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贸易进出口会计核算方法

2024-10-07

一般贸易进出口会计核算方法(精选8篇)

一般贸易进出口会计核算方法 篇1

一般贸易进出口会计核算方法 工业企业加工贸易(进料加工来料加工)和一般贸易进出口会计核算方法

一、购进货物的会计核算

1、采购国内原材料

(1)价款和运杂费入采购成本

借:物资采购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2)对可抵扣的运费金额按7%计算进项税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物资采购

(3)原材料入库

借:原材料

贷:物资采购

2、进口原材料

(1)报关进口,出口企业应根据进口合约规定,凭全套进口单证,作:

借:物资采购——进料加工(**材料名称)贷:应付外汇账款(银行存款)

支付直接费用

借:物资采购——进料加工(**材料)

贷:银行存款

货到口岸时,计算应纳进口关税或消费税

借:物资采购——进料加工(**材料名称)

贷:应交税金——应交进口关税

——应交进口消费税

(2)缴纳进口料件的税金,出口企业应根据海关出具的完税凭证

借:应交税金——应交进口关税

——应交进口消费税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对按税法规定,不需缴纳进口关税、增值税的企业,不作应缴税金的上述会计分录。

(3)进口料件入库阿

借:原材料——进料加工(**材料名称)

贷:物资采购——进料加工(**材料名称)

3、外购出口配套的扩散、协作产品,委托加工产品

现行政策规定,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包括外购的与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名称、性能相同,且使用本企业注册商标的产品;外购的与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配套出口的产品;收购经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认可的集团公司(或总厂)成员企业(或分厂)产品;委托加工收回的产品。

同购入国内产品、普通委托加工会计处理

二、销售业务的会计核算

1、内销货物处理(略)

2、自营出口销售

销售收入以及不得抵扣税额均以外销发票为依据。当期支付的国外费用在冲减销售收入后,在当期可暂不计算不得抵扣税额冲减数,而在年末进行统一结算补税;也可在当期同步计算不得抵扣税额冲减数。

(1)一般贸易的核算

销售收入:财会部门收到储运或业务部门交来已出运全套出口单证,依开具的外销出口发票上注明的出口额折换成人民币后,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外汇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一般贸易出口

收到外汇时,根据结汇水单:

借:银行存款

汇兑损益

贷:应收外汇账款

不得抵扣税额计算,按出口销售额乘以征退税率之差作:

借:主营业务成本——一般贸易出口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运保佣的冲减(做上面两笔分录的冲减调整)

借:主营业务收入——般贸易出口

贷:银行存款

借:主营业务成本——一般贸易出口(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红字)

(2)进料加工贸易的核算(又免又退)

出口企业收到主管国税机关《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后,依据注明的“不得抵扣税额抵减额”作如下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进料加工贸易出口(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红字)

收到主管国税机关《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核销证明》后,对补开部分依据注明的“不得换扣税额抵减额”作分录:

同上,金额只是补差

对多开的部分,通过核销冲回,以蓝字登记以上会计分录

(3)来料加工贸易的核算(只免不退)

A、合同约定进口料件不作价的,只核算工缴费,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外汇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来料加工

B、合同约定进口料件作价的,核算进口原辅料款和工缴费,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外汇账款(工缴费部分)

应付外汇账款(合同约定进口价格,汇率按原作价时中间价)

贷:主营业务收入——来料加工(原辅料款及加工费)

C、外商投资企业转加工收回复出口

a、销售收入同A、B

b、进口料件外商不作价,在发出加工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拨出来料——加工厂名(**来料)……只核算数量

贷:外商来料——国外客户名(**来料)……只核算数量

凭加工企业加工费发票,支付工厂加工费

借:主营业务成本——来料加工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委托加工的成品验收入库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代管物资——国外客户名(加工成品名称)……只核算数量

贷:拨出来料——加工厂名(来料名)……核算原料规定耗用数量

c、进口料件外商要作价。在发出加工时,凭业务或储运部门开具的盖有“来料加工”戳记的出库单,按原材料金额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来料加工厂……好奇怪,用应收账款作中转。

贷:原材料——国外客户名(来料名)

加工厂交成品时,按合约价格及耗用原料,以及规定的加工费,根据业务部门或储运部门开具的盖有“来料加工”戳记的入库单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库存商品——国外客户名(加工成品名)贷:应收账款——来料加工厂(按规定应耗用的原料成本)

应付账款——来料加工厂(加工费,如外币按入库日汇率)

D、对来料加工所耗用的国内进项税金进行转出

原则上按销售比例分摊

借:主营业务成本——来料加工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委托代理出口 收到受托方(外贸企业)送交的“代理出口结算清单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等

营业费用(代理手续费)

贷:主营业务收入

支付的运保佣与自营出口一样,要冲减外销收入。

4、销售退回

(1)未确认收入的的已发出产品的退回

借:库存商品

贷:发出产品

(2)已确认收入的销售产品退回

①入库后,应凭退货通知单按原出口金额作如下分录:

借:主营业务收入——一般贸易出口

贷:应收外汇账款

②退货货物的原运保佣,以及退货费用的处理

由对方承担的: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一般贸易出口(原运保佣部分)

由我方承担的,先作如下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主营业务收入——一般贸易出口(原运保佣部分)

银行存款(退货发生的一切国内、外费用)

批准后:

借:营业外支出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三、应纳税额的会计核算

1、当期应纳税额大于零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2、当期应纳税额小于零

借: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

一般贸易进出口会计核算方法 篇2

数据显示, 1至8月, 广东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纺织品服装1 4 5.5亿美元, 增长3 6%, 占同期广东纺织服装出口总值的61%;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76.8亿美元, 增长6.3%。

从出口地看, 广东对香港出口纺织品服装6 4.4亿美元, 增长8.7%;对欧盟、美国和东盟分别出口纺织服装48.5亿、4 0.3亿和1 7.4亿美元, 分别增长31%、3 7%和2 0%。上述4个市场出口合计占同期广东纺织品服装出口总值的七成二。

海关人士分析说, 广东服装纺织品出口保持增长得益于外需市场的明显复苏。2 0 1 0年8月, 欧盟2 7国和欧元区1 6国的“经济信心指数”双双走高, 分别达1 0 2.7点和1 0 1.8点, 比6月份上升了0.7个百分点、0.6个百分点;同时, 全球经济回暖导致外商大量补给库存, 出口量增长;此外, 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是推动出口额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般贸易进出口会计核算方法 篇3

关键词:林产品贸易 贸易比例 增加值核算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中间品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越来越大,基于最终产品、原产地等原则的传统统计一国贸易额的方法无法准确反映在全球生产链背景下各国的实际利得。各国学者及国际组织等纷纷探究并提出了各种新的贸易统计方式。其中,测算贸易增加值的方法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和认可。同时,我国林产品存在明显贸易逆差等问题。中国目前的国际分工多属于中间林产品的加工制造,为了在全球化生产链下更加准确地反映国际贸易进出口实际情况,我国亟需准确统计林产品国际贸易数量,以了解其发展真实情况,维护我国林产品国际贸易的正当权益。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增加值贸易是由Hummels等人提出的垂直贸易概念发展而来,由于垂直贸易的假设要求进口中间产品的增加值必须全部来源于国外,应用范围狭窄。由此,众多学者都在此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其中,较为突出的是Daudin(2011)等人明确提出了增加值贸易概念,利用更高质量的全球贸易分析项目数据库的国内投入产出表数据,规避了垂直贸易下的严格假设[1]。Robert Koopman等提出了KPWW方法,将产品的每一个用途具体在每一个来源进行区分为中间进口品与最终产品,将一国总出口分解为国内增加值和国外增加值部分[2]。对贸易增加值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单一国家的投入产出表或构造国家间的国际投入产出表进行的产业层面的研究,因此难免会忽略企业的微观特征。国外学者将研究更多集中于以外国附属机构统计、VAX比率、投入产出表等方法建立模型,忽略了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统计制度的影响,以及从微观角度上对企业进出口贸易增加值部分的核算。

综上,传统的国际贸易统计方法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增加值贸易方法日益受到重视,但国内对增加值贸易理论研究尚未成熟,还有待深入研究。此外,对增加值贸易的核算主要应用于中国工业企业贸易进出口总额方面,将其引用到林产品贸易的理论研究也较为少见。而伴随着林产品贸易规模的扩大,进出口型林业企业有必要进行增加值贸易核算。由此,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清楚认识我国林产品贸易出口现状,合理测算出自身的林产品贸易增加值,应对新的国际贸易形势成为林产品贸易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

三、中国林产品贸易出口分析

(一)中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变化

如图1所示,2000—2013年,我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大体呈上升趋势,但在2008年,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进出口贸易额相对下降,在2008年后,贸易额有所回升,并在2009—2013年迅速增长。其次,我国在2000—2013年,林产品贸易长期处于贸易逆差,我国的林产品进口额远大于出口额,且两者之间的差额逐渐扩大。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增长,对木材的需求急剧增长,我国内部市场的供需矛盾使得我国对国际林产品(原木、锯材)的依赖度逐年加深,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我国本土森林资源。林产品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协调我国整体贸易顺差,但西方国家仍对我国林产品筑起了绿色贸易壁垒。而加快林产品国家贸易市场增加值统计方法的核算,可减轻西方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的敌意,从而减少我国贸易纠纷案件。

(二)中国林产品出口市场金额占比

通过表1,得到我国林产品出口贸易金额和我国出口各国的林产品贸易金额,两者相比,得到我国林产品出口贸易市场占比。

由图2可知,2000—2013年,日、美、韩是我国林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英、加、德次之,从总体趋势来看,以上六国对我国出口市场的占比先上升后下降,在2005年达到峰值。2005年日本市场占我国出口市场的48.78%,将近一半,远远大于其他国家,在2006年以后,美国市场占比超过日本市场占比,可达11.48%。自我国加入WTO后,双方的贸易摩擦加大,对我国林产品出口市场结构进行微调,可有效缓解我国与别国的贸易纠纷。但不可忽略的是,我国林产品贸易具有大进大出的特点,由于我国制浆、制版技术相对落后,纸浆和胶合板大量进口,林业企业大多进行来料加工,中间投入较少,贸易增加值甚微,所以以贸易总额来衡量一国出口的产品价值的传统统计方法严重影响我国林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建立统一的林产品贸易投入产出表对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矛盾具有重要作用。

图3分别展示了我国出口原木、人造板、木质纸浆、锯材等主要林产品的出口国金额占比较高的国家,由图可知,我国原木主要出口国是美、日、韩,2000—2013年期间,美国对我国原木的进口量一直居高不下,远远超过日本和韩国两国,而日韩两国进口我国原木的趋势变化大致相同,近年来,我国对美日韩出口原木的比例逐渐下降,表明我国限制原木等自然资源的出口、关税政策起到了一定作用;我国人造板主要出口国为美、韩、日,与原木相似,韩日两国金额市场占比趋势相近,近年都有下降的趋势,而美国起伏波动较大;我国纸浆出口国主要是美、印、德,其中最为明显变化的是印度,在2011年以后对我国纸浆的需求突然骤增,2012年金额占比约达85%,而2013年又骤然下降。了解我国林产品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我国林产品出口在各国的金额占比,有利于我国与频繁贸易往来的国家进行合作,核算林产品贸易增加值,有利于各国清楚认识本国在全球价值链下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核算林产品贸易增加值的方法有多种,但目前来说都存在一定缺陷或在现实情况无法实施的情况,所以在探索林产品贸易增加值核算的方法,建立新的贸易统计制度的同时,更要求我们结合世界林产品贸易的现状以及特点,来完善和发展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

参考文献:

[1]Daudin G,Rifflart C,Schw-

eisguth D. Who produces for whom in the world economy?[J].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Revue canadienne d'économique,2011,44(4):

1403—1437

[2]Koopman R,Powers W,Wang Z,

et al. Give credit where credit is due: Tracing value added in global production chains[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10

〔本文系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全球价值链下中国林产品贸易增加值率及影响因素研究”(项目编号:S201510022063)研究成果〕

一般贸易进出口会计核算方法 篇4

一、出口退税的含义

出口退税政策作为各国普遍实施的出口产品零税率政策的表现形式,已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从严格意义上说,出口退税并不是一种“优惠政策”,而应称为“出口产品零税率”。税率为零是指货物在出口时,其整体税负为零。因此,出口货物不仅在出口环节不必纳税,而且还可以退还以前纳税环节已纳的税款,“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就是在此意义上说的。它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税收国际惯例。

我国从1985年4月1日起全面实行对进口产品征税、对出口产品退、免税的办法。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工商税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出口免、抵、退税制度也相应进行了改革,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从199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它标志着我国出口货物退、免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增强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维护公平竞争的贸易环境,我们应遵循税收国际惯例,贯彻执行出口产品零税率政策,坚持出口退税的基本原则。

出口退税的基本原则是:“征多少、退多少”,“未征不退”,“彻底退税”。

二、我国的出口货物退(免)税的基本政策及形式 世界各国为了鼓励本国货物出口,一般都采取优惠的税收政策。有的国家采取对该货物出口前所包含的税金在出口后予以退还的政策(即出口退税),有的国家采取对出口的货物在出口前予以免税的政策。我国则根据本国的实际,采取出口退税与免税相结合的政策。鉴于我国的出口体制尚不成熟,拥有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还限于少部分须经国家批准的企业,并且我国生产的某些货物,如稀有金属等还不能满足国内的需要,因此,对某些非生产性企业和国家紧缺的货物则采取限制从事出口业务或限制该货物出口,不予出口退(免)税。这样,根据出口企业的不同形式和出口货物的不同种类,我国的出口货物税收政策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一)出口免税并退税

出口免税是指对货物在出口销售环节不征增值税、消费税,这是把货物出口环节与出口前的销售环节都同样视为一个征税环节;出口退税是指对货物在出口前实际承担的税收负担,按规定的退税率计算后予以退还(对某些出口额小于总销售额50%的企业则采取进项税额抵扣)。适用这个政策的主要有:有出口经营权的内资生产企业和1993年12月31日批准设置的外商投资企业自产货物的自营出口或委托代理出口、外贸企业收购货物出口或生产企业、外贸企业委托代理出口、某些专门从事对外承包工程、对外修理修配、对外投资等项目的特定企业的货物出口等。

(二)出口免税不退税

出口免税与上述第(一)项含义相同。出口不退税是指适用这个政策的出口货物因在前一道生产、销售环节或进口环节是免税的,因此,出口时该货物的价格中本身就不含税,也无须退税。适用这个政策的出口货物主要有:来料加工复出口的货物、列入免税项目的避孕药品的工具、古旧图书、免税农产品、国家计划内出口的卷烟及军品等。

(三)出口不免税也不退税

出口不免税是指对国家限制或禁止出口的某些货物的出口环节视同内销环节,照常征税;出口不退税是指对这些货物出口不退还出口前其所负担的税款。适用这个政策的主要是:税法列举限制或禁止出口的货物,如:天然牛黄、麋香、铜及铜基合金、白银等。

上述三种政策形式是就国家出口货物总体税收政策而言,它们并未因国家调低或调高退税率、调整退税范围和退税计算方法而改变。

三、出口退税率

(一)消费税的出口退税率

出口应退消费税的退税率或单位税额,依照消费税暂行条例所附的《消费税税目税率(税额)表》规定的税率或单位税额执行。

办理出口退、免的企业,应将出口的不同税率的应税消费品分开核算和申报,凡是因未分开核算而划分不清适用税率的,一律从低适用税率计算退、免税额。

(二)增值税的出口退税率

1994年实行新税制时,按照规范化的增值税税制,对出口货物实行零税率,即货物出口时按13%或17%的税率退税。但是,新税制实施后,为使新旧税制平稳过渡,保留了一些减免税规定,由于造成该征的税款没有征到,出口却是全额退税,少征多退的现象严重。并且,由于税收征管手段落后,防范出口骗税手段薄弱,骗取出口退税的问题也十分严重,再加上其他因素,致使出口退税规模连年大幅度增长,超过了财政承受能力,欠退税额呈倍数扩大。为此,需要调整出口货物的退税率,并改进出口退税的管理方法。

从1995年7月1日起,第一次调低了出口货物退税率,从1996年1月1日起,又进一步降低了出口货物的退税率。其中:煤炭、农产品的退税率为3%;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的工业产品和按13%的税率征收增值税的其他货物,出口退税率调减为6%;按17%的税率征收增值税的其他货物,出口退税率调减为9%。

1997年以后,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我国出口形势的变化,从1998年起,我国政府又先后对不同类出口货物几次调高出口退税率。从1999年7月1日起执行如下退税率:

1、机械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运输工具、仪器仪表、服装,出口退税率为17%,国家列名的企业销售创保税区内的指定公司的用于顶替进口钢材加工出口产品的国产钢材,视同出口,也可以按17%的退税率办理退税。

2、服装以外的纺织原料(从2001年7月1日起,沙、布的退税率由15%提高到17%)及制品、上述机电产品之外的其他机电产品以及钟表、硅、陶瓷、钢材及其制品、水泥、铅、铝、锌、有机化工原料、无机化工原料、涂料、颜料、橡胶制品、玩具及运动用品、塑料制品、旅行用品及箱包,出口退税率为15%;

3、除上述1、2类以外的、法定税率为17%的其他货物和农产品以外的、法定税率为13%的货物,出口退税率为13%;

4、农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为5%;

5、对出口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并特准退税的货物,退税率为6%或5%。

2003年10月,我国对退税率做出最新的调整,除国家特许特批的部分出口产品退税率保持不变以外,其余出口产品退税率都有所下调。具体下调范围如下:

1、汽油(商品代码27101110)、未锻轧锌(商品代码7901)的出口退税率调低到11%;

2、未锻轧铝、黄磷及其他磷、未锻轧镍、铁合金、钼矿砂及其精矿等附件四所列明的货物的出口退税率调低到8%;

3、焦炭半焦炭、炼焦煤、轻重烧镁、莹石、滑石、冻石等附件五所列明的货物的出口退税率调低到5%;

4、除国家特殊规定的货物外,凡现行出口退税率为17%和15%的货物,其出口退税率一律调低到13%;凡现行征税率和退税率均为13%的货物,其出口退税率一律调低到11%。

出口企业应将不同税率的货物分开核算和申报。凡划分不清适用退税率的,一律从低适用退税率计算免、抵、退税。

四、出口免、抵、退税的企业范围和计税依据:

(一)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企业范围: 所谓出口企业,一般是指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及其授权单位批准,享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和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的生产企业,并根据有关规定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证。现行的出口企业主要包括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工贸企业、生产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特准免、抵、退的企业。

(二)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免、退税的计税依据:

1、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应退增值税税额的计税依据:

(1)出口货物单独设立库存账和销售账记载的,应依据购进出口货物增值税专用发票所列名的进项金额为计税依据;对库存出口商品采用加权平均法核算的企业,也可以使用不同的退税率的货物分别依下列公式确定:

退税计税依据=出口货物数量*加权平均购进单价

(2)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特准退税的出口货物,退税依据应按下列公式确定:

退税计税依据=普通发票所列示销售金额/(1+征收率)

(3)外贸企业委托生产企业加工收回后报关出口的货物,退税计税依据为购买加工货物的原材料、支付加工货物的工缴费等专用发票所列明的进项金额、应按原材料的退税率分别计算应退税款,加工费的退税率按出口产品退税率确定。

2、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应退消费税税额的依据:

凡属从价定率计征消费税的货物应依外贸企业从工厂购进货物时征收消费税的价格为依据;凡属从量定额计征消费税的货物应依货物购进和报关出口的数量为依据。

(三)自营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计算依据:

1、自营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应免、抵、退增值税税额的计税依据:

自营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应免、抵、退增值税税额的计税依据为“离岸价格(也称FOB)、”“海关已核销的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和“当期进项税额”。

(1)采用“先征后退”办法计算出口退税的称:

退税计税依据=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即为外销收入。(2)采用“免、抵、退”办法计算出口退税的

免、抵、退税依据当期进项税额或FOB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

(3)有进料加工复出口的退税计税依据,一是外销收入,除上述依据外增加海关已 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

(4)没有自营出口权的生产企业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退税依据可以比 照上述(1)条办理。但小规模纳税人自营和委托出口的货物,一律免征增值税。

五、出口免、抵、退增值税的计算方法:

(一)外贸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的计算方法:

1、单票对应法:

所谓“单票对应法”,是指在出口与进货的关联号内进货数据和出口数据配齐申报,对进货数据实行加权平均,合理分配各出口占用的数量,计算出每笔出口的实际退税额。其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应退税额=外贸收购不含增值税购进金额*退税率

或=出口货物数量*加权平均单价*退税率

现行的出口与进货的对应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出口、进货皆一票;二是出口多票进货一票;三是出口一票进货多票;四是出口、进货皆多票。(1)对于一、二种方式,退税计算公式为:

应退税额=出口货物数量*进货单价*退税率

(2)对于第三种方式,即出口一票进货多票,计算公式为: 应退税额=出口数量*关联号内加权平均单价*退税率

关联号内加权平均单价=∑关联号内各笔进货计税金额/∑各笔进货数量

(3)对于第四种方式,即出口、进货皆多票,计算公式如下:

应退税额=出口有效数量合计数*关联号内加权平均单价*退税率

出口有效数量合计数=∑关联号内各笔有效出口数量(≤∑关联号内进货数量)

2、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指出口企业进货岸“企业代码+部门代码+商品代码”汇总,加权平均计算每种商品代码下的加权平均单价和平均退税率;出口申报岸同样的关键字计算本次实际进货占用,即用上述加权平均单价乘以实际退税数量乘以平均退税率计算每种商品代码下的应退税额。其基本计算公式如下:(1)进货凭证审核后:

进货本次可用金额=上期结余金额+本期发生金额+释放出口金额 进货本次可用数量=上期结余数量+本期发生数量+释放出口数量

进货本次可退税额=上期结余可退税额+本期发生可退税额+释放出口退税额平均单价=进货本次可用金额/进货本次可用数量平均退税率=进货本次可退税额/进货本次可退数量

(2)出口申报基本审核后:

出口进货金额=出口数量*平均单价 应退税额=出口进货金额*平均退税率

(3)出口申报综合审核后,根据增值税进货凭证累计中(剩余)可用数量及出口数量对比确认实际退税数量。

3、外贸企业收购小规模纳税人出口货物增值税计算:

应退税额=普通发票所列含增值税销售额/(1+征收率)

4、外贸企业出口应税消费品应退税:(1)实行从价定率征收办法:

应退税款=购进出口货物的进货金额*消费税的税率

(2)实行从量定额征收办法:

应退税款=出口数量*单位税额

(二)生产企业免、抵、退增值税的计算方法:

生产型企业出口方式不同,其计算免抵退税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其出口方式有:一一般贸易出口、二来料加工复出口贸易、三进料加工复出口贸易。

1、来料加工复出口贸易的计算方法:

来料加工业务是指由外商提供一定的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元器材,由我方加工加工企业根据外商的要求进行加工装配,我方只收取加工费的一种出口形式。因来料加工复出口贸易在进口环节和出口环节均不涉及增值税、消费税,故也不涉及免抵退税的计算范围。但因来料加工复出口贸易在进出口环节均为免税,故根据我国税法要求来料加工复出口业务在国内采购的料件要做增值税进项税转出处理,不能参与当期应纳税额的抵扣。

2、一般贸易出口、进料加工业务复出口 “免、抵、退” 的计算方法:

生产企业“免、抵、退”是指企业出口货物销售环节免税,根据出口货物离岸价折人民币金额及征退税率之差计算不予退税的进项税额,在全部进项税额中剔除后,余额抵扣内销货物税额,不足抵扣的部分,按规定办理退税或留待下期抵扣,具体公式如下:

(1)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进料加工业务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增值税征退税

率差

(2)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FOB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增值税征退税率差

-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3)免抵退税额抵减额=进料加工业务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退税率

(4)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FOB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5)应纳税额=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金-(进项税额-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6)应退税额:

① 当期末留抵税额<免抵退税额时:

应退税额=期末留抵税额

② 当期末留抵税额>免抵退税额时:

应退税额=免抵退税额 ③ 当期末留抵税额=0时;

应退税额=0

六、出口免、抵、退税的会计方式:

(一)外贸企业的会计处理方式:

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购进用于出口的商品,其出口方式一般有两种:自营出口和委托出口。做好以上两种形式的会计处理,首先要正确计算应退税金(增值税、消费税)的金额;其次要明确企业获得的出口退税款的税收处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出口退税款税收处理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7]21号)规定:

1、企业出口物资所获得的增值税退税款,应冲抵相应的“进项税额”或“已交增值税税金”,不并入利润征收企业所得税。

2、外贸企业自营出口获得的消费税退税款,应冲抵“主营业务成本”,不直接并入利润征收企业所得税。下面分别就两种出口方式的会计处理说明如下:

1、自营出口方式下:(1)购进时:

借:商品采购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2)商品验收入库时:

借:库存商品------库存出口商品

贷:商品采购(3)出口报关销售时:

借:应收外汇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业务收入(4)结转出口商品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出口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库存出口商品(5)申报出口退税时:

应退的增值税财务处理:

借: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6)进项税额转出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出口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7)收到增值税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8)应退的消费税财务处理:

借:应收出口退税--消费税

贷:主营业务成本--------出口业务成本(9)收到消费税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出口退税--消费税

2、委托出口方式下:(1)发出委托代销品时:

借:库存商品-------委托出口商品

贷:库存商品(2)收到代销单时: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业务收入(3)收到外贸公司交来的货款时:

借:银行存款

营业费用(代理费)

贷:应收账款

(4)结转委托出口商品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委托出口商品

(5)申报出口应退增值税、消费税(在委托方办理)、转出不予抵扣的增值税的分录同自营出口方式会计分录“(5)”。

(二)生产企业免、抵、退增值税的计算方法

1、确认出口销售额:

发生出口业务时,按货物离岸价格(FOB)确认出口销售收入:离岸价格=成交价格-运费保费佣金。运费保费扣除方法一般有二种:一种是按率扣除,运费扣除率为15%,保费扣除率为0.3%;另一种是按额扣除,有的是扣除外币额,有的是扣除人民币额。借:应收账款-应收外币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销售收入

如果以成交价格确认的销售收入,发生境外运保佣费用时,要冲减出口销售收入额。

2、免预抵会计处理

根据预免预抵计算的结果,编制如下会计分录:(2)计算的不予免抵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2)计算的应退税额:

借:应收出口退税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3)当月计算的免抵税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收讫出口退税款会计处理:

收到税务机关退付的出口退税款,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并进行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出口退税款

4、出口业务视同内销补税会计处理:

(1)出口不予退免税货物或未在规定期限内申报

确认计税依据。销项税额=(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1+征税率)*征税率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销售收入(不予退税)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2)行出口退税申报但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收汇核销

确认计税依据。应纳税额=(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1+征税率)*征税率-(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征税率-退税率)

借:主营业务收入-出口销售收入(或主营业务成本、以前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5、年末账务调整:

本退免税正式申报结束后,最后一期纳税申报进行前,要对相关账务进行调整。(1)调整不得免抵税额:

正式申报退免税批准的不得免抵税额小于预免预抵申报计算的不得免抵税额时,编制如下会计份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差额,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红字)

(2)正式申报退免税批准的不得免抵税额大于预免预抵申报计算的不得免抵税额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差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3)调整应退税额

①正式申报退免税批准的应退税额小于预免预抵申报计算的应退税额

借:应收出口退税款(差额,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红字)②正式申报退免税批准的应退税额大于预免预抵申报计算的应退税额

借:应收出口退税款(差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6、出口退运会计处理:

企业出口货物发生退运的,应视情况不同采取相应的会计处理:(1)退运货物系以前出口的:

①核销出口销售收入:借:以前损益调整

贷: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 ②退运货物办理入库:借:产成品-某产品

贷:以前损益调整

③退运货物应补增值税: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2)退运货物系当出口的:

①冲减销售收入:借:应收账款(红字)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销售收入(红字)②冲减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红字)贷:产成品-某产品(红字)

应在下期出口退税正式申报时,对退运业务作出口红冲处理。③出口业务发生境内费用(运费、检疫费、报关费、代理费等)借:销售费用(营业费用)

贷:银行存款(现金、应付账款)

七、出口免、抵、退税的程序

(一)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申报

出口企业应建立出口退税凭证收集制度,按期向当地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申报退税。除中、远期结汇的出口货物外,上出口退税应在清算结束前收集齐全,因收集不齐并未申报的,税务机关不再受理该批货物的退税申请。

1、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的条件

出口企业在办理退税登记证、办税人员在取得《办税员证》后,对出口货物就可以办理出口退税。对每笔出口业务在申报退税时,必须具备:

(1)申报退税的商品必须是出口和代理出口的货物;(2)货物必须报关并已离境;

(3)出口货物必须已在会计上作了销售处理;(4)申报时必须附送规定的有关凭证;

2、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必须提供的凭证

办理出口退税时,必须提供以下凭证:

(1)购进出口货物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或普通发票;申请退消费税的企业,还应提供由工厂开具并经税务机关和银行(国库)签章的“专用税票”。(2)盖有海关验章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联》。报关单原则上应由企业在申报退税时附送,但对少数出口业务量大、出口口岸分散或距离较远而难以及时收回报关单的企业,经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可以在三个月期限内提供,逾期不能提供的,扣回已退税款。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的会计核算 篇5

1企业出口货物所获得的增值税退税款,应冲抵相应的“进项税额”或“已交增值税税金”,不并入利润征收企业所得税。

2外贸企业自营出口获得的消费税退税款,应冲抵“商品销售成本”,不直接并入利润征收所得税。

下面分别就两种出口方式的会计处理说明如下:

一、自营出口方式下:

例:2月,兴隆外贸公司(具有进出口经营权)从某日用化妆品公司购进出口用护发品1000箱,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为100万元,进项税额为17万元,货款已用银行存款支付。当月该批商品已全部出口,售价为每箱150美元(当日汇率为1美元=82元人民币),申请退税的单证齐全。该护发品的消费税税率为8%,退税率为9%。要求计算应退增值税和消费税并编制会计分录(单位:元)。

①购进时: 借:商品采购 1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00

贷:银行存款 1170000

②商品验收入库时: 借:库存商品——库存出口商品 1000000

贷:商品采购 1000000

③出口报关销售时: 借:应收外汇账款 1230000

贷:商品销售收入——出口销售收入 1230000

④结转出口商品成本: 借:商品销售成本 1000000

贷:库存商品——库存出口商品 1000000

⑤申报出口退税时: 本环节应退增值税额=150×82×9%×1000=110700(元);

转出增值税额=170000-110700=59300(元);

本环节应退消费税额=1000000×8%=80000(元)。

应退的增值税财务处理: 借: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 1107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110700

进项税额转出时: 借:商品销售成本 593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59300

收到增值税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110700

贷: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 110700

应退的消费税财务处理: 借:应收出口退税——消费税 80000

贷:商品销售成本 80000

收到消费税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80000

贷:应收出口退税——消费税 80000

二、委托出口方式下:

续上例:假设兴隆外贸公司委托蓝天外贸公司(具有进出口经营权)出口,其他条件不变,并按销售额1%的比例直接提取手续费,要求编制委托方的会计分录。

①发出委托代销品时: 借:库存商品——委托出口商品 1000000

贷:库存商品 1000000

②收到代销单时: 借:应收账款 1230000

贷:商品销售收入——出口销售收入 1230000

③收到蓝天外贸公司交来的货款时: 借:银行存款 1217700

销售费用 12300

贷:应收账款 1230000

④结转委托出口商品成本: 借:商品销售成本 1000000

贷:库存商品——委托出口商品 1000000

会计制度及核算方法 篇6

第 1 章 总则

第1条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参考[国别]投资方的经营

管理制度、会计制度,以及本公司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2条本制度仅适用于本公司。

第3条本制度应当提交给上海市相关的财政、税务部门,以及企业的主管部门。第 2 章 会计部门以及会计人员

第4条本公司设立会计以及出纳人员各1名,负责本公司的财务会计事务。

第5条公司设立专门的财务会计部门。该财务会计部门需要配备具有一定水平的会计专

业人员,并进行本公司的会计工作。

第6条本公司根据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外国投资方的管理规定,制定内

部的实施细则(会计规定)。

第7条本公司的会计部门以及会计要员必须诚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正确进行计算,真实

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情况,严格监督,以维护各投资方的正当权益。

第8条财务会计人员离职时必须进行业务交接手续,会计人员在进行业务的交接的时

候,由会计主管助理或者会计主管负责监督业务的交接。会计主管助理进行业务交接的时候,由会计主管负责监督交接过程。会计主管进行业务交接的时候,要在总经理的监督下进行。

第 3 章 会计计算的一般原则

第9条本公司的会计计算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第10条本公司的会计为阳历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第11条本公司采用复式记账法。

第12条本公司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各类财务报表等的各种会计记录都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必须保证手续的完备性、内容的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性。

第13条本公司自己制作的所有的单据、账簿、各类财务报表等都以中文书写,主要使用的单据,账簿,各类财务报表等可以同时以日文书写,月度、季度、的各类财务报表则同时用日文和中文书写。

第14条本公司采用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以外国币种实际进行的出纳业务按照实际出纳的货币进行记账。

第15条本公司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记账。

第16条本公司原则上明确区分资本支出和收益支出。以增加有形固定资产和无形固定资

产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全部作为资本支出。以获取当期收益为目的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全部作为收益支出。

第17条本公司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必须每期持续采用,不得任意变更。需要发生变更的时候,必须经过董事会的同意,向主管税务机关报批,并在各类财务报表中加以说明。

第 4 章 资本金的计算

第18条日本投资方必须在章程规定的期间内汇入资本金。资本金的记账以本公司开设在银行的账户的入账金额和日期作为依据。

第 5 章 货币资金以及交易金额的计算

第19条 本公司在中国工商银行玉林工业品分行开设基本账户。本公司与银行之间的业务往

来必须遵守银行的有关规定。

第20条 本公司针对现金以及银行存款设立分科目并逐一记账。有多个币种的时候对每个币

种设立分科目。

第21条 对于各种应收;应付的账款,根据不同的币种,不同的交易对象,或是不同的个人

设立分科目。另外,在及时催收账款的同时,每个月必须针对每一项记账确认是否按照回收条件完成了该账款的回收。对于超过期限仍没有收回的应收账款要加以分析说明,适时地进行催收。对于结束时仍然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应该向有关部门追求责任,并以书面形式向总经理报告,得到批准后计入坏账损失。(总经理的坏账损失许可权限由董事会决定。)本公司在结束的时候可以针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未收债权或贷款的期末余额,对于其中的一般债权按照中国税法规定的计提比率,对于有成为坏账可能的特定债权进行个别的回收可能性的探讨,计提坏帐准备。

第 6 章 库存资产的计算

第22条 本公司所谓的库存资产是指包装物、低价消耗品以及运输途中的各种产品商品等。

第23条 本公司的盘货资产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是包装物、低价消耗品采用移动平均法计

算原价成本。

第24条 每个月月末要对各种库存资产进行实地盘点。对于盘盈、盘亏、损坏等情况,由库

存资产的主管部门向总经理提交书面报告和申请,得到总经理的批准后对实地盘点金额进行修正。

(总经理的批准权限由董事会授予)

(1)库存资产的数量不足、损坏除了由过失者或保险公司赔偿以外,原则上全部计入制造

费用。

(2)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所导致的损失,在扣除了可能回收的残存金额和保险公司的保险

金以后的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第25条 由于产品过期等原因而导致需要进行库存资产跌价处理的时候,处理后的净损失原

则上计入销售损失。

第 7 章 长期投资和长期负债的计算

第26条 本公司对外部的投资金额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表示在“长期投资”科目中。因长期投资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则计入公司的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损失科目中。

第27条 本公司开业后为了扩大业务,或者更新设备、提高技术而需要增加固定资产,向银

行借款的时候,借款的金额按照实际借款日以及实际金额进行记账,在资产负债表中表示在“长期借款”科目中。

第 8 章 固定资产的计算

第28条 按照中国税法的规定,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且单价在2000元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械设备、事务管理机器、运输工具以及工具器具视为本公司的固定资产,除此以外的视为低价消耗品。但是中国税法发生修改的时候,需要修改固定资产的区分标准。

第29条 固定资产的总分类分为房屋及建筑物、机械设备、事务管理机器、运输工具、工具

器具共五大类。可以根据管理需要再加以细分。

第30条 固定资产按其原价进行记账。

第31条 固定资产的折旧采用定额折旧或定率折旧的计算方法。

残余价格由其原价乘以中国税法规定的各类固定资产的残余价格率(百分比)得出。

第32条 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按照固定资产的种类,采用中国税法规定的法定使用年限。

第33条 对于本公司的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费用。

当月增加固定资产,从使用开始月开始计提折旧。本公司的固定资产的折旧已达到预定额但仍然可以使用的,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或转让的固定资产的净收入(扣除处理费用后的净额)和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原价减去折旧累计额)后的差额计入企业的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第34条 对于本公司的固定资产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实地盘点。对于数量不足、减少损坏的固

定资产,由固定资产的主管部门负责调查原因,向总经理提交书面报告申请,总经理批准后,对实地盘点的金额进行修正。

(总经理的批准权限由董事会授予)

(1)数量不足的固定资产的原价与折旧累计额进行冲减,原价减去折旧累计额后的差额计

入营业外支出。

(2)减少损坏的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折旧累计额,并且扣除可能回收的残存价值和从可以

过失者、保险公司处回收的赔偿今后的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第 9 章 无形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的计算

第35条 无形固定资产包括技术指导、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其他的许可。

无形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根据中国税法的规定进行。

第36条 开业费(从公司成立后到开始营业为止所支出的用于开业准备的费用)从营业开始

后进行折旧。折旧的方法根据中国税法的规定进行。

第 10 章 成本和费用的计算

第37条 有关生产经营的所有支出都计入成本;费用中。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

材料,按照实际消耗的数量和账面单价进行正确的计算,计入成本;费用中。

本公司按照合同中所规定的,并经过董事会讨论通过的工资标准;工资形式;奖励补贴等制度以及出勤记录工作时间记录完成量计算员工的工资,计入成本;费用中。按照规定支付给中方员工的劳动保险;福利基金以及支付给外国员工的各项补贴也通过宫资项目计入成本;费用中。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其他各项费用,按照实际的发生金额计入成本;费用中。当期应该负担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全部作为未支付费用计入当期的成本费用中。已经支出的但应该由下一期或以后负担的费用,作为预付费用处理,计入下一期或以后的成本费用中。

第38条 本公司的成本科目和费用科目用于计算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诸项费用。

制造成本科目一般分为直接材料、直接租金以及制造经费。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再设置燃料、动力、外部加工费、专用工具等科目。

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单独进行计算,不计入制品制造成本中。销售费用包括制品、商品在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应该由企业负担的服务费用、服务培训费、运费、装卸费、包装费、佣金、广告宣传费以及其他的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经营管理费用(人工费和其他的经费)等公司进行管理所发生的全公司共通的诸项费用,包括保险费、差旅费、工会经费、董事会费、顾问费、交际接待费、税金(包括城市不动产税、以及车船使用税)、开业费、员工培训费、研究开发费、土地使用费、技术转移费、无形固定资产、租借费以及其他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去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去汇兑收益)、金融机构手续费。

第39条 在计算成本;费用的时候,必须明确区分当期成本;费用和下一期成本;费用,对公

司内部部门之间的成本;费用,制品和半成品的成本以及各种不同制品之间的成本也应该明确区分,并且正确地计算成本;费用。

第40条 成本计算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标准成本计算方法或实际成本计算方法。

第41条 本公司应当强化成本;费用的管理,确立成本责任制度,制定成本费用计划,并经

常根据计划来检查实际的支出,定期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核,分析成本;费用增加或减少的原因,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降低成本;费用,努力改善经营体制。第 11 章 销售额以及利润的计算

第42条 本公司的制品以及其他产品的销售以出货标准(前提是物品要在月末(期末)到达

对方公司)作为原则。

第43条 产品销售利润每个月按照实际进行记账,对应于产品销售成本和销售费用。

第44条 当月发生的退货或折扣,不论是当还是过往销售的,全部与当月的产品销

售利润以及产品销售成本冲减。

第45条 本公司每月对利润进行计算。

第46条 本公司的利润总额包括制品等的销售利润、其他业务收益以及营业外收支。

制品等的销售利润是指公司进行制品等的销售(包括工业性业务的提供)时所产生的利润。其他业务收益是指公司非工业性业务(运输等)的给付以及剩余的材料、购入制 品的销售所产生的利润。营业外收入以及营业外支出是指制品销售利润以及其他的业务收益以外的非营业性损益,包括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固定资产处置收益、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罚款收入、罚款支出、捐赠、坏账损失等。

第47条 本公司的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以及按照中国法的规定,提取准备金、基金、公积金

等后的差额即为本公司的可分配利润,其中的相应部分分配给国外投资方。

第48条 本公司往年有亏损的话,应首先用当年的利润填补往年的亏损。往年亏损没有填补的情况下不进行利润分配。

本公司往年有未分配利润的话,可以于当年的可供分配利润一起进行分配,或者用于填补当年的亏损后再进行分配。

第49条 公司在结束的时候,按照当年的利润或者亏损以及往年的未分配利润或者未处

理损失制定利润处理方案或者损失金处理方案,交由董事会讨论,决议通过后,以此为依据进行记账计入决算中。

第 12 章专项基金的计算

第50条 公司在处理利润时所提取的员工奖励以及福利基金计入员工奖励以及福利基金科

目中。该基金的使用仅限于员工的奖金以及集团福利保健设施的运营。

第51条 公司在处理利润时所提取的准备金计入准备金科目中。该基金用于流动资产的增加

以及填补本公司的亏损。用于填补亏损的时候,该科目不与亏损金进行冲减。特殊情况下得到董事会的认可后可以进行冲减。

第52条 公司在处理利润时所提取的企业发展基金计入企业发展基金科目中。该资金用于设

备追加投资以及企业的生产发展、生产性的提高、技术的改造方面。

第53条 公司在处理利润时所提取的地域贡献基金计入低于贡献基金科目中。该资金用于通

过市政府向医院、学校等进行捐赠,或者在发生灾害等的时候捐献给受灾者。

第 13 章 借贷科目以及各类财务报表

第54条 本公司的借贷科目以及各类财务报表按照中国财政部公布的借贷科目以及各类财

务报表操作,在以不影响公司会计计算的准则以及各类财务报表的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增加或者减少所定的借贷科目以及各类财务报表项目。

第55条 本公司的各类财务报表中包含以下内容。

(1)资产负债表

(2)损益表

(3)现金流量表

(4)相关附属表

本公司为了满足外国投资方对各类财务报表连结的要求,可以适当增加财务报表中必需的会计资料。

第56条 本公司在向外国投资方提供财务报表的同时,一起提供财务情况说明书,并明确以下内容。

(1)本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

(2)利润的完成以及分配情况

(3)资金的增额以及周转情况

(4)增值税、所得税、土地使用费、技术转移费的缴纳以及支付情况

(5)对各固定资产和库存进行盘点所产生的利润、损失以及损毁、废弃处置的情况

(6)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本公司在将季度财务报表提供给外国投资方的时候,如果有特别的情况,要加以说明。

第57条 本公司的季度以及财务报表应当向外国投资方、银行、主管税务机关、本公司的主管机关以及同级的财务机关提交。向愿认可机关提交财务报表的副本。本公司的季度财务报表应当在每一季度结束后20天内提交,财务报表应当在决算结束后4个月内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一起提交。

第58条 本公司的总经理、会计主管应当对本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核,并署名盖章,同时

盖上本公司的公章。

第 14 章 会计凭证以及会计账簿

第59条 每发生一笔经济往来都应当制作原始凭证,其手续应该完整内容应该正确无误,经

过审核确认没有错误以后,以此为依据制作记账凭证。

第60条 记账凭证包括收款凭证、支付凭证、以及汇款凭证3种。

第61条 设置分户总账、辅助总账、以及必要的各类辅助簿。

第62条 本公司向外部发出的凭证全部需要编号,同时留存副本或者存根回单。书写错误或者回收后取消的对外凭证的正本与原来编号的副本一起保存,遗失或不能回收的情况下,在其副本上注明原因。

第63条 支票账、收据等本公司尚未使用的重要空白凭证由财务部门设置记录簿进行登记。需要使用的时候,要得到财务部门会计主管或者其指定负责人的许可并登记后,由使用者签名领取。

第64条 各类记录凭证按照编号顺序排列,与原始凭证一起按月装订起来后切实保管。但是,对于中国的法律法规认可可以通过电脑进行保管的则可以用电脑代替。

第 15章 会计资料的保存和保管

第65条 本公司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财务报表等各类会计资料必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内进行适当的保存,不得遗失或损毁。

第66条 本公司的财务报表以及章程、董事会、出资证明、会计师审计报告、长期经济

合同等与外国投资方的权利和利益有关的重要会计资料必须永久保存。一般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月度、季度财务报表至少应当保存15年。

第67条 会计资料的保存期限到期后,需要废弃的,应当做成目录,在得到董事会、主管机

关以及税务机关的同意后进行销毁。销毁的会计资料的目录永久保存。

第 16章 解散和清算

第68条 本公司的解散和清算根据章程的规定操作。

第69条 发生清算处理的情况的时候,由董事会批准成立清算委员会。

第70条 本公司在解散、清算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算费用以及清算委员会成员的工资应当从公

司的财产中优先支付。

第71条 对于本公司在清算过程中所产生的清算收益,在扣除了清算费用以及各类清算损失

后的清算净收益作为利润进行处理。

第72条 本公司解散后,各类账簿以及资料交给外国投资方保存。

第 17 章 附则

第73条 本制度在董事会批准后开始执行。

第74条 在本制度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与中国的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不一致的内

一般贸易进出口会计核算方法 篇7

关键词:出口企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衔接

一、引言

一般来看,企业的财务工作分为两条线。一条是会计核算,会计核算的任务是记录和反映企业的资金运动;另外一条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任务是搜集和加工外部信息和企业内部信息,为管理层的投资、融资、绩效考评等一系列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看起来两者的分工泾渭分明,其实两者是紧密相连的。会计核算的结果是财务管理决策的依据,财务决策是会计核算的对象,两者是一条作业线上相互协作的分工,最终目标都是一致的。由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分开运作,财务信息传递不流畅,导致了一系列的财务问题,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实现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一体化是未来出口企业加强管理的重要举措。

二、出口企业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流转较慢,应收账款管理。出口企业的主要业务是海外业务,主要的现金收入也来源于海外,因为国际市场的经济形势和诚信环境复杂,催收账款成为企业的一件头疼事,应收账款也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点工作,并且,汇率变动会对企业直接造成经济损失,应收账款又要面临汇率风险。在实际交易中,出口企业的坏账问题一直是个严重的问题。目前,企业的信息共享能力较弱,客户资料由业务部门把持,财务部门的信息只能由财务部门享有,信息沟通机制存在漏洞,导致监管部门无法及时获取应收账款信息,导致催收工作不力,加大了坏账的风险。

(二)成本核算方法落后,成本管理缺乏有效的信息资料。成本是企业的生命线,成本管理在任何一个企业都是核心的管理工作。企业的成本管理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控制和成本监督等全过程控制工作。无论是成本预算,还是定额成本制定,或者是成本的分析和评价,都离不开精准的成本核算信息。例如,企业的成本预测往往是基于企业的历史成本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和处理。因此,成本管理的效果取决于历史成本信息的精确性和指导性。但是,现实中的成本核算却没有达到配合成本管理的要求,暴露出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成本核算具有滞后性。成本控制是一个过程控制,即时时控制,及时审查成本,及时纠正成本偏差,而企业成本控制的依据就是财务部门出具的成本报表。但是,实际中,企业的成本核算是一件复杂的工作,作业信息传递具有一定的时间差,造成了成本核算滞后,无法及时为成本控制提供有效的信息。(2)成本核算失真。很多企业依然采用传统的制造成本法,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对于制造费用的分配总是基于工时,而非产品消耗的实际作业量,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过于粗略,造成成本信息失真,甚至为成本管理提供错误的方向。

(三)会计监督职能弱化,财务管理缺乏有利工具。出口企业本身面临的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信用风险、汇率风险或者外部市场风险发生的概率较高,加强财务管理的意义尤为重要,财务管理的工具和方法,会计核算就是其中之一。通常,财务管理对会计核算的要求更高,不但要求会计具有被动核算的功能,更要求会计具备主动的监督管理功能。例如,处于对出口交易的安全性的考虑,企业应该加强对信用政策、付款条件和期后收款的审查和监督,大多数工作都应由财务部门进行监督;资金流对于企业非常重要,出口企业的成本费用的支出都是以人民币为结算手段,出口企业的销售结算方式往往是美元,美元存在换汇的问题,为了加强资金管理,会计部门应及时准确的核算资金状况,为企业的资金管理提供信息依据。但是,很多出口企业显然达不到要求,会计依然处于被动核算的状态,难以满足财务管理的要求。会计的管理监督职能的弱化,导致其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工具,减弱的了财务管理的控制力。

三、出口企业加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衔接的措施

(一)提高会计信息的共享能力,加强收款管理。收款风险是出口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而当前,我国出口企业的坏账问题暴露出的企业信息沟通和各自为政的缺陷。要想更好地把控收款风险,降低坏账损失,企业应该提高财务信息共享能力。目前,企业都已应用和实施了ERP财务管理系统,这个系统涵盖了供应、生产和销售各个环节的信息,这为企业整体的信息沟通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要加强财务信息的共享能力,就应依托企业的内部管理系统,打破模块化边界,提高信息的共享水平。业务部门应及时将销售信息传递给财务部门,会计模块及时入账处理,及时出具资金回收信息和应收账款信息,后台管理部门透过财务信息可以及时了解到销售的收款进度,及时催促有关人员催收账款,催款人员在收到资金后及时录入相关系统,管理部门可以随时掌握存款进度。这种无缝隙的衔接,加强企业对于应收账款的监督和把控,防止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和催款部门各自为政,及时畅通销售和收款信息,保证管理人员进行强有力的监督。

(二)优化成本核算,强化成本管理。出口企业多是以订单销售为主要方式,每完成一订单,企业应及时核算成本信息,以便企业了解收益情况。订单式销售对于成本管理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企业只有时时刻刻关注订单成本,才能为未来的订单生产提供有效决策信息。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基础,没有及时、精确的成本资料,成本管理将缺乏有效的依据。首先,企业应提高成本核算的及时性,本事成本核算就是一件繁琐的事情,需要的时间较长,会计管理人员更应该催促有关成本核算人员加快核算进度,及时出具成本报表,为管理层的成本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其次,企业应提高成本核算的科学性,以往的制造成本方法对于制造费用的分配过于粗放,导致成本核算的结果失真,因此,企业应革新成本核算方法,尽量采用作业成本法等更为先进的方法,推进会计核算的精确化,特别是在制造费用的分配上,企业应主动寻求更为科学的分配方法。

(三)强化会计的监督管理职能,为财务管理提供有效的工具。财务管理的很多方法和工具都是依据企业的会计职能,要提高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就改变以往会计的被动核算状态。企业应该要进一步明细各流程步骤、具体业务处理、监督复核的职责划分,强化不相容岗位对会计信息的有效牵制和事前控制。业务流程上的会计信息相关的岗位, 都应纳入财务部门业务考核,并通过完善会计信息责任追究机制、部门沟通机制、日常协调机制, 突出财务部门对会计信息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总管职能。

结束语:与一般企业相比,出口企业更容易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要化解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意义非凡。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必然要实现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衔接。目前我国出口企业在财务信息共享、成本核算和会计管理这些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劣势,非常不利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统一,这也是未来出口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努力反向。

参考文献:

[1] 王双娣. 外贸企业中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现状探析[J]. 财经界(学术版).2014(18)

报考指南:会计核算方法 篇8

我们把会计对象分为六大会计要素,但这六大会计要素划分仍然很粗,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为此,还将会计要素进一步细分,这种对会计要素的内容进行具体分类核算的项目,称为会计科目。

如若把六大会计要素比做六座大楼,会计科目则是每个大楼的小房子,会计人员要在企业经济业务发生后,先判断其业务属于那个楼的,进楼后再判断是哪一个房间的。这样在同一个楼、同一个房间的业务则属于相同的经济业务,它们共有一个名字就是代表这个会计业务的会计科目。如企业发生收到销货款业务、赊销业务、购买准备长期持有的股票业务,它们都属于企业资产要素,首先判断这三项业务要进入的是“资产”这个大楼,然后进入符合自身性质的“银行存款”、“应收账款”、“长期股权投资”这些小房间,这些业务进入房间之后就要对它进行造册登记,即对于经济业务进行连续、系统、全面记录(即开设账户)。所以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分类核算的工具,有什么样的经济业务就有什么样的科目与之对应,也就有什么样的会计账户进行登记。这样我们就知道会计科目是会计业务的名称,账户就是对经济业务的登记方式。比如发生了用存款500元购买企业生产用材料,对应的名字就是“银行存款”、“物资采购”(或原材料);那么如何进入各自房间呢?就要判断银行存款减少了500元,记载在银行存款减少的一方,原材料增加了500元,就要记在原材料这一账户增加的一方,这样我们只要将各账户连续登记的内容统计出来,即可知道每项业务的变动情况了。当然账户的格式不是以增和减来表示方向的,而是以“借”和“贷”来表示其方向的。

“借”和“贷”只是一个记账符号,表示业务的发生方向,没有其任何自身字面意思的存在。虽然企业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千变万化,但从数量上看,不外乎是增加与减少两种情况,这样我们就把账户的基本结构设置为左右两方,以借贷记账法为结构的账户,主要就是借贷两方,左方称之为借方,右方称之为贷方,借贷两方的差额为余额。借方合计大于贷方合计数的差额,称之为借方余额,贷方合计大于借方合计的差额,称之为贷方余额。全部账户的借方余额和贷方余额,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的。

账户的通用格式为“三栏余额式”。

另外在会计教学和一些教科书中,为了简化和表示方便,用“丁字账”表示账户,但在实际上工作中是没有的。

会计核算方法之二: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而复式记账法是指对企业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即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分别作为账户的左方和右方,“借”、“贷”作为表示方向的符号已失去了原有的字面含义,至于“借方”表示增加和减少,还是贷方表示减少还是增加,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及结构。

因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呈现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利润=收入-费用

所以各会计要素的账户结构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结构。

经济业务发生后,无论其怎样复杂,都在六大要素范围之内,我们都可以把它们分为四种类型。

(1)资金进入企业,资产与负债(权益)同时增加,记资产账户的借方,负债(权益)账户的贷方,借贷金额相等。资产总额=权益总额。

(2)资金退出企业,资产与负债(权益)同时减少,记负债(权益)账户的借方,资产账户的贷方,借贷金额相等。资产总额=权益总额。

(3)资产内部各形态转化,一方资产增加一方资产减少,记资产的借方和贷方,借贷金额相等,资产总额不变。

(4)权益或负债(资金来源)内部各形态转化,一方负债(权益)增加,一方负债(权益)减少,负债(权益)总额没有变化。

综合以上内容,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上一篇:脚手架和内支撑架工程分包合同下一篇:大学生无偿献血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