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会馆

2024-08-22

山西会馆(精选7篇)

山西会馆 篇1

1 “山西会馆”概况

山西会馆餐饮文化有限公司 (简称山西会馆) 前身为创立于1991年的太原白云楼餐饮服务有限公司。2004年, 在山西省全面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的大背景下, 企业的创办人决定在经营企业的同时进一步弘扬山西文化和晋商文化, 将晋商会馆文化融入到餐饮经营中, 并于2006年创办了山西会馆。山西会馆继承了明清之际晋商会馆“联络乡谊、感怀乡情、会聚会议、祭祀神灵、聚众演戏、同乡互助”的经营定位, 同时将山西五千年人文历史、民间风俗、地方特色融入企业经营, 被誉为“能吃饭的博物馆, 山西人的会客厅”。

截至2011年, 山西会馆在太原市开办三家分馆, 分别是山西会馆体育路分馆、山西会馆胜利街分馆和山西会馆下元分馆, 三家分馆在品牌文化上既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体育路分馆主题为“三晋五千年”, 提炼和浓缩出了“人的文化”、“大院文化”、“家的文化”、“佛教文化”, 成为用文化铸就的饭店, 受到中外来宾普遍赞誉。胜利街分馆主要突出山西匾额文化, 填补了山西省没有牌匾博物馆的空白。分馆一楼悬挂着百余块体现个人成长意义的牌匾;二楼陈列着百余块当年晋商的字号匾以及能表现晋商辉煌的牌匾;三楼陈列着百余块官宦牌匾, 记载着朝代的更替, 历史的变迁。把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集合起来, 俨然可以再现一部国史、地方史和晋商家族史。这座用牌匾铸就的饭店, 由于其文化内涵丰富, 被誉为“古匾文化博物馆”, 令前来就餐的客人流连忘返。下元分馆以“晋商之路”为主题, 将晋商之路的艰辛与辉煌以大量真实的历史文物展现出来。其中还突出反映了山西人走西口的艰辛和勇气, 传承了晋商文明与文化血脉。很多学者都给以这座用晋商文物铸就的饭店高度的评价, 称其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2 “文化”与“餐饮”的互利共生发展模式

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 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引发了全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 尤其是伴随文化产业在各国不断成为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的大趋势, “文化与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成为人们在认识领域质的飞跃。这充分地说明不管是国家、政府、商业组织或是个人, 在这样的时代如果不能及时得更新观念、创新手段, 找到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 那必将陷入无比尴尬的境地。正是在这个阶段, 山西会馆不但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而且通过变革及早地突破了传统餐饮服务业的发展方式, 使得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尤其在突出企业社会效益、提升企业文化内涵、打造企业特色产品与服务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走出了成功之路, 从而完美演绎了经济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2.1 产学研相结合, 做好经营创新准备

文化企业首先应该注重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内涵, 建立学习型组织, 才能确保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有效落实。多年以来, 在经营企业的同时, 山西会馆的创办者就特别热爱山西文化并且热衷于向外界宣传山西文化。企业于2000年成立了“山西民俗文化研究会”, 吸引会聚各方人才, 专门从事山西文化的研究。经过10余年的不断学习、交流和研究, 研究会分别在山西历史、人文、地理、民俗、艺术和古建文化上积累了丰厚的基础, 尤其具备了独立进行古建筑设计、装饰的能力, 为山西会馆的发展提供了智力保障。同时, 企业将山西文化作为建立学习型组织的落脚点, 不断在全体员工中开展山西文化普及培训, 并将山西文化精髓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 使得每位员工都能“知文化, 讲文化”, 为山西会馆打造“山西人的会客厅, 山西的文化窗口”文化品牌做好精神上的准备。

2.2 用“餐饮”弘扬文化, 提升企业社会价值, 实现“经济文化化”

(1) 依托餐饮业态, 弘扬传统文化。

“山西会馆”本是明清时期山西商人在全国各地晋商所到之处联合捐资建设的用于聚会、娱乐、议事的场所, 即山西商人的会馆, 它所表现出的是晋商的豪迈与大气, 彰显了晋商精神, 在明清商业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山西会馆”这一文化符号, 是三晋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蕴涵着巨大的文化价值, 必须给它以很好的保护与传承, 才不负历史给予今人的重托。

(2) 依托餐饮资本, 保护文化资源。

山西文化的表现必然离不开实实在在的载体, 只有历史遗留下来的古物才能承载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 让人领略到古时韵味, 这些文化遗产是不可复制的, 而这些文化遗产随着战争、灾害和人为原因渐渐消失殆尽。山西会馆作为弘扬山西文化的文化餐饮企业, 在很早以前便对山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给予高度重视, 一直致力于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 他们远赴山西各地搜集、整理民俗文化, 积极保护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历时10年, 累计投资1.5亿元, 会馆先后搜集抢救到文物一万余件。其中石刻两千多件、石雕六千多件, 各种木牌匾一千多件, 大型门楼五十多座, 古戏台十二座, 古民居七十三套及其他文化遗存若干件。除在会馆内对这些珍贵文物进行部分展示外, 山西会馆还把它们展示于山西省民俗博物馆, 为世人搭建起了解山西历史文化的桥梁。2008年山西会馆被山西省民俗博物馆荣誉授予山西民俗博物馆分馆,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能吃饭的博物馆”。

2.3 以文化带动“餐饮”,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实现“文化经济化”

“山西会馆”这一文化符号, 时至今日已然就是品牌, 就是无形资产, 如果将它恰当地植入企业经营过程, 它还可以释放出无限的经济价值, 必定会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插上健硕的羽翼。

(1) 文化注入餐饮, 提升企业产品价值。

山西面食是山西的一张名片, 随着多年来的对外宣传, 山西面食已经婓声海内外。山西会馆有近25年的晋菜经营史, 很好地延续了山西传统面食“一面多吃, 百面百吃”的文化精髓, 从选料、和面到制作, 每个环节均十分讲究。为了进一步传承山西面食文化, 提高菜品的文化品位, 山西会馆严格控制制作工艺, 不断加强人员培训和生产管理, 同时将山西的“剔尖面”和“莜面栲姥姥”申请并注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为这项面食技艺的法定传承人。2008年, 山西会馆在山西省烹饪协会和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代表山西面食最高水平的“山西面食超人赛”中一举夺冠。

(2) 文化融入餐饮, 提升企业服务价值。

山西会馆是山西首家引入文化导游服务的文化餐饮企业, 将文化落实为一种基本服务,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餐饮搭台, 文化唱戏”。山西会馆每创办一家分馆, 便由其民俗文化研究会设计编辑出一套与馆内陈设和装饰特色相匹配的文化讲解词, 然后由会馆内的专职导游为顾客进行现场讲解。这些导游全部具有导游从业资格证书, 具有相当丰富的山西文化知识底蕴, 再经过专业人士地严格培训, 能在轻松地讲解中引人入胜, 令顾客陶醉于山西浓厚的历史文化当中, 为顾客更深入地了解山西起到积极的作用。

同时, 山西会馆率先组建了山西面食技艺表演团, 向顾客展示山西面食制作技艺。表演团队经过多年的训练和不断地改进与创新, 将多种面食制作技艺转化为富有观赏性的面艺表演, 受到国内外来宾的热烈欢迎。表演团队曾多次走上央视“挑战群英会”、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等著名电视节目, 并多次远赴北京、大连、广州、无锡、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展示山西面食技艺;还多次代表山西面食参加各种大型展会, 并于2010年将面食技艺表演搬上了上海世博会的舞台, 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面食文化的魅力。

山西会馆把山西文化融入餐饮经营过程的新举措, 让省内外客人在吃饭当中了解山西文化, 用这种方式既保护了山西本土的文物, 也扩展了餐饮业的经营范围。山西会馆的这种特色, 为它创下了“三个唯一”:即将导游讲解引入餐饮业, 更全面有效地宣传山西文化, 这是山西唯一;将餐饮业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成为一个新型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这是山西唯一;将晋商文化精髓体现在会馆的企业文化建设中, 使山西会馆形成具有教育性质的山西省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 这是山西唯一。

3 结论与启示

文化虽然不是表层的和显性的, 但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它在无形之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山西会馆正是抓住了文化的这一本质特征, 加以创新应用才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山西会馆的成功关键因素就是有效地把文化和餐饮结合, 走出了“文化与餐饮”的互利共生发展模式。这是山西会馆在发展中独特的战略决策, 是在餐饮业经营同质化的今天做出的明智选择。餐饮和文化结合, 既用文化带动了餐饮, 也用餐饮弘扬了文化, 二者互相促进, 不断提升。同时也很好地展示着太原的城市文化, 为太原的城市发展画上了绚烂的一笔。

山西会馆的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更深层次的启示, 为我们具体理解“文化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有益的实证参考。

参考文献

[1]焦斌龙.文化企业营销学概论[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9.

[2]皇莆晓涛.创意中国与文化产业[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7.

[3]邹广文, 徐庆文.全球化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6.

琶洲会馆三期方案 篇2

项目地址:广州市琶洲岛B14号地块

項目用地面积:100 529m2

項目总建筑面积:289 746m2

绿化面积:32 470m2

建筑层数:展馆5层,综合楼41层

设计时间:2006年3月

设计单位:广州翰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总设计师:冼剑雄

设计团队:关健斌、傅毅舟、郑文韬、余海、于海翔、魏显华

获得奖项:第三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银奖;

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第四次(2007年度)优秀建筑创作佳作奖

该项目为集高科技、智能化、生态环保等新技术于一身,体现独特文化的标志性公共建筑,在总体设计时从以下方面体现下述内涵。

视觉美的体现

关注建筑造型审美情趣的超前性,以简洁和纯粹的形体包容丰富的多层次空间,产生强烈的整体感和震撼的视觉效果,并带来独特的空间印象。

以尊重环境的造型与空间布局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在建筑形体塑造中有机地融合了周边环境与城市肌理的语汇。

造型上强调建筑的体量感,运用微妙体型及细部变化,与周边建筑取得对立统一的和谐关系。

多层次室内外空间的运用:通过“T”形平台与一、二期及东西侧取得联系;在建筑群体间留出开阔的广场空间;建筑内部设有共享大厅,内庭等交流空间。使得该建筑群在空间环境上与周围取得协调。

适应地域气候特点,可操作性及可持续发展的体现

可操作性反映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并满足功能划分和使用要求,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是功能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可持续设计

1节能:运用各种手段,从建筑设计出发引入节能新措施,创造健康的室内环境。

a.光井:在大进深的展厅中部设置6m×6m的光井,使自然光渗入到各层展厅内部,补充室内光源,营造出独特的室内效果。

b.风井:光井自下而上连通,利用该通道形成“烟囱效应”,使建筑内部形成自然空气的对流,改善展厅的空气环境。

c.外遮阳百页:外墙百叶结合各个不同的朝向,在设置上分水平及倾斜两种,适应各向遮阳要求。同时在立面上形成微妙的变化,产生别致的效果。

d.外墙为双层LOW-E玻璃幕墙,减少能源损耗。

e.屋顶可设太阳能收集板,充分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种植屋顶绿化,达到隔热及美化环境的作用。

2.节约材料

材料耐久性是建筑设计的使用过程中倍受关注的问题,减少材料维护与更换对延长建筑寿命至关重要。在投资预算允许的前提下,设计尽可能使用经久耐用的建材,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3.节水

设计中将选用“太阳能生物污水处理技术”,设置中水回收系统,将生活污水处理成可再次利用的低级别用水,用于清洗路面、浇灌树木和冲洗厕所,减少用水量。

4.垃圾处理

设计中提供垃圾再生处理空间,设置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减少环境污染。

5.健康的室内环境

从外墙到室内装修均采用无公害建材,杜绝散发有毒气体或有效放射性建材的使用,充分利用大空间排气量大的优势,组织好自然通风。对无自然通风条件的厅室也采取有效的换气通风处理,创造健康的室内环境。

造型设计

在造型上秉承现代主义创作理念,还原建筑本身的构成之美,平衡建筑艺术和人性化的使用功能,令建筑完全为人所服务。

在体型上高耸的办公楼与水平发展的展馆取得对立统一的均衡感,加入轻盈飘逸的人行平台雨蓬,使整体空间气氛活跃起来。

办公楼与展馆在简练的几何形体上加以微妙的变化,使其浑然一体,紧扣“云”的主题,并与一、二期的“飘带”相互呼应。

水平百页及倾斜百页的设置既有环保节能的作用,又是对“层云”形象的暗示。

功能分区分析

首层平面集中了各种功能人流的主要出入口,其中主入口设于北面临新港路的方向,以人行为主,主要服务外贸中心本部办公用房,大堂为两层通高,通过十一部电梯分组到达各段楼层,其中四部服务楼层位置较低的二级公司及改制公司,四部服务本部办公用房,三部离速梯服务离区的接待用房;二层为员工食堂、中餐厅及西餐厅,三层为图书、阅览、展示及会议;四员工康体中心及部分招待用房设施,五层结合群楼天面为室内泳池等招待用房服务设施;外贸中心二级公司及改制公司办公用房在6至19层,大堂设于首层东面;外贸中心本部办公用房在22至32层;接待用房设于34至41层,大堂设于首层南面。

交通流线分析

办公区域用地范围位于本项目总用地的东南角,北面为斯港东路,南面为展馆区专用车行道,西面与展馆相对的是与一、二期相呼应的人行绿化广场,车行入口设于基地东南角,建筑的东南两侧可供车辆停靠,北面和西面的步行广场可做应急消防车道使用。

洪江十大会馆神祉文化解读 篇3

洪江古商城的会馆为移民性质的会馆。明朝时期古商城洪江尚无会馆最早的会馆是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江西人建立的“江西会馆”。此后全国18个省、24个州、80多个县的官绅商民在此陆续建立自己的会馆。最有名的会馆有黄州会馆、江西会馆、徽州会馆、福建会馆、宝庆会馆、辰沅会馆、七属会馆、贵州会馆、衡州会馆、湘乡会馆等十大会馆。“十大会馆”统领商界不仅承担了经济组织的职能而且还代替了政权组织的作用。

福建会馆天后宫

十大会馆的神祉及祀神功能

严昌洪在《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中谈到会馆的功能时说, 会馆一般都具有“祀神、合乐、义举、公约”四项功能。“祀神”是会馆的重要功能。洪江十大会馆将“祀神”作为会馆工作的核心馆馆有神庙庙庙有神祉。十大会馆宫名及神祉名称如下 (见表1) :

会馆神祉是十大会馆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祀神既是会馆的教化方式又成为各地移民的精神寄托。关于黄州会馆刘芝凤《发现明清古商城———湘西洪江探幽》一书介绍其宫名为“福王宫”我们认为其说有误。洪江黄州会馆宫名应为“帝主宫”所祀之神为“帝主”。理由如下:其一, 据蓝勇先生考证, 我国西南地区“最常见的便是湖广的黄州人兴建的帝主宫也称黄州会馆”“湖广籍黄州人供奉帝主”“故其会馆名为帝主宫”。根据我们所掌握的资料湖北黄州人在西南诸省所建会馆正如蓝勇先生所言皆名“帝主宫”而无“福王宫”之名。重庆、梓潼、云阳、四川三台等地建立的黄州会馆皆称“帝主宫”。如民国24年《云阳志》卷21记载全县有会馆54座其中湖北黄州帮所建的“帝主宫”15个。不仅如此黄州人在湖北汉口、恩施、陕西安康等地建立的黄州会馆也皆称“帝主宫”。如《施南府志》和《恩施县志》载:“帝主宫在北门外碧波峰之麓。”安康市的黄州会馆门楣上现在还有“帝主宫”三个大字。其二重庆、云阳、三台、恩施等地的“帝主宫”皆建于嘉庆与道光年间。三台县“帝主宫”大梁上尚存“大清道光二十三年癸卯四月初三日吉辰黄道楚黄众姓弟子建立”的墨字楷书题记。洪江黄州会馆建于康熙四年1665年与黔、桂、渝、川之黄州会馆皆属移民会馆且所建时间相去不是很远宫名不会有异。所以我们认为洪江黄州会馆宫名亦为“帝主宫”所祀为黄州地方保护神“帝主”。

江西会馆“万寿宫”、福建会馆“天后宫”、衡州会馆“寿佛宫”、湘乡会馆“广济宫”皆为全国通用宫名所祀之神分别为全国通祀神:许真君、妈祖、观音和文昌帝君。徽州会馆全国通祀“朱熹”。新安乃徽州别称故“新安宫”所祀之神亦为“朱子”。辰沅会馆“伏波宫”、七属会馆“关圣宫”据其名可知所祀之神为“马援”和“关帝”。贵州会馆“忠烈宫”祀“黑神”。“黑神”到底是谁《清史稿·志五十九·礼三》说:“贵州祀唐南霁云”。南霁云在云贵地区俗称“黑神”贵州人普祀之。蓝勇先生考证“贵州移民会馆主要供奉唐南霁云”。所以我们认为贵州会馆“忠烈宫”所祀之神为“黑神”南霁云。蚩尤古之“战神”、“兵主”与黄帝战于涿鹿初败黄帝后为黄帝所杀尸分五处安葬其一葬宝庆。同时蚩尤为冶炼技术和金属兵器的发明人。古宝庆“子弟难于耕读多习工艺及星卜等技”。宝庆人多以打铁为生“东乡多冶及攻木之工”光绪《邵阳县志》卷一。蚩尤与宝庆人渊源颇深。洪江之宝庆人多从事手工业铁匠尤其居多且尚武。因此我们认为宝庆会馆“太平宫”所祀之神为“蚩尤。”

江西会馆万寿宫

十大会馆的神祉脸谱

洪江十大会馆所祭祀的神祉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为乡土神如黄州会馆所祀“三官尊神”帝主江西会馆所祀“吾乡福主旌阳许真君”徽州会馆所祀徽州籍理学家朱熹福建会馆所祀“天后圣母”妈祖。二为乡土神兼行业神如宝庆会馆祀冶炼业之祖蚩尤。三为英雄人物如贵州会馆之“黑神”南霁云辰沅会馆之“伏波将军”马援。四为佛道神者如七属会馆祭祀的“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衡州会馆祭祀的南海观音湘乡会馆祭祀的文昌帝君。“三官尊神”———帝主。“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天官为“上元一品九气天官紫微大帝”总主上宫诸天帝王、士圣高真、三罗万象星君地官为“中元二品七气地官清虚大帝”总主五岳帝君并治二十四治山、九土地皇、四维八极神君水官为“下元三品五气水官洞阴大帝”总主九江水帝、四渎神君、十二溪真、三河四海神君。由于三官为天、地、水诸帝共同之主故名“帝主”。

许逊———许真君。许逊祖籍河南汝南。东汉末年其父避地来南昌。吴赤乌二年239年许逊生于南昌县益塘坡。许逊生性聪颖博通经史精医理道术。西晋太康元年许逊出任四川旌阳县令。他居官清廉精心施政旌阳政良俗美社会安定。时旌阳疫病流行许逊药到病除活人无数。许逊归隐后以南昌逍遥山桐园为修道之地为道教“净明宗孝”派创始人。相传一龙为害许逊与其斗法降服此孽龙用铁锁将其囚禁于南昌西山庙殿下井中使江西免除了一大水灾故江西人称他为“江西福主”。为表彰其功德东晋朝廷将旌阳改为德阳乡人在桐园故宅建许逊祠将他逝世之日定为升仙日。宋时封其为“神功妙济真君”。朱文公———朱子。朱熹宋代理学家。祖籍歙州婺源县绍兴十八年1148年登进士第。光宗时历任知漳川、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宁宗初升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庆元六年1200年故谥“文”。朱熹的理学主要包括哲学义理和伦理道德学说。朱熹以“理”作为自己哲学体系的基本范畴明确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伦理道德学说强调“三纲五常”、忠孝节义和森严的宗法等级制。他特别重视“五教”并将其列入《白鹿洞书院揭示》中作为学者相与讲习和立身行事的准则。

天后圣母———妈祖。妈祖俗名林默娘。林默娘8岁时从塾师训读悉解其文义10余岁喜净几焚香诵经礼佛“13岁时有志道士玄通者往来其家妃乐舍之。道士曰:若具佛性应得渡入正果。乃授妃玄微秘法。妃受之悉悟诸要典。16岁窥井得符遂灵通变化驱邪救世屡显神灵”。她熟悉水性和海洋气候变化规律且乐于助人常常奋不顾身营救遭遇海难的乡亲和过往客商28岁殉难于海上救护事业。在福建人心目中林默娘是一个舍己为人、慈悲为怀的圣女。

“兵主”———蚩尤。蚩尤传说之上古神君本为九黎族首领。蚩尤铜头铁额神通广大以金属制造兵器装备优良与黄帝战于涿鹿败为黄帝所杀。蚩尤作为冶炼技术和金属兵器之祖广为祭祀。《史记·封禅书》记载:“秦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三曰兵主祠蚩尤。”许慎《五经异义·公羊》:“甲午祠兵。祠者祠五兵:矛、戟、剑、盾、弓矢及祠蚩尤之造兵者。”管仲《管子·地数》:“葛卢之山发而水出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

伏波将军———马援。马援东汉名将。少时曾学习齐诗良久无所成尝喟叹:“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为豪强隗嚣招募任命为绥德将军。建武十七年41年交徵侧、徵贰姐妹起兵作乱攻陷数郡。马援官拜伏波将军前去平叛。建武十八年42年春大破徵氏姐妹。第二年斩二姐妹传首京师。马援因此被封新息侯食邑三千户。但马援毫不贪功大飨部属士卒。随后率军平定峤南置封溪、望海二县。建武二十年44年班师回朝光武赐马援兵车一乘朝见位次九卿。同年领兵出屯襄国。第二年出行雁门、代郡、上谷乌桓见汉军至引军散去。建武二十四年48年马援领军讨伐武陵蛮夷次年病殁于军中。关圣大帝———关帝。关羽汉寿亭侯。宋徽宗封关羽为“忠惠公”大观二年1108年加封为“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年再加封为“义勇武安王”。南宋孝宗加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英齐王”。元文宗在关羽的谥号前加“显灵”二5012006年第4期刘嘉弘洪江十大会馆神祉文化解读字。明代朱元璋加封关羽为“真君”使关羽从人变为神从此各地修庙奉祀。后来关羽被历代皇帝封赐为“协天大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佑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成为我国历史上仅有的两圣人之一与孔夫子齐名。南霁云———黑神。南霁云魏州顿丘人家中排行第八。少微贱为人操舟。《资治通鉴》载:安史之乱时“尹子奇益兵围睢阳益急……是时许叔冀在谯郡尚衡在彭城贺兰进明在临淮皆拥兵不救。城中日蹙张巡乃令南霁云将三十骑犯围而出告急于临淮。霁去出城贼众数万遮之霁云直冲其众左右驰射贼众披靡止亡两骑。既至临淮见进明……啮落一指以示进明曰:‘霁云既不能达主将之意请留一指以示信归报。’座中往往为泣下。”8后城陷“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黄州会馆帝主宫

救世菩萨———观音。观音佛教中最受崇拜的菩萨她的道场在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素以慈悲著称她的慈悲心愿最伟大、最突出。《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称:“观世音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正因为如此观音成了佛教大慈大悲的象征被佛教徒誉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大悲观音”、“救世观音”。文曲星———文昌帝君。文昌本星名亦称文曲星。其成为道教所信奉的文昌帝君与梓潼神张亚子有关。东晋宁康二年374年蜀人张育自称王起义抗击前秦符坚英勇战死人们在梓潼七曲山为之建张育祠。其时七曲山另有梓潼神亚子祠因两祠相邻后人将两祠神名合称张亚子。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敕大修梓潼神庙敕封庙额为灵应祠。光宗追封张亚子为忠文仁武孝德圣烈王理宗追封张亚子为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元仁宗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并钦定为忠国、孝家、益民、正直之神。至此梓潼神与文昌星遂合二为一称文昌帝君。

十大会馆神祉的文化内涵

区域性。洪江古商城会馆林粒馆馆有神庙庙庙有神位。会馆的神庙设计基本上都是前庙后馆的建筑模式。洪江十大会馆都有一个或多个特定的神灵之位并将神灵的塑像和牌位设酌在会馆最为重要的位置宝座辉煌烛几焕彩宴馔之具丰富齐全神灯长明不熄香火常年不绝。每逢节庆与神祉的诞辰和忌日更是热闹空前。祀神为会馆树立了集体象征和精神纽带它既满足了同乡凝聚的需要又体现了宗法共同体精神。人们在走出家族宗法共同体圈子流寓异乡时需要一种精神支柱需要一种凝聚力他们期盼着一个熟悉的、公认的保护神保佑自己。于是他们选择了“乡土神”。这里所称“乡土神”为广义的“乡土神”即流寓之人在家乡和外乡所共同祭祀的神祉。帝主、朱子、许真君、妈祖等一府、一省之专门神祉自不必说“伏波将军”马援沅水流域的人们对他极为崇拜但说广为流传“黑神”南霁云是贵州人崇拜的英雄“祀之尤虔恪”蚩尤、关帝、观音、文昌帝君宝庆人、七属人、衡州人、湘乡人在家乡和家乡之外普遍祀之。洪江十大会馆神祉文化是对中国“祭不越望”的传统祭祀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望”地望即祭祀不超越神祉所辖之区域。《礼记·王制》曰:“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祀三公四渎祀诸侯。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其地者。”“祭不越望”是中国传统礼制。《左传·哀公六年》:“初昭王有疾。卜曰:‘河为祟’。王弗祭。大夫请祭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雎、漳楚之望也。祸福之至不是过也。不谷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遂弗祭。”楚昭王“祭不越望”的做法符合礼制因此孔子称赞他说:“楚昭王通大道矣其不失国宜哉”据《史记·封禅书》载刘邦登基后把家乡的祭祀移至长安“后四岁天下已定诏御史令丰谨治榆社常以四时春以羊彘祠之。令祝官立蚩尤之祠于长安。长安置祠祝官、女巫……荆巫祠堂下。巫先、司命、施糜之属……皆以岁时祠宫中”。自汉以降官方和民间基本上沿袭这种传统祭祀制度。2、世俗性。“会馆的神灵设置始终是会馆保持其完整性的首要条件和重要部件。可以说会馆神灵是明清会馆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它凝聚了社会环境的熔冶也规范了会馆的发展方向。”10洪江十大会馆祀神带有明显的世俗性。这种世俗性首先体现在以经济利益为重。洪江是一个商埠重地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是每一位来洪江的移民的主要驱动力移民都希望“成家立业发迹兴旺”。对神祉顶礼膜拜无非求神祉保佑大吉大利。人生在世既平安又财源滚滚自然十分完美这种真切的祈望是每一次祭祀的组织者和膜拜者的普遍心理。神祉成为了播撒平安、祥瑞、财富的“施主”。如“三官尊神帝主”因为“地官”职掌“赦罪”“水官”职掌“解厄”“天官”职掌“赐福”祭祀三位帝王可以消灾免难、改过自新和求得功名富贵、延年益寿、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所以黄州移民广建“帝主宫”。其次体现在教育功能方面。会馆多通过乡土神庙和戏台进行节庆祀神、演地方戏剧等活动来教育乡人。再次体现在文化交流功能方面。会馆作为一种对宗法共同体的认同组织是一种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通过会馆的民俗、宗教活动以及戏台演出活动地域文化得以展开与别的地域文化进行对等文化交流。如每逢农历3月23日妈祖的朔望之日福建会馆就会非常隆重地主办祭祀妈祖的道场。每至妈祖的诞辰日福建同乡及信徒即高抬妈祖圣像沿街游行接受香客的朝拜一路上还配有各种民间杂耍。每逢5月12日关帝的诞辰日山西会馆就会举行纷繁复杂的祭祀活动其祭祀之隆重无与伦比。这些祭祀盛典使地域祭祀文化从形式到内容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同时也促进了会馆之间的文化交流。3、象征性。神灵祭祀是会馆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深层次的意识习俗部分进入了会馆的日常工作议程。其神灵崇拜深深地嵌入人们的脑海之中与血脉融为一体。会馆神祉具有鲜明的象征性。象征就是以某种有形的具体事物来表现或暗示某种观念、哲理或情绪。会馆神祉作为移民认同、回归心理的支柱每一神祉皆暗示着移民精神追求的方向通过神祉符号即可破译移民内在精神的密码。如:许真君清正廉明、救灾除患、铁柱锁蛟正是江西人“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爱国爱族精诚团结勤俭持家乐善好施追求革命601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1卷主持正义”精神的化身。因此江西商人在全国普建“万寿宫”祭祀他。关帝以“义”为先体现七属人“重义轻利”之商业道德追求。文昌帝君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且要求士人“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为国救民忠主孝亲敬兄信友”正符合曾国藩对湘乡子弟的要求。同时会馆神祉的设置较多地反映了封建统治的政治要求所祀之神祉皆为传统文化美德的化身因而能发挥规范乡人的作用。神祉祭祀实质上起到了有效整合纽带的作用弥补了封建行政统治之不足帮助封建统治者强化了封建统治。4、兼容性。十大会馆中的人员来自四面八方会馆移民带来了其原生地的神祉文化使洪江会馆神祉文化呈现多元化色彩。洪江古商城以其对文化差异性的宽容态度使十大会馆成为保存传统神祉文化的聚宝盆和异地之神的乐土。各大会馆不同时期的迎神赛会、庙会、民俗文化表演、地方戏剧演唱等丰富和繁荣了洪江传统祭祀文化。同时丰富多彩的祭祀仪式、神祉塑像壁画增添了各个会馆的人文景观让人们在对异籍文化的对比中大开眼界。洪江十大会馆成为传统神祉文化的大熔炉。

摘要:洪江十大会馆的主要功能是祀神, 祀神既是会馆的教化方式, 又是会馆移民的精神寄托所在。洪江十大会馆神祉文化具有区域性、世俗性、象征性和兼容性等特征。

关键词:洪江,会馆,神祉文化,脸谱。

参考文献

[1]韩大成.明代城市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406.

[2]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G.北京:三联书店1959:24.

[3]刘侗.帝京景物略:卷四·嵇山会馆唐大士像M.

[4]严昌洪.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5]刘芝岚.发现明清古商城——湘西洪江探幽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98.

[6]蓝勇.清代西南移民会馆名实与职能研究J.中国史研究19964.

[7]大清会典·敕封天后志M.

[8]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19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6:6.

球形网架结构在会馆的应用 篇4

空间网架结构是随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以其受力性能好、施工速度快、结构造型美观应用较为广泛。

现在许多小区的会馆屋面也专门采用螺栓球节点网架结构, 上铺彩钢夹心板。该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空间工作, 传力途径简捷;重量轻、刚度大、抗震性能好;施工安装简便;网架的平面布置灵活, 屋盖平整, 有利于吊顶、安装管道和设备;网架的建筑造型轻巧、美观、大方, 便于建筑处理和装饰。

1设计荷载及应力值

会馆屋面螺栓球节点网架结构的设计考虑了结构恒荷载和活荷载的作用:上弦静载:0.5KN/m2, 上弦活载:0.5KN/m2, 下弦静载:0.1KN/m2。基本风压:0.5KN/m2, 基本雪压:0.45KN/m2。钢管管件的设计应力为:180N/mm2, 拉杆最大长细比<200, 压杆最大长细比<180。

2螺栓球网架节点的组成、材质及计算

(1) 组成:本工程的螺栓球网架节点应由螺栓、钢球、销子 (或螺钉) 、套筒和锥头或封板等零件组成 (网架节点如图1) 。

(2) 螺栓钢球宜采用国家标准《优质碳素结构钢钢号及一般技术条件》GB/T699-99规定的45号钢, 热锻;锥头和封板宜采用Q235B钢, 其材质性能应符合结构钢 (GB/T700-88) 的规定;套筒宜采用45号钢, 材质性能分别符合结构钢 (GB/T700-88) 和优质碳素钢 (GB/T699-99) 的规定;紧固螺钉宜采用40Cr冷拔高强钢丝制成, 调质处理;普通螺栓、支座及支托宜采用Q235B, 材质性能符合结构钢 (GB/T700-88) 的规定;焊接Q235钢时选用碳钢焊条 (GB/T5117-95) 规定的E43型焊条, 焊接45钢时选用碳钢焊条 (GB/T51177-95) 规定的E50型焊条。

钢球的直径可按下式确定:

为满足套筒接触面的要求尚应按下式核算:

式中:

D-钢球直径 (mm) ;

θ-两个螺栓之间的最小夹角 (rad) ;

d1、d2-螺栓直径 (mm) , d1>d2;

ξ-螺栓伸进钢球长度与螺栓直径的比值;

η-套管外接圆直径与螺栓直径比值。

ξ和η值应分别根据螺栓承受拉力和压力设计值确定, 其值可取ξ=1.1, η=1.8。

钢球直径应取两式计算结果中的较大者。

(3) 高强螺栓钢球宜采用国家标准40Cr钢, 符合结构钢 (GB/T3077-99) 的规定, 并应满足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 (GB/T1228-91) 规定中的10.9S级要求;

每个高强度螺栓的受拉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Ntb-高强度螺栓的拉力设计值 (N) ;

Ψ-螺栓直径对承载力影响系数, 当螺栓直径<30mm, Ψ=1.0;当螺栓直径≥30mm, Ψ=1.0;

ftb-高强度螺栓经热处理后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对40Cr钢, 40B钢与20Mn Ti B钢, 取为430N/mm2, 对于45号钢, 取为365N/mm2。

Aeff-高强度螺栓的有效截面面积 (mm2) , 可按表1选取。当螺栓上钻有销孔或键槽时, Aeff应取螺纹处或销孔键槽处二者中的较小值。

受压杆件的连接螺栓, 可按其内力所求得的螺栓直径适当减小, 但必须保证套筒具有足够的抗压强度, 套筒应按承压进行计算, 并验算其开槽处和端部有效截面的承压力。

套筒外形尺寸应符合搬手开口尺寸系列, 端部要保持平整, 内孔径可比螺栓直径大1mm。套筒端部到开槽端部距离应使该处有效截面抗剪力不低于销钉 (或螺钉) 抗剪力, 且不应小于1.5倍开槽的宽度。套筒长度 (mm) 可按下式计算:τ=a+2a1

ds-销子直径 (mm) ;

a1-套筒端部到滑槽端部距离 (mm) ;

ξd0-螺栓伸入钢球的长度 (mm) ;

a2-螺栓露出套管长度, 可预留4~5mm, 但不应小于2个丝扣。

(4) 网架中的杆件宜采用高频电焊钢管或无缝钢管, 采用Q235B钢, 其材质性能分别符合结构钢 (GB/T700-88) 或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699-99) 的规定。杆件可采用锥头 (图3a) 或封板 (图3b) 连接, 其连接焊缝以及锥头的任何截面应与连接的钢管等强, 其焊缝宽度b可根据连接钢管壁厚取2~5mm, 封板厚度应按实际受力大小计算决定, 当钢管壁厚小于4mm时, 其封板厚度不宜小于钢管外径的1/5。

(5) 销子或螺钉宜采用高强度钢材, 其直径可取螺栓直径的0.16~0.18倍, 不宜小于3mm。螺钉直径可采用6~8mm。

(6) 通过以上计算, 会馆屋面的用钢量如下表:

注:上弦杆包括檀务、节点包含支托。

结束语:

该结构体系布置巧妙, 受力合理, 既能减轻结构自重, 又能增加会馆上空的使用空间, 充分体现了该球形网架的结构特点。

摘要:介绍了会馆屋面采用螺栓球节点网架结构体系, 其结构体系的基本组成、材质要求及节点计算的情况。

关键词:网架,螺栓球,高强螺栓

参考文献

[1]GB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GB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GB50009-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GB50009-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JGJ 7-91, 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JGJ 7-91, 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GB/T16939-1997, 钢网架螺栓球节点用高强度螺栓[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4]GB/T16939-1997, 钢网架螺栓球节点用高强度螺栓[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5]JG10-1999, 钢网架螺栓球节点[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5]JG10-1999, 钢网架螺栓球节点[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论河南民间会馆建筑的审美价值 篇5

中国建筑集中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质, 以儒家学说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地祖宗、三纲五常、社会阶级高下、家庭成员尊卑等伦理道德观念, 此观念在建筑布局和建筑装饰上充分表现出来。

建于清代, 现存于河南南阳、洛阳、开封、辉县等地由山陕商人集资建造的会馆, 是中国古典建筑的杰出代表。其建筑整体上为方正、对称、稳定的布局风格, 以平面展开的建筑群展现恢弘阔大的气势。建筑整体的布局遵循传统道德礼仪规范, 外部轮廓形态富于变化, 通过屋脊、角梁、翼角、飞檐等处的曲直呼应, 动静相宜。结实的砖墙烘托着精致的琉璃顶, 如鸟斯革、如斝斯飞, 集凝重质朴和空灵俊秀于一身。

一、布局中传统礼制的规范

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制特点为中轴对称式, 庭院四周, 绕以景物, 数目无定。中轴对称分两种形式:一种是十字轴形对称, 主

赏。怀化阳戏剧团此次赴法演出一方面有助于法国友人更好的了解中国少数民族风情, 另一方面, 也能够让更多的法国人感受中国民族的团结。这一举动不仅宣传了怀化这一民族特色戏曲艺术, 更加深了中法两国人民间的情谊。

(二) 阳戏的发展现状

阳戏虽曾有过非常辉煌的历史, 但是近十多年来, 阳戏因为种种原因大不景气。一方面, 1998年怀化撤地改市, 剧团划分鹤城区, 剧团由地方财政全额拨给改成财政拨工资的50%, 其余医保、社保、业务费用等开支由剧团自行解决。由于戏剧不景气, 难保员工全额工资。演员工资收入没有保障;另一方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这一民族民间艺术正在不断的淡化和消亡。在这一形势下, 剧团改革演出形式, 歌舞、小品和小戏联合献艺, 送戏到家, 送戏到厂, 到部队, 到学校。除完成上级布置的“三下乡”情系三家演出任务 (每年60场送戏到基层农村, 群众看戏政府买单) 外, 还担任了市、区各级政府的重大政治性活动及各种专题文艺晚会的演出任务, 每年演出都超过200场。

怀化市鹤城区区委和区政府也多次到剧团慰问, 对于剧团比较实在的困难予以解决。2009年, 区政府召开常委会进行专题研究, 决定把打造阳戏品牌作为促进鹤城区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发展的突破口, 决定在城东专门划拨土地, 建设一个容阳戏文化传播, 现代歌舞展演, 餐饮休闲等多功能与一体的演艺中心, 做大做强怀化阳戏产业。

(三) 阳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时代在前进, 形式在发展, 新的历史周期, 阳戏剧团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市场空间萎缩, 产出效益低下, 债务包袱沉重是摆在阳戏面前的拦路虎;体制不畅, 机制不顺, 活力不足是体建筑放在中央, 这种庭院多用于规格很高、纪念性很强的礼制和宗教建筑;另一种是以轴线为主, 横轴线为辅, 主体建筑放在庭院后部, 形成四合院。中轴对称乃是中国礼制文化在建筑上的反映, 体现着等级、尊卑等严格的政治伦理秩序。比如儒学认为皇帝至高无上, 那么皇宫的布局便要体现这一思想:中轴布局, 结构匀称, 中心安置, 四合拱卫, 等级分明, 层次清晰。而中国的其它建筑, 不管是民居还是官衙, 不管是寺庙还是会馆, 均是由若干单个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的构件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且都坚持中心建构、中轴布局、前后院连贯、两厢房配合的基本原则, 同时也呈现出空间节奏感。

按照这样的原则, 会馆中最重要的建筑, 通常要布置于中线的位置, 如会馆祭拜关羽的地方正殿, 一定是位于中轴线上的, 戏楼也位于中轴线上, 但方向与正殿相对。戏楼的台口朝北, 即坐南朝北, 而正殿是坐北朝南。按中国封建社会的“礼制”规范:北屋为尊, 倒座为宾, 两厢为次, 杂屋为附。由此看来关帝在人们心目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坐北朝南, 从阴阳五行来讲, 南方代表火, 预示着光明和希望。从伏羲八卦图来看, 南方为乾, 乾为天, 乾为阳, 乾为刚, 乃大道大德。民间有谚语说:“有钱不住东南房, 冬不暖夏不凉。”可见, 坐北朝南最务实的一面当然是朝阳、暖和。而中国第二大商帮徽商则与晋商的观念相反, 他们认为南面属火, 北面属水, 水克火, 如果建筑方位为坐南朝北, 则寓意着平安吉祥, 因此徽商建筑多是坐南朝北。不仅如此, 徽商建筑四檐的水笕都各有分工, 承接房顶上流下来的雨水, 注入自家的天井里, 再流入明堂渗入地下, 真正体现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经商意识。

制约剧团发展的绊脚石。然而, 机遇往往与挑战共生, 伴随非物质遗产的保护, 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发展要求, 阳戏的改革创新, 加之政策的扶持, 多方学者的关注, 民间文艺需求的增长, 势必为阳戏的发展营造一个充满机遇的环境。

民间舞蹈作为反映民间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标志之一, 是民间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民间的戏曲文化艺术更是民间文化比较罕见珍贵的文化, 怀化阳戏是中国地方戏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怀化乃至湘西地区民族艺术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对阳戏的历史考查及阳戏民间文本的梳理, 发现其主要从平常的生活中汲取素材, 内容通俗易懂, 丰富多样, 老少皆宜, 没有任何的装饰与浮躁, 它的舞蹈不是舞蹈技巧的表现, 而是生命的本身, 具备特殊戏曲艺术价值, 体现着一方水土人民对生活的真诚和热爱。作为流传至今的古老表演艺术, 阳戏对研究怀化乃至湘西少数民族生活、历史、经济、文化、风俗等有非常珍贵的意义和价值。因此, 广大文艺工作者有责任使阳戏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让更多的人了解湘西文化, 欣赏阳戏这一戏曲奇葩。

参考文献:

[1]董伟建, 钟建波.中国100种民间戏曲歌舞[M].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9年.

[2]符伟刘三强.湘西阳戏艺术概观[M].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5年.[3]2010年中国民间舞蹈文化遗产发展报告[R].2010年.

刘敏 (1986-) , 女, 湖南怀化人, 湖南怀化学院音乐系助教, 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读研究生, 从事舞蹈学研究。

河南现存会馆建筑的整体楼群的布局搭配, 实现了楼群中互衬互助的德育效果。如社旗山陕会馆中的悬鉴楼、钟楼、鼓楼三楼的设计, 构思精妙, 是一个和谐完美的乐楼组合群体。设计者恰当地利用了楼体上下建筑空间, 使三栋楼高挑的飞檐交错叠映, 形成“勾心斗角”之势。这种相映成趣、共为一统的组合效果, 似乎在暗示着一种商业上的相互竞争, 通过竞争能形成群体优势, 发挥规模效益。所以, 高明者应该不惧怕业已形成的“勾心斗角”之势, 关键是要有自己的经营思路、处世哲学, 并能独立守则、顺势而行。此布局的巧妙和智慧之处, 就在于设计者是用建筑这一无声的语言让观赏者如春风化雨般地体味到了其中的奥妙和意蕴。

中国古代建筑平面铺开的风格源于中国自古对房屋殿堂建筑的诸多规定。首先是房屋高度, 《礼记·礼器》载:“礼有以高为贵者, 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这里的堂指房基。也就是说, 有身份者才能筑高台;其次是房屋广度, 《尚书大传》里有这样一句话:“天子堂广久雉, 诸侯七雉, 伯、子、男五雉。”雉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 方丈为堵, 三堵为雉, 一雉大约相当于后来一间标准房舍的宽度, 约一丈之宽;建筑装饰方面, 也有阶级伦理的反映:“明初禁官民房屋, 不许雕刻古帝后圣贤人物, 及日月龙凤狻猊麒麟犀象之形。” (《明史·舆服志》) 若违反了规定就是触犯纲常, 被视为大逆不道。

由于种种限制, 使得中国传统大式建筑院中套院, 形成层层深入的空间格局。欧阳修所谓的“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宋词以及民间“侯门深似海”的谚语, 反映的就是这种横向发展的精神。会馆建筑由庞大的富商集团做财力后盾, 加上各籍商人为树立本籍商业形象, 特别讲究门面, 自然建会馆不惜成本、倾力投入。因此, 我们今天有幸见到的会馆多前、中、后三进院落, 其风格集宫殿、会馆、庙宇为一体。

二、构件中小中见大的精神

小中见大, 体现的正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艺术特色。河南地区现存的山陕会馆、山西会馆雕梁画栋, 美仑美奂, 从上至下, 每个部件都是一件经过了精雕细琢的艺术品。

在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上, 几乎每一个局部的建筑构件都可以作为独立的装饰对象, 如梁、柱、枋、椽、屋、檐、门、窗、墙、砖、石、瓦、天棚、栏杆、地面等, 可以说无微不至。但为了达到整体美, 装饰上依然遵循主次原则。主要部位集中在建筑结构框架部位和连接部位, 如屋顶上的屋脊、檐脚、檐口, 屋架的梁、雀替、斗拱等部位;集中在内外沟通的部位, 如门、窗。此外, 在建筑中引人注目的位置也进行装饰, 如辉县山西会馆钟鼓楼墙体上的大型龙壁砖雕, 登戏楼与之迎面相对;或是带有一定观念上的特殊要求的位置, 如山西会馆、山陕会馆拜殿中正前方的关帝像 (晋商崇祭关羽) , 有或塑关羽、周仓、关平三尊, 关羽手捧《春秋》位中, 周仓持刀位右, 关平位左。

在建筑屋脊部位, 常常装饰以鸱吻, 又名龙吻, 或者大吻, 属于吻兽的一种。吻兽是建筑在屋脊上的各种兽形构件, 属于琉璃建筑艺术。此种艺术始于晋代, 既有封建等级观念和封建迷信意味, 又兼具了美观、保护瓦钉、加固屋脊等功能。吻兽分鸱吻和脊兽两种。吻兽位于正脊两端, 一般是向正脊中心卷曲、形似龙尾的兽。民间认为它属水, 能避火, 安放到屋顶, 相当于现代楼房中的消防栓, 总之是用来对付火的。脊兽位于戗脊中间, 在鸱吻前面排成一队, 有仙人、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 (猴) 。仙人在前指路, 其后是皇帝 (龙) 、皇后 (凤) ;狮子能威震四方;天马和海马指皇帝的威德能通天入海;狻猊是传说中的一种吻兽, 能食虎豹, 十分威猛, 象征皇权的威仪;狎鱼属水, 能降雨;獬豸是古代传说中的异兽, 能辨曲直;斗牛身披鳞甲, 又有龙的神态, 且外形似牛, 能除灾纾难;似猴非猴, 背生两翅, 颇像传说中的雷公, 具有防雷的象征含义。

此外, 会馆建筑装饰中的内容故事性极强, 多为民间耳熟能详的传说, 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旨, 实则为一部立体的教育读本。如“二十四孝”“桃园三结义”“渔樵耕读”“十八学士登瀛洲”“暗度陈仓”“八爱图”以及表现夫妻恩爱的“萧史骑龙”等。

“十八学士登瀛洲”出自《旧唐书.褚亮传》, 讲述的是唐太宗李世民选用人才的故事。他选用房玄龄、杜如晦等十八人为学士, 并设计了一幅形象图, 把“十八学士”跋山涉水登瀛洲的路途艰辛和最后的卓越成效刻画在图中, 寓意“登瀛洲”。“十八学士”的进取精神成为了当时天下儒士效法的榜样。“瀛洲”一词来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海中有三神山, 名曰蓬莱、方丈、瀛州, 仙人居之”, 所以攀登不易。“登瀛洲”寓意入仕位居高峰 (做高官) , 也是“学而优则仕”的写照。

渔樵耕读是农耕社会的四业, 是人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不同的价值取向。如果说耕读面对的是现实, 蕴涵入世向俗的道理;那么渔樵的深层意向是出世问玄, 充满了超脱的意味。此题材多在柱础、墙体等处用浅浮雕表现, 内涵丰富, 富于哲理, 呈现出以儒学为代表的古典美。

暗度陈仓表现了魏将钟会、邓艾率兵偷渡陈仓, 出其不意进攻蜀国的情景。

在河南民间会馆中, 寿字、福字装饰于拜殿顶部、墙体石雕、砖雕、照壁等处, 是福寿绵长的寓意。在辉县山西会馆的拜殿内顶部, 将寿字设计于中间, 即五福寿中。还有门楣及照壁 (如社旗山陕会馆) 上福、寿的图案, 意指门迎百寿、院纳千福, 充分体现了人为万物之灵、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 反映了我国古代儒学哲理、伦理道德在当时早已深入商界, 融入市井人家, 并与佛、道融合广泛发挥作用。

在辉县山西会馆拜殿中绘以太极图, 表达了天地万物生生不息、阴阳相依、阴阳转化的道理。同时它又涵盖了事物变化与统一的辩证法规律。民间以此符号象征能除凶避灾、镇妖驱邪。

值得一提的是, 位于社旗山陕会馆牌坊北面抱鼓石上面的人面兽——英招, 人头、狮发、鸟翅、马腿, 似豹、赛狮, 二目圆睁, 一蹄斜踏石顶边缘, 好似怒中寓惊, 似飞欲座, 构成四不像的造型, 却又在四不像的协调中显现着石刻艺术雕琢的精妙。设计者将“人面兽”造型置于这种特殊耀眼的地方, 暗含让那些表里不一、人面兽心而又位居显赫的俗人悬崖勒马的寓意。

三、结语

现存的豫省民间会馆建筑形制, 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礼制规范;此外, 装饰构件小中见大, 不仅蕴含了祈福求寿的吉祥寓意, 更有体现古代先哲思想、伦理道德等富于教育意义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 不仅能够从装饰艺术美的视角、反省的视角了解中原建筑, 还能够更好地理解传统建筑艺术、装饰艺术与中华文化的密切关系, 这是中国古典建筑的文化价值所在。从文化价值视角研究河南民间会馆建筑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意识文化的时空变化, 探索华夏大地建筑理念与时俱进的轨迹, 意在正确引导社会各界欣赏、保护、宣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进凝聚力、自信心和文化输出能力。呼吁城乡规划建设决策者、设计师、开发商总结、提炼和升华民间建筑系统的理论, 科学的理念和精湛的技法, 传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 历久弥臻的建筑意匠、设计手法和营造技艺, 以激发现代建筑创作的灵感, 并以鲜明的民族语汇、独特的地域符号做好城乡规划设计、城乡人居环境建造、居民小区和村居营造, 在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弘扬华夏文明。

参考文献

[1]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8

[2]沈福煦沈鸿明.中国建筑装饰艺术文化源流.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山西会馆 篇6

1 河南“山陕会馆”简介

明清时期, 陕西、山西两省在一河之隔的地理优势条件下, 形成两大驰名天下的商帮, 秦商与晋商。他们贸易来往密切, 商业发展迅速, 因此山陕会馆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建造, 其中以河南的山陕会馆数量居多。由于河南具备较多的粮食、烟草和煤炭等资源, 所以河南是当时的重要商业区。另外, 河南省属于中原腹地, 是商人们经商往来的必经区域, 所以河南境内, 包括开封、洛阳、社旗等均建造了大量的山陕会馆。

2 河南“山陕会馆”的建筑风格研究

会馆的建筑设计风格与装饰设计风格能够直观地反映出会馆的建筑风格。在河南境内, 现存山陕会馆最多的城市包括洛阳、开封、社旗等, 这些城市的山陕会馆保存较好, 最具代表性, 所以选取这些城市中的山陕会馆的建筑设计风格与装饰设计风格进行论析。

2.1 建筑设计研究

以开封、社旗山陕会馆作为例, 对河南山陕会馆的平面规划设计风格进行分析。

在开封山陕甘会馆中, 平面图主要采取对称设计, 这点与我国古代的庭院设计类似。院落将中轴线作为基线, 在基线上建造戏楼、春秋楼、牌楼等, 在中轴线的两侧建造附属建筑物, 建筑物呈现对称的布局, 从南至北设置左右翼门、东西配殿等。所有的单体建筑之间利用檐廊进行衔接, 从而形成方形的庭院。

在社旗山陕会馆中, 同样采取了对称设计, 通常占地面积达到近万平米, 建筑物数量超过20座。社旗山陕会馆也是面向南面, 在中轴线上布置大拜殿、春秋楼等, 中轴线两侧布置钟楼、配殿、马棚、厢房等。

开封山陕甘会馆和社旗山陕会馆的差别在于建筑单体的设置有所区别。在开封甘会馆中, 通常将钟楼与鼓楼设置在北边的两侧, 而且相对布置, 但是在社旗山陕会馆中, 两者则是跟悬鉴楼并排布置, 并且布置于悬鉴楼的两侧。

2.2 装饰艺术分析

山陕会馆的装饰艺术主要体现在雕刻艺术方面, 其充分展现了中国古建筑的建筑装饰风格, 装饰艺术不仅多样而且严谨, 无论是砖雕、石雕还是木雕均已达到较高的境界, 颜色丰富、层次分明。针对河南山陕会馆的装饰艺术可以从装饰手法和装饰题材两个角度来分析。

2.2.1 装饰手法

山陕会馆兴起时正好是我国古代建筑的转型阶段, 建筑物的受力构件不但要求承受荷载, 还要求展现装饰的功能, 由此山陕会馆的建筑构件同时体现出以上两点。砖、石、木等构成受力构件的材料与雕刻艺术相结合, 成为了艺术品, 从而使得山陕会馆变得更加富丽堂皇。

在河南山陕会馆中, 大范围地应用了砖雕, 砖雕手法十分多样化, 充分显现出雕刻家娴熟的工艺技术;大部分山陕会馆中的石雕采用较少, 但是由于社旗山陕会馆使用大量的石材来建造, 因此其存在大量的石雕, 特别是在石栏与石牌坊处, 石雕作品分布最多, 石牌坊的用材全部使用石材, 结合浮雕、透雕等雕刻工艺, 制作成各种精美的图案, 图案一般为植物纹样、楹联辞赋等;木雕是我国古代建筑中最为常见的雕刻艺术, 在河南山陕会馆中同样存在大面积的木雕作品, 不管是梁或者枋, 均设置了木雕, 特别是在屋檐下部, 包括斗棋、挂落、挡板等, 均聚集了木雕的影迹, 可见木雕对于山陕会馆的装饰效果极其重要。

2.2.2 装饰题材

河南山陕会馆的装饰艺术主要由雕刻来实现, 所以其装饰题材基本由雕刻题材来决定。山陕会馆的雕刻作品包含历史典故、民间故事、诗词、吉祥图案等, 这几类雕刻题材互相交融, 表现出寓意深刻的文化特色和丰富多彩的装饰效果。

就河南省内各个主要城市的山陕会馆的装饰题材而言, 开封山陕甘会馆大多采用山石盆景、鸟兽、图案作为雕刻题材, 而社旗会馆则主要将龙凤、牡丹等作为雕刻题材, 洛阳山陕会馆同样选择牡丹作为图案背景, 同时采用各种鸟兽、吉祥图案进行搭配。另外, 秦晋商人和关公之间存在某种渊源, 所以河南山陕会馆喜欢将三国典故作为装饰题材。

3 结语

如今, 建筑技术与经济的发展并未使我国的建筑风格得到创新, 纵观我国当前的建筑, 几乎呈现相同的外观, 这也反映出建筑设计师设计灵感的类似与匮乏。就目前的建筑而言, 建筑设计基本上已经变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 建筑风格与我国的地域文化、传统文化完全脱离, 因此建筑风格变得千篇一律。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 无论是在文化底蕴还是在地域文化方面均远远领先于西方欧美国家, 但是在现代建筑风格上并未体现此点。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 我国建筑的风格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外文化的冲击, 建筑物风格也逐渐西化, 但是我国的设计师不应该完全抛弃我国建筑自身的风格。河南山陕会馆是我国古建筑的典型代表, 设计师们应深入研究并借鉴河南山陕会馆的建筑风格, 将其适当地应用于现代建筑中, 从而展现我国建筑的独有的特色, 同时也能彰显出我国几千年的建筑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凌士义.建筑构件中的木雕艺术——开封山陕甘会馆木雕装饰评析[J].装饰, 2009 (01)

[2]李波.河南社旗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 2007

企业文化视角下的晋商会馆制度 篇7

晋商是明清时期“十大商帮”中最具影响力的商业群体, 他们在创造了辉煌的商业文明的同时也留下众多的工商会馆。晋商会馆是集多功能于一身的社会变迁的集合体, 具有十分复杂的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作为民间自发形成的社会中介组织, 晋商会馆各项功能的发挥要依赖其自身制度系统的不断完善。会馆制度系统分为正式制度系统和非正式制度系统, 会馆正式制度系统是指会馆内部制度中由明确的规章所确定, 具有较大的强制性, 如果违反了将受到“有形的”和“具体的”惩罚的制度规则所组成的系统。该系统中的规则虽然是随经验而出现的, 但它们在各商帮内部是以正规方式发挥作用并被强制执行的, 而不依赖政府。会馆非正式制度系统是指那些没有具体的条文规章, 仅仅存在于会馆组织成员头脑中, 以习惯、道德、习俗和礼仪的形式对成员行为进行约束的规则所组成的系统。本文从企业文化的视角探讨晋商会馆的非正式制度系统, 以期对我国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行业协会、同业公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制度建设和功能完善提供一些启示。

从历史上来看, 在正式制度设立以前或供给缺少的情况下, 人们之间的关系主要靠非正式制度来维持。非正式制度的约束空间较之正式制度要大得多或广泛得多。意识形态是非正式制度的核心内容, 传统文化是非正式制度的源泉。中国传统文化以“儒文化”为主流, 作为传统文化精髓的“仁、义、礼、智、信”深深地渗入到明清时期每一个中国商人的灵魂之中, 极大的影响和规范着中国商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但它并不排除其它各种民间世俗文化以“异端”形式存在于中国的乡土社会。晋商作为明清时期的普通民众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他们在吸收和继承儒家积极商业伦理精神的同时, 在经营过程中, 又发展了本土民间习俗观念, 从而形式了一套指导自身行为的伦理思想。

一、馆庙合一的制度选择

“以神道设教”是过去封建政府弥补行政统治之不足的经常手段, 到明清时期这一机制被引入会馆中, 从而“馆庙合一”成为当时工商会馆的基本特征之一, 会馆神灵则成为会馆赖以存在并凝聚同乡的精神支柱。工商会馆选择“馆庙合一”的原因在于:其一, 中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到明清时期, 已达到它在传统社会所能达到的最高峰, 随之市场竞争进一步激烈。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 使流寓异地的商人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既存向往又怀恐惧, 不得不祈求于神灵, 保佑自己在客地的经贸活动能够逢凶化吉, 经营和顺, 以摆脱内心处于希望和恐惧之间摇摆不定的恐慌状态。其二, 封建官府对市场的具体运作采取自由放任政策, 一般不多加干涉。利益机制所刺激的生产和流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进一步显示出来。一些商人见利忘义、铤而走险, 市场行为严重扭曲, 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着不正当的竞争行为, 因而利用神灵“以范围尘世人之心, 使之震慑而罔敢越, 故人心顺应, 即以克享夫天心”, 让人们“体此意, 而检其身, 而摄其心, 无敢慢, 无敢渎, 无作坏, 无作恶”[1]。由此可见当时的神灵祀拜也是会馆进行经济道德教化的方式之一。其三, 流寓异地的商人身处异地的陌生环境, 面对与故土不同的方言、风俗习惯, 他们很难在经商所在地领略到文化心理上的亲切感。加之由于排外心里在各地都程度不等的存在, 侨居商人阶层与当地社会存在着隔阂, 作为外来者往往处于文化上少数派的地位。在会馆中为本土乡贤修殿, 定期对本土乡贤进行祭祀, 一方面会使同一乡土的人群产生认同性和归属感, 增强会馆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商人们可以借助本土乡贤的社会地位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弘扬本土文化的优势。

鉴于以上原因, 流寓异地的商人不仅把自己同乡中的英雄人物或著名学者供奉在自己的家中和店铺中进行祀奉, 而且还在各地会馆中为其修殿。在乡土情结的影响下, 晋商选择的是武将关羽。关羽, 三国时蜀国大将, 河东解县 (今山西临猗西南) 人, 三国桃源结义故事妇孺皆知, 关羽作为忠、诚、信、义的典范更深入人心。随着历史的发展, 关羽的地位不断上升。宋元时期, 关羽被尊为“武圣”、“真君”。明朝万历四十二年 (1614年) 关羽被敕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关羽又人变成了神。到清代, 统治者对关羽的崇祀有增无减, 连清室的皇宫也供起了关公的神位, 朝夕顶礼膜拜。晋人以有这样的同乡为无上的自豪与荣耀, 晋商会馆选择以关公作为崇祭对象, 就把山西文化提升到与关帝位置相等的地位。

二、关羽的“忠”在晋商会馆中的演化

各地晋商会馆以关公为共同的祭祀偶像, 把山西商人凝聚在一起, 关公是“义”的化身, 关公一生身体力行一个“义”字, “义冠古今”、“英风俊德”、“人伦师表”。明清时期, 关公已经成为民众心目中忠诚信义的化身。因此, 以关公为信仰的晋商会馆注重商人群体的“忠”和“义”, 这里的“忠”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 伙计对掌柜的忠诚

晋商商号一旦加入会馆后, 其制定的号规只要不与会馆之规定相冲突, 就会被会馆所认同。因此, 一旦有伙计违背号规, 会馆会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处罚。会馆与资本家联盟性质的同业公会不同, 有资格加入会馆的除了各商户的财东、掌柜, 也有地位较低的伙计和学徒。如1884年晋商票号大德通号规定:“吃食鸦片……有故犯其病者, 依号规分别办理……至于游娼戏局 (赌博) ……早早结出, 刻不容缓, 难免效尤, 严之禁之。”[2]而会馆也强调, 凡“吸售烟毒者”、“招致娼妓者”, 一经发现, 即刻“勒令迁出”。[3]会馆对进出会员的要求也有明确规定, 必须有具备相当身份的人进行担保方可。[3]因此, 一旦伙计有违号规, 或对掌柜不忠, 会馆也会将其排斥在外。

(二) 掌柜对财东的忠诚

晋商会馆既是山西同乡的汇聚之地, 同时也是信息的集散地。无论是商业信息还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通过会馆就能够传递到会馆成员之中, 因此, 掌柜对财东一旦出现不忠的行为, 会馆便会将这一信息传递到每一个同行商号中, 起到约束掌柜行为的效果。[4]以上两点有类于关公对国家和义兄刘备的忠诚, 以及周仓、关兴对关羽的忠诚。

(三) 商人群体对会馆的忠诚

晋商会馆建立便是依靠在外行商的同乡人共同出资捐建的, 其目的之一是为了避免同乡商人之间的以大欺小, 以强凌弱, 这就要求商人对自己所建立组织的绝对忠诚。树立一个共同遵奉的偶像, 一方面表明, 在关公面前会馆会员无论资产多少一律平等, 河南泌阳山陕会馆《重修关帝庙碑文》记载:“商贾捐资之易, 抑亦去父母之邦营利千里之外, 身与家相睦, 财与命相关, 析灾患之消除惟仰赖神明之福佑, 故竭力崇奉”;[5]另一方面, 也体现出会馆组织所具有的权力, 因为, 他们是距离神祇最近的人。这一点从晋商会馆无论大小一般都要供奉关夫子和会馆的商户成员对会馆修缮时所提供的捐助就能看出某些端倪。

由在北京的山西颜料、桐油商人创建于明代中叶的山西颜料会馆, 乾隆二年单独成立桐油行时的碑刻记载, 当时捐助的商户有48家, 共捐白银1 422两, 几乎覆盖了当时山西在北京经营桐油业的所有商户。嘉庆二十四年, 该会馆重新整修时, 两行包括通州、天津和保定府的商户93家, 共捐白银3 553两。[6]汉口山陕会馆在光绪七年祭祀关公的活动中, 一次收到会员商号的“布施银4 708两, 共收开光费4 708两, 共收筹捐银210 010.3两。三宗总收入银219 426.3两。”[7]对会馆建设和运作经济上的支持体现出会员商号对会馆的忠诚, 也体现出晋商会馆所具有的凝聚力和公信力。

三、关羽的“义”在晋商会馆中的演化

(一) 以关羽为晋商义利观的精神偶像

晋商会馆内供奉关羽为神灵, 定期组织商号举行祭祀活动不仅是一种仪式, 更重要是对身处职场的商人进行“义”的教育, 河南洛阳山陕会馆碑文“山陕会馆关圣帝君仪仗记”中清楚地反映了这一点。

“圣王御于首推明禋祀典。所载仪至隆至肃也, 而我朝尤重者, 宣圣而外, 惟关帝君。内至京师, 外至大都小邑, 莫不就建庙宇, 祀春秋无少缺, 岂惟是祈福云尔哉!亦以帝君之忠义仁武实足以震浮起靡为万世则故。既载诸祀兴以崇其德而报其功, 而又推其磊落光明之概以风示商贾, 使熙熙攘攘竞刀锥子母者日夕只承于帝君之旁, 庶其触目惊心, 不至见利忘义, 角诪张而相徂诈也……”[8]

可见晋商会馆敬奉关羽, 是把关羽作为义利观的精神偶像, 以关公的“忠义仁武”之德, “磊落光明”之行, 规范商人行为, 树立“义商”楷模, 使以逐利为目的商人“不至于见利忘义”。

(二) 同乡商人之间的关照

晋商会馆祭祀神灵是因为“惧人心之不齐, 或有相欺相诈者, 因质诸神明以为凭, 而培修禋祀之不绝, 以致其尊崇而抒城敬”。[9]关羽“桃源结义, 君子庶无愧焉”, “敦信义”、“崇信行”, “使家家通达义理, 心一而力同也”。明清客籍他乡的晋商, 要在新的地方打开局面, 站稳脚跟, 同乡同行间互相关照是必不可少的, 这样关羽成为凝聚众商的象征。

(三) 会馆对商人群体的关照

首先, 会馆是同乡商人心灵的庇护所。晋帮商人久滞逆旅, 远别家乡, 人地生疏, 祸福难料, 并且生意买卖场中, 贩运有各种损耗失落, 行业间有明争暗斗, 再加上市场上行情瞬息万变, 存在很大风险, 此种不稳定的特性, 也使他们需要一个神灵时刻加以保护。《浮山会馆金妆神像碑记》中记载:“且我邑士商, 或观光于上国, 或寄迹于市廛, 举凡托业者, 靡不被神之佑, 获福而平安也。”[61]河南舞阳北舞渡山西会馆《创建戏楼碑记》也说出了山西商人敬奉关羽的原因, 原碑记称:山左有孔子道德高于万山, 世人重其文也, 然有文以为之经, 必有武以为之纬。惟我关羽生于山右, 仕于汉朝, 功略盖天地, 神武冠三军, 尤可称秉烛达旦, 大节垂于史册, 淘足媲美孔子, 躬当武夫子称, 护国佑民, 由中达外, 至今普天有血气者, 莫不尊亲, 三晋商贾贸易□□上者夙托神庇无往不利, 思仰答于万一弗□祀像以表诚前。 (原碑文字迹不清, 特用“□”代替) 雍正八年十月中浣。[10]道光六年 (1826年) 《创建牌坊碑记》记载:“南阳之舞阳县有北舞渡, 恃水陆并进, 商贾云集, 无穷之重镇也……感神灵之佑护, 创庙宇之辉煌, 乃于镇东南筑山陕会馆, 以关圣帝君像居之。”[10]

其次, 会馆是商人落难时的栖息地。救济同乡贫困是晋商会馆的一项重要职能, 对同乡人在异地遇到的困难, 会馆会依照相关条款进行帮助。如北京晋翼会馆简章第11条之规定:[14]一是曾在北京经商或政学界做事, 确系贫寒, 回乡缺少川资, 经同乡人证明者, 得由本馆收入项下, 借支洋三十元;二是如旅京绅商人等, 确系贫寒, 因病死亡, 无力购买棺木者, 得由本馆收入项下, 给予棺木费五十元至一百元。所谓关羽的“义薄云天”就是在于解救危难, 扶危济困。因此, 晋商会馆的章程中, 对于流落异地的商人都有类似北京晋翼会馆的规定或内部约定。

再次, 会馆是竞争时的保护伞。官府对市场的具体运作采取自由放任政策, 一般不多加干涉。因而商家无规则可循, 不得不依靠神灵的威慑力量来抑制市场竞争中的不正当行为, 以“人神共愤”来规范市场竞争的正常秩序。

此外, 讲求关公的“义”, 在晋商会馆内部管理制度上还体现在掌柜对伙计的信任、财东对掌柜的信任上。所以, 晋商会馆祀拜关羽除了祈求神灵保护、联乡谊、诚义举以外, “忠”和“义”的进一步演化还体现出对晋商会馆成员进行思想道德教化, 以关公的“义气忠心”作为凝结同乡的精神支柱, 把关公文化作为晋商每一个成员的伦理取向, 以关公的不取不义之财的气节, 训练约束同籍商人, 即使在当时没有法律与社会舆论监督的情况下, 晋商也自觉地做到了“商而不奸”。

摘要:晋商是明清时期“十大商帮”中最具影响力的商业群体, 他们在创造了辉煌的商业文明的同时也留下众多的工商会馆。“馆庙合一”成为当时工商会馆的基本特征之一, 会馆神灵则成为会馆赖以存在并凝聚同乡的精神支柱。晋商会馆选择以关公作为崇祭对象, 构建了“逐利思义”、“诚信无欺”的商业道德和会馆精神, 从思想和道德层面规范着山西商人的商业行为。

关键词:商人会馆,企业文化,商业道德

参考文献

[1]重修天后列圣碑∥参见:明清佛山碑刻文献经济资料[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5.

[2]黄鉴晖.山西票号史料[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2002.

[3]北京市档案馆.北京会馆档案史料[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7.

[4]刘建生, 等.明清晋商信用制度变迁研究[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2008.

[5]泌阳县志.道光版.卷十.艺文志.

[6]李华.明清以来北京工商业会馆碑刻选编[M].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0.

[7]口会馆志[O].景然义印本, 光绪二十二年.

[8]欧人.明清晋商商业伦理精神探论[J].现代财经2, 001 (4) .

[9]宣汉县志[Z].民国版 (卷三) , 祠祀.

上一篇:现代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下一篇:单晶硅太阳能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