“三农”。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仍主要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主, 农户小额信贷虽然满足了农牧民分散型种养植业的资金需求, 但不能满足规模型种养业的需求。据调查, 随着产业化的发展, 农牧民对大额贷款的需求 (20万元以上) 越来越大, 农村信用社单笔贷款额度和期限远远不能满足农牧业规模化生产的资金需求, 但由于旗县内信用担保机构缺失, 导致部分农村种养大户、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困难, 这对农村经济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影响了农牧民增收的进度。

2.3 扶贫贴息贷款贴息年利率低, 贴息资金少

扶贫贴息贷款的贴息年利率是参照2008年10月份的基准利率设置的, 当时的贷款基准利率为5.58%, 扶贫贷款的贴息年利率为5%。但四年来基准利率几经调整, 目前已为6.31%, 而农村信用社对农户贷款的利率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0%, 即实际执行利率为12.62%, 与贴息年利率相差7.62个百分点, 贴息期内年利率5%给予贴息与不断增长的年利率相比标准过低。加之, 随着扶贫贴息贷款业务的不断拓展, 越来越多的贫困农牧户要求贴息, 现有的贴息资金规模远达不到要求。

2.4 政策配套服务措施未跟上

受制于边远地区财政压力, 旗县级政府担保基金和对小额担保贷款的财政补贴很难到位, 金融扶困工作发展不尽如意。如达茂旗发放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 旗政府没能提供担保, 所有担保基金全部是争取到的市级财政担保, 而市级财政匹配给旗县的担保基金有限, 因此也制约了金融机构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的积极性。

3 政策建议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

一是尽快完善清算网络建设。农村信用联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应尽快完善内部系统, 实现与人民银行的跨行支付系统转接, 加快中国银联网络向农村牧区的延伸, 促进固定电话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等在农村牧区的全覆盖, 为卡基支付、移动支付等创造条件。二是加大银行卡机具的布放。涉农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信用联社, 要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 加大乡镇以下财力、人力、物力的投入, 在布放ATM、普通POS机具的同时, 可以多选择操作简便, 相对经济的电话POS来满足农牧民对现金和非现金支付的需求, 扩大银行卡受理范围, 改善农村牧区银行卡受理环境。

3.2 加大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来源, 扩大其贷款规模, 更好地服务“三农”

长期以来, 农村信用社是服务于农村牧区唯一的金融机构, 为农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城市反哺农村”政策的提出给农村信用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各级政府和财政要引导、鼓励社会各类存款适当存入农村信用社, 增大资金量, 扩大贷款规模, 满足农村牧区快速发展的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

3.3 建立长效农村信贷风险补偿机制

由于农民长期处于经济市场的边缘, 农产品销售及价格受市场影响较大, 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比较弱, 一旦受市场风险的冲击, 将会导致农民投资失败, 银行的贷款也将无法收回。加之, 农户受自然灾害的影响, 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补救, 导致小额农贷也很难偿还。由政府、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农村牧区发展基金, 对农牧业贷款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也可建立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相结合的农牧业保险体系, 提高农牧户从事农牧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

3.4 加大政府和财政支持力度, 出台更多更好的扶持政策, 为金融支持三农提供保障

农村金融调研报告 篇3

关键词:农村金融;创新

近年来,黑龙江省桦川县在实施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立足优势产业、特色资源,加大政府部门的协调功能和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实施政策性扶持,坚持试点先行逐步推广,加强风险防范,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引进金融机构,加大特色行业贷款投入,支持农业产业升级转型,拓宽权益担保贷款范围,突破“三农”贷款担保难“瓶颈”等方面着手,推动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拓宽了农村融资渠道,激活了农村金融市场。

一、抓机构引入,形成市场竞争机制

农村金融创新之前,桦川县为农民服务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联社从事农贷业务,农业银行农贷较少。桦川县农贷面临贷款压力大、贷款手续时间长、手续较为繁琐、人员少服务态度差等问题。桦川县在近几年的金融改革过程中,从引入机构入手,化解农村贷款压力。首先是金融机构扩展业务。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扩展到农贷,实现了每个乡镇都有网点。其次是引进机构办理业务。以招商引资的形式引进哈尔滨融兴村镇银行落户桦川,主要针对农贷开展业务。同时,2015年春又引进肇东银行和中国银行佳木斯支行来桦川从事农贷业务。全县为农信贷业务发展到7家。通过多家银行进驻桦川从事农贷业务,既缓解资金压力,又引入竞争机制,为各家银行创新金融产品提供了方便的条件。

二、抓产品创新,盘活农业农村资产

经过两年的创新实践,桦川县陆续推出了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企保农贷”、农户动产抵押、粮食预期收益抵押、粮食补贴放大十倍抵押等5种信贷产品。

土地经营权抵押主要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普通农户以土地经营权作为抵押物,抵押期限不超过第二轮土地承包期限,今年每垧地贷款额度上限为40000元。

企保农贷主要是通过涉农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通过企业为农户担保而取得贷款资金,目前全县有新峰农业发展集团和农丰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2家企业为农户担保贷款,共计5.3亿元。

农户动产抵押主要是农户拿出自家的大型农机具和农业设备作为抵押物,并根据提供的动产评估价格,按30%—70%折算出贷款额度。

粮食预期收益抵押主要是以耕种的土地面积,测算出预期产量,按50%—70%折算出抵押产量,按每市斤1.5元算出贷款额度。

粮食补贴放大十倍抵押主要是农户拿粮食补贴“一卡通”作为抵押物,按农户补贴资金扩大10倍确定贷款额度。

三、抓环境改善,提升政府支持力度

一是建立土地流转平台。为了更好地推动金融主体创新金融产品,全县5家银行与县政府建立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平台合作,在平台软件上开设了金融服务功能,主要通过土地流转信息确认土地经营权贷款业务,三级土地流转平台为金融机构提供参考与支持,有效解决了土地经营权信息不明确、贷款信息各银行不相通、农业贷款资金不搞农的问题,大大提高了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出台政策扶持文件。为了进一步明确和管理好金融产品,2015年春县委、县政府制定并下发了《支持农民财产权益抵押、土地经营权抵押、农村土地经营预期收益权抵押贷款》三个金融产品实施办法。2015年下拨农业生产资金12.68亿元,其中,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资金6.2亿元、“企保农贷”贷款资金5.3亿元、农户动产抵押0.52亿元、粮食预期收益抵押0.41亿元、粮食补贴放大十倍抵押0.25亿元。三是联合执法确保金融市场稳定。县委、县政府针对不良贷款,成立了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县纪委等相关部门参与的专项机构,共同打击恶意逃贷、骗贷等不法行为。目前共清理回收不法贷款1.2亿元,有效促进了金融环境健康稳定。

四、抓服务完善,建立和谐信贷环境

由于引进多家金融机构和各金融机构业务的扩展,形成了市场竞争机制,同时也激活了金融机构自主创新能力,全县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一是贷款手续简便了。各家金融机构在推出信贷产品的同时,着重考虑农民贷款手续简化的问题,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简化贷款手续。企保农贷推出企业担保银行放贷,手续在新峰农资经销网点确认即可,大大地方便了农民。二是贷款利率降低了。由于引进了多家金融机构参与农贷,形成了市场竞争,各行都推出了低利率的信贷产品。全县涉农贷款平均利率7.9厘,最低5.7厘。三是金融服务作风改变了。各家银行以服务农民为核心,在业务办理、资金放出和回收,实施公开透明的管理,推出了一系列的便民服务措施,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吃拿卡要等不良现象消失了,农民贷款方便了,群众对银行也满意了。同时各家银行针对农业生产安全问题,为农民推出了个人人身意外保险,解决了意外发生之后资金需求。

通过抓四方面的工作,贷款难的问题得以解决,做到了让银行满意,群众满意,企业受益。农村金融信贷品种的创新,促进了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发展的资金投入,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缓解了当前农村抵押品缺乏的现状,大大降低了信贷风险。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户信用贷款,利息降了,手续简了,风险低了,农民的信用意识高了,极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责任编辑:洪峰

农村金融调研报告 篇4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二日)

农村金融创新是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八篇文章中的重要一篇,也是破解农村资金瓶颈,加快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市政府安排,我们对固始县、新县、光山县农村金融创新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参观、查阅资料等形式,对我市农村金融创新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了客观调查,对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合理性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农村金融创新的现状

近年来,我市抢抓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机遇,把农村金融创新作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动力,不断加大政策引导,优化金融环境,农村金融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农村金融体系不断健全

目前,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和资金互助合作社分工有序、互为补充,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初步建立。一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断涌现。村镇银行、功能。新县金融机构围绕文化旅游、种植养殖、劳务输出等特色产业,开办了茶产业贷款、牵手行动、农户小额可循环贷款、速贷通、成长之路、架金桥、大手笔等贷款品种。

(三)农村金融服务不断完善

一是深入开展信用工程建设。以新县为例,全县共创建信用乡镇14个、信用村176个、信用农户3.11万户;征信系统收录企业854户,采集企业信息267家。二是创新服务方式。通过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移动POS机等现代金融支付工具在农村的推广,方便农民存取款和各类结算业务。积极推广客户经理制,提供差异化服务,有效地解决了金融服务严重短缺问题。三是搭建信贷服务平台,定期召开政、银、企交流会议,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劳务、文化旅游和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投放。固始县农发行、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发放贷款近3亿元,扶持蓼风、豫申、顺兴等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发放贷款5000多万元,支持2万亩固始鸡示范园和南部五乡镇“豫南黑猪”新品种推广。

二、当前农村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

1、新型金融机构资金规模较小,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存在注册资本金规模小,贷款投放量与贷款需求差距大等问题。如光山县汇龙小额贷款有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农村各类金融机构的支农作用。一是扩大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支农范围,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以及推动农业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二是充分发挥农村商业银行支农主力军作用。积极创新农户小额贷款的抵押方式,有重点地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种养大户、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三是鼓励地方商业银行开展“公司+基地+农户”贷款和“订单农业”贷款,解决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信贷资金的大规模需求。四是邮储银行要深入开展“百亿送贷进农村进市场进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活动,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五是积极扶持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合作组织的发展。在注册资金规模上进行积极探索,帮助其破解资金瓶颈,充分发挥其在农村金融改革创新中的作用。

(二)加强征信体系建设,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一是建立完善信用信息库。积极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信用市场评选活动,将各种信用信息完整、准确、及时地输入信用信息库。要建立数据质量责任制和数据定期更新机制,使信用档案内容和农户信用级别评价实现动态管理。二是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断完善农户信用档案管理系统和农户信用评价系统,拓展各类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信用评价结果的共享范围,发挥信用评价体系的激励惩戒作用。

农村金融调研报告 篇5

XX市人民政府:

为贯彻落实XX市政府《关于印发XX市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工作方案和XX市农村金融工作督查考评方法的通知》和XX市《印发XX市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行根据所辖经营区域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工作措施,以实际行动支持XXX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落实国家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深入贯彻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以信贷杠杆鼓励、支持和引导小微企业进一步优化结构和转型发展。积极引导企业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小微企业聚集发展,形成一批“小而优”、“小而强”的小微企业客户群,推动客户协调发展。

二是加大信贷投放,满足小微企业信贷需求。进一步增加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今年计划新增贷款X亿元以上,其中小微企业及“三农”小企业贷款达到“两个不低于”的要求,确保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高于贷款总额增速,继续提高中小企业与“三农”贷款比重,大力支持地方地方经济发展。

三是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满足小微企业差异化需求。积极发挥村镇银行贴近基层的优势,细分市场与客户群体,开发基于供

应链、产业链、地方产业集群特征,符合小微企业需求特点的新型金融产品,不断充实小微企业产品体系。积极探索大宗商品、知识产权、保险权益、经营权等新型担保方式,破解小微企业担保难或押品不足的“瓶颈”。针对高新科技产业和电子商务领域小微企业的经营特点,量身定制金融产品服务方案。

四是增强渠道功能,完善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网点渠道优势,进一步完善网点小微企业服务功能,拓展营销服务触角,组建专业服务队伍,提升网点服务能力。同时,进一步扩大网点对小微企业服务的范围,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网络。计划在今年底前新增营业网点XX家左右。

五是适当放宽风险容忍度,增强业务发展动力。坚持“收益覆盖风险和成本”及“尽职免责、失职问责”的原则,适当放宽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容忍度,以资产组合管理等技术监控小微企业业务的整体风险和收益水平,以崭新的经营理念打造流程银行,强调全流程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提高审批质量和效率。

六是建立信用恢复机制,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对于产品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信用状况好、还款意愿强但暂时出现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建立信用恢复机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为企业客户制订授信调整方案,帮助企业恢复生产,渡过难关。

七是坚持“有保有压”,促进业务又好又快发展。在信贷投放上,优先支持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导向的企业,对

“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不贷;优先支持依法合规经营的企业,对违规违法经营、拖欠员工工资的企业不贷;优先支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对产品无市场、管理和技术落后的企业不贷;优先支持具有良好成长性企业,对偏离主营业务、盲目扩张的企业不贷;优先支持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对企业主有赌博、吸毒等不良嗜好的企业不贷;优先支持生产经营现金流稳定的企业,对没有还款来源的企业不贷。

八是加强风险管理,切实防范各类信贷风险。动态研究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小微企业发展环境,加强主动风险管理。严格执行“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有关政策要求,把握信贷投向,使信贷资金真正用于实体经济发展,坚决防止信贷资金被挪用或流向民间借贷领域。

“农村金融”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篇6

“三农”对金融服务需求巨大

(一)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迫切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屡屡将‘三农’工作当做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对于发展“三农”事业强化粮食安全保障、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伴随农业市场化、现代化步伐加快,“三农”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迫切。

这种现象在宁夏同样普遍存在。一些例子可谓佐证,诸如小贷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经营区域并不大、人口并不多的区域内,资产规模在短短几年内却得以实现几何级发展,足见在目前的金融发展格局下,农村金融市场空间有多大。

以隆德六盘山村镇银行为例。该银行所在的隆德县,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经济并不发达,县总人口才18.21万人。而作为该县唯一的一家村镇银行,于7月28日正式挂牌营业时,注册资本金仅为万元,但截止7月末,短短三年时间,该行资本总额已达3.4亿元,各项存款3亿元,在当地5家银行同业中占比8%,排名为第四位,超过了邮政储蓄银行;各项贷款1.84亿元,同业占比10%,排名第三位,超过了建设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存贷比61%,涉农贷款比例始终保持在80%以上,无不良贷款。

宁夏泰信农村资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是经宁夏回族自治区金融服务办公室批准成立的全区唯一一家农村资金管理公司,月成立,注册资本1.5亿元,而截至206月底短短3年不到时间,泰信公司共支持永宁、吴忠、中卫等地近4000户农户进行特色农业、种植养殖业、涉农经济实体的发展,累计贷款金额高达近4亿元。

(二)“草根金融”表现突出

近年来,在监管部门一直强调并加压下,各类金融机构积极探索为“三农”服务的模式,加大对“三农”支持的力度。但从整体来看,多年来传统的金融机构在服务三农方面,实际成效并未能得到农户和基层政府官员的认可。

目前,在服务三农方面,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商业银行被监管部门和宏观调控部门寄予厚望,但从实地调研了解来看,这几个渠道都面临着各自不同的问题,使得农民从者几个渠道获得贷款,依然存在“贷款难”和“贷款贵”问题。

农村信用社:官办特性依然很严重。在获取农村信用社贷款,特别是信用贷款的时候,手续繁琐,办理时间长,同时还存在需要“走关系、工作人员要好处费要回扣、要求贷转存”等问题。

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银行,主要支持一些大型三农项目,一般农户需要的小额短期贷款,基本无法从农业发展银行得到支持。

农业银行和商业银行:对三农金融需求最大量的小额短期贷款,出于成本和风险等因素考虑,农业银行和商业银行依然缺乏提供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缺乏足质抵押物问题依然难解,而通过担保又将普遍增加3个点左右的年利率。

综合来看,调研发现,在农村金融这一领域,当地政府官员、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以及农户各方有共识:传统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银行“嫌贫爱富”并没有发生改变,主要还是集中于为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提供服务,对于“三农”领域这样的小、散、短的融资需求,投入意愿不足;小额贷款公司,则普遍存在“唯高利率放贷”现象,且因为多少发生过催债、暴力要债现象,导致小额贷款公司在农户的心目中印象不佳;而村镇银行,特别是一些还不具村镇银行资格的各类资金管理股份公司的“草根金融”,深耕农村市场,开发各类适合农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在农村具有很高的信誉,获得农户的信任。

创新模式与亮点总结

(一)以物抵贷,资金调剂

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耕种时节,农民往往急需用钱购买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资金需求较为集中而急切,资金短缺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农民只能到相熟的农资店赊账购买农资。这不仅制约了农民耕种生产的积极性,也给农资流通企业带来不小的资金压力。

针对这一状况,宁夏泰信农村资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与自治区供销社农资供应龙头企业——宁夏中农金合农业生产资料有限责任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由中农金合公司提供整体担保,由中农金合公司分布在全区各乡各村的下游经销商与农资店提供分户担保,通过“以物抵贷”的信贷方式进行农资、物流与资金的调剂,把给农民的贷款转化为种子、化肥等优质农业生产资料,让农民可以直接到就近的中农金合农资店选购农资。

这一方面为农民节省了时间成本,为他们及时开展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保障;另一方面为农资供应商、经销商有效解决了因农资赊销而产生的资金回笼问题,显著提高了他们的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也增强了泰信公司对农村信贷经营风险的掌控,保证了涉农贷款资金的安全。

泰信公司创新开展的“以物抵贷”这一服务举措,以农民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信贷资金为纽带,整合了农资供应—流通—销售—使用的上下游资源,运用市场化手段达到了调剂农资、物流与资金的目的,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了农民欢迎、经销商与供应商满意、信贷机构放心的合作共赢。

(二)打造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

打造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对种养殖农户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多方位金融支持的创新金融模式也受到了农户的广泛认可。

宁夏掌政农村资金物流调配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由农民、企业自愿入股组成,在运营中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上的需求,为入股农户、当地农民提供小额贷款、农资物流等全程化服务,是一个将农民信用合作、小额贷款、农资物流服务有机结合“三位一体”的微型金融服务组织。该公司打破单纯发放现金的放贷方式,打造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将农用物资作为“放贷物”,不仅为农民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产前服务,而且还将技术、营销等产中、产后服务纳入视野,成为联结分散农户与大市场的桥梁。

目前,该公司正在努力搭建“三农”产品交易平台,把农资经销商、农产品(000061,股吧)销售商、种养殖农户串联起来进行公开、公平交易,并通过“赊销转贷款”和“贷物”的金融方式,作为联合他们的黏合剂,以达到支农资金的风险防范,同时实现农业产业各个环节都收益的“共赢”局面。

具体做法是:打造完整农业产业链金融,在产前为农户提供物资化肥贷款、产中进行生产技术指导、产后进行帮扶销售。第一,通过将放贷款改为由供销社放物资,确保贷款资金用途【资金调配公司(付款)-供销社(交付农资)-农户(还本付息)-资金调配公司】;第二,若农户出现偿付困难,可用农产品作价偿付给农产品交易中心【农户(农产品作价抵债)-农产品交易中心(付款)-资金调配公司】。这样三方合作模式,最终有效实现了农户免抵押免担保获得农资贷款、供销社避免赊销坏账且扩大销售、放贷机构获得有效隐性担保这样的三方共赢。

此外,掌政公司还通过掌握有当地详细的农户基础资料这一信息平台,针对失地农民家庭,劳动力富裕农民家庭,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家庭,通过开展物流信息调剂工作,无偿带给它们各种政策、创业就业信息。通过创业贷款的形式为其提供创业启动资金支持,及时实现农民创业梦想。

(三)各显神通解决抵押、担保问题

农户贷款难的最关键原因在于苦于无有效抵押物。“草根金融”机构要服务“三农”,又得防范风险,该怎么做?各家机构各显神通。

宁夏中宁青银村镇银行创造性提出“以粮食贩运的上下游客户相互担保”、开展林权抵押贷款试点;隆德六盘山村镇银行则通过引进担保公司,推行公务员担保、多户联保,开办机器设备抵押、在建工程抵押,探索宅基地、林权抵押等担保模式,破解小微企业和农户“担保难”问题;宁夏掌政农村资金物流调剂股份有限公司针对农村缺少抵押物,则根据农户具体情况,要求不同数量的连带担保之外,还要求家庭成员共同出具还款承诺书,这种做法旨在督促客户树立良好的诚信意识。同时针对部分贷款额度较大的农户,将其部分土地的经营权、第二处宅基地的使用权、设施农业经营权等通过村委会公正进行流转、抵押、质押等等。

“草根金融”成功发展的几点启示

(一)“扎根当地”“拉近距离”是关键

放下身段,扎根当地,走村入户,拉近与农户的距离,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和农户需求特征量体裁衣进行金融产品设计,是宁夏一些做得较好的“草根金融”的经验总结。

农村偏远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缺失现象严重,是农民“贷款难”问题的重要症结。为破解这个问题,隆德六盘山村镇银行制定了“以种植、养殖业为重点扶持产业,辐射全县各乡镇,实行整村推进”的营销策略,下沉服务重心,解决好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访农户、入棚舍,深入田间地头现场办公发放贷款。例如,该行营销团队自带电脑和打印机,深入隆德县神林乡神林村,调研农户实际需求,以“三户联保”模式破解农民担保难、贷款难的现实问题,现场为该村7户种植、养殖户办理了贷款手续。这种服务模式,对于传统商业银行而言,显然不可想象。

在农村,在农民的传统观念里,银行总是有门难进的固化形象。如何拉近与服务对象的距离,获取农户的信赖,对于做好三农金融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宁夏掌政农村资金物流调剂股份有限公司在这方面颇有心得。该公司营业大厅显著位置挂的浮雕大字“农民最讲诚信,我们就是农民值得信赖的朋友”尤其显眼。据该公司董事长介绍,这简单一句话不简单,在其他商业金融机构肯定没有,农户一进门一看见这字,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不少。

该公司提出,“我们把农户即当成我们的客户,又当成我们的朋友。我们不仅要求在具体工作中要贴心、真心、细心。还要求让每位来到公司(中心)办理业务的农户都能得到尊重、得到理解、得到热情友好的服务;并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农户办结各项业务,提供灵活、便捷的服务。”

(二)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开放、创新心态至关重要

市场主体看到巨大需求,自然有抢占市场的创新积极性。但在金融这样一个高度管制的领域,市场要实现创新,若没有当地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支持和允许,则也就难以见于阳光之下,更不可能成熟壮大。这过程中,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开放和创新心态也就至关重要。

在宁夏,我们走访的多家机构中,有两家公司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公司名字有些奇怪。比如宁夏泰信农村资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和宁夏掌政农村资金物流调配股份有限公司。不是小贷公司,更不是村镇银行,却又多年来在从事信贷业务。

后经了解得知,这一名字略显复杂奇特的“银行”,是当地监管部门出于无奈的一种打擦边球的创新。以掌政为例,该公司成立当年,全国正在全国有6个省市自治区搞“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但宁夏不在试点名单内。当地政府觉得资金互助合作社在当地有基础,市场主体也有意愿来做,而为了不违反相关规定,故取名“农村资金物流调配股份有限公司”这一特别的名字。组建时的宗旨和企业章程是依据《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模式为原型的,也股权结构的设置是合作制的。

(三)以实现农户权益确权和可转让解决抵押难题

长期以来,缺乏有效抵押物一直是农户贷款难的关键症结。一些金融机构在尝试用诸如林地、宅基地等使用权进行抵押,但又常受困于各类权益未能实现有效确权,且不具流动性。

因此,若能对农户各类权益进行有效确认,并通过机制创新,使之能够进行流转,使得农户的“死资产”变成“活资产”,由此对于解决农户贷款缺乏抵押物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平罗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正在这方面探索着一条完整路径。年年底,平罗县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24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具体承担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试验任务。20底,平罗县成立了平罗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中心的农村产权交易范围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含宅基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含农民开垦的村集体荒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未利用荒地使用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农机具、农业生产性设施使用权等产权交易。

目前,中心已经完成了确权颁证工作,明晰了农村“五项权属”,即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集体荒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在此基础上,探索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机制,办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抵押贷款5800多笔,发放贷款2.42亿元。同时,实现了权益交易。该中心交易网站共发布交易信息150条,办理以农户宅基地为主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鉴证180笔,办理农村房屋所有权转让交易鉴证290笔,办理黄渠桥镇前光村、候家梁村集体荒地转出交易鉴证2笔,交易金额达5700万元。

农村金融尚需更大创新空间和政策支持

(一)扩大草根金融的政策优惠力度

从几家村镇银行调研获知,缺乏足够可放贷资金一直是村镇银行未能有效扩大规模的重要原因,但按照现在的相关规定,村镇银行在定向降准、存贷比考核口径调整方面却一直未能享受到。

宁夏泰信农村资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反映,因为未能解决金融机构身份问题,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按照一般企业征收。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两项的税率合起来高达30%,影响了企业近些年的扩大发展。

(二)解决“草根金融”未来发展之路困惑

未来向哪发展?这个问题成为像掌政调剂中心类似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困惑不已的一个问题。

农村金融调研报告 篇7

一、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生态的现状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农村金融生态受经济发展的局限, 基础差、起点低, 加之存在先天的非自然演进、非均衡性与信用缺失等约束因素, 金融生态主体和金融生态环境远未能达到自我调节、自我优化的良性发展状态。

(一) 主体功能缺陷阻碍农村金融生态发展

1. 农村金融供给主体缺失。

近几年, 国有商业银行大规模收缩在农村地区的机构网点, 导致结构性市场退出。以德州为例, 自2002年以来, 全市共撤销银行营业网点180余个, 导致金融机构分布密度减小, 农村金融的供给主体缺失, 导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产生的巨大信贷需求得不到满足。

2. 农村金融生态主体支农功能日趋弱化。

一是国有商业银行将市场定位和竞争视角从农村迁徙至城市, 且贷款的工商业偏向性日渐严重, 支农业务大幅萎缩, “去农化”倾向日益明显。二是农业发展银行对农业经济投入明显不足, 同时, 其商业性信贷业务的功能定位存在与县域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重叠现象, 没能有效弥补商业性金融逐渐退出农村金融市场造成的缺失, 功能单一的矛盾仍显尖锐。三是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 信贷规模、贷款投向和周期不能完全满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农村贷款供给和需求间缺口较大, 农户贷款需求满足率较低, 供需缺口较大。

3. 金融工具单一, 承载金融服务的能力较低。

一是服务方式落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要求已趋向多样化。但是设在乡镇一级的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仍然以传统的存、贷、汇为主, 交易通常以现金方式进行。农村金融产品品种少、规模小, 新兴的中间业务如代销国债、基金、投资理财、网上银行服务也基本处于起步成长阶段, 需求多元化与金融产品缺失化的矛盾,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融业作为第三产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二是金融机构网点收缩限制了金融支付系统和新型支付工具的建设推广。银行支付结算网络、自动柜员机向农村腹地发展缺少支撑点, 降低了共享资源的利用率。银联卡在部分乡镇无法使用, 现代化的金融机具, 如ATM、POS机在县城以外的乡镇及农村寥寥无几调查发现, 2008年, 德州乡镇及以下ATM机取款额仅占ATM机取款总额的2.34%, 抽样调查的300农户中, 37%的家庭没有办理银行卡。三是农村结算渠道不畅。国有商业银行网点纷纷从乡镇撤离, 农村信用社这个最大的金融机构又没全部的实现跨省资金往来直接通汇, 影响了资金结算的速度。金融服务“过于单一”。

4. 农村金融资金外溢现象严重。

当前, 县域金融机构除农村信用社是一级法人外, 其他均为上级行的派出机构, 吸收资金均由上级行统一调配、使用, 农村资金外流的“抽水机”效应明显。其中, 遍布于农村各地的邮政储蓄机构, 贷款业务刚刚起步, 是资金调离农村的主角。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则出于对利润的追求和上级行的压力, 将大量资金上存, 加剧了农村资金的饥渴。保险业务“遍地开花”, 与辖内各金融机构争夺县域有限资源, 已成为县域资金外流的重要方式。农村资金的外溢, 弱化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据调查, 德州2002年以来每县金融机构年平均上存资金余额约在8亿元, 平均占存款余额的20%左右, 农村资金的外溢, 弱化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 金融生态的外部环境欠佳

1. 农村金融生态的经济环境有待改善。

农业属典型的弱质产业, 抗风险能力不足, 面临着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 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建立滞后, 农业生产的利润率一直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 农业产业化水平总体较低, 农村金融赖以成长的土壤依然贫瘠。

2. 农村金融生态的信用环境不容乐观。

一是农村法制建设相比城市严重滞后。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和健全, 执法行政主导和行政干预的现象较为严重, 执法效率低下、司法执行难、执行周期长的问题十分突出, 既影响了金融生态环境的有序性、稳定性、平衡性和创新能力, 又限制了金融生态环境的发展空间。二是信用制度建设滞后。缺乏健全的信用登记、信用评估、信用风险的预警和对失信的制裁与公示制度, 同时, 农村“三信工程”建设而建立的信用档案, 目前大部分仍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 不能实现信息共享, 从而使信用档案失去了信用保障作用, 增加了授信的风险;三是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和守信激励机制, 金融机构维权成本增加, 自我保护债权的能力有限, 农村企业和农民守信动力、压力不足。

3. 担保体系建设不健全, 农村金融生态保障不足。

目前情况下, 农村担保体系异常薄弱, 担保体系服务于信贷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 不仅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对贷款的巨大需求, 而且由于农户可供抵押的自有资产少, 且变现能力差, 制约了农村金融信贷支农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同时, 也难以吸引更多的资金加入支持“三农”发展的行列中来。

二、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的路径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需要在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本着“政府主导, 央行参谋, 多方联动, 社会参与”的原则, 根据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 努力活化金融生态主体的多个元素, 做到统筹兼顾, 合力推进。

(一) 切实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夯实农村金融生态建设的经济基础。

农村金融生态的提升从根本上要依靠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此, 一是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和集群培植力度, 重点扶持“龙头+基地+农户”一体化经营, 大力发展“订单农业”, 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推进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农村劳务经济, 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增加非农收入。二是大力支持农村中小企业发展, 坚持“资信评估、授权授信、担保抵押、业务流程”四个创新, 降低融资门槛, 提高贷款的可获得性。同时, 组建农村中小企业同业协会, 加大从政策、法律、市场、技术、经济金融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的力度;规范中介机构行为, 组织制定统一的抵押评估、登记程序和操作规程, 降低收费标准, 减轻企业负担。三是加大财政支农力度, 发挥好财政政策在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推广中的杠杆作用, 提高农村经济的规模效应, 为商业性金融扩容信贷资金投放渠道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的金融生态主体

适当整合现有存量金融资源, 明确农村金融机构的职能定位。一是农村信用社应以改革为契机, 完善治理结构, 创新信贷方式, 进一步总结和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联保贷款办法, 信贷引导农民走出小农经济模式, 投身现代化的农业、农村建设。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解决支付渠道的瓶颈制约, 大力开展中间业务, 继续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化农村金融组织结构的途径主要在于开放农村金融市场, 建立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功能互补、协调运作的机制, 形成基于竞争效率的农村金融业组织结构。一方面, 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的进入壁垒, 大力发展社区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组织、资金互助合作社、小型金融担保公司等多种类型的小型金融机构, 积极发展私营性、股份制非存款型金融机构, 发挥其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鲇鱼效应”。规范发展民间借贷, 给予民间借贷活动合法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使之成为正规金融活动的有效补充。另一方面, 在充分发挥商业性保险机构功能的同时, 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 提高“三农”抵御自然灾害和抵抗市场波动的能力。

(三) 大力扶持农村金融产业

一是建立农村资金供给的法律保障机制。制定《农村金融服务促进法》或《社区银行法》, 明确农村金融主体支农的普遍义务, 规定金融机构在县及县以下机构新增存款用于支持“三农”发展的比例。二是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提高金融主体对农村经济投入的积极性。应适当减免农村金融业务的营业税和所得税, 对其经营性收入、贷款损失核销、抵贷资产处置给予必要的税收优惠。对积极支持农业发展并获得显著效益的农村金融主体给予必要的政策奖励和物质奖励, 对金融机构处置涉农不良贷款过程中的各类过户、保全等处置费用应予以免除, 从而建立正向激励机制, 吸引更多的金融资金回流农村。三是建议地方政府用财政筹集资金的方式, 设立涉农贷款风险保险金和金融风险救助资金, 适当提高救助金融机构呆坏账核销力度, 对金融机构新发放的农业贷款实施贴息, 探索从地方国债资金或扶弱基金中抽出一定比例, 专门奖励向弱势产业进行投资的金融主体, 以此实现金融资源向弱势产业转移。四是抓紧制定约束信用行为、制裁逃废金融债务的法律法规, 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的正向激励和逆向惩戒机制, 依法公正审理金融涉权案件并加大执行力度, 加大法律的威慑力。

(四) 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扩大农村抵押物的范围

通过政府牵头, 以财政局、商会、保险等为主体筹建服务于农村不同对象的信用担保机构, 按市场化原则运作, 与协作金融机构以合同方式明确保证责任形式、担保资金的放大倍数、责任分担比例、资信评估标准等内容, 同时, 可通过财政拨款、会员缴纳、向社会公众和法人单位募集等方式, 设立担保风险基金, 并启动地方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补偿基金、对担保基金运营收益实施税收返还等手段, 维系担保基金滚动发展。要积极探索实现农村物权流转变现可行的途径和方法, 破解农村抵押担保的瓶颈。借助物权法的颁布实施, 完善担保物权制度, 尤其要在抵押物选择范围上有所创新, 将农村具有普遍性和拥有较高市场流通价值的物权列入抵押物范围, 探索实行订单担保、应收账款质押、公司为农户担保、仓单质押以及农业动产抵押等多元化担保方式, 破解农村贷款抵押担保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何广文冯兴元等《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制度变迁》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1月

浅析普惠金融与农村金融扶贫 篇8

【关键词】普惠金融;农村;金融扶贫

一、引言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普惠金融”是指以多元化的金融供给让所有对金融有需求的人都可以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务,发展普惠金融已在2013 年底纳入党的执政纲领。在我国发展普惠金融体系,可以推动较为落后的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资金缺口,减轻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增加就业机会。[1]

二、普惠金融与农村金融扶贫

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根除极度贫困和饥饿”的目标,联合国指定2005年为“国际小额信贷年”,明确提出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的概念——有效的、全方位的为社会所有群体,尤其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普惠金融强调其服务对象的全面性和普惠性,正规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不仅仅要面向富裕阶层和大型企业,更应面向那些广大的贫困和低收入人口,让金融服务惠及他们,享受现代金融服务。其中,“普”体现的是一种平等的权力,“惠”则体现金融服务能够改善贫困人口生活水平的意义,但并非救济。也就是说普惠金融不是单纯的“输血”,而是“造血”。

农村金融扶贫的宗旨与普惠金融不谋而和。金融扶贫和政策性扶贫相比,它是一种缓解贫困地区资金供需矛盾的问题,它主要是采用投放金融产品的形式进行的。积极发挥金融机构的杠杆作用,推进造血式的扶贫模式,促进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强扶贫意识,改变落后面貌。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

三、农村金融扶贫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农村金融扶贫的现实情况来看,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1.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金融扶贫精度较差。由于东部经济发展水平高,中西部地区存在大量贫困人口,贫困程度也比较深,但在中西部地区内,也有发展水平不均一的情况。

2.一些贫困地区的县区金融体系不健全,涉农扶贫金融机构较少。再加上金融扶贫资金不足、农户贷款难,使得金融扶贫并没有发挥其促进扶贫应有的作用。

3.农业保险的发展状况一直不佳。农业保险(简称“农险”)是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疾病等保险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目前扶贫的主要方式是使贫困农户通过种植和养殖等方式脱贫,但这种方式投资大、风险高,容易是贫困农户雪上加霜。因此,迫切需要农业保险规避风险。

4.财政扶贫贴息贷款覆盖面窄。贴息贷款是指农户通过政府指定商业银行进行贷款,其利息由财政补贴和农户各承担一部分,财政承担比例由各地具体情况而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例如需要抵押、证明等的限制,使得财政贴息贷款覆盖面变窄。

5.农村地区金融法制体系不健全。正是由于法律的空白使得银行不敢放心大胆的去发放贷款,银行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必然会减少扶贫贷款的发放。

四、政策性建议

针对目前农村金融扶贫存在的各种问题,经过仔细梳理,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展完善。

1.要具体甄别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统计各地区的贫困程度,根据各地不同的状况进行精准金融扶贫。要让真正需要资金的农户借到贷款,使扶贫资金的配置效率最大化。

2.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大力促进村镇银行的发展。村镇银行是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企业法人和自然人出资,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一般设立于农村地区。例如有不少县区在农村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了农村商业银行,为农户和种植专业户提供一些无抵押的小额贷款。因此,村镇银行的发展会成为服务“三农”、支持小微的重要金融力量。

3.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充盈扶贫资金。降低财政扶贫贴息贷款门槛,真正惠及广大农民。

4.大力促进农业保险发展。从国外看,农业保险都是由政府支持,正是由于其风险较大。所以,政府要成为农业保险发展的推动者,尤其要对重点扶贫的农户提供农业保险,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5.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法制体系。通过立法,明确借贷双方的权利义务,使银行敢于把钱借给农户,使金融成为一池活水。

五、结语

普惠金融以扶贫为目的,致力于为整个社会尤其是低收入群体提供一种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扶贫作为解决贫困问题的一剂良方,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主要从理论方面进行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日后还需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晓燕.普惠金融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7.

[2]朱玲.乡村金融机构运作和农业中长期信贷问题[J].财经研究,2009.(10):03一 07.

[3]周小川.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推进包容性金融发展[J]. 中国金融家. 2013(10).

上一篇:让人伤感悲泣的语句下一篇:国内旅游古镇旅游策划产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