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企业实施

2024-07-25

山西企业实施(精选8篇)

山西企业实施 篇1

摘要: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趋势,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既是山西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内在要求,又是山西应对这一趋势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山西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文章将主要就山西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问题及相关对策作一探讨。关键词:山西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问题及对策山西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问题

1.1山西企业自身所存在的问题

1.1.1山西企业观念存在误区

山西企业经营观念有偏差,有的企业认为跨国经营刚刚起步,从事跨国经营的时间短、经验少,只要“走出去”,在海外能够有立足之地,成绩就很不错了。有的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山西的海外企业只能是小本经营,不可能高标准设立境外投资企业,因此,在经营战略和政策上,长期停留在小规模投资的经营阶段,往往是在境外建立小贸易点,达不到规模经营操作。

1.1.2山西企业实力不足

与国内经营相比较,山西企业开展海外经营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因此需较强的实力。与西方跨国公司相比,山西企业实力比较薄弱,投资项目数量少,企业规模小,中小企业尤其突出。截止2000年年底,山西海外投资项目平均规模仅有100万美元左右。实力有限,不能不从许多方面妨碍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另外,几乎所有的山西企业跨国投资均面临资金困难。不少山西企业尤其是山西中小型企业资金实力薄弱,税收债务负担严重,承受风险能力低,再加上外汇短缺,融资渠道不畅,融资方式单一,即使拥有在海外很有发展前途的专有技术也无力进行跨国经营。跨国经营的企业也因资金有限影响其海外投资规模和研究开发工作,不少山西企业经过初期规模较小的试探性投资后就无财力进行大规模全面投资。

1.1.3山西企业缺乏跨国经营人才,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在海外创办企业要求具有大批高级的管理人才、科技人才、金融财会人才和法律人才,这些人才要能用外语处理有关业务和纠纷。按照这样的要求,山西海外企业干部队伍的素质和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有些外汇经营管理人员经常抱有临时观念,缺乏跨国经营管理人员应有的素质,这主要是由于很多单位将外派员工到海外投资企业工作作为一种待遇,然而,山西省目前不少涉外项目的人员仍然不甚懂得国际贸易、WTO规则等方面的知识,不熟悉当地的社会和法律环境,不适应国际化经营需要。据山西省外经贸系统对外派出人员文化程

度的调查,在海外企业从事经营管理的人员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33.7%,而中专以下的却占22.6%。以致山西海外企业经营业务难以顺利开展,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且山西企业通常很难吸引一些高素质人才,与山西企业所处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有关。很多高素质人才都希望去经济较发达地区和一些大城市中去发展,例如:北京、上海等。

1.1.4山西企业跨国经营管理体制不完善

山西企业海外投资经营水平不高且不具备明显的核心竞争优势和能力。在确定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一些重要领域,如跨国经营管理体制方面问题很多。有些境外企业财务管理混乱,给国家资产安全和保值造成隐患,这突出表现在:①没有严格执行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等制度;②没有严格执行财务联检、大额用款报批等制度;③没有建立审计检查制度,包括年审和境外企业负责人离任审计等。

更严重的是,山西企业对外派出的人员没有一套管理政策,常出现员工在境外以本人名义注册企业、租房、开户、购置财产等情况,导致山西企业财产化公为私。

1.2政府层面存在的问题

1.2.1海外投资法规与政策滞后,山西企业“走出去”缺乏法律保障

中国尚无规范的对外投资法律,不仅导致境外投资缺乏总体规划和明确的投资导向,而且导致相关管理部门职责不清,相互扯皮,效率低下。并且,现有的部门规章、政策往往针对国有企业,已不适应当前境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客观实际,透明度也不够,难以为各类企业开展对外投资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所以,山西企业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很难。

1.2.2审批手续繁琐

目前,山西政府规定,山西国有企业到国外投资办企业,100万美元以下在省一级审批就可以,而民营企业跨国投资的审批要经过多部门(至少有商务部、国家经贸委、外汇管理局、国家计委、公安部等)、多层次(地方初审后报中央审批),手续繁琐,审批时间长,加上部门间的相互推诿,通常一个项目审批需要4~6个月,长的要花上一二年。在商机稍纵即逝的国际市场,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企业跨国投资的时机。

1.2.3政策支持措施不完善

目前,已经出台的配套政策,对境外投资企业在资金、外汇、出口退税等方面有一些鼓励措施,但力度还十分不够。而且有些政策至今迟迟没有落实。另外,现行的扶持政策仅适用于境外带料加工装配,而对中国经济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资源开发型投资、技术研发型投资、市场开拓型投资却不在支持范围之内。

财政、税收、金融、外汇等政策支持力度不大且不尽完善。此外,除了太钢、太重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大中型企业外,省内开展对外经营的多是一些中小企业。而山西政府在政策上

对山西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弱”视,对大企业的照顾,使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竞争中处在不利的地位。

1.2.4信息服务欠缺,境外投资信息不畅

目前,山西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困难是信息不灵,境外信息渠道少,对国外有关法律、政策、投资环境知之不多,相关部门互联网站上能够查询到的有用信息不多,有关的研究、咨询机构较为分散,各种信息资源未能有效整合。目前,韩国、香港、日本、美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都已在中国设立了政府的非营利性的专门机构,为其海外投资企业提供业务指南与信息咨询帮助,而山西境外投资服务网络还未建立起来。

1.2.5金融支持乏力,山西企业对外投资缺乏资金

(1)山西海外企业获得的资金支持力度还不够。山西海外企业由于长期低效率运行,基本不具备依靠自有资金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实力。而中国金融体系还很不健全,资本市场不发达,庞大的国有银行体系并未完全与国际接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被巨额的不良资产问题所困扰。因此,山西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金融系统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2)对国际商业融资的控制,阻碍了山西企业利用国际资金市场。境内投资者如果使用国际商业贷款进行境外投资,属于中国外债管理的范畴,需要国家计委的审批。对境内投资者的使用国际商业贷款进行境外投资的限制,实际上阻碍了山西企业对外部资金市场的利用,而利用外部资金市场,山西企业往往可以获得更有力的融资条件,对降低成本,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大有帮助。

(3)信用担保已经成为阻碍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重大因素之一。首先,由于国内银行没有能力对拟议中的各类境外投资或其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因此要求受保企业在担保行存放同等数额的现金作为抵押,不仅增大了企业开拓市场的难度,同时丧失了“信用担保”的意义;其次,尽管银行可根据国家最新政策降低担保抵押比例,但审批时间过长,手续繁琐,不仅山西企业成本加大,而且严重影响了山西企业的国际信誉和形象;再次,国内银行拒绝开具海外工程承包所需的备用信用证。山西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对策

2.1山西企业自身的对策

2.1.1借鉴国际经验,组建实力雄厚的山西企业集团

境外市场的激烈竞争要求山西从事国际直接投资的企业具有相当的经济规模,以降低市场竞争度,形成协同竞争格局;而山西企业在市场国际化的实际竞争中,则表现为企业规模小,存在过度竞争或无序竞争。因此,在国际市场下,山西“走出去”企业的组织战略是培

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型企业,作为国际营销的主力,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所提供的规模经济潜力。

2.1.2大力培养跨国经营人才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山西企业也不例外。由于山西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普遍偏低,当前必须强化山西海外企业的内部管理,强化海外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力,加强山西海外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尽快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尽快建立和完善海外企业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然而,这些工作都需要人来执行和完成。所以说,国际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兴许海外企业需要大量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要求他们既要精通外语,熟悉国际惯例、国际市场,还要具备较高的管理技能、较强的公共关系技能和适应能力、强烈的开拓精神和献身精神。因此,一方面必须采取多种途径不拘一格地去发现和培养跨国经营人才;另一方面还要加强企业外派人员的在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知识、国际经营技能和外语水平,使他们能尽快适应国际化经营的需要。

2.1.3要完善山西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体制,并注意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

山西跨国企业要彻底改革其管理体制,并尽快完善其经营管理体系。另外,要通过“走出去”,在境外投资,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开展投资合作,要注意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并将其运用到国内企业及境外投资管理中,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1.4结合自身情况,发挥比较优势

山西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细分市场.并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国际市场正由大众消费向个性化消费转变,个性化对专业化产品的需求正在增加,相对山西大企业来说,山西中小企业在提供专业化产品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因此.在市场选择上山西中小企业可考虑有优势的个性化市场。

山西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除要实行低成本策略外,还要朝着“专、精、优、特”的方向发展,专注于某

一、两个方面,形成专精优势,逐步转向以差异化策略来扩展国际市场。

2.2山西政府针对山西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所实施的对策

2.2.1要健全对外投资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

山西政府要建立和完善中国海外投资法律体系,并尽快制定“海外投资法”,改变山西企业从事国际化经营无法可依的局面。海外投资法规的健全和政策透明度的提高,将有效鼓励山西企业对海外投资的兴趣,保障他们的权益。

2.2.2应放宽审批手续

山西政府应对民营企业放宽审批政策,在项目审批中要减少环节、简化手续、提高效率、缩短时间,同时也要严格审批条件,保证境外投资项目的质量和效益。这不仅要依法推动海外投资企业主体的多元化,更要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的壁垒,让山西企业根据经济和理性进行重组,然后走向海外。

2.2.3建立和完善“走出去”促进和支持政策措施

山西政府应根据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境外投资项目进行各种政策性鼓励。在引导山西企业用好现有鼓励措施的同时,山西政府应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外汇管理等政策方面,创造更为有利的海外投资环境和条件。充分运用中国在世贸组织中的权力,加强多边、双边经贸磋商,减少和排除境外各种贸易投资壁垒。另外,山西政府应鼓励各类有实力的山西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扶持性政策,积极鼓励他们实施“走出去”,到海外寻求其新的发展机遇,并帮助他们做大做强,逐步形成山西跨国经营企业。

2.2.4加强对外投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山西政府应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可以在境外重点投资地区、投资集中地区设立山西政府驻外办事处,研究当地市场情况并将信息反馈到山西投资信息服务系统,由山西政府外经贸部门指导企业来该地区投资。在山西应设立独立的对外投资研究信息咨询中心或对外投资研究所。该中心专门收集、散发对外投资所需的各种信息,为对外投资提供咨询服务,包括介绍对外投资的投融资制度及审批程序,指导制定投资计划和投资合同,协助对东道国投资合作者的信息调查等。

2.2.5进一步完善海外投资金融服务体系

(1)加强银行的服务功能,构建完善的海外投资金融服务体系。中国几大专业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有比较高的信誉,有它们的支持与合作,山西企业在国外的融资可能性就可以大大提高。银行应特别发挥其海外分支机构众多、国际市场信誉较高的优势,积极为山西跨国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创造有利的金融环境。

(2)要释放对国际商业融资的控制。在国内的外汇资金相对有限的条件下,不可能大量从国内调剂外汇资金发展跨国企业。所以,除了尽可能采用多种方式

特别是非现汇投入方式发展山西跨国企业以外,还要努力采用东道国筹资或国际市场融资等方式解决山西跨国企业的资金需要,这也是利用国外资源的另一种有效的方法。

(3)要进一步完善为山西企业跨国经营提供的信用担保制度。因此,要大力加强金融、保险等行业同山西企业的联合与相互融合。对符合条件的山西企业,金融部门特别是几大专业银行一方面要尽可能为这类企业在海外的直接和间接融资创造有利条件。如提供信用担保、开具备用信用证、融资担保等。另外,要建立国外投资风险评估体系。银行应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运用国际上通行的风险管理理念,建立海外投资风险评估系统。帮助“走

出去”的山西企业分析风险,以防范投资风险。

2.2.6为海外投资提供保险

山西企业到海外投资办企业所遇到的风险将比国内大。面对海外投资的风险,除山西企业自身采取一些防范风险的措施外,山西政府也应当有所作为。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可以成立山西海外投资保险机构,专门负责为山西的海外投资企业提供政治和经济等类别的保险。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山西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应积极采取“走出去”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从而获得规模经济或分散风险所产生的效益。但是,山西跨国企业仍需要注意许多问题,如对外投资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山西海外企业规模小、资金管理乏力等。因此,山西企业必须选择适应时代要求的跨国发展战略,山西政府也必须通过颁布各种鼓励跨国企业的法律法规,促使山西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也能“走的好”,以此提高山西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山西企业实施 篇2

在新型能源与工业基地的战略思想指导下, 山西煤炭企业的发展道路该怎么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才能以尽可能低的资源、能源和环境代价, 实现山西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山西煤炭经历了高强度、大面积的开发后, 现状如下:

1.浅层煤炭资源衰竭。全省煤炭资源除已开采和在建项目占用外, 剩余储量为1 532.3亿吨, 特别是动力煤中, 浅层侏罗纪煤仅占1.6%, 而深部的石炭二叠系煤占到98%。

2.煤质逐渐变差。石炭二叠系煤属于高硫高灰煤, 含硫量一般在1%-2%之间, 而优质侏罗纪的低灰煤将在近10~15年内枯竭。

3.煤种市场结构将会发生变化。由于全省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中, 炼焦煤为1 506.2亿吨, 无烟煤49 719亿吨, 分别占到全省煤炭总量的53%和18.70%, 占到全国同类煤炭探明总量的56.8%和46%, 因而在这两大煤种上, 对市场仍有一定的调控能力。

4.资源的勘探程度低。地质工作程度极低, 可靠性差的煤资源量和远景调查资源量相差很多。

5.在资源开发过程中, 存在着诸多的制约因素。例如, 开采条件比较复杂, 资源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不相适应, 与水资源呈逆向分布, 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煤炭资源的开发。

二、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山西作为一个煤炭大省, 逐步形成了典型的资源型经济体系, 然而, 随着采矿业规模的日益扩大, 其经济增长仍以低层次、粗放型和外延型为特征。

1.企业规模小, 市场占有率低, 产业集中度低。山西省多数煤炭企业的生产规模偏小, 小、散、乱问题突出, 既不利于一次能源的长期稳定供应, 也不利于煤炭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2.煤炭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劳动生产率低, 安全事故居高不下。近年来, 山西的煤矿瓦斯爆炸、水害等特大事故频发, 煤炭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

3.采出率低, 煤炭资源浪费严重。煤炭资源管理工作薄弱, 煤炭资源勘察和开发秩序比较混乱, 煤炭回采率低, 焦、肥、瘦煤等稀缺煤种得不到有效保护, 资源浪费触目惊心, 造成了回采率低、资源利用率低以及水、土地资源的无序占用和破坏严重, 城市空气质量大幅超标, 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负外部性强。

4.煤炭产业链短, 高附加值产品少。筛选、洗选、炼焦、发电在山西煤炭加工转化的整体数量中占有绝对比重, 深度加工产品所占比重极低, 能源产品和技术基本上停留在初级阶段, 煤炭产品结构调整和综合加工利用步履迟缓。

5.国有企业负担过重, 经营管理落后, 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开采资金投入不足与产品销售的低价格导致山西国有重点煤炭企业自我积累能力较差。主要的设备老化, 技术更新资金缺乏, 机制转换较慢, 管理方式粗放, 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 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6.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由于前些年煤炭经济运行比较困难, 资金短缺, 造成了煤矿安全装备费用欠账较多, 而现行政策又不能及时改进, 从而使历史欠账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职工收入低, 处在劳动强度大、生产条件差的环境中;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较低, 特种人才严重短缺。

三、山西煤炭工业走循环经济之路的意义

(一) 循环经济的界定

“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的, 它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 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 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型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发展的经济。从经济层面上讲,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和经济运行方式, 是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看成稀缺的全社会共有的自然福利资本, 从宏观上将生态环境纳入到经济循环过程之中, 改变生产的社会成本与私人获利的不对称性, 使外部成本内部化, 从微观上改变企业治理生态环境的内部成本与外部获利的不对称性, 使外部效益内部化, 强调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 实现经济增长、资源供给与生态环境的均衡, 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社会公平, 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二) 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实现持续振兴的必然选择

传统煤炭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很大的缺陷, 仅实现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第一步, 获得了有限的煤炭开发价值, 而把煤炭的深度开发和使用价值拱手转让给了下游用户, 从而使自己一直处于基础的、粗放低效经营的状况和相对从属的社会地位。发展循环经济、构建新型的煤炭企业发展模式是煤矿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根本转变的有效途径。

四、山西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

伴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 煤炭企业在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 也对煤炭资源造成了触目惊心的破坏, 对人类生存环境形成极大威胁。因此, 进入新世纪, 煤炭企业必须以生态学为指导, 将传统经济活动“资源—产品—废物”的单向流动改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模式, 通过向“两低一高”的煤炭开发利用方式的转变, 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和谐发展。

理想的煤炭企业循环经济模式设计:

此外, 煤炭开采后形成的地下空间可能用于商业仓储、固体废物永久处置等。产业链每延伸一步, 就增加了煤炭加工转化带来的附加值, 同时减少了废物排放。

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通过单个企业推行清洁生产, 将进入个体生产系统的物质、能量减少到最小, 废物的产出达到最少;通过多个企业间组成生态工业链, 将上游企业的代谢物变为下游企业的原料, 从而使整个生产系统内的能量、物质实现梯级循环利用。

五、山西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一) 优化煤炭产业组织

优化煤炭产业组织的目标是优化煤炭产业的市场结构, 建立规模经济与竞争兼容的寡占型市场结构, 是优化煤炭产业的市场行为, 形成一种在政府产业政策干预下的煤炭企业之间竞争与协调有机结合的市场行为。所以, 优化煤炭产业组织可以提高煤炭产业的市场绩效, 使整个煤炭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 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

循环经济的建设需要有相应的技术支撑, 所以, 要大力发展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和共用技术;充分调动政府、社会、企业资源进行重点攻关;以多种有效形式,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促进我国煤炭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研究开发循环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技术, 建立起技术支撑体系。包括污染治理技术、综合利用技术、废物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生态工业链接技术、煤炭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祸合共生技术。

(三) 加强对煤炭产业的财政支持

鉴于长期计划体制的低价政策导致煤炭企业发展基金严重匾乏, 因此, 建议对煤炭企业给予物价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税前还贷等政策。对采用先进环保技术、工艺与设备的企业, 减免增值税、所得税和土地使用税, 或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加速折旧等政策, 调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和可能性。应充分考虑煤炭企业的实际, 改进成本核算体系, 增加环境成本, 通过理顺煤炭成本价格机制, 强化企业的环保意识, 促进企业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推动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四) 创新有利于促进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产权制度

为了促进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 国家应实施以资产管理为核心的矿业权管理模式, 完善矿业权管理体制。在维护国家对煤炭资源所有权权益的前提下, 以矿业权的有偿使用为根本, 通过拍卖、招标、挂牌等竞争方式, 实施矿业权的出让和转让;地方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 设计激励手段, 搞好各产业间产权的整合;国有煤矿应加大股份制改革力度, 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制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

(五) 提高对循环经济的认识, 加强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宣传

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使煤炭企业树立绿色经营理念, 开展循环经济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加强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宣传培训力度, 采取各种形式的宣传培训活动, 使企业逐步树立“绿色经营”的理念, 结合企业经营发展, 开展循环经济的实践, 把实施循环经济作为煤炭生产的发展战略, 进行规划和实施。

摘要:山西作为我国第一产煤大省, 在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 也面临着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循环经济作为一种促使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先进发展模式, 已经成为煤炭企业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运用定性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 结合山西省煤炭企业特点, 构建了山西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对策。

关键词:山西,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堂军, 等.我国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师, 2003, (3) :18-21.

[2]汪前元, 何华兵.我国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析[J].中国煤炭.2006, 32 (2) .

[3]郎庆田.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思考[J].山东环境, 2003, (114) :11-13.

山西企业实施 篇3

关键词:山西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0-0078-03

1山西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问题

1.1山西企业自身所存在的问题

1.1.1山西企业观念存在误区

山西企业经营观念有偏差,有的企业认为跨国经营刚刚起步,从事跨国经营的时间短、经验少,只要“走出去”,在海外能够有立足之地,成绩就很不错了。有的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山西的海外企业只能是小本经营,不可能高标准设立境外投资企业,因此,在经营战略和政策上,长期停留在小规模投资的经营阶段,往往是在境外建立小贸易点,达不到规模经营操作。

1.1.2山西企业实力不足

与国内经营相比较,山西企业开展海外经营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因此需较强的实力。与西方跨国公司相比,山西企业实力比较薄弱,投资项目数量少,企业规模小,中小企业尤其突出。截止2000年年底,山西海外投资项目平均规模仅有100万美元左右。实力有限,不能不从许多方面妨碍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另外,几乎所有的山西企业跨国投资均面临资金困难。不少山西企业尤其是山西中小型企业资金实力薄弱,税收债务负担严重,承受风险能力低,再加上外汇短缺,融资渠道不畅,融资方式单一,即使拥有在海外很有发展前途的专有技术也无力进行跨国经营。跨国经营的企业也因资金有限影响其海外投资规模和研究开发工作,不少山西企业经过初期规模较小的试探性投资后就无财力进行大规模全面投资。

1.1.3山西企业缺乏跨国经营人才,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在海外创办企业要求具有大批高级的管理人才、科技人才、金融财会人才和法律人才,这些人才要能用外语处理有关业务和纠纷。按照这样的要求,山西海外企业干部队伍的素质和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有些外汇经营管理人员经常抱有临时观念,缺乏跨国经营管理人员应有的素质,这主要是由于很多单位将外派员工到海外投资企业工作作为一种待遇,然而,山西省目前不少涉外项目的人员仍然不甚懂得国际贸易、WTO规则等方面的知识,不熟悉当地的社会和法律环境,不适应国际化经营需要。据山西省外经贸系统对外派出人员文化程度的调查,在海外企业从事经营管理的人员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33.7%,而中专以下的却占22.6%。以致山西海外企业经营业务难以顺利开展,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而且山西企业通常很难吸引一些高素质人才,与山西企业所处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有关。很多高素质人才都希望去经济较发达地区和一些大城市中去发展,例如:北京、上海等。

1.1.4山西企业跨国经营管理体制不完善

山西企业海外投资经营水平不高且不具备明显的核心竞争优势和能力。在确定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一些重要领域,如跨国经营管理体制方面问题很多。有些境外企业财务管理混乱,给国家资产安全和保值造成隐患,这突出表现在:①没有严格执行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等制度;②没有严格执行财务联检、大额用款报批等制度;③没有建立审计检查制度,包括年审和境外企业负责人离任审计等。

更严重的是,山西企业对外派出的人员没有一套管理政策,常出现员工在境外以本人名义注册企业、租房、开户、购置财产等情况,导致山西企业财产化公为私。

1.2政府层面存在的问题

1.2.1海外投资法规与政策滞后,山西企业“走出去”缺乏法律保障

中国尚无规范的对外投资法律,不仅导致境外投资缺乏总体规划和明确的投资导向,而且导致相关管理部门职责不清,相互扯皮,效率低下。并且,现有的部门规章、政策往往针对国有企业,已不适应当前境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客观实际,透明度也不够,难以为各类企业开展对外投资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所以,山西企业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很难。

1.2.2审批手续繁琐

目前,山西政府规定,山西国有企业到国外投资办企业,100万美元以下在省一级审批就可以,而民营企业跨国投资的审批要经过多部门(至少有商务部、国家经贸委、外汇管理局、国家计委、公安部等)、多层次(地方初审后报中央审批),手续繁琐,审批时间长,加上部门间的相互推诿,通常一个项目审批需要4~6个月,长的要花上一二年。在商机稍纵即逝的国际市场,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企业跨国投资的时机。

1.2.3政策支持措施不完善

目前,已经出台的配套政策,对境外投资企业在资金、外汇、出口退税等方面有一些鼓励措施,但力度还十分不够。而且有些政策至今迟迟没有落实。另外,现行的扶持政策仅适用于境外带料加工装配,而对中国经济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资源开发型投资、技术研发型投资、市场开拓型投资却不在支持范围之内。

财政、税收、金融、外汇等政策支持力度不大且不尽完善。此外,除了太钢、太重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大中型企业外,省内开展对外经营的多是一些中小企业。而山西政府在政策上对山西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弱”视,对大企业的照顾,使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竞争中处在不利的地位。

1.2.4信息服务欠缺,境外投资信息不畅

目前,山西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困难是信息不灵,境外信息渠道少,对国外有关法律、政策、投资环境知之不多,相关部门互联网站上能够查询到的有用信息不多,有关的研究、咨询机构较为分散,各种信息资源未能有效整合。目前,韩国、香港、日本、美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都已在中国设立了政府的非营利性的专门机构,为其海外投资企业提供业务指南与信息咨询帮助,而山西境外投资服务网络还未建立起来。

1.2.5金融支持乏力,山西企业对外投资缺乏资金

(1)山西海外企业获得的资金支持力度还不够。山西海外企业由于长期低效率运行,基本不具备依靠自有资金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实力。而中国金融体系还很不健全,资本市场不发达,庞大的国有银行体系并未完全与国际接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被巨额的不良资产问题所困扰。因此,山西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金融系统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2)对国际商业融资的控制,阻碍了山西企业利用国际资金市场。境内投资者如果使用国际商业贷款进行境外投资,属于中国外债管理的范畴,需要国家计委的审批。对境内投资者的使用国际商业贷款进行境外投资的限制,实际上阻碍了山西企业对外部资金市场的利用,而利用外部资金市场,山西企业往往可以获得更有力的融资条件,对降低成本,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大有帮助。

(3)信用担保已经成为阻碍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重大因素之一。首先,由于国内银行没有能力对拟议中的各类境外投资或

其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因此要求受保企业在担保行存放同等数额的现金作为抵押,不仅增大了企业开拓市场的难度,同时丧失了“信用担保”的意义;其次,尽管银行可根据国家最新政策降低担保抵押比例,但审批时间过长,手续繁琐,不仅山西企业成本加大,而且严重影响了山西企业的国际信誉和形象;再次,国内银行拒绝开具海外工程承包所需的备用信用证。

2山西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对策

2.1山西企业自身的对策

2.1.1借鉴国际经验,组建实力雄厚的山西企业集团

境外市场的激烈竞争要求山西从事国际直接投资的企业具有相当的经济规模,以降低市场竞争度,形成协同竞争格局;而山西企业在市场国际化的实际竞争中,则表现为企业规模小,存在过度竞争或无序竞争。因此,在国际市场下,山西“走出去”企业的组织战略是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型企业,作为国际营销的主力,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所提供的规模经济潜力。

2.1.2大力培养跨国经营人才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山西企业也不例外。由于山西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普遍偏低,当前必须强化山西海外企业的内部管理,强化海外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力,加强山西海外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尽快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尽快建立和完善海外企业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然而,这些工作都需要人来执行和完成。所以说,国际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兴许海外企业需要大量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要求他们既要精通外语,熟悉国际惯例、国际市场,还要具备较高的管理技能、较强的公共关系技能和适应能力、强烈的开拓精神和献身精神。因此,一方面必须采取多种途径不拘一格地去发现和培养跨国经营人才;另一方面还要加强企业外派人员的在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知识、国际经营技能和外语水平,使他们能尽快适应国际化经营的需要。

2.1.3要完善山西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体制,并注意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

山西跨国企业要彻底改革其管理体制,并尽快完善其经营管理体系。另外,要通过“走出去”,在境外投资,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开展投资合作,要注意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并将其运用到国内企业及境外投资管理中,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1.4结合自身情况,发挥比较优势

山西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细分市场.并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国际市场正由大众消费向个性化消费转变,个性化对专业化产品的需求正在增加,相对山西大企业来说,山西中小企业在提供专业化产品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因此.在市场选择上山西中小企业可考虑有优势的个性化市场。

山西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除要实行低成本策略外,还要朝着“专、精、优、特”的方向发展,专注于某一、两个方面,形成专精优势,逐步转向以差异化策略来扩展国际市场。

2.2山西政府针对山西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所实施的对策

2.2.1要健全对外投资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

山西政府要建立和完善中国海外投资法律体系,并尽快制定“海外投资法”,改变山西企业从事国际化经营无法可依的局面。海外投资法规的健全和政策透明度的提高,将有效鼓励山西企业对海外投资的兴趣,保障他们的权益。

2.2.2应放宽审批手续

山西政府应对民营企业放宽审批政策,在项目审批中要减少环节、简化手续、提高效率、缩短时间,同时也要严格审批条件,保证境外投资项目的质量和效益。这不仅要依法推动海外投资企业主体的多元化,更要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的壁垒,让山西企业根据经济和理性进行重组,然后走向海外。

2.2.3建立和完善“走出去”促进和支持政策措施

山西政府应根据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境外投资项目进行各种政策性鼓励。在引导山西企业用好现有鼓励措施的同时,山西政府应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外汇管理等政策方面,创造更为有利的海外投资环境和条件。充分运用中国在世贸组织中的权力,加强多边、双边经贸磋商,减少和排除境外各种贸易投资壁垒。另外,山西政府应鼓励各类有实力的山西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扶持性政策,积极鼓励他们实施“走出去”,到海外寻求其新的发展机遇,并帮助他们做大做强,逐步形成山西跨国经营企业。

2.2.4加强对外投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山西政府应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可以在境外重点投资地区、投资集中地区设立山西政府驻外办事处,研究当地市场情况并将信息反馈到山西投资信息服务系统,由山西政府外经贸部门指导企业来该地区投资。在山西应设立独立的对外投资研究信息咨询中心或对外投资研究所。该中心专门收集、散发对外投资所需的各种信息,为对外投资提供咨询服务,包括介绍对外投资的投融资制度及审批程序,指导制定投资计划和投资合同,协助对东道国投资合作者的信息调查等。

2.2.5进一步完善海外投资金融服务体系

(1)加强银行的服务功能,构建完善的海外投资金融服务体系。中国几大专业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有比较高的信誉,有它们的支持与合作,山西企业在国外的融资可能性就可以大大提高。银行应特别发挥其海外分支机构众多、国际市场信誉较高的优势,积极为山西跨国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创造有利的金融环境。

(2)要释放对国际商业融资的控制。在国内的外汇资金相对有限的条件下,不可能大量从国内调剂外汇资金发展跨国企业。所以,除了尽可能采用多种方式

特别是非现汇投入方式发展山西跨国企业以外,还要努力采用东道国筹资或国际市场融资等方式解决山西跨国企业的资金需要,这也是利用国外资源的另一种有效的方法。

(3)要进一步完善为山西企业跨国经营提供的信用担保制度。因此,要大力加强金融、保险等行业同山西企业的联合与相互融合。对符合条件的山西企业,金融部门特别是几大专业银行一方面要尽可能为这类企业在海外的直接和间接融资创造有利条件。如提供信用担保、开具备用信用证、融资担保等。另外,要建立国外投资风险评估体系。银行应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运用国际上通行的风险管理理念,建立海外投资风险评估系统。帮助“走出去”的山西企业分析风险,以防范投资风险。

2.2.6为海外投资提供保险

山西企业到海外投资办企业所遇到的风险将比国内大。面对海外投资的风险,除山西企业自身采取一些防范风险的措施外,山西政府也应当有所作为。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可以成立山西海外投资保险机构,专门负责为山西的海外投资企业提供政治和经济等类别的保险。

山西企业实施 篇4

省劳动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国资委

(二○○六年四月)

为推进省属国有企业改革,认真做好职工安置和社会保障工作,根据国家、省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结合省属企业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企业改制要紧紧围绕省属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目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既要有利于促进企业资产结构、组织结构、人员结构优化,又要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要区别情况,积极稳妥地处理各类劳动关系;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分流安置企业职工,减轻社会就业压力;要做好各项社会保险接续等工作,免除职工的后顾之忧。

(一)企业改制要充分运用国家和省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最大限度地安置原有职工,减少失业人员;最大限度地给予优惠,切实落实好职工安置的政策措施和资金。

(二)企业改制应制订职工安置方案。安置方案必须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并及时向广大职工群众公布。安置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人员状况及分流安置意见;职工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及重新签订办法;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经济补偿金支付办法;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拖欠职工工资和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等债务处理办法;有关费用提留和资金来源等。

(三)企业改制时,对经确认拖欠职工工资、集资款、医疗费和挪用职工住房公积金以及企业欠缴的社会保险费,原则上要一次付清。改制后的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为职工接续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险关系,并按时足额为职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对拖欠工资难以确认标准的,按当地同期最低工资标准核定。

二、职工劳动关系处理

企业改制应遵循依法和协商一致的原则,通过终止、解除、变更或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的办法调整职工的劳动关系。

(一)改制为国有控股企业的,改制后企业(以下简称改制企业)继续履行改制前企业与留用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留用职工在改制前企业的工作年限应合并计算为在改制企业的工作年限,原企业不再向留用职工支付经济补偿金。

(二)改制为非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的,原企业要依法与职工办理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手续,改制企业要与继续留用的原国有企业职工签订三年以上期限的劳动合同,以后与留用职工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时,按其在原国有企业和改制企业的实际工作年限合并计发生活补助费或经济补偿金,其中由原国有企业承担的经济责任部分要在国有资产中预留。

(三)改制为非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完全退出)的,要按政策规定一次性支付职工的生活补助费或经济补偿金。

(四)预留或一次性支付原国有企业职工生活补助费或经济补偿金,按以下办法计发。

1.对劳动合同期满依法终止劳动合同的职工,要支付生活补助费,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生活补助费支付标准按职工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最多不超过12个月。

2.对劳动合同期限未满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要给予经济补偿。以1986年10月1日实行劳动合同制为界限,在此之前参加工作的全民所有制职工,可从以下两种安置办法中任选一种:

(1)一次性发给相当于企业所在地上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倍的安置费,不再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2)按职工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工作时间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实行劳动合同制以后参加工作的合同制职工,按其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工作时间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上述所指工资,是指职工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本人月平均工资。如本人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职工本人月平均工资高于企业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按3倍计发。

对从其他国有单位(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调入本企业的职工,原单位没有给予经济补偿的,其在原国有单位的工作时间可计入本企业工作年限。对与原企业签订停薪留职、放长假、内

退等协议职工涉及到的相关问题,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规定处理。

属于城市居民的混岗集体工、农民合同制工人劳动关系处理,参照上述办法执行。

三、分类安置职工

国有企业改制要区别情况、分类安置职工。

(一)鼓励改制企业最大限度地留用原企业职工。其中,改制为非国有企业,留用原国有企业职工占到企业职工总数60%以上,并依法签订3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可享受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政策。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下岗失业人员可按规定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

(二)对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之内(含5年)的职工,在本人自愿的基础上,可实行内部退养(以下简称内退人员),不支付经济补偿金,按规定提留费用后,由改制企业负责管理,按规定给内退人员发放生活费并代缴各项社会保险费。

(三)对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再就业优惠证》,享受相应的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自主创业,凭有效证件可以一次性领取剩余期间的失业保险金。

(四)对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职工,改制企业应与其重新签订劳动合同。本人自愿终止劳动合同的,可终止劳动合同,并对其剩余的产假工资、哺乳期待遇一次性发放。

(五)对伤病残职工,应根据市级以上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的伤残级别,按规定分流安置。其中,移交改制企业管理的,由原企业按规定提留有关费用后,移交改制企业负责管理并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

四、社会保险关系接续

(一)改制企业应在工商注册登记30日内,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并为重新聘用的职工、内退人员办理社会保险变更、接续等手续,并按规定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

(二)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人员,本人可直接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续保手续,也可委托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的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机构或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为其办理参保续保手续。凡按规定继续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其前后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五、经费提留

(一)内退人员预留费用包括生活费、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生活费预留标准不低于原企业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社会保险费预留标准根据内退人员内退前12个月平均工资(月平均工资低于全省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全省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乘以规定的缴费比例核定,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项保险;住房公积金预留标准按照内退人员内退前企业实际月缴额确定。同时考虑到各种费用的增长因素,企业可按内退人员人均5年的标准预留相关费用。

(二)抚恤金和救济费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提留支付。

山西扶贫小额信贷实施意见 篇5

为加快推进我省扶贫小额信贷工作,重点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问题,破解扶贫融资瓶颈,促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根据山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坚决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晋发〔2016〕23号)精神,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战略思想,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创新金融产品,强化支持措施,完善服务体系,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信用贷款的原则。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评级授信,使建档立卡贫困户得到免抵押、免担保的信用贷款。

——坚持精准到户的原则。严格按照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录发放扶贫小额贷款,推动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精准落实。

——坚持自主选择的原则。加大政策宣传和培训工作力度,让建档立卡贫困户知晓扶贫小额信贷相关政策和程序。充分尊重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主选择发展项目、自主申请贷款的意愿,不得侵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权益。——坚持产业带动的原则。大力支持带动贫困人口增收的特色产业发展,有效对接参与脱贫攻坚的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

——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诚信宣传教育,使其明白扶贫小额信贷不是救济金,必须依法偿还,树立“守信受益、失信受损”的意识,从源头上防范信贷风险。

——坚持防范风险的原则。运用风险补偿基金、贷款保证保险等方式,建立县级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分散和化解机制。

三、工作目标

按照中央和省脱贫攻坚总体部署要求,把激发建档立卡贫困户内生动力、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根本任务,力争扶贫小额信贷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比例和规模有较大增长,贷款满足率明显提升,享受扶贫小额信贷的贫困户人均收入大幅增加,努力促进贫困户贷得到、用得好、还得上、逐步富。

四、主要内容

(一)贷款对象:山西省内建档立卡贫困户,包括未脱贫户和已脱贫户。将信用良好、有贷款意愿、有就业创业潜质、技能素质和一定还款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工作重点。坚持户借户还,切实防范冒名借款、违规用款等问题。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从实际出发,适度放宽申请贷款的年龄等条件。

(二)承贷银行业金融机构:山西省辖内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建档立卡贫困户可就近选择银行网 点办理贷款业务。

(三)贷款优惠政策:5万元以下、免抵押免担保、期限3年以内、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资金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的扶贫小额贷款。优惠政策无期限要求,视国家、省政府有关规定,如有变动,另行通知。

(四)贷款方式:扶贫小额信贷工作通过两种方式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

1.直接支持方式。银行业金融机构向符合贷款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由贫困户直接自主使用,通过自主经营或者合作经营实现增收脱贫。直接支持方式是扶贫小额信贷的主要模式。

2.间接带动方式。银行业金融机构向符合贷款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贫困户与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等实施主体签订帮扶协议,由实施主体通过使用贫困户扶贫小额贷款,带动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

(五)贷款用途:用于促进贫困户增加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项目,主要包括农村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业,维修、加工、餐饮、小商店等服务业,销售、收购等工商业项目,以解决有意愿、有能力的贫困户通过贷款自我发展。同时,引导和支持贫困户利用扶贫小额贷款资金参与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合作经营或委托经营,解决有能力但无产业发展条件和自我发展能力弱的贫困户增收问题。不能用来建房、理财、购置家庭用品等非生产性支出,更不能打包用于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 等。

(六)实施主体:采取扶贫小额信贷间接带动方式时,实施主体指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在行业上包括农业企业、工业企业等;在地域上包括城市、农村、贫困县、非贫困县。

实施主体至少应当符合4个条件: 1.依法注册登记;

2.在当地金融机构开立结算账户;

3.资信度好,具有按期还本和支付贫困户保底收入的能力; 4.没有任何未解决的法律纠纷。

严禁在政策规定以外对实施主体设立任何障碍。

五、政策措施

(一)评级授信。各县(市、区)政府是实施扶贫小额信贷投放的责任主体,要推动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贫困户实际情况,进行信用评定和评级授信。积极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借助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工作,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要将信用水平和还款能力作为发放扶贫小额信贷的主要参考标准。

(二)实施主体的选择。各县(市、区)政府组织乡(镇)干部、驻村工作队等开展产业引导、带动对接等基础工作,会同银行机构、保险机构确定实施主体。根据实施主体规模、运营状况等对其带动能力进行评估,合理确定贷款使用规模,对贷款用途及风险情况及时跟踪监督。要加强实施主体相关信息的交流互通,保证贫困户的知情权、选择权,严禁在与贫困户、金融机构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时,擅自选定实施主体。

(三)财政贴息。

1.贴息资金来源。各级财政安排的专项扶贫贷款贴息资金。2.贴息比例。按基准利率给予全额贴息。

3.贴息方式。先结后贴、应贴尽贴。就是贷款贫困户按照贷款合同约定,先按期偿还银行的本息,县财政再按规定程序和办法给予贴息。

对已获得扶贫小额信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后仍按借款合同约定期限享受扶贫贷款财政贴息补助;已脱贫户再次获得扶贫小额信贷的,继续享受基准利率贴息政策,防止出现边脱贫、边返贫现象;对贷款户因未按期偿还贷款及其他违约行为产生的加息、罚息,不予贴息。

4.贴息频率。各县(市、区)至少每个季度开展一次贴息工作。年底之前,对当年的贷款利息做到“应贴尽贴”。

(四)建立风险补偿基金。遵照《关于印发<山西省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管理补充办法>的通知》(晋开发办〔2016〕104号)执行。

(五)发挥保险保障功能。积极推进贷款保证保险、农业保险、意外伤害等保险品种与扶贫小额信贷的结合,鼓励贷款贫困户自觉自愿购买保险,县级统筹使用相关资金,适当给予保费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优先在贫困村试点和推广。鼓励开展农业保险保单质押。

(六)实行尽职免责制度。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专门针对扶贫小额信贷,制定出台有别于其他贷款的内部考核办法和责任追究机制,增加尽职免责条款,提高对扶贫小额信贷的不良容忍度。贷款发生风险后,金融机构承担的部分,在基层信贷员无重大过失的情况下,实行尽职免责。

(七)加大货币政策工具的支持力度。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扶贫再贷款和支农再贷款等政策工具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投放。

(八)创新扶贫小额信贷融资模式。各承贷金融机构要准确对接贫困地区特色产业规划,根据不同区域和产业特点、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趋势,结合不同经营主体的差异化金融需求,将特色产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起来,开发符合实际的融资模式。

(九)建立考核奖补制度。各县(市、区)政府要出台相关的奖补政策,对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开展较好的金融机构和实施主体给予财税方面的补贴和奖励。

(十)加强政策宣传。各扶贫部门、金融部门要积极对接,包乡包村进行宣传,让实施主体、贫困户了解扶贫金融政策、服务流程。充分利用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定期派专门人员进站宣传辅导,同时要主动联系驻村第一书记等扶贫干部,把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打造成政府扶贫政策、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和贫困户金融需求等各类信息的交汇枢纽。

六、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强对辖区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认真组织落实。

(二)明确职责。全省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实行“省级支持、市级协调、县负总责”的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是责任主体,县长是第一责任人。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推动相关配套政策落实;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认真做好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跟踪管理和贷款回收工作。各实施主体要用好扶贫小额贷款,严格履行帮扶合同或协议,切实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三)监督考核。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已列入各县(市、区)扶贫成效专项考核,对扶贫小额信贷推进迟缓的通报批评,对成绩突出、成效显著的给予表彰。

山西直销人员技术比武实施方案 篇6

二○一二年三月

根据油品销售事业部下发石化股份销政便„2012‟54号“关于下发《中国石化销售企业2012年职业技能竞赛和技术比武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和《中国石化销售企业2012年直销人员技术比武实施方案》的规定,现制定《中国石化山西石油分公司2012年直销人员技术比武实施方案》,具体细则如下:

一、组织机构

在省公司竞赛比武组委会领导下,成立直销竞赛工作组和督导组:工作组组长:陈景辉;副组长:杨克贤;成员:商客中心相关人员。督导组组长:陈景辉;副组长:杨克贤、李彦彬;成员:商客中心和政工处相关人员。直销人员技术比武办公室设在商客中心。

工作组主要职责:负责全省直销人员竞赛比武各项活动的组织、指挥、协调,并对各单位进行监督、考核评定;负责制定竞赛比武实施方案;负责组织开展初赛、复赛阶段竞赛比武实施,以及决赛阶段的组织保障、协调联络等工作。

督导组主要职责:对初、复赛活动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重点督促各市分公司要全员参与、全员练兵,要把竞赛比武活动与各项实际工作结合起来。采取现场抽查、网上调查等形式来进行督察,切实保证初赛的全员参与和复赛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参赛人员范围 参赛人员范围:截止2012年3月25日前,全省商客线条所有在岗专兼职客户经理及管理人员。

三、竞赛的内容

1、油品基础知识

了解和掌握石油产品的分类以及石油标准的标识区别;汽、柴油的油品基础知识;汽柴油发动机的异同;评价汽油和柴油质量的主要指标;汽、柴油牌号的划分标准和正确选用;汽油和柴油使用安全事项等。并能够运用汽油和柴油性能原理解释和解决油品应用中的疑难问题。

2、直销业务流程及相关制度办法

直分销业务流程,包括销售开票、付款、油库提单核对、油库提油或送货上门;信用审批流程、价格审批流程;《中国石化销售企业成品油直销、分销业务管理办法》、《中国石化销售企业客户经理管理办法》、《中国石化销售企业成品油直销客户管理办法》。

3、市场营销理论知识

市场营销的概念,营销的“五个层次”,营销的类型及运用;营销、销售及推销的联系与区别;营销的历程(六个阶段);营销策略的4P、6P、4C组合理论、4R营销组合、4V营销组合的含义及应用;品牌的含义;品牌联想;营销的手段;直销调研的内容及方法,调研分析(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分析的内容),成品油市场预测的内容;客户购买行为分 析内容(5W),购买行为分析的类型;客户满意的概念及营销应用;客户让渡价值的概念及应用;营销方案的内容(5W1H1E),SWOT分析方法内涵及应用。

4、客户关系管理的理论知识

广义的客户概念,客户服务概念、要素及4大效应,客户满意度的定义及应用;提高客户满意度的方法(客户的需求);处理客户抱怨的态度及方法。三种价值客户(内在价值客户、外在价值客户、战略价值客户)的含义;三种销售模式(顾客型、交易型、企业型销售)的特点;价值客户和销售模式的关系;客户目标供货率的含义及确定程序。

5、营销技巧基础及应用

营销的基本流程(7个环节);客户需求的价值内容(11项);如何找真正的顾客(决策者);销售成功的条件;行销前准备的内容(分长期和短期);优秀业务员具备的条件;如何找准客户的关键影响和关键事项;行销心理准备的重点;如何做一个善于交谈的人;如何接近客户(开场白的方式、陷阱,接近客户的重点,处理客户拒绝的4种技巧,接近不爱开口客户的技巧);客户需求探询的核心及技巧;达成协议的9种技巧。

6、合同管理及其他防风险管理的流程

集团公司油品购销合同(单笔批发销售合同我方供货使用,多笔批发销售合同我方供货使用)的格式条款内容及相 关规定,包括条款项目、价格定制原则、合同期限要求等相关规定。

7、营销经营分析及管理能力

经营分析能力:重点考查直销毛利分析、直销客户分行业及结构分析,直销客户行业属性监控和纠错机制设计能力。根据统计报表和客户跟踪表,分析企业直、分销经营现状、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根据市场的竞争态势(竞争对手策略、库存、价格等信息),设计应对方案的能力。

四、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3.15-3.31)

1、省公司层面: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订全省直销人员技术比武实施方案;结合竞赛内容,设置省公司层面培训课程,制定培训计划,培训班包括2期客户经理培训班,2期管理人员培训班;上报总部层面培训的人员名单;结合总部统一安排,组织落实好总部培训计划,以及商客线条人员TS线上考试等工作。

2、市公司层面: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并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订本部门技术比武竞赛具体实施细则;结合竞赛内容,统一组织商客部管理人员及客户经理认真学习,并制定和落实培训计划,确保参赛选手全员学习、全员提高,为竞赛比武阶段各项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上报参加总部及省公司层面培训的人员名单;组织落实好商客部全体人员参加 省公司统一安排的TS线上考试活动。

(二)竞赛阶段(4.1-9.20)竞赛分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

1、初赛阶段(4.1-7.31)

油品销售事业部层面:组织开展总部层面培训班,包括商客中心主任培训班1期、特级客户经理培训班2期、高级客户经理培训班2期、商客管理岗培训班2期、商客部主任培训班2期,并进行培训前后统一考试,考试结果即为个人初赛成绩。

省市层面:组织除参加油品销售事业部层面培训以外的所有人员(包括商客中心管理人员,商客部主任、副主任、管理人员及客户经理)培训,包括客户经理培训班2期、管理岗培训班2期,并根据油品销售事业部题库在TS系统上进行培训前后的考试,考试结果即为个人初赛成绩。要求全员参与,商客所有人员(除参加油品销售事业部培训班的)至少参加1期培训班。

参赛人员:全体客户经理、省市两级商客管理人员(含部门领导)。

2、复赛阶段(8.1-8.31)

由省公司根据初赛阶段成绩情况,选取排名前50%的选手在TS系统进行复赛。考试结果即为个人复赛成绩。

参赛人员:初赛成绩排名前50%的选手。

3、决赛阶段(9.1-9.20)

由油品销售事业部于9月份统一组织实施。

参赛人员:管理岗1人、商客部主任1人、客户经理2人。

五、决赛选手产生办法

决赛选手的产生是由油品销售事业部根据初复赛排名情况,从管理人员前10名、商客部主任前10名、客户经理前20名中,通过TS系统随机按实际参赛人数的双倍抽取,再由省公司从中选择推荐相结合而产生。参赛决赛的团体必须由管理岗1人,商客部主任1人和客户经理2人组成。

六、决赛成绩构成

决赛成绩构成由油品销售事业部制定实施,团体和个人成绩构成分别为:

1、团体成绩:最终成绩由4部分构成,其中决赛现场成绩占50%,初复赛开展情况占20%(包括组织情况及初复赛个人成绩加权平均值),1-8月份经营业绩占15%,1-8月份专项工作情况评价占15%(含创先争优活动、营业室改造、营销宣传报道及培训工作情况),具体评价办法由油品销售事业部业务处制定下发。

2、个人成绩:即为决赛现场成绩。

七、表彰奖励

(一)初、复赛阶段 省公司将根据《中国石化销售企业职业技能竞赛和技术比武决赛奖励办法》,设置相应的奖项,奖励兑现到个人,并颁发荣誉证书。

奖项设置:设立团体奖和个人奖。个人奖按初复赛成绩综合排名,设个人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优秀选手10名;团体奖按初复赛成绩的加权平均值(占60%)和竞赛活动组织开展情况(占15%),1-8月份经营业绩(占15%),1-8月份专项工作情况评价(占10%,含创先争优活动、直分销基础管理、专项检查等情况)构成,取前3名依次设为一、二、三等奖。

(二)决赛阶段

决赛阶段奖项由油品销售事业部设置并实施,包括团体奖与个人奖:团体奖设立一、二、三等奖各1名;个人奖设金奖、银奖、铜奖各6名。

八、相关要求

1、各市分公司要制定竞赛比武实施方案和培训计划,并于3月26日前将直销专业竞赛组联系人、参加油品销售事业部培训班和初赛人员(填写《参赛人员信息采集表》)信息等情况,报省公司直销人员技术比武办公室。省公司于3月28日前报油品销售事业部,由总部统一将参加初赛人员信息录入TS系统技能比武模块;按照总部统一安排,全省直分销人员技术比武初赛于 7月27日前完成;复赛于8月 15日前完成;8月22日前,根据总部抽考名单,省公司报参加决赛代表队推荐名单,并统一组织参赛选手进行现场决赛。

2、各市分公司要做好竞赛的组织工作,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做好宣传动员,通过当地相关媒体、板报等形式,对竞赛开展情况进行宣传,营造竞赛比武活动氛围。并将竞赛比武培训、学习进展情况,以及突出典型事迹及时报省公司直销人员技术比武办公室。

3、省公司督导组对各市分公司技术比武开展情况随时进行抽查,予以通报,并将检查情况将计入团体奖项得分。

附件:

1、《技术比武竞赛组联系人名单》

山西企业实施 篇7

关键词:分级诊疗,医联体,基层首诊,双向转诊

分级诊疗是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 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1]。自2009年医改颁布施行以来, “大医院门庭若市, 小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仍然存在,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亟待解决。2015年9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提出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 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对进一步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 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必要性

1.1 国家政策的引导

在2009年新医改颁布实施时就提出了分级诊疗相关政策措施, 如城市大医院要与县级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合作制度, 采取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 帮助其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江苏、浙江等地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 大力落实分级诊疗政策;江苏省建立了医联体模式优化医疗卫生体系;青海省截至2014年5月底, 三级医疗机构的住院人次和医保基金支出比例较上年同比分别下降了3.5%和2.4%,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同比分别上升了10%和6.5%[2]。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 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初显成效, 但实施范围仍较局限, 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全科医生培养, 推进医师多点执业, 让群众能够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已成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国务院印发的《意见》, 提出加快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到2020年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任务和目标。《意见》的颁布对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导向和推动作用。

1.2 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现状

2014年卫生计生统计公报的数据[3]显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占比由2013年的59.1%下降到2014年的57.4%, 医院门诊量占门诊总量的比重由2013年的37.5%提高到2014年的39.1%;医院门诊量增速 (8.4%) 近10倍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0.9%) 。基层就医比重下降, 分级诊疗实施效果尚未显现。

以山西省为例, 尽管在2009年新医改颁布实施过程中提出分级诊疗政策, 但在新医改实施的几年里, 并未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患者就医聚集在大医院, 小医院依旧门庭冷清。2014年, 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开展新农合住院按病种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决定首批确定18个试点县 (市、区) , 选择诊断明确、合并症及并发症较少的40种常见病、多发病, 实行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然而分级诊疗的实施并未起到很大作用。以下将从医疗机构与患者两方面阐述山西省现阶段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相关情况。

1.2.1 2014年山西省医疗机构分布情况

山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病床使用率为41.30%, 其中社区卫生中心 (站) 和乡镇医院分别为44.55%和41.22%, 而医院的病床使用率高达81.06%。可见, 我国患者大部分集中在医院,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薄弱, 见表1。

2014年山西省有医院1234所,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9 009所, 医疗机构总数为40 776所, 医院占医疗机构总数的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医疗机构总数的95.67%;其中, 医院的诊疗数为47 978 821人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数为76 848 473人次[4]。从数据中可以看出, 占总数95.67%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提供的诊疗人次为总诊疗人次的60%;占医疗机构总数3%的医院, 提供的诊疗人次为38%。由此可知, 我国基层医疗体系的就诊人数和就诊比例低于医院, 大部分患者未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治而直接到医院就诊。

1.2.2 山西省2014年患者就诊情况

我省2014年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乡镇卫生院在人均门诊费与人均住院费消费上差距悬殊, 见表2。可见基层的医药费低于医院。一些患有常见病、慢性病及处于康复期的患者若都在医院进行诊疗, 一方面浪费了医疗卫生资源, 加大了医疗卫生成本, 另一方面, 患者集中在医院, 急危重症患者会因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被占用而可能导致延误治疗。

2 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位不明确

由于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位不明确, 导致患者不清楚应该去哪里就诊, 医院由于其医疗资源充足成为患者就诊的首选。医院的大量资源都应付于常见病, 不少急危重症患者由于医院有限的资源被占用而被延误, 本来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的措施也因为医护人员超负荷的业务量而无法实施[5]。这不仅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 对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也造成了巨大的阻力。

2.2 基层医院人才匮乏造成无法满足患者需要

我国的医疗供需呈现的是倒金字塔现象, “医疗供需错配”虽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患者择医, 但也导致了患者无序就医, 造成了“大医院门庭若市, 小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对全国9省市45家医院的5882名医务人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50.1%的医务人员称当前推行分级诊疗制度遇到的主要困难是“基层医疗人才紧缺”, 46.9%的人认为“患者不配合”, 33.1%的人认为“转诊信息不畅”, 而选择“监管不力” (25.4%) 、“利益冲突” (25.8%) 、“转诊条件难把握” (28.9%) 的人均不超过三成[6]。

有数据[7]显示, 中国基层医疗机构约有50%的医生教育程度在本科以下。优秀的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大医院, 基层医疗机构缺乏优秀的医疗人才, 无法满足患者需要。可见, 基层医疗人才的缺乏是限制分级诊疗实施的主要原因。

2.3 尚未建立医疗信息共享平台

医疗信息的交流不畅, 使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7]。一方面, 医疗信息不畅通, 导致医疗机构联系不密切, 信息无法共享, 加上紧张的医患关系, 各级医疗机构之间不敢轻易转诊患者。我国尚未建立医疗信息共享平台, 患者无法在互联网上进行预约就诊, 医疗机构不能及时了解患者情况, 患者须直接去医院才能得到诊治, 加大了医院的门诊量;另一方面, 医疗信息共享平台作为各级医疗机构紧密联系的媒介, 在实现双向诊疗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各级医疗机构通过平台共享患者信息, 完成转诊程序。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医疗信息共享平台,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无法共享患者信息, 对转诊治疗造成了阻碍。

2.4 尚未制定严格的转诊制度

《2014年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公报》显示, 2014年山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乡镇卫生院向医院转诊的转诊率分别为1.40%、1.32%、1.27%, 而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乡镇卫生院转诊的转诊率为0, 双向转诊变为单向转诊。由于没有明确的双向转诊管理制度、实施标准与实施流程, 因而无法建立和完善双向转诊的考核和监管机制, 使得转诊的随意性和无序性很普遍[8]。

3 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对策及建议

3.1 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服务诊疗功能定位

城市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 城市二级医院主要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县级医院主要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康复医院、护理院等 (以下统称慢性病医疗机构) 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9]。

实施分级诊疗制度, 一方面, 城市三级医院应减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 将医院定位在解决疑难重症上, 同时提高诊治疑难重症和科研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 县医院在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的同时, 负责联系医院和专家的工作人员应将需要转诊的患者在合理时间内转出和转入, 开辟绿色通道, 减少时间差, 保障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医治。

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紧密配合, 将患者合理分流, 既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的难题, 又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 缓解了医患关系的紧张局面。

3.2 通过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以满足患者需求

医联体模式是实行分级诊疗的主要方式, 也是促使医疗卫生资源下沉的有效形式。针对现阶段我国基层缺乏医疗卫生资源, 医联体主要实行对口支援模式, 即大医院和社区医院签订对口支援协议, 通过带教、培训、进修、定期选派专家等形式将专家资源和技术引进对口支援的社区卫生机构, 并建立检验检测资源设备共享制度, 构建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据原卫生部数据[10]显示, 2012年我国全科医生不到8万人, 距离30万人的合理配置数量还有很大缺口。一方面大医院可通过定期选派专家对社区卫生机构医务人员进行带教、培训, 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暂时缓解全科医生不足的难题, 为基层实现首诊创造条件。另一方面, 大医院应将医疗技术引进基层, 并建立检验检测资源设备共享制度, 弥补基层硬件设施不完善的缺陷, 为赢得患者信任打下基础。

3.3 建立医疗信息共享平台

最近, “互联网+分级诊疗”成为人们争先讨论的热点话题, 越来越多的医院试图通过互联网, 突破分级诊疗的障碍, 重构医疗服务体系。互联网让分级诊疗迎来了一个可以跨越式发展的机会,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 建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诊疗信息互通共享、远程医疗服务和教学培训的信息渠道[11]。

建立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的前提是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联系紧密, 诊疗信息共享。实施对口支援促进了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紧密联系, 诊疗信息互通, 医疗资源共享, 为建立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打下良好基础。

一方面, 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两级的信息平台与数据库。医院建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平台, 并通过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平台对接, 实现医疗信息共享。另一方面, 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的使用主体包括两类人群:一类是医院的相关医务人员, 另一类是患者及家属。对于没有医学背景的患者和家属来说, 将医学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词语有助于患者及家属更好地利用平台传递就诊信息 (例如预约诊疗) , 医院及时安排患者就诊, 将患者合理分流, 既提高工作效率又减少医务人员工作压力。

3.4 加强对医疗机构之间双向转诊的管理

首先, 制定《山西省分级诊疗服务规范 (试行) 》, 明确双向转诊的标准、流程以及其他相关要求。实行转出医疗机构负责制, 对于需要转诊的患者, 由转出医疗机构负责预约联系转诊事宜, 转诊患者优先获得转入医疗机构的门诊与住院服务。对诊断明确、经治疗病情稳定、可在下级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和康复的患者, 经转诊平台转回下级医疗机构[12]。

其次, 将转诊制度与医务人员的薪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以及医疗机构等级评定联系起来, 对转诊错误 (例如不予转诊、延迟转诊) 的医疗机构及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处罚。

最后, 患者对双向转诊的知晓度低, 医疗机构须将转诊的实施标准和流程制作成宣传手册, 在医疗机构分发给患者及家属, 由专门工作人员进行讲解, 同时利用互联网、新闻媒体等媒介进行传播, 提高双向转诊的公众知晓度。

综上所述, 通过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 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 减少医院的患者量, 将患者合理分流。引导常见病、慢性病以及康复期的患者在基层就诊, 使得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就诊, 以有效缓解“看病难”的问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药费较低, 患者负担轻, 能有效缓解“看病贵”的问题。双向转诊、建立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共享患者信息, 加强了各级医疗机构间的紧密联系。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赢得患者的信任, 促进医疗机构间的医疗卫生资源共享, 符合我国的医改政策, 同时也顺应了民意。

参考文献

[1]崔华欠, 方国瑜, 杨阳, 等.广州市社区居民对分级诊疗模式的知晓和认知情况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2 (34) :4123-4124.

[2]韩璐.分级诊疗:先行者做了些什么[N].健康报, 2014-07-29 (1) .

[3]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2014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5-11-05].http://www.nhfpc.gov.cn/guihuaxxs/s10742/201511/191ab1d8c5f240e8b2f5c81524e80f19.shtml.

[4]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年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2015-03-19.

[5]王虎峰, 元瑾.对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相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15, 5 (1) :11-15.

[6]张新庆.分级诊疗医患各自怎么看?[J].中国卫生, 2014, 10 (38) :38-41.

[7]赵光斌, 杜光会, 林敏.制约双向转诊制度实施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3, 31 (9) :2930-2932.

[8]杨立成, 鲍琳辉, 田义娟, 等.医联体模式下构建双向转诊机制的探讨[J].中国医院, 2015, 7 (33) :33-35.

[9]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5]70号) [EB/OL]. (2015-09-14) [2015-11-20].http://www.nhfpc.gov.cn/yzygj/s3593g/201509/c30041e1016a427f9477774c9e864eb4.shtml.

[10]王宁.分级诊疗体系构建求索[J].中国医院院长, 2014 (6) :39-41.

[11]国务院.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 (2015-2020年) [R].2014-03-06.

山西运城的企业家之家 篇8

运城东晟关公企业之家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注册地址是运城市空港新区东花园,注册资金8000万元。东晟关公企业之家会员俱乐部位于山西运城,运城是关羽的故乡。关公文化的核心内涵是以忠义、仁勇、诚信为主要内容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品质。它孕育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经历代不断充实发展,传承延续。甚至在当代,其合理的内涵仍然具有积极意义,在按照时代发展要求赋予它新的理解和内容的基础上,仍应予以发扬光大。在关公故里,在空港新区内构建一个系统的、全方位的研究、开发、弘扬、展现关公文化与关公精神的关公企业之家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将为提高空港新区、运城市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为空港新区招商引资,为构建和谐社会赋予新的内涵。

家是每个人认为最安全的地方,每个人都需要家。“企业之家”是会员的家,企业家会员就是家庭中的成员。“企业之家”专业为企业家会员提供九项服务:金融服务、法律服务、安全服务、身心健康服务、人才服务、公共关系服务、企业管理咨询培训服务、商务旅游服务、企业包装上市服务。为会员提供一个商务信息交流平台,为每一位会员做好专业的商务服务工作,打造中国第一个专业为民营中小企业全方位服务的优质服务品牌,让每位会员在最需要援助时,第一时间想到的,需要联系的,就是“企业之家”。

服务之一:金融服务

服务机构:山西关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运城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

服务范围:投资、融资、担保、咨询、管理、培训。

企业之家成立运城市中小企业投资有限公司,组合全国性“财务代理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公司”、“律师事务所”、“证券公司”等国内多家公司,来全方位为中小企业服务。由具有多年丰富实践经验的金融、投资、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项目融资,经济法律等高级人才组成。融合了金融、科技以及管理的专业知识,是典型的专业型、复合型人才相结合的团队。熟悉国内外资本市场的运作规则,与国内多家金融机构建立了广泛而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科学、严谨的评审体系,较为完备的制度和一支能干、务实的管理队伍和高效、专业的业务力量。使公司具备了较强的资本运营和抵御风险能力。公司致力于推进中小企业的产业化,并以专业化的服务,为成长中的中小企业提供包括股权投资、企业改制、融资上市、管理咨询、知识产权管理与交易、科技项目评估与策划等全面解决方案。改组现有运城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体制,扩大信用担保规

模,力争在五年内使信用担保公司从现有担保规模每年10亿元发展到30亿元。

服务之二:法律服务

服务机构:法律事务部

由全国知名律师担任负责人,并组织全国各领域优秀的专业律师组成强大的律师团队。本着“诚实信用、优质高效、互相协作、严谨务实”的服务理念,针对会员企业的不同需求,以资深律师为核心,团队协作为保障,为会员提供法律方面全方位服务。最大限度地使会员利益实现最大化,节省会员企业及家人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资源,使企业家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企业的正常经营当中。

聘请国内知名法学学者组成法学专家顾问团,为会员企业提供更高层次的法学理论支持,凭借庞大、优质的国内外法律、法学资源,为会员企业提供更良好的社会沟通渠道。主要涉及房地产、公司并购、资产重组、知识产权、国际国内贸易、运输、金融、投资、经济贸易仲裁和诉讼,国际国内反倾销诉讼以及政府、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等领域。同时,为会员提供搜集经济、商业咨讯服务;个人信用、企业信用调查;市场信息调查服务。办理涉及会员企业达不到司法机关立案条件的民事、经济等其他事件。协助办理涉及会员企业,公安机关立案的经济、刑事等案件的证据搜集、线索提供工作,配合司法机关提高办理案件的效率,解决会员企业的后顾之忧。

服务之三:安全服务

服务机构:运城空港东晟安保服务有限公司

企业之家的安全服务目的就是确保企业家本人的安全、家人的安全、企业的安全。企业之家安全保卫部是由国内安全方面的专家,给企业家会员、家人和企业提供专业的安全服务。安保部首先把重点放在会员和家人安全服务上,每个会员加入俱乐部后,安保部根据会员的有关资料,根据每个会员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严密的安全防范措施,减少或杜绝人为的人身伤害风险的发生,以避免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根据会员的需求,提供企业家会员本人长期或短期的个人保镖服务。提供企业家会员家人长期或短期的个人保镖服务,包括接送家人及孩子上学服务。提供会员大量现金、重要物品、重要物资押运保卫服务。提供企业家会员出差保卫服务。建立会员及家人的安全档案。

根据会员企业发展的规模,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预防计划,协助企业在办公区域内重点部位、重要部门安装监控设备,配备安保器材,加强企业保卫人员的培训、训练、提高企业安保人员的技能和素质,确保会员在自己的生活、办公区域内任何地方的人身安全、正常生活和经营秩序。

服务之四:身心健康

服务机构:心理咨询及医疗服务中心

近年来,频见报端的“英年早逝”现象的新闻主体,已经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知识分子更多地变为民营企业家。有资料显示,自1980年以来,仅有记录的,中国便有1200多位企业家或自杀、或被病魔夺取宝贵的生命。

企业之家将为会员提供以下医疗服务:免费为会员及家人办理健康保险;为会员和家人建立保健档案,制定健康保健服务计划;为会员提供卫生、医疗、健康、保健方面的知识、经验,并对会员进行心理健康咨询治疗;每年定期免费给会员和家人做全面体检,确保有病治疗、无病保健;为会员及家人联系提供全国各知名大医院的专家门诊检查及住院治疗服务;为会员提供休闲度假综合服务。

服务之五:人才服务

服务机构:山西东晟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与全国各主要大城市人才交流中心及主要高校合作,为会员企业提供所需的各类优秀人才和急需人才。使会员企业能拥有一流的人才队伍,快速占领市场的制高点。与此同时,致力于和企业,人才建立起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从事中高级人才猎头服务,帮助客户获得优秀的人才,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通过专业人力资源顾问团,为企业招聘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有力的支持。

服务之六:公共关系服务

服务机构:公共关系部

负责会员企业和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联络、协调、公关、服务。处理企业经济危机,应对企业突发事件。处理、联络企业与中央、省级及地方各大新闻媒体的相关宣传事宜。

服务之七:

企业管理咨询培训服务

服务机构:运城空港东晟企业策划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企业之家聘请国内经济、咨询、管理方面的优秀专家,帮助会员制定企业全方位发展计划,包括:项目策划、生产经营、质量管理、企业管理、产品营销、市场发展、广告宣传、品牌建设、企业上市等;聘请国内高等院校经济方面的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对会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专业培训。

服务之八:商务旅游服务

服务机构:运城空港东晟旅行社服务有限公司

为会员提供酒店订房、车辆租赁、商务宴请、会议接待、航班铁路订送票、商务考察、机场车站接送、旅游咨询、联络服务、商务策划、职工度假旅游等多项服务。

服务之九:企业包装上市服务

服务机构:山西关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运城空港东晟企业策划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北方亚事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兴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北京张艳春律师事务所、上海虹桥正瀚律师事务所

为拟上市公司会员提供策划、包装、上市咨询、注入启动资金、投入股本资金等服务。

上一篇:工程建设程序资料清单下一篇:初中历史考点归纳