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经济转型发展

2024-08-05

山西经济转型发展(共8篇)

山西经济转型发展 篇1

摘要:山西作为资源型省份,主要依靠煤炭发家。但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终有开采完的一天,那是山西又该如何生存发展?因此,为了山西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建立起促进山西转型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文化产业,促进山西转型发展。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让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要提高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山西经济转型发展。

关键字:转型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昔日的山西,500年逞强世界。而今山西面临资源日益减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但综该试验区的设立为我们重振往日雄风提供宝贵机遇。因此,如何实现一个能源大省转型发展是最关键最紧迫的问题,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

山西作为资源型省份,建立在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上。但煤炭的不可再生的特性,随着煤炭开采量的逐年攀升而日益显露。为了山西经济长远发展,需要我们敢于创新,改善产业发展环境,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在资源型地区建立优化产业布局的协调促进机制。要振兴传统产业,加快推进以旅游业为重点的产业开放工程,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产业转移承接工程,以文化产业为重点的文化强省工程,让人才引领山西转型跨越,让高新技术产业助推山西转型跨越。

首先山西经济转型发展必须充分重视农业的战略地位。目前,我省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正在从传统工业产业独占天下向支柱产业多元化转变,从粗放落后的发展方式,向节约集约绿色的发展方

式转变。农业农村为实现这种转型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平台,同时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更为实现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然而,山西农业未来发展方向必须坚定地走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路子,充分利用我省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气候类型,培育创新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同时更要搞活农产品流通,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动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向纵深发展,促进优势基地建设,扶植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要用现代理念,现代科技,现代经营来改造传统农业。要依靠文化渗透提升农业产业内涵,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依靠品牌效应打响国内市场,使现代农业真正走出一条弘扬传统之路,特色发展之路,耦合创新之路,积极鼓励资源型企业转产兴办农产品加工,加快我省转型发展步伐。

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遗产使山西成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大省。新的历史机遇为山西旅游由资源优势到产业优势的转变提供了绝佳时机。山西将建设文化旅游强省确定为山西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旅游业被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引领产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有计划有策略地打造山西旅游品牌,加大旅游品牌的宣传。加快旅游产业的调整,打造旅游产业王牌:一是以那些重点旅游景区为主,向周围辐射,开开发新景点。一方面通过方便的交通拉近各旅游点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形成旅游网络;另一方面要用内容上的内在联系和文化上的一脉相承,使他们成为文化产品链。二是对景店进行整理和修补;三是要大力挖掘各名胜古迹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精

神价值;四是大搞植树造林,再造秀美山川,改善自然环境;五是搞好各种服务,以宽阔的胸怀,热情的姿态,方便的条件,周到的服务吸引八方来客。同时要积极开展旅游品牌的推广营销,为山西经济转型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山西转型发展需要超常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社会分工深化细化,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消费需求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基于新兴服务业成长壮大和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而形成的新型服务业体系。现代服务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优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有效缓解当前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的矛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现代服务业的“服务产品”是非竞争性的,互利的。“外溢效应”就可能对社会产生广泛的福利,使整个社会受益。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扩大城市就业,改善城市资源,美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通道经济,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加快跟进商贸流通,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房地产,促进物流配送,城乡商贸,家政服务,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扩消费,调结构,增活力,促进山西经济转型发展的突破口。

山西转型发展需要文化产业的促进。山西有着丰厚的文化资源,这种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丰厚的文化资源,加上人民的伟大实践,是我们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先进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坚实基础。要让山西的传统文化孕育出新的现代文化,使山西特有的文化资

源变为先进的文化精品,只有发展文化产业才能使悠久的文化历史转化为现实的文化优势,才能使丰厚的文化资源变为多样的文化产品。要发展文化产业核心是要研究开发出具有相当竞争力的品牌产品,这样才能开辟文化消费市场,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形成优势文化产业,为文化强省奠定坚实的基础。挖掘文化资源优势,繁荣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必须把发展现代文化,特别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的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同同时发展文化产业,要抓好策划,抓好思路,从而大力推动我省经济转型发展。

山西转型发展需要人才的引领。人才匮乏,尤其是高端人才稀缺是制约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抓住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的契机,制定实施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晋创业的计划,设立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专项资金,对引进的海外人才给予专项补助。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使海外高端人才落户山西创业。制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使引才工作进入新阶段。事实证明,引进一个领军人才,催生一个新兴产业。但我们在引进海外人才的同时,也应培养和使用本土人才。有针对性的开展人才队伍建设,使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效能得到充分体现,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山西转型发展需要高新技术产业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的重要手段,是再造一个新山西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实施一批高端产业引领项目,组织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布局一批重大科技集成示范工程,以集成创新为核心战略,吸收国内外最先进的行业科技成果,培育一批极具竞争力的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培育。同时要发展一批富有特色的科技创新园区,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在提升创新能力,助推山西转型跨越发展上取得不凡成就!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与自身的资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随着资源的不断消耗,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转型发展是全世界面临的重要难题。山西作为一个资源大省,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建立起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长效机制,一定能实现山西转型跨越发展!

山西经济转型发展 篇2

一、山西煤炭资源型经济现状

山西是国家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 也是国内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地区。管辖太原、大同、阳泉、长治、晋城、朔州、晋中、运城、忻州、临汾、吕梁共计85个县、11个县级市和23个市辖区。矿产资源丰富, 有煤、铁、铝、铜、耐火粘土、石灰岩、石膏等, 尤其是煤炭资源得天独厚, 保有储量占全国25%, 年产量约占全国的25%。据统计新中国成立60余年间, 山西累计生产原煤超过百亿吨, 为全国经济提供了强大的能源支撑。所拥有的资源型城市位居全国首位, 占全国的13%, 占全国同类31个典型资源型城市的27%。

从当前的产业结构来看, 煤炭年产量7亿吨, 煤炭, 焦化, 冶金, 电力四大传统产业占到工业增加值的90%, 而煤炭又占到其中的60%。我省“一煤独大”“四柱擎天”的格局并未根本改变。

二、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

1、资源逐渐枯竭, 支柱产业受到冲击

山西经济发展主要靠工业, 工业中煤, 焦, 冶, 电四大支柱产业占80%, 挖煤卖煤又占到其中的60%。改革开放30年间, 山西外送能源总量达到61.18亿吨标准煤, 年均2亿吨标准煤左右。山西每年煤炭出省销量, 占全国省际间煤炭净调出量的3/4。近3年, 山西煤炭年产量均在6亿吨以上。高强度的挖煤卖煤不仅形成了单一的产业结构, 更造成了部分地区的资源枯竭。据有关统计, 按目前实际生产能力估算, 山西一些地区的煤炭储量只能开采30多年。阳泉、孝义、霍州等一些地区煤炭可采年限较短, 再过几十年, 一些地区将无煤可采, 这对以煤炭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地市来讲, 其后果无疑将是灾难性的。

2、产业结构单一, 可持续发展能力匮乏

产业结构失衡是造成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2003年全省煤炭洗选率仅为56%, 近一半煤炭以原煤方式外运销售。在煤炭产业链的延伸上, 资源优势远未转化为真正的经济优势。并且, 以煤炭、化工为主导的相对单一的产品结构, 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和价格风险, 市场的回旋余地小.抗击市场冲击的能力弱, 经济状况只能随市场和价格的波动而时起时伏。

3、环境污染严重, 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资源型城市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造成极大损害, 环境污染严重, 治理压力大。这种现象在山西煤炭资源城市中表现更为严重。20多年大规模、高强度、大面积的煤炭开采, 各类高耗能工业的迅速发展, 使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环境急剧恶化, 生态环境失衡, 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思路与模式

1、转型的基本思路:

(1) 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 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做大做强煤炭、焦碳、化工、电力产业, 保证经济基础的稳定发展;着力培育新型接替产业, 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 实现产业转型;完善优化第二产业, 发展第一产业, 壮大第三产业, 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 以环境整治和生态的恢复为突破口, 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努力做到经济转型、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3) 把体制创新和观念创新作为实现转型的动力, 坚持改制与转型相结合和市场化的运作方式;鼓励和培育民营、私人经济的发展, 实现各种形式的经济共同存在和发展。

2、转型的模式:

目前山西煤炭产区依然是全国煤炭能源的重要供应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对煤电的需求将逐年替增。因此, 在目前这样的情况下, 完全关闭煤炭矿井, 剔除煤炭相关产业是行不通的, 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在山西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模式可以采取产业复合模式。在现阶段一方面要做好煤炭产业的延伸, 对传统工业进行深加工。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采掘业, 延长产业链, 由单一原煤向水煤浆、煤炭气化等方向发展, 努力发展发展清洁能源;由采掘业向加工业、由粗加工向深加工和精加工发展, 提高传统煤炭产业的科技含量, 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非煤炭产业。根据市场需求, 坚持市场运作, 培育和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发挥当地资源、人力、政策等各种优势, 最终实现主导产业稳定发展, 各种产业遍地开花的景象, 提升整体产业层次, 实现产业升级。

参考文献

[1]康乐:《山西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山西经济转型发展 篇3

关键词: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转型

中图分类号:S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9-0127-02

1什么是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按一般的原理讲。主要是从环境和生态角度来讲的,这种经济形态有3个最突出的特征,即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绿色经济能够遵循“开发需求、降低成本、加大动力、协调一致、宏观有控”等5项准则,并且得以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既是指具体的一个微观单位经济,又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甚至是全球范围的经济。

绿色经济与传统产业经济的区别在于,传统产业经济是以破坏生态平衡、大量消耗能源与资源、损害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损耗式经济;绿色经济则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平衡式经济。

2山西的产业结构与能源环境

2.1 山西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以高耗能行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1)工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大。2005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0.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8.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2.6%,比例之高在全国排第6位;2007年,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突破3 000亿元大关,达到3098.2亿元,占GDP(生产总值)比重5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682.02亿元,占GDP比重47.1%,超过全国平均增幅2.5个百分点。对山西省增长的贡献率达60.1%,拉动GDP增长8.5个百分点。

(2)超重型的产业结构导致三次产业发展不够协调,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低级化,整体发展水平较低。

受山西自身资源条件、国家投资重点和经济基础的影响,经过长期发展,山西形成了畸重的矿产资源型和原材料初加工型为主导产业,低科技含量的产业结构。这种畸重的产业结构特征。导致三次产业发展不够协调,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低级化,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一般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水平提高,第三产业占的比重逐步提高;山西却是逆向而动,全省产业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二三一”发展特征。

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山西经过产业结构调整,传统产业煤炭、电力、冶金和焦炭已实现了优化升级,山西还重点培育新的优势产业,装备制造、煤化工等新兴产业正朝着规模化方向迈进。但总的看来,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等传统产业仍占绝对主导地位,新兴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规模依然偏小。2007年,装备制造和煤化工在工业中的比重分别仅在7%和5%。

(3)高耗能的产业结构是山西经济结构最突出的特点。

2005年全省36个工业大类行业中处前5位的煤炭、炼焦、黑色、有色冶炼、电力其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81.14%,行业集中度在全国排第二位,远远高于全国36.61%的水平。2004年,全国工业部门耗能量占全社会能耗总量的70.6%,山西则高达82.15%,2005年上升为83.8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前述7个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量占到97.8%。高耗能的产业结构已成为山西经济结构最为突出的特点。

2.2山西资源环境承载力不断遭遇挑战

如果说产业结构历史性的畸重所导致的高能耗和高污染日益恶化,是山西社会经济发展一个严重瓶颈的话。那么由此而衍生的山西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不断遭遇挑战,则给山西社会经济的未来创造了更大的威胁。

(1)在经历了20余年能源基地建设之后,山西的社会经济发展已遭遇到能源的约束与威胁。在山西的重工行业中,煤炭产量居全国第一、外输电量全国第一、焦炭产量全国第一、镁合金产量全国第一、不锈钢产量全国第一、氧化铝产量全国第二等,这些居全国产量第一的行业所诞生的是能源消耗的极度庞大。

据山西省统计局统计。从1990年到2006年山西能耗总量增长较快,年平均增长率达到6.42%。在主要能源消耗中,焦炭和电力的年平均增长最多,其次是煤炭。但是。目前,山西煤炭经过长期、大规模、高强度开采,浅层资源、优质炼焦煤资源已经不多,随着矿井向纵深延伸,煤炭采掘成本逐年攀升。与此同时,山西铁矿和铝土矿探明储量以不足以支撑全省目前的钢铁和铝工业生产规模。

煤炭的消费比重过高,使能源使用效率明显降低外。还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2005年全省废水排放置9.51亿m3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3.21亿m3。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38.69万m3,其中工业排放量16.82万m3,占排放总量的43.47%。2005年全省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为151.64万t,位居全国第三。其中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为120.03万t。

(2)作为工业生产不可或缺的水资源已面临了巨大困境。长期以来,水资源总量不足、水资源承载力弱是山西水资源的主要特点,而随着矿产资源开采的不断加剧,山西水资源快速衰减的现状正在日益严重。有人做过一个测算,改革开放至今,山西共产原煤近70亿t,而每开采1t煤炭平均破坏地下水资源2.48m3,按此测算,山西有近170亿m3地下水资源遭到破坏。随着未来人口总量的继续增加以及山西煤炭产量的无法突降,水资源的缺失将更加严重。

(3)山西大气承载力的脆弱与降低环境污染所面临的巨大困难。由于山西特殊的产业结构,万元工业产值二氧化硫、尘灰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7、5.5和3.2,而电力、冶金、焦化三行业工业烟尘排放量分别占全省工业污染的83%以上,面对此种局面,从实质意义上能够推动环境保护的却是只有政府在孤军奋战,而山西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GDP在实现2000年基础上翻两番的同时使全省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这对于山西未来经济的增长无疑是压力巨大的。

3山西发展绿色经济的必要性

3.1能源危机与可持续发展要求山西绿色转型

作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由于受世界性能源危机的影响,从20世纪末到现在,间歇性地出现了“煤荒”“电荒”“油荒”等能源短缺现象。随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以及以煤炭为原料、燃料生产的焦炭、火电等二次能源,其价格一路走高,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

面对世界性的能源危机、面对国内缺油、缺电和新能源发展缓慢的现状,山西作为以煤炭、焦炭、电力生产、外销以及出口为主的能源大省,其能源工业的发展走向,对山西经济的发展乃至全国的能源安全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要从事关山西自身和

国家长远利益出发,把山西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工业的发展融入国际能源大格局中、纳入到国家能源总体战略中来制定山西能源发展战略。

3.2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成为金融危机后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动荡给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每一次危机都酝酿一次新的技术突破,催生新的产业和新的技术革命。危机之后的新经济增长点为绿色经济、低碳经济。

绿色经济是以经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新经济形势,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绿色经济将推动未来全球经济的复苏,我国在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上作出了积极而务实的努力。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倡导生态文明。

3.3突破绿色壁垒要求山西发展绿色经济

关税壁垒作为自由贸易发展的障碍被各国所抵制与反对。在一些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开始由传统的关税壁垒转向各种非关税壁垒。其中,绿色壁垒(Green Barriers,GBs),已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的贸易保护措施。绿色壁垒是指那些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通常,绿色壁垒应由进出口国为保护本国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而设置的各种环境保护措施、法规标准等,是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

按照山西省发展的现状,发展绿色经济是山西突破绿色壁垒,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山西省的“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从宏观上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在中国拉动经济的4万亿投资计划中,有2100亿元人民币用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中国政府将改善环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单位GDP能耗下降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10%的约束性指标,这些指标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向向绿色转型的重要内涵。

4山西省实现绿色转型的策略和建议

4.1山西的煤炭发展要实现“绿色开采”

山西煤炭产量和外运量居全国第一位,分别占全国的1/4和4/5。煤、焦、铁这“三角产业链”,占山西GDP的一大半。过去的6年,在乌金经济的带动下,山西省GDP年均增长13%,财政收入保持了30%的增长,但也形成了产业结构畸形,支柱产业单一、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趋紧的不良结果。让人庆幸的是,以煤为纲、统驭全局的时代正在远去。山西正为产业跃升拓出一条新路。

山西的发展,都离不开煤,但首先要实现“绿色开采”。山西一方面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组建了山西焦煤、同煤、阳煤等10多个大型“航母”企业,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与废弃物资源化改造。另一方面,对遍及全省的矿井,加大了兼并重组力度。到2010年底,山西矿井数量将从现在的近3000个缩减至1000个,所有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安全生产将达到更高水平。

山西省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在加快。截至2008年底,山西省钢铁行业关停淘汰落后产能3388万t,电力行业关停淘汰小火电机组142万kW,水泥行业关停淘汰落后产能1370万t……企业产业集中度提升了,技术水平增强了,综合能耗与排放水平也相应降下去了。

4.2发展非煤经济,改变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向绿色转型大力发展消费和服务业,改变山西经济盘子中的这条“结构性短腿”。面对金融危机对重化工业的冲击,山西视为一种“倒逼机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改善经济运行形态。2008年,山西省服务业增速近7年来首次超过工业增速,近4年来首次超过GDP增速。2009年1月-2月份,这种趋势更加明显,服务业领域投资同比增幅高达223%。

大力发展旅游业,使一批新产业成为山西的经济支柱。2008年,山西国内旅游接待量突破了9000万人次,全省旅游产业同比增长了27%,旅游总收入739亿元,占到山西省GDP总量的将近11%。

4.3倡导广大企业主动积极参与绿色变革

山西经济转型发展 篇4

怀仁地税局 陈

先谈谈对我省转型跨越发展的认识。转型跨越发展,一场山西人敢问“路在何方”的突围之战。有两个原因造成。

1、节能减排,低碳发展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山西的资源型经济是粗放型的,生态破坏相当严重,解放以来共采煤120亿吨,每采1吨煤要破坏2.5吨水,目前为止山西采煤形成的采空区达到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山西1/8的国土面积。痛定思痛,山西要改变“利润在沿海,代价在山西”的发展困境。

2、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要鉴戒辽宁阜新教训,阜新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能源工业基地之一。曾经是亚洲第一大露天煤矿的阜新海洲矿因资源枯竭而申请破产。全市80万人,有20万人下岗。19万人月收入在156元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山西预计到2020年将有近三分之一的地方国有矿井资源枯竭,减产1亿吨。我们不能再走阜新之路。

山西之所以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开始之后的第9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唯一一个省级试验区。我想,就是要保证山西一旦地下没挖的,还要手里有花的。

下面,我再谈谈对解放思想的认识,我觉得地税部门要重视两个观念。

1、敢为天下先。改革开放30年,山西这个资源大省还是欠发达省份,与周边的内蒙差距日益拉大。显然不是资源问题,而是思想观念束缚较重。个别同志工作中,总想着要把自己的工作思路停靠在上级的工作思路下。工作起来缺乏棱角。从袁纯清书记推荐的《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中我学习到,基层工作者要“具备这样一种品质,那就是主动”、“主动就是不用别人告诉你,你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这样才能高质量地服务和促进全省转型跨越发展。

2、价值高于位置。每一份工作都是一次修行的机会,我建议地税人的要树立“价值高于位置”的思想。铁打的营盘,首先要有铁打的兵。如果一个单位里都抢好位置,站在前面的精神,站在后面的松垮,是没有战斗力的。为此,上级部门多重视基层单位工作人员,给站得较远的靠后的多些关注,开发出他们的优点,及时地调整他们的位置。让最基层人员愿意在基层干,感觉干得有价值,有出路。

大税收,应主要体现在科学管理上;大服务,就是要服务纳税人,服务当地经济。我还想谈谈工作上的一些建议:

1、提高办税效率。在十二五,努力提高纳税人自助申报能力、实现远程网银纳税。把纳税人从征收大厅纳税模式转变为在自己财务办公室自行纳税模式,把我们大厅工作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2、考核透明务实。上级机关要务实考核目标责任,科学化考核。业务类的考核在征管系统中实现,定期公布结果,不下去考核,不一次考核。考核流程透明公开,基层机关人员不用搞年底突击补课工作。把精力用于平时实质性工作。

3、注重税收宣传。最近媒体关注降低“馒头税”一事引发了社会争论。从社会反响看,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税种税率国地税区别,这也从侧面上反映出了我们整体税收宣传不到位,税收宣传手段落后渠道少。为此,应当提供共性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对普通大众做好一般宣传,对纳税人做好专业宣传,在省局、市局网站上及时对中央、地方税收政策进行公告。并进行互动问答。

4、税收与时俱进。以前山西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煤炭、焦炭、冶金、电力,这四个产业占整个工业产值的80%以上,我们收税相对简单,抓好这4个产业,就抓好了重点、收上来大头。此次山西省作为转型综改试验区,袁纯清书记提出“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新增的非煤产业项目将达到60%,我们税务部门要跟上形势,注重对新兴的产业挖掘税源,探索经验。

5、重服务与促进。实现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目标,山西省五年要固定资产投资5万亿,因此我们税务部门应当未雨绸缪,服务与促进转型跨越发展。对公路、铁路、机场、水利要重点关注,在跨地区建筑业营业税方面,做好对建安企业外管证等审核,按照国税办函【2010】613号规定对其在工程作业所在地扣缴个人所得税、规范对跨地区项目部的认定从而收好预分企业所得税。另外对在外地办理了税务登记证的机构,在我县从事监理、仓储等服务,要注意其一旦超过180天的,必须核发临时税务登记证,按照营业税的机构所在地原则在我县征收营业税。

6、走出去引进来。地税要大踏步高质量发展,应当走出去,到先进地方、省外重点院校看看学学,放眼才知天地宽。建议市县局在外出学习上加大投入,拓宽人们的思维视野,找到差距,发扬右玉精神,迎头赶上。

最后用原长治吕日周书记一句话结束我的发言:解放思想,黄金万两;思想保守,一无所有。

山西经济转型发展 篇5

2017年8月22日,由山西省银行业协会和山西帆宇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共同在太原市龙城国际饭店举办互联网环境下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实践与探索讲座,邀请了全国多家培训机构核心讲师杜老师和银行互联网金融与实战管理专家刘老师作了专题讲座。

参加人员有山西银监局有关处室人员,各会员单位分管领导、人力资源部、科技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有关媒体记者,会员单位50多家共200多人。

讲座针对互联网环境下商业银行在服务渠道、方式、产品销售及服务对象等方面,力图全面互联网化的具体实施中面临的困惑与挑战,提供了可借鉴性思路。

刘老师以“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机遇和挑战”为主题,通过阐述“金融模式的突变,互联网金融的财富,野心家的挑战,互联网金融领航金融服务,传统金融的优劣势,面对互联网金融怎么办,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及明天的钱应该放在哪儿”这条主线,引领大家洞悉银行业改革发展前沿动态,汲取同业领先者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精华,开阔视野,提升认识,增强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杜老师以“银行网点金管家实训”为主题,以“构建区域客户的一站式精准服务平台,打造全能团队的一整套经营管理模式”为主线,从“五个新”切入主题:即经济新常态引发客户结构转型,智能机具化引发人员结构转型,金融脱媒化引发网点结构转型,利率市场化引发盈利模式转型,互联网金融引发服务模式转型,并结合大量实际案例来讲解。

山西经济转型发展 篇6

振兴绿色平衡生态是发展山西经济的重要保障

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东段,据记载,从原始社会直至明清,这里分布着良好的原始植被.然而随着人类对物质和财富的野蛮追求,植被急剧下降,原有的自然生态遭到破坏.使山西变成名符其实的`光秃秃的黄土高原了.

作 者:张军霞  作者单位:贺昌中学,山西,离石,033000 刊 名: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ULIANG HIGHER COLLEGE 年,卷(期):2002 18(1) 分类号:F12 关键词: 

山西经济转型发展 篇7

现阶段,山西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堪忧,主要表现为:总量偏小,总体呈现“资源大省、外贸小省”的特征;结构不优,出口商品资源型、初级化的问题非常突出;方式单一,一般贸易比重过大,服务贸易发展缓慢。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山西省对外贸易及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而目前山西正以转型发展为主题,大作转型发展文章。可以肯定的是山西经济转型将会推动全省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那么经济转型会不会对外贸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影响程度到底如何,笔者将建立一个山西经济转型对对外贸易发展影响度的计量模型,从而通过模型来考察山西经济转型对其外贸发展到底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二、变量的选取与说明

山西总的定位是,以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基础,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早日建成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由此可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现代制造业是山西经济转型的主要内容。

生产性服务业涵盖内容比较多,但具有代表性的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现代物流服务(Xdwl),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二是金融服务(Jrfw),主要包含金融业和保险业;三是科技服务(Kjfw),主要包含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在具体分析中,我们将用上述三个方面的发展情况来描述山西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

现代物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先导产业和承接性产业,2010年山西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现代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中之重。对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情况,我们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额来衡量。同时,我们以金融保险业增加值、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投资额来分别表示山西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情况。

一般来说,现代制造业可分为电子信息产业、机电产业、交通运输设备产业和医药产业四大产业以及其他产业。为了使假定的模型具有可操作性,我们把电子信息产业、机电产业、交通运输设备产业抽象为装备制造业。因此,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就可以用装备制造业(Zbzz)和医药产业(Yygy)的发展情况来表示,而装备制造业和医药产业发展情况我们进一步通过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医药工业销售收入数据来表示。

一个地区的出口产品结构可以很好反映该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状况,越合理的出口产品结构就意味着外贸效益越好。而当一个地区的资源类产品出口比重下降,加工贸易、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上升,那就说明这个地区的出口产品结构向合理化转变。所以我们可以用加工贸易出口额 (Jgmy) 、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 (Jdcp) 来衡量对外贸易 (Fotr) 的发展情况。

三、模型和数据

根据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制造业与对外贸易的内在机理,笔者建立现代物流服务(Xdwl)、金融服务(Jrfw)、科技服务(Kjfw)、装备制造业(Zbzz)和医药产业(Yygy)对加工贸易出口额 (Jgmy) 、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 (Jdcp) 影响度的简单线性模型,以检验经济转型对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度。总模型:

数据采用2000年—2010年山西省的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于山西统计信息网、中国统计年鉴和中经网年度数据库。

四、结果输出与讨论

利用eviews软件计算因变量分别为jdcp和jgmy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方程1和方程2。

方程1:

由方程1可知,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现代物流服务业、医药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都有一种正向的促进作用,这几个行业的发展会不同程度的带动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增加。其中,科技服务业和医药工业对其正效应相对明显,而装备制造、金融服务和现代物流业对其正向效应相对较小。

该方程中仅保留了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以及科技服务三个解释变量,因为金融服务和医药工业对因变量jgmy的解释度相对较小,在进行线性分析的过程中,使得各项系数出现不显著的问题,所以将其从线性方程中去掉。从方程2可以看出,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对加工贸易出口具有正向效应。其中,科技服务和装备制造对加工贸易出口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大。

从上面两个方程可知,现代物流服务业的发展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加工贸易出口的贡献不明显,主要是因为现代物流业与机电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工产业在生产方面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必定会促进上述两个产业产品的流通和销售,从而就间接地促进了两个产业产品的对外出口,因此,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

五、结论与建议

实证结果表明:山西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对其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据此,我们进一步可以断定山西经济转型对山西对外贸易发展具有较强的正面效用,即山西经济转型有利于山西对外贸易的发展。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以下促进山西经济转型的建议:

(一)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1.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相关部门应从全省经济转型的战略高度出发,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并不断创新服务体制,加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引导,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从政策、体制、法规方面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山西物流企业应善于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传统物流流程的变革。

2.继续优化、调整生产性服务业内部格局,更好促进特别是物流、金融、房地产、科技服务的业务创新和制度创新。首先,山西各级政府应把政策制定的着力点放在理顺市场机制、打破市场垄断、规范市场运行秩序和政府行为上。其次,逐步放开生产性服务业价格,促成市场形成价格;逐步放开各种中介,如会计、律师、审计、咨询等的行政性审批。最后山西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的当前主要矛盾,施以相应对策应对金融的服务创新和监管、房地产价格、科技服务质量和效率以及物流业低碳高效化运作等问题。

(二)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

1.完善配套设施及法律法规,壮大山西现代制造业规模。相关部门应逐步完善促进现代制造业发展的经济政策,从财政、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支持,努力构建、壮大产业群体。适当增加工业发展资金规模,专项扶持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发展,推进重点产业基地完善。

2.鼓励、引导现代制造类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技术研发活动与现代制造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相互依托的关系,现代制造业企业要立足于市场就必须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在进行科研创新和自主开发时,要坚持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对不同现代制造业要区别对待,尤其是对列入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要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政策,引导所涉及企业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三)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

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决定山西转型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山西现阶段正在对原有的产业进行改造优化以及发展新兴产业, 对高素质人力资源的需求非常大,此时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对当下的山西发展来说显得极为重要。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对原有资源产业工人的培训,让他们掌握新技术以适应产业转型的需要;二是加大对新兴产业急需的管理和技术类人才的培养,让他们能够承担经济转型的重任。

参考文献

[1].Grabher, G.TheWeakness of Strong Ties:The Lock-in ofRegionalDevelopment in the Ruhe Area[M].In GernotGrabher (eds) :The Embedded Firm:On the Socioeconomics of Industrial Networks,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1993.

[2].Papyrakis, Elissaios and Reyer Gerlagh.The Resource Curse Hypothesis and its Transmission Channels[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4.

[3].保罗.克鲁格曼.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4].张耀辉, 路世昌等著.衰退地区经济振兴战略.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9

[5].张明, 吴玉美.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时期政府经济行为.鲁行经院学报, 2000 (2)

[6].孟铁.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 (11)

山西经济转型发展 篇8

一、山西省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的思路方向

山西省资源型产业应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指导下,根据发展阶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在市场机制的决定作用下,在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积极主动地谋求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升级,打造先进制造业,实现产业发展中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统一。

(一)市场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将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山西省在进行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中,也应当将推动资源型产业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作为核心任务,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目前,山西省资源型产业发展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很多都是由于体制、机制性障碍造成的,为从根本上改变山西省资源型产业的粗放式发展道路,实现转型升级,必须要从体制机制着手,改革资源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完善资源产业的税收制度,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

(二)生态化

山西省在发展资源型产业时,应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在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容量的基础上,既重视经济增长,又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以最小的能源消耗成本与环境污染成本,最有效的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能源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山西省资源型产业应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全方位推进煤炭资源和其他矿产资源清洁利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关小上大”等量或减量替换力度,积极探索高碳产业实现低碳发展的新模式;在电力、冶金、焦化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推进碳捕捉、碳封存、碳利用的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

(三)集约化

山西省在发展资源型产业时,应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主要通过经营要素质量的提高、要素含量的增加、要素投入的集中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调整来增进效益。山西省应以“多联产、全循环、高端化”为基本模式,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用先进适用技术转型升级煤炭、焦化、冶金、电力等资源型产业,使多数资源型企业的主要工艺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提高煤炭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煤炭产业规模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炭基地和晋北、晋中、晋东南三大煤电基地,加强晋电外送能力。

(四)规模化

山西省在发展资源型产业时,应注重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通过对大企业集团进行规范化管理,形成有序竞争、良性循环的市场秩序。山西省应坚持依法行政,遵循市场原则,全面落实矿产资源规划,按照一个规划区块范围内原则上只设一个勘查开发主体的原则,进一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提高煤炭回采率和安全生产、清洁生产水平,减少生态破坏、加快生态修复。推进焦化、冶金、电力等行业的产业整合和兼并重组。打破产业边界,加快推进煤炭、冶金、焦化、电力、建材等上下游关联产业的联合兼并重组整合,促进资源型企业跨行业、一体化发展。

(五)集聚化

山西省在发展资源型产业时,应将企业以完善的组织方式集中于产业园区,并引发更多的同类企业出现,在大企业的主导下建立“大、中、小”企业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良好产业生态,形成有效的地方性集聚效应,提高区域竞争力。山西省在发展资源型产业时,应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产业集聚区作为产业转型的主要载体,推动重大项目相对集中布局;创新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加大规划、建设和改造力度,提升各类园区承载力和发展水平。

二、山西省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的实现机制

实现山西省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五项主要任务,必须要建立起相应的实现机制,具体包括技术提升机制、组织优化机制、地域整合机制、产业链再造机制、管理创新机制、信息化发展机制。

(一)技术提升机制

山西很多资源型企业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其设备水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处于十分领先的地位,但是随着整体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这些企业的技术设备也应当得到相应的提升,否则就会落后于行业先进水平。为提升山西省资源型产业的技术水平,必须要制定相应政策,加大技术改造、促进技术创新。一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技术改造实质上是对企业的一种补偿性投资,补偿生产活动和技术进步对企业生产设备造成的有形和无形损耗。如果企业技术改造长期无法弥补这种损耗,就会造成企业技术水平的相对下降,从而大大削弱其国际竞争力。山西省在加强技术改造上将技术改造与落后产能淘汰相结合、将技术改造与节能环保相结合、将技术改造与安全生产相结合,全方位提高产业的集约发展能力。二是促进技术创新。持续的技术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根本途径,而技术创新的实现需要企业不断的进行研发投入。山西省应改进现有研发机制,切实使企业成为研发活动主体,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技术的转化率,使科技创新真正起到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二)组织优化机制

当前山西省资源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很多结构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症结在于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包括产业集中度不高、产品同质、生产规模与范围不合理、企业行为缺乏协同性等。要提升山西省资源型产业的发展质量,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必须要推动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发挥规模经济,形成专业化协作为特征的大批量生产体系,同时促进产业结构向多样化方向演变,促进大中小企业关系协调,规范市场竞争秩序,避免过度竞争。一是加快兼并重组。兼并重组有利于推动企业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自身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整体的效率水平,使其能够在更高层次上获得新的发展。山西省很多焦炭企业在炼焦的过程中对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高,除了近几年来对焦油和粗笨的回收率大约在80%以上,而其他的净煤气则通过直接燃烧排放,煤炭化工业的深加工还没有形成规模,不仅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还形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为促进焦炭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山西省政府可考虑将焦炭产业作为兼并重组工作重点,促进产业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二是治理产能过剩。一定规模的过剩产能是维持市场竞争机制的必要条件,但严重产能过剩却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加重了环境压力,同时也造成了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降低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能力,影响了产业组织整体效率的提高。甚至讲,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根源。山西省应加大落后产能淘汰的力度,尤其加大对焦炭等产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在严格限定环保门槛、技术门槛和规模门槛的前提下,鼓励先进项目的上马,支持企业先进产能对现有产能的替代。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许多产业都是在落后产能淘汰、新增先进产能的不断循环中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

(三)地域整合机制

地域分工的不合理往往是造成产业发展效率底下的重要原因。为促进山西省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升级,应在区域层面上进行产业整合,促进资源在部分优势地区集中,形成产业集群,加大区域合作。一是打破行政界限和市场分割,建立统一的商品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人力资源市场,搭建资产交易信息对接平台、发挥信息集聚和资源整合能力。二是优化区域内产业分工。在山西省内建立起产业分工机制,不同地区根据自身要素禀赋特点参与分工,并形成相应的竞争优势。三是加强政府在收入再分配中的作用。山西省内不同地区由于煤炭资源储量等要素禀赋不同,经济发展条件相差很大,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很大差距。然而,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一些其他途径同样也为山西省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例如保持生态环境,提供劳动力输出等,这部分价值应当在收入分配中得到体现。山西省政府可考虑建立生态补偿和人文要素补偿等机制,在收入分配中更多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形成不同地区合作共赢的局面。

(四)产业链再造机制

目前,山西省资源型产业主要是围绕煤炭资源建立起来的,主要集中于组装制造环节,也就是微笑曲线的最低端,而且从制造环节来看,很多也往往处于低端环节,附加值不高。下一阶段,为促进山西省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升级,应推动资源型产业链的深化,促进资源型产业链再造。一是提高煤炭产品的综合利用程度。加强伴生、共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加大对废水、废渣、废气等煤化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不同产品和副产品加以综合利用,加强对伴生、共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拓宽资源开发领域的有效途径。适当控制资源开采强度、延长资源服务年限的战略,在追求规模效益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来进行适度开发,以保持一定时期内资源生产的相对稳定。二是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等产业链高端环节,加大对煤炭产业链下游高附加值环节的支持力度,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三是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煤炭工业具有高度相关性的产业,在企业现有技术基础上进行产业链延伸,发展新产业。企业可根据与上下游产业的关联关系,按照产业链发展模式,发展前向和后向连锁的关联项目,或通过与具有纵向关联特点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相互入股参股等方式,实现纵向一体化发展。

(五)管理创新机制

产业竞争力从根本上取决于企业,尤其是核心大企业的竞争力,而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性因素。山西省要促进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升级,首先要促进大型企业的转型升级,通过管理创新,实现自身效率提升。一是提高市场竞争意识。资源型企业的转型升级从根本上还需要依赖于企业的内生动力。如果没有产业内生的动力机制发挥作用,无论外部力量如何作用,资源型产业均无法真正意义上实现转型升级,因此为促进山西省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升级,首先要提升资源型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发挥其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二是培养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山西省很多企业对于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缺乏足够的认识,也不够主动,很多都是在国家管理部门各种规制手段下才采取相应行动。事实上,资源型企业的转型升级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手段,而且更好的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也应当成为资源型企业进行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通过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企业经营活动对环境的损害。三是促进管理模式创新。山西部分企业在管理上还比较粗放,先进管理方法在企业内部尚未得到普及。为促进资源型企业转型升级,必须要促进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精细化管理以专业化为前提、技术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把服务者的焦点聚集到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上,以获得更高效率、更高效益和更强竞争力。“精”就是切中要点,抓住运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细”即管理标准的具体量化、考核、督促和执行。

(六)信息化发展机制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业务流程(优化)重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将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并应用到产品生产和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管理和运行模式,而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其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仅仅是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手段。山西省资源型企业应加大自身信息化建设力度,提高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程度,促进企业管理运行模式的变革。近年来,虽然我国企业在工业生产自动化方面有较大提高,但是在掌握工业信息化最新技术,突破自动化控制、计算机辅助生产、资源计划、电子商务等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关键技术障碍,广泛利用信息技术、信息产品和信息设备,进而推进整个生产体系的信息化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山西省资源型企业应加大生产过程中信息化应用,包括设计过程自动化、制造和控制过程的自动化等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网络系统,集成和综合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工作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到管理流程中,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分析和梳理,有效地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同时,借助信息手段,加快企业管理信息的传递、加工的速度,使这些信息资源得到可靠的保存和有效的利用。

三、推动山西省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的政策建议

为了确保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动力机制能够持续高效良性运行,政府应在保障其他各个动力要素正常发挥作用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职能,强化各项能力,切实担负起政府主导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

(一)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促进企业推进技术改造

山西省可在全省范围内设计较高金额的技术创新奖励,对于从事基础性技术创新,并取得成功的企业给予大幅度的奖励。鼓励企业加强煤炭开采利用技术的创新,大力开发煤炭开采、清洁高效利用、加工转化、综合利用的新工艺新技术,使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优势向技术领域扩展,形成煤炭技术和煤炭技术服务的新优势。同时,可考虑利用贴息的方式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企业在申请到技术改造贷款以后,可以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更新,从而能够有力的促进了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值得提出的是,山西省在实施这一政策的时候,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避免技术改造资金被挪为他用,从而导致难以发挥政策效果,同时不利于保障银行资金安全,带来金融风险。

(二)促进落后产能淘汰,加大生产安全管理

山西省可对现有的资源型产业,尤其是煤炭、焦炭产业进行整合,坚决淘汰浪费资源、缺乏生产安全保障的小煤矿和小焦炭企业,防止煤炭和焦炭产量的过快、过多增长。同时,严格限制产煤市县的煤焦生产增长势头,严格限制大企业通过新开矿井增加生产规模。实行煤炭资源的捆绑式开发,提升资源综合效益,严格限制新上单纯的煤炭开发项目,按照产业链群的发展要求,促进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针对当前生产安全问题频发的现状,山西省可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普查,对那些无法满足生产安全的企业进行关停和整改。生产安全不仅体现在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等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日常经营管理上。对此,山西省都应当有明确的规范和标准,用于在企业中进行推广。

(三)推动焦炭等资源型产业的兼并重组,引进央企或其他大型企业建设一批重点项目

山西省可重点整顿焦炭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改善市场秩序,提升煤炭、焦炭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话语权。消除企业兼并重组中面临的各种障碍,为企业兼并重组提供良好外部条件。加快实现金融创新,为企业兼并重组提供金融支持;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完善市场竞争机制,清除导致企业间不公平竞争的不利因素,使那些通过兼并重组获得效率提高的企业能够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回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系统,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同时,为企业兼并重组提供援助,做好人员安置工作。兼并重组是一种市场行为,更多需要依靠市场手段和社保系统来解决人员安置问题,但在目前社保系统和相关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对兼并重组中的利益受损者提供国家援助是非常必要的。应尽量减少兼并重组中造成的失业员工数量,而对于那些确实难以安置的人员,要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坚持公平、公开的原则,帮助其实现下岗再就业。同时,为促进大企业的形成和竞争力的提升,可直接由山西省与中央企业或其他企业大型企业进行协调,引进一批重点项目,利用这些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全省资源型产业整体水平提升。具体可包括促进煤炭利用技术路径创新的项目、促进煤炭综合利用的项目、具有高度协同效应的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等。

(四)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人才培养和引进

基础设施是决定一个地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相比于其他省份,山西省的基础设施尚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为此应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加强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设施建设,改善山西省发展的区位条件,从而提升现有企业的竞争力,并吸引更多企业来到山西进行投资。加强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园区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载体,也是提高产业发展水平的必要条件。产业园区建设并不仅仅包括公路、厂房、设施等硬件条件,而且包括商业服务、政府管理、文化娱乐等软件条件。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信息化已经成为工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提高信息化水平能够有效促进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山西资源型产业的竞争力水平。同时,缺乏人才是山西省产业发展的最大短板,为弥补这一短板,山西应考虑采取人才培养为主,人才引进为辅的方式,来满足山西省资源型产业发展的需求。加强山西省内的一些大学的建设,增加教育投资,提高这些学校在全国的排名,同时为毕业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待遇和条件,吸引更多人才留在山西。由政府补贴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可以针对山西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结构,有针对性的将一部分人才集中在省内或者派到省外进行培训。吸引更多人才,并创造好的条件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关键是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使其在事业上能够取得应有的成绩,同时保障其与家人的生活条件,包括收入水平、住房、社会保障和医疗服务等。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商务模式与企业创新研究”(批准号:10CGL033)〕

上一篇:日语单词记忆方法“训读音读”下一篇:生产安全事故统计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