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出口贸易

2024-07-30

山西出口贸易(精选7篇)

山西出口贸易 篇1

摘要:旅游服务贸易对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国民收入有重要作用。山西的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比较滞后, 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 山西的旅游服务贸易存在资源开发程度低、宣传力度不够、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滞后、缺乏高素质的旅游业人才等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包括科学规划、加强区域间的协作、加大营销力度、发展旅游相关产业、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等, 以促进山西旅游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山西,旅游服务贸易,对策

一、山西旅游服务贸易现状

1、旅游服务贸易的定义。

旅游服务贸易是指一国的旅游者为了休闲消遣、商务交往和其他目的到另一国接受旅游服务, 并支付报酬的贸易活动, 既包括外国旅游者的入境游, 也包括本国旅游者的出境游。从增加本国外汇收入、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而言, 外国旅游者的入境游更加重要, 是研究的重点。

随着世界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 服务业在经济中的重要性逐渐超过传统产业, 服务贸易也成为国际贸易中增长最快的部分。近年来, 各国间的人员往来越来越密切, 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使人们有能力到其他国家去旅游, 同时各国纷纷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制定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这些都推动了作为服务贸易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2、山西旅游服务贸易现状。

“十五”期间, 旅游业被列为山西重点发展的七大优势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八大战略工程之一, 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发展非常迅猛。“十五”期间, 山西省共接待海外旅游者1, 279, 085人次, 比“九五”时期增长96.7%, 年平均增长20.6%, 比“九五”时期年平均增长速度18.3%快出2.3个百分点。“十五”期间, 山西接待海外旅游人数的增速为20.8%, 比全国年平均增速6.9%高出13.9个百分点, 也明显高于其他中部省份, 河南、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的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2.5%、18.1%、13.7%、12.5%、9.9%。从旅游外汇收入看, “十五”期间旅游外汇收入全国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2.3%, 河南、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分别为11.2%、11.2%、16%、13.7%、12.5%;山西为18.1%, 比全国高出5.8个百分点, 同时也高于其他中部省份。

尽管成绩显著, 但和国内旅游产业发达的地区相比, 山西的差距仍然非常大。2009年全国接待入境游客共计215, 660, 929人, 山西接待入境游客的数量为2, 009, 409人, 仅占全国的0.93%, 不仅远远落后于北京、江苏等旅游大省, 即使和周边的内蒙古相比也差了很多。2009年全国旅游外汇收入共计约380亿美元, 山西旅游外汇收入为37, 796万美元, 还不到全国的1%, 位列全国第20位, 在中部六省中仅高于江西。不过, 虽然从绝对数量上看山西的入境旅游发展滞后, 但是发展的速度很快。2009年山西接待入境游客的数量同比增长16.53%, 旅游外汇收入同比增长25.71%, 均高于全国平均增速, 特别是旅游外汇收入的增速, 仅次于西藏、青海、宁夏和山东, 列全国第5位。从海外旅游市场的客源构成看, 外国人所占比重较高, 但从年平均增长速度看, 港澳台同胞比外国人增长速度快;从海外旅游市场客源的地域构成看, 亚洲客源所占比重最高, 欧洲客源增长最快, 客源分布呈现多元化。因此, 一方面必须承认山西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滞后和差距;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其蕴含的巨大潜力。

二、山西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1、资源开发程度低。

山西是旅游资源大省, 自然资源有芦芽山、太行山大峡谷等, 人文资源更是丰富, 平遥古城、五台山、云冈石窟等都是举世闻名。山西的文物数量众多, 素有“地上文物看山西”之说。这些都为山西发展入境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 山西的旅游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 对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的挖掘不够, 基本上还停留在观光旅游的初级形态, 内容单调, 而生态游、休闲度假游、会展游、探险游等现代旅游形式的发展比较滞后, 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 同时也影响到旅游外汇收入。如临县的碛口镇是黄河边上的一个古渡口, 自然景色优美, 历史文化厚重, 具有较高的资源品位, 但由于种种原因, 尽管有不少规划部门做过规划, 却一直没有落到实处, 直到近几年才有了初步开发。对于山西的优势人文旅游资源, 只是停留在对资源的表面开发上, 对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还远远不够。如果游客没有一定的知识背景, 就很难理解这些资源的内在含义, 降低了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 限制了资源效用的发挥。

2、宣传力度不够。

营销在现代商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引人关注, 在旅游业中当然也不例外, 有力的营销策略能极大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是, 与国内重点旅游城市相比, 山西的旅游营销无论从力度还是方式上来说都比较落后。首先, 旅游形象不够鲜明。虽然山西省在2003年确定了“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风光”的主题宣传口号, 但和周边的河南省有雷同之处, 吸引力和号召力大打折扣;其次, 政府和企业缺乏营销意识。特别是由政府组织的营销活动较少, 只靠企业的单打独斗, 很难形成有力的影响。山西用于旅游宣传的经费甚至不足山东、杭州等旅游强省、强市的1/10;再次, 营销手段单一。在信息时代, 营销手段越来越多样化, 可借助各种媒体打造声势, 如在电视上经常可看到一些城市和地区的旅游宣传广告, 却极少有山西的身影。除媒体营销外, 还有节庆营销、会展营销等多种方式, 山西都没有很好地利用。目前, 山西只有“平遥国际摄影节”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近年来, 山西旅游也加快了“走出去、引进来”的步伐, 邀请世界各国的国际旅行商来晋考察, 并派团赴香港、俄罗斯、欧洲等地进行市场推广, 积极参加各类旅交会、推介会, 取得了良好效果。

3、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滞后。

旅游业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产业, 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因此, 旅游业能够带动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 旅游业的发展也离不开这些产业的支持。然而, 山西的旅游相关产业却发展滞后, 难以对旅游业起到应有的支撑作用。据统计, 2005年山西的旅游外汇收入构成为:长途交通占35%、游览占2.8%、住宿占12.8%、餐饮占12.1%、商品销售占18%、娱乐占6.3%、通讯邮电占3.5%。也就是说, 在山西的旅游外汇收入中, 门票收入依然占大头。山西的餐饮业规模小、档次低, 在川、湘、粤等众多外来菜系的“围攻”下, 晋菜的发展举步维艰, 更别说形成有地方特色的餐饮体系了;旅游星级酒店数量少、接待能力差, 全省除太原、五台山等中心城市和景区旅游住宿设施尚具备一定规模、档次外, 其他中心城市及重点景区旅游饭店住宿设施还远不能满足市场消费需求;旅游商品开发滞后,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旅游纪念商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在1/3左右, 而山西在这方面却近乎空白;娱乐场所多为大众化的酒吧、KTV、足浴等, 档次不高, 缺乏特色, 反而给山西旅游造成某些负面影响。虽然近年来山西也产生了一些高水平的文化娱乐节目, 如舞剧《一把酸枣》、话剧《立秋》等, 但是并没有和旅游很好的结合起来;山西的旅游景点众多, 但是地域分布比较分散, 旅游交通的发展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需求, 特别是在航空方面, 目前山西还没有一个国际口岸。

4、缺乏高素质人才。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 需要各领域的专业人才, 但是山西目前的旅游人才无论在研究、规划、策划, 还是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较为欠缺。首先, 旅游研究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数量都远远跟不上旅游发展的需求, 而这又直接制约了开发规划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难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其次, 旅游企业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不高,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山西省导游考录制度不够科学, 导致导游从业人员的水平较低。全省7, 000余名导游, 其中外语导游的数量不足10%, 大大限制了对入境旅游团的接待能力。

三、山西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对策

1、科学规划, 加强区域间的协作。

旅游规划是旅游开发的基础, 有了科学合理的规划, 才可能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 才可能使旅游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制定旅游规划时, 旅游部门应起到领导和统筹的作用, 整合全省的旅游资源, 同时针对各地的不同特点和优势, 进行全省统一规划, 避免以往在旅游规划中出现的初步性、随意性、盲目性和重复性问题, 减少资源浪费。

另外, 还要注意加强区域间的协作, 这既包括省内各地区之间的协作, 也包括与周边省份的协作。山西的铁路和公路建设居全国前列, 应利用省内的交通网络, 将各地的旅游资源和市场整合起来, 形成若干有特色的旅游区和旅游带, 发挥太原、大同等旅游重点地市的龙头作用, 带动周边地区的旅游发展, 在旅游宣传和客源吸引方面统一行动, 实现优势互补。在统一规划的同时, 还要注意旅游产品的差异化。如晋中地区有为数众多的大院, 大院旅游成为该地区的一大特色, 但各个大院要注意突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避免同一化和恶性竞争。在省际协作方面, 同样要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开发。山西省和周边的陕西、河北、河南等省都有共享的旅游资源, 如黄河壶口、太行山等, 这就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客源市场上, 山西地处西安、北京等旅游热点城市之间, 具有极大的客源潜力, 如能与这些省市合作, 必将增加山西的旅游收入。

2、加大营销力度。

首先应确立一个鲜明的旅游形象和具有山西特色的宣传口号, 以政府为主体, 各地景区和企业积极参与行动。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旅游营销的资金投入, “走出去”的步子迈得更大些, 重点参加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旅游推介会和展销会, 把山西旅游的形象推广出去, 让更多的国内外游客了解山西。特别要注重海外市场的开拓, 作为山西旅游的主要客源地, 日本、韩国、东南亚以及我国的港、澳、台地区对山西的根祖文化、关公文化、宗教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山西应紧紧抓住这个优势, 进一步加强对这些传统客源地的宣传, 同时要不断开拓欧洲、北美等新兴客源地。

在营销手段上要实现多样化, 特别是现代化网络营销的运用。目前, 山西在国内已拥有专门的旅游网站, 成为外地人了解山西的窗口, 但是还应建设专门针对境外游客的网站, 以吸引更多的境外游客。另外, 节庆营销、影视营销等都是近年来受到重视的营销方式, 如平遥国际摄影节的成功举办、《乔家大院》等影视作品在山西的拍摄, 都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山西旅游。

3、发展旅游相关产业。

为促进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山西应在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上下大力气, 改变目前以门票收入为主的现状, 在餐饮、住宿、交通、景区管理、购物及娱乐等各方面进一步完善。应建设更多的星级酒店, 开发饮食资源, 形成山西风味浓郁的特色饮食系列, 提高酒店和饭店的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加快交通网的建设, 特别是承担着境内外主要交通运输任务的民航, 力图增加国际航班的数量和航线, 使境外游客能更方便地进出山西。山西有很多优秀的民间艺术, 如剪纸、皮影、面塑等, 都可以作为旅游产品进行开发和销售, 必定能增加山西的旅游吸引力和收入;在娱乐场所建设方面, 要体现出山西的地方特色, 将山西的地方戏曲、民歌等作为主要演出项目, 这些都是外地游客特别是外国游客非常感兴趣的。

4、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

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决定了旅游业水平的高低, 因此山西应加快构建旅游人才的培养体系, 以大中专院校和旅游培训机构为主体, 培养各级、各类旅游专业人才, 以满足研究、管理、服务等各个层面的需求。同时, 要加强院校特别是高等院校和旅游企业之间的联系, 实现校企联合, 按照企业需求来培养人才, 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企业实践当中。导游考录制度应进一步完善, 提高导游的准入门槛, 创建一支高水平的导游队伍, 尤其要培养更多的外语导游, 提高对外团的接待能力, 并保证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赵莲.黑龙江省发展旅游服务贸易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 2008.7.

[2]刘宇峰, 孙虎, 原志华.山西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及规模预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22.

[3]张江涛.关于山西旅游发展现状的几点思考[J].沧桑, 2006.5.

[4]阎广慧, 简王华, 张金霞.山西省旅游业发展对策初探[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5.

[5]王建增.浅谈太原市旅游产业发展[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06.

[6]师振亚, 孔德安.山西旅游资源的劣势分析及对策[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14.

山西出口贸易 篇2

关键词:农产品;农业环境;技术贸易壁垒

1、我省农产品出口的现状

近几年,随着我省农产品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我们也在可出口的农产品品种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拓展,例如:我们开拓了对红芸豆、芦笋以及苹果汁的出口,这使得我省具有出口优势的农产品种类进一步增多,其中又尤以苹果、红枣和核桃的优势较为显著。但是这些农产品的出口却没有达到应有的规模和数量,究其原因,一部分是因为由于农业环境的下降,使得我省农产品的相对优势明显减弱;此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也成为限制我省农产品出口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我国商务部统计,中国的农产品、轻工、机电、纺织服装、五矿化工和医疗保健这六大行业受到的技术壁垒较多,而其中农产品所遭受的又是最严重的,我省当然也难逃厄运。发达国家提出的技术标准越来越严苛,而我省的农产品企业技术更新较慢,难以适应那些标准,最终对农产品的出口带来了负面影响。此外,政府的相关政策也是一大影响因素。

表一 我省主要农产品的具体情况

农产品品种种植面积(h㎡)占全国总面积比例全国排名

荞麦4万16%第三

绿豆6万10%第三

莜面2万8%第四

苹果2万8%第三

梨1.8万6%第四

数据来源:山西省统计局

图一 主要农产品种植面积

数据来源:山西省统计局

1.1 出口结构单一,产品缺乏科技含量,品牌效应低

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多是传统产业,其特点是加工程度低,产品科技含量低,产业链短,由此造成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利润空间少、经济效益低,出口容易受到限制等问题。山西省农产品加工的产品有近三百种,但在全国真正叫得响的产品很少,更别说是国际市场。居世界种植之首的永济芦笋,年加工出口量已达2万多吨,尽管在全省、全国乃至国外市场都小有名气,但却没有一个品牌产品。

1.2农业环境的改变对我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根据数据显示,山西的农业增长方式带有明显的粗放经营性质,这种经营方式是以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并恶化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有证据表明,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产出造成了负面的影响。目前,山西的农业生态环境退化问题比较严重,面临着一些严重的问题。过去的几年,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我省的农业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主要表现为土壤和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残留,久而久之,土壤结构便遭到严重破坏,从而使得该片土壤的农产品产量严重下降,甚至不再适合农产品的种植。

1.3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由于农产品关系到食品安全,涉及农业人口收入等敏感问题,许多发达国家通过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来排斥外国农产品进口。其中技术标准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核心,即通过制定严苛的质量、环保、卫生及包装标识标准等,限制、阻挡他国产品的进入。据商务部调查,我省乃至我国90%的出口农产品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

根据山西省质量检测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我省豆类与谷类的平均质量指标均高出国家同类指标的平均值,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省农产品出口的净值,而且对我省其他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也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要严格按照国际上对出口农产品质量标准的规定来进行种植与生产,提高自身的质量,才能确保出口的数量。

1.4政府的相关政策对我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政府对我省农产品出口行业的支持相对来说是比较小的,无论从政策方面来说,还是资金方面来说。首先,我省有提倡惠农补贴政策,但落实不到位,使得农产品行业利润薄弱,缺乏吸引力,从而使得整个行业无法全面、蓬勃的发展;此外,政府对运用财政手段对农产品进行扶持的执行也缺乏力度;在对于该行业内相关企业的盲目竞争的管理上,政府也并没有出台有力又明朗的政策及措施,使得一些盲目竞争的手段一直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最后,在农产品相关企业和品牌的培育上,政府在培养力度上,以及相关人才的引进上也缺乏一定的积极引导。

2、促进我省农产品出口的相关对策

2.1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对于政府而言,首先应该加大对农产品出口行业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培育该行业的龙头企业,适当给予一定的贴息政策,同时加大贷款扶持的力度,促使龙头企业在自己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其带领其他企业蓬勃发展;此外,政府还要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例如出口退税优惠政策,合理调整税率,促进农产品出口。

2.2发展相关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

大量化肥的使用,不仅使得土壤、水等其他环境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也使农产品的出口变得障碍重重,因此,要大力发展相关技术,尽量将农产品生产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积极研发新型肥料,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对土壤带来的危害,倡导使用绿色的、天然的肥料,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进行严格的把关,以国际上的相关标准为依据,加大检验检疫部门的监管力度,使我省农产品的质量符合规定,有效规避相关贸易壁垒,进而促进其出口。

2.3优化农产品结构,实施品牌战略

在继续发挥苹果、红芸豆等传统农产品出口优势的基础上,加快发展与其相关的深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进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及经济效益。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发展自有品牌,建立具有区域地理标志性的商标,培育名牌出口产品,提升出口農产品的品牌效应。(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国贸学院)

参考文献:

[1] 吕开宇.许健民.娄博杰.《环境变化对农业产出的影响》[D].中国农村经济,2008.4

[2] 中国进出口信用公司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应对措施》[M]

山西省的区际贸易状况分析及对策 篇3

我国是一个发展大国, 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很大, 不论是从发展程度上还是从发展速度上都不甚乐观, 特别是资源和要素方面。因此, 本文以山西省为例分析该省当前经济运行状况, 探讨区际贸易发展问题。

一、山西省的区际贸易状况分析

(一) 山西省的区际贸易状况

山西省属于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 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发展相对比较落后, 并且阻碍了山西省地区经济的发展。考虑到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文章数据的选取至2007年。表1是山西省2001-2007年货物和劳务净流出、国际贸易差额和区际贸易差额状况, 正值表示顺差状态, 负值表示逆差状态。

表1反映出山西省区际贸易长期处在逆差水平, 这种状态至今没有改变。从国际贸易差额数据看该省是处于顺差状态, 但不能弥补区际贸易差额这个缺口, 因此, 货物和劳务净流出长期以来就以逆差反映出来了。从2003年到2004年区际贸易差额增长到485.09亿元, 与前两年的平均增长相比这一年的增长速度是很快的, 这个逆差额通过乘数效应直接对GDP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进而影响到该地区整体的经济增长。

(二) 山西省区际贸易产品结构分析

对于山西省区际贸易结构, 本文采用剔除国际贸易因素, 以该地区商品产量的平均值与全国的水平进行比较, 两者的差额反映区际贸易的商品结构状况。

一个地区工业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不可能在短期内发生很大变化, 山西赢得外区市场的产品有5种, 占36种统计产品的13.89%, 主要集中在发电量、农用化肥、生铁、粗钢和钢铁能源领域, 具有竞争优势, 但是同时这些行业又属于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区外赢得山西省市场的产品有18种, 占36种统计产品的50%, 集中在家电和高附加值的领域中。大部分的工业产品还是处于竞争劣势, 整体产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相适应的状况。

农产品方面, 大部分农产品是直接用于居民消费的, 因此, 剔除国际贸易因素, 忽略单位的实际意义, 以全国人均各种农产品占有量作为平均值标准, 把山西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与全国平均水平做比较, 其差额表示山西省农产品的地区结构性供求状况。

山西省赢得区外市场的农产品有2种, 占27种统计农产品的7.40%, 在区际贸易中有优势的产品主要是杂粮和水果, 这些产品得益于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区外赢得山西市场的农产品有12种, 占27种统计农产品的44.44%,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粮食类和油料类农产品, 这些都是基本的生活必需品, 也就是说弹性小的一部分农产品山西省还是需要从区外购买的。

综上所述, 山西省各种工农业产品的供求是区域分工下的结果, 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 考虑社会福利因素, 由于供不应求的产品种类要大于供过于求的产品, 并且这些产品市场很大, 像农产品和家电产品等, 所以任何一种产品不可能在一个地区内实现其供求平衡。如果再假设全国总供求处在平衡状态, 那么上述状况就必定带来区际贸易逆差这样的结果。

二、对地区经济的影响

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会同外国有贸易往来, 对于区域经济来说也是如此, 区际贸易对该地区经济的增长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表1看到, 区际贸易收入流出比率没有明显规律, 但整体上还是在逐渐的变小, 同时区际贸易这种经济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在开放经济中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按支出法核算区际经济总量, 即:

公式中C、I、G、NX则分别代表了区域内的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国际贸易和区级贸易总的净出口。用TX代表货物和劳务净流出, 那么地区的国民收入模型就应为:

区际贸易的平衡状况是通过区际贸易差额反映出来的, 地区的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差额通过货物和劳务净流出指标综合反映出来, 以DX代表区际贸易差额;FX代表国际贸易差额, 即国际货物和劳务净流出与净流入之差。最终模型就转换成:

这里选用DX/Y反映区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M, 区际贸易带来的经济增长率的变化K, 经济增长率用N表示, 整理相关数据可得下表:

表2可以看出区际贸易作为地区经济增长重要组成部分, 对该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维持在-14%以上。但是区际贸易带来的是逆差, 对于是当地收入是一个流出的数量, 反映到地区生产总值上是一个负值。这种收入的流出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剧了同顺2013年第6期中旬刊 (总第519期) Times差地区的差距。假设经济发展良好, 没有区际贸易逆差存在, 本地区资源也得到充分利用, 经济发展实现充分就业。表7的数据与这个假设比较, 由于有区际贸易逆差的存在, 造成2002年~2007年该地区经济增长率分别放慢了1.6%、2.3%、4.6%、2.2%、2.1%、2.5%。这一结果反映出:相对经济总量来说, 区际贸易逆差没有对其产生较大的改变,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加快影响会越演越烈;对区际贸易逆差地区, 经济增长速度越快对经济所带来的不利的影响也就越大。同时, 通过近几年的统计结果还可以看出:虽然区际贸易逆差在整个地区GDP中所占的比重基本上平稳, 但是在经济增长较快的年份 (相对于区际贸易平衡或者顺差来说) 区际贸易逆差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表现得十分突出, 比如2002年, 区际贸易逆差在GDP的比重最小, 当年逆差对经济放缓速度为1.6%:而到了2004年, 逆差对经济较2002年来说经济的高度增长, 但是区际贸易逆差使得经济增长放缓了4.6%。

剔除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 用同样的理论模型再来分析区际贸易给地区经济带来的影响, 根据以上相同的推导整理相关数据可得下表:

从表3可以看出, 国际贸易顺差同经济增长是反向关系, 所以剔除国际贸易因素后, 总体趋势是N1

地区如果一直处在区际贸易逆差得不到改善, 那么最终会对逆差和顺差地区经济增长形成约束。贸易逆差导致当地居民收入水平低, 居民用于消费的资金就相应减少, 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当地消费市场萎缩和失业人口增加;对顺差地区和整个经济的增长来说, 低收入水平居民先通过对产品需求量的缩减, 进而影响消费结构, 这种恶性循环最后也会导致顺差地区生产规模下降、收入降低、消费和投资动力不足, 如此循环下去整个经济也不容乐观。

山西省的贸易逆差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参与区际分工的能力不足, 贸易逆差对经济产生消极作用会以乘数效应作用于当地企业经营和失业问题, 地区一旦陷入这种恶性循环中, 积累水平也会受到影响。从逆差的商品结构看, 政府转移支付中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并不是用来购买本地生产的商品和劳务, 也没有在本地区产生乘数效应或者说很小, 这部分资金又很快通过区际贸易的形式流入到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 造成对本地区经济束缚, 进而对当地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经济整体实力产生制约。

三、山西省面对区际贸易状况的政策建议

(一) 完善现有优势产业

目前山西省各个龙头产业发展基本固定成型, 在原有产业的发展基础上, 强化优势产业并进一步完善, 提高竞争优势扩大生产规模。不仅仅包括产业本身的制度体制完善, 还包括政府扶持力度和资金支持倾向。居民意识也决定着劳动力选择行业, 在完善了行业软肋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劳动力的社会保障, 市场完善, 消费水平提金融inanceNO.6, 2013 (CumulativetyNO.519) 高, 整个社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经济各个环节巩固加强了, 为下一步的战略选择打下坚实基础。

(二) 协调区域间的合作

山西省可以选择与其原有优势产业相关的配套企业, 以加强该产业的比较优势, 例如山西在煤炭产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可以承接其他地区由于生产成本过大而在处于劣势的相关企业来晋发展。另一个角度, 山西省可以调整产业结构, 借鉴国外多元化发展的经验, 吸收其他省份具有传统优势但发展欠佳的产业, 这一过程中政府政策一定要配套发展。

为了使资源合理化配置, 鼓励生产要素跨地区向生产效率高、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转移, 进而促进规模经济的形成。对于技术、资金、劳动力、信息等等市场的完善要涉及到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和改革, 如果这一环节顺利实现, 那么将会带动要素在地区间的合理流动与配置, 并且地区生产专业化与规模化可以得到优化, 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地区分工格局和市场互补关系。

(三) 提升科技水平

地区经济发展要紧跟时代步伐, 对技术和人才的引进就显得尤为重要。东部地区在家电、通信设备、计算机等行业有着领先的技术, 因而在国内外的竞争也显得很有优势。山西省在高端信息产业中技术水平跟东部地区比起来差距甚远, 所以本地区对这些行业的市场份额就被挤占了。为了能赢回部分市场, 提升技术水平可以拓展区域分工, 带动相关产业与地区产业的快速发展, 使得区际贸易逆差就可以不断缩小。劳动力知识与技能水平的提高也一方面要求, 当今社会也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只有人才和技术同经济协调发展才能更好更有效的加快经济发展。所以软实力的发展不容忽视。

(四) 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基础建设的进一步完善, 可以降低货物交易成本, 在贸易中形成价格优势。山西省可以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与地形特点, 继续加强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 减少因基础建设造成对区际贸易的制约与影响, 尽可能的创造一个商品流通和信息传递的良好氛围, 促进与各地区形成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

四、总结

对于山西省一个资源型省份来说, 需要对未来经济发展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 才能使得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本文结合山西省经济的现状, 从区际贸易出发, 指出了山西省经济发展的瓶颈。山西省欠发达的地区需要逐步形成支撑经济增长的产业体系, 以更好地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 促进区域间合作, 使区域间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得到遏制, 也是保证山西省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秦放鸣.论新形势下我国西部地区边境贸易的调整与发展[J].北京商学院学报, 1998, 54-57.

[2]李玉萍.关于山西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1, (5) .

[3]赵建伟.对山西省调整产业结构的几点思考[J].经济问题, 2001, (6) .

[4]黄跃春, 曲双喜.山西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取向[J].山西统计, 2002, (1) .

[5]杨忠宝.论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思想[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295-296.

山西出口贸易 篇4

一、山西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 山西省的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工作都有了明显的进展。对外贸易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发展格局。有关资料显示, 2010年前10个月, 山西省全省进出口总值为101.74亿美元, 同比增长50.8%。其中, 不锈钢板材、煤炭、焦炭和金属镁等四大商品的出口额达16.22亿美元。其他出口产品在1亿美元以上的还有机电产品、手机零件、高新技术产品、耐火黏土和铁合金等。2010年, 山西省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46459.91万美元, 年平均增长22.93%。此外, 虽然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经历了起伏, 但是总体趋势还是不断扩大, 2010年实际使用外资1057.4亿美元, 山西省对外直接投资和经济合作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山西省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是韩国、美国、欧盟及日本。2012年1月~2月, 山西省对韩国和美国出口额分别为1.3亿美元和0.8亿美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28%和26.3%, 对欧盟、日本出口额分别为1.1亿美元和0.4亿美元, 同比有所下降。

从下表可以看出, 2000年以来, 山西省的对外贸易进出口额基本是逐年递增, 尤其在2007年, 进出口额首次超过百亿美元。2008年进出口总额增长24.4%, 而其前半年的增长达到44.5%, 但是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国际需求减少, 从7月份开始, 对外贸易增长逐渐回落。到2010年, 年初依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进出口总值保持在每月8亿美元左右的较低水平, 从5月份起, 进出口总值每月基本在10亿美元, 全省海关进出口总额达到125.8亿美元, 同比增长46.8%, 高于全国34.7%的平均水平, 进出口总额增长速度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排名第十一位。

对外贸易是山西省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推动其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据调查, 2011年, 山西省新批外资企业62家, 比上年增加10家, 投资总额29.2亿美元, 增长120.9%, 外资到位20.7亿美元, 增长37.3%。其中, 从项目所涉及的行业来看, 服务业有31个, 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电力燃气供应和软件业、零售批发业, 以及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业。

此外, 加入世贸组织后, 山西省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得到进一步扩展。为其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山西省积极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发展, 促进多边贸易体系趋于完善, 为山西省加大商品出口、发展服务贸易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 也使其从国际市场中得到了一些国内稀缺的技术和资源。

二、山西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出口产品结构失衡、效益低下

山西省粗放型的出口增长方式加剧了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长期以来, 山西省出口呈现“高投入, 高消耗, 低收益”的发展态势, 多种优惠政策使得企业一味地追求出口的规模和速度, 而忽略了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的问题, 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 以及累积的不足。山西省出口产品大部分是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初级产品及污染较严重的中间产品和制成品。丰富矿产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要素禀赋结构仍然是其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 呈现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优势突出, 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劣势突出的局面, 造成出口产品结构失衡。

2004年, 山西省全省外贸进出口增长速度高于全国40个百分点, 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当年外贸出口的迅速增长, 主要依靠资源型商品的拉动, 在大幅增长的贸易外汇收入中, 大部分还是靠现存的不可再生的天然资源, 例如煤炭和焦炭等的出口。在进出口旺盛的背后, 暴露出山西省出口产品结构的严重不平衡。这种长期依托煤炭、焦炭等出口的发展态势, 既耗竭资源又污染环境, 既不符合科学的发展观, 又损害了出口的可持续性。很多所谓的加工废物, 如果注入高科技, 又将是一种丰富的资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山西省对外出口的支柱产品单一, 附加值低, 缺乏竞争优势, 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2.出口产品附加值低, 市场竞争力弱

近年来, 尽管山西省对外贸易出口结构日趋合理, 但工业行业及其产品中只有一小部分占据着可以提供大量附加价值的生产环节, 大多数是只能提供少量附加价值的生产环节, 同发达国家占据着可以获得价值链上最多价值增加值的具有垄断地位的战略生产环节相比, 差距较大。其次, 由于缺乏品牌意识和创新内涵, 加工贸易的附加值较低, 降低了山西省工业产业的贸易竞争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和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 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上的比较优势将是富有生命力的, 只有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来重构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才能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山西省出口的产品, 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高, 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并且大多集中在旅游、运输等一些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的项目上, 而数码产品、计算机等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服务项目发展缓慢。

3.科技支撑作用小, 高新技术产业缺乏

科技创新对国际经济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往发生的工业革命。“科技兴贸”就是要把山西省扩大对外贸易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以及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速转化科技成果, 以及加快创新科学技术紧密结合起来, 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近年来, 山西省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虽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长, 但在规模上和质量上还存在很大差距。山西省传统产业比重过大, 高新技术产值很小, 2004 年, 山西省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出口额只有379万美元, 仅占到出口总额的0.09%, 对外贸增长的贡献率不足1%。在科技创新的压力下, 山西省基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将遭遇严峻的挑战。

三、促进山西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

21世纪, 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山西省实践走出去战略的不断加深, 山西省对外贸易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多年来, 山西省利用其丰富的矿产资源, 正在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矿产开采和出口基地。但是, 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严重威胁着本区外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适时地调整和改变山西省的对外贸易模式已经刻不容缓。

1.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实现循环发展

基于出口产品结构不均衡、污染严重的问题, 笔者认为山西省应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不断提高非煤产品的比重, 重点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正确把握商品出口调整方向, 决定出口商品是否进行优化, 并不是取决于出口商品的质量和档次, 而是取决于它是否符合国际市场的实际需求, 例如当前国际倡导“低碳”、“环保”, 太阳能、风能就是广受欢迎的产品。而包头的稀土对环境造成污染, 中国政府便对稀土实行出口配额制。同样, 山西省主要的出口产品大多是资源型、污染重的产品, 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出口量明显下降;二是实施动态调整, 当今世界科技迅速发展, 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 极大加快了生产进程, 促进商品快速升级换代。国际市场需求更是多层次、多样化、瞬息万变。所以在商品结构优化调整上反应要迅速敏捷, 紧跟国际市场的发展变化;三是要有全球意识,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出口商品的调整也要放眼全世界, 既要看到国际市场的需求, 又要避免与其他国家同类产品的雷同。要有长远的眼光, 积极主动引领世界潮流。

2.大力发展优势产业, 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山西省的对外贸易中, 最主要的资源型产品是矿产品的出口, 主要包括煤炭、焦炭和有色金属等。在发展这些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 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 产品结构调整。增加技术含量是关键, 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加大科技投入, 对产品进行改造和更新, 促使其向深加工、精加工方向转化, 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 最终提高产品出口质量。其次, 技术结构调整。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及采选冶工艺和设备开发矿产资源, 提高采矿回采率、综合利用率和选矿回收率, 减少资源的浪费。进一步促进洗选煤技术的发展, 提高环保型煤的产量和质量。最后, 重点推广节能降耗、环境污染少、资源综合利用率高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 淘汰劳动生产率低的、落后的采掘、加工工艺设备。积极发展矿产品深加工、精加工,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 提高矿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 减少初级矿产品在销售中的比例, 促进矿产品的升级换代。

3.推进科技创新, 实施科技兴贸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对于外贸, 也是如此。不断推动外贸创新, 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学习借鉴和采用国外研究基金体制, 提高资金利用率, 达到产学研销的密切结合, 是切实提升山西省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由之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互利共赢, 因此, 山西省在外贸发展中应高度重视科学技术这一关键要素, 实现“贸易——技术创新——互利共赢——新一轮贸易”的良性循环。

4.完善政策法制环境

山西出口贸易 篇5

2011年1月,山西省首批198 t优质苹果进入澳大利亚。而之前,为了打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际高端市场,山西省出口苹果的生产企业利用生物、物理等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在果园里人工种草,提高果园害虫天敌数量。最终通过了严苛的考查,获得了出口资格。

除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山西出口农产品在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也带来了国际上先进的农产品管理模式,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在刚刚出台的《关于加强农业外经外事工作的意见(讨论稿)》中,山西省农业厅提出,今后,山西省将出口基地建设与农业板块基地、“一村一品”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推进省农业厅、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两方合作机制,以出口标准进行农产品生产,共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让更多的消费者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山西出口贸易 篇6

现阶段,山西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堪忧,主要表现为:总量偏小,总体呈现“资源大省、外贸小省”的特征;结构不优,出口商品资源型、初级化的问题非常突出;方式单一,一般贸易比重过大,服务贸易发展缓慢。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山西省对外贸易及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而目前山西正以转型发展为主题,大作转型发展文章。可以肯定的是山西经济转型将会推动全省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那么经济转型会不会对外贸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影响程度到底如何,笔者将建立一个山西经济转型对对外贸易发展影响度的计量模型,从而通过模型来考察山西经济转型对其外贸发展到底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二、变量的选取与说明

山西总的定位是,以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基础,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早日建成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由此可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现代制造业是山西经济转型的主要内容。

生产性服务业涵盖内容比较多,但具有代表性的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现代物流服务(Xdwl),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二是金融服务(Jrfw),主要包含金融业和保险业;三是科技服务(Kjfw),主要包含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在具体分析中,我们将用上述三个方面的发展情况来描述山西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

现代物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先导产业和承接性产业,2010年山西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现代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中之重。对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情况,我们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额来衡量。同时,我们以金融保险业增加值、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投资额来分别表示山西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情况。

一般来说,现代制造业可分为电子信息产业、机电产业、交通运输设备产业和医药产业四大产业以及其他产业。为了使假定的模型具有可操作性,我们把电子信息产业、机电产业、交通运输设备产业抽象为装备制造业。因此,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就可以用装备制造业(Zbzz)和医药产业(Yygy)的发展情况来表示,而装备制造业和医药产业发展情况我们进一步通过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医药工业销售收入数据来表示。

一个地区的出口产品结构可以很好反映该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状况,越合理的出口产品结构就意味着外贸效益越好。而当一个地区的资源类产品出口比重下降,加工贸易、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上升,那就说明这个地区的出口产品结构向合理化转变。所以我们可以用加工贸易出口额 (Jgmy) 、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 (Jdcp) 来衡量对外贸易 (Fotr) 的发展情况。

三、模型和数据

根据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制造业与对外贸易的内在机理,笔者建立现代物流服务(Xdwl)、金融服务(Jrfw)、科技服务(Kjfw)、装备制造业(Zbzz)和医药产业(Yygy)对加工贸易出口额 (Jgmy) 、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 (Jdcp) 影响度的简单线性模型,以检验经济转型对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度。总模型:

数据采用2000年—2010年山西省的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于山西统计信息网、中国统计年鉴和中经网年度数据库。

四、结果输出与讨论

利用eviews软件计算因变量分别为jdcp和jgmy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方程1和方程2。

方程1:

由方程1可知,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现代物流服务业、医药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都有一种正向的促进作用,这几个行业的发展会不同程度的带动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增加。其中,科技服务业和医药工业对其正效应相对明显,而装备制造、金融服务和现代物流业对其正向效应相对较小。

该方程中仅保留了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以及科技服务三个解释变量,因为金融服务和医药工业对因变量jgmy的解释度相对较小,在进行线性分析的过程中,使得各项系数出现不显著的问题,所以将其从线性方程中去掉。从方程2可以看出,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对加工贸易出口具有正向效应。其中,科技服务和装备制造对加工贸易出口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大。

从上面两个方程可知,现代物流服务业的发展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加工贸易出口的贡献不明显,主要是因为现代物流业与机电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工产业在生产方面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必定会促进上述两个产业产品的流通和销售,从而就间接地促进了两个产业产品的对外出口,因此,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

五、结论与建议

实证结果表明:山西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对其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据此,我们进一步可以断定山西经济转型对山西对外贸易发展具有较强的正面效用,即山西经济转型有利于山西对外贸易的发展。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以下促进山西经济转型的建议:

(一)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1.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相关部门应从全省经济转型的战略高度出发,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并不断创新服务体制,加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引导,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从政策、体制、法规方面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山西物流企业应善于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传统物流流程的变革。

2.继续优化、调整生产性服务业内部格局,更好促进特别是物流、金融、房地产、科技服务的业务创新和制度创新。首先,山西各级政府应把政策制定的着力点放在理顺市场机制、打破市场垄断、规范市场运行秩序和政府行为上。其次,逐步放开生产性服务业价格,促成市场形成价格;逐步放开各种中介,如会计、律师、审计、咨询等的行政性审批。最后山西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的当前主要矛盾,施以相应对策应对金融的服务创新和监管、房地产价格、科技服务质量和效率以及物流业低碳高效化运作等问题。

(二)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

1.完善配套设施及法律法规,壮大山西现代制造业规模。相关部门应逐步完善促进现代制造业发展的经济政策,从财政、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支持,努力构建、壮大产业群体。适当增加工业发展资金规模,专项扶持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发展,推进重点产业基地完善。

2.鼓励、引导现代制造类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技术研发活动与现代制造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相互依托的关系,现代制造业企业要立足于市场就必须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在进行科研创新和自主开发时,要坚持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对不同现代制造业要区别对待,尤其是对列入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要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政策,引导所涉及企业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三)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

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决定山西转型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山西现阶段正在对原有的产业进行改造优化以及发展新兴产业, 对高素质人力资源的需求非常大,此时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对当下的山西发展来说显得极为重要。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对原有资源产业工人的培训,让他们掌握新技术以适应产业转型的需要;二是加大对新兴产业急需的管理和技术类人才的培养,让他们能够承担经济转型的重任。

参考文献

[1].Grabher, G.TheWeakness of Strong Ties:The Lock-in ofRegionalDevelopment in the Ruhe Area[M].In GernotGrabher (eds) :The Embedded Firm:On the Socioeconomics of Industrial Networks,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1993.

[2].Papyrakis, Elissaios and Reyer Gerlagh.The Resource Curse Hypothesis and its Transmission Channels[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4.

[3].保罗.克鲁格曼.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4].张耀辉, 路世昌等著.衰退地区经济振兴战略.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9

[5].张明, 吴玉美.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时期政府经济行为.鲁行经院学报, 2000 (2)

[6].孟铁.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 (11)

山西出口贸易 篇7

山西省历来就以煤炭资源极其丰富著称。自改革开放以来, 山西省依靠自身的煤炭资源优势, 形成了以煤炭为主导的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 并且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尽管山西省为全国的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 但山西人民并没有如期过上富裕的生活。反而导致山西面临着各种矛盾和问题。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和支柱产业单一。自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 世界经济遭到重创, 全球经济进入缓慢的回复调整期, 中国经济增速也陡然放缓, 2014年GDP增长仅为7.4%。随着中国经济放缓, 煤炭需求量也进入低谷期, 因此山西省经济增速出现了明显下降, 山西省则面临着迫切进行经济转型的现状和寻找新的经济突破口。服务贸易由于其本身具有高附加值和发展潜力比较大的特点, 成为山西省发展的重点。山西省应从自身出发, 着重发展服务业, 从而为山西经济腾飞创造不竭动力。

二、山西发展服务贸易的必要性

国际服务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小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服务贸易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了。服务贸易的发展不仅是反映地区发展的一个标志, 而且可以有效加快当地的产业升级,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并且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从而使整个国家和地区长足发展。山西省处于国家中部地区, 由于地理和经济制约, 国际贸易的发展比较滞后, 主要集中在初级资源和加工贸易两个方面, 国际贸易发展极其缓慢, 而服务贸易更是处于萌芽和起步阶段, 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研究经济转型背景下的服务贸易可以为山西省发展服务贸易提供政策建议。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不仅可以尽快扭转山西省服务贸易发展滞后的现状, 而且可以为山西省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山西省务必要抓住历史带来的机遇, 为自身发展谋出一条新的出路。

三、山西省应对策略

1.山西省应该着重优化服务贸易结构以提升本省服务贸易竞争力。山西省应该致力于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不仅可以提升本省服务贸易竞争力, 而且可以有效减少资源浪费现象, 更好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此外强化服务企业竞争实力也意义重大。一方面加快机制改革, 有效提升服务业企业的竞争力水平, 另一方面培育一批具有多元化投资主体的企业和具有全球化视野的人才, 使中国的企业可以与国际企业比肩接踵。

2.山西省还应推进山西旅游贸易发展、并且重视文化服务贸易推动旅游。随着旅游业的大力发展, 山西也应该把重点放在积极推进山西旅游贸易发展, 并且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山西历来就是一个有着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的古城。我们要从自身情况出发, 积极主动的发展我省文化服务贸易, 找出一条以文化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新型道路, 从而为山西省经济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3.山西省还应注重技术引进, 重视龙头企业的培养。邓小平曾这样说:先富带动后富,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在发展服务贸易时, 一方面既要注重全面均衡的发展, 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对一些龙头企业的培养。龙头企业, 不仅是这一行业的领头人, 指路灯, 而且他起着榜样作用, 激烈和扶持弱小企业的作用。龙头企业如果发展的好, 在国际上都享有声誉, 那么他自身的口碑和地位自然会为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开拓一个丰富又广阔的市场, 为其他企也树立榜样的同时, 也达到了宣传本行业的目的。

4.山西省政府还应注重技术的引进, 健全信息平台, 积极进行与其他国家或者其他省份在服务贸易方面的技术交流、技术学习和技术交换。这不仅方便我省从事服务贸易的企业了解其他国家、地区对技术的需求状况, 包括这些技术的种类、购买价格, 以及各个国家的相关技术优势, 而且可以了解世界上与服务贸易相关的先进技术。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 更好的引进先进技术, 在此基础上, 还要注意对这些技术以最优的方式进行消化、吸收, 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作用, 促进我省服务贸易的发展。

5.山西应大力发展在服务外包方面的发展。外包服务是指有选择的将一些业务外包给专业的机构, 利用他们专业的团队和先进的经验来更好的为自己公司谋取利益。并且可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我省在贸易方面, 既可以走出去, 也可以引进来, 把我们不太擅长或不具优势的一些业务外包出去, 让自己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投放在公司的核心业务上。此外, 我们还可以积极利用本省丰富的优势资源, 承接一些我们比较擅长的服务业务, 如信息管理以及数据处理等。这样, 进出业务中, 使山西省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对于山西省来说, 目前已经进入一个重要的阶段, 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应该擦亮自己的眼睛, 适时地抓住历史机遇, 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更好的发展服务贸易, 为山西省的发展谋求一条全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云珠, 黄桦.山西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与政策选择[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4 (4) :35.

上一篇:染料太阳能电池下一篇:游戏化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