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部

2024-09-15

山西中部(共4篇)

山西中部 篇1

萝卜品种类型多,适应强,生长快,产量高,耐贮运,可以四季栽培,是一种适宜间、套、轮作的蔬菜作物,可以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农民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山西中部、南部地区气候温和,冬小麦是主要种植作物,一般在6月中下旬收获,于10月初再播种冬小麦。在此期间,有80~90天的土地闲置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复播一茬耐热、抗病的夏秋萝卜。萝卜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园,翻整土地,播种冬小麦。这样做不仅充分利用了土地,实现了轮作倒茬,还增加了农民收入,丰富了9月份蔬菜供应淡季市场。麦茬复播萝卜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 整地施肥

小麦收获后要及时清理田间,翻耕土壤,耕深30 cm左右,然后平整土地、作畦。因为这茬种植的萝卜多选生长期较短的品种,生长快,生长量大,要求在耕翻前施足基肥,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和氮、磷、钾复合肥为主。一般每亩撒施腐熟的厩肥3500 kg左右,草木肥50 kg,过磷酸钙25~30 kg,或厩肥和含钾成分较高的复合肥20~25 kg。为预防地下害虫的危害,同时撒施锌拌磷粉剂1 kg(和土充分混合后施用)。采用垄作栽培,不宜平畦。垄距50 cm,垄底宽30 cm,垄高20 cm。这样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有利于肉质根的生长,提高萝卜的商品性,如遇到夏季多雨的年份还便于排水。

2 品种选择

山西省的中、南部地区7~9月正值高温季节,同时也是一年中雨水较集中的季节,要选用耐热、耐涝、抗病的品种。常用的有:丰玉一代,丰光一代,夏抗40天等。

2.1 丰玉一代:

山西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培育的杂交品种。早熟,耐热,品质优良,商品性好。叶丛半直立,花叶,绿色。肉质根圆柱形,根长25~30 cm,粗8~10 cm,约1/3露出地面,单根重1.0~1.5 kg。皮色全白,表皮光滑,肉质细密,含水量适中,生食脆嫩,无辣味。宜熟食,也可用于生食和加工。生育期70~75天,亩产4000~5000 kg。播种后60天单根重500~750 g,可陆续上市。

2.2 丰光一代:

山西省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杂种一代。叶丛半直立,花叶,绿色。肉质根长圆柱形,长38~42 cm,横径9 cm,约1/2露出地面,表面光滑,出土部分皮绿色,入土部分白色,肉质白色,单根重平均2 kg。中晚熟,生长期80~85天。耐热,抗病毒病。一般亩产5000 kg左右。肉质致密脆嫩,味稍甜,含水量略多,品质良好,宜生食、熟食和腌渍用。播后60天肉质根重可达1 kg,能提早上市,供应蔬菜淡季市场。除山西省外,河北、山东、河南、甘肃及云南等省均有栽培。

2.3 夏抗40天:

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杂种一代。板叶,主脉淡绿色,株高40 cm,开展度58 cm。肉质根长圆柱形,长20~25 cm,横径5~7 cm,出土部分10~13 cm,皮白色,肉白色,品质好。7月中旬播种,40天上市的,亩产可达1500 kg;45天上市的,亩产可达2250 kg;50天上市的,亩产可达3000 kg。较耐病毒病,适应性广。

3 适时播种

整好地后要尽可能早播。按30 cm株距穴播,深2 cm左右,一般每穴4粒或5粒种子。播种时采用药土(如敌百虫、辛硫磷等)拌种,以防地下害虫。播种后除盖土外,还应进行地表覆盖,以保持土壤水分,保证出苗迅速、整齐,还可以防止暴雨土壤板结,妨碍出苗。覆盖物可用麦秸、谷壳、灰肥等,有条件的利用遮阳网覆盖,可保持田间湿而不渍,以利出苗。

4 水肥管理

夏秋萝卜栽培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在水肥管理上宜采取以促为主的原则。

播种后若天气干旱,应小水勤浇,保持地面湿润,可降低地温;若雨水偏多,大雨后需及早排涝。出苗后,旱天仍应隔3~4天浇一次小水,不使垄面干燥。结合浇水,可施一次硝铵或尿素,亩施10~15 kg,以补充土壤中氮肥的不足,促进幼苗生长。

夏秋萝卜在间苗、定苗的管理上,宜采用多次间苗、适当晚定苗的做法,即于破心期、二三片真叶期各间苗一次,而于七八片叶时定苗。此做法的优点是幼苗群体叶面积较大,覆盖地面使地温稍低,而晚定苗还有利于选留健苗和拔除病苗、弱苗。

定苗后进入肉质根膨大生长期,要协调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亩施硝酸铵、硫酸铵或尿素10~15 kg并浇水,促进莲座叶和肉质根的生长。在肉质根膨大期间,天气无雨时一般每隔4~5天浇一水,忌土壤忽干忽湿,以防裂根。

5 防病治虫

在萝卜软腐病、黑腐病发病频繁的地区,于播种前用菜丰宁拌种,亩用量100 g。霜霉病发生时,可及时连续喷两次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加以防治。

夏秋萝卜易受蚜虫、菜青虫、小菜蛾等害虫的危害。而蚜虫又是传播各种病毒病的媒介,所以要求在出苗前对邻近农作物及周边杂草上喷撒1000倍40%乐果乳油等药剂,严格防治蚜虫。出苗后亦应定期喷药,严防蚜虫危害,常用的农药有抗蚜威、一遍净、阿维菌素等。有菜青虫、小菜蛾等虫害发生时,可喷撒辛硫磷、斑蛾清等药剂进行防治。

6 适时收获

夏秋萝卜的收获期不十分严格,肉质根长成后,即可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收获上市。

山西中部 篇2

关键词:山西省,经济运行,发展特点

2008年, 由于国际、国内各种影响经济发展因素的进一步显现, 经济发展环境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复杂局面, 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 全国经济继续缓慢回落;中部六省发展强劲;山西经济在2008年上半年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 增速回落明显。在中部经济发展新格局中, 山西在推进“三个发展”战略中应有作为。

面对经济发展大局中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 仔细分析山西经济运行情况, 掌握与全国、中部对比中出现的新变化, 是我们把控2008年走势、在破解各种难题中稳步前行的关健。

1 2008年山西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山西经济在平稳回落中保持较快增长。经过核算, 2008年前三季度山西实现GDP 5 105.73×108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同比增长11.6%, 比上年同期回落2个百分点, 仍快于全国平均增速 (9.9%) , 同时高出山西省1978年以来的年均增长水平 (10.1%) , 山西省经济还处在一个较快增长的阶段。从三次产业发展情况来看, 第一、三产业平稳较快增长, 第二产业增速回落明显:山西省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202.6×108元、3 210.1×108元和16 930×108元, 分别增长2.3%, 11.8%和12.4%。其中, 第一、第三产业增速同比加快1.7%和1.5%, 第二产业增速回落4.8%。2008年前三季度, 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 725.8×108元, 增长15.8%, 增速同比回落5.5%, 其中, 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四大传统行业分别增长18.9%, 10.8%, 2.0%和6.4%, 增幅同比回落7.4%, 12.1%, 27.9%和12.6%。建筑业增加值由2007年2.9%的增速回落至2008年的-0.6%。

从2008年以来的经济走势看, 有逐级回落的走向。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山西省GDP累计分别增长12.5%, 12.6%和11.6%, 上半年经济运行平稳, 前三季度累计有所回落。仔细分析三次产业的逐期增长情况可以看出, 第一产业分别增长1.1%, 4.2%和2.3%, 由于其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较小且增速较低, 对山西省经济增长影响较小;第二产业分别增长14.3%, 13.4%和11.8%, 呈明显回落的态势;第三产业分别增长10.1%, 12.0%, 12.4%, 呈逐期增长之势。可见, 2008年前三季度经济的放缓主要是第二产业增速回落所致。

2 从全国及各区域经济运行看山西发展

从全国情况看, 2008年以来, 山西经济增速均高于全国, 但在各省的位次后移。前三季度全国经济增长9.9%, 增速5年来首次跌破10%, 降至个位数, 出现连续5个季度GDP增速下降。2008年以来, 全国经济3个季度累计分别增长10.6%, 10.4%和9.9%, 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1.1%, 1.8%和2.3%。山西经济增速虽高于全国, 但在全国各省的位次后移, 3个季度分别为十五位、十六位和十九位。

分区域看, 东部经济增速回落明显, 对山西经济影响不容忽视。2008年前三季度, 东、中、西、东北三省经济平均增速分别为11.7%, 13.2%, 12.7%和13.8%, 中部经济增速仅次于东北三省, 位列第二, 东部增速最低;与2008年上半年相比, 东、中、东北三省分别回落0.6%、0.1%和0.2%, 西部上升0.3%, 东部经济增速回落明显。东部地区作为全国经济的火车头, 领跑了中国经济几十年, 2008年以来, 由于全球经济减速, 直接对我国尤其东部外向型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2007年东部地区经济增长14.2%,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 2008年各季分别增长12.4%、12.3%、11.7%, 高于全国不足2%, 增速呈缓慢回落态势。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增速明显放缓, 在全国的位次也大幅回落至倒数十名之内。在沿海等发达省市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同时也影响和传导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山西经济发展, 国际、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波动对山西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

从中部六省发展来看, 中部六省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山西在中部位次后移。2008年以来, 中部六省经济平均增速分别为12.4%, 13.3%和13.2%, 分别高于全国经济1.8%, 2.9%和3.3%, 与东部的逐期回落形成显明对比。山西是基础性资源产业省份, 在经济波动和回调时期, 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和冲击, 山西发展速度快于全国但低于中部平均水平。2008年以来, 山西经济增速在中部的位次分别为第四位、第五位和第六位。

从周边五省发展来看, 内蒙、陕西等西部省份发展依然强劲, 山西增速排位靠后。2008年前三季度, 内蒙经济继续高速增长, 增速依然位居全国第一, 陕西经济总量虽不及山西省, 但增速位居全国第三, 山西在周边五省中位列第四, 仅高于河北。

3 山西经济运行的新特点

3.1 山西经济平稳回落是受国内外环境和自身经济发展周期双重因素作用的结果

近年来, 山西经济外向度越来越高, 尤其是工业生产的全国化程度很高。山西省工业生产的原料约1/5来自省外, 煤、焦等主导产品的大部分销往省外, “十五”末期, 山西煤炭调出量达4.33×108 t, 调出煤炭占原煤产量的78.1%, 2008年上半年, 外运出省煤炭占原煤产量的85.1%。所以, 全国经济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变化对山西省的影响不能低估。

从长期趋势来看, 山西省正处于当前经济周期的平稳回落阶段。改革开放以来, 山西大致经历了三个经济周期, 即:1981年至1991年为第一个经济增长周期, 其间经济增长最高点为1984年 (21.6%) ;1991年至1999年为第二个经济增长周期, 其间经济增长最高点为1993年 (13.1%) ;当前山西省正处在经济增长的第三个周期, 即从1999年至今, 本轮周期的最高点为2004年 (15.2%) , 之前的2001年至2003年山西省经济增速分别为10.1%, 12.9%和14.9%, 之后的2005年至2008年二季度, 山西省经济分别增长12.6%, 11.8%, 14.4%, 12.5%, 12.6%。2007年山西同全国一样, 经济一度出现了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迹象, 随着国家 “紧缩”政策的分步实施、山西节能降耗的强力约束, 使得经济重新进入平稳运行态势。由此看出, 经济在高位的平稳回落是周期性的, 同时也是理性和主动的。

3.2 规模以上工业增速略高于全国但中部最低

2008年以来, 山西工业特别是传统支柱产业发展出现新的变化。山西省工业增速逐期回落。2008年前三季度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 725.8×108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5.8%, 增速同比回落5.5%, 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别回落2.4%和2%, 为2002年以来同期最低增速。略高于全国15.2%的增幅, 但在中部六省中排末位, 与增速最高的安徽 (24%) 相差8.2%。工业经济仍然是各省经济发展的主体, 工业的结构、走势决定了各地经济的强弱变化, 由于山西省工业升级不快, 尤其在机电工业等高附加值领域的发展大大落后于安徽, 导致山西省在中部竞争中的落伍。山西工业占山西省经济总量的1/2以上, 当前传统支柱产业发展不平衡, 新兴产业发展不快, 直接影响山西省经济的快速增长。

3.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于全国中部领先 但控制物价仍是重点

山西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高平台上不断提速。2008年前三季度, 山西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 730.1×108元, 同比增长23.8%, 增幅同比提高6.5%, 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别加快2.1%和0.4%, 增速逐期抬高。高于全国增幅, 在中部六省中排首位。2008年前三季度,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差由2007年同期的8.6%缩小为3%, 消费、投资关系进一步改善。消费的持续增长得益于城乡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但同时我们也

要看到, 山西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涨幅虽连续回落, 但仍在高位运行, 2008年前三季度,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上涨8.5%,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累计上涨8.4%, 均高出全国平均涨幅1.5%, 2008年1月份至8月份, 二者均高居中部之首。要保持消费持续稳定增长, 有效抑制物价上涨仍然是我们未来的工作重点。

3.4 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回落, 但中部最高

2008年前三季度, 山西商品房 (含期房、现房) 销售面积增幅10.1%, 比上半年有所回落。但在中部六省中, 除山西、安徽 (5%) 两省为正增长外, 其余四省均为负增长, 江西为-25.7%。发端于房地产市场的全球金融危机、信用危机正在蔓延, 商品房的建设和销售直接影响房地产业的发展, 而房地产业虽然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不大, 但由于其产业关联度高, 房地产业的正常发展对山西省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

山西中部 篇3

关键词:暴雨,卫星,中尺度,降水估计

气象卫星在日常的天气分析预报,特别是在台风、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暴雨是在一定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下,由嵌入天气尺度系统的中小尺度系统直接造成[1]。由于暴雨在时空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均匀性,日常的天气分析预报中,常规观测不能予以正确和详尽描绘,静止气象卫星能够提供某一地区内连续的云的信息,使得利用卫星资料来估计降水成为降水估计的主要手段之一[2]。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和资料处理方法的不断改进,卫星估计降水的方法发展很快,利用卫星云图作定量降水估计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已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卢乃锰等[3]通过对四川、湖南、河南三省强对流过程的分析,得出红外云图的云顶温度、温度梯度、云团的膨胀等与云的降水强度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方竹君等[4]在气候条件均匀及范围足够大取样区域,运用云覆盖率、云顶表面亮度温度的标准偏差、云覆盖率随时间的变化率进行降水估计。研究表明,利用卫星云图作短时雨量估计首先要弄清降水云团(系)的云图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才可提出较为合理的云图降水估计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红外云图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它们之间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而且云图上降水云团的云顶亮温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降水强度有很大差异。

笔者根据卫星云图资料以及云顶亮温TBB等卫星观测资料计算产品对2009年8月25日08时—26日08时发生在山西中部一次暴雨天气进行分析,探讨红外云图上降水云团的特征及其与降水量的关系。

1 天气实况和天气背景

2009年25日08时—26日08时山西中部出现分布不均的阵雨和雷阵雨天气,其中9个气象站、34个区域雨量站出现暴雨,最大降水量为汾阳站,24 h累计雨量为88.9 mm;降雨主要集中在25日20时—25日22时、25日23时—26日00时两个时段。这次降水主要是由暴雨云团内中尺度对流云团中-β尺度系统造成。

8月25日08时500 h Pa副热带高压控制山西省中部地区,700 h Pa天气图河套南部有一低涡切变,并有一支西南低空急流位于陕西汉中—延安一带,风速达到18~20 m/s;山西中部位于副高外围的西南暖湿气流中。25日20时河套低槽东移,副热带高压减弱南压,山西中部强降水开始。

2 卫星资料分析

2.1 红外云图

从云图演变过程可以看出,这次降水是由锋面云系在东移过程中其尾部激发新生的中小尺度对流云团造成的。25日17时锋面逼近河套地区,同时在陕西省延安附近和山西省汾阳、孝义一带出现两块白而亮且成椭圆形的小云团,受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引导,白亮云团在东移过程中不断加强,19时开始两块白亮云团合并加强,随着锋面的东移影响山西省中部地区。23时以后降水云团东移,影响东山地区,平川强降水减弱。到26日00时以后,降水云团移出山西省。

2.2 中尺度对流云团分析

云图上特别白亮的云团,表示那里高而厚密的对流云区,它往往对应着强降水中心。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副热带高压边缘不断有小的对流云团生成,并沿着副热带高压后部的西南急流北上,汇聚在山西省的中部地区,20时合并成一个面积较大云顶温度较低的中尺度暴雨云团。图1中1-a和1-c云团是造成山西中部暴雨的主要云团,从图中演变来看,1-a云团、1-c云团均属于-β尺度对流云团。25日18时位于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急流上的小对流云团在陕西延安生成并沿584边缘向东北方向移动,25日19时在汾阳、孝义和晋中平遥形成边界光滑、云顶温度较低的强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该云团具有MCC强对流云团的特征。20时周围边界模糊,顶部有向外的卷云辐散,强降水开始出现,平遥在20时—21时的降水量达34 mm,之后强对流云团A与B合并继续向东北方向移动,到25日23时云团移至晋中东山一带,由于受地形和热力抬升影响,在晋中东山及阳泉也出现强的降水。

2.3 卫星估计降水

云团云顶亮温是反映云团降水强弱最为重要的云图特征量。在卫星云图上,云团的云顶亮温与云团降水强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TBB反映了卫星观测的下垫面物体亮度温度情况,对天气系统分析、暴雨研究和降水估计具有重要作用。利用TBB资料估算降水,首先根据云顶亮温把云团区分为发展中的云团与消散中的云团,把最冷层亮温阀值定在-48℃,如果云团最冷层面积持续增大,云团便是在发展,反之则是在消亡。然后根据发展中云团降水强度与消散中的云团降水强度来确定云团的降水强度[5]。

从25日18时—21时FY2C黑体亮温资料来看(见图2),山西西部有一块-53℃冷云团至西向东移动,20时冷云面积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区,中心位于山西的石楼、孝义到介休一带,温度-48℃,中心处的TBB闭合圈面积达到最大,云顶亮温的不断降低,说明该云团正在发展,到21时冷云略东北方向移,中心仍位于晋中介休一带,对应区域内先后出现了剧烈的强对流天气,此时段降水强度明显增大。到22时,冷云面积减小,预示该云团在消亡,该区域的强降水随之迅速减弱;利用FY2C黑体亮温TBB值与20时—22时的强降水进行对比,发现TBB低值区与强降水区位置基本吻合,只是TBB低值区范围比强降水范围要大,主要原因是云顶亮温并不是产生降水的唯一条件,有相当部分冷云是不会产生降水,所以导致估算范围偏大。对于东山地区25日23时—26日00时的强降水,FY2C黑体亮温资料对应关系也比较好,只是对应的位置偏东。分析中发现降水云团的云顶亮温与地面降水强度的关系十分复杂,一般而言地面降水随着云顶亮温的降低其降水强度有不断增大的趋势,而且随着云顶亮温的降低,地面出现强降水的机会也在迅速增加。但出现云团的云顶亮温值变化不大,降水能力相差很大。

3 结论与讨论

1)卫星云图能够提供某一地区内连续的云的演变信息,利用卫星TBB资料预报强降水中心、范围与实况基本一致,这说明对于对流系统而言,云顶亮温确实是确定降水量的有效因子,但降水云团的云顶亮温与地面降水强度的关系十分复杂,简单从亮温出发估计降水很难得到满意的效果。

2)利用卫星TBB资料预报这次强降水中心与实况基本一致,说明云顶亮温确实是确定降水量的有效因子。但TBB值范围比强降水范围大,因为云顶亮温并不是产生降水的唯一条件,有相当部分冷云是不会产生降水,所以导致估算范围偏大。所以简单从亮温出发估计降水很难得到满意的效果。

3)地面降水强度随着云顶亮温的不断降低,不仅降水强度明显增大,而且出现大雨和暴雨等强降水的机会也逐渐增多。利用这些关系,分析和估计地面降水可望获得较好的结果。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科教司.省地气象台短期预报岗位培训教材[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8.

[2]王立志,李俊,周凤仙.GMS-5四通道云图的自动分类及其在定量估算降水中的应用[J].大气科学,1998,26(4):371-378.

[3]卢乃锰,吴蓉璋.强对流降水云团的云图特征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1997,8(3):269-275.

[4]方竹君,肖稳安,汤达章.利用红外卫星云图资料估计降水量方法的研究[J].南京气象学报,1998,21(2):278-284.

山西中部 篇4

在如今国际一体化的现代经济社会中,企业想要在剧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必须保持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而技术创新能力是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山西经济不仅受到经济因素影响,尤其是煤炭价格的持续走低,使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 “一煤独大”的山西企业面临巨大的经济转型压力,因此提高山西省技术创新能力迫在眉睫。而且,由于腐败现象的存在,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尤以煤炭行业较严重。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仅受经济市场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还受包括企业内部治理层比如董事网络和内部管理层比如高管激励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企业需统筹内外部影响,结合自身独有特征,确定合理的决策管理模式,使管理活动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良好配合。

二、文献综述

本部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 一) 董事网络与技术创新能力

谢德仁、陈运森( 2012 ) 提出 “董事网络”,对其进行了定义和计量。将其定义为 “公司董事会的董事个体以及董事之间通过至少在一个董事会同时任职而建立的直接和间接联结关系的集合”,即研究公司董事的兼职情况。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存在普遍兼职现象,而执行董事兼职情况却较少,故董事网络主要以独立董事为研究对象,并借鉴常用的网络中心度指标来计算董事网络中每个董事在整个上市公司董事网络中所处的中心程度。

独立董事不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与公司没有直接利益关系,更注重公司的长远发展,能够客观和公正地评价公司的研发决策( Boone等,2007) 。王光荣和李建标( 2015 ) 认为技术连锁董事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技术连锁董事在国有控股公司中发挥更大的技术创新作用。但对于董事网络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却鲜有研究涉及。本文以山西与中部和周边省份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将技术创新能力选取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的效率来衡量,探讨上市公司董事网络和高管激励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为山西上市企业未来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 二) 高管激励与技术创新能力

第一种观点是正相关。有些学者的研究表明[Holthausen,Larcker,Sloan ( 1995) ; Lerner and Wulf ( 2007 ) ; Azoulay, Graff Zivin, Manso( 2010 ) ; 唐清泉、 甄丽明( 2009 ) ; Lin等( 2009) ; 李春涛、宋敏( 2010) ; 张显武、魏纪泳( 2011) ; 王燕妮( 2011) ] 高管薪酬激励能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一方面,较高的管理者薪酬会使企业招聘到综合素质( 比如教育背景、知识水平、管理能力) 较高的管理人员,这部分高管人员对外部环境信息具有较强的认知、识别、分析和判断能力,较易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捕捉发展机会,从而做出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的决策; 另一方面,大部分高管人员自身事业还在发展期,财富还在积累过程中,薪酬刺激措施对于高管激励还是有效的。

有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如Zahra、Neubaum和Huse ( 2000) ; 夏冬( 2003) ; Wu和Tu ( 2007 ) ;Francis,Hasan和Sharma ( 2009) ; 唐清泉,徐欣等( 2009) ; 徐宁、徐向艺( 2013) ] 高管股权激励与技术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主要因为股权激励使得高管和所有者利益趋于一致,更注重企业长远发展,具有长期引导作用,所以管理层更愿意进行技术创新活动。

第二种观点是负相关。赵洪江、陈学华和夏晖( 2008) 认为高管持股越多,企业研发投入越少。

第三种观点是其他关系。还有一些学者[Balkin、Markman和Gomez - Mejia ( 2000) ] 认为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存在线性关系; 部分学者[魏锋和刘星( 2004) ; 冯根福和温军( 2008 ) ; 陈昆玉( 2010) ] 认为高管股权激励与技术创新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在统计学上不显著。

三、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具有高投入、投资周期长、不确定性、高风险性等特点,这就意味着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需要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谨慎决策和管理。

按照Hambrick和Mason ( 1984) 的背景特征理论,职业背景是决定董事的创新价值观和认知能力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独立董事往往具有较高的独立性,从公司长远发展考虑,有较强的技术创新偏好,更倾向于技术创新( 何强、陈松,2009、2013) 。

社会资本已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企业通过整合内外部社会资本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Nahapiet和Ghoshal,1998; Hansen,1999; 李宏贵等,2011; 严成樑,2012) ,网络内企业可以通过董事网络这种重要的社会资本形式获取创新资源,从而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由此提出假设1。

假设1: 上市公司董事网络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正相关关系。

按照March,J. G. 和Simon,H. A. 的企业组织行为学,企业中技术创新的最显著力量就是人力资本,不但能灵活掌握新技术,还能学习研究新的知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因此,在企业中,高管作为管理层,不论从能力还是经验来看,都应当是技术创新活动的领军人才。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提出的激励性因素包括被职位的晋升、有创造性的工作,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这些因素具备时,人们就会受到更大的激励。因此,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实施薪酬和股权激励计划,以达到激励的效果。由此提出假设2 和假设3。

假设2: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能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假设3: 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能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四、研究设计

本部分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 一)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9—2014 年沪深两市山西与中部和周边省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样本进行了如下选择: ①未选取金融行业的上市企业。此类企业业务特殊,财务数据有较大差别。②未选取ST、PT类上市企业。此类企业存在指标不全和数据异常情况。③去除其他指标不全和数据异常的企业。最终得到6 年共计2626 个样本。其中董事网络相关数据来源于2009—2014 年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上市企业数据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 http: / /www. sse. com. cn) 、深圳证券交易所( http: / /www. szse. cn) 披露的上市企业2009—2014 年度财务报告和招股说明书和万德数据库。数据分析采用Excel 2010、PAJEK 4. 03、EMS 1. 3 和SPSS 17. 0 处理。

( 二) 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包括从创新投入到创新产出的技术开发过程,采用技术创新效率来衡量。采用EMS 1. 3 软件计算技术创新效率。

董事网络借鉴谢德仁和陈运森( 2011) 介绍的董事网络中心度指标来衡量,标准指标有三个: 程度中心度( 关注交流活跃性) 、中介中心度( 关注交流的控制和主动性) 和接近中心度( 关注交流独立性或有效性) 。每个指标都有优点和局限性,所以为了更全面衡量董事网络,研究设计用三个指标的平均值来综合衡量。具体数据处理过程为: 首先,从万德数据库中搜集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所有独立董事的个人信息和任职资料作为基础信息; 其次,必须确保董事的网络关系是真实的,所以对所有同名的董事进行分辨,区分出是否同一人,并对每个董事赋予独一无二的编号; 然后,分年度整理成矩阵形式,构建 “董事—董事”的一模矩阵,如果董事i和董事j至少在同一个公司任职,则赋值矩阵( i,j) 为1,否则为0。运用大型社会网络分析软件PAJEK计算每个董事的三个网络中心度指标;最后选取本文所研究的中部及周边九省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数据,并以公司为单位计算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的具体指标( 取公司独立董事值的平均数) 。

高管激励分为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两种激励方式。

本文选择的指标包括: ①被解释变量。选取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②解释变量。选用董事网络中心度反映董事网络,高管薪酬激励和高管股权激励反映高管激励。③控制变量。根据多数学者研究成果,选取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增长率、每股收益、企业价值、独立董事比例、是否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年度等作为控制变量( 见表1) 。

根据以上分析,构建如下多元回归模型。

其中,α 为模型回归系数( i = 1,2,3) ,β为控制变量系数,Ctrl Variables表示控制变量,μi( i = 1,2,3) 为模型残差。

五、实证分析

以下从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稳健性检验三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

( 一) 描述性统计

由表2 可知,山西与非山西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均值分别为0. 69 和0. 64,最小值分别为0. 13 和0. 09,最大值分别为1. 07 和1. 19,表明山西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较低; 董事网络中心度均值分别为4. 7022 和4. 8298,最小值分别为1. 33 和0,最大值分别是22. 75 和35. 68,表明山西上市公司董事网络略偏低; 高管薪酬激励均值分别为13. 6298 和13. 7526,最小值分别为10. 85 和0,最大值分别为16. 04 和17. 11,高管股权激励均值分别为0. 0140 和0. 0379,最小值都为0,最大值分别为0. 42 和0. 93,说明山西上市公司薪酬激励水平略低,股权激励却较非山西上市公司明显偏低。专利授予均值分别为61. 19 和72. 16,最小值都为0,最大值分别为1580 和5197,表明山西技术创新产出水平明显偏低; 是否高新企业均值分别为0. 32 和0. 53,说明山西上市公司高新技术产业明显偏少。

综上可知,山西上市公司创新能力弱,董事关联度不高,高管激励程度不够。此外,还可看出山西上市公司规模较大,长期偿债能力弱,高新技术企业较少等特点。

( 二) 回归分析

本部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 董事网络对技术创新能力

本文用SPSS 17. 0 进行多元线性回归。

表3 中,被解释变量为技术创新效率,调整R2 为0. 150,F值分别为52. 355 ( 显著性水平1% ) ,表明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线性关系总体显著,有较好的拟合效果。从表中可以看出,董事网络对技术创新能力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5% 水平) 。验证了假设1。

2. 董事网络、高管激励对技术创新能力

表4 中,被解释变量为技术创新效率,调整R2 为0. 149,F值分别为47. 026 ( 显著性水平1% ) ,表明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线性关系总体显著,有较好的拟合效果。从表中可以看出,高管薪酬激励对技术创新能力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10% 水平) 。验证了假设2; 高管股权激励对技术创新能力有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假设3 未能得到验证。主要因为股权激励措施在上市公司中实施较少。

3. 高管激励对技术创新能力

在表5 中,被解释变量为技术创新效率,调整R2 为0. 150,F值分别为43. 150 ( 显著性水平1% ) ,表明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线性关系总体显著,有较好的拟合效果。从表中可以看出,董事网络和高管薪酬激励对技术创新能力有显著正相关关系,高管股权激励对技术创新能力有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与表3 相比,董事网络的系数由1. 748 增为1. 749,高管薪酬激励有6. 131 降为6. 128,说明董事网络与高管薪酬激励之间有替代效应。

( 三) 稳健性检验

第一,技术创新能力变量。本文用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代替技术创新效率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在使用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作为衡量技术创新能力的替代变量后,得到了与之前回归结果一致的结论。

第二,用Eviews最小二乘法对原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回归系数符号一致且具有相同程度的显著性。

六、结论及建议

经上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并提出建议。

( 一) 结论

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董事网络对技术创新能力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即公司通过独立董事兼职与其他公司建立的联系越多,越能提升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第二,高管薪酬激励与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正相关,高管股权激励与技术创新能力相关性不显著。提高高管薪酬水平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但股权激励措施效果不明显。第三,董事网络和高管薪酬激励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

( 二) 建议

山西上市公司多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较弱,由独立董事兼职形成的外部网络也较其他省份较少,高管股权激励方式也未得到适当运用。故提出以下两点建议。第一,提高技术创新意识,充分利用独立董事的网络信息,注重向高科技产业的转化。山西省正面临煤炭型资源产业的转型发展,向新领域的跨域发展,增强经济发展能力。第二,建立高科技技术人才的引进、激励和培育机制。山西上市公司的人才激励措施单一,人才匮乏,经济发展缓慢。一方面建立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培养机制,另一方面完善企业人才激励措施,将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结合运用。

摘要:以山西与中部及周边省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公司董事网络、高管激励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董事网络和高管薪酬激励与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正相关;高管股权激励与技术创新能力正相关,但不显著。

上一篇:复合长丝下一篇:改革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